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案(与课件配套)

2024-05-11

童趣教案(与课件配套)(共10篇)

篇1:童趣教案(与课件配套)

童趣

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②积累词语同时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③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童年》,及儿童趣事漫画。(2)、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变幻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你有美好的童年吗?童年的生活是否还历历在目?今天我就带你走进童年时代,我想会勾起你们许多美好的回忆„„说说你童年的趣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中的趣事,会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或许还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2、作品、作者简介

3、教师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二是要用心领悟;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二、诵读积累,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并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点拨。

2、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藐(miao),项为之强(jiang),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3、解释词义,疏通文意

(1)、学法指导:用组词换词法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

1.组词法或加字法。

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

2.换字法。如昂(抬)首(头)观之;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2)、释义:

拟作 自己 徐喷以烟 慢慢地 鞭数十 用鞭子打 以虫蚁为兽 把„当作„ 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 方出神 正 盖一癞蛤蟆 原来 项为之强 脖子通“僵”僵硬 果如鹤唳云端 果真 驱之别院 驱赶

(3)、默读课文,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词句。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a.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d.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e.果如鹤唳云端。f.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g.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h.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i.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徐喷以烟。k.以草为林。l.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5、反复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试着划分朗读节奏。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一)合作探究:四人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引导。

1、学了这篇古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段?

2、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3、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留蚊于帐,“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2)把丛草、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神游其间”。(3)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蜞。

4、这几件事有什么“趣”?课文中是怎样写的?

(1)“怡然称快”(2)“怡然自得”(3)“兴正浓”

5、为什么说这些“趣”是“物外之趣”?(“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6、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第1自然段“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时有物外之趣—一是观察的收获。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二)互动释疑:你还有哪些疑问,请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如:*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四、背诵比赛,加深理解

男女生比赛,限时背诵课文。

注意语音停顿,节奏分明。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五、联系生活,体验拓展

1、生活体验: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试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2、拓展延伸: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a、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提示]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b、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提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富于联想和想像,加之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热情鼓励。

3、总结:同学们,《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像。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联想、想像甚至幻想中产生的。少年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 多姿多彩。同时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兴趣,多多积累文言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篇2:童趣教案(与课件配套)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理解诗歌的主旨。③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②理解诗歌的主旨。③赏析诗歌的语言。教学设计

一、营造氛围,走进诗歌: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我们刚刚学过《在山的那边》,诗中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它告诉我们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那么,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二、一唱三叹,诵读诗歌:

诗歌是情感的音乐,让我们踏着音乐的节拍,完成一次情感之旅,看谁与作者、与诗歌走得更近。

1、范读诗歌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朗读指导 第一节:明朗、坚定的语气;

第二至第八节:悲壮、沉思的语气;

第九至第十一节:劝告、警醒的语气;

第十二节:欢快、奋发的语气。

2、自由诵读 让学生充分阅读诗歌,把握文章蕴涵的感情。

3、竞赛阅读(自我展示)

教师可提问:有谁愿意为大家表演诗歌朗诵吗?

(通过激励,让学生形成竞赛阅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展示自我。更好地把握文章蕴涵的感情。)

4、集体诵读 思考: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三、浅斟低吟,品味诗歌:

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

1、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2、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小组质疑答疑。

3、结合自己的社会生活和人生体验中找出例证,诠释诗歌中的种种意象。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理解研讨,深入思索,逐步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

通过交流,逐渐明确: 第一节: 采用比喻、顶针修辞方法,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第二节:

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第三节: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第四节:

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可让学生在《山的那边》找表达相同意思的诗句。“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第五节: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是说,理想使人乐观。

(如,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

(例如,面对不幸,面对厄运,有了理想,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地奋斗。)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龄非常年轻,他壮心不已,奋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满活力。

第六节:

本节的难点是“理想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

提示: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体验?比如,你是否曾经为了完成作业,而不得不舍掉了你爱看的电视节目?

(通过与实际联系,使学生明确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第七节:

本节的难点是“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欢笑里的酸辛。”在这一段里,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会有“欢笑”?“欢笑”里怎么会有“酸辛”?

提示:

A在生活中,你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吗?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认识人生价值)

B如果是“你碰到被误解的寂寥”,你还会坚持自己的“理想”吗?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八节:

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第九节:

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之所以为罪人,是因为丧失了灵魂,为邪恶的念头所驱使,为非作歹。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第八、九节难点是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的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可提示:你同意这些说法吗?同学们之间交流一下。同意与否都要学生说出理由。)

第十节: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第十一节: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第十二节: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同样可让学生在《在山的那边》找内涵相同的诗句:“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四、联系生活,畅谈理想: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放飞心灵,仿写诗句:

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六、布置作业:

篇3:童趣教案(与课件配套)

我校在2005年换用了高教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 (第一版) 。这是一套难得的教材:内容新颖、结构合理、知识量丰富。随教材所附带的电子教案, 也给教师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在一年的使用过程中, 我们发现电子教案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有:Talking face to face部分没有单词解释, 扩充的知识点不能在对话原文中点击显示;第一至第三册的听力部分, 不能控制听力进度, 导致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不能就某一难点反复听;录音原文也不能在听的进程中点击显示出来;阅读部分, 没有文章的翻译;写作部分, 相关的语法点也没有在电子教案中显示出来。

在使用这套教材的过程中, 我们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 自制了一些“课件”作为补充。有的老师将本单元的相关信息和知识点扩充, 做成漂亮的Flash, 新颖的画面受到学生的喜爱;有的老师将语法讲解, 配以练习, 精心用Powerpoint做出来, 令学生看起来更加直观。我们把自制的课件整合起来, 资源共享, 这样就不会在做课件上浪费大量的精力了。

二、“自制课件”的实践过程

我们首先收集原电子教案中所存在的不足。这一环节,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向学生征集使用这套教材的意见, 以及对多媒体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收集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和意见进行总结和归类, 制定出制作新课件的目标。

在制作的过程中,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和文献的功能, 并参加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培训, 在围绕原电子教案知识点的同时, 改变课件形式, 补充并且添加相应的内容, 努力做到符合优秀课件的标准, 使其具有以下特点。

创新性:创新性是我们提高制作课件水平、教学水平的不竭动力。自制课件的创新性分为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内容创新要求我们选题恰当﹑内容丰富外创设饱满的情景,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受;技术创新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的课件内容选取最佳的开发软件。例如Authorware提供了十一种交互方式, 利用这些交互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制作出生动可靠的效果界面。

针对性:对于知识难点, 我们制作了相应的专题或补充知识的连接。例如, 原课件没有语法部分, 我们自制了语法课件。针对“虚拟语气”这个语法,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个难点, 我们在课件里添加了充满“虚拟语气”的一首诗, 使学生在轻松地欣赏一首诗的同时就把这个语法理解透, 又如在讲解“Tricolored Ceramic”一文时, 我们下载一些“唐三彩”的照片, 制作成英文讲解的Flash。

启发性:启发性的原则要求我们深入钻研教材, 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启发因素, 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在制作课件时, 素材的选用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一要素。我们在制作课件时, 特别注意“导入”这个开场白素材的选择, 例如在“The Triathlon’s Great Attraction”一文中, 我们剪辑并重新编辑了“铁人三项”的一段视频。精彩、激烈的画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 此时, 我及时设疑:“What’s the triathlon?”“What’s the spirit of triathlon?”学生不难从刚才的画面中得知“铁人三项”的内容, 并且开始思索“铁人三项运动”的精神。这样就很自然地转入了这节课的学习。

三、“自制课件”对教材“电子教案”的补充作用

我们在制作“自制课件”的过程中认为, “自制课件”对教材“电子教案”起着补充作用, 对此, 在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 教材“电子教案”凝聚了教材编写组的心血与智慧, 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课题, 经专家评定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迎合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要求, 成为众多学校的教材。其价值和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的“自制课件”是以原“电子教案”为蓝本, 在其丰富的内容、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开展的, 没有原“课件”就没有我们的“自制课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自制课件”对原“电子教案”起的作用只能是补充作用。

其次, 我们必须重视“自制课件”的补充作用。只享受教材“电子教案”的方便快捷, 不制作自己的“课件”不是称职的教师。教师不能完全按照教材“课件”, 按部就班, 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所讲内容。如第三册第八单元, 有关“WTO”的文章, 阐述了中国入世后面临的挑战, 应该是写于将要入世前, 距今已经有近十年的历史, 在此期间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不及时进行内容补充和更新, 学生会觉得不知所云。时代发展的迅速, 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都需要一线工作的教师不断地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添加, 使之更符合现实发展的需要。

最后, “自制课件”对教材“电子教案”的改进起了推动作用。科技的进步, 知识的更新, 实际授课的需要, 要求我们不断地对教材和与之配套的“电子教案”进行调整﹑改变。《新编实用英语》 (第二版) 的出现, 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改版后的这套教材, 不仅对内容进行了删增﹑更新, 与之配套的“电子教案”, 而且从形式﹑内容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材内容”和“电子教案”的更新, 离不开时代的发展, 也离不开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与感悟。他们对“教材”﹑“电子教案”的优点与不足最有发言权。发现问题, 当然要解决问题。教师会根据教学实际, 自制一些“课件”, 对所讲的内容进行补充与引申。而制作的技术也会不断改进, 久而久之, “自制课件”的大量出现, 要求编者也要对教材“电子教案”进行相应的改进, 以满足教学需求。从这里不难看出, “自制课件”对教材“电子教案”的改进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在知识更新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 教师不仅要继续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而且要与时俱进, 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对所用的教材进行补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满华.CAI课件评价关键[J].中国电化教育, 2003, (2) .

[2]史济民.多媒体应用与开发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童趣教案(与课件配套)

教学目标:熟悉课文内容,掌握全文结构,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教学重点:熟悉全文内容,掌握课文结构。教学难点: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作者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2.导语

现在通讯事业发达了,电话、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沟通方便多了,但是传统的书信联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邮递员也延续着他们的工作。不知道大家对邮递员有什么印象呢?

二、听了几个同学对邮递员的看法后,我们看看余秋雨先生所写的邮递员也就是信客的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给文章的四个部分各写一个小标题。生字词:克扣接济唏嘘稀罕噩耗呵斥诘问焦灼伎俩颠沛吊唁文绉绉穷愁潦倒风尘苦旅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诺生死祸福

文章结构:信客当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样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2.阅读课文一遍后,文中的信客给你怎样的印象呢?可以用形容词来描述一下吗? 任劳任怨待人宽容善良厚道恪尽职守有才干

3.结合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的3个小问题,再次仔细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看看文中主要写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个故事又体现信客怎样的为人呢? 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当教师、校长同样受到赞誉

4.在信客的这么多的故事中,哪个最让你感动呢?并说说原因。5.解答课后的练习

三、小结

回顾文中信客的故事和他的为人,如果让你在信客的墓碑上写碑文,你回用一句怎样的话来写呢? 板书设计: 信客当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样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 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当佬都同样受到赞誉 第二课时

一、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二、完成课后习题。

三、拓展延伸。板书设计: 信客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无私 终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劳任怨 收入微薄,生活贫穷-----待人宽容

篇5:童趣教案(与课件配套)

教学目标

1、掌握用计算机辅助学习的方法。

2、了解课件的用途。

3、增强用计算机辅助学习的意识。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的操作,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其兴趣浓厚,操作起来跃跃欲试。同时随着学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提升,课堂中使用课件辅助学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件的用途,增强利用计算机辅助学习的意识。难点:掌握计算机辅助学习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一、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课件的含义,并板书课题。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帮助我们学习各种知识,这种软件称为课件。板书课题:精彩课件助我学。

活动2【讲授】讲授

二、用课件辅助学习数学

(教师利用极域电子教室软件和配套资源进行讲解演示)

1、打开“时分的认识”课件,引导学生了解本课件分为“导入”、“新课”、“练习”三部分。

2、师演示“导入”部分,学生认识时刻。

3、在“新课”部分,让学生掌握利用课件学习“认识钟面”、“分的认识”、“时的认识”、“时分转换”、“课堂例题”等知识的方法,了解在这几个板块之间切换的方法。

4、在“练习”板块利用课件巩固所学内容。

活动3【活动】活动

三、利用课件辅助学习语文。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练习课件辅助学习的方法。教师把四季的脚步.ppt发送到学生机桌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打开“四季的脚步”课件。

2、让学生熟悉本课件“学习目标”、“课文朗诵”、“字词学习”、“图片欣赏”、“视频欣赏”等部分的结构。

3、学生按照如下方法操作练习:(师巡视指导)单击“学习目标”,了解学习要求。

点击“返回”,单击“课文朗诵”按钮,熟悉课文。选择其他学习项目(如图片欣赏、视频欣赏)继续学习。

4、师小结课件学习的方法。

活动4【练习】练习

四、用课件辅助其他学习

学生对照教材,利用“改善交通.exe”课件自主辅助学习,教师进行指导。

活动5【测试】全课小结

五、介绍课件的种类

师谈话:课件容量有大有小,有的需要安装或运行才可以使用,利用课件进行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交互性。

六、学生谈一谈利用课件辅助学习的感受:直观、有趣、高效。

七、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及表现。

篇6:童趣教案(与课件配套)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认识计算机家族成员。

2、知道计算机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

3、学会正确的开机。过程与方法

1、教师通过电脑授课系统正确讲解和演示、教会学生。

2、学生通过互帮互学和讨论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学情分析

这节课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他们缺乏学习的持久性,学习兴趣很容易流失,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自控能力不强。由于我所处的学校是农村,他们大多数家里都没有电脑,也没有使用过电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了解很少,甚至根本不了解。有少数学生家里有电脑,使用过电脑,对计算机有初步的了解。本学期学生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课,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特别强,求知欲望高。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学会开机和关机,认识鼠标,初步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激发学生用鼠标探索计算机奥妙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

2、学会开机的正确方法。教学难点

电脑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我们大家一起来猜猜。

没有脑袋会思考;缤纷世界全知晓;

万事一点便明了;少了电源就睡觉。(谜底:计算机)

师:由于计算机只有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工作,所以人们也叫它电脑。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第2课 与计算机交朋友。(出示课题)

活动2【讲授】

(二)共同讨论,讲授新知

1、计算机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都能做些什么呢?

生:学生自由发言。

(如:查看资料、看电影、玩游戏、购物、聊天、学习等等。)

师:大家除了在学校里见到过计算机,还在其他什么地方见到过计算机?

生:学生自由发言。(银行、邮局、等等。)

师:这些地方可以用计算机做什么事情? 学校: 银行: 邮局:

2、计算机的组成 人是由头、身体、四肢这几部分组成,那计算机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1)硬件

观察自己眼前的计算机,思考,你现在都看到了几部分?

你知道这几部分的名称吗?

教师总结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一般由: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传声器、音箱等组成。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邦邦”的部分叫做硬件。·主机箱里安装着计算机的主板和其他部件。·显示器可以显示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和操作结果。·键盘和鼠标用来操作计算机。

·传声器也叫麦克风、话筒,用来把声音传送到计算机里。·音箱用来播放声音。

主机箱内装有主板,还有一些与主板连接的部件,如CPU、内存储器、硬盘、电源等。

CPU的中文名称是“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

内存储器是计算机工作过程中,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

人们一般用CPU的处理速度和内存储器的容量来衡量一台计算机的性能。

主板 CPU 内存条

(2)软件

这些图标认识吗?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这些摸不着的部分就是计算机的软件。软件是我们与计算机交流的桥梁。比如:电视机是硬件,电视节目是软件。

人的身体是硬件,人的思想是软件。计算机的软件通常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软件等。

应用软件包括:聊天软件、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现在我们的新朋友在休息睡觉。让我们叫醒他,跟他问声好吧。

3、开机

使用计算机前首先要开机,开机就是启动计算机系统。•按一下显示器的电源开关。

‚按一下主机箱电源开关。

整个屏幕显示的区域叫做“桌面”。

开机之后我们想要操作计算机就需要鼠标了。

4、初识鼠标

目前常用的鼠标大部分都是光电鼠标,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一般包括有左键、右键和滚轮。正确的使用鼠标方式是:食指放在左键上,中指放在右键上,大拇指、无名指和小拇指握住鼠标。

•握住鼠标,让它在平面上滑动,这种操作叫做移动。‚用食指按一下鼠标左键后立刻松开,这种操作叫做单击。

计算机工作一会后也会累了,和我们人一样,工作会需要休息一下,那么怎么让计算机休息呢?大家注意看老师的操作!

5、关机

不在使用计算机时,可以关机。

关机的过程一般是先退出系统,然后在关闭显示器电源开关。•单击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单击关机选项,关闭计算机。关闭显示器的电源开关。

提醒学生:关机时一定记住最后关掉显示器,千万不要让计算机“睁着眼睛”休息。

强调:不要直接关闭主机电源,这样新朋友会生气,可能以后不理你了。温馨提示 操作计算机的注意事项:

·不要频繁开机和关机,这样会缩短计算机的寿命。·关机后最好等一两分钟后再重新开机。·未经老师的允许,不要拔插计算机电源插头。·爱护计算机,保持清洁。

活动3【活动】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活动4【作业】

课本第13页思考与练习

活动5【活动】板书

第2课 与计算机交朋友

一、计算机的应用

二、计算机的组成三、开机

四、初识鼠标

篇7:童趣教案(与课件配套)

犹如迪士尼童话乐园般的园所外观

一室内主题式公共童趣环境

1公共大厅

一楼大厅是园所特色最佳展示空间, 我们采用情景化、开放式、参与式的方法创设。大厅中布置富有桃花源气息的桃花树、桃花瓣造型桌椅, 陈列幼儿园可爱的吉祥物桃娃, 充分展现桃花源的文化特色。

根据幼儿园大的主题活动, 在大厅中组合式展示幼儿作品, 如用纸箱自制的童话玩偶, DIY卡通气球创意秀等, 彰显整体童话特色

充分利用大厅的顶部空间, 悬挂不同的材料辅助衬托不同的主题

小动物乘着《飞屋环游记》童话中卡尔爷爷的热气球来到了幼儿园

童话故事《小马宝莉》中的主角踏着新年的钟声而来

小丑娃娃营造的是一个气球历险的童话

仿佛置身童话城堡中的圣诞Party

2过道、楼梯

幼儿园走廊、楼梯的环境也运用童话主题, 与幼儿一起设计创造。

童趣版的游戏《愤怒的小鸟》

顽皮小鳄鱼请孩子们帮忙洗澡

满载“巴巴爸爸”的童话列车在走廊上走走停停

极具创意的圣诞主题环境布置

欢迎来到“米奇妙妙屋”

“巨人的花园”是孩子们每天的必经之路

楼梯扶手上可爱的童话玩偶, 可以摸一摸、抱一抱

二户外场景式童趣环境

我们有意识地将户外场地设计成不同的户外活动场景, 有光滑时尚的现代玩具, 也有粗糙多变的原生态玩具, 让幼儿获得不同的体验。

起伏的大面积草皮, 山坡式的灌木丛林迷宫, 多种挑战的健康步道, 原始丛林式的茅草洞 (屋) , 有序布局, 富有变化和童趣

根据大型玩具的造型, 添加童话形象元素, 使原本功能单一的玩具焕发出新的生机

字母造型的攀岩墙, 在大型字母中蕴含桃源名称, 小桃子型的攀点极富童趣

户外蜿蜒曲折的园中小道, 有了《小红帽》童话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加入, 变得惊险而富于挑战

三班级个性化的童话游戏环境

教师和幼儿一起为班级环境规划出谋划策, 打造属于自己的童话教室, 如乐兔之家、快乐巧虎、米奇妙妙屋、乐淘淘海洋村、小熊维尼、快乐羊村。

1彰显班级童话主题的主题墙

2梦幻童话般的游戏阁楼

乐淘淘海洋村

喵喵乐园

快乐羊村

快乐巧虎

3贴合班级童话主题的区域牌

四个性化的童话微环境点缀

角落里的垃圾箱、雨伞架, 窗帘搭扣上趴着的小鸡宝宝, 都像是从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

园里栽了各种树木, 为了使树木挺拔生长, 园林工人给树木支了木柱。教师们将四根木柱设计成动物的四条腿, 树上做了动物的脖子和头, 有长颈鹿、野马、野牛、梅花鹿, 把小鸟也请到枝头, 好一幅令人遐想无边的“狮子王”场景

篇8:5 我看 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学会揣摩诗歌语言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教学重点: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教法学法:诵读法,研读揣摩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伟大的诗人穆旦的一首诗——《我看》。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难点)

三、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四、背景资料

“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 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五、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丰润(rùn)

沉醉(zuì)

忧戚(qī)

勃发(bó)飘逸(yì)

漫游(màn)

流盼(pàn)

摇曳(yè)

枉然(wǎng)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íng(凝)望 yǒng(咏)赞

流pàn(盼)màn(漫)游 解释词语

1.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2.枉然:白白地。3.飘逸:漂浮,飘散。

4.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6.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六、指导朗读 我看

穆旦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衷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烧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第二课时

七、感知课文 带着问题读课文 内容概况

导思1.题目为《我看》,那诗人“看”到了什么? 诗歌想象

导思2:诗歌主要借助于哪些意象来抒发感情?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作手法

导思3.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一下。关键词

热爱自然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 么样的图画?

【答案】 本题运用诗歌画面描绘法。描绘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2.本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 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

3.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 的?有什么作用? 【答案】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看到“流云” “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4.这里的“你”指谁?

【答案】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5.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 的起伏而飘逸”这句话怎么理解? 【答案】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6.作者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答案】作者在结尾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诗句,表达了要与大自然合而为

一、同悲同乐的愿望。

八、难点探究

诗歌后三节都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不同?

【答案】第③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我”的“欢乐和忧戚”是微之甚微,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第④节主要写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第⑤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抒写出希望将生命融人自然,让“我”的爱回归大自然之中去,真正获得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最后一节,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九、探究主旨

诗人借助大自然中的春风、春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思想感情。

十、归纳写作特色

1.悠远而深邃的意境艺术。

穆旦的诗可谓有 意境(“有境界”),不仅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景物,而且饱含着浓郁的思想感情,达到了如前人对维诗歌的评价“诗中有画”,有着令人叫绝的诗情画意。大致说来,这首诗歌的意境追求精确性,生动、逼真,意境宏大、悠远、寥廓,颇似有着浓浓诗情的油画。

2.层层递进,感情流露自然真切。

诗人先是选取了“春风” “青草绿潮”、平展翅翼的“飞 鸟”“流云红晕”“大地”等这些较大气的意象,抒发对大自然的由衷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又描写“我”的渺小,“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接下来又写远古哲人虽逝去,但他们对自然的赞美在亘古大地“飘逸”,最后水到渠成地抒发出自己希望与自然合而为一的愿望。整首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十一、拓展延伸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

诗人往往借助自然界中的外物来感应或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以达到烘托情感的作用。①冰或雪。以冰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雪指代高洁的心性,古人用冰雪聪明说明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比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③柳树。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④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比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⑤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芳草比喻人的离恨之情。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十二、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2.课外阅读《穆旦诗集》。

板书设计

春风春草

所看

飞鸟流云

我 合而为一 看

生命的勃发

热爱自然

所思

教后反思 静流的飘逸

生命的飞奔

篇9:童趣教案(与课件配套)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体会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培养理清复杂结构的能力。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

3、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取舍材料,安排详略的方法。

4、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过程和方法目标:

指导揣摩品析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探究,教师适时点拨,以长文短教,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认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风景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教学方法: 情境朗读法、探究揣摩法 教学课时 :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情景入境:

图片展示,介绍社戏,及戏曲角色生、旦、净、丑、末等。

二、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三、检查预习

1、读一读: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 xùdao 撺掇:cuān duo 凫水fú

潺chán 踱duó 纠葛:jiūgé 皎洁 jiǒo 旺 相 xiàng 棹 zhào 渔 父 fŭ 弥散mí

2、字词音义 惮(dàn):怕、畏惧。踱(duó):来回地走。归省(xǐng):回家看望父母。撺掇(cuān 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凫水(fú):游泳。潺潺(chán):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絮叨(xù dao):翻来覆去的说。纠葛(jiū gé):纠缠不清的事情。弥散(mí):弥漫消散。

3、自读口答:

1.这篇课文的体裁是 小说。

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鲁迅。节选自他的 《呐喊》。3.你还学过他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等作品。4.《社戏》这篇小说围绕“看戏”写了 双喜 六一公公 阿发 桂生 外祖母 母亲。5.小说所展示的是中国 绍兴 地区的民俗风情是 初夏 时令。

四、解题,感知课文,理清结构

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不但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以开展娱乐。社日

唐·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礻”旁加“土”,是个会意字。“礻”表示祭祀,“土”是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社”。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理清文章结构。

提示: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1)盼看戏(1—3段)——(2)去看戏(4—30段)——(3)怀念看戏(3l一40段)

第二课时

五、合作探究,理解文本 1.平桥村是一个怎样的村庄?它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并说说“我”为什么把平桥村看作这样的地方 ?

①偏僻,地方小,人少,农村,落后;②“乐土”; ③一是因为“我”在这里得到优待,二是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三是有许多小朋友陪“我”玩,四是每天都可以去掘蚯蚓、钓虾、放牛。

2、这些内容和下文写到赵庄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简要介绍“我”在平桥村的快乐生活,初步勾勒人物活动的环境,为下文详写“看戏”乐趣作铺垫。小说结构

一、随母归省平桥村(1~3)优美的环境(1)优厚的待遇(2)有趣的生活(3)掘蚯蚓 钓虾 放牛 免念“秩秩斯干”

3、课文从什么地方开始提到去赵庄看戏?

“我”去看戏顺利不顺利?为什么?哪些语句表现出“我”想去看戏的迫切心理?这些描写说明了社戏的什么特点?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从第四段开始。

不顺利,因为横生波折——临去叫不到船。表现“我”的心理的语句:急得要哭,不钓虾,饭也少吃,不开口。烘托社戏对儿童的吸引力。

4、朗读第10~13段。

、画出3个用得最生动的动词。说说这些动词表现了什么? 点、磕、架。表现了小伙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这几段主要写去看戏途中的见闻感受,其中景物描写有声有色有气味,很有特色。试分别找出描写色彩、气味和声响的词语,并说明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色彩(视觉):豆麦“碧绿”、远山“淡黑”; 气味(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声响(听觉):“潺潺”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嚷声,远处的“歌吹”,宛转悠扬的笛声。说明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

表现手法: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如写船快,一是直接写“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二是用“连山”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间接衬托。化静为动:(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 、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一是表现环境美,二是烘托“我”心情的愉快,又表现心情急切。

二、写看戏的情景(主体)

1、戏前心情4—9 无船时:盼望—焦急—失望—赌气——高兴 心理描写

登船时:轻松——舒畅——兴奋 在船上:急迫——神往——陶醉

2、看戏途中10—13 视觉上:碧绿的豆麦、朦胧的月 淡黑的连山、星点的渔火、乌黑的船蓬

听觉上:孩子的笑嚷、潺潺的水声、宛转的笛声 景色描写 嗅觉上:麦豆水草的清香

重点探究(10-13)

1、填空

这两段文字从 嗅觉、视觉、听觉 等入手,写得 有味,有色,有声 ,更有情。作者还运用 比喻、拟人 等修辞,写出了江南水乡的夜景,写出了行船之 快,烘托了“我”

急于想看到社戏的迫切 心情。阅读14~21段。讨论:

1、这一部分写在赵庄看戏。戏好看不好看?从哪里表现出来?

不好看。一是铁头老生不翻筋斗,二是也没有“我”最爱看的蛇精和跳老虎。

2、孩子们爱不爱看?从哪里表现出来?

不爱看。表现:稀奇、渐不明显、打哈欠、各管自己谈话。朗读22~30段。

1、这一部分写午夜归航,景物描写突出表现了哪两点?各表现了什么心情? 景物美;船快。留恋 归心似箭

2、着重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着重写了偷罗汉豆。突出孩子们淳朴善良、天真活泼、热情好客。表现人情美。

二、写看戏的情景(主体)

1、观看社戏13—21 场面描写 从远处 戏台的位置 戏台的轮廓

从近处 台上人物的容貌、服饰、演唱、动作 台下孩子们的语言、动作、心情

2、返航途中22—30 人物描写

摘豆——偷豆——生火——剥豆 煮豆——吃豆——说着——笑着 归纳:文章4~30段围绕看戏写了哪些情节? 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

夏夜行船、月夜归航在写景叙事上都非常精彩。夏夜行船通过哪些所见所闻所感来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月夜归航中“我”的心情与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

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月下归航写了众小伙伴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阅读31~40段

1、文中六一公公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作者主要写了有关他的几件事?这些事和前文“看戏”有什么关系?

看戏回来的第二天。

两件事,一是问“偷”罗汉豆的事,二是送罗汉豆。

关系:都是看戏回来路上“偷”罗汉豆引发的,是看戏后的余波。

2、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与文章主题有什么关系? 六一公公淳朴、憨厚、善良、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表现:“不料竟非常感激起来”;送罗汉豆。

关系:表现平桥村的人善良可爱的人情美。是作者爱平桥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看戏后的情景31—40 六一公公送豆 怀念那夜吃的好豆 怀念那夜看的好戏 „„至今怀念

3、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对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第三课时

六、分析人物形象

找出小说中主要的人物,分析人物性格

双喜 六一公公 阿发 桂生 外祖母 母亲 在文中找出写双喜的语句,读一读,议 一议。

按下面的句式做出点评。

课文第 段,写双喜的 内容,是

从 方面刻画双喜的,可见双喜具有 性格?所以值得我去喜欢。双喜: 聪明伶俐、、热情能干、机灵心细、善于为他人着想。桂生: 机灵、勤快。阿发: 纯朴无私。

六一公公: 宽厚、善良、淳朴、憨厚、好客、热情。

七、揣摩语言(课后练习三)

1、“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喜欢轻快的心情。

2、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这个词的含义与现在不一样,作者在这里是创造性的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含义。

3、“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4、因为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的豆子的夸奖。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

八、质疑问难

1、有人认为本文直接写社戏的内容太少,而写社戏以外的内容太多,因此建 议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之类的题目。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如果大家 对此有兴趣,不妨开一次小组会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改了不好, 因为通过看社戏能表现我与少年伙伴们的美好感情,也表现了农村少年伙伴们淳朴善良聪明能干的美好品质.2、理解标题的作用

课文以“社戏”为线索: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脉络分明结构清晰。通过“我”对社戏这段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归纳主题

本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4、讨论

“偷豆”的 是 与 非 ? “偷”反映了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跳动着小朋友们纯洁无私的心,“偷”反映了小朋友们周到天真的天性。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酒也。” —— 欧阳修 迅哥之意不在戏,在乎山水人和之间也,山水人和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戏也。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九、拓展阅读 《社戏》原文开头

十、作业

1、思考课后习题。

2、写一段二三百字的文章,介绍你家乡的地方戏或你参加过的某项文化活动。板书设计 社戏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

篇10:童趣教案(与课件配套)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过程方法: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掌握白描写作的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法学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赏西湖雪景图片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本文内容大意。

2、反复诵读,体会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

3、了解白描手法的使用。

三、作者简介

张岱: 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

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课文介绍:

本文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是一篇追忆西湖雪夜景色的游记,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全文抒发了作者深挚的湖山隐逸之思。

四、检查预习注音

dài chóngzhēn ná gēng cuì sōnghàngdàng jiè zhān 岱 崇 祯 拏 更定 毳衣 雾 凇 沆 砀 一芥 铺毡

五、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生字;

2、注意断句;

3、读准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解释加点字

1、余住西湖(我)

2、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消失)

3、是日更定(完了、结束)

4、余拏一小船(撑船)

5、拥毳衣炉火(鸟兽的细毛)

6、雾凇沆砀(水气凝成的冰花 白气弥漫的样子)

7、惟长堤一痕(只)

8、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里)(能够)(还)

9、强饮三大白而别(这里指酒杯)翻译课文

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下了三天大雪,湖上人影、鸟迹全无,寂静的什么声音也没有。

这一天,更声已起,我划一条小船,穿着粗毛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往湖心亭看雪。沿途只见大雪覆盖湖山,冰花累挂,雾气迷濛,天空与白云,与山峦和湖水,上下全是一片白色,望着湖上的物影,只留下白堤一线,湖心亭一点,此外便是我这条小舟,船上二三个微粒一样的人罢了。

来到湖心亭,竟然看见还有两位游客,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仆正在煮酒,炉火正旺,水也正沸。见到我,他们喜出望外,说:“这个时候,在湖上怎么会碰到像你这样的人!”随即拉我共饮。我很高兴,硬喝下三大杯而后告别。打听他们的姓名,他们说是金陵人,现客居这里。等到下船时,船夫嘟嘟哝哝地说:“别说相公痴,还有像我们这位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第二课时

六、探究课文

1、本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大雪三日”,“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方式? 作者夜晚独往湖心亭看雪。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2、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请从文中找出。记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

描写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抒情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如何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痴”表现在何处? 如此大雪天竟独往湖心亭看雪,足见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赞,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4、最后一段写湖心亭奇遇,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如何? 惊喜 畅快 伤感 释然

七、写作特色探究

1、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 有什么特色? 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的白描手法?

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廖廖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白描手法写人范例: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弢(tāo)《琐忆》中的鲁迅先生

八、问题研究

1.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待,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九、比较阅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描写方法 《湖》主要使用白描手法,西湖的奇景与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表达感情 《湖》表达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江雪》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十、欣赏《西湖诗词》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秋山 杨万里 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好事近西湖。辛弃疾

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前弦后管夹歌钟,才断又重续。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

湖上 宋濂

为爱湖光好,一步一长吟。

黄莺见人至,飞起度湖阴。

题西湖钓艇图 唐寅

三十年来一钓竿,几曾叉手揖高官?

茅柴白酒芦花被,明月西湖何处滩?

入武林 张煌言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渐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十一、作业

1、抄写课文,并翻译全文。

2、使用白描手法,写一景物,200字左右。

3、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作者及其有关作品。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痴行:大雪独行 上下一白

痴景(奇景):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痴情(雅趣):知己之乐

(痴人就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白描:抽象、概括

渲染:

上一篇:长白县2011年“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活动方案下一篇:我的法治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