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健的国民(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2024-04-22

雄健的国民(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共12篇)

篇1:雄健的国民(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人 宋长广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

3、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

2、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这节课作为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乐观主义教育的课文,学生学习起来应该感兴趣,重点要把握好文中比喻的运用及重要作用。

有一个人,他的诗文被鲁迅称为“革命史上的丰碑”,当人们在艰难的国运面前迷惘、彷徨时,他以一篇文章鼓舞和鞭策着人们,他就是----李大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拜读他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实 内容板块 学生活动(30分) 教师活动(10分) 随记

板块一:

搜索字词

连线作者

板块二:

深度阅读

分析课文

板块三:

主旨把握

总结全文

1、字词

逼狭(xiá)  险峻(jùn)  崎岖(qí qū)   阻抑(yì)   平坦(tǎn)  愈能(yù)

2、理解以下词语:

逼狭:极其狭窄,给人以威胁。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阻抑:阻止,抑制。

雄健:强健有力。险峻:(山势)高而险,或(形势)危险严峻。

回环曲折:曲折,环绕。亦复如是:也象是这样。

1、 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感和情感。要读出其坚定气势磅礴、雄健豪壮、勇往直前的语气。

分小组讨论

1、“五四”运动高潮后,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加紧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加紧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在此时一些民族精神不健全的人,怯懦的人,和哪些奴颜婢膝的人有的退隐,遁迹而去,有的化敌为友,为虎作伥,但大多数正直的有爱国心的人们却在黑暗中徘徊,苦于看不到光明。

2、指的是民族精神,联系文中“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的往前流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3、文章中多次出现“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都是经历艰难险阻后才感悟到的趣味,它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

4、讨论后明确:

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碰到的艰难国运

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比喻的作用:此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层层设喻,步步推理,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丰富了文字的含义和作品的意蕴。

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全文流露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组织学生听写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要求读出语气和感情。

明快、雄健、节奏要鲜明、洪亮、磅礴激越的情感,铿锵有力。带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主义的精神。(前面的我们在读《黄河颂》时已感悟了,现在要在鼓动性、乐观主义上下功夫)

思考讨论题:

1、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中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2、“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3、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4、体会文中比喻的妙用

明确文章的主旨及思想感情。

总结全文

强化落实

做探究基础知识部分及课后练习题 5分

作业设计 巩固性作业:探究含英咀华部分,学案导学

探究性作业:探究拓展性学习部分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学生可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心!

篇2:雄健的国民(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品味词语,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

2.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3.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4.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2.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预习形成

一、引入新课,激情入境。

1.出示诗歌,提问:有谁知道这诗的作者,谁能讲讲这诗的意思。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诗歌大意):我们怀抱着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分别了,从此海角天涯,各自一方,但是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时局的艰辛,并不容许我们发愁啊,快把离愁别恨统统抛到滚滚东流的水中去吧!何日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且让我们尽情开怀畅饮,庆功祝捷,到那时候,我们一定会回想起今天小饮饯别时共同约定的诺言,高高地筑起一座神州风雨楼来纪念这伟大的胜利。

2、走近作者李大钊

李大钊就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他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24岁时留学日本,参加过讨伐袁世凯运动,27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陈独秀一起编进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领导了“五四”运动。1927年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杀害,年仅38岁。李大钊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坎镗的神韵,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洪迈精神的反映。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一篇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3.课文背景

此文写于20世纪代。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他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全文不满500字,但内容丰富,激情澎湃。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积累生字生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并从中选四个词语写一段话。

逼狭    崎岖    阻抑     险峻   一泻万里   奇趣横生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2.激情朗诵:学生激情朗诵,初步感知课文。

明确:用慷慨激昂的语气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3.抓住割断的关键词来看作者的行文思路:人类历史的道路--民族生命的进程--人类历史的生活--中华民族的史路--中华民族的精神。

4.说说本文的各段段意

第一段内容: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第二段内容: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第三段内容: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第四段内容: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第五段内容:用扬子江、黄河精神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气概和战斗风貌,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5.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全文流露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再读课文,解题探究。

1.怎样理解“艰难的国运”?   明确:包括两个方面:①自然:逼狭,崎岖,险阻。②国运:处境艰难(帝国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怎样理解文中“雄健”的含义?   明确:包括两个方面:①自然: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万里。②国民:一往无前,在艰难境界中前进。

3. “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明确:雄健的精神: ①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②奋斗中能体味到成功的乐趣。

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人类在经历挫折、艰难、险阻之后获得成功,必然会更加感到一份珍贵的快乐和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这种快乐和幸福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可以体会到的。

5.这篇文章第二、三两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   第二段语意的重点是逼狭险峻的境界,第三段语意重点是崎岖的境界。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推进了一步。第二段说两种境界,第三段则说两种境界有两种乐趣,走到崎岖的境界,置身奇绝壮绝的境界,有冒险的奇趣美趣。

四、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气势磅礴,铿铿有力。

2.语言运用的技巧:运用比喻说理。   3.请同学们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①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②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③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④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⑤曲折回徊,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⑥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⑦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⑧艰难的国运:“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⑨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⑩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4.比喻的作用:此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层层设喻,步步推理,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丰富了文字的含义和作品的意蕴。

5.作者的情怀: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和强烈爱国主义的情感。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阅读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说一说,大家好交流一下。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提间,学生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3.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在今天,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

4.模仿课文,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

合作展示

检测反馈

一、基础知识题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画线字注音。

逼狭(  )    崎岖(  )(  )  阻抑(    )

险(jùn)____    丛山(dié)___岭    浊流(    )

2.指出下面文句中画线词语的比喻意。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1)长江大河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接龙。

回环曲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

奇趣横生  崎岖险路  坦荡平原  冒险的美趣

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__________,有时是__________。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__________,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__________。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1.在第一段中的长江大河实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选段中,多次出现“趣味”一词,如何理解(    )

A.是带有冒险和壮美意味的  B.能带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一种享受。

C.是指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3.选文第一段实际上是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略

2.(1)民族生命的进程。  (2)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3.折戟长沙--沙里淘金--金戈铁马--马到成功--功亏一篑

4.坦荡平原  崎岖险路   奇趣横生   冒险的美趣

二、阅读测试题

1.民族生命的进程

2.C

篇3:雄健的国民(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2、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

3、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品味中感受比喻的妙用,并理解其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体验感受、探究思考 教案编号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播放《国歌》的音乐。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执着向前。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

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1、注音

逼狭(xiá) 险峻(jùn) 崎岖(qí qū)阻抑(yǐ)平坦(tǎn) 愈能(yù)

2、注音并解词

逼狭(xiá):极其狭窄,给人以威胁。 崎岖(qí qū):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雄健:强健有力。 险峻(jùn):(山势)高而险,或(形势)危险严峻。

亦复如是:也象是这样。如:象,是:这样。 浩浩荡荡:形容广阔或壮大。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征人:在旅途上跋涉的人。平坦:没有高低凹凸(多指地势)。 阻抑:阻止,抑制。

魄势:气魄之势。 进行的曲调:适合于行进时演奏或歌唱的乐曲,节奏鲜明,结构严谨。

3、作者简介: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救国救民、“再造神州”的宏伟抱负和坚强决心,大力宣传“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党成立以后,长期领导党在北方的各地组织,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1922年7月在党的二次代表大会上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4月6日不幸被捕,在狱中历尽磨难,顽强不屈,4月28日壮烈牺牲,时年仅38岁,表现了共产党员英勇坚贞的崇高品质。这里录一首李大钊留学日本时(一九一六年)作的《口占一绝》以志纪念: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诗歌大意):我们怀抱着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分别了,从此海角天涯,各自一方,但是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时局的艰辛, 并不容许我们发愁啊,快把离愁别恨统统抛到滚滚东流的水中去吧!何日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且让我们尽情开怀畅饮,庆功祝捷,到那时候,我们一定会回想起今天小饮饯别时共同约定的诺言,高高地筑起一座神州风雨楼来纪念这伟大的胜利。

4、课文背景:

此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他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全文不满500字,但内容丰富,激情澎湃。

三、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感和情感。要读出其坚定气势磅礴、雄健豪壮、勇往直前的语气。

2、说说本文的各段段意:

第一段内容: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第二段内容: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第三段内容: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第四段内容: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第五段内容:用扬子江、黄河精神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气概和战斗风貌,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3、说说本文的中心思想:

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

困苦中毫不气馁,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全文流露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

爱国主义感情。

篇4:雄健的国民(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分享智慧,悟理悟真,感受思考,收获人生

静海实验中学导学案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马天府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课题: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课型:新课 授课时间:2009——2010

(二)第三周 【学习目标】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本文蕴含的哲理意味;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学习重点】

1、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2、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学习思路】

通过分析文章的题目,引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赏析语言美,感知作者运用比喻层层推理,号召大家“拿出雄健的精神”“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乐观中建造国家的壮志豪情。【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把搜集到的作者李大钊的重点知识点梳理在课本P56下面。

2.结合导学案助读资料以及自己搜集的材料,熟读并理解课文。

二、提出核心问题

你认为文章是围绕哪个问题重点展开的?

三、解决相关问题

1.“艰难的国运”中“艰难”体现在哪里,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提示:可用这样的句式:国运的艰难,从文中

可以体现。

2.“雄健的国民”中“雄健”体现在哪里,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提示:可用这样的句式:国民的雄健,从文中

可以体现。

第 页

3.假如有人以为,课题中的两个短语的次序更换一下,并不改变题意,你以为如何?

四.品味语言:赏析文章语言的修辞美、哲理美 1.品味修辞美,赏析意味隽永的比喻美:

学法提示:请学生从文中找出比喻句,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这些句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和主张。例如:作者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主张。

2.赏析哲理美:

学法提示:本文有一种哲理美,给人以有关生命、价值的思考,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的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李先生的人生观,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最有趣味、最有意义呢? 例如:作者在文章最后说“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此句中“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充分展示出作者以奋斗为乐趣的人生态度,因此我认为“奋斗的人生”

最有意义。

五,迁移拓展:

有人认为如今国运昌盛,不再需要雄健的国民精神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六、作业超市

1、完成课程练习;

2、在随笔本上总结“迁移拓展”的内容。

助读资料:【课文背景】

本文写于1923年,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文化运动的破坏。封建复古势力从一蹶不振中昂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的反扑。社会黑暗到了极点。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那些民族精神不健全的人,怯懦的人,脆弱的人和奴颜婢膝的人,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或化敌为友,为虎作伥,或畏惧斗争,循迹而去。大多数正直的有爱国心的人们,则在黑暗中徘徊,苦于看不到光明,精神不振。

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在严重的历史关头,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树立起冲破险阻的必胜信心,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篇5: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反思

教学《艰难的国运与雄壮的国民》这篇课文,在范读时我努力地融入自己对感情,极力表现出来。学生们就仿佛进入中国处在最艰难的时刻一般,他们的兴趣、情绪、情感都被调动起来了,不少同学也激情四起,一堂课就上活了。在很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既接受了知识,也接受了情感的陶冶,还接受了思想教育。

采取了四步读法:老师配乐声情并茂地范读,感染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一读让学生通过读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二读让学生通过品读来感受课文语言美;三读让学生通过跳读来感知课文;四读让学生通过齐读来体味其中的思想感情。

在激情的配乐朗读中,让学生围绕课题的两个关键词:艰难、雄壮来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就有了感情基础,对课文的理解也深了,文章的难点也会自然突破。特别是情感性较强的课文,不去干巴巴的说教,重要的是创设情景,进行情感化的引导才是教学中的上乘之作。

篇6:雄健的国民(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2、文中最显著的`特色是比喻说理,你能将下列本体、喻体准确对应吗?

长江大河 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扬子江黄河 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浩浩荡荡 中华民族历史的进程

平原无际,一泻千里 中华民族历史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 中华民族历史的光明前途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 民族生命进程

浊流滚滚,一泻千里 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3、文中哪些比喻可以表现雄健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含义何在?

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四、语言积累

背诵最喜欢的比喻句。

五、思维牵引

同学们看,我们通过海上旅行的经历很容易就自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把文中长江、黄河、扬子江的比喻都换掉,就用大海旅行作比,好吗?

明确:长江黄河是我们民族的象征,用他们比喻民族的历史具有特殊意义,更能激发国民的雄健精神。

六、拓展延伸

篇7:雄健的国民(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 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以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清除阅读障碍。

其经历亦复如是 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奇绝壮绝的境界 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3、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4、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5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6、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联想:

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2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见《读者》2000年第七期)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家作:任选一题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结合课文写读后感一篇

板书设计: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一一一“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篇8:雄健的国民(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2.揣摩本文浩荡雄奇之语言及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3.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2.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本文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义勇军进行曲》中唱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正如歌词所言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20世纪20年代,伟大的革命先驱者李大钊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他对畏难者、怯懦者、歧路徘徊者进行了警戒和鞭策,对奋勇前进的革命者则进行了深情地颂赞和鼓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李大钊先生所提倡的雄健精神。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n)崎岖(qí qū)逼狭(xiá)险峻(jù阻抑(yì)平坦(tǎn)愈能(yù)2.解释下面词语。

(1)逼狭:极其狭窄,给人以威胁。(2)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3)阻抑:阻止,抑制。(4)雄健:强健有力。

(5)险峻:(山势)高而险,或(形势)危险严峻。(6)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7)亦复如是:也像是这样。如:像。是:这样。3.作者链接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五四运动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4.背景链接

这篇小品文写作的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大多数正直的有爱国心的人们,在黑暗中徘徊,苦于找不到光明,精神疲惫。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雄健的民族精神,在当时,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一)整体感知

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1.请联系文中的具体语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说“艰难的国运”是怎样的一种命运。【交流点拨】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2.“雄健的精神”是指怎样一种精神?

【交流点拨】“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3.抓住关键词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交流点拨】人类历史的道路──民族生命的进程──人类历史的生活──中华民族的史路──中华民族的精神。

4.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交流点拨】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全文流露出了作者的乐观主义革命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深层探究

再次默读课文,探究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二者可以互换位置吗?

【交流点拨】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改变艰难的国运,要以雄健的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是艰难的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如果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交流点拨】“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人类在经历挫折、艰难、险阻之后获得成功,必然会更加感到一份珍贵的快乐和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这种快乐和幸福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可以体会到的。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交流点拨】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三)语言品析

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气势磅礴,铿铿有力。

2.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什么技巧?请举例说明它的作用?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说理。

示例:①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长江大河有时在平原上一泻万里。有时却在丛山叠岭中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亦复如是”。

②用旅行来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③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中华民族的精神。

④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⑤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⑥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⑦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喻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⑧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比喻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这些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四)体验反思

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

【交流点拨】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课堂小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课后习题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但国际形势依然不太平,日本对钓鱼岛虎视眈眈,你认为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怎么做,才算得上“雄健的国民”。

篇9:《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测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和洋溢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好授课内容、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2、同学:

自行查阅有关本文的背景资料、作者的情况资料。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内容】

雄健精神的具体内容;比喻说理的手法。

一、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播放《国歌》的音乐,大屏幕投放《国歌》的歌词)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身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执著向前。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突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这文章的题目是《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板书课题)

2、感悟内容:

⑴假如他人要你向他们介绍我国的困难处境、我国的国民雄健的两种情况时,那么你会怎么读标题?(“艰难的国运”“雄健的国民”都重读)

⑵假如要鼓励你的同胞挺起胸来战胜困难,那么你又怎么读标题呢?哪个词语该读重音?(“雄健的国民”重读)

⑶我们再读一次,将两次读得体会结合起来。

⑷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国民为什么能雄健。先请大家朗读课文。要求要准字音。比方:逼狭、亦复如是、浊流、魄势、阻抑。

⑸国民为什么能“雄健”?请同学们采集课文内容说话,这样说:国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为他们……。国民靠什么雄健?

⑹明确雄健精神的具体含义。(播放课件或小黑板)

⑺选读课文,选取你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昕,并谈谈喜欢理由:

(解决比喻运用的问题)

投影比喻长江大河一民族生命进程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元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老师小结:作者在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播放课件)这雄健精神是: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勇往直前。

3、朗读体味:

⑴下面一个人读一段,请五个同学读。

⑵四人小组讨论,哪个同学读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情,3分钟后,派代表发言。

⑶分部朗读:男、女各一名担任领读,读第一段。第二段由全体女同学朗读。男同学读第三段。第四段男、女生轮读。第五段由领读来读首句,后几句由男女生合读。

二、体验反思,质疑交流

1、阅读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大家好交流一下。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教师向同学提间,同学答;同学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总结:同学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是要靠雄健精神:突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无前。

三、延伸作业,模仿课文

篇10: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反思

针对这一点,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对教材的处理、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则学生不大愿意谈“爱国”,有时是觉得没话可说,谈来谈去就那么几句话;有时是认为在同学们面前谈“爱国”,怕别人会笑话,说他(她)假等等。总之,在这样的课堂上,较难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两点的考虑,我在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设计了四个开放性的问题:

1、在导入环节,请同学们听《国歌》,谈感受。学生会围绕爱祖国、爱人民等主题展开,先在上课初营造一份与祖国紧密联系的情感氛围。

2、听读、初读课文后,谈谈你对课文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4、文章结尾处的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这些开放性的问题留给学生一定大的答题自由度,并联系到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给师生之间的对话带来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能在文本的基础上生发、扩展,谈出自己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畅所欲言,无所拘束,这为构筑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奠定了基础。

篇11: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案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并领悟到文章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的比喻。

3、体会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

重点 在反复朗读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 体会并领悟到文章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的比喻。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问学生你是如何理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和“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在正如歌词所言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20世纪代,伟大的革命先驱者李大钊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他对畏难者,怯懦者,歧路徘徊者的警戒和鞭策,对奋勇前进的革命者的深情地送颂赞和鼓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李大钊先生所提倡的雄健精神。

二.介绍作者及背景。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五四运动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这篇小品文写作的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大多数正直的有爱国心的人们,在黑暗中徘徊,苦于找不到光明,精神疲惫。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雄健的民族精神,在当时,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

三、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明确:全文分为四部分

(1)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

(2)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3)以旅途上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

(4)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四、由题入文,朗读体味。

1、课题《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是述说我国当时的国运,--艰难,二是强调我国国民并具备的精神--雄健。自由朗读课文,他的文章是如何写国运的艰难和国民需要怎样的雄健的精神的。

明确:艰难的国运--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2、选择一些你最有感触的语段或语句朗读,并向同学说说你的感受。

明确:

比喻:长江大河--民族生命的进程

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无际、一泻千里--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中华民族所逢的艰难国运

扬子江、黄河穿越沙漠、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千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革命必胜,民主必兴。

3、朗读课文,加深感受。

五、质疑探究。

你是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试结合当今的时代、生活或自身谈谈对这种趣味的理解。

讨论并明确:这种“趣味”,其实是经历艰难险阻之后的趣味,是一种战斗的快乐,是一种奋斗的幸福。

六、小结。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但是,我们只要拿出这种雄健的精神,那么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挫折不能经受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也拿出这种雄健的精神,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可以屹立于世界。

板书设计:

人类历史道路

民族生命过程艰难国运

人类历史生活雄健精神

雄健国民

中华民族史路壮美趣味

中华民族精神

作业布置:必做题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上的词语2遍

选做题

刘洪波

篇12: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课件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中精彩的比喻,以及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 了解作者,通过对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3.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自学内容

1、查找作者简介,了解写作背景。

2、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并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教学内容:

一、整体感知

1. 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和感情。

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 每个段落表达了怎样的意义。

第一段: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

第二段: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第三段: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来比喻愈到崎岖的境界,愈能感受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第四段:这一段谈到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通过两层意思,将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精神联系起来,点出题目。

第五段: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结构上照应了第二段。

二、研读与赏析

1. 怎样理解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精神。就是一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 怎样理解文中提到,一种冒险的美,一种壮美的美?

其实,这种种美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毛泽东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3. 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进行了说理?

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千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穿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总之,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三、体验与反思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四、美诗放送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穷,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有丰富的情感因素蕴涵其中。我在教这课时,采取了四步读法:老师配乐声情并茂地范读,感染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一读让学生通过读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二读让学生通过品读来感受课文语言美;三读让学生通过跳读来感知课文;四读让学生通过齐读来体味其中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2020新员工的自我评价下一篇:销售助理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