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

2024-04-22

初中美术教学(精选9篇)

篇1:初中美术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写作教学的分类教学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一些老师采用了分类教学的作文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类,优秀型。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只有几个。我对他们采用鼓励法和竞争法。我首先把一些优秀的作文给他们阅读,并给他们讲解这些作文的写作思路和作文中的亮点,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更好的作文,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日记。然后我把他们写得好的作文或日记及时推荐给其他同学,同时还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们来共同欣赏其写得精彩之处。

这样,不但有力地激发了该生的写作兴趣,还使他对写作过程的成功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他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外,我用的这种成功鼓励法并不集中在一个优秀生身上,这次鼓励了甲,下次则鼓励乙,再下次则鼓励丙……这样就把这些尖子引入了竞争之中,促使这些写作尖子的水平不断提高。我所教的初一的几个学生竞无师自通的写出了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的议论文来,叫我校的许多老师惊讶不已。这些正是我对优秀型学生采用了上面两种写作教学方法的结果。

第二类,良好型。这类学生在班内稍多一些,他们混杂在写作水平中间的学生里面,由于没有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而未露头角。每逢新学年初,我抓住学生们都喜欢在新老师面前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要求全班同学都写日记、写作文给老师批改,因而很快就发现这类被埋没了的学生。

我用培养优秀生的同样方法来培养他们,同时要求他们勤写日记、认真写好每次作文,指导他们去涉猎课外读物,有意识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背诵诗歌比赛等,促进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得到同步提高。去年春季,我校举行了作文比赛,要求每班选出三名代表参加,在初二年级十一名选手中选前十名进行奖励,结果我派出的六名选手全部获奖,分别排在第四、六、七、名的位置,在这些学生中,有二名是新培养出来的新秀。这一事实说明,语文老师发现被埋没了的学生是何等重要。我认为对优良型学生的培养,关键是善于发现班内的写作人才,否则语文老师会面对着有培养的人才而说没人才可培养。

第三类,中间型。这类学生占班内一半以上,他们怕写作文,一到作文时就往往拿作文书来抄写。我曾用下水作文来引导学生写作,结果大多数人都依葫芦画瓢,不但照搬下水作文中的语言词汇和题材,还有许多句子出现语病。这与那些一、二类学生的作文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优秀生作文不但不模仿,而且句子流利、词汇丰富、语意连贯,还能写出真情实感。

我反复琢磨制约这类中间型学生写作难以进步的原因,原来是这类学生平时很少涉猎课外读物,因而阅读能力低下,词汇积累少,视野狭窄。我曾在初二学生中多次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结果有过半的学生不敢参加,这类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得真叫人不敢相信。针对这些问题,我一方面组织他们学写日记,一方面教导他们要主动去涉猎课外读物,并组织他们参加背诵诗歌比赛、查字典比赛、剪报比赛,平时的作文批改则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这类学生的写作才稍有提高。我深深体会到;这类学生的写作教学的收效期实在大长,老师们往往辛苦了半年、一年,还收效甚微,非有二年、三年的连续工作不能根除这类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而山区中学不跟班教学的模式,又把这一大部分学生推进了写作教学被遗忘了的角落,这正是造成山区中学的学生写作水平特别低下的原因之一。

第四类,后进型。这类学生占班内学生的 20%左右,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群体。他们阅读能力较低,积累的词语很少,大多懒惰、自卑,平时连背一首诗、写一篇日记也不肯做。对这类学生,我便主动地亲近关心他们,引导他们从背诵、默写一首诗开始,使他们慢慢地从懒惰与自卑中解脱出来,从而对学习写作渐渐有了一些欲望。我把他们的写作要求放到最低的起点上,教他们从每天学造句、写一篇日记或抄一首短诗开始,只要他们肯认真去做,有一点进步,我就肯定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经我的长期努力,也曾转化了不少这类型学生。在转化这种低下型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又影响了班内写作水平中间的大多类同学,他们会感到既被优秀生所压抑,又被后进生所追赶的压力,因而产生一定要写好作文的强烈愿望。

初中作文教学的任务是极其艰难的,它绝不能靠一种、二种方法来解决大部分同学怕写作文的问题,只有运用分类教学法,对学生们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教学思想来指导写作教学,抓住各种类型中的主要问题,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原则落到实处,苦干二年、三年,我们才能取得写作教学上的成果。

篇2:初中美术教学

浅析初中作文教学

写作是集识字、阅读、理解、观察、思考、书写等多种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语言活动,是学生系统地表达知识经验、生活情感的书面语言形式。写作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初中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期师生共同关注、探索初中作文教学。

一、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写作文时心生“厌烦”,搜肠刮肚、东拼西凑;教师教作文千篇一律,老生常谈是写作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初中作文教学难,学生作文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提高的现状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功底都有关系。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学生课内外实践活动

许多初中教师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及各种表达方式、艺术手法的运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初中生对生活探索、发现的精神需求。学生缺乏对实际生活的观察,认识不到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而造成学生缺乏表达内心想法、思想的渴望。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动机、写作激情都得不到激发。失去了源自生活实践、课外活动实践的生动素材,导致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无话可说、虚构故事、拼凑文章的状况。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师教学中存在功利性倾向

语文教学中的课文教学与考试成绩相关性很大,只要平时教师教授过的内容,学生通过理解和记忆就会得到不错的成绩,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付出很多的努力来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最终可能收效甚微,这就消减了教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受应试教育顽疾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功利性思想,有些教师认为花大力气抓作文是得不偿失。

(三)教师本身的写作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语文教师平时忽视对自身文学素养、写作水平的培养,导致在作文指导与讲评时捉襟见肘。正是由于学校教师作文教学水平不高,而学生、家长急切想提高作文成绩,于是社会应学生、家长的需求,出现了不少的语文作文辅导班,专门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辅导。参加课外的作文辅导不仅给学生带来学习负担,而且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不参加课外作文辅导的学生又存在写不好的心理负担。因此,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应使我们警醒: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亟待提高,作文教学应受到进一步的重视。

二、如何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教学水平亟待提高。因此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点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特殊性来提升作文教学水平成为师生、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打好基本功,师生共同提高写作功底

初中作文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学生都要打好写作的基本功,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写作能力。这就要求师生都要重视课外阅读和练笔。对学生来说要加强课外阅读,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广泛的阅读,丰厚的积累是学生提高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同时,学生平时写

作练笔也是培养语感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养成了练笔的好习惯,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对教师来说要加强阅读,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状态,而不是纯粹的知识积累,同时要勤练笔,积累写作经验。教师还要善于与其他老师交流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借鉴成熟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作文教学。

(二)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师生共同寻找写作乐趣

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初中学生存在着对生活的好奇心、对自然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的新奇感,可他们在写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将自己的实践内容、生活感悟写入作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去找最熟悉或者最适合的材料来写作。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对生活的观察所得、体验所悟就是创作的源泉,有了源头活水,写作也就不难。师生都置身在生活的海洋中,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善于观察、积累,教师和学生就能激发出写作的激情和乐趣。

(三)从修改中提升,师生共同参与作文批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经过长时间修改成稿的。文章的修改、批改不仅是教师的教学任务,而且是师生共同提高经验的机会,师生的共同合作是作文水平提高的关键。作文的修改必须经过思考,发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从而完成作文的修改。具体可以通过教师批改或抽查批改、学生分组互批、学生自批等多种方式交叉修改学生作文,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总结批改的内容,珍惜批改中的反馈信息,使学生真切地获得写作的经验,在不断自我否定中提升写作水平。

篇3:初中美术教学的思考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状况呢?带着这个问题, 我询问过很多学生, 从他们的回答中, 发现有很多种情况:有的同学认为, 美术不参加各种考试, 对升学影响不大, 所以就随便学学;有的同学认为, 自己是想好好地学, 但总是画不好, 可能是自己没有艺术天赋, 更没有艺术的灵感;有的同学则认为, 上初中后, 继续像小学生那样画儿童画, 会觉得幼稚, 学成人又觉得太难;有的同学则没有想画画的欲望和冲动……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在幼儿园、小学时期, 学生都很喜欢上美术课, 喜欢画画或做手工制作。在与部分家长和其他老师的交谈中, 认识到他们对美术学科的看法。大家普遍认为:幼儿园、小学的孩子, 课业负担相对较轻, 鼓励他们学美术, 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技能, 开发智力和创造力, 陶冶情操等。上初中以后, 学生课业负担加重, 有升学的压力, 重点要关注统考的那些科目, 美术学习就随意一点。

从与学生、家长、同事的交谈中, 我对初中美术教学为什么会出现“灰色时期”的问题, 开始明晰。原因是人们对美术的了解不够全面, 只看到美术学科的一些表象, 如画画、雕塑等, 而对美术学科是造型艺术的实质知之甚少, 美术学科对人一生的发展和影响, 对人类发展的作用更不了解。所以出现漠视实践美术教育的普遍现象。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学到有用的东西, 使他们的发展更全面, 身心更愉悦呢?我们的美术教学不能只是照本宣科, 而更应该教会他们一些方法和思路。初中学生之所以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会普遍降低。就是因为他们很困惑, 不知该怎么做, 其实质, 就是学生头脑中的图像信息不太清晰。

这时就需要强调初中生“形象思维升级”。对形象思维进行升级, 其实很简单, 就是对观察习惯、形象记忆和形象表达的培养过程。有人也许会问, 我们一直都在培养学生这些习惯和能力, 那不就等于在升级了吗?

这要帮学生解决一些困惑。学生连自己最熟悉的父母亲形象, 在脑海中都是那么的模糊, 要画出来是很难的。类似的情况多了, 慢慢的, 学生想表达的欲望就越来越弱, 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就逐渐减弱, 反过来就影响了形象思维的发展。

美术教学中, 要给学生讲清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也要挑明:形象思维要在初中阶段得到提升, 美术学习非常关键, 并且不能放松, 要长期坚持不懈。在方法上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1. 反复观察记忆法。

要求学生逐步养成观察记忆的习惯, 它要求学生形象的观察要更仔细, 然后在脑海中呈现形象, 不太清晰时, 再观察, 再呈现, 再记忆。当中要逐步学会对形象进行分析, 如此进行多次反复, 头脑中的形象就会逐步清晰, 并形成质量较高的形象记忆。

2. 写生法。

写生是绘画教学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写生往往是对写生形象看一眼后, 就自己把形象画完, 由于观察的只是一个大概, 所以画的也是一个大概, 有很多是自己的想象。初中生的写生习惯, 要对形象观察得更仔细, 对形象结构特征进行一定的分析, 在脑海中也要不时地呈现写生形象, 大脑和眼睛指挥手, 按形象的特征进行刻画。

3. 临摹法。

学习绘画很多都是从临摹开始的, 但大多数人在临摹时, 都是看一眼, 画一笔, 最终画得似是而非。临摹的目的, 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因此, 我们不但要观察, 同时要分析, 使用头脑进行图像记忆, 要眼睛、大脑和手都进入到临摹的过程中。

4. 创作法。

创作是形象思维表达和创造的具体体现。它要求人们眼中的形象、头脑中的形象和笔下的形象有机地结合, 再加之情感与态度, 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下笔如神”。

篇4:浅谈初中美术初中美术绘画教学

一、准备阶段:

1、学会观察。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中学生认识、理解、创作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中学生绘画能力的关键。观察是引导中学生去“发现、挖掘美”,是绘画活动的基础。首先.要培养中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只有引起中学生的兴趣,才能让中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其次,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中学生观察的能力。在中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教师如不作提示或启发,则中学生的观察往往是肤浅的、零乱的,教师可用语言组织和帮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以写生画《树》为例:带中学生去公园观察树,采用对比观察法,先引导中学生比较说出各种树的大致形状,如问:“松树远看像什么?冬青树像什么?”这样在比较中中学生很快注意到对象的主要特征;再启发中学生比较观察这两种树的高矮、颜色的不同等。还可以从远距离观察到近距离的观察、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使中学生在老师的充分引导下逐步学会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静到动的观察方法。

2、提高欣赏能力和水平。

在观察阶段的基础上,应引导中学生去理解、感受美的事物,从而提高中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为绘画创作活动打下另一个基础。首先,要选择大量适合中学生欣赏的事物或作品,通过让中学生欣赏各种美术作品、音乐、语言及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体验美的东西。其次,用对话法指导中学生欣赏作品。例如欣賞印象派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可引导中学生从内容、形式方面进行局部和整体的欣赏。教师不但要学会自己提问题,而且要教中学生提问题。如从内容方面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姿态?从画面上能看出这是一天的什么时间吗?”从形式方面提问:“画面上有哪些线条?看上去感觉怎么样?用了哪几种颜色?”教师用问题引导中学生思考,帮助中学生总结,可清理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

二、绘画创作阶段:

此阶段是中学生绘画技能练习和绘画表现相结合的阶段,是相辅而成的。要按发现美到理解、感受美到表现美的过程,也就是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组织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创作活动。

1、结合中学生生活经验,引导中学生进行绘画构思。

中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经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教师可充分引导中学生联想起以往的知识经验,指导他们确立创作形象,在脑子里构成一幅画,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例如画故事《龟兔赛跑》,教师先引导中学生熟悉故事的内容情节,再让他们边欣赏故事,边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画。故事中形象鲜明、情节有趣,兔子和乌龟又是中学生日常学习中感知过的,他们能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展开思维活动、有的按照故事情节设想画面(如兔子睡觉、做梦,比赛场面等);有的着重按人物情绪想(如兔子不高兴的表情等)……每个中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构思,使绘画内容和形象更为丰富。

2、绘画实践阶段。

让中学生把自己所构思的画面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一个绘画技能练习和表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所想的不一定能完全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以使中学生的练习和表现更进一步。

首先,不同能力的中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不断了解、观察中学生,起充分的指导作用,让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作画,成人不应强加绘画内容。例如画《活动人》,即请中学生根据人的动作表演而作画,整个活动没有教师的示范讲解,也没有统一的绘画技能要求,只是让中学生在直接观察感受后进行创作活动,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中学生提出不同的绘画要求。

其次,为中学生提供大量的绘画工具,让中学生根据自己创作的需求选择工具和材料。工具的变化,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激发中学生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除蜡笔、水彩笔外,还可以用棉签、竹签、纸团、树叶、粉笔、毛线等材料作为中学生的绘画工具,让中学生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绘画,不仅能提高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能使中学生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更快,更能表现出中学生自己作品的特色来。例如在故事画《龟兔赛跑》中,我提供了各色挂历纸、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毛笔等,让中学生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进行作画,结果中学生有的选择水彩画,有的选择蜡笔画,还有的是剪贴画、水粉蜡笔画等,画法不一,内容却很丰富,各有特色。

再次,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来看,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的新颖性对中学生主体性的积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采用了手指画、简笔画、写生画、意识画、印画等多种新颖教学手法,让中学生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例如在一次手指画教学中,我带中学生到一块大沙地上用手指随意作画,中学生不受画纸的限制,可以无拘无束地画,提高了大胆作画的能力。在老师的“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画?怎样完成一幅很大的画”的启发下,中学生随手捡了枯树技、石块、小棒等废物几个人商量地开始画了,中学生的兴趣性明显增强了,并培养了互相合作精神。

三、评价作品阶段:

评价中学生的作品,我主要是从中学生自评和互评两方面着手的:

1、中学生自评。

就是让中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教师要充分肯定中学生的作品和想法,只有当中学生的讲述遇到困难时,教师才可以适当指导。例如在《画音乐》讲评中,有的中学生用抽象的图案或冷暖色块、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一时难以表述,教师可引导他说:“你用的这种颜色是冷的还是暖的?感觉怎样?”“这些线条起伏真大,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好像谁在跳舞?”逐步让中学生学会讲述自己的感受。

2、中学生互评、欣赏。

篇5:初中美术教学

新课改的宗旨就是要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积极参与,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状况。这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但是,现在初中历史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局面是:历史不列入中考的范围,属于“副科”,学生、家长不重视,对于一些好学生如想取得好成绩,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可以啦,所以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加上初中的学生本来就没定性,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还是按传统的教法,重在落实知识点,“填鸭式”的教学,怎么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么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么可能做到以学生为主呢?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开动脑筋,根据教学内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来谈谈在这几年教学当中我觉得比较有效的一些教法。

一、分小组竞争

争强好胜是年轻人特有的天性,初中学生好胜的特点尤为突出,教师如能利用好这点,把它运用到教学上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上课的时侯,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把每个小组的组号写在黑板的右上角。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设计好的各种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哪个小组的成员回答对了一题,我就在黑板上相应的组号下面画一五角星。一堂课后统计看哪个小组获得的五角星多,这个小组就评为这堂课的优秀小组。这样,学生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就会专心听课,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二、表演历史短剧

善于表现,勇于表现,想吸引别人的注意也是年轻人的又一特性。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能表现自己。表演历史短剧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如我在上《三国鼎立》这一课时,有一目“赤壁之战”的内容,我就让学生扮演剧中的历史人物,把这历史事件表演出来。台下的学生除了欣赏台上的同学表演之外还要思考问题“为什么孙刘联军能以少胜多,打败曹操的八十万大军?”。通过这样,不仅把沉闷的历史课堂搞得生动活泼,而且也让同学们掌握了历史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表演才能,更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三、开展课堂小辩论

除了历史短剧,课堂小辩论也是一种很好的手段。例如上宋金对抗这一课时,关于“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就可以让学生展开一场小辩论。为了辩论,学生必须掌握课本相关的知识,这就要他注意力集中,认真看书。而且通过辩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民族英雄”这个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还锻炼了他的口才。在我们的史学界上对很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观点是有不同说法的,所以这种辩论的形式是我们在课堂能经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辩论学生不仅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四、撰写历史小作文

对于一些没什么难度,平铺直叙的课,如果教师也是按课文简单的复述一遍的话必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这样的课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掌握,然后通过写小作文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例如上《宋朝文化》这一课时,我就

用心爱心专心 1

以 “假如你是宋朝人,你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为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学生为了完成这篇作文,必须掌握宋朝的相关知识,所以他就会认真的阅读课本。从交上来的作文看,同学们完全超出了要求,如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宋朝,遇到苏轼、陆游等大诗人,和他们把酒作诗等等,发挥的丰富的想象力。所以这种做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五、学做小教师

对与一些难度较小的课,我们还可以选择让学生来当“老师”的方法来处理。我们可以指定一俩位同学,让他先备好课,然后由他们给同学们上课。同学们看到是自己的同学来当“老师”,他们就会觉得很新奇,很有兴趣,上课时也很配合,甚至想些问题来“刁难”一下小老师。而上课的同学也能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同时在备课时候也了解哪些知识是该掌握的,这对于他自己复习也是有帮助的。

“教有法,但教无常法”,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教师应该多用点心,研究教法并灵活运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愿意上我们的历史课,喜欢上我们的历史课。

篇6:初中美术教学

谈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是靠文化来维系。纵观当今世界,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对本民族的文化就越珍惜。未来社会将越来越强调人才的文化素养,加强文言文的学习,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有效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感悟古诗文的魅力。那么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咬定‘根本’不放松”。以下是笔者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对现代学生而言,文言文属于陌生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将枯燥的内容放置在生活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而又严密、系统的氛围中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1.美读法。古人云:“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教师范读时必须美读,读出神韵,读得摇曳生姿、回肠荡气,让学生不仅听出语气、情感,还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表演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进行即兴表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晏子使楚》《郑人买履》等课文都可以运用。

3.绘画法。许多优美的文言文都可成画。如《记承天寺夜游》《爱莲说》等文章都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笔画出精妙的图画,在挥洒自如中,让陌生的语言真实地展现面前,学生在想象的天空中尽情地翱翔。

二.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正确朗读文言文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必须要求学生学会朗读方法及注意点,如:正音、停顿、语速、节奏等,必要时可适当加入体态动作。

不少学生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会读就行。其实不然,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加强诵读和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文要求掌握的知识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诵读和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因此,文言文教学要加强诵读和背诵,指导诵读时要求学生要读出抑扬顿挫和感情,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学生诵读的文言文多了,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文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

三.教师要解疑答惑,指导方法

古文化浩如烟海,教师永远讲不完,这就要求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能力,使之借助工具自己探索历练,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指导学生对所学文言知识进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例如学习《马说》《爱莲说》之后,要归纳说明,“说”是古代文体名,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做好文言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如:一词多义,特殊的文言句式等。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类化和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以学习文言词语为例,文言词语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等。这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学会归类和积累。考试时不会直接考课本上的原题,但题目答案在课内,要想考出好成绩,就一定要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方法便是分类归纳,加强积累。以《送东阳马生序》为例,文中一词多义现象非常多。如“以”、“之”、“而”等等。这些文言词句很容易记混淆,教师可指导学生归纳该词有几种用法,分类记忆,这样就能事半功倍了。日积月累,收获是非常大的,天长日久,效果将更可观。

四.联系生活学习文言文

“文言”和“白话”二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血缘联系。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学文言。

以学习《幼时记趣》一文为例。文中“以丛草为林”中的“以„„为„„”是常用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把„„当做”。其实学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触,“八荣八耻”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媒体宣传的主题,被配曲传唱,学生早已理解并记忆。本文中的“以„„为„„”与其中“以„„为„„”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教师把文言文和生活联系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强了记忆效果。

篇7:初中美术教学

对于这一点, 只要是积极参与, 都予以肯定,而且注意发挥他们的特长 初中英语教学兴趣提升 2012年02月11日 初中英语教学兴趣提升 目前我所教的是乡村中学的初一英语,他们的基础薄弱,对英语没有兴趣,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我们都知道,初中

 对于这一点, 只要是积极参与, 都予以肯定, 而且注意发挥他们的特长 初中英语教学兴趣提升

目前我所教的是乡村中学的初一英语,他们的基础薄弱,对英语没有兴趣,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我们都知道, 初中英语教学目前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 兴趣不大, 有的甚至不愿学习英语, 造成英语后进生越来越多因此,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成为趣味教学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和性格不同, 有的人思路敏捷、反应快速, 参与活动就比较深入;有的人胆小怯场, 词汇不够熟练, 参与活动就比较缓慢肤浅对反应迅速的, 多给他们即兴发挥的机会;采取多给予积极期望和鼓励性评价等教育方式,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运用成功教学法, 多激励、少批评、更应善于因材施教如在课堂教学提问中, 教师要在尊重、关心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 去引导启发学生, 注意对学习困难生诱导发现, 对于难易不同的问题, 要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 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感到有成功之时, 或多给他们充分准备的时间, 使他们回答得流畅、准确这样就避免了学习困难生的冷场现象, 对他们的正确回答, 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 使..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中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和乐趣

二、教法要灵活多样, 充满情趣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 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保持学生的

 牛人如何学英语

 兴趣,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如初学、巩固、和复习, 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 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追求在教学中, 这应该是教师大有作为的地方比如教字母, 26 个字母说起来很简单, 但真正教得快、教得准、教得好, 让学生学得有趣味, 也并非每一位教师都能这样做的有人照本宣科, 每次几个字母, 依次教完就过去了可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做字母排队游戏, 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教唱字母歌这样做学生学得快而好, 还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反应灵敏能力, 集体观念两种做法,两种效果, 前者索然无味, 后者其乐融融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教课文时, 可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在不同阶段上, 可采用模拟对话,  宜昌英语培训学校

 扮演角色, 讲故事, 述大意, 变对话为叙述, 变叙述为对话, 即兴口头作文, 看图说话, 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就会把死教材活用,学生学得兴趣浓, 用的机会多, 效果必然好还可以多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在单

一、枯燥无味的课文内容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知识, 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能吸引着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自始至终都那样兴致勃勃地听老师讲课下课之后还回味无穷, 还期待着下一节的英语课快点到来这就充分利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心理, 把学生的心思牢牢地抓住, 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如何,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 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 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 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要仪表  英语六级考试

 洒脱, 精神饱满, 表情轻松、愉快, 目光亲切, 态度和蔼

讲授新课前, 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三分钟自由会话练习, 自由演讲, 唱英文歌曲等, 从而活跃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 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导入新课时要讲究艺术, 根据教学内容你可设置一个悬念吸引学生, 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抓住学生也可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教学中, 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观教具如图片、简笔画设置情景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 不同水平, 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 要由不同水平, 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 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从而热情倍增一旦学生出了差错, 不要埋怨训斥责怪, 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 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四、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 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于学生语言水平和身心特点的课外活动, 可促使学生主动、健康、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兴趣, 增强动机因此, 开展有益的英语课外活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如诗歌、散文朗诵、英文歌曲演唱、开辟英语角等等

总之, 通过教师的多方面努力, 多与学生接触交谈,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 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 以增强英语教学效果如果这样, 我们深信, 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会提高, 他们的英语水平会提升, 英语教学质量也能够相应的提升

用心

爱心

篇8:初中美术教学策略刍议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 为了在未来的社会中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学生对自身特长的发掘和发展越来越重视。学校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以前的只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转变到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 学校把美术教学也提到了重要位置, 不但合理安排了课程, 还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 使得美术教师和学生对美术课都重视了起来。教师一改应付的态度, 充分备课, 在教学中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得美术教学焕发了生机, 充满了活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 初中美术教师应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 发展学生的智力、道德和人格, 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创作修养, 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达到这一目标,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 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迈向成功的基石。它可以激发学生去记忆、去探索、去学习, 在快乐中获得成功。因此, 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很关键。每个学生内心都是纯真的、率性的, 他们不喜欢矫揉造作, 不喜欢拐弯抹角, 也不喜欢曲意逢迎, 他们渴望自然, 渴望本真, 这对学习美术来说是最为可贵的品质。教师在美术教学中, 只要把握住了学生这种纯真、自然的本性, 就能够使学生对美术充满兴趣。

初中学生的美术基础一般都很薄, 因此, 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时, 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选择合适的内容, 以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呈现, 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应注意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使学生认识到美术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美化自己的生活, 使他们领悟到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这样, 学生就会对美术产生强烈的兴趣。此时,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 帮助他们把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

新课程理念明确了师生新的关系, 强调在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因此, 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外, 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积极自主学习。教学中, 教师不再高高在上, 而是和学生平等的, 师生间平等地进行学习、情感交流。所以, 美术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积极地投入到活动的全过程, 积极地观察、想象、收集资料, 充分地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教师的引导下快乐地学习构图、学习画法和技能, 最后尽情地画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脑中形成的画面, 把自己的想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与他人互动, 激发了主体人格的形成。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生活中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美术课是一门教给学生发现美、记录美、演绎美、创造美的课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 不仅要教给学生发现美、记录美, 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使美的事物出现在画布上的时候, 不单显示出它本真的美, 还应该具有画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演绎出的美、创造出的美。这样的美才是艺术的美, 才能给人美的享受。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对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质感等进行分析、解读, 然后对实物或者是实物的照片中的图案的线条、色彩、质感等进行分析、解读, 之后对美术作品和实物照片进行联系、比较, 以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欣赏某一事物, 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如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剪纸, 观察它们的图案、线条、装饰, 刀味、纸感, 写意与寓意等, 并尽可能地了解它们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 使学生在观察、欣赏中发现美、追求美, 并在脑中构成美, 在手中表现美, 弘扬民族文化, 提高审美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只是真实地记录美, 那效果肯定没有照片好。美术作品之所以美, 是因为它融入了画者的情感、态度, 对原物进行了创新。因此,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使学生的这种创新融入到美术作品中, 呈现给观者不一样的美感。

学生的创新不能“闭门造车”, 而应该来源于生活。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给学生布置课下练习的时候, 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题目。学生具有实际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不仅对教师出的题目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还可把这种经验融入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去, 从而具有了创新性。此外, 学生在完成美术作品后, 还可以返回到自己的生活中, 与真实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 在更加充分地认识事物的基础上, 对美术作品进行充实、丰富和美化。因此, 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 参与社会实践, 为获取丰厚的创作素材、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 并为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劳动也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多多带来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去学习, 去劳动, 在实践去享受独立和自由, 塑造创新型的人格, 培养创新能力。

篇9:初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 评价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评价,是初中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却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的评价模式,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和正确的观念方法。评价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审美素质的提高,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甚至,有时会因评价不当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散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根据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美术学科的自身特点,我改变传统的美术课堂评价方式,不以作业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极探究。以教师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作成果的尊重。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确立评价标准

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必须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评价标准应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如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评价标准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允许学生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教师对其作业应给予新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盖慈说:“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实践证明,得分低、评价差的学生容易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学习主动性也差。所以,美术课除了通过开展游戏倾向的活动增强课堂趣味外,还要发挥好评价的促进作用,及时在评价过程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使用这种激励性的评价方法也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而有所不同。对七、八年级的学生主要采用激励赞扬为主的方法,因为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容易赞同老师的做法。而对九年级的学生,则应该慎用激励性的评价,应倾向于采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该批评的就要批评,不要采用模棱两可的评语,因为他们已基本具备辨别优劣、判断是非的能力。如果评价不良,不但不能发挥作用,反而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影响评价功能的发挥。同时,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目标要小,起点要低。对学生的感情态度、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等行为出现时要及时予以反馈。评价的方法也应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而定,可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不能量化的部分,可采用描述性评价、课堂激励性评价等多种方式。

3.采用多种评价形式,促进全面发展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是评价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教师自己的审美观为评判标准,评价结果中教师的偏爱起决定作用。新的美术评价,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活动评价中只起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如:学生自评可根据自己的画讲讲构思及画中图例,以上述标准衡量自己,让学生学会省促进发展。师生共评,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他画得好吗?你认为他有没有创意……学生互评,能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使评价双方关注到了对方的优点与长处,加强了自我反思。

这种多主题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比较、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评价结论也较为科学、宽松、现实。

4.构建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体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说明:学校美术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美术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评价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由此可见,在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中,假如教師单凭主观印象或一次绘画考试而确定学生的成绩,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学中应改进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方法,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根据《大纲》和《新课准》的要求,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以平时成绩为主,期末测试为辅的评价方法,按基础知识(20%)、欣赏评述(20%)、平时作业(40%)、学习态度(10%)、课堂纪律(10%)、的累计分综合评价整体美术素质。

基础知识和欣赏评述可以用试卷测试的方式,在期末对学生进行评价。如美术的种类、色彩知识、书法常识、基本技法和作品赏析等,可以作为考察的内容。基础知识的难度应适当降低,使学生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对枯燥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畏惧心理,以利下一步学习。欣赏能力的考察以提高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的能力为目标。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的教育评价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是深化教育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能否实施科学的教育评价显得至关重要。初中美术教育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才能形成科学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确保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此,美术教师要更新观念,美术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客观行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探索一种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教育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价。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2]《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3]《美术教学的评价》 尹少淳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病入膏肓的故事下一篇:方里中学校本研修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