1社区康复概论分析

2024-04-19

1社区康复概论分析(共8篇)

篇1:1社区康复概论分析

新邵县公安局

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书

()公()社戒/社康决字[ ]第 号

被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 性别: 出生日期: 身份证件种类及号码: 户籍所在地: 现住址: 工作单位:

现查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 条第 款之规定,我局决定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社区康复 年(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被责令接受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应当自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持本决定书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地报到,否则视为拒绝接受社区戒毒/康复。被责令接受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过程中要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定期接受检测。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地社区名称: 地址:

(公安机关印)

年 月 日

被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签名)

年 月 日

(本责令书一式四份,被责令接受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地[镇、街禁毒办]、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机关各一份,一份附卷)

篇2:1社区康复概论分析

林华园

济南军区总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31

【摘要】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和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回到社区等待康复治疗的肿瘤病人越来越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亟需做好癌症康复工作。在社区开展癌症康复门诊、癌症康复集体干预、康复组织的活动、癌症康复心理咨询、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等工作,是社区癌症康复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区 癌症康复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成为社区居民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形式。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和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回到社区等待康复治疗的肿瘤病人越来越多。美国统计2001年癌症生存者达1010万余人,占美国人口的3.5%。我国的癌症生存者人教尚缺乏统计数据,根据我国的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推算,中国癌症生存者总人数已超过2000万人.而且每年至少递增40—60万人。由于癌症肿瘤病人经过二、三级医院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后,大多数时间生活在社区。癌症患者及家庭作为社区弱势群体,其癌症康复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癌症本身及治疗所造成的心理障碍,身体的残疾,功能的欠缺,职业不适应等亟需对癌症患者采取生理、心理、社会行为进行干预,使之增进健康,改善功能,回归社会。随着癌症康复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种癌症康复干预方法用于癌症病人康复治疗报导日见增多。本文探讨开展社区癌症康复的方法,以促进癌症康复事业的发展。

1.社区癌症康复门诊。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和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回到社区等待康复治疗的肿瘤病人越来越多。癌症患者在生存期内,主要的生活区域在社区而不是在医院,如果能够不出社区就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康复指导,无疑对患者及其家属都是十分有益的。癌症及手术、放疗、化疗等对患者造成的心理障碍、躯体功能障碍、疼痛、健康状况减退以及担心肿瘤复发和转移等问题,均需要在社区得到及时的医学专业指导与帮助。对于社区医生来说,他最了解每一位癌症患者的病情,最有权利为癌症患者制定一项全面康复的计划,并

指导和帮助其他人员共同完成。服务层面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常规的使用药物治疗生理上的不适,如止痛、止血、静脉营养、褥疮预防等等基本医疗和护理都能在社区甚至家中完成。社区癌症康复门诊,由社区医生提供连续性、协调性的医疗服务, 以减少因肿瘤及其治疗引起的功能、心理和情感上的缺陷, 使病人尽可能地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2.社区癌症康复集体干预

对癌症病人进行集体干预的文献是在1970年出现的Fer1k等在二周内向30例癌症病人进行了6次1.5小时集体干预,内容有健康教育、医疗和营养知识、如何与护士的配台,以及集体支持等。通过对癌症病人进行集体干预,强化防癌抗癌意识,自觉接受肿瘤筛查。近年来,各地的一些综合医院、肿瘤医院、抗癌协会组织肿瘤专家走进社区进行防癌抗癌宣传讲座活动,如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抗癌协会组织肿瘤专家巡讲团在全市各个社区巡回宣讲防癌抗癌知识,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帮助癌症患者、家属以及社区居民走出认识误区,增强防癌抗癌的信心。济南市癌症康复培训学校在济南市开展的“公益培训进社区活动”中,走进社区定期开展癌症康复免费培训工作,每月举办3期,每期7天,开展以心理、饮食、体能锻炼、中药治疗及肿瘤预防等为主要内容的宣教活动,使学员学会防癌抗癌的知识和掌握癌症康复的方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社区的康复组织的活动

在社区有一些防癌服务机构,如抗癌协会、癌症研究基金会、癌症病人俱乐部、志愿者等为癌症病人提供癌症康复服务或组织癌症患者参加各种癌症康复活动等,在癌症康复干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癌协会组织肿瘤临床专家走进社区进行义诊及咨询活动,这样的义诊和咨询很受社区癌症康复患者的欢迎。自20世纪70年代起.癌症患者自发组织一些健身活动,这便是癌症康复组织的萌芽。1997年成立了全国癌症康复组织 目前全国各地已有70多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癌症康复组织,会员近7万人。各地癌症康复组织不定期组织癌症康复者开展康复经验交流,交流病情和医疗康复经验,传递癌症诊疗信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传递爱心的公益活动。这不单纯是癌症患者的一项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医疗康复手段。与有着同样疾患的居民聚在一起,自然会产生共同语言,在倾听他人的同时也能够清醒地审视自己,同病相怜可以转化为斗志,互相的鼓励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增强了生存的信念,生理上痛苦和心灵上的创伤会得到缓解和弥

补。社区的癌症康复组织在其中扮演着发起人的角色,起着协调场地和安排时间的作用。因此,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开展癌症康复工作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4.社区癌症患者的心理咨询

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对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近1O多年来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越来越成为热点。情绪焦虑、抑郁、恐惧和担忧等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而且贯穿于生病的始终。如果患者的心理反应过于消极或负性情绪时间过长,对其癌症的治疗和康复是极为不利。负性情绪可引起肌体激素不平衡、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免疫功能下降,以致加快癌细胞的滋长和蔓延,导致病情迅速恶化,生存期较短。因此,癌症患者的康复应从心理治疗开始,有组织进行社会心理干预,与他们交流思想,找出引起不良情绪的因素,给予开导;借鉴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如系统脱敏法治疗患者的焦虑、恐怖等不良情绪;厌恶疗法纠正一些不良行为,从而消除促进癌症发生和恶化的有关因素;替代疗法,通过对榜样的模仿来建立良好的行为,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资料表明,不同的应对方式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积极的心理干预可增强某些癌症患者的NK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的活性,对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5.社区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

所谓临终关怀是一种照护方案,为晚期的癌症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缓和性的、支持性的照顾。针对晚期癌症病例,在社区和家庭创造有利于开展癌症康复及临终关怀的社会环境,使病人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渡过有限的时光。在美国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病人中, 有60%是恶性肿瘤病人。临终关怀所关注的是病人的生存质量而不是生命的长短, 治疗上避免进行猛烈的、不舒适的或无意义的治疗(手术、放疗、化疗等)。服务内容包括对病人的照顾和对病人家庭亲友的支持。缓解躯体疼痛、减轻心理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是临终关怀服务的重点。对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实施临终关怀, 既减轻病人的痛苦, 同时也能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和负担, 并能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使其在平静中告别人生。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机构较少, 只有很少一部分临终病人得到最后的护理。因此,在社区和家庭大力发展临终关怀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总之,癌症的综合康复治疗是肿瘤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治疗必要的延续和完善。癌症康复所涵盖的各种癌症康复内容非常广泛,研究结果表明

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能够为癌症患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在肿瘤防治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理功能,预防复发和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让癌症患者最大限度的回归社会。在我国,癌症康复工作在有些单位已有较深入的开展与研究,提高了癌症治疗和康复的效果。但是与其他专科康复相比,现在的癌症康复工作还相对薄弱,尚有待进一步扩大广度和深度,研究探索促进癌症康复事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赵昌峻,余海.癌症病人康复与保健[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篇3:1社区康复概论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绍兴县各镇街经济水平[1]为判断依据, 把绍兴县19个镇街分成经济上等、中等、下等三类, 三类中各随机抽取1个镇街, 纳入社区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重性精神病人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双相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4种疾病, 疾病诊断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3) [2]执行。

1.2方法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 (SDSS) 对病人的治疗康复情况开展评估SDSS评分得分越低, 康复效果越好, 得分越高, 效果越差[3]) 。制订调查表, 通过对病人及其监护人问询, 对纳入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一般情况及进入社区治疗康复时间、病程、复发次数、婚姻情况、社会参与情况、治疗依从性、家庭经济情况、监护人与病人关系、监护人年龄、家属态度和家人照顾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查。

1.3质量控制

调查前每位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现场评定及调查时均备有专门的《调查说明》作为评定及调查的标准;对当天回收的调查表二级精防医生进行缺项及逻辑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4资料的分析

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 在SPSS 13.0统计软件包中分析。根据资料特点, 单因素分析采用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 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纳入3个镇街社区管治的重性精神病人460例, 实际调查438例, 调查率95.21%;回收有效表格435张, 回收率99.31%。其中精神分裂症326例,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13例, 双向障碍92例, 偏执性精神障碍4例, 74.94%为精神分裂症病人。

2.2各因素与治疗康复效果的单因素分析

社区治疗康复时间长短、患者病程与SDSS得分进行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10, P值分别为0.001、0.036, 显示进入社区治疗康复时间长短不同者及患者病程不同者间治疗康复效果差异统计学意义。

复发次数、婚姻状况、社会参与情况、治疗依从性、 家庭经济情况、监护人与病人的关系、监护人年龄、家人态度、家人照顾情况与SDSS得分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不同的婚姻状况、社会参与情况、治疗依从性、家庭人均收入、监护人与病人关系、家人态度、家人照顾情况者间, SDSS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用LSD法进一步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 得出婚姻状况为已婚的病人SDSS得分小于婚姻状况为离婚、未婚的病人;除了间断工作和仅参加农务家务的病人SDSS得分无差异外, 随着社会参与情况越少, 其SDSS得分越高;治疗依从性差的病人SDSS得分比治疗依从性好和治疗依从性一般的病人高;除了人均年收入≥2万元和1~2万元的病人SDSS得分无差异外, 人均年收入越少, 其SDSS得分越高;监护人为配偶的病人其SDSS得分小于监护人为父母、亲兄弟姐妹的病人;家人关爱型态度的病人其SDSS得分均低于其它态度类型的病人, 家人冷漠型态度的病人SDSS得分高于家人迁就、放任型的病人;家人照顾病人越全面, 病人的SDSS得分越低。而不同的复发次数和监护人年龄者间, 病人康复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2.3各因素与治疗康复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以SDSS得分为因变量, 以在单因素分析中P< 0.05的9个因素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设进入和退出模型的标准分别为0.05和0.10, 有4个因子进入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依据其对因变量SDSS得分影响大小 (即标准偏回归系数的大小) , 有意义的因素依次为社会参与情况、治疗依从性、家庭经济情况、家人态度。结果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参与情况、治疗依从性、家庭经济情况、家人态度依次为影响重性精神病人社区治疗康复的主要因素, 提示我们在社区防治康复工作中, 要重点对以上各要素进行干预。而社区治疗康复时间、病程、婚姻状况、监护人与病人的关系、家属照顾情况等因素未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有待进一步研究。

社会参与情况是影响重性精神病人社区治疗康复的第一位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社会活动参与多的患者康复情况比社会参与少的患者康复情况好, 提示作为精神病患者家属或监护人, 应尽可能多地让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社交活动, 这样才能使患者逐步康复相关的社会功能, 否则患者不光恢复不了已经丧失的社会功能, 还会使尚存的一些功能逐步退化[4]。政府部门也应该以社区为单位, 为这些患者提供一个集生活照料、社会交往、职业技能训练等功能于一体的康复场所, 把患者置身于劳动环境中, 减轻患者对病态体验的注意力, 改善患者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交流, 以逐步提高生活和工作技能, 既减少病人社会功能缺陷的发生, 同时也减轻病患家属的照顾负担[5]。

治疗依从性越差, 康复情况越差。在社区治疗康复的重性精神疾病, 绝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 病程长、 易反复[6]。长期治疗可导致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7]。家属照顾负担也较重, 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监管缺位, 使病人难以长期维持规则治疗, 是导致病人治疗依从性差的一个主要原因[8]。我县社区康复的主要措施就是为患者提供方便、系统的药物治疗, 我县在社区 (10-15分钟服务圏) 发放的药物多达32种, 为绝大多数患者提供了比较全面的药物[9]。但还有少数病人的药物得不到满足, 应根据病人的需求适时增加或更新发放药品的品种, 进一步加强以药物为主的社区综合治疗康复措施, 通过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来促进治疗康复水平的提高[10]。

家人态度为关爱型的患者康复情况好于家人态度为迁就型和放任型, 家人态度为冷漠型的患者康复情况最差。迁就型心态, 貌似关心病人, 实则相反, 使病人处于过分照顾和保护之中, 使病人骄横、任性、不服从治疗或拒绝治疗, 管理困难。而放任型心态多见于家属忙于工作、家务无暇顾及病人或家属对精神病的性质、特点和规律认识较差, 没有意识到维持用药的重要性, 导致病人康复期或出院后, 家属对其服药、治疗情况采取顺其自然、不管不问或很少过问的态度, 一切都让病人自行料理, 结果是多数病人擅自停药或减量, 病情反反复复。冷漠型心态常见于多次发病或长期住院病人的家属, 由于病人多次发病, 使家属对其治愈丧失了信心, 如同丢弃一个包袱似的, 把他们丢给医院或社会, 不再过问[11]。关心病人, 同时又要懂得和尊重疾病的发展规律才是一个好的心态, 需要我们社区精神病防治医生不断地加强家属的培训工作, 使其了解和掌握精神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指出并帮助家庭成员改变不良态度、形成正确态度。

家人照顾生活和治疗的患者康复情况好于仅照顾生活或照顾不周的患者。郭红利等[12]研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得到一般照顾的患者, 干预后SDSS等4种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的报道也证实这一点。精神病人不同于其它疾病患者, 在康复期间, 往往存在自知力丧失或部分丧失, 患者常因缺乏自知力认识不到有病或不承认有病, 不愿意接受治疗甚至拒绝治疗, 故精神疾病患者不管是生活还是治疗都需要家属的看管, 忽视一方都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绍兴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绍兴县年鉴[M].绍兴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 2009:337.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技技术出版社, 2001.

[3]Neil Preston, 王晓慧, 张松.现代社区精神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127-129.

[4]赵衍山, 祁世清, 魏飞飞, 等.工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2009, 21 (5) :538-540.

[5]沈调英.社区建立精神病病人康复中心的意义和设想[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1.27 (5) :534-535.

[6]王祖承.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2.

[7]华文球, 张程祯, 覃宗厚.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状况调查[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 2008.14 (3) :214-215.

[8]李明, 赵宏斌, 郭襄平.重性精神病人家属的负担、需求与政策回应—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 (4) :246-248.

[9]沈调英, 陈正平, 陈国强.农村社区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31 (7) :713-714.

[10]谷光, 王艳梅, 胡佰文, 等.提高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水平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26 (8) :68.

[11]周志英.家属心理行为对病人康复的影响[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2002, 8 (1) :28.

篇4:1社区康复概论分析

关键词:社区康复 人才需求

2012年2月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实施方案指出,社区康复工作需要加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和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依靠社会化的工作体系组织实施,还明确了卫生部门、民政部门、教育部门和残联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的部门职责与实行目标。普及社区和家庭康复,增加国家重点康复工程项目,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质优价廉、方便可及的服务。加强康复机构和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高康复服务水平。

1.新时期下康复对象分析

社区康复的康复对象包括各种残疾类别、不同残疾程度、各年龄段的所有有需要的残疾人;还包括老年病人以及存在功能性障碍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生活、学习与工作的慢性病人。2013年两会期间,张海迪发言称,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人。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公布数据显示,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每年平均以1000万速度在增长,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2033年超过4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年26日发表《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指出,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中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这些如此硕大的康复群体,需要大量的社区康复服务人员来满足康复对象的需求。

2.新时期下康复人才分析

2.1康复人才需求量分析

目前界内专业人士普遍认为,我国康复专业人员缺乏、机构服务能力较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军在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上提出,目前我国8500万残疾人中,有5000万人有康复治疗需求,我国需要康复治疗师11.47万人,缺口达10万人。WCPT(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101个会员国调查中,平均拥有康复治疗师的数量8人/10万人口。参照这个平均标准,我国人均康复治疗师比例在国际上排倒数位置。根据有关学者研究,至2020年,中国的半失能老人将达到6852万至7590万,失能老人达到599万至674万,养老护理员岗位应达到657万至731万。根据此研究预测,目前中国的养老护理员缺口在300万至500万人。而目前全国持证的养老护理员仅为5万余人。这些庞大的数字背后,伴随着巨大的康复医疗需求。

2.2康复人才就业市场分析

2.1康复机构分析

表1 我国康复机构情况表1数据来自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我国的康复机构主要分布在残联系统、卫生系统、人事及社会保障系统、民政系统、教育系统以及民办康复系统六个方面。我国康复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康复人才就业机构较多。

2.2新时期各机构对康复服务的强势回应

2.2.1政府打通脉络

原卫生部2011年颁发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明确提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必须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切对科室床位与人员配备提出了要求;2012颁发了《康复医院基本标准》,规定了三级和二级康复专科医院相应的各项基本要求和床位与人员配置。

表2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基本标准

2013年11月,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印发了《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转至大医院”的有序诊疗模式,又与三级医院进行急性期治疗,在二级医院进行稳定期治疗,在一级医院进行恢复期治疗相呼应。双向转诊,使一些慢病患者回社区医院,将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留给更多的重症患者,那么三甲医院又能更好的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及区域医疗中心的带头作用与社区的服务模式、医疗、康复、护理形成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到2016年底,北京市将建成约50个医疗联合体,医联体的试点建设成功后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将会对社区康复人才带来更好的就业机会。

表3 北京医联体建设时间

2.2.2企业扩大市场

2013年11月17日,北京国资公司总裁直军披露,下属诚和敬公司将依据经营效果,在未来3到5年投资30亿至50亿元,在京建成100家社区养老、康复服务站,直接提供约5000张床位。2014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发布鼓励社会资本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举办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机构或向医院集团化发展。

2.2.3民营企业积极参与

北京目前正在制定医疗康复体系的试点方案。一些定位不太清晰的醫院预计会向康复、护理院方向转型。原卫生部颁发《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必须设置康复医学科;北京市的医疗联合体将“大病急病在医院,小病、诊后回社区”的双向转诊试点进行建设;北京国资公司要建设100家社区养老、康复服务站;民营医院在4年内增加大量床位,并且在康复和护理方面有重要的规划。在新时期各机构对康复服务的强势回应下,社区康复人才的需求量将不断加大。

3.总结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1997年设立社区康复专业、社区康复专业自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以来,发展至今已经有10余年的历史,目前有19所高职院校开展了社区康复专业,并且为社会输出了大批合格的专业人才,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康复机构对于高质量的康复人才的需求仍旧强烈,且需求量巨大。社区康复专业是在高职高专院校下开设的专科层次的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由于学历层次不高学时少的限制,高职高专层次的社区康复人才培养是每个同仁需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孟晓,韩纪斌,曹跃进.试论社区康复的国际理念与中国时间[J].残疾人研究,2011(4).

[2]卫波,戴红,刘学宗.未来5年北京市卫生事业机构对康复治疗技术岗位的预测[J].中国临床康复,2006(32).

篇5:社区社区概论复习重点

1社区定义:社区就是具有一定人口和区域,通过一定社会联系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的特殊的具体化的社会。简而言之,即具体而微的社会或区域性的社会。2社区的要素:地域、人口、制度结构和社会心理

1、地域要素: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区域的大小或边界

2、人口要素: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

3、制度结构要素: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社会关系

4、社会心理要素:社区成员的心理归属感

3社区理论 类型学理论

类型学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分类方法,在社区研究中运用类型学理论和方法,就是对现实的社会关系进行高度抽象确定出两个极端的社会类型并将其至于连续统的两端,然后将现实的关系和这两个极端类型进行对照比较,从而达到对现实关系在连续统中发展程度的科学认识。区位学理论

人文区位论与自然区位论的联系城市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古典区位论、社会文化区位论、新正统区位论等理论

社会行动理论

(1)社会行动理论注重分析社区的领导层、决策过程、社会参与等问题及其与社区变迁的关系。其中心观点是:社区行动具有社会关联性,社区是一个社会互动的复合体,社区中的社会行动与区外的社会行动相关联,区内的各种社会活动也是相关联的。

(2)社区行动的类型:突发性的社区行动:突然爆发,基本无组织习惯性的社区行动:例行的、正常性的社区事件创始性的社区行动:有计划发展的,一般比较复杂(3)社区领导者的类型:非正式领袖、制度性的领袖、权利精英

五、类型学理论类型学理论最典型的特点:两分法、抽象性,古典类型学、新类型学的时代背景、观点及代表人物。

影响社区的人口因素

1.人口的数量:出生、死亡、迁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原始型 高 高 低传统型 高 低 高现代型 低 低 低

2.人口的质量: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3.人口的结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 4.人口的分布:静态的和动态的5什么是社区文化

通行于一个社区范围之内的特定的文化现象。包括社区内的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

二、社区的类型

(一)从纵向和横向划分  纵向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 1.传统社区。主要指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出现过的社区的残余形态。 2.发展中的社区。如我国的许多集镇和乡村。

 3.现代化的社区。又称发达社区。表现为现代城乡一体。

 横向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 1.法定社区。即通常讲的地方行政区。界限明确地标示在地图上。 2.自然社区。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聚落。最主要的是村落。

 3.专能社区。指由于人们的专门活动而形成于一定地域空间上的聚集区。如大学、矿区等。

 4.虚拟精神社区。没有明确的共居地,但有认同感,共同的亚文化,如分散的犹太人。现在的网上社区。

(二)以空间特征划分  1.城市社区

 城市社区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共同体。主要特点是:

(1)人口集中,异质性强。(2)经济和其他活动频繁。

(3)具有各种复杂的制度、信仰、语言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4)具有结构复杂的各种群体和组织。

(5)家庭的规模和职能缩小,血缘关系淡化,人际关系松散。(6)思想、政治、文化相对发达。 2.农村社区

 指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社会。它有别于城市社区的主要特点是:

(1)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流动性小。(2)经济活动简单。

(3)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受传统影响较大。(4)组织结构简单,职业分工不如城市复杂。

(5)家庭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缘关系重要,人际关系密切。

 农村社区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1.形式流动性暂时——永久性定居——散村——集村——集镇2.人口少、密度低——多、密度增加3.生产和经济单一农业——多种农业——部分工业、商业等非农业4.社区结构组织增加,规范增多,复杂化5.总体趋势流动高,变迁快,现代化,城市化  3.集镇社区

 集镇社区是一种介于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的中介性社区,其典型特征就是“二元化”或“双重性”。我国著名社会学费孝通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集镇社区作过界定。他认为集镇社区是“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的社会实体”。“这种社会实体是以一批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都既有与农村社区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的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

 传统农村社区的类型:

散村社区: 大都因地理环境形成或最初形成的小村落 

特点:人数少;经济单一;关系密切;与外界 

相对隔绝;传统和保守;流动少;变迁缓慢

 集村社区:居住人数较多、较集中的村庄: 特点:人数较多;关系有亲有疏;经济有异质;与外界联系;有一定组织、制度;有服务;有流动

 集镇社区:由集村发展而成的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特点:人数多且有异质性;农村经济多样化且有商业;关系相对疏远;组织和制度相对健全;功能多样;流动性大;由传统向现代过渡 

三、社区研究的方法 

(一)实地调查方法

 实地调查(也称为田野调查)是社区分析的基础,一直受研究者的重视。

(二)理论分析方法:1.人类生态学的方法2.文化人类学的方法3.社会体系(系统)方法

社区建设的含义:社区在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解决社区问题,强化社区功能,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包括:社区的人口、环境、服务、文化、教育、道德、保障、医疗康复、卫生、治安、经济、政治、科技、组织、管理等

城市区位结构的含义及意义:城市中不同类型活动、设施的位置、空间分布 及相互关系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准;影响城市功能、发展重要因素。

城市古典区位理论:A.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B.霍伊特的扇形理论C.哈里斯河厄尔曼的多核心理论

城市化的含义: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扩大和数量增加,城市经济、文化、生活方式逐渐占主导地位,并在社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城市化产生的原因:A.直接原因是工业革命和工业化B.重要原因是政治、教育、文化等的发展C.间接原因是城市的吸引力和容纳的程度。城市化的影响及城市规划:1.积极影响——推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2.消极影响——城市问题3.城市化对策——城市规划。

我国城市化道路的两种观点:A.发展小城镇观点。B.发展大中城市观点。

我国城市化发展方针: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社区研究:著名的芝加哥学派的社区研究,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社区研究我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后的社区研究。

社区研究的角度和理论:A.区位理论或人文区位理论:将社区作为空间现象或区域单位来研究、考察和解释社区空间分布是如何形成的,空间分布或环境特征对社区生活的影响

B.社会体系理论:将社区视为一个持久的相互作用的体系,社区中的社会关系形成组织与制度,又构成社区的要素,社区要素组成作为体系的社区结构

C.社会互动理论:着眼于分析社区中居民的互动或交往行为,及其与家庭、宗教、政治、教育、经济等制度的关系 2.镜中我(库利)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

情境界定(托马斯)

托马斯认为,社会学的任务就在与分析人们的行为,分析在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相互调适的过程中出现的那些行为。而人们相互调适的过程是由情境造成的,是个人或群体对于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反映。情景定义恰恰居于客观环境(情境)与行为反应之间,它是人们的主观经验因素。托马斯认为主观因素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大作用。

安全阀(科赛)

社会安全阀制度或体制是社会的一种机制,它通过潜在社会冲突来维持一个群体。科赛这一到,这样一个安全阀“可以充当发泄敌意的出口”,及时排泄积累的敌对情绪。

齐美尔认为,社会之中有冲突不完全是坏事。科赛发现并弥补了齐美尔观点中的两方面缺点。

① 应看到,冲突和敌对情绪有多种表现。

(1)当敌对双方的关系因敌意而被割裂时,可由一个替代的对象用于发泄敌对情绪,安全阀机制可以起到这种作用。

(2)敌对情绪的表现可以有直接宣泄、转移宣泄和不需要对象的直接表现等三种形式。

② 应区别冲突和敌对情绪。发泄敌对情绪具有安全阀作用。此外,科赛注意到安全阀体制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①社会结构越僵化,安全阀机制就越重要。一个结构松散的社会,由于存在连续不断的,交叉影响的冲突,所以冲突并不是发生在同一断裂带上,加上由于人们参加各种组织,并在组织中追求各自的利益,因此不可能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瓦解社会的一种冲突中去,因此这种结构的社会是稳定的。而僵化的社会不允许有冲突,如果再取消发泄敌对情绪的途径,造成敌对情绪的积累,一旦爆发必然造成对整个社会结构的威胁。

②安全阀体制必须在社会结构中加以制度化。符号互动论:

米德认为,符号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通过各种符号进行互动,人们可以借助于符号理解他人的行为,也可以借此评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的行动是有社会意义的,人们之间的互动是以各种各样的符号为中介进行的,人们通过解释代表行动者行动的符号所包含的意义而做出反应,从而实现他们之间的互动。米德认为,自我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其中并无先天成份。人的思维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主体的我(I)与客体的我(Me)之间的互动过程。就好像他人是一面镜子,我们在他人那看到了自己,并且认为那是真正的自己。社会冲突论:

科塞:冲突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冲突具有保证社会连续性、减少对立两极产生的可能性、防止社会系统的僵化、增强社会组织的适应性和促进社会的整合等正功能。

达伦多夫:社会现实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稳定、和谐与共识,另一张是变迁、冲突和强制。社会学不仅需要一种和谐的社会模型,同样需要一种冲突的社会模型。结构功能主义:

认为社会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早期:孔德,斯宾塞,涂尔干

篇6:社区概论考试重点

题型:单选1*

10、名词解释4*

5、简答题5*

6、论述题10*

2、观后感20

一、名词解释

1、社区

我们可以把社区定义为,由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

2、行为区位学分析方法

以社区的环境区位为基础,分析环境区位对社区中的人们行为的制约与影响的研究方法,具体表现为研究人们的行为空间或活动空间,并由此进一步分析社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人口

人口是指社区内按一定生产关系或社会关系聚居的人口群体。

4、社区中介组织

以社区居民为成员,以社区地域为活动范围,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为目的、由居民自主成立或参加的,介于社区主体组织和居民个体之间的组织。

6、社区文化(狭义)

指社区居民在特定领域内,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等文化现象的集合。

二、简答题

1、西方社会学家的早期社区研究经历的几次方向性的变化 l 第一阶段:1800年前后到1915年。

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市社区贫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问题上 l 第二阶段:以1915年帕克发表《城市》一书为开端 它是社区研究进入分析阶段的标志

社会学家研究的重点从如何改善贫民的社会状态转向城市社区生活的分析

l 第三阶段:以1929年罗伯特·德林夫妇发表的有关美国中西部城市研究的著作《米德尔顿》为标志

研究转向以理论为基础的科学分析

2、城市社区的社群和组织特征(1)社会群体的特征 l 主要以地缘和利益为基础

l 以利益或兴趣爱好为纽带的社会群体种类、形式愈趋多样化 l 不排斥相互之间的感情交流

l 解决矛盾、纠纷以理性契约和法律为主(2)社会组织的特征 l 组织数量众多、类型复杂 l 组织功能的专业化 l 组织结构严密的科层制

3、小城镇社区的功能

(1)小城镇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

(2)小城镇是城乡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枢纽(3)小城镇是调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4)小城镇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服务中心

4、简述街道社区的特色

(1)就行政职能的角度来说,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2)就社会职能的角度,街道社区是我国基层社会的重要载体

(3)就社区自治来说,通过居民委员会来加强和完善社区居民的自治体制(4)就社区建设来说,提倡辖区内各类企业、事业法人参与社区共建(5)就政治核心的角度来说,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社区建设与管理中的领导地位

5、社区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的关系(1)联系:

l 研究社区理论属于社会学理论范畴

l 运用社会学理论研究社区,是社会学的一般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在社区研究领域中的应用(2)区别 l 社区理论是研究区域社会的理论,它属于社会学范畴,但它不一定运用于研究整个社会 l 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学理论都能被用来研究社区

6、简述制约社区人口结构发展的因素

1、生物学因素

出生性别比、年龄增长、性别死亡差异

2、生态环境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的影响

3、社会经济因素

生产力、技术、生产关系、政治制度、文化、宗教等

7、简述影响社区人口分布的因素

(1)人类所处自然环境状况决定人口分布的基本轮廓(2)任何一种人口分布都是历史积淀的结果(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人口分布(4)人口过程的方方面面影响人口分布(5)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人口分布

10、简述正式组织的特征

(1)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存在稳定的秩序,人员流动性小,权责结构清晰。(2)专业化分工。

(3)对不同观念层次的协调。(4)拥有法定的领导权威。

(5)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规章制度体系。(6)职位的可取代性。

11、简述社区文化的特点

(1)从本质上看,具有鲜明的公益性(2)从结构上看,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从服务途径上看,具有多元性(4)从活动人员上看,具有广泛性(5)从活动方式上看,具有全面的开放性(6)从实现方式上看,具有强烈的归属性

三、论述题

2、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社区建设模式,详细阐述其发展阶段、主要做法及特色。上海模式: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1)发展阶段:

    1986~1991,以开展社区服务为主要举措:1986年上海市召开首次街道工作会议,拉开新时期城市社区工作的序幕

1991~1995,以创文明小区为主要举措

1995~2000,以理顺社区的组织体制为主

2000年至今,以建立健全社区民主自治制度为主

(2)基本做法:

      坚持党的领导,将加强社区建设与改善党的领导相结合完善政府支持

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广泛动员社会参与

拓展专业服务

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有序推进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

(3)特色

   以街道办事处辖区界定为“社区”的社区建设体制

社区建设以社区党建为核心

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高度统一

三、社区的基本要素

1、地域

2、人口

3、组织结构要素

4、文化要素 社区要素的相互关系

地域、人口、社区组织、文化构成了一个社区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缺少了某个要素或者各要素之间不协调,社区都会出问题。

四、农村社区的特点

1、地域特征:土地,地理位置,地域范围

2、人口特征

数量和密度要远低于城市社区

3、组织特征

社会群体和组织在数量和质量上简单化 家庭是社区群体和组织的最基本单位

4、文化特征 维护和延续传统经验

九、社会体系理论:

又成为社会系统理论,它把社区作为一个社会体系(社会系统)来分析,将社区视为集中于某一地方而又比较持久的体系,许多个人、群体和机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网络来加以分析。

十、社区体系理论类型

1、交往场地理论

2、社区副体系

3、社区纵向格局和横向格局

十四、什么是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凭借某些工具,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现场观察,从而收集研究资料的调查方法。

十一、社会网络的质量

社会网络的质量涉及网络连接线(关系)的作用问题

网络连接线中流动的信息对网络主体来说价值越高表明网络的质量越高

十五、什么是行为区位学分析方法

就是以社区的环境区位为基础,分析环境区位对社区中的人们行为的制约与影响的研究方法,具体表现为研究人们的行为空间或活动空间,并由此进一步分析社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十二、社区行为区位分析的内容

1、工作行为空间分析

工作行为又成为职业行为,是人类最为普遍,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行为

工作行为空间分析通常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不同社区人们工作行为空间的比较;社区内人们工作行为空间的变化研究

2、消费行为空间分析 人们消费行为空间不断扩大

3、休闲行为空间分析

可供人们选择的休闲方式的空间扩大

人们远距离休闲的机会增多,大大扩大了人们休闲行为空间

4、交往行为空间分析

人们交往行为空间的增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十三、结构式访谈

结构式访谈,也称标准化访谈,它是一种调查者使用预先设计好的调查提纲,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对调查者进行访谈式调查的方法

十七、人口质量

或称人口素质,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和一定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所具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二十、提高社区人口质量的途径

1、大力发展社区经济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基础

2、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事业

提高人口质量的核心是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关键在教育

3、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4、加强优生科学研究,发展社区医疗卫生保健事业,重视环境保护 二

十一、社区人口的社会结构

1、民族结构

是指按不同的民族标志来划分的民族人口结构,它是社区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宗教结构

是指社区中各种宗教信仰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3、教育程度结构

指一个社区内具有各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比重。衡量文化教育结构的指标主要有三个:文盲率、就学率、大学教育普及率

4、家庭结构

指社区内不同类型家庭比重的变化

5、在业人口的行业和职业结构

在业人口的行业结构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同行业的人口占全部在业人口的比重。二

十三、组织的定义

组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有特定目标和一定资源并保持某种权责结构的群体 二

十五、居民委员会的定义

居民委员会是指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由全体居民或者代表选举产生的具体承担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监督、运行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二

十七、社区管理

所谓社区管理,是指政府和社区组织依据相关的法律对社区居民的公共行为和社区中的公共事务实施管理。

广义的社区管理是整个社会公共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既包括社区组织和居民对自身事务的管理,也包括政府对社区的管理

狭义的社区管理是指社区组织对其社区居民的公共行为和社区内部公共事务的管理 二

十九、农村社区文化体系的走向

改革开放的深化使农民获得了思想解放和自主发展的空间 市场大潮给农村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强了农村文化的异质性 城市文化的渗透促进了农民文化的更新

篇7:社区警务概论

社区: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生活的、具有相同价值取向的、同质性较强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社区警务的含义分析:

1、社区警务是一种警务理论

2、社区警务是一种警务工作模式与方法

3、社区警务室一种警务发展战略

社区警务的基本思想:

一、一体化认识:是指在思考和解决社区警务有关问题时,应采取一体化的思维方式,从宏观上进行理解和把握。

(一)犯罪和社会一体:犯罪与社会一体,是指犯罪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并存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收到一定时空范围内政治、经济、社会、人口、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和制约。

(二)权利与义务一体:权利与义务一体,是指社会的公共安全,对于警察和公共双方而

言,都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三)警察与公众一体:警察与公众一体,是指在对警察和公众关系的理解上,应时刻保

持这样一种认识:警察必须来自于公众,服务于公众,受公众监督,得到公众的支持,警察的成效在于发动社会公众参与维护社区治安的深度与广度。

(四)警务与社区一体:警务与社区一体,是指警务与社区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二、两大原则

(一)预防为主原则

(二)警民合作原则三、三个导向

(一)以社区为导向

(二)以服务为导向

(三)以治本为导向

四、“四化”特征

(一)警察形象柔性化

(二)警民关系伙伴化

(三)警务工作伙伴化

(四)治安对策前置化

社区警务室的作用:

一、社区警务室是密切警民关系的联系点

二、社区警务室是人口管理的信息采集点

三、社区警务室是群防群治的工作点

四、社区警务室是群众遇难求助的报警点

五、社区警务室是各警种协同作战的执勤点

社区(驻村)民警的工作内容

一、社区(驻村)民警的概念:社区(驻村)民警是指在社区警务战略中,具体承担社区治安管理、安全防范以及社区服务等职责的民警。社区(驻村)民警既不是原户籍外勤民警的变称,也不是治安警和户籍警的简单的叠加,而是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新形势下,以社区安全为主,以为民服务为先、以治安为己任的一种全新的称谓。

二、社区(驻村)民警的主要工作内容

1、开展群众工作

2、掌握社情民意

3、管理有实人口

4、组织安全防范

5、维护治安秩序

三、社区(驻村)民警的主要工作方式

1、走访调查

(1)走进社区、村庄,进入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家中,详细登记、了解实有人口、出租房屋等情况;

(2)物建治安信息员,掌握重点人员的现实表现与动态

(3)对方案的单位、居民进行回访,了解最新线索,征求意见和建议

2、宣传发动

(1)依靠社区、居(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抓好治保会、保安队、治安联防队、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

(2)通过警务宣传栏、社区报刊等多种渠道,宣传法律法规、治安动态、防范常识等内容,提高辖区群众的法制意识和防范意识

3、巡逻守护

(1)组织辖区群众开展护村、护厂、护校、护楼、护院活动

(2)维护重点时段和部位的社会治安秩序,控制和减少发案数量

4、实地检查

(1)对辖区内的行业、场所和单位进行治安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2)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治治安和安全隐患,防止发生违法犯罪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

5、警情通报

(1)及时性群众通报辖区治安情况和可能危及辖区安全的周边警情动态,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

(2)向辖区群众通报重大案件、重要情况,提前预警

社区(驻村)民警的素质要求

一、政治思想素质

二、职业道德素质

三、业务素质

1、达到适应本职工作所必备的学历程度,文化基础扎实

2、具有较广博的知识结构

3、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4、熟悉社区警务工作所需的法律、法规

5、全面精通治安管理业务

6、了解与社区警务有关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7、具备从事社区警务工作所必需的工作能力

(1)独立工作能力

(2)宣传教育能力

(3)组织协调能力

(4)群众工作能力

四、心里身体素质

社区警务的绩效考核机制

一、考核主体:两级考核主体,一是(县)局一级为主体,二是以派出所为主体

二、考核的主要办法:

(一)坚定考核的定量考核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

(二)分开考与结合考相结合,两种方法并重

(三)加分考核与减分考核相结合,以减分考核为主

三、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社区治安防范工作

(二)社区治安管理工作

(三)社区和驻村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

社区群众工作的意义

一、社区群众工作时推行社区警务工作的客观要求

二、社区群众工作是治安管理最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

三、社区群众工作是衡量社区警务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社区群众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服务群众

二、联系群众

三、宣传群众

四、组织群众

社区治安耳目建设

治安耳目:是指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工作中专门建立和使用的一支能够搜集并反映社会治安信息的秘密力量。

一、治安耳目的特征

1、治安管理性:提供治安信息,从而达到严密治安控制的目的2、信息活动性:治安耳目是治安管理工作中从事搜集治安信息活动的秘密力量

3、活动区域性:治安耳目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

4、隐秘性:治安耳目是公安派出所和社区民警建立的一支秘密力量,以秘密形式协助

公安派出所进行工作

5、非职业性:治安耳目是群众性的非脱产的秘密力量,是公安机关管理社会治安所依

靠的群众力量中特定的一种。他们所担负的任务不是终身的,停止使用时,他们与公安机关的关系也就终止。

二、治安耳目的物建

(一)治安耳目物建原则

1、需要与可能原则

2、积极与稳妥的原则

3、就地建立的原则

4、合理布局的原则

(二)治安耳目的物建条件

1、具有发现和了解违法犯罪分子活动的条件

2、有一定的活动能力

3、愿意为我工作

(四)治安耳目物建的对象范围和主要渠道

(1)治安耳目物建的对象范围;

一、是有一般违法行为,经教育停止活动,主动向我反映情况,有接触违法犯罪分

子的条件

二、受过刑事处罚、劳动教养和治安处罚,确定悔改,愿意为我工作的三、有现行违法行为,抓获后能坦白悔过,可不追究法律责任,能够争取为我所用的四、支持公安工作,有条件对特定人物、特定部位能够了解控制的一般职工和群众

五、熟悉社区情况,身份未公开的治安积极分子

(2)治安耳目物建的程序

一、物色

二、考察

三、审批

(四)治安耳目的使用和管理

1、治安耳目的使用与管理的基本要求

(1)加强领导

(2)提高社区民警素质

(3)遵守管理使用原则

(4)保证经费

2、治安耳目的使用

(1)合理使用

(2)保持联系

(3)具体指导

(4)及时查证

(5)讲究策略

(6)遵纪守法

3、治安耳目的管理

(1)治安耳目的教育

(2)治安耳目的考核

(3)及时奖惩

(4)健全档案

社区特种行业的治安防控

(一)社区旅馆业治安防控

1、失去旅馆业的治安特点

(1)容易被负案在逃人员、通缉逃犯、流窜犯罪分子作为藏身落脚之地

(2)容易成为非法犯罪分子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场所,如盗窃、卖淫嫖娼、赌博、吸毒

(3)从业人员容易被拉拢腐蚀,堕落为违法犯罪分子,从事盗、抢、骗、赌、卖淫、嫖

娼或者提供色情服务等违法犯罪活动

(4)建筑、消防措施不完善,容易发生治安灾害事故,如挤压坍塌、爆炸、火灾、中毒

2、社区旅馆业治安防控措施

(1)严格开业审批制度

(2)建立健全治安管理制度,规范经营管理

(3)开展安全巡查,消除安全隐患

(4)依法查处各种违法活动,保护正当合法经营

(二)社区印章业治安防控

1、社区印章业的治安特点

(1)有的业主未向公安机关申领《特种行业许可证》,擅自经营

(2)一些个体刻字业超越经营范围,非法私刻单位公章

(3)不严格执行承接、验证、登记制度,不认真核对有关证明材料,随意刻制印章

(4)一些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唯利是图,私刻印章现象突出

2、社区印章业治安防控措施

(1)严格落实制度,强化管理

(2)严格资格审查,提高从业素质

(3)积极培养治安积极分子,落实安全防范制度

(4)加强监督检查,堵塞漏洞

(5)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

(三)社区印刷业治安防控

1、社区印刷业的治安特点

(1)印刷业的经营管理涉及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如公安、新闻出版、文化、工商等部门,难以统一协调管理

(2)容易滋生各种治安问题,如非法印制出版物、复印伪造假证明材料等,从中谋取报

了或为违法犯罪提供便利

(3)印刷业范围广,难以及时有效实施管理,如各类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或其他印刷

制品的印刷

(4)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印刷业非法印制现象严重,行迹隐秘,管理查处难度大

2、社区印刷业治安防控措施

(1)严格备案登记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日常管理

(3)落实岗位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

(4)加强内部保卫组织建设,提高自防能力

(5)依法查处各种非法印刷活动

社区旧货业治安防控

1、社区旧货业的治安特点

(1)开业手续不完备,如有的典当行为违反规定,未申领《特种行业许可证》,无证经营、超范围或超地域经营等问题突出

(2)从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防范意识不强,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3)规章制度不健全,物防、技防设施不完善,忽视安全管理,隐患严重

(4)违法经营突出。

2、社区旧货业治安防控措施

(1)严格开业审批与审验,杜绝非法经营活动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规范管理

(3)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增强防范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有效

开展安全防范工作

(4)加强监督检查,消除不安定因素

(5)依法查处各种犯罪行为

社区治安调解

一、社区治安调解的含义:是指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中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

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情节较轻的治安条件,以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可以主持调解,劝说、教育并促使双方交换意见,达成协议,对治安案件做出处理的活动。

二、社区治安调解的范围与条件

(一)社区治安调解的范围

1、亲友、邻里、同事、在学校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引起的2、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3、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易化解矛盾的(二)治安调解的适用的条件

1、实施的行为是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法治安管理行为

2、由民间纠纷引起

3、情节较轻

4、当事人双方自愿调解

5、公安机关认为可以调解处理

三、社区治安调解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合法原则

(二)公正原则

(三)公开原则

(四)自愿原则

(五)及时原则

(六)教育原则

四、社区治安调解的程序

(一)案件受理

(二)调查取证

1、对损害情况取证和证据固定

2、目击证人的正言

3、依法进行伤害鉴定

4、注意收集、甄别用以确定损害数额的证据材料

(三)当事人提出申请或有接受调解的意愿

(四)制作调解文书

(1)《治安调解协议书》指双方当事人通过社区民警主持调解共同协商达到一致处理意见用文字记录的法律文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名,就具有法律效应。它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构成:

1、标题。

2、当事人双方人员的基本情况。

3、调解事项和简要案情。

4、达成协议的内容,即赔偿的事项和金额、支付赔偿的时间。

5、协议书的法律效力。

6、落款

篇8:1社区康复概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67例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37例,年龄在58~79岁,女性30例,年龄在61~83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脑卒中,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晕、肢体麻木、突然摔倒、血压波动等。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为患者建立起“一站式”的社区康复,成立相应的循证康复团队,包括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全科医师,选拔社区卫生服务中经过考核并合格的社区医护人员,其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而且熟练掌握相关的循证护理知识,同时还熟练掌握循证护理的应用方法,其主要的干预方式以自理模式作为指导,保证期具有个性化、家庭化和整体化的特定。在对患者实行干预的第一个月,医护人员及医师每周对患者治疗2次,第二个月则改为1次,第三个月则改为每两个周治疗1次。对于患者实行康复治疗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护理、日常生活方式的指导、适当的心理干预、综合辨证治疗,如针灸、穴位外敷、推拿、汤剂等中医康复治疗。此外,要落实社区的康复服务,大力开展康复站、工疗站、看护网、家庭病床、家庭联谊会等,采用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以最大限度的为患者争取社区援助,定期开展社区联谊会等,以促进患儿病情的改善,使其逐步的恢复认知功能。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加大社区援助服务,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

1.3 疗效标准

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消失,认知功能有较大程度的恢复,各项身体指标有较大程度的恢复,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轻微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所消失,认知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各项身体指标有所恢复,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无消失,认知功能没有恢复,各项身体指标没有恢复,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较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改善[3]。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差异较小,无实际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并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差异显著,有实际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认知功能也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发生病残的概率。观察组35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4%,对照组32例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12路,无效7例,有效率为78.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由于此种疾病的发病较为突然,而且病史凶猛,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准确诊断和对症治疗,则会对自身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由于此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在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后,社区全科医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降低患者发生病残的概率,从而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治疗脑卒中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多,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病残率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其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此种疾病的效果尤为显著,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2,3]。

脑卒中患者合并有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定向力、理解力、计算力、记忆力、日常的生活自理能力等下降,从而严重制约到其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患者实行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机体内血氧的含量,同时在较短程度上增加血氧的弥散能力,从而使患者脑部出现病灶的地方得到充分的血氧,以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脑机能,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认知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自身的认知能力,从而逐步的促进病情的完全康复,并消除并发症,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他的治疗如常规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等,都可以对患者起到良好的血液循环改善作用,并促进各项机体功能的恢复和重建,从而实现病情的彻底康复。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虽然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认知功能的恢复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难以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完全恢复。由此可见,综合康复治疗对于恢复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有较大的帮助,值得在社区康复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社区67例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 其中, 男性37例, 年龄在5879岁, 女性30例, 年龄在6183岁,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脑卒中。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35例, 对照组32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 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 经过治疗, 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观察组35例患者中, 显效18例, 有效14例, 无效3例, 有效率为91.4%, 对照组32例患者中, 显效13例, 有效12路, 无效7例, 有效率为78.1%。结论 在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过程中, 采用综合康复措施对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帮助较大, 效果显著, 实现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因此, 值得在社区康复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认知功能,综合康复治疗,影响

参考文献

[1]刘萍.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肌肉功能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51 (3) :63-64.

[2]刘金喜, 毛向莹, 穆俊林, 等.乌灵胶囊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 2009, 77 (2) :74-75.

上一篇:大自然的小学作文600字下一篇:罗丽君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