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工作计划及存在问题

2024-04-21

小学科技工作计划及存在问题(精选12篇)

篇1:小学科技工作计划及存在问题

基层行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滞后、技术支持边缘化、规范科技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基层行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县支行机房技术防护标准偏低。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多数县支行机房未达到规定的安全防护技术标准,供配电、消防及静电防护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二是网络冗余设备较少,难以满足业务需求。全国开展的市县网升级改造、交换机扩容等项目解决了地市中行的核心交换机和路由器热备问题,但地市行的楼层交换机等其他网络设备缺乏硬件备份,尤其是县支行基本没有冗余的网络设备。三是现有设备类型较多,部分功能重叠,缺乏协同工作能力,应用整体安全策略有一定的难度。

(二)运行维护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

信息化建设对系统安全以及运行维护的时效性和持续性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面对网络和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科技部门尚处于被动响应和手工处理的状态,科技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逐渐加大,安全隐患也在逐步积累。突出表现在:一是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监控措施,被动响应,发现问题不及时;二是系统繁杂,运行环境各异,查找和确认问题困难,处理问题不及时;三是缺乏有效的知识积累,难以对运行维护的最佳实践进行重复利用;四是科技部门配备的人员较少,业务交叉较为普遍,难以对其进行合理分工,无法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三)信息系统的异构性带来诸多问题 目前,在基层行应用推广的多数信息系统已运行多年,由于系统建设之初业务规划不明确,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应用系统在系统结构、平台、网络、数据、应用等方面的异构性较为突出,系统环境复杂,运行维护难度较大,同时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不高。

(四)技术支持边缘化的问题显现

一是基层行科技工作的重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做好业务系统应用推广、运行的技术支持,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已成为基层行科技部门的主要工作;二是两级数据中心建设和应用整合,使系统运维的任务逐步上移,部分重要业务系统的运维已由上级行承担;三是由于各系统运行管理的要求不同,科技部门承担的多为系统安装、升级等一般性维护工作,应用层次较低;四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在新系统上线时基层科技人员未参与新系统的培训、安装和测试,对系统运行环境、安全管理、维护等方面缺乏了解,技能的掌握逐渐边缘化,科技支持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五)科技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任务重、人员少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近年来陆续招收的人员很难补充和调整到科技部门。二是培训工作不到位。除了系统上线时参加培训外,科技人员多未参加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对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了解较少,知识老化。三是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不能将业务与技术、建设与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难以适应基层行科技工作由“应用型”向“应用管理型”转变的需要。

(六)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有待加强

信息化建设档案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工作的基础性资料。目前基层行的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业务和技术不断发展,科技工作机制不完善,总行下发的有关管理办法对基层行来说,操作性不强,也缺乏适应性,要对科技管理、运行维护、安全管理等过程中形成的大量信息化建设档案进行整理、归类和有效利用,仍存在较大难度;二是信息系统在生存周期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模式使信息化档案建设滞后,未能与信息化建设同步;三是信息化档案缺乏分析和利用的机制,利用率不高。

二、对基层行科技工作的建议

(一)重视和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当前基层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现状,一是要加强基层行机房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县支行要逐步建立起符合安全防护技术标准的机房;二是要加强应急管理和应急准备,保持适当的设备冗余,确保故障发生时能快速恢复系统运行;三是要不断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网络管理和维护能力,尤其是应熟悉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参数配置,掌握较为常见的网络管理和诊断工具,能迅速发现和排除网络故障,提高网络系统的快速恢复能力。

(二)建立满足各方需求的统一运维平台

以运维监控为突破口,提升自主运维能力是近年来科技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强化主动服务能力、提升科技服务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对运维平台的建设,一是覆盖面要广,尽可能延伸到各县支行,要包括目前已经使用的各应用系统、客户端和网络系统;二是扩充性要强,能满足对新业务、新应用的运维监控,为以后的发展预留空间;三是实时监测、主动布防,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各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四是建立运行维护知识库系统,对日常工作中的方法和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运用最佳实践,提高运行维护的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业务的发展。

(三)加大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力度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高效安全、综合利用”的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形成规范统一的系统平台,并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运行机制。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内部潜力,推进不同平台业务系统的迁移与融合,加快数据集中和资源整合,实现软硬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共享。要通过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和挖掘,实现数据向信息的转换,进一步提升基层行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工作的适应性

一是科技人员要加强对信息技术和系统知识的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新时期央行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二是加强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尤其是系统管理、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等相关培训,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技能,切实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持续支持能力;三要在系统推广和支持过程中,科技部门、科技人员要主动融入,找准业务和技术的结合点,积极寻找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是要根据科技工作的要求,不断调整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将政治觉悟高、服务意识强、技术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科技队伍,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适应基层行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细化档案管理流程,确保各类信息系统的技术资料和文档归档及时,整齐有序;二是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要同步,加大档案收集、整理和归档的频率,确保档案能完整有效地记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促进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三是提高信息化建设档案的利用率,加强对现有信息化建设档案的分析、整理和挖掘,探索信息化档案开发利用的新机制,总结基层行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和规律,为系统应用推广和运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六)推动科技管理和技术支持工作的规范化

一是要充分认识规范管理对系统运行维护促进作用,正确处理好服务与管理的关系;二是要结合科技管理有关制度,对科技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明确各业务、各流程、各环节的具体内容、时间及质量要求,推动科技管理和技术支持工作规范化;三是完善对各县支行科技专业的考核办法,重点考察县支行的执行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结合科技工作职能的调整,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积极探索新模式下的科技工作新机制,努力提高基层行科技工作效率。

篇2:小学科技工作计划及存在问题

在中医药科技查新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极大地影响着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总结了中医药科技查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作 者:王蕾 匡登辉 郭明明 WANG Lei KUANG Deng-hui GUO Ming-ming 作者单位:王蕾,匡登辉,WANG Lei,KUANG Deng-hui(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天津市南开区,300193)

郭明明,GUO Ming-ming(南开大学图书馆,天津市南开区,300071)

篇3:小学科技工作计划及存在问题

根据人总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近期笔者参加了南京分行组织的县支行科技工作(苏北片)调研组,通过现场调查辖内部分县支行科技工作情况,力争较全面掌握当前辖内县支行科技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下一步针对县支行科技工作部署提供决策依据。

二、县支行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工作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县支行普遍已经多年没有新进员工,各县行科技人员多数只有一名,而且均兼职会计、人事、劳资、纪检等多个岗位。另外县支行科技人员中很少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人员老化严重,知识结构不合理,加上科技工作培训较少,科技人员技术水平仅停留在执行制度、应付日常维护层面上。

(二)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难以激励与提高

科技工作性质决定了科技人员需要活到老学到老,而基层央行特别是县支行,科技人员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缺乏终身学习的动力和激情,虽然兼职岗位不少,但行政职务的晋升受专业限制明显,同时科技专业职称考试难度太大。个人职业拓展受阻严重,县支行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信息安全意识和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随着一些信息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员工计算机应用的方便性与安全性要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科技人员自身的管理与服务思想和技能也难以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增强。在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往往难以得到其他同志的理解和支持,造成县支行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四)软硬件投入普遍不足

目前基层行普遍面临人员经费困难问题,各县支行对电子化资金的使用往往以更新计算机为主,对机房建设标准不高,多项安全防护措施难以到位。例如机房安全防盗措施不到位,机房内设备老化无双回路供电,没有安装专业防雷设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县支行科技工作建议

(一)明确科技工作的目标定位

前几年在弱化县支行功能的思想影响下,县支行在人员、资金投入等方面都存在明显收缩现象,县支行的科技工作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在人民银行数据集中的新形势下,考虑县支行目前客观条件所限,我们建议将县支行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和要求定位为“抓好内部管理,搞好网络维护,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无事故”。

(二)强化科技人员的有效激励

建议总分行有关部门考虑县支行的实际,针对在县支行科技人员的职称评聘工作中采取特殊的照顾政策,如对在县支行科技工作岗位连续工作一定年限后的人员直接评聘为工程师。同时建议将县支行科技与业务岗位的双向交流情况列入考核指标,并对科技人员兼岗情况作合理限制和引导,解决科技人员兼岗数量多、科技工作成为副业等问题。在业务竞赛、科技岗位评优评先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正向激励措施。

(三)增加对县支行科技人员的专业培训

建议总分行能够参考县支行科技人员的现状,通过远程培训、集中培训、项目代训等形式加大对县支行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加大对县支行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篇4:小学科技工作计划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电力科技查新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22-2

0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电力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就必须重视科技的发展。科技查新工作作为电力科技成果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关部门就应该高度重视这个工作,但是,从目前我国电力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查新队伍薄弱、市场竞争意识缺乏、对科技查新工作重视不够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科技查新工作的发展水平,因此,电力科技部门就应该充分认识到科技查新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电力科技查新人员队伍水平,从而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电力科技查新工作介绍

在电力企业发展中,科技查新工作主要指的就是电力科技查新部门应该根据相关规定,通过手工和计算机检索,利用对比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来对其创新点做出新颖的评价服务。科技查新工作对提高科研成果评价的公正性、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查新工作逐渐被纳入了科技管理范畴,与此同时,电力科技查新工作的文献检索方法也从手工检索逐渐向计算机联机检索方向发展。另外,电力科技查新服务也从项目鉴定、成果申报转变到了项目验收、新产品鉴定。电力科技查新工作,不仅有效地减少了电力科研课题的重复,提高了查新工作效率,而且为电力申报奖励等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2  电力科技查新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人力资源和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

2.1.1  服务对象单一,市场竞争意识缺乏

目前,从我国电力科技查新工作的现状来看,电力科技查新工作的服务对象比较单一,市场竞争意识缺乏,这些问题影响了电力科技查新工作的顺利进行。电力科技查新工作的市场服务对象是本地区或者本单位的重要课题,市场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这个项目进行评审,在这个评审的过程中,从委托人到委托项目都相对比较单一,导致科技查新工作的市场竞争力较弱。

2.1.2  查新队伍薄弱,人才资源匮乏

首先,电力企业从事科技查新工作的专职人员比较少,而且由于企业自身原因的影响,使得查新人员的流动性频繁,当一个员工辞职之后,他手头上的工作也不能及时完整的交由下一人,使得科技查新工作存在很大的漏洞;其次,电力科技查新工作属于科技信息服务部门的工作,这个部门一般都受不到企业相关领导的重视,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很多具有高学历的相关专业人员都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从而使得科技查新部门的人才资源匮乏,最终导致查新队伍薄弱。

2.2 专家咨询系统的可靠性差

在电力科技查新工作中,查新机构的咨询专家一般都是由具有权威性的人员组成,由于权威性的人员(学科带头人、副总等)平时工作都很忙,无法在一定的时间内为机构提交咨询意见,导致专家咨询系统的可靠性差,从而使得专家咨询系统的相关作用无法落实到实处。因此,相关的科技查新人员只能通过工作经验,或者互相询问来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做向导,那么就会很容易被误导,从而使得查新工作失去了真实的意义。

2.3 对科技查新工作重视不够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很多电力科技部门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科技查新工作的重要性,对科技查新工作重视不够,而且很多相关的科技查新人员把科技查新工作当作了文献检索。首先,很多电力科技查新人员没有把科技查新工作放在科研项目中完成,一般情况下,都是等到鉴定之前来进行查新工作,同时,很多科技查新人员都不对查新的具体事宜进行认真检查核对,在短时间内就完成查新报告。查新工作比较烦琐,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查新报告很难保证质量。

3  提升电力科技查新工作水平的对策

针对以上电力科技查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的电力科技查新部门就应该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高度重视科技查新工作,提高专家咨询系统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从而保证电力科技查新工作的顺利完成。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下提升电力科技查新工作水平的对策都包含哪些方面:

3.1 提升科技查新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科技查新机构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要想提高电力科技查新机构的综合实力,就必须加强各个科技查新机构的沟通交流,定期召开交流活动,重视各个查新工作的评审工作。与此同时,电力科技查新工作还应该重视市场化模式,定期对市场做一个整体的调查,不断对科技查新工作进行创新研究,与其他查新机构互相联系,分享信息资源,取长补短,不断开拓市场,从而保证电力科技查新工作健康稳定的发展。

3.2 发挥查新专家咨询系统的作用

随着电力科技的不断发展,相关部门就应该重视科技查新工作,充分发挥查新专家咨询系统的作用。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科技查新咨询专家库,保证这个咨询专家库主要由有权威的人员组成,并且具有丰富的科技查新专业经验,以此来提高电力科技查新质量。众所周知,电力科技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繁杂,由此可见,只有成立了咨询专家库,才能够保证科技查新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其次,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比如网络,来实现各地区的电力科技查新机构的专家共享,科技查新人员不是万事通,只有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才能保证科技查新工作的完整性。再次,还应该采用固定专家与候补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如果固定的相关专家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就应该让候补专家来继续完成,从而提高电力科技查新工作的效率。

3.3 重视电力科技查新人员队伍建设

电力科技的发展给电力科技查新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这也给科技查新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电力科技查新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要求非常强的工作,因此,电力科技部门应该重视相关科技查新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科技查新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科技查新人员还应该主动向委托用户请教,不断创新科技查新工作方法。其次,企业在招聘时,一定要招收一些具有高学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科技查新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电力科技查新人员队伍建设。同时,还应该对相关的查新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帮助查新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检索工具,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为查新人员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知识,从而丰富自身的科技查新专业经验。

3.4 加强电力科技管理与科技查新的联系

要想提升电力科技查新工作水平,还应该加强电力科技管理与科技查新的联系。第一,电力科技查新部门应该加强对查新工作意义的宣传力度,让科研人员都能够充分认识到科技查新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保证电力科技管理人员与科技查新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第二,电力科技查新人员应该主动参加科技项目的评审会议,充分掌握专家对查新报告的审评意见,然后对以后的科技查新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不断提高电力科技查新工作水平。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科技查新工作是一项非常系统且重要的工作,电力科技查新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科技查新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找到科技查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科技查新人员队伍建设,并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为电力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崔林.问题与对策:关于我国科技查新工作的若干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0,07:30-31+17.

[2] 王金芝,杨锐,黄豆,邱丽君,李蕊.电力科技查新工作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S2:102-104.

篇5:小学科技工作计划及存在问题

何好生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乡村农机科技推广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本人多年的农机化工作经验,现就如何抓好当前农机科技推广工作浅谈几点想法。

主题词:农机科技推广问题对策

农机科技推广是农机化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最有效的措施。为此,笔者就当前我省乡村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进行探讨,助推现代农业稳中发展。

一、乡村农机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乡村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由于受过去传统耕种模式的影响,思想认识、工作方法、专业技术、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制约,普遍存在新型农机具、农机化技术推广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广体系断层,技术服务难到位;

二是行政指令推广,服务对象难接受;

三是农民素质偏低,应用科技难普及;

四是服务环节薄弱,推广效果难突破;

五是科技交流不畅,专业技术难更新;

六是推广经费短缺、服务功能难增强。

二、推进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针对当前乡村农机科技推广难的实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机科技推广工作与乡村地貌特征、区位优势、产业结构、人员素质、本土化作业程度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打造特色、推介亮点、抓出成效来,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服务。

1、提高农机科技推广认识,树立科技兴农意识

中央1号文件提出“坚持科技兴农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的重大战备部署,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力发展乡村生产力,农机科推广体系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要充分认识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风,各级党委、政府都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层农机科技推广体系稳定和发展。基层农机科技推广人员也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弘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始终走在农机科技推广第一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谋献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2、加强农机科技人才培养,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地乡情村貌均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有着较好的发展环境,但在很大程度上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生根缔固,导致乡村农业产业项目难形成规模,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农机科技带头人、农机科技示范户、大规模的机械化示范作业带动等。这就需要乡村加强农机科技能人培养,培育发展农机科技示范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整合乡村农机科技人力资源;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农机科技下乡秀、专业技术培训秀、农机推广信息秀”的作法,以农时活动为契机,将新型适用、符合本土作业特色的农业机械现场演示会和技术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注重加大对新型适用农机具和农机化技术的推广示范力度,积极邀请相关生产企业技术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农户科学操作使用新型农业机械和农机化技术,真正把“科技培训班”办到农民的心坎上,把技能培训转移到素质培养上。农机专

业合作组织应遵循“民主、民办、民管、民受益、社会化”原则,把它办成农民自己的农机合作经营组织。

一是创办主体多元化。可采取乡村农机大户、种稻大户、致富能手领头办,依托龙头企业兴办、乡村集体组织领办等方式。

二是服务功能多形式。根据农户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采取“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多种服务形式。

三是政府部门多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形成、建立、健全、完善与发展壮大,需要政府政府各部门加强扶持、指导和管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帮助他们筹集资金、组织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重点突破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业,拓宽跨区作业服务领域。

3、开展农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针对目前乡村发展现状,积极开展农机科技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宣传培训要突出层次、实用型,进行分类指导,全力提高农民农机科技素质。对基层农机技术培训可以通过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对乡村干部、科技人员、农民三个层次进行分类指导,采取“理论讲座+现场操作+专家指导+考核验收”等有效方式进行培训,对考核达标者发给结业证书或“绿色操作证书”。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应结合农时季节,采取把培训班与现场示范操作相结合的办法,手把手的指导农户现场操作,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科技意识。同时应加强对基层农机科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4、加强农机科技体系建设,发挥科技创新优势

一是要健全农机科技推广体系。合理构建县、乡、村、农机科技示范户四位一体的推广体系,县一级要突出新型农机具、新技术的引进和示范推广应用,还要根据乡镇产业特点,确定区域性农机科技服

务网络,配置相关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更好的为现代农业服务;要切实大力对农机科技员,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科技示范户的正面引导,让他们在农机科技推广领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要充分发挥农机科技优势。根据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科技能人,培育发展更多的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将农机作业服务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服务环节,积极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中科技与人才优势,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篇6:小学科技工作计划及存在问题

红星中学团委吴光辉

自从参加团的工作以来,每天都接触到大量的学生团员和教工团员,比较熟悉基层的团队工作实际。结合平时的工作积累和这一次团队调研情况,我认为,素质教育为中小学的团队工作注入了无穷的活力,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影响极大地束缚了团队工作的有效开展,使中小学团队工作面临某些新的特点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团队工作呈现滞后性。长期的应试教育选拔人才的标准影响着团队组织对团队员的评价标准。由此而选拔出来的团队员,素质不是很高,其示范作用不是很强,影响了团队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相反,那些思想上进并有组织宣传能力的学生往往由于学习不太好而得不到重视,甚至被拒之于团队组织门外。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团队活动相对独立性小,受到行政干预较大,活动难以开展。另一方面,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团队工作由于受到传统因素的干扰,也难以快速适应“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要求。

这种情况的存在就要求学校团队工作必须改变传统教育的束缚,以“道德第一,全面要求”的标准吸收团队员,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团队员素质,增强团队组织的战斗力。同时要做好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准备工作,看清教育教学发展的大方向,努力争取各方面支持与配合,扩大团队工作的活动空间。

二、青少年道德教育脱离现实。长期以来,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流于空谈,脱离实际,导致学校的教育与社会实际脱节,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实际差距增大。

针对这一实际,要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青少年思想特点的道德规范,一方面要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和与之相应的道德准则规范。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等等。同时又要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的现实出发,倡导符合现阶段青少年能接受的,可操作性的道德规范。比如要承认人们通过劳动等正当途径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以不损人或合理利己为标准去评价人们的行为。

三、对教工团员的工作难于开展,成效不明显。各中小学都有一批青年教工,在他们中间绝大部分人都是教工团员。教工团员是每个学校一个重要的特殊群体,因为他们发展的怎样,将直接关系到这所学校将来的师资状况。学校团委积极搞好教工团员工作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长期以来,各校的团委在这方面虽然都进行了很多的摸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难于开展,成效不明显仍是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三:首先,部分教工团员的团员意识已经淡化,他们觉得已是成人的自己再受到团员这种“小儿科”的东西约束,太“难堪”,因此对学校所开展的团队活动甚至收缴团费有抵触情绪,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其次,青年教工团员的教育教学压力重,精力明显不足,难以顾及团队活动。再次,传统的学校团队工作模式和活动方式陈旧,不能吸引青年教工团员的积极参与。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调整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学校团队干部要尽快“洗脑”,转变工作模式和活动方式,尽量在活动开展前搞个调查,清楚青年教工团员需要什么,想些什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再单独或联合学校政教处、教导处以及工会等开展青年教工团员需要和感兴趣的活动,吸引他们的眼球和手脚。第二,学校团队干部要树立“精品活动”意识。根据青年教工团员教育教学压力重,精力有限的实际,每学期的活动开展不宜太频繁,最好限制在一到两次即可,在精心设计、细心组织、用心开展的“精品活动”中,潜移默化

地实施对教工团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为他们的健康快速成长服务。

四、团队干部心理失衡。中小学团队干部大多是兼职,他们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团队干部。他们即要干好团队工作,还承受着搞好教学的压力,而教学成绩是评价他们工作的重要砝码。在实际工作中,“舍车保帅”的现象弱化了团队工作。同时,中小学团队工作对象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具有不稳定性,增加了团队干部的工作量。由于团队干部待遇较低,在市场经济物质利益的冲击下,有些团队干部不安心工作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篇7:小学科技工作计划及存在问题

湖北秭归县委党校 王建华

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是以建立完善农技推广新机制为契机,以优势产业、优势区域为重点,整合农业科技、人才和资金资源,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到农村,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

秭归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40万屈乡人民,有近百分之八十的农民要靠经营农业为生,由于受制于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特别是各种自然灾害,农业生命力显得极其脆弱。为此、在这样一个农业优势不突出、主导产业不特别、农村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农业科技对农民显得尤其重要,如何使农业科技尽早更好进村入户,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科技显得十分重要。

一、当前农业科技入户体制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农民渴望农业科技,但是农业科技入户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农民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了解甚少,技术更新和运用不快。二是农业技术推广形式单调,仍然主要依靠会议、讲座、发资料、办样板等传统办法,实际效果欠佳。三是农业科技队伍青黄不接、且人心不稳。四是农业科技推广投入欠缺,推广手段科技含量不高。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信息量偏少,科技推广网络缺失,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低等。

二、创新农业科技入户体制机制的基本思考

1、把握科技前沿、贴近农民所需,着力推进农业主导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入户

根据本地气候、土壤、地理特征,结合农民生产生活习俗有选择地推广在全国、全省位居前沿的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高产高效、节能降耗、环保卫生技术种植业要重点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水稻、水麦、马铃薯、油菜等常规作物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技术、农作物病虫机防,水稻、油菜、果品、蔬菜、有机茶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应用技术,柑桔、茶叶、黑桃、烟叶等经济作物高产、高效新技术。在当前,尤其是要把领先的柑橘新品种和品改、防病、高产、保鲜等技术尽快普遍得到运用。畜牧业要重点推广以生猪为重点的牛、羊、鸡等畜禽新品种,良种普及率达到85%以上,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优良品种杂交改良技术、种草养畜、秸秆养畜技术;搞好一类重大动物疫病(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和羊痘)强制免疫,免疫密度、免疫卡到户率、产地检疫及生猪、牛、羊免疫标识佩带率都达到100%。农机业要重点推广用于农田翻耕、水稻插秧、播种、联合收获、秸秆还田、茶叶修剪采摘、节水灌溉、柑桔清选分级打蜡保鲜的新型农业机具;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小麦机械播种、水稻、小麦、油菜机械收获、机械化秸秆还田以及茶叶、柑桔生产机械化等技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能源建设要重点围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重点在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抓好清洁家园综合配套技术应用,农村户用沼气池“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灶、改栏、改厕)引导农民更新省柴节煤灶(炉),并稳步扩大推广范围。

2、探索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方法,在适用、实效上做文章

以增强农户辐射带动能力为核心,办实科技示范样板。全县重点围绕种植业板块、畜牧小区和水产片带建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中心,建设产业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示范园;每个乡镇要力争办好1个种植业和1个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或示范场),在沿江乡镇办好1个水产科技示范基地(或示范场),每个村要重点培育10个科技示范户。全县办好500个各类科技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农户5万户。

以传授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目标,搞好农业科技培训。依托不同层次的科技下乡、科技赶大集、科技小分队和技术示范现场会等活动,采用集中讲授、现场培训、避免空、多、杂,做到精、专、深,从种到收,从购到卖,从苗到果,从物到钱全程培训,服务到底。对新研究和引进的高产高效品种、技术应及时肯定和推广。对科技创新和科学实验有突出成效的人才要选送到科研院所提高,鼓励回乡创业。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有计划地适时组织专门培训班。

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载体,促进农业集成技术入户。一是要综合利用政府推动、植保助动、市场拉动机制,扶持农作物病虫机防专业户,组建地域性机防专业队,实行测报、开方、购药、配药、施药一体化服务;二是以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大培训力度,将沼气池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安全使用等技术直接入户;三是鼓励、引导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农机大户,发展中介组织,从事农机维修、农机作业和跨区服务,从业人员。以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为载体,促进农业科技信息入户。要继续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主流媒体的传统优势,继续办好,《科普之窗》等节目;要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通过网上农技

110、农业手机短信、网上视频点播、农业专家热线电话等农业科技信息语音查询系统平台和开展农业信息服务,让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及时、快捷、简便地获得农业科技信息。有条件的地方,要充分利用卫星远程教育接收站和科普网站、电视专题栏目,组织农民收视农业科技培训节目。

3、建立稳定长期的科技服务网络,有效地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整合政府和社会两大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建立农技推广部门、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资经营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多元化服务主体共同参与的、多种服务形式并存的科技入户机制与模式。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应担负起农技推广的重担,县、乡、村三级健全科普组织,专人负责。大力与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合作,鼓励农业合作社、加工营销企业参与农技服务。县乡两级要把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使用、关怀、责任与奖励确实放在重要位置。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重奖力度,鼓励创新作贡献。

三、强化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保障措施

1、建立科技入户投入机制。

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在农村公益性服务中各级财政“以奖代补”资金和县级财政预算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聘用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技物结合补贴,保证科技入户工作落实到位。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和各类项目资金要向科技入户工作倾斜。国家、省、市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优先安排在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并应发挥出更大的带动效益。

2、整合全社会联动力量,突出农民科学素质工程。

农民科学素质工程,是农民增收乃至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础。巩固和发展农村改革建设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如此宏大工程,要落实政府推动,部门配合,分工负责,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整合力量、倾斜农民,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始终作为我们工作的基础,从教育培训抓起,从儿童学生抓起,从思想领域、科学文化、生活常识抓起,紧跟时代气息,长期不懈稳步前行。

3、加速提升科技入户手段,运用科学办法宣传科技。

篇8:小学科技工作计划及存在问题

一、基层央行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县支行机房技术防护标准偏低。由于长期投入不足, 多数县支行机房未达到规定的安全防护技术标准, 供配电、消防及静电防护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二是网络冗余设备较少, 难以满足业务需求。全国开展的市县网升级改造、交换机扩容等项目解决了地市中心支行的核心交换机和路由器热备问题, 但地市中心支行的楼层交换机等其他网络设备缺乏硬件备份, 尤其是县支行基本没有冗余的网络设备。三是现有设备类型较多, 部分功能重叠, 缺乏协同工作能力, 应用整体安全策略有一定的难度。四是随着视频、语音等应用系统在内网运行, 现有网络已不能满足业务应用不断增加的带宽需求, 受制于资金、设备等因素, 基层行在短期内提升网络通信速度仍存在困难。五是受客观条件限制, 部分基层行主、备线路租用同一运营商的线路, 如果该运营商线路发生故障而中断, 将导致整个网络中断。

(二) 运行维护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

信息化建设对系统安全以及运行维护的时效性和持续性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 面对网络和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 科技部门尚处于被动响应和手工处理的状态, 科技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逐渐加大, 安全隐患也在逐步积累。突出表现在:一是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监控措施, 被动响应, 发现问题不及时;二是系统繁杂, 运行环境各异, 查找和确认问题困难, 处理问题不及时;三是缺乏有效的知识积累, 难以对运行维护的最佳实践进行重复利用;四是科技部门配备的人员较少, 业务交叉较为普遍, 难以对其进行合理分工, 无法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三) 信息系统的异构性带来诸多问题

目前, 在基层央行应用推广的多数信息系统已运行多年, 由于系统建设之初业务规划不明确,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 这些应用系统在系统结构、平台、网络、数据、应用等方面的异构性较为突出, 系统环境复杂, 运行维护难度较大, 同时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 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不高。

(四) 技术支持边缘化的问题显现

一是基层行科技工作的重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做好业务系统应用推广、运行的技术支持, 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已成为基层行科技部门的主要工作;二是两级数据中心建设和应用整合, 使系统运维的任务逐步上移, 部分重要业务系统的运维已由上级行承担;三是由于各系统运行管理的要求不同, 科技部门承担的多为系统安装、升级等一般性维护工作, 应用层次较低;四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 在新系统上线时基层科技人员未参与新系统的培训、安装和测试, 对系统运行环境、安全管理、维护等方面缺乏了解, 技能的掌握逐渐边缘化, 科技支持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五) 科技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任务重、人员少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近年来陆续招收的人员很难补充和调整到科技部门。二是培训工作不到位。除了系统上线时参加培训外, 科技人员多未参加过系统的理论学习, 对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了解较少, 知识老化。三是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不能将业务与技术、建设与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 难以适应基层行科技工作由“应用型”向“应用管理型”转变的需要。

(六) 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有待加强

信息化建设档案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科技工作的基础性资料。目前基层行的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业务和技术不断发展, 科技工作机制不完善, 总行下发的有关管理办法对基层行来说, 操作性不强, 也缺乏适应性, 要对科技管理、运行维护、安全管理等过程中形成的大量信息化建设档案进行整理、归类和有效利用, 仍存在较大难度;二是信息系统在生存周期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模式使信息化档案建设滞后, 未能与信息化建设同步;三是信息化档案缺乏分析和利用的机制, 利用率不高。

二、对基层央行科技工作的建议

(一) 重视和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当前基层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现状, 一是要加强基层行机房设施的建设, 特别是县支行要逐步建立起符合安全防护技术标准的机房;二是要加强应急管理和应急准备, 保持适当的设备冗余, 确保故障发生时能快速恢复系统运行;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主、备线路尽可能选择不同的运营商, 保障网络通信畅通, 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障;四是要不断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网络管理和维护能力, 尤其是应熟悉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参数配置, 掌握较为常见的网络管理和诊断工具, 能迅速发现和排除网络故障, 提高网络系统的快速恢复能力。

(二) 建立满足各方需求的统一运维平台

以运维监控为突破口, 提升自主运维能力是近年来科技工作的基本要求, 也是强化主动服务能力、提升科技服务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对运维平台的建设, 一是覆盖面要广, 尽可能延伸到各县支行, 要包括目前已经使用的各应用系统、客户端和网络系统;二是扩充性要强, 能满足对新业务、新应用的运维监控, 为以后的发展预留空间;三是实时监测、主动布防,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确保各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四是建立运行维护知识库系统, 对日常工作中的方法和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 通过运用最佳实践, 提高运行维护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促进业务的发展。

(三) 加大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力度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高效安全、综合利用”的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逐步形成规范统一的系统平台, 并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运行机制。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挖掘内部潜力, 推进不同平台业务系统的迁移与融合, 加快数据集中和资源整合, 实现软硬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共享。要通过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和挖掘, 实现数据向信息的转换, 进一步提升基层央行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提高工作的适应性

一是科技人员要加强对信息技术和系统知识的学习, 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以适应新时期央行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二是加强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 尤其是系统管理、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等相关培训, 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技能, 切实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持续支持能力;三要在系统推广和支持过程中, 科技部门、科技人员要主动融入, 找准业务和技术的结合点, 积极寻找突破口,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是要根据科技工作的要求, 不断调整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 将政治觉悟高、服务意识强、技术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科技队伍, 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加强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适应基层央行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细化档案管理流程, 确保各类信息系统的技术资料和文档归档及时, 整齐有序;二是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要同步, 加大档案收集、整理和归档的频率, 确保档案能完整有效地记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 促进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三是提高信息化建设档案的利用率, 加强对现有信息化建设档案的分析、整理和挖掘, 探索信息化档案开发利用的新机制, 总结基层行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和规律, 为系统应用推广和运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六) 推动科技管理和技术支持工作的规范化

篇9:小学科技工作计划及存在问题

一、医院科技档案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不健全

科技文献材料产生于科技活动的整个过程,贯穿于每项科技活动的始终,任何一项科研活动的每一个工作程序都会产生反映和记录其过程或成果的科技文献材料,经过收集、积累和整理,到该项科技活动结束,全部科技文献应齐全无缺,经过审查后及时整理归档。但由于制度不健全,在某些科研活动中所产生的许多宝贵资料从项目计划、项目报告、原始记录、实验数据等等缺乏跟踪性纪实的材料积累,将会对医院的医疗技术创新和研究工作造成一定损失。

(二)档案意识不足

部分医务人员缺乏档案意识,不愿将科技文献材料归档。科技文献材料的形成记载着医务科技人员的劳动成果,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使用价值,立卷归档后有利于开发和利用。但是仍有部分科技人员思想保守,认为留在自己手里用起来方便,而且比较安全,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致使绝大多数科技文献材料在现实工作中外流,甚至丢失、损坏,结果影响档案整理收集。

(三)收集档案资料机制不完善

部分医院对零散科技文献材料的收集工作不完善,责任不清,相互推诿现象时有发生,部分零散材料遗失,给以后的整理利用工作形成一定难度。不能及时归档,立卷机制不灵活,有价值的文献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统一收集,造成档案收集效率不高。只重视医院文书档案立卷管理,不强调业务部门主动归档,失去了科技档案的完整性,如有些业务科室在某项科研完成后,未经科技档案管理部门处理,就向上级部门呈报,不留底稿不存档,造成归档的文献中只有审批材料。

二、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整的监管制度并有效实施

每一项科技活动从提出任务到最终完成,尽管经历着不同的阶段,有许多专业工序,但各阶段、各工序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科技活动的这种规律性和严密性,决定了反映和记录这一项科技活动的科技文献材料,是一个独立的有机整体,具有成套性,否则就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一项科技活动的完整面貌。因此,要从制度上明确规定科技档案的归档范围和要求,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制度,并加以完善实现动态管理和考核,一旦发现遗漏丢失,及时查找补救,确保医疗科技档案材料整理的完整性。

(二)发挥各业务部门的协同作用

档案工作人员应该走出去,和各业务部门相结合,了解和掌握科技活动的计划、程序和进展,协助和指导他们搞好科技文献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在对每一项科技活动成果进行鉴定验收时,档案人员也应参加验收帮助把关,这样对保证科技文献材料完整、准确、系统的归档保存以及归档后的进一步整理和有效利用都有重要意义。

(三)强化对零散科技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为使零散的科技文献材料真正起到凭证和查考的作用,不论是归档前的形成积累和整理,还是归档后的整理编目,都要按照科技活动本身的内在联系和固有的秩序,来决定科技文献材料的取舍、分类和排列。既不能把属于同一整体的档案分散打乱,也不能把一堆互无关联的档案任意拼凑在一起,而要按照其本身属性来进行归纳整理工作。

(四)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良好素质

档案人员应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业务要精、责任心要强,在选配档案管理人员时要考虑德才兼备的原则,要懂档案工作是在为后人、为国家积累财富,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在业务上应具备相应的文化、技术和业务素质,不断总结探索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业务发展,推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科技档案的管理和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且深。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充分挖掘科技档案的研究和应用价值,能体现出一个医院是否具有深厚的发展后劲及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

篇10:小学科技工作计划及存在问题

及存在问题汇报材料

益民学校成立于2003年9月,十多年来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校教职工的辛勤努力下,使这所学校的生源逐步壮大,办学条件得到了逐步的改善,教学成绩稳步提高,小升初连续几年荣获全县第一,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我校现有学生390人,幼儿园140人,教职工48人。其中雇用11人。现将学校常规工作总结和存在问题汇报如下:

一、学校常规工作总结:

1.加强学校管理,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的各项工作分工负责,责任明确,齐抓共管,依法制教,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促进教师奋发学习,开拓进取的优良环境及其运行机制加强教学科研力度,提高教育教学的科技含量,在教科研中培养提高教师。大大的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水平。

3.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美化校容校貌,添置教学设备。育人环境优美怡人。

4.以少先队为阵地,狠抓德育建设,培养校园精神开展主题活动,规范学生行为,创建文明校园。培养了学生文明守纪,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

5.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专人负责,协作管理、定期排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二、存在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年龄偏大,教学人员短缺,特别是音、体、美、外语教师缺乏,雇用十几名教师才能正常教学。

2.缺乏电教设备和实验仪器,图书等急需配置。

3.大门外排水沟无护栏。

4.幼儿园缺活动器械,教学条件急需改善。

综上所述,我校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些许

问题,今后我们要继续努力,不断改革创新,力争把我校建成文明

向上和谐奋进,素质一流的学校。

清水河县喇嘛湾镇益民小学

篇11:小学科技工作计划及存在问题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1 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得到加强,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对稳定推广机构和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 者:曾福生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湖南,长沙,410128刊 名:陕西农业科学(农村经济版) ISTIC英文刊名: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RURAL ECONOMY)年,卷(期):2000“”(4)分类号:F3关键词:

篇12:小学科技工作计划及存在问题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院:理学院

班级:应用化学114班

姓名:陈领航

学号:2011014974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理学院应用化学2011级陈领航2011014974

[摘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0%以上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

人员的比重高达46.9%,但是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却仅有15.2%。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迅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连续迈上几个新台阶,农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深层次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三农”问题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发展农业经济,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未来农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科技进步。中国每年约有6000~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是科技成果问世,但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仅为30%~40%,多一半的科技成果不能为经济建设作贡献。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把三科(科研与推广单位、农业教育机构以及国外的科研成果)与三农(农村、农业、农民)之间的“桥梁工程”高标准的建好。“桥梁工程”指的就是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推广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中国现行的农业推广是以政府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单一推广模式,现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其优点是具备一定的推广条件,能较好地执行国家农业总体发展计划。但是中国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农业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存在着科技推广机制不活,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科研、推广、生产三者之间衔接不紧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人员素质偏低,农民组织化程度差等诸多问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新型农业推广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

推广体系创新和改革新技术扩散理论诱致性创新原理软科学中国农业推广体制创新体系的构建、运行

[正文]

一、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理论中的新技术扩散理论和制度创新原理中的诱致性创新原理

1、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理论中的新技术扩散理论

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用是指新型农民从获得农业新信息到最终采用新成果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众多农业科技推广学家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大致分为如下五个阶段:认识阶段(感知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用阶段(尝试阶段)、采用阶段(接受阶段)。

“新技术的扩散”可以使由少数人向多数人的扩散,也可以是由一个单位或地区向更

多的单位或地区扩散。新技术在农民群体中扩散的过程,也是农民的心理、行为变化的过程,是“驱动力”与“阻力”相互作用的过程。当驱动力大于阻力,创新就会扩散开来。研究表明,典型的创新扩散过程具有明显的规律可循,一般要经历突破、紧要、跟随和从众4个阶

段。

2、制度创新原理众的诱致性创新原理

1987年,舒尔茨提出这样一个理论:只有通过技术变革,提供新技术、新品种、新动力等,才会有可能实现农业部门的增长。因此,新的有利技术供给是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装便的一个必备条件。而速水佑次郎和拉坦进一步发展了舒尔茨的理论,建立了诱致性创新理论。诱致性创新理论由诱致性技术创新与诱致性制度创新相结合的理论,它反映了资源禀赋、文化禀赋、技术与制度的一般均衡关系。技术创新是诱致性创新的核心,在经济子系统中,资源禀赋的变化会诱发技术变迁。技术创新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需要结合在一起,同时它需要产权制度的支持,需要公共支持的农业研究和推广体系。

二、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1、需求分析

(一)新农村建设对推广体系的需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问题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能真正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它要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必须加强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要不断优化农村聚才、育才、用才环境,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水平,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早就一大批直接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农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对科技需求分析

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效益低、规模小、惧风险、秩序不规范造成的积极性低下、资金不足等问题的约束,农民对科技需求和技术来源要多样化、专业化,并且当取消农业税后农民对科技需求相对不足。

(三)新阶段对农业推广理念、制度、方式与方法变革的要求

①要求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明确职能、科学定位。

由于市场经济的利益主体多元化,要求必须明确划分政府、涉农企业、社会组织、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各自的职能。国家推广体系的主要职责是重大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科学经营。不断增加收入,以及开展直接为履行这些职能服务的技术质量监测等基础工作。

②要求农业科技推广组织面向市场和农民,自下而上开展工作。

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都是自上而下的工作模式,科技推广是执行上级政府下达的任务,新时期推广工作必须实现目标和重点的转移,即从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数量为主转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主,因而必须根据市场和农民的需求开展推广工作,诱导农民自觉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素质发展农业和农村的道路。

③要求推广的方式和方法创新。

中国农业科技推广在工作方法上不能继续完全沿用传统计划经济的“技术师范+行政推动”的老办法,要按照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原理,积极探索引导弄饭胡和带头人,加强对农民的培训,重视培养农民科技示范户,加强对农民专业协会的工作指导与合作,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从而帮助农民不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④要求用世界的眼光来认识和改革中国的农业科技推广。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提出:中国将积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强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国际贸易,加强涉农国际磋商谈判和国际规则制定,提升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重点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增加对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领域的资金投入,使农业生产的面貌有个新的转变。

2、供给分析

现行农业推广体系的主要特点:①政府直接领导;②狭义上的农业技术推广;③以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多部门协作。供给状况的特点:①科技需求与供给脱节;②取消农业税后供给能力进一步下降。

(一)中国农业推广体制弊端分析:

① 科研、教育、推广严重脱节。

中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长期以来是由上级部门来决定,而不是由农民来决定。这样使得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有时候并没有完全调查当地的现状和经济发展状况。这不仅阻碍了适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业新技术不能迅速地传播到农民手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科技普及难度加大。

② 投资机制不健全,资源供给渠道单一,供给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科技推广是国家出钱,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行研究和开发,农业企业、社会、农民无偿或抵偿使用和手艺。这就使得投资渠道单一,总量不足。另一方面,“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农业科技推广投资减少的直接后果就是人才流失,造成农技人员从事推广事业时间减少,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受到较大的破坏。

③ 管理体系不顺,职能发挥不平衡。

中国是农业打过,农业科技推广属于官办形式,这种推广体系有利于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成果项目的推广,符合中国国情。但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推广工作的实践证明,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比如推广工作受政府机构变动的影响较大,管理体系不顺畅,这些有问题的地方还需要加强和改善。

④ 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

中国的资源推广比率严重低于国际标准水平(详见国际公认黄金分割率比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性研究),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明显不足,而技术开发则是提高科技推广率的关键,中国农业科技的开发投资需要加大,此外,推广重点过分偏向农业产中技术指导,而产前、产后和加工技术指导薄弱。

⑤ 农业推广率低

⑥ 推广人员数量庞大、队伍不稳,文化素质低、知识结构老化。

解决这一弊端的有力途径就是加大对推广员的审核程度,对推广队伍进行筛选优化,达到减少人员,稳定队伍,提高全体推广人员素质的目的。

⑦ 经费严重不足,开展工作困难

(二)对于这些弊端问题的解决对策

① 加强对农民的素质教育

② 加大资金投入,控制一些不法政府官职人员从中抽取利益。

③ 将推广人员队伍进行统一培训、优化、深造。

④ 增加管理人员,开展多渠道的管理机制,并多发展、沟通农民,及时将从农民那里得到的问题反馈给推广人员。

三、创新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及创新体系的构建、运行

1、创新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

(一)机构改革与设置

①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省、县级农业推广机构的建设。

②乡镇级的政府农业科技推广职能实行社会化,组织管理职能由乡镇政府承担。

③根据需要,县级机构可派设跨乡镇的专业中心站。

⑤ 充分发挥村干部、新型农民、涉农企业和各种农民企业合作组织及协会的作用。

(二)人员配置和用人机制

对于进入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专业人员,应当进行类似于公务员的资格考试,考试由省级部门统一安排。农业推广机构用人制度的改革,海英包括实行聘任制和辞退制等配套措施,提高推广人员的学历标准等。

(三)经费收支制度和管理体系变革

在实行职能重新定位和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农业推广部门实行统收统支制度和全额拨款。管理体制与经费问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需要中央农业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并负担相应的经费支出,所需经费总量并不是很大。所以需要我们变革收支制度和管理体系。

(四)非政府机构的参与

逐步扩大允许非政府机构服务的范围,将那些不一定非由政府机构完成不可的职能向非政府机构开放,形成在一些领域中政府农业推广机构与非政府农业推广机构并存的竞争局面。

2、创新体系的创建与运行

(一)创建的内容

①建立科技试验、示范体系

②建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体系

③建立信息传播体系

(二)基本框架

在政府支持下,以农业高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引导,联合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技术协会,根据农业区域资源和产业特色,创建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移的新型推广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培训和转化体系三个平台。其体系的建立以管理平台为基础,以成果转化平台为核心,以信息和培训平台为支撑,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三)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

①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机制,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推行专业人员全员聘用制、技术职务竞争上岗制、目标责任考核追究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报酬、荣誉与绩效挂钩,奖勤罚懒,促使科技人员加强学习与时间,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涉农企业进行改制并组建新的企业,确保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的顺利实施。

②人才机制: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广大农民各种社会需要的提高,社会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农业高效、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科技推广专家(科技人员)数据库。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以项目、基地为纽带,吸纳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和涉农企业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可教人员、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和基层科技推广人员等多方面的积极性。

③保障机制:a.经费保障。农业科技推广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离不开国家在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所以要切实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b.组织保障。实行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的运行机制。c.人员保障。稳定现有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同时创新人员使用机制,实行一套能激发推广人员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使用机制。

④激励机制:在所有推广主体中,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技推广奖励制度,更好地使用机制,重奖直接从事推广体系的有功人员。对那些取得重大成绩、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人员要给予

重奖,并且调整科技成果鉴定和奖励的评价取向等。

四、中国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创建的政策建议

1.通过制度化的程序,进行改革中创新

2、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经费投入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职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4、建立科技示范、农民培训和网络平台

5、与现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结合起来进行

6、体系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

7、产学研紧密结合,完善现代农业科技供给体系

8、重视软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转化,提高软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水平

五、结语

农业推广学作为实践的科学和发展的科学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农村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经历了几次创新和变迁。总体讲,尽管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在发展理念、组织体系建设以及推广内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和拓展,但是与农业技术创新体制的改革相类似,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行政化的组织架构,公共科技推广的基本地位并没有得到解决。新型农业推广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要把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放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框架中统筹考虑,这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 黄天柱,陈心宇.三农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J].中国农学通报,2001,6(20)

[2] 沈伟桥.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220~224

[3] 翟雪凌,范秀荣.中国当前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存在的弊端及改革思路 [J].中国农技推广,2000:34~35

[4] 窦铁岭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与改革的思考 [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3):65~67

[5] 丁振京.中国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创新研究 [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1

[6] 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7] 黄天柱.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8] 王慧军.农业推广学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上一篇:深化改革计划下一篇:老会计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