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康复分析

2024-04-22

运动损伤的康复分析(共8篇)

篇1:运动损伤的康复分析

专业:09土木工程三班 学号:9314090331 姓名:闫顺

常见网球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康复

一、前言: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运动损伤在体育运动过程当中相当普遍。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会发生运动损伤.根据Mechelen等人1992年的报到,在许多西方国家,用于运动损伤方面的健康费用要远超出用于交通事故方面的费用,侧如,澳大利亚国家健康计划组织报道.1987-1988花在运动损伤方面的费用达3-4亿美元左右。在美国,根据Kvidera等人1983年的报道,每年四轮滑冰鞋滑冰项目中运动损伤的费用就有l亿元,运动损伤给运动参与者的生活、学习、工作、训练带来很大的不便,严重的会导致终身残疾,运动损伤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及损伤的程度,从而降低运动损伤对运动参与者和体育活动的影响。

网球运动属于持拍隔网运动项群,虽然对峙双方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但是不论是专业运动员证是业余爱好者,运动损伤部较为普遍。这是由该项目技术特点决定的,首先,网球运动对抗激烈,运动量大,心理压力大,精神要高度集中,其次,网球运动特定的技术动作,如来回的奔跑、加速,切线跑、转身、启动、急停、变向、跳跃,旋转等等,这对身体的各个运动器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再次.网球运动动作的重复性高,局部负担过大,容易发生慢性损伤。运动损伤将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运动员或者网球运动爱好者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严重制约了训练的系统性和效率以及网球运动的开展和普及,同时也给参与者心理和生理上带来很大的痛苦。虽然现在已经为顶级选手提供了优良的医疗服务,但是这方面还有持于进一步的改进,尤其是对于网球运动业余爱好者,由于平常练习和比赛的运动强度和密度都比较大,而且缺乏规范的医务监督和保健指导,报多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国外有调查表明:每周保持1-2小时运动量的网球运动爱好者中,有32%在一个正常的季节中会遭受至少一种与网球有关的损伤,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每周超过9小时时,受伤达49%。随着网球运动的蓬勃发展,网球业余爱好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业余网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的问题已经不用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最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对网球运动损伤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损伤比率、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及简单损伤原因的分析与推测上面,对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很少有从训练角度对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细致地分析。因此,在网球运动风摩全世界的大环境下,如何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降低损伤发生的程度,最大发挥网球运动娱乐健身的功能,已成非常重要的课题.本研究将从训练学角度对网球运动损伤进行研究·旨在探索网球业余爱好者损伤的原因和规律,并提出一些训练对策与建议,为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训练效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网球业余爱好者运动损伤康复治疗及预防措施研究

本人在访谈了多位从事运动损伤教学的教师和长期从事研究的教授,并结台了运动解剖学,运动康复医学、中医学的基础之上,总结归纳了网球运动中常见损伤的治疗康复和预防措施,现整理如下:

2.1肘损伤

按摩疗:因为局部长时间的磨损造成肌肉的粘连,导致肌肉的炎症,在病痛初期可以采用按摩疗法。常用的手法有①拨法②揉法③揉捏法,主要是松解粘连、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症的消失理疗法:运用超声波机械于人体引起微细按摩效应,红外线温热效应以及多种理化效应而使神经兴奋性降低,有较好的镇痛、解痉作用,加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水肿消散以及结缔组织分散,松解粘连[4]。艾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用艾灸阿是穴、曲池、足三里等穴位,用艾卷悬灸至局部发热为度.一般每穴灸l0min左右,每天一次,七次为一疗程,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1ml加野木瓜注射液1ml.取穴曲池、阿是穴,用5ml一次性的注射器吸取药液后·从患肢曲池或阿是穴进针l到1.5寸,用提插手法,得气后回抽无血,将药液缓慢注入0.5ml,然后调整方向凹抽无血后再注入0.5ml,如此反复将药液完全注入,两穴交替,每天一次,七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三到五天 [5]。电针配合TDP疗法:取穴曲尺、合谷、外关、阿是穴。患者坐位,患

肘屈曲,用1.5寸针在曲尺、合谷、外关、阿是穴(最痛点)上刺入,得气后,加以捻转补泻,力使局部酸、胀、重感向肩部和指端放射,加以电针仪、连续波,流针20-30min,同时加以TDP照射肘部患处,距离20-30cm,温热为度.每天一次,五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间隔三天。

2.2肩损伤

治疗方法:

1、炎症明显疼痛严重时,上臂外展30度固定1-2周,痛点关节内注射者将损伤韧带固定于松弛位,如外踝损伤,则同定于外翻位,伤后两天,可在踝关节周围用轻手法的推拿、揉捏、切法、理筋等进行按摩,并配合理疗和针灸[6]。

2.3肌肉拉伤

治疗方法:肌肉轻度拉伤及肌肉痉挛者,用针刺疗法会取得显著疗效,不同的针刺强度和针刺频率使受伤或痉挛的肌肉能够在适度的范围内按照不同的节奏和强度进行舒张和收缩,从而有助于恢复肌肉的弹性:肌纤维部分断裂者,早期用冷敷,加压包扎,还要把患者放在使受伤肌肉松弛的位置以减轻疼痛,48h后开始按摩,手法要轻缓;怀疑有肌肉、肌腱完全断裂者,应在局部加压包扎,固定患肢,立即送医院确诊.必要时还要接受手术治疗[7].周海雄,黄艳飞把肌肉拉伤分成轻度拉伤、严重拉伤和慢性损伤。针对轻度拉伤应该停止练习,休息几天配合适当力量练习;严重拉伤应该立即停止训练、比赛、完全休息,在运动损伤的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积极治疗和伤后训练;慢性损伤者,首先要注意运动后的放松,损伤的治疗以按摩和体疗最好,也可适当选择中药治疗,按摩以揉、滚、搓等手法,对背部及全身以每次15min左有,每日1次;体疗主要是加强肌肉的力量练习,增加肌肉弹性、耐力,松解伤处肌肉粘连[8]。

三、网球业余爱好者运动损伤预防措施研究

3.1训练方法要合理。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运动技术,科学地增加运动量。不同性别、年龄、水平及健康状况的人,训练时在运动量的安排上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例如,年龄小的在训练内容上,应把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结合起来,并以全面身体训练为主;在运动量的安排上应考虑到他们的生理特点,与成年人比较起来训练时间要短些,强度、密度要小些。

3.2准备活动要充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运动伤是由于准备活

动不足造成的。因此,在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十分必要。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机体机能活动的生理惰性,为正式练习作好准备。准备活动能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的力量、弹性和灵活性,同时地可以提高关节韧带的机能,增强韧带的弹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韧带的损伤。在进行准备活动时,既要躯干、肢体的大肌肉群和关节充分活动开,同时也要注意各个小关节的活动。准备活动还应增加一些专项素质的内容。

3.3注意间隔放松。在训练中,每组练习后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伤,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非常重要。在间隔时间内,一些运动员对这一问题重视不够,他们在每组练习后往往站在一旁不动或千篇一律地做些放松跑。这样并不能加快机体疲劳的消除,再进行下组练习时还易出现损伤。由于各个项目的练习内容不同,间隔放松的形式也应有所区别。例如,着重于上肢练习的项目,在间隔可做些放松慢跑;着重于下肢的项目结束后,可以在垫子或草地上仰卧,将两腿举起抖动或做倒立。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血液的回流,改善血液的供给,另外也能使活动肢体中已疲劳的神经细胞加深抑制,得到休息,这对于消除疲劳及防止运动损伤有着积极意义。

3.4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训练中运动量过分集中,会造成机体局部负担且过重而引起运动伤。例如,膝关节半蹲起跳动作过多,易引起髌骨损伤;过多地练习鸭步可引起膝内则副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因此,在训练中应避免单调片面的训练方法,防止局部负担量过重。

3.5加强易伤部位肌肉力量练习。据统计,在运动实践中,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伤最为多见。因此,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力量练习,对于防止损伤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加强股四头肌力量的练习可以防止膝关节损伤,而防止肩关节伤则应加强三角肌、肩胛肌、胸大肌和肱二头肌的练习。

3.6其他要注意的就是夏天不在烈日下打球,以防晒伤和脱水。不在湿滑的场地打球,以防滑倒摔伤。夜晚不在光线不足的场馆打球,防止球的击伤。穿跟脚的鞋袜,和比较宽松的运动装,参与网球运动。

除上述几条以外,搞好医务监督,遵守训练原则,加强保护,注意选择好训练场地,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内容。

四、结论

4.1业余网球爱好者运动损伤发生率高达60%。

4.2业余网球爱好者损伤在春、秋两个季节较多。在训练损伤上,损伤主要发生在实战比赛和技术训练上。损伤类型以急性损伤为主

4.3业余网球爱好者发生运动损伤五个主要因素是:

1、运动技术因素

2、运动训练因素。

3、运动生理因素.

4、外部因素.

5、运动心理因素。访问专家学者获得业余网球爱好者主要损伤的治疗康复措施:

1、网球肘的治疗方法,如按摩,艾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电针配合TDP疗、局部封闭加小针刀疗法、手术配合中医熏洗疗法等;

2、膝关节损伤的治疗方法,如内服外敷、推拿按摩和力量训练等。

3、踝关节损伤的治疗方法,如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外敷药物、理疗等;

4、肌肉拉伤的治疗方法,如加压包扎、冷敷、针刺疗法、力量训练,必要时还要手术。

4.4通过访谈专家学者和查阅资料给出了业余网球爱好者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1、训练方法要合理;

2、准备活动要充分;

3、注意间隔放松;

4、防止局部负担过重;

5、加强易伤部位肌肉力量练习;

6、护具的使用等。

篇2:运动损伤的康复分析

李 腾

摘要: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如果方法不当都可能给人的身体造成一些损伤,羽毛球运动也包括其中。虽然羽毛球运动是隔网项目,但是由于羽毛球运动运动强度和竞赛时间长,身体一些部位负担也会很大,再加上运动方法的不合理就会导致一些损伤发生。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损伤;康复

前言

羽毛球运动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在世界大赛中屡夺佳绩,同时它具有自娱性、观赏性、锻炼性等特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本人与长期从事羽毛球运动的人群的接触,发现他们大多数都发生过损伤,主要集中在膝、腰等部位,损伤成因与羽毛球运动者年龄、体重、负荷强度、自我保护意识等因素有关。由于现在羽毛球爱好者人数的逐渐增大,这是一个很严峻同时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1、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分类

1、按运动损伤的组织结构分

软组织损伤,在羽毛球运动中比较常见。如肌肉拉伤、肌腱扭伤、断裂伤等。关节与韧带损伤,有急性和慢性的关节与韧带损伤。其中以慢性关节、韧带损伤较为多见,如:膝、踝损伤,肱骨外上髁炎等。骨骼损伤 主要是肩关节、肘关节脱位,但羽毛球中较少出现。

2、按损伤病程分

急性损伤:是指一次性的或一瞬间的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发病急,往往在受伤的即刻或短时间表现出来,伤者一般都能清晰的诉出受伤过程与原因,病程短,病理变化以渗出,肿胀为主,体征表现较明显。如肩部、腰部肌肉的拉伤,膝踝韧带的扭伤、断裂,腕关节扭伤等。慢性损伤:(包括劳损和肌肉损伤)在羽毛球运动中损伤较多见的是慢性损伤。慢性损伤的病理变化往往以组织变性、增生、粘连为主,体征表现不明显,并带有反复发生或多变的特点,伤者对损伤过程、原因常叙诉不清楚。

3、按损伤程度分

轻度损伤:球员不丧失活动能力,受伤后能继续进行练习。如扭伤中度损伤,受伤短时间内(一般1-2个月),不能按计划进行锻炼,而需要治疗和暂时停止患部练习或减少患部活动。如肌肉、肌腱拉伤等。重度损伤:损伤后较长时间不能参加练习和比赛。如各部位的骨折,关节脱位,肌腱完全断裂等。

2、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原因

2.1 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原因

2.1.1训练水平不够

主要是身体基本素质和专项技术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一般基本素质方面,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等,都存有不足的问题,但其中以力量或肌肉耐力不足为主要原因。在专项技术,主要是技术动作有错误,技术水平低,其中肩、肘关节部位损伤、踝关节滑膜慢性损伤中更易见到。为此,应针对个人自身的训练水平,身体素质状况,运动技术特点与错误动作的出现,心理素质等所存在的问题,给以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培养。无论是羽毛球俱乐部培训还是羽毛球教学,初学者都应在教师或教练的正确指导下, 以学习规范的羽毛球动作为重点,并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学习和掌握羽毛球基本技能。应先学分解动作,再学连贯动作,由简到繁,由易到难。2.1.2 局部负担过重

在运动中,不同的关节部位只能在一定的限度内承受不同的力量和载荷频率,一旦超出了承受的限度,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羽毛球运动具有对单一动作重复多次练习的特点,一次练习的时问过长,动作的重复次数过多,使得局部肌肉主动强烈的收缩或被动过度拉长而超过了肌肉或关节本身多能承受的负荷,便会造成急性肌肉拉伤或断裂,而肌腱和关节反复过度牵拉,则会形成劳损。羽毛球运动参与者具备力量、耐力灵敏、速度、技巧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在发展羽毛球专项素质的同时,还要充分加强一般身体素质。尤其加强易发生损伤部位肌群的力量和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练习。因此,要了解自己易伤或相对较薄弱部位的肌肉机能状况,从而提高机能和承担运动负荷的能力,那是预防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2.1.3场地器材不适

羽毛球运动需要在场地上来回不停的移动,如果场地太滑、不平、过硬、有异物等,都容易跌倒,造成下肢关节扭伤、擦伤等;场地太硬地面对下肢关节的反作用力越强,踝、膝关节的负担就越重,就越容易造成下肢关节的损伤。不适合的拍、球鞋和其他用品也是造成损伤的原因。

2.1.4 准备活动上存在问题

羽毛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型运动项目,运动者处于不停的奔跑、移动、起动、骤停等一系列交替性运动之中。因此,准备活动要充分,有针对性,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也要有专项的准备活动。对曾经损伤过的部位要谨慎小心的做好准备工作。准备活动以全身体操、肌肉牵拉、活动关节、慢跑为主,感到全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原则。此要做好结合学习内容、结合羽毛球运动特点而设计的专门性准备活动,用来提高机体的兴性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有些研究表明,准备活动结束到正式运动开始的闯隔,以1-4 分钟为宜;在准备活动的超与时问上, 以身体觉得发热稍微有些汗为好; 在准备活动中有适当的力量练习内容,对提高肌肉温度改善肌肉功能、增进肌肉抗拉伤能力是很有好处的。2.1.5 其他原因

足, 韧带柔韧性差,肌肉协凋用力不平衡,容易引发损伤。参与者生理状态不佳如疲劳或过度疲劳,患病等,也易造成运动损伤。

3、羽毛球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措施

3.1 手腕关节损伤的康复

首先,在技术方面,在羽毛球运动的过程中应掌握好手腕的发力和运动角度也就是说应该加强手腕关节的灵活度。其次,在身体机能方面,要加强手腕关节的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例如:可用小哑铃或沙瓶负重做腕部练习,增加腕部力量。

3.2 肩部损伤的康复

首先,在技术方面应充分理解运动中关节运动的幅度及关节最佳运动方向路线,在羽毛球运动中主要体会前臂旋转发力,而非主要依靠肩带发力。其次,对于肉体力量的训练,应加强原动肌与对抗肌的练习,是两肌肉力量到达最大可能的平衡,不应只追求身体某一部位肌肉的发展而忽视另一侧肌肉的发展,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最后,要注意出现有肌肉劳损时,应充分注意自身的运动能力,应控制好自身的运动量,提高自身运动保护意识,另外在运动损伤的康复阶段更应该将准备活动做充分,并且不应参加剧烈的运动,以免再次损伤。

3.3 踝关节损伤的康复

首先,从解剖学的角度可知人体跳起腾空落地后,身体对踝关节的冲击是很大的,很容易造成踝关节的扭伤,因此对这类损伤的康复重点在加强小腿各踝关节部位的力量。其次,重视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关节协调性训练。如蹲杠铃、负重提踵、跳绳、跳低栏、凹凸地面行走等专项练习,训练中初学者可以加用护踝,支持带,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损伤的发生。

3.4 腿肌肉损伤的康复

首先,对于业余者来说,在技术方面还比较薄弱,可能因为某一个动作用力过大而产生的肌肉拉伤。对此,学生还应加强羽毛球技术水平的提高,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其次,准备活动要做得充分。此外,还要加强对肌肉群的训练,增加大腿股四头肌群的力量训练,如负杠铃的半蹲和深蹲,以增加股四头肌群力量。负杠铃前后交叉跨步练习,负重左右脚向前,向后,向侧方向提腿练习,都可提高腿部肌肉群的力量。

4、结论与建议

掌握规范的动作技术对预防手腕、肩袖、踝关节处的损伤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是几个容易出现损伤的部位,手腕、肩关节、腰部、踝关节、大小腿等部位。在身体疲劳或已经带有伤病的情况下,应该停止运动。运动时应选择好的场地并加强对运动创伤的认识,平时注意运动损伤知识的积累,发生运动损伤后不能认为无所谓而继续打球,这是造成重复或多次损伤的主要原因。

肩关节损伤的预防措施:将一定重量的物品置于肘部,平举至与肩同高,坚持1—2 分钟,可以加强肩部力量和柔韧性。肘关节损伤的预防措:可采用俯卧静立支撑锻炼方法加强该部位力量。手腕损伤的预防措施:建议大家平时可以用小哑铃或沙瓶做腕部负重练习,以增加腕部力量。运动时要注意带上护腕或用弹力绷带进行保护。膝关节损伤的预防措施:通过负重半蹲训练,能增强膝盖部位力量,使运动中出现劳损的可能性减小。参考文献:

[1] 程勇民、雷蓉蓉、邓树勋.中国羽毛球运动员体能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23(2):29-33.[2] 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羽毛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3] 肖杰.羽毛球运动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4] 吴文瑛.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临床医学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2001(3):44-47.[5] 仲达.羽毛球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和“四个基础”[J].体育教学,2005(1):24-25.[6] 陈莉琳.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球感”的培养[J].体育科学研究,2003(3):96-99.[7] 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 余晓,徐国强.广州地区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后分[J].2006:122-128. [9] 盛洁.探讨肩周炎的中医治疗方法[J].魅力中国,2011,(5)

篇3:运动损伤的康复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本院共接收8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7岁,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4~77岁。两组患者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内科治疗,为患者降低颅内压,防止并发症出现。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针灸推拿等治疗12周,2次/d,40 min/次[3]。观察组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治疗,具体为:(1)训练患者的远端和近端关节,单个关节逐步增加到多个关节。(2)训练顺序依次为翻身、坐、坐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3)训练方式为摆放良肢位,端正坐姿,被动的活动上肢关节,桥式运动,床上翻身、坐起、坐起平衡训练,肩关节保护,上肢医疗体操、协调精细动作,步行、上下楼梯、单腿负重、穿衣。穿鞋锻炼等。(4)训练时保持3~5 s进行一个动作的频率,每个动作进行10次左右,每天的训练时间≥1 h,可以分时段进行,共需要完成12周的训练[4]。出院后,叮嘱患者复查,2周对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下2周的训练计划,并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

1.3观察指标[5]对患者的治疗前后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指数进行评分,使用Fuggl-Meyer Assessment(FMA)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价。临床疗效判定参考文献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 6. 0%,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FMA、MBI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我国甚至是全球都比较多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疾病患者的死亡率高,残疾率高,对人类的健康威胁非常大[6]。脑卒中临床治疗有一个非常长的周期和过程,治疗的费用也比较高,所以很多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就会选择出院,可是短暂的治疗无法避免复发,需要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校、经济的方法,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研究表明,中枢神系统神经干细胞能够进行自我的更新和分化,当对其进行刺激会发生应激反应,导致其更新和分化被激活。脑卒中患者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缺乏,所以其更新和分化能力较差,不能够实现自我修复。所以康复训练时提供了刺激能够让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被激活,继发修复能力,这是训练的主要目的。

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得到一定的改善,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评分比治疗前有所提升,观察组患者的两项评分提升情况比对照组优秀,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运动疗法对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改善有很大帮助,其经济性和有效性均比较优秀。

总之,运动康复疗法可以让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耿宗友,李雪.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5):57-60.

[2]徐银亮.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的应用.当代医学,2011,17(36):110-111.

[3]卢贵林,叶彬.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辽宁体育科技,2012,34(5):49-51.

[4]张熙斌,孟兆祥,马灿灿,等.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近期疗效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5):449-451.

[5]宋利芬.浅谈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111-112.

篇4:运动损伤的康复分析

方法:对12例脊柱骨折伴随脊髓损伤患者采取全面的医学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同时采取适当的康复锻炼,密切关注患者并发症及病情恶化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

结果:1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及病情恶化现象,病情均有好转。对本次康复护理效果比较满意和满意患者12例,满意度100%。

结论:采取科学、全面的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升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有效遏制并发症,值得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93-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42.2±3.8)岁;患者颈椎损伤2例,胸椎损伤4例,腰椎损伤6例;患者脊柱骨折原因高处坠落3例,车祸5例,重物压伤4例。所有患者均经相应检验证明病情属实,且均给予正规手术治疗。

1.2康复护理方法。常规医学护理:对泌尿系统紊乱的患者,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导尿,并引导患者家属了解导尿原理、学习导尿方法,规范化地为患者导尿,及时排尽膀胱内尿液,以保护患者膀胱健康,人工导尿管导尿视患者术后具体情况持续15天左右。对肌张力开始恢复的患者,以每3h一次的频率定时为患者开放使用膀胱引流,以将患者膀胱缩涨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患者导尿管拔出后,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按压以促进患者自行排尿,逐渐开始锻炼患者膀胱及泌尿系统的恢复和适应。对术后患者进行全面的肺部护理,预防肺部感染而加重病情。尤其对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减弱及呼吸分泌物无法排除的患者,要密切关注患者呼吸道情况,为患者定时翻身、扣背,帮助患者及时咳痰,对于呼吸道分泌物严重不能排除的患者,遵医嘱给予相应的祛痰药物调理。

日常康复护理:患者术后会不同程度上出现消化功能减弱及胃肠功能紊乱现象,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增加高蛋白、高纤维含量食物在日常饮食中的比例,适当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对于出现便秘的患者,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便秘情况给予相应的饮食结构调整,必要时采取相应的药物辅助以缓解便秘情况。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共同协调控制患者日常饮食配比及饮食摄入量,适当增加患者水的日常摄入量,保证患者饮食卫生安全,保持饮食规律。由于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医护人员相应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尽量采用透气性强的床褥和被子,随时保持患者床褥及被子的清洁干爽,护理人员定时为患者进行严格的皮肤清洁护理,视天气炎热和潮湿情况定时为患者翻身,尤其注意在翻身时保持患者脊柱稳定。另外,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患者日常体位护理的重要性,患者术后平卧硬板床5h,帮助患者有效减少出血量,在日常护理如翻身、搬动、进水进食等时候随时注意避免对患者脊柱的压迫、拉伸和扭曲,随时保持患者脊柱平直,以免加重病情[1]。

醫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应明确患者术后行动不便、皮肤知觉丧失的状况,共同关注患者安全问题,禁止患者自行挪动和起卧,严防患者在进食、护理、锻炼过程中烫伤、碰伤和摔伤,同时密切关注患者情绪状况,对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应严防患者自伤和自杀行为[2]。

功能锻炼: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及不同的康复护理阶段,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以辅助康复治疗与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耐心为患者及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方法,取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专业为患者进行四肢及肢体关节为主的按摩,促进患者肢体及全身血液循环的同时,有效预防患者并发症及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等现象的出现[3]。

心理护理:患者脊髓损伤后大多出现严重肢体瘫痪和疼痛现象,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在造成患者生理病痛的同时,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打击[4]。很多患者在病痛和心理压力的双重折磨下极易出现情绪失控甚至自伤现象。护理人员在深入了解和体谅患者病情与心情的同时,对患者始终抱以深刻的同理心,从言行和日常护理上充分尊重患者,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需求和愿望,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尽量答应患者要求,耐心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及技术情况,介绍之前治疗成功的患者案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的最佳治疗效果具体解释和讲解,帮助患者建立康复治疗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医生及护理人员用药、进行日常护理及功能锻炼,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接受每一项护理和康复工作。

2讨论

脊柱骨折是临床常见创伤之一,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后的严重并发症。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大多出现严重肢体瘫痪和疼痛现象,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在造成患者生理病痛的同时,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打击,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甚至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针对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病情的特殊性及严重程度,在手术后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全面性康复护理方案,从患者常规医学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及日常康复护理等方面实施全面的术后康复护理,帮助患者建立康复治疗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医生及护理人员用药、进行日常护理及功能锻炼,尽可能地预防康复过程中并发症的产生。本次采取全面康复护理的12例患者,无一例并发症产生,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证明全面性的康复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米长爱.家庭访视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08(20):1789-1791

[2]邓曙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术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6):110-111

[3]方青,何清义,吴新军等.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26-27

篇5:如何进行正确的运动康复训练

便会容易出现运动伤害

那么,如果出现这些运动伤害

我们该如何进行康复运动

小编,接下来就带你了解学习

运动康复训练技巧

局部韧带扭伤

膝盖韧带扭伤

股四头肌是膝盖关节的稳定器,因此膝盖关节处的韧带受损以后,强壮的股四头肌就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膝盖韧带受损时,有时候不可能实现膝盖的活动,所以只能进行静态活动。接下来的这个训练是静态运动的范例:膝盖伸展开,重复弯曲胯,刺激股四头肌的股直肌。当膝盖的韧带扭伤后,通常要避免大幅度的弯曲动作:扭转和侧身动作。

01. 以开链运动和静态运动的方式训练股四头肌

坐在垫子上,一条腿伸展开。尽可能伸展腿部并收缩肌肉,持续将腿拉紧收缩几秒然后放松腿部肌肉。

02. 以静态运动的方式增强腿筋肌肉

背靠墙,收缩腿筋肌肉和臀大肌,脚后跟用力后蹬。以静态运动的方式伸展胯部和半弯曲膝盖。

腱鞘炎

由外伤、过度劳力或者重复运动所产生的疼痛,会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和后期组织的退化。急性期过后,炎症就会导致任何运动过程中的疼痛,这时我们就该着手运动和组织修复。关节恢复期应该协调好肌肉拉伸运动和肌肉运动,以避免肌肉组织遭到破坏并在日常的体力活动中逐步恢复。

肩周炎

肌腱是肩部最容易受损的肌肉,属于肩袖肌肉。这些肌肉负责肩膀的转动以及在各类运动中的平衡。旋转袖的退化可能导致肩膀疼痛和不灵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巩固加强训练有助于提高肩部旋转袖的能力。我们用橡胶带进行抗阻力运动逐步增强肩部肌肉。

01. 向外旋转肩膀

训练过程中,胳膊肘紧贴身体并90度弯曲。手和前臂抵抗橡胶带的阻力,向外牵引,同时转动肩膀。当达到拉伸的极限时,放松身体重新回到最初的位置。逐渐加大橡胶带的阻力,将这组练习做10 次。

02. 向内旋转肩膀

用同一个姿势,但是手和前臂将橡胶带向内牵引。同时注意胳膊肘贴住躯干。

03. 肩膀的伸展运动

肩膀向后用力抵抗橡胶带的阻力,胳膊肘弯曲,这样是为了减少用力和关节处的压力。

04. 屈肌训练

通过身后橡胶带的阻力,弯曲肩膀向前牵引。运动中胳膊肘依旧保持弯曲。

05. 缓慢分开

肩膀从45度角张开到90度角向外伸展,避免三角肌的运动使肩部受到压力。

关节炎和关节运动能力的衰减

关节囊,就像我们所了解到的,是一种包裹关节的结缔组织,其作用是保护和连接组成关节的各种软骨。关节囊不可以收缩,但是它的弹性足够完成伸展相关部位的关节运动。如果关节囊发炎,它将失去弹性,以至于不能运动。根据解剖学的知识,每个关节是控制运动的重要部位。

肩关节功能的康复运动

肩周炎是阻碍肩膀灵活运动的主要病因之一中,其主要是关节囊覆盖下的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发炎和收缩使得肩关节活动功能日益受限。肩膀向外旋转、分开、外展等功能变得不灵活,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向这些受限的方向活动。锻炼肩膀其他部位也非常重要,以防止关节受伤。

01. 关节囊的综合运动

放松胳膊的每一块肌肉,身体轻轻向前倾斜直到身体任由重力控制。像摆钟一样摆动身体,感受重力如何拉长关节组织。将这个练习持续5 分钟。

02. 向外侧旋转肩带

一只手触摸与之相反侧的耳朵的耳郭。这个运动比较容易,应该尽量触摸到所有的关节。

03. 双手合拢置于后脑处

双手合拢置于后脑处,两个肩膀交替着向外拉伸。

04. 肩带向内侧旋转

接着双手合拢,置于脊背后,向内侧旋转肩膀。

05. 双臂弯曲

双手体前合拢,十指交叉。接着根据自己的忍耐力和灵活度,双臂抬起超过头部。如果一只胳膊举起有困难,另外一只胳膊可以使得力气多点。

06. 墙面抬起胳膊

手指走动爬上面前的墙。这个动作有助于提高肩膀的灵活度,尽可能用手往高处走,不要压迫背部。

07. 双肩扩展运动

双手抓住一根长矛(长棍或者拖把棍)并置于身后。尽可能将其往身体后外扩。

强直性脊柱炎的出现会导致患者活动受限而且活动不畅,为了更好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在治疗期间内患者可以做一些康复锻炼,这样可以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还能进一步的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下面就请专家为您介绍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锻炼有哪些。

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锻炼

1、深呼吸:每天早晨、工作休息时间及睡前均应常规作深呼吸运动。深呼吸可以维持胸廓最大的活动度,保持良好呼吸功能。

2、颈椎运动:头颈部可作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转动,以及头部旋转运动,以保持颈椎的正常活动度。

3、肢体运动:可作俯卧撑、斜撑,下肢前屈后伸,扩胸运动及游泳等。游泳既有利于四肢运动,又有助于增加肺功能和使脊柱保持生理曲度,是最适合的全身运动。但本病患者严禁跳水,以免造成颈椎和颈脊髓损伤。

5、距墙角一米处,两手分别撑在两侧墙上,与肩平齐,吸气时身体前倾,腰部前挺,脚跟不要抬起,呼气时还原。

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锻炼相信大家都已经清楚了,骨科专家指出,在做以上锻炼时,如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身体出现了不适,要马上停止,否则会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加重,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多的隐患。

强直性脊柱炎的预防工作:

预防方法一:在生活中要保持精神愉快: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与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最好不要出现情绪过于激动或者是郁闷的情况发生,应该始终让自己的心情愉快起来。

预防方法二:在平时要坚持经常锻炼:在平时经常进行锻炼身体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样疾病也就不会找上你了。但是大家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锻炼方式和时间,千万不要一次性进行大量的运动,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预防方法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范风寒、潮湿:倘若人长期生活在非常潮湿、寒冷的地方就极容易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预防潮湿和寒冷,尤其是身体非常虚弱的人更要非常的注意。

温馨提示:

篇6:桡神经损伤的康复 讲稿

一、概述

临床上,桡神经损伤较多见,原因是:①桡神经在上臂紧贴肱骨,当肱骨中l/3骨折时,外移的肱骨干近端或短缩畸形的远端极易损伤桡神经,而且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也被骨痂包埋;②牵拉或不良姿势,例如:长时问上肢过度外展,或睡眠时头枕上臂;③锐器伤或火器伤;④医源性损伤,例如桡骨头切除术或肱骨手术时损伤桡神经。

桡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丧失,导致伸腕、伸掌指关节、伸拇功能丧失。

感觉功能仅表现为手背桡侧皮肤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

如果前臂部位的桡神经损伤,不出现腕下垂,主要是掌指关节不能主动背伸,拇指不能主动背伸和桡侧外展。该部位损伤,最常见于桡骨头切除术,桡骨头颈部骨折或旋后肌卡压征等。

二、临床治疗原则

l.肱骨闭合性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多属于挫伤,断裂伤极少见,一般先行非手术治疗,观察3个月无效后应手术探查。

2.新鲜开放性损伤伴有桡神经麻痹者,应早期手术探查。如神经完全断裂,应争取神经直接缝接,或缺损较多者,则应行神经移植术。

3.陈旧性桡神经损伤,应施行肌腱移位术,常用的方法是:①旋前圆肌移至桡侧腕伸肌腱;②尺侧腕屈肌移至指总伸肌腱;③掌长肌腱移至拇长伸肌腱。保留桡侧腕屈肌于原位,以稳定腕关节。

三、康复治疗要点 1.佩戴腕关节固定夹板 2.通过训练对肌肉再训练

3.对神经恢复无望的,考虑重建等。4.肌腱移位术后的训练

(1)旋前圆肌代替桡侧腕伸肌:①让患者做旋前动作的同时,有意识地练习伸腕动作。②早期应避免同时屈腕屈指的联合动作,避免移位肌肉肌腱的过度牵拉。

(2)尺侧腕屈肌代指伸总肌:让患者作轻度尺偏屈腕动作的同时,练习伸掌指关节。为了避免内在肌的伸指间关节的代偿作用,可用弹力绷带将示、中、环、小指的指间关节固定于屈曲位。如果是采用桡侧屈腕肌代指伸总肌,则让患者轻度桡偏屈腕的同时,练习伸掌指关节。

(3)掌长肌移位代拇长伸肌:让患者在屈腕的同时,有意识地练习伸拇指指间关节。如果是采用指浅屈肌腱代拇长伸肌,则让患者在屈指的同时,有意识地练习伸拇指指间关节。

篇7:残疾人康复治疗的运动疗法

(一)概述

1.定义是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运用物理学、力学原理,借助各种手法、治疗器械及患者的自身参与,通过患者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或改善患者人体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称为PT。运动治疗师简称PT师。PT是康复治疗方法中最重要、应用最多的手段,也是社区康复的重点。运动疗法以运动为手段,着眼于功能。也就是以运动这一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治疗的目的包括: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耐力,改善平衡协调功能,提高整体运动功能。治疗过程中患者自身积极参与,局部功能和整体功能、身体功能与心理功能均得到全面改善与提高。

2.运动疗法分类

(1)按用力程度分类。①被动运动:指运动时患者完全不用力,全靠外力来完成的运动或动作。其作用是预防挛缩和粘连的形成,刺激伸屈反射,增强本体感觉,放松痉挛肌肉,促发主动运动,为主动运动做准备。②助力运动:指部分借助外力的辅助,部分由患者主动收缩肌肉完成的整个运动过程。外力可以来自机械,也可以来自于健侧肢体或他人的帮助。其作用是增强肌力、改善功能。③主动运动:指既不需要辅助力也不施加任何阻力的情况下完全由患者主动独立完成的运动。其作用是增强肌力、改善功能,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耐力。④抗阻运动:是指在有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主动地进行对抗阻力的运动。阻力可以是器械的,也可以是徒手的。多用于肌肉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2)按肌肉的收缩形式分类。①等张运动:等张运动是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等张运动又分为:一是向心性等张运动。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变短,又称为向心性缩短,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

缩。.是离心性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被拉长,又称离心性延伸,如下蹲时的股四头肌收缩。②等长运动:等长运动是指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不变,张力增加,关节不产生肉眼可见的运动,又称静力性收缩。多用于骨科患者肢体被固定后患肢肌力训练。

3.临床应用

(1)适应证。①神经科疾病:偏瘫、脑瘫、截瘫、周围神经病等;②骨科疾病:四肢骨折与关节脱位、截肢后、脊柱骨折、关节术后、颈椎病、腰腿痛、类风湿关节炎、脊柱畸形、肩周炎、软组织损伤等;③内科疾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冠心病、糖尿病等;④其他:烧伤后、肿瘤等。

(2)禁忌证。发热、疾病的急性期、出血倾向、严重心肺功能衰竭、剧烈疼痛等。

(二)几种常见的运动疗法

1.维持与恢复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用于改善和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的练习称之为关节活动范围练习,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活动所通过的运动弧,各关节都有正常活动范围,也就是关节活动度值。关节活动按是否借助外力分为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辅助运动3种,以及是否使用器械分为徒手运动和器械运动两种。

(1)被动关节运动(关节活动范围维持训练):此种训练方法无需患者肌肉主动收缩,而是借助他人、器械及自我肢体辅助来完成。用于偏瘫、截瘫等无肌肉收缩的患者,主要目的是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关节挛缩、变形。①训练方法:治疗师根据关节运动学原理完成关节各个方向的被动活动。

一是躯干被动活动方法,治疗者一手固定患者的一侧肩关节,另一只手把患者的双膝关节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达到牵拉外侧躯干肌群的目的。

二是肩关节前屈的被动活动方法,治疗师一只手握于患者上臂,另一只手握住腕关节上部,两手同时慢慢地把患者的上肢沿矢状面向上高举过头。

三是肩关节外展的被动活动方法,患者的体位与前屈位相同,治疗者手的摆放位置移动平面为额状面。当患者的上臂被移置到肩外展90度时,手心旋转向上后,再继续移动直至接近同侧耳部。

四是肩关节内、外旋的被动活动方法,患者肩关节被外展90度时,治疗师的一只手固定肘关节,另一只手握住患者腕关节,围绕肘关节做向上或向下的旋转。

五是肘关节的被动活动方法,当患者上肢呈外展位时,治疗师一只手固定其肘关节,另一只手握住腕关节作屈伸的动作。

六是膝关节屈曲的被动活动方法,治疗师一只手托住患者的小腿,另一只手用手心托住患者的脚后跟,双手一起沿矢状面向上推。

七是髋关节后伸的被动活动方法,患者呈侧卧位,治疗师的一只手固定髋节,另一只手从下向上托住膝关节及小腿,用力向后拉。

八是被动牵拉胭绳肌,即为直腿抬起的训练,治疗师跪于床上,在膝关节展的状态下屈曲髋关节,同时用自己的一侧膝关节把患者的另一侧下肢固定于床上,以防止在运动过程中这侧下肢向上抬。

九是被动牵拉跟腱,治疗师一只手固定踝关节,另一只手的手心握住患者的,脚后跟,前臂贴于患者足底外侧,利用身体的重量向上拉。

②注意事项:一是关节活动的各个方向都要训练;二是尽量做到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三是被动关节活动的动作应缓慢柔和、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四是每个关节每个运动方向,上肢一般3~5次,下肢5~10次,每日做2次为宜。

(2)辅助主动运动的训练:用于患肢肌力工、Ⅱ级的患者,患者能够有肌肉的收缩,但不引起关节活动或关节活动范围达不到正常值,治疗师设法使其关节活动达到全范围。自我辅助方式有:利用平面或训练板,肢体置于一平滑的木板或桌面,让患者在该平面上滑动肢体,达到活动关节的目的。还可用悬吊装置、人手辅助等方法进行辅助主动运动的练习。注意事项:①根据活动受限的关节不同,采取适当的体位;②注意固定关节的近端;③治疗师熟悉被活动关节的解剖位置及运动方向,向患者讲明动作如何做,运动方向是什么;④动作宜缓慢、有效地完成,动作之间有一短暂的休息过程;⑤随着主动肌力量增加,辅助力渐减少。

2.增强肌力训练如果患者能主动完成一全关节活动范围的动作时,说明肌力达到Ⅲ级以上,可以进行肌力增强训练,以使肌力逐步增强至正常。肌力增强训练的方法就是在肌肉运动时施加阻力,让肌肉抗阻力活动。常用的方法可分为徒手训练,如徒手等张训练及徒手等长训练,应用器械训练如弹力带、沙袋、哑铃、弹簧、悬吊式抗重力等方法。注意事项:

(1)选择适当的方法。根据目的、肌力的级别不同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

(2)正确设计姿势与肢位,患者感舒适、稳定,才能充分发挥潜能,全力完成动作。

(3)防止出现代偿动作。

(4)充分固定运动肢体的近端。

(5)科学计划每日的运动量(以次日无疲劳感、剧烈疼痛为宜)并持之以恒。

3.平衡和协调功能训练偏瘫或截瘫患者都可有平衡功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主要有视觉信息输入缺少、前庭功能紊乱、本体感觉缺失或消失、肢体缺失、瘫痪、小脑功能紊乱等。平衡是逐步发展的,平衡障碍的训练原则:①从最稳定的体位到最不稳定的体位逐渐过渡(即人体重心逐渐增高,支持面越来越小);②先静态平衡完成后,再训练动态平衡;③从睁眼活动逐步过渡到闭眼活动;④在保持稳定的同时,逐渐增加头、躯干、四肢活动,注意提示患者精力中,逐步提高能力。日常生活动作的完成需要身体的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来成。静态平衡是动态平衡的基础,没有静态平衡的稳定,就没有动态平衡的展。因此,训练首先从静态平衡开始,静态平衡也就是对某一静态姿势的控制力,主要依赖肌肉的等长收缩及关节肌肉协同收缩来完成。

训练方法:一方面通过对关节的挤压,刺激关节感受器,诱导姿势反射的出现;另一方面增强关节两侧肌肉等长收缩能力,从而达到稳定关节的目的。当静态平衡能完成时,就可训练动态平衡。

(1)坐位平衡的训练:训练身体重心向前、后、左右动作时的动态平衡。

(2)跪位平衡的训练:跪位与坐位相比,身体的支撑面积减少了,身体重心与支撑面的距离也提高了,因此维持平衡的难度也增加。跪位平衡的维持,除了具有头与躯干的控制能力以外,还增加了躯干与骨盆的控制能力。

(3)站位平衡的训练:立位平衡除了按静态和动态平衡划分以外,还可从肢体角度方面分为双足和单足的平衡。双足静态平衡的训练,可以让患者在站立位下,治疗师诱导其平衡反应的出现。可让患者站在平衡板上;训练重心横向或纵向的转移,为单足立位平衡和步行作准备。

4.步行训练偏瘫、截瘫患者大部分经训练可以获得步行能力。偏瘫患者患肢有屈髋、屈膝的能力以及患肢有一定负重能力后开始步行训练。训练方法如下(以偏瘫患者为例)。

(1)支撑相训练:患者站立位,治疗师位于其后,双手放在骨盆两侧,诱导患者将体重移到患侧,然后令健腿上下台阶。

篇8:运动损伤的康复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脊髓损伤患者均为2008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7~58岁,平均41岁;损伤部位:颈髓8例,胸髓19例,腰髓13例;四肢瘫10例,下肢瘫13例,不全瘫17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训练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包括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椎管减压内固定。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康复训练:(1)术后1周内:在持续开放引流3 d后如没有血尿、少尿和尿路感染等情况发生则给予夹管,根据体温、出汗、呼吸情况、补液量、饮水量及食物种类与数量决定排尿频率,一般每隔0.5~2.0 h放尿1次,为维持近似生理膀胱,每次尿量控制在200~300 ml,并在放尿时对膀胱进行辅助按摩热敷;入睡前引流尿液并持续至次日早晨。(2)膀胱康复训练1周后,进行1~2周的膀胱贮尿和排尿功能强化训练,适当延长夹管时间及增大按摩、按压膀胱力度,每隔2~4 h放尿1次,尿量控制在300~500 ml,嘱咐患者有意识地进行排尿动作练习[2]。(3)膀胱功能强化训练3周后,患者能感觉到膀胱充盈,此时尝试拔除导尿管,拔管的同时对膀胱区进行热敷和按摩,并嘱患者配合做排尿动作,使尿液随尿管一同排出。(4)患者拔除尿管后继续进行膀胱排尿功能康复训练。

1.3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资料建立Foxpro数据库,用SAS 6.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残余尿量比较

两组治疗前残余尿量比较并无明显差异,经护理及康复训练后,两组残余尿量均明显减少,但康复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

康复组1例出现尿路感染,发生率为5%(1/20);对照组4例出现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0%(4/20)。两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057,P=0.01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脊髓损伤后在脊髓内部会出现出血、水肿、神经细胞破坏和神经传导纤维中断等病理改变,此时膀胱排尿反射丧失,膀胱内尿液不能排出而产生尿潴留。脊髓损伤一般在2周后可引起致瘫痪肌肉的挛缩畸形,因此,如果能在早期进行适当的膀胱功能训练,则可以避免膀胱壁肌纤维的挛缩。本文中康复组在早期每隔0.5~2.0 h时放尿1次,每次放出尿液200~300 ml,就是为了维持膀胱的近似生理状态,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避免膀胱内大量尿液潴留,在尿液潴留时膀胱壁的逼尿肌纤维处于无张力状态,容易形成无张力性膀胱,同时又可避免传统护理时导尿管持续开放引流导致膀胱内长时间无尿液积存而形成的小膀胱[3];每次放尿时对膀胱区进行辅助按摩和热敷以及患者有意识地配合排尿动作练习,不仅可以改善膀胱壁肌肉和神经末梢的代谢,也有利于减少膀胱内尿液的残留和逆流,对患者形成有规律的排尿习惯非常重要。本文结果表明,早期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可明显减少残余尿量,文中康复组平均减少318 ml,明显多于对照组,说明康复训练对早期形成反射性膀胱功能十分有益。

留置尿管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一个主要因素,并且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发生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4,5]。患者在留置尿管后,如果尿液引流不畅,膀胱内有残余尿液存在以及尿沉渣、膀胱冲洗等均要引起尿路感染。本文中康复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原因在于康复训练患者尿管留置期间有意识地多饮水,使每天的膀胱尿量保持在2 500~3 000 ml,起到了有效的生理冲洗作用,避免了因膀胱冲洗而导致的逆行感染[6]。

总之,早期膀胱康复训练有利于恢复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功能,减少尿路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玲玲,孟伶.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6,12(10):901-902.

[2]周天健,李建军.脊柱脊髓损伤现代康复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61.

[3]李静,李岩,宋伟贞.外伤性高位截瘫病人并发症的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B):28.

[4]李东,张自华,李一刚.脊髓损伤后疼痛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7):32-33.

[5]黄丽珊,彭湛贤,尹琼姣.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89-90.

上一篇:个人简历(未来)下一篇:读开创农业农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