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谚语

2024-04-26

我国民间谚语(通用6篇)

篇1:我国民间谚语

我国民间组织与建设美丽中国

编辑:admin 时间:2013-8-2 22:53:00

民间组织是一种志愿性的、非政府性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在我国,活跃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内的民间组织一般称为环保民间组织,它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使命,不具有行政权力并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性服务的社会自治组织。在近20年左右的时间里,环保民间组织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渐演变为生态环境保护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之一,在倡导和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了以两个百年目标为标志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规划,首次强调建设美丽中国。中国民间组织,特别是环保民间组织,凭借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职责发挥着积极作用,将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一、中国民间组织基本现状

中国的环保民间组织肇始于改革开放的变革浪潮。在自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余年间,我国的政府职能不断调整、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公民社会逐步兴起。正是这稳健发展的社会环境,孕育出了我国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烙印的环保民间组织。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和民主政治推进为民间组织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年间,我国的民间组织迅速发展,在历史舞台上要有愈发重要的地位。它们肩负着创新社会发展、参与公共服务、化解社会矛盾的责任,同时也接受社会伦理与公民价值观的洗礼。

民间组织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尤其在沟通、咨询、社会服务、社会调剂等方面发挥越来越有效的功能,通过社会互济互助活动,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二、民间组织与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的核心之一,是生态之美。中国的环保社会组织在建设生态之美方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凭借独特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必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积极的力量。

建设“美丽中国”要求,必须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一方面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另一方面更需要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评估体系,对资源与环境进行价值重估,明确不同经济活动的环境与资源代价,进而寻找与本地区资源与环境禀赋相适宜的新路径与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紧密相连,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实现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在倡导和推动建设美丽中国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⑴ 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是环保民间组织的先天职能。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为例,从成立开始就做了大量的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物种多样性,植树造林、防止污染、唤起公众参与等多方面的活动。

近年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通过广泛动员企业和社会力量,先后栽植生态林超过20万株,在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地区试种牧草5000亩。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民间组织“绿色生命”等为代表的社会组织,通过开展“保护母亲河”、“绿色公民行动计划”、“百万植树防沙”等项目的实施,在内蒙古沙化区域、黄河沿岸及城镇绿化空白等地植树造林、美化环境,防沙治沙,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和生态进一步恶化。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在重要的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建设多种鸟类栖息地保护设施,为候鸟迁徙的驿站地提供了环境的改善。此外,为保护大熊猫、华南虎、野生红豆杉等珍稀物种,通过建设宿房、提供认养饲料、搭建护栏设施等,改善濒危物种的生存、生长环境,使其得到保护。民间环保NGO组织“绿色江河”,连续多年在青藏高原开展了冰川雪线退化调查和长江源头生态保护站建设,通过警示教育和动员社会公众参与,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长江冰川,保护长江源头生态环境,缓解母亲河源头的生态压力做出了积极努力;同时我们还通过对在阻止野生生物制品贸易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进行资助和奖励,鼓励专业机构阻断国际野生生物制品贸易通道,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对野生生物的杀戮。

⑵ 影响环境决策

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在协助、参与政府对重大环保法规、政策制定前期的调研论证,促进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参与公共决策等发挥了拾遗补缺的作用。环保民间组织发源于公众,汇集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参与,能够协助和参与政府对重大环保政策方针制定前开展调研论证,使政策更能反映公众对环境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环境保护法》修改的过程中,环保社会组织对其中涉及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及公益诉讼主体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促进了立法过程的民主化。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环保社会组织,通过对各类公开发表的环境信息、数据的整理分析,定期发布污染企业违规排放信息的“中国水污染地图”和城市环境信息公开结果的评价,督促企业改变环境违规行为,促进政府推进环境信息公开的进程等。另外,在我国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立项过程中,环保社会组织通过对项目环评工作的关注和参与听证等,促使有关部门对工程立项的环境影响做出了更科学的评价和审批。

⑶ 推动社会建设

我国大部分的环保民间组织都组织或参与了面向社会开展的多种形式的公益项目和活动,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农村,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环保扶贫、饮水安全等方面开展培训、资助和工程示范等项目。这些活动对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呵护自然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城市,许多环保社团按照保护环境的要求,组织“节能减排”、“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学校的活动,把专业知识、操作方法、工具设施带进了这些地方,并通过培训形成机制。有效地引导公众、学生的环保行为。

在农村,北京地球村环境中心以灾区重建为契机,在四川彭州等市县实施“乐和家园”项目,围绕乡村的生态建设,在打造乡村生态民居、发展乡村生态经济、完善村民参与机制、实施乡村环境管理等,探索中国生态文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经形成了样板,并开展推广工作。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深入边远贫困和生态脆弱的无电地区,帮助当地发展替代能源,改善少数民族牧民的生存环境和文化生活质量,拉近了偏远地区和现代文明的距离。在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先后帮助23个无电村和42所小学建设了集中式、户用式光伏发电系统和便携式太阳能照明产品、太阳灶等,用清洁能源,帮助偏远地区2万多名牧民摆脱了落后的生活方式,用新能源照亮了他们的“中国梦”。此外,我们还为解决边远贫困地区农民饮水安全提供帮助,通过示范项目,为新疆、内蒙古的少数民族村解决安全饮水问题。

⑷ 大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

环保民间组织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环境宣传教育是环保民间组织长期开展的工作,90%以上的组织都开展过环境保护宣传。其宣传对象覆盖广泛,包括不同年龄段和身份的人群。同时,其宣传内容也不断拓展。这些宣传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在传播环保知识和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公众的环保行为。第二,通过各种环保公益活动的开展,培养公众参与环保的自觉意识和志愿服务精神。

在对青少年等社会群体进行环境教育方面,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企业力量共同开展的大型品牌活动“环保嘉年华”,通过趣味十足、寓教于乐的环保游戏,吸引广大少年儿童和家长参加,在快乐的氛围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其接受生态环境方面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该活动自2009年开展以来,已经在55个城市举办了71场活动,共有150万人亲临现场、参与其中。“环保嘉年华”活动对孩子们的环保行为和家长改变传统的生活习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公众参与环保的自觉意识和志愿服务精神方面,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针对大学生环保社团小额资助项目,目前已经资助了300多所高校学生社团的400余个环保公益项目,鼓励大学生到社区、到工厂、到农村、在校园开展多种多样的环保活动。依托于这些学生社团,延伸开展了针对小学生环保进课堂的“绿色小超人”项目,资助培训大学生社团骨干,到小学对小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系统教育,全国17个城市的170所小学近10万名学生参加了互动式课堂环保培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不同于政府制定政策与实施行政行为的全局性,也不同于企业遵循社会行为的利益性,环保民间组织的非政府组织性质,决定了其实施环保行为,促进文明提升的方式的灵活性、自主性和多样性。作为中国民间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力量,环保民间组织在这一事业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十分丰富。我国的环保民间组织在开展生态环境知识宣传、参与生态环境监督、维护公民环境权益等方面仍然面临着更大的发挥空间。

前面所列举的案例,仅仅是社会组织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个缩影,在中国每一个环保社团和社会组织,都根据自身的宗旨和专业领域,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的各个方面,积极开展多样性的活动。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在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必将发挥日益突出的作用,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李伟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篇2:我国民间谚语

关键词:金融市场 民间金融 开放

民间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银行业正式向外资全面开放,我国取消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点限制和客户限制,落实加入WTO金融领域兑现国民待遇的承诺。

国民待遇是国际上关于外国人待遇的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其基本涵义是指一国以对待本国国民之同样方式对待外国国民,即外国人与本国人享有同等的待遇,它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是平等竞争的基础。目前,我国政府还在研究开放民间金融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

笔者认为,开放民间金融也是利弊共存,其利肯定远大于弊。回顾我国民间金融的存在与发展,从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商时起,民间货币信贷已经在民间存在了四千多年,唐朝的民间金融相当昌盛,国民经济也很发达。而真正的国家金融是在1935年前后才开始的,但当时仍然存在一定量的民间金融,就是钱庄、票号和当铺等机构。上世纪50年代,类似当铺、银行、钱庄这样的民间金融机构被国家储蓄所代替,并被100%国营化。民间金融从那时被定义为“非正规金融”,但是民间金融这种形式一直存在并默默地发挥着它的作用。

当前的民间金融规模和巨大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全国民间金融的规模高达1万亿元。另外,我国居民和民营企业还10多万亿元的储蓄没有转化为投资。与此同时,数百万家中小民营企业却同时存在着贷款难、融资难的尴尬。目前非国有部门对GDp的贡献超过了70%,但是它在过去十几年里获得的银行正式贷款却不到20%,其余的80%以上都流向了国有部门。目前全国中小企业约有三分之一强的融资来自非正规金融途径。

开放民间金融市场的利弊分析

民间金融是在银行和信用社所不能及的范围内自动起到拾遗补缺作用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消费和生产的需求,深受群众的欢迎。但无庸置疑,民间金融是把“双刃剑”,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留下了后遗症。

然而民间金融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民间金融自身存在着较高的金融风险。民间金融处于地下状态,缺乏正常金融机构规范的制度约束机制,金融监管机构难以进行监管,存款者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民间金融的金融风险较高。由于民间金融在地下存在多年,并没有出现较大混乱。如果民间金融走出地下变为阳光下的作业,自然要出台国家监管条例,其自身也要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各种业务行为,以确保正常运转,从而降低风险系数。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活动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民间金融往往会干扰政府的货币政策,不利于政府宏观调控目标顺利实现。例如人民银行试图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了再贴现率。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也相应提高,而民间金融并未提高利率。原本正规金融提供的资金减少了,而民间金融提供的资金增加了,原本正规金融提供的部分资金转由民间金融来提供,货币供给量并未按照预期数量减少甚至根本没减少。

金融市场对外国人开放和对民间开放,客观上都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正在进行的转型。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共同市场将使竞争与监管理念与手段趋于一致,单向的封锁行为已无法持续。

民间金融机构的“地下性”,决定了其处于白色和黑色之间的灰色地带。有人利用民间金融机构的不透明性从事诈骗活动;还有一些民间金融机构与地下经济关系密切,甚至被犯罪分子用于洗钱,刺激了地下经济和犯罪活动;更有一些民间金融机构与黑社会勾结,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此弊源于民间金融的“地下”身份,因其属于地下,所以缺乏监管。开放民间金融市场,应加强政府监管,指导民间金融组织制定自身管理制度,规范民资按照规矩运行。如同票据诈骗、银行内外勾结骗贷、高管携巨款潜逃等正规金融机构内的犯罪行为,应归咎于个别银行薄弱的内控机制,而不应视为正规金融本身的过错一样。

此外,民间金融的高利贷也是一直令政府担心的问题。民间金融市场开放以后,中小企业或者居民个人贷款方便了,利率高自然就会被抛弃,高利贷没有了市场就会自己降下来。概括地说,民间金融“地下阶段”存在的诸多弊端不会长期存在,随着民间金融身份的阳光化会得到逐渐控制和消除。开放民间金融市场的条件

民间金融的优势是明显的。一是制度优势。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有时会受到行政力量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贷款基准利率也是管制利率,而民间融资中的借贷行为和利率都是市场化的。可以说,民间金融是一种纯粹的市场金融形式和市场金融交易制度。二是信息优势。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是经常存在的,有的借款人为了得到贷款甚至不惜编造虚假的财务数据或实施其他造假行为,而民间融资中的当事人彼此之间比较了解,与融资相关的信息极易获得且高度透明。三是成本优势。在民间融资过程中,融资前的信息搜寻成本和融资后的管理成本很低,一般不需要对融资方“公关”而支付“寻租”成本,因而融资交易成本较之正规金融明显为低。四是速度优势。民间融资无烦琐的交易手续,交易过程快捷,融资效率高,能尽快达成交易,使借款人迅速、方便地筹到所需资金。民间金融的这些独特优势,也是其能够和正规金融长期共存的重要原因。

我国政府比较重视民间金融的发展,并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试点行动。2007年1月,中国银监会出台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破题农村金融改革。村镇银行的首批试点选择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和湖北6省(区)县及县以下区域开展,到2008年试点范围将扩大到15个省(区)左右。因此,作为可以吸收公众存款,又可以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人们有理由期望即将试点的村镇银行在破解小额信贷难题方面有所作为。

结论

对民间金融长期的压制已经造成了金融资源的巨大浪费。民间金融开放的越晚,金融资源的浪费越大。

事实上,金融业放松准入管制而加强管理艺术,已经为当前的国际主流。只有引入多元化的资本,才能建立服务于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机构,否则,资金配置的扭曲将会带来更大的经济结构风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着力抓好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这证明在已经对外资银行开放之际,强调对内资、民资的开放,符合我国金融发展的长远利益。

未来几年内外资银行必在我国成立本土银行,开展人民币零售业务。由于国内银行与大企业的传统银企关系难以打破,外资银行自然会把注意力首先放在中小企业客户身上。而外资银行的产品创新与金融服务能力,是国内银行所难以比拟的,进入国内市场后,必然对国内银行的中间业务扩张产生巨大冲击。此时,按照中国银监会的时间表,民间金融的开放试点可能还没有结束,民间金融还不能放开手脚大显身手。

篇3:我国民间借贷现状分析

1 民间借贷的概念和特点

民间借贷, 就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等发生的资金拆借的行为。只要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有效, 则可以认定借贷有效, 因借贷产生的抵押也视为有效, 但是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

其特点如下: (1) 借贷主体多为民间中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及自然人, 而不包括金融机构, 因为金融机构的日常金融活动都要受到行政机关的监督管理。而民间借贷行为是企业、个人自发的行为, 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2) 借贷的利率主要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因为民间借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临时性的资金不足问题, 借贷的利率主要由双方自行协商确定, 利率的高低较为随意, 并且有很多借贷的利率要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都有。根据法律规定, 民间借贷利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3) 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相比较, 民间借贷一般金额较小, 期限较短。因为民间借贷的出资人一般也是民间人士、中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等, 与金融机构相比较, 他们的资金规模较小, 能够用以出借的金额也相对较少。并且由于民间借贷一般利率较高, 借款人不愿长期借贷, 所以导致了民间借贷的期限一般都比较短。 (4) 手续较为简单。民间借贷手续较为简便, 很快就能获得资金。而金融机构的贷款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流程, 手续非常复杂, 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并且在时间上的限制使得许多对资金有迫切需求的企业更加愿意使用民间借贷

2 我国民间借贷现状分析

2.1 民间借贷日渐繁荣, 借贷利率一直飙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随着近几年来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银行加强了对放贷的审核限制。许多急需资金的企业因为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而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 正规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市场对资金的需求。许多中小型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 就更不可能通过上市来获得融资。而民间借贷的手续较为简单, 门槛低, 以信用为担保, 很多民间借贷甚至不需要抵押, 从而成为了许多急需资金企业的首选, 因此民间借贷日渐繁荣。由于民间借贷的门槛比较低, 并且手续简单, 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资金, 所以其借贷的利率相对较高。近几年来央行一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并且不断控制信贷的额度, 使得各金融机构的信贷额度在不断减少, 众多企业或个人均寻求民间借贷。根据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应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 超过四倍的部分法律不予保护。但是由于民间借贷市场的异常火爆, 许多民间借贷的年利率都超过了20%。即使有抵押物做担保, 贷款的月利率也在3%作用。无抵押担保的月利率甚至可以达到7%-10%, 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繁荣, 民间贷款利率一路飙升。

2.2 民间借贷集资方式普遍为金字塔式

当前民间借贷的集资方式主要是呈金字塔状, 在金字塔最顶端的往往是一些地下钱庄、民间小额贷款公司等组织。而位于金字塔中间的都是一些中介, 他们从普通民众手中收集资金然后再贷给资金的需求者。金字塔最低端的是民间的散户, 一般金额相对较少, 且较为分散。一般都是借给自己的亲戚、朋友或者较为熟悉的人。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不断火爆, 许多银行贷款也加入到了民间借贷的大军。银行直接把资金拆借给小额贷款公司, 或者是许多投机者从银行获取贷款然后投入到民间借贷资金流当中, 从而获取民间借贷利息与银行贷款利息之间的差额。

2.3 民间借贷纠纷不断

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不断繁荣, 因借贷产生的纠纷也在不断增加。由于民间借贷很多并没有规范的借款合同, 没有合法的手续, 给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些借贷甚至仅以口头承诺为约定, 使得案件事实的认定难度非常大。另外, 由于法律规定超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四倍以上的民间借贷利率, 法律不予保护, 使得许多民间借贷因为利率产生纠纷。因为民间借贷产生的刑事犯罪案件也一直呈上升趋势:非法集资、金融诈骗、暴力刑事案件等时有发生。由于对民间借贷缺乏法律规范, 使得民间借贷市场非常混乱。

2.4 不断出现的新特征

(1) 跨区域发展。以前的民间借贷往往还是在小区域范围内进行, 有很强的地域性, 越是发达城市的民间借贷越是繁荣。但是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不断繁荣, 民间借贷已经开始突破地域的发展, 出现了不同区域之间的资金融合及转移。 (2) 资金来源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资金来源, 银行贷款、境外资金等也纷纷加入到了民间融资当中。 (3) “全民借贷”, 各地出现了一大批担保公司、借贷公司、地下钱庄、中介公司等。 (4) 民间资本开始由实体经济转向借贷。由于实体经济的低收益率, 很多企业甚至将资金撤出实体经济, 开始进行借贷。

3 民间借贷的思考

3.1 民间借贷存在的风险

(1) 冲击实体经济。民间借贷作为民间融资的重要来源, 是一把双刃剑。当前民间借贷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 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获得资金支持的同时, 需要支付大量的额外利息, 变相的增加了其财务成本。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本来就较小, 抗风险的能力较弱, 过高的利息使得许多通过民间借贷融资的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民间借贷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更严重之处在于:许多企业因为发现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甚至不如民间借贷产生的利率高, 使得许多企业开始将资金抽离实体经济, 进行放贷。此外, 由于企业之间互相担保, 使得借贷关系非常混乱, 许多自身并没有经营问题的企业因为担保问题陷入实体企业倒闭的困境。

(2) 风险渗透至银行。由于越来越多的银行资金以各种形式进入了民间借贷市场, 所以一旦民间借贷出现问题, 风险随之就会影响到银行。前些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开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许多中小企业纷纷抓住机遇, 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加速发展。但是近几年为了应对通过膨胀, 又开始了紧缩性货币政策, 使得许多中小企业开始出现了融资困难。一旦这些中小企业因为融资困难出现资金链断裂, 进而倒闭, 就会给银行带来一大笔坏账。如果一家企业倒闭, 其可能会影响到多笔民间借贷和银行借贷。民间借贷中又包含了许多银行资金, 所以最终会对银行产生很大的冲击。民间借贷的风险正悄然向银行渗透, 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实体经济企业破产倒闭, 会给银行带来巨额坏账, 影响银行业的稳定。

(3) 过高的利率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影响社会稳定

民间借贷利率通常非常高, 在高额的利率重压之下, 一旦企业倒闭, 就使得大量的民间借贷投资者血本无归。如果一个区域内的企业大量破产, 极有可能影响这个区域内的金融稳定。当前许多地区企业都采取民间借贷的方式来进行融资, 高额的利率使得更多的资金对借贷市场趋之若鹜, 在当前通货膨胀的环境下, 更多的资金都愿意进入高回报的借贷市场, 而不愿意留在实体经济市场, 开始通过“钱生钱”的模式获取暴利, 而实体经济逐渐衰落。实体经济衰落更容易导致一些企业因为运营环境不良造成资金链断裂, 产生“滚雪球”式的连锁反应, 影响到诸多投资者的利益, 甚至引发暴利犯罪, 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谐。

3.2 民间借贷风险规避措施

(1) 民间借贷合法化。当前并没有调整民间借贷关系的专门性法律规范, 官方对于民间借贷的态度也不是非常明朗。但是最高法在对借贷关系进行解释时, 承认了一定利率范围内的民间借贷受法律保护。民间借贷在国民经济发展当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合法化是民间借贷的大趋势, 应当尽早将民间借贷合法化, 并且尽快出台调整民间借贷关系的法律法规, 以法律强制性调整民间借贷的利率恢复到合理的水平。

(2) 严格限制银行资金进入民间借贷市场。由于许多民间借贷利率超出了法律保护的范围, 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并不受法律的保护。而银行资金过多的进入民间借贷市场, 一旦民间借贷出现问题, 将给银行带来大量坏账, 影响银行的稳定。所以应当加大对银行贷款用途的审核力度, 严格的限制银行资本进入民间借贷市场。

(3) 加速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当前我国的金融资源普遍集中在大型银行手中, 而小型借贷公司较少, 融资门槛的提升使得融资者只能寻求民间金融机构。而民间由于缺乏相应的实力, 往往运营不够规范, 存在很多风险。各地应当加速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通过规范化的运营机制降低融资的风险。

(4) 支持中小企业及实体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资金抽离实体经济, 使得金融市场和虚拟市场一片火爆, 但是实体经济却步入了发展的寒冬。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 虚拟经济的泡沫迟早会破裂。并且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 及其容易倒闭。各地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及中小企业的发展。

4 结语

民间借贷当前在我国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并且对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为了保证民间借贷的安全稳定运行, 必须加强对民间借贷合法性的认证和规范, 保证民间借贷在法律法规的调整下, 有效地运行, 从而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旭鸣.民间合会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个案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9, (12) :86-89.

[2]张改清.农户民间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基于河南省的调查[J].商业研究, 2008, (7) :174-177.

[3]何军, 宁满秀, 史清华.农户民间借贷需求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390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2) :20-24.

篇4:我国民间融资问题探析

【关键词】 民间融资;利弊;现状;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实际存在的民间融资活动日趋活跃,规模逐渐扩大,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民间融资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随着民间融资规模的扩大,由于缺乏与国家产业调控政策相呼应的当地产业政策指引,民间金融因其自滞后性,及一些行业高利润的诱惑,极易导致风险的发生。如何引导和规范我国的民间融资发性和信息,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民间融资的利弊分析

民间融资是指在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包括其他组织)之间以及非金融法人之间,贷款人依约定将一定数量货币的使用权转移给借款人,借款人按约定到期还款并支付利息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间融资的积极作用

1.补充正规金融体制之外的市场资金需求。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政策门槛提高,使中小企业及个体户获取银行信贷支持难度加大。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民间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民间融资可以将这些闲置资金集中起来,补充正规金融体制之外的市场资金需求。

2.优化资金配置。民间融资作为一种融资方式,一方面集中并利用了社会闲散资金,另一方面解决了借款人资金需求,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3.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据调查:中国非国有企业创造了全国将近70%的GDP,却只能获得大概不到30%的贷款。民间融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为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民间融资的消极影响

1.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

首先,民间金融往往会干扰政府的货币政策。由于民间融资活动具有隐蔽性,因此难以像正规金融体制之内的融资活动一样纳入央行的监管范围之内,这样,就减少了货币政策的可控性——从表面来看,民间融资可以使货币创造乘数变大,但另一方面,若民间融资对于正规金融的融资活动有挤出效应的话,反而会降低货币创造乘数。由于民间融资对于货币创造乘数影响的不确定性,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偏离既定目标。此外,由于民间融资利率的可协商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利率作为宏观调控工具的有效性。

其次,由于缺乏与国家产业调控政策相呼应的当地产业政策指引,民间融资因其自发性和信息滞后性,及一些行业高利润的诱惑,极易导致民间资金流入受限制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不利于当地产业结构和信贷结构的调整。

2.潜藏金融风险

民间借贷大多以半公开、半地下的方式运行,规模非常庞大。但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约束和有效监控管理,且民间融资在实践操作中借贷手续不规范、不完善和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因此,潜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3.导致漏税严重

目前,民间融资多为现金交易、交易频繁且交易量大,但由于缺少具体的法律规范,税务管理部门难以对高额的利息所得进行征税,致使国家损失了一块税源。

4.增加社会问题不稳定因素

一方面民间高息融资,使借款者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有些借款者不是挥霍过度无力偿还,就是卷款而逃,使债权人血本无归。这种变质的民间融资,往往会在矛盾激化后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我国民间融资的现状

(一)我国民间融资的新特点

近些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之后,私营和个体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发展迅猛,在客观上为民间融资的日趋活跃提供了可能,也促使民间融资进一步拓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当前我国民间融资呈现以下特点:

1.民间融资规模大、增长快、融资主体多元化

吴晓灵2005年10月披露:根据央行调查统计司对民间融资的调查推算,我国民间融资规模为9500亿元,占GDP6.96%左右、占本外币贷款的5.92%左右。可见民间融资规模总量庞大,并有继续增长的势头。与此同时,融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和涉及面广的特点,融资表现在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且出资人有工人、干部、工商个体户、企业等。

2.借贷手续灵活、简便

民间借贷双方一般为本乡本土或亲朋好友,以口头或协议形式取得资金。因此,一般不需要手续,有手续的也是简单载明借贷双方、日期、还款金额或利息的简要凭据。民间借贷中一半以上是私下达成的交易,对借方来说,手续简便,在急需资金时办理非常方便。

3.民间融资由地下浮出水面,逐步呈现出专业化趋势

民间融资的种种便利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普遍发挥的现实作用,已在社会公众的思想观念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使得其逐渐由“地下”“浮出水面”。2005年始,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在山西、四川、贵州、陕西、内蒙古五省(区)开展了由民营资本经营的“只贷不存”商业化小额信贷试点为中国日渐兴盛的民间金融寻找到了“合情合理合法”的突破口。

(二)我国民间融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民间融资发展迅速,但依然存在着两大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

尽管在我国的《合同法》、《意见》以及其他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存在某些直接针对民间融资进行规定的法律规范。但是,我国目前尚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或是行政法规对民间融资做出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制与调整。而与这样一种法律缺位的情况相比,我国的民间融资却大量存在并且日益成为一种显性的社会事实,与之相关的法律纠纷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

此外,在现有有关民间融资的法律规定之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比如,根据《意见》第8条的规定:“借贷双方对有无约定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同类贷款利率计息。借贷双方对约定的利率发生争议不能证明的,可参照本意见第6条规定计息”;而根据《合同法》第211条之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视为不支付利息。”很明显,这两条规定是互相冲突的。

也正是这种法律的不完善,使得我国的民间融资一直处于“灰色区域”,一方面阻碍了我国民间融资活动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一些投机者也利用法律的漏洞,大打“擦边球”。

2.监管缺失

由于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经营范围并不直接涉及金融业务,也不在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之内。因此,民间借贷基本处于盲目和隐蔽状态,金融监管难以涉及,金融风险潜伏其中。民间借贷现象的存在,使大量资金长期在体外循环,游离于常规金融监管之外。冒险、投机、隐秘、暗箱操作,往往与民间融资、借贷如影随形,极易出现社会集资、金融“三乱”现象,引发金融风险,破坏社会信用环境,对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危及区域金融安全。

三、发展我国民间融资的政策建议

首先,针对我国民间融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规范民间融资活动

一方面,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民间金融法律法规,将民间融资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加强制度创新,为民间融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对于扰乱金融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影响经济正常发展的地下金融组织和活动必须给予严厉的打击,如高利贷、金融投机、金融诈骗、地下钱庄组织资金外逃等,应严厉取缔和控制。

2.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加强对民间融资活动的监管

金融监管应根据金融组织规模大小、业务范围、市场定位、财务状况和资质高低的不同,确立合适的标准,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监管。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民间融资的监测与分析,扩大民间融资监测空间范围,及时掌握民间资金流向以及利率走势,化解其消极因素,引导其健康发展。

除上述措施之外,为应对民间融资自身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规范和引导我国的民间融资活动:

(1)探索金融机构创新手段及制度创新形式,把民间融资引入合法渠道。这样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克服民间融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此类中间业务,既增加了经营收益,又增加了存款。

(2)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民间担保体系,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同时,中小企业自身应改善治理结构,保证信息真实,健全各项财务制度,赢得贷款方的支持。

(3)做好民间融资试点及其推广工作。2008年5月8日,银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允许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在中央政策出台后,温州市政府就率先展开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筹建组织工作。该试点的建立及其以后经验的推广,对我国的民间投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结论

民间融资作为正规金融的一个有益补充,在优化资金配置、促进社会融资结构及民营经济的发展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它也会削弱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潜藏着的巨大的金融风险,导致漏税严重,增加社会问题不稳定因素等消极影响。近年来,我国民间融资活动发展迅速,呈现出规模大、主体多元化,手续灵活简便,并逐步呈现出专业化趋势。同时还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善及监管缺失两大问题,为更好地发挥民间融资的积极作用,降低其消极影响,国家应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建立有效监督机制,探索金融机构和制度的创新,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并做好民间融资试点及其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曹惠玲.《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金融问题研究》

[2]淳安,陈立峰.《民间融资的理性分析》,载《浙江金融》,2008(6)

[3]张存刚,杨莉.《我国民间融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4]董鲁敏.《民间融资的法理分析与规制建议》.硕士论文

[5]姜旭朝.《中国民间金融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6]徐慧玲.《我国民间融资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载《中州学刊》2008(1)

[7]李建军.《中国地下金融规模与宏观经济影响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8]刘崇明.《金融监管热点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9]人民银行和硕县支行课题.《我国民间融资的现状及对策》.《新疆金融》.2008(3)

篇5:我国民间谚语

[摘要]在我国经济加强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出现了实体经济增长和银行信贷增长严重背离的现象。民间融资的存在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讨论了当前我国民间融资的现状及特点,指出目前我国体外循环资金规模已相当巨大,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既具有积极意义,又具有消极影响。文章分析了民间融资活跃发展的原因,提出完善政策供给、优化金融产业布局、加强监测和监管、遏制过度投机和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等治理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民间融资 管理 对策

一、当前我国民间融资的基本情况

(一)我国民间融资的现状及特点

民间融资是相对于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而言的,泛指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财政除外)之间以货币资金为标的价值转移及本息支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的日渐活跃,私营经济日益发展壮大,民间融资亦以各种形式发展起来。由于民间融资本身固有的隐蔽性特点,人们很难确切地了解它的实际规模。2005年7月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出席“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时说,根据央行调查统计司以民间融资的调查推算,我国民间融资规模为9500亿元,占GDP的6.96%左右,占本外币贷款的5.92%左右。

(二)民间融资形成的原因分析

1资金需求的因素分析:

(1)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快速加快,要保持这样的增长态势,没有充裕的资金支持是很难持续的。

(2)中小企业自身制度上的缺陷,增加了企业规范运作与银行信贷管理之间的矛盾。财务制度不规范,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对其经营活动的风险、成果做出准确判断。抵押担保条件落实困难,无法达到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要求。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给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增加压力。

(3)正规的金融产品不够丰富,资本市场不景气,导致银行存款外流。除了低收益的银行存款,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有限,收益率偏低;资本市场不景气,股票、债券、租赁、信托、保险等其他金融产品匮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投资需要,尤其是大部分小城市和县城的金融市场仍然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在资金趋利性和民间金融市场信息相对透明的情况下,有投资能力的居民只能在民间金融市场上寻找出路,将银行存款转为民间融资。

2、银行制度因素分析:

(1)融资准入的门槛较高。从直接融资来看,主板上市的门槛较高,中小企业很难达到上市标准。对中小企业板市场,证监会在高成长性方面做出了市场定位,对拟进入的中小企业上市资格审查更为严格,且相关费用比较高,使之不可能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上市融资服务。与股票市场类似,债券市场也基本上没有向中小企业开放。在间接融资方面,大部分企业在遇到资金困难时首先想到“向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或“通过正规金融市场融资”;但是,银行贷款条件基本要求高、贷款手续复杂、资金到位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因此,当正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时,他们不得不寻找非正式融资渠道。

(2)信贷资源配置有较大限制。一是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向大型企业和国家重点项目倾斜,而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供给不足。政策性银行目前的投资重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和大型项目上。由于政策性金融债券为其近年来主要筹资渠道,受还本付息的约束,该行难以在资金投放向上倾斜。二是金融机构设置缺位。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城的营业机构

进行了大规模的撤并,县域贷款业务呈萎缩状态。现有的中小金融机构资金实力有限,资金供给能力与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3)金融服务有较大限制。一是行业信贷政策对中小企业有严格的限制。中小企业一般融资需求大多在200万元以下,频率一般是大型企业的3-5倍,贷款属于零售性质;由于贷款业务要严格按程序办手续比较烦琐,管理难度较大,从营销成本和效率考虑,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大都不愿意承办这类业务。二是商业银行没有把票据融资业务作为主要资产业务,发展与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三是边贸结算服务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形成了较大数额的现金在银行体外循环。

二、民间融资的经济影响

(一)民间融资的积极作用 支持了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例如温州地区,1999~2003年,民间资本投资总额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平均为61.9%,一般是国有投资额的2倍、外商投资额的20倍,民间资本已经成为温州最主要的投资主体。

2、遵循市场规则配置资源,客观上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有积极作用。一是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拾遗补缺、方便生活、促进生产、扩大就业、迅速提高我国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二是促进了产业产品创新,推动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一定程度地转变了我国区域经济结构趋同的趋势。

3、为民间资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投资渠道,拓展了经济增长的空间,提高了资金利用的效率。民间融资从某种意义上是填补了正规金融业的缺失,并向正规金融业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对于敦促银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加快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具有正面作用,同时民间借贷方便、快捷以及市场化利率的优势,也为银行、信用社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4、随行就市的民间融资利率,合乎利率市场化的变化趋势。灵活多样的民间融资利率均属市场利率,它们较真实地反映出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和资金价格,发挥了利率的杠杆功能,调动了资金的组织者和供给者的积极性,有效地调节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使民间资金的经济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民间融资的利率水平,对国家利率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对于处在市场化进程中的银行产品的市场定价,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民间融资的负面影响

由于体外循环资金所具有的隐蔽性、自发性、盲目性、投机性和非规范性等特点,难于监管,必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隐患,给社会经济政治带来不利的影响。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不利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于体外循环资金的自发性、盲目性、逐利性以及民间融资主体生产经营和管理素质所限,使大部分资金的流向多为进入门槛低、短期内能看到收益的行业。这类行业的相当一部分是属于高能耗、高污染和技术水平低的行业和项目。

2、体外循环资金积聚形成规模巨大的投机力量,有可能导致经济发展失衡。近些年来,民间资金的积聚已经形成不可忽视的投机力量,巨额投机资金兴风作浪已对我国造成重大影响。如股票市场庞大的私募基金,背后都有体外循环资金的作用。又如已被大众所熟知的温州炒房团,使各地的房价都有明显的升高。

3、以高利贷形式存在的不规范民间融资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高利贷多盛行于贫困的农村,而农民借款多用于生活所需。有些地区,有的因讨债发生斗殴致伤,还有的与黑恶势力结合,暴力讨债,影响社会稳定。另外,民间借贷多在亲友之间,常因利益关系导致亲友之间发生一些矛盾,再加上借贷手续不规范,违约情况发生时,纠纷难以解决,引发各种突发事件,不利于社会和谐。

4、体外循环资金的存在严重干扰了金融秩序和金融市场。自发的、无规则的民间金融行为,严重冲击了金融市场的秩序。民间自由利率的不完全性和逐利性,使金融市场反映失真,对正

规金融体系的影响很大。

5、形成影响银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经营的隐患。从前面的论述中可知,体外循环资金并不是完全脱离正规金融体系的,有相当一部分与正规金融体系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会给正规金融机构带来某种可能的损害。一部分企业或个人受利益驱使,利用银行贷款转贷民企或放高利贷套利,使银行资金游离到银行体外循环,潜在的风险更大。

三、对民间融资的管理对策及建议

虽然体外循环资金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也促进了我国的经济起发展,但它毕竟缺少法律约束,它的存在和发展,不利于我国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其不利因素对稳定和谐的经济发展和宏观金融调控是一种冲击,甚至会导致经济和社会一定程度或一定区域的动荡。因此,必须将体外循环资金纳入宏观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范围内。完善政策供给,大力优化金融产业布局

我国目前缺乏对个体、私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以及金融产业布局不合理,使得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农民等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是资金体外循环形成和活跃的制度性原因。首先要实现金融服务的多层次和差异化,完善政策和制度供给,建立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需要的投融资渠道和制度,对个体、私营经济开放资本市场。其次要积极创新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工具,使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可以从债券市场上得到筹融资机会。再次要创建风险投资公司或产业、行业风险投资基金,并采取措施逐步使私募基金合法化。实行“高风险高收益”的民间金融服务,为敢担风险者提供投资渠道,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2、培育诚信法治的市场,改善金融环境

要将体民间融资纳入正常轨道,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促进全社会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法制和诚信的市场。要建立健全个人和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促进个人和企业遵纪守法,注重信誉。建立和完善包括以政府为主体的担保体系、以金融机构出资为主的商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互助型担保体系。

3、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测和监督

当前,即使采取措施成立正式的民间金融组织,让中小企业贷款获得正规渠道,让各阶层的金融服务都得到覆盖,民间借贷形式因其主体为亲友的特点,仍然会存在,仍然可能发生各种纠纷。因此,亟须制定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同时将其纳入国家金融监管的范围。界定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的界限,明确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对非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以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4、商业银行要改善金融服务,积极支持中小企业

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应将为中小企业服务作为自身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5、加强宏观调控,抑制过渡投机

国家在实施产业政策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中,要充分认识市场投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破坏力,注意观察投机资金动向,遏制过度投机造成的经济动荡。

6、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保持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要建立一套体系监测民间融资资金,同时要求正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切实的金融服务,关键之一是利率市场化。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借贷主体的成本收益,灵活确定利率,是体外民间融资发展的一个优势;正规金融机构只有借鉴民间融资的定价方式,才能取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我国体外循环资金的基本状况及其管理对策.金融论坛2006年第3期

2.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体外循环资金及对区域经济金融的影响.金融论坛2006年第1期

3.钟凯林,覃祖强.银行体外循环资金状况与商业银行经营对策.广西金融研究2005年第12期

篇6:我国民间谚语

摘要:民 间 审 计 是 审 计 监 督 体 系 当 中 的 组 成 部 分,它 在 当 今 经 济 建 设 和 国 家 发 展 中 扮 演 着 日 益 重 要 的 角 色。民 间 审 计 又 称 独 立 审 计、注 册 会 计 师 审 计,它主 要 是 对 财 务 报 表 的 公 允、正 确 发 表 审 计 意 见。在 现 实 当 中 这 一 意 见 非 常 重 要,它 是 为 了 适 应 股 份 制 经 济 的 要 求 而 产 生 和 发 展 的。民 间 审 计 是 整 个 国 家 审 计 当 中 不 可 缺 少 的 部 分,其 存 在 的 方 式 主 要 为 会 计 师 事 务 所,其 业 务 为 审 计 业 务 和 会 计 咨 询 服 务 业 务。因此,它对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间审计之所以能发挥这种作用与审计行为规范的完善与否密切相关,这一点从美国早期会计师职业的发展史中可以得到验证。正因为如此,我国已建立一套审计行为规范体系以确保一定程度的审计质量,但从总体上看规范体系还不健全。关键字:民间审计行为 规范完善

一我 国 民 间 审 计 的 现 状

在 我 国 民 间 审 计 长 达 二 十 年 的 发 展 时 间 里,大 部 分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基 本 上 都 是 挂 靠 政 府 机 构,大 部 分 国 家 审 计 机 关 的 审 计 人 员 兼 任 民 间 审 计 人 员,这 些 不 仅 对 国 家 审 计 造 成 较 大 影 响,而 且 对 民 间 审 计 自 身 的 发 展 来 说 亦 受 到 限 制,在 技 术 上、人 员 及 管 理 上 都 较 为 落 后。虽 然 我 国 的 事 务 所 数 量 已 有 数 千 家,但面 对 的 是 几 百 万 家 登 记 在 册 的 企 业 法 人,故仍 处 于 “ 小、散、乱 ” 状 态,且 大 多 数 并 不 具 备 独 立 承 担 大 型 和 特 大 型 企 业 审 计 的 能 力。从 我 国 民 间 审 计 案 例 及 各 种 现 实 情 况 可 以 看 出,我 国 民 间 审 计 现 今 总 体 的 执 业 质 量 不 高,业 务 面 较 窄,而 且 咨 询 和 服 务 业 务 仍 然 停 留 在 低 水平和 低 层 次 上。因 而 我 国 民 间 审 计 迫 切 要 求 发 展 有 一 定 规 模 的、规 范 的、高 素 质 的 会 计 师 务 所。

为 规 范 民 间 审 计 的 执 业 行 为,适 应 市 场 经 济 的 需 要,以 及 加 入 WTO与 国 际 接 轨,在 1999年,根 据 财 政 部 《 会 计 师(审 计)事 务 所 脱 钩 改 制 实 施 意 见 》,我 国 实 行 了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体 制 改 革,所 有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与 所 挂 靠 的 政 府 机 构 完 全 脱 钩,成 为 自 主 执 业、自 负 盈 亏、自 我 约 束、自 立 信 誉、自 我 发 展 的 企 业 化 经 营 组 织。没 有 政 府 部 门 作 靠 山,没 有 不 必 要 的 行 政 干 预,国 家 审 计 人 员 与 民 间 审 计 人 员 完 全 分 开,民 间 审 计 进 入 自 由 的 市 场 竞 争,事 务 所 要 从 实 质 上 成 为 名 符 其 实 的 独 立 执 业 的 组 织。同 时 对 不 合 格 的、不 规 范 的 事 务 所 进 行 清 理 整 顿,2001年 上 半 年,全 国 上百名 注 册 会 计 师和会 计 师 事 务 所 受 到 了 警 告、暂 停 执 业、吊 销 资 格 等 行 政 处 罚,民 间 审 计 摸 索 着 走 向 法 制 化、规 范 化 的 轨 道。随 着 中 国 加 入 WTO,世 界 经 济 一体 化,我 国 民 间 审 计 领 域 对 外 开 放 力 度 加 大,原 来 只 允 许 外 国 民 间 审 计 组 织 以 合 作、合 资 等 方 式 进 入 我 国 民 间 审 计 领 域,现 在 将 得 以 独 资 的 方 式 进 入 这 一 市 场。2001年 6月 28日,经 中 国 证 监 会、财 政 部 审 核,国 际 五 大 会 计 师 事 务 所(毕 马 威、安 永、德 勤、普 华 永 道 和 安 达 信)已 正 式 获 准 进 入 中 国 金 融 类 上 市 公 司 的 审 计 业 务 市 场,在 中 国 加 入 WTO的 竞 争 舞 台 上,会 计 的 防 护 墙 将 被 拆 除。我 们 知 道,无 论 是 规 模 上 还 是 技 术 上 我 国 民 间 审 计 都 与 国 外 民 间 审 计 有 较 大 差 距,这 给 尚 处 于 稚 嫩 期 的 我 国 民 间 审 计 带 来 很 大 的 威 胁 和 冲 击。

正 当 国 内 民 间 审 计 面 对 WTO,历 经 体 制 改 革、清 理 整 顿 并 被 合 并 风 潮 弄 得 手 忙 脚 乱 之 际,接 二 连

三 的 如 一 枚 枚 地 雷 式 的 注 册 会 计 师 造 假 事 件 被 揭 发 出 来,较著名的银 广 厦 造 假 事 件,“ 银 广 厦 ” 1999年 和 2000年 虚 构 利 润 7.45亿 元,编 造 了 中 国 股 市 “ 第 一 大 绩 优 股 ” 的 神 话。这 些 都 导 致 了 股 市 强 烈 的 震 荡 和 大 量 股 民 受 愚 弄 甚 至 遭 受 灭 顶 之 灾,进 而 造 成 股 市 长 期 低 谜,国 家 经 济 受 到 严 峻 考 验。在 这 里 扮 演 公 证 者 的 民 间 审 计 却 成 为 造 假 者 的 有 力 帮 凶,担 任 银 广 厦 审 计 业 务 的,是 曾 经 属 于 中 国 少 有 的 大 型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 中 天 勤 会 计 师 事务 所。随 着 中 天 勤 的 下 课,国 内 民 间 审 计 出 现 了 严 重 的 信 用 危 机。

二 我国民间审计行为规范的回顾

(一)审计行为规范产生的根源

民间审计的产生是以两权分离为前提的,两权分离使企业的产权关系发生变化,其结果是所有者与管理者相分离,导致对管理者监督的必然性,这样就产生了外部审计的需要。随着民间审计的产生,另一问题也随之而来,即审计人员必须是独立、客观和公正的,而且其能力也必须是不容置疑的。

为了使审计人员达到上述要求,对审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就成为必要了。"审计行为是人的行为的一种,对其进行规范必然要建立一套行为规范准则以衡量其正误并对其进行制约。从行为规范准则来看,法律是十分有效的一种。但法律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技术性问题上法律可以说是非议颇多,这样,大众和政策必然要求在技术上对法律进行弥补。因此面对法律的不足和大众的要求,审计界必须对自身不断地进行反省。为此,为整个行业着想,成立一个行业组织并制定一套职业规范也就有必要,而且因为行业的特殊性,也只有审计职业界才有能力对其技术问题进行规范。因而审计标准等审计职业规范产生是对法律规范不足的一种弥补。行为规范从本质上看,就是建立一套行为准则对行为主体的行为进行指导、约束,以使其行为达到预定的效果。对审计行为而言,审计行为规范就是为了提高审计质量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审计报告使用者的利益而对审计主体(包括审计人员和会计公司)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指导。从目前审计行为规范发展现状来看,其形式已呈多样化。但从总体上看,它们可以归为法律规范和审计职业规范两种。两种审计行为规范的特点:其一,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各种审计监督关系的行为规则。其强制性和原则性是它的明显特征,这样有利于加强审计行为规范的力度,做到令行禁止。尽管如此,法律规范的弹性不大,也使得法律规范的作用受到限制。这也是审计职业规范得以产生的动因之一。其二,审计职业规范由审计职业组织制定,它强调的是会员自觉遵守,它的技术性和具体性是其明显特征。它有利于对审计行为进行全面的规范。

(二)对审计行为规范的回顾

从民间审计产生以来,对审计行为的规范日益完善。体现在,一方面,审计行为规范的形式不断多样化,其内容不断丰富。到目前为此,有法律、审计标准、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审计职业道德准则、后续教育准则和同业复核等。另一方面,各种审计行为规范手段日益协调,不断融为一个整体,审计行为规范不断体系化。

三 对我国审计行为规范的完善

(一)通过法律界和会计职业界的共同努力,以图缩小法律规范和审计职业规范的不兼容性

在这一问题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以下途径得到解决:①在法律条文中规定对审计职业规范(如审计准则)的引用。但这一办法只能在相关法律制定或修改时才能被采用。②由最高人民法院颁布规定在实施法律时引用审计职业规范(审计准则等)。我国验资业务规范中已使用了该办法,应该比较容易实现,可以进一步拓展。③在审计诉讼案的审判组中吸收审计职业界人员,这一办法也可以通过对审判人员进行审计知识教育得以实现。

(二)加强审计质量行为控制,关键在于对质量控制准则执行的复核

建立审计质量复核要考虑的因素有:①监督制度的有效性。监督制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能查出审计质量控制的缺点和维持其成果,也就是说制度的设立能有效地发现问题,而且能使经过检查后改善的质量状况能维持。这就要求检查人员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从这一方面来看,在目前阶段我国能实行检查的只能是审计职业界(中注协或会计师事务所)本身,因为其他机构根本就没有能力在这一方面做出有效成果。②监督成本的考虑。一项制度的完善与否还要考虑其执行成本的高低,因为成本太高往往使其难以执行。从这一点看,我国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必须考虑现阶段我国审计界的经济承受能力。③会计师

事务所对审计质量控制的态度。会计师事务所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对象,因此它对监督制度的支持与否也会影响监督制度的有效执行。因此,考虑到上述因素,现阶段可以由中注协成立一个质量检查部门,由省级协会的该部门派出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检查小组(注协名额为1人)每三到五年对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定期进行业务质量检查。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起到有效监督作用。定期检查可以使该制度发挥效用。时间定为三到五年使成本降低,而由中注协牵头和有会计师事务所参加就不会引起会计师事务所的反对。

(三)强化审计准则的制定

根据前文所述,在审计准则小组中加入企业方的代表和减少科研院校的代表而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代表,有利于增强审计准则制定小组的代表性。这样可以使制定出的审计准则能更好地符合我国会计职业的实际情况。而在审计具体准则的完善方面,中注协现在就应着手研究,因为准则的制定有一个时滞问题,如果现在还不开始,将来会造成管理咨询业和其他相关业务发展的混乱现象

四总结

无 论 是 成 熟 的 市 场 机 制,还 是 完 善 的 监 督 体 系,都 不 能 保 证 绝 对 没 有 “ 银 广 夏 事 件 ” 等审计事件的 出 现。就 我 国 民 间 审 计 现 状 而 言,前 车 之 鉴、后 事 之 师。只 有 保 持 谨 慎 的 执 业 态 度,严 格 遵 守 职 业 道 德 和 独 立 审 计 准 则,提 高 审 计 质 量 和 服 务 水平,才 能 重 塑 形 象。事 务 所 之 间 要 进 行 良 性 竞 争,以 质 量 求 生 存 和 发 展 ; 建 立 全 国 会 计 行 为 档 案 制 度,并 向 社 会 公 开,提 高 行 业 自 律 能 力 ; 避 免 短 期 行 为,增 强 抗 风 险 能 力,谨 慎 的 选 择 客 户 并 深 入 的 了 解 客 户 然 后 鉴 定 业 务 约 定 书 ; 应 始 终 将 会 计 信 息 披 露 的 真 实、正 确、完 整 放 在 首 位,不 要 严 重 错 报 甚 至 协 助 客 户 欺 诈 及 违 法,因 为 事 实 已 经 证 明,这 不 仅 关 系会计师事务所自 身 的 生 死 存 亡,也 关 系 到 整 个 民 间 审 计 业 甚 至 全 球 经 济 的 稳 定 和 发 展。我 国 民 间 审 计 应 痛 定 思 痛,从 自 身 做 起,促 进 行 业 规 范 的发 展,为 国 家 的 经 济 建 设 更 好 的服 务。

五参考文献

上一篇:运输公司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雷波县幼儿园小班年级组亲子春游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