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设计教学

2024-05-06

如何有效设计教学(精选8篇)

篇1:如何有效设计教学

如何有效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与学的方向,它确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又是是衡量、评价教学效益的标准,更使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体现。目标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目标越明确具体,越能激发人们实现目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然而在我们看到的教学设计中,目标设计存在很多问题,如:照搬教参内容;脱离课标内容标准;目标表述空泛,可测性不强;行为动词缺失,主体错位;对三维目标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一维,忽视二、三维。我们该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呢?

一、依据课标、学情、教材确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标的分解、细化,要做到适合学生水平(起点),尽量做到“跳起来能摘到的果子”;要有有学科味,知识技能目标(结果性目标)应具体可测,多维兼顾;教学与目标要相呼应,达到教学围绕课堂目标展开,结课时检查目标的达成情况。

二、规范的教学目标应具备五要素。

1、行为主体,是学习者不是教师。教学目标强调陈述的主体是学生,这意味着要从学生的角度描述结果,只有当学生的行为发生了与教学目标的预期相应的变化,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2、学习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意、态度、价值观。

3、行为动词,要具有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把握准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以及怎么学,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所用行为动词不应该是抽象的、模糊的,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如: 结果性目标的“知识”中:

“了解”可用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来表述;

“理解”可用“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来表述; “应用”可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来表述。结果性目标的“技能”中:

“模仿”可用“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来表述; “独立操作” 可用“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来表述; “迁移” 可用“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来表述。体验性目标中:

“经历(感受)”可用“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来表述; “反映(认同)”可用“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来表述; “领悟(内化)”可用“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来表述。

4、行为条件,是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如“不借助计算器能计算出”、“通过查阅辞典”、“根据组图,能写出300字的短文”、“在10 分钟内,能„„”、“通过两课时的学习能记住„„”、“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等。

5、行为程度,是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可从准确性、速度(时间)和质量确定。如:“至少写出三种解题方案,80%学生都能”;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最终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篇2:如何有效设计教学

从教十几年来,每天都在备课、上课,周而复始,有人说单调,有人说没劲,其实让我说,只要每天都是在用心感受,感受学生丰富的思想,旺盛的生命,感受教学创意无限,意犹未尽。那麽,每天都是生活趣味无穷的。其实教学设计也是如此,如果每篇课文都是照例案去上,每次备课都如同抄字员在机械抄写,那么,我们教师的生活可真是单调没劲。但你只要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并用心、用情去渗透每一次的教学设计,每一节的课堂讲授,那么你就会感受到教学设计以其所带来的令你意想不到的课堂氛围给你的幸福和喜悦,说到底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会让你的课堂精彩无限,也会让你的教学生活魅力四射,那么,什么是有效地教学设计呢?它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需求,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整体特征,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精心系统的设计,从而使教学过程有效性、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教学效果如期实现。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呢?我肤浅的谈一谈自己的见解,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了解学情,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

了解学情,其实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备学生。在进行每次的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首先要考虑到所面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个体差异,课堂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诸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做到这样心中有数,我们才能针对学生情况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提问方式,问题难度,否则,我们就是在打无准备之仗。

至今不能忘怀的是那次在校内执教的《孔子游春》公开课,课堂的冷清让人难以忍受,课堂氛围始终掀不起高潮。虽然一个个问题问过去,只有个别学生举手回答,大多学生不能畅所欲言。课后,老师们评课时说课讲得不错,但就是学生的情绪调动不起来。反思后,觉得自己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不够,他们无话可说。其原因是学生对孔子生平了解不够,不能全面深入的了解这问儒家大思想家。学生只能就课本内容做简单的理解,不能深入的理解孔子借物抒情,托物喻理的思想内涵,应在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或在网上查找有关孔子的故事书,正确全面深入的了解这位大思想家,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把握学情,学生才会言无不尽。

“吃一堑,长一智”,一堂失败的课使我明白,要想上好一堂课,我们必须在课前了解学生,研究学情,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融入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吃透教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生命是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而有效地教学设计的关键在教师能否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的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提高教学设计有效性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读,上课时对教材不慎了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不能取得高效。

三、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严格依据新课标,全面整合和落实“三维目标”。

教师在具体制定三维目标时,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运用实现过程中,却是互相交融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三维目标在具体课中的分布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有的课知识性强,有的课教育性强,但不管什么课,教师教学设计时对“能力”方面一定要切实关注和重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尽可能挖掘和升华。

四、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方式,重难点的确定于处理,课内外练习材料的选择等。只是选择要注意“策略性知识”也就是如何学习新知识以及探究性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选择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发展性、可接受性、时代性和多功能性。

关于重难点的突破。要在对教学内容完整准确理清把握的基础上,把难点设计成一个个可以解决的问题,使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化,即通过问题来解决重点和难点。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注意科学性、挑战性、开放性、思考性、层次性和引导性。

关于训练题的精选。经典训练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选题必须是精挑细选。选择质量高,有代表性的题型。题型多样,必须依照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选题,必须覆盖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形式设计上,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教学方式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时,主要采取“情景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来完成“三维统一”的要求。它旨在借助情景,围绕主题,促进师生相互交流意见,吐出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让学生在既定环境下将自身投入到一定的环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及时的反思,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后备保障。

这种说法不知是否恰当,只是觉得及时的课后反思,才能及时的发现这节课存在的问题。学生是否学懂,难点是否突破,课堂效果如何,有什么创新收获,有什么遗憾和失误等,通过及时有效地课后反思,我们才能为以后有效的教学设计提供更好的经验,也才能积淀我们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后备保障吧。

当然,一篇课文应该怎样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最有效,我们很难有一个标准去衡量,不同教师的个性,面对不通层次的学生,我们只有了解学情,明确目标,吃透教材,研究教法,突破重难点,及时反思,就是最佳途径。

篇3: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定位教学对象

教学设计, 首先要看我们的设计对象是谁, 我们的设计是给谁看的。一位教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复习体积单位并出示相应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块, 然后让学生估计一个比较大的长方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接下来让学生用正方体的小木块摆大小不同的各种长方体, 并记录得到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概括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实际进行教学时, 学生并没有按照设计者的思路估计这个较大的长方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而是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大约是30厘米、25厘米、50厘米, 宽大约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 高大约是40厘米、50厘米、55厘米等。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 同样没有按照设计者的思路记录长方体的长、宽、高及体积各是多少, 而是直接记录了小木块的个数。造成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设计者缺乏对学生是如何进行思维的基本判断。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不但要对学习者能力进行判断, 对学习者背景知识进行分析, 还应关注学生是如何思维的。

二、组织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 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所以, 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 领会编者的意图;其次要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应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并通过合适的内容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位教师是这样组织“比一比──求平均数”一课的教学内容的:

上课伊始, 把男女生各分成3组 (男生每组5人, 女生每组4人) 进行夹玻璃球比赛, 由每组的记录员记录比赛的成绩。根据每组夹球的总个数评出男女生的冠军组。再从男女生的冠军组中选出最后的赢家。由于男女生冠军组的人数不等, 根据夹球的总个数确定最后的赢家是不公平的, 由此引出问题──求平均数。教师出示两组夹球情况统计图, 在师生共同根据统计图合作探究出求平均数的方法并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之后, 让学生解决三个实际问题──求平均气温, 求五名同学的平均身高, 求同学们平均每周的饮水量。

之所以如此组织教学内容, 是因为教师首先认真地分析了教材。在前几册教材中,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会用统计图和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结果, 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认识平均数的特征, 教材结合“比一比”两个组投篮球的情况, 根据统计图讨论哪个组学生的整体实力强, 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 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师现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夹玻璃球比赛, 以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根据夹球的总个数确定男女生组各自的冠军时, 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 但在是否可以根据夹球的总个数确定最后的赢家时, 则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 从而引出问题──求平均数。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男女生冠军组夹球个数的统计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师最后又安排了三个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三、选择教学方法

篇4:如何有效设计教学

教案中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变成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三项内容: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中提到“知识和能力”是指学习活的知识,生成获取知识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学科能力,还包括检索及提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而“过程与方法”这项教学目标则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过程,从中学到东西,得到培养。什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一,学习是快乐的事。第二是有成功的体验,我能行,我能学会,我明白了,我看清楚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是这样的。第三,学了有用。不是只学到应付考试的一些东西。

教学设计要考虑有效学习方式的设计。具体地说,有观察、思考、听、说、读、写、做七件事。从理论上说,学习方式有个体、群体两类。个体的学习方式首先是亲身经历的体验,在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中学习。有了体验,出现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探究。教学中,很多原来由教师口传心授的事情,现在都设计成由学生自己探究。个体学习的第三种方式是接受,但不能事事让学生探究。前人的智慧、成果、科学技术,有文字记载的各种资料浩如烟海。人的主要学习方式还是接受。接受,首先是阅读好书,吸纳营养,其中有效的检索是极其重要的。在书海当中,各种好资料、烂资料、垃圾资料都有。要能从中迅速找到你需要的东西,这是接受学习的核心能力。所以教师设计学生平时学习活动的方式,可以选择体验、探究、接受;群体的学习方式就是合作。具体的方式就是观察、思考、听、说、读、写、做。

教学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做一个实验,为了让学生看清楚,可以全方位展示,直到学生看清楚为止。讲课也一样,时刻要注意学生的反应,尊重学生的差异。不同水平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情况不一样,目标也不一样。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关注这一点。“对教师来说,重要的是听;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说。”这是教学以人为本的体现。以人为本,也包括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的创造性。教师不应只是被动地执行大纲、教材和教法,而是要创造性地工作,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创造,这是教师尊重自己的表现。

教学设计以人为本的基础是了解学生。这项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即使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也不能用昨日了解的学生的问题代替对今日新学生的了解,生活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调查必须不断进行。

篇5:如何有效的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有效的进行教学设计

王春雷

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由于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的增加,在班级授课制中,传统的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显然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出现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发展学生学习潜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因此,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成为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

教无定法;教学有规。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的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在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这是新课程带来的变化之一。

虽然,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但是教学还需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需遵循选择的原则,一般教学论著作中对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均有过论述,认为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此外,除了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还需要考虑适当的选择程序。

我们应该注意到,以往教师在设计这些教学方法与技能时,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对学法不重视。既然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应该既包括教法也包括学法,但是,目前的教学方法都是仅仅从教师活动来说的。第二,教学方法的设计过于一般化,缺乏针对性。如“讲解”和“讨论”,“归纳”和“演绎”,“发现”和“接受”等。第三,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法缺乏研究。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不可能完全照搬已有的教学方法,这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的,但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法到底有哪些?很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因此,在考虑教学方法的同时还需考虑学法指导。

我们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来考虑学法指导。

(1)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是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重在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营造一个可以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潜心探究、快乐创造。

(2)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的问题化,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要关注教学过程的活动化,通过组织多形式、多层次的课堂讨论、交流、辩论、竞赛、操作、演示等丰富多样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自我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要考虑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探究,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评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的见解;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

篇6: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情境

摘要: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不断深入数学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当前的教学工作要求明显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发散式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拓展思维。

关键词:数学;问题情境;

有别于一些充满情感和文学性较强的科目,数学的学习有较多的原理和改变,具有较强和理论和实践性等等这些问题都一定程度的导致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同时,数学又是贴近生活的,可以用之于生活。为迎合新课改所带来的教学变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者凭借自身教学经验结合进教学理念对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情境做出了以下研究与建议。

一、精创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处在一个好奇心较强的年龄阶段,结合其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套”单一的灌输教学方式,变课堂教学为学生自由探究天地。一切探究都源于质疑,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有意的制造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质疑,诱发其积极性,从而为寻求正确答案而进行主动探究。同时,应当鼓励学生踊跃发言,针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以及各自的分析过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其思维创新能力上的锻炼和培养。

二、在探究中精设问题,揭示知识的本质

老师在教学探究中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不能课堂上老师什么都讲完,学生就是支录音笔,只管接收不思考,这样完全不利于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但是问题要少而精,突出教材重点,解决学生学习难点,并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另外问题的提出上应当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内容太容易起不到锻炼和引发其思考的作用,而太难则无从开口。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多关注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创设符合其认知情况的问题,诱发其思考。

三、在巩固练习中精设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巩固练习题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不断变换问题的形式,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对典型例题,教师可将已知条件与问题进行多层次转变,教导学生对变换前后题型的认知,并认真完成不同条件下问题的解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自身知识并开发了逆向思维。

巩固练习中无需布置大量的题目,只需要典型一题,认真落实,积极指导学生开发脑筋、积极探讨题目的正确解法,从不同的变换条件及问题的探讨出不同的解题方式,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身解题思维模式。其次,在设计练习问题是可运用一题多问的方式,教师精心选择练习题并多层次、多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一道题目的问题覆盖学生现已掌握知识的全部,从而加以引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以往知识也得到了巩固。最后,教师在备课中注重挑选出同一类型的题目并加以整理,在学生巩固练习中可以适量涉及此题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从而在问题解法中概括出同类问题的解法,从而提高学生“透过问题看本质”的能力。

四、在问题解决中精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思维对于数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重视数学问题的提出。教师在问题解决中精设问题,问题的设计要趣味性、思考性、启示性,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在课堂中,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步步设疑,步步追问,学生在课堂中全面掌握了课堂重难点,这并不意味着课程的结束,而是新问题提出的重要阶段[1]。这时,老师将所提的问题进行横向的拓宽与纵向的深入,循序渐进地设计系列发散题目,引导学生思维层层递进,探索新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这样无论从内容的发散还是解题思维的深入都能起到固本拓新之用[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则是在于“不教”。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问题情境设计,不仅促进学生敢于思考、勇于辩驳教师意见,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同时,也促使学生具备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考察问题的能力,使得数学教学的课堂异彩纷呈、绚烂多姿。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情境还需要教师继续用与进俱进的精神去探索,去实践,去改进。

参考文献:

[1]刘晓燕.《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有效数学学习》[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7)

篇7: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摘 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在于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学生为中心;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英语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创设各种情景来组织教学。课堂气氛逐渐活跃了,教学活动更为多样化,但“乱花渐欲迷人眼”有时我们会为了“情境”而“情境”。有些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重结论,轻过程,而有些则重形式,轻效果。这些现象都会造成课堂上“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结果。因此,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在于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下面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设计教学步骤,充分考虑到就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去组织教学。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学生实际”即为“根据学生现有水平,生活经验,用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1 尊重学生的实际状态,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

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导致英语学习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班级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对于班上英语学习基础很差的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他们读一读英语单词或简短的句子,或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只要用Yes或 No回答即可。如过程中出现困难,要给与他们适当的帮助,不能放弃这类学生。教师给与他们的关爱与鼓励越多,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动力与决心就会越强。对于班级里的中等生,就要让他们积极的参与课堂当中,活跃课堂气氛,快快乐乐学英语。在课堂教学中要保证这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掌握大部分的学习内容。而对于班上的尖子生,他们一般都能轻松、容易地掌握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对这些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也不能忽略,否则他们会盲目自大,进而丧失积极的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上课的时候,我们应适当增加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回答,或让他们做些阅读性强,推理性强的练习,来保证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减。同时为了延长学生上课专注的时间,经常根据课文内容做些游戏,教些歌曲,听听录音,或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等。课堂上将学生搭配起来,采取集体,小组,双人,个别活动训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英语的学习水平。例如,“外研版”初中一年级下册Muodule9 Story time让基础差的学生根据故事的发展,做出一些动作,这时中等学生猜,并用短语来表达。之后,教师有意识的让基础好一点的学生用句子来表达。而在retell这一环节,在学生复述的同时,基础差的学生要能表演出相应的动作与表情,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那组同学配合最默契的,获胜。

1.2 将学生的学习从以个体方式为主变成以小组学习为主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程序可以是十分有效的。语言学习尤其需要与别人交流,以便在使用中学习。据此,可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四人学习小组在课堂相互合作,在课外也常常开展活动。四人学习小组按邻近座位组成,开始时,每组指定量名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组织学习。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这样学生把英语学习不只当作课内的任务,而是把课内外的活动变成一种学习的整体工作。小组活动要有目的、有指导地进行,要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交流和协作。伙伴们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各自又都获得很多的实践机会。这样的小组学习有效地保证了课内综合式教学有序地进行。

1.3 激励学生,评价要及时到位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经常做学生的思想上的工作。在课堂上,教师要运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和发现给以积极、准确的评价,可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学习上来,使他们积极、自觉、愉快地进行学习;同时使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鼓励性语言要适时、适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鼓励性语言要注意选准时机,及时肯定。对于那些敢于开口说的学生,教师应充满热情地对他们说:“wonderful!”“that is great!”“you arethe best!”“you do speak pretty goodenglish!”“this is the best i have seen today.”“you are the best!”对于那些一直不肯开口的学生,教师应面带微笑,循循善诱,鼓励开口。“try it again!you can speak well!“”do not worry!“”i am proud of you!”对于后进生,在他们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也应该热情礼貌地对他们说一声:“good!”“thank you!”“you are right!”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活动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教师也不能忽视肢体语言对学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教师的肢体语言常常会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起到暗示作用。老师应经常走下讲台,站到学生中间去讲课。让学生消除对老师产生的高高在上的感觉。对于因为害羞,紧张或心里没底而不能回答上来的学生,老师应用信任的、期待的眼光看着他们,而不是一种轻视的态度去观察他们。老师应微笑着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提醒学生或是号召全班学生跟着一起回答,消除该生的紧张心理。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而且更能促进师生感情,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课后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因为他/她觉得老师信任他/她,让他/她充满了自信。

1.4 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创设自然、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只有创设了真实自然的情境,学生才能较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学习My school life这一课时,如果按照课文,学生对他们的生活要一边想象,一边说会感到吃力,那么,我们就把自己的学校一天按照时间表把它列出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校生活,先全班一起把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然后请一些学生组成句子,最后连起来形成My school life。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课文,而且没必要去死记硬背文章了。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否学好英语,首先在于是否对英语学科感兴趣,而课堂又是英语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关键。上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其兴趣,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对学生有较多的了解,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所关注且经常谈论的话题,所追求的目标,所向往的生活,所崇拜的明星等等,才能在课堂上跟学生更好地沟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例如,在“外研版”初中二年级下册hobbies这课时,我们可以拿姚明来引话题。

T:Who is this?

S:Yao Ming.T:What does he like?

S: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T:So,what’s his hobby?

S:His hobby is playing basketball.教师马上提问What do you like? What’s your hobby?学生也会用I like …My hobby is …来回答,并且要求学生马上告诉你的伙伴你的爱好并进行询问,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操练了句型。初中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个性,他们较感性,缺乏理性,缺少恒心,甚至随心所欲,不管不顾。所以教师只有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尽量提供他们较感兴趣的话题,才能有意识地吸引学生的眼球,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想讲,想表现,这是课堂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大胆讲英语,自觉练习英语的有效策略。

课堂45分钟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态度亲切,充分尊重学生以求得心灵沟通,师生彼此理解、信任、合作。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教师应充分挖掘英语教材的趣味性和幽默性,利用游戏,对话表演,演唱英文歌曲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增加课的趣味性。要充分利用学生求新,好奇与渴望求知和成功的心理,尽量运用电视机、录相机、投影机、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加课堂的科技含量,增加课堂容量为学生提供真实有趣的英语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尽可能地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篇8: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具体设计,指教师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从而使教学活动的开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知识能力水平,完善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知识体系网络,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进行,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才能有所针对、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1.提升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

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这是小学数学教学最基本、最基础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的教学,最直接的教学目的就是要督促学生掌握小学阶段数学科目学习的内容,提升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这是学生学习数学所需要具备的最基础、最根本的能力。

2.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具体来讲,就是指学生如何将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即,指学生通过长期、高效、有代表性的数学训练,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运用能力。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重视。

3.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时所形成的一种数学思维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的建立,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谈论中不断整理和总结得到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为其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深化和掌握的深化,更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十分有益。

三、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具体措施方法

1.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开展,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阶段数学科目的学习也不例外。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较难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积极活跃数学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接下来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2.选取代表性题目耐心讲解,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重复、有针对性的训练。因此,教师要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细致、耐心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探索过程中知识灵活运用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训练,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督促学生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使用探索式教学法,通过有目的地抛出问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鼓励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需求的同时,促进学生课程参与度的不断提升。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科目的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丰富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注意使用探索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不断地进行思考,不断地参与问题的探索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教师提升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摘要: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更加注重教学效率的提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要讲究新颖、有吸引力、有创造力等,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要求,要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等。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现状展开,要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对接。对教学设计进行概述,并从基础知识水平、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建立数学思维三个方面明确了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田景伦.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3).

上一篇:触动了我的心灵的动作作文800字下一篇:ketpet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