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成语

2024-04-22

方位成语(精选10篇)

篇1:方位成语

方位成语

东□□□

东倒西歪 东张西望 东拉西扯 东摇西摆 东鳞西爪 东奔西走 东山再起 东施效颦

东床快婿

□东□□

声东击西 河东狮吼 日东月西

□□东□

付之东流 旭日东升

□□□东 移祸江东

南□□□

南辕北辙 南腔北调 南征北战 南阮北阮 南权北枝 南箕北斗 南鹞北鹰 南柯一梦

南面百城 南金东箭 南风不竞 南山可移 南州冠冕

□南□□

终南捷径 山南海北 天南地北 走南闯北

□□南□

北鹰南鹤 寿比南山

西

西□□□

西窗剪烛 西风落叶 □西□□ 中西合壁

□□西□

东倒西歪 东张西望 东拉西扯 东摇西摆 东奔西走 东鳞西爪 日薄西山 唐突西施

□□□西

声东击西 日东月西

北□□□

北门锁钥 北鹰南鹤

□□北□

南辕北辙 南腔北调 南征北战 南阮北阮 南权北枝 南箕北斗 南鹞北鹰 泰山北斗

□□□北

追亡逐北 追奔逐北 山南海北 天南海北 走南闯北

前□□□

前车之鉴 前俯后仰 前赴后继 前功尽弃 前仆后继 前无古人 前程万里 前倨后恭

前度刘郎 前所未闻 前所未有 前因后果 前呼后拥 前仰后合 前思后想

□前□□

瞻前顾后 鞍前马后 惩前毖后 跋前踬后 承前启后 空前绝后 思前相后

□□前□ 锦绣前程 史无前例 名列前茅 痛改前非

□□□前

畏缩不前 裹足不前 停滞不前 逡巡不前 一往无前 勇往直前 趑趄不前

后□□□

后继有人 后来居上

□后□□ 身后萧条

□□后□

前俯后仰 前仆后继 前赴后继 前倨后恭 前呼后拥 前因后果 皇天后土 不甘后人

步人后尘 前思后想 前仰后合 □□□后

瞻前顾后 鞍前马后 惩前毖后 跋前踬后 承前启后 空前绝后 争先恐后 鸡口牛后

思前想后

左□□□

左施效颦 左右开弓 左右为难 左顾右盼 左思右想 左右逢源

□左□□

虚左以待 如左右手

□□左□

旁门左道 右有左宜

右□□□

右军习气 右有左宜

□右□□

左右开弓 左右为难 右右逢源

□□右□

左顾右盼 左思右想 如左右手

□□□右 无出其右

上□□□

上闻下达 上行下效

□上□□

锦上添花 承上启下 逼上梁山 掌上明珠 颊上添毫 梁上君子 谄上欺下 雪上加霜

屋上建瓴 七上八下 榜上有名 板上钉钉 不上不下 天上人间

□□上□

披挂上阵 举国上下 琅琅上口 轻装上阵 赤体上阵 力争上游 不相上下 作壁上观

□□□上

至高无上 后来居上 扶摇直上 青云直上 跃然纸上 燕巢幕上 箭在弦上 蒸蒸日上

桑间濮上 甚嚣尘上 迎头赶上

下 下□□□

下不为例 下里巴人 下笔千言

□下□□

高下在心 城下之盟 笔下超生 月下老人 月下花前

□□下□

上闻下达 对症下药 落井下石 等而下之 上行下效 低声下气 不耻下问 低三下四

正中下怀 甘拜下风

□□□下

双管齐下 不相上下 每况愈下 江河日下 寄人篱下 承欢膝下 声泪俱下 泪如雨下

委决不下 不上不下 七上八下 急转直下 恶湿居下 谄上欺下 骑虎难下 举国上下

承上启下 居高临下 泥沙俱下

内□□□ 内外勾结

□内□□

五内俱焚 五内如焚

□□内□ 外圆内方

外□□□

外强中干 外圆内方

□外□□

内外勾结 秀外慧中 世外桃源

□□外□ 里应外合 □□□外

喜出望外 置之度外 驰名中外 置身事外 九霄云外 古今中外 吃里爬外

里□□□ 里应外合 □里□□

百里挑一 笑里藏刀 字里行间 绵里藏针 千里鹅毛 表里如一 吃里爬外 下里巴人

沙里掏金 雾里看花 死里逃生

□□□里

鹏程万里 咫尺万里 前程万里 一日千里 赤地千里 不知就里

旁□□□

旁门左道 旁若无人

□□旁□

冷眼旁观 触类旁通 袖手旁观 责无旁贷

中 中□□□

中流砥柱 中流击楫 中西合壁 中立不倚

□中□□

管中窥豹 瓮中捉鳖 瓮中之鳖 雪中送炭 暗中摸索 胸中鳞甲 胸中甲兵 日中为市

宝中之宝 女中丈夫 空中楼阁 正中下怀 急中生智 冢中枯骨 铁中铮铮 美中不足

话中有话 诗中有画

□□中□

古今中外 外强中干 雀屏中选 雀屏中目 造谣中伤 恶语中伤 怒火中烧 驰名中外

药笼中物

□□□中

谈言微中 秀外慧中 百发百中

篇2:方位成语

声东击西 河东狮吼 买东买西 齐东野语 辽东白豕 江东父老 指东说西 道东说西 河东狮子 河东三箧 说东道西 日东月西 指东画西 指东话西 移东就西 拆东补西 偷东摸西 移东补西 说东谈西 移东换西 指东划西 推东主西

旭日东升 紫气东来 福如东海 马耳东风 付诸东流 西颦东效 西鹣东鲽 西食东眠 失之东隅 大江东去 付之东流 西除东荡 不识东家 坦腹东床 宋玉东墙 角巾东路 什伍东西 秋收东藏 高卧东山 南金东箭 朝衣东市 尽付东流 抉目东门

篇3:空间方位与尊卑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 由于时代不同、地区差异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 关于空间方位的认知也有所不同, 但大体上中华民族仍有一个占主体地位的方位尊卑观念。总体而言, 我们认为东尊西卑、南尊北卑、上尊下卑、前尊后卑、中尊旁卑、内尊外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尊卑对应, 在我们了解了各个方位所代表的含义之后会有一定的了解, 在此只谈四个基本方位, 即东、西、南、北。

一、方位词所对应的文化内涵

1. 东

太阳从东方升起, 带给人的是生命。由于人们对生命的追求, 使得东方代表美好的事物, 所以东为尊。这种观念反应在各个方面:如皇宫中, 嫔妃有东西宫之分, 东宫娘娘地位高于西宫娘娘。太子也是住东宫的。在住宅方面, 一般房主或者年长者住在东厢房, 年幼者或者宾客住在西厢房, 所以至今仍有“房东”的说法。

在古代, 春夏秋冬与东南西北相互对应, “东”代表着带来万物复苏的春, 这体现在的古代的司春之神都是与“东”有关的, 如“东君”、“东后”。而在洋溢着春之喜悦之情的诗句里, 也经常会有“东”的身影, 如朱熹的《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李白的《春日独酌》之一:“东风扇淑气, 水木荣春晖”等。人们还用“东”来代表充满阳刚与力量的男子,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 男性是阳, 女性是阴, 所以人们把女婿称为“东床快婿”。

2. 西

太阳从西边落下意味着黑夜的降临, 万物将面临着阴冷黑暗, 所以“西”代表着死亡、恐怖, 古代有“驾鹤西去”、“西风残照”等描述死亡或者残败的说法。不祥的事物总会被人鄙夷, 这就和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形成了“东尊西卑”的方位秩序。

“西”还代表着秋的肃杀与女性的阴柔。古诗词有云,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李清照, 《一剪梅》)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秋思》) 。在古代女子所处的方位也常在西边, 如梁武帝《拟明月高照楼》中的诗句“君如东扶景, 妾似西柳烟”, 范成大《归州竹枝歌之一》中“东邻男儿得湘累, 西舍女儿生汉妃”等, 这些诗句都是男和“东”对应, 女和“西”对应, 而古代女子的住所也被称做“西厢”、“西楼”。在古代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 代表着女性的“西”自然是卑微的象征。

3. 南

我们知道在中国南边为向阳面。和人们尊崇东边一样, 因为太阳, 我们认为南方为尊。北方为卑。南方向阳, 南边的植物总是长得较繁盛, 这就让人想到了生命, 所以“南”有着长寿、富贵之义, 于是有了“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的佳句。

尊南的观念在住居和坐向上体现得很明显。一直到今日, 很多房子还是坐北朝南的, 这样的房子阳光更充足。在《黄土高原的村庄》这本书的第六章里, 我们知道了窑洞基本都是坐北朝南的, 甚至连坟墓也一样。在书中栗原伸治把北边作为上位, 我认为这是错的。房子建在北边并不是喜欢北, 而是因为人们喜欢房子朝南, 所以南方才应该是上位。这跟古代的皇帝龙椅一样, 要坐北而面南, 这代表着帝王可以吸收更多来自南边的力量, 可以主宰万物, 所以称帝被叫做“南面称孤”。

4. 北

北与南相对, 代表着背阴面, 所以在空间秩序位于下位。北方是寒冷的, 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这是个没有生机、死气沉沉的方向, 而且冬天经常刮西北风, 所以“北”代表着冬。“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 《别董大》) 这两句诗很好地说明了“北”与冬那个天寒地冻的季节的关系。

在古代, 因为尊贵的人都坐在北面, 面朝南面, 所以地位卑微的人是面向北行礼的, 于是就有了“面北称臣”之说。而人们打仗失败了, 则说“败北”。在古代的建筑中, 主卧房会被隔开为南北两边, 北面一半朝北开门, 通向后院, 称为北堂, 这是古代妇女生活的地方, 而古代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 可见“北”确实是代表着卑贱。

二、现代生活中的空间秩序

空间方位上的秩序不仅存在于古代社会, 在现在社会依然发挥着作用。我们依然会通过方位朝向来判别房屋的好坏、通过人们坐或者站的位置来判断社会地位。在社会生活中, 人各居其位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现代生活中有哪些空间秩序。

1. 居住空间上的秩序

现代的建筑格局, 依然是南北走向的居多。而各栋楼房或者家户里, 阳光最充足的那个方位的房间一般都会留给最受尊重或者地位较高的人使用。

还有正如黄土高原上的窑洞一样, 位于中心或者更适宜居住的房子是上位的, 能得到这样的房子是社会地位的体现。只有有钱或者有权的人才能住进上位的房子里。现代中国的买房问题, 极好地体现了上位空间的价值。在现代社会, 上位的空间甚至成了一种被人们抢夺稀缺资源。

2. 仪礼秩序

地位最高或者在仪式中最重要的人位于众人中间或者前面是各个仪式中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这体现出人们对权力地位的尊重。这样的现象是很常见的, 比如说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春节晚会, 下面的观众席上, 坐在最前排的一般都是国家领导以及演艺界的权威人士。在葬礼上则体现为列队送葬或者向死者磕头时, 跟死者关系最亲近的家人在最前面, 其他人根据亲疏远近依次排开。

地位有差异的人在一起的时候, 通过空间方位来体现尊重和礼节是十分有必要的。给领导带路时, 应该走在领导的侧前方, 而进入电梯或者房间时, 则应该让领导先进。在和地位较高或者较年长的人会面时, 应该让他们坐在比较中间比较靠里面的位置。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谈这些是为了说明我们依旧生活在一个有着空间秩序的社会,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来了解人们之间的关系, 表达对权威或者长者的尊重或者反过来表达一种不满与反叛。

三、结语

栗原伸治在《黄土高原的村庄》中通过对空间秩序的描写来体现社会关系的亲疏远近和地位的高低尊卑的视角较为新颖, 学者们在做田野调查时很少会深入研究。然而空间方位与尊卑的观念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 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通过空间秩序来组织社会关系, 这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总结生活中的空间方位所对应的尊卑秩序, 这些都是由人们自己定的。重要的是我们从中看到了空间方位与社会的对应关系, 人们生活在一个空间层次分明的社会里。不仅在中国, 在其他社会也一样, 空间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空间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一个场域那么简单, 社会地位与各种亲疏远近都体现在其中了。

参考文献

[1]深尾叶子, 井口淳子, 栗原伸治.黄土高原的村庄——声音.空间.社会[M].林琦, 译.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7.

[2]孙占林.自然方位属性对左右尊卑的影响[J].社会科学, 2010, (7) :177-192.

[3]陈静.从方位词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卑观[J].南方论刊, 2011, (1) :86-90.

[4]陶西坤.东西南北方位义探源[J].科技信息, 2009, (9) .

篇4:全方位接触

从大摄影的角度看,人文地理类摄影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它的标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在这一类摄影中,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水平确是佼佼者。所以了解和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美方老师

此次培训班来了三位老师,摄影师迈克·.山下、编辑苏珊·威尔士曼和美术设计比尔·马尔。迈克是“重访马可·波罗之路”的摄影师,这一内容《国家地理》杂志曾在2001年5月、6月、7月三期连续刊登,其中第六期《中国之旅》获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最佳故事奖与最佳摄影奖。苏珊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有24年图片编辑经验,“马可·波罗”连续三期的图片报道全部由她策划、编辑。除日常编辑业务,她主持编辑了大型画册《国家地理100幅最佳图片》、《泳装发展史》等专集。比尔是《国家地理》杂志的美术设计,负责杂志最后的编辑和排版,曾经为200多个图片故事做设计。

他们三人的工作正好是一本杂志的工作流程,从编辑确定选题、记者实地拍摄、后期选片编辑到最后排版设计,这些正是中国摄影师想了解的,有机会能和他们面对面地交流,是一次极好的机会。

中方学员

这是一次收费的培训班,虽然美方人员的国际旅费和在京食宿费用已经由展览方面解决,但讲课费仍然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协会领导决定,对摄影界有益的活动,收费以保证培训班收支平衡为标准。美方要求只能有30个名额,经过认真的计算,每位学员收费2400元。这笔钱不是一个小数字,在我以往办的活动和所参加的活动中,都没有这样的经验和经历,说实话,当时我心里有些没底。

最后确定举办培训班距离开班时,只有一个月,时间十分紧迫,当时我们在中国摄影报上刊发了一条消息。之后的反应令人欣慰,前来咨询的电话很多。由于这是一次高级培训班,我们希望前来参加的摄影师都在报道摄影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至少应该有相当的摄影基础,而不应该是个初级水平。

最后的结果是就职于传媒的占大多数,另有摄影教师3人,职业摄影师3人,摄影爱好者2人。许多人已经报名但由于名额限制而无法参加,直到第一天上午已经开始授课之后,还有人打电话说是从上海专程赶来参加,由于名额已满,我只能婉言谢绝。

教学方式

以往类似的活动都是授课的方式,老师讲,学生听,放幻灯,做笔记,提问,解答。在我第一次与美方联系的时候,他们就提出要外出拍摄,回来讲评。当时我想,一共三天的时间,还要外出拍摄,岂不耽误时间影响效果。经协商外出拍摄定在开幕式(11月11日)那天,授课时间为11月10日、12日、13日三天。具体安排日程的时候,迈克提出12日下午要第二次外出拍摄,虽然我提出不同意见,但他依然坚持。当学员们拿到日程安排时,对这一点也提出了异议,有人甚至说这种放羊式的上课,老师太舒服了,对学员太不公平了。

后来的实践表明,他们的方法是很有道理的,几乎所有学员也都认同了这种教学方法,大家表示在拍摄、讲评、再拍摄、再讲评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巨大的收获。

拍摄题目

当迈克提出要学员外出拍摄,我曾问他是否要给学员一个题目,他的回答是不要一个确定的题目。说到题目,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胡同”、“广场”、“故宫”之类的具体题目,但这次培训班的题目完全不同。

第一次外出拍摄时,出了两个题目,“场景scene”和“细节details”,同时放映了一些迈克的图片作为对于题目的解释。这有些不同于我们通常习惯的题目,它的指向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也不是具体的事情,更不是具体的人物。对于“场景scene”,它所要求的是当摄影师面对一处场景时,仅仅按下快门将对象记录下来是不够的,他必须照顾到前景和背景,使画面产生层次,使读者的目光沿着摄影师的意向移动,最终把对象有机地融入他的场景。“场景scene”是宏观的大场面,“细节details”则是具体表现细微之处,但仅仅理解为景物的局部是不全面的,近距离拍摄的照片并不是细节的全部,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物件都可能表现出对象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正是摄影师想要告诉读者的内容。

第二次外出拍摄的题目是“瞬间 moment”和 “环境人物 environment portrait”,这两个题目人们相对比较熟悉, “瞬间”的含义不仅仅是人物动作或表情的瞬间,它包含了画面构成的瞬间,“环境人物”着重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人的影响,其实它是在拍摄人物时对另三个题目的综合处理。

这几个题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以我的理解,之所以把它们分别列出,是要求摄影师在完成练习时着力从某一个角度去观察和拍摄,培养摄影师把握一个“有潜力的场景”的能力。

拍摄之后立即冲洗,说来简单,操作起来也不容易。实力雄厚的北京东方明珠图片社慷慨赞助,不仅按时而且高质量的E-6冲洗,得到老师和学员的一致认可。第二天一早,拿到连夜冲洗的幻灯片,大家立即每人挑选十幅由老师点评。这时是本次培训班的精髓,面对中国摄影师的作品,老师们以自己的丰富经验和敏锐的眼力,准确地评价每一幅照片,说者言之凿凿,听者心悦诚服。

本期选择了部分照片连同老师的点评刊出,同时附带我们的读图提示,希望读者从这四个题目去看照片、理解照片,用有别于以往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观察景物,拍摄照片。

等待和多拍

讲评照片时,老师们总觉得面对一些“有潜力的场景”,我们的摄影师等得不够久,拍得不够多 。告别晚宴上颁发培训班证书的时候,快门声不断,闪光灯几乎变为连续光源。合影的间隙苏珊问我,为什么摄影师在这个时候毫不吝惜胶卷。这个问题使我为之一震,我当时的回答是许多人使用的是数码相机,或者使用的是负片。事后细想,这几天看片的过程,她经常提到的一点是我们的摄影师在一些关键的时候下的工夫不够,面对一个“有潜力的场景”很少有人拍十张以上。曾有人问到,《国家地理》拍摄一个选题时,胶卷的支出占费用的多少。回答是“很少”。“重访马可·波罗之路”这个选题拍摄了几千个胶卷,但连续三期刊发在杂志上也不过一百多张,就是编辑为一本厚厚的画册,也就是使用了三百多张而已。胶卷对于实力雄厚的《国家地理》来说的确不算什么。十几、二十年前胶卷对中国摄影师是一笔主要开支,但在今天,其比例已然下降很多。千里万里的路跑了,时间、精力、财力付出了,面对一个“有潜力的场景”多消耗一些胶卷应该不是浪费。

关于“崛起”

培训班的最后一项是三位老师将中国摄影师几天拍摄的照片编辑为一组幻灯放映。按苏珊的说法,类似的幻灯演示至少需要用二、三个工作日来编辑,但在培训班上,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在一、二个小时里完成,这的确需要很高的编辑水平。三个灯箱上,放满了从这几天拍摄中遴选出来的作品,这张过来,那张过去,分类,排队,最终留下了61张。

晚宴后,灯暗下来,三位老师站在幻灯机后面,音乐渐起,屏幕上现出天安门前匆匆的人流车影、市民生活、建设工地、古都风貌,随着音乐的起伏,影像或快或慢一幅幅闪现,音乐推向高潮,在激奋有力的乐曲声中,屏幕停止在一幅天安门前留念的影像。担任培训班翻译工作的本刊编辑王涛十分熟悉流行音乐,他向大家介绍这只曲子的题目是“崛起”,是为纪念“9·11”而创作。通过这一组幻灯演示,中国摄影师不仅看到自己拍摄的照片,也了解了编辑的手法和意图,这种教学方式的确新颖有效。

四天的培训班结束了,在听取了令人心悦诚服的点评之后,许多学员进入了兴奋状态,我们召开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不用开场白,大家激动地倾诉自己的感受,要回去之后慢慢消化这几天的内容,要认真学习外语,要把这几天学到的东西在实践中应用。

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高级培训班结业幻灯演示的全部作品可在《大众摄影》杂志的网站(www.pop-photo.com.cn)上浏览。

篇5:国标舞步方位、步序

一个舞步型,在开始起步时和结束时要知道方位,也就是从什么方位起跳,什么方位结束,这是跳舞的人首先要知道的。根据规范,共分为八个方位,每一个方位之间为45°,按顺时针转动,每转45°为1/8,转90°为1/4,135°为3/8,180°为1/2,转动一周是360°。每一个方位都标定一个名词,见图一。

二、步型

指定步型的左右脚运动是有规定的,在限定中,应按规范移动。其中包括左右脚前进、后退、左右脚横移、斜进、斜退等。而并步、锁步、跳步、叉刑步等步型,也是限定的,见图二。

三、步序

指定步型在运动时,足部移动的程序是限定的。一个步型跳几步、它的前后次序以及左右足的准确位置等,都要按规定去做。如在跳华尔兹步时,各种动作跳的步序都是不一样的;并脚换步一小节跳三步;而右转和左转则是两小节跳六步;侧行并步却在一小节中跳四步,翼步男士只跳一步等。它们都是特定的步序。

四、节奏

每一个舞种的音乐都有自身的特定节奏,跳不同的舞种要按不同舞种的节奏运动。如华尔兹是3/4节拍,每分钟为30小节,重音在第一拍上;探戈是2/4节拍,每分钟33小节,重音在每个半拍上,一小节里有四个半拍,即QQQQ。跳一拍时即S,表示为一拍。狐步和快步都是4/4节拍,Q代表一拍,而S则表示为两拍。狐步每分钟跳30小节,快步每分钟跳50小节。

节奏的限定,是动作时间质的规范,不能跳错。但在变形花步中,可以根据指定步型的规定节奏加以变化,不断创新变形节奏的舞步。使其在传统风格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适应现代审美的需求。

五、转度

指定步型的转度在学习和考试中,要求很严格,不但要做到规定的转度位置,还要清楚地讲述出来上承下接的不同转度,从而确定转度合理性。做右转前三步转度是1/4,最好的下接动作是外侧换步;如转度3/8,最好是下接右旋转或优豫步动作。转度的运用,在舞蹈的偏排时,应充分注意,如果转度合理,可能跳起来就流畅,反之容易断线,失去流动感。

以上五点规范要求,是学习步型时应当做到的。这些步型规范是国际统一规范,是各国跳舞人士学习时的基础教程。通过以上课程训练,可以培养跳舞人士动作的灵活性,掌握传统的风格和规范,在此基础上,再要求跳好每个步型中的半拍节奏和优美的形体线条。要达到这一目的,需经下述五点的学习。这五点是:

一、脚部动作

脚部动作包括脚跟、脚掌、脚尖,以及脚内外两侧。脚部动作是指脚部在运动中与地面的接触部位。脚的这些部位与地面的接触是有规律的。如前进,通常是脚跟与地面接触,而后退,通常是脚尖着地;身体下降,脚跟必须着地,身体上升,往往是脚尖着地。

准确的运用脚部与动作,是保持身体重心移动的基础,是重心垂直的根基,是身体升和降的立点,是旋转动作的支撑。

二、升降

在五种摩登舞中,除探戈没有升降动作外,其它四种舞都有升降动作。升降动作是在膝、踝、趾关节的屈和伸动作的转换中完成的。为了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和身体线条的流畅,要求要有良好的升降动作。

良好的升降动作必须具备优质的力度和速度,能够在升降动作的转换中,把握住身体的重心,从而跳好各种变刑节奏的花步,表现出最新最美的形体线条。

三、摇、摆、转

要跳好有升降动作的舞种,使动作线条有流动感和保持重心移动的稳定性,就需要在升降动作的转换中,使身体摇摆起来。

摇:指在身体下降向前滑动时,像摇椅一样。上身重心前倾,与前进腿部的膝盖成为垂直线,使男女相接触的上腹部和胸下部这个点,与两膝成为垂直三角线,即一点两线;发力腿像滑冰一样,把身体送出去,保持发力腿的延伸,拉出线条。要展现出较好的线条,需要有腿根长在腋下的感觉。与此相反,探戈无需升降,前进时也不存在重心前倾似摇椅式的移动,而是身体的重心留在发力腿上,当前进时,只需迈出腿,而身体是拖在后面的。两者相比较,就可以区分出身体在移动时的重心的不同。

摆:指在身体上升做斜向或横向移动时,像钟摆似的把身体摆动起来。如做一个华尔兹右转的第二步,在第二步升起来的同时,发力腿把身体向横向用力送出,左面身体的线条拉起,在反身动作的作用下,优美的姿势就会展示出来。在摆动较好的做出来之后,右倾斜的形态也会自然地形成。以此类推,凡有斜向或横向上升的动作,基本都有摆动。有无摆动是区分一般舞者和优秀舞者的标志。

转:转的动作很多,如左右转、旋转、撇转、轴转等。几乎摩登舞的所有动作都是在转动中完成的。转,可以表现身体的流感及速度。为了转的好,转出质量来,须把握一些要领,即科学的方法。人体在转动中首先是掌握平衡和立点,尤其是做些有速度要求的转动,如旋转、撇转,经常是在一拍或半拍中完成它。像右旋转的第一步,要在一拍的节奏里,做右旋转1/2;像左转并退最后的撇转只用半拍作完这个动作。由于速度快,动作就离心力作用,足部的支撑点和身体平衡作用就显现出来了。由此可以看出,上身的转动必须保持完整的一体感,就是要使胯、肩、头,向着同一个方向转动,像一块板似的整体转动,这样才能收缩体积减少阻力;而立点尽量集中,速度就有了。当这种力在男女动作的互相作用下,产生的离心力把对方的阻力化为零了,比自己单独转动更轻快。用这种方法做连续左、右撇转(双飞)会很轻松。做轴转时,无论是足跟为轴还是以足尖或足掌作轴,首先是立足点要准确,然后是肩的引导和胯的转动,否则为何称作轴转呢。

四、反身动作和反身动作位置

反身动作:指跳舞时如果足部是直进或直退的,不要忘记肩的转动。因为通常在跳直进或直退的步型时,肩是不可以做直进或直退的。应当是肩与足相对的运动,即反身动作。这种反身动作的作用在于造成身体线条的流动性,同时造成一种身体线条的美感。人体在行走或跑动时,自然就会是出左足右肩向前去,不然就是顺捌走路了,更不会这样去跑动了。反身动作就是这种原理。所不同的这里指是的跳舞。摩登舞步始终都是在转动中前进或后退的,因此,肩的转动始终不停,就是在足部作直进和直退时,肩也是在转动着的。如跳华尔兹的右转第一步直进的同时,由左肩引导的向前的向右的转动也开始了、这就叫反身动作。因第二步时,身体就要向右转动1/4,只有在第一步做了反身动作,第二步的转动线条也才能接上,第三步继续上升的线也会一气呵成。另外的作用在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当两足成为一条直线时,肩也要成为与足同样的一条直线。这样就能很好地保持重心的稳定和身体的平衡。同时这种姿势也是比较美的。

反身动作位置:它和反身动作的不同之处在于"位置"这两个字上,反身动作是个动作过程,瞬间消失了,而反身动作位置是形态动作,是个滞留动态。是把反身动作的运动原理拿来,并且不消失它,使它静止在一定位置上。这个动作就叫反身动作位置。它起到了两种主要作用,一是它的线条和姿式美,二是保持男女身体的接触位置,便于下接其它动作。

五、倾斜

倾斜是指在跳一些舞步时,身体的倾斜。从形体讲,是指肩的平衡线向左向右的倾斜,它与地面的水平线成三角斜线。这种倾斜姿态在有升降动作的舞种中,经常运用,是一种被大家认同的线条美和姿态美。

篇6:方位教学反思

1、结合现实情境,能辨别前后、左右、上下,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用上下、前后、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收空间感。

3、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力图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构知识,使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左右、记住左右,并能自觉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从学生熟悉的游戏入手,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接着加大了游戏的难度,即让学生加上方位再指,巧妙地将本课的知识点融入游戏中,给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学生之间知识经验的差异,所以出错也是难免的,老师适时追问“为什么会出错?”引出对左右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左右的理解和认识。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上下、前后”等方位的学习。最后通过练习“给文具排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巩固对“左右”的学习,同时向学生渗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认识“左右”是和生活紧密结合的内容,生活中的“左右”司空见惯。作为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选择一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素材,有意识将生活和数学紧密结合,将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同学感受到:数学不难,生少中有许多数学知识,原来我早就学会了一些数学知识。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好动、好玩,听到“游戏”“活动”神情就特别兴奋,学起来特别带劲。我从学生熟悉的游戏入手,引出了“左右”,体会出“左右”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很重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识左右的欲望,再借助身体左右部位的一些活动、游戏,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记住左右。整个学习过程由于有了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是在主动、快乐的氛围下学得的。所有的知识并不是老师按一定的预定方案强加给学生,更不是将知识原封不动地“塞”给学生的,而是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密切相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在指一指、伸一伸、说一说、摸一摸等有趣又好玩的游戏活动学习,这样学习,使学生产生某种理解、感知与体验的需求,学生学得开心、活泼、生动。

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比较高,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把握不是太好,语言的精炼性还有待提高。对于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知识点,不太好用语言描述,学生理解和掌握不是太好,让学生描述相对位置和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时,学生思维有些混淆,分不清左右。我想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才能更好的理解。

篇7:方位对联

方位对联一: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此联是闻名的方位联。上联是清朝皇帝乾隆所作,下联是纪晓岚即兴所对。南通州,即今日江苏省南通市,北通州,即今日北京市通州区。“南北通州通南北”,是说乘船沿着大运河就可以畅通无阻地从南到北或从北到南。“东当铺,西当铺”,是纪晓岚看到街上的当铺很多,灵机一动对出来的,“东西当铺当东西”,前一个东西为方位,后一个东西表示物体,此为借对。后来,有一书生认为纪晓岚所对下联并不太好,有些俗气 。于是他对出了一个下联:“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果然比纪联儒雅一些。后一个春秋是指孔子修订的儒家经典之作《春秋》。另外,还有一位澳门人对出:“东望洋,西望洋,东西望洋望东西。”这里的“东望洋”、“西望洋”,都是澳门的地名,更显贴切。

方位对联二: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

据说此联的上联是乾隆皇帝为考中探花的刘凤浩而出的.,下联是刘凤浩所对。在封建社会,皇帝被认为是真龙天子,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国家的一切财产都是皇帝的,人才自然也在其中。乾隆用东西南北四星比喻为天下人才,而他则是“摘星之手”,把他们都网罗来为己所用,此句很有气势,并把四个方位词都占全了,对下联颇有难度,

刘凤浩不愧为才子,他用春夏秋冬四季来对四方,用地上四季之花对天上四方之星。并暗暗表明自己四季苦读,终成“探花郎”,语气中流露出一种自豪感。

方位对联三: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扔;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这副对联若仅从思想内容上看并无多大意义,若从形式上看还有些意思。上联是说一个人在夏天靠着南墙吃西瓜的情景,把南北西东四个方位词占全了。下联则独辟蹊径,用上下左右来对,描绘出读“左传”,书往右翻的状态,恰如其分,毫无做作之感,令人称奇。

方位对联四: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相传,林则徐幼时到姑父家串亲戚,恰逢几位诗人与徐的姑夫一起连诗对句。一诗翁想考一考林的学问,便出了一上联,聪明的林则徐立即对出下联。上联是说,天上北斗七星,是七颗星星,倒映在静静的湖中便成十四点了。下联是说,南楼的孤雁虽然是一只,但在明月照映之下,“带影”便成为“一双飞”了。这副联反映了少年林则徐的聪颖机智,博学多才。

更多对联推荐:

对联广告

写景的对联

篇8:方位与尊卑

一、北上南下

我国古代帝王和臣子在殿堂上都有固定的位置,帝王坐北朝南,座位在北方,而臣子则面北参拜。这就是常说的“君臣位,南北面”。所以“面南称王”,“面北称臣”。北尊南卑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六十五卷〈汉纪〉五十七》中有明确的记载:“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诸葛亮为了联合孙权抗曹,故意采用“激将法”劝说孙权,“假如不能(对抗),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面向北而服从侍奉他(曹操)呢?”在这里,“北面”意指“面北称臣”,即投降曹操。正因为君王位尊为上,坐在北面,所以以“北”为上;大臣位卑为下,站在南面,所以以“南”为下。“北”和“南”这一对表方位的词就与“上、下、尊、卑”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二、西尊东卑

如果说北尊南卑,是指君臣之间的尊卑的话,那么室内的方位和一般宾主之间的尊卑又如何呢?清人凌廷堪在《〈礼经释例〉卷一〈通例上〉》中指出“堂上以南向为尊……室中以东向为尊”,正所谓“君臣位,南北面;宾主位,东西面”,即室内宾主坐次尊卑为西尊东卑。

司马迁的《鸿门宴》中写道“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在宴会中,主人是项羽,客人是刘邦,按通常礼节,刘邦应东向坐在西边,而项羽则应西向坐在东边,以示对客人的尊重。但鸿门宴的座次却不依常理,是司马迁疏忽而笔误,还是有意为之呢?答案是后者。之所以要一一交代东向、南向、北向、西向,正是为了体现鸿门宴主人项羽的狂傲自大和对刘邦的不屑一顾,也正是这种狂妄的性格为他失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项羽之所以会落得个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惨下场,鸿门宴中的座次已见端倪。

三、尚右虚左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方位词“东、南、西、北”可表尊卑,而方位词“左、右”更不例外。方位词“东、南、西、北”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中,其尊卑次序是不同的,同样,方位词“左、右”也是如此。我们可用“尚右虚左”来归纳。

㈠尚右——以右为尊

古人有尚右的传统,即右尊左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官场上

在官位中,右比左大,右丞相一般高于左丞相;升职叫“右移”,被贬降职则称“左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右”为尊,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而功高位高于出生入死的廉颇,难怪廉颇不平不服了。

②居住地

古代贫苦百姓常住于闾里之左,故用“闾左”指代贫苦百姓。《史记·陈涉世家》就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的句子;而世族大家常住于闾里之右,故常用“右姓”“右族”“右戚”称世家大族,也称“豪右”。

③习惯用语

右尊左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语言里也多有体现。“右”往往带有褒义,如“无出其右”,即说没有谁能超过他;而“左”则往往是贬义的,如“左道旁门”,在这里“左”与“邪、不正”同义。

㈡虚左——以左为尊

如果说古人在官场上、居住地上“尚右”的话,那么在求贤待客上则与之相反,讲究“虚左”了。成语“虚左以待”,也作“虚位以待”,正体现了这一点,它的意思是说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比喻空着座位或职位,留待某人就座或就职,常用于谦敬语气中。《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在这里,公子先摆好酒大宴宾客,大家坐好后,公子却带着车马,空出左边的座位,亲自驾车去迎接夷门的侯生。侯生穿戴着破旧的衣帽,径直登上公子的车,坐在上位,并不谦让,想借这种举动来观察公子的态度。我们从“虚左”“上位”“不让”中不难看出,此时,“左”为尊,“右”为卑。

篇9:英语方位

1.in the east表示我们生活中和地理位置上的绝对方向。如: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and sets in the west.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The Great Wall begins in the east from the Shanghaiguan Pass and ends at the Jiayuguan Pass in the west.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2.on the east表示某事物位于另一事物所朝的方向。这里的方向是相对而言的。如:

China faces the Pacific on the east.中国东临太平洋。

The United States faces the Atlantic on the east and the Pacific on the west.美国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

(二)in(to,on,at)the east of

1.要表示A在B的东部,即:A在B的范围之内时就用“A is in the east of B”,如:

Japan is in the east of Asia.日本在亚洲东部。

Italy is in the south of Europe.意大利在欧洲南部。

2.如果A在B的东方,即:A在B的范围之外,且相隔有一定的距离,就用“A lies to the east of B”.口语中有时可将to the省去。如:

Japan lies(to the)east of China.日本位于中国东方。

France lies(to the)east of England.法国位于英国东方。

3.如果A在B的东边(侧),即:A与B相邻接。就用“A is on the east of B”.如:

Guangdong is on the south of Hunan.广东在湖南南边。

Shangdong is on the north of Jiangsu.山东在江苏北边。

4.如果把方位词当作一个整体看,或是看成一点,就用“A is at the east of B” 如:

There was a big battle at the north of the Liaodong Peninsula.在辽东半岛的北边有一场大战。

5.如果要表示“A位于B东面100公里处”时我们既可以说“A lies l00km to the east of B”,也可以说“A lies 100km east of B”.后者在美国口语中更为常见。如:

The plane crashed 30 miles south of the city.飞机在离城南30英里处坠毁。

Suzhou lies 50 miles to the west of Shanghai.苏州位于上海西面50英里处。

(三)汉语里“东南西北”的先后顺序到英语里就变成了north,south,east,west;并由此有了下列中、英文表达上的差异。

东南方:southeast 西南方:southwest

西北方:northwest 东北方:northeast

如: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50公里处。

The Ming Tombs are located about 50 km to the northwest of Beijing.天津位于北京东南120公里处。

Tiajin is situated l20 km southeast of Beijing.(四)要表示方位的“偏向”时通常用by

正东偏北: east by north

正南偏西: south by west

正北偏东: north by east

正南偏东: south by east

如:We are sailing in the direction of east by north.我们正朝着正东偏北方向航行。

篇10:方位-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目标:对象初步掌握各方向方位的说法,所有学生能听懂指令,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基本正确说出指令。对汉字暂不做要求(或日后再学习)。

教学要求基础:已掌握一定的建筑物名称,例如学校,医院,超市,银行等。

教学材料:课堂必要教具(桌椅,黑板,粉笔等),一个球(或类似物体),一条手绢。

教学步骤:

1.学生椅子排列成圈状。学生围坐。教师站在中间。教师一边做示范一边说:“球(或任何学生已经学过的物体名称)在我的前边。

球在我的后边。球在我的左边。球在我的右边。” 慢速重复若干次以后,学生自然能理解“前边,后边,左边,右边”的意思。

2.请一位学生(例如Tom)站到中间,教师说指令:“球在Tom前边”,Tom需要将球置于自己前边。如果他做得对,其他学生需要予以肯定,做错了也需要指出。以此类推。请几位学生轮流上来做。

3.请两位学生上来比赛。此时不再采用球。只需要用手指示方位即刻。两位学生闭起眼睛(以防互相抄袭)。教师说一个包含方位词的句子,例如:“学校在前边!”,学生手指前边。看谁先做出来,就算获胜。以此类推。做了几次之后,可以请下面在座的同学来喊口令,视学生原有水平而定,如果原来水平较高,可以喊整个句子,如果原来水平很低,只要喊出方位词“前边”等就可以了。

4.教师一边做示范一边说:“往前走”,自己往前走一步。“往左转”,自己往左转身。慢速重复几次,学生就会明白。可能有学生对于“前边”和“往前走”的区别不太明白,教师可以适当解释,“前边”是静态的,“往前走”是动态的。(先用动作解释,学生仍不明白,则可以辅以适当的学生母语)。

5.教师用学生的母语(英语)声情并茂地讲一个故事(此步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教学设计目标而定,年龄较小的孩子适用,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视情况而省略;有些学校的教学要求是尽量不说英语,则省略,有些学校允许说英语,则可以讲):有一天Tom去看望住在森林里的朋友Jerry。但是他走进漆黑的森林后迷路了。他正在害怕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小仙女,对他说:“往前走”,于是Tom往前走,小仙女说“往左转”,于是Tom往左转,然后⋯⋯哈哈,他找到了Jerry的家!

〔教师一边说故事,一边在事先站在台上的学生身边做动作,例如说到“漆黑的森林”时,教师突然拿出一条手绢系住该学生的眼睛;说到“小仙女说”的时候,教师声音放轻,显得神秘,故作附在该学生耳边说话的样子,但要保证全班都能听到;说到“Tom就往前走”时,如果该学生本身没有自然做出反应,教师就在背后轻推其一下,示意其往前走一步。以此类推。学生很快就能明白教师的意图,并且都会积极踊跃尝试。〕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方位成语】相关文章:

带方位的成语04-28

方位04-15

职责方位05-06

找方位教案04-24

方位教学反思04-26

图示方位介词教案04-18

十九大的历史方位07-15

侧方位停车考试 技巧04-08

方位介词教学设计04-22

小学英语方位课件05-07

上一篇:煤炭合同下一篇:班主任给学生写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