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及管理目标

2024-05-05

2010年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及管理目标(精选8篇)

篇1:2010年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及管理目标

2010年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及管理目标 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医院管理评价标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强化管理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满意”护理服务。现制定2009年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月:责任护士分级管理,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应护理部要求竟聘高级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工作岗位。通过奖级系数再次分配,把责任护士分级护理制度落实到实处,明确岗位职责,调动工作积极性,使护理人员各尽其责,有利于专科护士培养及发展。

二月:合理安排春节期间值班人员,确保医疗安全;重点检查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护理措施及落实情况,进行个人考核;检查急救设备性能完好、急救药品齐全,使急救用品及药品合格率达100%。

三月:文明礼貌用语月,开展“文明礼貌用语沟通月”活动,发挥儿科护理人员善于与小儿沟通之一长处,开展我为儿科献计策这一活动,制定儿科护理专科文明礼貌用语标准,通过规范护理标准,提升患者信任度,创造品牌效应。

四月:开展急救复苏培训课程,提高全体护士急救技能,进行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试。组织学习早产儿静脉营养护理知识,以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及生存质量;逐步完善新生儿

出院回访制度,尤其对早产儿建立健康档案,举办早产儿家长联谊会,进行持续性发展性照护。

五月:组织学习南丁格尔精神,开展理论与技能比赛,评选并表彰科室的优秀护士,树立服务优秀标兵;组织患儿家属开展座谈会,沟通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

六月:总结前半年护理工作,对护理质量与护理表格书写中存在的缺陷,分析原因,并积极寻找改进措施;与代教老师一起召开实习学生与进修护士的座谈会,总结代教工作、查找不足;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师资格的护士做新的带教老师,重点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七月:着手组建PICU,制定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培训护理人员,配备急救设备及物资需求,使工作快速步入正规,进一步提高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树立我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八月:计划开展儿童肾病的夏令营活动,邀请全省各地肾病患儿来我院进行免费咨询和义诊活动;对我科诊治过的肾病患儿进行回访,并借助媒体宣传,扩大我科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九月:加强病区及门诊的消毒隔离工作,合理按置患儿,避免交叉感染;加强护工管理和病人的基础护理,以减少陪

员人数,进一步加强病房管理;同时在儿科门诊输液治疗中,开展留置针的穿刺业务,规范留置针的护理,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满意率。

十月:加强重点病儿的管理,如监护室的特护患儿和普儿病房的危重患儿,把上述患儿做为科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检查NICU和抢救室的仪器和药品,以确保所有仪器性能完好、药品齐全;合理按排人员轮休,确保各班人员充足,避免差错事故发生;加强疾病健康教育,制定宣传手册,以降低秋季末冬初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使治疗与预防相结合。

十一月:加强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练习及“三基”理论考核;随时检查和规范五种护理表格的书写;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倡“优质、满意、便捷、高效”的护理理念、增强患者满意度;完善和健全核心制度及实施,以迎接卫生部医疗质量管理年的督导。

十二月:认真总结2010年全年护理工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召开工作座谈会,对表现突出的护士进行表扬与奖励,并完成科室护士的年终考核;制定并提交2010年护理培养与工作计划。

篇2:2010年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及管理目标

存在问题

1、新生儿室管理存在薄弱,作为儿科护士长兼管儿科病房和新生儿室的护理工作,由于近几年病人的收治日渐增多,而新生儿院内质控要求逐渐规范严格,每次是必查科室,所以在管理上往往顾此失彼,特别是在新生儿室的管理上存在盲点,经过和科主任讨论希望能增加一名新生儿室护士长,以便于更好地管理新生儿的各项护理工作和消毒隔离,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病率。

2、病房工作:由于儿科夜急诊在病房,给病房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现在急诊很多,而许多病人的急症处理也由病房护士执行,如测体温、退热剂止痉剂注射等,还有留观病人的流动性较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夜班护士的工作量,护士忙于应付急诊,对病房的病人管理就存在安全隐患。

3、科研能力不够,论文发表数量及质量欠缺。

明年工作计划

严格执行护理部及科护士长下达的各项任务,按照二甲医院的评审标准,结合儿科特点计划如下:

1、认真执行优质护理服务规范要求,进一步夯实基础护理,切实抓好责任制护理。

2、根据儿科特点,有计划地加强对年轻护士的专业理论及操作培训,提高她们的专业操作技术能力,特别是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及重危病人的抢救。

3、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全年护理质控成绩达到全院中上水平。

4、确保护理安全零差错,确保护理工作零投诉,加强护理安全教育,特别是年轻护士;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

5、采取切实有效地激励机制,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对科室业务骨干要创造条件,让她们尽快完成学历教育,使科室人才梯队日渐合理。

6、抓好对新职工及实习生的带教,鼓励护士积极撰写论文,争取在核心期刊发表。

7、协调病房及新生儿的护理管理,重点抓好新生儿室的消毒隔离,严防发生院内感染。

篇3:2010年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及管理目标

1 现阶段儿科护理人员产生压力的原因分析

1.1 来自于院方的严格要求及患儿家长

由于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护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加上法律意识的增强, 医疗护理纠纷越来越多。医院管理者为了抓好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护理质量对员工提出了高标准的管理及严格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对护理人员管理尤其严格, 护士一旦出现问题常被扣奖金、罚款, 而同在医院的其他部门没有同样被严格管理。患儿家长的权力意识在逐渐强化, 权力观念在进一步增强, 对护理的要求更高。并且家长们特别心疼孩子, 一旦一针扎不上, 马上就给护士施加压力。

1.2 来自于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及工作繁忙

现代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护士和角色增加, 另外, 在医院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护士人数的增长远远赶不上医院床位数的增加, 以及护士职责不明确, 要从事许多非护理工作等因素。长期护理人员短缺造成护理工作量相对增加, 也增加了护理超时工作的频次, 护士的身心状态受损, 有研究表明: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较高, 是疲劳的高发群体[1]。疲劳会降低个体的工作效率, 影响个体的情绪和身心健康。一方面影响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另一方面加重了在职护士的工作负担, 降低了护理工作质量。

1.3 来自于工作环境

护士在医院每天要接触不同性格的病人, 应对病人的愤怒、恐惧、悲伤等情绪变化;面对病人的病容及呻吟, 急症抢救, 生死离别的工作环境;护士与医生、病人及医技人员的联系等, 处理不好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尤其是护患关系。有些护士不会观察病人的情绪, 容易引起不满, 造成护士的心理压力。

1.4 来自于护士的技能不强及沟通不足

虽然人人有产生工作压力的可能性, 但从事卫生服务行业的人员压力明显升高, 特别是护理工作是卫生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2]。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 表现为不稳定、易激惹, 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 不注重技能的提高, 反过来, 技术水平的欠缺也会造成病人的不满意, 也使护士的自信心降低。有些护士缺乏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巧, 交谈态度冷漠, 语言不妥、解释问题不到位[3]等现象, 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 排便用力可导致猝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病人, 进食粗硬食物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如果护士不能及时与病人及家属交流和沟通, 可能会造成纠纷。

1.5 来自于社会上重医轻护的偏见

护士渴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和理解。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社会上一直存在着重医轻护的偏见, 认为治好病主要靠医生, 护理作用不大, 病人只尊重医生, 感谢医生, 有时对医生有意见也迁怒于护士, 护士即使遇到歪曲事实、情绪激动甚至痛骂、威胁护士的病人, 护士也必须保持平和冷静、理解的心情, 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 做出了精神妥协[4]。

2 防范对策

2.1 提高儿科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要想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护士, 首先, 基本功要扎实, 也就是说专业技能必须过硬, 儿科护士的穿刺技术比其他科要求得更高, 必须要下工夫, 刻苦练习, 才能达到, 另外, 新护士必须要与老护士搭配工作, 一方面可促进其快速成长, 一方面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护理人员的配备要充分, 实行人员弹性排班

重视护理人员的合理搭配, 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儿科护理计划性弱, 护理工作流程易被打乱, 小儿生活不能自理, 护理操作难, 精细程度更高, 更需配备足够人力, 也需要合理搭配, 如年龄、结构、知识、经验的搭配。根据护理工作的轻重缓急, 调整各班岗位职责, 减轻护士的压力。

2.3 与患儿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 让家属充分理解护士

儿科病房护理工作具有随机性强、病人病情变化快、护理计划性差、护理操作时间多等特点, 在护理密集时间段、工作繁忙段, 忙于完成治疗操作任务, 无时间与病人进行交流沟通。护士要注意找出时间与病人进行沟通, 不能忽视与患儿家属的交流, 通过交流, 了解到患儿的现在状态、想法及心理感受, 采用非语言性交流技巧, 让病人更信任、更理解。

2.4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医院的工作氛围是影响医院发展的要害问题。护士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里, 需要温暖的集体和良好的环境。管理者要设身处地为护士着想, 关心他们的工作, 关心他们的生活, 尽可能设法缓解护理人员身心超负荷运转的状态, 合理有序地安排工作。要善于协调科室的各种关系, 营造团结和睦的工作环境。要充分认识护理职业可能形成的一些紧张因素的影响, 敏锐地洞察护士的工作情绪, 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压力, 给予关怀和鼓励。通过各种沟通使护士的心理压力有机会得以释放, 减少消极心理防御, 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可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 以缓解护士工作中的疲劳。

2.5 倡议全社会都要关心护士、爱护护士

以人为本是指在管理活动中重视人的因素, 一切管理活动均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做好人的工作为本[5]。注意护士人格的尊重, 不伤害护士的自尊心, 当发生护理问题时不随意批评护士, 应通过换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设法维护护士的自尊, 让护士感到被尊重、被理解, 不断加强责任心, 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年轻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弥补, 并帮助分析寻求原因, 避免类似事件重复发生, 对技术性问题继续加强培训[6]。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去教育人、启发人, 帮助护士树立客观的职业观[7,8]。让护士看到个人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 调节其积极性, 采取各种方式, 降低护士的职业压力, 培养护士良好的服务理念, 促进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朝艳, 张振路.护理职业紧张对个体疲劳水平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6A) :6-9.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03-121.

[3]刘淑艳, 侯模威, 牟春玲.护理操作风险及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4) :738.

[4]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急对护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2) :81-82.

[5]林菊英, 金乔.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971-1972.

[6]冯国琴, 郭素萍, 孙翠萍.低年资护士夜班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1) :1.

[7]张淑彦, 张宏, 梁红.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护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7, 21 (2C) :556.

篇4:新生儿科护理工作风险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新生儿科是整个医院中护理风险很高的科室,患儿年龄特殊,无家属陪护,从进入新生儿科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所有操作均由护理人员进行,在护理操作的每个环节都潜伏风险。本文试图通过对新生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1 新生儿科存在的主要风险

新生儿科存在的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表象风险,也就是已经显示出来或稍加观察即能发现的风险,此类风险易于及时发现并消除,另一类是潜在风险,也就是不易被人发现或根本无法发现的风险,此类风险相对于外露风险,所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更大。

1.1表象风险

1.1.1 体质风险。新生儿科的患儿都是从刚出生到XX天,正常情况下,最大不会超多XXX,尚不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状况,患儿本身的体质孱弱,患病后身体机能差,使得病情变化迅速。这就对护士的观察能力及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护理的风险。如果护士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病况变化,很可能会导致患儿病情恶化,甚至导致患儿死亡。

1.1.2 感染风险。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加之患儿自身免疫力低下,在当下病房紧张,床位之间间距较小的现状下,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了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护理人员的双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作用,一旦清洁不到位,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另一方面,医疗用品、医疗器械消毒不到位,也极易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1.3 损伤风险。由于新生儿科患儿皮肤薄嫩,极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治疗环节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时间一旦没有控制好,严重的可能引起脑损害。

1.2 潜在风险

1.2.1 人员风险。由于新生儿科护理工作量大、护士劳动强度强、护士工作紧张、压力大、高体力付出,加上过快的人员更新,以及对于新仪器、新设备使用知识的缺乏,使得护理人员整体水平不稳定,技术不够,经验不足,在工作中容易造成患儿发生危险。

1.2.2文书风险。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和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的文书。书写护理记录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观真实地反映患儿的病情变化,但由于护理人员人手不足,忙于应付,使得书写记录不全面、不规范,出现漏记或错记的情况,从而影响对患儿的进一步治疗措施的制定。

2 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风险的存在容易造成工作的失误,甚至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在新生儿科的护理工作中必须予以消除。首先必须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消除风险的方法。

2.1 医院及科室的不合理安排。院方对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安排不尽合理, 护理人员配置不按床护比例或是岗位安排不明确、不合理等, 使得她们不能兼顾到患儿的各方面而导致护理风险的增加。另外管理层危机意识缺乏或管理方法不当,忽视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也直接导致了护理风险的增加。

2.2 护理人员的素质与工作要求不适应。护理人员缺少必要的机会和时间去学习新技术、新仪器,同时加上年轻护士工作经验的缺乏,对新生儿生理特点不熟悉,在遇到异常情况时不能及时发现造成安全隐患。

2.3 夜班过多造成护理人员身心疲惫。由于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少,相比较其他科室而言,夜班更多,过多的夜班导致:①心理负荷过重。护士值夜班基本上是一人,夜间病人病情变化大及其他突发性事件等潜在性因素, 造成护士夜班工作量大、风险高。②强迫性担心。夜班责任重大,总担心事情出错,表现为不自信, 做过的事情重复检查或反复回忆,惟恐出错。③睡眠障碍。频繁的昼夜轮班扰乱了人体生物钟节律, 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体力恢复不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 影响日趋明显。

3 风险应对方法及措施

3.1 完善并规范护理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①护士长根据工作量的变化及时合理调配人员,防止护理人员忙中出错。②规范工作职责,修订各班工作流程,制订紧急风险预案等。③及时总结发生的缺陷事件,对每起缺陷事件认真总结,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3.2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强化风险意识。针对临床先进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科室定期组织培训,确保相关人员全面掌握并熟悉仪器的操作事项。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现有知识加强和巩固、新知识和新业务培训及考核。

3.3 改善新生儿科室的环境。医院由于业务用房有限,新生儿科的病房布局欠合理, 面积有限。应定期对新生儿科病房保持通风, 并对室区的环境质量进行每月一次的检测, 如果发现一项不合格项, 立即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并且定期对科室内的物品进行消毒,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护理风险在护理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患儿的逐年增多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工作的风险也在不断增高, 因此医院应该正确面对护理风险, 定期在新生兒科室内开展护理风险教育, 并且不断地完善护理管理和安全制度, 护理人员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 积极改善护患关系, 这样必定能不断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 提升护理品质。

参考文献:

[1] 王玉芝,《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的研究》[J],《河北医学》,2011年7月,P969-971

篇5:2010年儿科感染小组工作计划

2013年儿科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在新的一年里,儿科感染管理小组仍将“二甲评审”为工作重点,提高全科感染管理质量为目标,认真履行业务指导及管理职能,促进儿科感染管理安全保障,具体计划如下:科室每月进行自我检测,重点抓好医务人员正确洗手方法的操作,并将检查情况纳入考核按规定扣分。要切实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消毒灭菌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降低儿科院内感染危险性。制定儿科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儿科感染管理小组随时召开会议,分析科内感染情况,提出预防措施,总结经验,促进科内感染质控工作的开展。科室感染小组定期活动并有记录。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和专科培训,更新观念,重视医院管理体系。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质控的重要性。定期对护理员进行有关的保洁知识培训,了解消毒灭菌的概念。有记录,并随机抽查。制定儿科感染监控方案,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进行检查,使方案落实在实处。制定儿科感染控制的学习课程表,定期对全科护理人员及新上岗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的宣传教育讲课及有关感染管理的知识培训。每季度一次。

篇6:2010年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及管理目标

医院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组长为主管护理的院长,副组长为护理部主任,下设五个小组,各科护士长为小组成员,科室成立科室质控小组,由科护士长任组长。护理部和五个小组每周对所有科室进行全面护理质量考核。每周一下午质控组织召开会议,总结和反馈上周护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扣分情况,提出改进措施,确定下周需要解决的问题。

护理部每周按2010年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对科室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包括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护理人员的行为;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产房;手术室;护士长管理等。每个月按年初计划突出重点,上个月问题严重,重复出现的方面,下个月也增加为查房重点。

五个小组每周对所有科室按考核标准进行检查,一组负责护理文件书写;二组负责病房管理;三组负责住院病人基础护理和特一级护理;四组负责护士长管理标准落实情况;五组负责消毒隔离标准落实情况。小组查房记录每周四上报护理部。

科室质控小组每周检查一次,按照考核标准,全面检查科内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护理部每月对终末病历进行检查,总结问题,周一例会通知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每月工作重点

一月:病房管理

二月:基础护理

三月:特一级护理

四月:消毒隔离

五月;护理文件书写

六月:护理人员的行为

七月: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

八月:护士长管理

九月:病房管理

十月:特一级护理

十一月:基础护理

篇7:2010年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及管理目标

全力配合医院做好“创三”工作。健全护理“质量、安全、服务”等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各项工作做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使护理服务更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不断满足现今社会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创优质护理服务。各项护理指标完成目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合格标准85分)。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85%(合格标准为80分)。

3、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4、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合格标准为90分)。

5、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100%(合格标准为80分)。

6、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灭菌合格率达100%。

7、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8、年褥疮发生次数为0(除难以避免性褥疮)。

9、护理严重差错发生次数 0

10、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 0

11、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96%

12、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 ≥95%

13、外送进修人员 ≥3人

14、护理人员培训率达100%,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分或学时达到规定要求。

15、每年在地(市)以上学术会议或刊物上交流、发表论文≥5篇

16、年工作计划完成率达 ≥90% 实施方案

一、全力配合医院创建“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1.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机制。

2.加大护理质量督查力度,落实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3.加强护理人员应急能力的培训,组织全院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演练,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技能。

二、加强护理队伍建设,促进护理专业化发展。

1、骨干队伍建设

人文与专业培训相结合,院内外培训相结合

2、专科队伍建设

抓基础(心理护理,健康促进,基础护理)抓特色(康复科、老年科、心身综合科等)

抓专项(礼仪服务、引入五常法管理、申请成立xx市护理学会精神科护理分会,促进护理专业化发展)

三、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1、上半举办院内护理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护理管理理念,提高护理管理技巧,培育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护患沟通的技能培养等。

2、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3、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月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4、送护士长参加省市护理学会举办的护理管理培训班,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四、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认真落实专科护理单的应用。1.根据各种专科单的应用要求,规范各种专科护理的书写。

2、落实三级护理查房制度,护理病历书要体现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的查房。

3、护理记录要求体现“实时性”和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五、推进护士层级管理,提高护士核心能力。

1、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发挥高年资、护理组长的作用,使各项护理工作规范化。

2、制定各级护士的培训计划,并落实培训。

3、不断强化专科技能培训,开展专科护理小组。如老年病专科小组、糖尿病专科小组、危重病护理小组、伤口护理小组、精神病护理小组、静脉输液护理小、医院感染护理小组、护理安全护理小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管理小组等,不断培养专科护理人才。

六、落实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1、规范老年科、精神科护理工作,以《护理工作管理规范》、《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为蓝本,加强管理,结合专科特点,加强护士工作能力的培训。

2、加强病人安全管理,给老年病人戴上腕带,易于识别患者的身份,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

3、落实护理核心制度,严格落实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管理制度等,加强病人用药安全管理。

4、加强基础护理,做好病人生活护理和安全管理,预防病人跌倒。

七、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1、严格执行夜班护士准入制度,实行新毕业护士岗前培训,在职护士有计划实行规范化培训。

2、鼓励和选派各级护理人员参加各类护理学术交流活动。

3、组织和开展各类全院性业务学习。

4、引导护理人员对护理新技术、新项目的了解,鼓励护理人员参加护理科研,积极积累资料,撰写护理论文,并鼓励积极投稿。要求护师以上职称者每年至少完成1篇论文。

5、鼓励和选派护士参加各种专科护士考试,举办护理英语学习班,邀请专业英语老师授课,为2010年初我院选拔护士参加全省精神科护理专科护士赴港考试打好外语基础关,给护士提供多元化学习的平台。

篇8:2010年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及管理目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 观察组中, 男32例, 女28例, 年龄6个月~8岁, 平均年龄 (5.2±1.8) 岁;对照组中, 男33例, 女27例, 年龄5个月~9岁, 平均年龄 (5.7±1.5) 岁,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理特征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包括:按时喂药、换药、严密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 若发现异常, 及时禀告医师处理;观察组给予风险防范护理措施, 具体步骤包括: (1) 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选择2名专业知识较强, 护理技术经验丰富作为组员, 由护士长担任组长, 组成一个护理风险小组。小组定期组织开会, 对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和讨论, 并提出预防措施。同时, 对整个儿科护理工作进行严格监督。 (2) 加强培训护理人员专业技能。针对部分护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的情况,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充分掌握胃管插管、静脉穿刺、头皮针等技能的操作,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提高, 培养其建立良好的责任心, 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3) 加强护患沟通。由于护理工作繁琐, 护理人员压力大, 很多护士对待患儿及家属的态度过硬, 服务意识不强, 容易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应当加强护理人员和患儿及家属的沟通教育, 以避免护患纠纷。 (4) 合理排班。根据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排班, 可以以新老护士混搭排班的形式, 加强高危时段护理力量, 实施弹性排班, 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缓解其紧张情绪, 同时也有助于护患沟通, 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 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1.3 评价标准:护理结束后, 调查分析两组患儿在护理期间的投诉情况 (管理制度不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差、技术差、服务态度差) 。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 计量资料以 (±s) 来表示, 对于服从正态分布, 方差齐性的资料应用两组之间的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对于不符合条件的资料利用秩和检验, 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护理期间, 观察组患者的投诉人数比例为3.3%, 对照组患者的投诉比例为25.0%, 数据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儿科护理, 虽然患儿不能正确表达和评估护理工作, 但是其家属会严密监督护理工作, 因护理风险的发生或护患关系沟通不畅导致的护患纠纷频频发生[3]。儿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风险有:第一,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医疗护理工作属于一系那个高难度的工作, 护理人员除了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外, 还应当恪尽职守, 应尽预见的权力与义务[2]。在科技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维权意识不断提高, 知情权属于一项最为基本的权利。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 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将严重影响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在儿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第二, 患儿与家属自身的原因。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得紧张感。同时, 家属在患儿治疗中缺乏合理的认识, 在治疗准备方面不足, 患儿与家属自身的这些因素加剧护理的风险。第三, 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方面。在护理工作量不断加重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缺乏必要的耐心, 与患儿交流时语气和措辞不当, 增加了家属的不满情绪。护理人员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这种情况, 增加了护理风险的出现。第四, 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不高。在医院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的数量逐渐增多, 有的护理人员未经过专业的培训, 直接参与工作。可见, 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不高难以胜任护理工作增加了护理风险的出现。第五, 医疗设备与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医疗设备和药物的不当使用同样会增加儿科护理的风险。

儿科护理中出现的风险究其原因, 和当前儿科护理工作中规章制度不健全, 护理人员技术较差, 服务态度不好, 责任型不强等原因密切相关。因此, 儿科护理工作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儿科护理工作通过风险防范护理措施中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加强培训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加强护患沟通以及合理排班等步骤可以有效提高儿科护理工作的质量, 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儿科护理工作规范化、专业化, 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4]。

本研究通过对120例儿科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风险防范措施护理,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投诉人数比例为3.3%, 对照组患者的投诉比例为25.0%, 表明风险防范措施在儿科护理中较常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护理风险投诉的发生, 这一结果和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吻合[5]。因此, 我们认为, 风险防范措施在儿科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 可以有效降低儿科医院护理风险发生率, 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对缓解患儿的病情, 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金雪花.儿科护理中护理纠纷的因素及防范措施[J].吉林医学, 2011, 30 (18) :2196-2197.

[2]柴秀琴, 延晓曦.小儿护患纠纷的防范措施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12 (31) :242.

[3]张小平, 孙美娟, 张冬云.Orem自理模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5 (18) :75-77.

[4]郭叶英.基层儿科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及风险控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8 (10) :6-8.

上一篇:女职工素质提升方案下一篇:北京版三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