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调研报告

2024-04-28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历史任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各级政府从政策上倾斜、项目上支持、资金上投入和规划上积极引导,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

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近期,根据部机关自身建设十二条要求,我有针对性地对并就“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这个课题进行了一些调研和探讨,具体情况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在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需求上,还存在不少情况和问题。综合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滞后,存在农村基层干部浓厚的恋旧情绪与农村日益活跃的生产力之间相背离的矛盾。很多农村基层干部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中成长起来的,对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干部那种一呼百应、说一不二的领导形式耳熟能详,非常怀念,有的甚至沉缅其中不能自拔,思想观念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一方面农民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得到了一些实惠,家庭联产承包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实行,使农民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经营承包的土地,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对村集体和村干部的依附急剧减弱,自重心理日益强化。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由于在农民面前说话没有权威,感到现在当干部窝囊,没意思,感叹过去呼风唤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心里上不平衡。

二是手段方法滞后,存在农村基层干部传统的领导手段和方式与农民日益增长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之间相冲突的矛盾。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不了解现代农村的新特点,不善于用引导、法制等综合的方式去说服农民,还是习惯于用强迫、粗暴的方式领导农民,造成农村干群关系的疏远和紧张。现在农村不再封闭,农民的经济地位明显提高,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农民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显著提高,对过去农村基层干部的领导方法非常反感。有一镇办干部说,现在给农民说好话他不听,说狠话他不怕,用狠招他告你。某镇有一个村干部,到一农户家中催收承包款,知道这位农民家里有钱,偏不交,还和这位村干部抖狠,在拉扯的过程中,村干部动手打了这位农民,结果这位农民住进了医院,花去医药费6000多元,村集体和这位村干部各出一半,才平息了此事。镇办、村干部普遍有一种共识,干部左不得、右不得。

三是精神意志衰退,存在农村基层干部安逸心态与农民活跃的思想之间反差的矛盾。现在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怕困难、怕艰苦,精神不振,进取心不强,回避矛盾,遇到问题绕着走,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很多农村基层干部贪安逸,图享受,对农民的要求、困难和问题,自己难以解决,有的解决起来非常不容易,因而能推的尽量推,实在推不掉了,能拖的尽量拖。镇里干部人心不稳,当了没几天就吵着往城里调,过了40岁后,就当混官。村干部没有手段为农民服务,找农民不是收钱就是派工,干脆辞职不干。据调查现在村党支部书记不愿干的达到1/4以上。

四是工作作风漂浮,存在农村基层干部的官位意识与日渐发育成熟的农村市场经济之间相排异的矛盾。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不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习惯于上传下达,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造成与农民之间的隔膜。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对“官本位”思想冲击很大,镇办、村干部处于最基层,直接承受了这一冲击,但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官位意识还没有彻底淡化,浮在(来源:好范文 http:///)上面听汇报、发指示的现象也没有彻底杜绝;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对农村基层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不会干,指导农民干;农民不敢干,干部作示范;农民干不了,带领农民干。比如,农业产业化,起初农民不懂技术,迫切需要干部传授技术;引进新品种,新的种养殖模式,干部自己要先干一步;农民分散的经营难以抵御市场经济的风险,迫切需要干部带领农民壮大产业规模,拓宽销售渠道,保护农民的利益。现阶段,不少的农村基层干部的确是按照农民的意愿在踏踏实实地干,也得到了农民的拥护,但还有不少干部的心和农民贴的不紧,甚至还有一部分干部怕群众,不敢直接面对群众。

五是教育管理软弱,存在农村基层干部缺乏制约造成财务混乱和农民迫切要求增加透明度的矛盾。前些年,财务管理混乱,村干部包括村民小组长随意开支、损公肥私、假公济私的现象较为普遍,缺乏严格的监管,上至村党支部书记,下至村民小

篇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调研报告

**街道党工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核心、以提升党员整体素质为主线,扎实推进各类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稳步开展。

一、注重落实,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街道党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持续抓好宣传解读和督促检查,确保上级决策部署传达到位,并紧紧围绕从严治党要求,以“突出政治功能、思想引领、基础建设、作用发挥”,切实提升基层支部组织力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到实处。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主线,建立了自上而下、环环相扣的党建责任体系。通过党建主体责任的层层压实,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制定了党建工作计划。将党建工作具体化,充分发挥各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作用,把各项党建工作量化到各支部。

二、补齐短板,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街道党工委围绕提升基层组织力,重点推进“健全优化基层组织班子、持续开展达标创优活动、做好基层换届准备工作”,努力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落实党的基层建设工作。一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完善社区组织班子建设,完成社区组织班子成员缺额选举工作,加快推进社区党组织书记“三个职位一肩挑”工作,巩固基层党组织在基层一切工作中的领导地位。二是持续在各社区开展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回头看”工作,推进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有效化解群众矛盾;持续开展模范党支部创建工作,深入拓展“月观摩、互促进”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三是制定下一年基层组织换届选举计划,扎实做好调查摸底、集中整顿、宣传教育等前期准备工作,为换届选举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是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党建阵地建设渠道。各党支部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三大类制度,提升党员队伍战斗力。

三、选优配强,深化头雁工程促实效

**街道党工委重视社区两委干部的选拔和培训,明确实施“头雁工程”,突出政治引领,抓住关键重点,强化责任担当,推动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一是强化基层干部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干部档案管理机制,通过查漏补缺,加强审核,不断完善社区干部党籍资料。通过建立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定期考核机制,加强了对社区干部的日常管理。二是建立基层后备干部队伍。通过推荐选举、民意测评储备基层组织干部人选,全面强化“选、育、培、管”环节,加强日常教育,提升基层后备干部队伍质量。三是加强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备案机制,深入开展基层发展党员问题排查和整改工作,全面建成“百千万”教育培训体系;持续开展“四个日子”主题党日和主题教育,引导激励党员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章党规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走在前列,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升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能力。

四、固本强基,完善基层组织工作机制

**街道党工委强化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建设,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使我们**街道基层组织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完善基层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基层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夯实基层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建立基层组织小微权力清单,进一步优化服务效能。二是健全基层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壮大基层集体经济;严格资金管理、财务预算,全面发挥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三是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积极进行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探索适合基层干部实际的制度建设;完善监督制约,切实加强对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落实。

篇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调研报告

一、目前农村干部队伍现状分析

随着税费改革完成和“两个反哺”方针的实施, 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 当前也存在一些不利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 只有认真地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 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严峻的三农问题,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年龄结构偏向老龄化;二是文化水平偏低。据王征兵对陕西省礼泉县、河南叶县和鲁山县、湖北省大悟县等地11个乡13个自然村村干部的年龄及文化程度调查表明:在农村干部年龄结构方面, 40岁以下的占28.7%, 40~50岁的占49.3%, 50岁以上的占22.0%;在文化程度结构方面, 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8%, 初中文化程度占46%, 二者合计占8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6%[2]。在发展思路、为民办实事的能力上有所欠缺, 不少村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 农村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不高。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一些村干部在思想素质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新时期的要求极不相称。思想观念陈旧, 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市场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法制观念, 特别是开拓创新能力差, 不敢闯不敢试, 只求稳, 不求上。报着一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 没有清晰的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思路, 没有村级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农村干部的职责本应该起到上传下达、想方设法带动群众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但现实与之相差甚远。“据有关调查表明, 59.1%的村民表示农村干部不能及时传达中央文件及重要通知, 61.3%的村民反映农村干部在其劳动生产过程中没有给予过指导与帮助, 68.6%的村民认为, 农村干部不能维护村民的利益, 村民对农村干部由过去的信赖转变为现在的不信任。”[3]

3. 农村干部离任后的生活无保障。

税费改革后, 农民负担明显减轻, 但财政由于转移支付有限, 乡村两级财力大幅度减少, 只能维持机关开支。村级财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凸现出来, 加上大多数村没有集体收入来源, 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无钱办事的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干部虽然从财政转移支付中得到了固定的生活补助, 但可谓“杯水车薪”, 与他们日常工作的付出大不相称。另外, 大多数村干部将一生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村里的事业, 而年老离任后生活来源却成了一个严重问题。特别是在一些贫困落后地区, 一些为党的事业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的村干部, 离岗后生活没有保障, 晚年生活凄凉。其次是养老保险问题, “目前这种养老保险, 还是一种低水平、低数额的保险, 没有真正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因此, 年老离任后的生活来源也成为村干部一个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对500名村党支部书记问卷调查中, 在‘你最企盼的事’的提问中, 回答‘养老保险’的占37%。”[4]

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农村干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 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

1. 着力拓宽农村干部的来源。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需要有好的带头人。凡经济发展快、农民收入高的村, 无一不是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和村委会, 特别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造就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 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农村干部队伍, 对于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已经迫在眉睫。要按照“有本事、靠得住、群众公认”的标准不拘一格选人用人, 真正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清正廉洁, 公道正派, 群众拥护, 有文化、有本领, 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 把那些对党有感情、对农民有亲情、对事业有热情的人, 把那些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解决处理复杂问题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农村领导班子中。一要拓宽农村干部选拔渠道。要注重从致富能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复退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下岗职工、科技示范户和农产品生产营销大户中选拔推荐那些想办事、能办事的人担任村干部。二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在能人中培养党员、在党员中培养村干部的“双培”工作, 发展壮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对已经建立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 每年对入库管理对象进行考核, 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实行动态化管理与备用相结合, 在后备农村干部中试行“见习制”。积极为他们学习培训、锻炼提高创造条件。三要探索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任用方式。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对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成员, 实行由党员推荐、群众推荐产生候选人后, 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的“两推一选”制度, 确保群众的选人意愿得以实现, 促进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2. 大力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

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 农村干部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开拓新思路, 探索新方法, 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养。从干部自身来讲, 一要认真学习, 勤于思考。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在干中学, 学中干, 边干边学, 边总结边提高, 把书本的、群众的、社会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科学文化水平, 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要勇于实践, 大胆探索。实践是理论的源泉, 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是农村干部自我提高的大课堂, 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中去, 才能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认识到自身发展的潜力与不足, 才能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 吸取失败的教训, 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积极投身于实践, 要有敢挑重担, 正视矛盾, 迎难而上的精神, 越是任务重, 矛盾多, 难度大的问题, 越能培养和锻炼人, 越助于人的素质的提高。三要自我总结, 不断提高。要不断回顾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借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找出自身素质中的薄弱环节, 以便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改进。要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 对自己的所作所为, 经常地、反复地进行自我反省, 自我检查, 自我解剖。从上级组织来讲, 要建立健全农村干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整合培训资源, 广泛培训农村基层干部, 增强他们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要紧紧抓住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这个重要环节, 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制度, 分层次分期分批地对农村干部, 特别是对新选任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要从农村干部队伍的现实状况出发, 不断创新培训形式, 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要充分利用各级党校进行系统性培训, 利用农业示范服务基地进行实践性培训等等。

3. 尽快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稳定农村干部队伍, 让农村干部消除工作的后顾之忧, 思想顺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是保障。因此, 必须尽快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充分调动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效的激励机制, 是解决农村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有效措施。要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要求, 科学制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严格执行奖惩兑现制度, 对业绩突出的不仅要大力宣传表彰, 而且要在经济上给予重奖, 坚决破除“大锅饭”的分配方式, 形成优胜劣汰的长效机制。一要制定责任目标激励, 要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干部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 明确村班子年度工作任务目标, 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二要改善经济待遇。农村干部的报酬, 应随着经济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而逐步提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适当出台制定相关政策规定, 切实改善农村干部的经济待遇, 逐步提高收入水平。对任职期限长而且贡献突出的农村干部, 要在生活上予以关心爱护, 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力所能及地解决其家庭困难问题。三要改善政治待遇。要广泛宣传、表彰和奖励政绩突出、农民拥护的农村基层干部, 重视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 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要充分享有在乡镇一级的参政议政权, 在社会上突出农村干部的社会地位, 使村干部岗位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四要优化工作环境。上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农村, 帮助农村干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真正成为农村干部工作中的有力“靠山”。上级布置工作任务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量力而行, 既交任务又交政策、方法, 对农村干部的高标准严要求, 要相应配套多关心、多支持、多为干部着想。要切实维护农村干部的合法权益, 对少数围攻、侮辱、殴打农村干部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 为农村干部开展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五要完善加快实施农村干部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作, 尽量将所有在职村干部纳入“双保”统筹范围。制定村干部养老保险或退休金制度, 对在村里任职达到一定年限的干部实行养老保险或按月发放退休金, 标准要不低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或相当于本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对业绩突出的乡村班子和乡村干部要给予重奖, 使农村干部有业绩感和荣誉感。

摘要:农村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 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他们的素质能力和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进度和实现程度。针对当前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 应该多措并举切实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关键词:农村,改革发展,干部队伍,干部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8:27.

[2]郭斌, 王征兵.免税后村干部职能定位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 2006, (2) .

[3]张绪珠.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干部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 2007, (3) .

篇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农村;党组织;法治化;治理;腐败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我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的概念,并强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而腐败作为政治之毒瘤,对基层的破坏性较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农村基层党组织法治化治理腐败是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腐败问题的治本之策,法治化治理腐败一方面有利于基层政权的稳定和基层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有效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再一方面有利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脚步。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法治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法治化”中的“法治化”不仅有国法,还有党纪,党内法规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干部、党员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遵守好“党纪”红线;作为一名公民,要时刻以“国法”为自己行为的底线。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法治化”

据14年的数据,“我国基层党组织的个数为430.4万个,其中乡镇党组织3.3万个,建制村党组织58.4万个”①,这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一件事情。但是,作为社会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之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否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取得了应有的实际效果呢?这值得我们深思。据14年的数据,“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个数57688个,占所有村党组织个数的百分之比高达9.6”①。其中,主要表现在一是班子配置不齐,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没有配置到位;二是党组织班子成员法治知识欠缺、法治观念缺乏;三是没有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没有开展民主评议会和党内组织生活会等。一个涣散软弱、不起作用的基层党组织,是不能够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法治化,首先是要配置齐领导班子,加强党章学习、违法违纪条例学习;二是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严肃党内生活,开展法治教育学习和反腐倡廉的活动;三是要积极吸纳新鲜血液,对违纪行为要及时惩处;四是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党委负主体责任和纪委负监督责任确实严格落实在实处;五要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确实做到“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

(二)农村基层党干部的“法治化”

农村基层党干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直接推动者,是推进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组织者,是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实践者,对于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农村基层党干部也是基层腐败的主体,所以,基层党干部的法治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基层党政干部腐败的原因有:一是部分基层党干部的文化素质不强,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弱化;二是“天高皇帝远”、“天高任鸟飞”的侥幸心理,认为反腐只是在上面反,“上面九层风浪,下面纹丝不动”;三是党内外的监督无力,大部分监督者碍于人情关系,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不敢监督或者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不想监督。为此,首先应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的党性教育、法律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守好“党纪”红线和“国法”底线,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认识问题、解决矛盾;二是严格落实基层党干部的“三严三实”教育,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三是完善基层民主等相关制度,加强党内外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做到让人民想监督、敢监督。

(三)农村基层党员的“法治化”

做一名农村基层合格党员:一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开展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和法治教育,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做好带头守法的示范,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随时修改与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二是积极参加“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积极自觉地学习党章党规、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做一名合格党员首先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勤于学习,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再是要积极思考,严于律己,做一名清正廉洁的好公仆;最后是要脚踏实地干实事,切勿投机取巧。

二、权力的法治化

要杜绝滥用权力,避免权力腐败,就应该从权力的获得、权力的运行、权力的监督以及对滥用权力的惩处等方面把好关、截好流,保障权力运行的公正透明。

(一)权力赋予的法治化

权力赋予的法治化是指基层党干部的选拔要合规合法,要程序化、公正化、透明化,确保选拔出来的干部是能够为组织服务好的,是能够经受住外界诱惑,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的,严格干部选拔是解决权力腐败的首要关口。权力赋予的法治化,首先是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制度,确保农村基层党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再是加快培育更多年轻的致力于基层建设的党员队伍,以此改变农村基层党干部老龄化、法律知识欠缺、综合能力低下的现状;三是严格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制定权力清单、简政放权”制度,明确权力的边界,减少权力的寻租,这是铲除腐败毒瘤的上上策;四是对基层党干部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要及时到位,在物质利益与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二)权力运行的法治化

权力运行的法治化是权力行使的过程中要受到约束和控制,要符合法律规范,不被居心叵测者滥用。很多腐败案例表明,腐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把权力商品化,权力被当做可以被交换的产品。这无疑是商品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不可否认,商品经济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而我们需要正确的对待商品经济带来的影响,趋利避害。再是少数人会利用经济管理体制、法律制度的“盲区”、“漏洞”,打擦边球。部分基层党组织滋生腐败的重要原因还有权力过分集中于“一把手”,而得不到有效的制衡。为此,应大力加强我国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特别是要加速反腐败专门法的立法;再是要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开展法治教育,从权力主体自身的自律来杜绝腐败;最后是基层党组织的权力要分權,要有制衡。

(三)权力监督的法治化

权力监督的法治化是要形成党内的监督、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制机制,保护每一个监督者的监督权,让他们敢监督、想监督、能监督,杜绝漏监与弱监现象。第一,党内的监督机构要独立出来,要敢于发声,要有自身的权威性;第二,要普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知识,并充分发挥他们监督的积极性;第三,要规范社会舆论媒体的监督,提高其舆论监督的法制化水平,保证监督有力。

(四)“滥权”惩处的法治化

我国腐败问题比较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滥用权力的行为惩处制度不健全,第一,惩处的结果比较之后,往往在公布某个腐败行为后,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众才知道最终的判处结果,不具震慑力;第二,惩处的力度不够,有迂回婉转的余地;第三,惩处的结果不一致,不同地方不同级别的法院对同一腐败行为的判处结果存在不一致现象。为此,需大力健全我国对腐败行为的惩戒机制,在做好反腐败专门法立法工作的同时,把监察腐败行为、审判腐败行为的机关独立出来,做到对腐败行为的一条线惩治,对腐败行为零容忍。

三、文化環境建设的法治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个人,文化的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深远持久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当然所谓糟粕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糟粕,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思想理念已经不能利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了。一是官本位的思想,“学而优则仕”,认为手中的权力不受监督可以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或政治地位,这是滋生腐败行为的重要思想根源;二是等级制度森严,认为上层等级的人士在占有社会资源上优于下层次人士,致使下次人士争相恐后争做上层人士;三是历来受儒学思想的影响,重视人治而轻法治,可不是每个人都是君子,都能三省吾身;四是我们的文化习俗重视人情关系、讲究礼尚往来,后来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中,也就被异化成了“拉关系”“走后门”来获取利益。

为此,需大力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吸收国内外之精华,去其糟粕,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是加强农村广大乡镇居民和村民的法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以法治安全讲座、音像作品、网络媒体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法制,让每个老百姓都知道法律、坚守法律、爱护法律;二是培育老百姓的法治精神和法治观念,做到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解决矛盾。

四、基层民主建设的法治化

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制度,重视人治轻视法治,重视专制轻视民主,当前基层干部对民主的运用和基层人民群众对民主的诉求与全面依法治国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扩大基层民主的建设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点,基层民主建设的法治化要求广大农村的基层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并在行使这些权利的时候有法律法规的保护,确保这些程序运行过程中有序化。

部分乡镇的村子在民主选举中存在贿选、送礼拉选票的情况;民主决策过程中存在把广大老百姓排除开,由领导者说了算的情况;在民主管理中存在部分村子账务不公开,低保户、五保户基本都是村书记的关系户、亲戚户的情况;民主监督过程中存在党内纪检委员监督无力,人民群众不愿监督的情况。解决这些腐败行为的重要措施:一是健全民主机制,充分尊重和保障村民民主权利,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二是疏通民意表达渠道,确保广大群众有地方说话,有地方排难;三是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积极合法行使在民主选举中的选举权,在民主决策中的知情权,在民主管理中的参与权,在民主监督中的监督权。

五、维护好党群关系

党群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其狭义的理解,而广义的党群关系不仅包括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还包括与其他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以及自治组织的关系。影响党群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贪污腐败是最被人民群众痛恨的,部分基层党干部的滥用权力,致使人民的利益得不到确实有效的维护,这是对党群关系撕裂性的伤害。个别领导干部的做法,影响的是人民对整个党组织的看法。维护好党群关系,一是严肃党内作风建设,作风优良的党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取得人民的信任;二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三是优化党群之间表达的方式,借用网络等新型工具,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沟通交流,宣传新思想、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文丰安.中国反腐问题与廉政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2]文丰安.当代乡村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5.

[3]胡妮,许伟,马学锋.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有效路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6(1).

[4]孟大川,郭祎.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关键与路径[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5(4).

[5]龚晨.主体视域下基层治理法治化路径创新探析[J].行政与管理,2015(8).

[6]章勇.基层民主法治化是治理基层腐败的根本[J].新西部,2015(35).

[7]王增杰.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5(1).

注释:

①龚晨.主体视域下基层治理法治化路径创新探析[J].行政与管理,2015(8).

作者简介:

戴晶晶(1991~),女,湖南常德人,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篇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调研报告

保障农村和谐稳定的情况汇报

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组织建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通知》(粤组电传[2011]100号)精神,我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农村营造和谐稳定氛围,积极防范在岁末年初,出现不稳定、不和谐的群体性事件。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开展矛盾排查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我区认真做好排查化解综治信访重点矛盾纠纷、解决疑难信访案件等工作,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前一阶段,由于历史遗留以及征地拆迁、集体资产管理、社会保障等诉求问题,引发了诸如xx、xx村等一些集体性提出诉求的事件,为尽快消除这些事件不良影响,为化解不稳定苗头,防止引发连锁反应,保证农村社会大局稳定,我区积极采取措施,镇、街与纪委、组织、公安、民政等部门联动,加大村务管理工作力度,完善党务、政务公开、“三资”管理工作。并采取个别访谈、家访、约谈以及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会议的方式,加强与村民的沟通,了解访求情况,作好宣传引导。印发《致村民一封信》等文字资料,对其提出合理诉求部分作出解释、说明、回应,对不合理部分做好劝导、疏解、宣传,引导村民合法诉求,抵制非法组织和非法行动,减少因不知情附和的群众。并开展“难点”村回访活动,对今年初村级换届选举中存在村民上访情况的村进行回访,了解村委会运行,“两委”班子协调,党务、村务公

开,财务管理等情况,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及时排除隐患,防范于未然。

二、开展党务、村务公开检查,完善村务管理制度

12月中旬,我区利用全区开展党务公开检查的机会,下发通知要求各镇、街对所辖的行政村进行一次全面的党务、村务公开检查。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委党建办、区民政局有关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各镇的农村的党务、村务公开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率达20%。检查组还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通过规范农村党务、村务公开,进一步完善党务、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此外,为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村务议事决策、财务监督管理等制度,我区在部分农村试行,待时机成熟再全区推行。议事监督制度就是由村党支部会议推荐3至5名有群众威信的党员,与村务监督理财小组联合组成议事监督小组,对党务、村务,尤其是对财务、决策、管理进行全程监督。

三、通过组织生活创新,提高基层组织凝聚力

为进一步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我区按照上级的有关安排,在全区开展“组织工作创新项目”创建活动。各镇(街)党(工)委结合省、市、区的组织创新工作内容,从本地实际出发,在农村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管理、党员培训、民主新议事、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等方面的提出工作创新项目。通过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核心作用,找准工作着力点,把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转化为本地发展的目标、思路和措施,并组织动员党员群众予以贯彻落实。同时通过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强化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来推进创新,做好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使群众对党组织产生由衷的信任和拥护。

四、通过慰问、文化下乡活动,送上组织关怀和温暖

篇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调研报告

满,突出的问题就是表现在民主管理方面。

一、村务公开的不细致、不透明、不能按党委、政府的规定要求公开

村务公开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落实好村务公开工作,xx镇党委、镇政府早在2004年就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规范民主决策机制的实施意见”。我镇大部分村都能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意见要求认真落实,涌现出了上东廓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好的典型。但是也有的村不能按照党委、政府的规定要求公开,村务公开的不细致、不透明。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就是原xxx村党支部,原xxx村党支部书记周士翠任职期间,坚持每月向本村村民发放一张明白书进行村务公开,这似乎看起来非常民主。实际周士翠坚持每月向本村村民公开的有相当一部分是上届党支部、村委会多年历史遗留的问题,而本届党支部、村委会应该向本村村民公开的事项没有公开,而不应该向本村村民公开的事项反而公开出去了,即使应该公开的事项也不全面细致,使群众不满干群矛盾加深。

二、工作不严紧、民主程序执行的不到位

在决定重大问题上工作不严紧、民主程序执行的不到位,这是大部分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凡是在村务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村都是由于工作不严紧、民主程序执行的不到位造成的。在有的村“两委”开会只说事,不履行民主表决程序,所决定的事项会后“两委”成员之间产生分歧。有的村开村民代表会,不说清要表决的事项,就让村民代表签字,最后连签字的代表都不承认所签字的内容,造成干群矛盾升级,社会不稳定因素突出。去年我镇xxx小学校出租一事就是一典型的例子。xxx村在小学校出租前村委会召开过一次村民代表会,会上只说将小学校准备出租,租金多少,租期多长时间并没有讲,会后村委会以签到领钱的方法让村民代表签了字,小学校出租合同签订后村民以没召开村民代表会、价钱低为由进行了长达半年多时间的集体访。

三、不严格履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

不严格履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这是在有些村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群众上访,反映村干部问题的直接动因。有的村不出问题不请示,出现了问题才想到了请示,把党委当成规避问题矛盾的挡箭牌。如去年xxx村樱桃、白地承包问题,在没有召开村民代表会的情况下,原村党支部书记xxx、原村委会主任xxx在事先得知中石油占地信息的情况下于2006年4月18日、19日分别与村民xx、xx、xxx签订了xx地、白地承包合同,由于这3户在签订合同后连夜在地理突击栽树引发村民注意和不满造成村民集体上访,在此种情况下原村党支部书记xxx、原村委会主任xxx才想到了向党委请示,想以事后请示的办法规避干群矛盾,结果使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使矛盾升温,造成的不良后果难以挽回。再有就是随意处置集体资产问题。xxx村原村委会副主任张x在未经村“两委”同意的情况下,私下答应村民xxx,将xxx村北大院种植的青贮收益xxx元的一半分给xxx,并用支票换现金xxx元,现金交给村出纳员xx,xx给张x开据一张z奶牛场交来青贮款xxx元的发票,张清将xxx提供的xxx元收据转交给xxx农场;这种一言堂、违反财经纪律的做法,群众反映强烈,造成群众多次上访。

四、对村里用人、用工问题反映强烈

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用人管理制度,存在随意性。还有的村干部由于在换届选举中许过愿,通过安排用人、用工来还愿。群众对有的村干部按远近亲疏来安排用工意见非常大。

五、对集体资产缺少监管、造成集体资产流失

对集体资产缺少监管,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续,造成集体资产流失,这是群众意见比较大,也是造成群众上访的一条重要原因,如xxx村xx厂、xxx厂设备的流失、就是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造成的。xxx村在村内搞基建过程中,至少有xx立方米的板材不知去向,水泥等建材也有大量丢失现象,造成群众多次上访。分析其原因就是没有出入库手续,其根本就是由于管理制度缺位造成的。

六、对集体应收取的资金缺乏规范性管理

如xxx村青储款的问题,是新世光公司直接对xxx村集体付的款,可这中间由xxx村原村委会副主任张青直接将14214元的支票交给江太福,并用倒票的方法换取7107元现金,由张青交给村集体。不难看出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缺乏规范性管理。

七、对合同协议签订的权限管理缺乏规范,应由集体签订的合同由个人签订。

上一篇:健脾合剂治疗婴幼儿肺炎恢复期疗效观察下一篇:高危药品如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