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孩子有颗感恩的心

2024-04-30

浅谈如何让孩子有颗感恩的心(共9篇)

篇1:浅谈如何让孩子有颗感恩的心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有颗感恩的心

怎样让孩子有颗感恩的心,应该是现代家庭情商教育中家长们的必修课。现时代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乃至上一辈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对孩子很容易产生溺爱情结,孩子们长期在这浓浓的爱意呵护下,很容易养成自私、任性等不良品格。怎样让孩子在心理上健康地成长,树立起高尚的情操,让您的孩子有颗感恩的心至关重要。在中国自古就有“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名句。孩子们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才懂得孝敬父母、回报社会,才懂得怎样去给予和珍惜,这也是建立孩子们良好品格的基石。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父母的影响成份最多,有名句曰:“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说的就是父母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父母的方方面面。所以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至关重要。

记得我孩子在上幼儿园时有几次和我一起去乘公交车,一遇到老弱病残的我就赶快让座。孩子就问我:“妈妈你怎么总是把座位让给别人,你站着不累吗?”我回答说:“他们更需要坐啊,要学会帮助别人,妈妈受点累没关系的。”孩子 说:“那以后我来让座吧,让妈妈坐,别累坏妈妈!”我连忙说:“好孩子真懂事!让座不能只给妈妈让,要懂得照顾所有需要照顾的人。”后来再带他去乘公交车,孩子也懂得让座了。

每次长辈和朋友们来家里做客,我总是把好吃的菜先夹进他们的碗里,其次是夹进孩子的碗里,自己就随便吃点。有一次孩子问我:“妈妈你怎么自己不先夹点好吃的呢?光知道往别人碗里夹。”我说:“你们吃好妈妈就高兴了,我吃不吃无所谓。”没想到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让孩子记在了心里,有几次我和他单独在一起吃饭时,孩子把好吃的菜先加进我碗里还说:“妈妈先吃,我吃不吃无所谓。”当时我真的有些感动,连忙夸赞了他一番。

每逢年节我总张罗着给父母和婆婆买东西,以前给长辈们买东西和给他们钱用我并不在乎孩子知不知道,但有一次父亲提醒我说:“你给我们花钱一定要让你的孩子知道并告诉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果然有一天孩子问我:“妈妈你为什么每年清明节都要花钱去给爷爷上坟,还经常给奶奶买东西和给她钱花,他们可什么都没帮我们做呀?”我回答说:“爷爷奶奶生养了你爸爸,也是你生命的源泉,我们就应该感谢他们呀!”听我这么一说,孩子有一次单独跟他爸爸一起回老家,他爸爸回来告诉我说:“你儿子有长进啊,回去了都知道帮他奶奶拾柴禾了,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那年孩子五岁。再后来我要是在网上给长辈们订购衣服,如果孩子在场我一定不忘了让他帮我拿主意,长辈们也时常夸奖他选的衣服很合他们的心意,这时我看到了孩子开心地笑容,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

让孩子有颗感恩的心还有就是要保护好孩子的爱心。有一次我买了几条鲫鱼,回来准备烧来吃。孩子看见了正准备剖鱼的我马上说:“妈妈不许伤害小生命,我要养它们几天,要吃也得等爸爸回来再说,爸爸最爱吃鱼的。”我只好拿个桶把鱼养了起来,果真等他爸爸回来才吃的。这时您可千万别说:“去去,你懂什么?这鱼现在不吃就不新鲜了,爸爸回来了再买。”再比如:您也千万别对正蹲在地上给受伤的小鸟包扎伤口的孩子说:“你在那干嘛?还不快起来,搞得脏死了!”父母任何一句否定孩子付出爱心的语言,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爱心,何来感恩之心呢?

最后谈谈感恩之心的建立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影响。您可以告诉您的孩子:爸爸妈妈和老师们是怎样在辛苦为他或她付出的,他或她应该怎样用好成绩来回报家人和老师,孩子们自然懂得用功,再在学习方法上佐以正确科学的引导,我想您的孩子一定能是德才兼备了。

合肥市绿怡小学三(2)班

篇2:浅谈如何让孩子有颗感恩的心

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带给我们感动,同时也教会了我们感恩!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存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不管用怎样的方式。

感恩父母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给了我生命,因而我拥有了世上的一切。父母把我抚育长大,在这期间,他们付出了无尽的爱。“在我上学的每天,他们总是比我早起,给我做好早餐,我吃完上学去后,他们才去上班。每到天气寒冷的时候,妈妈总是嘱咐我多加一些衣服,但我总是不听她的话,所以妈妈就经常看着我把衣服穿上后,脸上才露出满意而欣慰的笑容”……

父母对于我的恩惠,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因为他们是我的父母,是我的恩人,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是我生命旅途中的一名指导者……我一定要牢记父母对我的恩情,在将来给他们最大的回报!

感恩朋友

生活中,我们常常有一些“小秘密”不能告诉父母,因此我们只有向朋友诉说。一个好朋友可以在失败后安慰我们,在遭受挫折后鼓励我们,在逆境中帮助我们;他们也可以听我们的诉说、唠叨,并且在成功时鼓舞我们,在伤心难过时替我分担忧愁,在我们走错一步时真心的教导我,在我犯错时直言不讳地批评我……而我也会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们给我的热情的帮助,或许我会在遥远的未来,永远记得他们曾经对我的帮助!

感恩陌生人

每个人都记得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年里,我国四川省发生了特大地震。顷刻间万座房屋倾斜下去,就这样,曾经一个美丽的地方也在瞬间变成一片废墟。这个恶魔同时也带走了数条生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消息传出后,是无数人为之感慨!

与此同时,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也都开始了救助行动,有白衣天使,有警察等许多人员。他们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每当他们发现废墟下有人时,总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不由自主的.高声喊起来:“快来人!这里有人!”一会儿就会有很多人围在这里,有的挖废墟、有的抬砖块……我们根据新闻记者的采访及拍摄,远在他乡的中国人也纷纷捐款捐物帮助他们。

世界各国的人民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再次为受灾地区增加了一点温暖。此后,四川人民不忘热心人的帮助,也在别人遇难时热情的传递着爱心,并将曾经受到的恩惠深深的埋藏在心底!

篇3: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下社区之前, 我向孩子们简单说明了敬老院的情况, 对他们进行了礼貌教育, 准备好了节目及孩子们亲手做的贺卡, 孩子们也对此次活动充满了期待。

到了敬老院, 看到里面的爷爷奶奶们, 孩子们雀跃的心似乎停了下来, 在我的鼓励和家长的配合下, 圆满的结束了此次活动。第二天一早, 有几个家长都对我说:“张老师, 这次到敬老院去对孩子的震撼挺大的, 回来后变得懂事多了。以前上幼儿园有时还要撒娇, 要我背, 昨天一回来就对我说, ‘奶奶, 以后我自己走, 不要你背’”“宝贝昨天早上向我说节日快乐, 没给他外公说, 晚上回去就补起来了。看来这种活动还开展得好, 孩子们都受到了教育, 以后可以多开展点, 我们家长绝对支持。”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 如果童年蹉跎, 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 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 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也有重要作用。让幼儿尊敬长辈、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重要。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只知受惠, 不知感恩;只知索取, 不知奉献;只知攀比, 不知回报;只知被爱, 不知责任。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中, 也经常可以看到自私、狭隘、霸道, 不容人、不讲道理, 缺乏或者没有爱心, 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生活中, 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幕与感恩不相符的画面:妈妈在给孩子好吃的东西前, 试吃了一口, 孩子就大哭着叫起来:“谁让你吃的?你给我吐出来!”下雨天, 年老的奶奶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子, 而孩子却心安理得, 没有一声“谢谢”。孩子大小便在身上, 老师毫无怨言地帮孩子换上干净的裤子, 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 没有任何表示……我们的孩子很多都缺乏感恩意识。这些现象也反映出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漏洞。感恩是一种美德, 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 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情感缺失, 心理不健康的人。

在幼儿园阶段, 让幼儿感受到来自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中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帮助和关爱, 从而产生感激和报恩的意识, 并主动地去关爱和帮助他人。培养幼儿感恩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从家庭教育入手, 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成为幼儿感恩教育中的首席教师, 并将家庭视为幼儿获得感恩意识的第一个平台。因此,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 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 我们就积极地指导家长, 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

1. 礼貌用语教育。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 要让他们学习感恩, 首先要让他们学习尊重家人。因此, 我们指导家长首先要孩子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 都要重视家人的存在, 知道长幼之分, 礼貌的招呼。

2. 谢谢教育。

接受别人的帮助就要记在心里, 发自内心的说声谢谢。因此, 我们指导家长在家里或其他地方, 当孩子接受到礼物或帮助时及时提醒孩子说谢谢, 使“感谢”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3. 谦让教育。

在孩子逐渐的有了一定的意识后, 切忌向孩子灌输自私的想法, 我们指导家长这时应让孩子在同伴之间、邻居之间、家人之间学习谦让, 可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孩子听, 让孩子学会谦让并在谦让的氛围中长大。

4. 互助教育。

在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后, 也不要再给孩子包办代替。我们指导家长使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你帮我穿衣服, 我帮你拿拖鞋, 你帮我盛饭, 我帮你拿筷子, 这样让孩子在一种“互相关爱”的环境中长大。

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 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 更不是用没有原则、失去理智的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 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二、在日常生活活动中, 开展感恩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都拥有一颗仁爱之心, 只是在成长过程中, 生活的环境和所受到的教育不同, 人的品行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 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 洗脚。”可以看出, 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 爱心教育和感恩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 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 得到怎样的印象。”教师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 随机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和感恩教育。这是现行教育对当代教师的素质要求, 我们有义务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爱的同时, 也学会感激和回报别人。

三、利用节日活动, 开展感恩教育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在许多传统的节日中就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内容, 如: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劳动节、元宵节等等, 因此, 我们可结合这些节日庆祝活动, 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

篇4:浅谈如何让孩子有颗感恩的心

天地万物,生命轮回,每一个来到这世间的人都是幸运的。步入新世纪的孩子们,更是如此:有风儿为我们作伴,有鸟儿为我们唱歌。我们在安静的环境中汲取知识。在爱的呵护中健康成长--伤心时,会有人送来逗你开心的棒棒棒糖;摔倒时,会有人伸出一双双热情的手。你们可以有

 

懂得感恩就有一个好心情,世界也会变得更美好!

上述写感恩节的四年级作文,是一篇很经典的习作

相关推荐:

四年级写感恩的作文:感恩肖老师

篇5:让感恩的心伴随孩子成长

——有感于儿子为我洗脚

2013年初冬,漫天飞雪的窗前,一双稚嫩的小手给我们的新家增添着缕缕温馨——8岁的儿子王辰正在为我洗脚呢!

今天吃过晚饭后,我们家例行泡脚时间到了。儿子一如既往,第一个泡脚,还史无前例地唱起了《小乌鸦爱妈妈》——“„„小乌鸦呀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这歌很是优美动听,歌词也写得好,很有教育意义,早先他爸爸就教过他。十五分钟过去了,轮到了我,儿子在一边玩,我打开了电视机。突然,我感觉到一双温暖的小手抚摸着我的脚背,低头一看,儿子正埋头给我洗脚呢!我心头一暖,忙问缘由,才知道这是西关小学开展“我为妈妈捶背洗脚”主题活动,儿子想给我惊喜呢!我不禁莞尔,为这次活动叫好!想想今年的“感恩节”刚过,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了!

儿子从小到大,我几乎一直寸步不离地照顾他,早已经习惯了天天围着儿子转的生活。至于他对我们的回报,总以为那是未来的事,现在根本没想过,觉得他还是个调皮不懂事的孩子,更何况为了他的学习,我们也不想耽误他的时间。孩子上西关小学后,时不时地送给我们惊喜,一年级两学年的“全能之星”、奖牌都让我们自豪了好久,今晚的“洗脚”,孩子收获了“感恩”,我们做父母的,竟有孩子突然之间长大了的感觉。

儿子的成长是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当我每天面对点点滴滴的琐碎事情时,总是感觉日子很漫长,嘴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什么时候

篇6: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颍上县耿棚镇杨庄小学:何继珍 内容摘要: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当今,许多家长、学校都在为提高孩子的智商而煞费苦心,但是千万不要忽视孩子“情商”的培养,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动,学会感恩——感恩生活,感恩父母,感恩一切给予过你帮助的人,学会爱与被爱,使孩子们的心更善,情更真。我想,惟有如此,德育才会更全面、更完善。

关键词:感恩、德育、感恩教育、回报

正文:当前,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不少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要什么有什么,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他们随心所欲地吆喝着父母为他们干这干那,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为他们提供的方方面面的照顾,偶尔有一点不如意,还要摆脸色给父母看。孩子们孝敬父母和长辈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他们只知道向父母索取关爱,却不懂得给予;他们只知道向父母提出要求,却不懂得回报,他们的物质生活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富裕,情感世界却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贫瘠,若是这样,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因此,在这个突飞猛进的知识经济时代,我想说:别忘了教育我们的孩子,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孩子感恩意识淡薄的根源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人健康性格的表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成长在现代文明下的孩子遗失了一颗感恩的心呢?

(一)家庭原因

1、众星拱月式的关爱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居多,家长太过于溺爱,惟恐怠慢了孩子,于是凡事替孩子包办,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哪里还有回报意识,哪里还能学会感恩?

2、价值取向的误解

家长以为分数就是一切,相当多的父母会用这样的话教育孩子:你好好读书,家里的事情不要你操心;你把书读好了,就是对我们的最好报答了。这就把孩子最初的自发的感恩之心给扼杀掉了。

3、沟通的缺失

沟通的缺失,是孩子感恩之心丧失的又一重要原因。据调查,相当多的孩子不了解父母的工作:父母工作中的辛苦,他们不了解;父母面对生活所承受的压力,他们不知晓。而父母为了让子孩子集中精力学习知识,也不愿意让孩子了解自己工作的压力和艰难。不体会父母的不易,也难形成感恩的意识。

4、不当的教育方式

经济社会带了了人们思想的变革,一切以经济为中心,连对孩子的教育也没有逃出经济这一杠杆。成绩考好了,奖你钱;受了老师一回表扬,奖你钱;洗了一个饭碗,奖你钱;为妈妈倒了一杯茶,奖你钱„„“钱”俨然成了一根指挥棒,左右着孩子的思想,人性中的真善美也离一些孩子越来越远了,孝敬长辈,关爱他人,知恩图报都成了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许多家长都习惯于这种默默的付出,习惯于这种暗地里的爱,从不要求回报和感恩,这一直被我们骄傲地认为是浓浓的亲情,是中国父母的美德,但这恰恰可能是一种错误的爱,因为它有意或无意淡化了孩子的回报意味。不让孩子知道

父母的付出,孩子哪里懂得珍惜?哪里还有感恩意识?所以有许多学生对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教育置若罔闻,因此有时我们的许多教育就显得无奈而力不从心。

(二)学校原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关注的成为了焦点,教育部门也正在竭尽全力打造教育品牌。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跳出教育看教育,就不难发现,教育的瑕疵依然存在。

1、重智育轻德育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往往都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基础。完整教育的缺失,必然培养出不完整人格的人。”其次,学校虽然也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但是重说教,重灌输,一味依靠教材,远离生活的本来面目。思想品德课程的考查,教师也往往采用书面考查的形式,把它“智育化”了,对于孩子的真正思想状况洞察甚少,分析甚少,指导甚少,对于感恩教育就更谈不上重视了。

2、感恩教育的引导者主体单一

在十分注重教育质量的今天,不少教师认为,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是班主任的事,和自己无关,自己只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便是最大的成效。班主任对孩子们的思想教育很少得到任课教师的协作,得到家长的响应,至于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更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有的家长甚至不知道什么叫感恩教育,由此可见,对孩子的感恩教育的引导者主体是多么单一。

3、不求回报的师爱

学校里,老师默默的爱,默默的奉献,无痕无迹,学校和社会一直大为倡导,并把这种师爱不断地神圣化。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却让我们的孩子麻木了,无意中培养了他们从小缺少对爱的用心体会和触摸,缺少对爱的回报的意识和责任。我们常说爱是不需要回报的,其实爱理当得到回报,这种回报就是感恩,有了感恩,爱才会传承,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三)社会原因

放眼周遭,许多不和谐的现象频频呈现:虐待老人、不养育老人的事例常有发生;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牺牲集体和他人的利益的事件屡见不鲜;为了一点点小事和他人斤斤计较,争得面红耳赤;公共汽车上,很少再看到主动让位者;助人为乐被看作是傻瓜,拾金不昧被当作是呆子,忠厚老实被理解为木讷„„自私自利、麻木、以我为中心在当今社会中不足为奇、司空见惯,许多人惟恐自己吃亏而开始变得奸诈刻薄、惟利是图。情感的淡漠、道德的滑坡是当今社会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策略:感恩教育唤醒孩子感恩的心

感恩教育就是要唤醒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从而让孩子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学会感恩,它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然而感恩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配合,从而形成教育的强大合力,实现感恩教育的最优化。

(一)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

1、把“感恩”作为学生的素质测评内容之一

把“感恩”作为学生的素质测评内容之一,以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一切帮助过他的人。每星期,我让

孩子在以下方面进行反思:我主动和父母、老师、同学打招呼了吗?我对父母、老师、同学的帮助和关心说“谢谢”了吗?我主动帮助父母、老师、同学了吗?我主动帮助过其他人吗?„„我让学生采用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是否学会了感恩,并把评价的结果作为评选班干部、“五好学生”、“优秀队员”的重要依据。

2、引导家长参与感恩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家长责无旁贷。家长把爱心、精力、金钱无以计数的投向了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投资”,但是也应该不要忘了索取。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明白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孩子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自然,孩子就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另外,家长在家中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有样一个古老的故事:一对夫妻嫌弃年迈的父母,他们做了一副箩筐,在一个深夜把父母放在箩筐里,挑到深山中,把父母丢弃。不料他们的小儿子偷偷地跟在他们身后,悄悄捡回了箩筐。夫妻发现后,问儿子这样做的缘由,儿子理直气壮地说:“ 留着给你们年老的时候用呀!”故事给了家长深深的启迪: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家长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年迈的父母亲。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助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其三,要求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孩子是否学会了感恩,每一次都要认认真真、实事求是地评价,不要敷衍了事。

(二)感恩教育的实施方法

1、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要仅仅把眼光放在如何进行词和句的训练上,还要凭借着这样的教材去感染学生,随机进行教育,并把这样的教育延展到生活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从生活的细节中感受亲人、他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并引导学生也要同样关爱他人。我学习毕淑敏的文章《我的五样》,我在课堂上也举行了一次亲情测试,让学生在圆圈里写上五个最亲最爱的人,学生毫不犹豫地就写好了,而且一个个露出甜蜜的微笑,他们正被爱的那份甜蜜所包围着。我让他们轻轻地划掉一个,代表着这个人会和我们永远地离别,划去第一个第二个的时候,学生还比较果断,他们觉得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已经很老了,有的已经去世了,他们可以容忍这些人离开自己。当划到第三个的时候,我看到孩子们那犹豫的笔在三个人之间徘徊,但大部分孩子都选择留下了自己最亲最近的妈妈和爸爸。当只能留下一个人的时候,班里就有了哭泣声,在他们的心里已经难以取舍了,笔拿在手里不舍得落下。也许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原来自己的亲人对自己那么的重要,而自己从来就没有珍惜过他们对自己的每一份爱„„

2、利用活动进行感恩教育

除了在教学中进行这样的德育渗透,还要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有针对性的活动来启迪学生,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向父母道一声辛苦、为父母捶背洗

脚、给父母过生日、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送父母自制小礼物,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培养孝心,学会感恩。如开展当一次“小老师”,体会老师的辛苦;做“一日当家”活动,体验父母的辛劳;在母亲节给妈妈写一封感恩信;教师节给老师写一封感恩信;举办有关感恩教育的主题小报比赛;写写感恩日记,讲讲感恩故事,唱唱感恩歌曲;为父母洗一次脚。

3、发挥榜样力量,进行感恩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的榜样形象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感恩的认识,激起内在的热情,把感恩作为一种的自觉行为。

首先,利用身边的榜样力量。最好的榜样是学生身边的教师和同学。老师要注意收集、积累学校和班级中典型的感恩教育素材,选择时机进行教育。这样,可让学生通过身边可知可感的事迹增加感恩意识。

其次,以中外著名人物的典型事例为榜样。在历史上,历代帝王治国的口号更是“以孝治天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生我、养我,百善孝为先”,对父母不孝者是为社会所不容的,与国法所不许。“王祥卧鱼”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是个孝子,至今为母亲去世而不在身旁而内疚。当学生自觉以著名人物为榜样,并以他们的事迹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时,向上向善的感恩之心便会油然而生,并指引着自己的行为。

4、借助好书进行感恩教育

文学作品中的很多感人的事迹,能在不知不觉中使人受到感染从而受到教育。有时通过说教而达不到教育效果的却通过读书能达到,这就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欣赏了《爱的教育》,孩子们透过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感受了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感受了爱祖国、爱社会的崇高精神;品味了《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为居里夫人的尊师而感动。每天短短的一段时间,成了孩子们洗涤心灵的黄金时间,他们从开始被动地读,发展为自己互相阅读,互相欣赏,互相探究。一篇篇优秀作品,成了一碗碗洗涤和净化孩子们幼小心灵的“鸡汤”。

人,离不开群体,惟有学会感恩,感谢生活、感谢父母师长、感谢他人,他才会更加热爱生命、才会关爱他人、才会收获和平与快乐。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这是我们为人师的责任;我们的学生学会了感恩,这是他一生的财富。同学们,请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

参考文献:

李伟平,姜明红:《感恩教育的思考和实践》

姚继宏:《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篇7:如何让学生胸怀感恩的心

语文课程中有着丰富的感性材料, 那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幅幅精彩的画面, 都应成为教师美化学生心灵的净土。教师在教学中, 应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感, 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大体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去领悟语文课程中的美文,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1) 人情美。

在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关于人情美的篇章,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彩色的云》等, 都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至真至诚之情。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可引导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感悟文中的真情, 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 进而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应怀感恩之情。

(2) 风景美。

自然界的景物是千变万化, 非常优美的, 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把它变得更为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昭示出它们强大的生命力。教师在课堂中, 要充分利用自然美的力量, 让学生明白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伟大, 它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特别是我们人类, 更是自然界的精华, 在享受自然的同时, 又在改造着大自然。教师在教学中, 要带领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绚丽博大, 进而油然而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感激之情, 让学生的心灵回归自然, 感激生命的难能可贵。

(3) 心灵美。

在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反映主人公心灵美的生动事例, 教师在教学中, 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 引领学生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与主人公同忧共喜, 让学生的心与主人公的心撞击出爱的火花,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爱、领悟爱, 进而学会回报爱。

二、让学生从巧算中学会感恩

(1) 数学练习。

在数学课本中, 有许多例题或练习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用各种数据向人们传递着经济、文化、天文、地理等有关信息,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生存环境的优化、思想素质的差异等方面的内容, 让学生通过练习, 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 体会到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进步, 从而引发学生对社会的感激之情, 树立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理想, 激发学生爱的潜力。

(2) 数据调查。

在数学课本中, 有许多有关学生动手实践的练习,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的人或事进行实地调查, 收集数据资料, 对比数据, 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挚爱, 使学生心灵在各种数据中得到爱的熏陶。

(3) 社会实践。

数学来源于生活, 也运用于生活。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从中明白爱的神奇, 体会到要想得到别人的爱, 首先要懂得如何去爱别人。

三、让学生从日常交往中学会感恩

(1) 师生交往。

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交往, 既包括课堂的传授, 又包括课后的辅导和平常的情感交流。教师们常说:“一双眼睛虽看不住几十个学生, 但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在师生交往中, 教师要具备相当深沉、细腻的爱, 才能将学生包容在爱的世界里, 他们才能去体会师爱的严谨与伟大。常听教师们议论:现在的学生真的是无可救药了, 我们对他们如何如何, 他们却熟视无睹, 无动于衷。其实, 笔者认为, 不是学生无情无义, 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 他们缺少一颗感恩的心。如果教师能使学生具有一颗感恩的心, 他们一定不会如此的。

(2) 同学交往。

身为人师, 你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来告状。因为现在的学生自我中心主义特别严重, 他们凡事都先从自己的利益去考虑, 从来不懂得换位思考。针对这些情况, 教师可组织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开展一些活动, 比如“让我来帮帮你”“你是我学习的榜样”等, 让学生学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 学会感受同学之间的友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使学生在交往中明白, 每天记住美好的东西, 天长日久, 将拥有一颗美好的心。

(3) 亲人、邻里交往。

人们常说, 现在的小孩子是些“小公主”“小皇帝”, 特别是在长辈面前, 他们的蛮横无理更显得淋漓尽致。可这些, 全是因为大人对小孩子的溺爱造成的。长期的溺爱, 使孩子们认为大人对他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 久而久之, 他们就习惯了被关心的角色, 而失去了去关心别人的本性。长久如此, 大人与孩子就会形成代沟, 无法进行交流。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要注意协调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让学生既能感受到爱, 又懂得真心实意地去体会爱, 学会与长辈交往, 做一个既聪明又懂事的好孩子。懂得感激父母、感激他人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篇8:如何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给予孩子的爱不该是不求回报的爱,就是要教孩子不仅接受爱,还要献出爱,让孩子懂得他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和朋友的关爱,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修之课。在讨论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的过程中,我有几点思考供大家一起交流,这也是我对如何教育孩子的一方面总结:

一、父母要感谢孩子,孩子才能感谢父母。

事物都是两面性的,相互影响的。作为父母,是个有思想的成年人,我们的行为就是孩子很好的道德教科书,我们如何待别人的一举一动,将深深地印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如果我们也是相互关心感恩的夫妻,如果我们也很孝顺我们的父母,经常看望他们,为他们添衣添食,给他们挂挂电话问侯,为他们过生日一起过节等等,那么我们的孩子能不受到影响么?这一点,在我们家就特别有体会。我和先生都是孝顺的儿女,常常在孩子面前问侯父母亲,让孩子和老人家隔三差五视频说说话,孩子的家庭观念就形成了,我们家要有大家才是完整的,如果哪个人不在,他都会问,某某干嘛去了?在孩子帮我们一起做家务比如帮忙倒水、倒垃圾,我们也感谢他,孩子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个人价值的认可;孩子在接过我们为他端的水或是添的衣服时,他也开始说谢谢了,然后我们表扬他真懂礼貌,接着就有了下一次。在教他读《三字经》时背一段话,“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开始他不大懂,后来我们在和孩子一起暖被窝时告诉他,他嘿嘿地笑着说,嗯,我也帮爸爸妈妈暖被窝。好样的。

二、带领孩子参加一些关爱的活动,比如支助贫困地区的家庭,比如去孤儿福利院看望孩子,去之前要让他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些活动,回来后可以谈个感想。往往通过对比,孩子更能看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多么幸福,更会珍惜和怜悯,也渐渐从对亲人的爱转向对社会的爱。想想我们从小不也是这样么,或许在我们那个年代有更多的事迹教育,有更多来之不易的生活体会,才得以今天这样谦卑感恩。

三、通过一些书籍或电视教育,还有名人故事和身边的例子。现在的大学生常常难以找到工作,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他们有学历了,但品德品质落后了,心高手低了,自以为是的,用人单位不想要;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抱怨难以找到合适的人,唉。学习如何做人,还是当今社会的最基本要求。这些大学生如此,是否我们可以找到我们孩子未来的影子呢?所以,现在中国有相当素质的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德育,检审

父母自己的行为,近几年满大街又开始流行《弟子归》、《三字经》之类的,或许那些浅薄的道理谁都懂,却经常被忽略了。

四、利用一些特殊的节日或时间。比如这次的感恩节,孩子的学校发了一份作业,说写下你的感谢。孩子认真地写了还大声读了:我感谢爸爸每天接送我上学,每晚陪我读书。我感谢妈妈每天给我做好吃的饭菜,给我洗衣服。我感谢爷爷奶奶陪我一起玩耍。比如在母亲节,父亲带孩子一起送花给母亲;在父母亲生日的时侯,和孩子一起做生日贺卡感谢父母;在孩子生日的时侯,和他说他如何出生的情况等等;在教师节时赠贺卡给老师。

五、注重孩子和伙伴在一起的细节。孩子最喜欢和自己的伙伴一起玩,而现在的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好吃好玩的东西肯定想自己先占有,即使是好朋友的都要霸占,这些礼节在平常学习时就可以贯穿起来,比如孔融让梨等寓言故事就是很好的教育例子,平常在家时父母就要找机会试探锻炼孩子的行为。还有主动去关心其他小朋友比如生病时的问侯,多找孩子和伙伴一起合作的机会,让孩子懂得他再强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对朋友施给的恩惠即使再小也要铭记在心,从小培养孩子的善恶美丑观。

篇9:如何让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中国,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大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但是,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华的一些传统美德正不知不觉地从我们的心间溜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吃水不忘打井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恩预报,怨欲忘,报恩长,报怨短”,这些感恩之言在现代文明社会似乎有些陌生了。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曾说过“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享受幸福,享受生活。”观之现状,我们的孩子大多是家中的“小皇帝”,集万千重爱于一身。只知道贪图享受、无限索取、竞相攀比,不知道无私奉献、感恩回报、肩负责任。如何让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呢?我认为,幼儿园的感恩教育必不可少!

所谓的幼儿园感恩教育,我个人认为就是以幼儿园感恩教育为主,联合家庭感恩教育和社会感恩教育,让幼儿感受到别人对他们的关爱和帮助,从而产生感恩和报恩的思想意识,进而积极的予以行动表现出来的一种教育活动。我们是这样开展的:

一、家庭感恩教育——奠定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之基础。

家庭是幼儿人生成长的第一站,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因此,为幼儿搭建感恩教育的第一个平台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积极利用网络、电话、书信、家长学校等形式指导、督促家长在家庭中开展好感恩教育。

1、开展文明礼貌用语教育。

考虑到幼儿年龄小和家长家教技能低的特点,我们指导家长首先进行文明礼貌用语教育,学会尊重别人。父母要言传身教,做出表率,为诱饵树立良好的标榜作用。如:“请您帮我xxx,好吗?”、“谢谢您!”、“请进”、“请您喝水”、“欢迎您再来我们家做客”、“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没关系”······让幼儿知道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知道长幼有序。学会“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常用礼貌用语并形成一种习惯。

2、开展互相关爱、自理自立教育。

针对幼儿自私、自理自立能力差的普遍现象,我们知道家长在邻里之间、家人之间开展互相关爱、自理自立教育。如:你帮我分碗分筷,我帮你盛汤盛饭;你帮我拿拖鞋,我帮你穿衣服;你帮我捶捶背,我帮你洗洗头······对着幼儿自理自立能力的不断提高,家长逐渐扔掉包办代替的恶习。同时,逐渐培养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幼儿自己扣扣子、自己洗手、自己洗脸、自己刷牙、自己穿鞋、自己穿衣服······

二、幼儿园感恩教育——增强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之中流砥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由此可见,幼儿园的感恩教育不再是单纯而简单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转变为已让幼儿学会怎样做人为

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为此,我们将感恩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教育活动之中。那么,怎样把这颗爱的种子播种到幼儿那充满生机的心田呢?强行灌输,填鸭教育肯定是不行的!只有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潜移默化的渗透才能逐渐形成,犹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过程。

1、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恩恩教育。

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内容。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元宵节等等。因此,我们积极抓住一切节日契机开展感恩教育。如:三八妇女节,我们通过观看妈妈哺育宝宝的影视资料,让幼儿感受到妈妈的艰辛和对自己浓浓的、无私的爱。同时,我也组织幼儿通过亲手制作爱心贺卡送给妈妈、为妈妈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等活动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2、利用情境教学开展感恩教育。

情景教学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个人认为,他有让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不但能让幼儿事半功倍的学习知识技能,而且还能让幼儿获得真实、有效的情感体验。如:为了让幼儿体验妈妈爱护宝宝的各种方法,感受妈妈对自己浓浓的爱,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幼儿扮演妈妈,气球当做宝宝藏与幼儿的衣服里。幼儿从早晨入园到晚上离园一天时间里,做任何事情或者活动都要将气球宝宝带在身上。

晚上离园时,看谁的气球宝宝完好无损,以此体验妈妈爱护宝宝的辛苦。活动从8:40分正式开始之15:00 分结束。其中,容若寒小朋友的气球宝宝因漏气于10:36分“夭折”;宋美霞小朋友的气球宝宝被淘气的曲鑫翌弄爆了,哭了一小会儿;王琳翔、张玺小朋友只坚持到13:52分,其余小朋友全都坚持到最后一秒。活动结束后,我和幼儿交流各自的活动感受:刘珈彤说:“太难受了!我都没办法入厕了!”、张玺说:“太难受了!太累了!太辛苦了!我都不敢玩了!”、鲁建说:“真累呀!吃饭累!睡觉累!当妈妈太难受了!”赵彦桦说:“当妈妈太不好了!我要当爸爸!”李雅雯说:“累!当妈妈太累了!回家我对妈妈说“妈妈您太辛苦了!我爱您!”·此次活动,家长好评颇多,希望以后多开展此类活动。我们的孩子也全身心的投入,看着他们认真的神情,我相信他们将来一定会是充满爱心的人!有爱就有温暖!有爱就有幸福!让爱洒满人间吧!

3、结合主题活动开展感恩教育。

主题活动时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我们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时机。如:大班主题活动《爱心对对碰》,通过《我和家人过大年》、《欢欢喜喜过大年》、《福气糕》等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产生对家人的感激之情并学会一些待人接物的礼仪。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也要积极地融入感恩教育,这样既能学习知识技能又能获得情感体验,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4、发掘教材中的感恩素材,开展感恩教育。

在幼儿园教材中,有许多活动是可以当做感恩教材的。如大班的《小乌龟和小蜗牛》这个活动,我除了完成看图排序和编讲故事的教育目标外,我还做了一个感恩教育的延伸

活动。我请幼儿进行角色表演,让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体验对小蜗牛的同情情感核对小乌龟的尊敬情感,从而让幼儿懂得我们应该同情弱者并主动地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我们也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角色扮演是让幼儿根据一定的的情节,扮演某个角色并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表现该角色特征,从中体验该角色的心理感受,进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作出恰当的反应。

三、社会感恩教育——提升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之上层建筑。

幼儿经过家庭感恩教育和幼儿园感恩教育,已形成一定的感恩意识和具备一定得感恩技能,为了让幼儿能真正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还要多多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发自内心、积极主动去帮助和关爱他人。如我班有个叫林雨欣的小男孩,母亲白血病去世,家境困难。我们教育局为此类幼儿全免或半免管理费,我们幼儿园也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和幼儿向他献爱心。孩子们拿出了他们的零花钱、玩具、衣服、学习用品等,在园长、教师和家长的实际行动带领中收获快乐!

上一篇:挂名股东协议下一篇:智慧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