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镇2010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2024-04-22

新农镇2010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精选6篇)

篇1:新农镇2010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从府办〔2011〕4号(关于印发《2010年从化市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发表时间:2011-03-05 17:40:00 来源: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副局以上单位:

《2010年从化市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七日

2010年从化市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及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州市应急办的指导帮助下,在各部门、镇街、园区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平安亚运”、“和谐亚运”和维护社会平稳运行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狠抓“一案三制”、“一网五库”的建设,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综合能力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共编写《突发事件信息专报》30期,《值班要情快报》65期(其中《值班要情快报(亚运专刊)》37期,《突发事件信息专报(亚运专刊)》2期);市政府总值班室平均每天接打电话及收发传真30多个,全年共10950多个,平均每月900多个;发送各类会议通知450多个,以短信形式报送各类信息6500多条;共收到公安快报382份、电话报告360多起,天气信息报告80多份、其他单位报告60多份,广州应急办等单位传真90多份, 发表文章10多篇。

一、2010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2010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 加强组织机构和应急队伍的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深入开展应急演练,全面编制应急预案,大力做好宣教培训和应急保障,加快建设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全力做好亚运马术项目应急保障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重点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

加强应急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一是凭借“亚运东风”,将防灾减灾和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等应急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议程,实现了“平安亚运”、“和谐亚运”的目标。二是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特别是涉亚风险隐患排查整改等工作。2010年10月23日下午,黄河鸿书记在刘宗静副市长的陪同下来到市应急办检查工作,认真听取了刘宗静副市长和应急办潘耀东主任的工作汇报,仔细的查看有关资料,特别是对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的编制、演练情况、应急培训等方面作了重要指示。梁建清市长多次对应急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将涉亚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改工作情况批转各分管副市长,要求抓好落实。刘宗静副市长就做好涉亚突发事件风险控制预案编制等应急准备工作等问题,要求市应急办将工作落到实处,制订好涉亚应急预案汇编。三是加大应急管理财政投入,2010年投入二百多万元建设市应急指挥平台。

(二)全力做好 201O年亚运会马术项目应急保障

1、扎实做好涉亚突发事件风险控制工作。今年3月以来,开展了涉亚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重点排查与亚运会直接相关的安全、交通、环境、旅游、卫生、治安、亚运场馆运行等11个方面的突发事件风险隐患,共排查隐患点179个,其中自然灾害类隐患点45个,事故灾难类隐患点49个,公共卫生事件类隐患点20个,社会安全事件类隐患点65个。针对排查出的隐患点,各系统、各单位积极进行整改。同时,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原则,及时开展涉亚风险分析研判,主动防范各类突发事件。

2、积极做好涉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一是编制《亚运会从化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总体预案》。构建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处置要求,以及资源保障措施,维护社会稳定。二是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如编制了从化市防洪、干旱灾害、防御寒冷冰冻灾害、价格异动事件、突发环境事件、核与辐射事故、劳动保障突发事件、城市供水突发事件、粮食突发事件等一系列40多种专项应急预案。三是结合涉亚风险评估成果,有针对性的编制涉亚应急预案,确保“一风险一预案”、“一场馆一预案”、“一区域一预案”。如马术场周边森林防火应急预案、马术场馆和场馆各业务口的应急预案,以及各镇街、园区、林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涉亚应急预案。

3、加强赛前涉亚应急演练工作。一是顺利完成马术场馆测试赛,检验了场馆的运行情况及各项应急预案。二是举行亚运会从化市运动员分村消防综合应急演练,提高了各联动单位涉亚应急救援的实战能力。三是各级各部门根据职责共开展专项应急演练60多场(次)。四是市应急办积极参加指导20多场(次)涉亚应急演练工作。各部门及各镇街通过演练及时发现问题,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4、认真做好亚运期间应急服务保障工作。一是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依托市公安消防大队组建成立了从化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同时积极推进镇街、园区、学校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以及防汛抗旱、森林消防、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重大动物疫情、卫生应急等专业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宣传,提高市民风险意识。从化电视台、今日从化等媒体开展了亚运期间相关风险知识的宣传,提高了市民的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加强应急保障准备工作。对应急物资进行了归类汇总,全面掌握了应急物资的分布,对突发事件应急物资的调用起到积极作用。四是扎实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从亚运工作准备以来,每天提供和发布《马术场馆气象服务专报》,并从第38期起发布中英文版《马术场馆气象服务专报》,针对火炬传递活动发布了《火炬传递气象服务专报》,亚运马术比赛期间,向从化赛区总指挥部和马术场馆共发布了“广州2010年亚运会马术气象服务专报”107期。

5、加强亚运期间综合信息报送和应急值守工作。一是强化市政府总值班室职能,组建了亚运应急保障联合值班室。二是抓好信息报送,落实亚运会期间零报告制度。在亚运会期间市直部门、镇街、园区都严格落实了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实现了值守工作“纵向到底”,确保了信息及时准确传递,自11月1日至12月20日,各信息报送单位都在每日下午17时前,按照“每天一报,有情况及时报和零报告制度”准时向从化市亚运应急保障联合值班室(设在市政府总值班室)报告了前一日城市运行和突发事件处置综合情况。期间,共编辑《值班要情快报(亚运专刊)》37期,《突发事件信息专报(亚运专刊)》2期。三是从11月1日零时至12月20日零时,全面启动了应急机制。

(三)迅速协调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突发事件马上进行分析研判,立即协调公安、维稳、信访、属地政府等相关单位迅速介入处理,全年迅速协调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如京珠高速鳌头镇棋杆小坑村鳌头收费站入口路段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鳌头棋杆广州市庆福摩托车有限公司的品牌承包商重庆卫平科技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引发不稳定因素事件、太平镇群体性胃肠炎事件、吕田镇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引发不稳定因素事件等30多件。

(四)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1、完善应急管理体制。一是进一步健全市、镇(街)、村(企)三级工作网络,落实好市级专项应急预案主管部门、镇街、园区应急管理机构和专(兼)职人员,完善工作制度,相应建立组织机构。完善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应对有力,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市政府定期研究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做到了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有效掌握了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动权。同时,严格实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2、健全应急管理机制。一是健全预测预警机制。各镇街、园区及各有关部门都能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范围,建立和完善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灾害与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市政府总值班室、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值班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信息报告员的作用,确保了信息畅通,实现了值守工作“纵向到底”。三是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存在的问题,明确要求,落实责任,理顺了信息报送渠道。按照《广州市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情况通报办法》要求,认真落实了 24小时值班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坚持做到零报告制度,杜绝了迟报、漏报、瞒报、谎报事件的发生。四是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切实加强了部门之间、镇街、园区之间、部门与镇街、园区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配合协调,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联动机制,明确了各方职责,一旦有事,能够确保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五)提高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水平

1、做好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一是结合机构改革及职能调整,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市级专项应急预案。3月30日印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全市专项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编制工作的通知》(从府办〔2010〕40号)。二是为更好地促进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快各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提高各专项应急预案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急预案的作用,市应急办在4月20日召集全市各专项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的编制人员举行培训班,对编制预案中遇到的问题和疑问进行了解答。通过举行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编制各专项应急预案的效率, 目前已编制(修订)了《关于从化市干旱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从府〔2010〕15号)、《关于印发从化市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的通知》(从府〔2010〕26号)、《关于印发从化市粮食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的通知》(从府〔2010〕37号)等20多个专项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三是全市各镇街、各部门严格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分级编制应急预案,建立了“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协调一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2、深化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全面总结2009年全市应急演练活动经验的基础上,3月17日印发了关于转发广州市《转发省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应急办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的通知》的通知(从府办〔2010〕30号)。按照国务院应急办应急演练操作指南的要求,全市各类应急演练都能在规范和指导下有序开展。

3、完善企业应急管理。加强了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的督查工作,完善了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备案机制。据初步统计,我市辖区内共有628家生产性企业,其中有4家非煤矿山企业、74家危化品企业、19家建筑施工企业、1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1家电力企业、8家冶金有色企业、137家工商贸企业、370家其它企业。全年已编制各类应急预案538个(其中综合预案99个、专项预案439个)。2010年,我市共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152次。其中,开展从化市重大危险源事故场外区域应急救援演练1次、各类型安全应急救援综合演练74次(其中:57次现场,17次桌面),各类型安全应急救援专项演练79次(其中:47次现场,32次桌面)。目前,我市有关危化品企业共建立了34支义务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共有志愿救护队人员226人。

(六)做好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1、加快应急平台建设进度。重点推进了市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1 期工程建设,目前应急指挥大厅已完成建设。

2、加强应急平台数据库建设。以“一网五库”为基础,统一数据报送标准,加强了相关人员培训,及时充实、更新了应急平台数据库。

3、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网络体系日趋完备。全市国土、水务(三防)、农业、卫生、畜牧、环保、气象等单位监测系统建设不断加强,监测网络日趋完善,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逐步健全,一些自然灾害的预警机制已开始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七)进一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1、继续深化应急管理“四个一”工程建设。在“四个一”示范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四个一”示范单位经验,全面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太平镇政府、江埔街联星社区、鳌头中学和广州从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四个一”工程建设方面,起到了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2、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9〕 123 号),4月9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通知》(从府办〔2010〕52号)。2010年9月28日在市公安消防大队举行了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揭牌仪式,各镇(街)充分发挥了消防专职队、治安联防队员、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员等的作用,建设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强化了基层应急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应急能力。

(八)深入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培训工作

1、创新科普宣教形式。在创新宣教的基础上制作应急知识宣传短片,通过从化电视台“政务之窗”栏目和《今日从化》开设专栏,宣传应急常识,在市政府门户网站设立了“应急管理”专栏,由专人负责管理,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镇(街)、社区和乡村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提高了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全面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与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及相关应急专项指挥机构合作,做好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应急志愿者、信息报告员的分类培训工作。根据黄河鸿书记指示精神,2010年10月27日,市委、市政府在流溪影剧院举行“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应急处变能力领导干部培训班”。邀请了广东省和广州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专家、中山大学廖为建教授讲课。参加这次培训的领导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各镇街、园区、林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市直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从化赛区总指挥部各指挥中心、各专项指挥组、马术场馆团队负责人和各业务口负责人;市应急委成员单位非市属单位主要负责人。

(九)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为进一步摸清全市应急物资储备底数,科学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纳入市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高效调运机制,12月16日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市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从府办〔2010〕185号),强化了重要应急物资的生产供应、调拨、配送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把各种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危机应对和防范工作当中。

2、加大应急设施建设力度。专门成立了“103仓库人口疏散基地管理办公室”,“广州越秀从化田心人口疏散基地”于8月份正式挂牌成立,基本具备了人口疏散基地的条件,更好地发挥平时和战时的功能。不断推进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街口街府前社区、城郊街北星社区和江埔街联星社区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荣誉称号。

(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各镇街、各部门的应急管理人员基本上都还是兼职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培训和实际应急工作经验,从而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应急管理工作;二是各种应急预案的编制虽然已完成,但还不够细致,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加强演练;三是应急救援的基础条件薄弱,急救物资和装备不足,特别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较差,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高;四是全市各部门的应急资源仍需进一步加强整合,应急管理工作的经费和设备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五是应急救援的社会认知程度不高,群众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贫乏;六是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总结弘扬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应急管理的宝贵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综合应急平台的作用,加快推进各种应急设施建设,完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应急工作水平,全面提高我市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制定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结合我市“十二五”规划和上级部门有关要求,抓紧编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全力以赴组织实施。

2、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成立应急管理专家组,建立健全专家决策咨询制度;进一步完善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镇街、园区、社区(村)应急管理机构工作制度。

3、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对突发事件危险源、危险区域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完善动态监控机制;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突发事件会商评估分析会,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4、深化应急管理法制建设。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积极推进各项配套制度建设。

(二)提高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水平

1、继续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工作。按照国务院应急办应急演练操作指南的要求,加强对全市各类应急演练的规范和指导,着力推广应急预案桌面演练和“双盲”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演练率。

2、加强对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的督查工作。

3、加强重大活动的应急管理,完善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备案机制。

(三)加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和应用

1、加强应急平台建设和应用。根据省、广州市的有关要求,市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1期工程2011年前实现与省、广州市有关部门应急平台互联互通;结合实际继续完善市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

2、加强应急平台数据库建设。统一数据报送标准,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及时充实、更新应急平台数据库。

3、建立应急平台管理制度。根据省、广州市应急平台管理制度出台情况,研究制订符合我市实际的应急平台管理制度。

(四)提高值守和信息报送水平

1、加强值班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镇街、园区、社区(村)、各部门值班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总值班室的设置;严格落实镇街、园区、居(村)委会专人24小时值班制度。

2、提升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水平。继续拓宽信息渠道,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时效。加强研判,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质量。

(五)进一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1、继续深化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建设。深入推广“五个一”示范单位经验,全面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第二批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示范单位评审、挂牌;打造一至二个省级应急管理示范单位。

2、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的力量,继续完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细化管理制度、落实装备投入、狠抓队伍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救援能力;加强对镇街、园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指导;开展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能力;强化基层应急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应急能力。

(六)深入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培训工作

1、创新科普宣教形式。继续通过从化电视台“政务之窗”栏目和《今日从化》开设专栏,宣传应急常识,市政府门户网站设立 “应急管理”专栏由专人负责管理,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着力打造应急管理网络的宣传阵地。镇(街)、社区和乡村要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全面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市委等部门合作,做好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应急志愿者、信息报告员、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等的分类培训工作,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七)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按照《关于加强我市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从府办〔2010〕 185 号)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全市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建立全市应急物资信息库和应急物资、技术装备提供部门(企业、单位)的联系制度和信息库,并纳入市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高效调运机制。

2、加大应急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突发事件监测设施、设备的投入,完善监测网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和技术手段,扩大预警信息覆盖范围;根据省、广州市的有关文件精神,制订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指导意见,依托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完善相关设施,落实责任单位专门管理。

(八)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

要建立由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以及综合管理等领域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应急管理专家组,积极参与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对,提出对策建议。各有关部门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关领域的应急专家队伍。提高服务水平,为应急管理专家参与应急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完善应急管理专家参与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机制。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筹建市应急管理学会。

(九)完善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考核、督查

1、健全考核体系。根据省、广州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出台情况,研究制订《从化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将镇街、园区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考核范围。

2、强化应急管理督查。结合应急管理目标考核要求,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督查力度,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加强值守检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方式,对各镇街、园区、各有关单位值守工作进行督查,确保值守到位、信息畅通。

(十)加强应急管理合作交流

1、加强与周边区(县)的合作交流。适时组织应急管理人员队伍,到周边区(县)交流学习应急管理经验。

2、建立与相邻区(县)应急联动合作机制。按照就近救援、相互支援、资源共享、协同应对的原则,建立从化与相邻区(县)的应急联动合作机制,进一步提高预防突发事件应急的水平,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共同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篇2:新农镇2010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信访应急办公室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海港区环境保护局2010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的要求,在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创先争优,强化信访制度的落实,紧紧围绕今年的信访应急工作重点,服务大局,努力做好环境信访应急工作,加强源头控制,强化排查和化解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着力预防和减少新环境信访矛盾纠纷,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积极工作,为开展我局整体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局信访工作被评为2010年河北省信访先进单位,市级1890协调联动“十佳”单位。现就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环境信访工作

(一)信访工作基本情况

今年全年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案件397件,其中局内接访241件,直接受理上级转办环境信访举报案件156件。按污染类型分类,属于大气污染的200件,占总数的50.4%;噪声污染的172件,占总数的43.3%。全年工作日内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案件的重访共计100件。夜间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案件共计839件。周六日及节假日期间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案件共计109件。今年受理的环境信访案件与2009年相比(2009年全年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案件417件,其中局内接访298件,上级转办件119件。),局内接访件减少了19.1%,上级交办件增加了31.1%。接访后信访应急办人员迅速出访,做到细致了解情况,耐心说服教育,严格依法办事,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做到案件处理率100%,群众信访满意率98%。

(二)主要工作

1、强化信访制度的落实

根据《信访条例》,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了对信访工作的管理,健全完善了信访工作的各项制度、程序,规范了我局信访工作从接待、登记、领导批阅、办理、督查、办结、反馈各环节严格要求,使信访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强化了政务公开、文明接待,对来信来访群众做到 “四个到位”,即教育疏导到位、问题解决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依法处理到位,引导群众正确上访,有效地规范了信访秩序。强化了信访督查、矛盾排查、领导包案、等各项制度的落实,促进了信访工作的深入开展。

2、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

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带来了很多难以回避的环境问题。今年信访中的重点案件有:(1)佳佰隆石材噪声粉尘污染事件。该石材厂位于玉泉里小区北侧,主要工艺为切割及研磨石材,生产过程中噪声粉尘污染较大,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我科室执法人员到达现场,经过勘查现场情况,要求该厂迁址,并多次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该厂负责人最终同意选址并逐步拆解设备进行搬迁,于4月30日全部搬迁完毕。由此彻底解决了该石材厂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噪声粉尘污染问题,我科室的工作得到了玉泉里小区居民的肯定与表扬并收到赠予的锦旗一面。(2)今年7月20日、我局接市局转来河北省环保厅2010年6月份网上投诉信访案件,内容为:秦皇岛市新世纪小区33栋居民反映,深受“兴湖沐浴”排放烟尘污染。经查:浴池实名为清湖沐浴,该浴池于2009年9月8日开业,使用中国孟氏锅炉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吨水炉,型号为HBL-V。三河焦炭锅炉一台。中国孟氏锅炉有限公司和三河焦炭锅炉全部为秦皇岛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员。孟氏锅炉燃烧烟煤,在多次查处过程中,我局执法人员要求浴池负责人及司炉工正确操作锅炉,湿法除尘设施做到每天清理尘垢。效果有明显好转,9月、10月再次接到省厅网上投诉案件、以及区优化办转来《秦皇岛是海港区新世纪小区33栋楼业主 投诉控告书》,主管领导直接亲临一线到现场查处,并多次召开由浴池负责人、新世纪小区33栋业主和我局工作人员参加的协调会,协商解决此事最后一致同意:责成浴池负责人对锅炉烟囱排烟口加设了一个水净化池,锅炉运行时产生的烟尘经水净化后再排放,达到净化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效果。并且要求浴池对司炉工及锅炉加强管理,并且浴池负责人做出保证:

一、孟氏犇牛环保锅炉每班次清理两次除尘器。

二、三河环发焦碳锅炉燃烧焦碳。同时把所有产生噪声的风机全部检修,把三河焦炭锅炉风机移致楼顶,达到降噪效果,并均对整改情况说明进行签字,表示同意。浴池负责人表示,待条件成熟后改用天然气锅炉。

针对此类信访突出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制定了各项措施,明确了稳控责任领导,克服重重困难,认真办理,主动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确保上访群众的稳定,这些信访件目前均已结案。

3、暑期把信访应急工作列为工作之重。结合秦皇岛市特点,暑期全局工作中重中之重就是信访应急工作,信访应急办全体人员暑期期间电话24小时开机,绷紧随时有信访应急环境事故这根弦,随叫随到,同时根据局里同意安排对13家重点监控企业进行细致地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现场对企业负责人直接责令进行整改,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9份,目前这9家企业全部整改完毕,并按照环保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生产。从源头上预防,突出苗头性问题的解决,把矛盾解决在了基层和萌芽状态,促进环境信访矛盾和问题产生之前的有效预防。这样既保障了信访应急工作的稳控,又真正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4、加强了信访档案管理与信访材料的总结及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完成区信访局每月上站工作,准确汇总各类信访及信访信息报送工作,深入分析掌握信访动态

(1)完成信访档案的整理归档及组卷工作,其中局内3 卷,市局交办13卷。

(2)每周汇总各类信访数据,及时完成并上报局领导审阅,信访周汇总表全年共计50余份。

(3)向市局法制科,每月完成《环境执法、信访举报案件情况一览表》的填写与报送工作,全年共计12份。

(4)完成每月《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隐患排查汇总表》、《信访数据统计表》及月信访工作总结等各种信访材料的撰写与报送工作,全年共计54发份。完成每月25日到区信访局的上站学习工作,汇报、沟通协调我局与信访局的环境信访工作开展情况。

4、根据省、市维稳办指示精神,坚持矛盾排查和维稳信息的每月报送工作,并完成区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的对影响暑期稳定的重点矛盾隐患进行集中排查的活动。

根据市区会议及市区领导指示精神,在2009年维稳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每月维稳信息的报送工作,并于暑期开展了对影响暑期稳定重点矛盾隐患进行集中排查的活动。活动开展期间,我办在全区范围内每周定期组织了对影响时期稳定重大隐患和问题的排查调处整治活动,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遗不漏,不留死角,对排查出的重大群体性事件隐患进行了逐一梳理,落实包案领导和稳控措施,把矛盾隐患和问题处理好,把局势控制好,确保了暑期高峰期的社会稳定。暑期期间,我办于每天下午16:00之前向区维稳办、区信访局报告社会稳定、信访工作情况。

5、完成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集中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和排查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两个排查”活动并完成相关表格的填写与报送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做好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的文件精神,以服务社会、提高群众安全感、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为目标,我局开展了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和排查 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两个排查”活动。我办以“两个排查”活动为契机,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并采取了加强机构建设、加强信访稽查和应急保障和加大噪声查处力度的工作方式,确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和进行。在开展“两个排查”活动以来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相关责任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将重点信访人员稳控在当地,努力做到了小事不出本部门、大事不出本辖区,问题不上交,矛盾不激化。把信访稳定工作当做首要工作来抓,强化措施,杜绝懈怠和放松,切实解决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

二、环境应急工作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以排查环境安全隐患、检查企业应急预案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风险源档案和应急处置专家库,完善了环境应急预案,全面认真地开展了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截止目前共组织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三次,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以来,我办结合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特别是维护暑期稳定,按局里安排,在主管局长带领下,对13家企业开展了环境污染隐患排查工作。排查重点包括:各企业环保手续是否完善,新建或改扩建项目是否执行环评、三同时制度;企业污染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有无偷排、暗排或擅自停用污染处理设施的环境违法行为,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辖区内的企业是否有不符合产业政策及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重点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是否制订等。针对排查出的各类环境安全隐患,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截止目前,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 45人次,检查企业25 次,对辖区重点环境事故防治单位进行现场巡检,有效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落实《海港区处置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网络建设,加强与市、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体系网络的联系、沟通与协调,使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网络与全区的应急体系有效地进行联系与整合,充分发挥作用。截止目前,在辖区内未发现环境污染应急事件。

在开展环境应急工作的同时,每月及时上报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统计表。

三、环境处罚工作

信访应急办处罚工作以事实为依据,以确保暑期稳定为重点,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危害程度的轻重,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及时纠正违法行为,本着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处罚工作,截止目前,我办已经对8家违法单位进行处罚,共计处罚款27500元。

在处罚工作开展的同时,我办相继对处罚档案进行归档整理,截止目前已经整理归档处罚案卷7 卷。

四、9000认证工作

按照ISO9000标准要求,局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了应急办工作手册,结合我办工作实际制定了本科室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应急办质量目标共6项,分别为:各类文件及材料及时归档率100%;泄密率为零;服务对象综合满意率≥90%;环境信访查处率100%;行政案件过错率(全年)≤0.5%;行政处罚档案归档率100%。6项指标成为我办工作的依据和工作目标。截止目前,运行情况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五、完成局内中心工作

1、认真参加局内组织的“创先争优”学习活动,参加局内组织的“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

2、配合其他科室,随时提供各类信访与处罚汇总数据及文字材料。

3、为中考和高考保驾护航。在中高考期间,对考点附近的施工工地进行严格的督察管理,保证考生良好的考试环境。

4、分别派出同志参加局内组织的锅炉取缔整治和节能减 排工作。

5、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总之,一年来,信访应急办全体人员能够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认真遵守局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工作任劳任怨,勤奋敬业,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能够完成局里安排的其他工作,以及配合其他科室协调工作。在局党组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许多工作经验,但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在下一步, 信访应急办要认真探索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规律、特点。在此基础上,立足新的实践,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思路,充实我们的工作经验,把我们的工作水平、工作质量再提高一个层次,为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2011年工作计划

1、从提升人员整体素质入手,加强自身修养、思想教育、党性、业务理论学习。个人自学,本科室组织学习,局内学习三结合来提升整体形象,针对我科具体执法情况,每月组织一次单项环保法律法规为内容的学习,同时在执法过程中如何运用法律条款进行剖析,并在制作法律文书加强学习,做到人人能熟记能运用;结合局里组织的争先创优学习活动,加强思想教育,党性修养两方面的学习,每半月组织一次全科人员思想教育学习、党性修养学习,从立足本职岗位讲,每周举行一次自身修养、礼仪等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学习,全面提高全科人员整体素质。

2、每季度结合信访实际情况,与宣教办配合,联系区信访局、各镇政府、或社区,在街道或行政村组织信访专题活动。

3、坚持信访工作制度,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原则,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等信访问题,初步谋划环境信访举报(或应急)中心建设平台,做到有访必接,有访必查,又查必果;热情接访、主动出击,及时反馈。确保信访查处时限、7 效果,为百姓提供安居乐业的优美环境。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环境应急预案,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保护区域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5、在高考前期,以我局或政府下达红头文件,组织开展《海港区夜间施工噪声专项治理行动》或《海港区夜间施工噪声百日行动》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6、按照局内要求,继续学习争先创优活动等活动和局里组织的其它活动。

7、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篇3:新农镇2010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是云南省丽江市抓住机遇、应对危机, 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 积极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年, 全市金融机构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 按照丽江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任务, 认真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要, 在积极应对百年不遇的旱情, 倾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2010年全市经济保持了“高位开头, 平稳增长”的运行走势,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3.6亿元, 较上年增长15.2%, 比去年加快了2.2个百分点, 增速居全省16州市第2位。

(一)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1.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6.02亿元, 增长6.5%, 对经济的贡献率为7.7%, 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5.05亿元, 增长22%, 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0.2%, 拉动经济增长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2.52亿元, 增长13.6%, 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2.1%, 拉动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2009年19.1∶36.6∶44.3调整为18.1∶38.3∶43.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全年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69.7亿元, 增长17.2%, 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 农业灾害之年夺丰收。

沉着应对大旱的影响, 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政策措施, 农业经济平稳增长, 农业生产大灾之年夺丰收。全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45亿元, 增长6.8%。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达到43.38万吨, 较上年增长0.25%;烤烟产量23942吨, 增长26.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9亿元, 比上年增加0.17亿元。

3. 工业持续稳定增长。

随着外围整体经济形势回暖, 企业生产回升势头加快, 工业生产在上半年较大波动后, 下半年保持了持续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8.8亿元, 增长2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18亿元, 增长22.9%。完成工业增加值32.82亿元, 增长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57亿元, 增长24.4%,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13亿元, 下降3%。

(二)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继续坚持投资拉动经济, 努力扩大投资规模, 固定资产投资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 首次跨越200亿元大关,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亿元, 增长34.5%。

1.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投资协调增长。

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力度加大, 保持高速增长, 全年完成投资4.86亿元, 增长93.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5.46亿元, 增长33.8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0.64亿元, 增长55.2%。第三产业投资中, 环境管理业和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长最快, 分别较上年增长4.65倍和1.07倍。

2. 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 但增速回落。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06亿元, 增长19.5%, 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 增速较去年回落了23.5个百分点。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29万平方米, 增长60.5%, 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01.5万平方米, 增长0.4%;房屋竣工面积60.62万平方米, 增长1.5倍;商品房销售面积94.2万平方米, 增长61.6%;商品房销售额23.8亿元, 增长58.2%。

(三) 旅游持续升温

精心打造国际旅游精品城市, 不断改善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 积极争取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全年旅游总收入实现历史性跨越, 突破100亿元大关, 达到112.46亿元, 同比增长26.84%, 其中: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8.71亿元, 同比增长28.2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02亿美元, 同比增长18.37%。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09.97万人次, 同比增长20.03%。其中:接待国内游客848.83万人次, 同比增长20.31%。接待海外游客61.14万人次, 同比增长16.26%。

(四) 招商引资步伐加快

加大对外开放步伐,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到位资金良好。全年共有招商引资项目171个, 其中:在建项目137个, 筹建项目14个, 完工项目20个。招商引资国内合作项目到位资金125亿元, 省外到位资金110.9亿元, 外资到位资金282万美元。省外到位资金完成目标任务的118%, 外资到位资金完成目标任务的141%, 超额完成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任务。

(五) 宏观调控政策显成效

坚持中央有保有压原则, 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支持力度, 着力保障民生。

1. 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9.11亿元, 增长24.6%。着力加大财源培育力度, 狠抓财源建设, 财政收入较大幅度提高,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5.99亿元, 增36.5%, 较上年提高了14.6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46亿元, 增长41.1%, 居全省16州市第3位。

2. 物价高位回调。

在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扬拉动下,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升, 连创22个月新高, 至11月开始回落。全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由最高10月的103.8%, 回落到全年的103.6%, 全年物价上涨3.6%。从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来看, 呈现出“六升二降”格局, 上涨的六大类中食品类上涨7.3%, 烟酒及用品上涨2.3%,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5%, 交通和通讯上涨1%, 居住类上涨0.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7%, 下降的两类是: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2%, 衣着类下降1%。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改善, 全年古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21元, 增长8%。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410元, 增长19.9%,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14%。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预计23.1亿元, 增长16.56%, 民生不断改善。

3.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认真贯彻国家扩大内需消费的政策措施, 积极贯彻实行家电、摩托车、手机、汽车等下乡工程, 全市消费市场兴盛活跃, 消费热点纷呈, 汽车、住房、通讯、旅游等消费持续旺盛。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亿元, 增长24.3%。

二、金融运行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 基本情况

2010年全市金融运行保持了较高增长, 一季度各项存贷款增速创历史新高, 二季度有所放缓并向常态回落, 三季度新增明显, 四季度保持了较快增长运行态势, 贷款增幅位居全省州市第2位,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 存款增幅位居全省州市第3位,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5个百分点, 倾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 各项存款加速增长。

12月末,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7.61亿元, 比年初增加78.9亿元, 增长36.08%, 同比增长36%。分季度分析看, 一季度新增19.79亿元, 增长9.04%, 二季度新增3.70亿元, 增长1.55%, 三季度新增21.66亿元, 增长8.94%, 四季度新增33.76亿元, 增长12.79%, 其中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增长较快。12月末, 企业存款余额82.42亿元, 比年初增加22.98亿元, 增长38.66%;机关团体存款余额38.21亿元, 比年初增加13.2亿元, 增长52.77%;储蓄存款余额达147.37亿元, 比年初增加30.18亿元, 增长25.75%, 占全部存款增加额的38.25%。储蓄存款中, 活期储蓄存款余额93亿元, 比年初增加22.61亿元, 增长32.13%。定期储蓄存款余额54.36亿元, 比年初增加7.5亿元, 增长16.16%。

2. 各项贷款持续增加。

12月末, 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3.92亿元, 比年初增加41.3亿元, 增长27.06%。一季度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8.91亿元, 比年初增17.23%, 二季度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6.54亿元, 比年初增15.68%, 三季度,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4.73亿元, 比年初增加32.12亿元, 增长21.05%, 四季度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93.92亿元, 比年初增41.3亿元, 增长27.06%。各项贷款中主要是中长期贷款及个人消费贷款增长较快, 12月末中长期贷款余额144.58亿元, 比年初增加42.26亿元, 增长41.31%, 占全部贷款增加额的102.32%。其中个人贷款56.84亿元, 比年初增长33.37%, 单位贷款82.75亿元, 比年初增长50.73%, 短期贷款余额为44.85亿元, 比年初减少3.66亿元, 减7.54%。在短期贷款中季末个人消费及透支余额13.73亿元, 比年初增73.23%, 单位消费及透支30.41亿元, 比年初减少23.34%。

(二) 主要特点

1. 存款增幅月度波动明显, 企业存款、财政、机关团体存款此消彼涨影响各项存款变动。按季分析看, 一季度企业、财政、机关团体存款余额93.81亿元, 占各项存款余额238.48亿元的39.33%, 二季度企业、财政、机关团体存款余额93.82亿元, 占各项存款余额242.18亿元的38.73%, 三季度企业、财政、机关团体存款余额103.51亿元, 占各项存款余额263.85亿元的39.23%, 四季度企业、财政、机关团体存款余额126.04亿元, 占各项存款余额297.61亿元的42.35%, 存款增幅月度波动明显。从存款结构变动来看, 主要是居民储蓄存款保持较快增长, 其中又以活期储蓄存款和企业活期存款增加为主, 储蓄定期化趋势减弱, 个人资金流动性增强。今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加, 全市企业、居民储蓄存款意愿增强, 这主要受经营市场、保险理财业务和房地产市场资金分流, 以及居民消费价格 (CPI) 上行等因素影响所致, 从而也加剧了全市存款的活期化。

2. 受信贷规模控制影响, 贷款中长期化趋势更加突出。一季度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121.07亿元, 比年初增18.33%,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7.67%, 二季度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120.86亿元, 比年初增18.14%,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8.46%, 三季度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126.69亿元, 比年初增23.83%,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8.57%。四季度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144.58亿元, 比年初增41.31%,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4.55%。受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大、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从资本市场融资等因素影响, 三季度以来, 市辖银行体系流动性明显下降, 资金面趋于紧张。中长期新增贷款的注入, 主要支持了部分在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城镇基础建设项目, 支持了个人住房、汽车等消费资金需求。

3. 信贷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明显改善。从贷款的投向看, 全市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明显。截止12月末, 涉农贷款余额达64.30亿元, 比年初增加10.3亿元, 增长19.05%。12月末电力及水生产供应业贷款余额达45.75亿元, 比年初增加13亿元, 水利、环境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25.34亿元, 比年初增加3.87亿元, 个人贷款余额70.56亿元, 比年初增加20.04亿元, 房地产贷款余额41.81亿元, 比年初增加11.62亿元, 增长38.44%, 全市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地方产业结构调整, 不断调整信贷结构, 切实加大对辖区旅游、清洁能源、生物资源等优势资源的开发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金融机构还加大了对地方工业的信贷投入, 大批地方民族工业和民贸企业得到扶持, 二次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从而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从“十五”末的23.7:28.1:48.7, 调整到2010年末的18.4:38.3:43.3, 同时结合丽江实际, 积极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贯彻执行, 12月末, 全市助学贷款余额732万元, 小额担保贷款余额5427万元, “贷免扶补”贷款650户, 余额4219万元, 信贷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效果明显。

4. 融资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2010年12月末, 丽江市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本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5.56亿元。新增贷款主要来源市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 贷款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丽大公路工程等建设, 投融资平台公司贷款平稳增长。伴随着丽江经济的发展, 吸引了部分金融机构在丽设立分支机构, 2月份, 招商银行丽江分行正式开业, 10月22日, 丽江市首家由省级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 市内有关企业参股的村镇银行———丽江古城富滇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运营, 丽江和业小额贷款公司于八月份挂牌成立, 目前全市四家小额贷款公司, 业务经营状况良好, 贷款余额达14880万元。12月18日丽江首家专业典当机构—缘资典当有限公司经国家商务部批准正式开业, 将为中小企业的和城乡居民提供灵活、快捷、方便的融资业务。同时票据融资业务也有所发展, 截止12月末, 全市票据融资余额4.49亿元, 比年初增长149.96%, 融资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

5. 金融机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结构分析。2010年全市农村信用社上浮区间在 (1.1, 1.3) 以内的上浮动利率贷款占比逐月下降, (1.3, 2.0) 区间内的上浮利率贷款占比最大, 基准利率贷款占比偏低, 全年度没有发放下浮利率贷款。总体上看,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投放的上浮利率贷款占比总体上维持在高位运行。

(三) 贯彻执行货币信贷政策的主要措施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仍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 这与各金融机构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一是人民银行切实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适时制定下发《2010年丽江市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三农指导意见》、与辖内银监分局联合下发了《丽江银行业加大对经济薄弱环节信贷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三个意见, 后两个文件都由市政府转发, 进一步明确了2010年信贷工作重点和方向, 同时, 与政府有关部门一起制定下发《关于做好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重点推进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发展繁荣指导意见》等文件, 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倾力支持重点行业、支柱产业、农村经济以及全市薄弱环节的信贷需求, 以信贷结构调整力促产业结构调整。同时, 根据丽江遭受百年未遇的干旱, 全市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的情况, 丽江中支积极应对, 第一时间下发了《关于做好抗旱救灾期间金融工作的通知》, 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全力支持抗旱救灾, 确保了抗旱救灾的资金需要。

二是及时召开信贷工作协调会。为使全市金融有效加大对“三农”、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 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收, 于4月下旬由市政府出面召开了丽江市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服务“三农”座谈会, 进一步强化落实了丽江金融支持“三农”的目标任务和方向。在此基础上, 人行按季定期召开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会, 及时、准确、全面地传导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相关建议及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图, 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经济部门和重点企业的信息沟通, 找准宏观政策与地方产业的结合点, 妥善处理好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发展之间的关系, 促进信贷政策与地方政府相关产业政策、措施的协调与互补, 使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显著, 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创下历年新高。

三是加大投融资力度。根据丽江实际及时制定实施了“丽江市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导向评估实施细则”, 对辖内中小企业信贷、绿色信贷、房地产信贷、涉农贷款、助学贷款及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信贷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重要行业的支持, 关注并落实执行好政府投融资项目、特色经济产业、水电、房地产等基础建设的各项政策, 为缓解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的矛盾, 各商业银行积极向上级行反映, 争取多渠道信贷资金流入, 加大对丽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投入。各商业银行、信用社、邮储银行等切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加大金融服务创新, 探索推广新的贷款模式, 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贸易融资贷款 (应收货款质押贷款) 、保函等业务, 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瓶颈, 有效支持“三农”、中小企业发展。在资金和规模较紧张的情况下, 用好用活货币政策工具, 积极开展票据融资、短缺流动资金贷款等业务, 缓解了信贷资金及规模需求不足的矛盾, 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

2011年金融工作思考

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010年已经过去,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也是地方政府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 金融业要完成全年金融目标任务,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很大。

(一) 分析今年国内省内情况看, 全国经济仍处于回升巩固阶段,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两难”问题增多, 物价不断上升, 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加剧, 外商投资领域狭窄、资金难以到位, 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完成目标任务艰巨等压力, 主要表现在我市旅游业提质增效困难较多, 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原材料价格波动, 加大了生产成本, 使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二) 在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的影响下, 部分重点项目 (企业) 缺乏一定的后续资金, 银行要注入信贷资金受到限制

加上我市目前投融资主要靠间接融资, 融资渠道单一, 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抵押难问题仍成为银企合作的重大屏障。

(三) 保持投资高位增长压力较大

2011年, 国家的贷款投资规模从7.5万亿削减为7万亿左右, 在流动性紧缩的前提下, 国家政策对投资增长的支撑效应呈递减趋势, 严格控制新上项目, 中央投资下拨节奏放慢, 银行信贷调控措施, 商业银行资金规模受限, 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从严监管将对地方项目有所约束, 以及全市部分重大投资项目进展缓慢等因素, 都对投资快速增长造成巨大压力。

(四) 项目资金筹集难度加大

银行业机构从严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土地储备、房地产开发、淘汰产能以及新开工项目贷款。当前丽江市正处于重大项目集中攻坚期, 需大量建设资金, 根据初步分析市委市政府地方经济发展规划, 今年以来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缺口仍然较大, 金融机构对筹集地方建设项目资金的难度也加大。

(五)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产业政策对信贷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提出更高要求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政策要求, 对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要求金融机构信贷资源配置在符合政策指向、积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前提下, 更应体现配置的优化合理并有效防范风险。但在具体操作中可能存在产业政策和金融机构经营策略对接矛盾和不匹配现象, 而某些重点行业中的企业关停淘汰也将会对金融资产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去年以来, 全市信贷投放已超常增长, 今年在国家流动性紧缩的前提下, 商业银行资金规模受限, 给新增贷款带来困难。在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调整下行的不同周期, 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应引起各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

二、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是全市金融系统应准确把握2011年国际国内异常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 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图, 以“稳物价、促转变、防风险、推改革”为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经济金融方针政策, 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十二五”是丽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机, 全市“三大目标”和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桥头堡”战略实施将为丽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前景将更为广阔, 地方党委政府对金融工作寄予厚望。全市金融机构要正确认识当前地方经济形势, 紧密结合丽江实际开展金融工作, 积极研究经济金融发展问题, 主动为党委政府、为广大企业谋点子、出主意、想路子, 加快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不断改善金融服务, 积极推动丽江金融经济协调发展。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把好流动性总闸门, 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保持地方经济发展合理的融资规模, 充分综合地运用利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操作工具和调整措施, 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信贷原则, 加强信贷政策指导, 着力引导和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全市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重点要紧紧围绕立足地方实际,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深化改革开放, 保障改善民生, 深化文化立市、旅游强市、水能富市、和谐兴市、人才推动、全面开放“六大战略”的投入。不断加大对水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信贷支持力度, 大力发展以水能资源开发为重点的新型工业经济, 按照节能、降耗和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的要求, 支持新材料、新能源、垃圾处理等环保节能产业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 加大对支柱产业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积极探索和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的管理模式, 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推动房地产金融业健康发展, 以促进地方社会的发展、和谐与进步。

三是加快推进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 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 全面改进和完善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 简化贷款手续, 扎实推动金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切实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为进一步发挥金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各金融机构都要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和财政部下发的《扩大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范围》以及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三农的指导意见》, 全力支持农村改革发展, 不断改进对就业、助学、大学生村官、农民工、扶贫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支持, 通过多方面构建金融资源“洼地效应”与多元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来破解民生领域的贷款瓶颈, 不断加大农村基础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流通市场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

篇4:新农镇2010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1 影响去冬今春麦田化学除草效果的原因分析

1.1 气候因素

2010年9月中旬一场降雨后,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连续5个多月不降雨,小麦自播种后长时间干旱,且温度偏高,特别是黏壤土区旱情更重,而在此期间喷施除草剂的地块,防效较差。原因是在干旱条件下,杂草自身气孔收缩,生长缓慢,吸收药液少,故防效差。

1.2 喷药时期选择不对

无论冬前或冬后,应选择在气温较稳定、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喷药后至少3天内没有冷空气出现时方可施药。有部分农户在施药时,不看天气预报,有的在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还在喷药。

1.3 喷药时期过晚

有的因前期最佳喷药时期已过,在春季3月20日以后仍在施药,此时因杂草偏大,麦株偏高且隐蔽,故防治效果差,又对下茬不安全。

1.4 喷药方法不对

大部分除草剂要求施药时一定要采取二次稀释法,667平方米喷液量30千克以上。而多数农户因怕吃苦,667平方米喷液量仅为15千克(一桶水),有的甚至更少。有相当一部分人不采用二次稀释法,喷药后效果不理想,在同一块地内,有的杂草死掉了,有的仍活着。

1.6 杂草抗药性明显增强

西华县麦田杂草主要优势种为荠菜、播娘蒿、婆婆纳和猪殃殃。2005年以前,防治荠菜、播娘蒿667平方米用10%笨磺隆10克,一般防效可在90%以上,而近年来加大到15克防效仍不突出。特别在今年冬季干旱条件下,大多地块反应对荠菜和播娘蒿效果不好。而盲目加大用药量又会对下茬作物造成药害。苄嘧磺隆以前对猪殃殃效果较好,但近年来只采用苄嘧磺隆防治猪殃殃,其效果明显下降。

1.6 新的杂草优势种群增加,防治难度加大

近年来,我县麦田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逐渐增加,其种类主要有早熟禾、棒棒草、蜡烛草和野燕麦等。这些杂草过去采用6.9%精恶唑禾草灵均能取得较好防效,但近两年其防效明显下降。阔叶类杂草如牛繁缕,今年在部分地块发生严重,且难防治,采用一般喷药方法效果不佳。

2 防治对策

2.1 正确选准施药时间

无论冬前或冬后,若遇长时间干旱尽量不施药,确需用药时,一定要加大喷液量。平均气温在10℃以下时不能施药,近期内有低温冷空气时尽量不施药。在麦田墒情好、杂草幼苗小时是防除的最佳时期。冬后施药越早越好,最迟时间不能超过3月20日。若施药时间过晚,一是杂草大防效低,二是易对后茬造成药害。

2.2 科学选用除草剂品种

杂草优势种以荠菜、播娘蒿、婆婆纳为主的麦田,667平方米用10%笨磺隆(如瑞帮麦道)15克与二甲四氯混合使用,或用二甲·苄(灭莎光、美丰农化)复配剂100克,加水30千克均匀喷雾。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使用二甲四氯时,不能太早或太晚,最佳时间应在小麦三叶期后至拔节期前。拔节后要慎用。

杂草优势种以猪殃殃、泽漆为主的麦田,667平方米用20%氯氟吡氯乙酸20~30毫升与10%苄嘧磺隆30克,加水30千克均匀喷雾。使用氯氟吡氯乙酸时,一定不能在低温期用药,以免加重小麦冻害。

禾本科杂草如早熟禾、蜡烛草、棒棒草、野燕麦发生严重的地块,若冬前小草龄时,667平方米用15%炔草酸25~30毫升,冬后草龄大时,667平方米用30~40毫升,加水30千克均匀喷雾,均能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刺儿菜发生严重的地块,667平方米用20%二氯吡啶乙酸10~15毫升,加水15千克,实行点打式喷雾(即哪有草打哪)。

2.3 按照使用说明,严格操作规程

篇5:2010年新农保工作目标管理

责 任 状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和全省新农保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实现2010年全县新农保工作目标,现签订如下新农保工作责任状:

一、进一步加强对新农保工作的领导,将新农保工作列入各镇(区)政府(管委会)年度目标任务绩效考核范围。

二、深入开展新农保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广播、宣传栏等工具的作用,大造舆论声势,提高参保率。

三、通过40天时间,完成新农保扩面 人,参保覆盖率达90%以上;符合申报条件的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率100%。

四、如完不成2010年新农保目标任务,镇(区)政府(管委会)及其主要负责人在全县年度目标任务绩效考核中不得评为先进。

五、加强新农保基金管理,坚决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新农保基金管理规定。

六、本责任状一式贰份,县政府和镇(区)政府(管委会)各执一份。

县 人 民 政 府 负责人(签章)

_____镇(区)政府(管委会)负责人(签章)

篇6:新农镇2010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和县应急委的大力指导下,我镇应急管理工作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求发展”的思路,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机构网络和预案体系,做好统筹规划,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建立高效快捷运转机制 按照应急处置需要,建立起了镇级、部门级、村企基层级三级应急管理体系,使全镇应急管理形成了以“镇政府全面监督管理、部门间联合专项重点防控、村企局部联动响应”的统一多极化、立体化、网络化应急管理体系,全镇应急预警、应急处置实现了上下快速联动,达到了统一、协调、高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要求。为了使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制,切实转变职能,把加强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把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同时建立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和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快捷、高效的运转机制。

二、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紧紧围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充分借兄弟单位的成功做法,注意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加强调研,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根据镇域安全风险情况完善修订防汛、防火、重大疫病疫情、生产事故、食品卫生、交通事故、群体上访、抗震减灾、铲冰除雪、重大危险源应急、应急事后处置等预案27个,使我镇包含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在内的预案总数达到29个,镇域风险因素基本实现了一对一预案制定。同时,各基层村企设立了应急管理机构,在这些多级应急机构协调运行下,全镇防汛、防火、安全生产、纠纷处置、安全保卫等各项工作得以有效部署实施,确保了镇域安全。

三、大力开展防控建设,提高技防、设防、人防水平 为极大提高风险监测、事故预警、安全防控水平,在各重点区域部位进行检测、监控报警设备安装。目前,已在镇政府、4个重点村、中、小学、幼儿园、加油站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设置了光电自动监测报警装置,使全镇重点区域部位真正实现了全天候实时监控。

为实现全域安全防控,我镇加大人员队伍建设,现已组建镇级应急救援队一支、村企志愿救援安保队22支、护林管护队一支,总人数达到808人。在各重点时期,我镇部署各级应急队在各部位进行安全防控,及时发现排除隐患,为

全镇重点时期的稳控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加强督导,强化培训,提高应急反应处置能力 应急管理的具体工作在基层,落实也在基层,我镇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作用,努力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应急演练。进一步加强了对行政村、企业、学校等重要部位的应急管理工作,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切实提高应急管理队伍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快速反应和协同应对能力,全面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五、广泛深入开展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应急意识 我镇安全与经济管理办、综治办、林业站、派出所、司法等职能科室部门抓住 “两会”、“安全月”、“五一”、“十一”、秋冬季等重点时期,采取展板展示、发放宣传材料、专题讲座、播放宣传片等方式,深入村庄、企业、工地、学校、集期市场、流动人口集聚区进行各类安全知识宣传,通过扎实深入宣传,使群众熟知了自防自救避险知识,大大提高了安全意识。今年,共组织大型宣传4场,播放专题安全宣传片30场,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

六、扎实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各级应急队应急处置能力

镇各职能部门还按照应急处置需要,根据各重点时期不

同风险特点,组织应急队针对性开展防火、防汛、防暴等应急处置培训演练。通过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演练,各级应急队伍增强了抢险救援能力和协调作战能力,使抢险救援能力和实战能力进一步提高。

2012年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2012年,我镇将在县应急委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重视和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认真制订和实施应急预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快速反应、部门联动的原则,充分依靠和发挥干部、群众、专家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应急机制建设,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上级要求,对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注重各类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把应急管理相关工作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求真务实,以严谨细致的态度,落实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事故发生,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和安全生产同步协调发展。

(二)加快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队伍建设

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着重建立和完善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基层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对可 4

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不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公安、消防、综治等队伍在应急工作中的骨干作用。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建设一支规范化、标准化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人力资源的统筹规划,形成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加大安全执法装备投入,扩大安全执法人员队伍,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加强基层应急指挥及信息传输设施建设,实现县镇有效对接。加强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疏导交通压力。建设流动宣传站,将应急宣传作为镇文化宣传重要内容实施。

(三)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

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实施。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利用广播、报刊等多种媒体,主动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

上一篇:搞笑短篇故事下一篇:新前街道2009年上半年文教卫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