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交通

2024-05-07

文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交通(精选8篇)

篇1:文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交通

文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交通

--山亭区交通局2009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2010年1月11日

山亭区交通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关于依法行政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将行政执法工作作为总抓手,强化领导,加大措施,不断增强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参政的能力,形成了依法行政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正常化和长效化,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授予全省“三五”普法先进单位,被省交通厅授予“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市“四五”普法先进集体,并连续三年获全区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区交通稽查大队执法文书代表全市获得省执法文书参评第一名,2009年全区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中,获得了综合第二名的好成绩。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营造依法行政良好氛围

山亭区交通局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担负着交通行政执法的重要任务,交通局辖十个乡镇交管所、局主要执法股室有交通稽查大队、运管所、维管所、路政股、法制办等,共有持执法证的执法人员131名,局和局属各单位都依法建立了行政许可、确认、处罚的委托关系。首先,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始终 1

将依法行政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成立以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办公室,部署工作任务,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其次,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每年举办至少两期法制培训,开展“法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和“规范执法行为、打造廉政交通、树立交通形象”学习会等活动,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了“依法行政”的自觉性;第三,强化领导带头示范作用,系统重要事项决策必须通过党委会、局长办公会、专题会等,采取集体表决的形式研究决定,并形成会议纪要。各股室研究、决定问题都遵循集体研究决定,广泛征求意见,符合法律程序,确保依法行政。

二、落实各项措施,确保依法行政落到实处

一是将依法行政工作贯穿各项工作之中。首先从领导班子做起,充分利用周前会、工作例会,每月固定一天的法制学习时间,认真学习上级关于“依法行政”的文件精神,有关领导的讲话和与交通相关的法律、法规,着重研究解决执法监督上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行政执法、处罚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二是制定完善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度,逐级签订执法目标责任书。局主要负责同志与股室负责同志、股室负责同志与具体执法责任人均签订了依法行政责任书,纳入年度目标综合考核;按照交通“四化”管理规范,严格依法管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各项程序,做到有章可循。

三是抓好检查落实工作。各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层层落实;局组织相关人员每季监督检查一次,年终汇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三、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动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

山亭区交通局依法行政,有力地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2009年12月24日,全区“111”工程活动动员大会在区交通局举行这是对交通局依法行政工作的充分肯定,法治交通建设推动了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各项交通工程快速发展。2009年投资3620.1万元,改建农村公路29条80km,中桥6座,新增38个自然村通上油路,是区政府向社会承诺改建60km农村公路任务的130%;完成5.6公里冯木公路桑村段的油面铺筑;投资230余万元,改建李城公路李庄至甘石桥段5.66km;投资1300万元,改建半马国防公路16.834km,该公路沿途多处部队驻地,分布众多旅游景点,连接新枣和枣徐两条省级道路,终点是大型旋窑葡诚水泥,该道路即是国防路、便民路,也是旅游路、工业路;贯彻全市“两个龙头、五个节点”的旅游布局,建设旅游路项目3个,分别是抱犊崮下十河至凤鸣谷、店子至莲青山、冯卯至水泉火樱桃基地旅游道路,建设里程18.87km,总投资1167.5万元。

二是实现农村公路的全面养护。继续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

护体制,区政府将每年的十月份定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月”,创建标准化示范路段114.7公里,实现了通往各乡镇和旅游景区等主要道路的标准化养护。为保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质量,提高工程建设能力,投资400万元,建设了占地50亩的农村公路养护中心,新增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水泥混凝土拌合设备和两用摊铺机,基本实现了道路建设、养护机械的自备化,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三是实现基层交通管理岗位规范。针对税费改革后,基层交通管理无重点、无目标的实际,在基层交管所实行岗位规范。研究制定了《山亭区交通局关于交管所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实施方案》,在每个交管所设置6个工作岗位,8名工作人员,明确了各岗位职责,对上岗人员进行了竞争选拔和岗前培训,保证基层交通管理规范、高效、优质。10个交管所全部按照“四位一体”模式,配置完善农村客运站、物流站、货运源头管理和农村公路管理站。

四是交通行业规范、健康、高效、和谐发展。全区发展货运公司9家,二类维修企业5家,三类维修企业95家,一类驾驶员培训学校1家。运输车辆结构类型调整为以大型车辆、专业车辆、公司运输为主。金飞驾校是我区唯一一家驾驶员培训学校,目前,拥有教练车73辆,教练员80人,在此基础上,投资300万元,建设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目前,已投入试运营,结束了山亭无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历史。制定了以山

亭城区为中心,向各乡镇辐射、城乡一体化的客运网络;发展长途客运,获批2辆山亭至上海的长途班车;更新了山亭至徐庄等村村通客车,新开通山亭至抱犊崮景区旅游公交车。通勤公交和出租车健康运行,保证了机关工作人员上下班和广大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

五是发展农村物流,服务新农村建设。借助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大力发展农村物流,成立枣庄金牛物流有限公司,建立物流信息网,设置农村物流站10处,选定农村物流网点46个,形成了以网络信息平台连接的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实现农村商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六是积极开展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在做好自身政务公开的同时,把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转入长期安全平稳运行阶段,加强对系统的管理,明确专人操作,不定期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作为山亭区的典型,中央、省、市纪委领导多次莅临交通局调研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增加了监督渠道,增强了透明度,消除腐败的土壤,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篇2:文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交通

2019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我区交通运输行业实际,严格履行政府赋予的行政职能,坚持以人为本,在强化依法行政意识、规范行政审批工作等方面落实依法行政工作,现就我局2019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我局指定由局综合室牵头政务公开工作,各业务股室、局属单位密切配合,定期、全面、准确地在区政府政务公开网上依法公开应主动公开的部门动态、通知公告、政府采购等政务信息。

二、强化法律法规的学习

进一步健全落实干部职工学法制度,局领导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三、强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岗位学法活动,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素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廉洁教育,坚决防止和追究行政执法中可能出现的以权谋私、以情代法等问题。严格按照《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坚决做到许可审批依据充分,公正公开。

四、规范行政审批工作

2019年,我局共受理行政许可10宗,按规定依法开展公路路政管理行政许可审批工作,行政许可执法案卷资料均根据市公路局相关工作要求实行“一案一卷”,装订规范。

五、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结合农民工工资支付检查工作,今年5月,我局积极配合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入辖区内各重点交通建设工程项目,开展检查工作,检查过程中向项目部负责人宣传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相关企业责任意识,保障农民工权益不受侵占。今年4月和9月,结合节前安全生产检查等工作,我局牵头会同金湾运输管理所、金湾交通执法大队、金湾交警大队、两镇等部门开展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深入辖区客运站场、货运企业,对相关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等行业法律法规的法制宣传,提高企业法制意识,拒绝超限超载营运。

六、开展联合行政执法

根据上级部门工作要求,我局积极配合金湾交通执法大队,协调属地镇、村开展交通行政执法工作。根据市交通运输局的工作部署,依法处置机场高速金湾段违法广告标牌13处。

篇3: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动职能转变。

转变职能的核心是简政放权、权责一致、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强化监督管理。这就要求发展改革委在法治的轨道上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真正实现由微观向宏观、由审批向监管、由项目安排向制度供给的转变。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取消和下放了44项行政审批事项,两次修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把需要中央层面核准的投资项目减少了76%。我委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凡市场能够有效调节、企业能够自主决定、地方部门实施更加方便有效的审批事项,“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取消和下放了大量行政审批事项,已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1项,下放行政审批事项99项,委托管理行政审批事项17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了80%以上。目前,我们正在按照自治区政府的要求,认真梳理行政权力事项、依据,编制自治区发改委行政权力清单。下一步,我委将按照职权法定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职权、机构、岗位、人员和责任等事项,对保留的各类行政权力实现动态更新,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按照国务院“五个一律”的要求,对各项审批核准的前置条件和强制性中介服务进行彻底清理。还要及时修订《自治区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切实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项目审批涉及多个部门,只有各部门同时下放审批权限,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有些并没有做到同步下放,只是我委下放了审批、核准权限,而相关支持性文件仍需报自治区相关部门审批,结果不仅没能达到加快审批进度、提高审批效率的目的,反而给盟市、旗县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因此,今后将积极推动部门同步下放审批权限,真正起到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审批效率的目的。

创新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是四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我委已经建立了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制定了《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贯彻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实施办法》,明确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涉及全局性的机制、体制、制度改革方面的重大事项、重大工作部署、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内部机构设置调整等有重大影响的工作事项,必须经过委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今后将继续严格落实委党组会议、委务会、委领导传签等集体决策制度和合法性审查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公众参与制度、重大决策听证制度、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还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实施情况评估机制,加强对规划计划、政策、改革措施、政府定价等的中期评估和后评估,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进行调整,确保决策落到实处,实现预期效果。

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近年来,我委围绕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一是简化了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对国家有明确规定由省级发改委审批的项目,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审批程序,即使不能减少审批程序的,也要尽可能缩短审批时限,加快审批速度。核准类项目大幅度压缩了中间环节时限,对于采用技术路线比较成熟的核准类项目,原则上不再做可行性评估审查,项目核准限定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比《行政许可法》规定的20个工作日的时限缩短了3/4。二是创新审批方式,积极推进网上审批。传统的纸质流程在效率、公开、透明度方面比起电子化、信息化有很大差距。我委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作用,按照全面覆盖、全程在线、全系统共享的要求,建立网上审批系统,目前对项目的核准、备案已经开始在网上试运行。三是加强了部门协作。对于一些重要项目实行了联动审批。凡上报国家发改委申请核准的项目文件,同时抄送自治区国土、环保等有关部门,商请各部门及时上报并盯办取得相关部委的支持性文件。凡自治区发改委备案的项目文件,同时抄送国土、环保等有关部门,商请各部门及时出具相关支持性文件。下一步,我们要按照条件明确、环节优化、高效便民的原则,科学设定审批程序和各环节时限,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前置条件,统一规范报送和受理,着力推进“阳光审批”,凡不涉及国家秘密,不影响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审批的依据、标准、条件、程序、受理、过程及结果的“七公开”,方便部门、地方、企业及社会公众查询。

强化监管,构建新型监管格局。

有效的监管是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必要前提。减少审批核准范围和下放审批核准权限不是“一减了之、一放了之”,而是要加强对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针对行政审批事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放、取消和调整后可能出现的监管不到位情况,自治区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内政办发[2014]4号),对项目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全面要求。我委也制定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对取消、下放和委托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加强监管的指导意见》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委托管理项目实施暂行办法》,收到了一定效果。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加强项目监督和市场管理工作。将管理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堵塞监管缝隙和漏洞,加大对违法违规者的处罚力度,努力做到“宽进严管”,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要同步下移监管重心,落实地方监管职责。为了做好项目监管工作,我们正在研究起草政府核准投资项目办法、政府备案投资项目办法、政府核准外商投资项目办法和政府备案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办法等文件,待修改完善后将上报自治区政府批准实施。

加强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

篇4: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关键词:环境管理体制;行政协助制度;执法合力

一、问题的提出

如何应对雾霾天气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全国各地持续的雾霾天气不得不引发我们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思考,其中值得探讨的是大气污染防治管理部门的职能以及分工问题,环境具有公共性,环境权作为人权之一,需要国家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积极的保护,然而现实中往往存在大量环境保护缺位的现象,政府环保职能无法得到统一完整履行,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引入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中的行政协助制度。

二、以行政协助实现政府环保职能的统一履行

笔者拟将行政协助引入我国环境管理中,以解决我国政府环保职能在各部门之间无法得到统一完整履行的问题。之所以做出这一选择,一是源于行政协助制度本身的优势,二是行政协助制度尤为适合我国当前环境管理体制的特点。

1.行政协助是对行政分工的有益补充

行政协助制度是一个与行政主体权限分工密切相关的制度。可以说,行政分工是行政协助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而行政协助是政分工的结果。现代行政的特点之一是行政分工日益细化,原先由一个部门管理的领域,如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分管。行政分工在行政法上表现为行政职权,任何行政职权都是有限制、有边界的。根据职权法定原则,行政主体对行政事务的处理应当遵守权限规则,除有法令规定外,既不能任意扩张或缩减自己之权限,亦不可以侵及其它主体之权限范围。换言之,每个行政主体都应当不依赖其他主体,而以自己的人力、物力以及法律所授予的职权独自完成其任务。但是,职权法定原则实现的前提是,行政职能划分要足够清晰,各行政主体之间的职权没有交叉,每个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足以保障其完成所有行政职能。同时,行政资源的分配要均衡,并且足以保障各行政主体依赖自身拥有的行政资源实现行政职能。可是,在科层制的行政管理体制中,这些前提不可能充分实现。往往会出现某些行政事务并不完全属于一个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对其他行政主体权限范围内事务的处理又是处理所面临行政事务的前提和条件。因此,为了补救分工过细的不利后果,行政协助作为弥合“缝隙”的“黏合剂”,成为填补行政权力空白的宝贵“材料”,所以说,行政权力的划分不仅明确了不同行政主体的权力管辖范围,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不同行政系统之间的行政协助问题。也有必要按照相互合作的精神建立行政协助制度。反之,如果没有行政分工和分权的存在,每一特定的行政主体都可以代表国家行使完整的行政权,那么每个特定的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几乎是无所不能的,行政协助当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间。各机关的“分立”和“分权”并不表明它们彼此孤立,必要时它们可以(或必须)互相配合、彼此协助共同完成行政任务。所以说,行政协助首先是对行政分工的有益补充。

2.行政协助尤为适应我国现有环境管理体制

正是基于以上行政协助制度本身的优势,所以行政协助尤为适应我国现有环境管理体制。首先,行政协助的制度功能就在于整合碎化的行政资源,包括整合因职能分工形成的部门化行政资源与因地理分割形成的区域化行政资源。所以,行政协助有利于解决前述环境整体性与“条状”管理模式的矛盾,符合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要求。其次,从逻辑上讲,不同行政主体都有与其他不相隶属的行政主体存在协助的可能,尤其是对于职权相近,相对人范围存在交叉的事项,可能性就更强。最后,行政协助有助于实现环保部门的统管地位。通过赋予环保部门明确的行政协助请求权,可以使其获得一个实现“统管”地位的工具和手段,从而保障其他部门对环保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最终实现政府整体的环保公共职能。

也正是基于以上法理,笔者拟将行政协助制度全面引入环境法体系,以现有环境管理体制框架为前提,全面构建环境管理中的行政协助制度。这种制度设计,无论是从现有各部门的接受和配合程度,还是从与现有环境法律的衔接度来说,都具有更大的可行性。总而言之,鉴于当前政府环保职能在各部门得不到统一完整履行的现状,本文认为在修改我国环境法律时,可以借鉴和吸收行政法学界关于行政协助的研究成果,对环境管理中的行政协助制度作出规定,为政府各有关部门在环境管理中相互支持与配合提供制度条件,促进“统分结合”的环境保护监管体制顺利运转,最终保障环境保护公共职能在政府各部门之间得到统一和完整的履行。

三、结语

笔者认为,将行政协助制度全面引入环境管理体制中,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只有建立和完善环境行政管理中的行政协助机制,加强各部门的合作与配合,才能根本解决我国当前的环境管理困境。

篇5: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中国下

您通过考试!

90.0 分!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从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中来。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劳动教养制度面临法律障碍,需要改革。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4.行政权力与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5.现行行政执法体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责任上移,以确保权责一致。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6.不实施的宪法是没有权威的。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7.我国《刑法》尚未确定无罪推定原则。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8.《立法法》规定,所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处罚和强制性措施都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来规定。

A.正确

B.错误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9.法治中国建设主要是法治部门的建设。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0.在现有制度下,乡村和街道办事处拥有部分执法权。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正确 √

正确 √

第二部分;单选题

1.改革司法管理体制,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实现()。

A.地方管理

B.内部管理

C.统一管理

D.政府管理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2.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主体责任。

A.政府

B.纪委

正确 √

正确 √

C.党委

D.宣传部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3.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必须构建()、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

A.依法行政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决策科学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4.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

A.学习观念

B.法治观念

C.教育观念

D.纪律观念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5.20世纪90年代,我国执法机关经费实行()。

A.国家拨款

B.单位自筹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C.部分国家拨款,部分单位自筹

D.地方拨款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6.行政执法与()存在衔接问题。

A.司法

B.法律监督

C.刑事执法

D.审查机制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7.()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依法治国

C.以德治国

D.科学发展观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8.法律的权威来自于()。

A.权力

B.公平

C.正义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D.法律的实施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9.综合执法中的大综合是()的执法权合并,进行综合执法。

A.不同执法部门

B.一个部门内部

C.大部门

D.一个部门不同环节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0.行政执法体系纵向关系体系存在的问题是()。

A.综合执法体制不合理

B.大部门执法体制不合理

C.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执法体制不合理

D.权力在上级,责任在下级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11.文化综合执法是()。

A.大综合执法体制

B.大部门执法

C.小综合执法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D.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执法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2.()年颁布了《立法法》,规定了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处罚应有法律规定。

A.2010

B.2009

C.2008

D.2000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13.劳动教养制度是()规定的。

A.法律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大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4.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执法体制是()的结合。

A.部门

B.机制

C.体制

D.权力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15.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要()。

A.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

B.健全法官、检察官招录制度

C.整合执法主体

D.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6.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把法治政府与()并列提出。

A.高效政府

B.廉洁政府

C.服务型政府

D.阳光政府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17.我国现在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A.有法必依

B.执法必严

C.有法可依

D.违法必究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18.在党风建设中,要更好地发挥()的作用。

A.党内监督

B.制度监督

C.群众监督

D.行政监督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9.农业部所实行的部门执法是()。

A.大综合执法体制

B.大部门执法

C.小综合执法

D.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执法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20.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为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要建立()。

A.法律顾问制度

B.法律监督机制

C.问责机制

D.违法必究机制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答案分析:

第三部分;多选题

1.法治政府建设要落实()制度。

A.重大决策听证

B.重要事项公示

C.重点工作通报

D.政府信息查询

您的答案:AB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2.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的行政执法体制。

A.权责统一

B.权威高效

C.公正

D.公平

您的答案:AB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3.行政执法体制之间存在冲突,如()之间的权限交叉现象十分多见。

A.城市规划局与城管局

B.工商局与城管局

C.卫生局与教育局

D.地税局与工商局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4.我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的执法体系。

A.规范

B.严格

C.文明

D.公正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5.()、()和()是有机统一的。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做主

C.法治中国建设

D.依法治国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D

答案分析:

6.维护宪法权威,建立健全全社会()宪法法律的制度。

A.忠于

B.遵守

C.维护

D.运用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答案分析:

7.国家赔偿分为()。

A.行政赔偿

B.民事赔偿

C.刑事赔偿

D.司法赔偿

您的答案:AC

正确答案:AC

答案分析:

8.冤假错案的产生是在司法过程中对()原则落实不到位的产物。

A.罪刑法定

B.疑罪从无

C.无罪推定

D.疑罪从轻

您的答案:BC

正确答案:BC

答案分析:

9.法治政府集()于一身。

A.阳光政府

B.责任政府

C.有限政府

D.诚信政府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10.深化改革,为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要()。

A.把国家的各项事业和工作都纳入法治化轨道

B.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C.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D.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重在实施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篇6: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章新生

2005年第3期 ——民主法制

2004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实施纲要》总结了近年来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提出了“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地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推进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要以积极而认真的态度,切实贯彻落实好《实施纲要》,努力推进政府法制建设。

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重大意义,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第一,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建设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各级地方政府作为执政机关,要按照《决定》精神,不断改进执政方式,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所要解决的,是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合法性操作问题;所要规范的,是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所要明确的,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责任。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就是为了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进而做到依法治“官”、依法治权。既防止行政权的缺失,保障政府有效实施行政管理,又防止行政权的滥用,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二,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建设法治政府,是适应改革开放新阶段的新形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完备的法制来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以及利益关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需要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和调整。特别是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也要求我们按照国际的通行规则办事。建设法治政府,要依法界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作为政府应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更好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三,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建设法治政府,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改进行政管理方式的基本途径。建设法治政府,要求各级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促进和增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建设和谐湖北,维护社会稳定。

二、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实施纲要》,不断提高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近年来,我省各级行政机关不断转变和更新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完善在行政过程中执行国家各项法律、地方各项法规、规定和相关制度的方式,加大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力度,依法行政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一)结合贯彻落实《实施纲要》,认真学习、积极宣传行政许可法,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与施行,是对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2004年以来,我省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管理创新。各级政府部门纷纷举办讲座和培训班,开展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培训;积极组织新闻单位广泛宣传,效果明显。省政府对现行有效的12645件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

保留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定的700项行政许可事项,同时将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及其实施主体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二)按照《实施纲要》要求,完善立法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为依法行政提供制度保障。制度建设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省政府出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湖北省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规定,从制度上健全立法工作程序。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查工作中,我们扩大立法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公布法规规章草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我们还采取座谈会、研讨会、协调会、专家咨询论证会等形式,深入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不断推进立法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提高立法质量。

(三)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促进政府行为的进一步规范,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显著标志。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从体制上大胆革新。我省已在武汉、襄樊、宜昌、黄石等地,实行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改革,从体制上解决多头执法、执法缺位、执法机构膨胀等执法扰民问题,对全省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现在,又有10多个市县正在着手进行执法体制改革的准备工作。

针对过去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不落实的问题,我们探索建立把执法权力与执法责任挂钩的新制度,以增强各级领导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并即将出台《湖北省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为规范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省政府制定了《湖北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已于2004年5月1日实施。《规定》明确规定,要建立报备登记、审查意见反馈、审查发现问题的处理等各项制度,积极督促各地各部门按要求将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事前审查试点工作正在全省铺开。

(四)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依法防范和化解各种矛盾,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环节。行政复议是政府内部层级监督的重要法律制度。在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行政机关不合法、不适当的行政行为予以纠正,对合法的行政行为予以维持,并主动对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既有效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又积极支持行政机关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执法水平。

三、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

贯彻落实《实施纲要》,是一项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和《若干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努力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

(一)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实施行政许可法。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行政机关不再通过行政管理方式解决问题。强化间接管理和事后监督,切实转变管理理念,转变政府职能。遵守信赖保护原则,维护政府信用。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

(二)努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行政机关制定各项制度,要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维护法制统一,遵循并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度内容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为此,要建立公开征求意见和听证制度、成本效益分析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争议协调制度、定期清理制度等。

(三)进一步理顺执法体制。要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原则,清理和规范行政执法主体,明晰职责权限,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的问题。积极推进综合执法试点,继续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提高执法的整体水平。

(四)强化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完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不仅要纠正错案,而且要惩戒责任人。畅通行政争议的解决渠道,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信访事项。规范行政裁决制度,充分发挥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在解决民事纠纷中的作用,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解决纠纷方式。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舆论监督,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认真实行行政复议制度,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

(五)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提高法律素养,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自觉运用法律观念来思考研究情况、分析问题,依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善于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善于调解人民内部矛盾和处理其他社会矛盾,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政府法制机构一定要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在依法行政方面当好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充分发挥作用。■

篇7:文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交通

建设法治XX

坚持依法执政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治国之道历史经验、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并对依法执政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乡镇要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这一重要决定,加快推进法治乡镇建设。

一要造浓依法治镇氛围。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班子成员的宣传教育,促使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清除官本位、特权思想等不良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法治与改革的关系、法治与发展的关系。要求全体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时刻绷紧法治这根弦,做到心中有法、虑必及法、行必依法。对法律要有敬畏之心,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的观念,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尤其是在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时,正确处理权与法、情与法、利与法的关系,公正决断是非,不因私利抛公义、不因私谊废公事、不因私情弃公平,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助推和谐社会建设。

二要全力推进依法决策。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决策不作为是最大的不作为。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并“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是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政策和法律互联互动的重要条件。党委依法决策,强调的是决策主体、决策程序、决策内容、决策责任都要始终贯穿和体现法治思维,并采取和运用法治方式。每作一项决策,都要认真想一想法律上谁有权决策,有多大权限决策,决策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应当遵循的法定程序是什么,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等。今年7月起,我们为充分体现决策的民主和科学,在决策之前请党代表、人大代表先知先议先评,保证了建设台资工业园、调整乡村布局、实现重大项目等多项决策更贴近民意、更反映民情、更促进发展。

篇8:文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交通

一、政府职能未能全面依法履行

目前, 我国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 在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过程中, 仍然是重视实体法而忽视程序法。一是过分偏重于规定各种静态的行政制度, 忽略或轻视通过现代行政程序对行政法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动态调整。已有程序法的规范比较单一, 操作性不强, 有的行政程序不科学, 重事后程序而轻事前程序。政府在履行职能时无法对行政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 行政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些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时较为随意且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无法保护相对主体的合法权益。二是政府职能、权限界定模糊, 政府职能不能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主要体现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但由于我国不同层级政府存在事权界定模糊和一些政府部门分工不合理, 在行政过程中会产生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 政府做了一些不该政府做、也做不好做不了的事情, 不能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三是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传统的管理理念。认为权大于法, 在履行政府职能时不按法律办事、恣意妄为, 失职、渎职现象时有发生, 损害了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政府决策机制未能依法运行

在我国, 政府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行政决策。行政决策的科学、有效、民主离不开决策机制的完善。当前, 我国的行政决策机制未能依法运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决策程序不够规范。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行政机关在决策过程中往往采取经验决策, 独断专行, 忽略公众和专家对行政决策的积极影响, 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多流于形式, 导致行政决策的正当性受到社会公众的怀疑。二是责任主体不明确, 权责不明晰。在目前的行政决策体制当中, 行政决策主体的权力和责任相分离, 行政决策一旦出现失误很难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加之决策失误追究不严格, 决策者会逃避责任。三是一些行政机关在制定行政决策时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 相关的法律顾问制度没有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尚需深化

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目前我国在行政执法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首先, 行政执法主体庞杂而混乱。如在法律上过度强调专业执法, 一部法规就相应地也有一个执法机构和一支执法队伍, 长此以往, 致使执法机构多而杂, 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行政成本增高。其次, 执法力量配置不合理, 职责定位模糊。这主要体现在现行执法体制中执法权在横向上交叉较为严重, 职权不清, 责任不明。在纵向上, 上下级行政机关各部门之间交叉管理, 使得执法力量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第三, 行政执法程序繁杂。当前, 我国的行政执法程序过于繁琐而分散, 政府管理方式较为单一, 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第四, 执法权责不统一。一些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中运用手中的权力出现违法执法的现象, 而较少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主要在于现行的执法体制缺乏强有力的责任追究制度, 使得执法权力与责任严重脱节。第五, 没有严格实行执法人员管理制度。一些执法人员没有执法资格却在从事执法活动, 一旦出现违法现象, 势必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四、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较为乏力

目前仍然缺乏强有力的权力监督保障机制。包括各地政府力推的行政首长问责制, 也有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一是缺乏异体问责, 问责客体模糊且范围较狭窄。异体问责是指本系统之外的问责, 它能够充分保证问责制的有效性。在问责的启动上, 目前还仅限于政府机关, 而少有由人大或公众等其他主体来启动的问责;在问责客体的汇报上, 责任究竟应向领导者个人报告还是应面对更多的上级领导班子或是应在更大范围内公开报告有待于明确;在调查核实上, 人大机关并没有发挥显著作用。问责客体的模糊容易导致某些主要责任人逍遥法外。二是问责范围及内容不明确, 粗线条的内容设计使得一些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目前, 行政问责大多局限于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事后责任追究, 而忽视了对决策、用人、工作绩效和廉政建设责任的追究, 使问责制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 而不能全方位地约束行政权力。同时, 在对问责内容的设计上存在线条过粗、框架过大的问题, 过于笼统, 弹性太大, 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三是责任认定中存在一定的随着性, 导致问责结果难以令相关人员或民众心悦诚服。在具体问责实践中, 我们经常看到, 行政首长问责中的责任认定主要源于事件发生后民众反应强烈、怨声载道, 为了平息民愤而决定对被调查的政府部门行政首长追究责任。毋庸置疑, 这种随意性的问责认定方式是不科学和不民主的, 如果没有相应的硬性规定指标, 就很难做出完全符合事实的决定。而具有随意性的责任认定将导致问责结果不准确, 最终难以让行政官员和民众心悦诚服, 也会降低行政首长问责制的可靠性和威慑力。四是责任处理方式缺乏层次感, 处理方式与问责内容联系不紧密。责任处理方式虽然多样, 但仍缺乏明确的层次性, 给问责人留下了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如对违反法定程序盲目决策造成严重不良政治影响或重大经济损失的行政首长, 既可以采用诫勉的责任处理方式, 也可以采用停职的责任处理方式, 且都符合行政首长问责办法的规定。

五、政务公开不够透明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实施六年有余, 但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 在立法上存在着层级较低、技术较粗等问题。首先, 政务公开立法层级较低。作为行政法规的《条例》, 立法层级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 《条例》第十四条即规定, 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 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 而在实际的政务公开过程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其次, 政务公开自由裁量权过大。《条例》总则强调了行政机关发布政府信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 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 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等。但对公民享有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却未做出直接和明确的规定。《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界定过于笼统、抽象和模糊, 给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在实践中留下了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第三, 政务公开的内容不够全面、质量不高。公开的内容信息表面化, 一些地方政府有选择地进行公开, 对于公民普遍关心的事和涉及到自身权力及问题实质的事情, 遮遮掩掩。“公开是原则, 不公开是特例”悄然演变成了小事公开、大事不公开, 不重要的公开、重要的不公开, 结果公开、过程不公开, 对政府部门或个人利益没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公开、有影响或影响较大的不公开等怪象。普通市民要想看到政府相关数据并非易事, 对政府公布的诸多数据也持一定程度的不信任。第四, 政务公开的形式比较单一, 有的流于形式。这一问题在一些基层政府要突出一些。在一些乡镇, 有的政务公开栏的内容从年头到年尾都是没有变化;有的虽按要求定期公开, 但公开的内容由乡镇主要领导先选定, 其中并没有涉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乡镇主要领导廉洁自律情况、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情况、财务收支情况 (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通信费的开支使用情况) , 政务公开只是搞形式、走过场, 根本谈不上乡镇政务真正公开, 乡镇的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形同虚设;个别政务乡镇公开不及时, 有的甚至一届任期内都没有公开过乡镇政务, 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摘要:当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需要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同时公民参与意识的增强、自身权利意识的觉醒,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都要求政府必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关键词: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1]《党课参考》.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主办, 2014.12.

上一篇:一件让人兴奋的事五年级作文下一篇:党务会议记录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