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资金运行管理 促进支出预算执行及时、均衡、安全、有效

2024-05-24

加强资金运行管理 促进支出预算执行及时、均衡、安全、有效(共2篇)

篇1:加强资金运行管理 促进支出预算执行及时、均衡、安全、有效

加强资金运行管理 促进支出预算执行及时、均衡、安全、有效

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新机制基本建立,预算执行管理不断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但是,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重分配、轻管理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在财政支出管理方面,年初预算到位率低、预算执行进度慢、项目支出管理不够严等问题仍然存在,有些方面表现得还比较突出。造成财政资金闲臵、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为加强资金运行管理,促进支出预算执行及时、均衡、安全、有效进行,浅谈如下观点:

一、财政资金预算管理。

财政预算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对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至关重要。财政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批的、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财政预算规范和安排着财政活动,直接体现着政府的政策意向,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运作的好坏,因而必须预先做出周密的计划和规划。因而对财政预算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就尤为重要。财政预算管理是现代国家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衡量一国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县大力推进财政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把预算执行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不断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资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重分配、轻管理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近几年,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预算制度日趋完善,但在预算管理中重分配、轻管理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财政支出管理方面,年初预算到位率低,项目支出管理不够严,造成财政资金闲臵、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甚至影响到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

(二)科学的定员定额标准没有得到很好实现。

财政部门不能及时掌握各单位即时人员变化情况,导致核定预算时仍沿用很多年前的编制人数,人员和经费不能实行动态管理,因此制定出的定员定额标准与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三)部门预算编报方法不尽科学。

1、编制时间短、内容粗,只到类不到项目。在传统财政预算制度下,一般在每年10月份才开始编制下一年度预算,到提交人代会审批,仅用两、三个月时间完成预算编制工作。由于预算编制时间短,预算资料收集不完备,预算项目来不及深入论证,导致预算编制内容粗糙。

2、由于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缺乏科学的预测分析,在编制预算时压低预算支出指标,只安排预算单位的人员经费和极少量的公用经费,然后在年度内以预算追加等形式弥补预算单位经费不足。这一方面造成一些预算单位经费过于紧张,影响机关正常

运转;另一方面增加了预算追加的随意性,容易造成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不规范。

3、预算执行中追加调整频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比较差。由于预算编制粗放,财政支出计划存在项目论证不充分、漏报项目多、项目细化不够难以执行的状况,造成预算执行中追加、调整、细化预算较为频繁。作为预算部门,没钱就要、有项目就报,一年到头忙于写条子、打报告要求追加预算。作为财政部门,在预算部门追加调整预算的压力之下,一年到头忙审核、忙追加、忙平衡预算,造成“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局面,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

(四)监督检查机制不够健全。

对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存在重收入轻支出的现象,强调缴存的比例及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不注意支出可能出现的问题。虽然财政在拨付资金时,依据用款单位上报的用款计划进行核定,但资金拨出后用款单位实际使用情况,监督部门并没有畅通渠道进行及时了解。这样的监督管理方式缺乏有效性,无法起到应有作用。

(五)部门预算编制的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尚不完善尽管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公共财政改革在全国各级广泛推开,但没有建立对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绩效的考核机制,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如何,部门决算与年初部门预算的差异程度有多大,上级财政部门对此很少详细考究。特别是项目支

出预算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评追踪问效机制,在具体编制过程中,由于项目缺乏可比性、可行性论证也不够充分,难以做到轻重缓急排列次序。

三、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建立编制科学、执行严格、监督有力、绩效考评、各环节有机衔接的预算管理机制。细化预算编制,提高年初预算资金的到位率。加强预算执行工作,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将预算执行的主体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将监管预算执行的责任落实到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机构。一是硬化部门预算约束。以严格预算执行为主抓手,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建立预算执行的日常监督机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依法规范政府收支行为。

(二)加强财政预算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监督与管理的有机融合。严格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强化财政违法责任追究。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和部门单位的利益追究机制,加大对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和信息披露力度。一是加强预算执行分析。进一步加大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力度,准确把握财政支出走向。二是推行预算绩效评价、实行预算执行问效。建议财政加快与相关部门的对接步伐,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大资金使用的事前评审、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力度,及时掌握部门预算执行动态,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并监督各部门

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三是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按照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财政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财政预算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等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借助收费单位、代收银行和财政三家之间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真正建立“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预算外资金征管体系,提高财政部门对执收单位预算外资金的监控力度,有效遏制自立收费项目、自定收费标准等乱收费行为。

(四)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部门预算及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削弱主管部门对财政资金的再分配权,防止财政资金被占用、挪用,降低财政资金的监督成本。财政预算监督制度除了事后监督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制度外,必须在预算编制阶段、执行阶段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进行监督。

(五)预算的公开是实行有效管理和监督的前提。公共财政管理应该逐步做到政府预算收支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决算的形成等过程都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和社会的监督。同时,有步骤地推行审计公告制度,有利于公众对各种财政腐败行为、滥用权力行为进行监督。

(六)加强财政专户管理,清理整顿财政专户,提高资金保值增值能力,归口管理、明确职责,规范拨付程序,严格开设审批程序。同时,配备足额人员,全面提升专户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扎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专户管理。

(七)加强预算拨款管理。加强对本级预算单位资金使用计划和请款书的全面审核,确保各请款事实真实并符合规定;坚持拨款按计划、支付按进度、使用按政策,保障预算的规范性、有序性和严肃性。完善国库支付流程。明确国库集中支付审核权限和时限要求,加强对预算单位用款计划和授权支付的审核。

(八)定期通报进度,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的督导。每月对县各预算单位预算实际支出进度进行通报。对支出进度较慢的,采取电话通知等方式,督促部门加快预算执行。

(九)加强预算单位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篇2:加强资金运行管理 促进支出预算执行及时、均衡、安全、有效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部分单位会计核算不健全

部分单位未按要求建立货币资金日记账、固定资产台账, 内控制度不健全。

(二) 制度执行不彻底

虽然上级和本单位制定了各类财政资金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但个别部门、经办人员制度意识不强, 缺乏责任心, 未吃透项目资金管理政策, 凭经验办事, 特别是在执行项目公告公示制、验收制度等方面不严格, 造成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不执行预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支农资金、虚列支出、会计核算不规范和造假名单、做假账、用假发票报账等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 资金监管不到位

财政专项资金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的监管, 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多头监管, 责权划分不明确, 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财政专项资金透明度不高, 缺乏完善的举报系统, 社会公众舆论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管作用。其次是事前、事中监管缺乏, 主要表现有对项目立项、招投标、监理、合同、质量、验收、结算、公示等环节的监管工作淡化、甚至缺位。

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 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根据上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结合工作实际, 制定适合本地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 并随着政策和环境的改变, 不断修改和完善, 确保财政专项项目资金和灾后重建资金在分配、整合、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运行。

(二) 财政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和内控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 搞好专账核算和辅助账核算, 加强专项项目成本核算和资金管理, 认真审查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不得随意调整, 做到操作有程序, 会计核算有方法, 记账有规则等, 确保会计核算的每一个环节要有依有据。二是财政专项资金必须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直付原则。三是加强财政专项资金预拨清算管理。目前很多重大专项资金实行预拨清算制度, 对这类财政专项资金必须实行严格的审批程序, 根据项目进度拨付财政资金, 项目竣工后及时搞好清算和相应的账务调整。四是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和内审。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管理的有关规定, 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预算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并根据随时出现的新情况, 不断完善和调整现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最大限度地防范货币资金、预拨款等的风险。定期加强内部审核, 检查会计核算、记账等各个环节是否存在舞弊、违纪违规行为和制度上的缺陷, 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做到制度健全, 操作可行, 管理规范, 整改及时。

(三) 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一是对戴帽项目资金, 严格按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及时下达, 对未戴帽项目资金, 提出资金分配建议方案, 并按程序报批审定后执行。二是建立财政专项资金明细台账特别是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台账, 并实行动态更新。三是完善财政专项资金报账资料。四是严格执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项目实施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以项目批复文件和资金下达文件为依据, 不得擅自调整项目和更改资金用途、补助环节、补助标准和实施地点等, 对不符合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范围、扶持对象、补助标准和未按规定实行招投标、政府采购、公示公告的项目资金, 财政不予报账拨付。对财政补贴个人资金全部实行“一折通”发放, 对重大财政专项资金竣工决算实行财政投资评审或审计。

(四) 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资金整合和绩效考评, 建立以

效益为导向的资金分配制度和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合力和整体效益

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整体打造、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 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评的有关规定, 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实施细则, 做好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工作。

(五) 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 创新管理机制

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以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招投标、投资评审、报账制、资金审批、日常监管、公告公示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制度改革, 细化操作程序, 明确责任主体, 落实监管责任, 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的规范化、制度化、责任化。

(六) 依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

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区域, 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力度, 建立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的全程监控长效机制。坚持日常监管与重点检查相结合, 增强监督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整合监督力量。在发挥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作用的同时, 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进行监督, 特别要重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新闻媒体、公众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的监督作用, 广辟监督渠道。要把握监督重点。积极开展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调查研究, 认真查找管理“漏洞”, 对问题暴露较多或容易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领域和地方, 要重点加以检查。

(七) 加强教育, 强化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党纪、政纪、相关法律法规和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学习, 采取请监督部门上法制课或观看警示片等形式, 强化纪律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 构筑防腐大堤。二是联系实际, 严格对照检查, 进一步查找存在的问题, 深入分析原因。三是针对查找的问题, 制定整改措施, 逐项进行整改, 努力构建亲民、为民、利民、便民的财政工作新机制, 进一步规范理财行为, 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三、建议

加强对领导、工作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特别是专项资金管理和报账的培训,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摘要:本文拟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对策和建议等三个方面来论述。

上一篇:美容行业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校长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