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评估表格文书

2024-04-20

纳税评估表格文书(精选8篇)

篇1:纳税评估表格文书

GNGS-QL-PS009

纳税评估调取证明材料通知书

()灌国税()字第 号

: 你单位经纳税评估,发现,为了更好地做好纳税评估工作,现需调取

和 资料,请给于协助。

附调取证明材料清单:

此通知

主管税务机关 年 月 日

篇2:纳税评估表格文书

1、简单说明企业基本情况。

2、概括、简洁逐一说明对自查存在的涉税问题。

3、对评估约谈提出的疑点,说明企业存在纳税风险的理由。

篇3:三项举措强化纳税评估

2013年, 盘锦市兴隆台区地税局专项纳税评估共补缴税款91779.40元, 滞纳金14225.02元, 其中特定评估工作完成率100%, 评估正常户9户, 评估差异户7户, 补缴税款112万元, 加收滞纳金20.73万元, 圆满完成了纳税评估任务。

该局实施三项举措强化纳税评估。一是从纳税评估实际出发, 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推进依法治税。根据《盘锦市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实施办法 (试行) 》 (盘地税发[2013]40号) 文件要求, 积极开展涉税公民身份存量信息疑点核查工作, 注明身份不匹配的原因和正确的信息, 重点监控涉及虚假信息的纳税人, 对联系不到的纳税人、已注销户、走逃户、非正常户统一上报说明情况, 重点解决评估工作中流程不清、资料不全、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二是案头分析, 科学比对, 提高工作质效。为提高特定事项纳税评估工作质效, 该局根据省局提供的城建税比对结果, 通过人与计算机结合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对比, 排除无问题的企业, 集中力量评估问题不清晰企业。共比对出差异税款112万元, 加收滞纳金20万元, 不但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强化资料的收集与利用。该局利用发票查询信息、财产登记信息、企业不同时期的入库税款信息与工商、土地、国税等部门提供信息进行比对, 筛查疑点, 大大地提高了专项纳税评估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辅导企业增调企业所得税税前利润5377507.15元, 形成以后年度潜在企业所得税1344376.79元, 并调整了6户有问题评估对象的纳税所得额。

篇4:纳税评估表格文书

关键词:纳税评估;税收遵从度;提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2.3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92-02

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工作的深入发展,纳税评估作为税收征收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在规范纳税人纳税行为、督促纳税人依法纳税、促进征管质量和效率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但目前纳税评估工作在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上,尚有一些实际的问题,限制了征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从分析纳税人税收遵从度不高的原因、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现状及问题入手,对如何通过纳税评估工作,提高税收遵从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税收遵从度”的含义及影响税收遵从度的因素

(一)“税收遵从度”的含义

税收遵从度,是指纳税人基于对国家税法价值的认同或自身利益的权衡,而表现出的主动遵守服从税法的程度。较高的税法遵从度,表现为纳税人依法及时准确地缴纳税款。其缴纳的税款,趋近于法定的应缴税款,税收违章违法行为降低到最低限度。通俗地讲,税收遵从就是指纳税人依照税法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主要包含及时申报、准确申报、按时缴纳三个基本要求。

(二)影响税收遵从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1、政策制度执行标准不一致,纳税人选择纳税不遵从

如果税务机关在具体执行税法落实征管制度时,执行弹性大,缺乏一致性,就会使纳税人选择不去遵从。纳税人若诚心遵从,其实施的结果将使税负的分配不公平,那些主动遵从纳税的诚实纳税人就会“吃亏”。而当诚实纳税人意识到自己经常“吃亏”时,其自觉遵从水平就可能下降。

2、税收制度不够简化,纳税人懈怠纳税遵从

过于复杂的法律条文和过于繁琐的计算,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纳税遵从度。纳税人可能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实现遵从,或者因遵从成本过高而选择放弃。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税务人员和专业财务人员,也不可能有足够的知识和信息,做出完全客观公正的判断或裁决,出现了“外行看不懂,内行记不住”的现象。于是便产生这样的结果:一些不遵从行为未被发现,而一些原本遵从的行为可能被否决。

3、税法宣传力度不够深入,纳税人不知道纳税遵从

纳税人了解税法,懂得税法,能够确定自己所从事的经营活动应如何纳税、纳什么税,是提高纳税遵从度的基础。在我国目前经济社会条件下,纳税人了解学习税法的途径,主要靠税务机关的税法宣传。但目前税务机关的税法宣传,受人员、时间、财力、纳税人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困扰,存在宣传深度不够,停留在表面工作上。而且宣传工作如果失当,还会造成纳税人感到征纳之间权利不对等、差距过大,纳税人接受税法宣传的主动性大大降低,对税法宣传产生抵触,造成不知道如何做到纳税遵从。

二、纳税评估工作现状及问题

(一)纳税评估工作方式以“被动评估”为主,缺乏开展工作的主动性

目前,基层评估人员和税收管理员开展的纳税评估工作基本上是“被开展”方式。即上级管理部门根据当年工作重点或税收等工作需要,为基层税务所确定评估对象,或是对管理员平台提示的对纳税人不按期申报纳税,进行迟报催缴工作。而真正根据自己管户的经营及纳税情况进行分析,寻找疑点,从而主动开展的纳税评估非常少。当然这主要也源于数据来源以及应用软件的支持不够。

(二)纳税评估工作质量不高,技术性有待于提高

由于基层税务所日常征管工作量大,事务性工作繁多,导致税收管理员在开展纳税评估时,对评估对象的核实不够深入,仅停留在表面,再加上缺少必要的数据支持,对纳税人的核实只能就事论事,没办法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长此以往,评估工作就会失去对纳税人的约束力,从而使纳税评估工作的作用弱化,纳税人也逐渐对评估工作产生了“免疫力”,从而降低税收遵从度。

(三)纳税评估工作考核指标的设定不够科学,导致评估工作流于形式

由于管理部门对基层税务所的评估户数和评估金额都设定了指标,作为考核税务所工作的标准,因此基层税务所在开展评估工作时存在抵触情绪。为了完成工作指标,明显存在凑评估户数和补税金额的情况,从而降低了税务所和管理员工作的主动性和深入性,导致评估工作很难产生效果,从而流于形式。

(四)纳税评估工作与征管、稽查在工作职责划分以及工作衔接上不够明确

1、各部门都不管。如:在开展纳税评估过程中,如遇到纳税人不能提供合理有效的证明涉税问题的资料或是纳税人拒不配合,或是在评估纳税人当期涉税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其以往年度可能存在重大偷漏税问题时,可以选择移交税务稽查部门进行进一步检查。但是稽查部门对接到评估部门移交过去的转稽查的纳税人,并不是全部立案检查,而只是根据自身工作安排,有选择性的对一部分纳税人实施税务稽查。这就导致上述没有被立案检查的纳税人,成为了“真空地带”,而可能存在的涉税问题也被忽略,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纳税人对税收不遵从抱有侥幸心理。

2、各部门争着管。对于一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经常会被列为各部门的工作重点。往往会出现去年评估查,今年稽查查的情况。如:近几年来由于房地产热,加之该行业在收入、成本核算中的复杂性,因此,连续几年来都被列为评估部门和稽查部门的工作重点。然而,由于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检查期间或是检查范围交叉的情况,因此会造成纳税人重复劳动,从而加大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五)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匮乏,评估指标体系实用性较低

1、税务机关上下级之间以及内部的征收、管理、稽查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许多必要的资料和信息数据不能充分共享,导致内部数据匮乏,信息来源单一,除了申报数据,没有其他可以利用的数据,从而使得纳税评估的前期数据分析只能停留在“以表审表”阶段。

2、税务机关外部信息来源渠道受限制,难以实现与银行、海关、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制约了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的判断力。

3、评估分析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有待提高。现行纳税评估指标,主要是人工设定预警标准值。而预警标准值,又缺少必要的测算和分析过程。因此产生的预警结果,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出纳税人的涉税问题,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税收管理员造成了额外的工作负担。

三、通过纳税评估工作,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几点探索

(一)在纳税评估工作中做到规范执法,依法治税

评估人员在开展纳税评估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这首先要求评估人员要熟悉政策条文并能正确应用,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在发现纳税人存在涉税问题时,应对纳税人说明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告知其应适用的税收政策,并严格按照税收程序法的要求,对纳税人的涉税疑点进行处理,谨慎使用税收裁量权。做到“少一分不漏,多一分不征”。让纳税人体会到税收执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使其权利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长此以往,才能使纳税人自觉对纳税产生遵从性。

(二)简化纳税评估文书,优化纳税评估流程

办税流程越复杂,纳税人承担的时间成本、货币成本、心理成本等遵从成本就越高,税法遵从度也就相应越低。因此,评估工作在保证不违背程序法和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文书种类尽可能简化,文书设计尽可能简明,让纳税人易于理解和操作。另一方面,还要不断优化纳税评估工作流程,确保内部工作衔接有序,尽量节约纳税人的时间成本。同时,若根据工作需要修改现有文件,一定要秉承谨慎性原则,特别是如果修改了文件内容,一定要修改相应的工作流程,做到实体与程序相匹配、相适应。

(三)在纳税评估过程中引入税法宣传

在开展纳税评估的过程中,应将税法宣传引入其中,对于经评估发现问题的纳税人,在责成其补缴税款滞纳金的同时,还应将正确的计税方法以及行业税收政策,向纳税人做好宣传和辅导。这样才能使纳税人在知道哪里错了的同时,掌握正确的纳税方法。另一方面,对于专业评估所而言,一般是按行业对纳税人实施纳税评估,在评估工作开战前,现制作出该行业的纳税指南,既可以作为本部门的工作指南,也可以借此向纳税人普及行业纳税常识。理解税法是税收遵从的基础和前提,客观上讲,有一些纳税人纳税不遵从,并不是由于其主观因素,而是其对税法的理解有误所致。所以,纳税评估工作一定要将税法宣传做为工作的一个侧重点。高质效的纳税评估工作,应该肩负两个使命,一是精准地打击“不遵从”,二是指导纳税人正确理解税法,从而自觉做到“遵从”。

(四)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体系

进一步完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健全纳税遵从奖惩机制。将银行、工商、公安、土地、建设等相关部门信息及时导入税收征管系统,对数据进行整合、对比、分析,准确把握企业经营动态及应纳税情况。实行分类服务管理方式,对纳税信誉等级好的纳税人,在管理中应以程序性服务为主,并给与一定的优惠和荣誉,促使其保持较高的纳税遵从度;对纳税信誉等级低下,特别是大额欠税企业进行公告,增强对恶意欠税行为的社会舆论监督,敦促企业提高税法遵从度。

参考文献:

[1] 阮静.从税收文化看税收遵从度的提升[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07).

[2] 许评.有限理性下的税收遵从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篇5:纳税评估表格文书

1-005 ◎计算机操作员职务说明表 1-006 ◎参观申请登记表 1-007 ◎参观许可证 1-008 ◎来宾出入登记表 1-009 ◎来宾来厂通知单 1-010 ◎接待用餐申请表 1-011 ◎接待申请及报告表 1-012 ◎会议计划表

1-013 ◎例行事务会议安排表 1-014 ◎会议室使用申请表 1-015 ◎会议登记簿 1-016 ◎会议通告单 1-017 ◎会议通知 1-018 ◎会议议程表 1-019 ◎会议记录表 1-020 ◎议决事项检查表

1-021 ◎会议决定事项催办通知单 1-022 ◎会议决定事项实施管理表 1-023 ◎文具用品一览表 1-024 ◎办公用品需求计划表 1-025 ◎办公物品请购单 1-026 ◎重要办公用品登记卡 1-027 ◎领物卡

1-028 ◎办公用品领用卡 1-029 ◎办公用品领用单 1-030 ◎办公用品耗用统计表 1-031 ◎办公用品盘存报告表 1-032 ◎个人领用文具用品统计表 1-033 ◎长途电话使用登记簿 1-034 ◎长途电话申请单 1-035 ◎长途电话使用通知单 1-036 ◎复印文件申请单 1-037 ◎员工出差申请单 1-038 ◎业务员出差申请单 1-039 ◎出国申请表 1-040 ◎出差通知单

1-041 ◎预支差旅费申请单 1-042 ◎职工出差报告单 1-043 ◎出差报告

1-044 ◎业务员出差报告表 1-045 ◎员工出差报告表 1-046 ◎差旅费请领单 1-047 ◎出差旅费清单 1-048 ◎员工出厂单

1-049 ◎员工外出时间登记表 1-050 ◎安全管理实施计划表 1-051 ◎用电安全检查表 1-052 ◎安全检查表

1-053 ◎工作安全改善通知单 1-054 ◎工作安全检查表 1-055 ◎工作安全检查报告书 1-056 ◎进厂联络单 1-057 ◎守卫日报表 1-058 ◎来访登记表 1-059 ◎物品出厂放行条 1-060 ◎物品出厂申请单 1-061 ◎防火检查表

1-062 ◎危险工作安全同意书 1-063 ◎工伤报告单

1-064 ◎灭火器定期检查记录表1-065 ◎文件目录清单

1-066 ◎收(发)文编号登记表 1-067 ◎收(发)信登记簿 1-068 ◎信函寄(发)记录表 1-069 ◎送件登记簿 1-070 ◎文件传递单 1-071 ◎交办事项登记簿 1-072 ◎公文传递单 1-073 ◎呈签单 1-074 ◎内部联络单 1-075 ◎内部业务便笺 1-076 ◎签呈事务备查表 1-077 ◎业务接洽便函 1-078 ◎复印文件登记表 1-079 ◎公文拟稿用纸样本 1-080 ◎发文稿纸样本 1-081 ◎发文呈批单

1-082 ◎档案存放地备查用表 1-083 ◎备考表

1-084 ◎档案索引图表 1-085 ◎归档案卷目录 1-086 ◎档案目录卡 1-087 ◎档案明细表

1-088 ◎档案内容登记簿

1-089 ◎(机密)文件保管备查簿 1-090 ◎作废档案焚毁清册 1-091 ◎调卷单 1-092 ◎阅档催还单 1-093 ◎档案调阅单 1-094 ◎档案存放位置表 1-095 ◎阅档催还单存根 1-096 ◎印章样式规定表 1-097 ◎销毁印信申请表 1-098 ◎印章台账登记单 1-099 ◎公司印信管理登记表 1-100 ◎公章使用规定示表 1-101 ◎公章使用登记簿 1-102 ◎印章使用范围明细表 1-103 ◎用印申请单 1-104 ◎车辆登记表 1-105 ◎派车单 1-106 ◎借车审批单 1-107 ◎车辆请修报告单 1-108 ◎车辆请修单 1-109 ◎领油单

1-110 ◎燃油效率及耗油量结算表 1-111 ◎油料库存月报表 1-112 ◎车辆保养修理记录表 1-113 ◎车辆费用报销单 1-114 ◎车辆费用支出月报表 1-115 ◎交通事故违规报告表 1-116 ◎车辆事故报告表 1-117 ◎车辆使用申请表 1-118 ◎上班清洁自查表 1-119 ◎清洁工作安排表 1-120 ◎卫生区域计划表

第二章 人事管理表格 2-001 ◎人员需求计划表 2-002 ◎人力资源规划表 2-003 ◎人力资源状况调查表 2-004 ◎人才储备表 2-005 ◎职务说明一览表 2-006 ◎工作内容说明一览表 2-007 ◎人力资源招聘计划书 2-008 ◎招聘工作时间进度表 2-009 ◎人员补充申请表

2-010 ◎固定从业人员需求申请表 2-011 ◎临时人员招聘申请表 2-012 ◎招聘费用估算表 2-013 ◎招聘日程安排表 2-014 ◎应聘人员登记表 2-015 ◎初试记录表 2-016 ◎复试记录表 2-017 ◎专业面试考核表 2-018 ◎应聘人员筛选比较表 2-019 ◎就职愿望调查表 2-020 ◎招聘工作报告表 2-021 ◎人员任用核定表 2-022 ◎中途录用调查表

2-023 ◎新进员工甄试情况一览表 2-024 ◎新进员工报到手续表 2-025 ◎培训需求调查表 2-026 ◎员工职业培训档案 2-027 ◎员工培训意见调查表 2-028 ◎部门培训计划申报表 2-029 ◎岗前培训进度记录表 2-030 ◎培训申请表 2-031 ◎员工培训记录表 2-032 ◎新员工培训成效考评 2-033 ◎学员培训成绩登记表 2-034 ◎受训人员资历表 2-035 ◎员工品德考核评议表 2-036 ◎员工每月考评成绩登记表 2-037 ◎员工考评成绩登记表 2-038 ◎员工历年考评成绩登记表 2-039 ◎员工日常考评成绩排名表 2-040 ◎员工工作态度考核评议表 2-041 ◎年终考评评分表(领导干部用)2-042 ◎年终考评评分表(一般职员用)2-043 ◎文职人员考核表(管理层)2-044 ◎文职人员考核表(基层文职)2-045 ◎员工晋升考评表 2-046 ◎人员编制调整表 2-047 ◎员工每月动态统计表 2-048 ◎每月人事变更统计表 2-049 ◎人事变动申请表 2-050 ◎人员借调申请表 2-051 ◎人员晋升表

2-052 ◎辞职申请表(非作业人员通用)2-053 ◎辞职申请书(工人专用)2-054 ◎离职申请

2-055 ◎员工离职通知单 2-056 ◎工作调动申请 2-057 ◎停薪留职申请表 2-058 ◎免职通知书 2-059 ◎工作调动通知书 2-060 ◎辞退通知单 2-061 ◎员工退休申请表 2-062 ◎职务变动公告 2-063 ◎员工资遣通知单 2-064 ◎员工移交清单 2-065 ◎业务交接报告单 2-066 ◎工资调整表 2-067 ◎员工工资表 2-068 ◎工资登记表 2-069 ◎工资汇总统计表 2-070 ◎工资发放表 2-071 ◎调薪通知单

2-072 ◎员工临时变更工资申请表 2-073 ◎员工工作奖金核定表 2-074 ◎计件工资计算表 2-075 ◎计件工资每日报表 2-076 ◎计件工资调整报告表 2-077 ◎主管奖金核定表 2-078 ◎新员工定薪表

2-079 ◎月份福利工作计划表 2-080 ◎职工福利金提拨情况表 2-081 ◎员工保险月报表 2-082 ◎员工工伤报告表 2-083 ◎员工退休金额登记表 2-084 ◎员工事故互助金申请表 2-085 ◎婚丧喜庆补贴申请表 2-086 ◎员工抚恤金申请表 2-087 ◎重大伤病补助申请表 2-088 ◎考勤日报表 2-089 ◎月份出勤状况表 2-090 ◎员工请假单 2-091 ◎请假申请表

2-092 ◎员工特别休假申请表 2-093 ◎加班申请表 2-094 ◎加班费申请表 2-095 ◎津贴申请单 2-096 ◎奖惩公告 2-097 ◎奖惩呈报表

2-098 ◎奖惩登记表 2-099 ◎员工奖惩审批表 2-100 ◎员工奖励统计表 2-101 ◎员工奖惩建议表

第三章 企业营销管理表格 3-001 ◎营销人员时间管理表 3-002 ◎营销人员作业记录表 3-003 ◎销售人员业务洽谈评价表 3-004 ◎营销部人员增减申请书 3-005 ◎营销人员月行动计划表 3-006 ◎营销部周行动计划表 3-007 ◎营销部新员工试用表 3-008 ◎优良人际关系检查表(一)3-009 ◎优良人际关系检查表(二)3-010 ◎营销部员工工资调整表 3-011 ◎营销部员工培训成绩考核表 3-012 ◎市场调查计划表

3-013 ◎竞争产品市场价格调查表 3-014 ◎试销状况调查表

3-015 ◎商品需求占有率预测表 3-016 ◎特约店资料调查表 3-017 ◎代理店资料调查表 3-018 ◎厂商信用记录表 3-019 ◎供应商评价表

3-020 ◎滞销商品调查分析表 3-021 ◎竞争厂商调查表 3-022 ◎巡回调查日报表 3-023 ◎市场占有率预测表 3-024 ◎合作厂商调查表 3-025 ◎代理商店调查表 3-026 ◎特约商店调查表 3-027 ◎潜在客户资料登记表 3-028 ◎顾客购买行为调查表 3-029 ◎顾客流量调查表 3-030 ◎供应商订货方法表 3-031 ◎产品受欢迎程度表 3-032 ◎产品所占比重表 3-033 ◎产品销售渠道表 3-034 ◎产品分销渠道表 3-035 ◎产品供应渠道表 3-036 ◎进货渠道表 3-037 ◎销售计划分析表 3-038 ◎销售总额计划表 3-039 ◎月份销售比重分析表 3-040 ◎月份商品销售额计划表 3-041 ◎销售人员行动计划表 3-042 ◎部门盈亏管理计划表 3-043 ◎客户促销计划表 3-044 ◎产品定价分析表 3-045 ◎产品售价计算表 3-046 ◎营销产品价格管理表 3-047 ◎产品售价表 3-048 ◎产品报价单 3-049 ◎产品单价变动单 3-050 ◎成本估价单 3-051 ◎市场促销申请单 3-052 ◎营销促销活动计划表 3-053 ◎销售点促销计划表 3-054 ◎经营环境分析表 3-055 ◎产品促销组合表 3-056 ◎广告宣传表

3-057 ◎广告媒体优缺点比较表 3-058 ◎促销经过报告表 3-059 ◎促销实绩统计表 3-060 ◎促销状况统计表 3-061 ◎促销效率分析表 3-062 ◎促销人员出勤表 3-063 ◎促销人员奖惩登记表 3-064 ◎客户登记表

3-065 ◎客户销售份额分布表 3-066 ◎客户交易信息日报表 3-067 ◎客户销售统计表 3-068 ◎客户馈赠申请表 3-069 ◎客户收款状况统计表 3-070 ◎客户数量变动分析表 3-071 ◎特殊客户优惠申请表 3-072 ◎客户资料卡 3-073 ◎客户等级分类表 3-074 ◎客户地址分类表 3-075 ◎客户区域分类表 3-076 ◎优良客户登记表 3-077 ◎重要客户对策表 3-078 ◎原有客户交易对策表 3-079 ◎问题客户检查表 3-080 ◎客户投诉记录表 3-081 ◎客户投诉处理日报表 3-082 ◎客户投诉处理通知书

3-083 ◎客户投诉处理表 3-084 ◎客户访问日报表 3-085 ◎业务往来常用表单

3-086 ◎销售人员学习目标说明表 3-087 ◎营销部组织职能绩效自查表 3-088 ◎销售人员考核表

第四章 企业企划管理表格 4-001 ◎企业总体战略规划表 4-002 ◎企业发展规划管理表 4-003 ◎企业经营目标计划表 4-004 ◎企业中期战略企划计划表 4-005 ◎企业原材料采购计划表 4-006 ◎企业生产销售报告表 4-007 ◎企业产销计划表 4-008 ◎企业竞争战略对策表 4-009 ◎企业市场战略选择表 4-010 ◎企业新产品开发战略表 4-011 ◎企业产品改进申请表 4-012 ◎企业预算分析表 4-013 ◎企业品牌形象调查表

4-014 ◎企业销售点品牌宣传效果调查表 4-015 ◎企业市场占有率调查表 4-016 ◎企业品牌获利能力评价表 4-017 ◎企业品牌发展战略规划表 4-018 ◎企业形象调查表

4-019 ◎企业形象要素调查评价表 4-020 ◎企业媒体广告效果分析表 4-021 ◎企业广告费用预算表 4-022 ◎企业广告费用分析表 4-023 ◎企业外界舆论分析表 4-024 ◎企业公关目标管理表 4-025 ◎企业公关计划表

4-026 ◎企业公关计划实行检查表 4-027 ◎企业公关企划费用预算表 4-028 ◎企业公关接待工作汇报表 4-029 ◎企业公关业务改进表 4-030 ◎企业公关工作评定表

4-031 ◎企业竞争对手公关实力分析表 4-032 ◎企业公关人员目标管理能力记录表

第五章 企业财务管理表格 5-001 ◎财务日报表 5-002 ◎财务状况分析表 5-003 ◎利润表 5-004 ◎利润分配表 5-005 ◎现金流量表

5-006 ◎应收账款周转状况分析表 5-007 ◎存货周转状况分析表 5-008 ◎流动资产周转状况分析表 5-009 ◎固定资产周转状况分析表 5-010 ◎总资产周转状况分析表 5-011 ◎销售利润状况分析表 5-012 ◎资金运用月报表 5-013 ◎借款余额月报表 5-014 ◎费用支付月报表 5-015 ◎存货月报表

5-016 ◎应收应付账款月报表 5-017 ◎现金收支月报表 5-018 ◎销货收入月报表 5-019 ◎出纳管理日报表 5-020 ◎进账日报表

5-021 ◎银行存款、现金收支日报表5-022 ◎收支日报表 5-023 ◎收支预计表 5-024 ◎购料借款月报表 5-025 ◎银行短期借款明细表 5-026 ◎固定资产增减表 5-027 ◎固定资产转移单 5-028 ◎固定资产减损单 5-029 ◎闲置固定资产明细表 5-030 ◎现金收支日报表 5-031 ◎现金存款日报表 5-032 ◎损益表(一)5-033 ◎损益表(二)5-034 ◎月份各批号损益汇总表 5-035 ◎现金与银行存款逐日登计表5-036 ◎现金银行存款结存表 5-037 ◎现金收支月报表

5-038 ◎年、月份应收账款日程表 5-039 ◎应收账款控制表 5-040 ◎应收账款票据月报表 5-041 ◎财务费用设定明细表 5-042 ◎盘存单

5-043 ◎财务状况控制表 5-044 ◎资金调度控制表

5-045 ◎人事动态及费用控制表 5-046 ◎成本费用控制表 5-047 ◎现金盘点报告表 5-048 ◎盘点统计表 5-049 ◎财物抽点通知单 5-050 ◎盘点盈亏报告表 5-051 ◎现金、票据盘点报告 5-052 ◎结存调整表

5-053 ◎主要财务比率分析表 5-054 ◎财务管理调查表(一)5-055 ◎财务管理调查表(二)5-056 ◎历年资产负债一览表 5-057 ◎印花税纳税申报表

5-058 ◎未冲退营业印花税一览表 5-059 ◎车船使用税纳税申报表 5-060 ◎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表 5-061 ◎企业减免项目表

第六章 企业采购管理表格 6-001 ◎采购程序规定表

6-002 ◎采购程序及准购权限表 6-003 ◎采购作业授权表 6-004 ◎请购单(内购)6-005 ◎请购单(外购)6-006 ◎购买申请单 6-007 ◎订购单

6-008 ◎材料分批交货记录表 6-009 ◎合并采购材料交货记录表 6-010 ◎产品采购记录 6-011 ◎材料采购记录

6-012 ◎共同材料采购控制表 6-013 ◎物料采购环境分析表

6-014 ◎国外采购物料、采购状况控制表6-015 ◎产品订购确定或更改通知单 6-016 ◎采购进度控制表 6-017 ◎材料供应商资料卡 6-018 ◎厂商资料卡 6-019 ◎材料厂商资料卡 6-020 ◎供应商信用记录卡 6-021 ◎请购物品登记表 6-022 ◎次品材料采购记录 6-023 ◎重要材料采购记录卡 6-024 ◎准购单

6-025 ◎采购认证计划表

6-026 ◎采购订单计划表 6-027 ◎采购付款申请表 6-028 ◎到货通知单 6-029 ◎验收单(一)6-030 ◎验收单(二)6-031 ◎财产请购验收单 6-032 ◎退货单

6-033 ◎采购部日报表 6-034 ◎订购月报表 6-035 ◎订购管理月报表 6-036 ◎采购管理月报表

附录 如何撰写企划案 第一节 企划案大纲 第二节 企划案撰写流程 第三节 拟订企划案的步骤 第四节 经营企划案的撰写

第五节 行销(业务)企划案的撰写 第六节 财务企划案的撰写 第七节 管理企划案的撰写 第八节 企划文案实例

◎公司创业计划书 ◎项目融资方案 ◎业务整改方案 ◎公司经营计划 ◎企业形象调查计划书

篇6:纳税评估表格文书

行业纳税评估指标

(试行)

第一部分 增值税纳税评估部分方法

一、税负对比分析法

税负即税收负担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率,它比较直观地体现了一个企业实现税收的能力和负担水平。行业内全部企业的应纳税总额与课税对象总额之比,即行业税负。

行业税负反映了行业内企业的总体负担水平。行业中单个企业的税负在一定时期内对行业税负的背离,造成企业税负与行业税负的差异。而税负对比分析法是税务部门对企业税负背离行业税负进行有效监控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企业税负与行业税负的对比,对税负异常的企业围绕关联指标展开分析,以发现企业税收问题的一种方法。

税负对比分析法的适用范围很广,基本上对所有行业均可适用。模型:

税负差异率=(企业税收负担率-行业税收负担率)÷行业税收负担率×100% 税负对比分析法属于综合分析法,影响因素较多,涉及税基的多个方面。因此,用该法发现企业税负异常时,应结合其他分析方法进行多角度分析。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季节性因素。企业生产经营受季节的影响变化,本期进入销售淡季,造成应税销售收入降低,同时,为销售旺季准备生产,购进货物大幅增加,造成购销失衡等。(2)政策性因素。出口企

业本期出口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例突然增加,直接免抵税额增加,应纳税额减少,税负降低。(3)价格因素。受市场竞争影响,企业经营的货物价格本期大幅度下降,增值额减少,税负降低。(4)经营范围发生较大变化等特殊情况。

二、工业增加值评估

(一)应纳税额与工业增加值弹性评估模型与评估方法

1.应纳税额与工业增加值弹性评估模型

应纳税额与工业增加值弹性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 其中:

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应纳税额增长率当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100%

基期应纳税额当期工业增加值基期工业增加值100%

基期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2.评估方法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资、利润、折旧、税金的合计。一般情况下,应纳税额与工业增加值弹性系数为 1,对弹性系数<1的,可根据造纸行业一定时期的发展状况,确定一定区间作为预警值。弹性系数小于预警值,则企业可能有少缴税金的问题。应通过其他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并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二)工业增加值税负评估模型与评估方法 1.工业增加值税负评估模型

工业增加值税负差异率=〔本企业工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工业增加值税负〕×100%。其中:

本企业工业增加值税负=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工业增加值

同行业工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应纳税额总额÷同行业工业增加值

2.评估方法

应用该指标分析本企业工业增加值税负与同行业工业增加值税负的差异,如低于同行业工业增加值平均税负,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收入、少缴税款等问题,结合其他相关评估指标和方法进一步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三、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就是根据企业评估期实际投入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等的数量,按照确定的投入产出比(定额)测算出企业评估期的产品产量,结合库存产品数量及产品销售量、销售单价测算分析纳税人实际产销量、销售收入,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投入产出法主要适用于产品相对较为单一的工业企业。由于测算、分析侧重的内容和角度不同,不同的行业适用的投入产出测算指标和模型不同,以及投入产出表现形式的不同,分析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投入产出比、单位产品定耗的分析;按其侧重面的不同可分为原材料投入产出比、废料的产出及再利用率、单位产品辅助材料(包装物)耗用定额的分析等。

(一)投入产出比模型:

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数量-期末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

评估期产品数量=当期投入原材料数量×投入产出比

问题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应用中该模型的分析重点是:根据已确定的行业或产品的投入产出比及企业评估期原材料的耗用数量,测算出产品生产数量,与企业账面记载产品产量相比对,同时结合产品库存数量及销售单价等信息进行关联测算,并与企业实际申报的应税销售收入对比,查找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单位产品定耗模型的应用

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数量-期末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

评估期产品数量=评估期原材料或包装物耗用量÷单位产品耗用原材料或包装物定额

问题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该方法是通过单位产品耗用原材料定额指标,评估产品实际产量和销售额,进而评估出纳税人是否存在有隐瞒销售收入的问题。单位产品耗用原材料定额可以根据产品配方中的定额直接确定。单位产品定耗既可以是单位产品耗用原材料定额,也可以是单位产品耗用辅助材料和包装物定额等。分析应用时要灵活运用,关联分析,及时查找企业可能存在的线索和问题。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测算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对测算分析结果,必须深入调查,从企业仓库保管、库存明细账目、辅助材料、包装物耗用等多方面印证、分析,查找线索;(2)注意模型中指标的计量单位,特殊情况下必须进行单位换算,以免出现错误;(3)对农副产品收购、废旧物资收购等企业可利用该法关联分析收购发票开具的真实性。

四、能耗测算法

能耗测算法主要是根据纳税人评估期内水、电、煤、气、油等能源、动力的生产耗用情况,利用单位产品能耗定额测算纳税人实际生产、销售数量,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其中耗电、耗水等数据可从电力部门、自来水公司等取得核实,相对较为客观。

该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企业。对账务核算不健全、材料耗用情况难以估算,但可从第三方取得客观能耗信息的小规模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同样适用。

评估模型:

评估期产品产量=评估期生产能耗量÷评估期单位产品能耗定额 评估期产品销售数量=评估期期初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产量-评估期期末库存数量

评估期销售收入测算数=评估期产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适用税率(征收率)

问题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此法就是根据生产耗用的电力、水、煤、气等能量耗用定额指标,测算产品产量,进而测算其销售额和应纳税额,与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查找企业纳税疑点和线索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正常的企业非生产性(办公照明、空调使用等)用电占比例很小,可以忽略不记。但对差异额较大的,应分析是否存在隐瞒产量,少计销售收入的可能,是否存在将电转售其他企业或用于非应税项目等情况,少计其他业务收入或多抵进项情况;对需要由电费推算用电量的,应考虑扣除企业缴纳的基本电费。(2)应加强同当地电业管理部门、自来水公司等单位的联系,核实企业用电、水量等数据的真实性。同时,要求纳税人申报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电力、自来水发票复印件;或利用金税工程中供电系统的抄税信息核实。(3)在实际分析中,应选取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具客观实在性、企业不易人为改变、不易隐瞒、便于收集、纳税评估可操作性强的指标。对能耗指标的分析应用,应充分考虑企业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工人熟练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指标的运用不可生搬硬套,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选用或增设辅助指标,确定科学、合理的参考系数,多个指标并用,便于发现问题和疑点。

五、工时(工资)耗用法

工时耗用法是指在单位产品耗用生产时间基本确定的前提下,按照纳税人在一定时期耗用工时总量,分析、测算该时期内的产品产量及销售数量或销售额,并与申报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工资耗用是生产耗用工时反映在货币上的金额表现。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单位产品耗用工时或者工资基本稳定,工资或工时记录完整、核算规范的工业企业。

由于工时在纳税人的账面不反映,不易于收集。工时往往反映在工资上。这部分工资仅仅指生产一线工人的工资,即生产成本中的直接人工成本部分,可以在会计核算健全的纳税人账簿、凭证中直接反映。

评估模型:

评估期产品产量=评估期生产人员工时总量(工资总额)或某一主要生产环节工时总量(工资总额)÷单位产品耗用工时(或者工资)

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产量-期末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

问题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生产耗用的工时或者工资测算产品产量,进而测算其销售额和应纳税额,并与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查找纳税疑点和线索。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企业的生产工时(工资)标准或者关键生产环节工时(工资)标准应相对稳定,相关数据应易于收集和计算;(2)参考当地同行业或规模、效益相近企业的生产工时(工资)标准,便于税企双方工时(工资)标准的共同认可;(3)生产工时总量(工资总额)的所属期要与生产产品的所属期配比。

六、设备生产能力法

设备生产能力法是指主要生产设备在原料、动力和人员等正常运转下产出的能力。可分为设计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能力。设计生产能力指按照国家标准生产或引进的设备,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验、认可的标准性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是指设备在实际运转时的生产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与设计生产能力有一定出入。随着各个行业国标、强制性国标及行业管理标准的出台和完善,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越来越接近设计生产能力。

设备生产能力法就是按照纳税人投入生产的单位设备生产能力,测算、分析纳税人的实际生产量,进而核实应税销售收入,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对比、分析是否存在涉税问题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特定的行业,如造纸业、水泥制造业、微粉、发电等行业。该方法与其他分析方法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评估模型:

评估期产品产量=评估期若干设备的日产量或时产量×评估期正常工作日或工作时

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产量-期末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

问题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该方法通过设备生产能力、生产耗用的时间测算产品的生产量,进而测算其销售额和应纳税额,并与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查找涉税疑点和线索。

篇7:纳税服务和纳税评估工作通知

XXXXX税务局

关于加强2012纳税服务和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 各县XX税务局:

为进一步加强我州纳税服务和纳税评估工作,各县要切实抓好纳税服务、纳税评估、税收征管核心业务建设,促税收管理进步、促税收环境优化、促纳税遵从提高,现将纳税服务和纳税评估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一、纳税服务工作:

(一)抓好纳税服务规划和制度落实。认真贯彻落实《XX系统2010-2012年纳税(费)服务规划》和《XX系统“十二五”时期纳税服务工作实施规划》,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推进纳税服务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集约化,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积极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和服务型XX机关。认真执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和州局制定的《办税服务厅服务承诺(试行)》、《办税服务厅考核监督(试行)》、《办税服务厅应急预案(试行)》等制度。

(二)继续推进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优化纳税服务。一是依据办税服务工作量合理调整窗口职能和数量,全面推行全职能窗口;二是切实抓好“一站式”服务,继续推行全

程服务、提醒服务、预约服务、限时办理等多种服务方式,积极推进服务创新,减轻纳税人负担。充分考虑自身面积、税(费)规模、办税模式等因素,合理划分办税服务厅功能区域,规范服务窗口设置,规范配齐办税服务厅设备。办税服务厅要合理标明窗口标识和功能区标识。

(三)建立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信息采集机制。以“面对面”方式做好纳税人基本信息采集。及时登记掌握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纳税人的基本信息,按照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证号、纳税人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法定代表人手机号码、财务主管姓名、财务主管手机号码、办税人姓名、办税人手机号码、征收方式、主要税种、是否达到起征点、行业类型、申报方式、主管税务分局、税收管理员姓名、税收管理员手机号、是否接受手机短信服务共等信息进行详细采集。用并EXCEL制作电子档案上报州局。

并加强与国税联系,推进国XX资源共享提升办税服务效能。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召开国XX联席会议,按季对合作情况进行工作通报,抄送州局。

(四)探索专业化管理模式下有本地区特色的纳税服务模式,推进纳税服务的专业化管理。及时征集、分析纳税人的需求。通过在办税服务厅设立意见箱、定期召开纳税人座谈会全方位征集纳税人的需求,畅通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分析纳税人的涉税需求,帮助纳税人解决在涉税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召开

纳税人联席座谈会,通过交谈的方式收集纳税服务需求,全年不少于1次。

(五)保障系统运行稳定。运用和维护好目前所有的各项管理程序,为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建立定期对机房和系统开展自查的制度,消除风险隐患,切实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六)开展个性化宣传辅导。进一步健全各项纳税服务制度,建立纳税服务工作规范,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的纳税人、企业管理层、财务主管、办税人员等不同群体开展纳税服务,将服务贯穿于税收工作各环节,为纳税人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七)简化办税流程,提升纳税服务效能。完善“一窗多能”建设,推行办税服务标准化作业;认真落实“两个一律”,实行涉税事项统一受理,涉税文书内部统一流转,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擅自增加审批流转环节,不得要求纳税人重复报送资料。

(八)继续做好执法督察工作。强化税收执法督察,以降低税收执法风险为目标,以可能导致渎职的违规违法行为为重点,开展税收执法重点督察,定期自查自检,按时报送税收执法督察工作总结。做好本辖区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发布、备案及清理工作。为提高税收执法督察报表的数据质量,全面准确反映税务系统执法督察工作成果,各县局今年3月起安装使用《全国税收执法督察系统》软件填报执法督

察情况报表。并形成电子文档报州局汇总上报。

(九)规范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落实《XX系统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及《XX系统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执行基准(试行)》,制定细化量化措施,指导和约束县局各部门及执法人员合法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

(十)认真做好“六五”普法规划实施。认真落实《XX系统“六五”普法规划》和《XXXXX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建立“六五”普法学习档案;年内举办2次法律知识讲座;做好“12.4”法制宣传日宣传工作。

(十一)切实做好税务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各地区对发生的复议应诉案件及时报州局备案。按时上报复议、应诉案件统计表。

二、纳税评估工作:

(一)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工作。按建立和推行分类管理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要求,组织开展重点税源、重点税种及企业纳税情况的评估工作。重点税源和重大事项日常纳税评估和简易纳税评估工作主要由县级XX机关所属税源管理科、税务分局及税收管理员实施。各县局在3月25日前将《纳税评估计划工作表》上报州局纳税服务科。各县纳税评估户数不少于2户。对实行定期定额(定率)征收税款的纳税人以及未达到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可参照其生产经营情况,利用相关评估指标定期进行分析,以判断

定额(定率)的合理性是否已经达到起征点并恢复征税。年内案例分析不少于二篇。

(二)、建立健全本地区纳税人基本经济信息和涉税信息的采集。负责本地区相关涉税经济信息数据采集、数据评价,案头分析,建立可利用率高的第一手原始档案资料,电子档案数据资料的整理录入工作要扎实。对减免税户的管理要做到“免征不免管”,要一如既往的做好基本信息采集管理。以备横向、纵向评估比对提供可信度强的第一手资料信息。

(三)、拓宽渠道积极开展税法宣传。以第21个税收宣传月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税收〃发展〃民生”税法宣传月主题,在认真总结往年税收宣传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灾后重建,外来施工援建单位及经营户多的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为切入点,以青海税报为载体,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紧扣主题,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组织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各县局根据本部门的工作实际,以工作动态、经验交流、调查研究等为重点积极向州局组织稿件。

(四)、抓好评估规程和制度落实。认真贯彻落州局下发的《纳税评估操作规程(试行)》、《纳税评估报告制度(试行)》、《纳税评估案件审理移送制度(试行)》、《XXXXX税务局关于征集二0一二年税收新闻稿件的通知》。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要上报州局后移交税务稽查

篇8:论纳税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构建

一、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的国际国内比较

纳税服务绩效评估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组织使命和设定目标, 运用一定的指标、标准、程序和方法, 对纳税服务组织实施全过程及结果开展质量、效率、效益、公平性等综合评价, 客观反映纳税服务绩效, 保障纳税服务保持正确方向并持续改进创新的完整机制。是整个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的纳税服务绩效不仅表现为税务机关在服务上的产出与投入之比, 还包括纳税人满意度和纳税遵从度, 包括服务组织设置、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服务人员配置等方面的科学性、合理性。

(一) 发达国家纳税服务绩效评估主要做法

追求“三E” (Economy,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即经济、效率和效益) 目标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最基本趋势。与此相适应, 发达国家和地区税务部门纷纷进行改革, 引入企业经营管理思想, 注重结果、激励和绩效评估, 把纳税人视为顾客, 从顾客的角度开展机构重组和职能调整, 以顾客满意度作为衡量绩效标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为纳税人服务定位于税收征管体系金字塔的基础, 把纳税人满意度作为评价各项工作实绩和效率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指标。

美国联邦税务局自1998年重组与改革以来, 改变多年来一直将强制征收收入指标作为衡量自身工作绩效的主要指标的习惯做法, 改以服务对象为核心设计衡量指标, 即以纳税人满意度为核心衡量“为每一个纳税人服务”工作;以纳税人遵从度为核心衡量“为所有纳税人服务”工作;以雇员满意度为核心衡量“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该局定期委托第三方, 如密歇根大学商业学院质量研究中心、罗普公司等公共调查机构为其调查纳税人对于国内收入服务局的总体满意度。美国纳税服务绩效指标分为不同服务方式绩效评估指标和综合性绩效评估指标, 还结合年度纳税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不同服务方式绩效评估指标包括电话咨询方式绩效评估指标23项, 如税务代理执业者优先服务电话满意度、自动电话回答处理涉税事项情况。电子服务方式绩效评估指标29个, 如网站访问量、纳税人采取网上自助服务方式处理纳税账户数量。面对面服务方式绩效评估指标29个。如现场服务纳税人满意度、纳税服务中心现场税法援助的准确度。书信服务方式绩效评估指标5个, 如会计账务处理的顾客满意度、服务部门员工的职业素养。综合性绩效评估指标从税法遵从、纳税人和合作伙伴评价、政府评价三个方面设置, 分为基本指标和支持指标 (见下页表1) 。

日本国税厅对纳税服务绩效考评突出在税收宣传与意见听取、做好税务咨询, 提供税收信息和重点推进电子申报、减轻税负上, 如信息公开分数、电话咨询次数等。澳大利亚联邦税务局内部设有独立运行的评估办公室, 专门负责对各项服务活动进行质量跟踪和问题研究。每两年开展一次民意测验, 指标主要涉及税务机关提供纳税服务的满意程度, 服务绩效的考核完全依据澳大利亚《纳税人宪章》。澳大利亚审计局每年都会制定课题对各种税收服务活动进行调查, 这些调查主要从纳税人的需求出发, 审计税收服务的工作效率, 对改进税收服务提出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韩国国家税收服务局采取从外部评价国家税收服务局的绩效等措施。部分国家还从政府战略规划、服务绩效考评指标、考评结果或者预期目标等方面加以探索实践, 具体 (见表2) 。

世界知名的埃森哲咨询公司的“税务机关价值模型”从工作成果和成本效率两个方面对税务部门的绩效工作进行评价。其中, 与服务相关的占主要部分。

从发达国家开展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实践来看, 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对纳税服务都有明确的战略定位, 绩效评估目标凸显纳税人为中心的理念;二是纳税服务绩效评估更为制度化;三是评估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化;四是纳税服务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五是纳税服务有详细的量化标准。

(二) 国内政府部门绩效评估实践和理论研究

以公众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新时期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核心价值取向, 是有效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必要条件。政府管理所追求的经济、效率、效益、服务质量、公众满意度等, 都要从公众的立场和角度来看待。

中国政府部门绩效评价工作尚处在摸索开展的初级阶段。目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价形成四种典型模式:甘肃模式。将评价工作委托兰州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组织实施, 开创了中国第三方评价政府绩效的先河。青岛模式。青岛市委、市政府从战略管理的高度, 创造性地把督查工作与目标绩效管理相结合、考绩与评人相结合。思明模式。厦门市思明区以打造一个“事要办好、钱要花少、人民还要满意”的绩效型政府为目标, 进行公共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的多方面创新, 并建立了一个适应地方政府实际情况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珠海模式。珠海市启动“万人评政府”活动, 向社会发放了万余份测评问卷, 考核各被测评单位的工作情况。

毛少莹在《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一文中提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模式的一般思路, 并提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一些通用指标。编制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模型结构图, 探讨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的原则、评估模式、指标设计及相关指标要素的拟订、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估规则的制定。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盛明科在《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一文中提出: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就是根据服务型政府管理理念与模式的本质属性而在绩效评估主体、指标、标准、方法及其制度等方面的设计与构建。并且提出了具体的看法。武汉工程大学黄艳从分析公共服务型政府本质内涵入手, 介绍了中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产生和现状, 探讨了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对中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一些构想。也有学者探讨了国家职能部门财务绩效评估的作用、方法、流程等。

(三) 当前中国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现状与问题

国内税务系统绩效考评主要还是针对组织目标和个人绩效, 对纳税服务关注不多, 仅有部分地区进行了初步探索。山东省潍坊地税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工作规范 (试行) 》规定的纳税服务内容, 对纳税服务总体目标进行分解、概括和具体化, 形成具体评价指标, 通过评价指标量化、层层赋权, 组建起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纳税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信息服务 (权重为0.3) 、经济便捷 (权重为0.5) 、法律救济 (权重为0.2) 。

淮安市国税系统委托淮安市统计局城市调查队独立开展第三方纳税人满意度问卷调查。从企业基本情况、办理涉税事项所需办结次数、办理时长、等候时间、遵守廉政纪律、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及办事效率、管理人员下户次数、约谈频率、沟通方式、退税问题等方面开展调查统计。

中国的纳税服务绩效评估表现出考评机制缺位、考评对象不清晰、考评指标不完整、考评流程不规范、考评方法单一化等问题十分突出。

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纳税服务绩效评估体系

围绕税务系统发展导向和战略目标、履行职能的效率与效果、公众的认同度和满意度等影响要素, 按照坚持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一套以“4E” (经济economic、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公平equity) 为核心原则, 以行为和业绩为导向, 包含评估主体、指标、标准、方法及其制度的服务绩效评估体系, 从制度构建上发挥绩效评估对推动提升纳税税务的计划辅助、监控支持、激励促进、指引导向等作用。

(一) 评估原则

根据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基本理论, 构建纳税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应当满足“4E”核心原则:

——经济 (economic) 。这是纳税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的基本要求。对纳税服务的投入经费是多少, 数量是否合适, 使用情况是否合理, 综合反映了纳税服务获得的资源水准、投入成本。是否尽可能地“少花钱, 多做事”,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效率 (efficiency) 。效率是构建纳税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的另一大要求。简单讲效率可以理解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效率可以分为“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就纳税服务而言, 前者可看做纳税服务的平均成本, 后者则主要指纳税服务资源配置的效率, 如投入服务经费的分配是否符合公众需求的优先顺序等。

———效果 (effectiveness) 。效果更关心整体意义上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 如纳税服务环境的改善情况、纳税人满意度、纳税服务规划、目标完成情况等。

——公平 (equity) 。公平问题是衡量公共服务型政府绩效的重要指标。不同类别、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纳税人的服务需求是否得到公平对待, 是否出现服务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二) 评估主体

从“顾客本位”理念出发, 构建一个税务部门主导的、纳税人广泛深度参与的、专家学者以及中介评估机构等组成的多元主体、多层次的评价模式, 形成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的双向推动。

第一方评价是指税务机关组织的自我评价。第二方评价是指税务系统内部上级对下级作出的评价。这两种都属于内部评价。第三方评价是指由独立于税务部门之外的第三方组织实施的评价, 也称外部评价。包括独立第三方评价和委托第三方评价。作为服务对象的纳税人则在内部和外部评价中都予以引入, 并且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三方结合、互为补充的评价模式可以解决过去机关绩效评估存在的公众评估参与不足、评估主体呈现集权倾向、封闭性评估、独立性不强导致结果公正性不足等问题。形成上级自上而下的监督、本级左右相顾的监督和公众感同身受的监督相结合的绩效评估机制, 强化服务绩效。

(三) 评估技术

按照“内外结合、客观公正”的原则, 通过内部服务绩效测算和服务质量回访、外部监督员评价、第三方调查等多种形式,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指标数据分析, 客观评估纳税服务绩效。

坚持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采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分析技术、预测技术等作为技术支持, 确保评估结果的可检验性和可重复性, 以减少政府绩效评估结论的偏差。

运用指数测评技术, 对纳税人满意度、纳税遵从度都建立指数考核模式。运用数据模型技术, 对纳税服务投入产出率等指标通过目标比较法、成本效益法、历史比较法、横向比较法、专家评议法等加以评估分析。运用调查分析技术, 参考服务业通用的SERVQUAL服务质量衡量表, 设计并发放纳税服务问卷调查表。综合运用交替排序法、关键事件法、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目标管理法等, 把握重点指标的绩效评估。运用360度测评技术, 综合分析纳税服务绩效。运用报告分析机制, 对服务制度、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服务质量等进行全面的分析, 提出改进意见和方向方法。运用专业外包机制, 将有关数据调查、分析工作委托专业机构或组织完成, 如城调队、社会专业调查机构。运用特别测量技术, 如神秘顾客、临时体验等方法。

(四) 评估指标

确定评估指标是整个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最大难点和关键所在。指标确定直接关系到考评体系的质量和有效性, 直接影响到考评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可信度。按照“科学合理、普遍适用”的原则, 围绕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工作要求, 逐步建立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纳税服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1. 指标设计原则

(1) “SMART”原则。

即指标是具体的、可度量的、可实现的、现实的、有时限的。量化指标应当是可测, 非量化指标则应当用可操作的语言定义进行定性描述, 以使所规定的内容可以运用现有的统计工具获得明确的结论。

(2) 顾客导向和结果导向原则。

指标体系要全面反映纳税服务战略目标、使命和核心目标。要突出纳税人视角, 即顾客导向。要多设置结果性指标, 以引导税务机关关注最终绩效。

(3) 全面兼顾和重点突出原则。

指标体系内的指标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每一项服务目标须有相应的定量指标, 而且整个指标体系能够显示出总体目标的完成程度。对重要指标不能遗漏, 对各类指标要有所侧重。

(4) 层次化结构原则。

指标由表及里、深入清晰地表述纳税服务的核心价值和内涵, 将总体指标按照可控制、可测量的原则逐层分解成最基本的、可以直接获得测评值的指标, 并逐个确定权重, 建立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指标必须有相应一致的“尺度”, 以便于比较。

2. 指标体系构成

纳税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基本维度—基本指标—修正指标”的结构。

(1) 基本维度。

基本维度就是依据一定标准划定的评估范围类型。通过维度区分, 可以使评估层面更加条理、评估视角更加集中、评估标准更具有可比性。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的基本维度确定为以下四个方面:

———服务投入。即为提供纳税服务所需投入的资源, 包括财力、人力、物力等。把纳税服务投入规模作为基本的绩效评估维度之一, 可以比较客观地从一个容易量化测度的方面, 评估纳税服务的绩效。其中, 在纳税服务上的直接投入应当是绩效评估的重点内容。

———服务过程。即纳税服务不同类别的不同流程及其绩效评估。纳税服务包括税法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服务、权益保护、信用管理、社会协作等众多的类别, 其服务流程差异较大, 在实际应用中, 必须根据不同流程设计专门的评估内容。这一维度主要侧重评估税务人员素质、工作质量、办事高效、政令贯彻、整体形象等。

———服务产出。即纳税服务部门或机构提供的产品, 如提醒服务、呼叫服务等。表现为种类、数目、品种、规模等。要突出社会参与这一性质, 体现服务运行机制情况。

———服务结果。主要指纳税服务部门或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突出表现为纳税人满意度、纳税遵从度、服务绩效比率、服务质量指数等方式。

(2)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是维度的具体分解及其提炼。基本指标具有描述、约束、评价和监测与预测功能,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评估的价值取向。

基本指标包括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 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 肯定性指标与否定性指标。根据需要可以进行二级指标细化或采取多因素综合构成的方法, 考核多种情况和要素。

服务投入指标可以分为投入规模、培训人数、服务空间面积、服务成本、纳税人成本等。税务机关的服务成本指标包括时间成本、人力和资源成本、费用支出成本等;纳税人成本指标包括时间成本、来回交通费用、电话费用、网络服务费用、其他费用等。服务过程指标可以分为服务流程合理性、快捷程度、服务准确率、服务数量等。而其中的服务快捷程度指标包括各项日常业务完成时间、纳税人咨询答复时间、问题解决和反馈时间等;服务准确率指标包括为纳税人提供的信息准确率、返工次数、数据录入准确率。服务数量指标包括举办的培训讲座次数、上门服务次数、集中解读宣传次数、资料发放数量等。服务产出指标可以从实用性、简便性、主动性、及时性、规范性、公正性方面入手, 考评是否主动开展税法培训、宣传解读工作、是否主动了解纳税人的困难和需求、是否主动为纳税人提供服务和超值服务等。服务结果指标可直接分为纳税人满意度、纳税遵从度、服务绩效比率、服务质量指数。满意度指数不但考察服务的主动性、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 更重要的是考察纳税人的感受。

(3) 修正指标。

在考察基本指标中各要素时, 考虑其对总体评价所起作用不同、行政环境不同、面对纳税人数量、质量不同以及税务机关自身条件影响, 设定校正辅助指标, 又可称为技术性指标。

一是通过权重调整加以修正。根据评价指标对评价对象影响程度的大小, 给每个指标进行权值设定。对指标体系中的各项定量指标, 根据其影响大小或价值高低进行排序, 并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其权值, 以进行适当的权重分配。具体可以通过“专家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 或综合运用两种方法, 以计算通用指标的权重。

二是通过区间分值加以修正。利用级度划分的办法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起来, 每个指标设不同评价等级, 每个不同的级度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同时可以对定量指标直接设定分值界限, 如0~25分;对定性的可以按照优秀、良好、达标、较差、很差或者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划分档次, 分别对应赋值为5、4、3、2、1分。

三是通过系数浮动加以修正。为单项指标设定一定的系数以表示其对整体的影响程度。系数设置分为0~1区间模式和1~5以上模式。前者将原有指标数值向下修正, 后者正好向上修正。

总之, 维度、基本指标、修正指标、标准分值和计算方法共同构成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实际设定指标的一般做法是:每个维度设4~5个指标;每个指标设不同评价等级, 标准分值为100分;分值权重则要根据公认、公允的价值标准和选择取向来精心设计、周密计算后具体确定。

(五) 建立健全绩效评估运行机制

一要建立纳税服务绩效组织机制。建立绩效评估领导组织, 指导协调纳税服务部门开展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建立健全评估责任机制, 确保绩效评估的开展、落实。建立评估工作机制, 对各项指标结合地方情况加以细化, 组织开展各类考评。建立纳税服务绩效评比通报制度, 由下而上、逐级分布推行评比通报工作。建立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结果运用机制, 这是最根本、最有约束力、最有激励性的机制, 将对各级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产生重要、积极的影响和引导, 切实提升纳税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二要建立纳税服务绩效沟通机制。绩效沟通贯穿纳税服务绩效管理全过程, 既能使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纳税人、社会机构等对纳税服务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达成共识, 发挥引导作用;又可避免与实际相脱离, 增强指标的可操作性。在绩效分析、结果反馈和优化改进中的绩效沟通, 既可让所有主体分享经验, 吸取教训, 又可充分提升各界对纳税服务的关注, 挖掘税务人员潜力, 调动其为纳税服务作贡献的积极性。

三要建立纳税服务绩效诊断机制。通过绩效诊断, 开展深层次的剖析, 找出影响绩效指标完成的关键因素和根本原因, 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引入SWOT战略矩阵分析方法和标杆管理, 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看清机会和威胁, 指导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顾客服务战略, 制订或修改下一年度的纳税服务工作计划和纳税服务工作绩效目标。

四要建立纳税服务绩效改进机制。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改进绩效。“按照协调发展、持续改进”的原则, 加强对绩效评估结果的沟通反馈和综合分析, 引导和督促各部门、各环节对制约纳税服务质效的制度和流程进行优化和改善, 对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逐步建立纳税服务持续改进机制。

总之, 纳税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建设是个浩繁复杂的过程。需要有一整套规范制度, 更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精细的测算, 只有遵循顾客导向, 多从纳税人视角看待分析服务工作, 通过服务绩效评估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才能真正建立“始于纳税人需求, 基于纳税人满意, 终于纳税人遵从”的纳税服务新格局。

参考文献

[1][美]珍妮特·V.登哈特, 罗伯特·B.丹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9.

[3]陈振明.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 2000, (6) .

[4]侯莎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问题解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2) .

[5]魏钧.绩效指标设计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6]卓越.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7]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

[8]崔述强, 王红, 崔萍, 闫明, 陈明.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探讨[J].统计研究, 2006, (3) .

[9]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加强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下一篇:【微作文】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