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网络工程)

2024-04-26

《XML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网络工程)(共8篇)

篇1:《XML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网络工程)

“XML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52280 课程名称:XML基础

学时:

学分:2.5 适用专业:网络工程

开课学期:6 开课部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先修课程:网站与网页设计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XML程序设计》,王震江,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XML基础与应用教程》,印旻,景建萍,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称为“扩展标记语言”,是一个开放的,以文字为基础的卷标语言,它定义了一种文件格式,一种保存数据的方法,可以提供结构的以及与语意有关的信息给数据。这种数据格式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平台和不同的计算机程序之间方便、平稳、快速和无障碍地转移和流动,从而大大提高处理数据的效率和灵活性。同时XML可以直接应用于Internet,像HTML一样,用HTTP来传输,用浏览器来浏览,从而使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管理和操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XML的语法及相关编程知识,包括DTD、CSS、XSL、XPath、XLink、XPoint。XML与HTML系出同源,学习XML前应该对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程序设计技术和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如客户端技术:HTML、CSS、JavaScript;服务器端技术:ASP或PHP、JSP。XML是Web发展中的新兴技术热点,虽然比较容易入门,但要真正体会到它的强大功能及精妙之处,在于使用XML文档进行各种应用程序开发,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较深奥的程序设计语言和方法,如Java程序设计方法或VC++程序设计方法,至少要能用JavaScript编程。创建一个实用的XML文档实际上是一个数据建模过程,还要对UML(统一建模语言)与软件工程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

三、学时分配

章节 2 3 4 5 课程内容 XML概述

XML的语法基础 DTD Schema CSS

学时 2 8 8 6 6 XSL 7 XML DOM XML与数据库的交换 9 XML与Web应用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多媒体硬件平台环境;

2、要有一定的多媒体软件开发环境和语言调试环境;

3、要有一定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

4、要有熟练的调试软件能力;

5、要充分备课、互动教学。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 XML概述

1. 基本内容:HTML语言、XML介绍 2.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基本概念

3. 教学重点难点:XML的认识、XML的特点

4.教学建议:

第二章

XML的语法基础

1. 基本内容:XML的文档结构、名称空间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XML的文档结构

3. 教学重点难点:XML的文档结构、实体

4.教学建议:

第三章 DTD

1. 基本内容:DTD的文档结构、DTD的引用方式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DTD的文档结构

3. 教学重点难点:属性类型

4.教学建议:

第四章

Schema

1. 基本内容:Schema的文档结构、Schema的数据类型、间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Schema的文档结构与数据类型 3.教学重点难点:Schema的文档结构 4.教学建议:建议使用多媒体平台。

第五章 CSS

1. 基本内容:CSS样式属性、CSS样式的使用方式 8 6 8

Schema的名称空

2.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CSS样式属性和使用方式 3. 教学重点难点:CSS样式属性

4.教学建议:建议使用多媒体平台。

第六章

XSL

1. 基本内容:XSL样式表、模板规则、样式表设计 2.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模板规则

3.教学重点难点:样式表设计

4.教学建议:建议使用多媒体平台和学生互动环境。

第七章

XML DOM

1. 基本内容:DOM基础知识、DOM常用接口、XML DOM设计 2.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DOM常用接口

3.教学重点难点:DOM程序设计

4.教学建议:建议使用多媒体平台和学生互动环境。

第八章

XML与数据库的交换

1. 基本内容:XML数据源对象、数据库产生XML文档、XML数据转换为数据库、XML数据库

2.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XML数据源对象 3. 教学重点难点:数据库产生XML文档

4.教学建议:建议使用多媒体平台和学生互动环境。

第九章 XML与Web应用

1. 基本内容:HttpRequest处理XML、XML应用举例 2.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XML应用举例 3. 教学重点难点:HttpRequest处理XML 4.教学建议:建议使用多媒体平台和学生互动环境。

撰写人:张连福 审核人:雷小园 分管教学院长:何渊仁

篇2:《XML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网络工程)

授课专业:机械自动化 学时数: 36 学分:2 •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 工程化学基础 》是非化工类各专业培养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必修基础课,是工科非化工类各专业(本科)化学类课程的终结课程,将为工科非化工类各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理论知识基础。本课程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出发,结合工程材料、环境污染、能源开发、信息传递、生命科学等当今五大领域的有关化学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物质变化的观点和能量变化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系统、相、物质的量及反应进度的概念。重点;相的概念。

难点:反应进度的概念和表达式的导出。第二章 物质的化学组成和聚集状态(6学时)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具有复杂化学组成的物质、高分子化合物、配位化合物、生物大分子、晶体与非晶体、固体吸附剂、固体废弃物、石油、表面活性剂、大气相对湿度、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气溶胶、等离子体等概念。水的性质及其应用。稀溶液的依数性。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重点:稀溶液的依数性;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条件和相关计算。难点:稀溶液依数性的相关计算及应用。第三章 物质的结构和材料的性质(6学时)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 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四个量子数。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金属元素和金属材料。能级跃迁和光谱分析。化学键。分子间力和氢键。分子能级跃迁和分子吸收光谱。高分子的结构和高分子材料。晶体缺陷。能带理论。陶瓷的结构和性能。复合材料。重点:离子键理论和共价键理论;四个量子数表征的意义和可取数值。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涵义。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能源(8学时)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热力学能、热效应和焓变、等容过程的热和等压过程的热、标准摩尔焓变、热力学能变和焓变的关系;化学反应的自发性、熵、吉布斯自由能、自由能判据;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电池、电极电势的产生、标准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电极电势的应用;化学电源、新能源。重点:化学反应焓变和自由能变的计算、反应自发性的自由能判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用活化能与活化分子观点进行解释);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化学平衡移动;标准电极电势及其应用。

难点:熵、自由能的概念;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双电层理论)。第五章 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和水体保护(自学)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酸碱理论、酸碱的电离常数、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溶液 pH值及其计算。溶度积、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其应用。水资源概况、水体质量、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控制与治理。

重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与相关计算(弱酸、弱碱、水解盐、缓冲溶液的 pH 值计算;以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形成和溶解的相关计算。难点: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其应用的相关计算。第六章 金属腐蚀和材料保护(6学时)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金属的化学腐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极化作用、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金属的腐蚀速率、材料和介质的合理选择、电化学保护法、电化学腐蚀的利用;光合作用和氧源、氧自由基、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光稳定剂和抗氧剂、氧指数和阻燃剂、填充剂和偶联剂、化学镀和塑料电镀。重点:金属腐蚀的主要机理及其防止方法 难点:电极的极化作用及其产生的影响。•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期末考查。通过上述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树立能量变化观点,并能利用化学原理和相关知识解释和处理实际问题。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 30%,考试成绩占70%。•

建议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 《工程化学基础》 陈林根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 《普通化学》(第四版)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 [3] 《无机化学》(第四版)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类专业(除化工、材料、生物医学类)化学基础课编写的教材。其特点是取材精练,突出化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实际应用,反映学科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

全书共10章,包括化学反应基本规律,溶液中单相和麦相平衡,电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基础,化学与材料,非化工类生产中的化学知识,化学与环保,能源与化学,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与消防,化学与日常生活。前4章内容属于化学原理部分,是本书的基础,后6章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既重大又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的,属于现代社会文明的几个相对独立的专题,既有专业性,又有科普性。

篇3:“制造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选好教材

我校要求这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使得教材的选用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中文教材一般内容偏少, 知识老化, 系统性、逻辑性强, 推理论述较多, 讲究“系统完整无毛病”, 力求自圆其说。一般不注重实践知识、缺少过程性描述, 不讲究图文并茂, 趣味性不足, 属于“压缩饼干”型教材。英文教材内容丰富, 新知识多, 强调实用性;但逻辑性较差, 强调运用数学工具, 推理论述较少。特别是讲述详细, 面广量大, 习题丰富, 属于“自助餐”型教材。经权衡比较, 我们选用Mikell P.Groover编写的《Fundamentals of Modern Manufacturing》作为教材, 冯之敬主编的《制造工程与技术原理》为主要参考书, 编写了常用英汉词汇, 选择了习题, 配备了习题参考答案, 经两届学员使用, 效果良好。

二、优化教学内容

《制造工程基础》内容繁杂, 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如下四种矛盾:一是有限的课时与较多的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二是内容杂散枯燥与人类积累知识需要趣味性的矛盾;三是经验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取舍的矛盾;四是前沿知识与传统内容取舍的矛盾。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首先不能面面俱到, 把课程变成制造工程师手册, 或者变成制造百科全书, 而是要在每部分优选一些能够启迪学员思想方法的代表性内容进行讲授, 相类似的内容只出现一次。例如幂函数形式的经验公式, 在真实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真实应力与应变速率间的关系、切削力与切削用量间的关系、切削温度与切削用量间的关系、刀具耐用度与切削用量间的关系等多处出现, 只需要选定一处进行论述即可。又如通过铲齿形成后角刀具, 在铣刀、滚刀、丝锥等多种刀具中都会涉及, 也只需在一处进行说明即可。其次是对多数学员通过阅读就能理解的内容只给出内容联系框架, 不具体讲授实际内容。而对阅读中不易理解, 容易出现理解错误或概念错误的问题, 要详细、反复、形象地进行讲授。例如对钢的调质热处理和对铝的时效热处理不同;“拉深”与“拉拔”的区别;砂轮硬度与磨粒硬度的概念等, 就要详细说明。又如对切削层厚度与变形程度间的关系, 许多学员都会有切削厚度越大, 变形程度就越厉害的印象, 通常也不会把切削厚度与进给量联系起来, 有时还与背吃刀量 (切削深度) 相混淆。这就要详细地反复解释, 从切削变形到切削力再到切削温度, 要反复进行论述。论述中还要讲究形象化讲授, 如:“对这个问题, 我们是这样讲的, 原来切削厚度0.1mm, 进给量增加一倍, 切削厚度变为0.2mm。变形是厉害了还是减弱了?”再进行引导:“原来要切成两片, 现在只切成一片, 是切成两片容易, 还是切成一片容易?”最后让学员自己得出结论:进给量越大, 切削厚度就越大, 变形程度就要减弱。再次要在个别点上深入进行讲授, 让学员理解细节问题在制造工程中的重要性, 明白“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的道理, 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我们选定了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铸件的体积收缩、轧制力矩的分析、拉深的工艺计算、刀具的工作角度、刀具耐用度的确定、钻头角度的分析、铲齿铣刀的后角的形成、磨削表面质量、等位误差分析、装配尺寸链计算等, 作为重点讲授的内容。例如在讲授装配尺寸链计算时, 通过具体的实例, 根据学员已经学过互换性与质量控制课程, 推导出决定修配件尺寸及公差的普遍方法为:根据修配件是越修越大 (包容面) 还是越修越小 (被包容面, 绝大多数情况) , 以及修配件是增环还是减环等具体情况, 由封闭环的某个极限尺寸 (根据装配精度确定) 求解出修配件的最小实体尺寸 (包容面的最小极限尺寸或被包容面的最大极限尺寸) , 再把最小实体尺寸向增大实体尺寸的方向偏移一个最小修配量 (由装配技术要求确定) , 将此尺寸作为修配件的一个极限尺寸, 再将此极限尺寸向增大实体尺寸的方向偏移一个公差值, 此公差值是修配件的经济制造公差值, 得到另一个极限尺寸。这种讲授方法, 既复习了学员已掌握的知识, 又有一定的思考推理过程, 还能得到一个普遍性的结论。

三、改进教学方法

为提高学员学习效果,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探讨:

(1)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如讲授刀具角度时, 就可以利用solidworks软件, 绘制一个长方体, 切去三刀形成主后刀面、副后刀面、前刀面, 再绘制切削速度矢量和进给方向矢量。利用这个三维造型就可以进行提问和讨论。通过模型的旋转与剖切, 通过不同的着色与视角, 就可以十分形象地说明不同的刀具角度参考系和刀具角度等。又如讲授变形加工时, 可利用数字分析软件, 绘制工件受力情况或应变情况的假彩色图, 为学员建立一个直观而生动的形象。

(2) 充分利用学员的已有知识。例如讲授刀具角度时, 可利用空间解析几何的有关知识, 说明基面是由一点 (切削刃上的选定点) 和平面的法线 (选定点的切削速度矢量) 确定的平面;切削平面是由改点的切削速度矢量与切削刃的切线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平面等。又如讲述逆铣和顺铣时, 说明切削刃上选定点的轨迹为摆线, 有利于分析切削层厚度。再如教授机床温升过程时, 可联系电容的充放电过程进行讲解等。

(3) 充分利用视频资料。讲述半天, 不如播放一段动画或录像。动画和录像要精心选择, “反映实质”, 不能让学员形成错误印象。对一些网络流行的动画与视频, 还要进行分析和取舍, 既要避免如“失蜡铸造”动画中把融化的石蜡倒入热水中、“车削变形”动画中在切削刃前方绘出裂缝的学术性错误, 也要避免如“砂型铸造”视频中工人用手去摸漂浮在铸铁熔液上的稻草壳之类的安全问题。

(4) 处理好趣味性与学习知识的关系。目前网络和电视节目中, 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视频资料, 特别是在材料生产和材料成形技术等内容的教学中, 播放一些常见日用品的生产过程, 既积累了知识, 又生动有趣, 还可避免干巴巴的语言描述。例如用“易拉罐”的生产讲“拉深”, 硬币生产讲“落料”, 螺栓生产讲“挤压”等。这方面如果采用外文资料时, 如“Factory Made”“How Do They Do It”“How It’s Made”等, 不仅应进行节选, 还应对翻译后的语音解说和字幕进行审核, 避免出现用词不准确和使用港台汉语词汇的问题。有时还可以播放一些生产厂家的广告资料, 如高速切削、加工中心、激光切割等。对一些细节问题的讲解, 教员可以对模型或操作事先进行录像, 放大后展示在PPT中, 比现场演示效果更好。教员还可自行拍摄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进行展示, 针对性更强。如我们在北京机床博览会上拍摄的资料就很受学员欢迎。

(5) 进行启发式、提问式教学。例如可以这样进行铸造的提问式教学:如“砂型铸造”的“沙”是指形成“空腔”的材料, 还有什么材料能作“型”?引出金属型铸造;“模样”用于形成空腔, 除木材外, 还有什么能做模样?还有什么方法能形成空腔?引出各种造型方法;取出模样不能破坏已形成的空腔, 怎样取出?引出熔模铸造和消失模铸造;形成内轮廓要用“型芯”, 型芯如何取出?引出永久性型芯和一次性型芯;型芯如何定位?引出芯头;如何进行型芯受力分析?引出型芯所受液态金属的浮力为所排开液态金属的重量, 型芯材料与液态金属的密度差较大, 所以型芯所经受的纯浮力远大于本身的重量等。

四、融入新的理念

教学过程中,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程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引导学员进行深度思考, 前后贯通, 相互联系, 接触科技前沿,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举例如下:

在学完零件工艺后介绍数控技术时, 就要讲数控工艺的特点。以尺寸链为例, 数控程序中的尺寸链, 通常要采用概率法进行解算。一次装夹中, 任意两个表面间的尺寸, 都可以看成是由原点到两个尺寸端点的绝对尺寸为组成环的尺寸所形成的封闭环。采用合适的编程方法, 所有尺寸的误差, 都不会超过机床定位精度的两倍。特别要强调, 为避免积累误差的形成, 数控机床编程的尺寸都应采用平均尺寸, 也就是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的平均值。或者说, 所有编程尺寸的基本尺寸, 都应取在公差带的中心。这样学员就会对数控工艺的特点有明确认识。

在学习熔模铸造后, 我们提出, “模样”能用熔化的方式从型腔中取出, 那么形状复杂的“型芯”如何取出?然后举出内冷油道铝活塞的盐芯铸造过程为例进行说明:高档活塞内部要由复杂截面形状的圆环形内冷油道进行冷却, 一般型芯根本无法取出。工厂通常用食盐制成型芯, 完成铝活塞的铸造后, 再用水溶解盐芯, 就可形成所需的内冷油道。

在学完增量制造技术 (快速成形) 后, 我们提出:目前增量制造的材料通常为树脂一类机械性能较差的材料, 如何“快速成形”机械性能好的材料?引导学员得出可以先用性能差的材料“快速成形”所需零件的“镜像产品”, 再通过对“镜像产品”进行置换 (如电铸等工艺) 形成性能好的材料制成所需产品。如需要一个铜圆柱, 就先用树脂快速成形一个圆柱孔形成镜像铸模, 再对树脂铸模进行铜电铸就可得到铜圆柱产品。

这些引导性新理念, 不需讲清细节, 只需让学员建立一个思维方式即可。

摘要:本文分析了“制造工程基础”课程的要求及特点, 结合教学实践, 从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论述了几个能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 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制造工程基础,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妍.激发——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切入[J].教师, 2009 (20) .

[2]刘长红, 郭晓琴, 王金凤.“机械制造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5) .

[3]江树勇, 赵立红, 张艳秋, 佟永祥.大工程观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校研究, 20094.

篇4:《XML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网络工程)

【关键词】 网络课程;ActionScript2.0;XML;课程资源;照明设计师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1—0088—05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形式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综合,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1]两大部分。网络课程在教学中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指向,承载并协调着教师、学生、资源与环境四个关键要素[2]。本文主要从资源构建方面进行探讨,将ActionScript2.0+XML开发形式运用到“照明设计师”网络课程资源架构开发中,来研究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引言

网络课程开发中的资源构建常见形式可分为基于Moodle和基于Web两种,这两种方式在对资源组织和构建时,都存在架构的可重用性较差、加载视频、音频、swf动画等大资源文件需要等待加载完毕后才能观看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ActionScript2.0+XML的资源组织开发形式,并运用到具体的网络课程开发实践中。ActionScript2.0简写为AS2.0,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3],可以加载、分析、发送、生成和操作外部XML文档,实现各种人机交互、数据交互功能[4],导出的swf文件具有流畅[5]、流媒体播放[6]等特性,可以很好的解决加载大资源文件问题。XML是一种可扩展的标签语言,它的功能主要用于数据传输和数据存储[7],存储在XML文档中的数据不仅可以被计算机理解也可以被人类的理解。

二、AS2.0+XML应用的主要文档结构

本文主要探索将AS2.0+XML应用于“照明设计师”网络课程的开发,该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模拟考试、答疑解难这四个模块,课程的最终效果如图1所示:

1. 照明设计师网络课程架构简介

照明设计师网络课程的左边主要是“课程简介”、“课程目录”和“单位信息”,当点击“课程目录”中的菜单内容时,中间用于显示内容的影片剪辑(MovieClip)则加载相应的学习内容,该内容播放完成后可自动加载下一节的内容,并更新相应的课程目录菜单。

网络课程右上角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模拟考试”、“答疑解难”这四个模块的交互按钮,点击相应的按钮之后,左边课程目录则发生相应的变换,并初始化中间影片剪辑中的内容。其中“理论知识”为该网络课程的主要知识学习内容,“操作技能”为与该课程相关的一系列仿真交互性实验,“模拟考试”则用于该课程学完后对学习者学习情况进行测试。

菜单中间部分主要用于显示网络课程相关内容的影片剪辑(MovieClip),如理论学习、操作技能实验、模拟考试系统、疑难解答等内容。

菜单底部主要用于放置控制内容播放、暂停等操作的控制条,以便学习者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良好的控制。

2. 照明设计师网络课程资源文档结构

照明设计师网络课程第一层文档结构主要包括data文件夹、template文件夹及index.html文件(如图2所示)。

其中 data文件夹中主要包含了“理论知识”模块中各章节swf格式的内容,“技能操作”模块中各仿真实验的swf格式的文件,“模拟考试”模块中各套swf格式的考试题,“疑难解答”模块中常见问题的swf格式文件,以及swf格式的背景声音。

template文件夹中主要包含了XML文件夹、contentplayer.html、adpter.swf和main.swf文件,其中contentplayer.html调用adpter.swf文件,由adpter.swf文件加载main.swf。adpter.swf文件主要作用是存储相关变量并加载XML文件,对文件进行解析后存储到相应的变量之中,并提供后台数据库交互时所需的相关接口。main.swf文件主要用于网络课程界面的规划控制,包含资源模块间交互的AS2.0接口函数定义等内容。

XML文件夹中存储了“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模拟考试”、“答疑解难”等模块内容的manifest.xml文件,以及存储了模拟考试题内容的test1.xml至test5.xml的五个文件和“答疑解难”中常见问题内容的FAQ.xml文件。

3. XML文件在照明设计师网络课程中应用

由以上课程资源文档结构描述可知,XML在该网络课程资源架构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了解每个XML文件的结构对于理解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非常重要。

(1)主架构manifest.xml文件如下所示:

照明设计师网络培训课程简介

……

该XML文件在标签之间存储着“理论知识”模块的内容,格式为“”。其中id属性用于标记该模块的swf(m0.swf)文件内容;titleName属性用于显示该文件的名称。completion属性用于判断该内容是否播放完成,播放完成则设置为1,否则设置为0。isEnabled属性用于判断该模块是否具有子文件,如果值为1代表有子文件,否则没有子文件。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加载和解析XML文件作为右边的菜单时,便于搜索和剪辑。

(2)模拟考试题目内容test1.xml文件如下所示:

……

该XML文件在标签之间存储着单选题和判断题的相关内容。子标签之间存储着题目内容,Type属性用于判断题目的类型(单选题或多选题),qus属性用于描述题目的内容,ans属性用于存储该题的正确答案,score属性用于存储该题的分数,子标签用于存储题目选项的内容。

(3)疑难解答内容FAQ.xml文件如下所示:

路灯安装的工艺流程?

答:先进行灯架、灯具安装,然后配接引下线,最后试灯。

该XML文件在标签存储着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其中每个子标签通过子标签存储常见的问题,通过子标签存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AS2.0+XML应用的核心算法及效果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介绍照明设计师网络课程中“理论知识”模块,包括核心算法的讲解和实现效果的展示两部分。其它模块涉及运用AS2.0和XML文件进行交互操作的,都与此大同小异,在此不作详述。

1. 核心算法

本研究的核心算法主要以XML文件的加载与解析、“理论知识”模块中菜单的生成为例展开。

(1)XML文件加载与解析

在照明设计师网络课程的建设过程中,XML文件在整个架构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XML文件结构的良好设计与控制,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络课程的流畅性和可重用性等多方面因素,所以AS2.0怎样对XML文件进行加载和解析必然成为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中XML文件的加载、解析过程的核心代码如下所示:

//--建立相关的数组来存储各模块中XML解析的内容----

var tocBtnMCArr = new Array(); var skBtnMCArr = new Array(); ……

//--建立相关的XML变量文件来存储各模块XML文件

var theoryKnowledgeXML = new XML();//用于存储理论知识的XML文件结构

var skillsOperateXML = new XML();//用于存操作技能的XML文件结构

……

//--定义课程XML变量并进行加载--------

var courseXML = new XML();

courseXML.load("XML/manifest.xml"); courseXML.ignoreWhite = true;

courseXML.onLoad = function(ok) {//---加载外部的课程主XML文件---

if (ok) {

theoryKnowledgeXML = courseXML.firstChild.childNodes[1]; //将各模块XML存储到数组中

skillsOperateXML = courseXML.firstChild.childNodes[2]; ……

examSimulateXML.ignoreWhite = true; //-设置模块的忽略空格-

……

_root.nextFrame();//-进入下一帧--

} else { _root.prevFrame();//-进入上一帧--

}};

(2)理论知识菜单显示

“理论知识”模块中用XML内容实现菜单的核心代码,包括XML的遍历与存储,使用存储的内容生成导航菜单等。

首先,XML内容的遍历与存储如下saveTheoryKnowledgeFun(*)函数所示:

//--函数:用于解析理论学习XML中的内容并存储到相应数组中

function saveTheoryKnowledgeFun(xmlFiles:XML) {

var tempItemNum = 0; //定义临时变量

for (var i = 0; i<_root.theoryKnowledgeXML.childNodes.length; i++) { //For循环检测第一层XML内容

//--存储相应的内容

tocBtnMCArr[tempItemNum] = "btnMC"+_root.theoryKnowledgeXML.childNodes[i].attributes.id.slice(1);

tempItemNum++;

if (_root.theoryKnowledgeXML.childNodes[i].childNodes.length>1) {//判断是否存在子节点

//--For循环检测第二层XML内容

for (var j = 0; j<_root.theoryKnowledgeXML.childNodes[i].childNodes.length; j++) {

tocBtnMCArr[tempItemNum]="btnMC"+_root.theoryKnowledgeXML.childNodes[i].childNodes[j].

attributes.id.slice(1);

tempItemNum++;

//---判断是否存在子节点----

if (_root.theoryKnowledgeXML.childNodes[i].childNodes[j].childNodes.length>1) {

……//--For循环检测第三层XML内容

} }

} } }

该函数主要通过对XML文件进行三层循环的遍历来完成对相关内容的存储,由于网络课程中只用到三层的菜单结构,所以只进行三层循环的遍历。

其次,理论知识内容第一次加载函数代码如下所示:

//---函数:第一次加载理论知识--------

function firsrLoadTheroyCourseFun(nodeNameNum,tempItemNumber) {

for (var i=0; i<3; i++) {//遍历3层结构的内容

if (_root.checkIsEnabled(_root.tocBtnMCArr[i], currentModuleStr)) {//检查该节点是否可用

nodeNameNum = _root.tocBtnMCArr[i].slice(5); //获取节点名称

tempItemNumber = i; break;

}}

//获取当前节点的标签数

currentNodeNum=_root.checkNodePlace(_root.tocBtnMCArr[tempItemNumber], _root.tocBtnMCArr);

loadMovie(myPath+"m"+nodeNameNum+".swf", this.contentMC); //加载相应的swf文件到指定的MC

setSoundVolumeFun(0); //设置背景声音音量

}

函数主要通过检查当前节点是否可用,来获取相应的节点名称和标签数,加载相应的swf文件到影片剪辑中(MovieClip)进行播放,并设置网络课程的背景声音音量。

最后,初始化理论知识模块菜单的函数代码如下所示:

//theoryMC用于装载理论知识的所有列表

var theoryMC = courseMenuMC.allContentMenuBtnMC.contentMenuMC1;

function initTheoryKnowledgeMenuFun(sourceXML) {//初始化模块的左边菜单

for (var i = 0; i<_root.theoryKnowledgeXML.childNodes.length; ++i) {//遍历XML文件第一层的内容

var tempNumi=i;

if (_root.theoryKnowledgeXML.childNodes[i].childNodes.length>1) {//判断节点是否有子文件

//判断该文件是否可用并从库里加载不同的文件

if (_root.theoryKnowledgeXML.childNodes[i].attributes.isEnabled == 1) {

theoryMC.attachMovie("l1_btnMC_folder","btnMC"+i,theoryMC.getNextHighestDepth());

} else {

theoryMC.attachMovie("l1_textMC_folder","btnMC"+i,theoryMC.getNextHighestDepth());

}

//遍历理论知识的XML文件第二层的内容

for (var j = 0; j<_root.theoryKnowledgeXML.childNodes[i].childNodes.length; ++j) {

……//遍历XML文件第三层的内容等操作

}

} else {

theoryMC.attachMovie("l1_btnMC_node","btnMC"+i,theoryMC.getNextHighestDepth());//从库里加载相应文件

}

theoryMC["btnMC"+i].isFirst = 0; //设置相应的文件属性,如位置、文本、打开状态等

……}

}

函数主要通过遍历理论知识的XML文件的三层内容,并判断每一层上的内容是否存在子节点,继而从库里加载不同类型的元件到theoryMC中,并设置其相应的位置、文本、打开状态等属性,实现最终菜单的显示。

2. 测试效果

本研究对课程模块所涉到的内容进行测试,AS2.0+XML在照明设计师网络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菜单、模拟考试、答疑解难模块的运行效果图如图3至图5所示:

四、小结

本研究通过将AS2.0+XML模式运用到开发实践中,在解决可重用性和加载大资源文件这两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开发新的网络课程,只需要修改相关的XML文件即可,为后续的网络课程开发提供良好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 CELTS-22.1. 网络课程评价规范.教育部,2002.

[2] 李远航,秦丹. 利用Web2.0技术实现网络课程资源再生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4).

[3] 朱中尉. 利用Flash ActionScript2.0制作动态交互式课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0).

[4] 崔创来. 基于Flash8、ActionScript2.0多媒体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开发[J]. 华北国土资源,2010,(01).

[5] 吴爱珍. 如何利用Flash制作CAI课件[J]. 职业技术教育,2001,1 (22):275

[6] 王秀清,陈兆英,于朝霞. 基于Flash流媒体技术的高等数学网络课堂的建设与实践[J]. 潍坊学院学报,2010,(12):10.

[7] 吴敏,徐德智. XML数据的存储实现研究[J]. 计算机工程,2003.

收稿日期: 2011-10-15

作者简介:王美华;罗静;吴树敏;刘跃勇。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510642)。

梁志海,精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510070)。

篇5: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案例式教学

现代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代的一大特色,那么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所以让高校的学生学好计算机网络对他们在社会上生活是十分受益的。

提高其的教学质量就更显得十分有必要。

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案例教学更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如此一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教学内容的枯燥无趣,很难引发学生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脱离了实践,纵然学到的理论再多,一旦真正的上机操作,仍然会变得不知所措。

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难以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是传统教学的弊端,而案例教学却弥补了这些。

案例教学还存在很多优点,研究案例教学是提升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质量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2 阐述当前教学中的不足

2.1 当前计算机教学的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现下不光是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许多课程的教学都存在这些问题。

对于许多高校教学,授课时尽管采用了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但也仅仅是换了一种称为ppt的板书而已。

许多高校教师一味的在讲台上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则一味的去听,学到的大多只是理论方面的知识,但众所周知,计算机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科目,若要掌握其中的精髓,必然要上机去实践,才能真正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而且对于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就是要学到真正有应用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

2.2 当前计算机教学的内容过于系统

许多高校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时都要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去学习,内容过于死板。

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就是为了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应用的工具,来辅助自己的专业来学的,可是他们学的有关计算机的内容却由于教材的编订,显得过于繁重,而且学习的时间相对来说有比较短,造成的结果就是对于教师来讲,由于要教的内容太多,难度偏大,教学质量降低,而对于学生来讲,学习的内容太多,在如此仓促的时间内,并不能掌握其中真正的技能,那么致使把计算机作为一个实用工具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了。

2.3 当前计算机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弊端

现在高校的教学模式普遍都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学,以ppt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模式。

但这种教学模式看似提高了教学效率,实则不然。

用多媒体教学速度很快,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以为的听,来不及思考,更来不及与学生进行互动。

学生在课上只是在看东西而不是在学东西,可以说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这种教学效率可想而知是很低的,学生很难从中学到真正的东西。

可以说这是教学中的一个弊端,也是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3 案例教学的优点和意义

3.1 案例教学的优点

案例教学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引入案例来进行教学,案例的来源多来自于社会生活中,教师将案例引入到课堂,让学生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进入到这个案例的情景中去,真正的做到了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不再仅仅停留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好像真正的融入到了一个实际案例中去,真正的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案例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并没有脱离实际运用,这样才达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传统教学方式是难以做到这点的。

案例教学的另一个优点就是,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学生是整个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且最终的目的也是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

那么能否做到让学生从被动去学做到主动去学是很重要的,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只有激发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才会使上课不仅仅是上课,而变为更加有意义的教学。

案例教学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案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好的投入到每一次授课中去。

3.2 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很多缺点,那么将这一模式引入到教学中去,必然会产生很多不可忽视的意义的。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无疑将会对整个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另外案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是从很多方面去改变,那么致使教师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善自己以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鞭策。

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兴趣,无疑是对学生自身的学习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4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案例教学

4.1 案例教学准备阶段

案例教学在准备阶段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准备。

教师应在案例的选择上去做准备,而学生需要在怎样合理的划分小组上去做准备。

对于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那么案例应该如何去选择,才能使授课达到最佳效果呢。

案例的选择应以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为主要考虑方向。

所以案例的选择尽量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将邮件发送时,不要去选择那些非常普通的案例去讲解,如不要去讲学生向教师交作业这样简单无趣的案例。

可以去讲同学之间用邮件来发生日贺卡等案例来讲解。

另外,案例应该具有目标性,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等特点。

这些也是教师准备案例时应该考虑到的。

另外的准备阶段就是学生的准备,主要是如何分组上去考虑,注重分组的合理性,合理性主要包括要从小组的规模,人员的分配以及各个成员的职责等等。

组长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是,要选一个相对来说能力比较强的,有比较强的对案例的分析能力,有能力带动起整个小组的氛围。

另外各小组成员中,也要有能力强和能力弱的来搭配,能力强的可以去帮助能力弱的同学,这样才能使整个小组强有力的发展。

4.2 案例教学实施阶段

在实施阶段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1.理论教学即为教师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可以设定一个情境,让学生来参与,亲身去体验某个知识点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动脑去分析。

如在计算机网络中讲到Ethernet网络介质访问CSMA/CD时,可以给定一个这样的案例,让学生参与,然后从中分析,理解这个知识点。

(1)案例描述:让一组的人处在一个黑屋子内谈论一个话题,每个人只能听到彼此的声音,要怎样说话,才能正确包括Etherenet网络介质访问CSMA/CD时所遇到的各种情况。

(2)案例分析:A.每个人都可以说话,即为访问时的多路访问。

B.发言前需检查,是否有其他人在说话,此情景模拟的则是访问时的载波监听。

C.如果同时有多个人发表意见,那么就会出现访问中的`冲突问题。

D.一个人在发言时还要时时检查着是否有别人进来讨论,此时模拟的则是访问时的冲突检测。

E。

一个人在说话时发现有人要插进来说话,那么就要停下来,去等待。

过一会儿继续说话,此情景模拟的则是访问中的冲突停发,延迟重发的情况。

此外还有其他的情况可以去模拟,这就需要各小组成员内部去商讨,能否有其他的创新形式。

在此案例中通过模拟情景,同学们亲身参与了进来,更好的理解了Etherenet网络介质访问CSMA/CD时会遇到的各种情况,更清楚地明白它的工作原理,.对于以后将其运用到时间生活中去,是十分有帮助的。

2.实践教学,即是在讲到一个网络上的功能时,如讲到路由器的使用时,可以给学生一个生活化的实例,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去完成案例中所要求要完成的工作。

这样更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可以通过下面这样一个案例来进行说明。

(1)案例描述:你是某高校的一名学生,你的宿舍要安网线,需要将其配置成无线网,要求你利用路由器来进行设置,并给宿舍成员分配出相应的IP地址。

(2)案例分析:A.连接好路由器,并且启动路由器。

B.对无线路由器进行参数的设置。

使用IE浏览器访问,并登录。

选择向导,根据向导来进行一步步的设置。

选择上网方式等等。

在此阶段也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设置,如绑定mac地址,分配IP,防火墙设置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自己的网络更安全而设置的。

C.设置完成重启路由器。

为了防止蹭网,需要在网络安全设置项设置密码。

D.搜索无线信号,连接上网。

这个阶段是一个实际操作的阶段,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个阶段,最好是在讲路由器这部分内容前给个小组布置下去。

一方面可以考验小组之间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考验小组之间,在遇到没有学过的知识上的团结协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小组的操作能力。

所以通过实践教学,好处是有很多方面的,学生在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学理论知识,而是将学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去运用,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还曾强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

4.3 案例教学总结阶段

在案例教学实施阶段,各小组都参与了教学内容,心得体会必然是有的。

在总结阶段主要是由教师来进行主持。

各小组要派代表上台进行总结报告,可以形成书面形式或者ppt来进行报告,分别针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各小组内部成员是怎样商讨的,怎样策划的,还有分工是怎样的,这些都要进行汇总。

并且将这些报告保留下来,以便将来期末测评时,作为评分的重要依据。

另外汇报完成后,要对各小组完成案例的情况进行评价,此阶段可由教师完成,评出比较好的小组来进行褒奖,以此来鼓励同学们今后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这样做更加有利于案例教学的实施,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5 总结

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网络的学习不是靠理论知识就能学到好的,更多的是要在实践中去操作,才能真正的体会到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很好地发挥了它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案例教学仍然处在一个发展阶段,还需要各方面的去努力,才能更好的使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到充分的运用,更好地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崔炜荣.PacketTracer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1):40-41.

[2]鲁凌云,王移芝.“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过程优化设计的一个实例[J].中国大学教学,(12):92-93.

[3]蒋巍巍.《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25-126.

篇6:《XML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网络工程)

一、《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现状

由于材料的综合性、多样性和跨学科性,使得材料工程基础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很难对其进行界定。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材料工程专业均开设了《材料工程基础》或类似课程。然而同样是《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全国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及培养目标在教材选用授课内容等方面却迥然不同。对教材而言,《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或相似名称课程的教材较多而且不同教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授课内容而言,不同高校具有不同的特点。四川大学偏向于讲授金属材料的物理冶金,阐明金属和合金材料的化学组成、微观结构、加工过程及性能之间的基本规律;浙江大学虽没有开设《材料工程基础》,但开设了《材料工艺基础》,讲授了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制备方法。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材料的快速发展,在基本理论、工程研究方法、工程测试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显着的成绩,而《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的教材内容更新较慢,跟不上企业技术的发展,呈现相对滞后的现象。当今工业生产的过程大部分通过商业软件进行设计,并进行先进的自动化控制,因此《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还应介绍工业最新的技术和先进设备,同时应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原理、应用软件和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特点

针对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计划,《材料工程基础》课程选用武汉理工大学孙晋涛教授编写的《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作为教材。

本书有六章内容,包括气体力学在窑炉中的应用、传热原理、传质原理、燃料及其燃烧、固体燃料气化过程及设备、干燥过程与设备。由于该书是按76~94学时编写的,而分配给《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的学时数只有40学时,因此根据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工程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在讲授该课程时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使教学内容详略得当。此外还选择了武汉理工大学徐德龙和谢俊林教授编写的《材料工程基础》、陈卓如编写的《工程流体力学(第2版)》、杨世铭和陶文铨编写的《传热学(第4版)》以及孙学信和陈建原编写的《煤粉燃烧物理化学基础》作为主要参考书。《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简要介绍如下。

1.气体力学在窑炉中的应用(12学时):本章主要介绍气体流动的质量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两流体伯努利方程、分散垂直气流法则、烟囱的工作原理及烟囱的热工计算等,让学生们掌握气体在硅酸盐工业生产中的流动规律。

2.传热原理(16学时):本章主要介绍了三种基本传热方式(即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相关的传热计算等,学习本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掌握传热的客观规律,能够通过本章的学习提出强化有益传热、削弱有害传热的途径和措施,以达到高产优质低消耗的目的。

3.燃料及其燃烧(6学时):本章主要介绍了燃料的种类和组成、燃料的热工性质及选用原则、燃烧计算、燃烧过程及燃烧设备等,让学生了解各类燃料的热工性质、燃烧过程及燃烧设备的特点,掌握燃烧计算的方法,以便合理地选用燃烧设备及组织燃烧过程。

4.干燥过程与设备(6学时):干燥的方法、湿空气的性质、湿空气的I~X图及其应用、干燥过程的物料平衡及热平衡、干燥的物理过程、干燥设备等,让学生了解物料或制品干燥的基本规律,为其后续的加工提供保障。

从教学内容可以看出,本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较多,计算量大,特别是流体力学、传热原理等章节,基本概念抽象,数学推导过程复杂,对高等数学基础要求较高,而且各章节内的连贯性较大,一旦学生对前面讲述的知识没能很好地掌握,对后面理解新知识就很困难,容易失去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针对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主动的“学”.三、理论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任课教师应及时为同学答疑解惑,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1.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如前所述,《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涉及了众多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推导,如果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很难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教学内容。因此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控制讲解速度,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学生的思路跟上讲课的节奏,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若能有效地结合,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工程实践等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2.提问式教学。《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虽然是专业基础课,但其与工程实践联系的非常紧密,更倾向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结合实际,提出一些简单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更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3.课后作业及答疑。《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涉及大量抽象概念、数学方程烦琐、计算多,使得同学们有时遇到一些实际的计算问题就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做起。因此,仅靠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还不够,需要做一些相关的习题,进一步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的理解。当某些章节讲完后,会给同学们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并进行批改,找出他们容易忽略或共性的问题,在上课时为同学们统一讲解,提出要注意的问题。此外可以通过建立QQ群,同学们在群里交流讨论、分享教育学资源;与此同时,还可采用电话、邮件、微信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及时解惑,使学生尽快消化所学内容。

四、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1.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对本课程的学习无论是对学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还是对工程实践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安排了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导热系数和膨胀系数的测定、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发热量测定、陶瓷粉末的制备、压制、烧结及其性能等实验项目。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理论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2.企业参观实习。仅仅通过课堂的教学很难和现场的实际生产工艺联系在一起,因此非常有必要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将企业的实际生产环节与课程教学环节相联系,使教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通过参观实习,让同学们对工厂的生产过程有感性的认识,并能将实际的生产过程与相关的基础理论相联系,进一步巩固和理解课本理论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将参观实习的心得和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使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形成良性循环。

3.参与科研。我校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自主开展科研活动,提供了很多平台,如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借此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指导学生申报科研项目。

五、对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是我校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第四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有理论性较强、基本概念抽象、基本定律较多、数学推导过程复杂、内容庞杂等特点。

2.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我校非金属专业实验室相关实验设备较少,场地小,不能同时开展多人实验,而且由于实验设备的缺乏,有些与专业课密切相关的实验无法开展,因此建议我校能够加大对实验室建设力度,提高对现代技术的资金的投入。

3.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由于《材料工程基础》课程体系的特点尤其需要发扬教师团队精神,取长补短发挥群体优势。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一支热爱教学专业、结构合理、年龄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为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篇7:《XML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网络工程)

(1) 阐明学科特点,让学生正确认识该门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强调“控制工程基础”课程讲授的自动控制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前沿性,强调该门课程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前景,强调学好该门课程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让学生带有目的地学习该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时要尽量结合与我们的生活切实相关的控制系统实例进行讲解,例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及自动停车库控制系统等,让学生意识到学好该门课程就有可能成为这些控制系统的设计者之一,而这些控制系统会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另外,老师还要不断介绍自动控制在工业和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让学生认识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该课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4]。

(2)多开展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尽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同时,老师还要多与学生交流,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多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适当的时候还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以上措施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开展互动式教学,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讨论,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为了增强互动教学的效果, 老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让他们先自主学习再相互讨论下次课要讲授的内容。上课时每组随机抽一名同学到讲台上来讲解学习的相关内容,该组同学可进行补充讲解,其余同学和老师可向该名同学提问,然后老师根据这几名同学在讲解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纠正,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建议学院适当增加该门课程的教学课时,同时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

前面提到了我院该门课程的课时为40个课时左右,以至于很多重要知识点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如果建议学院将该门课程的教学课时增加到60个课时左右,就可以多讲授一些知识点,并且可以将知识点讲解得更详细。

教学课时有限,而要讲授的内容又那么多那么难,这对于讲授该门课程的老师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此,学院要想办法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丰富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学院可以将老师送到外校进行培训,也可以将专家请到学院给讲授该门课程的老师进行培训,培训重点包括老师的讲课技巧、板书技巧及课件的制作技巧等,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将内容丰富且难度大的知识点有效地教授给学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最好由教授该门课程理论课的老师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因为该老师更清楚理论知识的讲授情况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才可以充分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验结合起来给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之间的联系。同时要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和老师积极进行实验教学研究,不断改进实验项目和内容,不断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逐步用一些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实习项目取代现今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简单验证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

3 结束语

本文根据我院“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及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改革措施可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由以前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而创新的学习。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董海棠,冯中毅.“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討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6):81-82.

[2]王伟,申爱明.《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2):139-141.

[3]李大勇,林海鹏,张鸿艳,等.“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9):51-52.

篇8:《XML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网络工程)

关键词: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以控制理论为基础, 研究在工程实践基础上抽象出来的问题, 这些问题均是分析与设计控制系统的共性问题, 不仅为后续机电类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而且为学生运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解决机电工程中的实际技术问题奠定了基础, 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 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 涉及数学、力学、电学、MATLAB软件应用以及机械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信息量大、概念比较抽象。传统教学过程中缺少分析与应用的工程实际对象与载体, 缺乏学习支点, 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 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也少有机会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以致在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有很大的弊端。

为了提高《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效果有了不断的改善。本文就取得的教学经验做一简要的归纳与总结。

一、探索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该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 学生在课堂中大多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主动性,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中, 积极采用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讲到控制系统与非控制系统的概念时, 启发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中自己所熟悉系统 (如电扇、空调、饮水机、洗衣机、搅拌机、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等) 的类型, 并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讲述各种系统的工作目的与实现的方式, 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与归纳。这样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将相关知识点与实践应用很好的结合。再例如在讲到反馈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时, 首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感性思维分析日常生活中抽水马桶的工作过程与原理,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上提到的液面自动调节器的反馈控制原理进行系统分析, 并激励学生在课外运用“测偏与纠偏”的反馈控制原理大量分析生活与生产实践中各种熟悉的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在大量消化吸收各种控制系统巧妙设计思路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进行系统设计的创新思维。又例如, 很多学生在接触超调量与调整时间等概念时, 始终觉得很抽象与枯燥。针对这种现象, 启发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点之前, 讨论自己对乘坐不同类型汽车的感受,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汽车的性能与乘车时感觉是否平稳以及颠簸之后恢复平稳的时间长短密切有关, 而这些性能均可通过控制理论中超调量Mp与调整时间ts来进行量化分析与设计。另外, 在教学中, 注意从回忆旧知到逐渐引入新知, 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连贯、整体的概念, 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全面把握相关知识点。

二、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丰富的教学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方法。根据《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体会到, 多媒体课件与MATLAB仿真技术相配合, 并配以适当的传统板书教学手段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 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信息量大大增加。如在讲到控制理论是目前最实用最有发展前途的理论之一, 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展现与引导学生理解, 而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配以大量的控制理论在工业、农业、日常、道路交通、军事与高科技等领域应用的图片、视频材料, 会很轻松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动控制对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与重要作用, 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在《控制工程基础》的时域分析法中常常需要绘制时间响应曲线进行分析, 在频域分析法中需要绘制Bode图和Nyquist图分析系统, 传统手工绘图方法耗时较长, 且不准确, 分析的结果可靠性不足, 鉴于此, 在《控制工程基础》中引入MATLAB仿真软件作为教学工具, 采用MATLAB语言只需几条简单指令就可得到相应分析图形, 同时能方便地观察参数的变化对控制系统稳定性、动态特性的影响, 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但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中, 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数学推导与公式, 以及习题解答这样的教学内容, 采用传统的黑板板书推导, 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边推导边讲解, 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 将现代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

三、优化教学内容, 加强实验教学

合理编排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保持课堂内容的先进性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控制工程基础》的课堂教学, 主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 掌握用系统的、反馈的、控制的方法来分析研究工程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上, 始终把握以“数学模型”为基础, 以“基本性能要求” (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为灵魂, 以分析为前提, 树综合设计为目标的精神, 课堂教学内容重点放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线性定常系统数学模型、时间响应分析、频率特性分析、稳定性分析及系统性能校正几部分。但实际应用中, 大多数系统是非线性的, 所以对机械电子系统中常见的非线性关系, 对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处理方法等仍要讲透, 而对线性离散系统分析以及系统辨识等内容只做概括性的总体阐述。另外, 由于PID控制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 所以在教学内容中加大了对PID调节器原理与应用的讲解, 不仅讲授P、I、D各参数的作用及参数自整定方法, 而且在实验环节中让学生亲手搭建PID调节器, 基本熟悉PID调节器参数调节方法及工程应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 利用实验教学使学生强化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实践教学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 更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基本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特点, 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进行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一般安排4~6个实验, 涉及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分析、系统稳定性分析、系统频率特性测试、系统校正、PID调节器等课程重点内容, 其中PID调节器实验为设计性实验, 更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个性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实验中利用机电专业实验室现有的XY工作平台, 在该平台上开设一个闭环控制系统的实验, 理解系统的组成, 掌握PID控制参数的含义与正确用法, 学生编写PID控制算法, 在XY工作台上开展实验, 同时利用MATLAB软件对该闭环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 在仿真曲线中分析KP、KI、KD各参数对XY工作平台运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是学生真正理解了闭环控制PID算法, 通过使用时机机电系统与MATLAB软件仿真结合来理解与掌握PID控制,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控制理论知识的掌握, 并使其学以致用, 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革考核方式, 合理评价机制

在理论课程学习中, 考核方式一直是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指挥棒, 长期以来, 仅凭期末考试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导致应试教育的根源, 在面向素质教育, 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今天,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强调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 笔者在《控制工程基础》的考核方式上进行了必要的改革, 将考核成绩分为平时作业成绩、实验成绩、考试成绩。其中每次平时作业老师都认真评阅, 发现作业抄袭者给以0分, 并进行警告与教育, 平时作业成绩占总分的15%;实验成绩根据实验考勤、实验态度、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验报告等来综合评分, 实验成绩占总分的20%;考试采用开卷考试方式, 避免学生花大量时间死记硬背公式与定义, 试题以主观应用型题目为主, 着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灵活应用, 考试成绩占总分的65%。

五、结束语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笔者在长期的《控制工程基础》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坚持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 适应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先辉.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高教论坛, 2010, (01) :81-83.

[2]刘建群.“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S1) :

[3]郑明军, 刘希太, 王海花.《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06) :257-258.

上一篇:中国标准化的历史沿革下一篇:学前班音乐下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