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2024-04-24

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通用8篇)

篇1: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13、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农村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组织形式,是农村的政治核心,必须抓好党支部建设,尤其是要配强党支部书记,使其成为结构合理、团结一心、配合默契的领导班子,成为党在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俗话说:“富不富在支部,好不好在领导”。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带头人,也是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得以落实的“领头羊”。农村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大量实践证明,党支部书记素质高、有思路、能力强,就能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就能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因此,要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选准配好合格的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书记人选上,要采取“三推双考”(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和文化知识考试、组织考察)等形式,引入竞争机制,注重政治素质,把政治坚定、办事公道、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群众公认作为选拔党支部书记的基本条件。同时还要注重能力,把能够驾驭全局、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善于带领广大农民致富作为选拔党支部书记的重要条件。要通过选好党支部书记,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选配党支部书记的渠道要拓宽。既可以从党政机关选派,也可其他村(队)中选派,既可公开向社会招聘,也可以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让有能力的中青年出来挑大梁。对选任的党支部书记,一要工作上支持,二要保证他们的基本收入。同时要强化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党支部书记认真履行职责。对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群众有反映的,要及时批评教育,促其整改;对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差、作风差、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按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对以权谋私、违法违纪的,要严肃处理。对有问题的支部成员,要本着保证稳定,“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再换人”的原则,采取措施帮助教育他们,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14、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臵形式,建立健全民主机制

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是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这些年,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由收费收税引起的干群矛盾基本消失,但在一些地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仍然紧张,一些党员干部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开,不能维护甚至侵害普通党员和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利益。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首先要对党员实行科学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按党章要求开展正常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其次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推行党员议事会、村情民意恳谈会等方式方法。做到决策符合村(队)情,办事顺乎民意,避免个人说了算,凭老经验办事情。其三要推进基层党务、政务、村(队)务公开。要明确党务公开内容,提高党务公开质量,实现党务公开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继续抓好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务村(队)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其四要抓好党内生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坚持,已订的制度要落实,缺少的制度要补建。党支部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带头执行制度,做出表率。通过完善制度并严格执行,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支部一班人的事业心、进取心及责任感,以便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支部真正建成政治坚定、富民有方、团结战斗、务实创新的坚强战斗堡垒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臵是农村党建工作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整个农村基层组织配套建设的中心环节。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变化、城乡互动日益频繁、农村党员从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以及党员流动性增强的趋势,现行的主要以行政村(队)为单位设臵党支部的传统组织设臵模式本身带有的封闭性和狭隘性的局限日渐凸显,越来越不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以改革的精神适时合理地调整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臵模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加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基础的迫切要求。按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创新和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臵,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在行业协会中,建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上的经验,形成以村(队)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层的新型党组织构架体系,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15、要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中最具经常性、普遍性的基本建设,并为思想、作风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一要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大力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推动企业创新、应对复杂局面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把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努力践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夺取企业三个文明建设丰硕成果的坚强领导集体。二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活力。优化党组织设臵。在配备经营管理人员的同时配备党务工作人员,保证企业的业务开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设臵到哪里;加强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和载体;重视做好在生产经营一线和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工作。三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把组织考察推荐与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结合起来,按照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负责人任免管理制度和办法。企业重要经营管理人员的任免必须经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党组织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董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确定用人标准,研究推荐人选,严格组织考察,完善评价体系,加强监督管理。积极探索通过内部竞争上岗、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选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坚持党组织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全面推进人才强企战略,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要建立与骨干人才的联系制度,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努力锻造一支国有企业资产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者、科技人才、思想政治工作者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四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有效途径,坚持把党组织的工作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规则结合起来,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机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党组织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证协调高效运转,增强班子整体合力。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要增强民主意识,善于集中班子成员的智慧,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不能独断专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增强大局意识,尊重和支持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不能自行其是。

篇2: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不仅肩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职责和重任,而且还起着团结群众、组织群众、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做好“五个重在”,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一、重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引领能力

注重学习、善于学习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途径。自建党至今,我党之所以能够永葆先进性,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新成就,从根本上说就是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来充实和提高自己。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唯有不断加强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知识,适应新形势,增长新本领,才能更好地团结和带领职工群众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制定不同的创先、创优标准。认真组织开展读

书学习竞赛和学习型党员、学习型干部、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党组织等创先创优活动。要将自学、集中学习、脱产学习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行业技术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二、重在加强党建方法的不断创新,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突破

创新是一切工作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对基层党组织建设也不例外。我们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思路,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强化基层党员服务意识,努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突破。

一是思维要新。思维支配行动。思维的创新来源于观念的更新。因此,抓基层党组织工作就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充分认识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给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新挑战,以此来确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实现目标。紧密结合本单位中心工作,找准突破口,积极探索与创新。二是方法要活。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既要体现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又要达到生动活泼和充满时代内涵的要求。要把是否有利于党员群众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提高,是否有利于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是否有利于经济建设和业务、生产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作为评判和检验基层党组织各项活动成效好坏的标准。

三、重在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体现了这个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否过硬,也是单位风气好差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作风建设决定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要坚持开展作风建设和反腐教育,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六条具体要求”、“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以及“领导干部八个良好作风的要求”,督促基层党员认真行使和履行共产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党员积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要结合实际,对全体党员进行必要的党纪、党风、党性教育。开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坚持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教育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构筑防腐巨变的思想长城。同时,还应坚持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使大家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永远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深厚的感情对待职工群众,真正成为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四、重在队伍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要搞好基层党的建设,就必须要有一支能够很好领会和贯彻执行党的理

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决策的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决策落到实处,并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发挥。

要严把党员干部“入口关”。要把那些责任心强、有开拓奉献精神、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使之成为培养对象和积极分子,对符合党员标准的及时吸收进党员队伍;把那些年富力强、具备一定科技文化知识、懂得经营管理,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骨干人员选拔任用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加强教育培训,重点进行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和各种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使之成为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强化管理,着力提高党员队伍规范化管理水平。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规范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要完善机制,着力激发党员队伍的活力。根据实际,建立一套易于操作、符合实际、效果明显的党员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可靠有力的保障。

五、重在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效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基层党组织要进

一步增强“参与”意识,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设计和开展多种主题活动,寻求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有效载体和最佳途径,使党建工作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在活动中得到落实和深化。把党建工作同企业的改革,生产经营工作一道去做,把生产经营和改革过程中的难点和热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积极服从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这一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只有这样,企业基层党组织才能掌握为生产经营服务的主动权,把提高党组织战斗力与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两张皮”问题。

同时,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领导,形成党建工作常抓不懈的保障机制。要强化责任制,全面落实党建工作的任务。将党建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划分,定出量化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定期检查考核,变“软任务”为“硬指标”。最终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并转化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篇3: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待加强

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民成了拥有种种自主权的生产经营主体, 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大大提高, 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则失去了对集体经济资源的控制权, 使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分散的家庭之间的经济链条断裂, 经济关系淡化, 农村党支部可控制的经济资源大幅减少, 公共事业服务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党组织原有功能的实现空间逐渐缩小。而在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应对乏力的问题。职能转变没有及时到位, 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手段减少、功能弱化, 导致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 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不强, 作用发挥不够。与农民群众加快发展、增收致富的愿望和要求产生了很大差距。

(二) 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还有待提高

随着村民自治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这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活力,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 自治主体缺乏。由传统的“统治”方式向村民自治制度的变迁, 治理主体也由政府转向了村民, 然而, 作为村民自治制度的主体———农民, 其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合作精神不足, 法律意识淡薄, 公共精神缺乏, 再加上由于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 使一些较为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村民流向城市, 农村出现了以“九九、六一、三八”为特征的村庄人口结构现象导致农村基层干部倾向年龄老化、知识老化、作用弱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形不成核心, 聚不成合力, 影响生产和管理。其次, “两委”班子不协调, 有些党支部书记片面强调“一把手”的地位, 并代替村委会决策, 干预村委会自治事务。有些村委会成员又片面强调自治, 认为村委会是众多村民选出来的, 有群众的拥护, 比由上级任命或几个党员选出来的村党支部群众基础强, 所以在思想和行动上不愿服从党支部的领导, 同党支部书记形成对抗, 严重影响工作, 也使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流于形式, 使村里面的工作陷入瘫痪, 争权夺势现象非常明显, 有些村甚至出现利用宗族或金钱等的手段干预村务政务等现象, 影响了基层稳定和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三) 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方式有待创新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转型, 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性日益增强, 跨地区、跨产业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或经营联合不断涌现, 新的经济组织日益增多, 农村出现了生产大户、农业协会、经济联合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 各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产生, 特别是近年来的城中村开发, 新的农村社区不断涌现, 传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发展要求。此外, 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越来越频繁, 离土离乡、经商务工的农民包括农民党员越来越多, 流动性较大, 党员集体活动难以开展, 党内生活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 使党支部与党员思想之间出现了断层, 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难以落实。目前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方式往往与党员个体特点不相适应, 导致流出地党组织很难准确掌握其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 流入地党组织也很难为其搭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 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

(一)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

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 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引导基层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做到真正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将自学、集中学习、脱产学习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将政治理论的学习与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村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训的教育体系, 通过各级党校、干校以及各种农村培训机构, 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理论业务培训、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学习, 并通过外出考察、锻炼等多种渠道, 帮助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 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 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二) 转变工作作风, 增强服务意识

农村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变领导为引导、变强令为示范、变要求为服务, 不断改进领导方法, 提高领导水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 为农村的发展谋出路、订规划、绘蓝图, 真正把促进农村发展当为己任, 努力开创为农村的富裕和农业发展的场景, 为农民的增收出主意、想办法、找出路、办实事。农村基层组织要加大农村普法力度, 加强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引导, 使农民知法、懂法、守法。在教育农民过程中, 要高度重视村民自治的作用, 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上。对事关农户之间、农户与集体之间的相关权益和事关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 要组织农民讨论协商, 制定农民共同遵守的村民公约, 规范和约束农民行为。

(三) 创新用人理念,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创新用人理念, 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用人方法拓宽用人的渠道, 在坚持政治素质标准的前提下, 打破身份、籍贯等条条框框的限制, 可采取公开招考、聘任制等方式, 面向全社会选拔村干部, 真正把政治过硬、能力较强、群众公认、作风扎实的人才引进来。要加强建设后备队伍建设, 下大力气加大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工作, 注意从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的在乡青年、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优秀经营管理者中, 选拔出经济思路清、带民致富举措多、群众满意度高的优秀年轻党员进行重点培养, 并对培养对象定期考核, 特别优秀、已具备领导干部条件的, 要不失时机地把他们推上基层领导岗位, 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政治舞台。

(四) 创新村级领导体制,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必须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 从体制上理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村委会的自治之间的关系。一是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议事制度, 凡涉及村里重大事务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 都要经过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二是完善村“两委”班子协调配合的工作体制, 坚持“两个不动摇”, 即坚持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 坚持实行村民自治不动摇, 严格界定“两委”职责范围, 正确处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建立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制度, 明确在村级组织中, 村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位置, 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班子的“一把手”, 是村里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村委会等其他村级组织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 围绕自身职能, 依法照章开展工作。

(五) 创新党内组织机构设置, 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应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优化组织设置, 扩大组织覆盖, 创新活动方式”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一是村村联建党组织。将相邻的两个或几个村党组织合并归一, 建立联合支部或党总支或党委, 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二是村企联建党组织。即突破行业界线, 将乡镇骨干企业党组织与行政村党组织合并联建, 由企业党员厂长或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党支部 (党总支、党委) 书记, 在组织上实行村企统一领导。三是村居联建党组织。在城郊与城区接壤的地区, 将行政村和居委会党组织合并, 建立党总支或党支部, 统一领导行政村和居民区的工作。四是建立行业党组织。主要以行业协会为载体, 把分散在广大农村和城镇的党员, 按行业分工组合起来, 建立相应的党组织。五是建立流动党员支部。根据农民党员的流动态势及特点, 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经济组织或行政组织中, 设置流动党员临时支部。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 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实行党员信息一网通, 实现城乡对接的党员“无缝”管理, 从而增强农村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篇4: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领导力的基础,是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如何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农村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性任务,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待加强

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成了拥有种种自主权的生产经营主体,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大大提高,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则失去了对集体经济资源的控制权,使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分散的家庭之间的经济链条断裂,经济关系淡化,农村党支部可控制的经济资源大幅减少,公共事业服务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党组织原有功能的实现空间逐渐缩小。而在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应对乏力的问题。职能转变没有及时到位,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手段减少、功能弱化,导致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够。与农民群众加快发展、增收致富的愿望和要求产生了很大差距。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还有待提高

随着村民自治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明显增强,这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活力,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自治主体缺乏。由传统的“统治”方式向村民自治制度的变迁,治理主体也由政府转向了村民,然而,作为村民自治制度的主体——农民,其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合作精神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公共精神缺乏, 再加上由于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使一些较为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村民流向城市, 农村出现了以“九九、六一、三八”为特征的村庄人口结构现象导致农村基层干部倾向年龄老化、知识老化、作用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形不成核心,聚不成合力,影响生产和管理。其次,“两委” 班子不协调,有些党支部书记片面强调“一把手”的地位,并代替村委会决策,干预村委会自治事务。有些村委会成员又片面强调自治,认为村委会是众多村民选出来的,有群众的拥护,比由上级任命或几个党员选出来的村党支部群众基础强,所以在思想和行动上不愿服从党支部的领导,同党支部书记形成对抗,严重影响工作,也使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流于形式,使村里面的工作陷入瘫痪,争权夺势现象非常明显,有些村甚至出现利用宗族或金钱等的手段干预村务政务等现象,影响了基层稳定和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三)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方式有待创新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转型,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性日益增强,跨地区、跨产业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或经营联合不断涌现,新的经济组织日益增多,农村出现了生产大户、农业协会、经济联合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各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产生,特别是近年来的城中村开发,新的农村社区不断涌现,传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发展要求。此外,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越来越频繁,离土离乡、经商务工的农民包括农民党员越来越多,流动性较大,党员集体活动难以开展,党内生活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使党支部与党员思想之间出现了断层,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难以落实。目前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方式往往与党员个体特点不相适应,导致流出地党组织很难准确掌握其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流入地党组织也很难为其搭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

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基层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到真正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将自学、集中学习、脱产学习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将政治理论的学习与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村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训的教育体系,通过各级党校、干校以及各种农村培训机构,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理论业务培训、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学习,并通过外出考察、锻炼等多种渠道,帮助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二)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

农村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变领导为引导、变强令为示范、变要求为服务,不断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水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为农村的发展谋出路、订规划、绘蓝图,真正把促进农村发展当为己任,努力开创为农村的富裕和农业发展的场景,为农民的增收出主意、想办法、找出路、办实事。农村基层组织要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加强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引导,使农民知法、懂法、守法。在教育农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村民自治的作用,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上。对事关农户之间、农户与集体之间的相关权益和事关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要组织农民讨论协商,制定农民共同遵守的村民公约,规范和约束农民行为。

(三)创新用人理念,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创新用人理念,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用人方法拓宽用人的渠道,在坚持政治素质标准的前提下,打破身份、籍贯等条条框框的限制,可采取公开招考、聘任制等方式,面向全社会选拔村干部,真正把政治过硬、能力较强、群众公认、作风扎实的人才引进来。要加强建设后备队伍建设,下大力气加大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工作,注意从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的在乡青年、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优秀经营管理者中,选拔出经济思路清、带民致富举措多、群众满意度高的优秀年轻党员进行重点培养,并对培养对象定期考核,特别优秀、已具备领导干部条件的,要不失时机地把他们推上基层领导岗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政治舞台。

(四)创新村级领导体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从体制上理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村委会的自治之间的关系。一是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凡涉及村里重大事务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要经过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二是完善村“两委”班子协调配合的工作体制,坚持“两个不动摇”,即坚持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坚持实行村民自治不动摇,严格界定“两委”职责范围,正确处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建立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在村级组织中,村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位置,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班子的“一把手”,是村里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村委会等其他村级组织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围绕自身职能,依法照章开展工作。

(五)创新党内组织机构设置,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应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一是村村联建党组织。将相邻的两个或几个村党组织合并归一,建立联合支部或党总支或党委,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二是村企联建党组织。即突破行业界线,将乡镇骨干企业党组织与行政村党组织合并联建,由企业党员厂长或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书记,在组织上实行村企统一领导。三是村居联建党组织。在城郊与城区接壤的地区,将行政村和居委会党组织合并,建立党总支或党支部,统一领导行政村和居民区的工作。 四是建立行业党组织。主要以行业协会为载体,把分散在广大农村和城镇的党员,按行业分工组合起来,建立相应的党组织。五是建立流动党员支部。根据农民党员的流动态势及特点,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经济组织或行政组织中,设置流动党员临时支部。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党员信息一网通,实现城乡对接的党员“无缝”管理,从而增强农村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

篇5: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一要创新选人育人方式。要着力夯实选人用人基础。在“群众直推、党员直选”的基础上,探索直选村支部书记办法,把政治素质高、发展能力强、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选拔进村党支部班子。鼓励经济能人、致富能手、工商业主竞选农村党支部书记职位,形成高素质的农村致富带头人群体。做好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工作,建立健全村干部报酬补助、村主干离职补偿、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激励农村基层干部安心基层,建功立业。加强农村后备干部的培养,把农村专业技术人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经济大户,建立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根据农村工作需要和农村干部受教育情况,探索建立政策理论、致富技能、法律法规、科技知识、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学历培训的培训机制。

二要创新党建活动载体。着眼于深化和拓展“三级联创”活动,鼓励农村党员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共同致富为目标,与农民群众建立起新型的帮带关系,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努力使农村党员增强政治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形象意识,成为执行政策、带头致富、和谐稳定、服务群众、文明新风等方面的模范。

篇6: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与战斗力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实施者与推动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与任务,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关键。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仍面临很多新问题,以下本文对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组织基础,也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坚强组织保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与实施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促进农村科学发展的创新能力。

一、始终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健全组织生活,始终把学习党章摆在重要位置,用党章的标准严格要求党员,认真组织党员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性是我党获得执政地位的基本条件,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也是先进性的具体体现。通过长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党员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带头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要以新农村建设为机遇,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由于新农村建设是目前建设农村的综合性工程,要做好这一工程,就要求有一个高素质的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来组织与领导广大农民落实好各项具体工作。所以,要搞好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要先搞好农村党的组织建设。

1、要按照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及带头致富能力强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的要求,来选好配强农村党的领导班子,以使农村党的组织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

2、要建立与完善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的有效机制,调动村党支部班子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党支部书记的积极性,上级党组织要对基层干部生活上要关心,政治上要关注,使村干部体切实感到上级对自己的重视与关怀,让党员干部对今后的工作有希望有奔头,促使村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带好群众,做好工作。

3、各级党组织对发展村党员时,在严把质量关的基础上,还要采取指标适当倾斜的办法,把致富能力强、懂经营、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有创业精神、学历相对较高的优秀年轻人员吸纳到党组织中来,进一步优化党组织队伍结构,以扩大其影响力,并要充分发挥他们带富一方的作用,以保证村级党员干部队伍的旺盛生命力。

三、创新组织工作思路,促进农村科学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同时也是创先争优活动与农村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不仅要关心农村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及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还要关心以农田、水利与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不仅要关心村容村貌与环境整治,还要关心以村民自治为内容的制度创新。最终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群众切实过上经济富裕、精神充实、环境优美与保障无忧的美好生活。

四、注重组织建设基础,加快发展农村经济

1、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与带动作用,要讲究实效,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量力发展,以引导农民群众发展好的农村经济项目。

2、要支持各种产业协会发展,大力推进“支部加协会”的党建发展模式,使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紧密相结合,以经济发展促进党建,让党建为经济发展服务,改进基层党组织对经济发展的领导,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发展。

3、要为农民的发展增收提供各种服务与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既要向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还要在经济信息及资金筹集等方面向农民提供支持与服务,使农村党组织既是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政治组织,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者与推动者,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

五、创新农村党建机制,增强农村建设活力

保证农村党建与经济持久、科学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搞好制度和机制创新,建设一套符合农村实际,且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制度,是确保农村长期、平稳与持续发展的需要。

1、要搞好与实施村务政务公开制度。农村党组织要尊重村民的知情权,推进村务公开,使农民了解村务,以增强其参与支持村务工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同时还能有效监督农村党员干部工作,以防止与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2、要搞好农村民主建设,确保农民的民主参与权及决策权。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就要尊重农民的需求,使农民的意见得到充分的尊重与表达,特别要保障农民对建设新农村的规划、实施、检测与评估全过程的参与权及决策权。

篇7: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立足全市人口主体是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的基本市情,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着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党建。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和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相辅相成,这就决定了不能简单地就党建抓党建,而要着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党建。只有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建工作的成效体现在发展上、体现在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上,基层党建工作才能具有活力和生命力。近年来,晋城市强调,农村党建工作必须贴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来展开,并推出一系列新举措,使农村党建工作的路子越走越宽,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比如,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市委党校连续举办21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对全市2200多名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集中轮训,使农村党支部书记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围绕服务广大农民群众抓党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标准。农村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农村党建工作要取得实效,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按照这一思路,晋城市针对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三级联创”,大力服务基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组建七支新农村建设服务队,并选派一批优秀党员干部驻村担任村党组织负责人。新农村建设服务队主要为各村和农民群众提供村镇建设、移民搬迁、治安整治、信访调解、远程教育、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具体服务;优秀党员干部主要到一部分基层组织比较软弱、集体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村任职,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践证明,将农村党建工作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也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

篇8: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农村,党组织建设,研究

党中央站在基层政权是否稳固的战略高度, 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山东省委提出了村级党组织要“有好带头人、有集体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的“五有”目标, 我们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强化“五有”保障, 推进富民强村?笔者在进行了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进行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1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支部书记的素质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五个有”活动的落实, 关键是干部队伍。“农村要进步, 关键在支部”。一个村建设的好与坏, 关键要有一个一心为公, 甘于奉献, 开拓进取, 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1.1 把握优势, 提高支部书记发展经济的能力支部书

记在谋划发展思路时, 一方面要立足本村实际, 把本村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区位条件好的村, 可以招商引资上项目, 发展工业、物流业、服务业;有资源条件的村, 要走资源开发和产业替代并举的路子;特色农业有一定规模的村, 要在规模经营、深加工方面作文章;既无区位优势, 也无资源优势的, 要在劳务输出方面找门路。总之, 要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劳则劳。另一方面, 要放宽视野, 跳出本村的小圈子, 根据市场需求, 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 找到发展经济的出路。再次, 要善于借助外力发展, 特别是对那些基础条件薄弱, 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的村, 更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 想尽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 借梯上楼, 借外强内, 加快发展, 推进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1.2 推行“1+X”培训模式, 提高支部书记自身素质修

养“1”就是要以增强党性为目标, 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 用党章约束支部书记的言行。“X”就是培训教育要结合实际, 注重实效, 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比如采取“开培训班, 进农广校、进职业院校”等培训方式进行, 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来丰富村干部的头脑, 用先进的经验启发村干部的思路。通过教育, 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思想觉悟及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把村两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会共事、不出事的坚强领导集体。

2 坚持因地制宜, 探索各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实施“强村固基”工程, 要着眼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实力, 要结合实际谋划一个好的发展思路, 做到与经济社会建设目标同向、号令同调、运行同步, 在服务发展中找准“坐标”, 在促进发展中取得突破, 从而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 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 把党的建设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成果, 让基层组织建设年成为“兴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的“发展年”。

2.1 在产业形态上, 要坚持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对

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 可以按照区域整体规划, 参与兴办园区招商引资, 建设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等发展二、三产业。对基础较弱的村, 应注重从盘活闲置资产、整合利用资源、搞好生产服务等入手, 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培育经济增长点。对有一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村, 要充分开发利用村集体土地、山林、水面、河砂, 鼓励村集体结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社区建设等, 领办创办山村旅游、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项目, 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提高综合竞争力。

2.2 在发展途径上, 要坚持多种模式共同发展要走资

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城市拉动型、招商引资型、乡村旅游型、互助合作型等多种发展模式并存之路, 围绕土地作文章,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通过非农土地要素入股、联营等形式, 发展特色产业增收。围绕服务做文章, 鼓励村集体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和生产生活实际, 通过提供物业管理、技术指导、农产品产销等服务, 实现集体增收。

2.3 在实现形式上, 要坚持多种方式共同发展要走资

源开发、资产经营、资本运作等不同发展水平互补之路, 树立经营理念, 全面清理盘点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 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 实现集体增收。集体以资金入股的, 要慎之又慎, 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以土地、厂房等作价入股的, 要严格进行资产评估, 防止集体资产变相流失。

3 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水平

基层组织建设要想抓得好, 规章制度不可少。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建设工作, 建立完善一套科学合理、务实管用的规章制度, 用制度管权, 按制度办事, 靠制度管人。要注重建立健全并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党建示范点制度、党建联系点制度等制度。建立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是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开展的根本组织保证。

3.1 健全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机制经费投入不

足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问题。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支持的力度,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 逐步建立财政投入为主、党费投入和项目整合为辅的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机制, 使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钱活动、有钱工作”, 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3.2 实行严格考核奖惩机制要建立村“两委”班子成

员任期目标责任制, 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 并公布于众, 让村民来监督、评判村干部;要制定考核奖罚办法, 联绩计酬, 奖优罚劣, 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评先评优结合起来;要大力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 打破年龄和学历限制, 从制度层面上积极探索优秀村干部晋升渠道, 保障“会想事、能成事、办好事”的优秀村干部进入事业单位和公务员队伍, 进一步丰富用人“三个不吃亏”的内涵, 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充满活力的机制。

4 加强阵地建设, 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广阔空间

要把加强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首先, 要坚持建管并重, 一手抓活动场所建设, 一手抓活动场所功能发挥, 做到一室多用, 一室常用, 真正把活动场所建成“党员之家”、“村 (居民) 之家”, 有效解决“重建设、轻管理, 有场所、无活动”的问题。使活动阵地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教育培训的“大课堂”、民主决策的“议事厅”、群众娱乐的“文化站”。其次, 在设计工作形式和活动载体的时候, 要体现工作的内在要求, 要从维护、发展、实现群众的切实利益, 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出发, 从基层最迫切、最关注、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入手, 鼓实劲、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再次, 要不断深化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强化对党的宗旨的理解, 明确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认识, 增强搞好农村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形成敬业、爱岗、奉献的良好风尚, 重塑党员干部形象, 努力把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在党内有很强的凝聚力, 在农民群众中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领导和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的战斗堡垒。

5 创新方式方法, 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注重为党员提供服务,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努力创新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村党支部要在提供致富信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劳务输出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服务中加强管理, 在管理中促进服务, 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首先要构建服务网络, 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 以党员干部为主体, 广泛开展便民服务,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工作体系, 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加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 使之成为“窗口接待全方位、服务网络全辐射、各类载体全支撑、资源优势全整合、党群活动全联动、党建工作全覆盖”的服务平台。其次, 要创新服务载体, 依托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立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为民提供事务代办、政策信息咨询、维权保障、医疗保健等便利服务。实行集中办公和轮流值班制度, 公开服务办事流程, 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再次, 要丰富服务内容, 要在教育卫生、就业社保、生产生活、政策法律咨询等方面, 不断拓宽延伸服务内容, 以保障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合理需求。最后, 要整合服务资源, 要加强对公共服务资源的统筹, 有效整合职能部门面向农村的各种政策和服务资源, 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服务。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 职能部门各司其责,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群众服务新格局。

上一篇:荒原心情日记下一篇:阿太阅读答案现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