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2024-05-06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共8篇)

篇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于守宽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为整个九年义务教育夯实基础的重任,更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随着新课程的启动和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理念会应运而生,与之伴随的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生活将焕发新的生命。小学语文教师要成为教育研究,教育实践,教育创新和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

作者。木文研究的内容就是面向新课程,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l、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

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教学能力。理解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正确”,就是要讲求科学性,字词句章,听说读写,知人论世,均不发生差错。其次是“深入”,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只浅层次地弄清文章写了什么,还要深层次地进而清楚文章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应该引导学生学什么等问题。在正确深入地理解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深入地理解单元课文的量、序、度。即单元教材的知识结

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全册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合理”,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课时切割的合理,一节课的密度容量的合理。其次是“巧妙”,教学突破曰选择得巧妙,小高潮设计得巧妙,启发引导得巧妙。再次是有新意,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意,听说读写能力组合训练方式的新意等。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是备课的两项基木任务,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真正把语文课上得有序、有理、有趣、有味、有奇,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2、选择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广人小学语文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优选出来的,并经过一定理论的概括,加工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结构,阶段和程序的施教形式或样式。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选择和运用“听话和说话”、“写字”、“直接教学”、“合作学习与激发动机”、“阅读教学”等模式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效率。

3、曰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曰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基木的内功。语言表达能力,含有声语、文字和态势语三种。声语的结构,从横向看包括讲述、描述、复述、讲解、讲读、讲演、谈话、提问,答问、讨论、辩论等各种方式的讲话能力。从纵向看包括准确地运用普通话教学的能力,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语体和曰气,采用几化语文来表情达意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借助语言的情感力量,富有鼓动性与感染力地激起小学生真善美的共鸣,启迪学生的心智,点亮学生的心灵。“态势语”的结构,从交际方式上看,主要有无声的和有声的两种,无声的又有动态与静态之分,有声的则是一种“类语言”,并无固定的语义。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态势语主要是通过眼神、手势和神态的变化等来情意表达。小学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教态的修养,以落落人方,优美高雅的体态语言,来陶冶并影响学生,使之共鸣和感化。文学语的写作能力结构,以横向看应具有写作实用文体的能力,具有写作计划、总结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以纵向看应具有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谋篇立意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文章的修改能力等,写得一手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有采的好文章。

4、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型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因素。组织与管理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手段。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精心设计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设计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使学生越学越聪明。组织与管理教学就是把安排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使教师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地驾驭调节课堂和驾驭调节学生的能力。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5、全面创新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掘孩子身上蕴藏着的无限创造J比潜能,这要求教师木身就要具有全面创新的能力。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能力所特别强调的。小学语文教师向学

生传递语文知识,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传递语文信息,教师必须具有非常灵活地适应教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的能力,主要指语文信息处理能力(即吸收、更新语文知识的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即获得语文新知识,扩充语文新知识的能力)。

6、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木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能力素质的培养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l、培养教师超前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很强的“后效J比”,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确立超前的教育观念。面向新世纪的语文教育,需要有适应新世纪课程改革要求的新型教师。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塑造自己的新角色,重视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全新的语文课程将提升语文教师职业工作的技术含量,重建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也将重建教师的

教学理念。我们要从那种以传授知识为木、以教师为中心、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的陈旧不当的教学理念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木、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崭新的教学理念。

2、培养教师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提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能力主动脉可分为二人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二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 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其实质在于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自觉意识,培养他们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估的习惯和能力,培养他们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培养他们对学生反应的敏感J比。有了这些能力和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面对变化的环境而应付自如地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可以应付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了。

3、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活动。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由此才有我国伟人的教育家陶行知,而不是“陶知行”。陶老认为“人生两个宝,双手与人脑。有动手的尝试,才有真知的收获;有动手的实践,才有创造的发明”。小学语文教师参加科研,可以更进一步认识小学语文教学规律,从而更好地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小学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可以在“做中学”。例如,可以用手势语教汉语拼音,及一些具有直观形象的事物,如《鹅》;又如《数星星的孩子》一文可以师生共同设计 创作一幅活动的星空图,化抽象为直观,也可以用一些小实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如《回声》中“回声”原理的解释和《詹天佑》一文中的人字形路线。通过科研,可以校正自己头脑中的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可以形成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逐步养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经常的反省,而教学反省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经途径.

篇2: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着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的标志性教材是()

A.各地依据1978年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教材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C.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D.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2.在教学“燕”字时,要让学生注意到上面是“廿”,而不是“艹”,这是()

A.针对学生知觉不精细的特点B.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C.为防止熟字对生字的干扰 D.加强学生对同音字字义的理解

3.《义务教育大纲》指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是()

A.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B.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C.理解课文D.朗读和默读

4.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的三个主要方面是()

A.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B.教学用时、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C.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D.教学态度、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能力

5.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许多弊端,旧根难除。在1978年,一位著名学者对语文教学的“ 费时甚多,收效甚微”现象提出批评,他是()A.张志公B.吕淑湘C.叶圣陶D.王力

6.小学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根本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他们的()

A.课堂应变能力B.设计教学的能力C.语言表达能力D.分析教材的能力

7.听力构成的要素包括()

A.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B.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记忆力

C.记忆力、理解力、复述力、注意力 D.记忆力、复述力、注意力、辨析力

8.小学阶段说话训练总的要求是()

A.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B.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演讲、注意礼貌

C.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表情丰富 D.先想后说、注意礼貌,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朗读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方面的作用。

2.低、中、高三阶段作文教学的侧重点是什么?

3.怎样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听说能力?

4.如何理解评估的“全面性”?

六、材料分析题(8分)

下边是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请加以分析,说说教师如何在指导学生表达自己意思上下功夫。有位教师教了《小木船》这篇课文后,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破裂的事情。结果许多同学都雷同地写自己和同桌同学吵架,后来又和好了。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谈一谈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增强训练意识和服务意识两方面下功夫,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试述如何以《义务教育大纲》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改进语文教学,推进素质教育。

二、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请简要阐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5分)

2、语文教学如何正确理解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请举例说明。(5分)

3、请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怎样才能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5分)

篇3: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存在问题

1. 缺乏对专业培训和指导的认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学校会组织教师们参加一些教研项目,这种被动的参与使得有些老师忽视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性,不能创设情景,不能将培训和指导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得教研项目形式化,教学能力得不到提升。

2. 缺乏创新意识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于老师而言同样如此,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教学内容的仔细研究,沿袭他人的教学设计,依赖过去的教学经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导课直白、教学刻板,缺乏趣味性,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创新素养才能激发学生们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技术、新的教学形式、新的教学流程等,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塑造新角色,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

3. 教学科研能力差

部分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无视新课改、新课标要求,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忽视教学科研的重要性,缺乏教学科研与日常教学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部分学校对教学科研的重视程度不足对此也有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找到该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而解决该问题,这不仅能让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极大提升,还能让更多的教师研修学习。

4. 教学反思能力差

教学反思对教师自我发展至关重要,但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不足,敷衍了事,每次教学活动后都应该总结自己的收获,发现自己的不足,对于好的方面,精益求精继续使用,对于不好的方面,要及时找到解决办法,避免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出现,小学语文教师若缺乏教学反思能力,就会缺乏对教学过程的整体把握,教学能力提升的速度也不会高。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1. 主动学习,不断创新

小学语文教师在入职前都接触过教育理论,教育理论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多吸收教学养料,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第一,要主动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小学语文教师不尽要锻炼自己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系统的掌握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更要开阔眼界,增加对课外读物的阅读,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支撑自己。第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师应主动学习新的教学技术,通过网络等方式学习更适合学生们的教学方式,并将新的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分享新技术的果实。第三,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探究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新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有效的掌握知识,增加综合素质,语文教师要倡导教学的自由性和丰富多彩性。

2. 反思教学,提升能力

教育家叶澜老师曾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撰写教学反思中一是要科学、全面、细致的记录教学实践过程,检测教师自身是否完成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认同教学方法;二是,针对在教学实践中不足之处进行梳理,并研究、反思,完善不知之处,并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给予更多关注,精益求精。三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因某一情景产生灵感,从而得到新的教学方法、教育方式,将这种灵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研究这种灵感的可行性。但是反思记录不及时,当时的灵感就会随时间消逝。

3. 增加研修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新课程标准,增加研修活动,第一,增加校内研修次数,提升研修质量,不断探讨研究教材、教法及课标。第二,增强有关于信息技术的研修活动,目前仍有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这样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新技术必然会导致新的教学模式,跟上时代的潮流,必定会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新颖性。第三,增加课外研修活动,课外研修活动对教师的自主性要求不高,部分教师不够重视,然而课外的研修活动多是介绍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这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将新的教学理念传达给学生。

4. 重视教学科研工作,提升科研能力

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已经成为共识,小学语文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尤为重要,首先,要积极思考,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其次,要查找与该问题相关的一些资料,并做相关的调查研究。然后,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再次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最后,撰写研究报告。在这一过程中即能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更能给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杨志博.新课程课堂教学对教师能力的新要求[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版),2006.

[2]王宪华,唐玉光.课程改革视野下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J].集美大学学报,2006.

篇4: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体现教学能力

一、教师要进行差异化教学

在一个班级中,由于学生的爱好、思维、认知等不同,导致在学习上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整体上提高班级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存在的差异。如果是按照一个标准在执教时 “齐步走”“一刀切”或“扯平拉齐”,根本不能体现自己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仍然是原地踏步。因此,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

一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兼顾到,做到培优、提中、补差。对优秀生,要保障他们的求知愿望,从学习的难度上有所提升,充分开发潜能,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状态;对中等生,要让他们吃好,提高现有的水平,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对“学困生”要加大转化力度。教师不要放棄和歧视他们,孩子还小,大多数并不是由于智力原因造成的学习落后,教师要耐心教育,在课下多补课,多指导他们学习。

二要扬长避短。我发现,优等生并不是样样都行,而“学困生”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都有学习上的优点和劣势。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有的喜欢阅读,有的作文不错,有的擅长口语表达等等,如果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我们就会忽略每个学生的细节,甚至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教学上,要发挥他们的优势,抓住其不同的特点,扬长避短,带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要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避实就虚。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学习的档案,从中发现每个学生学习上容易出错的地方,做到针对性教学,因材施教,避免教育的资源浪费。比如,有的学生字写得不对,有的造句不通顺,有的标点符号混淆等,教师可以进行不同的指导。

二、教师要注意“整体”把握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就是把握课文创设的语境,把握作者的基本倾向或观点,把握人物、事物的本质属性。离开了这些,我们就无法理解、判断、赞赏、批评某个词语是否用得恰当,某种句式用得是否合理,某个细节描绘得是否传神。单独地学习词语、修辞手法、句式、写作方法,只是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不是阅读教学。那么,如何处理整体把握课文与分段、概括、分析课文之间的关系呢?我们说,对重点篇目应该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分段,理解概括段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人需要、体验和理解始终是最重要的。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如按情节线索分段、按时间顺序分段、按空间顺序分段、依据观察点变化分段、按情节发展顺序分段、按人物出场先后顺序分段等等)。答案可能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只要言之有理,就不存在对与不对的问题。

三、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认知往往取决于个人发喜好,对感兴趣的知识,学习就积极、主动,学得快;不感兴趣的内容感到学习困难,没有学习的热情,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围绕教学内容,挖掘和开放兴趣点。

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教师一节课下来如果只是讲课,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没有学习的兴趣。可以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如做游戏。猜谜游戏、摘果子游戏、一字花开游戏等,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识字,学拼音;表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带上面具,亲身体验;讲故事。小学生最爱听故事。教师讲课时,结合课文内容适当地给学生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能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古诗教学《塞下曲》,我就先讲了一个汉朝名将李广的故事,学生听完故事后,不仅大体理解了诗意,而且兴趣盎然,印象深刻。当然,与课文有联系的故事很多,讲解时教师要适当选择,做到有的放矢。

四、教师要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是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统一,缺一不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步时期,语文的教学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语文的工具性,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创新学习思维,开阔视野。语文的人文性,需要教师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五、教师要在课堂有效讲授

语言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是一门艺术。讲授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听课的效果,教师的讲授要注意以下方面。

1.讲授要吸引学生。只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才能愿意听,听得进去。教师如果直白地把教学内容讲解给学生,比较单调,要在语言上吸引学生。如生动、幽默、音调抑扬顿挫,调整语速等。

2.掌握课堂讲授的节奏。一堂较为成功的课程一定具备适当的教学节奏。适当的教学节奏不仅可以让教师讲授的过程比较轻松,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容易理解、掌握应有的知识。比如,教师在对课程进行备课时,需要设计合理的过渡,并保证过渡的简洁、合理,控制过渡的数量。如果这方面把握好了,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而且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3.讲授要清晰明了。在教学中,教师对于要教学的内容应做到有组织、清晰、循序渐进,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点需要简单了解,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把握,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把控。在引起学生的注意的同时,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收集必要的信息资源,列出学生感到陌生或者是难以理解的概念,明确课堂的主要教学任务,从而使讲授变得更为清晰,教师和学生保持一种相互的对话和交流,使得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

4.讲授配合体态语言。体态语言是讲授的辅助方式,利用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通过不同的表情、眼神、手势、肢体动作,让讲授更加形象,吸引学生听讲,增强记忆,理解深刻。

5.充满感情。富有感情的话语比单纯的理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倾注感情的语言能描绘出语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听课才有情感的投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名“指挥家”,为了学生的成长,不断去学习和探究,这样才能创造有活力的教学,很好地驾驭教学活动。通过多方面去整合教学因素,让自己的课堂教学高效、和谐,提高教学效果,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

【责编 齐秋爽】

篇5: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学无止境。加强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群众和学生家长的殷切期盼。我校在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方面,通过开展学习模仿、定课研究、撰写教学反思、深化课堂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着力,使大家的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和飞跃。

一、开展学习模仿活动。

学习模仿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扎实基础,开阔视野,最终目标是能够学为所用,有所创新。

1、模仿老教师的课。我们有很多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坛上任教多年,亲身经历了历次语文教改的前前后后。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随时随地都可以请教。我们组织骨干教师、老教师、青年教师、“教坛新秀”之间都分层次结成教学帮扶对子,学校要求他们在一起多讨论,多听课,多评课,每月要听结对老师一节课,一学期要指导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或论文,指导情况纳入学校骨干教师考核和评聘的重要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学校要求校内13名省、市、县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示范课,还要求他们分别举办讲座,介绍各自学科当前的发展现状与科研方向,结合实际谈自己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学校已先后安排了“镇小办学理念”、“网络基础知识”、“镇小教育科研”、“新课程下的教学观与学生观”等讲座专题。学校要求每次讲座的主讲人既要有纸质和电子文稿,还要制作多媒体课件,促进骨干教师全方位发挥引领作用。

2、模仿县、镇公开课。主要是了解上级教育业务部门推介的新教学理念,实践他们倡导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是要先学好一定之规。如谷城县教研室在运用新教材之初,经过广泛地调查研究,总结出了“引导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其中语文课能够较普遍运用的“四步八环”课堂教学结构,对语文老师们使用新教材很有帮助。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多次听课、试教、评课的基础上,大家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在运用“四步八环”的模式方面有了不少变异,逐步达到了有所创新。

3、模仿名师的课。

鉴于农村学校培训资料匮乏的现状,学校因地制宜挖掘培训资源。学校接通了互联网,教师办公室的所有微机均可上网,方便学校和老师查阅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中华教育资源网、中小学课件网、“老百晓”网站、谷城县教研网……都是老师经常浏览、点击的网站。学校还搜集网上资源建立了“名师教学”文件包,由各科教研组长和远教管理员共同负责不断更新内容,里面有霍懋征、王崧舟、支玉恒等名师经典的课堂实录。除学校专门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外,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也可学习借鉴。

观看诸多名师精彩的录像课,仔细拜读名师经典的课堂实录,认真研读他们的教学反思和众多的评论文章,做到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最终是要达到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二、开展定课研究。

1、一学期深入研究一课。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教研组成员的群体智慧,人人参与,共同探讨,分工合作。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通过定教材、共同备课、定教案、定上课人选、不断试教、不断反思、不断修改等一系列过程,推出一堂堂高水平、高质量的专题研讨课。课后,再通过组织评议、集体反思、写课例反思等形式总结课堂教学活动方式设计运用的成败,以此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语文教研组推选兰老师执教《给予树》等,采取集体备课——一人讲课——主讲人说课——众人评课——主讲人到另一班再上课,从而收到了一人讲课、众人备课、共同提高的效果。

2、连续深入研究一课。通过分教研组定教材——选拔上课人员——多次集体听课——多次人人“对话”——总结评价等过程,使老师们所要上的“课”更能符合教学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原则等。在磨课过程中(即人人对话的过程中),每个参与者在陈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时,不仅要对某一教学环节、存在问题等加以肯定或否定,而且还要努力从理论视角或从实践层面表明自己的思考依据。如我校扈老师曾经连续三年代六年级语文课,我们让她连续三年都讲同一课《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年年都有新感悟,每次都有新提高。又如周老师执教《回声》时,先在校内两度讲课,评课。然后把她的课堂教学录下来,边回放边组织骨干教师评议研究,40分钟的一节课,大家在一起反复琢磨了3个多小时。然后又到街道中心小学、黄畈中心小学上课,虚心听取兄弟学校评课意见,使上课者、听课者等所有参与者都有了感悟和提高。

3、多人深入研究一课。就是在语文教研组内,指定同一内容教材,发挥教研组成员个人教学风格,独自钻研教材进行个人特色备课,然后进行集中展示。在观摩后的研讨中,淡化教师观摩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将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教育行为的分析、研究上,引导教师分析不同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的不同影响,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通过研讨,引发教师各种观念的碰撞,让教师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个人教学特色,而且充分发挥了教研组成员的群体智慧,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开展撰写教学反思活动。

叶澜教授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学校提倡并要求所有老师课后写教学随笔或反思日记,每学期写教学实践反思总结。我们建议老师们在撰写教学反思时主要写以下几个方面: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师生共鸣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更高层次。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篇6: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的提高

—————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能够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训练,阅读训练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其对巩固、扩大识字教学成果,奠定学习作文的基础,以及发展学生阅读、写作等多方面能力,培养学生品德和形成学生健全个性都有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特别重视,并且加以创新。

[关键词] 阅读能力质疑想象思考创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对于该如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本人经过实践与思考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学生思维与兴趣的培养

⑴激发学生思维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到这里方见长进。”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按常规思维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但有的事情和问题按常规思维却解决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得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从事情或问题的反面或逆向去想,以取得成效。这就是求异思维或叫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课例。如《将相和“完璧归赵”》这一故事,蔺相如出使秦国的目的是保护好和氏璧,但他见秦王无诚意换璧时,却以“举璧撞柱”逼迫秦王举行典礼,赢得了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时间。由此可见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司马光砸缸》中司马光的绝顶聪明就在于从反面设想,使水离人,砸缸放水,就了落水的小孩。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这类课文教学时,通过课内的启 1 ①

发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大胆求因,用求异思维解决现实的事情或问题,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达到对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参与的效果,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⑵鼓励学生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不仅是积极思维的表现,而且是“好奇、想象、冒险、挑战”等创造性人格特征的显露。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对教师的讲解和提问,另辟蹊径,提出自己不同新见解。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减少无效劳动,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对于学生来说,则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主动探索,激活创新思维的作用。语文阅读教学中处处有疑。如《狐狸和乌鸦》这一课的第三段是这样的:“有一天,乌鸦飞出去给它的孩子找吃的。它找到一片肉,叼了回来,站在窝旁边的树枝上,心里很高兴。”学生对此提出了疑问,有的说:“乌鸦已经飞到窝旁边的树上,干吗不到窝里去喂小乌鸦,偏要等狐狸去骗他?”有的说:“这时窝里的小乌鸦肯定会呱呱大叫,急着要妈妈喂食,乌鸦妈妈怎么会有心思去跟狐狸聊天?”还有的说:“如果狐狸和乌鸦是邻居,乌鸦肯定知道狐狸的鬼花样,是不会再上当的。”„„于是,大家认为课文应当改一改,不妨该成“乌鸦飞累了,停歇在半路的一棵树上,心里很高兴。一只狐狸跑了过来„„”当然,教材是不是应当改一改,不是孩子可以决定的,但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敢于独立思考,敢为课文挑刺的那种精神和那个过程,却是十分可贵的。教学中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多质疑,这样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还要积极引导,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二、想象是阅读的基础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渗透在小学学习的各个方面,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十分有益的。在阅读教学时应充分启发学生想象,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换一个或几个角度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可以提出这样的思路:如果曹操用带火的箭怎么办?教师虚拟诸葛亮和曹操斗智斗勇场面,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理由,说明诸葛亮思考缜密,棋高一着。⑵借用想象练习说话能力 ②

想象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教材中,有些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未尽的感觉,让人思考与流连。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去发掘那些含着的因素,以用作说话的材料,无疑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例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这个喜欢葫芦的人,还会再种葫芦吗?如果他第二年还会种,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帮忙想想,说出这个人今后怎么做?”经过启发,学生们高兴极了,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展开想象,争相给这个古人来设计未来,经过这事后,学生明白了:种葫芦的人是如何吸取了教训,明白了什么道理。再种葫芦他怎么管理„„最后得到了许多大葫芦。通过训练,学生说话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⑶适时引导和点拨

许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教育价值,但又各有具体特点。如教学《小兔运南瓜》一课时,有个学生说:“老师,如果正好牛伯伯拉着牛车经过,小白兔就可以请牛伯伯把南瓜运回家了,这样多简单呀!”老师说:“你想的办法不错,请别人帮忙固然好,自己动手做一做那会更有意义。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活跃起来,想了很多快捷方便的好办法。教师很好地利用文本去启发学生想办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如在十一册里有一组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抓住这些课文写作特点的同异处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这个角度来提高学生分析文章、鉴赏文章的能力。如这样提问:“《少年闰土》、《忆铁人》都是写人的文章,你最喜欢哪篇的写法?”“两篇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不同?哪篇文章着重刻画人物外貌?哪篇文章着重刻画语言和动作?哪篇文章又着重刻画了神态?这些侧重点都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学生在比较中,认真思考,人人动脑、动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分析、比较、鉴别过程中,不仅使学到的知识、口头表达能力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且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三、创新思考,归纳总结

⑴观察、讨论、实践相结合观察是思维的知觉。例如在《称象》一文中,可以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一边演示:(1)先把纸船放入水中,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处。(2)再将“大象”“赶”到船上,并在这一次船身的下沉处画线。(3)把“大象”“赶”上岸,船身上移;再往船上“装”石头,至船身下移至画线处为止。然后让学生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大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年仅七岁的曹冲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于是,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曹冲为什么会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受官员们的启发:以船代秤,以石代象,化整为零,聚零为整。这是曹冲善于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问题的结

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曹冲学习,平时多观察,多思考,这样人就会变得聪明起来。⑵比较归纳

比较是认识事物异同的方式,归纳是由个别事物发现普通规律的方法。两者都能启迪思维、深化理解,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可进行文章的思路比较、中心比较、线索比较、语言比较、结构比较、写法比较等,发现并归纳得出存在的规律。如《做什么事最快乐》一文讲了小青蛙问啄木鸟做什么事最快乐?啄木鸟说给大树捉虫子最快乐。小青蛙问蜜蜂,蜜蜂说采蜜最快乐。小青蛙问水牛,水牛说耕地最快乐。小青蛙回家问妈妈,他们三个人怎么说得不一样?妈妈说:“为别人做你自己能做的事,你会觉得最快乐。”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问:小朋友,小青蛙越问越糊涂了,你看,啄木鸟说给大树捉虫子最快乐,水牛说耕地最快乐,蜜蜂说采蜜最快乐,他们说得一样吗?究竟做什么事最快乐呢?让学生比较、归纳,学生从青蛙妈妈的话中知道了:他们的回答看起来不一样,其实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为别人做有用的事。那么,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他会怎么做呢?然后选择角色,朗读表演。

⑶学生主体的发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无疑指明了只有多读书,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在语文课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训的情感熏陶,获得的思想启迪,并鼓励学生创造性表达出真情实感。在教学《童年的发现》一文中,课文讲的是俄国作家费奥多夫童年时的一项科学发现,反映了儿童对求知的渴望和孩子们惊人的想象力。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加入这件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办?学生兴奋不已,纷纷发表个人见解,继而交流了他们各自童年的发现——“我发现了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我发现鸡与蛋的关系。”“我发现了月亮中的嫦娥常搬家”„„学生创造的火花迸发开来,汇成一首首优美动听的童年诗篇。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并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创新的成功和喜悦。①

四、整体感知、加深印象

⑴连结延续

顺势引导学生延伸情节,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深化中心。有位教师在教学《少年闰土》时,引导学生认识了闰土非常可爱的形象后,要求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课文中没有说明的“我”的形象,要求既有想象力,但也要有根据。学生有的说他是一张苍白的脸,头戴瓜皮小帽,身穿丝绸做成的小马褂,因为“我”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家境”也好。有的学生说,他的身体一定不好,来一阵风就会吹倒,因为“我”整天呆在高墙大院中。有的学生说他的肚子是鼓鼓的,因为“我”整天吃好的,又不要干活。教《凡卡》一文时,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以后,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一下文中的“凡卡”外貌。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创造了条件。

⑵创造性复述

复述是检查对课文理解的方式之一。创造性复述是根据课文的主题思想,从概括基本内容入手,通过合理的思维和想象,以不同的方式改组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授之以渔、求新求变

“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教学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仅对学生在校学习各门学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良好品质,使学生终生受益。

要更好的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以下几个方面阅读方法的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方法、分段方法段意的概括方法、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理解写作特点的方法、朗读方法、默读方法和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要从整体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能力培养目标、教材特点、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行有机渗透,适时点拨。比如教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可采用两种学习方法:(1)认真仔细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再把各段大意有机合并,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2)抓“四要素”句子(就是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俱全的句子。例如《登山》一课,①先看题目,“登山”是“四要素”中的一要素——事情;②通过阅读,找到人物——列宁和巴果茨基,地点是普罗宁,时间是一天早晨;③根据故事情节,归纳一段“四要素”俱全的话。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结论

具有创造性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不仅可使学生拥有宽厚的语言文字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更重要的是促成了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习得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这将是受用终身的。

参考文献:

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3》

(http:///chushihome/sxbzy/kcbcun/ywen.htm)

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二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 ③王雁《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④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版

⑤张新《小学生减负与课外阅读》江西教育2002年第6期

篇7: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除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外,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文学作品的教学能力的话,还需要做到以下二点: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必备基本的文学理论素养。

教师要想教好儿童文学作品,就必须了解儿童文学这门课,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系统地学习《儿童文学》这门课程。如果以前讀师范时,没有学习过这门课程,现在应该通过网络或继续教育专门学习这门课程。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儿童文学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儿童文学是独立的文学门类,有自己的文学创作理论和审美特征。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儿童文学发展史和现状研究为指导,广泛阅读各个时期国内和国外优秀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时常走访有特色的儿童书店和儿童图书馆。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儿童文学鉴赏能力。

儿童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一种精神活动,是阅读文学作品的对象所产生的艺术思维活动和审美活动。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美的鉴赏力。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原著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感受原著作者的思想情感,从原著作者那里挖掘作品的价值。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分析,让学生感同身受,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具备儿童文学批判家的素质。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看到儿童文学作品是否对学生感兴趣,还要看到儿童文学作品是否对学生有益处,要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正确地评价作品的价值。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基本的儿童文学理论素养。需要具备一定的儿童文学作品审美鉴赏能力,弥补儿童文学作品存在的缺陷。我们的小学语文老师需要阅读优秀和经典的文学作品。

篇8: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能力

一、巧妙利用时机以及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多认少写, 乐在其中, 这是现代教学中对于学生识字的主要理念, 如果能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识字后的乐趣和积极作用, 那么我们的教学工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当代社会, 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文化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反映在生活细节上面就是, 现在的孩子们都有着比较优美又诗意的名字, 而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们的来说, 对于自己的同学充满的期待和新奇。因此, 从内心非常渴望知道同学们的名字, 所以我们帮助同学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卡片上面, 然后从卡片上的名字开始简单的介绍自己, 直到每个同学都做完了自我介绍。同学们的新奇和兴奋已经充分被调动, 这时我们的教师提出做一个帮卡片找主人的游戏, 规则就是先把写有名字的卡片集中放在一起, 然后凭借自己的记忆, 把卡片上的名字和它的主人对号入座, 在游戏的过程中, 有的同学很快的完成了游戏, 有的同学找错了主人, 学生们时而认真思考, 时而捧腹大笑, 几轮游戏以后, 同学们基本上都可以找到正确的名字和卡片, 一堂课就这样轻松愉快的度过了, 学生们相互之间不仅很快变成相处愉快的伙伴, 而且每个学生都不自觉的认识了很多字。这种方式学生们是非常喜欢的, 迎合了他们这个年纪爱玩耍的天性, 又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和保护了学生们的识字兴趣。

二、鼓励参与, 感受识字过程的快乐

我们都知道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就是兴趣二字,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首先要做到基本的传道授业解惑,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这其中, 首当其冲的就是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我讲你听这是我们多少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 如果只是一味的灌输, 而没有学生们的积极配合, 相信到最后就有可能出现你讲我睡的现象。因此,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参与, 是让学生们变被动为主动, 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教学知识得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三、积极利用生活环境和儿童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首先教室对于学生们来说无疑是很好的识字课堂, 但除了教室这个固定的场所来说, 其他的很多环境和地点都可以让学生们随时随地的学习。首先教师除了积极引导学生以外还要和学生家长做好沟通, 让家长意识到在课外时间里, 家长就是孩子的老师, 家长可以利用一切场所和机会引导学生们去认字, 去阅读, 并且学会和家长分享, 久而久之, 就会培养孩子成为好学, 积极, 主动的好学生。其次对幼儿的识字教育上要做到以儿童认知规律及生理心理特点为依据, 同时结合汉字教学规律, 以经典古诗、朗朗上口的儿歌、趣味故事为载体, 让孩子们通过对字—词—句—段的阶梯式训练, 使孩子的理解力与语言表达等能力大幅提高, 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尽早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 进入早期阅读, 培养学习兴趣。例如:汉语拼音是打开字音大门的钥匙, 是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的法宝, 熟练的掌握了汉语拼音的规律, 就可以借助认识更多的汉字, 并且尽可能早的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四、复习所学内容, 提高阅读能力

文字作为最基本的个体单位, 掌握与否直接影响我们的阅读学习能力, 阅读学习是学生们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 阅读能力是对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素, 是未来社会一个必须具备的能力, 可是培养我们人格素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 我们要尽一切努力和办法, 培养和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认真学习识字的优良习惯。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我们的记忆遗忘规律是呈曲线式的, 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所以及时组织学生复习显得尤为重要。低年级的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都很强, 当忘记的也很快, 所以要想改善这种状况, 就要掌握好复习方法, 针对目前所学的新知识, 做到定时的回顾复习, 具体的方法比如, 及时翻阅所学过的汉字以及相关内容, 或者把学过的汉字做成卡片, 随身携带, 随时随地翻阅。

上一篇:老婆搞笑道歉信下一篇:取保期间申请出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