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五味瓶教案

2024-04-16

初中美术课五味瓶教案(共11篇)

篇1:初中美术课五味瓶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色彩给与我们的各种不同的感受。

2.通过甜、酸、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五种不同的味道。

3.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五种不同的味道。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事物色彩的敏锐感觉。

教学过程:

一、贴近生活,品尝味道

1.请学生谈谈爸爸或妈妈炒的拿手好菜,并说出令人回味的理由?

2.师:都说文房有四大宝贝:笔、墨、纸、砚。要想摆上一桌美味佳肴肯定少不了厨房的宝贝:调味瓶。可是老师家中的调味瓶色彩,款式都一样,时常辨别其中装的是盐,糖,味精还是其他调料。

3.师摆出几个调味瓶,请几位同学上台品尝(闭眼),并通过品尝时流露的不同表情让在座的同学猜出其中的口味。如甜、酸、咸、苦、辣。

二、出谋划策,设计五味瓶标志

1.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味瓶的外型,让在座的同学出谋划策,设计标志,帮助老师识别其中的口味。(板书课题:五味瓶)

2.师总结:

(1)设计人物表情;

(2)画出符合这种口味的食物;

(3)以色彩表现。

3.邀请学生上台把教师事先画好的人物表情贴爱相应的五味瓶上,师给人物起名字:辣妹子、甜心公主、苦丁王子、酸醋王子、咸味公主。

4.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各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抽签,签上分别写着:辣妹子,甜心公主,苦丁王子,酸醋王子,咸味公主。让小组成员在各自的纸上画出相应人物喜欢吃的食物。

如:辣妹子——辣椒、芥菜

甜心公主——糖果、西瓜

酸醋王子——柠檬、杨梅

三、体验色彩,结合图形表现五味瓶

1.教师以水粉颜料画出“四川版”的水煮活鱼,让学生体验色彩上辣的感觉。

2.学生交流讨论其它色彩带给你的感觉。

(教师简单介绍冷暖色彩的对比)

3.帮助学生结合图形,如食物外形,人物表情等更形象生动地表现不同的味道。

四、学生实践,装饰五味瓶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几个五味瓶的外形,让各组各设计一组的甜酸苦辣咸的五味瓶的标志,进行装饰。

2.小组成员分享集体的智慧,努力设计出最完美的标志,表现五味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设计过程中的闪光点,适时引导。

五、展评作品

1.学生粘贴小组作品,自评,互评,发表感受。

2.教师展示拼帖的作品,让学生谈谈手工形式所表现味觉的美感,引导学生回家也动手来剪一剪,拼一拼。

篇2:初中美术课五味瓶教案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它是美术课程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所以设计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灵活多变上,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采用了实验、游戏、分组活动等方法,从导入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五味”的语言和艺术表现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发展阶段过程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常识不同的且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所尝、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在评价整理阶段,给学生作品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组互评,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方法而达到促进其自主的主动学习的目的。

学情分析

在本课教学中,就采用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口尝一尝“五味”酸、甜、苦、辣、咸,这种简单的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他们乐于自己找到答案并从中获取乐趣。本课以“五味瓶”:为原型的设计方案,体现了学生在课改后的学习模式,主动、乐学、勤思、共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不同的认识,能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对五种不同味道的感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以不同的绘画形式来体现“味道”。

3、审美目标: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对色彩有一定体验美、感受美的意识。

4、品德目标:使学生懂得去爱劳动、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5、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用引导方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主动学习,懂得爱生活、爱劳动的思想渗透。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绘画、制作等美术形式来表现“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带给人们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教师活动:以做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闻”、“尝”的方法来认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药片的“五味瓶”)

1、学生活动:体会并口头描述“五味”带给自己的感觉。如:吃到的、闻到的、看到的、身体神经感觉到的……

〔设计意图〕:以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这种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师活动:出示板书题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2、学生活动:通过题图初步明确色彩与感觉的关系。

〔设计意图〕:体会色彩给以我们的直觉反映和思维反映。

3、教师活动: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分组分析心理感受,并以游戏的形式把对应“味道”的颜色找出来。

3、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竞争的形式,对彩色卡片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与味道对应的颜色是什么的答案。如:红- 辣、绿- 酸、白- 咸、黑- 苦、黄- 甜、褐色- 甜、紫- 甜、紫- 酸等不同的答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大胆联想,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发展阶段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生活中“五味瓶”的外形和作用。(同时出示实物和有关资料图片。)

1、学生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出“五味瓶”的用途。

(设计意图):丰富其感性认识,将认识想理性漫漫培养,帮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去总结。

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味道”。

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到答案。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盐是咸的;苦瓜、药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画表情;画颜色;做各种各样的瓶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发扬民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3、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五味”的认识。

3、学生活动:自己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指导性的建议。

(三)评价阶段

1、教师活动:出示KT展示板(有五种不同形状的瓶子),指导把自己的作品展放在上面。

1、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师活动:做课中小结,引导学生欣赏相互评议、欣赏彼此的作品。

2、学生活动:积极表达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整理阶段

1、教师活动: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大胆改进自己的作品。

1、学生活动:整理自己的作品,组合完成KT板上的大“五味瓶”。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课后拓展:

篇3:初中美术课教学探讨

随着现代社会的蓬勃发展, 知识信息迅猛增长,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社会越来越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学生。其中, “美”即指美育, 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通过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的, 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培养审美观念。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很多认识及习惯是从初中阶段开始形成的, 是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的重要时期。所以, 如何利用初中美术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陶冶审美情操, 是每位初中美术老师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2. 如何上好初中美术课

上好初中美术课程的关键是做到以下几点。

2.1 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美术教师要上好美术课, 首先就要了解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 只有这样, 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法展开教学。初中生正处于从少年期转向青少年期的过渡阶段, 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 思维活跃, 满腔热情, 对一些社会现象开始形成自己的感受, 自制力和意志力不断增强, 开始迫切希望老师和家长相信自己已经长大成人, 具有独立意识。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能力有限, 很多事情做不好。比如, 在美术课上, 他们对实际绘图达不到一定的水平, 再加上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 导致对美术课不够重视, 提不起学习兴趣, 更不用说利用美术课教学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了。针对这种情况, 美术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 在教材和教法上进行钻研, 有意识地增强美术课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既不能停留在儿童绘画的水平上, 又不能过于成人化;既不能限制太严, 又不能不重视教学方法。

2.2 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美术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发展规律, 综合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2.2.1 讲故事法。

美术教师根据美术作品向学生讲解画家轶事、作品产生的背景或者作品中传达的内容。听故事是初中生共同的爱好, 借助此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极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 美术教师在讲故事时应该结合作品的实际情况引出主要内容, 使初中生容易接受。比如讲解《奥古斯都像》, 不必向学生直接讲解雕像本身的特点, 可以先讲“国王与画师”的故事, 以此引出雕像的特点。

2.2.2 启发式讨论法。

让学生根据美术作品相互讨论, 谈谈对美术作品的体会和感受, 教师可以在作品产生背景、画家生平等方面偶尔做些提醒,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审美经验和生活经历, 辨别假、恶、丑与真、善、美的界限, 以此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2.3 诱导法。

初中阶段的美术教材加入了很多理论内容, 这些理论比较抽象, 很多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为此, 美术教师要合理利用诱导法,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加强对美术理论的了解。比如在讲解《形势与美》这一节内容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武打电影的片段, 大致如两名高手在决斗, 两人没有动, 而周围的环境在变化, 树枝在摇曳, 树叶被吹起, 然后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导演为什么要创造这样的场景, 为什么不直接出现武打场景?利用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白通过动静的强烈对比, 可以烘托人们的心情这一理论。这样的理论讲解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让学生易于接受理论知识。

2.2.4 实践法。

美术课是一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果教师只是匆匆地将理论讲解完, 并加入一些示范就直接布置作业, 往往会让学生学得不是很认真, 马虎地完成作业。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美术课的教学目的才能完成。所以, 美术教师要根据本节美术课的具体要求, 适当安排一些室外写生课, 让学生在室外写生过程中体会绘画的感受, 并巩固绘画技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既学得认真, 又画得开心, 在无形中提高审美情趣和绘画技巧。

3. 结语

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 美术教师都要时刻谨记, 自己面对的是初中生, 是一群活泼可爱的青少年。只有紧密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怀着对教育工作的满腔热爱, 精心准备、巧妙布置、细心讲解, 才能为学生在这个人生转折点上奠定美育基础, 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这样, 美术课才会具有生命力。

摘要:美术教学在初中教学体系中, 长期以来处于附属地位, 其课时量和受重视程度不尽如人意,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美术教学的效果。在新教改的背景下, 如何上好初中美术课?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教学方法,初中生

参考文献

[1]梅玉洁.美术课中如何让合作学习更有效[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2) .

[2]徐晓东.例谈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课上的使用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06) .

[3]刘长慧.试谈素质教育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方法[J].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09, (04) .

[4]袁良波.浅谈高中美术课互动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新课程学习 (社会综合) , 2009, (08) .

[5]王秀红.让美术课既活泼又生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13) .

篇4:如何创设“五味”美术课堂

【关键字】理想课堂 五味瓶 快乐 享受

课堂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作为每天生活的场所,他们希望获得精彩;课堂也是教师生命的一部分,作为价值体现的场所,我们努力追求理想。

理想的美术课堂,应该注入各种“味道”,让学生有滋有味地享受课堂。加入学科本体的原素,让美术课堂具有浓浓的美术味;加入生活多彩的元素,让美术课堂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加入全员全程的因素,让美术课堂具有浓浓的參与味;加入练习体验的要素,让美术课堂具有浓浓的实践味;加入互动协作的成分,让美术课堂具有浓浓的亲和味。这样,美术的气质与味道醇香芬芳,美术的灵动与快乐释放飞扬,美术的意识与能力自然生长。

一、浓浓的美术味——课程内容的挖掘与整合

农村小学的学生较之城镇学生而言更驱向于自然的本真与原味,美术专业味浓烈的画展、设计展大多只是农村学生的梦中渴望,因此,美术教材与美术课堂是农村学生接受、品尝浓浓专业味的重要途径。美术教材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基本素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蓝本。但美术教材没有详细的文字引导,只有很多“花花绿绿”的画面吸引学生眼球,而这种吸引也只是表面的、暂时的,因为学生根本不理解这“花花绿绿”的画中所蕴藏的丰富的美术知识和审美情愫。另外,时下由于一部分美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片面理解,造成了从以往审美趣味严重僵化、单纯注重技能训练走向教学过于“虚胖”、课堂过于“精彩”而缺失“美术味”的误区。朱永新在《理想的课堂》中提出:“理想的课堂应对知识进行整合,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因此,理想的美术课堂应该具有浓浓的美术味,教师应注重对课程内容的挖掘与整合。

二、浓浓的生活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它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就美术教学的本质来说,美术教学需要内容,内容来源于生活;美术教学需要情感,情感发端于生活;美术教学追求美,而美来自于生活。所以,生活是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美术教学应建立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美化生活。朱永新在《理想的课堂》中指出:“理想的课堂,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因此,理想的美术课堂应该具有浓浓的生活味,教师应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浓浓的参与味——课程学习的全员与全程

由于美术课没有升学的压力,学生学习美术全凭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除来自于无限宽广的课程资源,它还来自于学生愉悦的学习过程。陶行知先生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知识结论好比国家的纸币,亲身的经验好比国库的储备金。纸币多少要看储备金是否充足。”学生的有效学习,关键是参与过程。朱永新在《理想的课堂》中指出:“理想的课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不是个别尖子学生的参与)、全程参与(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和有效参与(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因此,理想的美术课堂应该具有浓浓的参与味,教师应注重营造学生全员与全程参与课程学习的氛围。

四、浓浓的实践味——课程操作的练习与体验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育理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这里的“做”就是实践的意思。实践是认知的基础,一个不会走路的孩子,倘若不让他进行学步的实际练习,那么,无论你给他灌输多少走路的常识,他也永远不会走路的。朱永新在《理想的课堂》中指出:“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让孩子练习和实践,让孩子在课堂中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因此,理想的美术课堂应该具有浓浓的实践味,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程操作中的练习与体验。

五、浓浓的亲和味——课堂主体的互动与协作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当今的教育、社会和学生都呼唤有亲和力的老师,亲和力已成了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因此课堂上的“阳光灿烂”与“冷若冰霜”,其教学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朱永新在《理想的课堂》中指出:“理想的课堂,师生之间要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也就是要有较高的亲和度。”因此,理想的美术课堂应该具有浓浓的亲和味,教师应注重引导课堂主体的互动与协作。

较高的课堂亲和力是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一剂良药,引导课堂主体的互动与协作是提高亲和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有了浓浓的美术味、生活味、参与味和实践味,再加上浓浓的亲和味,学生的互动与协作就水到渠成了。

篇5:《五味瓶》教案

1、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对五种不同味道的感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审美,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美、感受美。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五种不同的味道。

教学难点:

不同的感受带给人们不同的色彩,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五味瓶、彩色纸、颜色、剪刀、胶水、糖、盐、醋、辣椒、苦丁茶、范图、KT展示板、实物投影仪、音乐……

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它是美术课程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所以设计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灵活多变上,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采用了实验、游戏、分组活动等方法,从导入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五味”的语言和艺术表现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发展阶段过程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常识不同的且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所尝、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在评价整理阶段,给学生作品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组互评,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方法而达到促进其自主的主动学习的目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教师活动:(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苦丁茶的“五味瓶”)引导五名同学通过“尝”的方法来体验“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由小组组员通过实物投影仪观察品尝味道后的面部表情来猜出五种味道。

作用:以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这种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引出课题:《五味瓶》。

活动二:

五个小组分别放五个杯子,分组进行品尝,不能用语言来说,把品尝到的感受以及联想到的事情用1-2种颜色来表现出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来猜一猜。

活动三:

将作品依次展示,来猜一猜五个小组分别品尝到的是什么味道?并请学生们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为什么会用这种颜色来表现五味?让你想到什么?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分别是五味?在生活中有什么很甜蜜的事情吗?让你记忆深刻的,说出来让大家和你一起来分享。

活动四:

一开始同学们是运用表情来表现的五味,刚才又运用色彩来表现的五味,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感受得也很贴切,老师要奖励你们,要请每个同学吃糖,品尝一下是什么味道的?告诉我好吗?一块小小糖,味道是不一样的,带给我们的感受也不尽相同。请你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活动一:

上节课我们用颜色表现了五味,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其他小同学是如何来体会、感受五味的?课件展示:看他表现的是什么味道?辣味、甜味、苦味、酸味,还是咸味?瓶子里面画的是什么?观察作品是如何表现小朋友的表情、色彩和实物的?

活动二:

作业要求: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色彩、表情和实物来表现五味瓶。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瓶子外形的纸张,你就将最想表现的味道表现在这里,想一想用什么来表现?动手来画一画吧。

活动三:

作业展评:请你们五个小组挑选出你认为最优秀的作品拿到台前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呀,不要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味道,让老师来猜一猜好吗?

下面的`四幅作品由同学们来猜一猜。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绘画的感受。教师来进行点评。

篇6:初中的五味瓶_

“马大哈”徐徐抿了一口饮料,先是做出美味的动作,之后又好像很想吐的样子。我心想:这个“鬼军师”又打什么主意?话说回来,这里面是白开水还是白醋呢?我们小组的周周刚喝了一口2号杯里的水,就打了个瞌,这让我联想到:平常我喝碳酸饮料,好像也会打瞌。再仔细一看,吸管一直在往上浮,那么这一定是碳酸饮料了!让人佩服的是,菜菜和舒舒居然把让人喝了就想吐的盐水和醋,喝了下去,并且还做出很幸福的表情。很多同学都上了当,纷纷举手请求品尝。我也打算揭开陆正君布下的疑阵,于是就向他请求。我大胆地喝了一口1号杯里的液体,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这只是一瓶白开水!我也装出很痛苦的表情,误导别的同学……

到了最后一轮,沃老师要求最后上去的同学把饮料一饮而尽,两个字“恐怖”!这时,我已知道那些水的“真实身份”了,但是……水喝完以后,只见方琨、郑奇、郑颖三人像是从地狱中挣扎出来似的,真是惨不忍睹。而吴吴和胡浒不但没事,反而还觉得非常舒服。

篇7:初中的五味瓶作文500字

从踏上初中大门第一天起,我们的生活就注定不平凡。

——题记

初中生活的酸、甜、苦、辣、咸等BOSS被我们一一拿下,具体事件请赢我娓娓道来。

初一临近暑假,各班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扫除,我们的任务是打扫卫生区,在下楼的路上,我们还打打闹闹,说说笑笑,甚是欢乐。到了卫生区,我们傻眼了,诺大的一片草地,杂草已有半人高,没办法,只有牺牲课余时间来拔了,一次,干着干着,脸上的汗不知不觉地就流下来流到了嘴里,咸咸的味道中夹杂着一丝丝的酸楚,这大概就是初中的咸与酸吧!

“王叔放,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嗯。”刚才我一不小心就溜了神,被老师叫起来,什么也不会,那种感觉,真是不爽啊!下了课,我又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在老师久久的注视下,两行热热的东西在我的脸旁滑下。流到了嘴里,霎时间,苦涩,酸咸,火辣的味道充斥着我的味蕾,现在想来,这大概就是初中生活的苦与辣吧!

到了初三,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紧张,但是,我们的学习成果越来越显着,老师与家人的关心,朋友与同学的理解,都使我们更加努力拼命地去学习,去合理支配属于我们自己的课余时间,我相信明年的中考,我们一定可以战胜!

当一阵清风徐来,我落下了最后一笔。

篇8:浅谈初中美术课教学

一、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 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 容易突发奇想, 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和合作者。以往为了维持好课堂纪律, 我们常常要求孩子们坐端正, 不许讲话。其实, 太多的限制会使学生对教学失去兴致。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 把威严放下, 做孩子们的朋友, 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我在上课时, 常讲一些健康有趣的笑话作为开场白, 尽量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老师教学的语言和方法要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 给孩子们多些宽容和耐心, 多些呵护和关爱, 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生作业时, 我允许他们自由地组合, 几个人一起讨论, 在表现的方式和选择材料上也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在完成作业后, 我让他们自己把作品贴到展示栏, 给他们感受到美术课主要是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下, 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比较容易发挥个性特长。

二、为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拓展空间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它对发展学生的综合实际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起到极大作用。我们打破了学科的界限, 使各种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交融、综合化,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音乐、文学、自然等学科引入美术课堂, 不仅可以丰富美术课堂内容和知识, 还能开阔学生视野。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知识的开端必须永远来自于感官。”美术是视觉艺术, 我们要想学生轻松快捷地获取知识, 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直观教学原理, 通过课件、实物等资料展示, 让学生感受和体验, 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区别各种物象的具体特征, 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我在上课前常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和参考资料。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 一方面学习到收集资料的方法, 另一方面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 这对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我还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网上下载相关的图片资料, 作为制作课件的素材。在制作课件时, 我考虑到加上适当的音乐, 融合相关的知识, 尽量使课堂知识容量大些, 知识面广些, 知识点多些。

三、采用积极评价机制, 促进学生发展

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太过单调刻板, 从而带来的后果是孩子们对评价提不起兴趣、麻木。现在我通常用几种方法:1.尽量展示学生的作品, 使师生在评价作业时有对比, 有参考。2.用几分钟时间请几位有代表性的同学作自我评价。3.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评论。4.老师评论。在评价学生作业时, 我一般采用鼓励性的语言, 尽量挖掘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 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即使作业表现不太理想, 也注意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 多激励能力较弱的学生, 增强他们的信心。不光评价作业的效果, 更注重评价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的表现。

篇9:如何创设“五味”的美术课堂

关键字:理想课堂 五味瓶 快乐 享受

课堂,学生生命的一部分,作为每天生活的场所,他们希望获得精彩;课堂,教师生命的一部分,作为价值体现的场所,我们努力追求理想。

理想的美术课堂,应该注入各种“味道”,让学生有滋有味地享受课堂。加入学科本体的原素,让美术课堂具有浓浓的美术味;加入生活多彩的元素,让美术课堂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加入全员全程的因素,让美术课堂具有浓浓的参与味;加入练习体验的要素,让美术课堂具有浓浓的实践味;加入互动协作的成分,让美术课堂具有浓浓的亲和味。这样,美术的气质与味道醇香芬芳,美术的灵动与快乐释放飞扬,美术的意识与能力自然生长。

一、浓浓的美术味———课程内容的挖掘与整合

农村小学的学生较之城镇学生而言更驱向于自然的本真与原味,美术专业味浓烈的画展、设计展大多只是农村学生的梦中渴望,因此,美术教材与美术课堂是农村学生接受、品尝浓浓专业味的重要途径。美术教材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基本素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蓝本。但美术教材没有详细的文字引导,只有很多“花花绿绿”的画面吸引学生眼球,而这种吸引也只是表面的、暂时的,因为学生根本不理解这“花花绿绿”的画中所蕴藏的丰富的美术知识和审美情愫。另外,时下由于一部分美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片面理解,造成了从以往审美趣味严重僵化、单纯注重技能训练走向教学过于“虚胖”、课堂过于“精彩”而缺失“美术味”的误区。朱永新在《理想的课堂》中提出:“理想的课堂应对知识进行整合,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因此,理想的美术课堂应该具有浓浓的美术味,教师应注重对课程内容的挖掘与整合。

二、浓浓的生活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它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就美术教学的本质来说,美术教学需要内容,内容来源于生活;美术教学需要情感,情感发端于生活;美术教学追求美,而美来自于生活。所以,生活是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美术教学应建立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美化生活。朱永新在《理想的课堂》中指出:“理想的课堂,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因此,理想的美术课堂应该具有浓浓的生活味,教师应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浓浓的参与味———课程学习的全员与全程

由于美术课没有升学的压力,学生学习美术全凭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除来自于无限宽广的课程资源,它还来自于学生愉悦的学习过程。陶行知先生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知识结论好比国家的纸币,亲身的经验好比国库的储备金。纸币多少要看储备金是否充足。”学生的有效学习,关键是参与过程。朱永新在《理想的课堂》中指出:“理想的课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不是个别尖子学生的参与)、全程参与(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和有效参与(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因此,理想的美术课堂应该具有浓浓的参与味,教师应注重营造学生全员与全程参与课程学习的氛围。

四、浓浓的实践味———课程操作的练习与体验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育理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这里的“做”就是实践的意思。实践是认知的基础,一个不会走路的孩子,倘若不让他进行学步的实际练习,那么,无论你给他灌输多少走路的常识,他也永远不会走路的。朱永新在《理想的课堂》中指出:“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让孩子练习和实践,让孩子在课堂中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因此,理想的美术课堂应该具有浓浓的实践味,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程操作中的练习与体验。

五、浓浓的亲和味———课堂主体的互动与协作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当今的教育、社会和学生都呼唤有亲和力的老师,亲和力已成了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因此课堂上的“阳光灿烂”与“冷若冰霜”,其教学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朱永新在《理想的课堂》中指出:“理想的课堂,师生之间要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也就是要有较高的亲和度。”因此,理想的美术课堂应该具有浓浓的亲和味,教师应注重引导课堂主体的互动与协作。

较高的课堂亲和力是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一剂良药,引导课堂主体的互动与协作是提高亲和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有了浓浓的美术味、生活味、参与味和实践味,再加上浓浓的亲和味,学生的互动与协作就水到渠成了。

综上所述,如果融入浓浓的“五味”,美术课堂就会如冬日的暖茶,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

篇10:初中美术:美术教案-《门》

《门》教学例

一、教材分析

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的变化,门的样式逐渐丰富,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的理性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本美术教案分别选取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门”为美术学习内容,从“门”的古汉字、“门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等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门的文化内涵的认识。书上登载了古代皇宫的门、现代家庭居室的门、西北窑洞的门、江南农家的门、云南大理白族的门、哈萨克族的门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照片,提供了学生比较建筑样式,了解审美观念的线索,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的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并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门有各种各样的。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有古旧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是风俗与传统的标志。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门在装饰美化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考验或抚慰我们的心灵。门是人的一生中经过最多的地方,开门和关门是我们生命之中最平常、最普通的一部分,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认识和感受门的文化含义是贯穿本文的中心主线,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人文性特点,突破美术教学的界限,将主题放到广阔的文学、历史、音乐、民俗等环境中去,增强学生的综合感受力。

教学思路

本用两个时完成,第一时以“门的启示”为题进行综合欣赏,引导学生挖掘门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启发学生对门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特别的关注,进一步的上升到对人的发展的理性思索。第二时以“我心中的门”为题进行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二、参考教案

题:门

时:两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对古代皇宫的门、现代家庭居室的门、西北窑洞的门、江南农家的门、云南大理白族的门、哈萨克族的门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风格特点的赏析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的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欣赏和理解,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2、人文情感目标: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并通过对文学、历史、音乐、民俗、绘画、建筑中门的形象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综合审美感受力。

二、教学重点

、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2、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3、设计一个有趣的门

三、教学难点

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第一节

门的启示

教学重点: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学准备:关于“门”的、门的图片若干、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学生预习。

二、导入

教师配乐朗诵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莫利的散文《门》引入新。

三、新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书法中各种书体的“门”字的写法和风格特点。

2、门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3、堂活动:

欣赏本第30、31页的范图和教师的补充图片,分组讨论,从门的技术性(制作材料、制作工艺)和艺术性(文化内涵)两个方面相互交流对门的了解和感受。并完成下列问题:

⑴皇宫贵族的豪华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附答题参考要点:制作工艺复杂,选材讲究。威严华贵,是权力、地位、富贵的象,反映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⑵普通农家民居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附答题参考要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实用、美观、朴素,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格、传统韵味。)

⑶园林景致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附答题参考要点:造型别致、选材讲究,因景色的需要设计门的样式和选择门的材料。能增添景色的层次,营造一种错落有致,欲露还羞的情趣,使人在进入时不断感受新的画面。)

⑷现代家庭居室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附答题参考要点:造型别致、选材广泛讲究、制作工艺先进、中西合璧、自然简洁,极富现代气息。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新的审美观念、是多元文化在家居装饰中的突现点。)

⑸标志性“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附答题参考要点:造型别致、选材讲究、制作工艺复杂,引申了门的含义,是极具象征意义的门,有很强的造型表现性,它能启发人进行深度思考。)

教师出示凯旋门、名校校门、有代表意义的居民小区大门、牌坊等图片,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标志性“门”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门的文化意蕴。

活动小结: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的变化,门的样式逐渐丰富,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具有深厚的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是人的理性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4、自由阅读

⑴本第33页的资料库

⑵阅读教师的补充资料:关于门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见补充资料库)

四、小结

篇11:初中美术面试教案

二、考题解析

初中美术《静物-改画法》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学生进门时每人抽取一张卡片,根据卡片的颜色,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组。让学生拿出课前要求带的一个静物,本组同学根据组内物品,自行摆出一组静物,学生摆好后,教师点出今天课题。

(二)直观感知

1.梵高《向日葵》原作欣赏。

出示梵高经典作品《向日葵》,并提问学生“画面里都画了什么?”“都用了哪些色彩?” 2.改画法作品展示。

教师给小组分发图片,分别是改变梵高《向日葵》原作色调、色相、纯度、色彩对比等某些方面的作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拿到的这幅作品与梵高的原作有哪些方面不同,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揭晓答案,总结画法。

3.水粉静物写生展示讲解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教师摆的静物的图片,并拿出教师水粉静物写生的范画,在小组间传阅,并让学生说一说,与实物有什么差别,并由范画引入水粉静物写生的步骤。

在黑板上贴上水粉纸,给学生边示范边讲解画法和步骤。①单色水粉起型和明暗关系 ②由暗到亮依次覆盖颜色 ③整体调整,点高光 ④制作完稿(三)巩固提高

学生可根据各自水平和兴趣,在改画和水粉写生之间,任选一种方式进行练习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主题:我是小画家 2.方式

自评: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优点以及有待进步的地方 互评:相互评价彼此作品,互评用色、构图、造型上的优点。

师评:教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加以肯定的基础上,从色彩和造型等方面给予点评,对优秀的作品提出表扬。

3.把学生的作品拍照收入学生学习电子档案袋。(五)小结拓展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让同学课下可以改变一些大师作品,课上我们可以一起欣赏。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什么是静物画?【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静物画,即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这种物体(如花卉、蔬果、器皿、书册、食品和餐具等等)必须是根据作者创作构思的需要,经过认真的选择,经过精心地摆布和安排,使许多物体在形象和色调的关系上,都能达到高度表现,总的谐和,能传达出物象内在的感情。

2.怎样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教学实施】 【参考答案】

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表现出真诚的关心,如果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信任教师,则肯定会乐于与教师进行沟通。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调皮的学生就要经常谈话,督促他改进缺点。对于不善言谈和性格孤僻的学生,还可以进行书信和谈话相结合的方式,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语言要幽默,委婉,含蓄。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

初中美术《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美术《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手掌,请学生猜字。师:老师的手心里写着一个字,我想请同学们猜猜它是什么字? 师:你们真聪明。对了这个就是象形文字中的“门”字,在古代单扇门为户,两扇相并才是门。顺势引出课题《门》。

(二)欣赏门,直观感知

1.提问:你都见过哪些材料制作的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木质、铁、竹子。2.欣赏中国传统门的图片,提问:门的形状主要分为哪几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拱形、方形和圆形。(三)环环相扣,具体分析

1.出示北京四合院大门,请找出门的各部分结构? ——门头、门楣、门槛、门枕石、门框、门扇 2.深入学习门的装饰。

(1)对比分析,认识门的装饰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色彩:北方采用红黄色调。南方采用黑白灰文雅色调。装饰方法:雕刻、彩绘和镶嵌。

中国门饰一般以雕刻为主,北方以彩绘木雕为主,南方则以浮雕和镂空雕为主。(2)学习雕刻彩绘门的装饰特点 A.装饰的内容:

提问:刚刚看到的门上都有哪些图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装饰的内容有几何图形或线条、人物、动物、花鸟等。人们通常会用蝙蝠象征幸福;用牡丹、玉兰花代表富贵;用寿字或者桃子来寓意长寿;用葫芦、葡萄、石榴代表多子多孙;在花瓶上面插上月季花代表“四季平安”。

B.装饰的形式: 提问:门上的纹样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门饰的形式主要是对称、图案的重复排列。(3)学习镶嵌门饰的装饰特点 A.门钉:出示北京天安门城门图。

B.门钹:出示各种门的图片。我们家的门上都有把手,古代的人门上也有,叫门钹。C.门簪:在门框的上面还有一件很重要的构件。造型像古代女人头上的发簪,有两枚也有四枚或者更多。

D.门枕石:课件展示门枕石图片,你们猜猜这门枕石有什么作用?(加固作用)为了让开门关门时大门不会摇晃,门枕石可以强固门框的作用。因为雕成枕头形或箱子形,所以叫门枕石。而且还是区别家族地位的标志。

(四)巩固新知,实践展评

1.谈一谈感受与想法:欣赏了这么多的门,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将哪些元素画进你的作品中?门的形状和纹样你会什么想法呢? 2.布置作业:用各种各样的线为横店影视城的围墙设计一扇具有传统风格的门。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播放音乐,课件图片循环播放。3.作业展评。

(1)展示方式:让学生将作品展示在围墙上。

(2)评价角度:在我眼中,你们每个人都是设计师,在你的眼中,这么多的门哪一幅作品设计得最出色?哪一幅最具特色?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3)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师评方式进行。(五)回忆探索,小结拓展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的感受,如何保护传承传统门饰建筑。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课重点内容并请学生在课下了解西方门饰特点。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中国传统建筑的构成?【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台阶、房屋、屋顶。

2.列举几种美术教学方法,并且说明其作用?【教学实施】 【参考答案】 教学方法:

示范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更积极地思维,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讨论法——学生的主体、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学生参与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练习和实践指导法——可使学生通过练习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进一步提高要求,发展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及创作能力。

情境法——再现视觉直观性,易于营造立体的鉴赏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情绪,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激起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比较法——对比分析中,更容易的掌握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艺术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

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指导法——学生发生角色的转变,在一种新的角色体验活动中,增加对一些事实、规则或情感、情绪的认识,并以此获得一些相关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和愉悦的学习状态中。

初中美术《墨与彩的韵味》

二、考题解析

初中美术《墨与彩的韵味》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在众多绘画用具中挑选出中国画的用具。初步感知传统绘画,并强调中国画是用传统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从而引出课题——《墨与彩的韵味》(二)直观感知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作品《天堂小鸟》及吴昌硕作品《寿桃》,并思考问题: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由、水墨淋漓。

2.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吴昌硕先生是如何来表现寿桃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分析。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墨色相容。水墨画的特点:水、墨、色交融变化,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三)具体分析

1.展示吴冠中的作品《天堂小鸟》,引导学生观赏并尝试用水墨在纸上随意涂抹,感受水墨的特点,并思考问题:纸张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水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墨色先后涂抹的效果有何不同?这幅画中的效果是怎样画出来的?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生宣纸有晕染的效果,水分可以产生墨色的变化,墨色与颜色相融产生的效果。

2.教师继续展示一幅水墨作品,引导学生探究,并提问画中的表现手法相同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画中用到了几种不同的表现技法,分别是破墨法、破色法。其中破墨法包括浓破淡、淡破浓,破色法包括色破墨、墨破色。

(四)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表现技法,学生实践练习浓破淡:先着淡墨,再用浓墨破

淡破浓:先着干浓墨,在其未干时,再用淡墨破 色破墨:先着墨,在其未干时,用色破 墨破色:先着色,在其未干时,用墨破(五)实践展评

1.教师布置作业,用几种水墨画的表现方法,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表现内容不限,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分组作画,教师巡视并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2.学生展示作品并从用笔、用墨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六)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课下搜集并欣赏墨色相容的作品。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你设置的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美术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目标明确指出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阐述,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节课我所设置的三维教学目标也正是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分别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韵味”是中国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感受中国水墨画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掌握中国画的表现技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巧妙的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正确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初步掌握以破墨法为主要墨法,并以抽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创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提高审美素养,从而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你怎样运用教学评价?【教学实施】 【参考答案】

教学评价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美术课程当中的学生作品评价更为重要。但也不要因此误以为美术教学评价仅发生在教学结束,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实施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评价的:

首先是针对与学生的每一次互动,我都会做出一定的正面回应和以鼓励为主的总述评价,避免出现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不理睬的尴尬局面,由此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评价方式上我也尽可能做到多样化,比如我主要采用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等;其次是在美术课堂上特有的学生作品展示环节,该环节当中我采用了美术课程标准提倡的执行评价方法,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具体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作品,不仅要肯定学生的优点更要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一定的解决办法;最后我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在评价语言的运用上也经过了再三斟酌,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让学生觉得自己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让学生觉得美术课不仅仅是有趣,更多的是自主和身心的愉悦。

初中美术《用画笔触摸细节》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美术《用画笔触摸细节》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故事导入

教师展示树叶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仔细比较能发现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总结引出课题:同样是树叶,看似一样的树叶自身的结构与形体都各不相同,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美,生活中还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去观察——一起学习《用画笔触摸细节》

(二)欣赏作品,直观感知

教师展示《血衣》作品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画中描绘了什么?着力描绘了哪些细节?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着力刻画人物姿态与人物形象。

教师继续提问,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细节是作品中的“灵魂”,没有了他作品就会失去精神力度,艺术感染力也会趋于平淡。

(三)具体分析,细节表现

教师展示《手》《衣服》《速写》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图中运用了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细节的?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线条表现细节的能力很强,可以描绘空间与形体,可以勾勒轮廓,捕捉动态,还可以表现色调、质感和明暗关系。线条的方向和粗细还能产生运动感。

(四)教师示范,实践展评 1.教师示范各种线条的表现方法

2.学生运用线条的表现方法描绘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进行自评、师评、互评(注:线条疏密、质感等)(五)课后拓展,小结作业

1.回顾本课重难点(线条的表现方法)2.尝试运用色彩表现细节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常见的素描构图方法有哪些?(列举5个)【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均衡式构图、弧线形构图、L形构图 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结构化】 【参考答案】 ①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③巧妙设疑,激发兴趣

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美术课中,巧妙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

④教具的演示,激发兴趣

上一篇:党委政府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下冰雹二年级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