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防空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计划

2024-04-29

《人民防空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计划(共14篇)

篇1:《人民防空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计划

《人民防空知识与技能》教学总结

人民防空法对开展人防知识教育有明确的规定,在校学生、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人员和其他人员,都要接受人民防空教育。国家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然而战争灾害、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工业事故等,总是在不断地发生。我校在上级的指导下,坚持开好人防教育课,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使人防教育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以人为本,珍爱生命

我校在教育观念大更新时期,“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等观念,不但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而且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学校把教育和科研相结合,努力探讨生命个体在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考查一个学生,再不是几门主科分数的罗列,而是引进“素质”评判标准,以“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地进行评判,平日教学也是从这些方面入手,注重教学的整体效果——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就一教学理念出发,人防教学在我校同样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我们“授之以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目的是为了使他们将来生活得更好。教育能使生命显示意义,生命又使教育成为可能。因此,学校把攸关生命的教育看得尤为重要,各种安全教育,为病危的同学搞捐助等活动都郑重其事地开展,从不马虎。各种爱国主义、理想情操教育的开展,也都让学生感到了生命的崇高,这些都为我校人防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规范建设,有条不紊

人民防空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和我们今天现实中的血与火的教训,不再告诫我们,人民防空与国家安危紧密相连,与人民的生命息息相关。在落实人防教育工作上,人防课纳入校教学大纲,教导处定期检查人防教案,随机听人防教师授课,深入了解教学一线情况(包括三防在内的各科教学),并向都是反馈相关信息。另外,在电教设备使用上,学校还特批了人防课可随时使用。这些都无疑促进了教师的教学,为人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能。

三、教法灵活,不拘一格

学习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防护,我们设有专用传统的“讲授——听讲”法,对于这些先进的武器,似乎千言万语也难尽其“妙”、其“害”,面学生一旦缺乏形象感受,那么他们将兴味索然,“预防”的重点也将随之被淡化。我校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电教设备和一些直观教具,把教师一时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防空知识准确、清晰、完整地演示出来。这种动静结合的电教手段,形象逼真,不但优化了教学过程,而且其可视性、动态性更易吸引学生精力,便于学生理解,持续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结果是学生爱学、乐学。在教学中,我们尽量融讲授、看录像和演练为一体,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掌握防御技能。比如,在讲“核武器”这章时,我们先告知学生学习要点,而后组织他们看录像,最后让他们据学习重点演练“卧倒、扎三口、抖拂衣物、选择地形地物”,教师似裁判、学生们似运动员,课堂气氛活跃,亲眼所见加上亲身

实践,他们很轻易就能掌握动作要领。再比如,对制式防毒面具和防毒衣的使用,我们先结合实物进行讲解,紧接教师演示,而后学生试戴(防毒面具),我们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主动试戴,戴的认真,看的仔细,同学们很快就能学会使用。在知识总复习阶段,我们为了活跃同学们的思维,采用了智力竞赛的方式,先同桌试练,后全班竞答,场面热烈,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意无意地记在了头脑中。另外,为了突出表现“走”、“藏”、“防”、“消”在战争中的意义,我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回顾一些相关的战争片或战争中的一些相关片断,让他们在回顾、交流和感悟中,体味战争的残酷,防御的必要,从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思想认识。

四、勇于探索,精研细备

人防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直接牵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内容,每章教学内容不仅有较深的内在理论联系,而且有较强的实践性防护技能需要培养。为了追求相对完善的课堂效果,教师在课下和课外都作了不懈的努力。教学上勇于探索,摸索出许多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到“核武器的五种杀伤破坏因素”时,学生对“热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这五种破坏因素的记忆总是死记硬背,有时还记忆不全,为此,该教师仔细分析教材,发现了一种可趣味记忆的方法,那就是记住每一种破坏因素的第一个字,将这五个字组成一句有意义的话,先记住这句话题“热冲早(枣)核放”(意为,热水冲枣,吃后放核),而后展开联想,即可很快记忆。在教学中应用,学生只用二、三分钟就可无一遗漏地记住这五种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还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板书简明扼要,比如“化学武器=军用毒剂+传播媒介”、“生物武器=生物战剂+传播媒介”。另外,教学尽量拉近书本与生物的距离,教师在指导学生使用制式防毒面具和防毒衣时,也一并交给学生制作和使用简易防护器材的方法,以免他们在突发变故到来时,茫然无措,以此提高了他们的防护技能,也从思想上增强了他们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

五、大力普及,终见成效

对人防教学从初始就本着“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提高学生防护技能,促进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宗旨,对所有初二在校生——总计约300多名学生进行了人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周密,教学措施方法得当,教学过程严谨,我校考生合格率均为百分之百(全部及格),优秀率也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事实证明,经过人防教育的学生的国防观念都进一步增强了,在对待国际争端问题和各类恐怖行为问题上,他们已不再旁观或是盲目乐观,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迅速做出反应,冷静的思考,深入的透析,有的由此迁延至计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关注„„种种迹象都可透过学生的日记略见一斑。虽然我们现在很难说,我们的人防教育在我们学生的个体生命中会产生多大的效应,但是至少我们应该相信:星火燎原——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就会振兴民族大业。

总之,在人防教学中,我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可以说,这些努力和成绩都离不开全校师生为推进素质教育所做出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各级领导特别是人防办指挥科的大力协助。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校将不断地取长补短,优化我们的人防教学。

篇2:《人民防空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计划

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使学员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的考试形式和基本流程,掌握试题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考查重点、试卷结构、答题要求等,提高学习的预见性、针对性、实效性。

2.使学员全面掌握教师招聘考试命题范围内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不出现知识与技能的缺漏。凡全国各地音乐教师招聘考试曾经考查过的内容和其他比较重要的内容,一律列入必学、必背、必练的范围。

3.帮助学员将音乐知识与技能在横向上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突出特征;在纵向上理清内在联系,掌握其知识结构;在总体上分清主次、层次,抓住重点和关键,做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融会贯通,呈现给学员结构化、网络化的知识。

4.帮助学员掌握各部分知识与技能所包含的考点(命题点),各考点(命题点)所能出现的题型及考题,各种考题的考查要素(或答题要点),并通过强化记忆和训练,达到深刻理解、精确辨别、牢固记忆的目的,实现应答的正确、全面、完整、规范。

5.使学员掌握考试中书写、演唱、演奏、应答等方面的规范和技巧,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应试能力,提高考场发挥水平。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2014年中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与技能辅导的讲授时间共需要42课时。每课时为1小时。

1.考试及命题分析(约需XX课时)

(1)考试内容与形式

音乐学科教师招聘考试一般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考查专业知识,面试考查专业技能和说课(或试讲)。但有的县市区不考专业知识,只考专业技能和说课(或试讲);或不考专业技能,只考专业知识和说课(或试讲)。

(2)专业知识试题分析

①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

②考查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XX能力、XX能力、„„等。

③考查的重点是:

④试卷结构是:

a.分值:一般是100分。有些县市区将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合卷,专业知识占

其中的60~80分。

b.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或问答题、分析题、论述题、教学设计题等。

c.答题时间:一般为XX分钟。

(3)专业技能试题分析

(4)题型分析

①单项选择题:主要用来考查比较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考生从所给的四个供选答案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当然,其他答案都是干扰性、迷惑性答案。试题难度较小,能力要求较低,得分率较高。

答题的关键,首先是认真读题、审题,准确理解题目的考查意图和答题方向,这是准确作答的前提;其次是用正反法,选定正确的或者是排除绝对错误的选项;再次,在剩下的范围中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如果实在拿不准,就从可能性最大的两个或三个供选答案中猜一个。

例如:„„

②多项选择题:主要用来考查需要分析、比较、鉴别的知识和技能,经常是涉及多个知识点或某个知识点的多项要素,要求考生从所给的几个供选答案中选择出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因而试题难度较大,得分率较低。

答题的关键,首先也是认真读题、审题,准确理解题目的考查意图和答题方向;其次是用排除法,将错误的选项一一排除,剩下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或是用筛选法,直接确定一个个正确答案。既要分析各个供选答案是否满足题干要求的条件,也要把各个供选答案联系起来比较分析。

例如:„„

③填空题:主要用来考查比较基础的知识和技能,题干短小精悍,考查目标集中,答案简短、明确、具体、唯一,要求考生既要记的准确、牢固,又要书写的正确、规范。尽管本题型也是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解答时对考生分析和记忆的要求高于单项选择题,因而得分率也会低于单项选择题。

答题的关键,是书写规范、准确,不能出现错别字和似是而非的语言。同时要注意,进行填空题的训练时,整个题干都是需要学习和记忆的内容,因为命题时也有可能把题干中另外的关键性词语空出来让考生作答。

例如:„„

④简答题或问答题:主要用来考查比较重要的知识或技能,往往具有一定的概括性、综合性,或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阐述,要求考生对本部分内容掌握得全面,理解得深刻,记忆得牢固。本题型的答案不像前三种题型那样非对即错,考生只要有一定的印象,答出一部分答案,就能得到相应的分数。当然,本题型也很难得满分。

答题的关键,首先是要点齐全,把几个要点列出来,不要求在各个要点之间对衔接、转承等作过多的考虑,但一定要齐全,某个要点哪怕只能写出一句话,也能得分;其次,要找准关键词,紧靠主题,突出重点;第三,叙述要简明扼要,观点明确,详略得当。对拿不准是否符合题意的答案,只要时间允许,且答案本身没有科学性错误,就可以一并写上,因为要点不全会被扣分,出现多余的、与题意不符的答案,却不会被扣分。

例如:„„。

⑤论述题:属于典型的主观性试题,除了可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等。论述题一般涉及面广,有相当深度,给考生留下了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是检查考生综合能力的理想题型。论述题一般分值较高,对考生的成绩有较大影响。

回答论述题,一要要点全面,从几个不同方面展开论述,各个要点相互支持、呼应;二要观点鲜明,围绕观点展开论述;三要论据充足,在论述观点时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用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四要论证充分,将观点和论据妥善地组织起来,进行充分的论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五要适当展开,充分发挥,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六要结构严谨,前后呼应,一般采取开头概括说明,中间展开论述,结尾予以归纳。如果你对题目比较陌生,则应答出与题目有关的、你所了解的所有内容。

例如:„„。

⑥分析题:主要包括材料分析题和案例分析两大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是对旋律调式调性的分析和对歌曲风格、特征的分析等,需要运用所学的音乐专业知识分析作答。案例分析题主要是对某一特定音乐课堂教学场景的分析,需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分析作答。

例如:„„。

⑦教学设计题:主要是给一段教学材料,或指定一项教学内容,让考生设计出教学方案。这将在第九专题“中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中作专项讲解、训练。

例如:„„。

2.专业知识(约需XX课时)

第一专题基本乐理知识(约需XX课时)

(1)

„„

第二专题基础和声(约需XX课时)

(1)

(2)

„„

第三专题艺术概论(约需XX课时)

(1)

(2)

„„

第四专题

(1)

(2)

„„

第五专题

(1)

(2)

„„

第六专题

(1)

(2)

„„

第七专题

(1)

(2)

„„

第八专题

(1)

(2)

„„

第九专题

(1)

(2)第四章 歌曲写作赏识(约需XX课时)曲式与作品分析(约需XX课时)民族民间音乐(约需XX课时)中国音乐简史(约需XX课时)第八章 外国音乐简史(约需XX课时)中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约需XX课时)

3.专业技能(约需XX课时)

三、教学实施意见

1.教学原则的把握上,突出因材施教,确保人人过关。辅导教师首先确立让每一名学员过关、一个也不掉队的思想,为此,必须切实突出因材施教,针对每一名学员的学业基础、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实施极具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扬长补短,获得最后的成功。

2.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实行“讲、背、练、查、补”相结合。辅导老师先“讲”,并提供“背”和“练”的题目,提出学习要求;辅导员监督学员“背”和“练”的落实,检查学员“背”和“练”的效果,督促“背”、“练”不过关的学员进行补学;辅导教师再检查学员理解、巩固情况,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视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偿性教学。

3.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将知识与技能题目化、要点化。辅导教师将繁杂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体化为一个个知识点,从知识点中寻找出一个个考点(命题点),从考点(命题点)中分析出各种题型的考题,提炼出各种考题的答题要点,将知识与技能要点化、题目化。教学中,教师将传授知识、分析考点、提炼要点、解析考题融为一体。

篇3:《人民防空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计划

一、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相结合

由于体育学习具有以身体运动为载体的特点, 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理论知识的学习要以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并运用到实践中, 否则便没有意义。

(一) 案例

游泳教学计划如下表所示:

(二) 感触

技能的形成常以知识的领会为基础, 但知识的领会并不等于技能的形成。要学游泳, 必须首先学会关于漂浮、划水、蹬腿等知识, 但如果学生仅仅熟记各种游泳技巧, 而从没有下过水, 也不可能学会游泳的技能。

二、经验知识与技能学习相结合

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教师合理地运用自己的体育学科知识和运动技能, 及时给予他们专业指导。同时, 还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讲解, 提高教学质量。

(一) 案例

某跳远教学片断如下: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复习动作, 提高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 改进“腾空步”后收腿的姿势, 尽量提高远度。

1.全程助跑跳远练习, 教师指出存在的不足。

2.利用挂图, 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抛物运动”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快速助跑, 及往高处跳以及收腿的作用。

3.短程助跑跳起头顶标志物练习。

4.半程助跑起跳腾越障碍物练习。

5.全程助跑跳远练习, 注重体验两次全程的区别。

(二) 感触

挂图可能是体育教师常用的一个手段, 但很少有教师能够借助抛物运动的原理来讲解快速助跑及往高处跳和收腿的作用, 而这一方法恰恰能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体育课的目的除了教会学生技能本身, 还包括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养成体育活动的习惯。这样的体育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动作要领, 同时还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明白动作的原理, 使其更喜欢体育。

三、生活知识与技能运用相结合

教师要关注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后在锻炼以及生活中的运用。这样的体育学习便不会因学习内容的结束而结束, 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大的空间。

(一) 案例

游戏:逃出险境

1.游戏背景

学生已经学习了双杠、前滚翻等基本的体操动作。

2.游戏情境设置

在一次学校外出野外生存训练中, 由于下起了大雨;造成山体大滑坡, 将所有的学生困在了一个小山谷里。雨还在下, 更大的险情随时可能发生, 需要尽快离开小山谷, 到达安全地带。

3.游戏方法

在体操场地上画出队员所在的危险地带与安全地带, 提示学生可依据教师所设计的路线及场地上的器材设计一条逃生的路线。首先,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一条逃生路线:双杠——跳绳——垫子——跳绳;学生先按教师设计的路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 在危险区同时出发, 先全部通过的队为胜方。

4.游戏规则

(1) 通过时, 队员需至少运用2个以上的体操动作, 否则返回原地重做。

(2) 在通过时只能借助于器械, 否则被判失败, 返回原地重做。

(3) 通过时, 必须按路线前进, 不能漏过任何一关, 否则判为失败, 返回重做。

(4) 游戏结束前, 到达安全地带的学生不得离开安全地带去帮助本队队员。

(二) 感触

篇4:《人民防空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计划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综合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基于循序渐进原则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与三年级在教学内容方面有了一定变化,二年级主要是学习加减乘除,认识角、时分秒,认识方向、分米与毫米等相关知识,三年级在教学内容方面,再次对加减乘除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化,但是重新添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观察物体、平移与旋转、轴对称图形、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这些知识,教材内容增加了平面图形的一些数学知识,也是几何知识的基础。另外,三年级对二年级时分秒知识进行了拓展,延伸出24时计时法,单位认识方面有千克与克的学习内容,对二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相关的知识也进行了延伸与拓展,三年级还增加了分数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衔接方面要基于循序渐进原则。重视对二年级内容的复习,延伸拓展学习三年级内容。三年级为100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时先复习二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时分秒相关知识,继续学习三年级的24时计时法,将钟表的2周记为一天,下午为12点以后,上午为12点以前,新闻联播开始于19:00。对于三年级增加的平面图形知识,站在二年级角、方向的角度,对长方形与正方形(四个角都是90度)、平移与旋转(方向变动一定角度)进行诠释。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二、三年级教学也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衔接。二年级应该以观察、分析为主,教师选择一定的实物,引导学生加强对角、方向的分析。准备尺子、量角器引导学生学习分米和毫米、角,并结合学生自主观察、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教师有效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完善知识框架。对于三年级数学知识的教学,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课前预习、课中动手、课后复习,经过三个阶段,加强对三年级平面几何知识的学习,并充分学习和运用24时计时法。

如“平移与旋转”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引导学生反复动手、实践与应用为主,结合角度相关知识,平移是同一方向位置的移动,旋转是同一位置角度的变换。结合生活中的相关事物、现象,进行动手实践与探索应用,在生活中加深对二年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拓展延伸深入学习三年级知识。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既需要重视对二年级观察、分析、思考教学方法的继承,也需要全新启动实践、生活运用等教学方法。

三、学习心理的衔接,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三年级教学内容相比二年级来说有所加深,并且新知识与新方法的运用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好,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有所欠缺,导致在三年级学习阶段感觉吃力,跟不上进度,或者无法与其他学生思维一样敏捷。基于这些问题,应该全面引导学生实施学习心理的衔接,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全面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迎头赶上,勇往直前。

如三年级上册、下册知识“观察物体”,讲述了观察物体中一些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对于这两章知识的学习,一些立体思维和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会有畏难情绪,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懒惰心理,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与积极性。采取实物观察、竞赛评优的方法,学生观察、实践与分析,教师给予方法指导和积极心理暗示,以促进学生做好学习心理衔接。

四、学习能力的衔接,强化知识技能原则

结合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衔接的相关分析,了解到三年级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由此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交流互助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学习能力衔接方面,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独立自主思考、分析能力基础上,更加强化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结合“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学习,学生运用裁剪、拼接与对折等方法,再结合连线、测量与对比分析,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以此做好学习能力的衔接,强化学生知识与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应该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兴趣爱好与知识和能力发展实际情况,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践行新课改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理念,一切依托学生知识与能力发展方向,展开科学的小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策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心理、学习能力衔接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提升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助的学习能力,以此完善学生知识与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5:中医预防保健知识与技能培训计划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有关要求,根据《邢台市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培训对象

基层医疗机构内现有医师尤其是非中医类别医师

二、培训目的丰富其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方法,推广应用适合邢台地区居民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技术和方法,达到提高基层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工作的效果。

三、培训方法

每月组织一次对基层医疗机构内现有医师尤其是非中医类别医师的集中培训。

四、培训内容

1、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培训

《中医基础知识》,《中医体质养生》,《中医“治未病”》,《常见病的中医健康干预》。

2、基本技能的培训

要求了解并逐步掌握中医各种技能操作, 如推拿、拔罐、刮痧、针灸等。

医务科

篇6:《人民防空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计划

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的优势与作用,推进中医药知识、中医药技术、中医药服务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促进乡村医生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等工作顺利开展,2009年我市计划加大力度,组织实施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项目,不断提高乡村医生运用传统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逐步达到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中医药发[2006]15号文件)明确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培养建设出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乐于奉献、临床实践技能较强、适才适用的(中医)乡村医生队伍。现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培训组织管理

盐城市卫生局负责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统一实施,加强县(市、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督查考核;并组织盐城市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专家强化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业务指导。县(市、区)卫生局按计划具体实施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活动。市、县卫生局要结合开展的中草药自种自采自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科学统筹基层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活动,推进农村中医药工作深入发展、增强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

二、培训项目对象

培训对象为具有中医药知识技能基础的在编在岗乡村医生。2009年各县(市、区)每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择优推选1名乡村医生参加培训;2010年重点培训具有执业(执助)资格的乡村医生;2011年全部在编在岗乡村医生均须参加培训。

三、培训内容要求

培训内容分三块:一是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国中医药发[2006]15号);二是江苏省中医药局编印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各县(市、区)辑印推广的适宜中医药技术项目;三是盐城市卫生局下发的《盐城市乡村卫生人员自种自采中草药临床应用指南》及各县(市、区)的指导手册等(上述培训内容除《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县(市、区)的材料均置于盐城市卫生局网站下载专栏内)。2009年培训工作重点围绕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的乡村医生应知应会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强化培训乡村医生中医诊疗技能和适宜技术项目,达到学以致用要求,确保每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有1名达到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的乡村医生(西医)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

四、培训工作实施

培训形式以自学为主,辅以集中辅导。各县(市、区)根据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要求,制订培训实施计划,4月底前将培训活动计划上报盐城市卫生局中医处。

篇7: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本质

2、让学生掌握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熟记一些常见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二、教学重点:

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三、教学难点

1、化合价概念的建立和形成2、使用化合价规则确定物质的化学社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氯化氢(HCl)、硫化氢(H2S)、氨气(NH3)甲烷(CH4)的化学式

【教师提问】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化学式的知识,请大家读出投影仪上给出的化学式,观察这四种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它们都由氢元素组成,但分子中氢原子个数不同。

【教师】形成化合物的原子数目为什么不同,我们先来看一下硫化氢的形成过程。

【投影】展示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展示氢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 以硫化氢为例让学生理解化合物形成过程,并初步建立物质在化合过程中原子数目不同的观念,并由此引申出化合价的概念

【板书】

一、化合价

(1)化合价:用来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左符号右数目,注意和离子的表示方法相区别(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的电荷,通常数值相等,正负相同;位置不同,写法相反)

【练习】请写出铝离子、氯离子、氧离子的化学符号,并标出三种元素的化合价

【提问】离子所带电荷有正有负,同种原子可能形成不同离子,那么,元素的化合价有正负吗?一种元素是否只有一种化合价?

【板书】(3)化合价规则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2、金属通常显正价,非金属通常显负价

3、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在化合物里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5、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教学拓展

6、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化合价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金属显正价,非金属显负价

2、在化合物H2O中,氧元素显负二价,氢元素显正一价

3、在氧气中,氧元素显负二价

【投影】常见元素化合价表,要求学生背诵,学生感到非常困难

【学生活动】教师给出化合价口诀,并将常见元素化合价谱曲,要求学生合唱,这时候学生学习热情得到鼓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四六硫要记清; 二三铁;二四碳;单质为零铜正二;金正非负和为零;

老师趁机提出,在化学反应中,虽然原子是最小离子,但有的原子总是作为 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原子之间不再发生变化,我们把这种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的原子集团称作原子团

【投影】六种常见原子团和化合价

顺口溜 :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只有磷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提问】我们学习化合价有什么实际应用呢

【板书】

二、化合价的应用

1、已知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步骤

(1)写出有关元素符号

(2)标出有关元素的化合价。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用最小公倍数法求出化 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4)验证所写化学式是否正确。

口诀:正价前,负价后,价数交叉为角数

角数若有公约数,莫忘约去要记住

【练习】

1、写出氧化铁、硫酸铝、氧化亚铁的化学式

2、已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请同学书写相应的化学式

3、判断下列化学式书写的正误

氧化铝

AlO

氧化镁 MgO

氧化钠Na 2O

氯化亚铁

FeCl3

氯化铜CaCl2

硫酸铝Al2SO4

硫酸钠NaSO4

碳酸钠Na2CO3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铜Cu OH 2

篇8:《人民防空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计划

那么如何让自己快速地成长起来呢?经过五年的科学课的教学, 笔者认为教师合作是科学教师地理教学知识与技能成长的捷径。

一、专业知识是合作的背景

什么叫合作?合作是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 通过彼此协调而形成的联合行动。深圳是一个快节奏的城市, 曾经人们用“深圳速度”来形容中国内地建设速度非常快, 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深圳教师, 也必须以“深圳速度”成长起来, 不然就会被淘汰。原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老师就必须向地理老师请教, 因为非自己原本的专业, 所以在知识的储备和严谨性等方面肯定不如专业教师。有的时候课程的要求不容你花大量的时间看相关的书籍、上网搜索或认真钻研, 另外, 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特别是对那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来讲, 容易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结果。反之, 非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或特点也会对地理专业教师的课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 带来在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新局面。

二、了解学科的特点是合作的前提

科学课程是学科教学的一个新事物, 在教学前期, 必须要了解相关地理教学的特点。从2004年起, 笔者所在的区教育局连续三年暑期对综合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 目的就是为了让科学教师系统了解教材地理知识体系。笔者两年作为主讲教师, 让教师了解到科学课程的地理知识主要是自然地理知识, 从学生最熟悉的地球开始到与地球相关大气知识的实际应用,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要求。总体来讲, 针对初中生的思维特点, 科学课中的地理知识呈现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的过程, 即:图表、文字材料等的感性认识→理性分析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结论相关的知识体系→知识的检验和应用, 特别关注图像的认知与处理。

教师只有了解学科特点才具备学习合作的前提, 不了解学科特点将无异于盲人摸象。

三、合作环节多样性是合作的关键

科学新课程标准对知识掌握的要求虽然没有大纲那样具体、系统, 但它体现的发展性更需要教师通过跨学科的通力合作才能解决。合作是双赢的, 笔者认为科学科中的地理知识教学应该在备课、听课、评课和反思中多方面的合作, 这样科学教师的成长会更快。

首先, 进行集体备课, 由地理专业的老师对一个学期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让非专业的老师明确课本讲的是什么样的知识、重点和难点、采取哪些教学手段等。有了预备知识, 非专业老师心里就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知识框架。

其次, 非专业教师要虚心地听取地理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习这些地理知识的, 毕竟“隔科如隔山”。在此过程中非专业老师模仿他人的教材处理方法, 比如教师以地球仪为太阳, 以自己为地球演示地球自转的同时在公转, 既形象又直观, 但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可以怎么改进?

接下来就是评课, 在此过程中非地理专业老师可以对地理专业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疑问和自己的看法。对老师提出的问题, 授课教师认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 在这种合作中不但自己可以进步, 而且可以让非地理专业的教师能够在同样的课型上得到极大的改进。另外, 老师之间也可以个别评课, 但要毫无保留、一针见血。笔者觉得这种交流可以使非专业教师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得到提高。

最后要反思教学, 在地理知识的教学中, 自己首先要保证知识的正确性, 然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并与专业的教师探讨改进的想法和措施。比如演示影子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可以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粘在黑板上的火柴, 这个活动涉及光的直线传播, 如何给学生讲光的直线传播呢?这又是物理专业的问题, 物理专业老师把自己的想法与地理教学方法相比较、改进、整合, 这样又可以促使地理专业教师的成长。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以做到“教学相长”, 使自己在非地理知识的教学能够快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通过上述的几个过程, 经过笔者学校近五年的实践, 非地理专业的科学教师都能够将地理教学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 这无不得益于学校科学科组教师的合作, 它成为非地理专业教师在科学教学上成功的捷径, 也促成了“大家搭台, 好戏连台”的教学新局面。

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性的事业, 而教师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性的职业。“一个组织若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合作学习, 运用系统思考模式尝试各种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 便可强化及扩充个人的知识和经验, 并改变整体组织行为, 增进组织的适应及革新能力。”在现代教育教学中, 合作有改善教学系统中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人们非认知品质的发展、提升教育教学的效能、促成教师更快专业化的功能。

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与同事进行共同合作。合作可以发挥教师群体的力量, 开发教学资源。这成为新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捷径, 这个捷径不仅仅在地理教学知识与技能成长方面有效, 而且在其他专业上也是行得通的。

摘要:2004年深圳的课改全面铺开, 其中科学课程的综合性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了压力, 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让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丰富起来以弥补学科之间的知识不足呢?从地理教学知识与技能成长的背景、前提和关键三方面阐述合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合作,地理,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哈尔滨师范大学, 2007 (3) .

篇9:浅议少儿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一、不同年级少儿的审美意识的培养

低年级的学生,因其年龄较小,看事物比较幼稚,对任何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新鲜感,那么,为了更好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应该从他们自身出发,运用情境教学,让他们在“玩”中产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审美感受;中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大,对事物有了一定初步的认识,对事物的理解也有了最初步的概念,我们则可以通过他们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来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以便能更好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而高年级的学生,看事物则有了自己具体的理解,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尽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意念,因此,对于他们,我们可以在美术活动中,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一些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感,使他们能够始终保持学习美术的激情。

绘画本身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欲望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创作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情感。所以不管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还是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都应尽可能让他们在美术课中淋漓尽致表现独特的创造能力。

二、在兴趣中学习美术知识技能的方法

在如何学好美术知识技能的问题上,我们一直采用不同的方法,尽可能想让他们学好美术知识技能,可是这些方法都不是很成功,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难以掌握。所以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我们针对他们的绘画兴趣,采取多样化美术教学的方式,用创造性学习来引导这些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技能,这样的美术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绘画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注意绘画方法的多样化,创造性地学习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美术知识技能。如在画“奇怪的大树”的时候,让孩子们到校园里、马路上去观察生活中不同的大树,再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回想自己观察的大树模样,设想一下如果树不是自己观察的模样,那会是什么样呢?如何才能画出树的“怪”?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描绘一下自己脑袋中的“奇怪的大树”,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无限创意中体会美术绘画活动的精彩!绘画中,孩子们都很认真,有的画了一棵大树上长满了自己喜欢吃的肯德基、水果等;有的在大树上画了更加奇怪的鸟和花;还有的甚至在大树上画了他们所说的“海陆空大演练”……一幅幅都精彩极了。但是,只通过一两次作业就掌握绘画技能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在练习中就逐步掌握美术知识技能,不能一蹴而就,只有这样,才不会适得其反,使他们失去学习美术知识技能的兴趣。让他们通过每次的绘画练习都有新的进步,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技能。

2.在兴趣中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扩大观察视野

要把瞬息万变、美丽多彩的生活反映到自己的美术作品中,首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状、颜色等等。观察之后,就是要让学生产生绘画的兴趣,只有对绘画产生兴趣,才能把观察到的漂亮、美丽的事物表现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

(1)在绘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他们绘画水平的不同提出不同绘画要求。如在画“草丛中”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小草,认识草的不同形状、颜色等,让他们在观察中试着找到表现草的基本方法。对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画几种形状的草,也可以让他们将图画与文字结合,进行故事配画活动,绘制出一幅新颖、有趣的画面;对绘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画一画形状稍微简单一些的草,使他们在不断练习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其他的一些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在模仿画的基础上独立思考,提高绘画能力。这样每个学生都得到了绘画练习,增强了绘画的自信心。不会因为不会画而随意涂抹,到最后什么也没画成。

(2)在教小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借助他们对绘画的兴趣,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尽量改变作画方式单一的绘画活动。绘画活动是将眼睛所能看到的,可以引起内心冲动的并且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那么,我们在教他们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就可以改变一般的作画方式,我们可以在班中将学生的桌子合在一起,让他们围在一起作画;也可以让他们几人一个小组合作画。但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我们都必须要抓住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多样化教学基础上扩大学生观察视野

生活中各种新鲜的事物、新鲜的故事都可以激发小学生的绘画兴趣。如果能常带他们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看一些图片展等,不但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绘画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画出生活中的美。

儿童美术教育理论家罗恩·菲尔德认为:“美术教育并不是教人画画,其作用是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因此,美术知识与技能学习应尽可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为本,让他们对美术绘画产生兴趣,而主动的吸收美术知识与技能,让他们在没有任何外来压力的情况下观察、学习、创造,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

因此,首先,有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体验成功;其次,有了兴趣,他们才能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对所学的美术知识技能更好去掌握,才能够很快投入美术学习当中;最后,有了兴趣,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充分利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技能,自发地、旁若无人地沉浸在自己的作画乐趣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环境,了解周围事物的美好,提高他们的审美眼光。如果能满足他们的兴趣,那么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可以教给他们丰富的美术知识技能,而且他们的绘画能力也会相应提高。所以,我们要让他们在兴趣中学习美术知识技能。

总之,我们要把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放在首位,让他们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体验美术课所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在没有任何外来压力的束缚下,学好美术知识技能,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作品。◆(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篇10:《人民防空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计划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单元教学设计

<机械制图>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要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运用能力,能够正确读识和绘制机械图样,就需在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本文以<机械制图>课程中<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一章为例进行了单元教学设计,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

作 者:刘明涛 作者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0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机械制图》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单元设计

篇11: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计划

为了全面提升我院医护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各类事件的应对能力,培养急危重症抢救的工作思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特制定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1.进一步提高我院卫生技术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帮助其掌握基层急、危重病人的正确、及时、规范、早期处理技术。

2.巩固和发展我院已建立的卫生技术人员在岗培训制度,积累培训经验,不断引进深入,并实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长久化。

二、培训内容

1.熟练掌握心肺复苏(cpr)急救技术。

2.了解常用急救药物的作用与用途﹑使用注意事项。3.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救治原则。

4.常见的临床危象(高血压、高血糖、低血糖危象)。

5.掌握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前臂和头部外伤急救止血、包扎,劲椎的固定及搬运等)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做好我院对卫生技术人员急救知识及能力的培训工作,成立安宁卫生院急救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熊联辉(院长)

副组长:邓世恒(医务科科长)成员:胡绍芳(公卫科科长)熊杰(慢病管理)游光平(儿童管理)赖学文(住院部医师)

杨丽(住院部护士长)李永连(办公室)

2.培训对象

本院在职、在编的卫生技术人员以及因工作需要聘用的各类卫生技术人员。

三、培训要求

1.安宁卫生院院长熊联辉同志担任本次培训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培训地点设在安宁卫生院三楼会议室,严格按照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在职培训安排表课程授课。参加人员按时到课,填写签到册,不得迟到、早退,否则按相关规定处理。

2.参加人员为本院在职、在编的卫生技术人员以及工作需要聘用的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参加人员按时记录学习笔记,无学习笔记不得参加考核。

安宁卫生院

篇12:《人民防空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计划

为提高卫生人员的应急知识水平,我院制定应急培训计划,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传染病管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例会、早会、举办专门的培训办等形式,2011我院共培训人员107人次,培训内容包括各种应急预案的内容、应急处理的组织机构及组成、责任分工、报告程序、接到报告后的响应和措施等。通过培训大大增强了医务人员对应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医务股

二○一一年二月六日

海丰县中医医院安全知识及应急技能工作培训考核计划

为规范卫生应急培训工作,提高卫生应急培训质量和效率,促进卫生应急培训体系的系统化、标准化建设,依据《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制定本计划。

一、培训目的

(一)增强卫生应急意识,使卫生应急人员建立依法、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的观念。

(二)充实卫生应急知识,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使卫生应急人员掌握卫生应急处置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将卫生应急方法和技能应用于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培训人员

医院应急管理、处置和医疗救援相关人员。

三、培训内容

根据卫生应急人员的组成特点和岗位职责要求,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分别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理工作培训计划》、《传染病防控工作培训计划》、《紧急医学救援培训计划》等3类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计划。包括卫生应急工作概述与相关理论、卫生应急工作中的方法与技能、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等,强调卫生应急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四、组织管理

医院各职能、临床科室根据《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规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参照本计划有关教学内容和要求,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和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各项培训措施落到实处。

五、培训方式与考核要求

(一)集中培训的考核分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两种形式。进修培训考核采取理论考试与专项调查报告相结合的方式。

(二)操作考试可采用桌面推演、案例讨论、分析总结等方式。

(三)专项调查报告根据进修专业选择题目,由带教导师评分。

(四)可根据每次培训班的特点确定培训和考核方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各类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增强应急管理和公共安全意识,掌握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卫生应急常态管理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能力,达到卫生应急管理岗位的要求。

二、培训对象

各职能科室和从事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

三、培训方法

(一)培训形式。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采用短期集中培训形式。

(二)教学方法。以课堂理论授课为主,可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

(三)学时安排。每年培训一次,每次10学时。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卫生应急概述与相关理论。

1.突发事件的概念与特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特征;卫生应急的概念、工作内容、特点与原则;卫生应急管理的概念、特点、原则与内容;卫生应急管理的参与主体及职责;我国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概念、构成、作用和意义。

2.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管理法制建设的意义、作用与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卫生应急适用条款。

3.卫生应急体制的概念、组织结构、功能和建设原则;卫生应急管理的指挥机构、日常管理和工作机构、专家咨询机构及专业技术机构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4.卫生应急机制的概念、意义和建设原则;卫生应急的指挥决策机制、组织协调机制、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信息发布与通报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应急保障机制、国际和地区间交流与合作机制、督导评估机制、恢复重建机制、责任追究与奖励机制的目的、意义、构成、运行和主要内容。

5.卫生应急预案与预案体系的构成、特点与管理要求;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目的、作用和意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分级标准。

6.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与趋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建设原则、现状与存在问题;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构成和运行机制。

参考学时:3学时。

(二)卫生应急管理的方法与技能。

1.卫生应急培训概念、特点、主要类型与基本方法;卫生应急演练的概念、作用、特点、分类、组织方法。

2.卫生应急队伍的组成、职能和建设原则;卫生应急装备与储备的概念、目的、类别、标准、调用机制、作用和意义。

3.卫生应急风险沟通的概念、原则、作用与基本方法;卫生应急中公众的心理特点与干预策略。

4.信息报告的要求、方法;信息报告系统的使用;监测系统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分级标准。

5.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概念、特点和基本方法。现场个体防护的概念、防护装置与防护原则;各类突发事件中避险、逃生的概念、特点、原则与方法;现场标识和现场分区的概念与类别。

6.突发事件现场紧急医疗救治的基本知识。

7.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和技术方案的要求和规定。8.卫生应急科研管理的原则、特点与方法.参考学时:4学时。

(三)各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

1.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突发中毒事件、核和辐射事故、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概念、特点和防控方法。

2.特殊人群(学生、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医务人员等)、特殊场所(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应急特点与策略。

参考学时:3学时。

传染病防控工作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突发急性传染病卫生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掌握卫生应急基本理论知识和急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专业技能,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分析能力、现场调查和处置能力,达到卫生应急工作的岗位要求。

二、培训对象

突发急性传染病类和自然灾害类卫生应急专业队伍。

三、培训方法

(一)培训形式。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采用短期集中培训形式。

(二)教学方法。采取理论授课为主,可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预案演练等方式。

(三)学时安排。每年培训一次,每次10学时。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卫生应急概述与理论基础。

1.卫生应急的概念和工作范畴,突发急性传染病特点、趋势、防控策略和发展方向。

2.我国卫生应急工作面临的形势、现状和挑战。

3.卫生应急相关法制法规;卫生应急体制的概念、组织结构和功能;卫生应急预案与预案体系的构成、特点与管理要求。

4.卫生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包括卫生应急现场组织指挥的概念,卫生应急现场组织指挥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等。

5.卫生应急准备计划的制订和使用。

6.卫生应急装备、应急物资的准备和要求。

参考学时2学时。

(二)卫生应急工作的方法与技能。

1.监测与发现:我国现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现状、作用;监测数据分析,监测中异常情况的发现;卫生应急监测的方法、基本做法和应用。

2.风险评估的概念、方法、步骤和运用。

3.卫生应急现场工作流程和信息管理。

4.现场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原则、方法和基本步骤,包括准备工作、核实诊断、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建立病例定义、搜索病例、描述性分析、建立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

善现场调查、书面报告;不同调查情况下、各类情形调查的注意事项;调查报告撰写。

5.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样品检测在突发事件调查处置中的作用;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实验室主要检测技术与方式;现场快速检测鉴定程序与方法;检测结果分析与解读;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

6.暴发(流行)控制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病例隔离、密接管理、疫区封锁和检疫、病例治疗、预防性服药、应急接种、媒介控制、环境卫生和消毒、社会距离措施;干预措施制定、选择和实施的原则;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7.风险沟通:风险沟通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疾病预防机构的风险沟通特点和基础内容。

8.现场应急的安全注意事项。个体防护的方法、防护装置与防护原则;突发事件现场紧急自救互救的医疗救治基本知识;突发事件中避险、逃生的原则与方法。

参考学时:5学时。

(三)特定情形下的卫生应急处理。

1.(流感)大流行:介绍流感大流行的准备与计划、应急处置等。

2.生物恐怖:生物恐怖概念、处置原则、人员队伍准备、装备与物资储备。

3.输入性传染病:输入性传染病特点、主要病种、处置原则。

4.自然灾害后传染病防控:自然灾害后的传染病发病风险及评估、灾害相关重点传染病的防控。

5.大型集会的卫生保障与应急准备。

6.典型案例:分别以病因调查、感染来源和方式、干预措施设计等不同角度和侧重,介绍急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参考学时:3学时。

紧急医学救援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紧急医学救援人员掌握卫生应急基本理论知识和紧急医学救援专业技能,提高其紧急医学救援的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达到卫生应急工作的岗位要求。

二、培训对象

紧急医学救援类卫生应急队伍。

三、培训方法

(一)培训形式。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采用短期集中培训形式。

(二)教学方法。以讲练结合、注重操作等方式,促进参训人员达到紧急医学救援岗位的工作要求。

(三)学时安排。每年培训一次,每次10学时。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紧急医学救援总论。

1.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重点阐述四类突发事件的定义和分级。

2.突发公共事件的国内外形势及现状。

重点阐述近年来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式及现状。

3.突发事件常用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重点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预案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响应、岗位流程、现场处置的信息收集与报送流程等内容。

4.我国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构成和运行机制。

重点阐述卫生应急预案、机制、体制和法制等内容。

5.现场紧急医学救援的基本理论。

重点阐述灾害现场“搜救-营救-医疗”三位一体的综合救援理念。

参考学时:2学时。

(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组织管理。

1.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人员组成及职责。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及致伤特点,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职责、任务、人员组织与管理。

2.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现场处置基本装备、保障与防护。

恶劣天气下、极端环境中野外生存和自救互救基本技能,熟悉个人生活用品、个人防护装备、专业防护装备、专业救援装备、无线通讯设备等的使用。

3.现场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流程。

根据不同任务启动预案、人员集结、队伍机动、现场处置、医疗后送、撤收讲评等。

参考学时:2学时。

(三)伤员分检与后送。

1.现场检伤分类。

常见伤情判定、现场检伤分类和各种标识的应用。

2.分级救治体系。

了解分级救治的概念和运用。

3.后送与途中监护。

明确后送指征,掌握公路、铁路、航空等不同后送工具的选择与组织实施。

参考学时:2学时。

(四)现场急救基本技术。

掌握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静脉通道建立等外伤处置技能。

参考学时:1学时。

(五)常见创伤医学急救要点。

掌握休克、挤压伤、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脊柱四肢损伤、烧伤、冻伤、溺水、多发伤、复合伤等创伤的基本医学处置和急救技能。

参考学时:1学时。

(六)救援现场公共卫生管理。

掌握救援现场院感控制、医疗废弃物处理、传染病预防、食品和饮用水污染防控等灾后卫生防疫,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等内容。

参考学时:1学时。

(七)常见突发公共事件救援特点。

掌握地震灾害、洪涝灾害、突发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矿山事故、交通运输事故(道路、轨道交通、铁路、民用航空器)、火灾事故、群体踩踏事件等事件现场紧急医学救援指挥协调、现场联动配合和现场风险沟通等基本技巧,致伤特点与医学处置和急救技能等内容。

篇13:《人民防空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计划

关键词:体育教学,技能,学习

本着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及效果的研究, 找出值得研讨的内容和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的目的, 设计、执教了《快速跑》一课,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在快速跑中速度慢的现象, 帮助学生体验相关技术动作, 提高快速奔跑的能力。

1 体育教学应该是教给学生锻炼的方法

从体育课程目标理解运动技能的教学要求: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 学习运动技能也是实现其他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 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 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 并有所专长, 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 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 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由此可见, 在体育教学中作为专业的体育老师正确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与技能是教学中必需的。但是, 作为学生就不一定非要掌握得很正确, 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差异, 即使是高水平的运动员各自的技术特点也有很大差别, 例如美国的短跑名将迈克尔·约翰逊 (2000年奥运会田径200米、400米双料冠军) 跑步动作:提腰、挺胸、梗脖子、撅屁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这样的跑姿都严重违反空气动力学原理。如果你尝试用这样的姿势跑步, 就连业余体校的教练都会视若洪水猛兽, 坚决予以纠正。

2 体育教育是要给学生带来乐趣的, 但乐趣不是嘻嘻哈哈

《体育课程标准》对运动参与目标的要求: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 还应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在1~6年级, 要着重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从中可以看到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不是看学生有没有玩中学学中玩, 也不是课堂氛围活跃就能判定学生的参与性积极与否, 一节学生从上课玩到下课而没有知识点、运动量的体育课不是一节好课, 而应该看学生是否在学习、运动中获得乐趣, 在追求乐趣中得到教育。获得乐趣的方法是多样的, 有玩、游戏、竞赛等途径。在本次执教的《快速跑》一课中, 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通过自己的探究练习寻找答案, 用积极回答问题表现自己来获得老师、同伴的赞扬、肯定, 这就是一种乐趣;进行游戏:倒计时要求学生在5声中跑过第一根线是合格、跑过第二根线是良好、跑过第三根线是优秀, 这就是自己跟自己竞争, 游戏结束时学生意犹未尽, 强烈要求还要比, 这就是乐趣, 也是本次教学的成功之一的体现。

体育课归根结底就是: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 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会真正得到发展。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 他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 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 积极主动, 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 这样学习才会有成效。

参考文献

篇14:《人民防空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计划

在“淡化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理念的推动下,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中备受关注的“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已不再是音乐课堂的主角,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很少提及,甚至将其束之高阁、完全摒弃。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否合理?它是不是就是真正意义上地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音乐知识技能教学是否应该回归课堂?教师应如何实施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广大音乐教师去思索和探究的。就以上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及对音乐教育理念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音乐知识技能教学是否要回归音乐课堂

答案是肯定的。音乐知识技能作为音乐课程目标中所包含的内容,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一)音乐知识技能教学是音乐学科自身的需求

“音乐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只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其具有的抽象性特征和独特的感知方式,决定了音乐学科必然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况且对于学生来说,要对音乐这种具有特殊知识技能体系的艺术形式实施音乐鉴赏行为,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和感悟,不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是绝对不行的。就如同英语学习一样,要掌握单词、句型首先要认识字母。

(二)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的要求

音乐教育的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通过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创造等综合素养。而这些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又必须建立在对音乐教学内容的有效学习之上,对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则是有效学习的先决条件。如果我们把音乐审美教育比喻成一座拔地而起的“摩天大厦”的话,那音乐知识与技能就是大厦的地基,脱离了地基的支撑,大厦只能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即。

所以说,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它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前提,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

二、怎样正确认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回归”

分析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将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回归到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去,而是要在正确认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做到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合理化回归。

所谓“合理化回归”就是说音乐知识技能在课堂上的教学要把握好“度”。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注重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强调音乐技能的训练和反复练习(如:节奏训练、视唱训练等),将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音乐教育的最高目标,导致了音乐课堂枯燥、无味,使学生丧失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违背了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教育初衷,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反之,过分淡化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做法,也是不正确的。以如今音乐教学中的唱歌课教学为例,教师课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认真备课、研读教材、设计教法,课上学生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又是乐器表演、又是合作创编,整个教学过程花样繁多、精彩分层,但是最后学生还是不会唱歌。笔者认为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缺少了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仅仅凭借学生主观上对音乐的感知和模糊的想象,在没有正确的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作为支撑的前提下,学生没有学会是理所当然的。

因此,对于“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客观辩证的态度,既不要过分强调,又不能完全摒弃。只有让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找到合理的定位,音乐知识技能教学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

三、如何实施音乐知识技能的回归

在每一节课中正确而又有效地实施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合理的教学方式。以下是笔者在识谱视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供同仁们批评指正。

(一)用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游戏中导入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

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中所包含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生较难掌握,易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从这一点出发在视唱教学的初期以做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我在黑板上以数字“1 2 3”的方式出示了“do re mi”三个音,然后提问这三个数字有多少种排列方式,由于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热情立刻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有:“123、321、132……”。接着我又提出用唱名唱出这些组合排列,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很快将这些排列准确地唱了出来。我趁热打铁快速的将这些组合稍加变化,在学生惊奇目光的注视下将其编配成一条短小的四小节视唱谱,让学生尝试着演唱,由于学生在前面的排列组合的游戏中已经对“do re mi”三个音的音高有了一定的掌握,所以这条短小的视唱自然不在话下。这样我就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导入了视唱教学。

(二)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中体验成功,坚定学习的信心

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一样,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应当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力求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都能体验到成功。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的感受,合理设定教学中知识技能的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和增强学习兴趣,树立长期学习音乐的信心。

同样以识读乐谱教学为例,我并没有采用大部分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将C大调音阶中所包含的八个音符一次性的教授给学生并进行视唱练习,而是运用了“由少见多、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如前面所讲我首先对三个音“1 2 3”进行练习,在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再逐渐地加入其它的音。在此过程中我精选了学生比较熟悉的两首儿歌《小星星》和《小熊和洋娃娃跳舞》,在学生不知情的前提下将其歌谱作为视唱谱提供给学生,由于学生对这两首歌的旋律比较熟悉,再加上歌谱的音程跨度不大,又多采用了“1-5、1-6”的音阶进行,学生演唱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学生在多次成功演唱的过程中,成就感也就随之产生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两首儿歌歌谱的演唱唤起了学生幼儿时期的美好记忆,他们在课后仍然乐此不疲的将歌谱演唱作为一种娱乐方式,不停地在嘴边反复练习,这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识谱能力和演唱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将“温故而知新”巧妙地运用于音乐知识技能教学

两千多年前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就曾经提出了“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念,即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的知识的温习。而这里我所指的运用于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中的“温故而知新”则具有一个更为广泛的理解。即学生在学习新的音乐知识的时候,可以借鉴或运用以往所掌握的旧的知识,也就是“温故”,辅助完成新的知识的学习,即为“知新”。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是十分有效的。

一直以来“三连音”的正确演唱总被认为是音乐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但是如果音乐教师将“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三连音”的教学中去,这个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我在实施“三连音”教学时,就借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前奏中的几个三连音的连续进行,学生已经是唱得滚瓜烂熟,我只需要将音符替换一下,学生就能立刻学会新的乐谱的演唱,由此可见“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是值得提倡的。

上一篇:班组基础管理下一篇:乡镇卫生院医保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