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规划实施评估

2024-05-06

企业战略规划实施评估(共6篇)

篇1:企业战略规划实施评估

附件

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

评估指标

一、评定标准

(一)商标管理体制机制建设(150分)

1.商标战略实施组织领导情况。(30)

2.企业商标战略或商标发展规划制定情况。(30)

3.企业内部商标管理制度建设情况。(50)

(1)商标管理文件的制定。(30)

(2)商标规范使用文件的制定。(10)

(3)其他商标管理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情况。(10)

4.专业商标管理机构的设立与建设情况。(40)

(1)专业商标管理机构设置情况。(20)

(2)专业商标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在企业中的级别与地位。(10)

(3)专业商标管理机构规模和人数。(10)

(二)商标注册情况(100分)

1.企业国内商标注册情况。(30)

2.企业国际商标注册情况。(30)

3.企业阻止他人恶意抢注自己商标情况。包括异议、争议、诉讼情况。(40)

(三)商标使用情况(150分)

1.企业年度自主商标产品/服务销售收入情况。(20)

2.企业年度自主商标产品/服务出口情况。(20)

3.企业年度自主商标产品/服务销售收入在同行业排名情况。(20)

4.企业年度自主商标产品/服务销售盈利情况。(15)

5.企业年度自主商标产品/服务纳税情况。(15)

6.企业年度自主商标产品/服务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比例情况。(15)

7.企业年度自主商标产品/服务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比例增长情况。(15)

8.企业年度自主商标产品/服务销售区域(国内)情况。

(10)

9.企业年度自主商标产品/服务销售区域(国外)情况。

(20)

(四)商标保护情况(150分)

1.企业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情况。(30)

2.企业商标行政保护情况。(30)

3.企业商标司法保护情况。(30)

4.企业自主品牌培育情况。包括企业阻止自主商标、核心品牌被他人并购情况。(30)

5.企业商标海外维权情况。包括积极应对海外商标纠

纷,运用当地法律和国际规则制止海外商标抢注行为和商标侵权假冒行为情况。(30)

(五)商标人才队伍建设(100分)

1.企业内部培训情况。(40)

(1)培训范围及人数。(10)

(2)年培训次数。(5)

(3)培训人情况。(5)

(4)企业决策层参与培训情况。(10)

(5)企业培训资金投入情况。(10)

2.参加外部培训情况。(30)

(1)参训次数。(10)

(2)参训人数量。(10)

(3)企业培训资金投入情况。(10)

3.商标人才队伍建设。(30)

(1)企业商标人才队伍学历构成。(15)

(2)企业商标人才队伍专业构成。(15)

(六)商标宣传情况(100分)

1.商标宣传规划制定情况。(20)

2.商标宣传形式。(20)

3.商标宣传的区域范围。(20)

4.年度广告投入情况。(20)

5.年度广告投入增长率。(20)

(七)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100分)

1.企业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情况。(20)

2.企业产品/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情况。(10)

3.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10)

4.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情况。(10)

5.企业环境保护体系建设情况。(10)

6.企业发展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情况。(10)

7.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情况。(20)

8.企业取得省级以上政府奖励和获得荣誉情况。(10)

(八)商标战略实施(150分)

1.企业探索商标战略实施的新举措、新做法。(30)

2.企业贯彻落实《芜湖倡议》,发挥示范企业的典型带动作用情况。(30)

3.企业参与商标战略宣传工作情况。(30)

4.企业参与国家商标战略实施培训工作情况。(30)

5.企业配合工商部门、其他政府机关开展商标战略实施调研,参与和推动国家、地方商标战略制定、实施工作情况。包括企业对商标战略相关政策征求意见反馈情况,提交有关商标工作提案、议案情况等。(30)

二、使用说明

(一)满分为1000分,各项指标由督导评估组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评分。

(二)各项指标均应提供相应的正式文件、会议记录、工作总结及其他有关证明材料并按顺序装订成册。

篇2:企业战略规划实施评估

工商标字〔2011〕228号

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进一步完善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工作制度,指导示范企业提高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水平,更好地发挥示范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了《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评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评估办法

为进一步提高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商标战略实施能力,加强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工作绩效评估和管理,根据《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意见》及《关于开展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区)、示范企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实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战略实施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以下简称“示范企业”)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包括:组织起草相关文件、召集督导评估组会议、审核确定示范企业评估结果等工作。

成立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评估督导组,具体负责各示范企业考核评估工作,对示范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提出评估意见。

二、评估对象及评估时间

评估对象: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

评估时间:每两年一次。评估工作原则上于评估第一季度开始,6月30日前结束,对示范企业上两个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工作情况进行评估。

三、评估准备

(一)各示范企业要以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评估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商标战略实施力度,全面提升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充分利用商标战略促进企业平稳较快发展。

(二)各示范企业要认真回顾、总结上两个在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各示范企业要按照本办法和《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评估指标》(见附件)的要求,认真准备相关材料,配合评估督导组做好评估工作。

四、评估程序

(一)发布通知。领导小组于评估第一季度发布正式通知,布置评估工作。通知发布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确定督导评估组组成人员及任务分工。

(二)实地考察。督导评估组通过实地察看、工作观察、组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采集评估信息,在分析评议的基础上形成初步评估意见。

(三)审核确定。领导小组依照本办法确定的评估标准和要求,根据督导评估组意见,审核确定最终评估结果并公布。

五、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对连续两次评估为不合格的企业,将取消其“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资格。

六、评估要求

(一)参与评估的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科学、公正地行使职责和权利,根据评估对象提供的材料及实地考察情况,充分发表评估意见。

(二)参与评估的人员应当对评估情况保守秘密,不得对外提供评估对象的有关文件、资料和数据。评估结果公布前,不得利用参与评估工作之便,擅自向评估对象披露评估期间的相关信息。

(三)评估实行回避制度。与评估对象有直接利害关系者不得参加评估活动。

(四)参与评估的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评估对象的酬金与其它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篇3:企业战略规划实施评估

一、构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作用

对企业知识产权的工作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通过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绩效进行评估, 可以获得对该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情况的认识;通过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整理和分析,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的静态状况、变化趋势等;通过与其他地区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进行比较, 分析某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在国家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中的发展水平及相对地位;通过将本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与其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绩效进行比较, 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从而加强优势, 弥补劣势,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进行监测和控制。在对自身知识产权工作状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可以分析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是否偏离计划目标, 在偏离计划目标的情况下,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知识工作进行修正或重新评估计划目标。评价和控制的实质在于通过设计一个有效的评价系统, 以便及时地对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和战略实施的情况做出分析和反馈, 以确保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个综合系统, 涉及到方方面面, 只有从多层面设计指标体系, 采取适当的评价方法, 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效果。在具体构建过程中, 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 应当能够反映知识产权战略的各个方面, 做到既没有疏漏也没有重复, 否则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二是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标评估结果准确合理的基础, 要做到各项指标的设计能够根据我国知识产权的工作情况, 围绕知识产权的发展与保护, 结合企业实际, 科学合理, 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三是独立性原则。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应当彼此独立, 结构合理, 不能相互重复, 应当做到指标清晰, 一目了然。四是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要求构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当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便于操作, 要尽可能选择规范化的定量指标。五是可比性原则。用的指标应在概念含义、数据口径、时空范围、计算方法等方面基本统一, 便于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现状和发展等从多角度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要根据比较分析的需要, 明确、恰当地设计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具体组成指标, 科学地把某些不可比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 并尽可能地做到与国内现有统计指标相一致。六是指导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评估指标体系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促进贸易等方面具有科学的评价性、正确的影响力和导向作用。

三、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与结构

结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以及战略措施等内容, 在创建评估指标体系时, 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四个环节设计指标。基于可操作性、可比性原则, 本文将这四个环节作为第一级指标, 并根据各环节的关键要素进行细分, 得出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评估的二级指标。第三级指标则结合知识产权的内容, 即专利、著作权、商标等, 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 有选择地设立。具体内容如下:

(一) 创造环节

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环节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石和前提, 也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目的和结果。其目标在于促进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的创造, 建立有利于知识产权产生的环境, 促进研发成果尽可能地转化为专利、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形式。

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活动作为科技创新过程的前端, 其投入数量和投入强度对知识产权有着直接影响。所以, 分析研发活动与最终产出之间的作用机制, 并对产出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 一直是评估知识产权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如通过对企业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工作人员数量和投入经费, 以及在从业人员中的比重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企业对知识产权创造活动的重视程度, 以及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加大对知识产权创造环节的投入可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将创造环节评估指标的二级指标设计为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具体三级指标设计为13个, 其中投入方面包括3个具体指标:一是R&D人员数量:在本指标体系中是指在企业中从事知识产权研究与开发的工作人员数量。二是R&D人员在从业人员中的比重:在企业从事知识产权研究与开发的工作人员占全体从业人员的比率。即R&D人员在知识产权方面从业人员数量/企业全体从业人员数量。三是R&D经费:企业为知识产权研发所投入的经费。

产出方面包括以下10个具体指标:一是国内专利申请量:测量企业专利产出的数量。二是PCT申请量:测量企业在一些主要国家申请专利的数量。也能反映出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三是国内专利授权量:测量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四是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测量企业专利的质量及竞争力。五是有效专利数量:测量授权专利的寿命。六是商标注册量:测量企业的品牌竞争意识。七是驰名商标数量:测量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八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量。九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十是专利收入利税金额:测量企业专利的经济收益。

(二) 运用环节

企业知识产权是否充分运用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能否最终成功的关键。在本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 知识产权的运用除了包括商业操作, 如技术转移、知识产权质押等, 还应该涉及到技术创新收益。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动关系。技术创新收益的衡量, 可以成为评价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的重要参考。

将运用环节评估指标的二级指标设计为实施指标与收益指标。具体三级指标设计为14个, 其中实施方面包括6个具体指标:一是企业专利实施的数量:测量企业专利实施与自主创新的能力。二是专利实施率:专利实施量/专利数量。三是技术转移合同数:测量企业知识产权所有权与使用权现状。四是商标出售合同数:测量企业商标权使用现状。五是版权合同登记件数:测量版权交易现状。六是知识产权质押量:测量企业使用知识产权融资现状。

收益方面包括8个具体指标:一是知识产权质押获贷金额:测量企业使用实施知识产权融资到的金额。二是技术转移合同金额:测量企业专利技术转移收益。三是商标出售合同金额:测量企业商标权使用收益现状。四是知识产权产值占GDP比重。五是注册商标产品增加值:测量企业注册商标为产品带来的附加值。六是版权产业产值:测量软件产业以外的版权产业为企业经济做出的贡献。七是软件产业产值:测量软件产业为企业经济做出的贡献。八是知识产权产品减免税金:测量企业运用国家知识产权相关政策的程度。

(三) 保护环节

企业增强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和措施, 能够激励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并保障企业知识产权的流转与运用。企业知识产权的战略主体可以策略性地选择维权手段和途径。如在企业知识产权纠纷处理中, 有三种情形:一是企业知识产权诉讼攻击。二是权利被侵犯后的救济。企业在其知识产权被侵犯后, 应当及时采取有力的救济措施, 如通过司法、行政手段等, 以维护企业的利益。三是被控侵权后的策略。在企业被指控侵犯了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下, 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对自身行为合法性的分析, 采取诉讼策略, 寻求调解和和解, 并充分利用法律以外的力量和手段, 包括商业手段、社会舆论、政府支持及行业协调, 以求知识产权纠纷的妥当解决。

将保护环节评估指标的二级指标设计为行政执法指标和司法指标。具体三级指标设计为5个, 其中行政执法方面包括4个具体指标:一是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次数:测量企业知识产权制度的实施状况。二是知识产权纠纷受理量:测量企业知识产权纠纷现状。三是行政机关专利侵权立案数:测量企业知识产权实施过程中行政机关的管理现状。四是移送司法机关涉嫌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数:测量企业知识产权犯罪现状。司法方面具体指标为1个, 即配套法规政策数:测量企业知识产权政策现状。

(四) 管理环节

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环节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协调机制的重要环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主要强调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主体将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和组织, 用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资源的利用效益。如建立知识产权评估、统计和财务核算制度, 制定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和重大事项预警制度, 完善对外合作知识产权管理等。

将管理环节评估指标具体设计为10项, 具体三级指标分别为:一是专利资助金额。二是专利信息数据库建设。三是从事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数:企业管理知识产权相关事务的人数。四是知识产权信息情报分析报告数量:测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力度。五是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测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利用状况。六是派员出国考察交流 (知识产权) 人次:测量企业知识产权国际交流情况。七是参加知识产权培训人数:测量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力度。八是派员到其他单位交流 (知识产权) 工作的人次:测量企业知识产权国内交流合作情况。九是职务发明创造奖励比例:指除专利法规定的职务发明“一奖两酬”之外, 企业用于奖励员工做出发明创造的金额与其创造价值之间的比例, 用于衡量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激励的力度。十是企业知识产权的维护管理:企业获得知识产权后的维护管理, 包括各类知识产权的价值管理、转让许可管理及产业化推广等, 用于评价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础工作的开展程度。

参考文献

[1]、吴汉东.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 (2007-2008)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张勤.关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几点思考[J].科技成果纵横, 2005 (1) .

[3]、马先征, 金志海.知识产权战略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

[4]、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

[5]、梅术文.知识产权战略的范畴界定与内容构成[J].中华商标, 2008 (1) .

[6]、安雪梅.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M].人民出版社, 2010.

篇4: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五年来实施总体情况表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基本实现了构建现代国际城市基本构架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如,首都城市空间战略性调整有序展开,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城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北京的城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体系更加完善,以旧城保护为核心的文化名城建设取得新进展,另外带动了周围区域的合作和协调发展。各项指标实施情况(见表1)反映了总体规划实施五年以来的实施率,实施的机制不断完善,成效明显。

二、对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的深化认识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对于北京城市的定位,是国家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对于城市性质,北京最早并没有提出世界城市的目标,而是现代国际城市,现在才确定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按照总体规划,北京城市发展阶段目标非常明确:第一阶段,全面推进首都各项工作,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初步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地位(原文: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第三阶段,到205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总体规划确定了整个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节奏,北京要带动区域,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以世界城市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借助作为大国首都的影响力,带动大北京地区发展成为21世纪的世界城市地区之一,为参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获取国家竞争优势等方面奠定最必要的基础。并因此提出了六项发展策略,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城乡统筹、空间协调等。

三、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策略

(一)积极推进城市空间结构的战略调整

总体规划确定的城乡一体化战略: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合理把握城镇化进度,构筑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总体规划提出的策略是:积极稳步推进城镇化,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拓展发展战略空间,塑造有资产的新市民,促进镇村产业升级和集中集约发展,注重发挥都市型农业的生态和服务功能。在实现“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时,形成中心城—新城—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完整城镇体系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总体规划还提出分类政策和标准,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力度彻底解决中心城的城乡结合部问题,5年内实现中心城全面城市化。

在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上,总体规划提出:一是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和管理新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二是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农民有序融入城镇的制度基础和组织基础。三是加快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土地利用政策,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四是高度重视本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为农民融入城镇创造基础条件。

(二)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北京市人口现状是人口总量规模快速膨胀,外来人口增量逐年加大,常住人口总量接近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的适宜指标。其中人口空间分布存在诸多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中心城过度聚集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总体规划确定了北京市人口管理和调控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健全人口综合调控机制,管理与服务并重,通过控总量、调结构、优化布局和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使人口增长与首都城市性质定位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相适应,保障和促进繁荣、文明、和谐、依据的首善之区建设。

一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防止人口规模盲目扩大。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整治改造;正确处理市场调节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发挥价格杠杆在引导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和调控人口分布的积极作用,逐步理顺和合理确定公共领域产品价格;重视人口分类细分,增强调控的精确性。

二是加强外来人口的市民化服务与管理,不断优化人口结构和提高人口素质。积极稳妥地探索和建立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加强就业服务;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健全人口综合管理模式。

三是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产业合理布局,积极引导人口在市域和区域的合理分布。加强中心城特别是旧城的人口疏解,控制中心城建设规模;加强新城和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区域发展,发挥首都辐射带动能力。

四是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三)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和深入执行区县功能定位

2005年5月,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批复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充分发挥区县在全市总体发展中的积极性,加强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促进城市总体功能的优化和首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 依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关于“两轴—两带—多中心”和城市次区域划分的设想,遵循“优化城区、强化郊区”的原则,将全市从总体上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类区域。

在《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中,对明确区县功能定位及制定相应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做出了分析。从更好地发挥城市整体优势和提升综合竞争力的角度看,北京在城市的功能定位和总体布局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全市功能区域的划定不够明确,各区域主导功能不够清晰;区县的功能定位与全市总体功能未能充分衔接,一些区县对自身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明确、作用发挥得不充分;有些区县的功能定位取向差别不大,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产业布局不够集中,开发区设置分散、规模小、产业构成相似、集群效益不高,没有构建起有效率的首都经济空间结构。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对城市发展内在规律认识还不够深入、现阶段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等因素,也有宏观上对区县的功能定位不清晰、发展导向不明确的因素。

在首都经济社会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发展的目标更高、动力更强,同时挑战也更多更大。因此要求各区县应当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和四类区域的划分,进一步深化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区县功能定位,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方针,统一思想认识,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和执行力度,避免各区县的盲目攀比、同质竞争和重复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黄荔)

篇5:企业战略规划实施评估

临泽县环境保护局

关于上报实施《临泽县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临泽县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自查评估报告的报告

县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现将《临泽县环境保护局实施<临泽县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临泽县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自查评估报告》上报,请审核。

二〇一三年四月一日 实施《临泽县妇女发展规划

(2001-2010年)》和《临泽县儿童发展规划

(2001-2010年)》自查评估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妇儿工委的关心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局妇儿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对照本单位《2001—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评估。自查认为,我局完成了“两纲”确定的目标任务,现将自查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统筹协调,落实保障措施 一是我局安排了专人具体负责妇儿工作,同时,还确定了一名女同志为联络员,专门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宣传、统计,从组织上保障了女职工工作有人管,坚持把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党组工作的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坚持把妇女儿童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的内容,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做到了工作同安排、同考核,同奖惩,从制度上保障了女职工工作有章可循。

(二)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妇女儿童环保意识

我局将环保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形式,加大对妇女儿童关于环保法律法规、“环境 保护”基本国策等方面的宣传力度,为妇女儿童关心环保、参与环保营造良好氛围。

在每年的“六 五”世界环境日、“法制宣传日”广泛深入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和环保法制观念,推动我县环保事业发展。十年来,共策划宣传活动20余场次,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1万多份,并设咨询台,现场解答群众咨询1000人次,展出宣传板200多块,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我局还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坚持每个月1至2天集中学习制度,主要学习《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依法维护女同志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尊重女性,保护妇女儿童的特殊利益。

(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临泽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已于2009年完成立项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评审工作。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临泽县沙河镇污水处理工程》已由省厅下达环评批复;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区划调整工作方案、区划技术报告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技术评审,近期可下达环评批复;城区噪声功能区划方案及报告已编制完成,并已通过市环保局初审,县政府公布实施。

临泽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项目位于县城西南8公里的扎尔墩滩,该项目2006年由省发改委批准立项,规划占地面积 200亩,概算总投资793.8万元(其中国债资金500万元),工程主要由填埋场、生产生活辅助区、收运系统和进场道路四部分组成。填埋场采用卫生填埋处理工艺,设计使用年限10年,总库容19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7.5万立方米,日平均处理生活垃圾42吨。该项目2007年完成了规划选址、可研论证、环境影响评价和施工图设计审查等前期工作,2008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现已完成场外输电线路架设、场区道路铺设、垃圾填埋池土石方开挖、坝体砌筑和红粘土、土工布、HDPE防渗膜、渗沥液导排系统铺设、污水调节池、截洪沟砌筑及生活管理区建设等配套工程,共完成投资592.57万元。2010年临泽生活垃圾填埋场后续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环保设施、清运设备及垃圾中转站等已全面完成了后续工程建设任务,环保设施、清运设备及垃圾中转站等附属基础建设工作均已完工。目前,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进入验收阶段。

(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使城市空气和水环境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标准,为妇女儿童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加大工业企业和县城锅炉治理力度,提倡使用无烟煤和低硫份煤。我县重点企业都安装了消烟除尘设备,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我县大气环境按功能区达标的市级以上城市所占的比重是100%。

加大重点涉水企业环境监管力度,重点工业企业全部安装了污水处理设施,均实现了达标排放。

为确保我县水质环境安全,加大了环境监管力度。一是严 格新建项目审批,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凡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规定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二是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防止污染事故发生。三是加大监察、监测力度,定期现场监察、监测,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监测数据,共同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我县水环境按功能区的达标的市级以上城市所占的比重是100%。

二、存在的问题

(一)妇女参政议政状况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临泽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均未投入运行。

三、未来妇女儿童发展的重点

(一)进一步提高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水平。应高度重视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从建章立制、强化锻炼、充实储备、放手使用等四项措施着力加强对年轻女干部、非党女干部的培养和优先选拔,使女性参政比例和议政水平不断提高,(二)加快临泽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程和临泽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验收进程,使临泽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行,从而使临泽县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四、促进妇女儿童进一步发展的意见建议和策略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社会综治防范体系,维护妇女儿童合 法权益。

要建立健全不同形式的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机构、强化法律 保护和法律监督,有效预防、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妇女儿童的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妇女儿童的法律意识,提高妇女儿童自我保护的防范能力。不断完善妇女儿童维权社会化网络,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纲要、规划的目标意义,宣传实施规划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增强决策层的社会性别意识,把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决策层对妇女儿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组织保证。

主题词: 环保

妇女儿童

发展

自查评估报告

篇6:企业战略规划实施评估

一、“十三五”指标完成情况 (一)志愿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

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志愿服务队XXX支,实名注册志愿者XXX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XXX%,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中志愿者注册比例XXX%的目标任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XXX万余个,开展志愿服务时长XXX万小时,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出了突出贡献。出政策。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引导、支持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先后出台《关于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志愿服务活动流程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快推广和规范使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通知>的通知》等文件通知,就加强和规范志愿服务工作作出细化明确。搭平台。依托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以节日和重大突发事件为主轴,围绕扶贫、扶老、助残、助学、疫情防控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鼓励支持社工机构建立志愿服务队伍,推广“社工+志愿者”模式,发挥社会工作人才专业作用;采取“志愿者+APP”模式,开设社区雷锋广场或志愿服务广场,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及活动内容,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体系之中。抓规范。每年组织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操作培训会,开通志愿服务问题答疑热线,编撰发放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操作指南和常见问题处理规程;建立通报制度,不定期对全市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对各县(市、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数、志愿者人数、志愿服务项目数和服务时长等进行通报;严格开展社区及机关事业单位志愿服务队伍覆盖和党员注册审查评定,两项指标均达100%。促长效。分区划片,明确标准,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常态化开展文明导乘、文明劝导、双捡等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学雷锋活动月”“党建带群建”,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和走访慰问困难群体等活动。组织“月评十佳”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并在各类网络平台、报纸上公示;拟制志愿者兑换服务及褒奖激励方案,将志愿者服务时长统计汇总,换算成积分,可以到街道、村(社区)兑换米、面、油、香皂、毛巾等生活物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挂号等服务,激发志愿者工作动力。

(二)慈善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XXX获评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2016年以来,全市新成立慈善组织XXX家,有XXX家社会组织(基金会)被认定为慈善组织。广宣传。充分利用宣传牌、小册子、“两微一站”等媒介,大力宣传慈善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和《X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等各项政策法规,解读重点法律条款和群众关心关切热点;结合“中华慈善日”组织系列活动,开展优秀慈善典型事迹及个人宣扬,积极申报参加“中华慈善奖”等慈善表彰项目,推广我市先进慈善组织和慈善楷模,激发全社会慈善“内动力”。优服务。出台《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培育慈善组织规范发展。制定慈善组织认定、公开募捐资格认定、公开募捐方案备案等事项的办事指南、服务规范和服务流程,配套《慈善组织认定申请书》《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申请书》《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证书申领表》《公开募捐方案备案表》等相关系列格式表格。严监管。严格慈善组织资格认定和公开募捐备案、管理,要求慈善组织定期公布捐赠收入和支出明细,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并接受捐赠人和社会的监督;通过书面汇报、实地查看工作台账等方式,严密组织慈善组织年检年报。规范慈善资金使用,加强慈善组织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及时通报、整改出现的各类问题;运用好通报、约谈等手段等加强慈善项目监管,依法履行职责,坚决依法查处、严厉打击骗捐、侵占和破坏慈善财产等违法行为。倡捐赠。积极动员慈善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动员社会力量、汇聚人民群众爱心,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依法有序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定期开展扶贫济困、爱心捐助等慈善活动。2016年以来,全市各类慈善组织累计接收捐款XXX余万元、各类物资XXX万余件(套)(不含疫情防控专项捐赠);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各类慈善组织、各级红十字会累计接收疫情防控专项捐款XXX余万元、各类物资XXX万余件(套)。

(三)社会工作建设实现新突破。

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广泛采取出台政策文件支持、提高工资福利待遇、鼓励参加职业考试、加强培训培养帮带等方法,不断发展壮大社工人才队伍、提升社工人才专业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XXX家,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XXX人(助理社会工作师XXX人,中级社会工作师XXX人)。出政策强支撑。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方案》《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提出“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持有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每350户左右居民配备1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对取得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的社区工作人员,每人每月另分别增加岗位补贴XX元、XX元、XX元”,并对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人员组成、进入渠道、能力提升、发展空间等作出明确。重宣传强引导。结合“社工周”“雷锋月”等时机,举办社工主题宣传展示活动,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科普,扩大广大群众对社会工作者的知悉度,让群众了解社工队伍、参与社工活动、成为社工人才。组织专题培训,积极引导社区工作者等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考试和学历教育。提素质强能力。持续孵化培育新兴社工机构,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工机构开展活动,提高社工人才专业能力水平;组织社工专业人才参加“社工论坛”“社工专业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社工人才助力脱贫攻坚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等辅导培训班,提升社工队伍知识储备;开展“牵手计划”、“十百千”工程、“三社联动”试点工程建设等项目,与省内外优秀社工机构对接,协同开展活动,在实践中丰富服务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开拓发展道路。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志愿服务发展方面。

一是社会认同不够深入。部分群众对志愿者事业缺乏了解、存有偏见,误解志愿者是“出风头”“博取名利”,借服务“作秀”和吸引社会关注;有的把志愿服务当做“政府购买服务”,认为是“理所当然”,甚至有的志愿服务对象把志愿者当作免费或廉价劳动力。在志愿者受到误解、斥责和责骂时,无处诉说,难以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是自主参与不够积极。志愿服务主要按照各级要求和工作任务开展,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因素,没有吸引和汇聚民间资源和社会力量,欠缺富有活力的民间志愿组织,导致居民对志愿服务意识淡薄,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是服务人员不够专业。一方面,大多数志愿者不具备专业服务技能,只能从事比较简单、缺乏专业技术含量的“大众性”“劳力型”志愿服务工作;另一方面,部分具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实际从事的也非本专业志愿服务。

四是培育机制不够健全。目前,大多数志愿服务组织仅能完成志愿者的统一注册,尚未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培训机制、激励机制、项目机制和档案管理制度等,志愿服务团队凝聚力不够强;同时,部分未注册但也在开展活动的志愿者,因无固定组织管理、监督和引导,长期处于地下、游离、无序状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慈善事业发展方面。

一是行政色彩浓厚。慈善事业的开展仍以政府主导为主,慈善组织和各级政府联系过于密切、对政府的依赖程度过高,有的慈善组织甚至就是从政府部门分离出来,由政府在职或退休人员主导的,以类似于政府部门的运作方式和思维逻辑来开展慈善工作,难以突破机关工作的固定套路,其组织机构、管理思想和理念长期得不到改善创新,缺乏专业人才,组织开展慈善活动的技能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慈善组织的发展。目前全市XXX家慈善协会均由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兼职负责运行管理,因精力有限,每年仅开展例行性的慈善活动,年接收捐赠金额均在XXX万元以内(不含疫情防控专项捐赠),同时还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

二是政策不够清晰。慈善组织监管多以行政监督居多,尚未建立健全的行业自律机制,缺少捐赠资金物资使用方面的规范监督,缺乏对违规行为的具体惩处措施;没有激发出民众对慈善组织监管的积极性,除部分捐赠人和少数社会热心群体外,民众普遍对慈善组织正常工作缺乏兴趣,主动参与监督的热情不高,导致慈善组织在接收新闻媒体和公众监督上做的不够。同时,配套完善的慈善工作体系尚未形成,如“慈善组织的认定”“慈善公开募捐方案备案”等,仅有事项的办事指南,缺少政策文件予以明确规定具体流程,基层普遍反映对慈善工作了解的不够全面,不够深入,自然也不够支持。

三是社会公信欠缺。一方面,浓厚的“官方”背景、行政手段和时而出现的负面新闻,降低了个别慈善组织的公信度,拉低了人民对整个慈善事业的支持力;同时,由于捐赠人不愿意自己捐赠的资金用于慈善组织管理运转上,部分慈善组织为了维持自身运转和吸引民众捐赠,可能会采取不公开信息、部分公开信息甚至“做假账”的行为。另一方面,部分慈善组织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审计机制,其决策权往往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慈善组织内部结构失衡,制度章程“成为摆设”,造成少数慈善组织有时会做出一些违背公益慈善宗旨和捐赠人意愿的错误决定,在慈善捐助使用上随意性大,甚至可能出现侵占、挪用捐赠款物的现象,加之目前网络发达,稍有负面消息便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全国”,使得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效率经常被质疑。

四是资金来源有限。普遍的慈善观念尚未形成,除特殊时期和特殊事件外,民众主动了解慈善组织、参与慈善捐赠的积极性不高。据了解,目前大多数慈善组织捐赠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企事业单位(组织)的赞助、慈善组织内部人员或亲朋好友的捐赠以及行政色彩的募集等,没有充分调动民众捐赠的积极性,难以广泛吸纳社会慈善资源,也缺乏慈善义卖、义演等多元化募捐方式的组织经验和实际行动。目前全市XXX家慈善组织中,年接收捐赠收入达百万的仅XXX家。

五是管理经费制约。《慈善法》《关于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的规定》明确,“慈善组织中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年度管理费用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三)”,不具备公开募捐资格的,年度管理费用最高为不得高于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二十,并设置了20万元的下限。对部分小型慈善组织来说,因每年接收捐赠有限,没有公开募捐资格反而更“划算”。如,按年总支出200万元计,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年度管理费用最高为20万(26万)元,没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年度管理费用最高可达40万元。目前全市XXX家慈善组织中,仅XXX家慈善协会具有公开募捐资格,占比XXX%。

(三)社会工作发展方面。

一是认识不清。民众普遍不知道“社会工作者”是做什么工作、有什么条件要求的,或把“社会工作者”错误理解为“志愿者”,或片面理解为“社区工作人员”,或简单理解为“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甚至连部分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也说不清自己的身份。

二是支持不力。一方面,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不足,部分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机关、事业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也没有明确规定相关职位的从业者应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有的设立了社会工作岗位,但存在岗职不符、职责不清等现象。另一方面,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较少,社工机构规模小,难以与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形成紧密联系,社工机构生存存在一定困难,社工人才得不到培养锻炼。

三是分布不均。从地域分布来看,社会工作人员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在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农村,社会工作人才较少;从岗位分布看,社会工作人员大多集中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在社会组织工作的人员较少;从业务领域看,从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卫生和社区建设的社会工作人员居多,从事医疗、司法、教育、婚姻家庭的较少。

四是人才不多。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总量偏少,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基本没有专业毕业生,虽年年倡导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但通过率不高,一定程度影响了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化的进程。

五是激励不够。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建立了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提出了关心关爱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办法举措,明确对取得证书的社区社会工作者给予200-1000元岗位补贴。但对社会工作师的引进和奖补不够明确,对未取得证书的社区社会工作者和不在社区工作或不属于社区的社会工作者没有相应的补贴,也未建立统一规范的考试补助机制,社会工作者普遍收入不高,职业吸引力不强。

三、“十四五”规划建议 (一)志愿服务发展方面。

一是出台实施细则。健全认定、考核、激励、表彰等制度,对加强和支持志愿服务组织、优待志愿服务人员的具体举措作出细化,对侮辱、妨碍志愿服务活动的行为明确具体处罚措施。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不断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宣扬志愿服务精神,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引导人们尊重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三是建强专业队伍。优化人员结构,吸收专业人才参加志愿服务,积极鼓励广大志愿者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和资格考试,合力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提升志愿服务能力水平。

四是完善培育机制。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监管,建立志愿服务社会评价体系,抓好志愿者基本常识培训和活动前专业技能培训,探索建立志愿服务资金募集、投入保障和人身保险等机制。

(二)慈善事业发展方面。

一是摒弃行政色彩。打破现有部分慈善组织运行模式,推进“政会分开”,明确慈善组织与行政机关不得合署办公,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领导职务不得由现职公务人员兼任,培育更多慈善公益主体。

二是完善法规体系。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慈善组织认定、慈善公开募捐方案备案等具体程序,规范慈善资金使用,加强慈善组织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建立慈善组织考核评估制度,及时通报、整改出现的各类问题。

三是强化监督监管。严格落实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规定,健全“民政部门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组织内部自我规范”的多元化监督体系,对款物募集、管理、使用、增值等活动进行全方位监督,提高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度。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形式,积极宣扬慈善活动的意义、成效,弘扬慈善精神,营造浓厚慈善文化氛围,扩大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引导人们自觉参与慈善活动,主动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监督。

五是统一经费标准。统一具有公开募捐资格和不具备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年度管理费用占年度总支出的比例(仍按上年末净资产确定不同比例),引导慈善组织主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推动发展慈善长效事业。

(三)社会工作发展方面。

一是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利用各种时机、场合,大力宣扬社会工作的职责定位、价值意义和取得成就,引导广大群众尊重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工活动,扩大社会工作的影响力、号召力。

二是加大支持力度。出台方案或实施意见,就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选拔晋升以及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力度作出细化明确,加大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比例,推动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人才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具体目标,推动各部门和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加强本系统、本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健全激励体系。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加大人才引进和奖补力度,鼓励更多社会工作者报名参加职业水平考试,调动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篇二 “十三五”是我县教育发展迈向新的目标的关键阶段,抓住教育发展的机遇期,更好地发挥教育科研在促进全县教育向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中的“先导”和“第一推动力”的作用,依据xx市“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和全县教育局工作要点,特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构想:

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方向,着力推进我县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均衡发展,努力使教育科研始终站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动员全员参与原则,切实增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坚持以“校本研究、行动研究”为主,立足研究解决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促进校本研培一体管理模式的构建、教法的优化、学法的活化、高效课堂的建构以及教学效益的提升,进一步强化教育科研实施过程和教育科研成果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促进作用;坚持教育科研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服务的基本思想,不断改善教育科研条件、完善县乡村三级教育科研网络、健全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开展教育科研骨干培训、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的教育科研典型示范校,以《xx教师》为平台,普及教育科研理论知识,打造学校科研文化,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把我县教育科研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二、具体目标:

1.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解决课改中的一系列问题。课题是科研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推进平台。在“十二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全力抓好以下县域主导课题:

(1)优化教法的实践研究(2)活化学法的实践研究(3)“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4)小班化有效教学实践研究(5)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6)探索“研培一体化”校本研修模式研究(7)三生培养的实践研究(8)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注重选题管理、方法管理、过程管理、成果管理,对各类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及时总结和推广,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通过五年努力,力争在全县取得3—5项有较高推广价值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科研成果;主持研究或参与研究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5-10项、省级课题20-30项、市级课题30-50项,审批立项县级教育科研课题200项左右,各级各类学校自拟子课题或校本研究专题300项左右,没有无立项课题的学校,每校至少一项县级以上规划课题。

2.以学校发展为目标,树立一批典型示范学校。教育科研的直接服务对象就是学校,“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与各类学校建立紧密联系,指导学校设计新一轮发展规划,研制和实施新课程计划,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有效开展校本科研活动。

科研员分高中、初中、职业、特教和小学、幼儿系列分类管理,分片包保,抓点校、树典型,每年争取在每个片区开展一次交流研讨活动,解决共性和难点问题,实现典型带动、资源共享。每年在全县中小学中评选“教育科研先进校”10所,每年年初召开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每年年末召开成果表彰交流会。五年内要召开3次以上全县教育科研现场会,推广在规划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积极鼓励基层学校走校本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之路,为提高学校的校本发展能力服务。

3.以科研培训为平台,打造一支精湛的科研队伍。初步建立起以参与“十三五”规划课题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每年开展一到两次科研培训活动,建立以乡镇和学校为单位的校本培训制度,通过聘请专家、网络论坛、专题讲座等形式,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和辅导,使教育科研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强化学校校长科研工作,让校长主持并真正参与到课题研究、科研培训、交流研讨活动当中,五年内培育一批“科研先行、科研强校”的科研型校长。

三、主要策略与保障措施 1.规范课题研究管理。“十三五”期间,课题管理继续以抓规范、提质量为基本指导思想,制订新的《规划课题管理办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注重课题选项管理,体现“校本、实用”。指导各校根据《全县“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结合自身实际选题,力求抓住一点、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二是课题立项管理,体现“归口、整合”。各级各类课题都要通过县教科所组织申报,自行立项的课题要到教科所审核备案。校本小课题在各学校内部立项和管理,学校可以在整合各学科小课题的基础上,申报全校统领性的规划课题。以教师个人名义申报的小课题,原则上不予以立项。

三是强化过程管理,体现“规范、有序”。在课题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将选题、论证、开题、实施、中期论证与矫正、结题、鉴定(成果发表)及后续研究环环相扣,周密组织,按计划实施,注重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和成果检验。

2.优化科研方式。根据“十二五”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科研方式。

一是继续关注课堂教学,以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为基点,探索科研与教研一体化的研究模式,真正使科研促进教研。

二是进一步加强科研视导,加强网络交流指导,在研究路径上注重“行走工作制”,突出中小学科研工作的实效。

3.整合优质资源策略。

一是对全县的教育教学片区,合理配置包保的科研员,并开展实质性的运作,注重加强片区学校与各级科研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理论信息优势和中小学教师的实践经验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二是通过“农安教育科研网”建立本地教育教育科研网络,加强各种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加强与外地的联系与合作,及时掌握教科研动态和最新成果。

三是进一步加大城乡联动的力度,对条件不好的农村中小学,定期派科研人员进行校本科研培训和指导,确保各校开展实质性科研活动,促进教育科研的均衡发展。

4.打造自觉的科研文化。科研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十三五”期间,以《xx教师》为引领,积极打造学校科研文化。

(1)围绕省市教育科研部门和县教育局县进修学校的工作要点,发现、提炼、展示教研、科研成果,为全县各校、广大教师提供的交流学习的平台;(2)开设《xx教师》微信公众平台,扩大刊物的传播和影响。

(3)通过网络指导等方式,提高稿件质量,培养作者队伍;(4)召开《xx教师》通讯员交流研讨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5)定期为《长春教育》推荐优秀稿件。

5.加大专项经费投入。

一是要增加全县教科研的经费投入。科研部门要重视对年度科研经费支出项目的预算,规定有一定的经费比例,将新课程教师培训、科研基地建设、视导与调研测试、科研成果奖励、各种科研活动的开展等项目列入经费预算之中,确保科研经费如期到位。

二是学校要保证必需的科研经费投入,随着绩效工资改革的深入,学校科研经费也在不断增加,各学校要确保相关人员参加上级有关业务会议、对外交流的专业学术活动和正常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要提供现代的科研设备,使科研部门有充足的物质保证,办公设备要基本达到现代化的要求。

四是各校要建立自己的科研室、档案室和资料室,重视和规范档案建设,很好的发挥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能,每年订阅一定数量的、适合科研发展需要的专业性杂志和综合性报刊,购买一定数量的相关教育理论书籍,并给予科研人员和教师一定的书刊补贴。

上一篇:有些事别为难别人的句子下一篇:农行服务营销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