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饮料营销策划

2024-04-09

可口可乐饮料营销策划(通用11篇)

篇1:可口可乐饮料营销策划

可口可乐饮料营销策划

目录

一、可口可乐公司简介

(一)企业使命

(二)企业愿景

(三)可口可乐公司的竞争分析(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2)劣势分析

(3)机会分析

(4)威胁分析

(5)可口可乐发展建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饮料已从昔日的生活奢侈品转为日常的生活必需品。同时随着消费者追求健康、天然的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内饮料市场对品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享有“饮料新贵”之称的茶饮料开始成为饮料市场上最亮丽的风景。然而,在人们品尝清爽可口的茶饮料背后,茶饮料市场却是波涛汹涌,鏖战正急。昨天的茶饮料老大“旭日升”在遭遇“康师傅”与“统一”的突围后,由于缺乏创新与有效的营销战略,已经逐渐被二者越抛越远。而当康、统的交战不断升温的同时,其他饮料商家也已经“磨刀上阵”了。2001年夏天,娃哈哈集团的非常系列茶饮料的入市,引爆了酝酿已久的茶饮料市场大战。尽管茶饮料市场群雄并起,并已形成了几大品牌共同掌握市场的局面,但仍有许多企业在全力跟进,抢夺市场份额。汇源、春都、椰树等也均已开始涉足茶饮业。就连国内“啤酒业的龙头”青岛啤酒也开始与日本朝日公司合作生产乌龙茶,三得利、麒麟这些日本大厂商也来抢占中国市场的“茶水之

篇2:可口可乐饮料营销策划

1904年广告词:新鲜和美味广告词:满意——就是可口可乐

1905年广告词:可口可乐—保持和恢复你的体力广告词:无论你到那里,你都回发现可口可乐

1906年广告词:高质量的饮品

1907年广告词:可口可乐—带来精力,使你充满活力

1908年广告词:可口可乐,带来真诚

1909年广告词:无论你在哪里看到箭形标记,就会想到可口可乐

1911年广告词:尽享一杯流动的欢笑

1917年广告词:一天有三百万!(人次)

1920年广告词:可口可乐—一种好东西从九个地方倒入一个杯子

1922年广告词:口渴没有季节

1923广告词:口渴时的享受

1925广告词:真正的魅力

1925广告词:六百万一天(人次)

1926广告词:口渴与清凉之间的最近距离–可口可乐

1927广告词:在任何一个角落

1928广告词:可口可乐–自然风韵,纯正饮品

1929广告词:世界上最好的饮料

1932广告词:太阳下的冰凉

1933广告词:一扫疲惫,饥渴

1935广告词:可口可乐–带来朋友相聚的瞬间

1937广告词:美国的欢乐时光

1938广告词:口渴不需要其它

1939广告词:只有可口可乐

1940广告词:最易解你渴

1941广告词:工作的活力广告词:可口可乐属于—-

1942广告词:只有可口可乐,才是可口可乐广告词:永远只买最好的1943广告词:美国生活方式的世界性标志—-可口可乐

1945广告词:充满友谊的生活广告词:幸福的象征

1946广告词:世界友谊俱乐部—只需5美分

1947广告词:可口可乐的品质,是你永远信赖的朋友

1948广告词:哪里好客,哪里就有可乐

1949广告词:可口可乐—-沿着公路走四方

1850广告词:口渴,同样追求品质

1951广告词:好客与家的选择

1952广告词:你想要的就是可乐

1953广告词:充满精力—安全驾驶广告词:仲夏梦幻

1955广告词:就像阳光一样带来振奋

1956广告词:可口可乐—使美好的事情更加美好广告词:轻轻一举,带来光明

1957广告词:好品味的象征

1958广告词:清凉,轻松和可乐

1959广告词:可口可乐的欢欣人生广告词:真正的活力

1961广告词:可口可乐,给你带来最佳状态

1963广告词:有可乐相伴,你会事实如意

1964广告词:可口可乐给你虎虎生气,特别的活力

1965广告词:充分享受可口可乐

1966广告词:喝了可口可乐,你再也不会感到疲倦

1968广告词:一波又一波,一杯又一杯

1970广告词:这才是真正的,这才是地道货广告词:可口可乐真正令你心旷神怡

1971广告词:我原拥有可乐的世界

1972广告词:可口可乐—伴随美好时光

1975广告词:俯瞰美国,看我们得到什么

1976广告词:可乐加生活

1980广告词:一杯可乐,一个微笑

1982广告词:这就是可口可乐

1985广告词:一踢;一击;可口可乐

1989广告词:挡不住的感觉

1993广告词:永远是可口可乐

1994广告词:永远是可口可乐

1995广告词:这是可口可乐

1996广告词:这是可口可乐

2000广告词:Coca-cola.广告词:Enjoy

2001广告词:Life广告词:tastes广告词:good

2003广告词:尽情尽畅,永远是可口可乐

2004广告词:要爽由自己

2006广告词:每一个回家的方向都有可口可乐

2007广告词:要爽由自己

2010广告词:你想和谁分享新年第一瓶可口可乐

2011广告词:可口可乐,爽动美味。

篇3:可口可乐饮料营销策划

可口可乐, 这个在全球世界各地家喻户晓的商标, 它无疑是当今世界最知名的饮料品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可口可乐产品无处不在。可口可乐公司作为全球软饮料行业中的龙头老大, 其商标在世界范围内标新立异, 影响深远;而其产品的包装变革, 也对全球饮料行业的包装产生了巨大影响。

可口可乐有着百年的历史,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 包装技术水平的提高, 可口可乐的包装也随着包装技术的发展而发生改变。早期, 可口可乐饮料是用红色木桶盛装进行贩卖, 为了能够让可口可乐进行大规模生产以及扩大销售, 市面上则出现了用木塞封口的玻璃瓶包装。冲击盖技术的出现, 以铁盖封口的玻璃瓶包装使可口可乐的保存期限更长, 而后又出现塑胶瓶包装的可口可乐以及罐装的可口可乐包装。

二、当今饮料的三类主流包装特点

经过工业技术的变革和优胜劣汰, 最终可口可乐饮料产品保留了三种包装, 这三种包装亦是当今饮料行业的三种主流包装。第一种是用皇冠盖封口的玻璃瓶, 一般用来盛装碳酸饮料、豆奶、果汁等, 玻璃瓶透明、美观, 可高温杀菌, 低温贮藏, 并且可以多次周转使用。但玻璃瓶运输费用高, 易破损, 二次加工性差;第二种主流包装则是塑胶瓶包装, 塑胶瓶重量轻, 便于产品的长距离运输切成本低, 易塑形, 造型上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但塑胶瓶强度不高, 容易老化, 且污染环境;第三种主流包装是铝制易拉罐包装, 铝制易拉罐轻便, 方便携带, 可塑性高, 加工容易, 同时铝的回收也非常方便。

易拉罐的出现是饮料包装史上的一次飞跃, 而且使用的技术也更趋向于现代化。易拉罐的罐身能将所有的产品信息展现出来, 与塑胶瓶相比, 易拉罐的信息展示性更强, 有利于包装设计师发挥包装设计的功能价值以及产品的促销。正是由于易拉罐具有诸多优点使其在饮料包装中占有重要位置, 易拉罐在市场上的使用量将越来越多。

三、罐装饮料的人性化包装设计研究

如今, 易拉罐在饮料行业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这表明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使用易拉罐。同时, 这也意味着易拉罐的安全、卫生等问题已不容忽视。

1. 易拉罐包装的安全卫生现状分析

因罐装饮料的安全卫生问题导致消费者出现中毒现象的案例屡见不鲜。曾经一则新闻报道说, 一位妇女因饮用易拉罐饮料中毒而送进医院抢救无效身亡, 原因是她饮用的那瓶易拉罐的拉环受鼠尿污染而感染了病毒。

易拉罐的拉环设计主要分为外掀式和内嵌式。传统的外掀式的拉环揭开后, 不会与罐内的饮料接触, 但是因其与易拉罐罐体分开, 拉环常常被消费者顺手扔掉, 这样造成了资源浪费, 不利于金属的回收再利用, 所以基本上被市场所淘汰。目前市场上的易拉罐多为内嵌式的拉环设计, 这样的设计使得拉环在揭开后依然同罐身为一体, 虽然环保, 但开启后的拉环倒扣在易拉罐内, 使其与饮料直接接触, 而且易拉罐在运输和展示营销的过程中, 有一定的几率沾染尘土, 这样容易使拉环的凹槽部分滋生细菌。如果在饮用前没有进行消毒, 那么内嵌式的拉环盖会直接将细菌灰尘带入易拉罐内, 这样增加了细菌入侵的几率, 带来了健康饮用的隐患。

另一方面, 易拉罐的拉环在开启时, 需要借助指甲用力将拉环开口处拉起, 而不少的女性消费者因爱美而习惯将指甲留长, 所以她们在开启易拉罐的时候, 不免会有伤到指甲的风险。

2. 易拉罐的便利性分析

在饮用罐装饮料时, 一部分消费者都是将易拉罐开启后一饮而尽, 也有一部分消费者会在饮用前将罐口擦拭干净或者使用吸管饮用。在大型超市, 消费者一般需要在服务台取拿吸管, 不太方便, 而在一些小商店却很少配有吸管。易拉罐在开启后, 若没有饮用完, 长时间与外界接触, 罐内的碳酸饮料会出现跑气现象, 而且空气中的灰尘落入敞口的易拉罐中, 亦会造成污染。在这样的饮料包装运输环境和消费者饮用习惯之下, 易拉罐的包装设计在考虑是否环保的同时, 无疑也要将人性关怀思想体现其中。

3. 对于易拉罐包装人性化改良设计的思考

市面上有一些饮品的包装将吸管粘在包装袋上, 这样使用起来方便, 而有一种袋装饮料的设计是直接将吸管置入包装袋内, 消费者需要饮用时, 只需将包装袋袋口撕开, 直接使用袋内的吸管饮用。这样的设计使吸管隔绝了外界的污染, 安全、卫生、饮用起来也非常方便。我们可以将这样的设计方式应用在易拉罐的改良设计中, 考虑将吸管与易拉罐结合, 或者可以将易拉罐的罐口封上一层薄膜, 以减少细菌灰尘与罐口的接触;在易拉罐拉环的设计上我们不妨考虑将拉环设计成开口处微微翘起, 这样既方便消费者拉开拉环, 也避免了用指甲开启拉环而损伤指甲盖的风险;在易拉罐罐口的改良设计上改进我们可以在易拉罐拉环处添加一个可移动滑块, 当罐内的饮料喝不完时, 可以移动滑块以遮挡易拉罐的开口处, 如此一来, 滑块既可以防止罐内饮料沾染到外界的灰尘, 又可以有效防止碳酸饮料跑气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 饮料的包装设计不只是用以促进销售以及保护商品, 还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 让消费者在饮用时尤其饮用罐装饮料时能更放心, 更安全。

摘要:随着包装设计的发展与21世纪的到来, 饮料业的包装在设计和技术上日趋完善。本文以可口可乐饮料包装的变化和改进为出发点, 分析当今饮料的主流包装的特点及其优势和劣势, 并根据当今饮料在中国的安全卫生等现状, 提出了将人性关怀蕴含进饮料包装设计思想中。

关键词:饮料包装,安全,卫生,人性关怀

参考文献

[1]陈磊.走进包装设计的世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2]http://www.foodqs.cn/news/ztzs01/2007121194549530.htm.

篇4:可口可乐饮料屋

这个饮料屋采用废旧集装箱制造,屋子顶上支着硕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除了发电,还能当雨棚用。它能销售可口可乐,还装备有卫星通信系统和净水系统(每天的净水能力据说能到上千升),能提供纯净的饮用水和WiFi功能。可口可乐希望,这样的一个屋子,除了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并且安全的饮用水,还能在疫苗冷冻、食品提供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虽然只是可口可乐的饮料屋,但是却能成为当地的一个健康生活中心。

无限书架

来自俄罗斯Storystore的设计与制造,将搁板与搁板通过铰链连接,从而实现了一种近乎无限的组合与排列方式,无论是文字、数字还是其他什么几何造型,它可以说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了……

能当手电筒用的灯泡

这是纽约的MoMa在去年推出的一个挺有用的玩意,手电筒灯泡(Bulb Flashlight),采用LED光源,内置电池,平时可以接在标准的螺丝口灯座里面当灯泡用,需要的时候又能取下来当手电——在当灯泡使用的时候,它的使用寿命高达60000小时,而在当手电筒使用的时候(即不接入市电的情况下),每次充满电能持续发光3个小时。

玩O2O的阿姨厨房

阿姨厨房的重点在两端——做饭的阿姨和吃饭的白领。同别的外卖O2O不同,阿姨厨房的B端由空闲在家的退休阿姨组成:年龄在40—55岁之间、有一定时间的厨龄并且家中有厨房。用户则需要提前一天通过阿姨厨房的网站或者移动终端选好阿姨和菜品,第二天午饭时间,就有打包好的饭菜送到公司楼下。

同别的外卖平台相比,阿姨厨房上的B端大大节省了房租成本,还在餐饮生意中融入了“家常味”,建立了一套工作餐外卖从家送的温馨流程,而阿姨厨房通过从成交额中抽取佣金作为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

目前,阿姨厨房采取自己的配送队伍,主要由退休的大爷组成,他们熟悉地段、做事认真,并有着一定的本土优势。

篇5:可口可乐饮料营销策划

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新疆)有限公司由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与新疆友好集团共同投资1.1亿元人民币兴建,其中中粮可口可乐控股80%,新疆友好集团占股20%。

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新疆)有限公司位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庐山街389号,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目前有一条含气生产线和一条热灌果汁生产线,设计规模为年产能3400万标箱,折合20万吨,于2009年6月24日正式开业投产。向新疆消费者提供包括可口可乐、零度可乐、雪碧、芬达、醒目、美汁源果粒橙、热带果粒、爽粒葡萄、爽粒红葡萄、果粒奶优以及冰露纯净水、纯悦矿物质水、原叶茶等全品类饮料。

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新疆)有限公司厂房设计及装饰完全具备国际先进饮料厂的水平,遵循绿色环保、节约能源的原则,采用了最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绿化洗车重复利用水资源,厂区内节能灯、太阳能灯的使用减少能源浪费。

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新疆)有限公司在生产流程方面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严格执行可口可乐及中国质量标准,采用可口可乐公司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建立了全面的监控体系和快速的改进机制,利用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成为安全、环保的生产企业。

篇6:可口可乐饮料营销策划

星星之火待燎原

如果你没有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现实就总是嘲笑理想。果醋饮料“惊艳”面世之初,被称为是继碳酸饮料、水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和功能饮料之后的“第六代黄金饮品”,然而十年生聚,至,整个行业的销售规模只有6亿多元,全国近千家大大小小的果醋生产企业,却没有产生一个强势品牌,销售额过千万的都屈指可数,只有广东天地壹号销售额有一亿多元,且其以陈醋饮料为主,苹果醋推出并不久。

果醋饮料如侏儒般成长,以至被业内称为“过气行业”、“叫好不叫座”,甚至被指为“一潭死水”,在国外,它同样也是正在兴起、边缘化生存的小品类。在这里要澄清一个概念。国内果醋厂家和果醋专家经常告诉我们,果醋饮料迎合了现代都市人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并满足了女性朋友保健、美容的需求,因此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被消费者普遍接受,“市场非常成熟”,仅北美地区的苹果醋产量就达2.6亿升,但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各种醋(包括传统醋、保健醋和果汁醋)的人均年消费者量仅为0.19 公斤,是日本的1/9,美国的1/7,而果醋就更少了。――实际上,如果这不是有意借“舶来品”的名义来忽悠大众,也是混淆了果醋的概念。欧美的果醋产量高的确不假,但多是作为食醋,盖我国是以大米、高粱、麸皮等谷物酿醋,西方各国则多以苹果、葡萄或葡萄酒来酿醋(如意大利立法,“醋”特指葡萄酒经醋酸发酵所获得的产品),在日本果醋也占30%。这只是使用原料上的差别而已,本质上仍然是作为调味品的食醋,与我们所说的果醋饮料属于截然不同的品类,就像如果你把陈醋与陈醋饮料混为一谈,不是让人觉得很荒谬吗?

果醋饮料其实是地道的中国特产。许慕侠到欧洲考察果醋,就是发现果醋在西方虽然流行,却仍然局限于厨房调味品,于是决心生产一种酸甜爽口的饮料,这就是今天的沈阳麦金利果醋。它曾在亚洲营养大会上引起轰动,被确定为“21世纪亚太地区重点开发推广的功能食品”,并出口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踌躇满志的许慕侠在表示五年后争取实现5亿元的销售额。实际呢?今天能达到这个目标的十分之一就不错了,且麦金利的海外市场也在不断萎缩。“果醋女皇”的境遇,折射出果醋行业的“悖论”:一方面,许多中小企业在这个行业“生存没问题,关键是发展”,这种“草根生存”从本质上揭示了其产品内蕴着惊人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果醋饮料在国内外饮料市场的占有率都极低,多年来时有高潮,却又降温迅速,始终进入不了主流。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果醋饮料难以突破发展瓶颈?

品类创新“货品化”

不可否认,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给果醋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真正的果醋是由果汁经过两次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而成,时间一般需要3~6个月。而目前不少企业为了缩短生产时间,以果汁加食醋勾兑来冒充果醋,缺乏发酵法生产果醋特有的风味,

由于这种糊弄产品工艺简单,成本低、利润高,并以高额“开瓶费”为竞争手段,竟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使正规厂家的产品举步维艰。为此,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饮料分委会负责的《果醋饮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于月发布,意图规范醋饮行业,加速行业洗牌。该标准明确规定,果醋饮料须用经发酵制成的果醋制成,产品标识名称应由“发酵型”、“水果名称”和“醋饮料”三部分组成,如:以苹果或苹果汁为主要原料发酵制成的果醋饮料应命名为“发酵型苹果醋饮料”。――可以预料,统一标准后目前醋饮业的龙头天地壹号的日子将比较难过,其主打的陈醋饮料会被果醋对手攻击为过时货、非标准、不正宗。

无疑,标准的设立有益于保障和提高市场上果醋产品的质量,但果醋行业会从此挣脱魔咒,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吗?

我们认为:希望渺茫。

因为“果醋”这个品类名称,才是阻碍消费者接受果醋饮料、限制果醋行业发展的罪魁祸首!

从消费者的心智来看,“果醋”这个字眼首先触发的是大脑中对“醋”的固有认知,而醋除了作为调味品时为人所需之外,其强烈的酸味刺激给人的感觉并不好,“吃醋”在平时被人们视作贬义词,把醋搞成饮料会让首次接触的人有一点新奇感,但远不能改变人们对醋的负面联想。不可忽视的是,当前饮料品类不断分化,消费者对一种并非重大创新的新产品已经没有多大兴趣去尝试。因此这种对“醋”的下意识排斥就让大多数消费者对货架上的果醋产品一瞥而过,缺乏足够的动力去拿起它仔细看一看,即使关注一下,面对其较一般饮料为高的价格,购买的欲望也很弱。更糟的是,有兴趣的人品尝过它的口味之后,就会与以往对醋的认识联系起来,“哦,我知道了,就是有一种醋的味道”,重复购买的频率很低。坏名字是致命的,果醋饮料不可避免地滑向“货品化”的境地――只是作为货架上的点缀品,简单地存在而已,在消费者心智中没有任何其他含义。

所谓“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营销资源的大量浪费,往往在于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就照常规方法采取行动了。品类的货品化,使众多果醋生产企业在主流的苹果醋还没有做好的情况下,企图以推出新的产品类别来引起消费者注意,于是葡萄醋、梨醋、枣醋、山楂醋、桑葚醋、枸杞醋、沙棘醋、草莓醋……这些创新又同样陷入“货品化”的循环,在市场上毫无影响,反而使企业精力分散。

事实证明,走商超渠道的果醋饮料无不销量惨淡。汇源虽然在底大张旗鼓进入该行业,推出汇源“果汁醋”,并请朱时茂、陈佩斯代言,但其“果汁醋”的品类名更加糟糕,让人误以为是果汁加醋的融合产品,注定不可能有所作为。目前果醋饮料销售主要是在餐饮渠道,依靠“公款消费”和“开瓶费”进行人力促销,作为餐桌上牛奶、果汁、可乐、汽水等多种饮料之外的多一种选择而生存,始终难以摆脱小品类的角色。

对果醋品类名存在的问题,营销界不乏质疑之声,有人还提出以“果醋饮”或“醋爽”作为品类名称,以与调味醋“最大限度”区隔开来,告知消费者这是一种饮料。相比之下,营销专家江布克的观点更切中本质,他认为,果醋享受不到消费者的良好待遇,全是“醋”字惹的祸,“不要因为一个‘醋’字,埋没了果汁酿造饮料的大品类”。

但江布克提出以“果酸”来重新命名果醋饮料仍未尽善。酸也不是大多数人喜欢的味道,酸一般不能单独成味,它与甜或辣合用构成复合味才能引发人较好的条件反射。同时,“果”这个字眼太一般化,作为品类名的第一个字,首先就拉低了整体印象,要激发出消费者尝试的热情颇为不易。

篇7:可口可乐08年奥运营销策划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可口可乐公司营销策划方案

【前言】

可口可乐公司曾是2004年奥运会等多届奥运会的top赞助商,作为一个口碑甚好的大品牌,更要借奥运会的契机,继续扩大自身在全世界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中国的心脏,北京在2008年蕴含着无限的商机。可口可乐公司更应该倾重力于北京,利用这个国际化的机会宣传并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而且可口可乐也将会和奥运携手到未来!

一、可口可乐公司简介

可口可乐公司诞生于1892年,总部设在美国乔亚洲的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的饮料生产商,拥有48%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两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排名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排名第三)。可口可乐公司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60种饮料品牌,包括汽水、运动饮料、乳类饮品、果汁、茶饮品、咖啡和纯净水,并且可口可乐公司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饮料经销商。在美国排名第一的可口可乐为公司取得超过40%的市场占有率,而雪碧则是成长最快的饮料。它是世界软饮料销售的领袖和先锋,拥有超过500个饮料品牌,畅销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可口可乐品牌价值高达674亿美元,位居全球榜首。

(一)企业的使命

令全球人们的身体及思想更怡神畅快,让品牌与行动不断激励人们保持乐观向上,让我们所触及的一切更有价值。

(二)企业的愿景

成为全球企业功名典范,建立双赢的合作模式,坚定合作伙伴关系,激励员工发挥自身潜能,在汇报股东的同时不忘履行我们企业公司责任,提供推出新的产品,不断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二、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因素:随着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经济立法工作加快,诸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

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陆续颁布实施,这些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机会和威胁。同时,随着中国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和消费者组织力量日益增强,消费者组织对企业经营影响力日趋增强

2、社会因素: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市场前景广阔,而且可口可

乐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早,对中国的文化有了很深刻的了解;

3、技术环境:企业技术成熟,而且中国劳动力市场充足,较美国市场廉价;

(二)竞争环境分析

竞争对手实力分析: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百事可乐公司,另外还有中国本土的饮料公司,如康师傅,统一等。百事可乐公司在营销上扮演挑战者的角色,与本企业的营销策略大同小异,经营规模相当,生产技术也很娴熟。至于中国本土的企业,在规模上相对差些,但是他们更加了解中国市场,不过他们与本公司的主要产品可乐没有直接的竞争。

三、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

1、全球最大的软饮料业巨人,拥有全球规模优势及强大的全球竞争力;

2、强势行销能力强,经验丰富,而且行销体系完善以及企业广告遍布全球;

3、企业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已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

4、可口可乐的神秘配方一直处于极度保密状态,这是它流行了100多年而不

衰;

5、销售渠道强大且完整,尤其是自动贩卖机的设置,方便了产品的销售,而

且拥有以麦当劳为首的快餐业的强大销售渠道;

6、企业具有极高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让企业能够永远紧随时代步伐;

7、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高,将近50%的市场份额,产品更是市场上的领导品

牌;

8、产品拥有便利性、独特性和价格公道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9、产品生命周期为循环再循环型态,这使产品能够经久不衰;

10、企业与奥运会合作时间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合作上有很好的优势。劣势(weakness)

1、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有刻板的负面印象,因为可乐内含有咖啡因等成分且易

造成肥胖等健康问题;

2、主要消费群体对产品的认同感低于百事可乐;

3、桶装饮料销售渠道遍布广泛,消费者最后所享有的产品品质较难控制。机会(opportunity)

1、碳酸饮料较符合年轻人群的需求;

2、饮料的品牌形象对销售状况影响很大;

3、美国快餐文化与碳酸饮料颇为契合,这使得产品有很强的美国文化气息。威胁(threat)

1、其他非可乐的碳酸饮料的替代产品很多,对产品有很大的威胁;

2、消费者追求健康的仪式增强,势必减少对碳酸饮料的需求;

3、饮料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威胁很大,过去的几年中可口

可乐的业绩停滞不前,而百事可乐则是迅速发展。

四、市场选择与定位

(一)市场细分

由于软饮料的特殊性,可口可乐一般是按年龄的层次来进行细分市场的,又由于市场消费者各个阶段的需求量不同,最终我们把诉求对象放在了青少年和年轻人这一块。

(二)目标市场的选择

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群体,此类消费者追求时尚、个性和潮流。购买比较频繁,产品需求大,并多为习惯性购买。

(三)目标市场

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饮料市场战友的比例远远要多于其他企业。据统计,公司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所占的份额约为33%,而在果汁市场仅占9.7%的市场份额。

(四)产品定位:活力、怡神、畅饮

五、营销战略目标

结合2008北京年奥运会,在塑造和宣传“可口可乐”品牌形象的同时,更注重赢得青少年群体的好感。扩大购买人群、提高销售量和品牌影响力,增强企业竞争力。选择年轻人作为主力军,逐层宣传、渗透,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六、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1、对产品的口味进行调整,为中国人量身定做他们自己的饮料;

2、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开发茶饮料和果汁饮料,是中国市场上的本公司的产品品种更多,能够满足中国人的需求;

3、结合北京奥运会的特殊情况,发布具有纪念意义的产品,并在产品中融入

更多的中国文化元素;

4、产品推广上,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对产品进行推广,扩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5、品牌推广应继续推行公共关系的活动,树立可口可乐服务于社会的好形象。

(二)价格策略

针对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对于瓶装产品,保持在1元的价格上,并努力通过这个系列进入农村市场,扩大农村市场份额;对于其他产品可以继续保持原有价格,而奥运特别版系列则可以采取价格上调策略;

(三)促销策略

1、促销目标:提升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产品的销售;

2、大规模进行进行广告宣传,通过电视广告、网络广告、户外广告等形式,大力宣传公司产品和企业文化;

3、组织路演活动,在位奥运会造势的同时积极宣传公司的形象和品牌;

4、邀请体育明星进行现场活动宣传,活动主题应该以中国文化、北京奥运、公司文化为中心,并对活动进行大量报道;

5、对国家队进行大力赞助,努力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四)渠道策略

1、通过开直营店,让消费者在享受产品的同时感受企业的文化,努力让消费

者有很好的消费体验;

2、开设网店,通过网上来进行销售,扩大销售渠道;

3、增加自动贩卖机的数量,努力实现处处可以买到可口可乐的目标;

4、与中间商进行沟通,鼓励他们对产品的销售和宣传。

七、组织与实施计划

本次营销在上时间上分为两个阶段:奥运前以及奥运期间。在地域上包括中国

大陆以及世界范围内其他关注奥运会的国家,具体措施一次而有所不同。

(一)第一阶段:奥运前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奥运会预热,并进行大量的宣传活动,增加产品的曝光率。同时进行大量的促销活动,提高产品销量

(二)第二阶段:奥运期间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赞助国家队,并对获胜运动员进行相关庆祝活动,并宣传企业的品牌形象,进行促销活动,提高产品销量

八、费用预算

篇8:可口可乐饮料营销策划

美国联邦法官约翰·格里森作出裁定, 该饮料不像标签上承诺的那样能带来“健康的身体或心理状态”, 而是披着营养饮料的外衣吸引顾客。

格里森指出, 维他命获得在广告标识上使用“健康”的字样, 可能违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于1994年出台的“软糖条例”。该条例旨在防止食品公司为促销“垃圾食物”特地添加营养成分。

美国专业调查网站Examin-er指出, 可口可乐公司在法庭上承认他们的维他命获得并不是一款健康饮料。

篇9:可口可乐的“全饮料”野心

可口可乐也以此起家,与百事可乐在碳酸饮料领域对恃百年。如今,面对早已迥异于前的市场环境,这位曾经的王者也不得不思考未来之路。

加码“非碳酸饮料”

走进位于汉阳的可口可乐湖北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可口可乐”),大厅里随处可见其经典红瓶和系列产品模型,走廊的玻璃橱窗里挂满可口可乐标志与各国国旗图案铸造的小枚勋章。

2009年“失意”汇源果汁收购,并未动摇可口可乐在华扩张的野心。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饮料生产和消费国,中国的庞大市场谁也无法拒绝。

当年3月,可口可乐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穆泰康即宣布“未来3年计划将在中国投资20亿美元”——而在过去30年内,可口可乐在中国投资总额为16亿美元。

在这一轮来势凶猛的版图扩张中,武汉成为浓墨一笔——2009年10月,由可口可乐装瓶商控股有限公司(CCBMH)和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东莞)有限公司(SCMC)联合投资8800万美元(约合近7亿元人民币)的可口可乐装瓶商业生产(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装瓶厂”),在汉口东西湖正式成立。

“这是可口可乐当时在华的第39家装瓶厂,也是可口可乐在华的最大一笔单项投资。”湖北可口可乐人力资源总监欧阳炜说,“它是可口可乐在华中首家非碳酸饮料生产基地。”

“武汉装瓶厂主要负责非含气饮料的生产和灌制,比如果汁、茶饮和咖啡等,含气饮料和瓶装水则由湖北可口可乐负责。另外,所有的产品销售也由这边完成。”他表示,“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装瓶厂实质就是一个供应商。”

对此,有业内人士评价这一模式是“非碳酸业务日益增长而设置的必然构架”。

上世纪90年代之后,饮料消费热点开始由口感转向健康,包括瓶装水、运动和能量饮料、果汁、奶饮和茶饮等成为饮料行业的重要增长源。但彼时的可口可乐仍然固执地将重点放在其经典的可口可乐、雪碧和芬达等几个核心品牌上,业绩一度受挫。

可口可乐多年前公布的一份第三季度财报印证这一趋势:其在华当季营业收入下降4%,盈利增长不到1%,按箱计算的销量增长仅为2%。此外,碳酸饮料和非碳酸饮料对可口可乐在华赢利的贡献率为7∶3,但前者本季度仅增长1%,而后者则增长7%。

“为此,可口可乐提出‘全方位饮料战略’,开始了并购和扩展产品线的道路。”欧阳炜说,“而事实也证明,非碳酸领域也确实另有天地。”

“中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尤其是在饮料的选择上,有自己民族和传统的东西,比如说饮茶文化。”他说,“针对这些,可口可乐也推出了一系列茶类饮料,像雀巢冰爽茶和原叶茶等。”

而实际上,可口可乐的这种带有本土性质的“全方位饮料战略”在全球的施行各有加减:在欧洲和北美地区主推碳酸和咖啡饮料,在亚洲地区则开始重视果汁、茶饮和奶饮,并根据各地区口味特点的进行适当调制。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一提到‘可口可乐’就以为只做可乐,其实我们的产品涵盖面已经非常之广。”欧阳炜说,“碳酸类我们有经典的可口可乐、健怡可乐、雪碧、醒目和芬达,非碳酸类则更多,比如果汁类的果粒橙、爽粒葡萄、C粒柠檬,茶饮类的雀巢冰爽茶、原叶的绿茶、红茶和茉莉清香,以及瓶装水的冰露和怡泉等等。”

而这些“不务正业”,也持续为可口可乐在全球的迅猛扩张提供了近30%的贡献率。

2011年4月18日,可口可乐在武汉正式宣布,旗下“美汁源果粒橙”品牌价值突破10亿美元,跻升旗下第14个品牌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饮料品牌。

“果粒橙推出之初就走品牌差异化,加入真正果肉丰富口感,区别一般果汁饮品。今年我们的口号就是‘果肉大不同’。” 欧阳炜说,“这款果汁推出6年,已经成为国内果汁第一品牌。”

作为可口可乐系统500多个饮料品牌之一,美汁源果粒橙在可口可乐的全饮料之路上,既是缩影,也是典范。

重估武汉

去年,有记者问可口可乐未来10年在中国的业务版图如何构架。思考片刻,穆泰康避实就虚地回答:“我们的目标很清晰,同时发展碳酸饮料事业和非碳酸饮料事业。”

而事实上,可口可乐对于在华扩张早已有了明确时间表。3年前可口可乐中国事业部就制定了一份截至2020年的发展规划,规划内容并未过多透露,只是预计届时“中国可能代替美国,成为可口可乐全球最大销售市场”。

在这一10年规划中,武汉率先而隆重地进入可口可乐视野。

“当年耗资7亿的装瓶厂成立后,可口可乐对于湖北分公司也追加了1.5亿元投资,新增1条生产线,购进近万台冰柜。”湖北可口可乐副总经理、工会主席汪宗炎说。

可口可乐1994年进入武汉,由武汉饮料二厂、香港嘉里饮料公司和中国粮酒饮料公司共同投资兴建,是可口可乐总部授权在中国分公司之一。做为开朝元老,他见证了当年的合资过程,以及可口可乐在湖北17年的发展。汪宗炎回忆说:“1993年这一合资计划开始筹备,次年6月18日厂房奠基,1995年6月18日生产出武汉第一瓶可口可乐。”

之后,经历一系列的股权变动,直至2006年9月,可口可乐收购嘉里和中粮的股份,占股79%,在这场合资大戏中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掌控者。

“在合资领域,湖北可口可乐算是一个典范。”汪宗炎说。

而武汉的地位,并未一开始就显山露水。“中国的饮料市场潜力是很大的,国内的饮料消费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人均饮用量并不大。”他说。而湖北可口可乐前总经理梁宏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也曾表示,2003年他刚到武汉赴任时,“惊奇的发现作为‘三大火炉’之称的武汉,多数当地人竟然没有饮用冰镇饮料的习惯,夏天喝的也是室温啤酒。”

“但是就武汉来说,作为一个中部重点城市,这些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有目共睹。我们在这里推出可乐系列,还有美之源、原叶茶都反响不错。” 汪宗炎说,“武汉的饮料市场正慢慢丰富和成熟。”

和1997年最初进驻相比,可口可乐面临的武汉消费市场已经不再陌生和荒芜。正是看中这种逐渐明朗的优势,可口可乐也将其纳入其“全方位饮料公司”的全球产业链。

“可口可乐已经在武汉、上海、北京、宁波、苏州及东莞等地先后建立了非碳酸饮料生产基地。”汪宗炎说,“2009年之前,可口可乐在华的布点已经涵盖华东,华南和华北市场,华中和西部海没有建立强大的生产基地。武汉装瓶厂的建立,正好弥补这一空缺。”

他介绍说,武汉装瓶厂引进了一条20万吨的全自动生产线,这条线增加就意味着“可口可乐在武汉的生产量扩大了一倍”。

同时有业内人士分析,武汉装瓶厂的建立,不仅可以减缓华中市场的供应成本,还可以辐射西北市场,为下一步向西推进做好市场铺垫。

而不止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和统一等品牌也先后在武汉布下棋子,形成产业集群。

篇10:可口可乐饮料营销策划

新近大学谁都不认识,难免无聊无互动,于是可口可乐为了能让新近大学生互动起来,开发了这个特殊的瓶盖,只有当两个人一起反向旋转可乐的时候,可乐才能打开。该项目来自哥伦比亚李奥贝纳广告公司。

篇11:可口可乐饮料营销策划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争霸战

企业的品牌营销能否达到期望的效果,品牌营销策划方案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作为行动总则的策划方案,必须验证期科学性、合理性和严密性。国内领先的品牌营销机构品牌联播在为企业制定品牌营销策划方案时,要在全面考虑、通盘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详细的市场、消费者、产品和竞争对手调研,从品牌诊断、品牌研讨、品牌提案和系统创建几个方面层层递进式地制定品牌营销策划方案。对企业品牌进行重新定位和命名,锁定品牌的核心价值,根据企业品牌的最终目标制定出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策划方案。

品牌联播更是中国首家提出营销“三赢定律”,一切营销操作均遵循此定律:为企业赢得市场,为企业赢得信赖,为企业赢得未来!

企业的发展,从自身产品、服务开始,也离不开一系列的品牌构建工作,包括来自权威机构的肯定、来自媒体的报道,以及来自用户的真实口碑等,这些都将成为企业高速发展的源动力。品牌联播拥有十年的品牌策划、营销经验,中国首家提出营销“三赢定律”,一切营销操作均遵循此定律:为企业赢得市场,为企业赢得信赖,为企业赢得未来,已服务中国电信、美的电器、招商银行、小米手机等品牌企业。为企业提升的全网络品牌营销服务,先由经验丰富的策划团队帮助企业,策划最适合企业营销的主题及信息,再通过国内最权威、知名一线门户及网络多种有效、对应的传播渠道进行传播,包括百度营销、博客营销、论坛营销、邮件营销等方式,让更多精准、有需求的用户了解企业,并且打动影响这些用户,在用户心中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让有需求的用户选择企业,有效提升企业的业绩及提升企业知名度、品牌影响力!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争霸之战

被誉为“清凉饮料之王”的可口可乐,在全世界最为流行。每年销售量约3亿瓶,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饮料公司。然而,自百事可乐诞生后,可口可乐就无一宁日,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两家公司一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他们在开拓市场、寻求机遇、变不利因素成为有利因素,实施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功,成为举世瞩目的市场营销竞争范例。

可口可乐的诞生完全是一种意外的机遇。1886年,美国亚特兰大市的一位叫约翰•潘巴顿的药剂师,配置了一种用于强身壮体的饮料——法国古柯酒,放在自己经营的药房里出售。这是一种用微量的古柯与咖啡因、食油、香料等原料调和的浓糖浆,用水冲淡即可饮用。一天,有一位客人进店来要买“法国古柯酒”,店员到调剂室想把浓糖浆冲淡时,却一时找不到蒸馏水,于是,这位懒散的店员就拿了调剂台的一瓶苏打水来代用。不久,客人又回来想要在卖,并且说:“今天喝的法国古柯酒味道太棒了!”这就是最原始的可口可乐。约翰•潘巴顿利用这一偶然发现,经过检验,认定它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饮料。于是专门投资生产这种饮料,并且命名为(COCACOLA)(可口可乐)。由于该公司技术及配方保密,经营有方,产品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口味,由此一直统治着世界许多国家的饮料市场。

百事可乐最早是以Me too(我也是)的策略进入市场的:你是可乐,我也是可乐。COCACOLA的命名是取可乐倒入杯里,“喀拉喀啦”的声音,PEPSLCOLA的命名则是取打开盖可乐冒气“拍嘘一”的声音,两种可乐音同而首字不同。为了COLA一词,可口控告百事盗用其商品名称,两家为此纠缠多年,最后法院判决COLA为一般名称,而非专利名词。于是,百事可乐争得了与可口可乐共存市场的权利。

百事可乐另一个成功策略是抓住了“新一代”。1960年以前,百事可乐的广告重点是以社交场合饮用为主,到了60年代以后修正为针对年轻一代。1963年,百事可乐作出了长期占领市场的战略决策,成功地掀起了一场称之为“百事新一代”的市场营销运动。他们将重点放在用户需求上,一方面努力改进自身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额,另一方面又特别注重改进这些产品在人们头脑中的占有额。公司认为,与其艰难地吸引可口可乐饮料的忠实用户,让他们变换口味改饮百事可乐,不如努力赢得尚未养成习惯而又有迫切需求的目标顾客。当时整个世界充满了十几岁左右的少年儿童,他们对于老品牌忠诚度较低,具有叛逆个性,不喜欢和大人做同样的事。就在这时,百事可乐来到他们身边,获得了他们的广泛青睐,市场份额持续增大。百事可乐公司的这种勇于开拓新目标市场的战略,就连其竞争对手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明智与果断之举。

针对这一不利局势,可口可乐公司于1985年宣布改变沿用了99年之久的老配方。而采用研究成功的最新配方,并声称,要以新配方再创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饮料行业的新纪录。但是,当新配方的可口可乐推出后,市场上却掀起了轩然大波公司每天收到无数封抗议信件和多达1500次以上的抗议电话,抗议他们“背叛”了自己和忠实的顾客。这种情景当然乐坏了百事可乐公司的老板,他们认为这是“百事”的最大机遇。于是,花费巨资做广告,企图吸引可口可乐的老顾客。然而,可口可乐公司面对可能失去市场的微机,于3个月后的85年7月10日决断宣布,恢复老配方的可口可乐生产是明智与果断之举,同时继续生产新可口可乐,双管齐下,一时间,新老可口可乐的销售都比上年同期上升8%,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每张上涨2.75美元。而百事可乐公司的股票却下跌了0.75美元,可口可乐大难不死,转危为安。

2.价格战

早在30年代,百事可乐便在世界上首次通过广播宣布:“同样价格,双倍享受”,将百事饮料降价一半,使顾客用5美分就能卖到10美分的饮料,从而拉开了美国软饮料工业中首次价格争夺战的序幕。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两家公司虽经过几次价格较量,但为了保持软饮料在各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双方在价格上较量是相当谨慎的。

3.国际市场争夺战

可口可乐公司十分注重占领多种有利的国际市场。一个世纪以来,该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几乎占领了世界各国的大部分市场。可口可乐打入国际市场,通常运用“现地主义”策略,即通过批发方式由可口可乐提供给当地瓶装厂制造用的原液,美国总公司从各地瓶装厂建设到广告、巡回销售等,一切都提供必要的协作与援助。如日本的可口可乐公司,除最高管理层中几个美国人外,其余均为当地人。80年代初,可口可乐公司又利用中国改革开放之际,通过合资、合作等途径与上海、广州等地有关饮料厂联合生产,从而使可口可乐渗透到了中国市场。

百事可乐公司不甘落后。1977年以后,百事可乐在畅销于美国市场的同时,也在出口商努力寻找机会与可口可乐争夺国际市。1978年以前,可口可乐在印度市场上一直占优势,然而在1978年,可口可乐公司抗议印度政府的政策,突然撤出印度市场,给了百事可乐的一个难得的机遇。百事可乐采取了四条有力措施,击败了可口可乐试图重新进入印度市场的计划,进而取代了可口可乐公司在印度的市场霸主地位。这四条措施是:(1)与印度一个集团组成合营企业,使其合营条件能够超越印度国内饮料公司的反对和跨国公司立法机关成员的反对,从而获得政府批准;(2)帮助印度出口农产品,并使其出口额大于进口软饮料浓缩液的成本;(3)保证不仅在主要城市销售,而且尽最大努力把可乐消亡乡村地区;(4)把食品包装、加工和掺水等技术提供给印度。

4.促销战

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的促销战尤为引人注目,百事可乐十分注重广告攻势。从1961年开始,广告强调“现在,百事可乐献给自认为年轻的朋友”,1964年喊出“奋起吧!你是百事的一代”。使这一观念更明确风行,大大影响了年轻人的观念。1974年得克萨斯州的“百事挑战”让对手非常恐慌,他们利用消费者对两种未标明品牌名称的可乐进行盲目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偏爱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受测者比例为3:2。百事可乐利用测试过程中拍成广告影片大肆宣传这一结果。他们还不惜重金邀请当代知名摇滚歌星麦克杰克逊,电 影演员比例克里斯特尔等出面大做电视广告,来吸引新一代人。到1985年,百事可乐的广告费就已达4.6万美元。

可口可乐自然丝毫不逊,凭着老字号招牌及雄厚的实力,他们在广告和公关等促销方面颇具手段。从广告上来看,可口可乐策划很周密,既有永恒的基本主题,“喝可口可乐吧!”,又有不同时期和地域中的变换主题。比如,有一次,广告主题是透过活泼动人的小调唱出:“常令你欢喜,令你最愉快。”宣传顾客喝了可口可乐会有愉快的感觉。后来,主题又换为“倍添情趣”。1979年,可口可乐公司又通过广告代理商麦伊广告公司希望换一个新主题。经过反复推敲,与现有的可口可乐广告的共同成分是:可口可乐的饮用者都满面笑容。不必再对这项产品作进一步的夸张宣传,寻找怪异招数,新主题只需清楚说明有使人们的生活多增一些情趣就可以了,所以就提出“喝一口可口可乐,你就会展露笑容”。的广告主题。可口可乐,这种基本主题与变换主题相结合的适度广告宣传宗旨,取得很大成功。在公共关系方面,1980年的莫斯科冬季奥运会上,百事可乐公司准备充分、行动敏捷、宣传得法,因而盈利超过“可口可乐”三分之一,由此名声大噪。可口可乐公司为报这一箭之仇,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不惜重金,以1300万美元的巨款,买到了“奥运会专用饮料”权,成为赞助费最高的一家。

30年代开始的可乐大战,当然还会持续下去。引人注目的是,几十年来,“战争”双方都各有千秋,很难区分胜负,至少到60年代,可口可乐还明显占着优势,1960年占有率比例为2.5:1,但在以后的岁月中百事可乐却通过良好的策略,巧妙的市场营销方式,提出了更为有利的挑战,使两家的差距逐步缩小,到1985年“可口”与“百事”的市场份额比例拉仅为1.15:1。

上一篇:代理委托书中英文版下一篇:2018年度工作总结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