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赔管理建议

2024-04-12

通赔管理建议(共5篇)

篇1:通赔管理建议

通赔案件管控措施

根据省公司下发《关于通赔案件管控措施》文件的要求,六安中支结合本司实际情况,对于通赔案件作如下汇报:

一、现阶段通赔案件管理方式

1、通赔案件在我司的出险案件中占据比例较大,对我司理赔数据尤为重要。对此,我司每天对发生的通赔案件进行登记,逐案跟踪;并在第一时间与客户和当地定损员取得联系,了解事故的损失情况和事故的处理方式。

2、在查勘环节,我司一直与事故定损员联系,要求将事故照片上传系统,能反映事故的全貌和真实的损失情况;这样我司能最快了解事故的发生情况。已便于事故的后期处理。

3、对于损失较大以及存在疑点的事故,由我司人员直接到达出险当地,对事故情况及损失情况进行确认。尤其是对伤者的治疗情况得到有效的跟踪,第一时间了解伤者的相关信息,能为后期索赔提供有力的证据。

二、目前通赔存在的不足之处

1、目前,公司通赔案件较多,人员配备不够;疲惫的应付工作。不能有效的将理赔工作前置,导致案件后期处理较为困难。车物损的通赔案件我司已调入两名查勘人员兼职处理,略有好转。

2、对于通赔案件中存在的人伤的案件问题较大,外地处理不及时,出险当地事故处理人员不会对伤者进行调查核实,也不对人伤进行有效的跟踪处理;且我司人伤人员有限,致使后期伤者上法院起诉案件较多。

三、整改计划及建议

1、对理赔工作进行前置,重视通赔查勘;有效的增设通赔管理人员,减少员工疲惫的应付工作,争取主动性。保证案件均衡有效的落实到人;降低人均案件量,提高案件质量,加快案件结案速度。

2、人伤案件也应按照前期主动介入,对已确认的案件尽量进入调解,降低案件赔付金额,提高案件的结案速度,减少诉讼案件及不必要的间接费用。

3、促进案件“减损、加速”;通赔案件没有实现真正的通赔效果,对通赔案件的考核力度不强,导致客户不满,并且影响承保公司的理赔时效性。通赔案件的处理应与本地案件的处理一样,小额案件显服务,大额案件做品质。需要强有力的统一制度来要求每位员工的工作心态。

篇2:病案复印管理的建议

1 当前病案复印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1.1 对身份证明辨认的因素

自从国务院2002年4月颁布于9月11日起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代理人、保险机构要求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时, 向医务科提出申请, 并提供有关证明关系材料便可到病案科复印。但是申请人为患者代理人的, 提供的与患者的代理关系及法定材料证明及复印病案委托书难避真伪, 比如户口薄只能证明申请人的姓名而无法确定申请人及代理人的模样, 从而使工作人员很难确认真假。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 经常造成一些误解导致对病案工作人员的不满。

1.2 对政策的认识因素。

2002年《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可以为申请人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包括:门 (急) 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的住院志 (即入院记录) 、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 (检验报告) 、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 (治疗) 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报告、护理记录、出院记录。由于复印者不了解复印病案资料的相关内容或主观原因, 对病案复印提出超出范围的要求, 卫生部规定的允许复印病历资料的内容主要指客观内容, 病历资料复印只能将客观记录部分给患者, 病案工作人员依法拒绝其超出范围的内容, 部分患者及家属不能理解, 往往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 认为是不复印给他们, 经常有辱骂工作人员现象。

1.3 人员因素。

病案管理起步较慢, 医院对病案室的关心不足, 常认为病案室的工作比较轻松, 现在从事病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数不是专业人员, 往往还要兼职, 病案室工作人员工作量大, 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

2 让病人满意的管理建议

2.1 把病案复印国家规定的政策上墙公示, 详细注明可复印资料是指客观资料, 力争得到患者及其代理人的理解。对各种要求不同目的复印的患者和代理人说明复印的流程以及需要携带的相关证件, 按不同的复印目的满足他们的需求, 对一些规定无法复印资料的给予摘录, 盖章。

2.2 提高病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 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复印服务的质量, 病案复印人员必须知法懂法,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 熟悉掌握有权复印病案的各类人员, 病案在医疗纠纷与法律案件中的证据作用相当显著, 因此要尊重和维护病人的隐私权和知情权, 坚决杜绝人情复印, 在工作中增强责任心, 妥善处理好复印过程, 并及时做好与临床医师与患者三者的沟通, 严格复印审核登记工作, 做好登记, 保管好复印申请表备查。

2.3 医院强化病案复印质量的管理也是病案管理的重要环节。因为在复印病案过程中病案书写的真实, 准确, 及时完整才能保证归档病案的质量, 才能保证复印病案的质量, 一方面医护人员加强责任心, 爱岗敬业, 增强法律意识, 另一方面医护人员要规范病案的书写,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书写完整内容的病历, 这样才有利于对已经复印过的病案保持其原貌,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才能证实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是否存在违反医疗, 护理常规和诊疗规定。有利于举证倒置, 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避免因病历书写缺陷及不能及时归档造成病历复印等服务的障碍。

篇3:通赔管理建议

关键词:电能计量,管理现状,建议

电能计量与管理系统主要由电度表、表计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以及用电信息发布系统等组成。从功能上分为关口电能计量系统和居民用户电量抄收及计费系统两种, 现阶段这两种系统是相互独立的计量系统。随着电力市场化的发展, 电能计量与管理系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各种电能计量与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各大网局、省局、各级供电局得到广泛的应用。

1 电能计量系统存在的问题

1.1 居民用户集中抄表系统

居民用户电量计量系统, 主要是用于居民用户的电量抄收、统计及结算, 采用的技术主要有485总线和低压载波两种。居民用户集中抄表系统主要由电量采集器、集中器及主站系统组成。集中抄表系统经过几年的发展, 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但由于各种集抄系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使得系统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集抄系统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 传输技术还不够成熟, 因低压电网特殊的恶劣传输条件, 使高频信号在电力线中传播时, 将会遭遇到剧烈负载变化和各种频率的谐波干扰, 易造成信号误码, 甚至信号中断。

(2) 485总线方式虽然可靠性高、实时性强、准确率高, 但由于需要布线, 施工不方便, 使得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多限制。

(3) 主站系统很大部分是采用单机结构, 数据库也较简单, 计费系统与银行的联网划拨没有得到普遍实现。

(4) 通信规约不一致, 致使各厂家设备之间难以兼容。

(5) 缺少面向用户的用电信息查询功能和辅助信息发布功能。

1.2 关口电量计费系统

为了适应电网商业化运营的需要, 各部门已开始或计划以关口计量点作为其计费、考核、奖惩的主要依据。对于将形成的电力市场, 电能计费系统是其必不可少的自动化基础装置。因此必需建立以自动化为基础的电能计费系统以满足其要求。随着人们对电力市场及电量计量系统认识的逐步深入, 建立现代化的电能计量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但关口电量计费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对电能计费系统的作用认识不足, 对电能计费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没有统一的认识, 缺乏对于电能计费系统建设的权威指导原则。

(2) 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精度不够, 严重影响了电能计量的准确度。

(3) 对电能计量系统网络安全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因电能计量数据不仅作为电费的计费数据, 还作为电力市场运营的一部分, 所以网络安全性尤为重要。

(4) 进口电能计量系统, 包括关口电能表价格偏高, 因此未来几年发展国产电能计量系统将是我国面临的迫切要求。

2 关于今后电能计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加强信息化, 实施闭环式管理

利用条码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对所有管理范围内的电能表实施“身份证”式的条码管理, 使电能表从资产录入、领检登记、数据发送、电能表检定、数据传回、库存待配、运行管理等环节实现闭环式的管理, 以实现“依法计量、科学计量、准确计量”的规范化管理。如在电能表铭牌上喷打统一编制的条形码, 工作时只要使用扫描仪扫描一下条形码, 各种参数包括上次检定人员、时间、电能表误差、电能表常数等基础资料就能快捷、准确地进入微机, 这样就避免了人为输入参数错误, 减轻了计量人员的工作量, 杜绝了假冒、伪劣表计进入电网运行。

2.2 结合新技术, 加大对计量装置的远程监控力度

完善电能量采集系统, 并加强其调试工作, 保证系统能准确、快速地采集存储上网、下网关口、考核计量点、大用户结算点的电能量数据, 为电费结算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实时向公司管理者反映用户的电能量、电压、电流、功率、电压合格率等数据, 为加强经营管理、降低线损、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第一手资料。

2.3 科学管理电能计量装置

电能计量装置是发、供、用电企业计量的唯一依据, 是考核其经济效果的重要装置, 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销售电价、线损率、电费收人乃至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的收入。因此, 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 同时也是供电营销工作的—个重要环节。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严格检定:电能计量装置必须经过具有计量检定资格的专职部门、专职检定人员进行检测后方可投入使用。

(2) 严格安装:为了保证电能表不因过流而损坏, 不允许将电能表安装在经常高于额定负荷125%以上的电路中, 同时, 为保证电能表计量的准确性, 也不允许电能表安装在经常低于额定负荷10%以下的电路中。

(3) 严格轮换:建立详细的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档案, 详细记录电能计量装置的使用及更换情况。如在进行电能计量装置的轮换时, 要严格执行计量更换程序, 把好电度电量清理关, 认真抄录被更换电表的编号及电量, 核对该电能表的电费收缴情况, 并认真做好更换记录, 然后才可进行电能表的更换。

(4) 严格现场管理:为减少人为影响导致电能计量装置计量不准的现象, 对不论安装在什么地方或位置的电能计量装置, 都必须将其装在表箱或配电柜内, 活动门窗必须加锁和铅封, 并由专门人员负责相应的工作。

2.4 加强网络系统安全

在电能计量系统中, 随着Internet, Web Server的浏览访问技术的日益普及, 不仅使数据传输量增加, 网络被攻击的可能性增大, 而且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 网络安全防护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网络安全性尤为重要。因此为确保电能计量系统不受病毒的破坏以及黑客的恶意攻击, 必须采用包括防火墙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手段, 以确保电能计量系统的数据完整性、统一性以及交易的不可否认性, 进而提高管理质量。可通过:排除网络安全漏洞;建立严格的认证体系;建立访问控制体制;加强对系统的维护力度;网络之间进行网络隔离;建立攻击监控体系;建立良好的数据备份及数据恢复体制等措施加强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恺, 李祥珍.信息时代的电能计量与管理模式[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0 (02)

篇4:95598电力服务管理的建议

在95598日常管理工作中有一个重要的数据——“客户满意率”。提高服务质量最终反映在客户给予的最终评价上, 而“客户满意率”能够将服务质量水平定量化, 体现了客户对服务人员工作的认同度。管理者在评价95598客户服务工作时应该充分重视客户满意率这个数据。定期汇总分析客户不满意工作单, 二次回访客户, 归纳统计客户不满意内容类别。针对客户不满意的要点, 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 提高客户满意率。

2 加强95598客户代表的培训

(1) 把握客户代表个体技能差异。作为管理者, 在对客户代表全方位培训的前提下, 更应该明确客户代表技能的个体欠缺点, 针对个体欠缺, 实行重点差异培训, 达到客户代表整体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

(2) 提高客户代表电力故障解决能力。目前对于95598客户代表的培训基本是“课堂内”、“书本资料式”教学方式, 培训重点倾向于电力营销知识。然而对于缺乏实际电力从业经验的客户代表而言, 欠缺对电力线路、电力设备故障实际解决能力。这直接导致客户报修时, 客户代表的工作更多是一个传话筒的功能, 无法有效实施营销调度的功能, 不能迅速帮助客户解决用电问题, 无法实现高效优质服务。管理者应该注重对客户代表电力专业知识的实战教学, 通过对现场高低压电力线路、客户住宅电气配置故障点、变压器故障的排查技术等电力技术的学习, 提高客户代表迅速解决实际用电问题的能力。

(3) 注重交流技巧的培训。首先, 与客户交流, 在“说话”之前需要站在客户的角度上去“倾听”。其次, 客户代表语言中表现出的重视程度与责任感直接影响客户在心理上产生的信赖感, 直接影响沟通能否顺利进行。第三, 客户代表使用适当的语速、语调、语气能够产生截然不同的沟通效果。客户代表在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专业的沟通技巧。站在专业的角度, 实事求是地分析解决问题, 为客户排忧解难。管理者可以定期提取客户不满意工作单, 围绕客户不满意内容模拟工作单电话场景, 重点剖析服务过程中客户代表的服务技巧运用情况, 组织客户代表实战临摹, 有效提高客户代表与客户交流的服务技巧水平。

3 时刻关怀员工心理健康, 释放员工不良情绪

95598热线业务接触的客户面较广, 客户代表接听到素质不高的客户电话容易造成委屈情绪, 此情绪不能有效释放, 常此以往, 容易造成心理压力和不满情绪。工作中掺杂个人情绪容易造成和客户的摩擦, 引起客户的不满。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定期与员工交流, 采取有效方法及时释放员工的不良情绪, 引导员工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服务于客户。

4 以激励的手段提高客户代表的服务水平

篇5:劳防用品管理7点建议

转变认识凝聚共识

在企业内部从上至下营造重视劳动防护工作的氛围, 从领导层、管理层、操作层培养对劳动防护的科学眼光和专业认识, 这是做好劳动防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很多企业都有一个通病, 就是把劳动防护工作放在企业安全管理的最后一项, 无人重视, 工作自然难有成效。因此, 长期坚持向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灌输以人为本的劳动防护理念, 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 才有可能筑牢劳动防护这条预防事故、保护生命的关键防线。首先, 要强化责任认识, 对企业领导层和安全管理层, 要做好劳动防护工作法律责任的告知, 让企业领导层和安全管理层认识到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管理体系及劳动防护管理长效机制, 是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重要途径, 增强其做好劳动防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 劳动防护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劳动防护专业知识培训, 比如把职业危害、劳动防护设为培训中的必修环节, 让企业管理者不仅知道劳动防护“管什么”, 还要知道“怎么管”。再次,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企业要让一线员工了解作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 让其形成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 从内心认识到劳动防护对保证自身身体健康和预防伤害事故的重要意义。最后, 企业内部可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 以及安全生产张贴板和宣传栏等, 多层次地宣传劳动防护的意义, 营造人人关注劳动保护、人人懂得劳动保护、人人参与劳动防护的良好氛围。

把握流程形成体系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虽不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但所涉及的管理环节多、链条长, 涉及多个部门, 包括计划、采购、验收、发放、使用、报废等各个环节, 涉及生产、安全、财务、工会等不同部门, 且各部门的工作都会对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产生影响。为此, 在企业管理层面, 一定要将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以企业劳动防护用品全寿命周期为主线, 制定标准化管理流程, 以及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 并建立起良好的部门协作机制, 促进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

辨识危险摸清底数

从目前劳动防护的法规、标准来看, 多以岗位或具体的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来考虑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这些配备标准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 还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 对具体的工艺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考虑的不够全面, 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作业人员在工作中接触的各种职业危害和危险因素。例如, 电厂的巡检岗位, 其综合性强, 可能会接触多种危害因素。因此, 对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来说, 应针对自身的生产实际情况和岗位配置, 开展危害因素的调查识别;围绕企业的岗位设置, 调查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分布, 调查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生产设备的状况, 以及作业过程中主要的危害因素及员工暴露在危害因素的强度和频度;调查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等, 了解相关的自然环境及气象条件等。总之, 企业要以岗位为主线, 把员工在工作中接触的各种危害因素分析得深入、具体、精确, 在全面调查、系统识别的基础上, 总结梳理企业所有作业岗位的危害因素分布情况, 以作为企业科学制定岗位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的重要依据。

完善制度不断规范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制度的支撑,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的规范化也需要建立一整套制度。首先是制定配备标准, 企业在围绕岗位开展危害辨识和调查的基础上, 应参照国家、地方的配备标准, 确定本企业的各岗位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标准, 以便于日常监督和管理。其次, 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制定专门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的使用规定, 将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的各个管理环节, 以制度的形式固化。此外, 企业还要针对劳务外包制定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督检查制度, 包括建立劳务外包施工单位的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和管理的定期监督检查制度, 建立劳务外包施工现场劳动防护用品的专项检查制度, 并通过各项制度来规范劳务外包单位和人员正确发放及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杜绝违章及防范事故伤害。

管控过程增加透明度

企业应在过程管控上下功夫, 增加透明度。可从以下6 点着手:一要有计划地采购。企业安监部门配备专门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人员, 每年根据劳动防护用品标准和企业岗位人员设置, 依据劳动防护用品的档案, 计算出从业人员即将到期的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数量型号, 并定期统计汇总后形成劳动防护用品的需求计划, 将其上报给企业的采购部门按计划采购。二要高质量采购。为保证劳动防护用品质量, 采购部门在采购时应认真审查生产企业的资质、产品的相关认证、检验报告等。例如,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开展的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已经具有较高的社会认知度和权威性, 企业在劳动防护用品采购中会优先采购获得安全标志的劳动防护用品, 严把质量关, 从源头上堵住假冒伪劣, 保证采购的劳动保护用品都是合格产品。三要严格验收。劳动防护用品在入库前, 企业要组织安监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工会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联合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不合格立即退货;各使用部门在领取劳动防护用品时, 若发现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应拒绝领取, 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的专业管理人员, 企业各部门对不合格产品应实行零容忍, 绝不允许不合格产品流入使用者的手中。四要严格发放, 劳动防护用品应在上批防护用品有效期满前发到使用者手中, 发放时应严格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和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的规定, 不擅自缩小或扩大发放范围, 不擅自提高发放标准。五要正确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并认真检查其防护性能及外观质量, 企业可通过视频、宣传画、班前会等多种形式, 向一线员工讲解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引导员工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六要严格报废, 企业应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的回收制度, 建立详细的报废台账, 并采用交旧领新、集中回收等方式, 确保报废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外流, 做到统一处理;如采用委托回收, 一定要确认委托单位的资质和回收能力。

抓好培训正确使用

从实际经验来看, 个别员工对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配戴和使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不戴或未正确配戴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时有发生。企业的许多外包施工中, 员工流动性大, 且文化水平和安全意识不高, 缺乏对劳动防护的认识。要使劳动防护用品真正起到保护员工、防范伤害的作用, 企业除了制定制度、规范管理、强化过程管控外, 提高员工的素质, 让其具备劳动防护用品的基本常识和穿戴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结合企业及员工的实际情况, 把劳动防护的培训作为企业安全培训的必修课, 尤其针对新员工、重点岗位的员工, 企业要认真分析其培训需求, 并制定培训计划, 以丰富的培训形式, 通过现场示范、视频讲解等直观的方式, 提高培训效果。对日常检查中发现劳动防护用品错误穿戴的现象, 要及时予以记录收集, 并做为培训中的案例进行分析。

信息化管理提高效率

企业的劳动防护用品种类多、数量大, 且涉及的员工和岗位也多, 要做好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 必须建立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全过程的数据收集、分析, 用信息化手段减少差错、提高效率是必要途径。目前, 很多企业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未实现信息化, 因而产生了诸多问题, 比如, 产品质量监督结果无法实时反馈, 对供应商的产品难以作出有效评价;劳动防护用品的计划和采购费用无法精确监控, 只能依赖集中采购;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混乱、台账不清, 发放周期和发放标准依据人工判断, 劳动防护用品存在超期服役的现象, 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 企业建立一套统一的劳动防护用品信息管理系统非常必要。

很多企业都开发了信息化管理平台, 可在平台中设计劳动防护模块, 从而实现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监督、供需管理、费用监控、发放、维保及更换等一体化管理。此外, 企业还可在劳动防护用品上加入二维码和电子标签, 为每件劳动防护用品建立数字化台账, 以方便管理人员查询、管理、统计、追踪, 这样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会更便捷、更透明、更高效。

上一篇:幼儿园新生家长会园长发言稿下一篇:柳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