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健全“六项机制”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024-04-12

兖州健全“六项机制”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选5篇)

篇1:兖州健全“六项机制”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兖州健全“六项机制”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健全选拔培养机制,确保“办事有人才”。坚持统筹城乡干部和人才资源,打破村庄、地域、行业界限,通过社会招聘、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等方式,选聘致富能人、企业管理人员、退休干部到农村任职。在兴隆庄镇率先探索试行了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制度,有效解决了个别村党组织书记匮乏的问题。深化农村党建“递进培养工程”,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创业人才的跟踪培养力度,特别优秀的,及时选拔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二是健全教育培训机制,确保“谋事有能力”。将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依托市镇党校、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坚持每年将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轮训一遍,并坚持由市委书记每年为村党支部书记讲课。建立了村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考核评估体系,对培训效益显著的,优先安排培训任务,并在年终给予表彰奖励。《山东组工信息》刊发了该市的这一做法。探索建立了“村官创业讲坛”,定期组织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作典型事迹报告,面对面传授经验,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是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确保“干事有待遇”。出台了《农村干部补贴发放和养老保险办理管理办法》,市财政列支1000多万元,增加了村干部补贴报酬,并为873名村党支部书记、专职村主任、村会计办理了养老保险;各镇街研究制定了村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奖励办法,预留了村党支部书记绩效考核奖励资金,确保年内村党支部书记补贴待遇超过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在此基础上,加大政治激励力度,今年将4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招录为乡镇公务员,对30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表彰奖励,使其真正感到了政治上有前途、工作上有干劲、生活上有保障。1

四是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确保“理事有章程”。围绕激励约束干部、健全制度、规范运行,实施了村级事务和党建工作“双规范”工程,将每年6月、12月作为“村级规范化建设月”,集中开展村级规范化建设活动。实行了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和年度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报酬确定、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出台了《村干部问责办法》,健全了不合格党组织书记调整等制度,形成了选育管相结合、绩奖惩相统一的农村干部管理新机制,促进村级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五是健全财政倾斜机制,确保“议事有场所”。连续三年实施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升工程”,对163个村的活动场所进行了新建或改造。今年,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市财政列支1000万元,扶持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目前,牛楼、吴村、道沟3处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年底前力争每个镇街都建成2—3示范典型。这一做法《山东组工信息》予以刊发。

六是健全分类指导机制,确保“成事有氛围”。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注重从经济基础强、班子基础牢、群众基础好的村中选择示范村和试点村,以班子建设为重点,扎实开展党建工作示范点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共建活动。目前,全市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00个,切实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精心组织开展“农村基层组织集中整顿月”活动,对7个班子不健全、软弱涣散的农村党组织进行了集中整顿,配齐配强了党组织班子。2

篇2:兖州健全“六项机制”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关爱基层

服务基层

××××大力健全农村基层组织激励保障机制

长期以来,我们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一直强调要发挥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但是少数基层党组织在如何发挥作用上思路不清、措施不力,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热情不高,工作满足于一般化、过得去,甚至个别乡村干部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此,××××委牢固树立强基固本思想,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地委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堡垒工程”、“聚力工程”,从高、足额落实基层干部各项待遇和补助,大力健全农村基层组织激励关爱保障机制,有力促进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一)选贤任能,激活力。县委以选好干部和配强班子作为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突破口,选贤任能,提优调庸,着力培养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基层干部队伍。在制度建设上,坚持“三个不吃亏”,树立面向基层乡镇一线选人用人导向。在干部选拔上,将一心为民、埋头苦干,坚持原则、敢抓善管,为人正派、作风过硬的干部和长期在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列为提拔重用对象。在干部交流上,充分考虑干部的能力、资历和潜力,同时关注干部的个体诉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主

实践有机地结合。已选派

名干部到北疆挂职锻炼,选派

名村干部赴浙江省温州市培训锻炼,乡镇民族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得到增强。

(三)健全激励,鼓干劲。全面推行乡镇机关、站所、社区干部业绩考核奖励制度,在保证乡镇干部“阳光津贴”不低于县直单位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乡镇(场)机关、站所、社区干部业绩考核奖励实施方案》,财政拿出

万元作为奖励经费,实行按月考核,从优到劣划分A、B、C、D等次,A等260元/人/月、B等130元/人/月,C等和D等人员取消奖励资格并对D等人员进行追究问责,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待遇,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健全“权责一致、奖罚分明”的“第一书记”激励机制,对通过考核并取得“合格”成绩的“第一书记”每人每月补助800元、取得“优秀”的补助1200元,年终按20%的比例评选优秀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每人奖励5000-10000元。对连续三年评为优秀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予以优先提拔使用或提高职级待遇,同时,规定今后乡镇干部提拔,未担任过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一般不予提名。建立“稳步增长、财政保底、绩效挂钩、兼顾公平”的村干部报酬管理机制,下发《关于规范调整村干部报酬发放标准的通知》,2011年,根据全县2010年各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水平重新核算村干部报酬构成标准,连

长”(社区楼栋长)队伍建设的意见》(新党组〔2011〕22号),从2011年6月起专职联防队员工资在原每人每月80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300元,达到1100元;村级治保主任在原有的工资报酬基础上每人每年再增加1000元,7个社区治保主任每人每年增加1400元;在原有工资报酬的基础上,农村“十户长”每人每月补助50元,社区楼栋长每人每月补助100元。

篇3:兖州健全“六项机制”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地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关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创新。第一次提出制定校企合作法规,并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体制重大改革试点范围。

职业技术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它是以职业需求为前提,可以说职业教育是沟通教育与职业之间的渠道。要保证职业教育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要通过对企业深入的调研、与企业保证稳定的合作,通过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以求达成职业教育模式与教学体系的特色,促进地方产业用工的某种平衡。可以说,职业教育从开始之时,就具有教育与产业相结合的双重特性;决定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其持续发展、内涵发展和专业特色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岩如说“世界各国在职业教育方面都采取一个共同的办法,就是校企合作”。许多的职业院校在教育部提出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校企合作的形式与管理方法,提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同时伴以调整工作思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同时全方位推进了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了专业与产业的高位对接,促进学院全面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冷静的看到,学校的办学基础不同,所处的产业带不同,盲目的推进反而造成了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早生早亡的现象。

一、为了推进校企合作,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成功的校企合作经验总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做好规划:

1)以调研为主,了解校企供需关系

要将校企合作真正的做到“双赢”,必须要做好调研,包括学校的产与企业的求,在双方的供求关系中找到共同的利益点,探索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并以此做为纽带,将校企双方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共同促进校内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

2)结合职业教育新思路,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完善教学体系建设

学院要改变以往的教育和就业的思路,积极主动的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做出具有实效的实施、考核方案,以此带动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的改革。

3)组建双师队伍,提高实践专业教学能力,

由于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是由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做为主要力量充实的,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学院与企业合作必须以教师先行。同时以企带校,提升了自主研发能力。

4)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促进校企合作

企业有着先进的设备和一流的技术人员,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院不断汲取企业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推进学院设备的更新换代,以满足校企合作对硬件设备的要求,促进了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并且在磨合中不断改进。

5)丰富校企合作内容,拓宽校企合作领域

随着企业的逐步转型,线上线下都要有配比很多懂专业的人才,围绕产业需求,加强专业群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校企合作的内容和成果,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的领域。

6)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制定合理的校企合作制度管理

推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除了合作内容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校企合作组织体系建设及制度健全。很多地区在政府、学院和企业之间搭建平台,共同促进高职教育,建立校企合作的奖励机制,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学院为了促进校企合作稳步快速的发展,大多数院校设立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校企合作的规划、考核和推进工作,协调解决校企合作中出现的信息和细节合作等问题。

二、建设解决问题的方法

1)建立教师工作站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这种集团化办学在各地得到快速发展。在资源共享、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上的优势下,可以依托职业教育集团,与企业合作建立教师工作站,教师定期到工作站参与企业的实战项目,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动手能力,改变教学思路。

2)校企合作形式和内容要按照本校特点进行选择

校企合作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院校,因为在某些程度上合作还要取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再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在形式和内容上不局统一模式,探索更多的适合区域型经济和专业性质的校企合作形式,在内容上还要带动加强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培养适应先进生产力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3)教学安排要根据校企合作项目创新

由于企业生产周期灵活,校企合作要求学校能制定适应企业的实习计划,打破传统的教学安排,创造出一个适用于“校企结合、产教结合”的办学计划,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全力打造高技能人才。

4)新形式下的校企合作要有配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个好的校内外基地建设必须有一套健全的管理体制相配套。在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上,适应校企合作办学的形势要求,以规范教学带动整体治理,逐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5)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针对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设备更新,从而促进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院、企业的共同发展过程中,围绕人才培养,通过企业项目推进,将企业文化渗透于课程教学过程中,企业、学校双方共同配合,整合设备、教育、师资等资源,加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更好地发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充分诠释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孙宗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8

[2]刘长志.《高职机制专业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科技创新导刊》.2014.1

篇4:健全体制机制 加强作风建设

制定工作规划。根据中央的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本地区本部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情况,研究制定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工作规划和具体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确定方法步骤,落实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坚持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列入党的建设的重要日程。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明确抓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具体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强化责任追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完善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指导工作的能力。坚持和完善联系群众制度,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自觉接受群众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工作的监督,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制度,抓紧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各级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坚持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把领导干部作风状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弘扬新风正气。

篇5:兖州健全“六项机制”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现状及存在问题

基层党组织活力是指党组织是健康、强大的, 即基层党组织组织结构严密, 有战斗力、凝聚力、感召力, 党员队伍不断扩大, 且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被普遍认可;基层党组织能按照与时俱进的形势和任务要求, 创新机制、体制、制度、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 积极进取, 充满生机, 效率高、效果好, 得到大家的响应、拥护和欢迎;基层党建制度完善, 有发展平台, 有保障力度;基层党组织活动丰富、思政教育彰显效果等。

但是, 我们应该看到, 当前一些民办院校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不同, 存在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党支部整体功能发挥不够、能力不强;体制不健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党的工作者、领导者对马克思主义学习不够, 缺乏改革意识和创新方法;基层党建的保障支持力度不足;一些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不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实效的发挥, 而且使基层组织的活力逐步弱化, 阻碍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鉴于此, 我们必须寻求增强民办院校基层党组织活力的有效对策。

二、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意义

(一) 增强基层组织活力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时要求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提高基层党员队伍建设质量, 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保持党的生机活力、促进党的全面建设的重要环节。习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 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健全机制、务求实效, 不断提高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因此, 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 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增强基层组织活力是巩固创先争优成果的需要

另辟活动蹊径, 促使共同进步, 注重先进发挥, 彰显作用辐射, 是独立学院创先争优活动发展到新阶段的现实要求。

(三) 增强基层组织活力是加强党建实效性的需要。

延拓党建模式, 加大推进力度, 创新管理机制, 增强活动效用, 是落实独立学院党建实效性的客观需要。

(四) 增强基层组织活力是提升民办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坚持错位发展, 体现比较优势, 树立学院品牌, 凸显办学特色, 为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成长提供高质服务, 是独立学院党建助推保障作用发挥和体现的内涵需求。

三、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举措

(一) 创新理念激活党员发展

对于独立学院基层党组织而言, 要坚持改革创新, 不仅要继承和发展在长期党建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成功方法, 而且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基层党建有效方法, 因为方式方法创新是增强独立学院基层组织活力的源泉。

1. 慎重做好发展工作、确保党员质量。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 党员队伍的活力是党组织活力的重要源泉。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要把握好发展党员这一关,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 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确保民办高校发展党员质量。坚持把培养教育贯穿发展党员工作的全过程, 切实加强入党前、入党时、入党后教育, 实现党员组织入党和思想入党的统一。

2.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升党员素质。

民办院校基层党组织应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对党员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 并教育党员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做好学习培训的同时, 还要加强实践锻炼,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等主题实践活动, 组织党员立足本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强化活动效果。

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强大思想武器。结合新形势、新要求, 应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党员日常工作灵活地结合起来,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以开放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活动方式, 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如以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学生党员、“爱心天使”陈静的感人事迹改编的电影《小城大爱》在全国公映, 是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典范。

(二) 健全组织带活支部建设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 加强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抓好党组织班子建设能起到龙头作用。党组织班子的思想建能力建设和队伍结构优化, 关系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全局,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不断提高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2. 选好党组织负责人。

党组织负责人应爱岗敬业, 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建立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拔、培养、激励和培训工作机制,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队伍,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增强党组织亲和力。

3. 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从民办高校实际出发, 逐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精干高效、专兼职结合的党务干部队伍, 挑选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热心党务工作的同志组成党务干部队伍。

(三) 建立机制盘活工作体系

民办高校在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实践中应总结一套符合本学院特点的党建工作机制, 在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中形成许多具有学院特点、民办特色的机制和方法, 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等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中组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中组发[2000]7号) 规定, 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工作职责是:“对学校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支持学校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负责人依法办学;加强学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做好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和发展党员工作。”[1]独立学院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治核心作用, 起监督保证作用, 必须重视建章立制, 依法治校[2]。

一要发扬民主, 善于及时地把党的方针、政策、党组织的意图、监督保证措施, 通过党员群众, 通过合法有效的渠道, 转变成为学校的规章制度, 促进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

二要认真研究独立学院党的建设的新情况、新任务、新特点, 保证制度建设真正符合独立学院改革发展客观实际, 体现独立学院党的建设的内在规律, 提高制度建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要强化民主集中制度, 建立完善的党内集体领导制度、党务工作制度、谈心制度、思想汇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监督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 健全党内生活, 树立组织权威, 使党员特别是从事高层管理工作的党员在党内受到严格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提高民办高校基层组织活力的理论与实践工作是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对民办高校的领导、深入发挥基层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内在要求。为此, 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科学合理地进行理论创新, 为推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青云.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涵、意义及基本途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0 (2) .

上一篇:嫁得好不如学得好辩论下一篇:护士如何写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