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学案导学

2024-04-13

实践学案导学(共8篇)

篇1:实践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模式就是指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主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高三政治“学案”的设计

在“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模式下,导学案的设计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尤为关键。在传统的学案设计中,往往只是简单的对课本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不能起到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引导性作用。

导学案的设计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思考角度去设计学习活动,着眼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一步步深入的学,反映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节以及学习活动过程。

此外,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导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但要特别注意把学案与教案区别开来,不要把学案简单的当成教案的“附属品”。

编写高三政治导学案更要注意紧跟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要求,从“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出发而设计,要能够做到:围绕目标,紧扣教材,贴近时事;具有指引性、启发性;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要因材施教,真正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告别盲目默写,灵活对点答题。它主要包括三部分:学习目的、学习流程(知识归纳、实际运用等)和提升训练,在备课时可根据需要对其进行适量调整。

二、“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三政治课堂上的运用

1.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必须在课前两到三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如果是综合性较强的内容建议可提前一周。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回归课本认真复习后在学案上填出来;然后可以让学生针对有疑问的内容进行标注并在同学间进行交流探讨;接着教师必须提前将学生们做好的导学案收上来进行查阅,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又能初步感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并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

2.师生共同探究

完成上述自学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就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一个平台,教师不需要在大多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上花时间,能够加快课堂节奏,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课堂程序一般可分为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以及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提升,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如笔者在上《政治生活第三单元主观题审题答题指导》这节公开课时,主要采用诱导式的课堂程序。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思路进行探究,经过思考后学生得出心得体会,反过来能促使教师有更深一层的感悟,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比如在探讨本单元主观题的设问类型的时候,学生就提出可以归纳为“点、线、面”三种角度,遇到“点”的题目要注意不要遗漏细节知识,“线”的题目要注意把握不同主体特征,“面”的题目要突破局限,从宏观的角度去寻求切入点。这类的总结并不是由教师机械地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导学案中不同类型的题目汇总,由学生在做中感悟,自行得出来的结论,这种自己推导出来的结论才能让学生们真正的牢记于心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自主应用。

责任编辑邱丽

篇2:实践学案导学

1.时代的变迁。

从教育发展的过程看,我国在春秋时期起(即孔子时代),主要采用的是个别教学,即以教师为主;到印刷术发明后,书院、私塾都开始采用班组教学,因此,就到了以教材为主的时代;而随着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新教育的到来,多媒体与信息网络的广泛使用,教学则应该以学生为主。

2.学校的实际。

学校教学纪律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我们的教学时间与教学空间,我们也只能在效率与激发学生主动性上做文章,“学案导学”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有关“学案”知识:

1.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执笔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文字材料。它实际上是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副本”,是教师转换角色,从教学对象——为学生自学了解目标的导学作用,为学生自学理解学习内容的助学作用。

2.学案的作用。

使教学能够适应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把教学过程由“灌”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学生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不用外力推动而能够按照一定的方法主动去获取知识。

学生通过学案,有助于改革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推动教学过程的互动、点拨学生的创新精神。简单地说:学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自学了解教学目标的导学作用,为学生自学理解学习内容的助学作用。

3.“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学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

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

学 案 教 案

指导思想 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学、助学 为教师施教提供蓝图

学习目标 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和会学 坚持知能统一、知情合一重在学会

学习内容 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规律化、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系统化、知识形象化

思路条理化

学习方法 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学法)重在教师考虑如何教好(教法)

4.学案组成的要素及大致模式。

①组成学案的基本要素包括四个方面: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

②大致模式:

A.学法点拨——筛选信息示例——问题探究——迁移拓展

B.学法建议——释疑解难——典型题例——知识训练

C.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D.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练习

E.技能式:示范——实践——评优——作业

当然,模式并非是一成不变,可视不同的课型结构有所变化。学案中经教师精心设计或选择的启发性问题情境的思考,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三、“学案”编写及操作使用:

1.要充分发挥教研组与备课组的作用,一般在上课前一周,教师在备课中研究学案编写;

2.组内成员要明确任务、统一要求,集体讨论、研究,分工协作,专人负责具体编写;

3.在上课前1-2天,把学案发给学生预习、自学;

4.在上课时,教师按教案教,学生根据学案在老师和学案引导下进行学习。因此,教案与学案力求保持某些方面的一致性。

四、写好学案的注意点:

1.写好学案是能否“以导促学”的基础。写好学案的关键是“心中有人,目中有纲”。

“心中有人”——指心中有学生。首先考虑怎样导学生学,不是以教为中心去设计学案,而是以导学生怎样为目的把学案写好;

“目中有纲” ——指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依据列出学习目标、知识要点等,使学生心中有数,坚持智能统一,实现学会与会学。

2.用好学案是实现导学的中心环节。使用中要尽可能体现因材施教。

篇3:实践学案导学

(1) 回归学习本位让教师责任得以实现。“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深刻影响, 学习者在面对建构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内省, 而不是接受教师给出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知识的获取不是在教师传授的时候而得到的, 更多的是学生在一种学习的氛围内, 通过教师的帮助在自身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新的学习资料而得到的新的知识, 从意义的建构方面获得。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习主体为中心, 遵循人本主义原则, 重视学习者学习热情的调动, 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 以“学案导学”模式为基准, 教师的责任被很好地体现,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在课堂上讲解的主体, 而是帮助每一位学习者实现自身的学习主体权,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在这个时候, 教师的教学责任更加重视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 学案不但能够引导学生学习, 而且能够引导教师开展教育改革。

(2) 抓准学生发展区开展合适的学习活动。20世纪30年代, “最近发展区”理论被提出, 这个理论中认为学生有两个基本学习水平, 要是对这两个水平不够理解, 便无法在一个具体的背景下得到儿童进程和受教育性之间的正确关联。第一种发展区是现有发展水平, 而第二种发展水平则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其所代表的是学生正在形成与发展的一个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在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时候, 先进行的是一种动态性的评估, 也就是对现有的学习水平进行检测, 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教学水平的针对性, 另外一点就是学习活动的选择, 主要目的就是让学习任务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贴近,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觉得难度过大或者过于简单,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便是教学支持的提供, 也就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 通过建立学案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促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完整的成熟发展。

2.“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1) 学案的设计。 (1) 一般设计原则。A.面向全体学生的设计原则, 也就是依照学生的思想进行学案的编写;B.差异性原则, 因为学生彼此之间存在差异。像是智力方面的差异、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 等等。这些都是在学案编制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C.主动性原则: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 而是主动的, 尤其在新课程标准体系的建设背景下, 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D.参与性原则:在学案编写的过程中, 学生的建议教师是不能够忽视的, 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建议, 从各个不同的层面看待所获得的成就也是多样性的。 (2) 学案的组成。学案当中包括的内容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学习内容、学习探索以及课后巩固等多个环节。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学案编写的排布和主要内容的添加是灵活多样的, 这些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习内容也就是学习当中应用的学习知识点与知识结构, 等等, 都是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重点探究的内容。

学习的目标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期望获得的成绩, 学习探索的过程就是语文课程对课本知识的探索过程。在习题设计的时候, 要注意层次性的应用, 从简单到困难, 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在题型设计的时候也要重视生活性的加入,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后所布置的作业主要在于巩固知识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中学案的运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学案”对学生所起的积极意义是巨大的, 这让传统学习意义上的低效预习变成了理性而高质量的自主性学习。“学案”最主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在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上, 学案编制好了, 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导学性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学案”, 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 自主地开始学习, 学生再根据学习内容做出学习报告;课堂展示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把舞台完全呈现给学生, 并且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打造一个学习情境, 让学生能够在这个学习情境中充分地展示自我。

在这种课堂模式的学习背景下, 教师的关注点不再是原先的个体, 而是变成了学习小组, 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报告的时候, 要注意多表扬学生,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学生在学案的带领作用下, 完成学习报告的编写和展示, 将学习课堂变成是一个探究性的课堂, 变成是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变成一个教师点评的场所, 打破传统教学课堂淡然无趣的学习氛围, 变成融洽学习的乐园。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本出发点, 将传统灌注式的教学模式打破, 以实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合作能力的目标, 为学生建设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按照教学内容提出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并且进行学案设计, 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手段, 选择各种教学方式使其互相补充, 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伟平.“数据库基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01) :78—80.

篇4:“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三政治“学案”的设计

在“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模式下,导学案的设计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尤为关键。在传统的学案设计中,往往只是简单的对课本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不能起到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引导性作用。

导学案的设计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思考角度去设计学习活动,着眼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一步步深入的学,反映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节以及学习活动过程。

此外,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导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但要特别注意把学案与教案区别开来,不要把学案简单的当成教案的“附属品”。

编写高三政治导学案更要注意紧跟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要求,从“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出发而设计,要能够做到:围绕目标,紧扣教材,贴近时事;具有指引性、启发性;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要因材施教,真正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告别盲目默写,灵活对点答题。它主要包括三部分:学习目的、学习流程(知识归纳、实际运用等)和提升训练,在备课时可根据需要对其进行适量调整。

二、“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三政治课堂上的运用

1. 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必须在课前两到三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如果是综合性较强的内容建议可提前一周。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回归课本认真复习后在学案上填出来;然后可以让学生针对有疑问的内容进行标注并在同学间进行交流探讨;接着教师必须提前将学生们做好的导学案收上来进行查阅,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又能初步感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并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

2. 师生共同探究

完成上述自学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就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一个平台,教师不需要在大多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上花时间,能够加快课堂节奏,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课堂程序一般可分为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以及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提升,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如笔者在上《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观题审题答题指导》这节公开课时,主要采用诱导式的课堂程序。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思路进行探究,经过思考后学生得出心得体会,反过来能促使教师有更深一层的感悟,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比如在探讨本单元主观题的设问类型的时候,学生就提出可以归纳为“点、线、面”三种角度,遇到“点”的题目要注意不要遗漏细节知识,“线”的题目要注意把握不同主体特征,“面”的题目要突破局限,从宏观的角度去寻求切入点。这类的总结并不是由教师机械地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导学案中不同类型的题目汇总,由学生在做中感悟,自行得出来的结论,这种自己推导出来的结论才能让学生们真正的牢记于心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自主应用。

篇5:实践学案导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案导学 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34-01

学案是教师为了给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根据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储备,进而设计的学习方案。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教材知识就是学案的本质作用,学案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其功能强大。学案导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的综合能力当中以学习能力最为重要,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进而通过自身努力学习各种技能,从而提升自己。

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

1.1 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把学案导学模式引入初中化学教学中,实现教学模式由“教”到“学”的转化,学生开始自主学习,当自己的教师,学生自己学习课本,不但可以迅速了解教材内容,还可以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教授化学课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提出问题和主动回答问题,想在课堂展示自己的学生逐渐增多,进而使学生更加喜欢向同学们讲解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样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会因为知识难度的增加逐步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存在非常多的误区。化学学案的导学教学模式能够依照不同学生自身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在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过程中,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这样一来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采取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1.2 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采取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讨论,获得教师的肯定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爱上学习。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因为对学习的兴趣不足,缺乏学习热情。学案导学可以逐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学习的辅导,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初中的化学课堂上,学案导学可以使学生爱上学习,提高教学的效果。学生自学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发掘自身的潜力,进而充分的将自身的潜力发挥出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则是教师以引导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材掌握知识,发现学习的乐趣,爱上学习。

1.3 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化学课堂上,由于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的备课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它使得教师不能提前安排教学工作,而是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教学工作,这就要使教师对所讲的内容深入了解,可以仔细详尽的进行讲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以课本为纲,要努力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教学的同时不断的提升自己。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2.1 设计学案

如何设计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当中的关键部分,它可以保障教学的成果。所以,教师备课必须要紧跟当今生活的潮流,要注意设计的教学内容要和实际相关。在对学案进行设计的时候,课前预习方面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学习的重点;二是思考的问题;三是方法的指导。依据教学大纲制定学习目标,为学生找出知识的重要部分,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进而让学生可以自己去理解教材积累知识。在设计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时要以学习目标为依据,引导学生主动去对问题进行思考,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引导学生自发的对课本知识进行讨论和思考。

在设计学案的点内容时,主要的内容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对于问题的思考,必须了解教学当中的关键部分和教学的目的,在对相关问题进行设计时,必须时问题更有趣味性,让学生有想要不断探究的欲望,增加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碱时,如何证明naoh与co2进行了反应,可以使用指示剂进行证明。其二就是反思和总结,这个设计中要为学生留出时间(一般为三到五分钟)指导学生反思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不足之处,使得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例如在学习碱有何特点时,教学时教师可以拿酸碱来比较,可以避免弄混。这是学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2.2 实施学案

为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效果,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时,必须以学案为纲。其中,课前的学习是教学安排的重中之重,学生必须要以学案为纲,进而摸索出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化学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导学案设计的内容让学生自主的进行预习和交流,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要听从教师的安排,在正式学习之前进行一次预习交流和讨论,这样可以让教师提前知道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努力摸索中不忘向他人求教。这个过程可以使学习变成探索的过程,这时,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和互相学习,彼此促进,共同成长。

在课堂之外,教师要让学生讲课本的知识重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层次清晰的网络,轻松学会解题的方法和思考的模式,进而形成对于难题的独立思路。

在课堂之外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具有方向性的研究内容,或者把要进行思考的问题加入平时生活的元素,让知识更接地气,使得课堂之前和课堂当中,以及课堂之外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

结语

篇6:实践学案导学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我国中小学教学大都采取“唯书”、“见成绩而不见人”的教育方式,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学生成为单纯的知识“容器”,教育成了“丢失了一半”的教育。在这种教育背景之下,中学地理教育同样陷于困境之中。同时,地理学科教学中还存在着重文轻图、重课本描述轻社会现实、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从而使地理学科的教与学和现实生活中的做与用严重脱节。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把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因而导致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从上课走进教室到下课走出教室,整堂课教师都在滔滔不绝地讲,既做导演又做演员。从课本到课本,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只是听众、观众,从黑板到笔记本,记的昏昏欲睡。教育模式陈旧、呆板。教学过程只有一个单向的机械的教,而没有令人愉悦的主动的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益低下。

2.教师讲解针对性不强。从课本到课本,从概念到概念,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感受,脱离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和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教学手段落后、贫乏,使整个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的主体作用无处发挥,能力无处培养。

科学的教学方法,应是既包括一个相对固定,兼顾教、学的模式,又能够容纳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地发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最终走入“会学”。因此,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于是,我参加了《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学案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的课题研究,经过一年来的潜心研究与实践,我初步探索

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通过“学案导学”构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发展。

“学案导学”教学法以学案为依托,极力倡导主体(学生)先行,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学年我们的课题研究分成两部分,上学期以新授课为主,下学期以复习课为主。采取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写读书笔记、进行校本培训、教材疏通、学案编写、进行观摩课和听评课,通过多次“磨课”、来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取得成就:授课水平大大提高,编写学案的水平大大提高,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一)编制学案的基本思路与要求

(1)紧扣新课标

遵循“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对每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分解和细化,旨在使教师教和学生学时既有针对性,又有整体性。对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和探索,紧紧围绕双基,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形成为重点,与教材紧密相连,体现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基本问题时,可把一个重要知识点放在不同的情景中,反复考查,使学生能深刻认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同时,要注意总结方法、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设置有层次,有梯度,有适当的比例,这样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依据初中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学案设计既以双基为主、层层推进、清晰自然、目标明确,又渗透新课标理念,创设基本知识自主学习及新颖问题的情景,以探究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方法,快速掌握本节知识、方法要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倡导学生从问题开始,在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提倡创造性学习。

(二)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创设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2.独立学习: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独立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3、合作交流:在学生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4.实践运用:是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运用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5.反馈矫正:学生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相互答疑解难,并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纠正。

6.总结提升:在上述教学环节完成后师生一道总结、梳理当堂所学知识,归纳方法、揭示规律、总结提升。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一)课题研究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发生转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学案导学”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案导学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通过独立学习、梳理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所学知识作用与价值。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解答问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及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学会”变为“会学”。通过这一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课题实践使教师编写学案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改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伴随着课题研究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编写学案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由传统的“满堂灌”即教师由重知识传授和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式向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重学法指导和实践应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关注学生个

体差异,教学设计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一把尺子量学生向过程多元评价激励转变。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老师们的学习、实践与反思,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题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相比较,实验班师生精神状态饱满、学生主动学习热情高、解题能力强、思维敏捷、考试成绩高于非实验班近13个百分点;通过地理学科的构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还辐射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吸引了一批其他学科优秀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扩大了研究力量。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

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主要有以下的误区:

(一)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时),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课本直接能找到答案),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

(二)放任自由缺乏监控

有些教师上课开始便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则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或者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到了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时间,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课堂,教师是可有可无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

(三)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其表现形式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也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

(四)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学困生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五、今后研究的设想

篇7: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横水镇初中借鉴、综合全国知名学校:江苏东庐中学、山东杜朗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等学校的先进课改经验,加以总结、提炼而成,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关于学案导学

学案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就是教和学的最佳结合点。编写学案,师生共用,进行教案改革,目的是为教师提供广阔的研究创造平台和成长的坚实台阶,从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学案引导、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探究、交流展示,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起来,发挥教与学的最大效益。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首先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及设置的问题,探究学习内容,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最后,学生根据学案上提供的检测题,巩固所学知识,当堂过关。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生生共同研究学习。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学案的主要内容。

一份完整的学案应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课题和课型。学案的类型可有预习课、展示课和复习课之分,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2、主备人与审阅者,备课时间。

3、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

4、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同学们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5、预习导学(学习指导)。给学生提供学法指导、有关资料等,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和学习探究。

6、课堂探究。精心设计课堂研讨的问题与学习任务,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目标的实现。

7、课堂小结。主要由学生来总结所学的主要内容,以便及时总结得与失,弥补知识缺漏。

8、巩固练习。这也是学案的基本内容,可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型、讨论型等多种多样的题目,能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能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培养多种能力。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选择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可以布置适量有梯度的作业(如选作题、附加题),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9)学后记(教后记)。课堂学习结束之后,学生(教师)书面记下自己的学习(教学)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

当然,每份学案不一定全部包含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适当增减,不同课型的学案亦应有所不同。同时,在一些重要学习板块的设计上要多下气力,力求科学、有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活动,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因材施教。

(二)学案编制的要求。

编写“学案”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

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空白”;

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

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

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是:

1、学案要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明白掌握哪些知识,理解哪些问题,形成哪些能力;

2、学案要梳理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或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作用与价值;

3、学案必须要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指导,促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

4、学案必须要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达标测试题,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5、学案必须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切忌把学案编写成从教师传授知识出发的教案。

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好的学案决不能一蹴而就、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必须要潜心研究课标、课本,研究学生、学法,分类专项突破,来挖掘学案的潜力。

二、“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课堂的操作流程:

(一)、出示、明确学习目标(约1分钟)。

学案直接出示,或多媒体演示。

(二)、预习检查或交流(约3分钟)。

理清预习内容的要点,教师抽查小组长完成情况,小组长检查中下游学生的掌握情况,订正。方式为:“说”、“校”、“查”、“览”、“写”等。

(三)、自主学习(约6分钟)

1、师分配任务到小组,小组任务专题化,并提出要求(1分钟);

2、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结合学习指导,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约5分钟)

(四)、合作交流(约10分钟)。

1、小组交流:小组成员按照顺序交流自学成果,达成一致意见(约6分钟);

2、小组长具体分配展示任务(约1分钟);

3、小组展示的策划与准备,哪些成员黑板板示、设计,读、写、讲、演、唱等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展示;要求中下学生必须参与(约3分钟)。

(五)、展示讲解(约15—18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小组代表在黑板前分析、讲解,具体讲出解题思路和步骤,说出学习心得与体会;允许多种形式呈现,如小品、歌曲、相声、快板、朗诵、作画、三句半等文艺表演形式。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力求优、中、下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2、同学们讲解、表演完后,教师、学生可作点评,也可以反问,追问、质疑及补充,深层次探究问题。

展示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如特征、规律及进一步的启示、感悟、实际联系等,还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情感、书写等。

(六)、巩固提升(约10分钟)。

这是“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此环节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重对学困生的检查,收集学生答题信息。练习完成后,小组长检查,然后教师让各小组中等生或学困生出示答案。答案有问题时,小组进行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课堂的基本要求:

(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参加活动。要求人人过关,要始终“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二)、课堂上过不了关的部分学困生,要通过“1+1”帮教结对 进行“兵教兵”来解决,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辅导解决,必须要求学生当日问题当日清并形成制度,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

(三)、教师要把竞争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培养学生拒绝平庸,超越自我的意识。

(四)、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要贯穿课堂始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无论学生回答与讲解正确与否,只要学生敢于参与、敢于展示,都要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要把关心送给学生,把微笑和信任的眼光洒向每一位学生,用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和温暖的话语羸得学生的热爱,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三、“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使用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1、学案编制习题化。

有些教师误认为“学案导学”就是把教学内容习题化,所以,在设计“学案”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道道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认为这就是“学案”。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结果就成了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

因此,学案编制,一定要突出“导学”的特点,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上下功夫,真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作一题,通一类。”

2、用“教学目标”充当“学习目标”。

有些老师在编写学案时,把教参上或其它资料上的“教学目标”照搬到学案上来充当“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指南针,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应该列举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以及各知识的把握层次,最好能将本节知识与各节、各章内容联系起来,构建起知识网络,明确本节课在课本及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本节课的提纲挈领和核心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3、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

有些教师认为“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而掌握知识,因此安排学生自学时,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去“死啃”,结果不仅效率低,更严重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缺陷和漏洞,学生不会的照样还是不会。

“学案导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学习不等于完全放手,放任自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一定要进行全班巡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困难和疑惑,及时指导和进行二次备课,在交流展示时,能够有的放矢。学生不会的和讲不清的,教师必须要向学生重点讲解,以突破重点难点。

4、学生的“满堂灌”代替了老师的“满堂灌”。

有些学生在课前预习十分充分,对知识的掌握非常到位,他们在展示讲解的时候,展示讲解非常具体到位,但是,他们往往只顾自己的尽情发挥,而忽视了与其他学生的交流,甚至把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片面理解,强加给其他学生。

教师应该引导展示的学生注意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并且欢迎其他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和主张。

5、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缺乏有序的组织。

在小组讨论,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由于小组长缺乏一定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往往出现组内学生讨论无序、随口乱说,都急于先表达自己的意见,特别是不服从组长的安排,造成混乱的场面,影响学习效率。

教师必须要选出有组织能力的小组长,同时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明确职责,并且要求组员有序的进行发言、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

6、为展示而展示。

有些教师和学生片面的理解展示的目的,认为只要有展示,课堂就精彩,所以出现了只重形式,但与文本内容的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无效拓展展示,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前应该提前了解学生拓展展示的内容与形式,并给予一定的引导或指导,如果展示内容与所学内容关系不大或无关,可以劝说学生放弃那种只重形式的无效展示。

篇8:实践学案导学

一、从传统教案到“学案导学”模式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 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从“教案”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导学”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预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预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预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预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步骤和具体实施

导学案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学习目标、学法指导构成。主要让学生明确课文学习的目标、重难点。用怎样的学习方法去学习课文,这样就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有的放矢。

第二部分是预学案,主要由教师指导学生预习的内容。 主要包括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字词积累、朗读训练和整体感知。通过预学案,让学生主动去读课文,积累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尽可能地熟悉课文,为课堂上的合作交流研讨,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形式上,我采用“课文我读了一遍———我学会积累了词语———明确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作者情况——会做问题”这样的模式。这样,学生就可根据“预学案”能清晰地掌握本课内容,提高课堂听课效率。然后在课堂上用七八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预习。这一部分考察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学生对课文一问三不知的情况。

第三部分是导学案。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拓展延伸三个板块。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主要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答案基本上在课文中能够找到。合作讨论主要由教师结合学习目标,设计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比较难一点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注重“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一定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合作讨论,能够让学生掌握课文学习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时提高积极性,我建立了小组评价机制。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且按平时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对学生进行编号。表现积极、最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是1号, 次之2号,3号,以此类推,表现不积极、不爱回答问题的编成后面的5号、6号。1号回答问题加1分,2号回答问题加2分,以此类推,6号回答加6分。这样,在分数的激励下,不爱听课,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就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文中来。

第四部分是“固学案”即导学练习。教师结合课文内容, 设计一些问题,及时检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果,注重知识积累和学法指导,力求让学生在五分钟内完成。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的教学模式。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点

通过尝试,笔者对“学案导学”模式逐渐熟悉起来,也逐渐发现了诸多优点:

1. 由于预学案课前就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可以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预习,或自主学习,这样教师讲授起来学生掌握的情况要比以前好。

2. 导学案的设计站在学生的角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导学案中的拓展延伸环节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4.预学案还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记录、师生与生生交流的平台、复习的重要资料。

上一篇:属猪和什么属相最配下一篇:是如何利用终端服务入侵远程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