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缘-抒情散文

2024-04-24

幸福的缘-抒情散文(精选14篇)

篇1:幸福的缘-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缘》

下雪了!你轻轻地告诉我。于是,我推开窗户,冷风一阵阵袭来,在这寒风肆虐气候干燥的北方,我却听到了南国飘来的落雪声……

坐在腊月的窗口,拉开浅蓝色的窗帘,灰白的色调一如既往的在窗外弥漫,似乎寻觅不到任何斑斓。办公室门前,不知是谁洒下几滴水,瞬息间变成了小薄冰。这样的气候,自然是干冷的找不到温暖的源头。而我便把心事轻落于这一纸素笺上,在文字的清香里为自己添几许暖,增几份色,好越过这透着入骨寒意的冬日。

一撮小玫瑰,伴一朵康乃馨,轻置于杯中,沸水冲泡,不一会儿,水面浮起春暖花开的色泽与芳香,心便随春色而暖。这个时候,我的文字也会因为你而落入暖色中。不知道是刻意的浪漫,还是慢慢地学会了静享生活,常常也会钟情于一片落叶,一朵小花,甚至于一只蜜蜂......你说我,是温暖的,是细腻的,是懂爱的女子。我听后,莞尔一笑。

有时候,也会因为你的话,而狡辩半天或者故意装出一副不懂的傻样。其实,心里是甜的,就如上学的时候领奖,总好像是受了批评一样的低着头前去。或许骨子里对你还有种女孩子的羞涩,尽管已经是大人了。

浅夏的那一丛清雅的暗香拂过,挽住了你的手臂,你便停留在我的窗前。在青蔓缠绕的日子里,一起轻轻走过四季,最渴望的还是与你一起去看雪, 那纷纷而下的洁白雪花或许承载了天地之间最清澈的眷恋,把一份浪漫轻洒于空中,给了这个世界一份静洁,一份美丽。可是,西北往往很干燥,雪不常现身,我总在文字里轻吟一片雪花。你是懂的,懂我的字,懂我字符背后隐藏的雪白的心。

于我,便习惯了每日倚窗而坐,不放过每一次落雪的机会。说好的,一起走,才会走的更长更远。于是,无论是秋叶还是冬雪,甚至是春花,我们都要一起看。这个季节,我能邀请你的无非是看雪,怎可让它在你我之间轻易逃脱?静待落雪,便成了我冬日里,和你最美的期望。南方的气温相对比较高, 下雪的.日子更不多。但我坚信,我们的约定不会有错。

是谁说过,或早或晚,会遇到一个真正属于灵魂里遇到的人……遇到了,得不到,就是晚。人生这么长,又这么短,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天长地久有时绝,和无聊的人在一起,擦肩而过也为长......我一直认为,无论是早是晚,遇到是幸运,也是缘。与你遇见 ,便是我今生最美的缘。

你钟情于事业,在人生的殿堂里用智慧挥洒着你的辉煌,是那么的优雅自如,又是那么的高深莫测;我钟情于我的工作,在生命的每一天里,用心做好我温暖的职业,是安静的小女人,又是渴望浪漫的烟火女子。如果人生这样遇见,是缘是劫?

其实,繁华的都市每天都在演绎着形形色色的故事,开幕谢幕早已是司空见惯。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对着夜色发呆,让心冷却下来,可思念却是如此的丰盈,它会因为一个人而饱满起来。你是我触摸不到的世界,也是我心可以抵达的港湾。无论什么事情,我总愿意滔滔不绝的对你说起,那怕只是女人的小小心思,你也会用心去聆听。纵然暗香早已消散,你依旧停留在我青藤缠绕的窗前,也许,不为依恋,只为一起聆听岁月的呢喃。

光阴很浅,稍不留神,便错过了最美的年华,然,这份遇见却成了错过年华里最美的斑斓。你错落有致的步伐轻轻走在我的窗外,无论何时,打开窗户,都有你飘散过来的清香,像苹果,似柑橘,不甜腻却诱人。

温暖的记忆,始终是心里抹不去的甜蜜。人生的路上,有知己为伴,兴许会多一些斑斓;清简的生活,多一份理解和懂得,生命才会走得更远。倚窗,我思绪芳菲,一页单薄的纸张上,我轻轻写下: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缘。

篇2:幸福的缘-抒情散文

我曾经无数次问自己,相隔那么遥远,也许这辈子都不可能与你相见,只能相约虚拟的网络空间,正如你所说的可望而不可及,镜中花水中月。但是说服不了自己,依然如故地牵挂着你。

这种牵挂发自内心深处,是那种纯洁的,没有半点世俗欲念的。象当今流行的网恋,网络情人那些乱七八糟的,向来嗤之以鼻。试问,网络何尝不是交友谈心的又一平台呢?世界在发展,网络在进步,人与人之间在缩小。天南海北的你我相识在咫尺天涯。

遇上你是我的缘,虽然不曾会面,你的身影已占据我的心中。与你相约,也是一种默契,总想看着那闪动的头像,总想看着那温馨的话语,仿佛看着你从网络的那端款款走来………

遇上你是我的缘,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么,芸芸众生中与你想遇,是前生一万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缘。缘是一种感觉,缘是一种巧合,缘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机缘。与你相遇,不苛求你为我付出什么,只愿你一生幸福,快乐生活。我会把你深深藏在心底,温柔呵护你,把你当成心灵相通的红粉知己。与你分享披此的欢乐,与你分担痛苦烦恼的倾诉,排遣心中的不快,抚慰你寂寞的心。打开尘封的心灵,放飞自自我,陪你一起翱翔在碧绿山峰。与你相遇,虽然有时不免磕磕拌拌,让你不愉快,但我知道你的心,还是放不下这么经常惹你气的蓝颜知己的。就如你所说,不是冤家不聚头。真的如此,知己知彼才能成为知己,知己就是无话不谈,敢于指出你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一味敷衍你的人。

遇上你是我的缘,与你相遇,驱赶了异乡生活的无聊。疲惫的心情焕发光彩,仿佛回到儿时的乐园。心态变得年轻,犹如当年胸怀大志的骄子,谈笑人生,指点山河,那种豪爽的感觉油然而生。

篇3:抒情散文阅读教学谈

先者有言, 美的音乐要有音乐的耳朵。欣赏美的作品难道不要美的眼睛、美的心灵?眼睛用来对欣赏物的第一步照射, 深入的将是心领神会, 达到这个要求,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的广阔。

《石榴》在其他树木都不想争妍斗艳的五月却开起了花。

《牵牛花》的藤蔓无时不回旋向上, 有着惊人的“生之力”。

浙江名山“雁荡”接受建国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奉献于人的“风姿”, 给人们带来长久的思索。人们熟悉的物, 熟悉的景, 经过作家深邃的思考, 发掘出一个个耐人咀嚼的意念。抒情散文往往借助景和物, 或含蓄、或清晰地表现文章的主旨, 而作者传递闪光的信息又恰是透过一个个由文字组成的画面。因此学习这类文章, 应努力把握作者的情感脉胳, 捕捉蕴含于画面的真正含义, 达到与作者共鸣的良好效果。

当然, 文学欣赏存有差异。同一作品, 不同经历、阅历会有令人惊奇的争辩。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最终为众多读者喜爱。教师的任务, 是使学生经有音乐的耳朵, 对事物的美, 力求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所谓想象, 稍作抽绎, 应要求学生有相对的心灵感应, 以合拍于作品。抒情散文教学可以此为立足点之一, 把作品提供的内容化成一个画面, 使之映显在脑屏幕上, 然后从不同角度揣摩, 获得初步感知, 继而鸟瞰画面全景, 从整体构成的声色并俱的画景中扩大自己的思维, 联系已有的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 让学生体味文中的艺术魅力是教学的主旨。教师循循善诱, 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然后产生画面。思维闸门打开后, 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 画中之景, 有静有动, 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这样教学, 收效良好。

自古以来, 人们对竹的吟诵不乏佳作。正如用“出污泥而不染”来咏莲那样, 颂竹常常离不开对它高风亮节的赞叹。如今, 我们看到的是莫干山的竹海, 摇撼于风雨中, 沐浴在金色里。这里我们先让学生以文字的表达为特写镜头, 看到那老竹, 那新竹, 那砍剩下的粗壮的竹桩, 那伸向蓝天的细柔的竹梢。

农家竹园伴随学生度过十几个春秋。挖笋、松土、砍竹、编竹、儿时的乐趣唤起了他们的想象。追思处在不同背景下的竹子, 品尝深藏画面的意味。教师摒弃按部就班的分析, 加以适当点拨, 学生便领会文章所揭示的自然界新陈代谢这一不可抗拒的规律。借景抒情, 晴雨竹图, 联系一定的社会内容, 对作者表现的新老两代交替的独特感受也完全领悟。可以说《竹》反映的思想前无古入, 因为历史赋予它崭新的内容, 作者又以严谨的思索产生出使人耳目一新的主题。普通的竹, 通过想象, 经过思考, 其竹情竹趣表现得别有风味。学习《竹》, 学生如呼吸了清新的空气, 对文章新颖的立意恍然大悟。‘赏析作品时, 大家深感作者想象的丰富。

打开思维的匣盖, 追索画面的立意, 学生一旦领悟到独辟蹊径的主题时, 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手法。学好这样的作品, 不仅增加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 更可贵的是导到思想上的启迪。长此以往, 人的精神世界必然更丰富, 情感也更趋高雅。学生通过学习, 提高了鉴赏与习作能力。一位学生在课外习作中, 以家乡的石板桥为对象, 提炼它的内在品格。普通的石桥, 每天迎送人们往返, 忍受一定负荷而默无声息。学生展开了想象。人们都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园丁, 把教师比作沟通学生与知识的桥梁不是更有新意?这一比喻, 除想象细腻, 再一次说明想象的重要。成功的想象能孕育出清新的主题, 在抒情散文的阅读和写作中已十分明了。

篇4:抒情散文中直接和间接抒情的使用

关键词:抒情散文;写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67-01

抒情散文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的目的是倾吐情感,引人共鸣。文章重点在于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写人、写景、叙事、观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那如何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抒发情感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使用“直接抒情”

作者在文中直接表达自己被现实生活所激发起来的感情,叫直接抒情,一般称之为“直抒胸臆”。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它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别人不容易捉摸,自己也不是那容易表现的。一般而言,直接抒情要同具体的描述结合起来,还可以同想象和联想结合起来。直接抒情的语言,往往蕴含着生活哲理,或是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或是语言的色彩、间节、节奏、句型上富有特色。

例如朱自清《背影》中,朱自清先生的四次“流泪”,均情动于衷,做到了寓情于理;使人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层层铺垫,泪洒全篇,从正面有力地衬托了父亲的感人之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看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后,直述家庭的变故:祖母去世,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这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回到徐州,看到“满院狼藉的东西”;回到家中,又看到“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今不胜昔之感油然而生,因而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这是伤感的泪,伤丧亲之凄楚,感人世之多艰。面对此景,“我”热泪潸然是人之常情。如果不这样写.而是表现出一副铁石心肠,那反倒有悖情理。

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写父亲到车站为“我”送行,作者两次写到流泪。第一次是写父亲越过铁道为“我”买桔子而流泪。作为父亲,对已成年的儿子外出就学,尽管事忙,但仍挤出时间亲自送到车站,再三叮嘱,细心关照。为了给儿子买桔子,拖着肥胖的身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在爬月台时,看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把全部感情都倾注在儿子身上了。此时此刻,怎能不使儿子感动呢?所以,“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这是激动的泪,是“我”对父亲一片爱子之情无限感激的自然流露。

车站送行第二次写到流泪,是与父子分别时。父亲把送儿子的各个环节都安排好以后,又嘱咐儿子一番,才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再也找不着了。此次分别后,父子何时才能再相见?父亲的差使已经交卸,以后他赋闲的日子怎样度过?“我”思前想后,是“我”为父亲晚年生活境遇的不测而担心流出的泪。流泪自然,亲切感人。

最后一次写“我”流泪,是在文章结尾部分的补叙中。回想父亲奔波一生,晚年仍不得舒心,从来信中得知,他已年老多病,恐不久将别于人世。于是,“我”的眼中又闪出“晶莹的泪光”。这是思念的泪,思父亲之近况,念父亲之不幸,以泪代言,由情而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且与前几次流泪相互照应,起到了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作用。

总之,文章写“我”的四次流泪,均属情之所至。

二、使用“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文中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来抒发感情。它包括通过叙事抒情。这种抒情性叙述,侧重于以情叙事、融情于事。它可以写完整的事件,如朱自清的《背影》,也可以写事情的片断,如孙犁的《亡人逸事》。但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充溢于叙事的文字之中。通过写景抒情,作者的情感间接地附丽于山川名胜、自然景象之中,或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或借助自然景象的烘托来体现内心的感受,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对地坛景物的描绘,以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通过状物抒情,作者往往把外物当作感情的激发物和寄托物。感情是内因,外物是诱因,如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综上所述,间接抒情包括以事件为媒介的缘事抒情,以景象为媒介的借景抒情和以物体为媒介的托物抒情。下面举详细例子说明。

例如胡适的《追悼志摩》一开头不是抒写作者的巨大悲痛,而是精妙不凡地引用了徐志摩最富盛名的诗《再别康桥》的最后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家知道,志摩是死在“那淋漓的大雨里”,死在“那迷的大雾里”,死在飞机失事的“烈焰里”。

然而,当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打开这篇悼文,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风度潇洒、满怀柔情的青年,正用他那神奇的彩笔勾画出一个情意缠绵、凄婉低回的境界,以柔和轻盈的旋律吟唱着对康橋对生活如痴如梦般的依恋,为了不破坏这和谐统一,他“悄悄地”“轻轻地”离开,竟连一片云彩也舍不得带走!这是徐志摩生前为我们创造的意境,一个飘逸幽邃的境界。作者还没有抒写一个字,但作者内心的那种惨痛欲绝之情已跃然诗间,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篇5:幸福的缘散文

那年我22岁,你24岁,由于电波传情让我们相遇在20xx年9月,是上天注定这美好姻缘。

你黑黝黝的皮肤,穿着一身已褪色的迷彩服,站在约好的地点在向我招手,你抬头看我的那个眼神依然深深记在心里,羞涩的望着身边的你,边走边聊天。

这是我们初次见面,每每想起这些,心头都充满初恋的温馨。

我们总是分隔两地,每次相见格外甜蜜,每每你牵着我的手的时候,有一份踏实的感觉涌入心头,或许是分开很久的缘故,心和心的贴近让那颗害怕孤单的心平静了下来,就像一只温暖的大手拥抱着自己,甜蜜无比。

在你的怀抱里面把我给宠坏了,你为什么那么宠爱我?你说因为爱我,所以宠着我疼着我,每每你把我惹生气的时候,你喜欢在身边哄着我,逗我开心。你说我生气的时候最可爱,特别爱看我生气的样子,因为你知道我在乎你。简单的说,在你面前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小女孩,享受着一份来之不易的幸福,拥有你真好。

陶醉在你的蜜罐之中,忘乎所以自己是个大人,是你的妻子,就像这样被你宠着当个无忧无虑的调皮丫头,在你手心里面跳舞玩耍,心里发誓爱你一生一世,下下辈子还寻找到你,爱你宠你,永不分离。一年当中我们情缠意绵的时候不是太久,我格外珍惜跟你在一起的短短四十多天的日子,给予我的感觉,我们的爱在升华,爱得轰轰烈烈,爱得死去活来,相识半年以后,我们决定牵手走向婚姻的殿堂,把我们的爱推向辉煌崭新的一页。

没有新婚蜜月的旅行,我们相守于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里面,感觉拥抱着你,看着你玩游戏,耳边享受着欢快的音乐,这就是幸福和欢乐。

虽然没有别人新婚时候的蜜月旅行,每每回家从相机里面拍摄出来的照片比蜜月旅行的照片更加甜蜜,笑的更加灿烂无比,美美的欣赏照片中的我们,一脸的阳光,一脸的灿烂,那是幸福的笑脸,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

幸福的时刻是在你牵着我的手走入结婚殿堂的那瞬间,掌声,牧师的祝福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新的未来,处处撒着金色的阳光,显得格外幸福。

四年以来,我们守护着彼此的幸福,坚守着属于我们这片蔚蓝的天空,那蔚蓝色的天空,下面撒放着美丽的花朵,象征着我们的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婚姻就像一座城堡,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老人家常说:婚姻就是一块坟墓,再美好的爱情,当走入婚姻殿堂的时候,都会被埋葬于此,激情已经退去,剩下的是平平淡淡的生活。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诠释,虽然我们还不懂如何组建一个家庭,但是我们慢慢的习惯了城堡里面的生活,为彼此取暖,为彼此呵护着,相互依偎的生活着;在我们小小城堡里面这份爱永不褪色,希望你依然像初识时爱我,那样我感到很幸福、很温暖、很安全,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我们没有别人花前月下的`浪漫,少了端茶递水的温馨,多了一份长途电话的思念。然后感情慢慢的走向生活里面,难免会被一些琐碎的事情沾染,平淡的日子依旧;我们的生活依旧在平淡中度过,尽管生活中我们有无数次的磕磕碰碰,相信我们会携手度过每一次的难关,相信彼此,理解和宽容我们才会幸福美好。跌宕起伏,平淡的生活添加了无数的欢乐和精彩,虽然分开,虽然团聚时间很少,但是我们的心紧紧依靠在一起。

时常感慨,为何岁月让我们分开那么久,为何团聚的时候有磕磕碰碰,担心生活失去了原本的欢乐,担心我失去你给予的宠爱;无数次的争吵,在寻找一份爱彼此的方式,让我明白了少了你就像失去颜色,世界将一片灰白无趣。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爱。

篇6:抒情散文:幸福随想

幸福,是偎依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

幸福,是依靠在恋人宽阔肩膀上的甜蜜;

幸福,是抚摸儿女细嫩皮肤的慈爱;

幸福,是注视父母沧桑面庞的敬意。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有人说过:“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样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也就是说,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别人眼中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快乐的。

幸福就是当我看不到你时,可以这么安慰自己:能这样静静想你,就已经很好了。幸福就是我无时无刻不系着你,即使你不在我身边。

幸福就是每当我想起你时,春天的感觉便洋溢在空气里。幸福就是不管外面的风浪多大,你都会知道,家里,总有一杯热腾腾的咖啡等着你幸福就是当相爱的人都变老的时候,还相看两不厌。幸福就是可以一直都在一起,合起来的日子是一生一世,从人间到天堂……

幸福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幸福

篇7:幸福抒情散文

小时候的我却从未去认真的思考过,“幸福”是什么,至念让我触摸不透。

有人说:“幸福就是在你哭泣时,有人为你抹去眼角的泪水。”

有人说:“幸福就是在你弧独时,给你以安慰和鼓励的朋友。”

也有人说:“幸福就是在你低落时,别人给你的一双坚定的翅膀。”

那幸福究竟是什么呢?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老人的脚步踏响了人生的交响曲,摧促我们加快人生的步伐,我们抓住时间的脉搏。也许那时间老人的脚步就是幸福吧!

一只幼小的海鸥向往那大海的辽阔,它每天都不断的翱翔,它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许这就是幸福吧!

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是他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是他引导人们走出了漆黑的夜。但世人却不知他在实验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与失败。也许这些挫折与失败就是幸福吗?

也许我们的人生之路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相反,一帆风顺可能是我们的谁都想要。但当你成功时你可曾想过,你收获的是什么,你成功了你高兴吗?也许你并不曾想过。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幸福是?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到彩虹,不经历失败,哪能看到成功。”同样,不经历分离,哪能看到重逢时的幸福喜悦。

一株弱不禁风的牵牛花,没有坚硬的躯干,但它却能昂首在高高的墙上,靠的是什么,不就是妈妈的的甜蜜微笑吗?那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回想至今,幸福是什么?

有人把幸福喻为是“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牵挂。

有人把幸福喻为是“他乡遇故知”的欣喜。

还有人把幸福喻为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祝福。

而我呢…………

幸福就犹如漆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引导你走向光明。

幸福就犹如雨过天晴时,天空挂着的一条美丽的彩虹。

篇8: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

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 语文教师将选文的内容处理为教学内容, 始终是一个难题。因此, 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常常观察到语文教师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出现偏差。与此同时, 学术界对于这一难题的研究意识还很薄弱, 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文献资料更显单薄, 多为单篇课文内容的研究探讨, 没有形成系统的类的研究。综合以上三点缘由, 本文避开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 主要就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做点探讨。

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下面分别做讨论:

一.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借景抒情类散文往往借助对景物的描写, 升华出作者本我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一种体悟与感慨。这类散文一般让学生主体反复诵读, 潜心体会文本, 以文为桥梁, 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阅读境界。

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为例, 这篇文章中, 作者与读者亲密的交流, 描述济南奇异的景色, 诉说自己真切的感受。全篇都弥漫着亲切感和亲和力, 仿佛是将读者视为老朋友来同他们介绍“济南的冬天”这一新朋友。首先, 教师自己要反复的读, 部分重点片段最好反复吟诵、回味, 执教者自己读出了心得、读出了体会, 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读的心驰神往, 于无形之中实现了高质量的语言积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以何种路径来处理一篇教材对教师而言更是一个严格的考验与测试。

其次, 不动笔墨不读书, 精读的过程中也要用笔勾勾划划出引起自身共鸣或者是比较深得人心的句子, 为进一步的鉴赏做准备。以《济南的冬天》为例, 阅读过程中注意到“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 有的地方雪厚点, 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 一道儿白, 一道儿暗黄,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气!”这一段无论从修辞上还是从语言上或者是从作者所蕴含的感情上都是会引起大多数学生重视的, 因而就可以勾勾划划并在旁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或是批注。

第三, 进入鉴赏阶段,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提取并标示出相关语句, 这里教师一定不能急于给出示范, 应当由学生自己去阅读领会, 理清文脉。接着便是整体探究作者行文特色也就是文章的语言特点。就《济南的冬天》而言, 其一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老舍先生在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大量采用拟人手法, 亲切而自然。描写城外那一圈小山, 说“小山仿佛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还低声告诉城里人“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等等, 这里把小山说的仿佛就像是一个慈祥老祖母。其二就是在描写之中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富于变化, 使人产生美的联想, 第三段写山间雪景, 把景色想象成穿着花衣服的小姑娘, 仿佛展开了一幅色泽明艳的水彩画, 接着第四段文字转而显得简约清淡, 透露出水墨画的淡雅韵致。只有精读才能发现并体会这种妙处。

第四, 精读之余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拓展迁移演练。一方面学生要结合文中经典语句, 采用旁批的方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另一方面, 迁移到写作, 教师在处理这类教材后期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写一段文字, 可以侧重于评析, 谈一谈鉴赏心得, 论说个人的阅读体验, 也可以侧重于变换角度对课文的一些内容进行仿写或者改写, 比如, 采用拟人手法, 假设自己是济南的小山、斜照着山雪的夕阳、河中倒影着的长长柳影等, 借鉴课文的笔法, 结合阅读的感受, 描写景物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情。

二.因物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这类散文往往以对某一物体的细致的刻画描写来抒发作者因为这一物件而引发或是产生的独特的本我的感情, 这种感情一定是与这一物件息息相关的, 以它为点, 因它而发。这类散文并不普遍, 由于必修一中没有涉及, 这里就列举较典型的一篇:苏教版语文九年级教材中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对这类教材的处理通常采用的是钻研文本的方法, 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细致体会作者如何借助这一物来抒情的。

第一, 紧扣教材, 让学生多读。这里的读有两层含义, 一是朗读, 一是阅读。状物类文章大都以散文的语言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些语言如诗一般, 给人以美的享受, 若能沉浸于其中美美地读一读, 读出文字的美来, 相信也是一件美事。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而文章又很长, 不可能面面俱到, 注重引导学生美文美读, 就需要在教材处理时注意取舍, 在重点段落的朗读上加强指导, 以便朗读落到实处。体现在《白杨礼赞》这一篇目上就是对文中重点段落第5自然段的反复吟读,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笔直的杆, 笔直的枝……”经过阅读就能领略到作者对白杨树不平凡的感情。

第二, 挖掘教材, 让学生能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处, 精心设计, 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在课堂上把握说话的机会。《白杨礼赞》文中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 那么就要给学生机会通过阅读课文说出白杨树为什么不平凡, 它的不平凡又表现在那些方面,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第三, 利用教材, 让学生会写。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一就是习作能力的培养。而教材是极好的范文,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学会一些写作的方法, 也是很有必要的。因而老师应充分利用教材, 让学生在学习教材中领悟写作方法, 以教促写再以写促教, 形成一个教学写作的良性循环。如《白杨礼赞》一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文中用到了象征, 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 那是象征的基础。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练习学会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作。

三.以事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这类散文常常是在记叙一件事情的基础上阐发作者对于这一件事的独到的感受, 不同于记叙文单一的叙事性, 以事抒情类散文是借助记叙下这件事而重在抒发自己的看法。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即是一篇以事抒情的散文, 作者借助移民头一个月的无聊经历, 回忆在故乡时的种种, 重在抒发作者“很想念家里”“惦念亲人”的感情。对于这一类散文的处理通常采用的是:知人论“事”的处理方法。这里以《我心归去》为例。

第一, 以记叙文的方式细致阅读课文, 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文中体现就是, 结果是“我心归去”, 阅读过程中就是要找出这个起因和经过, 为什么要“归去”, 归哪里去。经过阅读我们知道, 因为作者移民法国, 在那儿的一个月让他觉得百般无聊, 思及故乡的种种好以及亲人的挂牵, 让他产生了“我心归去”这样的感叹。

第二, 对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有助于理解这一事件从而体会作者的感情甚至与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导入新课之后教师要对作者有个大致的介绍:韩少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受到一致好评, 2002年2月, 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作者在浪漫的法国是受到礼遇的, 那么为什么待了仅仅一个月就“我心归去”了。由此让学生找到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比如“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很想念家里”等等, 这样教师就自然的将学生由事件的叙述带到了重点的作者感情的抒发上。

第三, 教材本身的说明的运用, 在必修一的这一专题中主要体现在对话栏的充分利用上。文章第一小节在作者对他在法国居住地的描述结束后, 对话栏即说明“描写物质环境的优裕, 为下文作铺垫”, 教师通过提醒学生重视对话栏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参与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 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更好的理解散文教材所表现的另类的情感。

因此, 在了解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的前提下分别探索这三类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 有利于更系统细致的进行教学, 有利于实现教学环节的优化,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针对散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避开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 主要就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做探讨。

篇9:在抒情中散文着

它不是掷地有声的交响乐,也不是断人魂肠的二胡曲,你不能否认的是,在这样一部轻松愉悦的五分钟短片里,氤氲着亲切而又温软的挚情,悠扬而又清澈的回响在我们的耳边……

虽然与Michael Dudok De Wit的《父与女》——这部数年前就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大奖相比,《透明回忆》没有那份凝重和深远。作者完全是在一个欢快的基调中完成的作品。但是二者的确同有着那一份浓郁的抒情,这种气息并不足以使你大喜大悲,却是情至深时最远最美的流露。

回忆是什么颜色的?我想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答案。

周晶丝的透明回忆,似乎是一个童话般的梦境,也许,她是那个带你穿越梦境的爱丽丝,在这段步履轻松的穿越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妈妈。super女一号

我们习惯叫她丝儿,她有一张可爱的脸和圆圆的鼻头。丝儿的成长里,有妈妈很大一部分的影响。画画,是妈妈常常用来与她沟通的方式。这些画为丝儿讲了很多的故事,也把普通家长可能会出现的唠叨变成有趣的画面使她牢记在心。比如看到丝儿小时吮手指头的习惯,妈妈会画一个爱吃手的小孩,然后手上有很多的虫子,虫子在小孩吃手的时候就被吃到肚子里去了(这当然是很可怕的事情)。在妈妈画的《做生意》里,猪先生和猪太太是卖冰糖葫芦的,但很不讲卫生,后来改正过来了,大家一起到河里洗了个干净的澡,皆大欢喜。非常生动有趣,从故事到形象设计都是妈妈自己完成,这种连环画、小人书的形式不能不说成为日后丝儿学动画的一个或多或少的影响。

super妈妈从小就有做画画日记的习惯。《一个快乐的暑假》是妈妈年幼时去北戴河玩的时候画的,当时妈妈甚至把它做成了一本小人书,连出版社的名字都有:小人书出版社,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很难去自己全部包揽(想来颇有些导演的潜力呢)。也许妈妈并不会教丝儿诸如素描、色彩等造型方面的严格训练,但是却给丝儿留下了特别美好欢乐的绘画记忆。“有乐趣、有意思,不用想什么技法啊、规则啊什么的。”这些看似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儿童画、连环画,为丝儿的长大(不仅仅是在专业上的)营造了一个最佳的空间。在她的作品里一直出现的,就是“与母亲一起画画,并且在这样的行为中进行着我们之间的交流”。

透明的四个颜色

全片的(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主线定下后,接下来是一些结构的划分。刚开始的时候有好几个段落,最后反复的修改,又进行了很多的忍痛大删节,精简为四个部分,也就是片中四个主要的颜色:黄、蓝、红、绿。这也是为了画面的颜色更加鲜明,充满动感。虽然人物是透明的,但这些美丽的底色烘托了整个的氛围,也成为回忆和真实中的纽带,而这也铺下了人物年龄的变化、时间的更迭这条辅线。

从小时候的嫩黄,懵懂的看着妈妈在画画;到充满了想象和膨胀的年龄——红色部分,与妈妈一起画画;进入到安静的蓝色,又暗含着成长中妈妈对女儿的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的影响。时间缓缓的移动,女儿长大了,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而“再回到母亲身边时……没有变的是,她仍像对待幼儿时的我那样上前抱住我,亲吻我。”这醉人的吻是片中不断出现的情绪号码,仿佛一段音乐中轻快而又不时出现的某一个音符。绿色和黄色有些首尾呼应,都是那种比较温馨的味道,第一部分那暖暖的黄色是妈妈照顾着女儿,到了绿色的时候妈妈已经不再年轻。似乎是角色的悄然互换,这个时候长大了的女儿在妈妈熟睡的时候留下了一个甜蜜芬芳的吻(妈妈此时一定睡得很香甜)。“这些穿过时间的透明的回忆,已不再是过去的真实,而它留给我的感觉是真实的。”

形散而神不散

2003年底到2004年底,是一个从最初的创意到技术制作、再到整体调整完成整个片子的过程。

这部片子很大一部分也是丝儿的丈夫李卓与她共同完成的,他们都有着相似的自然、纯真的天性,也是很好的工作伙伴。在同样自然、纯真的作品里,他们并没有玩什么特殊的眩技,用过的软件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东:背景着色在电脑上完成,简单朴素,通过photoshop与painter两个绘图软件的结合运用,丰富了画面的质感。后期合成上也不过是通过premiere与AE结合运用来完成的。手绘却功不可没,片中人物形象的原画与动画全部运用这个方式。在这个基础上,两边的妈妈们也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了一些画稿的描绘,那些线条因为有妈妈们的加入,也有了一份浓浓的深情。

本来有很多的镜头是实拍组成的,其中有一段是和妈妈在树林里坐着,阳光暖烘烘的,叶子哗哗啦啦的响着,树影在轻轻地晃动,一幅很美的画面,可是,为了与整个结构很好的结合,还是cut掉了,最后精选了两个符合大结构的精彩部分:开头的一个树林的景和最后一个和妈妈一起远去的背影。首尾实拍树林背景的呼应,使作品完满和清晰。

声音的制作上没有太多的条件,除了片尾出字幕的那段音乐是一个朋友帮助创作的,其他都是根据结构和情绪,选择了一些现成的音乐来进行组合,虽然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不过没有影响到整个片子的气氛。人物没有什么语言,其中的“咿咿呀呀”声音是丝儿发出来的,很有趣,不禁又想起她可爱的脸和圆圆的鼻头。

篇10:感悟幸福抒情散文

幸福是无意间的感受,不可刻意追寻。“春意盎然花满枝”是惊艳眼球的幸福,“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舍身守护的幸福,“奔波炎炎烈日下,只为梦想只为她”是耕耘的幸福,“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是付出就有收获的幸福,“此心光明自释怀,无冯唐,又何妨?”是超越自我的幸福,“千般险阻,自有铁肩当”是男人有坚不可摧的志向的幸福,天长地久是每个人的梦想,曾经拥有更让人刻骨铭心。播种和收获哪种更幸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幸福的感受不可同语而论!

四十岁以前,总觉得幸福与自己擦肩而过失之交臂。时常驻足不前心生抱怨:如果我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考上一个名牌大学,有一个自己热爱旁人向往的工作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如果我找到让自己倾心一世又多情多金的老公人生该是何等惬意!如果我的小孩天资聪慧品学兼优顺风顺水我的人生该会何等知足!太多太多的假想,让我忽略了身边实实在在值得珍惜的幸福,也让大好年华从我指缝间流走!

岁月沉淀了太多沧桑,也让我的头脑逐渐冷静。“若干生命若干春,有所丰收有所贫”,将失意看淡,将眼前抓紧。如今,我认认真真的工作,恬淡安适的居家,突然发现,我的人生居然如此美好!我有一份特清闲特适合我的工作,每天上班时,我会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我会分析各类人物的心里状态,会迁就用户的语言,能适应他们偶尔的出言不逊,能恰到好处处理矛盾,能理解他们对我们工作偶然不满的抱怨,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服务的真诚,能用微笑将快乐传递,自己更能感受悦人方能悦己的真谛!休息时,我会认真打理好阳台上的花花草草,会将房屋收拾的纤尘不染,会为家人做一桌可口的.饭菜,看着他们享受着我为他们的付出时脸上的笑容,我心底亦被幸福涨满!闲时,我喜欢让轻音乐伴自己的思想翩飞,喜欢背诵美妙的诗词,练练瑜伽中最简单的动作,在网上淘一些经济实惠又好看的衣服,当家人外出时,寒夜守候留灯等待都成了一种幸福的习惯!再没有郁郁不满,再没有愤怒抓狂,当正是花开当时岁月静好啊!

如今,在扶贫路上,我更感受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来说,时间充分精力旺盛,太过安逸容易颓废,扶贫政策像星星之火点燃了我们心中的激情。回到农村感受艰辛,让我们更懂得如何珍惜现有的生活!和他们促膝聊天,让我们懂得他们生活有多不容易!如何帮扶绞尽脑汁,让我们不再是思想的懒汉!帮扶出了成绩,让我们享受到无以伦比的成就感!看农民亲戚贫贱不屈壮志不移,我们领略了他们内心的强大!聆听他们一声声感谢,我们更坚定了自己的帮扶决心!我享受着这种帮扶的幸福,同洒汗水,共同收获!

篇11:幸福内涵的抒情散文

年年新春到,家家门上贴福字,人人都相互祝福,那么福的内涵都包括什么呢?

我觉得,人们常说的“五福临门”是对幸福的内涵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五福”源于《书经·洪范》,《书经》上所记载的五福临门: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的终命。

第一福“长寿”,是指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即“延年益寿”。我认为,人的最大成功真的不在于声名显赫,更不在于家财万贯,而在于能否健康长寿,因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寿比南山,只有寿比南山,才会有福如东海。

第二福“富贵”,是指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这并不是人们往往以为的大官、大款、大腕才有的富贵,而是勤劳致富的劳动者最富贵。相反,那些不择手段获取不义之财的人并不富贵而是卑鄙。

第三福“康宁”,指的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健康是福、平安是福、知足是福。健康的身体不是吃来的,也不是养来的,而是运动来的.,这是我通过亲身实践验证得来的最深刻体会。

第四福“好德”,指的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表面上看这是德,其实这是最重要的福,因为德是福之本之源,只有行善积德、敦厚纯洁,才可以培植其它四福,使之不断增长。

第五福“善终”,指的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而且身心了无挂碍,走的洒脱安详,甚至像看见佛菩萨来迎接往生到净土一样,这才算是最成功最幸福的人生。

篇12:祝你幸福抒情散文

前几天是我的生日,你我相遇的第三个生日,今天是你的七夕,你我相遇的第三个七夕,可惜,这种日子跟我半毛钱关系都没,因为你已经成了别人的情人。看着你发表的心情,那一刻,心里狠狠地纠了一下,纵使告诉自己把爱放开,你说,你好想她,好想陪她过七夕。就这样碎了我三年的`等待。

回忆总是美好的,回忆也总是残酷的人,爱回忆的人是否意味着已经失去?是否意味着现在生活的没以前那么好?我还是会经常想起你,在不经意的某个时间,可是我早已从你那被驱逐,你的心再也不属于我了....你知道吗?你是我很想去过一辈子的人,有时候是不是越在乎,越顾虑,就越会说再见。

还是很感谢这三年的陪伴,虽然最后落下这么个结局,虽然我有时候会后悔,要是没遇到你就好了,我就不会这么痛,我就不会把自己往死角里逼。。。可是这一切不就证明我还没放下你吗?都说时间是伟大的自愈师,在我这里是否可以得到相同的应验?

我们还是和往常一样聊着同样的天,只是你的不再含有任何的杂质,而我的依旧浑浊一片。假装很释然的询问你们的感情,问的越多,伤的就越深,只是你永远都不知道。

七夕了,祝你们幸福,我一定也会幸福下去的。谢谢你今天给我送的礼物,即使没有任何的意思,但至少给了我个可以回忆的实体。

篇13:抒情散文的阅读与写作对应指导

一.从抒情散文构思套路解读名篇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曾经有一位散文作者总结出了一套散文构思法, 他设置了一套散文的八股, 并说自己按照此法流水线创作, 一个月内发表了近二十篇散文。当时曾被斥为对散文文体的亵渎。现在, 据说输入写作程序的电脑, 写出的文章水平也不在一般人之下, 只是诸多原因没能普及。其实, 散文写作确实存在基本套路。作为初涉者总结并学习基本套路, 未尝不可。以贾平凹的《丑石》和朱自清的 《绿》为例, 我们试作归纳。

首先, 题目往往有象征意义, 本义之外有另外的寓意, 如《丑石》既指石头形状外形之丑, 也指世人偏见之丑。《绿》既指自然之 美, 也指善良心灵之美。

其次, 开文主要集中在描写对象的三方面, 色彩, 形状, 质地。色彩例举: 《丑石》中“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 牛似的模样”, 《绿》中“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 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那醉人的绿呀, 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 满是奇异的绿呀”。形状例举: 《丑石》中“它极不规则, 没棱角儿, 也没平面儿”, 《绿》中则更细致,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 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 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质地例举: 《丑石》中“石匠看了看, 摇着头, 嫌它石质太细, 也不采用”, 《绿》中那一段, “她滑滑的明亮着, 像涂了明油一般, 有鸡蛋清那样软, 那样嫩, 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 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 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很明显, 在描写这三个方面时, 作者都充分运用修辞手法, 有比喻、夸张、拟人等等, 使描写对象生动具体, 渲染铺陈, 制造氛围。在描写形状时, 还运用了俯仰视角、远近变距等手法。

第三, 描写对象本身写足了, 怎么办?描写背景, 设想背景。《丑石》如此写下去:“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 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 枝蔓上下, 慢慢地, 竟锈上了绿苔、黑斑”, “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 地上已经干燥, 那石凹里水儿还有, 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 我们盼着满月出来, 就爬到其上, 翘望天边”。借雨借夜色了。《绿》是借风, “轻风起来时, 点点随风飘散, 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 便倏的钻了进去, 再也寻它不着”。

这类似我们现在的ps照片, 世间万物, 只要能突出描写对象特点, 皆可为我所用。或明或暗, 或动或静, 这就有了以暗写明以动写静诸多办法。

第四, 纵比或横比, 在比较中凸显描写对象特点。纵写, 也就是追溯时间, 从《丑石》中可见: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 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 在天上发过热, 闪过光, 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 它给了他们光明, 向往, 憧憬;而它落下来了, 在污土里, 荒草里, 一躺就是几百年了。”也就是问从哪里来, 倘若有神话传说典故之类也可。梅雨潭没有, 或者作者不知, 《绿》中用横比, 横比是空间比较,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 脱不了鹅黄的底子, 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 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 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 西湖的波太明了, 秦淮河的又太暗了”。你看, 北京杭州西湖秦淮河, 都来捧场子了。

第五, 放进事件中, 没有事件, 那就放进想象中。《丑石》写了天文学家来解读丑石, 《绿》只能用想象完成提升,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 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 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第六, 结尾, 散文是作为哲理散文还是作为抒情散文, 在这里区别明显。《丑石》是这样:丑到极处, 便是美到极处。《绿》是这样: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 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前者是哲理, 明明白白。后者是抒情, 呼应开头, 但不说明白, 抒情讲究个含蓄。

二.从抒情散文构思套路解析阅读鉴赏对应考点

对照全国和省市高考《考试说明》, 再比对一下我们在前面概括的散文写作套路, 搜集历年高考语文文学阅读题, 加以整理, 不难勾勒出散文阅读题考查的写作技巧简图。

第一类是有关题目的命题。主要考查题目象征意义, 与套路中第一点吻合。

第二类是从开篇中命题, 考查a , 点题。b , 为下文铺垫。c, 与结尾呼应。d, 渲染烘托气氛。与套路中第二点相关的考试内容有: 修辞手法, 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等;衬托手法, 包括反衬映衬等;还有变换视角侧面描写等。

第三类是对应套路第三点, 以暗写明, 以动写静, 环境描写, 烘托气氛。

第四类是对应套路第四点, 对比描写, 想象描写, 时空变换, 引用典故等。

第五类考查细节描写, 包括动作对话神态心理描写等。

第六类考查主题思想, 与第一类题相联系, 象征意义, 哲学寓意。若分值较大, 则从全文构架中考不散之“神”。

三.按抒情散文构思套路进行作文训练

笔者在高三作文课上曾以随身携带钥匙为话题在全班进行口头作文。

色、形、质, 多用修辞手法。

每个人身上都带着钥匙, 有家门的, 有办公室的, 有小汽车的。钥匙多了就有了钥匙环, 钥匙包, 据说贫穷年代, 腰上挂一串钥匙曾经是男人流行的装饰。你想, 不管那钥匙是铜的钢的, 那闪亮的金属光泽是耀眼的。而长长短短钥匙排列一起, 让人想到边民们脖子上的银饰品, 举手投足之间, 钥匙也会在你腰间或口袋里欢乐地嬉闹,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生机。

靠背景描写, 钥匙环, 钥匙包等。

单个的钥匙往往是挂在孩子的脖子上, 那是父母怕孩子丢失它。随着孩子的奔跑, 那枚钥匙敲打着孩子的小胸脯, 时时提醒该回家了。或许, 它会藏在门口的某个老地方, 共同拥有的人探手可得, 他们因为这个秘密彼此更加信任和亲密。而生活中, 更多的是钥匙们被集合在一起, 有了钥匙环和钥匙包, 人们的财富多了, 秘密多了。钥匙环多是年轻人用, 除了钥匙, 往往还挂着卡通小工艺品。那钥匙环不是藏着掖着, 干脆吊在小背包上了。而钥匙包, 多是成人用, 有布的、塑料的, 高档的是真皮的。据说名品店的品牌货, 一只就要上万元。试想, 躺在那样钥匙包里的钥匙, 一定像那些豪车上的土豪, 养尊处优。

纵比写钥匙产生, 从绳结到管钥到十字钥。横比写, 从铜质到不锈钢到指纹。

最早的钥匙是什么?是绳结。某位老祖宗有次打了个死扣, 自己也解不开了, 于是就发明了管钥, 铁的或铜的, 不光能开家门的锁, 也能开城门的锁。铅合金出现, 不锈钢出现, 钥匙用料也越来越牢固了, 而且越来越精致复杂了。现在最先进的钥匙是指纹, 还有数字密码。钥匙似乎有一天将消失于生活中。

想象:老师交给你教室钥匙; 第一辆新车钥匙;刘邦咸阳交钥匙给项羽。

一个新生报到, 班主任将教室钥匙交给你, 那是信任鼓励和责任, 你一定设定时钟, 每天成为第一个到教室的人。当你拥有第一辆心爱的自行车或摩托车, 你接过那枚车钥匙的喜悦不亚于考了一次满分, 车钥匙是快乐的拥有权。想当年, 先克咸阳的刘邦俯首将国库钥匙呈给项羽时, 项羽收下的不仅是钥匙, 还有谦卑和敬畏, 项羽因此骄横而踏上不归路。

哲理:锁再复杂总有钥匙可开, 不设防是最美境界。

俗话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钥匙和锁的博弈无休无止, 钥匙从有形走向无形。但我们渴望有一天锁消失钥匙也消失, 人人坦荡, 夜不闭户。更渴望有一天, 人与人的心不设枷锁, 不系心结, 相亲相爱, 天下大同。

篇14:古代抒情散文三鉴

唐代王维《山中与秀才裴迪书》是抒情散文的名篇。王维写此文是为了约请好友裴迪在次年春天科试之后,来自己的山中别墅一游。主题思想是劝诫裴迪不要热衷功名、留恋仕途,希望裴迪在仕隐的抉择上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超脱的态度。

这一主题思想决定这封信的内容结构:第一段说明作者了解裴迪在这年冬天忙于温经,准备投身次年春天科试,因而不便邀请裴迪今冬同去山中别墅,只能独自归山;第二段描述自己到达山中别墅时十分想念裴迪;第三段约请裴迪在次年春天务必来山中同游。它的第二段和第三段,都是著名的写景抒情文字: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第二段分三个层次。“北涉”二句概括途中情景,突出明月,寓有兴意,显出清高独往,“夜登华子冈”九句,即景抒情。登华子冈,便到达此行归宿的目的地,也就是本来希望裴迪同来的山中别墅所在地。登冈夜望,一派冬天月夜的山村景象。寒冬天气,山里更冷,作者点出“寒山”“寒犬”,但主要却不写冷。

“辋水”四句写山水夜景,显示出一种空旷寂静的意境;“深巷”四句写山村田园,渲染一种单纯朴素的情调。作者对这惬意的环境和理想的归宿,内心满足,精神愉悦。“此时”五句写沉思和回忆。点出“独坐”,说明僮仆并不理解他此时心情;而曾经与他一起在此地同游赋诗的好友裴迪,此时却不能同来,要忙于温经科试。在这缺少知己的孤独惆怅之中,既有对好友的思念和关切,也有不同道的遗憾。因此,第三段便以暂时的遗憾心情写明春邀请的希望,所以说“当待春中”。

“草木”六句是描写山中春天景象,生气蓬勃,自由自在。然而这只是作者所喜爱的山中春色,对于裴迪则未必了解。所以反问一句:“到那时候,你果真能来山中共游吗?”这就是说,明春科试你榜上有名也罢,不幸名落孙山也罢,你还会有兴致来欣赏山中春色吗?其含意是希望裴迪摆脱仕途功名的束缚,无论考中考不中都一定来山里共游,所以说裴迪是“天机清妙”,能够理解山中闲游的“不急之务”的“深趣”。可见这一段的邀约,实质是希望裴迪隐逸超脱。

总体看来,此信主题思想的逻辑结构是:王维因为裴迪要温经考试,与自己志趣发生分歧,使自己失去一位同道好友,感到孤独,深为思念,更觉抱憾,但希望裴迪终于能对仕途清醒超脱,重归清高隐逸的道路。但由于作者以独归和邀约同游山中为主题,态度委婉,表现含蓄,不直接以逻辑语言表达,因此必须分析它的具体写景抒情的形象,把握它的逻辑联系。由此也可看到,它的思想内容的结构决定它的艺术形式结构,而它的艺术形式结构是它的思想内容结构的具体体现。

景语皆情语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优秀的抒情散文,抛开立意与谋篇,字字扣着情来描写的。写景是游记的载体,抒情是文章的灵魂。在写景中借景抒情才能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比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被称为他的“压卷之作”,其中描写自家庭院的明月之景,更是堪称经典。“三五之夜,月明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这段文字看似笔墨疏淡却情韵绵远。十五之夜,圆月高悬,倍感思亲,而作者的亲人却已亡故;桂影姗姗可爱,而赏景之人却“斯人独憔悴”;景致依然,人事已全非,这样的景物读来,谁人不能体味到作者的悲凉?此外,作者以动态的景物来衬托内心的寂寥,将心底深深的无奈与对亲人的无限追思,化作清冷的月光,摇曳的树影,读来使人不禁为之心动,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也于须臾之间表现得委婉动人。

再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句句是血,字字是泪。其叔侄之亲情、友情天地可鉴,日月可表。作者与十二郎名为叔侄,实则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这在家族观念浓厚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今十二郎先死,作者有心追随而去,怎奈子女幼小,其悲痛之情是无法言表的。故作者只能借对日常生活中普通小事的追忆来绵寄自己的哀思,给后人留下祭文中的千年绝唱。

又如苏洵的《六国论》面对北宋统治者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的政策,作者痛心疾首,他借古讽今,纵横恣肆,痛陈利弊,文章的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的感情。不仅有“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流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的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还有上文引用到的王维那封信中“夜登华子冈”一节,也是优美生动的写景,那如何做到景语皆情语呢?就必须先抓住这些景象的特点,指出它是空旷寂静、单纯朴素的山中村落的冬夜景象,然后分析它运用光照、音响比衬的表现技巧,动中见静、象外有神的表现手法,以及由远而近的层次结构,出色地完成融情于景的艺术形象表现。

洗练质朴的语言

作为一种文艺样式,散文的物质手段只有一个,就是语言。它既不如诗歌有声韵格律,更比不上戏曲有音乐、舞台和演员。因此,散文可谓最单纯的语言艺术。作家用语言进行艺术创作,读者从弄懂字句开始接触作品,而最后要归结到欣赏它的语言艺术。由于古代抒情散文大多属于文学性强的应用散文,因而语言的技术和技巧就显得更为重要而突出。

韩愈倡导古文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樊绍述墓志铭》),认为写作古文必须以此为起点。也就是说,首先要求准确掌握词汇意义,正确运用语法规律,恰当利用修辞技巧。因而分析古代抒情散文语言也就必须熟悉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其次,古代抒情散文作品语言的一个优良传统是“唯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不断从生活中汲取新鲜口语,提炼成为生动的书面语言。因此,分析古代抒情散文语言应当注意到语言的时代特点,从而了解和掌握作品语言的时代风格。第三,每一位优秀作家的散文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这也是分析语言艺术时应当注意到的。总起来说,古代抒情散文作品的语言分析,实质上是古代汉语语法修辞的技术技巧的分析,是文学表现手法技巧赖以实行的工具手段的分析,并非文学性的分析。

因此,在学习中,应仔细品味课文的语言运用之妙,体会不同文章或质朴自然、或典雅华丽的语言风格,并积累一些名言警句。

上一篇:食品安全工作迎检汇报下一篇:红色文化开展情况现状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