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标准及比赛规则

2024-04-26

评分标准及比赛规则(共10篇)

篇1:评分标准及比赛规则

合唱比赛评分标准及规则

一、评分标准

合唱比赛的评分标准由歌曲内容、精神面貌及台风、艺术效果三部分对各参赛合唱队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一)歌曲内容

演唱内容符合这次比赛主题要求。

(二)精神面貌及台风

1、参赛人员着装统一、大方得体,精神饱满,有朝气。

2、各参赛队遵守赛场纪律,进、出场整齐、有序,台风良好(如有起哄,无理取闹等影响现场和谐气氛和比赛等行为将直接扣除三分比赛成绩,情节严重者取消比赛成绩)。

(三)艺术效果

1、演唱节奏准确鲜明,音准良好

2、声部清晰,符合合唱特点

3、音色优美、声音整齐洪亮、有感染力,吐字清晰

4、能够把握歌曲和主题思想,作品处理得当,表演完整

5、合唱队员与指挥及伴奏配和默契

6、现场演出效果和谐、富有激情及艺术性

二、评分规则:

1、起评分8.0分,最高不得超过9.9分,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2、取平均分,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

3、前三支参赛队演唱完毕后评委给前三支参赛队打分,从第四支参赛队开始演唱完毕后即打分。

2011年5月20日

篇2:评分标准及比赛规则

1、歌曲内容。思想性强、健康向上、无低俗内容。(20分)

2、音色音质。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咬字清晰,音色统一而有质感,气息流畅,声音优美,不跑调、离调。(20分)

3、演唱技巧。歌唱表现力强,理解歌曲内涵,演唱富有感情。歌曲演唱完整,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20分)

4、仪表仪态。舞台表演得体、自然大方,演唱感染力强。(20分)

5、演唱难度。演唱音域跨度较大,挑战性强。(20分)。

唱歌比赛评分规则(娱乐节目型):

1、比赛设置主持人2名,设置评委7至11名,每位评委独立打分,不相互议论。

2、起评分80分,最高不得超过99分,评分不保留小数。

3、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合计取总分。得分情况由现场计分员、复核员统计后,交主持人于比赛结束时统一公布。

4、前3位选手演唱完毕后,评委初步统一给前3位选手打分,从第4位选手开始演唱完毕后即打分。评委在对第4位选手打分前,可以对前3位选手的打分进行修改确认。

5、设置互动嘉宾3名。每位选手在评委打分结束后,由互动嘉宾对其进行点评,可以对选手提问。前三位选手在统一打分结束后,由互动嘉宾进行集中点评。互动嘉宾点评不作为计分依据。

唱歌比赛评分规则(单纯比赛型):

1、比赛设置主持人1名,设置评委7至11名,每位评委独立打分,不相互议论。

2、起评分80分,最高不得超过99分,评分不保留小数。

3、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合计取总分。

4、前3位选手演唱完毕后,评委初步统一给前3位选手打分,从第4位选手开始演唱完毕后即打分。评委在对第4位选手打分前,可以对前3位选手的打分进行修改确认。

篇3:评分标准及比赛规则

在甘肃省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中,来自全省16所高校的109名运动员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和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虽然运动员在平时刻苦训练,但比赛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临场发挥的程度和裁判员评分的科学性。裁判员能否保证评分的准确、公正、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后备人才的选拔和甘肃省武术套路事业的发展[1]。为此,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研究,旨在对此次比赛裁判员评分的公正性、准确性进行客观评价。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时象

甘肃省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女子乙组刀术、女子乙组枪术、女子乙组自选拳、男子乙组刀术、男子乙组枪术、男子乙组自选拳的评分,以及2 0个单项比赛所有前8名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2003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2]和2008年《甘肃省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执行细则》及有关技能类评分的评价方法和相关论文。

2.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处理6个项目的评分数据,对能够反映甘肃省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裁判员评分客观性的若干指标进行分析、评价。

3 研究分析与讨论

3.1 客观性系数[3]

通过计算得出女子乙组刀术、女子乙组枪术、女子乙组自选拳、男子组刀术、男子乙组枪术、男子乙组自选拳、项目评分的客观性系数。

由表1可知,6个单项比赛的客观性系数都比较高,说明裁判员的评分误差相对于运动员之间的差异比较小,即评分运动员的区分度比较高。究其原因,可能有两种情况:比赛的运动员水平比较高或是比较接近,则说明裁判员评尺度把握的较好,评分较一致;如果参赛的运动员水平相差大,即运动员之间的差异较大,则无法判断裁判员评分度是否把握一致。为了进一步考察裁判员对参赛运动员的总体评分的尺度是否一致,我们对以上6个项目的评分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可发现,裁判员的评分标准有显著差异,即各裁判员评分的尺度不一致,有的倾向性偏高,有的倾向性偏低[4]。裁判员水平偏低的原因在于:在本次比赛中起了部分年轻裁判员,虽然这些裁判员全部都通过了赛前培训和考核,但基本上是业余的,而且在业务训练上有欠缺、经验不足。

3.2 单项裁判评分分析

本次比赛采用了两组裁判评分,无难度裁判评分。从A组裁判员可以看出,裁判员对动作质量评分还是不够准确,至少相差一个扣分点,个别对同一运动员的评分差了4个扣分点。而B组裁判员对演练水平的把握不准,有两名裁判将前三名名次打颠倒。而且裁判打分比较拘谨,不敢扣分,只是在百分位上做文章,甚至不同队同一队员的打分一模一样,充分显示出裁判的从众心理。从而导致运动员成绩相近,不够客观。

3.3 评分方法与可操作性

本次比赛虽然依据2003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但由于裁判员人数有限,所有项目仍然采用过去的整体评估的评分方法,这就给裁判员的临场操作增加了难度。因为,除了太极拳、太极剑和集体项目,通常情况下,一个套路的完成时间大约在1分2 0秒左右,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要让裁判员对运动员完成套路的动作规格、功力、演练技巧、内容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记录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规则中所列的错误扣分过细也给实际操作带来不便。尽管在各个项目比赛前,都由裁判长召集评分的5名裁判员叫给刚刚完成套路的第一位运动员统一打分,但各裁判员在评分过程中往往凭“感觉、经验和印象”打分,使得评判的标准难以统一[5]。

3.4 前6名运动员最后得分分析

通过观察甘肃省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的所有单项6名运动员的最后成绩,我们发现,在以上6个单项中出现了4次一样的分数。且在女子乙组刀术出现一二名成绩一样,女子乙组自选拳、男子乙组刀术、男子乙组自选拳比赛中前两名无显著差异的情况。在20个单项比赛中,连续2个和2个以上最后分数相同的情况发生了24次,有4个单项出现了第一名第二名成绩并列,有3个单项成绩竟然出现4个分数相同的情况。

4 结论与建议

(1)甘肃省第一届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裁判员的评分标准不一致,区分度不高;裁判受有关人员暗示,相互平衡打分甚至为个人利益拉拢其他裁判等因素影响,直接影响到最后得分的可信性。

(2)裁判员业务水平偏低,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3)要不断提高裁判员的思想、业务素质,根据情况增加裁判员的数量。

(4)加强竞赛监督,避免有关行政干扰,减少裁判相互影响,独立评判,使裁到员的评分更加公正、准确、科学、简便。

摘要:文章通过对甘肃省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部分单项评分数据的分析发现,裁判员的评分标准不一致,区分度不高,裁判员总体水平较低,影响了运动员最后得分的可信度。文章分析了影响裁判客观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高甘肃省武术套路裁判评分客现性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武术套路,裁判员,评分,客观性

参考文献

[1]肖红征.第10届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5):01.

[2]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套路竞赛规则(1996)[S].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3]人体测量与评价编写组.人体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096.

[4]丛湖平.体育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2060.

篇4:评分标准及比赛规则

摘 要 艺术体操属于典型的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随着艺术体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观赏性很强的艺术体操项目将发生巨大的变革,推动其技术向更难、更险、更美、更新的方向全面发展。我国要在新奥运周期中寻求新的突破,取得更好的成绩,应遵循难美项群的特征及评分规则的导引, 紧紧把握世界艺术体操发展的新動向,以评分规则为导向,充分理解并掌握规则,科学安排训练,迅速改变我国运动员现阶段专项技术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提高我国艺术体操技术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 艺术体操 难美项群 评分规则

一、前言

难美项群各竞技项目含有各种类型的异常丰富的技术动作,在艺术体操竞赛中主要依据国际评分规则和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难度及技术状况进行评价,对于动作的准确性、节奏、 幅度、 优美及身体控制的稳定性等方面要求很高,因此技术训练是难美项群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09版新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颁布,各种新技术、新难度及新器械技术动作接连不断地涌现,将促进艺术体操项目朝着更难、更险、更美、更新的方向全面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比赛中,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和教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艺术体操难美项群的主要特征

1.从项群训练理论中,从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分类体系来看,艺术体操属表现难美性项群,难美项群的项目是力求完成高难度的精彩动作,并同时着力展示运动美、人体美的项目.既然艺术体操属难美项群,难与美则是两者最为显著的特征.我们通过从微观层面对艺术体操项目在“难”与“美”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这里将其“难美”的表现界定在技术难度之难、艺术之美这两个方面。力求剖析艺术体操项目的独特魅力所在。

(1)艺术体操技术难度之难

依据国际规则变化特征分析2009—2012版艺术体操规则中规定: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包括:身体难度、器械难度。新旧规则对难度部分的规定有所不同,以下将分别进行比较分析。

(2)身体难度值(D1)朝“少而精”方向变化分析

艺术体操身体难度动作是由平衡、跳步、转体、柔韧波浪四组身体技术动作构成,2009版新规则对器械特定的规定身体动作组有了进一步量化:1、每类器械的规定身体动作组由05版的一组动作增加为两组。2、成套中有10—12个难度动作,严格控制身体难度的合理分配. 3、除规定身体动作组外可以自由选择非规定身体难度,充分发挥运动员各自的长处特点。2009版新规则规定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中身体难度数量由以往最多为18个单独难度限制到最多12个,其总分值仍为10分。在成套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身体难度数量要求减少,总价值不变,必然要提高每单个难度的分值,规则中的难度分值普遍提高。对身体难度数量的限制规定将使成套中难度堆积、雷同现象得到缓解,同时提高转体类难度分值,鼓励运动员在比赛中多使用转体类动作,加强运动员转体类难度技术水平薄弱环节,这将促使四类身体动作组均衡、协调发展,促进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给予编排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丰富成套的艺术元素,使成套编排集竞技化、艺术化于一体,更具有观赏性。

(3)器械难度值(D2)的转移及其分值的变化分析

历届规则中的难度部分通常只包括身体动作难度,而器械难度则是包含在艺术价值中的特殊艺术性(CAP)部分,分为器械使用、熟练性和独创性。到了2009—2012版新规则,将这部分内容做了很大的改动,器械难度价值不再隶属于艺术价值中,而是将器械技术动作归入难度,与身体难度价值并驾齐驱,将难度分为身体难度 (D1)和器械难度 (D2)两部分。器械难度包括:熟练性、惊险性和器械独创性,并与身体难度所占分值相同,给予10.0分的高分值。难度的最后得分计算为D1和D2的平均分,最多10分。将身体难度与器械难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可见新规则对器械技术发展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为器械技术在有限的加分条件下新颖、巧妙、快速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给予器械难度更充裕的发展空间。

(4)完成值规则变化特征分析

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完成得分是比赛的核心。艺术体操比赛中运动员所完成情况是决定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是制胜的保障。完成值的评判标准在近几年规则中逐渐得到完善与强化,几乎每次规则的修订都对完成值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2012版新规则通过细化扣分评价要求、不断加大完成指标的扣分力度,来引起教练员与运动员的高度重视,从而尽量减少成套的失误,将艺术体操的完美完成提升并控制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提高艺术体操的欣赏价值。

2.艺术体操艺术之美

艺术体操的艺术性体现在“柔中带刚”及“器械与身体的结合美” ;在形体上展现女性的“曲线美”,在节奏上艺术体操呈现着“韵律美”。艺术体操运动是一项在音乐伴奏下,通过持器械完成身体动作来传递出成套的难与美的结合以及所包含的情感信息的一项唯美运动项目。艺术体操若失去了优美性,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力。2009—2012版新规则提出,艺术体操成套动作艺术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将情绪信息传递给观众,要求从音乐伴奏、艺术想象以及表现力上体现出成套动作舞蹈编排的主题思想,展现艺术体操的艺术性。新周期,对教练员与运动员在音乐和舞蹈修养的培养以及注重基本编排方面将是一个重点,也是新规则导向的必然发展趋势。我国艺术体操一度在艺术方面相对欧洲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2009年版规则对艺术性有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因此,应依据新规则的变化点,尽快制定相应对策。

三、结论

1.该文通过项群分析及对2005年、2009年版国际评分规则演变进行比较研究的变化解析该项运动项目的独特魅力,剖析2009——2012年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显著变化特点,对我国艺术体操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艺术体操规则的演变与该项目的发展相辅相成,2009—2012版新规则的实施,对国际艺术体操发展趋势带来新的影响:(1)难度技术之难,器械技术与身体难度完美结合至关重要,多样化、熟练化的器械使用是得分的关键。 (2)新规则比以往规则更加突出艺术体操项目的艺术性;(3)完成情况扣分力度的加大,运动员必须均衡发展综合能力,以保证成套动作高规格完美完成 .(4)教练员依据新规则精神及难美项群的特征分析对成套动作进行全面的、创新的编排是取胜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2005版)[M].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2005.

[2] 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2009版)[M].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2009.

[3] 郭秀文,谢颖.艺术体操项目的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05):45-47.

[4] 倪旭芬,汪际慧.艺术体操新旧规则的对比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01):39-40.

[5] 刁在箴,尚迎秋,夏燕飞.基于规则演变的艺术体操成套编排新思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08):1128-1130.

[6] 刁在箴.国际艺术体操发展的创新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02):52-54.

[7] 单亚萍.中国艺术体操队面临新周期国际评分规则变化的挑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05):694-696.

[8]王立清.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发展策略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9.05(29):192-193.

[9] 郭秀文,郭蕾.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演变特征[J].中国体育科技.2010.01(46):102-105.

篇5:合唱比赛评分表及评分标准

一、精神面貌(10分)

学生精神饱满、富有朝气,队型排列合理

二、指 挥(10分)

指挥节奏正确,与伴奏音乐的速度一致,动作大方、到位,具有带动力。

三、艺术表现(70分)

准 确(15分)音准、节奏正确、与指挥的动作配合默契

音 质(15分)吐字清楚,发音正确;音质美,音色富有变化;声音统一整体和谐

表现力(15分)能大胆、自信地歌唱,投入感情、有适当的表情,动作自然、适宜。

整体效果(15分)具有韵律感、风格感,艺术总体的完整性及感染力强 特 色(10分)有(领、齐、轮、声部)唱等其他各种演唱形式

纪 律(10分)队员衣着整洁、大方、统一,精神饱满,台风良好,进出场及上下台纪律好行动整齐。

四、服装、伴奏(10分)

演出服装相对整齐、统一,音响伴奏清楚。选择合适。

篇6:诗歌朗诵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

一、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语文教研组举行诗文朗诵比赛。初一初二,汉语言班各派一组(可以1名,也可以组合)学生参赛。用普通话脱稿朗诵。朗诵作品必须要有与内容相符的视频或背景音乐

二、比赛采用十分制,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最后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成绩,对照每条标准,评分精确到小数点保留两位小数,三、选手的上场顺序由赛前抽签决定。

四、朗诵时限,8分钟。

五、评分标准:

评分细则

1)作品形式自由活泼、符合要求、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 1分;

(2)参赛者衣着得体与诗歌内容相协调 0.5分;

(3)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 1分;

(4)参赛者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诗歌的内涵 1.5分;

(5)参赛者吐字清晰、声音宏亮,能正确把握诗歌节奏 2分;(6)参赛者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3分。

提高分

(7)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配以适当伴舞或配乐,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朗诵 1分。

六、奖项设置:

篇7:比赛要求及评分标准

庆六一歌咏比赛活动要求及评分标准

一、歌咏比赛活动要求

1、各班必须要有一名指挥,指挥手势要到位、节拍感强。

2、各班着装尽量要求统一、整洁、美观、大方。

3、队形整体,每班队形不超过4排。

4、各班上下场必须整体有序。(从东面入场从西面退场)

5、要求各班全员参加。

6、各班在比赛前提前到入场区做好准备。

二、歌咏比赛评分标准

1、吐字清楚,发音正确;音质美,音色富有变化;声音统一整体和谐。(2分)

2、能大胆、自信地歌唱,投入感情、有适当的表情,动作自然、适宜。有(领、齐、轮、声部)唱等其他各种演唱形式(2分)

3、演出服装相对整齐,统一,伴奏清楚。(1分)

4、节奏准确,演唱与指挥配合默契;(2分)

5、精神饱满,仪态大方,上下场安静有序;(2分)

6、整体效果良好,富有感染力。(1分)

7、指挥节奏正确,与伴奏音乐的速度一致,动作大方、到位,具有带动力。(10分)

注:评分最后结果以10分制进行计算。去掉评委打出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最后算出平均分。奖励办法

1、评出歌咏比赛初中段总分第一名、小学段总分第一名、第二名予以奖励。班级按名次进行积分(初中段第一名5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1分。小学段一至五名积分依次为5分、4分、3分、2分、1分)

篇8:重建高考作文评分规则的思考

诚然, 作文评分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是评价的世界性难题。但是, 当质疑的声音聚焦于2012年浙江省30多万份作文卷中选出的6篇满分作文时, 我们需要思考的, 就不仅是阅卷员的主观性问题 (如立意定势、风格偏爱、趋中倾向等[1]) , 还有其他更为关键的问题。

一、满分作文的粗略评点

根据网上评卷双评差值“语文作文双评或三评中出现满分, 系统自动提交进行终评”的规定, 一篇满分作文的产生至少三评, 且一般经作文组长或学科组长审查终评的。也就是说, 6篇满分作文, 其优秀性最符合评分规则中的优等标准, 几无瑕疵。真是这样吗?

限于篇幅, 我们只能窥斑见豹。请看某考生《矮纸斜行闲作草》, 全文以“坐在路边鼓掌, 其实也挺好”立意, 第1~3段 (302字) 为第一部分, 用华丽的文笔铺垫, 再提出观点;第4~9段 (470字) 为第二部分, 以“苏子的旁观”和古语“无欲则刚”展开形象论述;第10~11段 (91字) 为第三部分, 以“但求闲作碧池边的一席矮草”点题并为全文作结。

作者具有清晰的立意、严密的构篇和老练的语言驾驭能力, 这不容否定。但是, 文中所说的“旁观”“无欲”, 是否就是在“路边鼓掌”?用苏轼的材料, 是否也有套话作文“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 (文学) 名人”之嫌?全文议论、抒情、描写兼用且分类相当, 属于“论述类”还是“文学类”?如归入“散文”, 又是哪类散文?如此等等, 自可见仁见智。

其实, 所以选这篇考场满分作文说事, 实在因为它具有近几年浙江省高考满分高分作文的典型样貌:题意上, 善借命题中的关键词点化全文;素材上, 巧用历史文化 (文学) 名人和所谓的“陌生化名言”;文体上, 崇尚散文化的议论文;语言上, 善用诗化语言。

然而这篇满分作文, 如果让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组负责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漆永祥教授来评, 将会如何呢?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 回答“高考作文质量下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一问时, 漆教授说:

存在的问题非常多。首先, 在所谓“攻略”的引导下, 不少作文“假大空”, 程式化、模块化严重, 模仿痕迹明显;其次, 喜欢用生僻、华丽或怪异的词藻, 排比句型, 夸张语言或者四不像的“文言文”, 来表现自己的知识面和写作才能;第三, 内容空洞无物, 没有生活气息、真情实感, 没有年轻人的朝气;第四, 错别字、替代词甚至网络语言使用越来越多。[2]

以笔者所见, 漆教授所说的“假大空”“用华丽的词藻, 排比句型来表现自己的知识面和写作才能”“内容空洞无物, 没有生活气息、真情实感”这些词句颇可以用作这篇满分作文的“评语”。难保漆教授不会将这篇作文打入二类、三类之列。

为何如此?是浙江阅卷者的集体风格偏爱?还是阅卷团队存在强权?但满分作文至少是三人匿名评断的呀。笔者以为, 所以如此, 必有多方面原因, 但“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 评分规则这根高考的“指挥棒”难辞其咎!

评分规则就是用来评分的准则或规定, 通常包括等级/水平、描述符和表现样例三部分, 作为一种评价工具, 它提供表现程度或水平的描述, 适用于对学生复杂表现或作品 (如作文) 的评价。[3]现行的高考作文评分规则包括分项评分规则 (习惯称为“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和整体评分规则 (一般设五类, 每类有特征描述) 两类。

(一) 现行评分规则的静态分析

根据朱迪思·阿特等的研究, 合格有效的评分规则应考虑内容/覆盖面、清晰度/详细度、实用性、技术合理性等方面。[4]现行的评分规则, 无论是分项还是整体的, 均基于《考试说明》, 汲取了我国近百年来有关写作能力、写作要素研究的成果, 总体是合格有效的。

但是, 现行的评分规则, 下列问题不能不引起思考。

1.是否抓住“关键因素”?内容是全面的, 一般包括基础等级的“内容”和“表达”、发展等级 (或称“特征”) 。但是, 它是否足够成为判断高考作文的“关键因素”, 也就是说, 是否抓住最能区别不同水平作文的核心指标, 却是要打问号的。

2.描述是否足够清晰?“足够清晰”, 意味着运用同一评分规则, 不同的教师, 或同一教师相隔一段时间, 能对同一篇作文给出一致性高的评定。这一点, 由于语言本身的模糊性、要素描述的概要性, 始终是作文评分的世界性难题。如今的评分规则, 也并没有突破。

3.内容再完整、描述再清晰, 还需要操作简便, 这就是实用性的要求。从如今的阅卷操作看, 有多少阅卷员能记忆评分规则, 并严格遵循规则?

4.技术合理性方面, 一般要求整体的评分者一致性不能低于65%, 单个评分点不能低于98%。[4]目前我们没有见到高考评分的相关数据, 估计这是非常高的一个指标, 少能企及。

(二) 现行评分规则的操作分析

有了合格有效的评分规则, 尚需对评分规则的合理使用, 否则也会影响评价的效度、信度。在作文评分规则的运用中, 下列问题不能不引起注意。

1.分项评分规则形同虚设。传统阅卷, 阅卷员用笔打分, 尚能在作文上画画圈圈, 最后写出“内容+表达+发展 (特征) ”分项分和总分。而今网上阅卷, 只用键盘、鼠标输入评分, 分项评分难以持续, 名存实亡。

2.整体评分规则如何落到实处。对大范围且要求快速评分的高考作文评分来说, 分项评分远不如整体评分。但由于“关键因素”没有考虑文体 (特殊写作能力) 分类等, 其通用性 (如立意深刻、结构严谨) 受到限制, 评分规则的实用性就大打折扣。

3.“操作细则”如何补充“等级评分标准”之不足。不管是分项的, 还是整体的作文评分规则, 总不能罗列全部的评分点。从现行的各省操作看, 均有“操作细则”, 但从我们见到的情况看, 均失之过简, 未能起到统一阅卷分歧点的作用。

4.“表现样例”是否典型, 是否经过足够的讨论并形成共识, 这是操作的关键。学理上说, 表现样例应是“事先”的, 与评分规则一同制订。在高考作文评分中, 却只能“事后”的, 在足够的试批中甄选。但从这几年非官方流出的例文看, 其“样本”性质显然不足。

(三) 现行评分规则的效用分析

评分规则要满足客观、公平、快速阅卷的需要, 这是首先要思考的。但是, 仅此是不够的。为什么“满分作文”遭人质疑?为什么良善的阅卷者激愤而言“作文评分是草菅人命”?为什么难以破解学科专家屡屡感叹的“高考作文质量下降”难题?

我们认为, 这与没有发挥评分规则的教学引导作用有关。尽管高考与日常的形成性考试相比, 不需要反馈分项得分和补救教学, 但对后来的考生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 对教师具有教学价值。如何发挥评分规则与命题所共有的“指挥棒”作用, 值得探索。

三、高考作文评分规则的重建

既然现行的评分规则有诸多问题, 就当加以重新审视, 并作审视后的修订或重建。

(一) “关键因素”的厘定

开发评分规则, 首要任务是弄清足以区别作文水平高低的特征, 也就是“关键因素”。根据初步的研究和实践, 我们认为, 高考作文评分规则的“关键因素”有审题立意、材料运用、文体特征、结构布局、语言表达、卷面格式等六个维度。

1. 审题立意, 意在检测审题、确定中心 (即立意) 的能力, 包括三个子因素 (或评价项目) :一是切题情况, 二是立意的清晰度, 三是立意的高下。

2. 材料运用, 意在检测素材的积累、选择和组合的能力, 包括三个子因素:一是与作文中心的一致性, 二是材料的质量, 三是对材料的处理。

注意, 不同的文体对材料的选择、处理有所不同, 如能加强这方面的权重, 正确引导学生梳理生活积累、丰富阅读积累, 可有效控制“套话”作文, 实现写作本真的回归。对满分高分作文的指责, 莫过于内容空泛, 与传统作文“言之有物”的认知相背离。

3. 文体特征, 意在检测选择、运用体裁的能力, 包括两个子因素:一是符合某一文体惯常特征的情况, 二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与文体特征的契合度。

近年来高考高分作文的文体特征模糊, 样例单一 (少有典型的议论文、记叙文) , “四不像”作文泛滥, 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表述模糊、与“文体不限”导向的误读有关。如要纠偏, 专家解读、日常教学、高考评分都需要作出努力。

4. 结构布局, 意在检测思维的条理性 (思路) 和结构安排的能力, 包括三个子因素:一是段的划分, 二是段的排列, 三是段的技巧性处理。

结构布局, 可以简称“文脉”。文脉清晰的文章, 有助于实现作文“作者—读者”的言语交流。传统作文要求“言之有序”, 其内在表现为思而有路, 外在则表现为段落的处理, 实际上是内外兼顾的, 评分中要注意“隐”和“显”之间的平衡, 鉴别纯技巧的投机者。

5. 语言表达, 意在检测语言表达能力, 其评估价值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包括两个子因素:一是规范、通顺的程度, 二是丰富、灵活的程度。语言是写作中最为稳定的因素, 而其评分主观性最强, 易受阅卷者的语感强弱和风格偏爱影响。不少教师偏爱华美, 学生效而从之, 助长华而不实的文风蔓延, 应当引起重视。

6. 卷面格式, 包括四个子因素:一是正字, 二是标点, 三是格式, 四是行文 (字写得是否漂亮) 。前三者属于书面表达的纯技术性要求, 评估的客观性最强;后者属于书面表达的美学效应, 容易“先入为主”, 导致晕轮效应, 影响综合成绩的评定。

(二) 评分方法的选择

确定关键因素后, 还需要选择评分方法。评分方法, 依据评分规则的类型, 分整体法 (综合法) 和分项法。选择的基点, 一是有效性, 哪一种最能体现评分结果一致性、实现跨时间稳定性, 具有理想的区分能力;二是实用性, 哪一种更适合阅卷者的经验, 以实现有效基础上的快速阅卷, 做到公平、效率兼顾。

1987年江西、1991年河北曾有这方面的实践检验, 整体法和分项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5和0.924, 没有实质性差异。[1]高考作文评分均可采用, 问题是具体怎么操作。

1.整体评分法的运用。整体法的优势是快速作出评定, 其快速在于: (1) 作文本身的特点, 关键因素的分解只是研究的需要, 实际上彼此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2) 阅卷者的心理特点, 阅卷者对评分规则的掌握是靠记忆来保持的, 这种记忆带有抽象性和综合性; (3) 阅卷者的专业判断能力, 成熟的阅卷者能快速阅读并作出判断。

我们在2011~2012学年区、校两级高三作文阅卷中, 设计和采用了整体法。

(1) 六个方面都较优秀的, 可判一等 (51~60分) 。

(2) 四个方面较优秀的, 其他两个方面一般的, 可判二等 (45~50分) 。

(3) 三个方面较好的, 其他三方面一般的, 可判三等 (39~44分) 。

(4) 有两个方面问题很突出的 (卷面格式除外) , 可判四等 (33~38分) 。

(5) 离题, 套作, 字数在600字以下, 有三者之一的, 可判五等 (32分以下) ;其中离题且字数不足400字的, 20分以下。

与高考作文的纯选拔性不同, 这样的设定, 是基于教学反馈、阅卷速度, 而其效度、信度等都缺少研究和检验, 仅作为例子使用, 具体操作有待于完善。

2.分项评分法的运用。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分项的数量和各项的权重, 二是网上阅卷的技术支持。根据信息加工学原理, 人们对项目、等次的区分能力大致在3~7个 (级) 之间, 超过7个往往难以辨别。作文评分的六个“关键因素”, 在正常的辨别阈内, 但还是不够简便, 为此, 我们需要重组, 粗略设计如下:

内容 (20分) :审题立意, 材料运用。

形式 (15分) :文体特征, 结构布局。

语言 (20分) :语言表达。

文面 (5分) :卷面格式。

一般认为, 作品的“形式”包括结构、语言、体裁。我们将“语言”单列, 是为了凸显其在写作能力构成中的地位。“文面”可有三种处理:一是独立设项, 控制权重 (如上) ;二是并入“形式”;三是做加减分处理, 列入“操作规则”。如果分项评分, 阅卷屏幕就需要设置分项, 阅卷者分项打分, 由机器生成总分, 在不增加阅卷人员劳动强度的情况下, 使分项评分与整体评分结合起来。

3.建立评分模型的考虑。阅卷者对评分规则的记忆特点, 无论是整体评分还是分项评分, 都不具有亲切性和直观性, 能否借助统计学、工程学的方法, 将分项 (含权重) 、整体评分、操作规则等综合思考, 开发类似“九九乘法表”“天体运行图”那样的模型, 以提高阅卷的效度、信度和速度, 寄希望于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三) 操作细则和表现样例的确定

确定评分规则和评分方法后, 就是评分规则的操作。评分规则的操作, 涉及配套规则的制订、阅卷员的规则使用、考务管理等方面。这里只谈操作细则和表现样例的确定。

1.必须高度重视细则和样例。广义的评分规则应包括操作细则、表现样例。高考作文评分规则进入使用阶段, 必须尽快确定操作细则、表现样例, 以解决规则的模糊性、抽象性问题。另一方面, 每次考试的试题都有个性, 都有与其他试题不同的地方, 而且考试作文的实际写作情况, 都有超出命题预想的, 显出“事先”制订的评分规则不完善的地方。

2.多种确定方法并用。一是阅卷核心组专家确定, 这需要在阅卷员集中前完成;二是让全体阅卷员在试批阶段参与细则制订、样例确定;三是前两种方法的综合。确定后的细则、样例, 都需要点评、解读和充分的讨论, 以取得最大的共识。

3.细则和样例的“质”的规定。作文的“操作细则”, 需要有利于解决评分规则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如“审题立意”三个子因素, 要结合学生作文的多样性, 尽可能明确评分规则中“切题”“偏题”“跑题”和“立意深浅”等比较模糊的概念, 确定等间距离、分界, 尽可能在试批环节就减少阅卷员的随意性和立意思维定势的干扰。

表现样例, 则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各档例文的选定, 未必需要各档的最佳。在阅卷实践中, 常出现一、二类卷不敢打高分, 四、五类卷不愿给低分, 从而形成趋中倾向, 因此一、二类卷应取下限, 三类卷取上下限, 四、五类卷取特征。二是有足够的例文数量, 如果将作文分为五等, 每等又分上、下, 那么需要的例文量为5×2=10篇, 如果再分文体, 则需要20篇或30篇, 这在试卷随机流转、阅卷强调速度的情况下, 是很难做到的, 但并非无法可想。三是例文要附有依据评分规则作出的评语, 明确评等评分的理由, 把评分规则具体化。

(四) 评分规则教学效用的发挥

要发挥评分规则的教学效用, “公布策略”是首选。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曾说:“没有理由把学生蒙在鼓里, 不让他们知道你要评价什么、你将依据什么标准来评价。提前给予学生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他们可以为此早做准备。”[3]

如何“公之于众”?其方法很简单, 在《考试说明》的参考试卷中提供试卷中作文题的评分规则 (含操作细则、表现样例) 。其实, 这件事并不难做, 近年来许多省份都组织了对参考试卷在抽样学校的试测, 将试测检验后的评分规则、操作细则和表现样例公之于众, 听取基层意见, 完善评分规则, 另一方面作为很好的教学材料。

不要担心这会引导师生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 威金斯指出, 如果这个考试是有价值的、值得学生去花时间的, 这不成问题, 关键是你考些什么, 是否能达成标准。[3]实践中, 我们将月考和县、市模拟考阅卷后的评分规则、操作细则和表现样例提供给学生, 已经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诊断自己的作文问题, 写出更满意的作文。

参考文献

[1]章熊.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0.

[2]肖舒楠.专家称社会对高考作文是一种畸形重视——访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组负责人漆永祥[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110422/n280373712.shtml (2011-04-27/2011-06-28) .

[3]崔允漷等.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篇9:评分标准及比赛规则

1.B2.C3.A4.D5.A6.C7.B8.D9.C10.D11.B12.B13.D14.C15.C16.A17.A18.C19.C20.C21.B22.D23.A

卷Ⅱ(非选择题,共70分)

24.(7分)

①端午节(或端阳节、五月节、诗人节、女儿节等)。②吃月饼(或赏月、赏桂、观潮等)。③重阳节(或登高节、老人节、敬老节等)。④喜庆团圆(或辞日迎新、祈福纳祥、注重亲情等)。(4分)

(评分说明:每处1分,共4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传承(或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弘扬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质等。(3分)

(评分说明:共3分,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5.(9分)

(1)尊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或增强法治观念)。(2分)

(评分说明:共2分。若考生答出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学会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制裁等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给分)

(2)网友的“义愤”之举,是非正义行为,突破了法律的界限,侵犯了他人合法权利,应负法律责任。(3分)

(评分说明:共3分。若考生答出这是“以暴制暴”的行为等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3)①警方迅速依法对打人者进行处罚,彰显了法治的力量。②网友谴责打人者,是正义之举。③咸阳的快递员、乐清儿童家长的行为,体现了诚信品质和责任感。④受损车主谅解了当事人,传递出的是友善。(4分)

(评分说明:共4分,每点2分,其中“行为”和“正能量”各占1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26.(9分)

(1)资源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或过度开发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2分)

(评分说明:共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当代人享受自然美景,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2分)

(3)示例一

观点: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2分)

论证:自然中的矿产、绿水青山,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资源,表明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3分)

示例二

观点:人类的活动影响自然。(2分)

论证:人们在草原上疯狂采金,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表明人类活动影响自然。(或人们精心呵护绿水青山,保护了良好自然环境,表明人类活动影响自然)(3分)

示例三

观点:人类不应该对大自然过度索取。(2分)

论证:过度采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牧民被迫背井离乡,表明人类不应该对大自然过度索取。(3分)

示例四

观点: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2分)

论证:过度采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牧民被迫背井离乡,这告诫我们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或人们精心呵护自然环境,推动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这表明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3分)

(评分说明:共5分,答出观点且正确2分,能够正确运用材料中的信息简要论证3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7.(6分)

(1)威胁了世界的和平安定(或威胁了人类安全);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4分)

(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分)

(评分说明:共2分。答出其中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28.(9分)

(1)美国的敌视。(2分)

(评分说明: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2)战略支援部队。(2分)

建设现代化的军队。(2分)

(评分说明: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3)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或新中国的国防建设)。(3分)

(评分说明:共3分。意思相近即可)

29.(12分)

(1)角度一: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角度二: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角度三: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角度四: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4分)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4分)

(2)答案一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2分)

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冲击了当时的国际秩序;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打击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激化了与苏联社会主义的矛盾;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导致苏联更加猜疑和不信任;杜鲁门主义彻底摧毁了美苏同盟关系;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受到了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挑起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答案二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2分)

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冲击了当时的国际秩序;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挑战了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加剧了与美国资本主义的对立;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引发了美国更加猜疑和不信任;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但忌惮美国力量强大,实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答案三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2分)

二战的结束,使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再度凸显;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二战后苏联通过扶植东欧一系列国家,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美苏顾忌对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答案四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2分)

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二战后,美苏视对方为主要威胁;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造成了苏联的过分反应;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导致了美国的猜疑和不信任;美苏顾忌对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30.(18分)

(1)解决了动力问题(或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电力广泛应用。(4分)

(评分说明:共4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继承创新;坚持不懈;勤奋好学;努力钻研等。(4分)

(评分说明:共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2)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或提高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国家创新能力;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6分)

(评分说明:共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科教兴国战略(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2分)

(评分说明:共2分,每点1分)

(3)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促进科技发展;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推动社会进步;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改善人类生活。(2分)

篇10:唱歌比赛评分标准规范及规则

评分规范(满分100分):

1、歌曲内容精神性强、安康向上、契合活动主题。(20分)

2、演唱节拍划一一致,音准良好,声响划一洪亮,吐字明晰,有感染力。(20分)

3、独唱队员与指挥及伴奏配合默契。(20分)

4、独唱队员恪守赛场纪律,进出有序,着装划一,神经丰满,有暮气,台风良好。(20分)

5、演唱方式丰厚,具有一定的艺术技巧,音准节拍控制良好。办法正确,方式丰厚新颖(如领唱、轮唱、朗读、举措或其他演唱方式),音乐表现完好,具有一定的艺术技巧。(20分)

唱歌比赛评分标准:

1、起评分80分,最高不得超越99分,小数点后保存一位小数。

2、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均匀分,小数点后保存两位小数。

3、前三支参赛队演唱终了后,评委初步一致打分,给前三支参赛队打分,一直第四支参赛队开端演唱终了后即打分。

唱歌比赛评分标准评分规范(满分100分):

1、歌曲内容精神性强、安康向上、契合活动主题。(20分)

2、歌唱咬字明晰,音色一致,气味流利,声响优美。(20分)

3、歌唱表现力强,了解歌曲外延,纯熟掌握到位。(20分)

4、舞台扮演得体,演唱感染力强,自然小气。(20分)

5、舞台服装契合歌曲演唱作风。(20分)。

唱歌比赛评分标准评分规则:

1、起评分80分,最高不得超越99分,小数点后保存一位小数。

2、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均匀分,小数点后保存两位小数。

上一篇:斜沟煤矿管道施工方案下一篇:最优美伤感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