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千克吨练习题

2024-04-24

克千克吨练习题(精选6篇)

篇1:克千克吨练习题

《吨、千克、克》测试题

一、填空

60毫米=()厘米

2吨=()千克

8米=()分米

5000克=()千克

3千克=()克

7千米=()米

400厘米=()米

6000千克=()吨

8吨50千克=()千克

3吨500千克=()千克

3085千克=()千克()克

1吨-320千克=()千克

480克+520克=()克=()千克

4千克7克=()克

7008千克=()吨()千克

1米-54厘米=()厘米

830克+170克=()克=()千克

20张纸叠起来厚1毫米,100张叠起来厚()毫米.

二、按照要求排序

700克

1千克

500克

4千克

6克(从大到小)

504克

504千克

5千克

5克

500千克

(从大到小)

6800千克

6吨80千克

4000克

3千克

(从大到小)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内

1.1小袋水饺粉重5().

①克

②千克

③吨

2.数学课本的宽是145().

①毫米

②厘米

③分米

3.黄河牌汽车的载重量是7().

①克

②千克

③吨

4.武汉长江大桥比南京长江大桥短5102(). ①分米

②米

③千米

5.一个鸡蛋约重70().

①吨

②千克

③克

6.一支钢笔长14().

①分米

②厘米

③毫米

7.4千克()4千米.

①=

②<

③不能比较

8.两层楼之间有22个台阶,每个台阶的高度是15厘米,从一楼到四楼升高了(). ①1320米

②990厘米

③1320厘米

四、判断,在()内对的打“√”,错的打“×”. 1.赵亮家的客厅长5分米。.

()

2.一汽车的载重量是8千克。

()

3.一块菜地长48千米。

()

4.一袋面粉重45吨。

()

5.小玲体重是31千克。

()

6.1小瓶墨水重100千克。

()

篇2:克千克吨练习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建立“克”的概念。教学准备

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教学过程

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 1了解质量单位

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

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2认识工具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动手操作,认识克

1教师出示一小勺盐(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 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 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2介绍天平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3称盐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4你知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

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6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

三、课堂活动 1分组活动:称学习用品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独立作业,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后延伸 克、千克、吨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的概念。2掌握克与千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建立“千克”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当一个学生说出体重之后,问一问,谁比他重?还有谁更重?咱们班上谁最重? 教师随机作记录:30千克、32千克、40千克、46千克„„

我们班最重的同学都没有老师重?看了老师的体重,你有什么感觉? 为了便于比较,也为了记录简便,老师用来表示体重的单位应该与你们的一样,都用千克作单位。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克。(板书:认识千克)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1千克(1)出示一袋500克的碘盐,用手掂一掂,再估一估它有多重。请学生读出包装上的数据。再出示一袋同样的碘盐,问学生:两袋这样的碘盐重多少? 告诉学生1 000克就是1千克。教师板书:1 000克=1千克 千克用kg表示。1 kg=1 000 g(2)将这两袋盐放在台秤上,请学生看指针所指的刻度是1千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重1千克?(3)学生一只手拿一枚2分硬币,另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掂一掂,说出自己的感受。(4)讨论:你认为通常在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 结论: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二)操作活动,称物品 每组拿出自己准备的秤。(1)称出1千克盐、3千克大米、2千克水果糖。(也可以用作业本、数学书等代替)用手掂一掂。(2)称8个苹果、3个萝卜,掂一掂,估计一下这些物品有多重,再称一称。学生交流:你用什么工具称?怎样称的?

(三)克与千克的换算

(1)这袋大米重3千克,如果用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说出:1千克是1 000克,3千克就是3 000克。3 kg=3 000 g(板书)这3个萝卜重2 000克,如果用千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比较这两个式子:3 kg=3 000 g2 000 g=2 kg,你发现了什么?(3)老师的体重是50 000克,真的比全班所有的人都重吗?

000克就是50千克,全班最重的是48千克,老师比全班的同学都重。

三、课堂活动(1)对口令。(2)填一填。3(3)分组活动,称一称。

选择一件你想称的物品(例如书包、椅子、桌子、学生„„),估计一下有多重。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后延伸

小猪重30千克,小猫重5千克,大公鸡重3千克,母鸡重2千克,两只小鸡分别重500克。它们要坐船去游玩,大木船规定不能超过33千克,小木船规定不能超过9千克。它们怎样坐船?

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在实践、观察与推算的活动中,认识1吨物品有多重,建立吨的概念。2掌握千克与吨的进率,能进行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实际应用的能力。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概念。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去调查货车的载重量。

2教师准备体重秤、1桶水、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2吨、4吨„„

教师发现了一辆长安小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1 000千克,另一辆小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1吨,哪辆车的准载量大?

引发学生的争议,进而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吨。(板书:认识吨)

二、建立概念 1认识1吨

(1)请一个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学生站上体重秤。告诉大家,三年级的小学生大约重25千克。同桌互相抱一抱,或者背一背。说一说对25千克的感受。(2)请4个学生上台,算一算,他们的体重一共约是多少千克?

想象一下,把这4个学生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样?100千克重不重?(3)请40个学生起立,算一算,他们的体重一共约是多少千克?

想象一下,把这40个学生全都叠在你身上,会怎样?1 000千克重不重?(4)1 000千克就是1吨。1吨重不重? 板书:1吨=1 000千克。2算一算,加深对1吨的认识

(1)出示重20千克的一桶水,放在体重秤上。请学生用手拎一拎,说一说感受。推算一下,多少桶水重1吨?(3)出示重50千克的1袋米。请学生用手提一提(先请一个学生提,再请两个学生一起提,然后请三个学生一起提),说一说感受。推算一下,多少袋米重1吨?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吨

篇3:克千克吨练习题

一、“信息窗”呈现的情境信息及编者的编写意图分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学生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的情境,借助蜂鸟、小狗、袋鼠、蓝鲸这四种动物的质量信息,引出质量的三个单位:克、千克、吨.为叙述方便,先把其中的四句文字信息(图略)进行标号呈现于下.

(1)“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

(2)“世界上最小的狗大约重1千克.”

(3)“最大的袋鼠大约重90千克.”

(4)“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大约重150吨,它的肾大约重1吨.”

由此可见,“信息窗”呈现的是百科知识内容,为学生打开了了解动物世界的一扇窗户.编者的编写意图应该是通过动物世界的奇闻趣事和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开阔其视野,并将数学知识与生物学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进而达成教学目的;同时,借助学生查阅资料的背景,渗透学习方法.不再赘述.

二、对“信息窗”中情境信息的几点思考

编者的编写意图是好的,对达成教学目的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一)“信息窗”中信息的语言表述欠严谨

最大与最小这两个词存在歧义.最大、最小是指动物的体型(体积),还是质量或年龄?若抛开此问题不谈,按编者的思路最大、最小指质量.若说文字信息(1)还比较严谨的话(说的是蜂鸟孵出时的质量),而文字信息(2)和(3)严谨性就有点欠缺,是刚出生的小狗和袋鼠,还是成年的或几岁的?不明确这个前提便不具有可比性.诚然,这些信息的表述出自科普读物,但在比较严谨的数学课本中出现有点欠妥.

(二)“信息窗”中的信息欠科学

就是按编者的意图,动物的最大、最小是指质量,文字信息(1)(2)(3)也不科学.其实编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将教材第一版“最大的袋鼠大约重40千克”,改为了第二版的“最大的袋鼠大约重90千克”.这样改后科学性也有问题,因可能有更大的袋鼠还没被人们发现呢!再如,即使文字信息(2)中最小的狗是指成年狗,1千克也不是最小的.据2015年9月12日中新网报道,波多黎各的吉娃娃蜜莉(Milly)狗4岁半,身长只有9.65厘米,体重170克,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上最小的狗.更何况刚出生的小狗还可能不倒170克呢,也可能有更小的狗没被发现.同样道理,蜂鸟也不一定是最小的鸟.

(三)最大最小的表述限制了学生创新发现的空间

编者的编写意图应该有通过动物世界的奇闻趣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开阔其视野的目的.但最大最小的表述,封堵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关上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大门.因为有了最大和最小,学生就失去了进一步探索更大的和更小的动物的想法与动力,限制了创新发现的空间,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信息窗”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可能偏离方向

编者的意图是通过动物趣闻激发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学习兴趣,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却未必集中在对质量单位的认识上,有可能集中在“这些可爱的动物到底长成什么样”等问题上,从而在大脑中展开想象,思维飞向了课堂之外,要拉回到课堂上学习质量的单位可能兴趣全无,进而干扰了听课和对质量单位的探索.另外,从心理学角度讲,“信息窗”呈现的大量信息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再者,“信息窗”下面的卡通问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提问的宽泛性也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偏离对质量单位的认识,而转向非数学的思考.因此,这样的设计很有可能实现不了编者的编写意图.

(五)“信息窗”中的信息不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关于质量单位的认识,课程标准提出了“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的教学目标;青岛版教师教学用书也提出了“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质量观念”的教学目标.可见都注重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感受,也就是先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而这就需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观察、抚摸、掂掂或称称等操作活动.而“信息窗”呈现的四种动物,除去狗,其他三种恐怕大多数人没见过,尤其是蜂鸟和蓝鲸,别说是学生,就是编者、老师等成人又有几人见过?学生既不能看,又不能摸,也不能掂一掂、称一称,何来感受,又怎么感知质量单位?

需要指出的是,青岛版教材情境创设之后的设计,借助口香糖、砝码、2分的硬币、花生仁等实物,通过让学生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等操作活动感受1克与1千克,进而借助具体的1袋大米重10千克,10袋大米重100千克,100袋大米重1000千克,通过有层次的数学推理过程,使学生建立起不易直接感知的“吨”这个单位.这种设计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体现了编者匠心独运的设计.

三、关于“克、千克、吨的认识”情境创设之建议

由于克、千克、吨这三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故情境创设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建立在他们对质量观念的感性经验基础上进行设计.因三年级的学生几乎都买过东西,起码也跟随家长买过东西,有时买东西需要上称称重量,这些学生是见过的,也就是说学生具有质量的相关感性认识和经验.笔者认为,创设一个买卖东西的情境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但需精心设计其中的语言信息和问题.限于篇幅,笔者简单谈一下设计建议.

创设一个超市买卖东西的情境,至少要呈现两类商品(多点也可)且满足以下几点:

第一,给出一类个数、形状与单位质量价格相同,但质量(用克或千克明确标注)与体积大小不同,标有不同售价的两种商品,并提出售价为什么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探讨原因.

〔这是考虑到学生还没建立起质量观念,促进学生自我认知生活中以个数多少论价高低的习惯缺乏科学性,进而主动纠正之而设计;仍留有用比较大小(体积)的习惯进行判断的空间,目的是为下面的第二做铺垫.〕

第二,给出另一类形状与单位质量价格相同,质量(明确用克或千克标注)也相同,但体积大小不同,标有相同售价的两种商品,并提出售价为什么相同的问题,让学生探讨原因.

〔这是针对第一中的问题,促进学生自我认知与纠正生活中以大小(体积)论价高低的习惯而设计.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第一、第二中两类商品中标注的其他信息(质量),认识到有些商品售价的高低需要以重(质)量来确定,认识到学习质量单位克、千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其探索欲望.〕

第三,商品最好售价比较低,且便于携带.这样,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买来进行操作比较,并亲自掂一掂,称一称,形成对克和千克的感知.

篇4:克、千克、吨解决问题专项训练

1、把81千克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千克?

二、应用题

1、一个小皮球重45克,一个大皮球重54克,两个球共重多少克?

2、学校食堂买8箱苹果,每箱重9千克,又买来了28千克鸭梨,一共买了多少千克的水果?

3、一个农资门市部运来5吨化肥,卖出 2000千克,剩下的3天卖完,剩下的平均每天卖多少吨?

4、食堂运进大米 485千克,面粉 495千克。大米和面粉的总质量比1吨少多少千克?

5、一头牛的质量是 5吨,8头这样的牛共重多少千克?

6、毛毛家养了两头猪,一头重 125千克,另一头重 210千克,这两头猪总质量比1吨少多少千克?

7、把20吨大米,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千克? 8、1块橡皮重5克,6块这样的橡皮重多少克?

9、小华体重26千克,小方体重23千克,小华比小方重多少千克? 小方比小华轻多少千克?

10、一头牛的质量是 500千克,8头这样的牛共重多少吨?

11、一瓶饮料连瓶重1千克,瓶重100克,请问饮料有多重?

12、用载重量是3吨的汽车将6100千克的沙子运走,至少需要多少次才能运完?

13、果品公司收购苹果26吨,先运走6000千克,剩下的用载重为4吨的卡车一次运完,请问需要几辆这样的卡车?

14、一头大象重4吨,一头牛重300千克,一头大象比一头牛重多少千克?

15、有2吨大米,第一天卖出380千克,第二天卖出62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篇5:克千克吨练习题

教学目标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1千克、1克、1吨有多重,掌握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感知物体质量的情境,能用体验的方法来思考和感受物体的轻重,会用质量的感念来表述物体的重量大小。

3、解决生活实际,会用秤来称物体的轻重,能解决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千克、克、吨的认识,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及千克、克、吨的简单应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质量单位的概念,所以教材把这些内容都安排在两个问题情境中进行。其中,“有多重”,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了解“1千克、1克有多重”及它们间的关系;而“1吨有多重”,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质量问题的知识打下基础。教学重点:

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和在实践中体验并建立质量观念。教学难点:

掌握“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并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有多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 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了解 1 千克和 1 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建立 1 千克、1 克的概念。教学难点: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 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方法:导入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让学生从桌上任拿 2 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从 情景中发现问题 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 国际上统 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2.认识秤(课件演示)

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认识秤 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3、认识克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4、简单介绍天平和盘秤的用法。(课件演示)

这个鸡蛋重()克,这个西瓜重()千克,笑笑体重是()千克

一般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人的重量 一般用“千克”。

三、课堂小结

1、一般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人的重量一般用千克

四、课堂练习

一个苹果26(克)

一袋洗衣粉400(克)一只小狗10(千克)

一棵大白菜2(千克)可以先估一估,再把物体掂一掂

五、作业布置

1、课本46页的1、2、3题

2、课件补充。

六、板书设计

有多重

一个苹果26(克)

一袋洗衣粉400(克)一只小狗10(千克)

一棵大白菜2(千克

七、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1吨有多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 = 1000千克”。

2、能运用千克、克、吨的有关知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提高估计能力。

3、感受质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 = 1000千克” 教学难点: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屏幕上都有什么?你能为它们选择合适 的质量单位吗?头大象的质量用什么作单位呢?

2、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 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一)初步感知“吨”

播放课件: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质量单位“吨”,平时你们常用 千 克来计量物体的质量,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我就派上大用场了。比如:这头大象重 4 吨,这节火车皮装煤 55 吨,这座桥的承重量是 20 吨。

1、听后交流,你都知道了什么?

看来很多同学都对吨来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在计量比较重的物体 的质量时通常用吨来作单位。但对于 1 吨到底有多重?它与千克之间的又有什么关系?我们现在继续学习。

2、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大约有1吨重的东西? 吨=1000 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加深对重量单位吨的印象。(如:一卡车货物)

二、课堂小结

吨=1000 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1、一般比较重的物体用吨做单位,如:火车运货物,汽车运货物„.2、比较小比较轻的用克做单位如:鸡蛋、牙膏„.3、像羊、人、一箱货物、一箱苹果、一只鸡等一般用千克做单位。

四、学生练习千克=()克

()t=2000kg

吨=()kg

18t=()千克

5000 克=()千克

()kg=6t 在○里填上“>” “<”或“=”。

8000 千克○8 吨

4500 克○4 千克

3t○3600 kg

5千克40克○6千克

五、作业布置

适当补充。

六、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 吨=1000 千克,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七、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克、千克、吨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 = 1000千克”。

2、能运用千克、克、吨的有关知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提高估计能力。

3、感受质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 = 1000千克” 教学难点: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方法:导入法、讲解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单位名称

5000克=()千克

8千克=()克 300克+700克=()克=()千克

(1)学生独立思考

(2)集体订正 巩固对克、千克、吨的换算练习

二、巩固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关系

1、课件出示:

(1)一桶油重 100kg,10 桶油重 1 吨。(2)一头牛重 350kg,3 头牛大约重 1 吨。(3)一袋面粉重 50kg,20 袋面粉 重 1 吨。

(加强对质量单位克、千克的认识)

三、生活中的重量单位

1、桥头挂着牌子上写着:8t ,这个8t表示什么意思?

2、填一填 这个8t就是8吨,吨可以记作吨,所以我们学过的1吨=1000千克也可以

记作:1 t=1000千克 吨=1000 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让学生填单位的练习来感受质量的大小(课件演示)

3、通过让学生填空,让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并能从正 反两面进行单位换算练习。灵活地把握克、千克、吨的关系,学生独立完成后 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一般大的物体就用大的单位“吨”或“千克” ,如:火车运货物,汽车 运货物„„

2、比较小比较轻的用克做单位如:鸡蛋、牙膏„„

3、像牛、羊、人、一箱货物、一箱苹果、一只鸡等一般用千克做单位

五、学生练习

作业布置 完成新概念《克、千克、吨》

六、板书设计

克、千克、吨的练习课 吨=1000 千克,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篇6:克千克吨练习题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页,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3.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4.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质量单位,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难点: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估测,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花生米、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给每个小组准备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

学生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标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说一说你喜欢看什么书?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们正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课本情境图,学生观察、激发兴趣)

2.仔细阅读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吨为单位的。

3.激发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克、千克、吨是什么?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

师:这节课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介绍质量单位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吨这样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质量单位--克。

板书课题: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2.猜一猜1克有多重?

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猜一猜。(板书:猜一猜)

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等。

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学生可能会想到称一称。)

(板书:称一称)

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对1克的体验。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币、1粒黄豆、一枚一元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体比1克轻?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感受几克的轻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5角硬币和一元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

(2)小组合作称一称

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分别有多重。

(3)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1)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2)游戏左手右手小天平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请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币,右手放护肤霜。当你认为两边一样重时,看一看硬币多少枚,再估一估这袋护肤大约重多少克?

请各小组汇报,然后揭开胶布,看质量标识(误差在±2克内),算估对。

(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

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3.感知几十克、几百克的质量。

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包装袋上的标识,再掂一掂感觉有多重。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经历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过程,认识了质量单位--克。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新课堂第1题,说一说它们的质量。

2.火眼金睛判对错。

(1)一袋面包250克。()

(2)一根火腿肠重100克。()

(3)一个西瓜重30克。()

(4)一包话梅重80克。()

3.新课堂第2题,你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吗?

引导学生学会从称上和包装上读出质量,让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后一题盘中称的是2个鸡蛋共200克,问题是一个鸡蛋的质量是多少克?

4.资料拓展--你知道吗?(播放音频,同时课件出示图片和内容)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小学生一天这样搭配食物比较好:米饭、馒头等谷类食物375克,肉75克,鱼虾25克、鸡蛋50克、牛奶200克、、豆制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总结

同学们,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那么,较重的物品用什么作单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它们之间有什么的关系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继续研究,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1克有多重?猜一猜

一枚2分硬币掂一掂

一个花生米估一估

称一称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创设情境自然有趣,以学生查阅资料为背景,以几种动物的质量为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了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同时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经历学习的过程,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体验的学习过程,重视彰显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3)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学生们对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花生米、在超市买的食品、以及数学书、铅笔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逐步发展到用手掂物品、估测物品、用天平称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还布置他们课外到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质量。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使用建议。

本教案是按照质量单位克的认识--千克的认识--吨的认识3课时的思路设计的,为使课堂更加开放生成,教学时也可以全部放给学生,实行更开放的数学课堂。

3、需破解的问题。

上一篇:张某系一有限责任公司下一篇:中学秋季学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