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克千克吨》的教案设计

2024-05-14

数学二年级《克千克吨》的教案设计(共12篇)

篇1:数学二年级《克千克吨》的教案设计

数学二年级《克千克吨》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P27―例7,例8,P28―课堂活动1、2、3,练习四3、5、6、7、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克、吨这两个重量单位。

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己体验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计量重量的单位有哪些?按一定的顺序是怎样排列的?

生:有克、千克、吨;(吨、千克、克)

师:克、千克、吨它们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生: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7

1、师出示例7的挂图,让学生独立看图,比一比哪种动物最重,哪重 动物最轻?

2、学生先独立比较,填写在书上,再同桌说一说,最后全班交流。

3、指名回答,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比较方法:我们在比较轻、重时,都要先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然后再比较。

(二)教学例8

1、学生看图自学,先自己说一说图意,再同桌说一说,最后全 说。

2、学生再计算还剩多少?

3、指名说出是怎样想的。

甲生:5吨就是5000千克,5000―=3000千克,所以还剩3000千 克,也就是3吨。

乙生:2000千克就是2吨,5吨―2吨=3吨,所以还剩3吨。

三、课堂活动:

1、P28―1题,对口令。(生和师对,生和生对)

2、P28―2题,把重量相同的用线连起来。(生先独立连,再全班订 正。)

四、课堂作业:

1、P30―3题,生先独立填写,再订正。指名说出是怎样想的。

2、P30―5题,生填写在书上,再全班订正。

3、P30―6题,生独立算一算,填在书上,再集体评讲。

4、P31―7、8题,同桌互相讨论,再说一说,填写在书上。

篇2:数学二年级《克千克吨》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页,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3.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4.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质量单位,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难点: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估测,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花生米、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给每个小组准备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

学生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标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说一说你喜欢看什么书?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们正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课本情境图,学生观察、激发兴趣)

2.仔细阅读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吨为单位的。

3.激发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克、千克、吨是什么?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

师:这节课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介绍质量单位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吨这样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质量单位--克。

板书课题: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2.猜一猜1克有多重?

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猜一猜。(板书:猜一猜)

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等。

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学生可能会想到称一称。)

(板书:称一称)

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对1克的体验。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币、1粒黄豆、一枚一元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体比1克轻?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感受几克的轻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5角硬币和一元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

(2)小组合作称一称

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分别有多重。

(3)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1)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2)游戏左手右手小天平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请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币,右手放护肤霜。当你认为两边一样重时,看一看硬币多少枚,再估一估这袋护肤大约重多少克?

请各小组汇报,然后揭开胶布,看质量标识(误差在±2克内),算估对。

(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

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3.感知几十克、几百克的质量。

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包装袋上的标识,再掂一掂感觉有多重。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经历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过程,认识了质量单位--克。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新课堂第1题,说一说它们的质量。

2.火眼金睛判对错。

(1)一袋面包250克。()

(2)一根火腿肠重100克。()

(3)一个西瓜重30克。()

(4)一包话梅重80克。()

3.新课堂第2题,你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吗?

引导学生学会从称上和包装上读出质量,让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后一题盘中称的是2个鸡蛋共200克,问题是一个鸡蛋的质量是多少克?

4.资料拓展--你知道吗?(播放音频,同时课件出示图片和内容)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小学生一天这样搭配食物比较好:米饭、馒头等谷类食物375克,肉75克,鱼虾25克、鸡蛋50克、牛奶200克、、豆制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总结

同学们,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那么,较重的物品用什么作单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它们之间有什么的关系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继续研究,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1克有多重?猜一猜

一枚2分硬币掂一掂

一个花生米估一估

称一称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创设情境自然有趣,以学生查阅资料为背景,以几种动物的质量为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了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同时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经历学习的过程,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体验的学习过程,重视彰显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3)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学生们对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花生米、在超市买的食品、以及数学书、铅笔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逐步发展到用手掂物品、估测物品、用天平称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还布置他们课外到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质量。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使用建议。

本教案是按照质量单位克的认识--千克的认识--吨的认识3课时的思路设计的,为使课堂更加开放生成,教学时也可以全部放给学生,实行更开放的数学课堂。

3、需破解的问题。

篇3:二年级数学法制教育教案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条的相关内容。

重难点: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1千克的物品拎在手上是什么感觉?能举例说说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吗?

出示各种硬币。

谈话:请看老师收集的这些硬币,1枚硬币有1千克吗?用千克作单位合适吗?大家有什么想法?

引入:克也是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的符号是g。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1、那老师现在称一下一枚一角的硬币,用什么秤?(天平)演示操作:天平左边放硬币,右边放入1克的砝码。

看天平的方法:当指针指着中间红色的刻度,就说明两边平衡了。

2、那我把硬币放在左边,右边放砝码,因为怕砝码被氧化,我们要求用小镊子夹(说明用天平的方法)

那我们挑砝码时该挑大的还是小的?(小的)

根据一角硬币的重量,选择适当的砝码。(教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

3、放最小的10g砝码也太重了,怎么办?用游标。(指导如何看游标)

明确:约重1克。

4、表示比“1千克”轻得多的物体,我们常用“克”作单位,国际上用“g”表示。1千克的物体和1克的物体质量差距甚大。

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毒品对人的危害却很大。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因此,我们从小要学会“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5、认识“千克”和“克”的关系:

那“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回头看两包盐重多少?(1千克)那我们再来看看一包盐的净重量——500g,那也就是说:

500+500=1000(g)1000g=1kg

刚才我们称了大约5个苹果1000克,那一个苹果有多重?你是怎么想的?明确:1kg =1000g,1000÷5=200(g)。

同理,一瓶学生奶也约重200g。

七、分小组动手操作:

先掂一掂,作出合理的估计,再称一称。(填表格)强调:填好单位!

八、小结、课后练习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好地掌握“克和千克”这部分知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轻的东西是用克来做单位的,重的东西是用千克来作单位的。

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1克和1千克的质量有多重,课前准备了500克的食用盐2袋,一枚2分的硬币,而且让每一个学生亲自用手掂一掂它们的重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注意力,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动手实践感受过的东西。这也为以后的估算物体重量打下了基础,让学生有了明确的参照物,进而更准确的估算物体重量。

篇4: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

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一:动物趣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

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

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

2、学生置疑:1)为什么有的是克,有的是千克吨 2)1克有多重? 3)克、千克、吨是什么?

3、带这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

1)问:“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3)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

4、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同学们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 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三、巩固练习

师:认识了克、千克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自主练习P6—

1、2

2、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一估、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

四、教师小结

我们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能举例说说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五、作业布置

同学们,你能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的物品吗?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6——7自主练习,克、千克相关知识及拓展练习教学目标:

1、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

2、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3、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教具准备:体秤、生活实物

教学构想: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单位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课复习

1、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

2、认识体秤,简单介绍。

3、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

4、你还知道哪些秤?(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P8—10 部分内容

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

2、补充:填合适的单位 1)小兰体重32()

2)一个鸡蛋重50()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把握 3)2瓶矿泉水重约()4)7粒黄豆约重()

3、自主练习P8—11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2)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问,集体交流

4、自主练习P8—8 独立完成,注意质量单位的字母表示

三、拓展延伸

薯片 200g 薯片 150g

2.5元 2.5元 你会买哪种,为什么?

四、作业布置

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5页,吨的初步认识,以及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构想:在千克、克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质量单位应填什么的置疑,引出吨的学习。通过由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方法,结合同学的体重让学生感知吨有多重,从而认识吨。教与学的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2.填空.

1千克=()克

3千克=()克 1000克=()千克

5000克=()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小兰体重约25()一个鸡蛋约重50()

一条鲸鱼体重约34()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鲸鱼的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4)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千克

8000千克=()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3)练习质疑

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四、巩固与反思.

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 2、2吨=()千克

5千克=()克 7000千克=()吨

9000克=()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6—9自主练习,复习、巩固吨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质量单位吨的认识,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能准确感知物体的大体质量

教学构想:通过,填写适当的质量单位、质量单位之间的转化等练习,巩固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同时,通过情境问题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克、千克、吨这几个质量单位。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课复习

1、资料交流。

师: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质量以“吨”作单位?(增强质量单位与生活的联系性)

2、感悟生活中的“吨”,教师补充资料

二、巩固提高

1、我问你答。你能把我说的单位快速转化为“千克”吗(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熟练程度)

3吨=()千克 2000克=()千克 6000克=()千克 50吨=()千克

※ 最后一个略有难度,可以给学生一点讨论时间

2、排排队(从大到小排)1)3千克 3吨 3克

2)2千克 2500克 2吨 1500千克 25000克 ※你发现了什么?

4、自主练习P7—6(同位讨论解决方案)

1)可以把4吨转化为4000千克,在把6个600千克连加 2)可以用600千克×6=3600千克,3600千克〈 4吨

5、自主练习P7—7 猎豹体重80()鲸鱼体重34()袋鼠体重30()每小时跑100()每小时游30()每小时跑50()(此题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同位合作完成降低难度)

三、拓展延伸 200kg 300kg 400kg 200kg 50kg 50kg 200kg 你能搭配出1t吗?有几种方案?

四、作业布置

调查一下小组同学的体重,想一想大约多少同学合起来体重是1吨?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我学会了吗和综合练习教学内容:对吨、千克和克进一步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吨、千克、克的含义,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构想:通过一个崭新的情境图,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助指导,也由此检测出学生学生中的不足加以强化。教学过程 一. 引导复习

1、这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一看到吨,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千克呢?克呢?

3、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吨、千克和克。

(请学生来当一当小老师:讲一讲有关吨、千克、克的知识。)(1)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一吨,相当于10头100千克的猪;相当于2头500千克的牛;相当于40个25千克的学生……

(3)一吨很重,只有计量较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时才用吨作单位。一千克…… 1克…… 4.解决问题 铅球篮球乒乓球杠铃 4650450 学生分小组讨论它们大约有多重,该用哪个重量单位。学生回答后,教师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讲解。

二、情境导入

1、师:学习了这么多的和质量有关的知识,让我们到超市走一走,看看谁是超市大赢家。

2、出示情境图,指导看图

1)多少根香蕉大约1千克?为什么?

(引导学生以黄瓜为参照物“6根黄瓜大约重1千克”)2)一棵白菜大约有多重?

(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只要合理就正确)3)你喜欢的小食品有多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30个呢?多少个就是1吨了?

(考察学生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以及吨的组成)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集体交流解决)

三、作业布置

篇5:数学二年级《克千克吨》的教案设计

一 教学内容分析:

低年级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都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也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比较抽象。所以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到家庭、商场等处找以“克”和“千克”计量的物品,统计结果汇总,然后交流。这样既能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加深学生对重量单位的认识,又培养了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双手实践的东西。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重量观念,我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大胆尝试使用分组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领悟到了知识的情趣。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活动中高兴地认识了“克和千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掂、估、秤这些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认识重量单位,建立明确的重量观念。通过让学生从桌面上称出约1千克的物品,发现重量相等而数量不等这一角度,进一步深化对重量单位的认识,形象地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更要注重动手操作。学生自主操作、动手实践,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化,记忆才会牢固,推理才能严密。

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克和千克.教学难点: 知道1千克=1000克 三 难点分析:

重量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重量单位克和千克,使学生明确克用于计量比较轻的重量,千克用于计量比较重的重量。再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重量的轻重,形成直接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全新的重量概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经验,在课堂设计中通过猜、掂、比、等活动方式,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跷跷板吗?如果我们班马丽和马江伟两位同学一起玩跷跷板游戏,会出现什么情况?请学生上台演示玩跷跷板游戏(学生答:马丽这边会跷起来,马江伟那边会落下去,因为马丽比马江伟轻)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品也喜欢玩跷跷板。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同学们说说哪个轻?哪个重?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知道了我们生活中的物品有的轻,有的重。这就要用到重量单位,你们见过哪些重量单位呢?(学生说:吨,斤,两,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那刚才谁猜对了?通过刚才猜一猜这个小游戏你有什么发现?(物品体积大的不一定比体积小的重,有些物品看起来体积很大,其实它并不比看起来体积小的物品重,比如一袋爆米花的

重量大约是50克。一块铁的重量跟它是一样重,你们说是多少?你们想知道一千克有多重吗?拿出你们带的食盐,看一看一包食盐的质量是多少?(500克)两包呢?(1千克)拿起两包食盐托在手上掂量一下,感受一下一千克有多重。

(二)、新授课 1认识克

出示(课件)桌面上的1袋苹果、1个苹果可以拿出盘秤,这是什么称?(盘秤)在哪里见过?称出它们的重量,那1粒黄豆能用盘秤称出它的重量吗?(生:能。)试一试吧。学生试后发现很难称出它的重量。师:用什么秤才能称出1粒黄豆的重量呢?生(思考):天平。

师:对,生活中常用天平来称较轻物品的重量,使用的单位是“克”。

2.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且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

3.让学生感受1克的重量。(每人在桌上找到1个2分硬币,把它放在手指上感受它的重量)

4.举例说一说生活中重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

(1)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实验卡。

(2)并比一比哪个小组猜得最准。

2、认识”千克”

出示准备好的两包物品,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这两包物品哪一个轻?哪一个重? 师:有的同学说体积大的这包重,有的同学说两包一样重,那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称一称。要知道物品质量,我们可以用秤来称,(课件)这些秤你见过吗?在哪里见过的?

拿出盘秤,这是什么秤?(盘秤)我们用这个盘秤称一下这两包物品的重量到底是多少?这包物品的重量在秤上是几?(刻度1)那么这包物品的重量就表示一千克。(板书:1千克)再看一看这包物品的重量是多少?称一称,(还是一千克)这两包物品的重量是怎么样?(一样重)那刚才谁猜对了?通过刚才猜一猜这个小游戏你有什么发现?(物品体积大的不一定比体积小的重,有些物品看起来体积很大,其实它并不比看起来体积小的物品重,比如一袋爆米花的

重量大约是50克。一块铁的重量跟它是一样重,你们说是多少?你们想知道一千克有多重吗?拿出你们带的食盐,看一看一包食盐的重量是多少?(500克)两包呢?(1千克)拿起两包食盐托在手上掂量一下,感受一下一千克有多重。3.“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重量单位,大家想一想,1克和1千克哪个轻?哪个重?猜一下多少个1克会是1千克呢?

生:1000个克是1千克。

师:对,1千克=1000克,(三).课堂练习

一个苹果重450()一粒黄豆重12()672克=()千克 一包食盐重500()

篇6:数学二年级《克千克吨》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5页年、月、日和教科书第127页周长、克、千克、吨的认识,完成练习二十二教科书第6,7题和教科书第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回顾,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年、月、日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判断平年和闰年;进一步认识24时计时法,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复习已建立的周长概念,熟练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图形的周长。

3.复习已建立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概念,能准确地用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质量,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4.通过复习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年、月、日的知识。

2.周长概念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平年、闰年的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

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对乘法和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了整理,今天继续复习年、月、日、周长和克、千克、吨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复习

1.复习年、月、日

(1)小组合作讨论:我们学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

教师巡视,参与到各小组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2)全班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逐一出示板书:

一年有12个月(4个季度)

大月31天:1,3,5,7,8,10,12各月

小月30天:4,6,9,11各月

2月28天(平年)或29天(闰年)

教师:平年的2月与闰年的2月天数不同,如何正确判断平年与闰年呢?举例验证。

2.24时计时法

(1)同桌相互说一说怎样用24时计时法计时。

(2)联系自己生活习惯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自己每天一些活动开始的时刻,完成年、月、日部分第128页第2题,同桌之间相互检查。

(3)观察自己的作息活动时间表,根据自己每天起床和睡觉的时刻,算一算每天你能睡几个小时,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同桌议一议每天自己的睡眠时间合理吗?为什么?应该怎样改进?

3.周长

(1)周长概念

教师:沿着课桌面四周摸一摸,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完成教科书第129页第1题,小组内独立测量并计算本题图形的周长,再交流周长的算法。

全班交流反馈,强化记忆。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1题,用一条长24cm的绳子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议一议它们的长和宽可能是多少米。

(4)延伸:其他图形的周长你会计算吗?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4.克、千克、吨的认识

(1)先让学生说一说本学期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在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这些单位,完成第129页第2题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

(2)指名说出克、千克、吨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完成填空。

3吨=千克8000克=()千克

()克=2千克()吨=7000千克

(3)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33页13题。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四、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三第5,6题和132页第9,10题。

总复习(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6页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完成练习二十三第8,9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巩固已认识的8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7个方向,进一步认识简单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并从中体会到物体间位置的相对性。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和特征,并能利用旋转和平移的基本特征描述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在复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意识,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东、南、西、北中,参照物变化时方向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有关空间和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

二、复习

1.东、南、西、北

(1)同桌相互说一说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2)教师:给定一个方向,你们能画出其余7个方向吗?同伴合作画出一个方向板,教师巡视。方向板如图:

指名说一说:当你面向西北面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

(3)出示第128页东、南、西、北第1题中的动物图。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参照物发生变化后,方向仍然不变。

(4)小玲家在学校的()面。从小玲家到学校要向()面走()米;从小玲家向()走()米可到小青家。

2.旋转和平移现象

(1)出示第128页情景图,学生观察后,让学生说出情景图中的运动现象,很快判断哪些是旋转,哪些是平移。

(2)小组内先议一议旋转和平移的特征,然后同伴之间相互做动作

(3)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31页第8题,列举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现象。

三、全课总结

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提高?

四、练习

(1)第131页第7题。

(2)观察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向家长说一说。

总复习(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7页解决问题及练习二十三第13题及15-18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应用乘、除法的知识和其他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倡导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4.经历与他人合作的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本学期以来,我们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你能说一下在生活中是否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吗?举例说明。

二、复习解决问题

1.出示第129页图中情境

(1)提炼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出示:

白菜种子16元/包,萝卜种子15元/包,西红柿种子17元/包。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①小组合作:组内先根据情境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②全班交流汇报各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按问题难易程度板书,如学生考虑不周全,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问题如:

6包萝卜种子需要多少钱? 3种种子都要买可以怎样买? 如果只有100元,3种种子可以怎样买?……

(3)小组内合作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注意辅导对此部分知识掌握较困难的学生。

(4)全班汇报交流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相互评价和反思,教师对学生合理的解题过程要给予充分肯定。

三、练习

1.合作探究练习二十三第14题

出示第14题情境图,

(1)学生先独立完成题中问题:哪个小朋友买的笔记本的总页数要多一些?

(2)根据图中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补充练习

①小明每天早上要沿着长150m,宽70m的足球长跑5圈。他每天要跑多少米?

②从贵阳开往重庆的火车21:30从贵阳出发,第二天早上7:30到达目的地,这列火车每时行47km,贵阳到重庆全长多少千米?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

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11km,修了20天,还剩80km没有修完,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篇7: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教案

备课人:XXX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克的质量单位概念。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教学方法:讲解、谈话、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一张学生用的圆卡片(约重1克)、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秤。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老师问你一个问题,我们以前认识了长度单位,那么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呢?(米、厘米)

师:我们知道了长度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那么重量单位我们要用什么表示呢?

导入:妈妈去买菜、买水果的时候,菜与水果的重量应该用什么表示呢?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克”,感知1克、几十克、几百克有多重。出示一粒口香糖重1

克,一枚一角钱的硬币重约1克。

师:如果老师把一枚硬币换成一张卡片,想要知道这枚一张卡片有多重,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称来称呢? 生:天平。(1)称一称一张卡片有多重。①介绍认识天平。

师:好!一起来认识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情况下,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瞧,这些就是砝码(取出1克的砝码)这是这盒砝码里最轻的,只有1克重;(取出100克的砝码)这盒砝码里最重的有100克呢!你们看出砝码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②演示利用天平称一张卡片有多重。

师:看看这张卡片有多重。(右盘放一张卡片)咱们先加入一个1克重的砝码(用镊子加入1克的砝码)耐心等待,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一会儿上一会儿下。

师:是不是像在玩跷跷板?再看看,这个时候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2:天平平衡了!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砝码就和这张卡片一样重。师:那你认为这张卡片有多重? 生:1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砝码重1克,天平平衡了,那这张卡片就和砝码一样重了!师:对。

③老师每一桌发一张卡片,让学生感受一克有多重。④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提问:一克的物品是不是很轻?(学生回答:对)师:那么就是这么一克的毒品对人的危害却很大。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相关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二)非法持有毒品的;

(三)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

(四)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五)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

(六)强迫、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七)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第六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以及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财物的;

(二)在公安机关查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

(三)阻碍依法进行毒品检查的;

(四)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涉及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财物的。

第六十一条 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介绍买卖毒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提醒学生“毒品”一克都不能去沾,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非常大的伤害。

2、认识“千克”,出示一袋面粉的图片。

让学生学生考虑我们这袋面粉还能不能用“克”作单位?

出示一袋面粉重量所用的单位(千克)。再出示2袋500克的盐重一千克。提问:为什么要用千克呢?(物品比较重)

小结:我们在称较轻的物品时所用的重量单位是“克”,而在称比较重的物品时所用的重量单位是“千克”。

3、克与千克的关系。谈话:1千克有多重呢?

引导:一张卡片重一克,十张卡片重多少克?(10克)10个10克就是多少克?(100克)10个100克是多少克?(1000克)问:1000克等于1千克吗?

告诉学生1000克就是1千克。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

4、认识电子称、盘秤、弹簧秤、秤磅。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一个苹果是150()

2袋盐重1()篮球重300()一瓶酒重750()

2、在()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个乒乓球重1()。一袋洗衣粉重1()。

一管牙膏重100()。一只鸡蛋重50()。

一位小朋友重23()。一个西瓜重3()。

四、课后小结

克和千克是我们常用的质量单位,过去也称重量单位,在表示较轻物体的重量时一般用克作单位,在表示稍重物体的重量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以后我们还要学习表示较重的物体的质量单位。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一个一角钱硬币的重量约1克

篇8:数学二年级《克千克吨》的教案设计

天河区旭景小学

郑少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所以在学习中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给学生创设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践活动,感知千克与克,建立1千克与1克的质量观念。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就在身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2、掌握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系简单的换算。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初步建立克、千克和吨的质量观念,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第一课时《有多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

认识克、千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建立克、千克的实际观念。教学准备:

课前先让学生去搜集有关秤的资料。在让学生准备台秤、天平、有关图片、花生、苹果、硬币、盐等实物。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找三位学生(其中有两位轻重对比明显的)到讲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让学生掂一掂自带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在组内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操作,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

1、认识秤。

(1)说一说:在生活中你曾见到哪些秤?(2)出示图片展示各种秤。(3)介绍台秤和天平。

2、认识千克。

(1)称一称。请学生用台秤或弹簧称一下两袋盐,知道两袋盐正好重1千克。(2)掂一掂。组内每位同学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感受1千克。

(3)找一找。在组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也大约是1千克,并称一称、掂一掂。(4)说一说以千克为单位的生活中的物品有哪些。(5)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认识克。

(1)两袋盐可以用秤称出重量,那么1枚硬币也能用台秤称出重量吗?

(2)说明用天平来称较轻物品的质量,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演示在天平上称1克重量的过程。

(3)说一说生活中常见到的以克为单位的物品。(4)说明克可以记作“g”。(5)单位换算。

说说在哪儿看见过“kg、g”?理解1千克=1000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多媒体出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让学生填写合适的质量单位。如:一个乒乓球重1(),一袋洗衣粉重1(),一支牙膏重100(),一只鸡重2(),一个小朋友重23()等。

2、实践活动。(完成课本P20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先估计一下质量,再称一称实际质量。

第二课时《1吨有多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

2、使学生了解1吨有多重,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

“吨”质量观念的建立,掌握“1吨=1000千克”。教学难点:

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课前收集有关吨的生活实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1头大象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然后引出质量单位“吨”:千克和克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吨”。

二、联系生活

探索新知

(一)、结合生活实际估一估,算一算,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1、(图片)一头水牛的质量是多少?你抱的动吗?3头水牛是多重呢?(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3头水牛的质量约是1000千克。(说明: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

2、背一背,一个小朋友有多重?(请两位学生示范表演,然后把感受说给同学听)(图片)一个小朋友重25千克,4个这样的小朋友是多重呢?40个呢?(板书:40个体重为25千克的小朋友的 质量是1000千克,就是一吨)。

3、(图片)1桶油重100kg,10桶油约重。

4、(图片)1袋面粉重50 kg,20袋约重1吨.(二)、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

(三)、说一说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感受吨。

1、出示课本P21“说一说”中的三幅图片,知道吨可以记作“t”。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你在什么地方见过“t”这个符号?

(四)、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填一填:(课本P22练一练的第3题)

4、数学游戏。

绵羊

狐狸

大象

44千克

20千克

18千克

142千克

172千克

64千克

200千克

160千克(1)哪几重小动物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试着算一算、说一说。(2)哪几重小动物玩跷跷板,跷跷板仍是平衡的?(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第三课时《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实际,学会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搭配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有很多同学都在学校吃午餐。在一星期中,我们的菜谱都不一样,其中既有荤菜,又有素菜,搭配合理。今天大家一起当回小厨师,也来试试怎样配菜?

二、感受有序搭配

1、图片出示星期一菜谱,学习配菜。

(1)如果一份盒饭中含有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搭配)小组讨论交流。(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教师对学生的搭配方法只要合理的都给予肯定。

2、出示星期三和星期五菜谱。

思考:每天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自己先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

3、全班内汇报,交流配菜方法。

三、体验有序搭配

1、学校组织打羽毛球比赛。我们班有3名男生、2名女生参加,请问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案呢?

篇9:数学二年级《克千克吨》的教案设计

4200+300= 3700-500= 2300+7000=1000+2500= 70+40=300+700=4900-1000= 900+1000=

二、填一填

5千克=( )克3000克=( )千克 9千克=( )克2000克=( )千克 6千克=( )克7000克=( )千克

8千克=( )克 4千克=( )克

三、连一连

2克4千克200千克190克

四、算一算

30千克+10千克= 50克+4克= 6克×6=

80克-30克= 65克+5克= 10千克+1000克=

56千克÷7=7克×9=60克-10克= 58克+7克= 82克-9克=81克÷9=

五、判断

1、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2、小明2岁,体重2000克( )

1

六、我会填

1、在括号里填“克”或“千克”

300( ) 15( ) 2

100( )750 50( )

2、填合适的单位

一袋面粉重25( ) 一个鸡蛋60( ) 一个冬瓜重10( ) 一辆汽车装货4000( )

一块糖重3( ) 一个皮球重50( )

爸爸的体重70( ) 4个苹果重500( )

七、比大小

4千克

400克 3千克2900

克 9克 11克 6000克 6千克

9千克 5千克700克

1千克 5001 50106230 6203 4586 4568

八、解决问题

2

2000克4千克 100克

(1)按从轻到重排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买多少克香蕉就和小兔一样重?

家里有27千克桔子,每天吃3千克,可以吃几天?

书店有60本故事书,第一天卖出16本,第二天卖出25本,两天一共卖出多少本?

篇10:数学二年级《克千克吨》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85-88页,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教学重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具:

硬币、秤、1袋盐、1味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看,这是超市一角,你们熟悉吗?出示图。1.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2.你知道几克和几千克表示什么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通过主题图的信息引出称重的秤,出示常见秤的图片。1.你们都知道那些秤?认识秤。2.认识克,称一称

出示2分钱的硬币,感觉一下知道质量吗?怎么知道?引导学生用秤称一称。

老师这有盘秤和天平用哪个称合适? 在介绍天平秤的使用。学生小组合作称2分钱的硬币。汇报结果。3.掂一掂。

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多个学生说感觉。4.猜一猜,并称一称。

学生从老师出示的课件中猜一猜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克?并在小组里用天平秤称一称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最后学生汇报大约是1克的物体有哪些? 5.找一找。

学生感知1克后,从提供的教具中找出大约是10克的物体,然后感知10克,再让学生感知100克的物体。6.估一估。

学生一手拿100克的物体一手拿质量是500克的物体,让其估算一下500克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最后让学生撕下盖住500克的标签验证自己的估算。学生再感知掂一下500克的物体。7认识千克(1)通过2个500克的物体让学生算出它们的质量是1000克,然后然学生观察用盘秤称的结果是1千克。教学1000克=1千克。同时让学生明白通常满1000克就可以用一个更大的质量单位1千克来表示。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克和千克这两个概念。

(2)找一找学具重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并掂一掂感知1千克。

(3)学生同时感知1克和1千克。一手拿2分硬币一手拿1千克的物品。学生手感觉。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4千克=()克

9000克=()千克 2.填合适的质量单位。

(1)1个菠萝重约400()。(2)妈妈的体重约 55()。

(3)一个苹果重约200()。3.课本89页第4题。

课件展示课本90页的你知道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

克和千克

(g)(kg)

1千克=1000克

课后反思:

篇11:《克千克吨的认识》练习题

一、填空

60毫米=()厘米

2吨=()千克

8米=()分米

5000克=()千克

3千克=()克

7千米=()米

400厘米=()米

6000千克=()吨

8吨50千克=()千克

3吨500千克=()千克

3085千克=()千克()克

1吨-320千克=()千克

480克+520克=()克=()千克

4千克7克=()克

7008千克=()吨()千克

1米-54厘米=()厘米

830克+170克=()克=()千克

20张纸叠起来厚1毫米,100张叠起来厚()毫米.

二、按照要求排序

700克

1千克

500克

4千克

6克(从大到小)

504克

504千克

5千克

5克

500千克

(从大到小)

6800千克

6吨80千克

4000克

3千克

(从大到小)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内

1.1小袋水饺粉重5().

①克

②千克

③吨

2.数学课本的宽是145().

①毫米

②厘米

③分米

3.黄河牌汽车的载重量是7().

①克

②千克

③吨

4.武汉长江大桥比南京长江大桥短5102(). ①分米

②米

③千米

5.一个鸡蛋约重70().

①吨

②千克

③克

6.一支钢笔长14().

①分米

②厘米

③毫米

7.4千克()4千米.

①=

②<

③不能比较

8.两层楼之间有22个台阶,每个台阶的高度是15厘米,从一楼到四楼升高了(). ①1320米

②990厘米

③1320厘米

四、判断,在()内对的打“√”,错的打“×”. 1.赵亮家的客厅长5分米。.

()

2.一汽车的载重量是8千克。

()

3.一块菜地长48千米。

()

4.一袋面粉重45吨。

()

5.小玲体重是31千克。

()

6.1小瓶墨水重100千克。

篇12:数学二年级《克千克吨》的教案设计

1痹谑导、观察与推算的活动中,认识1吨物品有多重,建立吨的概念。

2闭莆涨Э擞攵值慕率,能进行简单换算。

3迸嘌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实际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

1鼻胙生课前去调查货车的载重量。

2苯淌ψ急柑逯爻印1桶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2吨、4吨……

教师发现了一辆长安小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1000千克,另一辆小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1吨,哪辆车的准载量大?www.xkb1.com

引发学生的争议,进而引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吨。(板书:认识吨)

二、建立概念

1比鲜1吨

(1)请一个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学生站上体重秤。告诉大家,三年级的小学生大约重25千克。

同桌互相抱一抱,或者背一背。说一说对25千克的感受。

(2)请4个学生上台,算一算,他们的体重一共约是多少千克?

想象一下,把这4个学生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样?100千克重不重?

(3)请40个学生起立,算一算,他们的体重一共约是多少千克?

想象一下,把这40个学生全都叠在你身上,会怎样?1000千克重不重?

(4)1000千克就是1吨。1吨重不重?

板书:1吨=1000千克。

2彼阋凰悖加深对1吨的认识

(1)出示重20千克的一桶水,放在体重秤上。请学生用手拎一拎,说一说感受。

推算一下,多少桶水重1吨?

(3)出示重50千克的1袋米。请学生用手提一提(先请一个学生提,再请两个学生一起提,然后请三个学生一起提),说一说感受。

推算一下,多少袋米重1吨?

3毕胍幌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吨

启发学生举例:如大象约重4吨,大黄牛约重1吨,家中上月用水约5吨……

教师举例:城市家庭每月的排放污水量,城市家庭全年生活垃圾量,每人每年消耗的食品量……从而进行环保教育。

与克、千克相比较,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吨作单位?

结论: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三、认识进率

1吨=1000千克。

(1)出示两辆车的图片,其中一辆车身上写着2000kg,另一辆车身上写着4吨。

填一填:2000kg=吨4吨=kg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说出1000千克是1吨,2000千克就是2吨;1吨是1000千克,4吨是4000千克。

吨与千克的进率是1000。把用千克作单位的数换算成用吨作单位的数,要去掉3个0;把用吨作单位的数换算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要加上3个0。

(2)判断。

(3)解决问题。

①看图,这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②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

③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你遇到了什么情况?怎样思考的?

学生2:都变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5吨=5000kg,5000-2000=3000(kg)。

总结:可以统一成用吨作单位,也可以统一成用千克作单位。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堂练习

六、课后延伸(可用计算器)

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如果1个人1天吃1个鸡蛋,多长时间能吃掉1吨鸡蛋?

克、千克、吨的认识(四)

教学目标

1蹦芨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2庇τ每擞肭Э恕⑶Э擞攵值慕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庇τ玫ノ换凰愕闹识解决实际问题。

4碧寤崾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图

教学过程

一、选择单位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质量单位?

板书:克千克吨gkg

(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个单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较轻较重很重

(3)想一想,在()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个梨重180()。

爸爸的体重是67()。

1头河马大约重1()。

1本连环画约重216()。

一辆大货车运白菜3()。

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早晨,天刚亮,我就起床了。我拿起50千克重的牙刷,刷了刷牙,又洗了脸。妈妈早就准备好了一杯250克的牛奶、一个55千克的鸡蛋和一个200吨的苹果。不一会儿,早饭吃完了,我亲热地跟可爱的小狗告别,这只小狗足足有20克重。我背起3吨重的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跑去,刚到学校大门,就看见一辆满载着约4克的粮食的大货车正在食堂卸货呢!

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二、单位换算

1彼狄凰担嚎擞肭Э恕⑶Э擞攵种间的进率

克与千克、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板书:克1000千克1000吨

2碧钜惶睿ń炭剖榈6页:第7题)

4000g=()kg9kg=()g

()g=7kg6吨=()kg

8000kg=()吨()kg=4吨

学生独立作业,完成之后,请学生评讲,就4000g=()kg,6吨=()kg这两题追问单位间的进率及思考过程。

3痹凇鹄锾钌>、<或=

25kg○25g999g○1kg5吨○5000kg

4800kg○48吨56kg○65kg7kg○7000g

2吨○1999kg5000g○5吨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

三、解决问题

(1)出示图及题目:有5000克白糖,每1千克装1袋,可以装多少袋?

(2)学生自编一个类似的实际问题,同桌相互解决。

(3)出示图看图,你从图上了解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解答的?

总结:当相加或相减的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算单位,统一单位。

(4)出示图及题目:

王叔叔家装修房子,这是他在一个建材市场购买材料的清单:

水泥河沙地砖红砖墙砖

2吨3000千克1100千克1吨900千克

王叔叔租了两辆准载4吨的货车,可以怎样装货?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四、数学小调查

(1)到商店调查下面商品有多重。

一把挂面、一包奶粉、一袋味精、一袋洗衣粉……

(2)查阅资料,调查下面的动物有多重。

一头牛、一头鲸、一只蜂鸟、一只鸵鸟……

上一篇:第一次月考后物理教学反思下一篇:廉洁从政要树立正确的三种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