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l教学法实施步骤

2024-04-29

cbl教学法实施步骤(精选6篇)

篇1:cbl教学法实施步骤

教学实施步骤:

一、确定项目目标,提出工作任务

(1)任务提出:教师展示任务及加工后任务成品,提出总体目标。(2)总体目标分解成若干子任务:

1.熟悉和掌握数控车床切削加工工艺及编制加工工艺过程卡 2.掌握数控车床切削加工零件的程序编制

3.掌握数控车床操作及加工调试及数控车床操作

4.复习数控车床的几个复合指令格式,画出复合切削路径并注解

(3)人员分组。根据学生性别、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个人特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首先将本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小组成员基数拟定为3-5人,由各小组成员讨论决定各小组负责人。

二、计划

学生针对该项目任务制订一个工作计划。教师根据需要给学生提供咨询。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各个工作步骤介绍、小组安排、权责分配、时间安排等。制订工作计划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设计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以及自主分配项目任务的能力。

三、决策

六个小组分别开展技术信息搜集,如刀具参数、加工手册、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和工作任务调研。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分别独立地开展工作,首先各小组复熟悉和掌握数控车床切削加工工艺及编制加工工艺过程卡。然后制订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数控加工刀具卡片,形成各自的决策后,在大组内进行信息汇总,分析各小组的决策内容,探讨并调整,从而形成本大组的优化方案。

四、执行

以小组的形式,根据步骤3中确定的加工方案,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并将程序输人斯 沃数控仿真软件,在仿真软件下模拟机床的起动与关闭、程序的输入、工件的装夹、刀具的选择与安装、对刀、空运行、程序的调试、零件加工等操作过程,以提高实际操作数控车床的熟练程度,并提前预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由小组讨论,并经教师审核后,将调试好的程序拿到数控加工车间,实际操作加工。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随时将当前结果与项目目标进行比较,并适时修改决策方案。

五、评价

评价分为两个步骤。(1)成果汇报

汇报内容包括任务分工,计划与决策过程,重点汇报实施过程中加工质量的控制与测 量方法,产品是否合格。(2)评价

评价形式包括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组间交流、教师总结,内容包括加工的检验、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解决的方法、成功之处等。

成绩评定:成绩评定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现场操作规范评分,由教师根据现场操 作给定,这部分占20%;第二部分是成果汇报得分,由其他各组及教师根据汇报情况给 定,这部分占20%;第三部分为项目结果得分,根据对项目执行结果的检验评定,这部分 占60%。

六、迁移

篇2:cbl教学法实施步骤

本学期我执教的初三2班3班,学生素质普遍偏低,书写与背诵能力相对较弱,学习习惯也不好,没有尖子生。面对当前的中考形式,要想在中考中取得较好成绩,难度很大。

二、教学设想

1、突出学习习惯的培养,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尽管已经初三了,但多半没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只有极少部分稍稍有所养成。所以教师指导督促学生有每天的学习计划、目标,并对应过手的知识进行自测和师测,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千万不能拖帐滚雪球。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做深入了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学生学习的伙伴,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帮助者。让学生既能紧张有效的学习,又能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关爱和帮助,在紧张、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圆满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

2、功夫用在每一节课上。初三下学期的时间本身就很紧张,指望学生课下在语文上花很多时间是不可能的。为此,要特别注意当堂的学习效果,突出重点难点,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诸如第一轮复习当中,坚持当堂听写默写,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3、不忘学科的特殊性,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虽然在初三的语文教学中,“填入”式的传授不可少,但还应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才能形成真正答题能力,应对85%主观题目的考试。在教学中,始终突出语文的人文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思想,对生活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4、教会学生学会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学习上“会思考”的人,能和老师一起从大量练习题中归纳出答题的规律和技巧,真正拥有答题的绝招。

5、冲刺阶段抓好培优辅差。努力挖掘较稳定学生的潜能,完成知识的.系统化,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与此同时,也注重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形成语文基本能力。从而,让整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得到提高。

三、具体措施

1、在阅读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参与全过程,

2、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讲评中来。让较好的学生对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广泛地征求所有同学的意见,相互评价、最后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使学生们正确地认识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课后进行必要的修改,建立了民主的教学风气,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

3、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从培养兴趣着手,用图片,实物,多媒体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2)课后复习(3课文背诵(4作业(5积极思考,主动发言(6上课作笔记

5、对古诗文无法过关的学生采用“一帮一”,“人盯人”办法。

篇3:cbl教学法实施步骤

一、情境导入,激趣入境

在导学式教学法中,情境导入是首要环节,即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手段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精设教学氛围与场景,诱导学生于真实自然的生活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使其主动探究数学知识,获得进步与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情境导入法多种多样,如多媒体导入、故事导入、活动导入、谈话导入等。在小学导学式教学中,教师若想巧设教学情境,则需把握教材特点,分析学生学情,考虑自身状况与实际教学条件等来优选导入法。

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教师可紧扣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实例,通过多媒体与谈话导入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新知学习状态之中,体会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今天,随老师去游乐园“玩玩”吧?然后呈现游乐园场景课件:转椅、缆车、旋转木马、摩天轮等好玩的游乐项目视频。然后引导学生给这些运动方式进行分类。学生小组讨论,选出代表汇报交流,讲讲分类理由。如缆车等直线运动的归为一类;转圈的旋转木马、转椅、摩天轮等作为一类。这样,通过设置学生去游乐园玩的生活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实现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二、新知引学,应用实践

完成情境环节后,则进入新知引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同学通过多种学习活动,如动手实践、探究讨论、抽象概括、综合归纳等活动来学习与探究新知,使其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而获得有关知识与经验。同时,在新知引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有效处理学生认知结构特点与知识特点的关系,优选探究形式与方法,如独立探究、分组探究、集体探究等,使人人参与,让每位学生质疑、讨论,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目标。当学生初步理解并把握新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入应用实践环节,包括基本性实践、发展性实践、综合性实践等,从而强化知识运用与巩固。

如学习《平移和旋转》时,当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与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①请转一转、移一移课前准备的学习用品,看是否可以创造旋转或平移的动作?请学生上台演示,解释说明。②在动手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旋转与平移现象,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不少旋转与平移现象,可举例说明吗?③请用动作表示旋转和平移:学生组内表演,比比谁的动作最具创意,而后请同学上台表演,其余同学判断是哪一现象。

接着,可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平移距离:若要在纸上表现平移现象,该如何做呢?①图中有个平行四边形,要将它往上平移两格,该如何移?②平行四边形往哪个方向移动了?它移动的距离是多少?这样,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交流空间,使其通过讨论交流来完善认知,判断与总结平移距离的方法。

而后应用实践:①移一移,说一说。图(1)向上平移了()格;图(2)向()平移()格;图(3)向()平移()格。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一支铅笔,将笔尖放于三角形原位置的某顶点上,然后依照三角形平移方向与位置来移动笔尖,观察它往哪一方向平移,落在哪一位置上,需要平移几格。这样,可让学生明白观察图形平移过程,只需观察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②画一画,议一议:如何又准确又快速的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中,课堂小结也是重要构成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教学功能,可归纳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系统;可突出重点,深化认知;可启发思考,强化记忆。在小学数学导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实际来灵活选用课堂小结方式,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养成梳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1. 比较法。

即所学知识之间,亦或新知与易于混淆的旧知进行比较与区别,从而帮助学生把握知识链接关系,构建知识系统与网络,复习与巩固知识。如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认识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完成如下表格。

然后根据表格内容,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异同点,总结归纳。认识梯形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腰梯形,并以图形来呈现四边形的关系,帮助学生认知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学会总结归纳,加深理解与记忆。

2. 歌诀法。

篇4:数学讨论法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课前提出预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讨论法,核心环节是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但要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就需让学生对讨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在讨论法的实施中,课前预习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保证预习的有效展开,在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以导学案形式明确预习目标,让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形成初步的知识构建。

以“一次函数的图象”教学为例,该课时中对函数图象概念的理解、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基本知识点,而这也是预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初步了解的重点。为此,预习过程中教师导学案的目标定位就是了解函数图象的概念,能尝试作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在导学案中教师以填空、判断来引导学生对函数图象概念进行预习,以描点法引导学生初步尝试作图。在目标引导下,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内初步讨论,分享收获,总结问题。学生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教师收集导学案并在课前批阅,从中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讨论法的过程中,课前预习是尤为重要的环节。一般而言,教师要提前下发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在时间上要给予保证。学生完成导学案后教师要及时收集批阅,要结合导学案认真分析,掌握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这样才有利于课堂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

二、课中提出讨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这是讨论法实施的核心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为有效地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教师在提出问题前要结合一定的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而以层次性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同时,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讨论中及时给予引导。

首先,要创设情境引出讨论问题。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的教学为例,该课时中学生已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对全等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以生活情境“划玻璃”(在家装过程中一块三角形玻璃被打破成两块,现在要重新去划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要将两块玻璃都带去还是只带一块?如果只带一块,应该带哪一块?)来引入问题,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生成问题,从而进入讨论过程。

其次,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而以层次性问题来引导学生不断深入讨论。数学知识间具有较强的联系性,要让学生构建起数学知识,就需让学生在解决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去解决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构建知识。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的教学为例,讨论过程中教师依次呈现的问题为“(1)什么是数轴?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2)两条坐标轴如何称呼,方向如何确定?(3)坐标轴分平面为四个部分,分别叫做什么?(4)什么是点的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有几部分组成?(5)坐标轴上的点属于什么象限?”在讨论中明确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基础上分析直角坐标系的坐标系、横轴(x轴)、纵轴(y轴)、原点、象限等概念,然后再过渡到作直角坐标系,引导学生不断获得知识。又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对于如何去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教师出示问题:已知方程3x+2y=10,然后设问:(1)当x=2时,求所对应的y 的值;(2)取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数作为x的值,求所对应的y 的值;(3)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4)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5)写出方程3x+2y=10的三个解。在逐层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形成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一般方法。

三、讨论后总结归纳,教师精讲释疑

学生通过讨论而对当次课堂需要掌握的知识形成了构建,此时教师要结合小组讨论结果,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再辅以练习巩固。

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的例题教学中学生合作分析例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列表取值时,x≠0,因为x=0函数无意义,为了使描出的点具有代表性,可以“0”为中心,向两边对称式取值,即正、负数各一半,且互为相反数,这样也便于求y值;(2)由于函数图象的特征还不清楚,所以要尽量多取一些数值,多描一些点,这样便于连线,使画出的图象更精确;(3)连线时要用平滑的曲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切忌画成折线;(4)由于x≠0,k≠0,所以y≠0,函数图象永远不会与x轴、y轴相交,只是无限靠近两坐标轴。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一般认知,提高归纳能力。

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巩固,在练习中提倡自主完成加合作讨论方式完成。教学中教师作业方式可分为必做题(题量不大,以当次课堂的概念应用为主)、选做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讨论题(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要以多样化的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作业真正起到巩固的作用。以“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后的讨论题“每位同学自己写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为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不仅可让学生在编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巩固其概念和解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篇5:cbl教学法实施步骤

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勐捧中学:王文转

【内容摘要】:农村中学数学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分层教学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似乎成为解决学生个别差异、实现最优发展的灵丹妙药。数学分层教学,它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种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已在全国多所中学实施。它是以发展学生智能、潜能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进行研究,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不同层次

引言:

作为教师要想在45分钟的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就应承认并接受学生学习上客观存在的差异性,针对每一类甚至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辅导和训练。这样一来,教师不再是从自身和教材出发,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排其忧,解其难,学生肯定会树立信心,取得进步,喜欢上数学课。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在学生基础知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从而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收获,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使他们越学越想学,久而久之也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步骤

1、摸底调查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们在接手新上来的七年级新生的时候,对学生不了解,要想很好的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当靠六年级学生的毕业成绩分层是不行的,毕竟成绩只代表单个方面的评价,我们应该做到深入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不仅仅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个人兴趣等等因素,找准学生学习成绩相对滞后的真正原因。怎样进行摸底调查呢?我是这样做的:一是家访,及时进行家访,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这是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主要渠道,也是取得家长支持的重要方式,家访中我们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家庭教育和所处的家庭环境,为准确分层提供坚实的基础。二是测试,教师自己出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测试不仅仅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测试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对解题思路的掌握技巧,有的学习成绩滞后的原因,不是因为知识点没有掌握,而是学习习惯的不准确导致考试中的马虎大意。通过摸底调查以后,综合种种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作出一个全面、公正、客观的复习和判断,既对他的优点进行肯定,又对他的缺点进行改正。

2、学生分层

我们按照学生的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将各班的学生分为加油A级、前进B级、奋斗C级三个学习级别,其中C级为成绩优秀组,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基础扎实,学习成绩好而稳定;B级为中等成绩组,智力因素较优,有一定的潜力,但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学习兴趣较淡薄,学习成绩不稳定。A级为最基础的小组,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差,学习较为吃力,成绩不理想。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级别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同时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级别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级,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3、教学目标分层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师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大纲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另一种是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该发挥他们潜力的提高性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有理数加法这一节的时候,把教学目标分为两层: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提高性教学目标:

1、会用有理数加法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

要求A级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级学生达到“提高性教学目标”,B级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3、备课分层

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在把好教材重难点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在总体构思和设计上要辊具匠心,要备好各层次学生对知识接收情况,要给第a级学生提供一些课堂上解答问题的机会,注重备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

4、授课分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在讲解新课时,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设计。(1)创设好情境,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兴趣,然后通过老师引导、启发、讲解,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例如有理数加法教学中,我采取如下的教学方法,先通过提问带领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知识,(1)什么是数轴?(2)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通过复习提问,可以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教师接着还需要研究的问题,引出本节课题。教师以课本里的净胜球数引出有理数的加法,在以一个物体左右运动的问题指导学指导学生画出数轴,并列出式子,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参与数学研究的过程,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研究的乐趣。然后教师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既有深浅差别,又有联系,并能形成递进台阶的分层问题,让学生思考。

A层学生回答的问题: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是哪几条? B层学生回答的问题:能正确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

C层学生回答的问题:能正确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先由A层学生回答低层问题,其他学生补充;再由B层学生回答中层问题,其他学生补充;最后由C层学生回答高层问题,然后由教师补充或纠正。

只有这样,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

(2)课堂训练,课堂训练既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法,也是老师检验当堂课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方法,所以教师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呈阶梯型。教师在讲解课堂练习中,先对a级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而且在辅导上要发挥学生的作用,毕竟学生与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更多、彼此关系更亲密。我们要让优秀的学生辅导稍次一点的学生,稍次一点的学生又辅导更差一点的学生,让学生进行一帮一责任辅导。我想这样做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很好的发挥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提高解题能力。

5、布置作业分层

课外作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是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外作业的设计。数学课外作业的具体形式学生常常把作业视为沉重的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的实际,忽视活学活用有关,数学课作业设计要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和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布置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作业,使绝大多数学生都乐意去做,避免这一层的学生在难题面前的受挫和无奈,这样就减少抄作业的现象。对于优等生我们要布置一些较深的、思维要求较高的、难度较大的题。才能避免优等生对大量基础题的趣味索然,才能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和提高解题能力。只有作业分层,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自己所需的。只有这样做,对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巩固,还有提高,都能给以满足。

结语: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合理的实施分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体现了在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也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负责,对学生的负责和尊重。

【参考文献】:

[1]荣德基 剖析新课标教材

篇6:cbl教学法实施步骤

教学过程:

1、老师选择病例,编制导学,模拟临床思路提出讨论提纲,课前下发;

2、学生研究病例,根据导学和讨论提纲预习教科书,上网查资料,然后分组(或以寝室为单位)讨论分享信息和观点,用集体智慧解决问题;

3、课上学生以组(或寝室)为单位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老师点拨启发,围绕病例讲授(部分内容可结合TBL教学法教学),最后总结。

时间安排:课堂讨论约1.5学时,老师讲解1.5学时

案例

病例

1、刘某,男20岁,大一医学生。

第一次就诊情况:3个月前上课时突然双眼向右侧凝视,口角及头颈向右侧偏斜,继而,顺序出现右上肢、右下肢僵直,约十余秒后出现节律性抽动。能说话,但口齿不流利,不倒地。持续约1分钟后突然恢复正常。课后自行走到校医院就诊,体检无异常发现。次日到市医院检查普通脑电图未见异常,头颅CT扫描示左侧额颞叶局灶低密度改变(脑软化),脑室颞角扩大。因属第一次发作,暂未予治疗,瞩随访观察。16岁时曾有一次跌伤史,右侧头部着地,头皮下血肿,当时无意识障碍。

第二次就诊情况:一月前期末连续5天考试复习到深夜,次晨同寝室同学闻邻床有异动和异常呼吸声,即见其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唇发绀,呼之不应,约3分钟后缓解,又过了数分钟呼之才有反应,醒后诉轻度头痛,不能回忆其过程。当日上午就诊,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脑电图检查示左侧额颞部少量尖波、棘波发放。医生给与苯妥英钠0.3克/日治疗。刘某见药物说明书剂量可达0.3至0.5克/日,为了早日治愈,乃按每日0.5克服用。一周后,患者出现头晕,行走不稳。

第三次就诊情况:服药10天后病情加重,一天中发作2次。第一次发作初意识清醒,表现为头眼右偏,右上肢抽搐,随即突然意识丧失,倒地,四肢抽搐,历时约3分钟。发作后仅能回忆起右上肢抽搐,对四肢抽搐全然不知。第二次发作被同学全过程目睹,表现为吃饭时突然倒地,双目上翻,双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全身发紧,十数秒钟后四肢呈一张一弛抽动,呼吸气粗,继而口吐白沫,耳垂、唇色发紫。同学们急忙摆正头位,按压人中,约束四肢抽动。约3-4分钟后抽搐停止,呼吸转平稳,呼之仍无反应,尿裤,7-8分钟后才逐渐转清醒,诉搏动性头痛、全身酸痛,不能回忆其过程。到校医院检查见眼球震颤,双手指鼻试验呈意向性震颤。经医生调整药物剂量后头晕等症状逐渐好转,发作控制,坚持规则服用苯妥英钠0.3/日达1年无发作,每月查药物血浓度维持在10-20mg/L之间。

第四次就诊情况:3天前,刘某药物已服完,因学习忙,准备过几天再去医院。今天上午约9点钟上课时又复发作,这次发作时间较长,约5分钟后仍未终止,送到校医院后肌注10毫克地西袢,不能控制,又肌注10毫克,仍不能控制,于9点35分送达市医院急诊科,期间抽搐曾暂停约数分钟,但呼之无反应,间隙1分钟又复抽搐。9点36分查体:T38度,P110次/分,R34次/分,BP140/88mmHg,颜面及四肢末端紫绀,鼻腔、口腔吐血性泡漠痰,舌尖破损,四肢阵挛性抽搐,双瞳孔散大,对光放射消失,两肺布满痰鸣音。动脉血Ph7.2,氧分压(PO2)45mmHg,二氧化碳分压(PCO2)80mmHg。医生随即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立即进行抢救。

2、女,50岁。

第一次发病情况:3周来有2次诉突然闻到室内有布条烧焦的气味,半分钟后突然气味消失。最近常说右侧头痛。

第二次发病情况:昨日中午烧饭过程中突然又说闻到难闻气味,然后发呆,面无表情,在房间里漫无目的走动,口中喃喃自语,不时扯动衣角和做咀嚼动作。家人上前问之,表现茫然,约3分钟后恢复常态,不能回忆室内走动等过程,就说刚才闻到过异味。今天被子女送到医院。体检:双眼底视乳头边界略模糊,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肝脏触诊肋下3cm,边钝,质地偏硬,表面凹凸不平,有轻度压痛。追问病史,有“乙肝”史十余年。医生考虑癫痫可能,建议住院进一步检查。

导学与思考提纲

一、关于癫痫概念的导学:

癫痫是脑部神经元在各种已知和未知病因(因素)作用下,受刺激引起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表现为发作性的(突发突止)、短暂的(多1-2分钟自行停止)、反复的(具有慢性发作倾向)和刻板的(每次发作表现单一而非多样性)的临床综合征。

生理性脑电活动频率为1-10次/秒,表现出人的正常的神经精神功能活动。异常放电的频率每秒可以成百上千次,当这种异常放电募集形成同步性放电时,就造成放电部位脑的功能失常(属神经系统的刺激性症状),表现为相应脑功能失常的临床发作。由于这种募集形成同步放电时限可长可短(短者数秒十数秒,长者半小时以上,数天,十几天),但都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所以,临床表现可短或呈持续状态,但也具有“发作性”的特点。

由于大脑有不同的功能区,如中央前回司随意运动,中央后回司躯体感觉,颞叶边缘叶脑功能与记忆、行为、精神活动有关,枕叶功能为视觉,颞中回皮层是前庭神经中枢,岛叶、边缘叶是自主神经的高级中枢,司内脏感觉与运动、、、。当异常放电位于以上某个局部的区域时,临床上就表现出相应的局部脑功能失常的发作,而意识并不丧失,称之为“部分性发作”;当异常放电先位于某个局部,然后电的传播通过胼胝体或脑干上行投射系统扩展到全脑时,病人表现为开始时部分性发作,然后,意识突然丧失,全身抽搐,称之为“部分性继而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发作后仅能回忆起发作初时的症状(称为先兆);当一开始脑电图就表现为双侧同步异常放电,病人表现无先兆的临床发作(即完全不能回忆其过程),称之为“全面性发作”。因此,癫痫发作可有不同的类型。

当我们描述某种发作类型时,或称呼某一次的发作时,称之为“癫痫发作”,而“癫痫”的名称,必须具有反复癫痫发作的慢性倾向证据时才可应用。

当患者表现为某些特定的发作类型,如无先兆的全身强直-阵挛性抽搐、典型失神发作等类型时,且无病因可循,又无相应的脑结构异常和实验室检查异常,经过临床较长期随访仍无确切病因证据浮现,有或无癫痫家族史,脑电图表现为双侧同步放电(非局灶),符合以上条件,可考虑为“原发性癫痫”;当有确切病因可查证,又有脑结构异常或实验室异常,称为“症状性癫痫”;当既不符合原发性癫痫,又一时没有确切病因可循时,称之为“隐源性癫痫”。当患者某个时候身体内环境发生显著变化,造成脑细胞一时兴奋性过高而偶尔单次的发作,纠正内环境后不再发作,不能称为癫痫,而称之为“状态关联性癫痫发作”。

癫痫的诊断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1、判断是否为癫痫发作?依据:详尽的病史最为重要,其神经精神症状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最引人注意,当排除其他发作性的疾病后,可考虑为癫痫发作的可能。其次为获得脑电图痫性放电的证据。

2、是否为癫痫?依据:癫痫发作具有反复的慢性倾向即可考虑癫痫的诊断。如果一时未取得脑电图证据,而临床发作频率较高,可根据发作类型选用抗痫药物试验治疗印证。

3、寻找病因:依据相关病史、体检、实验室查证,所发现的异常应该是可以解释与癫痫具有相关性才予以确认。

癫痫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即使可以去除病因,也需足够长的药物疗程控制发作。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可归纳为:按类选药、单药治疗、服药规律、疗程充足、定期随访。

二、思考提纲(14条20问)

(一)怎么认识痫性发作和癫痫

1、围绕2个病例,通过整理,列出其不同的神经精神症状有哪些? 设问目的:认识癫痫的症状

2、分析这些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和缓解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设问目的:认识痫性发作“突发突止”的共性

3、临床医生为什么会考虑这2例病人是癫痫?

设问目的:了解在预习导学和教科书基础上,学生对痫性发作和癫痫的概念知晓情况,并有针对性引导理解其基本概念

(二)理解癫痫发作定位、发作类型及临床表现

4、这些神经精神症状分属哪些脑功能的区域? 设问目的:为引导理解定位诊断与痫性发作类型

5、试用总论学习过的“定位诊断”方法(根据神经精神症状与阳性神经体征推导病变部位的分析),分析例1和例2的病变部位。

设问目的:学习神经病学定位诊断方法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6.1例1第一次就诊时的表现,抽搐从一侧身体的某个部位开始,扩展到同侧肢体的其他部位属于何种类型的发作?怎么解释例1这种临床表现?有何临床意义?

设问目的:理解异常放电起源和电传导途径,及神经首发症状对定位诊断的意义

6.2 例1第二次就诊时的表现属于何种类型的发作?有何诱因? 6.3为什么本例右侧肢体抽搐时意识清楚而全身抽搐时意识丧失? 设问目的:理解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和癫痫电传导途径的概念;理解部分性和全面性发作与意识的关系

6.4 例1第三次就诊时的表现,考虑属于何种类型的发作?发作演变的机制?有何诱发因素?

6.5 怎么解释同学全过程目睹到的各种表现? 设问目的:理解部分性向全面性发作的演变和诱发因素,进一步认识癫痫的临床表现

6.6 怎么和癔症性抽搐鉴别?

设问目的:进一步理解大发作的临床表现,明确与假性癫痫发作的鉴别点,以便问诊时能抓住要点

6.7例1第四次就诊时的表现,考虑属于何种发作状态?诊断依据是什么?诱因是什么?它的危害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机制是什么?

设问目的:认识癫痫持续状态

7.1 例2第一次发病的表现从症状学分析属于何种性质的症状?与功能性精神障碍怎么鉴别?如果你认为是癫痫的表现,属于何种发作类型?

7.2例2第二次发病的表现属于何种类型的发作?试从癫痫电的传导途径解释其临床发作。

设问目的:从非痉厥性癫痫发作角度认识癫痫

(三)诊断思路

8.1请你用归纳的语言简述例1 的临床特点 设问目的:训练临床特点归纳的技能

8.2作出例1的完整诊断(列出病因分类诊断、发作分类诊断、病灶定位诊断、病因诊断)

8.3 请你简述例1 的诊断思路?

9.1请你给出例2的初步诊断(病因分类诊断、发作类型诊断、病灶定位诊断、病因诊断)

设问目的:了解对例1的思考后,能否应用到对例2的诊断上来 9.2 列出例2的诊断依据?并作出简要分析

设问目的:训练诊断依据的归纳能力,“归纳”与“罗列”的比较。9.3为明确例2的病变部位与疾病性质,进一步需做哪些辅助检查? 设问目的:了解怎样合理选择辅助检查证实病变部位与疾病性质10、10、研究了例

1、例2两种癫痫发作类型以后,请按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 1981)癫痫发作分类简述其余各型的临床特点。

设问目的:掌握痫性发作分类各型临床表现,并加深理解为什么癫痫有各种临床表现。

(四)怎么处理和治疗癫痫

11、你觉得例1第三次就诊情况中,同学对他的施救方法正确吗?如果是你们在现场应该任何处理?什么情况下要送医院?

设问目的:掌握院前施救知识

12、例1用药的选择是否合适?服药方法是否正确?出现了什么毒副作用? 设问目的:让学生通过病例理解用药原则的重要性

13、请你对2例癫痫患者做一次健康宣教,解释癫痫的药物治疗原则。设问目的:理解导学中提出的20字用药原则,并用于实际健康宣教

14、癫痫持续状态的处理(模拟例1第四次就诊时你如何接诊处理:如何问诊、体检、作出临床判断、拟定处理方案和进行与家属的沟通?)

上一篇:业主委员会第三季度工作总结下一篇:边远乡村代课教师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