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上好初中美术课

2022-09-12

把美术和生活相联系, 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 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 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 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 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关注学生的情感, 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 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 是学习的原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一、了解学生,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 因材施教, 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 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 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 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 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 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八年级某课中, 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 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竹子, 有的要求画荷花, 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的拒绝他们, 硬要他们统一作业, 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 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 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还有部分同学握着毛笔手就发抖, 不敢动笔。于是, 我鼓励他大胆运笔, 从最简单的开始, 重在体验笔墨的情趣, 不在于画的好坏。一节课下来, 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 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 但我很高兴, 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 因材施教, 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 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力, 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 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 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二、创设愉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角色互换, 拉近师生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 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 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 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营造一个舒畅教学的气氛, 让学生放松心情, 带着轻松舒畅的情绪去感受, 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 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 学生听, 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 乐于学习美术知识, 接受美的熏陶。如:在上制作装饰画一课时, 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 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 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 展示给学生, 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 学生也跃跃欲试, 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 需要的材料, 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 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 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 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三、利用乡土材料,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众所周知, 上美术课, 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等, 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如果没有这些材料, 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 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 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 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 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 山上的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 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 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 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 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 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 用竹管做成的乐器, 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 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 最精彩的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各种废弃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 做的沙瓶画, 由于细沙质地粗糙, 沙瓶画显示出了丰富的肌理效果, 美妙极了!

四、利用实地写生,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习美术有很多课需要走出教室, 实地写生, 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很多东西仅凭教师说教, 该怎么选景, 该怎么构图, 哪些画面需要, 哪些画面不需要, 然后让学生去完成作业, 这样闭门造车, 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要想表现得真切, 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 认真的观察才行, 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 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 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 去抒发。如七年级在上画向日葵一课时, 我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 运用颜色和画具, 画一幅色彩风景画。当我把学生带到校外, 他们欢呼雀跃, 高兴的选择一处风景开始创作, 那专注的神情, 认真的态度, 让我惊讶, 再观察他们的作品, 比平时在教室里画的要仔细得多, 形象得多。

五、利用美术作品展览,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由于身处穷乡僻壤, 没有大型的美术馆、博物馆可以参观, 也没有专业的美术院校可供学习, 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美术作品展览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 在七年级开办卡通画展览, 特色手工剪纸展览, 在八年级开办国画展览, 装饰画展览, 看到同学的作品, 自己的作品都在展览之列, 每个学生都美滋滋的。在学生展出作品的同时, 也将教师的作品一并展出。通过此举,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更让校园增添了一些艺术的氛围。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 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爱好。电影录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初中生来说, 他们能够理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通过电影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 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比如:学习卡通的设计, 我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卡通片《蜡笔小新》《灌篮高手》的片断, 让大家了解两位画家的画风的不同, 用笔的不同, 内容针对的读者的不同。这比光说要有效果的多。

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 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实践中搭起过渡的桥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 而且能有效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利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让中国刺绣历史、唐三彩、中华陶俑、中国画笔墨情趣等, 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 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 使他们进入情境, 便于他们认识、理解、接受、领悟, 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七、合理评价, 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 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 对详细的作品要做详细的分析, 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 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 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 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 再结合教师的点评,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准确的审美理念。

摘要:把美术和生活相联系, 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重中之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 是学习的原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感受美,兴趣,原动力,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 吴东梁、樊学川:普通中学美术课教材教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商标与品牌策略》的教学反思下一篇:高校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