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023-05-15

教案是教育者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把教材中严肃的政治话语书写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大众话语,把教材用语转化为教学用语,通过简单的修辞、轻松的语境唤起教育对象对教学内容的内心认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罪犯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罪犯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冬季教育罪犯“感恩·赎罪·责任”教育教案

冬季教育“赎罪、责任”专题教育教案

一、“赎罪·责任”专题思想教育的提出

(一)问题、困惑

当前,监狱警察在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中,面临这样的问题:警察执法越来越依法文明,但顶撞警察的罪犯不断上升;监狱不断深化狱务公开,执法更加透明和规范,但不服从管理的罪犯反之增多;现在的减刑制度更加公开公正,但罪犯不满情绪反之日益普遍;监狱越来越重视罪犯的权利保障,但罪犯却越来越难管理。

(二)原因分析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是罪犯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需要层次上升;另一方面义务意识却相对减弱;再一方面我们的教育方法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行为的正表现

1、一些罪犯不良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一是罪恶意识减弱。当前有些罪犯丝毫没有羞耻感,他们不把犯罪的原因归于自己主观上的问题,而是归于自己不走运;还有一些罪犯,大谈自己犯罪的光辉“历史”,不以犯罪为耻,反以犯罪为荣。二是身份意识不强,服刑意识淡化。很多罪犯没有身份意识,对法律没有一点敬畏感。罪犯大多数对服刑义务只是一知半解,也不关心、不去了解自己应负的服刑义务。三是有偿改造心理突出。主要表现在改造上以是否合算来衡量自己改造的投入,没有自觉接受改造,很多罪犯不是真正地悔过自新改造自己只是想换取减刑,如果减刑结果不满意,就闹脾气,抗拒改造;或者减刑后,判若两人,这些都是有偿改造的体现,这些罪犯已经把改造变成了一种非常投机的行为。

2、没有正确的权利义务观,权利意识膨胀。近年来,国家对罪犯人权的保护,已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但随着监狱工作各项文明管理和文明举措的全面推行,部分服刑人员错误地认为,文明管理就是讲权利、就是维权,从而在权利义务观上产生了偏差;行为上表现出只追求权利,不履行义务,久而久之,忘记了自己的义务,权利意识空前膨胀,认为获得什么奖励都是应该的,没有获得,就产生抵触的情绪,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自己应负的义务。同时权利的诉求上,也没理性可言,表现出冲动、偏激。

3、责任感缺失,没有做人的起码良知。一是相当一部分罪犯毫无罪责感,没有意识到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更没意识到惩罚是刑罚的本质,受刑罚惩罚是咎由自取,必须接受这样痛苦惩罚的报应。二是淡化改造义务意识,许多罪犯强调改造权利意识,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服刑责任。三是人格冷漠,对于自己的犯罪行为造成的他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毫不在乎,没有怜悯之心,忏悔之意,赎罪之行。

二、预期目标: “赎罪”方面,经过教育,达到罪犯能够认罪、悔罪、赎罪;“责任”方面,达到罪犯能够认清所要履行的法律责任、服刑责任、家庭社会责任。通过“赎罪·责任”思想教育,强化罪犯对犯罪的耻辱感、对刑罚的罪责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从而让罪犯体验自己的良心感受,形成内在约束,逐渐把自己改造成为一个能悔罪赎罪,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 三“赎罪·责任”教育

(一)赎罪教育

1.认罪教育:围绕“为人子者,如何认识自己有罪于父母;为人夫者,如何认识自己有罪于妻子;为人父者,如何认识自己有罪于孩子;于犯罪人者,如何认识有罪于他人、有罪于社会。”引导罪犯正确认识所犯罪行和危害。

2.悔罪教育:在强化罪犯耻辱感的基础上,唤醒其良知和同情心,深深感受到自己的犯罪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的伤害。

3.赎罪教育:围绕“为人子者,如何向父母赎罪;为人夫者,如何向妻子赎罪;为人父者,如何向小孩赎罪;于犯罪犯人者,如何向他人、社会赎罪。”引导罪犯对亲人赎罪,对社会赎罪,对受害人赎罪,并且要用扎实的改造行动来赎罪。

(二)“责任”教育:围绕“应当负起什么责任?怎样负起责任?”引导罪犯认识“没有责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负责任、尽义务是认罪服法、积极改造的重要体现”,明确和履行好应负的三大责任。 1.法律责任。即接受刑罚的惩,惩罚是前提,惩罚是第一要务,接受刑罚的惩罚,是罪责相适应的原则,是犯罪本身的报应,而惩罚在监狱表现为限制自由、强制行为、管理教育、劳动改造。

2.服刑责任。即履行服刑义务,包括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参加劳动的4种法定义务。

3.家庭社会责任。即于人子者,对父母应该负什么责任?于人夫者,对妻子应该负什么责任?于人父者,对子女应该负什么责任?于公民者,对社会应该负什么责任?

(三)、身份意识、惩罚意识教育。

1、身份意识教育。罪犯的身份意识教育,强化对犯罪的耻辱感。提高罪犯对于犯罪行为的可耻感与羞耻心。身份意识教育的重点应是提高罪犯在服刑过程中的羞耻心。羞耻感是行为过错者自我整改、自我救赎的原动力。有了这种内心感受,罪犯才能悔过自新,赎罪补过。当然,在提高罪犯羞耻心的过程中,要尊重罪犯的人格。

2、惩罚意识教育。罪犯的惩罚意识教育,强化对刑罚的罪责感。要使罪犯明白,对其实施与其罪责相适应的惩罚是社会正义、公平的一种体现,受到刑罚的惩罚是咎由自取,犯罪就必须接受这样痛苦的惩罚。让每一名罪犯在狱内改造过程中,深刻体会惩罚的痛苦和必要性,认识到监狱的惩罚运用过程是国家法律公正、公平的要求。

(四)、权利、责任意识教育。

1、权利意识教育。罪犯的权利义务观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权利和义务是紧密相连的,罪犯在维护自己权利的同时,首先应该履行自己的义务。履行义务是罪犯主张权利的前提,是法律赋予罪犯特定的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监管罪犯履行义务本身就是监狱的一项权利,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正确地执行刑罚,离开义务而片面地主张权利,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2、责任感教育。罪犯的责任感教育,强化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一个毫无责任感的人,是谈不上有道德的人;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很难有守法的思想。对罪犯的认罪、悔罪、赎罪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调他们的责任,唤醒他们的责任良知,找回他们缺失的责任意识。让罪犯明白应该负起和履行的法律责任、服刑责任、家庭社会责任,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

第二篇:心理矫治缓解罪犯心理压力的策略初探

摘要:监狱罪犯在服刑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诸如监狱改造环境、狱外人际关系重大变故和罪犯主体特征差异等方面。我们应该凭借心理矫治技术,充分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给予罪犯营造良好的更加人性化的改造环境,遵循合理的心理矫治模式,运用适当的技术手段,给罪犯树立正确应对心理压力的典范,并推而广之,切实履行好“首要标准”, 保障监狱的长期安全稳定。为建设和谐社会,减少重新犯罪率,做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 监狱

心理矫治

罪犯心理压力

缓解

策略

随着我国监狱事业的不断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监狱改造罪犯的效果,安全和稳定无疑是衡量监管改造的标准之一,也是严格落实“首要标准”的核心内容。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是改造罪犯事业的重要一环,它在缓解罪犯的心理压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更好的运用心理矫治这个“改造利器”为稳定监狱工作秩序和监管安全服务,是我们在日常监管改造工作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罪犯在改造中压力的来源探究

(一) 由客体环境带来的心理压力

客体环境可以分为狱内环境和狱外环境。

第一,监狱内环境给罪犯带来的心理压力分析。监禁和改造是现代监狱存在的价值和功能的体现。对于广大群众而言,监狱是个“神秘”的代名词,监狱环境也是很少被媒体和大众所关注和了解,以至于人们对监狱环境知之甚少。1971年,美国心理学家Haney、Banks和Zimbardo进行了一项意在研究监狱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的实验,即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实验选择人格和心智正常的大学生作为被试,将他们随机分配到“犯人组”和“看守组”,令其双方实际模拟监狱的真实情景,即由“看守”监视“犯人”进行为期两周的模拟监狱生活。然而实验在进行六天后不得不终止,原因是测试组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行为和人格异常现象:“犯人”中的一些人由起初的情绪稳定逐渐变得依赖、无助、愤怒、压抑、软弱,甚至有些“犯人”乞求从模拟监狱实验中退出;而另一些人则盲目顺从“看守”的权威;“看守”逐渐习惯了虐待和侵犯“犯人”,增加了他们的攻击性。这一实验使我们认识到,“社会情境影响、改变、形成、转化人们的行为方式”,“„„消极反社会行为不是一系列反常人格联合创造的环境产物,而是扭曲正常个体行为的病理情境的内在的固有结果”1 。由此得出结论:监狱环境是一个有潜在危害的情境,监狱环境是罪犯产生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客观环境。

新入监的罪犯由犯罪嫌疑人转变为服刑人员,开始了漫长的服刑生活,而监狱大环境下,监管风气,规章制度,行为习惯的各项要求与服刑罪犯以往的行为方式产生较大差异,使其难以适应新环境,及其容易产生恐惧、失落、压抑、焦虑,令其心理压力骤然增大。具体可以表现为:首先,罪犯个体与监狱环境产生的矛盾,使其心理压力增大。新入监罪犯害怕受到老罪犯的鄙视和欺压,对监狱单调的生活和闭塞的空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近而产生心理压力。其次,对监管秩序和规定要求难以适应,但迫于压力不得不按照执行,近而带来的矛 1 朱新秤,舒 莹. 监狱环境的心理负效应——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启示. 政法学刊,2001年,(4)期.

1 盾心理。

第二,监狱外环境给罪犯带来的心理压力。长期的服刑生活使罪犯对家庭情况了解较少,当罪犯在突然知道家中发生重大变故后,情绪往往比较急躁,心情难以平静,心里更没有思想准备。例如,亲属病危或死亡、配偶提出离婚、家中财产发生纠纷、房屋突然垮塌、遭受天灾人祸、钱物被盗、子女入学就业遇到困难以及其它的意外变故等等,所有这些会激起罪犯情绪和思想和情绪上的强烈反应。处于服刑期间,罪犯无法回家探望或者处理,往往会表现在行为异常,转而出现沉闷、消极,提不起精神,影响到正常的劳动和改造。使他们本来敏感的神经绷的更加紧张,心理压力加大,同时给正常的监管改造工作提出挑战。

(二)由罪犯主体特征带来的心理压力

由于监狱服刑罪犯年龄低龄化趋势,身体素质,文化水平、家庭条件等诸多原因给罪犯本身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第一,罪犯低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我国犯罪低龄化趋势使得“80后”罪犯呈逐年增长,“80后”罪犯生活在社会变革频繁的大背景下,其思想观念和犯罪特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往往是“80后”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足,和社会不良风气误导,使本来就难以明辨是非的“80后”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再加上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80后”罪犯中有相当一批人是独生子女,家庭给予期望值较高,这与他们不受约束、青春叛逆的性格相冲突,同时他们长期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社会生活与严格管理、封闭有序的监狱现状相矛盾,再加上与犯群中的中年犯会因为观念有差别存在矛盾,致使他们与其他年龄阶段的罪犯相比心理压力更大。

第二,服刑罪犯身体素质不同。在监狱服刑生活中,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这是监管改造其中的一部分,每个罪犯根据个人情况不同有不同的生产任务。由于个人免疫力有所差异,罪犯在长期劳作中容易患不同的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脑出血,乙肝,肺结核等。尤其以高血压为代表的疾病比较普遍,这也能说明服刑过程中长期的生产和劳改压力有密切关系。患病的同时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有的甚至需要住院治疗的,相关费用还需要家庭支付,这就给身患疾病的罪犯雪上加霜,给本来压抑的心理增添了一分忧愁,与其他罪犯相比,心理压力更甚。

第三,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受教育水平低,整体素质差。在当前知识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年代,罪犯在监狱的生产、生活、学习都需要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罪犯有基本的文化功底,而这些综合的文化素质是每个罪犯的考核依据之一,与其平时表现相结合来参加月考核分数评比,而这月考核分数又与罪犯减刑、假释直接挂钩。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罪犯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不健全,对是非评价体系不准确,这就使他们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失去抵抗金钱、利益等诱惑的“免疫力”,最终敢铤而走险,以身弑法。

第四,罪犯家庭经济条件差异较大。从罪犯定期的亲情接见中观察得出,家庭条件或社会关系较好的罪犯,得到亲友的物质支持要多一些。在整个服刑过程中,家庭条件好的罪犯生活上较宽裕,这会给家庭条件差的罪犯带来一些心理上的不平衡,使经济条件困难的罪犯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家庭的落魄使正在服刑的罪犯无力改变现状,致使一些罪犯急躁而又无奈,可能产生焦虑,心理压力不可避免加大。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更好的处理罪犯面临的问题,使潜在的危机得以解决,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合理缓解和应对罪犯心理压力的策略研究

帮助罪犯缓解克服服刑期间产生的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长期矛盾的状态,消除不良情绪,以助其度过心理压力较大的阶段,确保监狱长期安全稳定,可参考以下对策。

(一)人性化:营造良好的监狱改造氛围

第一,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创造严格的监管环境,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强制性剥夺和限制罪犯一定的自由和权利,使其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承受一定的痛苦,从而使罪犯领悟到法律的威严和神圣不可触犯,强制性地抑制其犯罪需求,威慑、抑制罪犯不良心理的产生。管理的科学化、文明化,可以消除罪犯恐惧不安心理和错误观念,使他们对监狱的目标和价值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从而逐步改善其认知结构,消除反社会情绪。监狱实施科学文明的管理,纠正他们的偏见,消除反社会对抗情绪,淡化其不良情感。达到心理相容、自觉接受改造 2。

第二,实行分管分教、分级处遇制度,利用各种方法激励罪犯积极改造。根据入监时间长短和平时表现情况划分罪犯宽严处遇,给罪犯在劳动生产方面工作内容,亲情电话拨打,信件来往,亲属会见,日常生活管理等方面制定不同的管理层次。.对思想积极,靠拢政府的罪犯实行奖励,优先呈报减刑、假释等;对顽危犯、抗改犯行为进行相应限制,对其月考核慎重奖分、减刑、假释等严格控制,力争矫治其不良行为。

第三,发挥罪犯聪明才智,培养罪犯良好兴趣爱好,营造人性化改造环境。建立罪犯文化活动中心,丰富罪犯生产劳动之余的文化生活,比如期类活动室,书画活动室,体育馆等;建立罪犯文化补习班,帮助教育层次较低的罪犯补充文化知识,助其形成正确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纠正其消极、敏感的意识特征;建立罪犯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在生产、生活之余,在劳动改造中学到了一技之长,为刑满释放后就业谋生创造了条件,对于帮助罪犯掌握一门职业技术,增强刑释后就业谋生的能力有较大帮助,也是贯彻落实首要标准的切实体现。

(二)个性化:选择不同的心理矫治模式

我国监狱罪犯心理矫治模式可分为四种:发展模式,注重健康导向、平等关系,着眼发展与潜力开发;医疗模式,注重病理导向、医患关系,着眼疾病治疗,重视技术使用;改造模式,注重思想导向、教导关系,着眼监狱安全,重视探测不良思想;全员训导模式,注重心理决定导向、训导关系,着眼全员参与,重视传统经验和日常训练 3 。

在改造过程中,针对罪犯平时由自身原因引起的心理压力,首选的心理矫治模式是发展模式。即把罪犯平时的个人适应性问题,比如:狱外人际关系发生重大变故,狱内人际关系矛盾,身体素质,文化水平等方面引起的心理压力看做是罪犯个人服刑过程中发生的正常反应,将罪犯当作正常人,挖掘他们的自我调节的“心理免疫力”,帮助他们更好的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发展模式要求咨询员或者咨询工作者放下身份的差别,本着尊重来访罪犯的原则,倾听他们的倾诉。在咨询人员进行诊断建议的同时不能以医生或者专家的口气给罪犯的心理问题下定义,主张给他们具体解释,发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自己解决,树立罪犯自己调节情绪和心理状态的信心。咨询员应做好自己的定位,即倾听者,建议者,而不是决定者,断定者。

以下是咨询典型案例中的片段,罪犯许某26岁,生产生活中没有朋友,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较好,但经常自己一个人吃饭,他反应自己对于跟他犯交往上很苦恼,遂找咨询干警寻求帮助。 案例1:

罪犯许某:(打报告进办公室,低头不敢正视咨询干警眼睛,表情茫然,缓缓坐下) 咨询员:请问有什么事情我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下吗? 23 张文彬,乔 波.罪犯心理躁动期现象及应对策略的思考. 社会心理学,2005年(1)期.章恩友,于海霞. 论罪犯心理矫治的模式选择.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2)期.

3 许某:我总觉得自己很孤独,没有人愿意理我。感觉压力很大,想让您帮帮我。

咨询员: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人缺少朋友难免会感到孤独,你分析过自己缺少朋友的原因吗?

许某:我是个少言寡语的人,很少跟别人主动说心里话。(许某眼睛看着地板说) 咨询员:为什么不愿意主动跟别人说话呢?能说说原因吗?

许某:我怕自己跟别人说了心里话,别人笑话我,也怕他们拒绝我,不愿意跟我一起搭伙吃饭,这样容易让自己丢面子。(许某把头放的更低了一些)

咨询员:原来是这样啊,那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是不是以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过?

许某:是的,曾经有一次我跟别人说过这个事情,想找个朋友聊聊天或者一起吃饭,他们拒绝过我,有几个人还当众羞辱我,使我很没面子。(许某抬起头说话有些激动) 咨询员:原来如此,那你觉得如何才能让同犯接受你呢?

许某:我不知道,总感觉很难。(抓挠头发,苦恼的样子)

咨询员:人是社会型的动物,个体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我不清楚你仔细观察过别人没有,那些人际关系较好的人都能敞开自己的心扉,主动跟别人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在一起吃饭的人不能计较一丁一点的小利,将心比心,有好吃的大家伙一起吃,有困难大家都会帮助你的,不能因为一点小利脱离了集体,做人要大度一点,少计较一些事,这样你才会有知心朋友。你觉得呢?

许某:可是我该怎么做呢?

咨询员:我建议你不要怕别人拒绝你,最好是能诚心诚意的跟别人去交流,不要有任何思想负担。大胆去做,不要怕失败,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不能因为失败过一次就退缩了,要勇于再次去尝试,这样才能给自己更多的机会。你先试着去跟别人多交流,然后慢慢总结跟别人交流过程发生的事,如果再遇到困难自己解决不了,还可以再来找我,你认为怎么样?

许某:恩,…(点点头默许)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咨询员可以放下身份,本着尊重来访罪犯的原则,可以使来访罪犯敞开心扉谈自己的遇到的问题,这样容易发现问题和制定出具体的咨询方法,启发鼓励罪犯自己端正态度,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解决问题。不但从一个角度上解决了来访罪犯的实际问题,而且推而广之,延伸到人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去处理,给他们一个举一反三的问题解决思路。

在日常监管改造中细心观察罪犯举止行为,加强日常谈话教育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和习惯,如遇行为举止异常的情况,及时发现罪犯的压力所在,及时帮助他们处理内心问题,打击消极滞后的思想行为,扶持和强化积极向上的现象。将罪犯心理压力控制在发现的初期,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教育罪犯掌握一些具体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措施:方法一,内省上,将自己与别人比较,明确自己心理压力是由于那些具体因素造成的,要学会对照标准努力检查自己的不足,多转变观念,革新改造陋习。方法二,情绪转移法,心理工作者要善于引导罪犯学会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代替自己感觉烦躁不安的事情或想法,当感情难以控制时,有意识的强迫自己将感情转移到别的意境当中,因遇到某种愿望挫折、失败或者困难造成的心理压力时,善于把自己置身于另一种美好的情境中,实现情绪转移。方法三,压力宣泄法,与干警朋友聊天倾诉,不影响环境和他人改造的前提下合理的抒发自己的压抑情感。

(三)组织化: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训练

心理矫治模式中的全员训导模式或许可以作为一种改造中的理想模式,是指全体监狱人民警察投身罪犯心理矫正改革,着眼于对罪犯的心理训练和发展指导,要求干警全员提高改造工作的心理策略水平,在罪犯服刑期间和所有改造场合,全面负起对罪犯全员的心理训导

4 责任,科学地将心理训练和发展指导活动,融入日常的改造工作中来 4。

近年来,团体心理训练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心理保健操又是心理咨询工作的一种探索全新的心理辅导模式,实践证明,它已成为当前进一步提升教育、缓解心理压力的一个新亮点。科学的心理保健操可以给困顿、脆弱的心理“松绑”而借以平衡心态,放松身心,达到全面消除紧张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如:心理保健操之中的“手语操”,今天之所以能成为心理健康保健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是因为它是一种团体性、集体参与的心理辅导。《从头再来》、《感恩的心》等手语操以手语作为主要动作,配合背景音乐,边唱、边跳,简单易学,同时让感情与意境相融合,肢体语言与心理情感相协调,能引发他们的内心共鸣,对缓解心理压力、优化思维过程效果很好。 案例2:

罪犯李某,25岁,2006年因抢劫入狱,刑期12年。学习心理保健操后,他说:“每次唱着歌,做着动作,就想起家人,就想那些平淡的生活,也暗暗给自己鼓劲,要从头再来”。罪犯王某,46岁,因犯盗窃罪入狱,刑期10年。曾由于患高血压导致脑出血,因监管干警发现及时送往医院,后监狱基于其家庭困难,组织干警募捐,得以治疗康复。王某说:“每次做到《感恩的心》那段手语操的时候,就想起监区干警对自己的仁慈和无私的爱,令自己感觉很温暖,这对我的心灵确实是很大地触动,以后争取早日回归社会,绝不辜负警官们对我的期望”。

(四)常态化:落实日常心理压力应对方式

鉴于大部分罪犯文化水平较低,面对心理压力时的应对策略有所欠缺,例如:心理感觉压抑很少与他人交流,自己闷在心里;与他人有矛盾后不争取努力解决矛盾,反而易用冲动的暴力方式解决,导致矛盾加剧;服刑过程中的心理预期与现实生活差距较大,导致压力较大等等。

笔者认为较合理的缓解压力的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锻炼身体,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应付压力的前提,多增加一些文体活动加强锻炼。

二、接受压力,相信“压力是进步的代价”,能够帮助我们从理性层面做好应对和缓解压力的准备。

三、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问题,抱怨解决不了问题;解决不了问题,就没有办法减轻压力。

四、倾诉,寻求朋友或者咨询工作者帮助,我们不想把压力推给别人,而是为解决问题而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五、调整目标和期望,人生的智慧在于明白什么是可以实现的,什么是不可以实现的;想尽一切办法实现可以实现的,勇敢的放弃无法实现的。

综上所述,罪犯服刑中产生的心理压力来源是多方面的,给监管改造摆出的任务也日益艰巨,这就要求我们不仅是管理者,教育者,还应该是心理学专业人员。使心理矫治在罪犯改造中的四种常见模式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针对个别问题具体分析,将发展模式运用到日常谈话咨询中去;创新和发展全员训导模式,组织并实践团体心理训练,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我们会以“首要标准”为核心,以心理矫治为“重要利器”,坚定的沿着创造安全稳定的改造环境这条路走下去。为和谐社会,稳定监管出一份力。

4 叶杨. 中国罪犯心理矫治教程.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9.

5

第三篇:深刻认识罪犯教育实质

文章标题:深刻认识罪犯教育实质

国家大事莫过于长治久安,而长治久安,又以治理犯罪和教育改造罪犯为首要。由此而言,治理社会犯罪乃国家大计,而教育改造罪犯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监狱机关在履行自己的职能中,应充分发挥罪犯教育的职能指导作用,积极倡导“教育为先,教育为本”的大教育思想,要坚持“惩罚与改造相

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树立教育改造的主导地位,就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面向未来深刻认识罪犯教育的实质及其意义。

一、罪犯教育是统治阶级意识的产物

罪犯教育是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罪犯教育伴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也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失。罪犯教

育是监狱机关依法、科学、文明、规范对罪犯采取强制措施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任务,以改造人、造就人为目标的系列教育活动

我国的罪犯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的产物。社会主义国家意识是我国工人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人阶级意志的

集中体现是把我国快速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由于社会还存在犯罪现象,社会主义国家要按照自己的意识改造

社会,改造人类,就必须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整治犯罪。在我国,要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仅凭刑事惩罚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罪犯实

施教育改造。罪犯教育正是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前提下,按照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把罪犯改造成为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社会新人。监狱组织

罪犯进行国情国策教育、法律常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认罪服法教育等,实质上就是向罪犯不断灌输无产阶级意识的活动。只有通过把科学

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向罪犯的反复灌输,才能使他们矫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改造成为国家和人民所希望的那种人。因此罪犯教

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特色,并自觉成为了灌输社会主义国家意识的主要工具。

二、罪犯教育是实现监狱宗旨的重要手段

《监狱法》第一章总则指出,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是我国监狱工作的根本宗旨和中心任务。我国改造罪犯

三大基本手段:一是狱政管理;二是教育改造;三是劳动改造。罪犯教育在改造罪犯工作中具有主动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渗透性等的工作特

点,它把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等多项工作,当作自己要达到目标和任务,同时,又作为多功能的手段渗透到狱政

管理、劳动改造、监管安全等多种工作活动之中,并为他们的有效工作创造条件。因此,罪犯教育贯穿于刑罚执行的整个过程,并对罪犯的思

想产生深刻的、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造就社会新人的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罪犯教育是实现狱政管理改造罪犯的左右手。管理和教育同时作为监狱改造罪犯的两种基本手段,没有上下先后之分,尤如人的左右手是

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狱政管理为罪犯教育提供保证,罪犯教育为狱政管理创造条件,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狱政管理主要通过依法限制罪

犯的活动自由,实施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加上监规纪律的约束,迫使罪犯产生畏惧感和罪恶感,促使罪犯服从管教,遵守监规。但使罪犯产生

畏惧感、罪恶感,以及约束罪犯的言行,不是刑罚执行的最终目的,而只是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要使罪犯深挖犯罪根源,真正认识到自己行

为的违法性、危害性和应受惩罚性,促使罪犯从行为上、认识上、情感上认罪服法,接受改造,这只有通过罪犯教育反复不断的疏导和灌输来

实现;罪犯监规纪律的遵守,劳动习惯的培养,行为规范的养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形成,同样需要通过罪犯教育反复不断的疏导和灌输来

实现。罪犯教育在狱政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主观能动作用,为狱政管理发挥改造罪犯的作用创造条件。

众所周知,我国对罪犯执行刑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迫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生产劳动,使其在劳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自己

,促使罪犯培养劳动感情,养成劳动习惯,将罪犯改造成为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社会新人。罪犯投入改造后,不可能心甘情愿地自觉接受劳

动改造,而是以种种理由和借口,消极怠工,抗拒生产劳动,企图逃避劳动改造。罪犯教育正是在与劳动改造有机结合的同时,发挥其特殊的

喉舌作用。监狱通过组织罪犯进行系统的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的目的和意义、遵守劳动纪律、端正劳动态度等内容的教育;采取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促使罪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实现由强迫劳动改造到自觉接受劳动改造的重大转折

罪犯教育是实现监所安全稳定的源头。监管场所的安全与稳定是保证刑罚有效执行和罪犯改造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狱内良好秩序的建立

和形成,首先必须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工作制度,堵塞漏洞,消除狱内重新犯罪的隐患。但罪犯投入改造后,那种反社会情绪,铤而走险的意识

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因此,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既隐秘

又激烈。如果罪犯的反改造态度没有根本改变,既使管理制度再严格再科学,罪犯也会

寻机以各种方式逃避和对抗改造。这种逃避和对抗行为,无疑对狱内的改造秩序是一个破坏,影响着监管场所的安全与稳定。因此,要实现监

管场所的安全与稳定,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做好罪犯的思想转化工作。通过对罪犯进行认罪服法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组织罪犯参加现身说法

等多种辅助教育活动,针对性的找罪犯进行个别谈话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使他们认识到抗拒改造、重新犯罪的严惩性和危害性,促使他们悬

崖勒马,安心改造。针对少数顽危罪犯,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改造态度,走上积极改造的轨道。

三、罪犯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殊窗口

精神文明是人类主观世界得到改造和发展的精神成果,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

此,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

罪犯是触犯刑律受到刑事惩罚的公民,他们的行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一个破坏,他们是全民族精神文明的落后面,他们在思

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都与全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甚至走向反面。监狱作为特殊学校,本着“挽救人、改造人”

的宗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针对罪犯的具体情况,组织罪犯进行政治、文化、技术教育,鼓励罪犯参加自学、电大、函大等学历考试

;这实际上就是在努力提高罪犯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缩小与全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差距,以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另一部分重要内容是要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

爱社会主义。罪犯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与他们的金钱至上,损人利己等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无不有关。监狱通过组织罪犯进行法律常识教育

、伦理道德教育,采取社会帮教等多种形式,帮助罪犯树立正确的理想和道德观念,养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道德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进一步加强,罪犯教育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

为国际社会恶意攻击我国人权的焦点。因此,罪犯教育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特殊窗口。

四、罪犯教育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事业。江总书记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

大会上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

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犯罪现象是社会消极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集中表现,监狱改造罪犯,就是要用先进文化战胜消极、落后、腐朽的文化。因此

,监狱组织罪犯进行政治、道德、文化、技术教育,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

体现。

监狱的发展方向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入世的脚步,历史已把中国推上了现代化文明建设的轨道,在新形势下,监狱工作也同样面

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1995年1月在全国司法厅(局)长暨监狱劳教局长会议上,司法部提出在全国逐步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奋斗目标,

就是我国监狱工作要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法制建设的需要,适应国际行刑制度发展趋势的一项重大决策。所谓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是指建设

具有现代化先进科学装备,代表当代人类社会进步水平的关押改造罪犯场所。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关键:一是现代化,二是文明。文明既包

括精神文明又包括物质文明,主要是指监狱设施执法水平、管理制度、教育措施等内容。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是二十一世纪监狱的发展方向,

其实质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监狱工作中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要求。

综上所述,罪犯教育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产物,是确保实现监狱宗旨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殊窗口,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

方向,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在新形势下,努力探索罪犯教育的实质及其内涵,对于正确执行刑罚,教育改造罪犯,预防和

减少犯罪,确保监所的安全与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现实的、深远的伟大意义。

《深刻认识罪犯教育实质》来源于,欢迎阅读深刻认识罪犯教育实质。

第四篇:对当前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反思

摘 要:我国目前的罪犯教育改造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罪犯结构、特征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我们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新途径,努力实现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从而保证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罪犯;教育改造;创新。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是我国监狱的工作方针。教育改造,作为我国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我国监狱制度的一大优势。2008年11月周永康同志在中央政法委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监管场所要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通过创新教育改造方法,强化心理矫治,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真正使服刑人员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确保教育改造工作取得实效。周永康同志的这一论述对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加强和改进教育改造工作的意义

首先,加强和改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监狱本质特征和特色的需要。注重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是我国监狱与资本主义国家监狱的本质区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狱的特色。只有加强和改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才能充分体现这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本质思想,才能充分显示出我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政治优势和看家本领。

其次,加强和改进教育改造工作是适应国际斗争形势的需要。"监外一阵风,监内势必一层浪",狱内的改造与反改造斗争,必将随着国际斗争风云变幻而趋向尖锐和复杂。要保持监狱改造秩序的长期稳定,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出应有贡献,必须认真加强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只有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坚定性,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断提高教育改造罪犯的质量和水平,才能未雨绸缪,应对自如。

第三,加强和改进教育改造工作是适应押犯新情况、新特点的需要。当前,在押犯人数不断增加,押犯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重刑犯、暴力犯、流窜犯、"三假犯"(假姓名、假住址、假身份)增多;涉黑、涉毒以及"法轮功"邪教案犯也不断增加。这些罪犯恶习深、思想顽固、心理阴暗、行为怪僻、危险因素多,增加了改造难度,给监管改造和教育改造都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为此,监狱必须认真研究新情况,分析新特点,采取新对策,以提高教育改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

第四,加强和改进教育改造工作是稳定监管改造秩序,促进监狱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前提下,确保监管安全是重中之重。但是,仅靠装备先进和人盯人的战术是不够的,根本的办法要靠强有力的教育改造工作,从而实现从治标向治本的转变。另外,要保持监狱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也离不开对罪犯实施有效的教育改造工作,加强对罪犯的劳动教育和技能培训,以提高劳动的质量和数量,促进监狱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当前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监狱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教育的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教育改造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方面不断创新,为新时期教育改造工作向纵深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教育改造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与监狱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建设还有一定的差距,还不能充分发挥"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核心功能。

监狱要实现改造罪犯的功能,必须依靠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这两个手段。要实现《监狱法》规定的"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这个根本目的,监狱的工作中心就必须回到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上来。

当前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改造罪犯的功能被削弱。我国的监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刑罚执行部分,即严格意义上的"监狱";第二部分是生产经营部分,即监狱企业;第三部分是为社会服务的部分,即"小社会现象"。目前这种"三位一体"的监狱特征是历史的产物,由于财政保障不到位,为了监狱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弥补监狱经费的不足,监狱及监狱警察把大量的精力放到监狱构成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上,尤其是放到了生产经营上。在这种功能多元化集于一体的监狱体制下,使监狱职能出现"异化",监狱很难把主要精力放到教育改造工作上来,削弱了教育改造的功能。

(二)押犯结构的变化与监狱警察队伍素质的不适应减弱了教育改造工作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罪犯构成日趋复杂,教育改造难度确确实实在增大,暴力犯增多,胆大妄为、铤而走险的增多;危顽犯增多;有较高文化层次,原是领导身份的罪犯增多;罪犯的思想更为复杂隐蔽,在服刑改造过程中其功利性改造思想突出。这些变化,对监狱警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监狱基层直接管理罪犯的警察主要是警校毕业和其他非法律专业的高校毕业生,造成在实际工作中,懂管理的多,学过心理学、法学、教育学的人不多,基层教育型的警察偏少。另外,监狱警察的知识更新不能及时,而源源不断的罪犯把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带进了监狱,罪犯群体中的知识和特点是动态的,而我们的警察知识结构相对于社会而言是静态的。许多一线警察综合素质较差,在此情形下,教育改造工作是很难奏效的。 (三)财政保障不能到位与教育投入少的矛盾导致开展教育工作的有限性。尽管《监狱法》已明确,国家将保障监狱教育改造经费。但是,由于目前财政保障不能完全到位,加上监狱经济困难,以至于监狱经费紧张,更难落实教育改造经费了。以某省为例,该省监狱经济困难,罪犯教育经费不纳入财政预算。罪犯教育费每月人均5元只是一个政策,有政策而无来源,教育费仅靠监狱自己解决,因而实际用到罪犯教育上的钱往往是少之又少。在没有投入或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对罪犯开展的教育活动只能是少搞或者是不搞,开展教育受到了限制。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一直是我国对罪犯矫正的两大手段,其中教育改造手段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社会主义监狱的特色,是社会主义监狱性质的基本特征。然而,上述原因制约了当前教育改造工作效能的发挥,影响了监狱工作方针的贯彻执行。

(四)罪犯教育内容和方法创新不够,教育效果不佳。原有教育内容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时赋予新的内涵,做到与时俱进,而是更多地沿袭了传统的罪犯教育内容和方法,导致罪犯教育改造效果总体不甚理想。实施中除了着重投入时间量,还应该着重是否采用了科学的教育模式,行之有效的方法内容,对教育效果追求上的务实。在监狱的实践中常常存在教育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空洞抽象,重"政治教育"轻"公民素质教育",缺乏对道德的审视和重塑,缺乏真正深入罪犯内心的内容。教育方式单

一、简单,脱离社会现实和罪犯自身实际,仍停留在说教、强制灌输接受层面,缺乏双向交流互动,无法调动罪犯自我革新的"内因",当然也难以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云南省某监狱编在扫盲班、小学班的罪犯,虽然成绩合格,但待办理出监手续时,不会写自己姓名的比比皆是,甚至有的罪犯连摁指印也找不着地方。

三、加强和改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途径

基于以上对当前我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粗浅认识,笔者就强化和改进该问题梳理了以下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教育改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率先垂范,做好教育改造工作。监狱领导应当把教育工作真正纳入议事日程,带头承包转化危顽犯,带头做个别教育工作,经常参与教育改造工作,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教育改造工作的考核力度,尽可能硬化教育工作制度和教育工作考核细则,采取不定期考核与季度考核相结合,按照考核的结果,认真地给予奖罚。建立教育激励机制,加大对个别教育能手、教育先进工作者的表彰力度,在立功、提拔、工资福利等方面给予倾斜,营造一种做教育工作光荣,人人争做个别教育能手,争当教育先进工作者的氛围。

(二)加强以提高改造质量为中心的罪犯素质教育。现在社会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我们的特殊教育也应当跟上去,跟上时代的步伐。罪犯素质教育内容,是全面提高罪犯的整体素质。首先是思想素质教育,它仍然处于核心地位,应该加大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针对重大的政治、政策性问题及时搞好应时性的专题教育,法律教育、监规监纪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应当通过各种方式,旨在纠正恶劣的思想和行为。第二是文化素质教育,由于《义务教育法》在部分地区没有很好地落实,新入监的文化层次低的罪犯仍占很大比例。文化素质是基础,一定的思想教养总是以一定的文化素质为基础的。文化水平的高低对思想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提高罪犯文化水平,进而增强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思想觉悟。提高罪犯自我教育能力,也能拓宽思想教育途径。文化教育又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必备条件,技术理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都有赖于文化水平。目前部分监狱警察忽视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抓文化教育对大部分文化低的罪犯而言,技术教育成为空中楼阁。文化教育以扫盲和提高为主,应当将监狱的基础教育计划列入当地政府教育计划范围内,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欢迎社会教育力量进监办学,鼓励罪犯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第三,抓好职业技术教育,提高罪犯职业技术素质。罪犯职硬骨头业技术教育的好坏,是罪犯能否最终完成再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我们改造成果的重要标志。技术教育不仅仅考虑监狱生产需要,还要考虑罪犯回归的需要,要让罪犯多学几门实用技术。积极开展周期短、见效快、投资少、实用性强的服装裁剪、美容美发、电脑电视、电工、机械修理等培训班,使罪犯学得一技之长,提高技术素质。此外,罪犯素质教育还要重视罪犯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营销能力、社交能力的培育,使罪犯在相对封闭的一个时期回归社会后能够迅速适应社会,重新做人。

(三)扩大教育改革工作开放程度。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这是国外许多监狱已推行的做法,如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矫正人员由社会上的心理学、社会学等专家组成,组成社区矫正机构。事实上,社会志愿者教育罪犯有着特殊的效果,社会志愿者与服刑人员是特殊的朋友关系,他们从内容到形式,从语气到形象与监狱警察不同,可以达到监狱警察达不到的教育效果。让社会了解监狱,让社会志愿者参与监狱教育改造工作,是提高教育改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今后监狱教育社会化的趋势。目前至少应建立三种网络,一是地方政府、机关、团体建立帮教联系网络,对罪犯家庭的实际问题,应当尽可能帮助解决,消除罪犯后顾之忧,使罪犯安心服刑;二是与社会知名人士、大专院校、心理专家等社会志愿者建立帮教网络,定期对罪犯进行帮教;三是与罪犯亲属建立帮教网络,经常与罪犯亲属沟通情况,用亲情感化罪犯。(四)丰富教育内涵,创新教育载体

对罪犯开展的教育改造内容要具有针对性,既要坚持不懈地对罪犯进行系统的法制、道德、形势、政策和前途教育,又要在教育内容中注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时代气息,使之丰富多彩,入耳人脑;既要坚持正规系统的课堂化教育,又要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的需要,结合罪犯的思想改造、生活实际组织起有效的系列化的专题教育和辅助教育;既要剔除僵化教条的陈旧教育内容,又要防止忽视思想教育、本质改造的偏向。如监狱在对罪犯的出监教育活动中,要开设"当前就业形势"、"人际关系的处理与调试"、"出狱生活指南"等课程,强化和提高罪犯适应社会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训练罪犯回归社会后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和侵蚀的能力。

过去那些相对封闭式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做到信息和知识的及时传播,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造罪犯的需要,也满足不了罪犯及时了解社会的欲望。可结合监狱工作的实际,让罪犯走出高墙,去观察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把网络用于罪犯的教育改造中,使罪犯在监狱中能够利用网络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知识以了解社会。如可开展亲情录像、网络谈心等形式,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和形式,以吸引罪犯更多的注意力,真正达到教育改造的目的,以便更好地发挥监狱的职能作用,努力提高改造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鉴.监狱学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 夏宗素.罪犯矫正与康复[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3] 于爱荣.矫正技术原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4] 郭建安、鲁兰.中国监狱行刑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 刘江华.罪犯改造质量治本战略研究[J].犯罪与改造研究,2008.(7).

第五篇:书画艺术与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

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她独特的品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它以她超越历史、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在今天依然闪烁着它应有的光彩,这对于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从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监狱在开展多种教育形式、丰富罪犯教育内容的同时,在罪犯中也进行了书法、绘画艺术教育方面的有益尝试。

一、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在罪犯中开办书画班。监狱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配备了素质高有专业特长的警官担任授课教师。授课教师根据书画班的实际情况,参照教学配档,积极认真备课,从汉字的形成、结体,让罪犯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中慢慢了解、领落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怎样把一个汗字写的更美观,除了要了解这个汉字的结体外,在运笔时要心平气和、凝神静气,这样通过练习写汉字,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罪犯的心态,调适罪犯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其健康心理,养成其健全人格的目的。

二、每年利用罪犯的寒暑假日组办罪犯书法、绘画展评。通过举办书画展评,一是展示书画班的教学成果,二是进一步激发罪犯学习书法、绘画的积极性,培养罪犯良好的兴趣爱好,让

—1—

健康向上的东西占领罪犯头脑的高地;三是组织全体罪犯观摩展览,让罪犯说出哪些作品好?好在哪儿?从而提高罪犯的审美情趣。

三、积极开展交流活动。一是聘请当地有名的书法家、画家到监狱举办书画讲座,二是筛选比教好的书法、绘画作品参加监狱系统以及当地市县组织的书画展览活动。

书画班自开办以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效果很好。书画班的罪犯遵规守纪意识明显增强。罪犯颜xx参加书画班之前,内务整理不及时,经常出现狱部扣罚,自从练习书法后,他遵守《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的意识明显增强,渐渐杜绝了各项扣罚,日常改造中增强了信心,六年刑期得到减刑一年六个月的奖励。罪犯张xx,死缓犯,他在学绘画之前,常唉声叹气,对前途心灰意冷,学绘画后,其性情发生变化,思想改造也比以前积极。这些书画班的成员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身边的罪犯,对罪犯的改造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书画班的罪犯先后有十余人被XX市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二、关于在罪犯中开办书法、绘画班对教育改造罪犯所起作用的几点思考

一、书画班开班之初,干警职工反响强烈,在罪犯中也是议论纷纷,持什么观点的都有。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在罪犯中开办书画班的目的,不是在罪犯中培养书法家、画家,而是通过书法、绘画教学培养罪犯的审美情趣,陶冶罪犯的性情,优化罪犯的情

—2—

感结构,继而起到教育、转化罪犯,进而达到稳定监管场所安全的目的。目的不明确,也就失去了在罪犯中开展书法、绘画培训的实际意义。

二、书画艺术,咋听起来高深莫测,其实人人皆可为之。近年来,我们国家在幼儿、少儿教育中,开办了国学启蒙教育,其中就包括书法、绘画教学,使孩子们的心灵从小得到美的启迪。罪犯之所以犯罪,在大多情况下,他自己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犯罪,认知出现偏差,对错不分、美丑不分,心灵扭曲,荣辱观念淡薄,没能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针对罪犯的实际情况,结合监狱开展的文化教育,在全体罪犯中倡导人人都来练习写汉字。人常说“字如其人”,“练字即练性”,使罪犯在练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改变其性情,在方块字的横竖之间去感悟天地之美,教育罪犯要像方块字那样,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三、当今的世界是“文化”的世界,国家领导人在国际交往、国家建设中也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软文化的实力”,个人认为在罪犯改造中也要充分发挥“软文化的实力”。我们清楚罪犯的犯罪思想大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的甚至还根深蒂固。为此我们不能幻想着通过一种或是几种教育方法就能真正转变罪犯的思想,把具体的单独的一种方法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作用孤立起来是不对的,所有种种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手段都是联系起来共同作用于每名罪犯的。为此,在罪犯中开展的书法、绘画教学要与在罪犯中开展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

—3—

来,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在教育改造罪犯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四、作为以重塑罪犯灵魂为神圣使命的监狱人民警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书法、绘画等美学知识、注重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警容要严整,举止要端庄,言谈要得体,不卑不亢,以自己的人格之美来感染罪犯。对罪犯进行书画艺术教育有益于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增强区分“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判断能力和自我养成能力,组织罪犯观赏古今书画名家的作品,观看杨济琛等著名教授在《中华文明大讲堂》中的演讲,每位古今书画大家的人生阅历和创作经历,其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引导罪犯产生向善的动机,激发罪犯自我改造的驱动力,从而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利用书画艺术教育改造罪犯这一新形式,有待于大家进一步探索、完善。

—4—

上一篇: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下一篇:政风行风建设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