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策略

2024-05-12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策略(精选9篇)

篇1: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策略

小学几何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几何的教学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而“空间与图形”作为小学数学四大内容领域之一。其教学内容很丰富,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的空间几何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落实这项任务,我认为如下的一些教学的组织策略可能是比较有效的。

一、注重儿童的生活经验

对儿童来说,尤其是对低年级段的儿童来说,通过操作与协调行为已经建立的经验是学习几何知识的起点,是发展他们空间观念的基础。在儿童生活的现实空间中有着许多的几何图形,儿童在自己的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可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几何经验,如他们在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搭一个“人”时,已经注意到了积木的形状的区别,他们会用“圆球”形状的积木来做人的脑袋,用长方体形状的积木来做人的肢体,而用圆柱体形状的小棒来做人的四肢等等。又如,让他们用积木搭一把椅子时,他们会注意到凳子的四条腿的长度要一样。而他们在搭建房屋的时候,会注意到某些地方的对称性。

因此,在低年段的几何学习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对直观物体的操作体验,来支持他们认识对象的形体特征。例如,分类、剪拼搭建等活动都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已经建立的操作经验,他们知道如何在操作中通过尝试来对直观的物体对象进行分类,他们知道怎样在

操作中通过尝试来对直观的物体对象进行一定意义的重构。比如,给定学生一个图形,可以让学生用火柴棒来重构一个相同形状的图形,可以加深他们对图形形状特征的感觉。又如,给定学生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分类,而不同的分类就显示着他们对对象形体特征的表征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去进一步概括图形的性质特征。

二、观察对象的形体特征是基础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而儿童获得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的认识,往往是从对具体对象的观察开始的。通过观察,儿童才有可能建立有关图形的形状特征,才有可能认识图形的性质特征,才有可能了解图形性质之间的关系。

观察是一种多样化和多侧面的活动,儿童在几何学习中的观察活动,从其对象看,有不同的侧面:

有的是直接观察直观对象(具体的实物),目的是通过对对象的直观的观察来帮助学生形成对象的形状特征的认识。如通过观察长方体的实物,学生知道了长方体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和12条“棱”所组成,每两个“面”是相对的,每4条“棱”是同方向的,如此等等;

有的是观察直观的几何模型,目的是通过对模型的观察来帮助学生形成对象的性质特征的认识。如,通过对圆柱体模型的侧面展开,学生可以发现它是一个长方形,而圆柱体的底面则是一个“圆”,这就为学生了解并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打下了基础。又如。通过对实物 的观察,要让学生发现长方体12条棱的性质特征可能并不容易,但是,如果通过由多媒体建立的模型,采用“动漫”的方式将同方向的“棱”运动到一起,性质特征的观察就容易多了。

有的是观察对几何模型的操作演示,目的是通过对对象的多种组成要素的分析来帮助学生构建对对象的本质以及对象间性质关系的认识。如,通过对平行四边形的割补过程的观察,让学生发现,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可以将一个图形转化为另一个图形。

三、强化动手操作

儿童的几何不是论证几何,更多的是属于直观几何,而直观几何就是一种经验几何或实验几何,因此,儿童获得几何知识并形成空间观念,更多的是依靠他们的动手操作。儿童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不断地尝试搭建、选择分类、组合分解等活动来增加自己的体验,积累自己的经验,丰富自己的想象的。

低年级的儿童的几何学习主要是低纬度的和较为直观的,因此,图片的呈现可能会有利于他们对图形的直观特征的观察,但是,操作却更能加深儿童对这些直观特征的体验。例如,对一年级的儿童老说,可能观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的图片的方式,就不如让他们去触摸这些形状的卡片,但如果是让儿童自己用小棒去搭建这些图形可能效果会更好。而到了稍高年段的儿童,他们的几何学习开始涉及较高的纬度或涉及较多的抽象性,因此,就会更需要通过操作来帮助他们形成对图形性质的认识。例如,他们对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认识,就是通过“方格”的方式,利用比较而获得的。而他们学习习近平行

四边形、梯形或三角形等面积计算方法,则是通过对图形的割补来推得的,而不是依据几何的公理体系,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而或等的。

四、丰富的想象和有效的交流

儿童的几何语言是在学生对图形的操作实验等活动后,通过对话与交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能正确运用几何语言是几何概念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也是进行空间思维的基础。几何语言的学习是不能单凭概念的传递来实现的,对儿童来说,往往需要通过他们在尝试和自我修正的过程中逐步得以发展。因此,有一个策略是值得借鉴的,那就是“表述法”,如“图形描述法”,就是先让一个学生观看某一个图形,然后让这个学生通过描述的方式(就是不能讲出这个图形的名称),讲给另一个学生听,使另一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这个图形用作图的方式再重构出来;再如“方位描述法”,就是先让一个学生观察某一个对象的位置,然后用描述的方法讲给另一个学生听,使另一个学生能很快地找到指定对象的空间位置。

总之,小学数学的几何学习,对于儿童来说,不仅仅要学习几何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空间观念的发展和空间能的逐步提升。

篇2: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策略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中心小学 苏桂英

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图形与几何”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活动来实现这些目标呢?以2011版《新课标》为标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情境激趣,引发思考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天性,好奇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所以要使小学生积极地投入思考,就要设法引导他们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而情境的创设,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部分的知识可以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诱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大脑思考,引发问题。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导入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运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火箭成功发射的录像,然后教师提问: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时刻,我们学校的小朋友们在数学活动上利用一些图形拼出了运载“嫦娥一号”的火箭模型呢?再利用课件出示拼成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火箭模型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最后教师引导提问:如果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要知道它们的什么?哪些图形的面积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怎样求? 比较其中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可以用什么方法?这样的一个情境导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感受到了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自然就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究实践活动之中。

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几何特征

观察是学生获得空间和图形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中要组织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例如辨认图形的观察,对演示实验或操作的观察,这样有关物体的空间观念就容易得出。

空间观念的形成,光靠观察其实还是不够的,老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相互比较。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动脑思维,掌握了图形的特征。如:在认识物体时,摸一摸物体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折一折,看一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是什么样的。量一量每条边有多长。在实物中摸到了,认识了,就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感知,形成了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形成,还有赖于适时地比较和分类的数学方法和策略。利用这些方法,让学生更加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图形的特征。如:在教学“四边形”时,对四边形进行分类的环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依据四边形的特点进行分类。之后在全班交流过程中,学生对不同四边形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更清楚四边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用集合图进行有效的整理。在头脑中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在比较中有助于发现各几何图形的特征。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中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的智慧和个性的发挥。使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意识,又使学生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可以从生活中拿出三个圆形物体,通过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设法通过一根绳子绕圆形物体一周,量出其周长,然后再量出它的直径,教师引导同学们用它们的周长除以它们的直径,通过三个不同大小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来比较,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它们的比值都是比3多一点。最后教师引出圆周率的概念,任何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固定的数,就是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3.1415926535„„。

四、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基础知识的灵魂,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在空间与图形领域,要充分利用知识本身的特点,深入挖掘蕴涵在数学形成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操作、实践中感悟数学思想。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探索圆的面积公式,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探索出长方形的长是圆长πr,宽就是圆的半径。通长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为πr²,这就是转化思想。

圆是第一、二阶段学习的平面图形中唯一的一个曲线图形,是学生第一次了解π这个无理数,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并运用极限的数学思想来解决曲线的长度和圆形的面积等问题,因此对圆的周长以及面积的探索体会数学思想。具体说来,在测量圆周长是,化曲为直,这是转化思想;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是函数思想;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以为学生学习习近平面图形无非就是让学生记住公式,会进行计算,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体现出这一点。因此,教学的时候,对于公式的探究常常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有的老师即使在课堂设计时有考虑让学生探究,一旦上起课来,苦于没找到更好的与学生交流的办法,也就半 途而废了。这种把主要精力放在套用公式进行计算上,以至于将这部分内容简单地处理为计算问题,是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不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

篇3:小学数学几何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几何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 生活中到处都有它的影子, 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几何图形,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

例如, 在学习点、线、面等几何图形的概念时, 小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些几何知识, 对它们全无了解。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让学生找出点、线、面, 进而认识到所有的图形都能够由点、线、面组成。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几何学习中基本的知识点后, 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而来。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 展示各种几何形体实物的本质

由于小学生还比较缺乏空间观念, 空间想象力也比较弱, 教师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能够直观、生动、形象地把几何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 营造出一个生动逼真、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在几何图像概念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帮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一些特征。

例如, 在讲解正方体的时候, 书上的正方体是一个平面图形,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方体的概念, 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一个一样的正方体, 并分别在各个面上标出1 到6 的数字, 然后利用多媒体的三维空间进行旋转, 让学生知道书上画的正方体是有六个面的, 只是其中三个面被挡在后面了, 看不到而已。

在几何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活动要始终贯穿于几何教学中, 要让学生做到手脑并用, 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思维能力。教师上课前要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案,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在几何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而真正的主体是学生。在几何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很多的几何规律, 一些图形的特征, 教师不用全部讲解, 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 发现规律, 加深理解。

例如, 在几何课堂上, 让学生折叠纸片。折叠正方形纸片的时候, 老师问:你们折叠后, 用直尺来测量, 看有没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一番思量之后, 都抢着回答, 有的说四条边的距离是相等的, 有的说可以折出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 有的说可以折出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等。在折圆形纸片时, 大家发现, 纸片上的折痕交汇在同一个点上, 中心点到圆的四周的距离是一样的, 几条折痕的长度是相等的。

由此可以看出,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不但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互动, 而且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 教师要慢慢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 鼓励学生思考, 逐步开阔他们的视野, 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在几何教学中,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小学数学中的几何知识, 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通过对几何概念的学习后, 鼓励学生将几何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生活化的几何教学方式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能够给小学几何图形的教学带来了不一样的发展。

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多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常见的模型, 这样才能充分反映出各种几何图形的本质, 减掉多余因素的干扰。学生在几何概念的形成期间, 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几何图形, 不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篇4: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 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引入几何直观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引入几何直观,让儿童在教学的某一阶段摆脱形象,在思维上过渡到概括性的规律性上去。

案例:“我们身体上的‘尺’”(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学会了用米尺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在生活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尺。我们一起来看几段视频吧。

教师播放视频:几个小朋友手拉手(一庹)测量一棵大树的粗度;妈妈用“一拃”测量孩子裤子的长度;一个小朋友用“一步”测量学校操场一周的长度;一个小朋友用“一脚”测量一块地板砖的边长。

师:这些尺子藏在哪儿呀?

生:都在我们的身体上。

师:是呀,这些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一拃、一庹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测量过了,你的一拃大约是多少厘米?你的一庹大约是多长?

生1:我的一拃大约是15厘米,我的一庹是1米20厘米。

生2:我的一拃大约是16厘米,我的一庹是1米25厘米。

师:不同的人“身体尺”会有所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身体尺”也会有所变化。

师:一步、一脚是怎么测量的呢?请看视频。(视频介绍一步和一脚的测量方法。)

师:“像平常走路一样”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不能故意跨大步子或跨小步子。

师:我们一起来走一走,感觉一下。好吗?

师:你们会像视频中的两个小朋友那样,测量自己一步的长度吗?

学生2人一组,合作开展测量活动,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适时、巧妙地引入几何直观,指导学生根据视频直观性的特点,将直观图形与抽象概念融合起来,寻找、探究图形(或视频)背后隐藏的东西,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突破数学理解上的难点。

二、 挖掘教材资源,亲历几何直观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资源,努力把握好运用几何直观的“度”,让学生亲历几何直观的全过程。

案例:“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多7朵,红花有多少朵?

展示生1根据题意所作的线段图:

师:你想说什么?

生:老师,我觉得线段“红花比黄花多的7朵”画得太夸张了吧!

师:哦!怎么办呢?

生:画短一些。

教师出示修改后的线段图,问:现在可以了吗?

生:还不行,这次又太短了。

师:到底应该怎么办呀?

生:与绿花12朵的线段长度进行比较,只要比表示绿花12朵的线段长度的一半多一些就行了。

教师出示再次修改过的线段图,问:是这样的吗?

这一次,学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

教学中,教师要适度运用几何直观,适时调节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我修正线段图,从而在学习阶段能透过事物表面,看到事物本质,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三、 优化教学手段,体验几何直观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采用现代化几何直观手段,还是采用传统几何直观手段,都不如采用传统式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方式的教学效果好。

案例:“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片断:

教师依次出示一组条件或问题:“红队做了多少个礼物盒?”“红队比黄队多做了7个”“绿队做了12个礼物盒”“黄队做的是绿队的2倍”。

师:你能将这组条件和问题重新排列,以便清楚地看出三个条件间的数量关系吗?

生:绿队做了12个礼物盒,黄队做的是绿队的2倍,红队比黄队多做了7个,红队做了多少个礼物盒?

师:你能画图清楚地表示出题目的意思吗?

生1:

生2: 生3:

师完善线段图:

……

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选择和运用实物直观、模型直观、简约符号直观、图形直观等适合的几何直观方法,建构自己对数学的理解。

四、 完善教学评价,内化几何直观效果

教学评价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狭隘功利主义,要注重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思考与判断,着眼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几何直观的运用价值,从而产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热情。

案例:“认识图形(二)”(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片断:

师:孙悟空在金箍棒上涂满油漆,高高抛起,空中翻腾,直直地落地,地上有一滩油迹。这滩油迹是什么形状呢?

生:圆的。

师:是圆吗?为什么不说圆柱?请大家摸摸这个圆。摸的时候,圆和圆柱有什么不同?

生1:圆是圆圆的、平平的。

生2:圆柱是圆圆的、弯曲的、长长的。

师:孙悟空把金箍棒高高抛起,空中翻腾,平着落地,滚动较长距离,地上留有一滩油迹。油迹会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是长方形吗?为什么不说是长方体呢?摸一摸这个长方形,有什么感觉?长方形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生1:长方形是长长的、方方的、平平的。

生2: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它有平平的面和尖尖的角。

生3:长方体有8个尖尖的角、6个平平的面。

师小结: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有6个面,面有大有小,还有棱和顶点。

……

教学中,当学生被几何图形的表象迷惑、无法在思维上过渡到正确结论上时,教师显得很淡定,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观察、去想象,甚至让他们回到原点,重新思考,最后引导学生获取真实结论,内化了几何直观的教学效果。

篇5: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的几何图形概念教学是小学概念教学中的一块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之一。笔者也一直关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刻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年的执教经历渐渐摸索出一些方法:发挥直观经验的作用,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抓住几何图形特点,促进学生获得概念;构建概念的网络体系,实现概念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空间图形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空间图形的教学中我们要发现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采撷生活实例、激活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空间与图形的经验;组织探究活动,提供“做”的空间,指导“做”的方法,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类生存的空间,为学生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传统意义上的几何教学重视了“静”而轻视了“动”,课堂上单一的把几何知识理性的、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今课堂上各式“活动”、“操作”、“动画”„„,一味强调“动”的作用却又忽略了“静”的效能。兵法有云:“一张一弛,为将之道”。当静静的观察、静静的倾听、静静的思考与有效的“动”相结合时,方为几何教学中的上上策。“动”“静”之间方现“几何”教学的本色。

篇6: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大核心理念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就包括三个: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图形的认识、测量、运动、图形与位置。几何知识的教学主要就是建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等。几何图形是从物体中抽象出的图形,同时学生能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实际的物体,所以,空间想象很重要,要培养空间想象,必须经历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探究-体验的过程.一、存在的问题:

1、过去的教学总是忽视图形与几何的本质,忽视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比如:圆周率的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面积计算公式等,有很多老师都是直接告知结果,或者叫学生直接看书去获取结果,然后就开始让学生反复背诵,接着就是做题,试问:这样的教学,学生的空间想象、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2、当今数学课堂上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正风风火火地进行着各项探究-体验活动。课件越做越精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替代学生的操作或者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去猜想、操作、体验、验证,少有对方法的渗透。

3、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课堂面临着表面热闹而学生无趣或困惑的局面。

二、探究-体验的策略

探究-体验的教学策略就是就是让学生投入到一定的实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实践和感悟,去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猜想、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并归纳得出结论,得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如:《圆柱的认识》一课,课标的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柱,认识圆柱的展开图。先让学生猜想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在众多的图形中自由选择材料做一个圆柱,然后又让学生把做好的圆柱侧面剪开,学生通过猜想、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活动,结合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际操作活动,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选材、制作、分析、合作交流,验证出了自己的猜想,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经历,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从而沟通平面与立体的内在联系,很好的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整节课紧紧围绕“探究——体验”这一核心,从“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三、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具体策略:

1、注重生活经验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创设情景,引人教学。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先让学生说出每块三角板的每个角的度数,然后快速算出这三个角的总度数。然后,追问: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都是 180度呢?学生带着质疑或者半信半疑的态度运用自己想到的方法主动进行探究-体验。又如:在引入“圆”的概念时,首先可以这样问学生的:“你们见过车轮吗?车轮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车轮都做成这种形状?”其实,学生学习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都有它的原形,学生在生活中也能见到许多几何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基础,进而把这些生活中的原形抽象成我们的几何图形的知识进行教学,效果很好。

2、观察形体体征

无论哪种图形的基本认识,学生都要依赖实物、模型。提供给学生充分观察、体验、交流的机会。从具体物体上剥离后抽象形成的。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就可以让学生拿着长方体实物,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等自主观察长方体的特征。

3、强化动手操作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

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如:学习《圆锥的体积》时,就可以让学生先猜测,再把自己想到的办法,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体验出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4、简单几何推理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如:在学习《长方体体积》时,学生自己选择体积是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拼成各种长方体,通过讨论、观察、发现,推理出所拼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正方体的数量的关系。

5、应用概念,促使学生融会贯通,完善概念

通过运用已有概念解决相关问题,对所学概念进行重现、提炼,相互作用,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变式练习。

篇7: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策略

摘 要:小学低段的学习是孩子们今后学习的一个基础阶段,包括几门学科的学习。数学对于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数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习的版块是比较多的,而“图形和几何”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版块,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和角度简要介绍和论述老师们如何更好地进行这一版块的教学,为更多的老师们的在这方面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低段教学;图形和几何;方法;策略

在小学低段学习当中,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这是毋庸置疑的。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图形和几何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学习图形和几何的概念以及教会学生们应用对于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很有必要,它的重要性也是不断被提及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日益革新,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尤其理科方面的学生,不仅仅是要拥有很多的文化知识,还需要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有较高的思维水平。低年级的小学生的学习是最易培养的时期,也是为今后学习打基础的年龄段。因此,对于现在的我国的数学教学的现状做下分析以及如何提高教学策略和方法就显得较重要了。

一、目前我国的小学低段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现在素质教育在我国逐渐得到普及,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教学单重逐步加深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素质教育是要在应试教育的环境,改进当下的一些不好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逐步让学校的学生由较单纯的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的积极自主性,进而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就当下我国小学的教学来看,有部分老师是没有严格按照素质教学的精神去执行的,对自身的要求是比较低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在数学教学中缺少目标性

有的老师在数学教学当中,对于学生们的接受情况不是太了解,或者对所要讲的内容传授给学生的目的不是太清楚,没有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重点难点的剖析和有针对性地讲解,尤其低年级的学生们,有的心智发育较晚,有的对学习内容接受快,包括涉及到图形的题目时,反应的速度不一样,理解的程度不一样,这就需要老师有一定的耐心,带领掌握快的学生帮助接受慢些的。不能只是老师讲了自己计划的内容,而且还很多,部分小学生却学的一塌糊涂。

(二)数学教学过中教学方式比较单调

有的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只是采取口述和简单的板书的形式,这样就比较单调和死板,尤其小学生们是很难产生兴趣的,觉得老师讲的数学内容与自己没有关系一样。这样的缺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发生,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没有让学生们很好地吸收,降低了教学效果。老师在给低年级的小学生讲解图形和几何的问题时候,可以用教具,包括日常用的以及专门的教具,让学生们能够感官上认识到,毕竟小学生的,尤其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是较差的。

二、教师更好地进行“图形与几何”教学采取的措施

小学低段教学中的“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对于学生们今后的长远发展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的,尤其对于在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图像和图形比文字有吸引力,会觉得更有趣。这一部分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几何图形是生活中较常见的,“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是要研究现实的物体的,包括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转变的关系等,这就会成为启发我们深入地了解和描述空间的工具。想要很好地对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是需要采取一下的一些策略的。

(一)要改变数学教学的观念

观念对于教师教学的过程和采取的方式方法起着指引性的作用,要是老师有着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的教学观念的话,就会在教学中发挥出来,学生们也就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体验。在小学的教学中,不论语文还是数学的学习,不论加减法的学习还是图形和几何的学习,不论简单还是难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进行,这样学生才可以完整学到知识的时候能力还会得到全面的提升。这要求教师要确立好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分析出教学内容的难易和重点,做好备课,在课堂的教学中采取多种有效的途径,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学习程度和生活经验角度进行有效地授课。

(二)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

课本和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的教学书目,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是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好的教学效果是离不开教材的,教科书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在课堂的教学中,首先,老师应该高效地使得学生掌握最为基本的知识,在都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地多补充一些辅助教材的内容,这样可以丰富学生们的学习内容和增加生活中的常识。在教材的使用中不会的要作为悬念,多鼓励学生自己探寻答案,加深印象,这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一举两得。

(三)教学过程中要贴近生活的实际

小学生对社会生活和日常事物认识还很不全面,但是学生们的想象能力是较强的,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加强学生的联想,就像学习美术的时候与实际生活相连一样,这样学习起来就会比较轻松。但是由于数学的学习的逻辑性很强,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因此老师应该结合实际事物,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和生动化,这样学生们才回会更好地明白所讲,进而学会。例如,在进行“长方形”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一些道具,像书本、长方形的纸盒等,通过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认识几何图像,结合实际认识和学习了长方形,为长方形和其他图形的学习进一步打基础。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更加轻松。

(四)加强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已在教室中普及,多媒体的普遍利用给教学带来的巨大的方便,也使得课程的学习更加生动,是教学过程的一大改革,尤其数学的学习,数学当中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内容,更需要多地利用多媒体来讲解。这需要老师们多做些课件,这样会使得枯燥的数学教学增添一些生动的画面,学生学习起来将更加直观。例如在学习“角”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使一个角由0°到180°逐渐变大,进而更好地认识30°,45°等角度,并且可以形象地得出他们之间的变化过程和关系。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为小学低段数学的学习创造了更多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老师们更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能够制定出灵活、多样和科学的教学计划,最终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综合素质也得到不断地加强。

参考文献:

篇8: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引入几何直观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引入几何直观,让儿童在教学的某一阶段摆脱形象,在思维上过渡到概括性的规律性上去。

案例:“我们身体上的‘尺’”(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学会了用米尺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在生活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尺。我们一起来看几段视频吧。

教师播放视频:几个小朋友手拉手(一庹)测量一棵大树的粗度;妈妈用“一拃”测量孩子裤子的长度;一个小朋友用“一步”测量学校操场一周的长度;一个小朋友用“一脚”测量一块地板砖的边长。

师:这些尺子藏在哪儿呀?

生:都在我们的身体上。

师:是呀,这些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一拃、一庹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测量过了,你的一拃大约是多少厘米?你的一庹大约是多长?

生1:我的一拃大约是15厘米,我的一庹是1米20厘米。

生2:我的一拃大约是16厘米,我的一庹是1米25厘米。

师:不同的人“身体尺”会有所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身体尺”也会有所变化。

师:一步、一脚是怎么测量的呢?请看视频。(视频介绍一步和一脚的测量方法。)

师:“像平常走路一样”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不能故意跨大步子或跨小步子。

师:我们一起来走一走,感觉一下。好吗?

师:你们会像视频中的两个小朋友那样,测量自己一步的长度吗?

学生2人一组,合作开展测量活动,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适时、巧妙地引入几何直观,指导学生根据视频直观性的特点,将直观图形与抽象概念融合起来,寻找、探究图形(或视频)背后隐藏的东西,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突破数学理解上的难点。

二、挖掘教材资源,亲历几何直观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资源,努力把握好运用几何直观的“度”,让学生亲历几何直观的全过程。

案例:“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多7朵,红花有多少朵?

展示生1根据题意所作的线段图:

师:你想说什么?

生:老师,我觉得线段“红花比黄花多的7朵”画得太夸张了吧!

师:哦!怎么办呢?

生:画短一些。

教师出示修改后的线段图,问:现在可以了吗?

生:还不行,这次又太短了。

师:到底应该怎么办呀?

生:与绿花12朵的线段长度进行比较,只要比表示绿花12朵的线段长度的一半多一些就行了。

教师出示再次修改过的线段图,问:是这样的吗?

这一次,学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

教学中,教师要适度运用几何直观,适时调节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我修正线段图,从而在学习阶段能透过事物表面,看到事物本质,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三、优化教学手段,体验几何直观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采用现代化几何直观手段,还是采用传统几何直观手段,都不如采用传统式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方式的教学效果好。

案例:“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片断:

教师依次出示一组条件或问题:“红队做了多少个礼物盒?”“红队比黄队多做了7个”“绿队做了12个礼物盒”“黄队做的是绿队的2倍”。

师:你能将这组条件和问题重新排列,以便清楚地看出三个条件间的数量关系吗?

生:绿队做了12个礼物盒,黄队做的是绿队的2倍,红队比黄队多做了7个,红队做了多少个礼物盒?

师:你能画图清楚地表示出题目的意思吗?

生1:

生 2:

生 3:

师完善线段图:

……

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选择和运用实物直观、模型直观、简约符号直观、图形直观等适合的几何直观方法,建构自己对数学的理解。

四、完善教学评价,内化几何直观效果

教学评价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狭隘功利主义,要注重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思考与判断,着眼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几何直观的运用价值,从而产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热情。

案例:“认识图形(二)”(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片断:

师:孙悟空在金箍棒上涂满油漆,高高抛起,空中翻腾,直直地落地,地上有一滩油迹。这滩油迹是什么形状呢?

生:圆的。

师:是圆吗?为什么不说圆柱?请大家摸摸这个圆。摸的时候,圆和圆柱有什么不同?

生1:圆是圆圆的、平平的。

生2:圆柱是圆圆的、弯曲的、长长的。

师:孙悟空把金箍棒高高抛起,空中翻腾,平着落地,滚动较长距离,地上留有一滩油迹。油迹会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是长方形吗?为什么不说是长方体呢?摸一摸这个长方形,有什么感觉?长方形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生1:长方形是长长的、方方的、平平的。

生2: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它有平平的面和尖尖的角。

生3:长方体有8个尖尖的角、6个平平的面。

师小结: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有6个面,面有大有小,还有棱和顶点。

……

篇9: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直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可以通过“几何直观”将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明了,将一些较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为小学生很好理解问题提供帮助,很好地理解数学的实质,为小学生学好数学提供便利。“几何直观”不仅仅在一些“图形和几何”学习中发挥着作用,同时也贯穿着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将“几何直观”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有效地与教材相结合,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几何直观”方面的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几何直观”的分析能力。其次,在一些关于图形方面的教学中,可以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提升学生数形结合方面的能力。最后,将一些文字方面、数学方面的语言进行合理的转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几何直观”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优势。

二、几何直观的意义

“几何直观”是新时期《数学课程标准》最为关键的概念之一。几何直观通过对图形的描述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实现了将原有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为小学生学习数学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提供了思路。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三、几何直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1.借助几何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化思维

几何直观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的理解,在小学生开始数学的学习中,其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借助其将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变为简单明了、具体形象,促进了小学生理解一些数学问题;借助图形可以将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有效刻画、描述出来,通过图形的形象描述,这些复杂的问题就变得简单、直观。

在学习倍数问题时,有这样一个例题:“一套衣服共 526 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 2 倍多 5 元。求这套衣服的上衣和裤子各是多少钱?”小学生在二年级就已经认识到了“倍”的意义,然而这个概念较为抽象,同时又有“多 5 元”影响,此时小学生的脑海里对于上衣与裤子相互之间的关系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时需要老师通过画图来积极引导学生,将“倍”的概念通过图形直接转化,经过图形的直观化后,小学生可以清晰捋顺裤子价钱和上衣价钱之间的关系,即有“将裤子看作一份,上衣看作两份还多五元”两者之间有着这样关系,为下一步解题打好了基础。经过几何直观的帮助,小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得到了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2.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启迪思路,理解和接受抽象的内容和方法

“数无形不直观、形无数难入微”,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最为关键的思想之一,其有效地将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抽象的数学语言用较为直观的图形表达出来,为学习者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提供简单易懂的方法。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小学生建立起通过图形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四、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更好地发挥几何直观教学价值

1.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几何直观是以图形为基础的,认图、识图、画图是学习了解几何最为基本的几个要素,在开始使用几何直观的教学中,在画图部分,教师都要做好示范,强调图形的相关细节问题和一些注意事项,通过介绍后再让学生来自己画图,进一步同桌之间来相互监督学习,评比同学间画图的好坏来激励学生画好图,不仅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画图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正确运用

通过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一些问题可以进一步形象化,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另一个方法。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一些数学问题,变得更加形象化甚至是动画,这样更便于小学的理解,为更好实现几何直观教学提供了支持。

3.强调本质、夯实基础、注重运用

几何直观是为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而服务的。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表达上面,通过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为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提供方便之门。小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结合教材,多创造一些培养小学生几何直观的机会,为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便利。

五、结束语

简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通过运用“几何直观”教学方法,可将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有助于小学生了解数学实质,促进小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有效地培养了小学生数学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

上一篇:紧扣“四个围绕” 狠抓职能落实下一篇:plc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