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的经典广告词

2024-04-23

可口可乐的经典广告词(通用9篇)

篇1:可口可乐的经典广告词

1. 1886 Drink Coca-Cola最早的宣传语,与自由女神(Stayue of liberty)同年出生,也是使用频率最多的标语,畅行一百余年历久不衰。

2. 1904 Delicious and Refreshing一九O四年至一九一七年间,可口可乐正处内销成长巩固期,功能性的标语提示了美国国民,可乐的神气之处。

3. 1917 Three Million a day观望了三年,中立的美国终于加入世界大战的行列,三百万瓶的日销量,宣告了可口可乐销售开始狂增的起点,以及世界品牌的地位。

4. 1922 Thirst Knows No Reason因应消费者习惯,早期的可乐厂只有夏季开张,可口可乐此时张说服大众,北纬三十至四十五度左右的美国,四季都是喝可口可乐的好时光。

5. 1925 Six Million a day此标语与可乐丽池男孩(Ritz Boy)广告同步推出,是广告天才阿契。李(Arch Lee)的经典杰作。

6. 1927 Around the Corner from everywhere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九年,为可口可乐的第一波大扩张,中南美与欧洲是其主要重点,中国也名列其中,这句标语的正展露出当局的全球化企图。同年有声电影问世,可口可乐也在这一年放送广播广告。

7. 1929 The pause That Refreshes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华尔街股市大崩盘,开启了人类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一片哀鸿遍野的股灾确实需要片刻的清凉时刻。同时,德国加入可口可乐生产行列。

8. 1932 Ice cold sunshine等待经济复苏的黎明来到的同时,东方的日本及西方的德国正将军事主意扩张到极至,紧绷的情绪将各国的关系降到冰点。期待可口可乐带来和平的曙光„„

9. 1936 It‘s the refreshing thing to do 与是可口可乐公司最常用,也最有信心的功能性字眼,除了可乐的冰镇消暑,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同样让你清凉快意。

10. 1938 The best friend thirst ever had喉咙的干涸需要可乐,那么面对经济信心的危机呢?超人(Superman)选择在此时诞生,美国的自信于是有了依靠。同年澳洲、奥地利与南非加入可口可乐的大家庭。

11. 1939 Whoever you are,whatever you do,wherever you may be,when you think of refreshment,think of ice cold Coca-cola

12. 这是历年来最长的标语,内含二十一个单字,如同爱情片中的对白,整句念完需要花你一点时间。

13. 1942 The only thing like Coca-cola is Coca-cola itself由十个单字组成,连续出现两次。一九四二年至四四年间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炽热的时期,由于喝不到正牌的可口可乐,德国境内出现了冒牌货(Afri-Cola),可口可乐公司于是推出了此一标语,告诉德国军要尊重利权,杜绝盗版。

14. 1944 Global high sign由字里行间越略可看出,美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地登陆>的信心与期待。这个心战喊话同时也是可乐标语第一次与饮料意象的脱离。

15. 1948 Where there‘s Coke, there’s hospitality 首度出现在广告标语——温情与可乐同在。同年可乐进驻香港。

篇2:可口可乐的经典广告词

2. Life tastes good可口可乐公司将产品意象从饮料本质抽离,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出发,塑造出温馨的氛围,从网站、平面广告,到电视传媒一体成型的宣传,期待创造出另一波高峰。

3. “要爽由自己”。由刘翔、潘玮柏、余文乐和S.H.E六个青春偶像联袂主演的可口可乐“要爽由自己”眩目个性秀系列情景电视广告播出后,在年轻人中引起了极大共鸣,点燃他们对自由表达自我和追寻人生梦想的无限热情。

4. “要爽由自己”。网络休闲生活更成为可口可乐“要爽由自己”的前沿阵地,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真实的世界,一个是虚拟的世界。可口可乐再度开辟创新娱乐新纪元,集合旗下代言人张韶涵、S.H.E、李宇春、潘玮柏、余文乐等组成最强势明星广告阵容,并诚邀好莱坞制作班底操刀,投资过亿精心策划、拍摄并制作了可口可乐“要爽由自己”Ⅱ系列主题广告片。

5. “心随我酷”。在可口可乐“心随我爽”主题广告中,红红的主色调、鼓荡激情的旋律、随处可见的可口可乐标志和可口可乐瓶子仍然是广告选用的主要元素。刘翔、潘玮柏的表现也还是那么激情,那么有鼓动力,所不同的是今年的可口可乐主题广告不是放在对“情”的表现上,不是通过对可口可乐饮料在连接青年男女情感流露表现时的独特作用,而是通过年轻人具有的玩“酷”的特点,借助刘翔、潘玮柏的各自优势,在运动内容、游戏表现等方面充分显示可口可乐饮料带来的无限活力,尽情释放“心随我爽”的诱惑。这种诱惑不仅仅是对体验可口可乐的消费者的诱惑,也是对欣赏可口可乐广告受众的诱惑。同时,这种诱惑又不是对可口可乐往年广告主题的割裂。片尾“要爽由自己”的字样恰似提醒受众,20的广告主题是“要爽由自己”的延伸,是对“要爽由自己”的一种立体化表现。

6. “畅爽奥运”。从跨越神州、红遍全国的世界最大红毯开始,奥运激情启发下的奇妙创意就已成为了可口可乐奥运宣传片的一大看点。

7. - “畅饮可口可乐”

篇3:可口可乐的经典广告词

1传统的可口可乐广告形式

1.1平面广告时期

传统的可口可乐广告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从1885年可口可乐诞生到1892公司成立,40年间都没有做过广告。1896年可口可乐公司的第一份Hilda Clark平面插画广告才诞生,当时的宣传广告被做成日历、卡片、罐头盘,广为流传,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力,使可口可乐公司此后懂得了注重广告宣传的思想。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可口可乐的广告开始有了自己的创意与特色,这一时期可口可乐广告以报纸、杂志、宣传册、海报等纸质媒介为主。

1.2传统电子媒介广告时期

1926年可口可乐公司开始利用广播做广告,在30年代末,美国人均每天收听无线电节目的时间超过4.5h,可口可乐广播广告成了那个时期的潮流。1950年可口可乐公司开始在电视上做广告,尝试通过电视媒介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在过去的60余年中可口可乐推出了无数经典的电视广告,成为了几代人的经典回忆。

1993年的可口可乐公司联合CCA公司,推出Always Coca-Cola 27部不同风格的创意广告,运用了各种新技术创新手法,包括电脑动画等,掀起了可口可乐新一轮的广告运动热潮,之后可口可乐的大量广告采用电脑特效制作,走在技术和时代的前列。

2基于新媒介技术的可口可乐广告互动策略

20世纪末数字技术革命的进步打破传统广告业确立了新的广告媒介形态。传统电视广告及平面广告,不能满足新生代群体的求新猎奇思想;并且消费者不再只满足于被动的接受,更愿意主动参与到广告中来。可口可乐公司在品牌推广上一向走在时代前列,在品牌广告推广上采用新的技术和营销手段,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

2.1整合营销:创意包装+个性定制+社交媒介+病毒式推广

2.1.1线下资源整合,个性化定制专属“我”的快乐

可口可乐在产品推广上不忘在产品本身上做文章,创意包装层出不穷,给消费者带来惊喜不断。

以可口可乐中国在最近3年来的创意瓶广告策略为例,在2013年戛纳国际创意节可口可乐以“昵称瓶”的创意包装+“快乐”的营销主题获得了“2013年创意营销商大奖”;把在社会化媒体上积极向上并广为使用的特色关键词印在瓶身上既符合它的品牌形象又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使整年的可口可乐销售额提高了两倍多。

2014年可口可乐中国又推出“歌词瓶”,瓶身上的歌词大多来自当下最受欢迎的明星和他们的单曲,迎合了不同年龄层、背景人群的喜好。为了达到更好的互动效果,特别选择在2014年世界杯开赛当天,为球迷们定制可口可乐“专属”喝彩歌词送给喜欢的球队。此外,可口可乐还在电影院、超市等公共空间推出了可以专门定制的“定制歌词瓶”,扫描瓶上的二维码,专属的歌词旋律还会响起。当年可口可乐6月单月汽水饮料售量增长高达10%。

2015年可口可乐又换装推出“台词瓶”,共收录国内外经典及流行的电影或电视剧台词49句,包括“臣妾做不到啊”“你是最棒的”“万万没想到”等经典台词。可口可乐还在世界上其它地区推出“盲文瓶”“姓氏瓶”等,将瓶身社交文化做得更加深入,使品牌在与消费者互动中更深入人心。

2.1.2线上线下闭环互动,病毒式营销,共同分享属于“我们”的快乐

可口可乐紧抓消费者心理,充分利用众多渠道及媒介进行整合传播,联合不同的平台进行跨界传播。“昵称瓶”“歌词瓶”和“台词瓶”都是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的传播优势进行整合营销的,通过制造话题,分享互动达到病毒式传播效果的。

快乐“昵称瓶”战役将社交网络设为主平台,开售前一日先掷出悬念,在网络上预热营销,放出一系列悬念图片,接着进行全网揭秘。接下来在中国各地开展各种的小活动来配合线上的各种活动。

“歌词瓶”的推广中,“微信端”可以通过扫描可口可乐瓶子上的专属二维码进入微信页面,在专属的歌词旋律响起的同时,还能看到配合歌词创作的Flash,其新奇与贴心激发了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存在感。并且,通过分享链接还可把快乐分享给朋友圈中的朋友,激发了消费者进行自发分享、快乐传播的二次传播。

可口可乐“官方微博”积极运用对话营销策略,对#可口可乐××瓶#为话题的微博积极转发和回复,与受众对话,充分调动消费者积极参与并聆听消费者对品牌的意见和建议,与消费者进行线上线下闭环互动,建立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提高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2.2利用媒介融合优势,实现跨屏互动营销

“据CTR的数据调研来看,24%的人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手机,将近40%的人一边使用手机一边看电视,同时还玩电脑,仅有不足10%的人专心只看电视,人们在同一时间注意力分散在不同的媒介,以满足自己的各种不同的个性化需求”[2]。很多品牌开始抓住消费者的特点在不同的媒介间推出互动广告,让消费者参与到广告中来。

2.2.1可口可乐Chock奖双屏互动App

为了使消费者能与电视中的广告内容进行互动,2011年“可口可乐”就在香港推出过一个名为Chock奖的手机App,透过电视广告与App整合,让使用者感受新型互动体验。消费者事先用手机下载可口可乐Chock奖App,当电视或电脑视频广告出现可口可乐这支广告时打开App,广告中的特定音效会触发App并让手机震动,这时消费者用力摇晃手机扑捉屏幕里的瓶盖,最多可扑捉到3个瓶盖,每个瓶盖下面都有不同的奖品,广告结束时,可在App中查看摇到的奖品。“这支互动广告,轰动了整个香港地区,首月就获取了380000次惊人下载量,观众为之疯狂”[1];这支移动设备互动广告达到了疯狂的营销效果,并且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还获得了“最具创意移动应用”和“最佳移动广告或营销”两项大奖。这次App营销打破了可口可乐传统的线上、线下互动营销模式,成为品牌整合营销方式的一大突破。

2.2.2“可以喝”的可口可乐互动广告

除了推出Chock奖App,可口可乐公司还在美国推出的“可以喝”的广告牌,又一创新形式与消费者互动。在美国怀特河国家公园,建了一块宽、高分别为10.97m和7.92m的零度可口可乐广告牌,重达1万多公斤,并且在广告牌上装了一个巨型可口可乐瓶,一根1300多米长的吸管“Tasteit(尝尝它)”的字样,把冰爽的零度可乐送到下面的试饮装置里,供路人可以免费品尝。与“可以喝”的户外广告牌相配合,推出了“可以喝”的电视互动广告,消费者通过下载指定App,把“电视荧幕”中的大瓶零度可口可乐倒进“手机屏”里的杯子中。杯子灌满后,用户获得一张电子优惠券,凭此优惠券在零售店可免费获得一瓶可口可乐,“可以喝”的传播媒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口可乐北美区观众为也之疯狂。并且据可口可乐公司表示,60%的消费者在尝试过零度可口可乐后都会再次购买。

2.3结合文化环境开发新技术产品,促进广告互动营销

可口可乐看重与消费者的感情沟通,用情感驱动消费,注重回馈社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开发了许多针对公益推广的技术产品作为媒介来推进可乐系列产品广告营销。

2.3.1注重善因营销,研发公益可乐电话亭

可口可乐的公益事业遍布世界各地,以践行世界责任的高度在公益领域表现突出,既是对弱者的关爱,也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例如,2014年可口可乐“公益电话亭”的广告,感动了无数人。广告内容讲的是很多来自南亚的劳动力在迪拜工作赚钱,他们平均一天只有6美元的收入,可给家里每打一分钟电话就要0.91美元。为了省钱,这些工人都不舍得打电话回家。了解到此情况,迪拜可口可乐为解决当地工人国际长途昂贵电话费的问题,把产品的广告宣传与公益事业紧密结合,联合扬罗必凯广告公司,为这些工人们研发设计了叫做“Hello Happiness”的公益电话亭装置,把这些电话亭放在工人们生活区,每个可口可乐瓶盖可以免费使用3分钟的国际通话时间。此广告经视频上传网络推广后,感动了无数人,世界各地点的人们转发、评论,有人留言:“看了这则广告,愿意一辈子都只喝可口可乐了!”。此广告诠释了可口可乐善因营销,关注弱势群体、提倡资源回收利用,展示了其负责任的大企业形象。

2.3.2化身“和平使者”拉动感情沟通,推出和平售卖机

“欢乐”是可口可乐的核心代名词,可口可乐的花式“自动售卖机”就在世界各地进行着它售卖“欢乐”的使命;而且除了售卖欢乐,它还以世界形象站在全人类的视角,永担社会责任,售卖起了世界和平。就在2013年5月,可口可乐推出了一条“Small World Machine”的售卖机广告,通过自动售货机连结两个地区的人们消除分歧,增进友谊。广告中可以看到分别位于巴基斯坦拉合尔、印度新德里的两台售货机,两台机器都配备着大尺寸3D触摸屏,经网络连接,两个国家的人通过内置在售卖机中的摄像头与Skype技术,可以互相看见对方,只要双方齐心协力进行互动,完成触摸屏上的图案如:笑脸、心形、甚至一段舞蹈后可以各得一听可口可乐。这时两个国家的人民已经放下仇恨,很开心的享受“握手言和”的欢乐了。“Small World Machine”创意互动广告还获得了“2014年金铅笔互动类金奖”。

虽然可口可乐对于世界和平的尝试并非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它从国家层面去思考品牌传播,以践行全球社会责任的角度去传递欢乐,商业性暂且不说,这样的责任感与高度当真是弥足珍贵。

2.3.3把握契机,结合时下热点推出创意新产品

可口可乐公司每逢重要节日都会有新的创意广告推出,在节日期间把握当下节点进行热点营销,与节日里的人们进行欢乐互动。每年最重要的圣诞节和年轻人中最流行的情人节这样的节点可口可乐公司自然会牢牢抓住,结合节日氛围推出产品互动广告,通过节日节点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感情距离。可口可乐“情人节魔术贩卖机”的互动广告的案例已经被大家做熟知,可口可乐在2012年和2014年利用不同的“魔术自动贩卖机”为情侣提供免费可乐,例如,2014年情人节,可口可乐研制的高科技自动售货机在情人节当日推出,该智能售货机内嵌在一面墙壁里,当单个路人经过呈现半透明状态,并不工作。而当前方为情侣两人经过时,其将以面板点亮的方式突然亮起“出现”在情侣面前,并展示一段浪漫的巨型广告。该自动售货机具有智能询问情侣姓名并把姓名印在罐身的功能,将两罐印有各自名字的“专属”可乐免费提供给这对情侣,做为这对情侣的专属情人节礼物,不失为一次很有创意的产品互动广告推广。

3可口可乐新媒介技术下互动广告的不足和发展

3.1可口可乐广告互动的不足

广告互动产品推出时间短。可口可乐对广告互动产品的推广大多是短时间的,产品和广告创意给消费者带来新奇感并没能持续的推广下去,使公司新媒介产品得到持续利用,也就导致消费者与产品的黏性差,对产品的忠诚度不足。

广告互动产品推出范围小。可口可乐基于新媒介技术对广告互动产品的推广大多只是在某个地区的小范围内进行的,并没有使这些产品推广大范围利用,很多人只能在网络或电视广告上看到,并不能现场亲身参与。比如,可口可乐“隐形自动贩卖机”“可乐流量灌装机”等,也只是小范围内的某个繁华的商业区及路旁,大多数人自己并没有真正看到,所以在广告推广范围上导致用户体验度不足。

3.2可口可乐广告互动的发展走向

可口可乐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是要坚持利用新媒介技术支撑广告创意进行传递快乐的方式和理念,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坚持与消费者的沟通交流。在保证广告效益的基础上适当延长广告互动产品的推广时间,保证最大限度的与消费者互动,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粘性和忠诚度;另一方面,结合不同地区的时下环境和文化背景,适当扩大新技术互动产品的推广范围,使产品能够与更多适合它的消费者见面,进行亲密互动,而不只是惊奇与羡慕于视频广告里产品与他人的互动,亲身体验更能增进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和忠诚度。

4结论

与传统的可口可乐广告相比,基于新媒介技术的可口可乐广告互动性更强,这也更符合当下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策略。可口可乐公司始终把创意作为品牌的DNA,追求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社会化营销,通过跨屏互动带动感情沟通;基于网络媒体的病毒式推广,线上线下形成闭环;结合不同地区的时下环境和文化背景,不断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并运用到产品推广中,在贩卖饮料的同时,还把爱心和欢乐一同送给消费者。可口可乐丰富的广告创意和互动形式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和称赞着,相信未来可口可乐会继续利用新媒介技术的优势,推出更多更有创意的互动广告与消费者沟通感情,促进品牌的推广。

参考文献

[1]二季度饮料口碑:可口可乐红牛继续领跑[EB/OL].新华网,2015,10.http://news.xinhuanet.com/food/2015-10/26/c_1116937239_2.html.

[2]程沛.多屏化传播时代下跨屏视频广告营销[D].开封:河南大学,2014,5:15.

篇4:可口可乐的经典广告词

关键词 CCCS;斯图亚特·霍尔;编码和解码;可口可乐

一、介绍

1.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

文化研究这一术语由Richard Hoggart在1964年创造,当时他建立了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所的代表人物有查理·霍加特,雷蒙德·威廉斯,E.P.汤普森,斯图亚特·霍尔。研究所致力于文化研究,所以又称为伯明翰学派。研究中心于2002年关闭。

2.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和解码理论

斯图亚特·霍尔是出生在牙买加的非洲黑人后裔,英国战后第一代移民。他是著名杂志《新左派评论》的第一任主编,1968年接替霍加特成为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霍尔开辟的这一研究模式也最终形成了英国文化研究流派的重要社会理论标志,它不仅在媒体理论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阅读政治学意义。霍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他撰于1973年,先是在圈子里内部流传,修改后收入1980年出版的《文化、传媒、寓言》一书中题为《电视话语:制码和解码》的文章。在书中,霍尔提出了电视话语“意义”产生于传播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视话语“意义”的生产,即电视专业工作者对原材料的加工。这也是所谓的“编码”阶段。第二阶段是“成品”阶段。霍尔日内未,电视作品一旦完成,“意义”被注入电视话语后,占主导地位的便是赋予电视作品意义的语言和话语规则,此时的电视作品变成一个开放的、多义的话语系统。第三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是观众的“解码”阶段。观众面对的德不是社会的原始事件,而是加工过的“译本”。观众必须能够“解码”,才能获得“译本”的意义。通过霍尔的解码理论。文章分析了可口可乐广告文本意义,并指出可口可乐广告的成功是生产商与观众共同作用的结果,之后文章特别分析了观众的反应和他们对品牌的消费心理,文章主要从名人效应和广告精神两个层面分析了可口可乐广告。

二、可口可乐和霍尔的理论

1.可口可乐和明星效应

可口可乐是美国亚特兰大公司生产的一种碳酸饮料,它的销售遍布于全球200多个城市。通常简称为“可乐”,他的创始人是Asa Griggs Candler,他的营销目标是将可口可乐打造成21世纪世界第一的碳酸饮料。对于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公司的前任总裁Erntst-Woodruff曾说过,“可口可乐是由99.61%的水和糖制造出来的。如果我们不用广告扩大宣传,没有人会喝的。”通过回顾公司的历史,可以看出可口可乐公司在广告上投入金额巨大,每年差不多要花上6亿美元在世界各地的广告上,仅在中国的广告投入每年达到上千万美元。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制作了第一个广告,当时的代言人是一位年轻的波士顿女演员。现在,公司的代言人都是受欢迎的明星,因为这些明星能够向人们传递一种时尚的讯息,发型,衣着,甚至是喝的饮料人们都会竞相模仿。可口可乐公司就是利用名人的效应来扩大产品的销售,把名人代表的活力、健康的形象也无形得融入到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印象中去,在消费者心中为品牌树立一种积极正面的形象。进入20世纪以来,全世界掀起了一股“追星”的热潮,遍布各个年龄段,尤其在年轻人中,这种情况更为显著。他们模仿自己喜爱的明星的行为举止,穿衣打扮等等,以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明星的喜爱。可口可乐公司就是从这一热潮中抓住了商机,他们通过找来明星代言来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除此之外,名人通常被消费者视为是可靠的,可信的,所以他们代言的产品也在某种程度了增加了消费者对其的信任。

2.可口可乐和体育运动

1970年,运动风刮遍了全世界,美国的年轻人疯狂地迷恋上了各种体育运动。而运动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重要是为了挑战自我,表达一种反叛意识。现在,由于奥运会的深入,人们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拥有健康强健的体魄对于现代人是越发显得重要了。而可口可乐一直以来也是将自己的品牌定位于运动方面。公司邀请大量的运动明星作为广告的代言人。在中国,体育健将姚明、刘翔时常出现在可口可乐的广告宣传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消费者心目中为产品树立一种健康的形象。除了采用体育明星外,可口可乐公司自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成为奥运会的首家赞助商之后,就一直为奥运会做赞助。总之,可口可乐公司广告的成功,不仅在心理上成功的捕获消费者而且也很好的地解码了人们行为背后的信息。广告在视觉上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欲望、情感体验的同时也使消费者认同了广告中传达给他们的讯息。在某种意义上说,解码者在可口可乐的广告中建立了一种情感关系,这种关系能引起编码者和解码者的共鸣。

三、结论

在现代商业市场中,广告策略无疑是一种非常重要又颇有成效的营销手段。对于广大公司而言,是产品扩大销售的第一选择。除此之外,广告对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潜在的影响。可口可乐,作为世界一流的碳酸饮料公司,拥有成功的销售战略和策略。它不仅运用明星效应吸引消费者,还在产品的宣传中加入了运动健康的元素,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篇5:可乐的经典广告词

2. 1958 清凉,轻松和可乐

3. 1959 可口可乐的欢欣人生 真正的活力

4. 1961 可口可乐,给你带来最佳状态

5. 1963 有可乐相伴,你会事实如意

6. 1964 可口可乐给你虎虎生气,特别的活力

7. 1965 充分享受可口可乐

8. 1966 喝了可口可乐,你再也不会感到疲倦

9. 1968 一波又一波,一杯又一杯

10. 1970 这才是真正的,这才是地道货 可口可乐真正令你心旷神怡 1971 我原拥有可乐的世界

11. 1972 可口可乐---伴随美好时光

12. 1975 俯瞰美国,看我们得到什么

13. 1976 可乐加生活

14. 1980 一杯可乐,一个微笑

15. 1982 这就是可口可乐

16. 1985 一踢;一击;可口可乐

17. 1989 挡不住的感觉

篇6:可口可乐经典广告分析(共)

下面对在中国2010年新春期间播出的“经典可口可乐”广告进行分析。

2010年可口可乐公司秉着本土化策略和积极选择华人新生代偶像做形象代言人的宗旨,出现了由飞轮海主演的,以“你想与谁分享——新年,第一瓶可口可乐。”为主题的广告。该新年广告定位依旧放在在感性之上,针对年轻人和年轻网友展开了又一轮情感和思想包围。

一、广告阐述:

在不同地方的四位飞轮海成员在12点钟声敲响的一刻,全部坐在电脑前,通过视频,拿着可口可乐相互庆祝,干杯。并强调这是“新年,第一瓶可口可乐。”随后,对受众进行提问“你想与谁分享——新年第一瓶可口可乐?”既是自问自答,又是对受众的邀请和鼓动。最后,呼吁快上icoke,全国齐分享。

二、感性定位分析:

可口可乐的这则广告既有传统的手法,包括明星代言,气氛烘托,直抒胸臆,心里联想与暗示等手法,又尝试了网络互动交流的模式。

1.明星代言:可口可乐一贯采用无差异市场涵盖策略,目标客户显得比较广泛。近来,可口可乐广告策略把受众集中到年轻人身上,广告画面以活力充沛的健康青年形象为主体。据称,起用华人新生代偶像做宣传之后,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售增长了24%。此次选用的飞轮海团体,是近两年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乃至东南亚都备受瞩目和喜爱的偶像团体,其阳光、活力、亲切的邻家大男孩的形象符合“可口可乐”沉稳中不失时尚、活力与积极地品牌

可口可乐经典广告分析 内在精神。

2.气氛烘托:在新春之际,选择一贯欢快、热闹、吉庆的风格,利用鞭炮、红包、年夜饭、福字等等元素从视觉和听觉上刺激受众心理,与特定时间范围内的大环境相吻合,使受众感到自然、真实,更是感受新年的一份喜庆。

3..直抒胸臆与心理暗示:直抒胸臆与心理暗示貌似是一对相左的表现方式,但很多时候往往是结合在一起,带来多层的感受,起到“一语双关”的作用。

飞轮海四位好兄弟以网络视频的方式互贺新年,手中拿着瓶装的经典可口可乐,在电脑屏幕前干杯,是对友情直接的表达,又是暗示互相牵挂的朋友们都会选择“可口可乐”。紧接着,“这是新年第一瓶可口可乐。”既是对限定条件下事实的阐述,又是在进行心理暗示——新年,第一瓶饮料要是“可口可乐”啊!“第一”的强调在人们的心中引起一种潜意识的反应,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面都有一种追求“第一”情节。最后的语言是,“你想和谁分享,新年第一瓶可口可乐?”,“快上i coke,全国齐分享。” “谁”这个疑问词更会让我们的思维加速转动,是不是和我一样想起了许多好朋友呢?“全国齐分享”的诱惑力在于你可以在网络公开表达你的思念和祝福,这完全符合现代年轻人的表达方式。

4.网络互动:就在于最后让受众一起登陆i coke这个网站。

受众朋友们,”可口可乐”没有告诉你一定要喝可口可乐过新年啊,可口可乐只是公开地大方地询问你“你和谁一起分享可口可乐呢?”——很聪明的做法,没有强制,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诱惑。因为你想成为最潮,最有人情味,最快乐阳光的人吗?来吧,来上I coke,来畅饮可口可乐吧。

总体来说,“经典可口可乐”2010年的新年广告不仅成功的推动了可口可乐公司“I coke”网站的建设,还为网民在饮品领域建立了独树一帜的社区,给网民以归属感,开辟了网民市场;同时,依旧以其本土化的感受方式传达了可口可乐的文化内涵。

篇7:经典可乐广告词

2. 挡不住的感觉

3. 我拥有的可乐世界;可乐加生活

4. 尽情尽畅,永远是可口可乐

5. 每刻尽可乐,可口可乐

6. 抓住这感觉

7. 可口可乐节日‘倍’添欢乐

8. 看足球,齐加油,喝可口可乐

9. 每刻尽可乐---可口可乐!

篇8:可口可乐英语广告语修辞特点分析

广告必须具备“推销能力” (selling power) 使人们听到或读到后能产生购物欲望;必须具备“记忆价值” (memory value)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使人能随时想起某商品的长处和特点。为此, 广告必须引人注目, 具有“注意价值” (attention value) 和“可读性” (readability) .英语广告文体的语言特征都是与广告的上述特点紧密相关的 (秦秀白, 1986) 。换言之, 广告语应该简练独特, 通过大众传播媒介, 公开向大众提供商品及服务信息。为了使广告语富有表现力, 其作者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广告语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本文以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可口可乐英语广告语为例, 分析其语义修辞特点。

2 可口可乐英语广告语的语义修辞

可口可乐从1886至2010年先后创作了62条广告语。经分析发现, 主要运用了双关、拟人、明喻、暗喻、转喻、矛盾修饰法等十一种修辞手法。事实证明, 这些修辞手法在可口可乐英语广告语中的灵活运用, 增加了广告语的艺术效果, 并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2.1 双关 (Pun)

双关作为一种修辞手段, 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 有意使语句具有双层意义, 言在此而意在彼 (李中行, 1992) 。一个语言越是自动化, 有意识地运行的程度就越低;一个语言行为越是突出, 它越成为有意识地运作 (胡壮麟, 2000:94) 。双关即是人们在所熟知的语言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从而形成某种变异 (deviation) 。语言的变异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结合新的语境对变异的成分进行有意识的运作则维持了受众的注意力。如:

(1) The sign of good taste. (1957)

(2) Catch the Wave (for New Coke) . (1986)

(1) 和 (2) 分别是可口可乐1957年和1986年的广告语, 且都是语义双关而非语音双关。 (1) 中, taste有味道, 情趣, 品位等语义。因此, (1) 表达了两种含义。其一, 表示可口可乐的口味纯正, 是好味道的标志。其二, 选择可口可乐是具有品味的象征。 (2) 中的wave一词也是一语双关。“Catch the wave”指坚持选择可口可乐, 就是抓住时尚, 紧跟时代“潮流”。可见, 广告语制作者有意利用双关的特点, 提供给读者两种或者多种解释, 让受众排除最表层最直接的含义, 领会深层的广告制作者所企望的内容 (薛冰李悦娥, 2000 (6) :34-36) 。不仅没有影响受众对熟知的语言单位的理解, 而且通过变异, 追加了广告语创作者要表达的丰富的内涵, 突出了新信息的价值, 相得益彰, 引人注目。

2.2 拟人 (Personification)

拟人是故意把物当做人来描写, 赋予物以人的形态、性格或感觉 (徐鹏, 2000) 。广告语中的拟人修辞格即指广告语创作者怀着强烈的感情观察事物, 从而产生感情的转移, 使之具有人的性格、感情、行为或动作。如:

(3) The best friend thirst ever had. (1938)

(4) Coke knows no season. (1947)

(3) 意指thirst的best friend是Coca-Cola, 即受众在口渴时, 可口可乐这一最好的朋友能解决当前问题。 (4) 中广告语创作者赋予可口可乐人的感知动作know, 显示可口可乐的优点和功能。即可口可乐不分季节, 一年四季都陪伴在受众身边。 (3) 和 (4) 的语言新颖别致、情真意切。拟人这一修辞手法, 赋予可口可乐新的生命力, 让受众倍感亲切, 产生信任感, 从而使受众关注可口可乐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2.3 明喻、暗喻和转喻 (Simile, Metaphor and Metonymy)

在西方修辞学中, 比喻能够激起富于诗意的想象力的手段, 它对人们经历的阐述非常重要, 因为比喻不仅是人们感受世界的产物, 而且是人们感受世界的过程。

比喻在英语广告中用于表达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 使语言具体形象, 增强语言的美感, 从而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的某种心理联想。在英语广告中, 比喻具体表现为明喻 (simile) 、暗喻 (metaphor) 和转喻 (metonymy) (朱黛娜高蕾, 2009 (3) :71-74) 。

(5) Pure as Sunlight. (1927)

(6) Life tastes good. (also used in the UK) . (2001)

(7) Passport to refreshment. (1945)

(5) 、 (6) 、 (7) 分别运用明喻、暗喻和转喻的修辞手法, 对可口可乐的味道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5) 中把可口可乐的香纯度和阳光相比; (6) 中又将其暗喻成美好生活; (7) 中运用转喻的修辞方式使广告语更简洁明快、具体形象, 用passport (通行证) 来表达可口可乐和refreshment的关系, “以此言彼”。 (7) 中passport不能单纯地从字面理解, 而须将其放入具体的认知语境中才能理解其真正含义, 看出创作者的真正目的。总的来说, 比喻性的语言有助于客观描述的生动性, 使某个主观经历显得更加生动。

2.4 矛盾修饰法 (Oxymoron)

英语中的矛盾修饰法是指把意思相反、互相矛盾的两个词放在一起构成的辞格, 以微妙的描述来解说创作者的独到见解。其魅力在于从矛盾中体现统一, 突出事物的相辅相成。

(8) Ice-cold sunshine. (1932)

(8) 中的Ice与sunshine形成鲜明对比和强烈撞击, 本是相互排斥的两样物品却在可口可乐中得到和谐统一, 利于受众产生新鲜的感官刺激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从而对可口可乐产生好奇心。由此可见, 矛盾修饰法具有使广告语诙谐有力、于对立中达到和谐统一、加强语气等作用。

2.5 头韵 (Alliteration)

头韵是英语语音修辞手段之一, 蕴含了语言的音乐美和结构美, 使得语言声情交融、音义一体,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9) Whoever you are, whatever you do, wherever you may be, when you think of refreshment, think of ice cold Coca-Cola. (1939)

首先, 其商标Coca-Cola本身就运用了头韵的修辞手法, 听起来不仅响亮, 而且上口, 在不断重复中, 更容易记忆。其次, (9) 由Whoever, whatever, wherever和when引导的排比句, 不仅看上去整齐规则, 结构气势有力, 而且运用了头韵的修辞, 构思巧妙, 悦人耳目。由此看出, 头韵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加强节奏感, 产生韵律美, 增强表现力, 读起来悦耳动听, 听上去琅琅上口, 给人以深刻印象, 让人回味无穷 (布占廷, 2009:111-114) 。在广告语中的头韵修辞, 其明快的节奏和韵律, 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 充分地吸引大众的注意力, 使广告语更加简明生动, 勾起大众的购买欲。

2.6 仿拟 (Parody)

仿拟, 就是“根据交际的需要, 模仿现有的格式, 临时创新的一种说法” (刘江东, 1998) 。它的特点是模仿现有成语、谚语、格言、警句、著名诗句乃至整篇文章, 改动其中部分词语, 把它们融合在自己的语言里, 以增强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郝颖, 2006:63-64) 。钱钟书把这种表达方法称之为脱胎换骨, 点铁成金的修辞手法。广告语中的仿拟可以打破言语表达的固定模式和审美定势, 创造出受众经验世界中完全陌生、新奇的东西, 使受众产生新奇感和惊愕感, 进而达到广告的最终目的——促成购买 (张利莹, 2006:133-135) 。

(10) Where there’s Coke there’s hospitality. (1948)

(10) 是根据现成的英语谚语“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临时仿造, 新奇独特, 极易引起受众的兴趣和联想。“有可乐的地方就有热情”, 缩短了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达到预期的广告效应。因此, 仿拟作为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有力武器, 在广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7 夸张 (Hyperbole)

夸张即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而故意言过其实, 制造鲜明的形象和独特意境的修辞手法。广告语中的夸张修辞所具有的豪迈风格又体现了广告对商品的自信, 可以从心理上感染消费者, 坚定消费者的购买决心。

(1 1) C o c a-C o l a...a l o n g t h e h i g h w a y t o anywhere. (1949)

(12) Things go better with Coke. (1963)

例 (11) 和 (12) 都夸大了可口可乐的功能, 但同时给受众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由于空间距离的限制, 受众不可能去任何地方, 更不可能让不顺心的事立刻消失, 但可口可乐的这两则广告语给受众带来美好的向往— (11) 可口可乐能带你去任何地方, (12) 能让一切更顺利, 广告提供给受众一个广阔的自由天地, 吸引受众用自己的思想情感对这个空间距离进行填充和着色, 在享受可口可乐的同时找到属于自己创造的快乐。所以, 合理的夸张并不是单纯夸大, 它也具有可信度。撇去夸张, 广告语本质上应该符合事实——从根本上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才能说服受众, 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2.8 重复 (Repetition)

朱永生 (朱永生、郑立信, 2001) 等认为, 重复 (repetition) 是一种为了表达需要而重复使用某个单词、短语或句子等的修辞方式, 又称反复、叠言或叠用。重复可以加强语势、强化旋律、进而抒发强烈的感情, 表达深刻的思想, 增强语言节奏感, 即“能产生速度、节奏、音响、色彩、气氛等不同效应, 引起读者视觉、听觉等器官的综合反应, 形成不同的心理感受” (樊国光, 2000:25-27) 。

(13) Coke...after Coke...after Coke. (1966)

很明显, (13) 利用了重复的手法, 使可口可乐更易留下品牌形象。并利用其暗含意义, “一瓶接着一瓶”, 表达了受众对可口可乐的依赖, 同时也可以看出可口可乐公司的自信。

2.9 提喻法 (Synechdoche)

提喻是指以局部代表全体, 或以全体喻指部分, 或以抽象代表具体, 或以具体代表抽象。它能化深奥为浅显, 化平淡为生动。

(14) Red White&You (for Coca-Cola Classic) (1986)

(14) 的字面含义是“红色、白色与你”, 而真正的含义是可口可乐与你相伴。“Red White”并不是指真的颜色, 而是代表以红白色包装的可口可乐。在红色调下, 间以白色、银色形成颜色组合, 这就是典型的可口可乐外包装形象, 并已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品牌印象, 在人们读到“Red White”, 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可口可乐, 形同感受可口可乐的美味。可口可乐广告语很好地利用了提喻修辞格简洁明快, 生动活泼的特点, 表达丰富的联想意义, 浓重的理据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产生了优美的音韵。

3 结语

广告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语言与视听等多种手段传播信息, 激发大众的消费欲望。因此, 广告语不仅需要创意, 语言生动活泼, 寓意深刻, 同时语言简洁精炼, 灵活且具有吸引力。巧妙的使用修辞手法能增强艺术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许金杞, 2002:37-41) 。正是由于各种修辞在可口可乐广告语中的灵活运用, 才创作出可口可乐独特的品牌个性和品牌精神。

参考文献

[1]布占廷.英语广告口号中头韵修辞的汉译[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 :111-114.

[2]樊国光.试论汉英两种语言的修辞比较[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2) :25-27.

[3]郝颖.英语修辞格“仿拟”在英语中的运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06 (5) :63-64.

[4]李中行.广告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2.

[5]刘江东.广告用语正误谈[J].上海:修辞学习, 1998 (6) .

[6]秦秀白.英语文体学入门[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6.

[7]薛冰, 李悦娥.广告双关语的语用观及美学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6) :34-36.

[8]徐鹏.英语辞格[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9]许金杞.英语广告语中常见的语义修辞格[J].莆田学院学报, 2002 (4) :37-41, 71-74.

[10]张利莹.广告语中仿拟修辞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 2006 (11) :133-135.

篇9:试析可口可乐公司的中国广告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逐步发展,世界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跨文化广告传播已成为必然。可口可乐公司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进入中国的外企,在中国每年广告投入高达几千万元,赢得了亿万中国消费者的喜爱。然而中国的经济文化环境和美国截然不同,文化差异的存在往往成为广告跨文化传播的障碍。那么在中国,可口可乐公司是采取什么策略跨越障碍取得成功的?它在中国的广告策略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起初可口可乐是以国际化形象出现在中国消费者面前的,凭最典型化的美国风格和美国个性来打动消费者,所用广告也是美国亚特兰大版本。此时的广告策略可以说是完全族群中心式的传播。但因为此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洋货的好奇,所以也收到了比较良好的广告效益。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临近20世纪末,中国消费者的主体性、文化意识逐步提高,可口可乐公司意识到,要当中国饮料市场的领导者,广告必须融合中国文化。此时,可口可乐公司重新审视了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采取了对话式传播的跨文化广告策略,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中国式思维

东方的思维方式通常特点是精神的、感性的、内向的、综合的、主观的,因此与国外客观真实的例举产品优质性能的宣传手法相比,中国式的广告表现手法更为含蓄、委婉,更倾向于打“感情牌”,以情感人,通过创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博取观众好感。如1991年春节,可口可乐公司在台湾推出的一个新广告,画面上首先出现闽南传统的寺庙建筑,赶路团圆的回乡游子,一个巨大的中国书法“福”字……接着一个特写镜头晶莹的可乐在有可口可乐印记的杯中泛着诱人的泡沫,背景是贴春联、烧佳肴、亲人团聚畅饮的场面……这一广告针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文化背景,用简练含蓄的手法,以归乡游子的心理价值和情感价值为创意的立足点,从中开掘出一份浓浓的深情和关怀的意蕴,创造一种温馨动人的氛围,令人向往不止,回味深长。

二、中国式的审美观

在中国人的审美标准中,重含蓄重教养,喜轻柔,讲“中庸”……属于柔性审美,对于女性美、色彩、声音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喜好。遵循这一审美特点,可口可乐一方面积极选择华人新生代偶像做形象代言人。1999年,先是起用张惠妹,2001年又推出当红偶像张柏芝,紧接着就是中国跳水皇后伏明霞等。据称起用华人新生代偶像做宣传之后,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售增长了24%。另一方面,尊重“中国红”。“红色”在中国代表热情、喜庆。可口可乐1997—2002一系列的春节贺岁片多以红色做基调,选择了典型的中国情境拍摄,运用对联、木偶、剪纸等中国传统艺术,通过贴春联、放烟花等民俗活动,来表现中国浓厚的乡土味。可口可乐的经典造型也是红色的包装,红色不仅能吸引人的视线,同时能刺激食欲,激发消费者对营养的需求和强身健体的渴望。单纯的红色形成一种集中的视觉力量,更是让消费者过目难忘。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广告努力通过采用以上策略以及其他符合中国人审美特点的元素打造细腻、唯美的风格,拉近与中国人的审美距离。

三、中国式的价值观

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国家,注重集体主义价值观念,重视集体的荣誉和家庭的归属感等;而美国属于低语境文化国家,重视个人价值,崇尚个性和自由。因此在美国可口可乐的广告是突出个人的自我享受和愉悦之情,画面上经常是一个狂放不羁的年轻人喝着可乐尽情享受生活的情景,以展示美国式的自由、激情、与众不同。而在中国“没有一种感觉赶得上回家”的广告语契合了中国人恋家、落叶归根的故乡情结,同时突出了与众人共同享受的集体主义情结,因此获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同就成为必然。新世纪以来,可口可乐在北京发行的以传统生肖为主题的可乐罐,卡通形象结合了迪斯尼的造型特点,风格十分连贯;而后又推出象征吉祥喜庆与勤劳勇敢的阿福等卡通形象,这些承载着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形象迎合了中国消费者的口味。

可口可乐公司在新时期的广告拍摄中体现出了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尊重。所谓对话式传播即在在传播中对话双方的文化特点、相似性和差异都被承认并受到尊重,二者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这是传播学对20世纪中期苏联哲学家巴赫金提出的对话理论的借鉴。巴赫金认为对话“几乎是无所不在的现象,浸透了人类生活的一切关系和表现形式,总之是浸透了一切蕴涵着意义的事物。”对话首先强调的是平等性,重视双方的相互依存关系,自我只有在与他者的关系中才构成真正的存在;其次要尊重差异性。广告的本质无疑即是对话。可口可乐正是充分理解了与中国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广告中开始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承认中国文化的特质和差异性,采取了一系列成功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总之,跨文化广告传播,由于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程度不同,产生误解的可能性大小也不同。跨文化传播成功的关键是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寻求更多的共性,尽量减少误解,使对话成为可能。可口可乐公司的跨文化广告传播由于有了一种全球眼光,坚持对话意识,走文化融合之路,最终取得了如此好的营销效果,值得中国广告跨文化传播借鉴。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下一篇:促进民航业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