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项目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专帐核算方法

2024-04-18

科技项目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专帐核算方法(共5篇)

篇1:科技项目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专帐核算方法

科技项目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专帐核算方法

一、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做到专账核算

专账核算不是事后归集,也不是应付检查临时建立的台帐。

决算申报书是对前期专账核算的各项支出的汇总,不是事后从制造费用中拿来进行归集;不是为应付检查和验收建立的辅助台帐。

2.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挪用经费他用(炒股); 超范围使用科技经费; 不按预算执行,随意调整;

与本项目无关支出、餐费、礼品,旅行社开具的会议考察费等。

3.虚弄支出,套取经费

浙财教[2010]382号文件第二章第八条:间接费用中“用于科研人员激励的相关支出一般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8%”。各类类型虚假发票 套印发票

虚假合作费(事后补助项目)假签字 白条 重复列以

4.虚假承诺配套、自筹资金 配套经费不到位。

自筹资金到位证明资料不规范。

以厂房、生产线等基础设施作为自筹经费。5.外拨大额经费,横向管理

凡科技拨款项目经费,均为纵向,不允许改变性质。外拨经费管理不规范。

6.直接计提管理费,不进行摊销核算

浙财教[2010]382号文件第二章第八条:“管理费用主要包括承担单位为项目实施提供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和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按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核定,按实列支”;“项目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项目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不得以提代支”。

高校、科研院所较为突出,要求这些单位按实际核定管理费用。7.生产性费用计入研发费用

明显的生产设备如电力工程、叉车、锅炉、水塔、烘房; 生产原材料; 企业全部燃料动力;

甚至有尚未实际发生的费用,如以后的维护费、质量控制试验等费用。

8.混合财政资金和自有资金 不分离进行管理,随意调账。

企业承担的分期拨款项目,从支出来看,认定现把财政拨款用完,剩余的归为自筹资金。

9.贷款贴息项目必须为科技专项贷款。10.重技术管理,轻经费管理

随意预算,没有很好地对照研发需求编制; 调整幅度大,范围广; 不熟悉规定,使用缺乏监管。

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做好专帐核算

专帐核算不仅是科技、财政部门的监管重点,也是企业享受各项科技政策的刚性要求。

二、科技项目专帐核算是享受科技政策的刚性要求

(一)专帐核算是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刚性要求 国科发[2008]172号第三章第十条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之一“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管的比例:”已经要求企业必须对研发项目进行独立核算。

省科技厅关于开展2011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工作的通知中:中介机构必须在企业研发项目单独建账的基础上,根据《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的要求进行专项审计,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审计报告必须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总体情况、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和服务收入明细、近三年的研究开发投入总体情况和按年度分项目分经费科目的研究开发费用明细等内容。

(二)专帐核算是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刚性要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第九条:“企业未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应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开进行核算,准确、合理的计算各项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对划分不清的,不得实行加计扣除”;第十条“企业必须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帐管理”。

(三)专帐核算是享受“财政性资金,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的刚性要求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87号):对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1.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

2.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财政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3.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四)专帐核算是申报科技项目的刚性要求

《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218号)第一章第二条:“各种渠道获得的资金都应当按照“专款专用、单独核算、注重绩效”的原则使用和管理”。《浙江省省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浙财教[2010]382号)第一章第三条:“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专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浙财教字[2007]224号第十四条:“对项目创新指标、产业化成果进行验收并对企业科研经费总投入进行核定”;第十六条:“对项目实施技术研发费用支出或与研发项目实施有关的利息支出总额进行核定”;第十八条:“企业收到带兵补助财政资金后,应在“专项应付款”中单列科目进行核算”、“带兵补助经费应当做到专款专用”。

(五)专帐核算指的是项目总经费会计核算专帐核算指的是项目总经费专帐核算

《浙江省财政科技经费企业会计核算的指导性意见》(浙科发计[2009]159号)第二条:企业科技经费包括:获得的各级财政科技拨款、按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任务书)约定的自筹资金以及通过银行贷款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借贷资金。

(六)专帐核算不是建会计辅助台帐

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情况还可以,基本上按项目和按经费单独核算;企业实行专核核算的不超过20%,专帐核算不是建会计辅助台帐,明确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承担事后补助项目的企业更重要。

(七)专帐核算是做好R&D统计的基础

《浙江省财政科技经费企业会计核算的指导性意见》(浙科发计[2009]159号)第四条:企业应按照制度或准则要求,合理设置二级会计科目对科研经费进行单独归集核算,并与本单位的其他生产经营成本费用区分。

根据现行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规范,企业科研项目会计核算一般可分为:

(一)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可参照此核算办法。

(一)执行会计制度的企业科技项目核算办法 会计制度有关规定; 科技项目核算方法。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00]25号)第二节长期负债第七十六条“企业收到的专项拨款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待拨款项目完成后,属于应核销的部分,冲减专项应付款;其余部分转入资本公积”。

第四章所有权益第八十二条“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资本公积项目的第五款:

(五)“拨款转入,是指企业收到国家拨入的专门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的拨款项目完成后,按规定转入资本公积的部分。企业应按转入金额入账。”

1.企业收到科研项目各级财政科技拨款时:(形成负债)借:银行存款 按项目核算 按经费核算 贷:专项应付款——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XX项目——XX市、县配套 独立核算 经费独立核算

2.企业发生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时,按财政科技拨款、自筹科研经费分别进行核算。(1)财政科技拨款部分

①购置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或科研所需无形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XX项目

无形资产——XX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先购进)

借:专项应付款——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XX项目——XX市、县配套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XX项目(再转销)②发生其他研发费用,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设置明细账,并按实际发生额:

借:专项应付款——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XX费

专项应付款——XX项目——XX市、县配套——XX费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原材料及其他研发费用在账务处理时,不再表现为资产及管理费用,发生时直接冲减专项应付款(原材料如果形成资产,领用时记入管理费用,其他研发费用也记入管理费用,这样会使费用增加,降低企业利润,隐形降低效益)

(2)企业自筹科研经费部分

自筹科研项目经费支出,应分科研项目在“管理费用——研发费(区别于一级科目研发经费,也可使用指导意见上的表述)”、“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明细账进行核算。具体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为:

①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XX项目

无形资产——XX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②最终形成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各项研发费用: 借:在建工程——XX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完工时:

借:固定资产——XX项目 借:在建工程——XX项目

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不能记入本项目的研发经费中,可以记入其他项目研发经费。

③发生其他研发费用,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设置明细账,按实际发生额:

借:管理费用——研发费——XX项目——XX费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注:原材料购进一次性消耗(即买即用)时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同上,如果大量购进,分批领用时会计核算为:

原材料购进: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领用时:借:管理费用 ——研发费(同上)——XX项目——材料费

贷:原材料

3.企业因各种原因需要退回全部或部分财政科技拨款时会计核算账务处理:

借:专项应付款——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XX项目——XX市、县配套

资本公积——拨款转入——XX项目 贷:银行存款

4.项目验收后结余资金的会计核算账务处理: ①经批准留单位继续使用:

借:专项应付款——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XX项目——XX市、县配套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XX项目 ②按规定上交部分:

借:专项应付款——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XX项目——XX市、县配套 贷:银行存款

5.出售使用财政资金购置的设备或无形资产时,应报批,并上交所得资金,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为: 借:资本公积——拨款转入——XX项目——设备、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

注:这里只是简约过程,仅供了解,实际上还有涉及到固定资产清理等诸多程序,一般地单位不会涉及到此步骤。

《浙江省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浙财教字[2007]224号)第十八条:企业收到事后补助财政资金后,应在“专项应付款”中单列科目进行核算。事后补助资金允许全额核销企业当年技术开发费支出,或用于后续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贷款贴息资金补助允许企业用于弥补已经支付给相关银行的贷款利息,并直接冲转财务费用。

《浙江省省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浙财教 [2010]382号)第十三条:“事后补助资金允许全额核销企业当年研究开发费支出,或用于后续项目的研究开发。”第十六条:“贷款贴息补助允许企业弥补已经支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直接冲转财务费用。”

6.企业收到事后补助类项目各级财政科技拨款时,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为:

简单化处理(当期无研发支出): 借:银行存款 借:补贴收入

直接核销当年研发支出费用: 借:银行存款

贷:管理费用——研发费——XX项目——XX费用 或者按上述文件用于后续项目(暂时挂在专项应付款,后续支出),处理过程同前面的步骤。

7.企业收到贷款贴息拨款时,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贷: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已资本化部分,如建厂房)财务费用(未资本化部分)

按照224号文件的要求,实际仅发生在财务费上。上面是执行科会计制度时的核算办法,总的来讲简单易操作。

执行会计准则稍微复杂,下面先看看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与财政拨款以及相应项目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的处理规定。

(二)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科技项目核算办法 会计准则有关规定; 科技项目核算方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第三条 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如平台类)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如公益性科技项目)

第二章 确认和计量

第七条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八条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理解准则规定和项目类型要求是做好企业会计核算的前提。

结合项目的性质,如果是取得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比如平台建设、实验室建设、项目研究取得专利,不能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达到预订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的各项损益。

取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大部分科技项目补助是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收到拨款,先记入科目“递延收益”,相当于企业会计制度中“预收账款”,然后根据研发支出进度,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途径通过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摊销形式、其他研发费用形式。

“期间内用于项目支出”=“递延收益”转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1.企业收到科研项目各项财政科技拨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2.企业发生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时,按财政科技拨款、自筹科研经费分别进行核算。

(1)财政科技拨款部分

①购置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或科研所需无形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XX项目——XX设备

无形资产——XX项目

借: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现金、应付账款等)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时: 借:研发支出——XX项目(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年末或项目完成时按照折旧或摊销额转销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借:营业外收入

②最终形成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各项研发费用: 借:在建工程——XX项目——(料、工、费)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完工时:

借:固定资产——XX项目 贷:在建工程——XX项目 借:研发支出——XX项目 贷:累计折旧

年末或项目完成时按照折旧额转销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借:营业外收入

③发生其他研发费用,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设置明细账,账务处理为:

借:研发支出——XX项目——XX费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并根据项目是否形成无形资产,分别结转(根据准则第6号):

第二章 确认

第三条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的取得有多种方式,和我们相关的是企业自行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准则第6号对此有专门规定,要求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两个部分分别进行核算。

第七条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退怕看过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

注释: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为进一步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比如:意在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活动,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研究,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可能替代品的配制、设计、评价和最终选择等,均属于研究活动。

第七条 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注: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开发阶段应当是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比如,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不具有商业性生产经济规模的试生产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运营;新的或改造的材料、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所选定的替代品的设计、建造和测试等,均属于开发活动。

第八条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九条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注: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不存在技术上是障碍或其他不确定性,如企业已经完成了全部计划、设计和测试活动,这些活动能够达到规划书中的功能、特征和技术所必需的活动或经过专家鉴定。

(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五)归属于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无形资产核算的有关科目:

“无形资产”科目借方核算企业取得的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包括外购取得、投资者投入取得、债务重组取得、非货币交易取得、自行开发取得的实际成本;贷方核算按规定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出售无形资产以及进行债务重组和非货币交易而减少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期末余额在借方,反应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本。

“累计摊销”科目贷方核算按月计提的无形资产摊销额,借方核算无形资产出售而冲销的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额;期末余额在贷方,反应企业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额。

“研发支出”科目借方核算企业自行研究无形资产发生的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以及研究开发项目在室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贷方核算结转本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期末余额在借方,反应企业正在进行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对研发项目较多的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影响较大: 由于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资本化,即将开发阶段的支出归入无形资产的价值中定期进行摊销,这样使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将增加,期间费用大大减少,当期利润会明显提高,因此,允许开发支出资本化将会增加科技以及创新类企业的利润调节空间。

将无形资产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和不确定的两种,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再固定,摊销方法也不在限于直线法。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判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有限或者无限来确定无形资产是否需要摊销,从而调整管理费用金额,最终达到认为调节利润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调节摊销年限和摊销方法进行盈余管理,如通过减少年限和加速摊销提高企业利润。

根据上述条件以及科技项目的阶段以及是否形成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思路为:

研究阶段:研发支出全部转为费用

开发阶段:研发支出年末余额归在开发支出项目,形成技术的转为无形资产,不形成技术则转为费用。如果未形成无形资产,直接按研发支出金额进度冲销“递延收益”,结转到“营业外收入”:

借: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贷:营业外收入——XX项目 如果形成了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XX资产

贷:研发支出——XX项目——XX费

再按该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的进度冲销“递延收益”,转入“营业外收入”

借:研发支出——XX项目 贷:累计摊销(无形资产摊销)

借: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贷:营业外收入——XX项目(2)企业自筹科研经费部分

自筹科研项目经费支出,应分科研项目在“管理费用”、“研发支出”、“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明细账进行核算。具体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为:

合理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支出=研发经费 ①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XX项目

无形资产——XX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②最终形成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各项研发费用: 借:在建工程——XX项目——(料、工、费)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完工时:

借:固定资产——XX项目 贷:在建工程——XX项目

自筹部分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不构成该项目的研发支出。

③发生其他研发费用,应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设置明细账,财务处理为:

借:研发支出——XX项目——XX费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针对研发项目是否形成无形资产,分别结转。如果未形成无形资产:

借:管理费用——研发支出——XX项目 贷:研发支出——XX项目——XX费 如果形成了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XX资产 借:研发支出——XX项目——XX费

3.企业因各种原因需要退回全部或部分财政科技拨款时,会计核算账务处理:

借: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营业外收入 年初末分配利润 贷:银行存款

4.项目验收后结余资金的会计核算财务处理: ①经批准留单位继续使用:

借: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贷:营业外收入——XX项目 ②按规定上交部分:

借: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贷:银行存款

5.出售使用财政资金购置的设备或无形资产时,应报批,并上交所得资金,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为:

①处理所得资金大于资产净值的:

借: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贷:银行存款

②处理所得资金小于资产净值的:

借: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贷: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6.企业收到事后补助类项目各项财政科技拨款时,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7.企业收到科技项目贷款贴息拨款时,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已资本化部分)

财务费用(未资本化部分)

四、案例解析

例1:2007年2月1日科技厅资助某企业公益性项目:环保新技术开发,拨款20万元,主要用于材料费,任务书期限2007年2月-2009年2月。没有形成无形资产,账务处理:

1.2007.2.1收到科技厅拨款,确认为与收益相关补助 借:银行存款 200000 贷:递延收益——环保新技术开发——科技厅拨款 20000 2.按项目研究进程发生研发支出,转为费用,冲销递延收益,结转到营业外收入

借:研发支出——环保新技术开发——原材料 200000 贷:银行存款

借:递延收益——环保新技术开发——科技厅拨款 200000 贷:营业外收入——环保新技术开发 200000 例2:2007年科技厅补助甲公司300万元,建设核辐射监测基地,甲构建了专门设施并于2007年达到可使用状态,该专门设施入账金额为36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4年,预计净产值为0。

1.2007年接受补助和设施完工时 借:银行存款 3000000 贷:递延收益——环保新技术开发——科技厅拨款 3000000 借:固定资产——核辐射监测项目 3600000 贷:在建工程——核辐射监测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3000000 贷:在建工程——核辐射监测项目 600000 2.在2008年转销收益和计提折旧时

借:递延收益——核辐射监测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750000 贷:营业外收入 750000 借:管理费用——核辐射监测项目 900000 贷:累计折旧——核辐射监测项目 900000 例3:2007年1月5日,某科技公司收到100万元的省科技厅资助(预算材料费50万元,检测费40万元,人工工资10万元),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部分实际支出和预算相同,无差异。企业自行投入700万元,其中材料费400万元,人工工资100万元,其他费用200万元,项目研发费用中形成无形资产的支出为750万元(构成为企业自筹资金700万元,和省科技厅拨款中材料费50万元)。2007年9月20日,该专利技术开发完毕,预计使用寿命10年,采用平均法计提折旧,不计残值。

注:补助应确认为递延收益,无形资产在使用寿命10年内平均摊销(当月开始摊销),每年5万元计入当期损益。

1.2007年1月5日实际收到财政拨款,确认政府补助 借:银行存款 1000000 贷:递延收益——新产品专利——省科技厅拨款 1000000 相关费用发生时: 2.财政拨款支出

借: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材料费 5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检测费 4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工资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针对研发项目是否形成无形资产,分别结转,形成无形资产的:

借:无形资产——专利技术 500000 贷: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材料费 500000 针对研发项目是否形成无形资产,分别结转,未形成无形资产的:

借:管理费用——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 500000 贷: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检测费 4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工资 100000 并结转相应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 5000000 贷:营业外收入——新产品专利技术 500000 3.企业自筹科研经费部分应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设置明细账,并按实际发生额:

借: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材料费 40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检测费 10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工资 2000000 贷:银行存款 7000000 自筹部分全额形成无形资产的,全部资本化: 借:无形资产——新产品专利技术 7000000 贷: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材料费 40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检测费 10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工资 2000000 4.每年年末,计提折旧共提10年(注:该专利技术帐面价值750万,10年摊销每年摊销75万元)

借: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 750000 贷:累计摊销 750000 如果这项专利没有为后续研发继续使用它的折旧可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折旧费 750000 贷:累计摊销 750000 财政拨款形成无形资产的价值是50万元,年末按10年摊销

每年摊5万转做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 50000 贷:营业外收入——新产品专利技术 50000 例4:某公司于2009年11月5日收到省科技厅资助的事后立项事后补助项目:单晶硅提取,补助资金900000元,其中600000元用于冲销当年研发经费,300000元用于后续项目研究,不考虑其他因素。

借:银行存款 900000 贷:递延收益——单晶硅提取——科技厅拨款 300000 营业外收入——单晶硅提取 600000 例5:2007年1月5日,某公司收到500万元的省科技厅资助,作为其上年投入使用的废水处理设施补偿,条件是公司必须向其他中小企业开放该设施。该设施帐面价值15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10年,采用平均法计提折旧,不计残值。但2009年3月25日,因自身原因,公司关闭使用,科技厅要求返还补助资金300万元。

注:补助应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使用寿命10年内平均摊销,每年5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

1.2007年1月5日实际收到财政拨款,确认政府补助 借:银行存款 5000000 贷:递延收益——废水处理——科技厅拨款 5000000 2.2007年12月31日

借:递延收益——废水处理——科技厅拨款 500000 贷:营业外收入——废水处理 500000 借:管理费用——废水处理 1500000 贷:累计折旧——废水处理 1500000 3.2008年12月31日

借:递延收益——废水处理——科技厅拨款 500000 贷:营业外收入——废水处理 500000 借:管理费用——废水处理 1500000 贷:累计折旧——废水处理 1500000 4.2009年的会计处理:(2009年返还科技厅300万元,2009年递延收益平均摊销12.5万元(500/10/12*3),递延收益帐面余额为:500万元-50万元*2-12.5=38.7万元,返还科技厅300万元与递延收益账面余额的差额87.5万元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借:递延收益——废水处理——科技厅拨款 125000 贷:营业外收入——废水处理 125000 借:递延收益——废水处理——科技厅拨示 3875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00 营业外支出 875000 例6:2001年1月5日,省科技厅拨付某研发中心450万元财政拨款(同日到账),补助其研发中建设购买大型科研设备1台。2001年1月31日,该研发中心购入设备(假设不需要安装),实际成本为480万元,其中30万元以自有资金支付,使用寿命10年,采用直线法集体折旧(假设无残值)。2009年2月1日,该研发中心出售了这台设备,取得价款12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

1.2001年1月5日实际收到财政拨款,确认政府补助 借:银行存款 4500000 贷:递延收益——研发中心建设——科技厅拨款 4500000 2.2001年1月31日购入设备

借:固定资产——研发中心建设 4800000 贷:银行存款 4800000 3.从2001年2月起每个资产负债日,计提折旧,同时分摊递延收益。

①计提折旧

借:研发支出——研发中心建设 40000 贷:累计折旧 40000 ②分摊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研发中心建设——科技厅拨款 37500 贷:营业外收入 37500 4.从2009年2月1日出售设备,同时转销递延收益余额 ①出售设备(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研发中心建设 960000 累计折旧 3840000 贷:固定资产——研发中心建设 4800000 借:银行存款 12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研发中心建设 960000 营业外收入 240000 ②转销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研发中心建设——科技厅拨款 900000 借:营业外收入 900000 例7:2007年1月5日,某科技公司收到100万元的省科技厅资助(预算材料费50万元,检测费40万元,人工工资10万元),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部分实际支出和预算相同,无差异。企业自行投入700万元,其中材料费400万元,人工工资100万元,其他费用200万元,项目研发费用中形成无形资产的支出为750万元(构成为企业自筹资金700万元,和省科技厅拨款中材料费50万元)。2007年9月20日,该专利技术开发完毕,预计使用寿命10年,采用平均法计提折旧,不计残值。例子同例3。

1.2007年1月5日实际收到财政拨款 借:银行存款 1000000 贷:递延收益——新产品专利——省科技厅拨款 1000000 相关费用发生时: 2.财政拨款支出

借: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材料费 5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检测费 4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工资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形成无形资产的材料费:

借:无形资产——新产品专利技术 500000 贷:专项应付款——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材料费 500000 借:专项应付款——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 500000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新产品专利技术 500000 3.企业自筹科研经费部分

借:管理费用——研发费——新产品专利技术——材料费 4000000 管理费用——研发费——新产品专利技术——工资 1000000 管理费用——研发费——新产品专利技术——其它 2000000 贷:银行存款 7000000 自筹部分全额形成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新产品专利技术 7000000 贷:管理费用——研发费——新产品专利技术——材料费 4000000 管理费用——研发费——新产品专利技术——工资 1000000 管理费用——研发费——新产品专利技术——其它 2000000 4.无形资产开发完毕,每年计提摊销

(注:该专利技术帐面价值750万元,10年摊销每年摊销75万元,如果该无形资产没有用于后续其它项目研发,只能将其计入管理费用——折旧,不能计入管理费用——研发费,那样就重复计算了)借:管理费用——折旧 750000 贷:累计折旧 750000 自筹部分全额开成无形资产的,全部资本化: 借:无形资产——新产品技术7000000 贷: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材料费 40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工资 10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其它 2000000 5.每年年末,计提折旧共提10年(注:该专利技术帐面价值750万,10年摊销每年摊销75万元)

借: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 750000 贷:累计摊销 750000 如果这项专利没有为后续研发继续使用它的折旧可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折旧费 750000 贷:累计摊销 750000 财政拨款形成无形资产的价值是50万元,年末按10年摊销

每年摊5万转做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 50000 贷:营业外收入——新产品专利技术 50000 例8:2007年2月1日科技厅资助某企业公益性项目:环保新技术开发,拨款20万元,主要用于材料费,任务书期限2007年2月-2009年2月。没有形成无形资产,账务处理:

1.2007.2.1收到科技厅拨款 借:银行存款 200000 贷:专项应付款——新产品专利技术——科技厅拨款 200000 2.发生支出时

借:专项应付款——新产品专利技术——科技厅拨款——材料费 200000 贷:银行存款200000

篇2:科技项目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专帐核算方法

1 项目论证不充分, 给计划管理带来隐患

一些单位部门为了争投资、争项目, 往往前期工作做得不够扎实, 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必要性缺乏深入、科学的论证和分析, 有的项目建设地区没有完全落实, 就匆匆上报, 致使在具体实施时反复变更建设地点;有的项目建设条件不充分, 如征地、供水、供电等未落实, 致使项目建设的内容考虑不全、不细, 甚至出现重大漏洞, 致使项目建设多次变更建设内容和投资规模, 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

2 违反项目管理程序, 项目建设随意性大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有些单位不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批文和投资计划, 项目建设的内容、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均会出现大的变动;有甚至会擅自扩大或压缩建设规模, 随意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 有的甚至不按批文的要求进行设备采购和土建施工等。

3 财务管理不规范, 项目资金被挤占

一是违规挤占项目基金, 有些项目建设单位挤占项目资金, 从中列支项目管理费、办公费、差旅费、餐饮费或烟酒等日常办公、接待费用, 列支与项目建设无关的其他支出。二是套取项目资金, 个别建设单位多次争取国家项目资金, 在一个地方建设相同或相似建设内容的项目, 用以前项目建设发生的旧发票、单据复印件做账, 或是国家项目计划下达后, 没有完全按照项目计划实施, 而是利用部分已有的设施、设备冲抵, 从而套取节约下来的项目资金;三是违规使用大额现金支付。有的项目建设单位违规使用大额现金进行结算, 资金实际去向不明, 逃避有效监管;四是会计核算不规范, 一些项目单位没有按《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建设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突出表现为不建账、不按要求设专账, 白条入账, 以拨代支, 用收款收据、发票复印件做账, 还有的用原有设备、工程抵账, 不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会计科目使用不当等。

4 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 项目建设质量受影响

由于我地财力紧张, 在争取项目时都承诺要给予资金配套。而项目批准实施时往往承诺都成一纸空文, 没有资金配套。有的甚至用项目资金去弥补单位行政、事业经费不足, 这样严重影响项目建设质量。

5 项目建设责任不清, 管理制度不明

项目建设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 有的项目建设单位争取项目积极主动, 立下雄心壮志, 实施项目则是畏缩不前, 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不落实, 行政领导负责制不明, 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模糊, 招投标制也是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暗箱”操作, 出现肢解工程分包和违法转包现象, 项目合同不规范, 项目不能按要求实行监理制等。

6 项目建成后管理不善, 效益不佳

有的建设单位重建轻管, 对项目建成后的基础设施保护不够, 有的项目竣工后未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认真进行验收, 不能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项目资产产权不清、职责不明、有的项目建成后甚至长期闲置末用, 这些都影响到项目投资效益的发挥。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是农业系统投入不足。长期以来, 农业系统部门自身只是服务, 不收费, 单位自身财力不足, 致使一些项目建设单位对争项目和建好管好项目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 认为争取项目不是为了解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增强农业部门的综合服务功能, 而是为了挤占项目资金, 以弥补单位行政事业经费的不足。二是一些地方政府财力本身不足, 对农业项目的配套资金不能落实, 客观上使农业部门的领导没有向当地政府争取配套资金的积极性, 即使积极要求也不能落实到位。三是农业项目要求高, 工作细, 涉及面广, 程序复杂。实施的周期性长, 有些建设单位实施缺乏经验, 方法不当, 致使实施项目的效益不佳, 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农业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建立健全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 强化对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各县区农发办不仅要加强对项目实施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监督指导, 还要对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进行再监督, 对工程质量建立责任追究制。二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来进行工程的招投标, 维护招投标工作的严肃性, 杜绝招投标工作中的违规行为。三是项目在编制投资计划时, 要结合具体情况, 合理考虑价格的上涨因素, 避免投资偏低, 影响项目的建设。四是做好管护工作。对已建成的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 要落实管护主体、管护措施、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 保证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摘要:针对农业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和建议。

篇3:科技项目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专帐核算方法

关键词: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谨慎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1-0103-03

银行作为运用货币进行经营的现代金融企业,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自身的经济效益和资产安全。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会计工作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扩大化。从近几年金融案件频繁发生、大要案不断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大多与会计制度不严、会计监督不力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应充分认识银行会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以防患于未然。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会计电算化相关制度不够健全

近几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银行会计核算工作已基本上被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所代替,这对提高银行结算服务水平,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和会计核算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运作和管理上,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是立法和管理制度落后。随着银行新业务的不断开拓,原有的为计算机用户处理会计业务所制定的法律及制度已显得过于陈旧,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例如,当客户通过自动提款机提取现金时,虽然他的账号上将记录其所提取现金的数额,但是,如果客户声称他所领取的现金与他所要求的现金不一致或者他所得到的现金与他账上记录的提取现金数额不符时,由谁承担举证责任,该如何举证。显而易见,诸如此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从立法上得到有效的解决,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势必很难顺利实现。另一方面,员工素质不高,会计电算化的技术保障不充分。由于金融电子化是计算机技术和银行业务的结合,因此,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推进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不仅要精通银行业务,而且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银行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往往都不太高,有的甚至不懂得操作。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凭证实行事后监督,但由于时效性不强,没有进行账、表、证的全面核对,因而达不到及时监督的作用。

2.传统会计理论难以适应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需要

近20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最显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提供一个规避风险的良好手段的同时也不断诱发新的风险。国际金融市场上因操作衍生金融工具而导致严重亏损以致破产的事例表明:衍生金融工具巨大风险的产生与会计信息未能及时计量和披露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衍生金融工具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如何在会计中予以确认、计量、披露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在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会计确认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传统的会计理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衍生金融工具大多是一种尚未履行的合约,在合约签订之时,合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便已确定,而交易却要在未来某个时候履行或完成,这就使得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具有不确定性。其次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核心问题。货币计量是现行会计的一个前提,历史成本原则和实际成本原则是从货币计量这一前提派生出来的。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一切经济业务和交易事项一律以历史成本为入账价值。现行会计模式中,各种计量普遍建立在历史成本原则基础之上。而衍生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密切相关,其价值往往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如果仍坚持历史成本,会计报表使用者就会无法获取足够的信息,来清楚地了解会计主体可能承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风险和报酬。最后是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上的不确定性,导致目前这类业务大多属于表外业务,如何在资产负债表上列报和披露成为会计核算的又一难题。

3.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第一,缺乏独立性。我国商业银行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缺乏内控制度的独立性。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度的先后制约,但却未形成一套环环相扣的风险防范制度。由于内部控制被放到了从属地位,所以,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将重点放在会计核算及业务处理上,弱化了内部控制,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第二,缺乏及时性。近几年我国银行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整。虽然有一些商业银行为了适应业务发展和稳健经营的需要,已对本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做了一定的补充修订,但从总体来看,对新技术、新问题研究依然不够充分,在会计制度中所体现的内控措施显得过于陈旧。如电算化条件下的“双线核素”和“平行计账”如何检验?衍生金融工具、消费信贷等新业务的不断涌现如何处理?交易授权密码管理过度依赖技术人员及其权限过大导致内控乏力,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内部控制面临着全新的考验。因此,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已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第三,控制种类和手段单一,效率低下。根据控制的时点不同,控制可分为事前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当前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主要采取的是会计主管人员现场检查、指导、授权的方式,以及差错发生后的稽核、检查、规范的方式,属于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而单纯使用这两种方式存在着以下弊端:现场控制容易受管理者时间、经历及业务水平的制约,管理者不能时时事事对现场进行控制,只能偶尔使用或在关键项目上使用,而且现场控制也容易在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心理上的对立,容易损害被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后控制类似于成语中所说的“亡羊补牢”,它的最大弊端在于采取矫正措施之前,偏差就已经发生了。

4.对当期收入的确认未能严格遵循谨慎性原则

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确认收入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但是,根据现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和费用是采取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权责发生制主要是从时间上规定银行收支确认的基础,在贷款发放后按贷款的数额确定利息收入,对于金融企业发放的“逾期(含展期后)三年(1997年改为二年,1998年改为一年)以上的放款,作为催收处理,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实际收到的利息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逾期贷款在规定期限内应按期计算应收利息,而不论是否能够实际收到,都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由于其中不能及时收取现金的贷款利息已经作为应收利息同时计入当期收入,而未考虑借款单位是否具备还息能力,这就导致银行的贷款利息收入中已经有一部分实际上并未收到现金。所以,按照上述规定确认收入,无疑将会导致银行收入虚增,形成账面上的虚盈实亏,而银行虚收增加的收入必须按照规定缴纳相应的营业税及附加,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收益质量。

以上分析可看出,产生银行虚增部分收入现象,并不是权责发生制本身所决定的,而是现行有关会计核算制度还不尽完善所致。按权责发生制确认银行收入,应严格遵循谨慎性原则,以保证商业银行健康发展。

二、建议与对策

1.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制度

首先,加强立法建设。相关部门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法》为依据,结合我国银行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兼顾立法的前瞻性与稳定性,大胆借鉴发达国家在信息传递和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建立健全以《商业银行法》为主体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为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健康发展铺平道路。其次,要整章建制。根据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要求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不能一成不变,要随着实际工作的不断变化和应用软件的升级而不断更新和完善。最后,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银行要从根本上消除会计电算化中的人为风险因素,必须培养并拥有一支能适应电子化发展需要并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现有员工的在职培训,从现有的会计业务骨干中抽出专门人员,着重从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加强培训教育,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重点培训,使其尽快掌握计算机技术,从而为加强对计算机应用的管理和监督打下基础。二是严把入门关,加强新员工的考核。商业银行应对新员工加强计算机知识考核,把掌握计算机业务知识与否作为上岗的一项必备条件。另外,在对职工进行业务评定时,应坚持把计算机业务知识列为考核内容,以加强员工不断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

2.改进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比重提高,历史成本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唯一的计量基础。只有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同时存在,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活动。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就是在财务报表上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进行再确认和计量,并合理处理由此带来的未实现的持有利得和损失。对衍生金融工具来说,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更能体现出信息相关性的特征,更能反映它的风险及其对银行的可能影响程度。另外,要使衍生金融工具披露既安全又可行,应采取表内披露为主、表外披露为辅的信息披露方式。因为它能够弥补表内披露信息受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限制的不足,同时也是现阶段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3.建立健全会计控制制度

第一,按照合理性、严密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实行总体规划。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在梳理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以控制风险为中心,建立覆盖重要会计业务操作环节的规章制度,使内部控制体系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第二,内控制度设计的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目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银行业务与交易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随着网络银行、自助银行、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也必须具有前瞻性,不能仅仅局限于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规范。另外,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进一步发展,新兴的衍生产品也将不断产生,如何对现有的以及即将产生的新兴业务进行确认、控制等,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第三,综合使用多种控制手段,对商业银行会计进行全面的、全过程的控制,事前、现场、反馈控制互为前提、互相补充。现实中,很少有组织只采取单一的控制方式,而是综合使用这三种控制方式。我国银行尤其要加强较为薄弱的事前控制。事前控制是在工作之前进行的控制,可以防患于未然,避免事后控制对于已铸成的差错无能为力的弊端;另外,事前控制也不针对具体人员,不会造成心理冲突,容易被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4.进一步完善目前实施的有关银行会计核算制度的谨慎性原则

首先,按照谨慎的会计原则,确认利息收入政策。现行财务制度关于利息收入的确认与谨慎性会计原则相违背,应改进银行利息收入的确认办法。将银行正常贷款所产生的利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为收入,计入当期损益;而银行逾期贷款产生的利息收入则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作为收入确认的基础,逾期贷款计息时未实际收到款项不予以确认,转入表外应收未收利息核算,待实际收回贷款利息时给予确认,计入当期损益。其次,全面实行保证金制度。对具有一定风险度的贷款,其利息实行贷款利息保证金制度,以防止和减少银行坏账损失。对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企业按其信用等级确定其承兑保证金比例,以减少信用风险。最后,进一步建立健全商业银行资本保全制度。通过采用中央银行政策和财政政策,使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尽快达到巴塞尔协议所确定的8%的比例要求,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荣林.金融工具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 李凤鸣.财务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谢平.现代金融监管理论和中国金融监管中的问题[N].经济学消息报,2002-09-22.

篇4:科技项目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专帐核算方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经费预算编制不到位,内容不实,执行不严。

一是编制方法不科学,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采用增量法来编制收支预算作为新的年度经费收支预算提交教育主管部门审批。二是预算编制时间短,内容粗。三是预算缺乏约束力,影响预算的严肃性。

2. 学校管理制度不规范,缺乏公开透明。

一些学校在资金的分配、审批、拨付上没有严格的规定,学校对资金使用的相关规定不了解,造成公用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安排使用无原则。

3. 上级教育行政核算中心监管力度不到位。

“校财局管”在一定程度上讲是科学合理的,但在实际执行时由于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权力相对集中,教育核算中心不能直接进入学校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弱化了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对经济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参与。

4. 相关人员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缺乏。

各学校报账员一般都是一些教学人员兼任,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业务生疏,在资金的管理、资产的购入、领用、报废上常常手续不全,造成会计秩序混乱,会计控制信息失真。

二、解决对策

1. 上级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学校要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制度。

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编制应按《预算法》的要求,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计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编制时细化到每一个具体项目,明确经费使用的目的性、指向性。同时预算编制后,学校应严格按照预算来使用经费,按批准的预算花钱,努力做到“执行程序要规范,手续备份要齐全,开支范围要严格”,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

2. 全方位健全学校内控制度,完善管理监督。

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逐步建立一套经常化、易操作的监管机制,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校财局管”的财务管理体制,加强行政监管工作,确保资金分配使用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实行收入支出公开公示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及透明度,切实加强校长的守法意识,提高廉洁素养。

3. 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威慑效应。

县级及其以上财政部门要发挥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作用,并联合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督查,重点对物资采购、大额支出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一致性进行检查,跟踪采购人采购货物的价格是否合理,有无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大校长、完小校长的在职和离任审计工作,若发现违规违纪现象,必须严肃惩处,强化威慑。

4. 加强财务培训,更新管理理念。

篇5:科技项目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专帐核算方法

摘 要 最近一些年,因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房地产市场已经步入理性发展的阶段,房地产开发也渐渐进入规范化的状态,在此后的房地产项目开发阶段,若欲极好地获取房地产利润,就必须对开发成本进行严格地控制,注重成本支出的各个细小环节,房地产行业的成本核算对企业的核心利益有着直接的影响。该文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成本核算问题给予了简单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浅略的解决措施,以期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有所益处。

关键词 成本核算 控制 分配 归集

一、房地产行业的企业成本构成

1.土地、前期工程与建筑安装工程及设备的费用

此三项的费用在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中所占比例极大,为其核心部分,它们也是前期的投入成本费,大概为总成本费的百分之六十至八十,最为重要的成本费是土地的费用,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评估,是否可行以及是否能赢取所预测的利润,经济指标中最重要的当属土地费。土地费主要含有土地的动迁与土地的出让,批租与拍卖,置换与契税等方面的开销。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前期的工程需支出的各类费用包括规划设计与测绘,三通一平与地质勘探等方面。建筑安装工程及设备费主要为建筑施工与设备安装方面的支出,含有施工阶段的材料及人工费,以及各类措施的开销等。房地产开发商在对项目进行评估的时候,须对土地的费用进行计算,可以了解所开发的土地其每平米所占有的土地成本是多少,经过对土地面积与容积率的换算后,再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的工作。

2.配套设施与其他方面的费用

配套费用,主要含有公共配套设施与其他各类基础性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的费用。公共配套设施的费用主要含有项目配套设施所产生的相关开销,譬如教育设施、商业设施等方面的配套性设施,还有变电站与地下停车场之类的费用。基础性设施的建设费用主要含有水电气与照明,以及路面、社区的绿化的开支。其他类的费用主要含有在项目的开发阶段中,行政事业类的费用与相应的税务、押金等费用。在开发阶段中,某些项目的费用即便是属押金的性质,却因各种因素,令房地产开发商难以收回全部的成本,譬如绿化与档案的保证金等。这项收费的标准不相同,分门别类,又由于部分的收费项的执行者是事业单位与壟断性企业,致使收费项的标准较高。房地产开发的配套性开支与其他类的费用亦会受到外部各种因素的很大影响,这令房地产开发商焦头烂额,想尽方法以对这部分的开销给予尽可能的减少。配套性开销与其他类的费用在项目的总投资中所占比例大约是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若是对这部分的费用有所减少,将对经济效益的增加及开发成本的降低都是有莫大的帮助的。

3.筹资及管理成本

不是特殊的情况下,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基本都有高投资、长周期、大风险等特点,绝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都得依赖贷款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而向银行贷款,则会有利息的产生,这笔支出是筹资成本的部分,要求开发商须对这部分的成本进行仔细地计算。管理方面的支出指的是,作为公司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公司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税金、土地使用费、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业务招待费、坏帐损失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归集对象难确定

同其他的企业一样,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对成本进行核算之时,首先要做的是对成本归集的对象给予确定,这样之后,会计核算方得以开展。面对规模较小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的归集对象不难确定,不过若是社区开发或对街道进行大规模的改造类的开发项目,在成本归集对象的问题上,就有点难以确定。因为大规模开发性的核算对象极复杂,那么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对核算对象进行划分就会存在不根据章法进行随意地确定对象的现象,或是两极化的划分现象。划分较粗的话,会使所开发的项目其实际的成本难有正确的反映,这对控制成本和分析成本都不利;而划分较细的话,又得对许多方面的共同开销给予合理地分配,如此就使会计核算工作量增大。

2.成本分配及归集太随意

房地产行业的独立核算会计准则在间接成本的归集方面不存在明确界限,致使房地产企业的成本费的分配与归集有很强的随意性。很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成本费用的归集有所忽略,他们知识对总成本的核算给予重视,此类现象势必对成本分析是否可靠和完整有一定的影响。最后,因为成本分配方式很多,而很多的项目开发企业因各类企图随意地转换分摊方式,使其对自身有利,而将成本分配的原则当成一纸空文,令会计核算信息不符合实际。

3.账簿的不合理设置

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不合理的会计账簿设置,具体是成本的明细账设置太详细,预收账款的设置又太简单,一些房地产项目因其建设的周期较长,资金的投入又比较多,有时候还会出现综合几个年头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因为工程项目分别记录在不同的账簿里,会计核算工作压力亦有不小的增大。

4.工程决算受重视,项目决算被忽略

当前阶段,很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对工程决算很重视,却对项目决算有所忽略,具体的因素是工程决算有较为明确的时间,常在施工完成后及时展开,项目的决算却由于各类因素造成不可预知的固定时间。

三、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1.明确成本核算对象

房地产企业开发工程须以独立的单项开发工程或独立编制的设计预算进行成本核算,充分考虑开发工程用途与地点,装修与结构,层高及施工队伍等各方面,对费用合理分配归集,确定费用的承担者,若群体性项目同地点,相同的施工队伍,大致相同的结构类型,相近的开竣工时间,则可合并成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而工期长、规模大的,则可据项目区域与经济责任制原则相结合,来划分成本核算的对象,令成本匹配收入。

2.归集与分配成本费须准确

针对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大多的成本费因成本核算对象多,则不能直接归集于成本核算对象之中。对此,须采以合理方式给予分配,杜绝随意分摊现象,而以科学方式间接地将成本费进行归集工作。基础性设施的费用依据历史产生的因素给予合理的分配,此乃因果关系的法则。公共配套性设施的费用须依据预算的面积或可据受益比例进行成本的分摊,而依建筑面积的比例对有关现场的组织管理所产生的费用给予分摊,据实际占地面积的比例对土地拆迁的补偿费与征用土地,乃至于产生的其他各类成本费等进行分摊。这个阶段里,须公平合理,须考虑到成本核算对象对分配成本的承受力如何,另外即使存在某类费用的产生与特定项成本不存在直接关系,亦须给予合理的分配。

3.账簿须合理设置

合理划分成本项目,可使工程的成本结构得以准确客观地反映出来,有利于控制成本与分析会计成本,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成本为一级科目,企业可依据自身管理需求及经营的特征,于本科目之下对成本项目进行确定,开列太多的成本项目则不太合适,对于产生的单笔开销与发生次数少的成本费,尽可能地合并起来,对于后续产生的各项费用且具较大金额的则须设独立科目给予核算。

4.项目竣工决算须重视

很多房地产企业对工程决算很重视,却对项目的决算有所忽略,对这种现象,可以预提费用的手段,将未完工的工程预算计进成本,可使项目预算按计划进行,实际的支出等项目竣工之后再给予调整。项目竣工的成本决算,须遵守权责发生制,依所归集的成本核算对象的费用,结转完工实际的总成本,并对明细进行仔细核算。

四、结束语

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较为复杂,其工作量自然也是较大的,这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强职业判断力与较高业务水平。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对成本核算对象、准确归集与分配成本费用须明晰,账簿须合理设置,项目竣工决算须被重视,降低企业的成本、控制企业的各类费用,持续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做好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强.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及建议.中国外资.2013(09).

上一篇:大学口才协会成立申请书下一篇:右下腹疼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