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思想教育教案

2024-04-14

罪犯思想教育教案(精选6篇)

篇1:罪犯思想教育教案

《守望的距离》书目导读的教案

章节名称:守望的距离

教学目的:为了帮助女犯明白开卷有益,阅读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帮助女犯认识人生,从而从根本上去感化女犯,让她们明白生命的意义,守望属于她们真正的人生信仰,从而帮助女犯稳定情绪投入生产,提高女犯心理认知水平,帮助她们进行改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及难点:1.使罪犯学会读书,如何正确阅读一本好书。铭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格言;

2.让罪犯了解本书目的内容梗概,作者的创作经历;了解我们导读的主要章节;

3.帮助罪犯学会如何自主思考,让他们与文章产生共鸣,让她们明白人生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她们进行教育改造。

教学内容: 课前准备: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两节

精品书目导读的课程,希望大家可以认真的学习和思考我今天所讲的内容及知识,同时如果授课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提出,大家一起探讨解决,好,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2-3分钟}

正式课程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书的魅力有多大。一个不读书的人,那么你将有可能迷失自我;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们迷惑不解,静下心来读书,你也许会从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书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当我们烦闷急躁,不妨在书海之中平静自己的心情,放松自己,做情绪的主人。书的好处数不胜数,因此读书对我们的人生很有意义。(先提问一个问题,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觉得除了我上面说的书的两个好处,还有没有其他你们认为的好处呢?举手回答。1.刺激大脑的认知能力;2.减轻压力;3.增长知识;4.扩展词汇;5.提高记忆力;6.增强分析思维能力;7.提高集中注意力;8.提高写作能力;9.平静内心;10.免费的娱乐消遣){5-10分钟} 这几个同学给出的答案很好,书对每个人的好处不同,因此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曾记得著名的女作家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该如何阅读一本书呢?

一、我们要主动阅读,主动的阅读包含哪些条件?此刻我们只能说:拿同样的书给不同的人阅读,一个人却读得比另一个人好这件事,首先在于这人的阅读更主动,其次,在于他在阅读中的每一种活动都参与了更多的技巧。这两件事是息息相关的。阅读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就跟写作一样,包含了大量不同的活动。要达成良好的阅读,这些活动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越能运作这些活动,阅读的效果就越好。

二、要有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事实上,任何一本书能增进理解或增加资讯时,也就同时有了消遣的效果。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地在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

三、阅读就是学习。吸收资讯是一种学习,同样地,对你以前不了解的事开始理解了,也是一种学习。但是在这两种学习当中,却有很重要的差异。

所谓吸收资讯,就只是知道某件事发生了。想要被启发,就是要去理解,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与其他的事实有什么关联,有什么类似的情况,同类的差异在哪里等等。

如果用你记得住什么事情,和你解释得了什么事情之间的差异来说明,就会比较容易明白。如果你记得某个作者所说的话,就是你在阅读中学到了东西。如果他说的都是真的,你甚至学到了有关这个世界的某种知识。但是不管你学到的是有关这本书的知识或有关世界的知识,如果你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其实你除了那些讯息之外一无所获。你并没有被启发。要能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当然,你可以同时记得作者所说的话,也能理解他话中的含义。吸收资讯是要被启发的前一个动作。无论如何,重点在不要止于吸收资讯而已。

因此我们在读书不仅要看懂作者的文,还要思考以下四个问题:第一,这整本书的内容是在谈些什么?第二,内容的细节是什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第三,这本书说的是真实的吗? 第四个问题是,这本书与我们何关?{15-20分钟}

讲了这么多,接下来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本书,并且希望大家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一起来探讨这本书。书名是《守望的距离》。内容梗概:

《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先生于1983年至1995年4月所写散文的结集,收入了散文十四辑,内容包含哲学思想、人文思想、人生寓言等,其中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今日读来,这些散文作品依然触动人的内心,因为我们同样热爱生活,希望寻求人生的真谛,向往豁达的精神境界。作者简介: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周国平先生。周国平,一九五四年生于上海,一九六七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七八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代表作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自传《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等,主要译著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创作经历: 本书写作期间,作者生活中发生了一连串变故,因而偏多对于人生难题的思考,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等。事实上,这些问题是每一个热爱人生但又难免遭遇挫折的人都会面临的。也许正因为此,本书在今天仍不断获得新的知音,包括一茬一茬成长起来的可爱的青年读者。图书目录:

第一辑 存在之谜 第二辑 未知死焉知生

第三辑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第四辑 绚烂归于平淡 第五辑 智者的心灵 第六辑 淡泊中的追求 第七辑 守望的距离 第八辑 书与人生 第九辑 爱的智慧 第十辑 人生寓言 第十一辑 随便走走 第十二辑 对话和独自 第十三辑 格言的本色

第十四辑 读元曲随想{8-15分钟}

四个赏析内容:

一、第一重要的是——做人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我确实认为,做人比事业和爱情都更重要。不管你存名利场和情场上多么春风得意,如果你做人失败了,你的人生就在总体上失败了。最重要的不是在世人心目中占据什么位置,和谁一起过日子,而是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人当然不应该把非自己所能支配的东西当作人生的主要目标。一个人真正能支配的惟有对这一切外存遭际的态度,简言之,就是如何做人。

(结合上面的文字我为大家讲个故事,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段话,从前一只四处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佛塔里的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它既可以在各层之间随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供品。它甚至还享有别人所无法想象的特权,那些不为人知的秘笈,它可以随意咀嚼;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它可以自由休闲,兴起之时,甚至还可以在佛像头上留些排泄物。

每当善男信女们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总是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烟气,慢慢升起,它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膝盖竟然这样柔软,说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它一把将老鼠抓住。“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站的位置,不是因为你!”野猫讥讽道,然后,它像掰开一个汉堡包那样把老鼠掰成了两半。

故事里的老鼠就像许多人一样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他不懂怎么做好自己,享受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追求着不符自己的地位,人的一生如果没有认清自己就会犯错,所以很重要的就是学会做人。如何做人是可以思考一辈子的,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帮助她人,这些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在于我们自身怎么去做人。)

二、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英国作家王尔德到美国旅行,入境时,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才华。正是这位骄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相信大家都听过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吧。故事发生在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陶翁以他的故事诉说着灵魂的高贵,面对权贵,不折不饶,正是这样的灵魂才会流芳百世,诗词朗朗不绝于口。如今也不乏许多这样的人,珍惜自己内在的精神财富胜过外在的物质财富,内涵及修养才是能跟随人一辈子的礼赞,钱财乃是身外之物,人生大起大落,拥有一个高贵的灵魂才重要,百折不饶,学会去增长自己的涵养,内在美才是真美!)

三、面对苦难

人生的本质决非享乐,而是苦难,是要在无情宇宙的一个小小角落里奏响生命的凯歌。一种西方的哲学教导我们趋乐避苦。一种东方的宗教教导我们摆脱苦与乐的轮回。可是,真正热爱人生的人把快乐和痛苦一并接受下来。

幸福的反面是灾祸,而非痛苦。痛苦中可以交织着幸福,但灾祸绝无幸福可言。另一方面,痛苦的解除未必就是幸福,也可能是无聊。可是,当我们从一个灾祸中脱身出来的时候,我们差不多是幸福的了。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苦难,不见风雨难见彩虹,所以“自古英豪出贫贱,纨绔子弟少伟男”了,因为顺境中的人容易受迷惑,他们往往贪图享受,不知奋进,不知道苦难为何物。而没有志向,没有进取心的人,又怎么能成材呢?逆境中的人则不同,他们饱受磨难,一次次与命运和困难作斗争,为走出逆境,大多都树立了远大志向和坚定目标。人没有压力不抬头,没有动力不奋进,一旦二者兼备,就会发挥出令人吃惊的潜力。这正是顺境中的人一般不具备的。

像司马迁,他由于李陵一案身受宫刑,蒙受大辱,但他终于顶过磨难,发愤写完了辉煌巨著——《史记》。再如现代的华人张士柏,他经历了从游泳健将到高位截痪的巨大变更,却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将它化为动力,勤奋学习,完成了许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还有张海迪、李政道……逆境中成材的名人不胜枚举。北京“宏志班”的学生们,个个在困境中长大,学会了用勇气、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困难。他们像是野外的小草,饱经风雨蹂躏却不倒伏,而那些温室里的“花朵”的生命力又怎么能与他们相比呢?

所以接受苦难,直面它,才是最正确的决定,一味的逃避反而会增长自己的烦恼,直视自己,学会去面对才是真理。)

四、情与人生的意义

情: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真性情。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占有而在于创造,创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积极开展,是人在实现其本质力量时所获得的感情上的满足。{15-25分钟}(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而自我实现包含以下5种:◆ 道德◆ 创造力◆ 自觉◆ 问题解决能力◆ 公正度◆ 接受现实能力。

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试验证明,当人呆在漂亮的房间里面就显得比在简陋的房间里更富有生气、更活泼、更健康;一个善良、真诚、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存在于外界中的真善美。当人们在外界发现了最高价值时,就可能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或加强这种价值。总之,较好的人和处于较好环境的人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

所以学会情的使用,保持自己的真性情,才更容易发现美的存在,更容易实现自我,或许你今天真心帮助其他人,她人回已一个真诚的感谢,至少自己都会觉得是值得的,是幸福的,这就是自我实现的一小部分,从而达到人生意义的感觉)

好,说了这么多。同学们写好了吗?请几位同学来谈一谈他们的回答。{10-15分钟} 结语

周国平先生关注人生,洞察真理,在人生与精神道路上给人们点起了一盏明灯。这样一位保持生命本色的作家,谁不愿意去安静地聆听他心灵的声音呢?《守望的距离》是值得一读的书。它就像一位长者,给我们讲述着人生那些永恒的价值,述说着活着的意义和生命的美好。它又像一处宁静美丽、清新自然的心灵栖居地,让奔波于红尘的疲惫的人们在此歇歇脚。在这里,你可以聆听到最真诚,最真实的声音。就算不能让人悟到人生的大道理,至少能使人在面对命运的变故时,能够更从容一些,能使人时不时也思考自己的人生,在人生道路上走走停停,既不错过沿途的风景,也不落后于时代。也能使人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这本书是一碗真正的心灵鸡汤。

今天的课程就上到这里,希望同学们回去可以去阅读这本书,从书中得到属于自己的共鸣。铭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畅游书海,领悟人生。

谢谢大家!

篇2:罪犯思想教育教案

一、“赎罪·责任”专题思想教育的提出

(一)问题、困惑

当前,监狱警察在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中,面临这样的问题:警察执法越来越依法文明,但顶撞警察的罪犯不断上升;监狱不断深化狱务公开,执法更加透明和规范,但不服从管理的罪犯反之增多;现在的减刑制度更加公开公正,但罪犯不满情绪反之日益普遍;监狱越来越重视罪犯的权利保障,但罪犯却越来越难管理。

(二)原因分析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是罪犯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需要层次上升;另一方面义务意识却相对减弱;再一方面我们的教育方法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行为的正表现

1、一些罪犯不良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一是罪恶意识减弱。当前有些罪犯丝毫没有羞耻感,他们不把犯罪的原因归于自己主观上的问题,而是归于自己不走运;还有一些罪犯,大谈自己犯罪的光辉“历史”,不以犯罪为耻,反以犯罪为荣。二是身份意识不强,服刑意识淡化。很多罪犯没有身份意识,对法律没有一点敬畏感。罪犯大多数对服刑义务只是一知半解,也不关心、不去了解自己应负的服刑义务。三是有偿改造心理突出。主要表现在改造上以是否合算来衡量自己改造的投入,没有自觉接受改造,很多罪犯不是真正地悔过自新改造自己只是想换取减刑,如果减刑结果不满意,就闹脾气,抗拒改造;或者减刑后,判若两人,这些都是有偿改造的体现,这些罪犯已经把改造变成了一种非常投机的行为。

2、没有正确的权利义务观,权利意识膨胀。近年来,国家对罪犯人权的保护,已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但随着监狱工作各项文明管理和文明举措的全面推行,部分服刑人员错误地认为,文明管理就是讲权利、就是维权,从而在权利义务观上产生了偏差;行为上表现出只追求权利,不履行义务,久而久之,忘记了自己的义务,权利意识空前膨胀,认为获得什么奖励都是应该的,没有获得,就产生抵触的情绪,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自己应负的义务。同时权利的诉求上,也没理性可言,表现出冲动、偏激。

3、责任感缺失,没有做人的起码良知。一是相当一部分罪犯毫无罪责感,没有意识到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更没意识到惩罚是刑罚的本质,受刑罚惩罚是咎由自取,必须接受这样痛苦惩罚的报应。二是淡化改造义务意识,许多罪犯强调改造权利意识,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服刑责任。三是人格冷漠,对于自己的犯罪行为造成的他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毫不在乎,没有怜悯之心,忏悔之意,赎罪之行。

二、预期目标: “赎罪”方面,经过教育,达到罪犯能够认罪、悔罪、赎罪;“责任”方面,达到罪犯能够认清所要履行的法律责任、服刑责任、家庭社会责任。通过“赎罪·责任”思想教育,强化罪犯对犯罪的耻辱感、对刑罚的罪责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从而让罪犯体验自己的良心感受,形成内在约束,逐渐把自己改造成为一个能悔罪赎罪,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三“赎罪·责任”教育

(一)赎罪教育

1.认罪教育:围绕“为人子者,如何认识自己有罪于父母;为人夫者,如何认识自己有罪于妻子;为人父者,如何认识自己有罪于孩子;于犯罪人者,如何认识有罪于他人、有罪于社会。”引导罪犯正确认识所犯罪行和危害。

2.悔罪教育:在强化罪犯耻辱感的基础上,唤醒其良知和同情心,深深感受到自己的犯罪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的伤害。

3.赎罪教育:围绕“为人子者,如何向父母赎罪;为人夫者,如何向妻子赎罪;为人父者,如何向小孩赎罪;于犯罪犯人者,如何向他人、社会赎罪。”引导罪犯对亲人赎罪,对社会赎罪,对受害人赎罪,并且要用扎实的改造行动来赎罪。

(二)“责任”教育:围绕“应当负起什么责任?怎样负起责任?”引导罪犯认识“没有责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负责任、尽义务是认罪服法、积极改造的重要体现”,明确和履行好应负的三大责任。1.法律责任。即接受刑罚的惩,惩罚是前提,惩罚是第一要务,接受刑罚的惩罚,是罪责相适应的原则,是犯罪本身的报应,而惩罚在监狱表现为限制自由、强制行为、管理教育、劳动改造。

2.服刑责任。即履行服刑义务,包括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参加劳动的4种法定义务。

3.家庭社会责任。即于人子者,对父母应该负什么责任?于人夫者,对妻子应该负什么责任?于人父者,对子女应该负什么责任?于公民者,对社会应该负什么责任?

(三)、身份意识、惩罚意识教育。

1、身份意识教育。罪犯的身份意识教育,强化对犯罪的耻辱感。提高罪犯对于犯罪行为的可耻感与羞耻心。身份意识教育的重点应是提高罪犯在服刑过程中的羞耻心。羞耻感是行为过错者自我整改、自我救赎的原动力。有了这种内心感受,罪犯才能悔过自新,赎罪补过。当然,在提高罪犯羞耻心的过程中,要尊重罪犯的人格。

2、惩罚意识教育。罪犯的惩罚意识教育,强化对刑罚的罪责感。要使罪犯明白,对其实施与其罪责相适应的惩罚是社会正义、公平的一种体现,受到刑罚的惩罚是咎由自取,犯罪就必须接受这样痛苦的惩罚。让每一名罪犯在狱内改造过程中,深刻体会惩罚的痛苦和必要性,认识到监狱的惩罚运用过程是国家法律公正、公平的要求。

(四)、权利、责任意识教育。

1、权利意识教育。罪犯的权利义务观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权利和义务是紧密相连的,罪犯在维护自己权利的同时,首先应该履行自己的义务。履行义务是罪犯主张权利的前提,是法律赋予罪犯特定的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监管罪犯履行义务本身就是监狱的一项权利,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正确地执行刑罚,离开义务而片面地主张权利,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篇3:罪犯个别教育策略初探

个别教育是指在法律与政策的指引下, 在严格监管的环境中, 监狱警察针对罪犯个别、具体、特殊的问题, 运用个别接触与个别谈话 (一对一) 的方式, 对罪犯进行单独教育的一种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六十一条明确指出, 个别教育是罪犯教育改造的重要方法之一, 也是监狱改造罪犯的重要职能之一。

罪犯个别教育学是监狱法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是教育改造学派生出来的分支学科之一, 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是由个别教育在改造罪犯实践中的主导地位所决定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 个别教育是实现刑罚执行目的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国刑罚的基本特征就是依照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 把罪犯监禁起来, 通过武装警戒, 狱政管理等办法, 实行严格的军事管制, 限制其自由和行动, 剥夺或者停止其行使政治权利, 给罪犯以震慑感。但是惩罚本身并不是我们适用刑罚的目的, 我国对罪犯适用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减少犯罪, 并且最终消灭犯罪。而罪犯的个别教育就是在执行刑罚过程中, 在惩罚改造的前提下, 对罪犯实施教育改造的有效方法。

(二) 个别教育是转变罪犯思想, 促使其认罪伏法, 尽快适应监狱改造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导致众多罪犯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的罪犯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而个别教育就是采取一对一的方式, 使监狱警察深入了解其犯罪的动机目的、把脉寻找错误观念的症结所在, 拿出解决方案, 制定教育规划, 消除后顾之忧。

(三) 个别教育是集体教育的深化

罪犯的教育不外乎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分类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集体教育, 社会帮教也包括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种主要形式。罪犯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紧密相连, 互相渗透, 相互促进。集体教育可以推动个别教育的开展, 而个别教育又可以促进集体教育的深化。集体教育主要解决大的共性问题, 即针对大多数罪犯共同存在的问题或者某一类型罪犯共存的问题进行教育, 具有公开进行、针对性弱、效果直接等特点。而个别教育则是在集体教育的基础之上, 着重解决个性问题, 即针对某一罪犯选择“一对一”单独谈话的方式进行深入了解, 分析其犯罪特点及构成的特殊性, 然后制定专门计划进行教育, 具有私密性、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等特点。

二、个别教育在入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个别教育在入监教育时期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从罪犯角度看, 通过开展个别教育可以使新入监罪犯

对监狱及监狱警察尽快消除神秘感、陌生感和恐惧感, 由感性认知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有助于其在心理上尽快转变身份意识, 融入新环境。

(二) 从干警角度看, 通过开展个别教育, 首先便于从整体上

把握罪犯的思想动向, 结合其日常行为表现深入分析排查, 制定相应的改造计划, 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确保入监教育期的安全平稳过渡。其次, 结合罪犯入监教育期的整体表现及档案信息对其进行初步归类, 便于将来入监教育结束后的分类关押。

(三) 对于新入监期间排查出的重点罪犯, 一线干警有必要

进行多次深入的个别教育谈话。通过对此类罪犯进行耐心细致的说理劝导, 以及适当的计分考核奖励等方式尽快取得罪犯信任, 促使其愿意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 通过向干警诉说、打亲情电话、向亲人哭诉等方式排解不良情绪。对于这种情况, 干警必须一边认真听一边寻找对话的切入点, 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进行正确引导, 解决其心中困惑, 使之放下思想包袱, 满怀希望地积极投入改造。

三、以具体案例说明个别教育在实践工作中的运用

笔者根据自己在监狱一线工作中的实践经验, 结合相关典型案例, 通过对每一类案例的详细剖析, 说明个别教育在实践工作中的运用。

在这里列举三类具有代表性的罪犯的个别教育案例:

(一) 第一类:交友不善, 误入歧途型犯罪

苏某, 犯盗窃罪, 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该犯入狱以来, 情绪低落、沉默寡言, 喜欢独处, 一般不与他犯接触。通过与该犯个别谈话了解到, 该犯系第一次犯罪入狱, 且家庭幸福, 家境富裕, 因为两次帮助朋友 (同案主犯) 提供交通工具实施盗窃而被定为共同犯罪。由于法律知识贫乏, 该犯认为自己并未亲自动手实施盗窃, 而且第二次盗窃自己并未知情, 被判处五年徒刑感觉量刑过重, 无法接受。所以整日愁容满面闷闷不乐。

针对此情况, 笔者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专业知识, 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该犯讲述犯罪构成的各个要件, 以及法院定罪量刑的依据, 并找来相关案例作比较, 让该犯真正了解法院审判程序的合法性以及判决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公正性, 从而使其彻底消除疑虑, 真正认罪伏法。

案例剖析:本案中的罪犯是一类罪犯的典型代表, 对于此类罪犯, 必须在入监教育期内尽快进行个别教育, 探寻症结所在, 然后对症下药, 通过耐心深入地讲解法律知识, 使之消除疑虑, 积极热情地投入改造。

(二) 第二类:青少年暴力型犯罪

马某, 犯强奸罪、绑架罪, 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 剥夺政治权利3年。入狱以来, 通过学习、劳动、生活三方面的观察来看, 该犯能遵守各项监规狱纪, 服从干警命令, 但性格内向, 寡言少语, 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经个别谈话教育后了解, 该犯系家中独子, 父亲去世较早, 母亲一人抚养其成长并寄予厚望。该犯面对16年的漫长刑期, 心里感到异常恐惧, 压力很大, 觉得辜负了家人, 无颜面对母亲, 担心妻子会离他而去。

针对此种情况, 笔者一方面从心理上安慰该犯, 告诉他年轻是其最大的资本, 一定要珍惜时光, 变刑期为学期, 力争学得一技之长, 出狱后才能自食其力报答家人;另一方面, 采取拉家长、讲人生、谈哲理等方法, 从法律、人伦的角度耐心、细致地指出该犯自身存在的问题, 诱其自责, 促其恢复良知, 使其清醒悔罪, 明白悔改, 改恶从善, 从新做人。该犯比较适应和接受这种教育谈话方式, 边听边痛哭流涕, 表示非常后悔, 坚决要痛改前非。在随后的改造生活中, 该犯长时间保持了较好的精神状态和改造热情。

案例剖析:近年来, 85后90后的青年犯罪呈上升趋势, 本案例中的罪犯属于此类典型, 该类罪犯从小娇生惯养, 物质条件丰富, 几乎没有经受什么失败打击, 受挫能力极差。加之受到日韩及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一代的年轻人普遍追求个性和物质享受, 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盲目追随效仿, 力争成为与众不同的“非主流”。对于此类罪犯, 首先必须明确其年龄的优势, 努力使其看到改造曙光;其次, 此类罪犯大多都是第一次犯罪, 第一次进监狱, 对于各方面还不熟悉, 此时正是利用个别教育占据其思想阵地, 树立正确伦理道德观念的大好时机, 因此要求我们在谈话时, 宜疏不宜堵, 宜导不宜压, 宜细不宜粗, 宜实不宜空, 谈话要有政策和法律依据, 要讲诚信, 要注重讲话的逻辑性和方式方法;最后, 对此类罪犯要采取形式多样的社会帮教活动, 让其充分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社会的关爱, 监狱执法的文明, 消除其后顾之忧, 使其步入正确的改造轨道。

(三) 第三类:累犯的再犯罪

王某, 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此次犯罪前曾两次犯罪, 系累犯。该犯入狱后, 表现一般, 很多时候显得自由散漫, 我行我素。经过个别谈话了解到, 该犯系家中最小的孩子, 从小被父母兄弟姐妹疼爱, 逐步沾染好吃懒做的恶习, 18岁开始盗窃, 而且沾染毒品, 进出劳教所及监狱很多次, 有一女儿 (非婚生) 。到目前为止, 该犯似乎对很多事情都已看淡, 对许多事情持无所谓的态度。

针对此类罪犯, 笔者个别谈话时开门见山, 有一说一, 表现出自己真诚的一面, 同时从法律、人伦的角度耐心细致地指出该犯自身存在的问题 (对自己非常放纵、家庭责任感缺失、有破罐子破摔心理) , 引导其多为将来、多为父母妻子儿女考虑, 该犯表现非常配合, 认同笔者的说法, 并表示以后会逐步改变自己, 弃恶从善。

案例剖析:累犯是教育改造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累犯基本不存在不应期, 而且对监狱许多方面都比较了解, 他们的一些言行会对初次入狱的罪犯产生影响。累犯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改造工作的失败, 距离“首要标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累犯普遍存在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直接导致其行为的随意性和放纵性, 不遵守监规狱纪, 容易和他犯发生矛盾, 对于监狱会采取的措施早有心理准备也有应对办法。所以对于累犯来说, 运用个别教育一定要把握时机, 审时度势, 及时介入, 寻根求源, 找出屡次犯罪的真正缘由, 然后换位思考, 站在累犯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多次犯罪行为, 包括他们在服刑期间的违规违纪行为。通过思考和理解, 干警不仅可以与其建立一定的信任关系和认同感, 还可以从他们的立场出发, 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 进行深度剖析, 从根本上改变他们身上存在的错误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错误行为。

四、个别教育策略总结

(一) 急需拓宽基层一线民警的知识层面, 优化知识结构, 不

断提高其自学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说服教育能力, 力争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个别教育能手队伍。由于基层民警直接接触罪犯, 个别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能否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 降低重新犯罪率,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线民警的个人文化知识修养和问题处理能力, 所以要求基层干警必须加强对法律、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 尽快提升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

(二) 在个别教育过程中, 必须尊重罪犯人格, 消除心理隔

膜, 拉近心理距离, 建立和谐警犯关系, 使罪犯愿意向干警诉说, 干警乐意倾听, 这样才能更好搭建沟通桥梁。

(三) 必须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因人施教原则, 根据

罪犯的不同性格, 寻找恰当的谈话方式和突破口,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深入了解罪犯思想动态变化, 从而制定相应的教育转化方案, 逐步实施。

(四) 个别教育必须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方针, 针对不

同罪犯的犯罪特点, 采取不同的个别教育的模式。采取思想疏导和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法, 立足于解决罪犯在服刑期间所出现的各类思想包袱和问题, 努力促使其在监狱中顺利完成自我改造。

五、结语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基层干警在进行个别教育时要努力做到:要实事求是, 不要主观臆断;要以理服人, 不要以势压人;要因人施教, 不要千篇一律;要循序渐进, 不要急于求成;要刚柔相济, 不要偏执一端;要启发引导, 不要咄咄逼人;要有的放矢, 不要杂乱无章;要解决问题, 不要一味说教。

个别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造罪犯的成功经验和基本制度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 勇于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理论和技术, 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个别教育工作, 提升个别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不断提高罪犯改造质量,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摘要:文章从个别教育的基本概念、个别教育在入监教育期间的作用入手, 以案例为范本说明个别教育在实践工作中的运用, 最后对个别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总结。

篇4:论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的治本战略

【关健词】罪犯;教育改造;质量

教育改造是我国监狱的三大改造手段之一。自“第八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以来,监狱就进入了一个改革发展新时期,由原先的劳动改造逐步转向了教育改造,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教育改造还存在一些问题。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是监狱工作的首要任务,教育改造工作质量好与坏,直接影响监管工作好与坏,从而影响监狱的稳定,社会的治安。为此,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相当重要,依据笔者多年工作实践,粗浅地认为:提高教育改造质量,重在三大基础教育。

一大基础:突出学习教育的综合性

搞好教育改造工作,重点是人,人是一切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为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各级民警自身重视学习的思想问题,毛泽东同志讲得好,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另外,再通过民警抓服刑人员的学习。这里的人是指三类人:即监狱各级领导、监狱民警、服刑人员。究其原因,监狱各级领导:在教育改造工作上,重部署、轻落实,忽视了监督、检查、主体责任的落实性,用简单的书面材料来体现工作的能力。监狱民警:存在重生产,轻改造,重监管,轻教育的思想,把重点放在劳动生产上、提高经济效益上。服刑人员:本身爱学习的人就甚少,更有一些罪犯厌恶学习,况且在学习中很少能获得奖分,只知道生产可以获得奖分,达到一定的奖分就能减刑假释,生产直接与自身利益挂钩。

鉴于此,我们要重视加强民警素质能力培训,加强学习教育培训,要在广大民警心中,灌输一种终生学习的理念,要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坚持书本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完善硬件实施。根据教育改造实际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制作更多生动、通俗易懂的文化宣传展板,形成定期与不定期的更换制度,特殊的日子、特殊时间根据需要,进行不定期更换,狱内广播和宣传载体要充分发挥作用,要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各种规章制度。二是保障教育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按需拨款、足额到位、符合程序。同时又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做到投而有用,增强教育改造软实力。 三是建立奖励制度。对于做得好的,有创新的,为教育改造工作,能提出科学合理化建议的,要及时给予物质奖励,精神鼓励。 四是警力配备到位。要完善民警安排工作制度。警力的配备最好不要低于司法部的要求,要做到一线民警有更多的精力对罪犯进行反复式的教育、长期性的教育,做好对个别、重点罪犯的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转化一片的目的。同时在政策上要倾斜一线,使广大民警集中精力投入到教育改造工作中去。这样,罪犯出狱后重新犯罪率就会大大降低,确保监管安全,社会稳定。同时也大大地提升了监狱在社会上的地位。

二大基础:突出德育宣传教育的层次性。

(一)要注重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

罪犯入监后进行思想、文化、技术教育改造,其中德育宣传是思想教育的基础,分析罪犯构成成份,年龄差距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思想道德水平高低不平。所以抓好德育宣传,我们必须注意从低做起,人为地降低道德标准不好,但人为地拔高道德境界也无效,以往人们存在“高、大、全”、“就高不就低”、“宁高勿低”、“唯恐不高”的心理现象,现实生活中的“木桶效应”理论就给予了充分的否定。服刑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不是由强者所决定,而是由弱者所决定的,哪些人弱,哪些人就会影响整体教育改造质量,所以最终要落脚到每个服刑人员身上。当今以“遵守监规纪律、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节约,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讲卫生、讲文明、讲礼貌、讲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为重点,由“基点”和“重点”入手,提高罪犯整体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要注重区别德育宣传的层次差别

笔者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道德面前,并不应该人人平等。就是说对服刑人员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我们采取就低的同时,对本人思想品德好、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文化修养高的罪犯,要提出更多、更高、更重的道德任务。因为他们道德水准的再次提升,不是个人的道德问题,而是群体的导向问题,要做到“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目的,所以要提高的是团队道德水准。同时,对执法者——人民警察的道德水平也必须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对那些执法不严、违法乱纪,脏话满口,错字连篇,警容不整的警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监狱人民警察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代表着国家、代表着政府,在罪犯心目中的形象至关重要,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必须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爱岗敬业,钻研业务,为人师表,古人说得好,“独善其身”才能“兼济天下”。当前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警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条主线,深入开展执法执纪教育,提高警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执法水平,省监狱管理局对警察的相关教育不失为良好的举措。

三大基础:突出思想教育的主题性。

(一)主题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罪犯教育改造工作面临新形势、新压力,一是部分罪犯改造目标异化、功利目的突出,认罪、悔罪意识弱化,把行政、刑事奖励作为改造目标,忽略了本质改造;二是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抑郁、情感等方面心理问题不断增多;三是传统教育主题不够鲜明,未能针对犯群的新特点、形势的新变化有的放矢地开展;四是押犯结构日益复杂,多进宫、涉黑、涉毒、余漏罪、高智能犯罪、仇视社会等,情况复杂,是教育改造工作的新挑战,所以开展主题教育重要性、必要性日益凸显。

(二)主题教育的操作性

主题教育内容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我们根据教育改造罪犯的需要以及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可以开展涉及全体罪犯的,也可以开展涉及到某个监区或某个分监区,也可以是涉及到某一类罪犯的教育活动,这样的主体教育就充分发挥了针对性。主题教育改造的科学性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增强了罪犯的视觉、听觉的记忆,具有良好的教育延宕作用。同时,还可以围绕教育主题开展一项或多项符合个体对象需求的活动,使个体罪犯快速融入群体活动中,产生集体感、凝聚感,为监狱提高教育改造罪犯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要点面结合,多管齐下,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篇5:罪犯教育考试

班级:刑事司法系1022班姓名:吴国华学号:107031023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和谐、稳定、健康。监狱对服刑罪犯的教育改造,实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监狱工作不断发展,罪犯的教育改造越来越趋向于社会化,大众化,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对监狱服刑罪犯的教育改造中来。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社会帮教对促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来阐述社 会帮教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分析历史原因的基础上,对当前监狱在社会帮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建议,希望有助于推进社会帮教工作在今后教育改造上有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社会帮教 罪犯 教育改造

社会帮教对促进罪犯教育

改造工作初探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承担着惩罚与改造罪犯的任务,是与犯罪现象作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将罪犯改造 成为守法公民,不仅需要监狱民警对其进行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而且还要组织社会力量进行帮助教育。

一、社会帮教对教育改造罪犯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监狱法》第61条规定,教育改造罪犯要实行“狱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办法”。罪犯是犯了罪而被依法惩罚的人,是社会特殊的群体,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使之成为守法公民,是我国监狱工作的总体目标。因此,如何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促进罪犯教育改造成果,成为现代监狱民警的重点课题。而社会帮教工作,作为教育改造罪犯的一个重要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改造罪犯的主要载体。

社会帮教,是指监狱人民警察利用监狱以外的社会力量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的辅助教育活动。它是通过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来实现教育改造的个别化、社会化和科学化;是监管改造机关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教育手段之一。它的作用在于能够使罪犯体悟到国家和社会、家庭的温暖,增强罪犯改造信心,鼓励

罪犯在希望中改造;能够使罪犯感受到犯罪行为对受害者的伤害,正确认识量刑,促进罪犯责己思过,认罪服法;能够使罪犯及时感受到时代信息,开阔罪犯的眼界,调节罪犯狱内单一生活节奏,丰富罪犯的精神生活,促进罪犯的再社会化进程;同时,它还有利于争取社会对监狱工作的支持,促进监狱工作的整体进步,树立社会主义新型监狱良好形象。我国动员社会力量对监狱服刑罪犯进行帮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这项活动已进行了近二十年。由于这项活动对增强罪犯生活信心、鼓励罪犯接受改造、提高罪犯改造质量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社会力量对监狱服刑罪犯的帮教已成为中国改造罪犯工作的特色之一。这里先举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例 子:某监罪犯邱某(福建省永安市人,23岁,小学文化,犯故意杀人、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0年4月25日入监),入监以来,由于恶习较深,对自己要求散漫,监规纪律意识淡薄,服刑期间经常顶撞民警、打架斗殴,违规不断,民警对其多次谈话教育,均无效果,被监狱列为顽危重点控制人员。后在查阅该犯档案过程中发现,其家中还有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但从未来探望联系过,经过多方努力,与其家属联系、沟通,协商帮教工作。经过近半年的帮教,该犯在思想、行为上有明显的改观,改造表现也有较大进步,并获得了减刑1年的奖励。该案例虽然是社会帮教在罪犯教育改造中的一个小小例子,但它反映出,帮教工作尤其是亲情帮教在促进监管安全稳定,教育改造罪犯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唤回一个人的灵魂,找回失去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说,撇开社会帮教的教育改造工作是不健全的,是孤立的,只有把监狱民警的日常管理教育和社会力量对服刑罪犯的帮教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是全面的、行之有效的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手段。

二、我国社会帮教工作的特点和种类。

(一)我国动员社会力量对监狱服刑罪犯帮教活动的主要特点是:(1)参加帮教的人员广泛,有党政机关的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法机关人员;工会、青年团、妇联的代表;各行业的英雄模范;社会知名人士;社会上的老干部、老教师等;(2)帮教的方式主要是社会帮教人员来到监狱看望罪犯,给罪犯作报 告、讲话等;(3)帮教的重点主要是法制、道德、理想、前途教 育等。

(二)我国社会帮教的种类主要是“两个延伸”,即向外延伸和向后延伸。所谓向外延伸,是指发动罪犯亲属、罪犯原所在单位和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监狱的改造罪犯工作,比如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来监狱做规劝、感化工作,组织表现出色的出狱人来监狱现身说法做报告,动员罪犯亲属来监狱做规劝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是监狱与罪犯亲属、原工作单位或原户口所在地的政府签订相互配合、共同教育改造罪犯的帮教安置协议。协议书明确规定双方在改造罪犯和社会帮教方面的职责及具体内容。监狱方面负责做到:对罪犯实施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积极进行思想、文化和技术教育,组织他们参加文艺、体育等有益活动,为他们回归社会后安置就业创造条件;积极做好探监亲属的工作,对重点对象进行家访,经常向他们介绍罪犯的改造情况,充分发挥亲属的特殊作用,等等。地方负责做到:经常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到监狱对罪犯进行宣传教育,促进罪犯的思想改造;积极配合监狱做好罪犯亲属工作,帮助解决罪犯家庭遇到的具体困难,依照法律和政策妥善解决出狱人的入户、就业、就学问题,等等。向外延伸包括亲情帮教和社会团体、个人帮教两个方面。所谓向后延伸,是监狱在罪犯出狱时,要如实向地方政府介绍其改造表现,并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出狱人的安置帮教工作。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为刑释人员做好接收、教育、就业指导等帮教工作。如组织刑释罪犯在网上向当地劳动部门咨询,为他们与用人单位见面提供条件,并邀请社会用人单位到监狱招聘即将刑释罪犯,提高刑释人员就业的竞争力等。

三、当前监狱社会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经过二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动员社会力量对监狱服刑罪犯进行帮教这一做法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监狱社会帮教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社会和监狱在社会帮教工作上的思想认识不高、重视不够。长期以来,监狱社会帮教工作受诸多传统因素制约,一直未能在教育改造罪犯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使这一有效教育形式始终难以在高墙内找到应有位置。当前监狱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主要靠监狱民警的日常管理教育,而对社会帮教在促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上的重要作用认识不高,导致对社会帮教工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原因,监狱机关处在一个封闭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对监狱缺乏了解,对罪犯的教育改造缺乏认识,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始终保留着教育改造罪犯是监狱机关的责任,与社会没有关系的思想,特别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社会公众在观念上把监狱服刑罪犯看做是社会上的“渣滓”。只能严惩,不能施以帮助教育,否则就是“立场”不坚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随着科学地认识犯罪原因,社会公众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即对监狱服刑罪犯由完全排斥到逐渐宽容,认为他们既是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害人者,又是需要社会力量予以帮助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但总体上对罪犯的帮教工作还缺乏认识,主动性不强。这是影响和制约社会对监狱服刑罪犯进行帮教的主要因素。

(二)社会帮教面窄,帮教形式单一。

在社会帮教过程中,由于社会参与帮教人员少,需要接受帮教罪犯较多,无法满足每一位需要帮教的罪犯,造成实际受帮教罪犯过少,只能从罪犯当中选出一小部分接受帮教。并且,参与社会帮教人员多是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对服刑人员进行形势、政策、法律、道德等方面内容教育,而对于一些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帮教人员较少,总体帮教面窄。在帮教形式上,在具体的帮教活动中,主要做法是请罪犯亲属来监看望、安慰、鼓舞罪犯,以促进罪犯能够安心改造;请社会团体到监对罪犯进行道德、理想、前途教育,增强改造信心等方式,缺少帮教“互动”,形式比较单一。

(三)社会帮教活动次数少,流于形式。

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以及随着监狱工作的发展,监狱越来越注重生产效益,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生产上,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有所弱化,社会帮教作为教育改造

罪犯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显然被忽视。主要表现在各种帮教活动次数太少,一般每年三到四次,且过多流于形式,没有取得较好实效,有的甚至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而没有起到应有的社会教育效果。以某监为列,每年监狱都会邀请社会相关人员进监帮教,并分发慰问品,主要帮教人员有周边县、市政府机关、司法工作人员、律师等,为罪犯做形式、政策、道德教育,提供法律援助,提供就业指导等,但次数不多,且受帮教对象有限,一些地区边远特别是外省籍服刑人员,长期缺少社会帮教.以往的罪犯个别谈话教育记录本要求详细记载民警与服刑人员每次谈话的具体内容,文字工作量大,致使存在着许多补漏甚至虚假现象,而且原来的谈话形式局限于民警找罪犯谈话,是单向性的,效果不是很明显。考虑到以上情况,长湖监狱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认真而广泛的调研,并最终确定在五监区试行新的罪犯个别谈话教育。新的谈话记录本命名为“监狱民警个别教育谈话记录本与服刑人员思想汇报记录本”,着重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变原来的单向被动式谈话为双向互动式的交流和沟通。新方法要求每个分队民警每月与所分管的罪犯至少进行一次谈话。这个谈话可以由民警找服刑人员谈话,也可以由服刑人员主动找民警汇报思想状况,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例如把罪犯能否主动向民警汇报思想情况与该犯的奖惩考核挂钩,这样在客观上为罪犯汇报思想创造了机会和条件。而且通过民警与罪犯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使罪犯的人格、自尊及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了合理的满足,各类思想矛盾普遍得到排解。在试行的几个月中,不仅五监区民警对罪犯的谈话面达到100%,共化解各类思想矛盾244起,而且该监区罪犯主动进行思想汇报达到500余次,其中涉及到400余条罪犯的思想矛盾、检举揭发、改造疑问等大量的犯情信息,其中仅检举揭发他犯违规违纪等重要信息的就有30余条,使民警能够全面及时掌握犯情动态,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确保改造秩序的正常、稳定。

二是简化了个别谈话教育记录内容,减轻了基层民警的负担。每次谈话后,在台帐上进行了简化,如果是一般性的谈话,则无须记载谈话具体内容(重大情况除外),减少了民警的文字工作量,使民警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解犯情和处理实际问题中去。同时,作为考核依据,要求当事民警和罪犯在谈话结束后进行签名。

三是有利于对罪犯的管理。新的谈话记录本实行一犯一本,详细记载了该犯的基本情况和心理测试结果,并全程记录其服刑期间的谈话教育情况,根据要求,罪犯调往哪里,记录本跟到哪里,这样便于民警全面了解掌握该犯服刑以来的改造动态。同时,谈话记录本列入管教目标责任制考核,罪犯调动、减刑、刑满释放时,记录本要归入副档备查,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促使个别谈话教育落到实处。

篇6:罪犯教育改造论文

在依法对罪犯执行刑罚的过程中,本人结合创建和谐监狱,认真贯彻执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十分重视对罪犯的教育改造,针对改造对象的不同特点,紧紧依靠法律政策的威力,加大个别教育工作力度。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化了罪犯的思想,矫正了恶习,调动起了罪犯劳动改造的积极性,严格遵守了各项监规纪律,净化了罪犯心灵,维护了监管稳定,提高了改造质量,为每个罪犯刑满释放后,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大个别教育力度

多年来,我始终把对罪犯的个别教育工作,作为新时期提高监狱警察素质的基础工作,认真研究个别教育工作,针对罪犯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的现状,我在个别教育工作中,充分运用科学知识,进行个案分析,在对罪犯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治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和分析罪犯的心理、思想特征、犯罪原因等,有针对性的进行政策攻心和行为感化,促使罪犯的思想转化,向个别教育工作要监狱稳定,向个别教育工作要罪犯改造质量的提升。

二、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个别教育的针对性

为了增强个别教育的针对性,我在找罪犯谈话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做到了有计划、有目的、有对策。我经常深入罪犯劳动改造第一线,及时了解掌握罪犯情况,随时注意观察罪犯在学习、劳动、生活中的表现,耐心听取罪犯反映的问题,从谈话中了解罪犯的思想,发现罪犯当前所需、所想和存在的问题,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根据当场的情况做出及时表扬、批评和处理。在对罪犯进行个别谈话教育时,我经常说一些赞美和鼓励的言语,对表现好的罪犯给于了充分的肯定,对罪犯起到了鼓舞和激励的作用,激发了罪犯的潜能和积极性。我还经常利用点滴时间找罪犯谈话,谈话的内容打破了以往的说教方式,采取拉家长、讲人生、谈哲理等方法,使罪犯从心理上消除了对干警的恐惧感,让罪犯感到了温馨。在做耐心、艰苦、细致的个别教育工作中,让罪犯诱其自责、导以感化、促其恢复良知、使其清醒悔罪、明白悔改、弃暗投明、改恶从善、从新做人。我还根据不同犯罪类型以及罪犯不同的表现等个体差异,坚持因人施教的方针,采取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如在对犯罪罪犯的个别教育中,针对罪犯具有一定的文化政策水平、较高的智能,循循善诱地帮助罪犯明确自己所欠下的“政治账”,进而认清自己丧失自由的“生命账”,并从罪犯退赃及被剥夺财产的`事实中,让罪犯知道得不偿失的“经济账”,还帮助罪犯清楚地看到了由于自己的行为,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和对国家经济秩序、法律制度带来的破坏的“良心帐”,启发罪犯深刻认识到了因为自己的犯罪,同样也给家庭和亲人造成的伤害的“道德账”,使罪犯心悦诚服。我以温和的态度、暖心的话语,对每个罪犯存在的问题都坦诚布公地指了出来,并进行了劝导,推心置腹地讲明了利害关系,劝其改过自新。

三、创新工作方式,重点抓好顽固危险犯的教育转化工作

由于罪犯现关押密集、封闭性强,犯罪手段转换为、自伤自残、劫持等形式。这些顽危犯因其固有的危险性、顽固性,给监狱的安全与稳定工作,带来巨大的隐患和威胁。因此,教育转化顽危犯是个别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认真做好顽固危险犯的排查和教育转化工作,将顽固危险犯的教育转化工作全部纳入工作重点。每年初,我根据罪犯在改造中的现实表现和顽固犯、危险犯的认定标准,排查出罪犯中的顽固犯、危险犯,依据顽固犯危险犯的改造表现进行个别教育。几年来,我共排查顽固犯、危险犯人,教育转化人,转化率为%。通过对顽危犯的教育转化工作,确保了监狱的安全稳定。

四、深化教育转化工作,开展罪犯心理矫治

教育转化工作是转变罪犯犯罪思想,化消极为积极的重要举措。我在认真坚持行之有效的个别教育制度和措施的基础上,采用必谈与约谈的方式,深化个别教育工作,通过让罪犯挑选并预约自己信得过的警察汇报思想,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接受教育。我还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积极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充分发挥心理晴雨表作用,进行罪犯心理疏导,缓解了罪犯的心理压力,促进了罪犯心理健康。

上一篇:作文《一堂“丰收”的微机课》600下一篇:糖尿病别人脚后跟痛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