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纳税评估模型

2024-04-10

建筑业纳税评估模型(精选6篇)

篇1:建筑业纳税评估模型

商河地税制造业纳税评估模型

制造行业在全县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的比重。2011年全局共入库5231万元,占全年总入库税收33456万元的16%。纺织行业作为我县制造业的支柱行业,首先根据行业特点和工艺流程,以产能分析为中心、以纺织产品品种结构和生产工艺特点分析为切入点、依托评估指标和产能测算展开分析,对企业收入、成本、费用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评估,确保了行业模型具备科学性、适用性。其次开展了行业典型调查。以生产经营正常,财务核算健全,具有代表性为条件,将商河县织布厂企业作为典型调查对象,摸索建立评估模型。三是科学测算。深入企业调查核实,充分掌握该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具体的工艺流程,通过各种途径对大量数据进行采集和测算,如通过“一户式”查询系统采集相关征管数据;通过国税部门采集企业增值税纳税信息;通过电力部门采集企业用电量信息;通过劳动部门采集企业用工信息;通过有关渠道获取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价格、投入产出比率、成本费用率等行业标准指标,从而为建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合理性和说服力。四是深入分析。根据掌握的数据指标,分别设立预警区间,并对低于预警范围和超出预警范围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发现纳税疑点,同时,设立了规范统一的数据采集模板,内容包括产品购销信息、成本费用构成、财务指标等,建立起一套严密科学的纺织行业纳税评估模型。

评估具体方法及内容

除进行指标测算、数据比对等实证分析外,还要对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核算情况进行总体分析评价,并根据分析情况对企业的有关数据进行校正,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一)财务税收指标的分析

1、企业的销售额与企业的实际经营规模是否相适应,具体可分析以下指标:企业注册资金、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规模,企业在职职工人数;

2、销售额、存货购进额与资金周转情况是否相适应,具体可分析、查看资金周转率,一定时期内资金循环几次,确定是否存在销售不入账的可能;

3、查看销售利润率是否合理,在达到销售保本点的情况下,同行业、同一类型产品与正常、市场销售利润率应相近(剔除路途远近,技术工人熟练程度,管理不善等因素);

4、收入、费用是否配比:

(1)销售额与水电费支出是否配比。一般来说,同行业每万元销售额与水电费支出比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脱离了正常比例,则可能存在隐瞒销售现象;

(2)数量与运费支出是否配比。一般情况下,一定路程的运费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如果销售数量与运费市场价格不配比,发生异常,则有可能存在虚列运费支出或销售不入账等现象;

5、销售数量与存货出库数量是否对应。一般情况下,产成品出库数量与销售是相对应的,否则存在销售不入账现象;

6、投入与产出是否配比。正常情况下,购进存货数量与产成品入库数量,剔除生产过程中正常损耗值,一定数量的存货应该生产出相对固定数量的产成品,如果不在正常值范围,则说明产成品未全部入库或存货未经加工而直接销售未入账;

7、成本费用是否配比。产成品入库数量与工人工资应当配比,每件或每批产成品入库,生产人员工资是相对固定的,如果发生异常,则存在虚列工资成本或产成品未完全入账现象。

8、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有无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二)能耗、物耗指标的分析。

1、单位产品耗用水、电、油等能源情况分析;

2、单位产品主要原材料耗费情况分析;

姜堰地税辖区内现有棉纺织行业企业190户,2010入库企业所得税574.3万余元,所得税的贡献率平均值仅为0.24%。调查发现:棉纺织行业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与个体经营者数量居多,资本投入量相对较大,会计核算水平普遍不高,财务核算基础较低。加之纺织行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规模大小不等,销售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现象比较普遍,少申报或不申报应税销售收入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为加强棉纺织行业税收管理,堵塞税源漏洞,该局根据棉纺织行业机器设备生产能力及使用状况,生产棉纱过程中实际消耗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等数量,废棉产出率和再利用率,企业存货、固定资产与其成本、收入分析,生产人员工资发生金额:期间费用变动率等六个方面生产经营规律,确立了相关的风险指标值,探索出“设备生产能力评估法、原材料投入产出评估法、废棉产出评估法、资产评估法、工资与工时评估法、特定项目评估法”等六种评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棉纺织行业纳税评估模型”。

篇2:建筑业纳税评估模型

一、行业(产品)介绍

(一)行业(产品)定义

介绍该行业定义、概况、属性以及编号。

(二)企业类型划分

对该行业(产品)企业具体划分类型,并加以说明。

(三)工艺简介

简要介绍该行业(产品)的主要工艺流程及特点。

二、行业(产品)生产经营规律及涉税管理难点

(一)行业生产经营规律

描述该行业(产品)的主要经营规律。

(二)涉税管理难点

详细列举评估可能存在的难点。

三、评估方法

结合该行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经营规律、涉税管理难点,详细列举主要评估方法。每种评估方法不是孤立存在,在税收管理过程中,应运用二种以上方法进行评估测算,相互比对和印证。

具体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部分:

1.原理描述

2.评估模型

3.标准值参考范围

4.数据获取途径

5.疑点判断

6.应用要点

四、印证案例

选取若干典型案例对评估模型进行验证。验证案例应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2.数据采集来源及内容

3.确定疑点列举

4.实地核查情况

5.测算税收差异情况

6.评估约谈

篇3:“海砂建筑”损伤评估模型研究

近年来,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地区和城市陆续出现河砂短缺现象, 未经处理的海砂价格低廉, 容易获取,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 部分施工单位在建筑结构施工中, 使用未经处理的海砂情况便以公开和陷蔽的形式发展开来。我们把这种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违规使用了氯离子含量超标的海砂拌制混凝土的建筑物 (或构筑物) 称为“海砂建筑”。由于海砂内含氯离子, 能对混凝土中钢筋造成严重腐蚀而导致结构使用寿命缩短。

国内外一些学者对“海砂建筑”进行了一些研究[1,2,3,4,5,6,7,8], 汶川地震后, 关于 “海砂建筑”的危害性及其震灾后果的严重性研究, 更加迫在眉睫[9]。本文对一幢四层框架结构“海砂建筑”进行损伤评估, 建立其损伤评估模型, 制定“海砂建筑”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海砂建筑”损伤评估方法, 对此“海砂建筑”进行演算, 得出用隶属度表示的整体状态评估结果并讨论该整体状态评估结果的分析方法和应用价值。

1 评估模型

本文以一幢具体“海砂建筑”为例, 建立评估模型。该“海砂建筑”为多层框架结构, 独立基础。经初步调查, 该建筑符合“海砂建筑”多项特征, 上部结构一至四层均发现梁、板、柱出现裂缝 (裂缝与钢筋的走向相同) 、混凝土剥落和钢筋外露现象, 其部分腐蚀图如图1所示:

1.1 评估内容

评估内容主要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CECS220:2007, 按性质初步可划分为三方面内容:

安全性评估:针对混凝土结构各主要构件的承载能力、构件应力、构件刚度、结构损伤等进行评估。

正常使用性评估:即功能性评估, 主要针对结构的功能性损伤进行评估。

耐久性评估:针对混凝土结构各主要构件耐久性损伤 (如:混凝土裂缝、钢筋锈蚀、氯离子含量、混凝土剥落等) 进行评估。

本评估将三个评估合成一个整体状态评估系统。采用层次分析法[10]建立“海砂建筑”层次评估模型, 如图2所示:

1.2 指标权重计算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首先根据专家打分构造判断矩阵, 计算出各位专家打分的权重, 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中群组决策方法统计权重, 得到一个综合的权重。基于上述方法, 最终得到的级指标权重如表1

1.3 评估指标及其评分标准

1.3.1 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计算及评分标准[11~13]

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CECS220-2007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参考前者关于锈蚀钢筋混凝土受弯、受压、受剪、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规则, 采用后者相应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参考《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制定混凝土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等级评定标准, 见表2。

注:表中R和S分别为结构构件的抗力和作用效应, 为结构重要性系数。

1.3.2 钢筋锈蚀后构件变形计算及评分标准[12,13]

锈蚀受弯构件挠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有关规定计算, 但应考虑由于钢筋锈蚀引起的刚度退化, 钢筋锈蚀引起的刚度退化参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CECS220-2007确定。以《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为依据, 制定混凝土梁、板、柱变形的评分标准, 见表3及表4。

1.3.3 混凝土构件裂缝评分标准

在影响钢筋锈蚀的众多因素中, 裂缝起着十分特殊的作用, 因为它不仅仅是加速钢筋锈蚀的因素, 还是评判结构耐久寿命的重要指标。同时, 钢筋锈蚀和裂缝的扩展是一个交互作用、动态发展的过程。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规定, 一般结构主要构件裂缝宽度允许值不大于0.2mm,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对裂缝宽度有严格的限制。

裂缝有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 横向裂缝与受力钢筋位置垂直, 通常并不表明钢筋正在锈蚀, 这些裂缝由混凝土凝固时收缩受到限制引起或者由于荷载作用产生应力引起。如果裂缝正好沿着钢筋纵向方向, 则不管裂缝有多细, 都是由于锈蚀引起的, 这种裂缝表明损坏将会继续发展, 同一排钢筋的顺筋裂纹相互连通后, 混凝土中即出现分层开裂, 称之为腐蚀层裂。如层裂扩展到表面, 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就呈现出成块剥落的破坏现象。所以, 对于“海砂建筑”的检测, 应把重点放在纵向裂缝上, 特别要注意裂缝的方向是否和钢筋的走向相同, 对于这种裂缝详细记录。依据以上分析制定“海砂建筑”构件裂缝的评分标准, 见表5。

1.3.4 混凝土腐蚀因素评分标准

表6~8为上部承重构件腐蚀检测因素及权重。实际检测时, 区分不同部位的腐蚀情况, 结合权重, 给出综合评分。

检测人员以表6~8为依据进行打分, 其评分标准见表9。

1.3.5 基础评分标准

地基基础是承重结构, 如果地基中掺加了海砂, 那么对整个结构的影响是很大的, 一旦发现基础中参加了海砂, 即要引起高度重视, 因此在对地基基础进行评估时适当提高了基础权重。

本文按表10所列各种腐蚀因素进行详细检查, 并依据其权重给出综合评分。

检测人员以表10为依据进行打分, 其评分标准见表11。

1.3.6 围护系统评分标准

“海砂建筑”的混凝土受到氯离子腐蚀, 受影响的主要是承重结构系统, 至于围护系统, 都把它作为非承重部分来处理, 所以在评价过程中, 围护系统的权重相对较小, 主要从使用功能方面来评定。在围护系统中可能掺加海砂的部位主要有四个部位, 其腐蚀评分标准见表12。

2 “海砂建筑”模糊综合评价

2.1 模型综合评价模型

本文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结构进行层层评估, 采用模型M (·, +) [14], 该模型计算bj为

undefined

其中undefined。该模型考虑了所有因素的影响, 而且保留了单因素评价的全部信息, 运算中ai和rij (i=1, 2, …, n;j=1, 2, …, m) 无上限限制, 但须对ai归一化。该模型在工程评价中应用效果良好。

2.2 隶属函数及其模糊分布

隶属函数是建立模糊集的基石, 它在模糊数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隶属函数的确定,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模糊数学及其应用的基本关键的问题。最重要、最常用的隶属函数及其图形有:①矩形分布或半矩形分布;②半梯形分布与梯形分布;③K抛物线分布;④Γ型分布;⑤正态分布等。本文采用②半梯形分布与梯形分布计算隶属度, 其分布函数和图形为:

(1) 偏小型, 见图3 (a) 。

undefined

(2) 偏大型见图3 (b) 。

undefined

(3) 中间型, 见图3 (c) 。

undefined

根据图4梯形和半梯形隶属函数及其图形, 建立梯形分布等级隶属函数, 将标准得分进行模糊化处理。

3 “海砂建筑”损伤评估

3.1 基础、柱、梁、板、围护系统等损伤隶属度的确定

前面建立了评估模型、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下面分析其损伤评估过程。以前文 “海砂建筑”检测、评估指标计算、评分标准为依据, 经过专家鉴定打分, 给出各项指标得分, 按照2.1节计算各项指标的损伤隶属度, 结果如表13~16, 梁板以上部承重结构第一层示例计算。

3.2 层单元承重结构等级的确定

对各等级的构件进行统计, 以该等级的构件个数百分数作为子单元的隶属度, 利用模型M (·, +) 进行评价, 其特点是对所有因素依权重大小均衡兼顾。分别计算得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的承重结构隶属度分别为: (0.052, 0.4446, 0.213, 0.289, 0) 、 (0.120, 0.435, 0.279, 0.134, 0.032) 、 (0.056, 0.259, 0.214, 0.433, 0.038) 、 (0.152, 0.449, 0.210, 0.189, 0) 。由最大隶属度原则, 知自然层第一、二、三、四层的承重结构损伤等级分别为II、II、IV、II。前已求地基基础的损伤等级为II。

3.3 整体结构等级确定

本文建议, 结构体系采用分层法进行分析, 其中, 上部承重结构按自然层分层, 将地基基础看成是结构体系中最底部的一"层"。分别评定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每层状态等级。找出损伤等级最高的一层, 则该层以上结构的隶属度为该层的隶属度。最后整体结构状态按照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和围护系统进行综合评级。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 自然层第三层的损伤等级最高, 损伤最严重, 取其上结构 (第四层) 的隶属度为该层的隶属度 (0.056, 0.259, 0.214, 0.433, 0.038) , 其它层的隶属度不变。计算出子单元上部承重结构的损伤隶属度为 (0.069, 0.388, 0.228, 0.296, 0.019) , 子单元围护系统的隶属度为 (0.235, 0.294, 0.471, 0, 0) , 最后计算出整个鉴定单元 (整体结构体系) 的隶属度为 (0.098, 0.545, 0.167, 0.179, 0.012)

在此规定:I级不必采取措施;II为可不采取措施;III级为应采取措施;IV级为必须及时采取措施;V级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所以, 该建筑物最后评估结果为可不采取措施。除此之外, 还可以看出一些别的信息, 如结构损伤隶属于别的等级的程度, 对于这个结构, 它隶属于Ⅲ级和Ⅳ级的程度都比较高, 虽然现在评价的结果是Ⅱ级, 可以不采取措施, 但是它向Ⅲ级和Ⅳ级接近的机会很大, 同样也要做好采取措施的准备;Ⅳ级和V级之和达到了0.191 (0.179+0.012) , 这一点也不容小视。所以, 在记录评估结果的时候, 应该采用记录隶属度的方式, 这样更有利于科学评定结构损伤。

4 结论

本文根据“海砂建筑”损伤特点,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海砂建筑”损伤评估模型。制定“海砂建筑”各项指标评分标准并在模糊综合评价法基础上提出“海砂建筑”损伤评估方法, 就该评估方法对一四层框架结构"海砂建筑"进行演算, 得出用隶属度表示的整体状态评估结果并分析了该整体状态评估结果的应用价值。

本评估模型结果可为业主和政府等提供“海砂建筑”加固维修的有序顺序, 将其进行了大概的分类, 为资金的合理有序的使用提供了方向, 并且有利于“海砂建筑”有序地退出社会。在具体进行维修加固时, 还应该深入分析具体的建筑物构件, 根据不同结构形式、不同损伤情况, 制定更加细致的加固维修方案。

参考文献

[1]王绍基, 洪乃丰.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破坏与修复对策[J].工业建筑, 1997, 27 (12) :36-39.

[2]洪乃丰.海砂的利用与钢筋锈蚀的防护[J].建筑技术, 23 (1) :46-48.

[3]洪乃丰.国内外钢筋阻锈剂概述[J].工业建筑, 1998, 28 (11) :14-18.

[4]洪乃丰.混凝土中氯盐与钢筋腐蚀的几个相关问题[J].工业建筑, 2003, 33 (11) :39-42.

[5]洪乃丰.氯盐腐蚀与钢筋阻锈剂[J].混凝土, 2004, (1) :58-60.

[6]洪乃丰.氯盐环境中混凝土耐久性与全寿命经济分析[J].混凝土, 2005, (8) :29-39.

[7]张泳, 付君.我国台湾地区的“海砂屋”问题及其启示[J].基建优化, 2004.12, 25 (6) :49-50.

[8]张泳.沿海地区海砂利用及所引发问题的研究[J].四川建筑, 2006.6, 26 (3) , 129-130.

[9]洪乃丰.震后反思“海砂屋”[J].腐蚀与防护, 2008.7, 29 (7) :426-428.

篇4:建筑业纳税评估模型

关键词:纳税评估;税收遵从度;提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2.3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92-02

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工作的深入发展,纳税评估作为税收征收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在规范纳税人纳税行为、督促纳税人依法纳税、促进征管质量和效率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但目前纳税评估工作在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上,尚有一些实际的问题,限制了征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从分析纳税人税收遵从度不高的原因、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现状及问题入手,对如何通过纳税评估工作,提高税收遵从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税收遵从度”的含义及影响税收遵从度的因素

(一)“税收遵从度”的含义

税收遵从度,是指纳税人基于对国家税法价值的认同或自身利益的权衡,而表现出的主动遵守服从税法的程度。较高的税法遵从度,表现为纳税人依法及时准确地缴纳税款。其缴纳的税款,趋近于法定的应缴税款,税收违章违法行为降低到最低限度。通俗地讲,税收遵从就是指纳税人依照税法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主要包含及时申报、准确申报、按时缴纳三个基本要求。

(二)影响税收遵从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1、政策制度执行标准不一致,纳税人选择纳税不遵从

如果税务机关在具体执行税法落实征管制度时,执行弹性大,缺乏一致性,就会使纳税人选择不去遵从。纳税人若诚心遵从,其实施的结果将使税负的分配不公平,那些主动遵从纳税的诚实纳税人就会“吃亏”。而当诚实纳税人意识到自己经常“吃亏”时,其自觉遵从水平就可能下降。

2、税收制度不够简化,纳税人懈怠纳税遵从

过于复杂的法律条文和过于繁琐的计算,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纳税遵从度。纳税人可能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实现遵从,或者因遵从成本过高而选择放弃。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税务人员和专业财务人员,也不可能有足够的知识和信息,做出完全客观公正的判断或裁决,出现了“外行看不懂,内行记不住”的现象。于是便产生这样的结果:一些不遵从行为未被发现,而一些原本遵从的行为可能被否决。

3、税法宣传力度不够深入,纳税人不知道纳税遵从

纳税人了解税法,懂得税法,能够确定自己所从事的经营活动应如何纳税、纳什么税,是提高纳税遵从度的基础。在我国目前经济社会条件下,纳税人了解学习税法的途径,主要靠税务机关的税法宣传。但目前税务机关的税法宣传,受人员、时间、财力、纳税人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困扰,存在宣传深度不够,停留在表面工作上。而且宣传工作如果失当,还会造成纳税人感到征纳之间权利不对等、差距过大,纳税人接受税法宣传的主动性大大降低,对税法宣传产生抵触,造成不知道如何做到纳税遵从。

二、纳税评估工作现状及问题

(一)纳税评估工作方式以“被动评估”为主,缺乏开展工作的主动性

目前,基层评估人员和税收管理员开展的纳税评估工作基本上是“被开展”方式。即上级管理部门根据当年工作重点或税收等工作需要,为基层税务所确定评估对象,或是对管理员平台提示的对纳税人不按期申报纳税,进行迟报催缴工作。而真正根据自己管户的经营及纳税情况进行分析,寻找疑点,从而主动开展的纳税评估非常少。当然这主要也源于数据来源以及应用软件的支持不够。

(二)纳税评估工作质量不高,技术性有待于提高

由于基层税务所日常征管工作量大,事务性工作繁多,导致税收管理员在开展纳税评估时,对评估对象的核实不够深入,仅停留在表面,再加上缺少必要的数据支持,对纳税人的核实只能就事论事,没办法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长此以往,评估工作就会失去对纳税人的约束力,从而使纳税评估工作的作用弱化,纳税人也逐渐对评估工作产生了“免疫力”,从而降低税收遵从度。

(三)纳税评估工作考核指标的设定不够科学,导致评估工作流于形式

由于管理部门对基层税务所的评估户数和评估金额都设定了指标,作为考核税务所工作的标准,因此基层税务所在开展评估工作时存在抵触情绪。为了完成工作指标,明显存在凑评估户数和补税金额的情况,从而降低了税务所和管理员工作的主动性和深入性,导致评估工作很难产生效果,从而流于形式。

(四)纳税评估工作与征管、稽查在工作职责划分以及工作衔接上不够明确

1、各部门都不管。如:在开展纳税评估过程中,如遇到纳税人不能提供合理有效的证明涉税问题的资料或是纳税人拒不配合,或是在评估纳税人当期涉税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其以往年度可能存在重大偷漏税问题时,可以选择移交税务稽查部门进行进一步检查。但是稽查部门对接到评估部门移交过去的转稽查的纳税人,并不是全部立案检查,而只是根据自身工作安排,有选择性的对一部分纳税人实施税务稽查。这就导致上述没有被立案检查的纳税人,成为了“真空地带”,而可能存在的涉税问题也被忽略,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纳税人对税收不遵从抱有侥幸心理。

2、各部门争着管。对于一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经常会被列为各部门的工作重点。往往会出现去年评估查,今年稽查查的情况。如:近几年来由于房地产热,加之该行业在收入、成本核算中的复杂性,因此,连续几年来都被列为评估部门和稽查部门的工作重点。然而,由于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检查期间或是检查范围交叉的情况,因此会造成纳税人重复劳动,从而加大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五)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匮乏,评估指标体系实用性较低

1、税务机关上下级之间以及内部的征收、管理、稽查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许多必要的资料和信息数据不能充分共享,导致内部数据匮乏,信息来源单一,除了申报数据,没有其他可以利用的数据,从而使得纳税评估的前期数据分析只能停留在“以表审表”阶段。

2、税务机关外部信息来源渠道受限制,难以实现与银行、海关、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制约了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的判断力。

3、评估分析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有待提高。现行纳税评估指标,主要是人工设定预警标准值。而预警标准值,又缺少必要的测算和分析过程。因此产生的预警结果,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出纳税人的涉税问题,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税收管理员造成了额外的工作负担。

三、通过纳税评估工作,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几点探索

(一)在纳税评估工作中做到规范执法,依法治税

评估人员在开展纳税评估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这首先要求评估人员要熟悉政策条文并能正确应用,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在发现纳税人存在涉税问题时,应对纳税人说明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告知其应适用的税收政策,并严格按照税收程序法的要求,对纳税人的涉税疑点进行处理,谨慎使用税收裁量权。做到“少一分不漏,多一分不征”。让纳税人体会到税收执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使其权利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长此以往,才能使纳税人自觉对纳税产生遵从性。

(二)简化纳税评估文书,优化纳税评估流程

办税流程越复杂,纳税人承担的时间成本、货币成本、心理成本等遵从成本就越高,税法遵从度也就相应越低。因此,评估工作在保证不违背程序法和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文书种类尽可能简化,文书设计尽可能简明,让纳税人易于理解和操作。另一方面,还要不断优化纳税评估工作流程,确保内部工作衔接有序,尽量节约纳税人的时间成本。同时,若根据工作需要修改现有文件,一定要秉承谨慎性原则,特别是如果修改了文件内容,一定要修改相应的工作流程,做到实体与程序相匹配、相适应。

(三)在纳税评估过程中引入税法宣传

在开展纳税评估的过程中,应将税法宣传引入其中,对于经评估发现问题的纳税人,在责成其补缴税款滞纳金的同时,还应将正确的计税方法以及行业税收政策,向纳税人做好宣传和辅导。这样才能使纳税人在知道哪里错了的同时,掌握正确的纳税方法。另一方面,对于专业评估所而言,一般是按行业对纳税人实施纳税评估,在评估工作开战前,现制作出该行业的纳税指南,既可以作为本部门的工作指南,也可以借此向纳税人普及行业纳税常识。理解税法是税收遵从的基础和前提,客观上讲,有一些纳税人纳税不遵从,并不是由于其主观因素,而是其对税法的理解有误所致。所以,纳税评估工作一定要将税法宣传做为工作的一个侧重点。高质效的纳税评估工作,应该肩负两个使命,一是精准地打击“不遵从”,二是指导纳税人正确理解税法,从而自觉做到“遵从”。

(四)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体系

进一步完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健全纳税遵从奖惩机制。将银行、工商、公安、土地、建设等相关部门信息及时导入税收征管系统,对数据进行整合、对比、分析,准确把握企业经营动态及应纳税情况。实行分类服务管理方式,对纳税信誉等级好的纳税人,在管理中应以程序性服务为主,并给与一定的优惠和荣誉,促使其保持较高的纳税遵从度;对纳税信誉等级低下,特别是大额欠税企业进行公告,增强对恶意欠税行为的社会舆论监督,敦促企业提高税法遵从度。

参考文献:

[1] 阮静.从税收文化看税收遵从度的提升[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07).

[2] 许评.有限理性下的税收遵从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篇5:汽车修理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模型

汽车修理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模型

一、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工艺流程和征管难点

(一)行业生产经营特点

1、资格认证制度。汽车维修行业根据经营项目、服务能力、规模大小,实行资格认证,共分三种资质:一类、二类、三类。其中一类企业包含有汽车大修、总成修理、汽车维护、汽车小修;二类企业包含有汽车一级、二级维护和汽车小修;三类企业为“专门从事个别专项修理和维护的企业和个体户”。

2、价格公示制度。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在经营场所必须公布统一式样的收费项目。主要包括:工时定额和工时单价,同时应公布主修车型的常用配件价格。工时单价、配件进销差价率由企业自定。并由当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备案,维修价格一经确定,原则上一年内不得随意变动。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不得超过公示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

3、机动车维修服务价格组成。维修结算价格=工时费(工时单价* 结算工时定额)+[材料进价 *(1+进销差率%)]+外加工费+车辆牵引费+施救服务费。

(1)工时费:按工时单价乘以结算工时定额进行计算。工时单价由经营者依据自身的资质、技术等级、维修及服务质量、市场需求等自行制定;工时定额按照省交通主管部门制定的《**省机动车维修行业工时定额》执行。全省范围内的维修业户在计费时不应超过此工时定额的限度,但允许低于此定额核计费用。

(2)材料费:是指机动车维修过程中更换、修理零配件及使用耗材所发生的费用。零配件及材料价格按实际购入价格和合理的进销差价构成。进销差价率由经营者参照**省机动车行业组织定期公布的市场平均进销差率自行确定。

(3)外加工费:是指受本企业的技术条件限制,需要委托其他企业进行维修或加工零、配件所发生的费用,外加工费按实际发生的净额结算。

(4)施救服务费:凡应托修方要求为抛锚车、事故车提供的现场排障、施救、牵引服务的,承修方收取的服务费用。

4、完备结算制度。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时,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使用省运管局统一格式的《机动车维修结算清单》,严格按照公示的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结算,并分项结算修理费和材料费,同时向托修方出具机动车维修发票。

5、实行维修记录制度。维修企业应执行相关维修技术标准,进行修前检测诊断、确定故障、制定维修方案,填写由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统一规定的《机动车维修记录》。其中维修记录主要内容有:诊断、故障原因、维修项目、更换的配件、具体承修人及技术负责人等情况。

6、机动车维修合同制度。维修企业从事整车大修、总成大修、二级维护或预计维修费用在2000元以上的维修业务,以及事故车的修理,应使用省交通厅运管局推荐的《机动车维修合同》文本签订书面合同。在维修过程中,确需增加维修项目、扩大维修范围的,应征得托修人同意,签订补充合同。

7、档案保存制度。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对机动车进行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整车修理的,应当将机动车维修合同、维修项目、具体维修人员及质量检验人员、检验单、竣工出厂合格证(副本)及结算清单存入机动车维修档案。机动车维修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二)保险、维修作业流程

保险流程:出现交通事故--向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向保险公司报案--出示保险单证--出示行驶证--出示驾驶证--填写出险报案表--详细填写出险经过--详细填写报案人、驾驶员和联系电话--检查车辆外观,拍照定损--(理赔员开具任务委托单确定维修项目及维修时间)--车主签字认可--车主将车辆交于维修站维修。

维修作业流程:车辆及来客进入—前台接车员迎接—试车初步判断—填车辆维修单,签定委托协议,初步估价定时(事故车,联系保险公司洽谈)--建立客户档案—打印派工单--生产调度—配件仓库领料—维修作业(发现新故障再和客户估价签补充协议)--修竣后质量检验—内外清洁—通知客户提车—办理结算手续—工作单存档—电话回访。

(三)征管难点

目前整个汽车修理行业从形式上分为两大类,一是专业汽车修理厂;二是4S专卖店采取前店后厂经营方式,前店销售,后面维修、保养;从税收管理方式上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其中小规模纳税人的数量占80%以上。

1、帐外经营行为在不少企业中或多或少的存在。

主要手法是售后维修费和配件销售不入账,如装潢费、加急费、服务费、返利、赠品和零配件销售等,存在未开具发票或未申报纳税的情况,这是汽车维修行业最难核实的偷税手段。

2、虚开、代开、开具大头小尾发票现象时有发生。一是有的客户在没有进行维修的情况要求汽修企业代开发票,并按发票一定比例支付给汽修企业扣点。二是由于小规模纳税人仍然使用手工发票,开具大头小尾发票的情况较为严重。

3、开具不符合规定的红字发票冲减销售。汽修企业每年都有较大数额的定向修车款收不上来,但汽车修完后已开具发票,也计提了销项税,因客户不给钱,于是用红字发票把所欠修车款的发票冲减掉,从而冲减了当期销售收入。

4、汽车改装、装潢、汽车修理、汽车美容等项目未分别核算,存在国税、地税发票混开现象。

二、相关评估指标参数

汽修行业主要指标 参 数 备 注

工时定额 《**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工时定额(试行)》(2004版)

工时单价 12、14、16、18、20元等 各企业均不同,具体见企业《收费价目表》

材料进销差价率% 15%-25% 各企业均不同,具体见企业《收费价目表》(工时收入+配件收入-当期耗用配件进价)/当期耗用配件进价 >35% 配件加价15%-25% 工时价值20%-40%(备注:高档汽车有的在40%-70%之间)

4S店销售结构 汽车销售收入占90% 汽车维修收入占10% 评估期修理费总收入/评估期修理工工资金额 8.33-11.11 评估期修理费总收入/评估期零部件采购金额 1.35-1.70

三、行业评估模型及评估方法

1、销售结构评估法(仅适合4S店)

经调查了解到,汽车销售服务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于维修收入,企业维修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也相对稳定,一般为10%以上,高档车的这一比例更高,并随着经营期的延长而逐渐提高。企业维修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评估期维修收入/销售收入总额

如果比例低于10%,可以进一步怀疑该企业纳税异常,有隐瞒维修收入的可能。

2、工资系数评估法

经调查发现,汽车修理企业在计算一线修理工应得工资时,均以其实际完成的修理工时为依据,由于修理工时与修理收入具有直接的相关性,因此修理工工资金额与应发生的修理费收入也有紧密的相关性。根据我们测算的结果(在对修理费收入取数时,提取的是包含零部件金额的毛收入,即修理总收入),修理工工资金额与应发生修理费总收入的相关系数为8.33至11.11,即修理企业每发生1万元工资,就应当发生8.33至11.11万元的修理费总收入。评估期修理费总收入=评估期修理工工资金额*修理工工资金额与修理费总收入的相关系数

3、配件采购金额系数评估法

由于汽车修理企业是根据修理现场的实际需要购进配件,所以零部件的采购金额与实际耗金额是基本相当的,又由于材料费金额与修理费总额存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非逻辑相关性),所以零部件的采购金额与应发生的修理费总额也存在相关性。根据我们本次调研的结果,零部件采购金额与应发生修理费收入的相关系数为1.35至1.70,即企业每发生1万元零部件采购金额,就应当发生1.35至1.70万元的修理费总收入。

评估期修理费总收入=评估期零部件采购金额*零部件采购金额与修理费收入的相关系数

4、维修及配件销售加价率推算评估法

维修及配件销售加价率一般由两部分构成:配件加价,一般为15%~25%左右;人工费(工时)一般为配件的20%~40%左右。维修及配件总的销售加价率下限为35%左右。如果维修及配件销售加价率低于35%,可以推论有隐瞒维修销售收入的可能。评估公式:

评估期维修及配件销售加价率=(评估期工时收入+评估期配件收入-评估期实际耗用配件进价)/评估期实际耗用配件进价

评估期实际耗用配件进价=评估期期初配件库存余额+评估期期间配件购进金额-评估期期末配件库存余额;

如:某公司2005年维修实现收入3376万元,2004年底维修备件账面库存为658万元,2005年账面维修购进2649万元,年底账面库存为593万元。

评估期实际耗用配件进价=上年底维修备件库存+当年维修购进-当年底库存=658+2649-593=2714万元。

评估期维修及配件销售加价率=(评估期工时收入+评估期配件收入-评估期实际耗用配件进价)/评估期实际耗用配件进价=(3376-2714)/2714=24.39%。

从行业情况看,维修及配件销售加价率肯定大于35%。可见企业维修及配件销售加价率明显偏低,存在偷税嫌疑。

5、应纳税款少缴推算法

假定企业账面配件实耗成本是真实的,根据维修收入与配件实耗成本的关系:维修收入=评估期实际耗用配件进价/(1-维修及配件销售加价率),按维修及配件销售加价率平均标准下限35%计算:

推算2005年维修收入=2714/(1-35%)=4175万元; 推算2005年少缴增值税=(4175-3376)×17%=135万元。

6、配件进销差价率推算评估法

维修结算价格=工时费(工时单价×结算工时定额)+[材料进价×(1+进销差率%)]+外加工费+车辆牵引费+施救服务费。

分析:在工时既定的条件下,配件材料加价=维修收入-配件材料进价-工时费-其他费用(外加工费+车辆牵引费+施救服务费)配件进销差率=配件材料加价/配件材料进价

如:接上例数据,该公司核定的配件进销差率为15%,通过调取该公司资料,维修的工时费用为1079万元,假定工时费用数据准确,可以计算该公司2005年配件加价为:汽车维修收入3376万元-实耗材料2714万元-维修工时费用1079万元=-417万元。配件利润率为-15.36%。

和企业核定进销差率比对,如果显然不合常理,可推论其有瞒报维修销售收入或赠送未计收入的可能。

7、维修清单、维修记录、发票比对评估法

维修清单:根据行业规定,汽修行业必须给客户出具维修清单,手工清单由**市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处统一监制,根据企业领购手册查找一定时期企业领购的有顺序编号的《**市机动车维修工时费结算清单》和《**市机动车维修材料费结算清单》并评估确认企业收入。对使用计算机打印结算清单,可调取计算机中一定时期的结算清单评估确认企业收入。

维修记录:根据行业规定,每个客户必须有一本《机动车维修记录》才能参加年审,《机动车维修记录》相当于汽车“病历”,由汽修企业发放并在每次维修时登记,内容有:诊断、修理记录;维护记录;小修记录。

评估时通过汽修企业《机动车维修记录领购手册》查找一定时期企业已发送的有顺序编号的《机动车维修记录》和企业维修发票、维修清单比对评估确认企业是否少做收入。

8、特殊车辆二级维护评估法

针对特殊车辆如出租车、大货车、大客车、面的等营运车辆,一年内必须上2-3次检测线,在检测之前必须到二类以上资质企业进行全面的二级维护,由汽修企业出具二级维护合格证明方能上检测线。由于二级维护费用较高,又不在保险范围内,车主往往不需要发票,汽修企业往往也不入帐。评估时可要求企业提供《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竣工检测质量考核手册》,通过《考核手册》评估企业是否有销售收入不入帐。

9、废弃物评估法

机动车维修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已损坏的大型配件,如换下的总成、废弃的车驾、车壳等,企业一般按废铁出售并且不入账。评估时可根据机动车维修企业购入的上述大型配件出库记录结合实地查看方法,查找维修换下的已损坏大型配件,通过约谈等评估方法评估企业是否帐外隐瞒销售。

10、保本点销售额法(仅适合小规模汽修企业)

小规模汽修企业由于帐证不全,很难使用以上评估方法对其评估,可以选择保本点销售额法评估其收入。

保本销售额=各项经营费用合计÷(1-毛利率35%)

纳税人各项经营费用支出包括工资、房租、水电费、购进配件、缴纳税款和其他费用等。

**市上海大众汽车特约维修站增值税纳税评估案例

**市上海大众汽车特约维修站属私营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经营范围:维修上海大众汽车,税收征管属大丰市国税局第二分局管理,主要原材料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各种汽车配件,原材料和汽车维修收入适用税率为17%。

2007年8月,根据**市国税局的要求,开展对汽车维修行业部分企业的评估,从省局的监控决策系统中查询,发现**市上海大众汽车特约维修站2006年增值税销售收入2972764.32,申报增值税42616.00,增值税税负1.43%,明显低于市局测算同行业税负5.27%-6.46%,于是该局将该户纳入增值税纳税评估对象。

首先,该局评估人员对该站的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该企业2006年全年申报抵扣的进项税额462753.95元,折算成存货的申报抵扣金额为2722076元。

其次,评估人员根据汽车维修行业特点,测算零部件采购金额与应发生修理费收入的相关系数为1.60至1.67,即企业每发生1万元零部件采购金额,就应当发生1.6至1.67万元的修理费总收入。由此推算,理论上企业应申报收入为(2722076元-资产负债表期末库存470004.22)*1.60=2252070.77*1.60=3603313.23,与企业实际申报2006年增值税销售收入2972764.32元,相差630548.91元销售收入。

约谈人员根据调查情况拟定了约谈提纲,并通知了该公司法人和财务人员携带有关资料进行约谈,约谈人员请财务人员税负偏低进行举证,公司财务人员解释说,我站由于经营资金缺乏,业务大减,加上我站维修配件均是**市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配供,价格高于市场价,所以成本高,税负偏低的。接着约谈人员向财务人员说明本行业的平均税负和相关税收政策,要求其自查申报。

篇6:建筑业纳税评估模型

一、行业介绍(一行业定义

一般认为服务业即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服务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相比,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际工作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发展水平不仅代表了一个地区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达程度,也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体现,高水平的服务业更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三次产业不断融合,服务行业交叉叠加,服务业的外延不断拓宽,对于不同的国家、地区及不同的发展阶段,服务业的内容往往也有所不同,对服务业内涵准确界定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我国目前用第三产业的统计体系代替服务业统计体系,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产业不断融合,目前在农业、工业、建筑业中的部分服务业,尚未纳入第三产业统计范畴,因此事实上服务业的范畴大于第三产业统计范畴。

(二企业类型划分

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包括除了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所有其它十五个产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三行业经营规律

服务业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特点是服务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紧密结合。由此而形成了其经营上的特点:范围广泛。由于服务业对社会生产、流通、消费所需要 的服务产品都应当经营。因此,在经营品种上没有限制。服务业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展业务,因而也没有地域上的限制。在社会分工中,是经营路子最宽、活动范围最广的行业。综合服务。消费者的需要具有连带性。如旅店除住宿外,还需要有通讯、交通、饮食、洗衣、理发、购物、医疗等多种服务配合。大型服务企业一般采取综合经营的方式;小型服务企业多采取专业经营的形式,而同一个地区的各专业服务企业必然要相互联系以形成综合服务能力。业务技术性强。分散性和地方性较大。服务业多数直接为消费者服务,而消费是分散进行的。因此服务业一般实行分散经营。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定差别,特别使一些为生活服务的行业,地方色彩浓厚,因而服务业

又具有较强的地方性。

二、纳税评估方法模型(一信息来源

1.综合征管软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附表等。2.取数口径:(1行业代码为“6300 批发业”;

(2剔除重复申报数据(多次申报,只取最后一次申报数;(3评估模型适用于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户。(二风险点识别

根据批发行业的特点,所有风险指标预警值根据企业年销售收入规模分两档设定,具体划分为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和1000万元以下。评估样本企业必须持续经营满两年(评估加评估上以上企业。

1.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与增值税销售收入异常(1原理

通过企业全年所得税应税收入总额和增值税销售收入总额进行对比,发现所得税应税收入总额小于增值税销售收入总额,展开进一步分析,以发现税收问题的一种方法。

(2数据模型

两税收入差异额=全年所得税应税收入-全年增值税销售收入(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序号 数据项 操作系统 原始凭证 数据项描述 1 评估期应税 销售收入 CTAIS系统

2003版增值税纳税申报 表(适用一般纳税人 申报表列为“一般货物 及劳务-全年累计数”, 栏为第1、5、7、8栏“按 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 务销售额”合计数。2 评估期企业

所得税应税 收入 CTAIS系统

2008企业所得税纳 税申报表(A类 附表一(1:收入明细 表(适用于一般企业, 第1行“销售(营业 收入合计”+第17行“营 业外收入”。(4预警值设置

两税收入差异额预警值为0。差异额大于等于0为正常;差异额小于0为异常,(5评分标准

对被评估企业的两税收入差异额为负数,该项指标为满分;差异额大于或等于零,该项指标为0分

(6应用要点

一般来说,企业所得税的全年应税收入应大于或等于增值税销售收入,如两税收入差异额为负数,说明企业可能隐瞒所得税应税收入。

2.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

(1原理

通过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与行业税负预警值的比较,对税负异常的企业围绕关联指标展开分析,以发现税收问题的一种方法。

(2数据模型

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序号 数据项 操作系统 原始凭证 数据项描述 1 应纳所得 税额 CTAIS系统

2008版企业所得税年 度纳税申报表(A类 主表

申报表主表第27行“应 纳所得税额” 利润总额 CTAIS系统 2008版企业所得税年 度纳税申报表(A类 主表

申报表主表第13行“利 润总额”(4预警值设置

对行业平均所得税税负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预警值。

预警值标准根据样本离散情况确定: 离散系数小于0.6,预警值=平均值-标准差;离散系数大于或等于0.6,预警值=平均值-0.6×平均值。

(5评分标准

对被评估企业所得税税负按低于预警值的幅度计算得分;低于预警值,且低于预警值幅度为0.6倍预警值以上的,该项指标为满分;高于预警值该项指标为0分。

指标得分=|(企业税负-预警值÷(预警值×0.6|(6应用要点

将批发业评估期所得税税收负担率与当地同行业同期相比,低于标准值视为异常,企业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可结合其他相关指标深入分析。本指标还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A.本地经济发展状况、行业景气度;B.企业注册资本及营业收入规模;C.企业的营销模式等。

因此,在运用该项指标时应参考上述因素,进行综合判断。3.销售成本利润率(1原理

通过企业销售营业成本利润率与评估期行业销售成本利润率的对比,筛选出差异较大的企业,用于判断纳税人成本的真实性。

(2数据模型

评估期销售成本利润率=评估期利润额÷评估期销售成本×100%。(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序号 数据项 操作系统 原始凭证 数据项描述 1 销售成本 CTAIS系统 2008企业所得税 纳税申报表(A 类

《企业所得税纳 税申报表》附表二(1 第1行“销售(营业 成本合计” 利润额 CTAIS系统 2008企业所得税 纳税申报表(A 类

《企业所得税纳 税申报表》主表第10

行“营业利润”(4预警值设置

对销售成本利润率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预警值,以离散系数是否小于等于0.6参考,预警值=平均值-标准差(或预警值=平均值-0.6×平均值。

(5评分标准

评估企业销售成本利润率低于预警值确定为异常,按低于预警值的幅度计算得分;低于预警值幅度为0.6倍预警值以上的,该项指标积满分;高于预警值该项指标为0分。

指标得分=|(销售成本利润率-预警值/(预警值×0.6|(6应用要点

根据该行业的经营特点,本指标还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营销策略的影响。

4.营业收入费用率(1原理

通过企业收入费用率与评估期行业收入费用率的对比,筛选出差异较大的企业,用于判断纳税人收入、费用的真实性。

(2数据模型

评估期收入费用率=评估期营业费用÷评估期营业收入×100%(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序号 数据项 操作系统 原始凭证 数据项描述 1 营业费用 CTAIS系统 2008企业所得税 纳税申报表(A 类

《企业所得税纳 税申报表》附表二(1 第26行“销售(营业 费用” 营业收入 CTAIS系统 2008企业所得税 纳税申报表(A 类

《企业所得税纳 税申报表》主表第1 行“营业收入”(4预警值设置

对收入费用率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预警值,以离散系数是否小于等于0.6参考,预警值=平均值+标准差(或预警值=平均值+0.4×平均值。

(5评分标准

评估企业收入费用率高于预警值确定为异常,按高于预警值的幅度计算得分;高于预警值幅度为0.6倍预警值以上的,该项指标积满分;低于预警值该项指标为0分。

指标得分=|(收入费用率-预警值/(预警值×0.6|(6应用要点

要与所得税税负率、资产所得税贡献率等指标配合使用,以便进一步判断该指标的风险。

5.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比值(主营业务成本收入弹性系数

(1原理

通过企业成本收入弹性系数与同行业成本收入弹性系数对比,筛选出差异相对比较大的企业,结合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收入等关联指标展开分析,以发现税收问题的一种方法。

(2数据模型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成本收入弹性系数=(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100%(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序号 数据项 操作系统 原始凭证 数据项描述 1 主营业务 成本 CTAIS系统 2008企业所得税 纳税申报表(A类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表》附表二(1第2行“主 营业务成本”。2 主营业务 收入 CTAIS系统 2008企业所得税 纳税申报表(A类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表》附表一(1第3行“主 营业务收入”。

(4预警值设置

对行业平均主营业务成本收入弹性系数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预警值。预警值标准根据样本离散情况确定:离散系数小于0.6,预警值区间[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离散系数大于或等于0.6,预警值=平均值+0.6×平均值。

(5评分标准

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1当比值大于[弹性系数平均数+标准差],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2当比值小于[弹性系数平均数-标准差],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或少计收入等问题。

A.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为正,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为负,该项指标得满分。B.对被评估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均为正,且主营业务成本收入弹性系数高于预警值上限,且超过预警值幅度为0.6倍以上的,该项指标为满分。

指标得分=|(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弹性系数-预警值÷(预警值×0.6|。

C.对被评估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均为负,且主营业务成本收入弹性系数低于预警值下限,且低于预警值幅度0.6倍以下的,该项指标为满分。

指标得分=|(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弹性系数-预警值÷(预警值×0.6|。(6应用要点

对产生本疑点的纳税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指标,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企业申报表及附表一,了

解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的情况;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它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额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和“其它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情况,应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主营业务成本率对申报表及附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分析是否存在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

6.管理费用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比值(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

数(1原理

通过企业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与评估期行业弹性系数对比,筛选出差异相对比较大的企业,结合管理费用、销售收入等关联指标展开分析,以发现税收问题的一种方法。

(2数据模型

管理费用变动率=(本期管理费用-基期管理费用/基期管理费用×100%。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管理费用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序号 数据项 操作系统 原始凭证 数据项描述 1 管理费用 CTAIS系统 2008企业所得税

纳税申报表(A类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表》附表二(1第22行“管 理费用”。2 主营业务 收入 CTAIS系统 2008企业所得税 纳税申报表(A类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表》附表一(1第3行“主 营业务收入”。(4预警值设置

对行业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预警值。预警值标准根据样本离散情况确定: 离散系数小于0.6,预警值=平均值+标准差;离散系数大于或等于0.6,预警值=平均值+0.6×平均值。

(5评分标准

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1当比值大于[弹性系数平均数+标准差],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管理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2当比值小于[弹性系数平均数-标准差],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多列管理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或少计收入问题。

A.管理费用变动率为正,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为负,该项指标得满分。B.对被评估企业管理费用变动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均为正,且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高于预警值上限,且超过预警值幅度为0.6倍以上的,该项指标为满分。指标得分=|(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弹性系数-预警值÷(预警值×0.6| C.对被评估企业管理费用变动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均为负,且管理费用与主

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低于预警值下限,且低于预警值幅度0.6倍以下的,该项指标为满分。指标得分=|(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弹性系数-预警值÷(预警值×0.6|(6应用要点

对产生疑点的纳税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它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和“其它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通过《损益表》管理费用的若干资料分析增长较多的费用项目。

7.综合折旧变动率异常识别(1原理

通过企业综合折旧变动率与评估期行业综合折旧变动率对比,筛选出差异相对比较大的企业,结合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关联指标展开分析,以发现税收问题的一种方法。

(2数据模型

综合折旧变动率=(本期综合折旧-基期综合折旧/基期综合折旧×100%。(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序号 数据项 操作系统 原始凭证 数据项描述 1 综合折旧 CTAIS系统 2008企业所得税 纳税申报表(A类

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 调整明细表(适用于一般企 业,第1行“固定资产”的 “本期折旧、摊销额—税收” 列,提取评估期数。(4预警值设置

对行业综合折旧变动率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预警值。

预警值标准根据样本离散情况确定: 离散系数小于0.6,预警值=平均值+标准差;离散系数大于或等于0.6,预警值=平均值+0.6×平均值。

(5评分标准

对被评估企业财务费用变动率按超过预警值的幅度计算得分;高于预警值上限且超过预警值幅度为0.6倍预警值以上的,该项指标为满分;在预警值范围内该项指标为0分。

指标得分=|(营业收入成本率-预警值÷(预警值×0.6|(6应用要点

综合折旧变动率用于反映企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变化趋势,同行业、同规模的企业综

合折旧变动率应差别不大,对综合折旧变动率超过预警值范围的企业,预示着企业可能存在加大折旧,扩大当期税前扣除等问题。

(三风险评定 1.指标权值设置

(1两税收入差异额指标权值为10;(2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指标权值为15;(3销售成本利润率指标权值为10;(4营业收入与费用率指标权值为15;(5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弹性系数指标权值为20;(6主营业务收入与管理费用弹性系数指标权值为20(6综合折旧变动率指标权值为10;

2、评定公式模型

纳税人的总积分M=∑指标权值×单项积分,根据纳税人的总得分,分别确定风险等级。

三、主要税收风险点(一隐瞒应税收入

1.隐瞒商品销售收入。如商品批发企业可采取不开或少开发票隐匿销售收入,形成“账外循环”;折扣、折让、返利等涉税处理不符合政策规定,详细内容见批发业增值税评估模型。

2.隐瞒视同销售收入。对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不做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处理。

3.虚列不征税收入或免税收入。将本应属于所得税应税收入作为不征税收入或免税收入进行处理,减少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额。

(二虚增主营业务成本。批发企业成本采取售价法核算的,一是通过虚增库存商品及售价金额,致使商品销售后多结转主营业务成本;二是在终了不将商品进销差价冲减主营业务成本;或通过人为降低进销差价率,少冲主营业务成本。批发企业成本采取进价法核算的,通过人为调减毛利率,达到多列主营业务成本。

(三扩大营业费用。批发企业可能将资本性支出或不可扣除项目列入营业费用,或将广告和宣传费等限额扣除费用没有进行进行纳税调整,或将一些销售费用跨进行结转。对营业费用变动异常的,要审核金额发生变化的原因,重点税前扣除的合法性。对运输、装卸、包装费等与经营销售规模密切相关的项目异常增长的,应结合主营业务收入进行进一步查证。

(四虚增财务费用。批发企业存在在建工程的,可能存在将资本化利息列入当期财务费用进行税前扣除;对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不做纳税调整进行税前扣除;对从关

联方的借款,超过规定的比例在税前扣除;对应由投资者个人负担的利益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五增加综合折旧。批发企业可能存在固定资产分类不符合税法的所属类别;折旧年限小于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而不做纳税调整;没有经过备案而采取加速折旧方

法,扩大折旧扣除额;固定资产的评估增值没有经过税收确认而以评估价计提折旧;之间人为调高残值率,扩大扣除金额。

四、纳税评估指引

(一两税收入差异额与企业应税收入有关。发现应税收入有问题的,应结合销售毛利率和库存销售收入测算数等进行进一步分析。

(二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和综合折旧指标,与企业成本、费用扣除有关。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动率测算,可以排除项目绝对额对统计分析的干扰,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主营业务成本异常可结合库存商品的变动率及存货周转率进行进一步分析,看库存商品变动率与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的变动是否同步。营业费用异常要关注限额扣除费用是否做纳税调整问题,以及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销售佣金、代理手续费以及运输途中合理损耗是否偏高,是否以虚列的方式扩大费用范围和金额。财务费用异常变动应结合在建工程、关联方借款等账户进一步核实,关注有无将资本化利息进行费用化处理。综合折旧异常要进一步分析固定资产是否为企业所有,是否存在将经营租赁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要结合资产项目,分析折旧额的计算是否正确。

上一篇:团课考试试题及答案下一篇:新东方全套英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