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保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需求现状的 调查报告

2024-05-02

龙保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需求现状的 调查报告(精选9篇)

篇1:龙保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需求现状的 调查报告

龙保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需求现状的

调查报告

徐耀威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公管专业

第四小组)

为了更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了解服务学习,我们第四小组走进昆明市嵩明县杨林镇龙保村社区,对农村社区的服务需求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研究,走访了村委会以及学校,翻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与村民干部访谈,从而对龙保村的总体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深入分析不同群体的现实需求,结合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了一点工作思路和对策(专业知识有限,做的不足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要素

(一)调查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社区相关的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

2、实地调查法:实地走访观察社区的设施以及环境等。

3、访谈法:随机与居民访谈、与村委干部的访谈。

(二)调查对象

村书记、民政干部、社区居民等。

(三)调查内容

社区基本资料(人口、环境、治安、卫生、绿化、道路、以及照明等)、社区问题、社区需要、社区资源等。

二、社区的基本情况

(一)、龙保村社区概况

龙保社区居民委员会隶属嵩明县杨林镇,地处杨林镇西边,属典型的半山区居委会。全村国土面积10平方公里。距杨林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东临杨林开发区,南邻小哨矣纳村委会,西临嵩明职教园区,北邻嵩明月家村委会。海拔2130.1米,年平均气温13度,年降水量880.6毫米,适合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691万元,农民年均纯收入6100元,农户经济主要以蔬菜种植、外出务工、房屋出租为主。

(二)人口及组成

龙堡村委会下辖八个居民小组包括,黄家坡、河外、龙家村、保家村鹧鸪村、上四板桥、中四板桥、下四板桥八个居民小组,现有居民1357户,人口4477人,劳动力2846人,从事农业的人数不多。居委会党总支有支部9个,党员156人,60岁以上的党员42人,妇女党员53人。

三、社区的基础设施

1、商业服务

龙保村社区的商业服务还处于低水平阶段,社区内有几个生活超市,关爱超市、天和百货、生活日用品小卖部、以及小型农贸市场,能够基本满足居民的购物需求;饮食方面也有各种类型的餐饮店,提供给居民选择。但都处于小规模低水平阶段。

2、基础设施

龙保村社区的配套设施基本完善,提供给居民休闲娱乐场所,主要有龙保村老年活动中心。同时社区有综合文化活动室、公共图书阅览室,以及文体活动器材。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极大的丰富了居民的生活。对龙保村的风俗文化、生活方式、社会风气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社会服务

1、医疗保健服务

龙保村社区内的医疗机构主要以龙保村委会卫生室为主,其次还有几个私人开设的诊所,基层医疗服务的普及对老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由于年老体弱,长者一般都存在就医困难的问题,因此就进的医疗资源对长者的健康保障来说非常重要。龙保村居民的就医选择比较多,也可到杨林镇卫生院,以及嵩明县医院。

2、社会福利服务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社区都为户籍居民购买医疗保险,同时政府也为本地居民购买了重大疾病保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有效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此外村子里的残疾人特殊群体,也会定期送东西给他们,冬天会送棉被,还有大米和各种生活用品。

五、社区问题/需求

(一)有少数居民经济条件不佳,生活压力较大。我们在走访中还发现有些居民还居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她们因为年老体弱或是因为疾病丧失劳动力而无法就业,经济收入少。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老人的收入比较低,少数老人的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若遇到意外或生病,很多老人的经济情况无法承担,因此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非常差,对贫困家庭而言,政府的福利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和居民的聊天中,许多居民都反映自己生活困难,目前的物价水平比较高,对低保家庭的影响尤其突出。虽然政府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每个月发放低保金,但依然有很多居民是享受不到政策福利。

(二)空巢老人生活缺乏照料,安全隐患颇多。由于生活方式的差异,很多老人都不与子女同住,空巢老人的比例越来越高,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一方面空巢老人子女在外,老人身边没有亲人相伴,饮食起居缺乏照料,内心极度孤独与痛苦;另一方面空巢老人普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这些都可能给安全留下隐患,甚至酿成悲剧;此外,部分空巢老人有一些微薄收入或积蓄,这就使得他们可能成为某些犯罪分子的作案对象,造成人身安全隐患。

(三)精神缺乏慰藉,情感生活匮乏。子女的关心对于老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致使许多年轻的子女往往忽视对父母的身心关怀和精神安慰,以致空巢老人精神空虚,情感落差较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龙保村中年轻人以外出务工为主,村内留有大量老人和儿童,他们的需求成为社区服务工作的重点。从我们了解到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老人和儿童的服务需求占了所有需求的一半以上,村民渴望社区能给予老人和儿童更多的精神关怀和特发放慰问用品,补助金等形式,而没有从精神层面给予更多的关注。老人希望子女团聚,物质保障,生活安逸,儿童渴望家人照顾,心理关怀等。同时,空巢老人由于身体的原因,行动不太方便,缺乏与别人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单调,文化娱乐生活缺失。

(四)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龙保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但据社区干部和居民反映,这些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基础设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只有少数的村民自己组织的广场舞,社区的图书馆和综合文化活动室很少有人问津,许多文体活动器材也失去了它们的使用价值。

(五)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居民对社区服务认识不深,社区居民普遍对社区服务的认识还停留在收缴水电费,开展计生服务等方面。

(六)村民心中的村委会

在调查中有村民反映社区居委会行政事务服务多于日常生活服务,社区工作者忙于应对上级检查,将大量时间花在记台帐或写汇报材料上,根本没有时间深入村民访寒问暖,了解村民的切实需求。从而阻隔了与村民的联系和了解,严重弱化了社区的服务功能。部分农村社区管理人员观念落后,工作能力、文化素质、服务意识和管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办事效率低。多数村民反映找社区工作人员审批、报销、盖章等基础服务时。常因找不到隔三两头出差开会的领导而延误。而且社区要求村民提供材料繁多,办理程序复杂,一件小事常常要跑很多次才能解决。村民迫切希望社区工作人员提高办事效率,精简繁杂程序,社区工作者能深入了解村民疾苦,更多关注村民切实需求。

六、总结与反思

本次社区服务学习,走访调查过程得到了龙保社区书记、以及民政干部和居民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使得调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也基本了解所需信息并收集了必要的材料,但由于专业知识不足,以及调查了解信息不够深入和分析叙述欠妥等问题是本次调查和报告工作的不足之处,也是我们今后从事此类工作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

此次社区调查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关于服务学习的学习还要继续,我会逐渐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在日后的服务学习中能够做的更好。

篇2:龙保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需求现状的 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和对社区工作的态度,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开展工作,马街社区在社区范围内进行了“社区居民需求调查”。围绕社区居民基本需求,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兴趣爱好、教育培训、提升学习、便民服务、问题咨询等方面需求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居民最需要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

一、调查步骤

(一)准备阶段(8月16日—8月17日):成立社区居民需求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细化问卷调查内容,修订完善调查问卷模板,充分整合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等力量,分片分区明确调查范围及对象,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精的骨干组建调查工作组,集中时间对调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调查的意义、熟悉调查内容、掌握工作方法,并依据各人专长明确分工,提出具体要求,同时为调查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条件,确保调查率达90%。

(二)调查阶段(8月17日—8月22日):

1、乡镇党委、社区:⑴组织调查人员深入实际协调、取得被调查对象所在社区、单位、物管等部门或个人的积极支持配合,顺利打开调查工作局面。⑵适时总结、交流调查工作的经验不断解决调查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调查工作按既定计

划进行。⑶全面掌握和收集资料,对已有资料进行汇总和初步整理,不足部分及时补充调查和收集,做好被调查居民和社区单位协调工作。

2、调查工作人员:⑴紧紧依靠被调查社区、单位、积极争取支持配合;⑵客观、真诚的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争取居民支持;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认真、详细、准确地做好各种调查记录;⑷及时对调查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

(三)研究分析阶段(8月22日——8月23日):

1、将调查收集到的资料汇总,进行筛选,甄别、归类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2、查找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明确下步工作方向,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建议。

(四)总结上报阶段(8月23日——8月24日)。对调查结果认真进行汇总、分析、归类,同时形成专项调查情况报告(主要应包括调查步骤,调查方式,调查范围,对调查情况归类汇总分析结果等),连同问卷调查模板调查上报。

二、调查方式

由乡镇党委牵头,针对辖区社区居民(含外出务工人员和外来务工、经商、办企业等人员),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为主与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居民代表会议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社区居民需求进行普遍调查(调查率原则上不低于90%)。

三、调查情况归类汇总分析结果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如下:

1.年龄:

样本中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93岁;12至18岁1460人,12至18岁1460人,19至35岁2095人,36至55岁2870人,56至70岁1790人,70岁以上987人。

2.文化程度

调查对象文化程度的分布是:小学及小学以下3047人,占总样本的45.9%;初中1680人,占25.3%;高中、中专、技校共1570人,占23.7%;大专180人,占2.7%;大学195人,占2.9%。

以上对被调查者特征的描述固然不能代表该社区居民的总体情况,但对于社区管理者了解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意见、需求等,这个结果仍是十分有意义的。

通过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地区居民的一些特点。例如:社区人口老龄化,直系家庭仍占相当的比例;居民受教育程度多为初中、高中;10%左右的家庭有失业或下岗人员;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平均值约为750元等,对于社区管理者制定规划、开展工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

社区服务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它能否满足社区成员的不同需求,能否排解居民生活中的困难。为了解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相关的问题。

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对问卷中所列服务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而且在每类服务中都列出了需求率排在前五位的服务项目,可以更清楚、直观地体现出被调查者对各种社区服务需求的需求率及排序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被调查者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和偏好是不一样的。

1.服务需求的性别差异:男女居民在社区服务需求上有显著差异的项目有24项,涉及到了9个类别,其中有15个项目女性的需求率超过了男性,包括干洗水洗、家具修理、老年人保健、盲人按摩、活动中心、心理咨询、舞蹈培训、健身培训、插花培训、手工艺品制作、美容美发培训、回收旧衣物、老年餐桌、蛋糕房等;有9个项目男性的需求率高于女性,它们是矿泉水水站、药店、就业咨询、婚姻介绍、职业介绍、维修类培训、室外篮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等。由此可见,男女在社区需求上是有差异的,比如说男性更需

要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女性则更需要舞蹈培训、花艺培训等符合女性特点的服务。

被调查者解决需求的途径

社区居民需要各种服务,但当他们有了某项需求的时候,愿意通过什么途径得到服务呢?换句话说,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服务提供者”,居民在有需求的时候是否愿意到社区服务中心或居委会求助,这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

被调查者对现有社区服务的使用和评价

调查显示,接受过服务的居民对其服务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这也说明,与其他的服务机构相比,社区提供的服务质量是非常好的,只要社区服务中心加强宣传,让更多的居民了解社区服务的内容,一定会吸纳更多的居民采用社区服务。

关于社区服务的思考

掌握和分析不同层次社区成员不断变化的服务需求,是社区服务中开展活动的起点和基础。社区服务运营机构和管理机构必须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认识,要始终以居民是否满意为工作的目标。社区需要是因人而异的,居民的年龄、性别、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都会对社区需求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民族风俗习惯、家庭结构、居住条件等因素,总之,提供社区服务就要了解这些需求、差异,同时还要认识到这些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着的,因此管理者还要将了解社区需求作为经常的工作来做。

通过此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社区居民的需求种类繁多,不同特征的人群又有不同的需求,那么面对这种局面,作为满足社区需求的社区服务应该如何运营又应该如何管理?我们认为首先要厘清社区服务的提供者以及提供哪些服务。目前街区级社区服务主要是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各社区社区服务分中心、各便民服务网点组成的,这里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区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内容质量不高、服务方式落后等。随着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在这一领域内的需求完全可以交由市场来解决,社区服务要突出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诸如公益性质的社区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等文体设施和文体活动应该交由社区服务中心来解决。同时驻区单位和居民也是提供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诸如主副食供应、文体设施、洗浴设施等可以由街道出面协调解决,而居民中也可以开展自助互助服务活动,街道和社区服务中心关键是要做好协调的工作。

调查显示,有许多居民对社区服务这一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参与本社区的社区服务则是少之又少,许多受访者都希望能够了解社区服务中心的位置、电话、服务项目、收费方式等信息。所以,社区服务中心今后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比如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文体活动时进行宣传、设立居民需求意见箱等等。在发放宣传资料时最好将宣传资料做成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比如说台历,这样可以延长宣传的效果,不至于居民拿到之后就扔掉。同时也要注意媒体的作用,借助媒体来宣传自己。

篇3:龙保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需求现状的 调查报告

关键词:社区护理,中医护理,认知,需求

社区护理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是以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提供连续的、动态的、全科性的护理服务[1]。中医护理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2,3,4]。湘、鄂、渝、黔四省(市)西部边区由于地理、文化、经济等条件制约,普遍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而解决这个医疗问题的基本出路在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资源,合理应用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优质、价廉、可及性强的基本卫生服务,用来建设社区护理,不仅适合我国民族习惯特点,而且更易被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能有效提高人群健康水平。为了解西部地区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的需求及应用现状,促进社区中医护理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2011年4~6月笔者对湘、鄂、渝、黔四省(市)西部边区312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湘、鄂、渝、黔四省(市)西部边区,按便利抽样方法抽取该区域内自愿接受调查的社区居民共346户家庭。

1.2 方法

1.2.1 调查表的设计

参考国内有关文献[1,2,3,4]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经济收入、医疗费用、健康状况与家庭成员情况;对中医护理的认知情况,包括对中医护理的了解程度、所在社区是否开展了中医护理保健服务;对中医护理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需求。问卷经反复修改及有关专家审定,经检验Cronbach’sα系数为0.863。

1.2.2 调查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员为我校医学院护理系三年级本科护生及专业教师;调查员按照统一培训的询问方式,采用本地方言描述调查项目,详细讲解调查表中各项内容;调查对象进行口头作答,由调查员逐条记录,最后汇总进行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46份,收回有效问卷312份,有效回收率90.2%。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核对无误后,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的认知情况

312户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认知的选择中,回答不了解、了解一些、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者分别为142、95、57、18户,占总户数的45.5%、30.4%、18.3%和5.8%。居民所在社区是否开展了中医护理保健服务,回答肯定者49户占总户数的15.7%,否定者263户占84.3%。

2.2 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服务方式需求

见表1。

2.3 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服务内容的需求见表2。

2.4 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服务项目需求的影响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设置,以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服务项目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中医社区医疗获取、年收入水平、医疗费用负担的方式、中医护理了解程度为自变量(除年龄、性别、民族外,其他自变量按等级资料按优良中差分别赋值转变为计量资料),以社区居民对常用中医操作技术、中医用药护理、中医健身康复需求状况为因变量,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入选变量的概率临界标准设定为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护理了解程度对常用中医操作技术需求影响最大,对回归方程的贡献明显超过其他因素,文化程度、年收入水平、中医社区医疗获取、医疗费用负担的方式对常用中医操作技术需求有一定的影响(表3);医疗费用负担的方式和中医护理了解程度对中医用药护理需求影响较大,中医社区医疗获取、年收入水平对常用中医操作技术需求有一定的影响(表4);中医社区医疗获取对中医健身康复需求影响最大,对回归方程的贡献明显超过其他因素,文化程度、年收入水平、医疗费用负担的方式对中医健身康复需求有一定的影响(表5)。

3 讨论

3.1 西部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的认知程度低

其回归方程常数为:4.57

其回归方程常数为:2.94

其回归方程常数为:2.19

本调查显示,西部社区居民不了解中医护理者占总户数的45.5%,30.4%对中医护理服务缺乏了解。分析原因可能包括:西部地区尚未全面开展社区中医护理,宣传中医护理的力度欠缺;社区护士日常开展的中医护理服务项目单一、次数较少。因此,需要政府提供支持平台,制定相关西部地区社区中医护理服务相关措施和政策;各级医疗卫生服务部门要加强社区中医护理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同时可以在社区门诊和家庭病房的护理工作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护理服务,以增加西部地区居民对中医护理的认知。

3.2 重视西部地区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内容的需求

从西部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需求项目排序来看,他们更需要提供常用中医操作技术、中药用药护理、中医健身康复、饮食养身护理、情志护理、中医急救护理等。表2示,居民对常用中医操作技术的需求最高(62.8%),其原因可能由于中医护理技术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大的用武之地。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如刮痧、拔罐、按摩、保健体操等,很容易掌握和运用,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符合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群的需要。

中药用药护理的需求次之(54.8%),说明人们对服用中药的原则认识度较高。中药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是运用内治和外治进行整体综合调节和治疗,中药方剂的多种有效成分,针对人体的多种因素,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适合于人体多样性和病变复杂的特点。所以,在服药护理中强调根据人体气血盛衰变化,阳药用于阴时、阴药用于阳时、升药用于降时而降药用于升时;根据八纲辨证确定服药的温度,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服药原则,以提高药力等等。

居民对中医健身康复的需求排第3位(52.9%),原因可能包括:中医“治未病”思想很强调慢病康复的治疗,在慢病的康复治疗上中医有特殊优势。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5,6]。因此,康复医学理念与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殊途同归,社区居民对康复医学的需求可能通过对中医健身康复的需求而获得认可和实现。

3.3 社区居民的中医护理服务内容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服务项目需求的影响因素,我们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护理了解程度(β=1.82,OR=1.31,95%CI为1.57~1.15,P=0.005)是常用中医操作技术需求的第1位影响因素(P<0.05),中医护理了解程度(β=2.02,OR=1.51,95%CI为1.38~1.73,P=0.025)是中药用药护理需求的第1位影响因素(P<0.05),中医社区医疗获取(β=2.01,OR=1.31,95%CI为1.11~1.63,P=0.031)是中医健身康复需求的第1位影响因素(P<0.05),对回归方程的贡献明显超过其他因素;年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医疗费用负担方式、民族等因素对社区居民中医护理服务项目需求有一定的影响(表3~表5)。结果提示:中医社区医疗获取、中医护理了解程度对中医护理服务项目需求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立足于社区居民的健康保健需求,依靠中医的长期形成的社区群众基础,以及中医独特的以人为本的综合整体治疗观念,让中医重返社区,逐渐提高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的了解程度,同时依托现有社区医疗机构开展中医护理,拓宽社区居民获得中医护理的途径,可能有助于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正英,楚婷.民族地区留守老年人的社区护理服务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8,23(22):62.

[2]李艳琳.中医护理学的基本任务与范畴[M]//刘虹.中医护理学基础.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00-120.

[3]陈正英,申绪湘,薛桂娥,等.西部民族地区社区护理需求及对策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77-79.

[4]林婷,黄俊山,姜小鹰.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21(18):4-7.

[5]张培琴.中医“治未病”疾病康复新思路[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7):1261-1262.

篇4:龙保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需求现状的 调查报告

概况

湖熟社区现有居民3152户、5423人,驻区企业30多家,辖区内有街道中小学、幼儿园及街道办事处等多个事业单位,教育资源丰富。农民复建住宅小区林立,群众文化层次总体较高,为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社区居民学校现有实用面积640平方米(教室150平方米、图书室80平方米、居民活动中心300平方米、健身房60平方米、数字化学习室50平方米)。2013年居委会用于社区教育的经费共计21300元,比上年增长15%。现有有专职管理人员3人,其中专职干部1人,志愿者讲师20人,年均开设教育课程10门,受益学员2800人次。

主要工作

1.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形成有效管理

一是抓体制建设,形成工作合力。居委会成立了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挂帅,居委会主任负责,社区教育干事协调,其他各条线、各教育团队、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社区居民学校每半年专题研究一次终身教育、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按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形成上下、内外联动的推进机制。

二是抓制度建设,促进规范发展。湖熟社区居民学校制定了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各条线将有关社区教育协调、服务、指导工作列入年终考核范围;依托教师节落实社区德育教育优秀教师的评选和奖励制度;完善各居民区中心组、团队骨干的经常性学习制度及学习型团队、学习型家庭的建设评比制度。

2.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多年来在社区教育实践中,我们挖掘和建立了“三位一体”师资队伍。即组建一支专兼职管理队伍,由社区居民学校领导小组成员、老龄委、教育团队负责人等组成,目前人数达20人;挖掘一支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借助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推荐师资,聘请辖区有教育特长的骨干20人任指导老师,确保教学点的师资力量;培育一支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整合社区及辖区单位团队骨干等成员,组成20人的教学点志愿者队伍。同时,社区各条线都建立了和社区教育有关的师资名册和学科档案,定期开展师资交流,互通有无、相互推荐、优势互补。

3.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拓展财力支撑

增加专项经费投入。湖熟社区在每年投入15000元教育经费的基础上,拓展了书法、心理咨询、读书等品牌项目,从各条线经费中列支专项经费,拓宽渠道筹措资金,发挥成员单位、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筹措1000元用于团队文化活动等教育活动。加强经费使用督查,制定教学点经费使用办法,明确教学点经费使用需经领导小组讨论,并将社区教育经费统一纳入街道财政监管体制。

4.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提供学习平台

形成立足社区、各方动员、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的社区教育资源共用共享格局,为居民的学习活动提供便利。

一是拓展教学点教学基地。在完成300平方米居民活动室和图书室建设的基础上,改建配备必要的团队教育设施设备,并充分利用辖区单位资源,和辖区学校、民营企业、公益组织等携手合作,整合200平方米的教学场所用于文化、体育、健身等教育活动。

二是探索师资双向流通机制。每周组织居民参加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开展的“送教下社区”活动,定期和临近社区居民学校互通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课程,扩大群众的受益面,2013年累计受益1500人次。

三是广泛运用信息化技术。组织300多名居民参与网上青奥知识竞赛和文明上网在线学习,依托街道,开展“老年空中课堂”远程教育平台,并引入电脑考级、网络制作、摄影编辑等课程,2013年开班12次,培训400人次,形成网上教育服务群众的品牌项目。

5.针对居民需求,打造特色项目

近年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在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指导下,湖熟社区居民学校开展了心理咨询、书画展示等特色活动,受到了居民的好评。

一是深化心理按摩品牌项目。针对居民实际需求,依托街道心理咨询工作室和社区教育中心,培育了“家有考生”品牌项目。组织家里有中考和高考的孩子的家长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居民在面临孩子应考的焦虑心境,也通过大家的分享方式,使每个人得到更多更好的可以借鉴的应对方法,比如如何调整家长的心态,如何给孩子恰当的关心与支持,如何合理搭配饮食等。自2012年至今,受益家庭100余户。

二是推进网上学习培训。今年,我们针对青奥主题,组织辖区居民、单位参加专题培训讲座,累计受益1500人次,组织2800余人参加网上知识学习测试,完成150张市民学习卡的学习注册登记,在居民中宣传网上学习的优势,推广数字化学习的独特魅力。

三是开展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教育活动。针对社区教学点的实际需求,我们坚持开展“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以传统的家庭美德教育结合现代人文教育,分别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家庭才艺展示等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与孩子所在学校的沟通,多年来,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引用一位家长的话来说:社区居民学校为我打造了一个优秀的儿子,社区教育帮我儿子成为一名优秀学生。

四是不断挖掘骨干志愿者,普及终身教育到每家每户。社区居民学校志愿者郭嘉旺老师喜欢摄影,曾多次在江宁各级媒体发表照片并获奖,他还自带电脑制作了多媒体作品,让居民欣赏观看。每年的传统节日,如敬老节、端午节,志愿者团队的骨干们会自己裹了粽子慰问孤老,开展活动自娱自乐。居民学校还牵头在团队中建立关爱基金,发挥他们服务群众的纽带作用。

篇5:社区居民文化需求问卷调查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

B、21至30岁

C、31至40岁

D、41至50岁

E、50至60岁

F、60岁以上

3、您的职业是:

A、企业职工

B、机关事业单位 C、军事武警 D、学生 E、自由职业F、进城务工

G、下岗职工

H、离退休人员

4、您的受教育程度:

A、初中以下

B、高中、专科

C、大专

D、本科

E、研究生及以上

5、您所在社区有过哪些类型的文化活动?

文、体竞赛类

游戏娱乐类

文艺表演类

科普宣传类

兴趣参与类

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类

其他

6、您平时喜欢观看或参加以下哪些文化活动:

歌舞

话剧

歌剧

戏曲

音乐会

参观展览

图书馆阅览

各类讲座

广场文化活动

社区文化活动

看电影

艺术类培训

其他

7、参加需要花费的文化活动时,你单次能承受的价格是: 50元以下

50~100元

100~200元

200元及以上

8、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

社区文化活动

网络

电视、广播

书籍

其他

9、您会选择以下哪些场所参加文化活动:

文化馆站或社区文化中心

文化广场

剧场

影院

博物馆

图书馆

其他

10、您参加文化活动的主要目标是:

娱乐消遣,打发时间

提高文化知识

锻炼身体

扩大人际交往

提升个人品味

其他

11、你认为推动您参加文化活动的动力是:

A、政府的引导

B、单位的组织

C、他人的邀请

D、个人兴趣

E、其他

12、您觉得文化生活有什么作用?

满足自身生活需要

促进经济发展

为城市生活增光添彩 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没多大作用

13、您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生活?

经济繁荣发展

定期免费开放文化艺术场所

多放长假,促进消费 发展公众文化活动,让更多市民参与

大力发展文化广告,文化标志

14、您认为您所在的城市(或社区)的文化氛围如何?

很好,完全符合大众的要求

较好,对大众的消费有积极影响

一般,不太符合大众的要求

较差,缺乏政府的有序引导

极差,文化消费市场比较混乱

15、您认为影响您的文化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A、生活压力大,没时间

B、文化生活消费成本高

C、周边缺乏合适的文化设施或场所

D、缺少合适的同伴

E、其他

16、您认为您所在的城市有必要增加哪些文化设施?

文化艺术活动中心

公园

影剧院

图书馆

文化广场

体育馆

科技馆

青少年活动中心

17、您希望社区组织的集体文化活动是?

体育活动

参观旅游

文艺演出

民族趣味比赛

劳动技能比赛

书画比赛

18、您认为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最应该发挥作用的是?

政府(街道、乡镇)

居委会、村委会

与社区关系密切的组织(如产业协会)社区居民

篇6:XX社区居民科普需求调查问卷

为了完善XX社区科普工作模式,形成长效机制,大幅度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养,实现创建科普示范社区目标,建立和谐温馨的XX社区环境,创建科学健康的文化氛围,现向社区居民发放居民科普需求调查问卷。

1、您的年龄()

A.7-11岁 B.12-18岁 C.19-35岁 D.36-55岁 E.55岁以上

2、您的职业()

A.学生 B.企业 C.企事业单位 D.退休人员 E.工人 F.下岗

3、您的家庭收入()

A.2000元以下 B.2000-4000元 C.4000元以上

4、学习科普知识的主要来源()

A.网络 B.图书 C.电视 E.报纸 F.广播 G.其他途径(请填写)

5、是否参加过社区科普活动()A.是 B.否

6、参加社区科普活动的目的()

A.增长生活知识与技能 B.了解最新科技动态 C.兴趣爱好 E.其他(请填写)

7、关心或喜欢的科普话题是()

A.科普相关政策法规 B.科技与生活 C.健康保健知识 D.防火与自救知识 E.食品健康 F.气功与伪科学 G.污染与健康 H.科学育儿 I.军事知识 J.交通知识 K.职业技能 其他:(请填写)

8、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A.糖尿病预防与治疗 B.肿瘤预防与治疗 C.肥胖预防与治疗

D.心血管病预防与治疗 E.肝病预防与治疗 F.更年期综合症预防与治疗

G.儿童健康保健 其他关心的健康话题(请填写)

9、您最关心的环保问题()

A.噪音与健康 B.室内装修与人体健康 C.大气污染与治理 D.生活用水污染来源 F.其他(请填写)

10、您希望的科普宣传形式是:()

A.图片展览型 B.咨询讲座型 C.科技制作比赛 D.参观科普馆 E.基于网络的科普活动 F.科普表演 G.生活技能培训 其他其他(请填写)

11、您希望的宣传地点()

A.自己家 B.社区活动室 C.铜盘中学 D.铜盘小学 E.社区外科普场所 F.其他(请填写)

11、希望的活动时间()

A.工作日早上9:00—11:00 B.工作日下午2:30-4:00 C.休息日早上9:00—11:00 D.休息日下午2:30-4:00 E.其他其他(请填写)

12、你认为举办活动次数比较合理的是()

A.每周一次 B.每周两次 C.每月一次 D.每月两次

13、您对社区现在的科普工作满意吗()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篇7:龙保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需求现状的 调查报告

2005年,在医院与社区互动的新型就诊模式下,复兴医院准备研发以分处异地的门诊、住院、社区和老年公寓医疗信息共享为目标的卫生服务综合信息系统,以双向转诊、慢病管理等为主要功能的信息共享建设,逐步形成医院与社区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互动的共享机制,为居民创造连续的医疗服务环节,最终实现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在实施信息系统进行双向转诊之前,复兴医院与社区之间已经进行过手工的双向转诊的研究与实践,开展了以纸介为传递凭证的双向转诊工作。在这种条件下,为使医院与社区互动的信息系统成为更加体现“以人为本”贴近实际的应用系统,课题组对社区全科医生及部分患者进行了有关双向转诊方面相关问题的调查,情况如下: 1.全科医生观点

● 100%的全科医生知道双向转诊机制; ● 88%的全科医生知道双向转诊的流程;

● 全科医生普遍认为手工双向转诊存在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其中认为方便的占12%,认为不方便的占88%; 双向转诊中最不方便的环节

● 全科医生认为手工双向转诊过程中最不方便的环节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

(1)社区转诊患者到医院取三级医院用药或做检验检查,需要找医院专科医生转录处方或检查检验申请单(79%);

(2)社区全科医生看不到上转三级医院的用药目录和诊疗信息目录,不能准确地开具处方或检验检查治疗单(67%);

(3)社区转诊到医院取药或做检验检查的患者,需到医院交费(67%);(4)在社区看不到医院的检查检验结果信息(63%);(5)在社区看不到门诊医生对患者做出的诊断(54%);(6)在社区看不到住院患者的出院日志(54%);

(7)社区转诊做检验项目的患者必须到医院抽血(54%);(8)转诊患者到医院就诊需重新挂号(50%);

(9)转诊患者需要办理医院就诊卡,持多种卡看病很不方便(38%);(10)在社区看不到医院床位情况,联系住院患者床位困难(25%)

● 对于现在双向转诊流程需要改进的环节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

(1)社区转诊患者应得到优先就诊服务(占全科医生在双向转诊过程中关心的问

54%);

(2)转诊零挂号(42%);

(3)应设专职医务人员负责转诊事宜(40%);

(4)对转诊业务的咨询(8%)。

● 全科医生在双向转诊过程中关心的问题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

(1)需要及时看到专科医生对患者病症的诊断(83%);

(2)上转医院的检查、检验等结果能够及时与社区共享(83%);

(3)专科医生对患者的用药信息(75%);

(4)转诊过程中患者个人信息在系统中的安全性(29%)● 全科医生认为最需要提供双向转诊服务的患者(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

(1)按病种: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外伤患者、妇科病; 双向转诊需要改进的环节(2)按类型:需要进一步到医院做检查检验的患者(67%);

(3)需要进一步到医院做治疗的患者(67%);(4)需要进一步到医院住院诊治的患者(63%);(5)需要使用社区疗机构一级用药范围外的患者(58%)。2.社区居民观点

● 被调查的患者大多数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病;

● 被调查的患者都能知道双向转诊业务,其中的33%还清楚知道自己享受;过双向转诊一次或多次,其他患者没享受过或是不清楚自己有没有享受过;

● 57%的患者认为现行的手工双向转诊有很多

不便之处;

● 对于手工双向转诊流程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

(1)有些药品不能在社区取用(47%);(2)转诊需要到医院重新挂号(43%);

(3)有些需要到医院做化验的项目,患者不能在社区抽血(37%);(4)转诊医院的药品检验检查费用不能在社区交纳(33%);(5)有些三级医院用药需要到医院取药(33%);(6)需要办理医院就诊卡(27%);(7)需要到医院取检查检验报告(17%)。

● 患者中33%能够了解双向转诊的流程,认为其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1)转诊零挂号(30%);

(2)转诊过程中的优先就诊服务(27%);(3)病情咨询服务(23%);(4)在社区交转诊费用(17%);

(5)专职医务人员负责转诊事宜(17%);(6)医务人员陪同(10%);(7)心理咨询(10%)。

● 患者在双向转诊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

(1)医院专科医生诊断结果(33%);

(2)医院专科医生用药情况(23%);(3)转诊过程中个人信息安全(23%);(4)在医院的检查、检验等结果(23%)。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手工操作的双向转诊已经实行多年,并且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但是,手工实现双向转诊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便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全科医生需要及时了解转往医院专科医生回馈的患者信息。其中包括:检验、检查、诊断、康复建议等重要信息。而手工转诊中,患者在医院的上述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地传递,对病情的及时诊治不利。

(2)社区医生不仅需要了解患者在社区的健康档案信息,还需要了解患者在医院的就诊信息,若使二者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患者的疾病预防,有利于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医疗服务,而手工转诊无法实现;

(3)对患者而言,患者非常需要建立畅通的双向转诊通道,特别是需要零挂号机制,方便的转诊服务、咨询服务、多种就诊卡并存等问题,给患者在转诊中带来不便。

(4)在政策宣传方面,对双向转诊工作宣传不够,甚至有些患者已经享受双向转诊却还不清楚自己已经受到了这项服务。

(5)实行手工双向转诊的工作环节还不够顺畅。社区医生上转到医院的环节还比较顺畅,而由医院转回社区的环节还不够顺畅,造成社区全科医生不能及时接收到患者在医院的就诊信息,由于医院专科对患者的诊断、化验结果、检查结果、出院小结等信息传递不顺畅,直接影响了患者慢性病情的持续监控和及时治疗。课题组针对双向转诊需求调研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发现:许多在手工转诊流程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医院与社区互动的信息系统来解决。实现 “以患者为中心”的双向转诊

(1)确定目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双向转诊业务流程为核心,建立医院与社区互动的信息系统,实现在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双向转诊业务,解决社区居民与全科医生的实际需求。

(2)建立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流程。课题组针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需求和手工双向转诊存在的不顺畅等问题,与医院及社区管理部门进行了多次交流,结合需求调研情况,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及社区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的条件下,以医院双向转诊手工流程为基础进行医院与社区互动的系统设计,在设计中结合医院与社区管理政策,优化并设计了双向转诊的信息系统实现流程。

(3)确定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三个路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门诊之间的转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住院部之间的转诊、社区患者来医院做检验、检查的转诊。

(4)建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享网络平台。分别建立并逐步规范了医院与社区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实现了医院(门诊、住院)与社区(一个中心、十个社区站)信息共享网络,采用了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与机制。

(5)建立并逐步完善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社区信息系统,同时,逐步完善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6)研究社区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接口;研究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信息传递的流程;研究社区与医院信息管理的信息安全及其可操作性。(7)建立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的中间平台。通过中间平台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与医院系统进行连接。在中间平台上建立“注册数据中心”,注册数据中心系统针对新患者自动生成(患者唯一主索引),将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信息、医院患者信息与注册中心中的EPMI进行关联,注册中心记录患者历次转诊信息。中间平台存储与电子转诊单相关的检验结果与检查报告,供相关人员查阅。中间平台提供转诊单的保存、校验、状态变更以及检验检查结果上传下载服务。(8)开展试点工作,以社区中心及一个社区站开展试点工作,进行系统测试和试运行。

(9)2009年7月20日,复兴医院医务处、门诊办、信息中心、月坛社区中心联合发文《关于规范我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流程的通知》,(附件:《复兴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检查检验流程》;《复兴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门诊流程》;《复兴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住院流程》),从此,复兴医院与月坛社区间应用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进行双向转诊工作正式启动。社区中心药房

复兴医院与社区转诊实施效果

1.实现双向转诊流程电子化

(1)通过医院与社区互动平台,应用双向转诊系统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责任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在医生工作站开出电子转诊单,向中间数据平台提交申请单。

(2)数据平台审核患者信息是否已经存在,如不存在,创建EPMI,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生成对照信息。

(3)患者到达时,根据申请列表在HIS系统中登记、挂号,并将HIS系统患者身份信息与数据平台关联。(4)医院专科医生接诊后,转诊单状态改编为接诊,并且医院各个工作站能够显示该患者为转诊患者。

(5)将患者转回社区进行康复治疗。治疗过程完毕,医院门诊医生填写回转单,HIS系统自动回传回转单与各项检验检查结果。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可根据转诊单调阅回转单与各项检验检查结果。检验结果,检查报告自动上传、下载。2.实现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信息的共享

医院专科医生通过转诊单,了解患者健康档案信息,更加快速准确做出临床诊断,给予治疗方案。经过安全授权的患者电子病历可以作为回转单的附件通过系统平台传输给社区全科医生,使得全科医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电子病历信息不仅包含了必要的检验检查结果报告,同时还包含了患者的医嘱信息、病程记录等。通过系统平台EPMI实现与其他不同级别的医院、医疗机构之间进行患者各种信息的交互与共享,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奠定扎实基础。实施体会

(1)医院与社区管理部门协调、相关政策支持、配套设施到位是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实施的关键。

(2)双向转诊规范的业务流程与先进信息技术的优化组合是系统顺利实施的保障。从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需求出发进行系统流程设计,可以使信息系统源于应用并高于应用。

(3)建立完善的社区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是实施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的前提。

(4)通过使用医院与社区互动的信息系统实现双向转诊,建立医院与社区信息共享机制,从多方面改善双向转诊工作中的不利现状,规避不利因素,提高双向转诊的成功率,同时给医生以及患者带来便利。

(5)医院与社区的医务人员普遍愿意使用互动系统,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信息,提高诊疗效率。

(6)通过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使医院为患者诊疗提供更优良的服务。系统可以准确定位检验检查项目,患者可在社区查看诊疗结果,提高转诊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7)复兴医院社区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因此,可以吸引大量的患者愿意到社区就诊。许多社区全科医生资质偏低,可能造成患者不信任或误诊现象。(8)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路径还不够畅通,还应有相应的政策激励机制,特别是医院转回社区的环节还不够顺畅。

(9)医院与社区互动共享信息的范围、条件、安全等方面还需要明确的政策法律规定,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篇8:龙保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需求现状的 调查报告

1 社区居民中不同人群的护理需求

1.1 空巢老人社区护理需求

空巢老人指身边无子女, 只有老人独自居住生活的老人[1]。空巢老人是我国社会老龄化及家庭结构变化后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 也是护理需求很高的重点人群。有调查结果显示[2], 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为81.55%。因此, 他们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很高。有研究[3]从上门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4个项目的需求状况对空巢老人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护理需求由高到低排列, 依次为健康教育需求占52.3%, 康复护理需求占40.5%, 基础护理需求占20.7%, 生活护理需求占14.4%。

1.2“四种慢性病”患者的社区护理需求“四种慢

性病”是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高血压在心血管疾病中所占比重最高。据文献统计, 高血压发病率已达27.2%[4]。脑卒中与冠心病的最主要的诱发因素就是高血压, 所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是当前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点。按照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高血压等慢性病变的控制与管理已成为社区卫生的重要工作之一[5]。脑卒中具有“四高一多”的特征, 即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复发率高、并发症多。我国每年新增加脑卒中患者150~180万, 缺血性脑卒中约占43%~65%[6]。我国多项研究表明, 缺血性脑卒中2年内的复发率高达15%~30%, 5年内复发率20%~47.7%, 位居世界之首[7]。冠心病由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从而被称作“人类的第一杀手”。有调查表明[8], 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冠心病的相关基本知识了解甚少, 预防措施不全面, 家庭支持不到位, 从而造成了复发率较高, 生活质量也很差, 要想有效的降低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开展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是关键。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全世界所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算, 在全世界范围内, 糖尿病患病率将从2010年的6.4%增至2030年的7.7%, 人数将达到4.39亿[9]。同时, 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初期症状不明显, 患者容易忽略病情的发展, 延误了糖尿病患者的及时治疗[10]。有调查发现[11], 老年人慢性病率排在前6位的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脑梗死。说明心脑血管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 这可能与生活水平提高, 饮食结构不合理以及老年人退休后体力活动减少, 不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关[12]。因此, 在慢性病护理需求中, 健康教育显得尤为突出。

1.3 慢性病患者家庭照顾者的护理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学者逐渐认识到家庭护理者正在成为一些疾病的潜在高发人群, 因此向照顾者提供支持性服务以减轻照顾者的精神压力, 保障其身心健康十分必要[13]。他们的护理需求主要包括相关疾病知识、照顾知识的培训指导以及相应的心理支持。张玲云等[14]对脑卒中患者的照顾者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发现, 85.44%的照顾者不知道脑卒中患者的正确卧位, 79.61%的照顾者不了解脑卒中患者上下楼梯行走时肢体的先后顺序, 90.29%的照顾者不掌握脑卒中患者的正确坐姿。白姣姣等[15]调查发现, 仅有28.3%的照顾者能做到协助患者做功能锻炼。王志伟等[16]研究发现, 如果照顾者能将自身烦恼及时向他人倾诉, 得到他人的支持和理解, 将有助于减轻照顾者的心理负担。

1.4 晚期肿瘤患者居家“宁养”的护理需求

晚期肿瘤患者不仅在身心各个方面遭受着巨大的痛苦, 患者本人及家庭还承担着沉重的经济负担。晚期肿瘤患者是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特殊人群。有调查结果显示[17], 肿瘤患者及家庭希望居家“宁养”服务涵盖医疗、护理、心理疏导、镇痛、转介等多方面服务内容。护理方面的需求体现在指导家属进行进食和排泄护理, 口腔皮肤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 心理护理与支持等基础护理工作。

2 社区护理现状

2.1 社区内老年人的护理现状

总体上现阶段以社区服务中心 (站) 为依托, 入户为辖区内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 筛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开展慢病管理。掌握第一手资料, 定期回访并记录。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工作, 大多仍是以技术性操作方式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工作为主。社区服务中心普遍把建立家庭档案、慢病调查作为社区卫生工作重点。护理工作重要意义还不被社会重视, 客观上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18]。目前, 尚没有明确针对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形式, 且由于护理人员不足等原因, 在生活护理、康复护理方面难以满足空巢老人的需求。

2.2 社区内“四种慢病”的护理现状

主要是为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 对慢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体检、服药指导及追踪随访式健康教育。实践证明, 追踪随访式健康教育在社区常见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成效显著, 较目前普遍应用的健康宣传活动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值得推广应用[19]。目前, 全民建档工作已经开展, 慢病管理的覆盖面会进一步扩大, 但目前社区护理专业人员明显缺乏, 社区护士与社区服务人口比例不协调[20]。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慢性病患者家庭照顾者的护理现状

近年来这一群体已开始受到专家学者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但目前仍没有针对这一群体制定相应的支持性服务的护理方案, 多是在照顾者陪同患者就医或社区医务人员访视过程中, 与照顾者在进行患者病情交流过程中, 给与相应的指导和心理上的支持。在一些发达国家, 为了缓解照顾者的压力, 政府和有关部门牵头筹建了许多社团组织, 依托诸如家庭照顾者联盟、家庭照顾者协会等社会团体, 通过教育、培训、咨询、法律等多种形式向照顾者提供支持, 定期入户对家庭照顾者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尽可能减轻照顾者的压力, 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21,22]。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4 晚期肿瘤患者居家“宁养”的护理现状

为促进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政府机构和社区机构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思考。有研究表明[23], “政府主导、专家指导、社区卫生中心提供服务及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居家“宁养”服务模式, 是利用现有资源满足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服务需求的适宜模式, 在保证服务提供者、服务经费和可操作性上具有优势, 尤其适用于城市贫困家庭和农村地区。目前, 社区护理人员“宁养”服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严重缺乏。因此, 为推广居家临终关怀服务模式, 当务之急是尽快提高社区护理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

篇9:龙保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需求现状的 调查报告

资料与方法

此次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由调查人员随机确定调查对象,进行逐项提问并做相关记录。共收回符合要求的调查问卷151份。

在151名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中,男55人(36%),女96人(64%)。按年龄段统计:30岁以下40人(26%),31~45岁52人(34%),45~60岁39人(26%),60岁以上20人(13%)。按受教育程度分类:小学文化9人,初中文化46人,高中及其以上92人,分别占全部人数的6%、30%、61%。按家庭经济状况分类:宽裕型5人(3%),一般状况133人(88%),较差13人(9%)。

问卷回答情况

在问及“你认为目前社区内存在的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按照社区居民关注程度的高低依次是:环境卫生问题69人次,生活习惯问题69人次,卫生知识缺乏63人次,慢性病的管理和指导问题38人次。

在问到“你是否经常参加社区举行的有关健康教育的活动”时,回答经常参加的有94人(62%),因为其他原因不能经常参加的57人(38%)。绝大多数社区居民都希望有关机构经常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在问及“你目前所知道的健康基本知识是从哪些渠道获得”时,社区居民的回答充分体现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114人次(75%)选择来自广播电视,96人次(64%)选择报刊杂志,57人次(38%)选择健康知识讲座,40人次选择墙报、专栏,32人次选择是其他人告诉的。

在问到“您参加这次活动最希望从中学到什么知识”时,希望得到日常生活保健知识126人次(83%),希望得到健康生活指导的86人次(57%),有64人次(42%)选择了慢性病预防知识。

在问到“您认为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哪种方法最合适”时,按照居民对健康教育活动多种形式的欢迎程度分别排序为健康咨询(93人次)、专题讲座(79人次)、专家义诊(68人次)、口头交流(47人次)和小组座谈(34人次)。

当问及“您喜欢哪几种形式的宣传材料”时,按照社区居民对健康宣传材料的喜爱程度,依次排序为卫生小册子(91人次)、卫生报刊(77人次)、卫生专栏(51人次)、卫生传单(40人次)、卫生展版(29人次)和宣传折页(19人次)。

当问及“你是否患有慢性病”时,有22人回答经医院诊断患有高血压病(占人员比例15%),3人患有糖尿病(2%)、4人患有冠心病(2%)。

当进一步问道“你所患的慢性病是否已经进行了规范的治疗”时,上述29名慢性病患者都自述在医生的指导下已经进行了连续的治疗。其中23人自我感觉控制效果良好(87%),6人控制效果不满意(13%)。在问及是否掌握了所患慢性疾病的规范治疗方法时,17人回答经医生宣传已经掌握(59%)。

当问道“你知道我国居民《健康指南》规定的每个健康人每日食盐量不应超过多少克吗?”时,回答准确的社区居民只有27人(18%),完全不知道的124人(82%)。但是几乎所有的社区居民都回答平时生活中没有计算过或者没有留意过每个月家庭实际食用的食盐量。

当问到“你经常饮酒吗?”,回答经常饮酒的50人(33%),不饮酒的101人(101%)。有74人(49%)知道经常过量饮酒或酗酒对身体的损害,另有77人(51%)则不清楚饮酒过量的危害。

当问及“你是否知道每人每天食用油不应超过多少克”时,只有10人(7%)能够回答出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家庭不清楚1个月究竟用了多少食用油。

在调查吸烟人群比例时,仍在吸烟的31人(21%),不吸烟120(79%)人,吸烟人群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且绝大多数为男性。有96人(64%)知道吸烟带来的害。

当问到“你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或文化娱乐活动吗?”回答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106人(70%)。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一般为早晨散步或参加社区举办的其他文体活动。大多数参加晨练活动的居民在冬季天气寒冷时中断。

当问及是否知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这四句保持健康的基本要领时,只有61人(40%)回答知道道。

当问到“你曾经参加过无偿献血吗?”被调查的人群中有38人(25%)回答参加过无偿献血,113人(75%)没有参加过。56人(37%)知道适量献血对身体无害,95人(63%)回答不知道。有94人(62%)知道应该到国家指定的献血机构献血。

当问道“你能说出火警、急救、交通事故报警的电话吗?”能全部说出上述电话号码的只有102人(68%)。

调查结果分析

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在回答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时,普遍表现出健康知识知晓率太低。在健康行为的形成方面也不尽如人意,被调查的人员中,尚有38%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经常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没有采取低盐、低脂饮食的具体措施;仍有21%的人继续吸烟;在对吸烟人群进行调查中,除3人外,其余28人都知道吸烟会对人体肺部带来伤害,充分说明了健康知识的知晓和健康行为的形成之间尚有很大的差距。

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活动的欢迎及对健康知识的渴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调查中发现,广大的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渴求非常迫切,几乎每一个被调查的居民都希望自己能掌握较为科学的生活常识和预防疾病的基本知识,都希望相关单位能经常到社区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居民比较关心的健康问题集中在社区的环境影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因此能及时得到日常生活保健知识则成了社区居民健康需求方面的首选。调查中发现,比较受欢迎的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健康咨询、健康专题讲座和专家义诊;社区居民比较喜欢的宣传材料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健康知识小册子、宣传报刊和卫生专栏。

上一篇:吃面作文400字下一篇:致叔叔阿姨们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