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严格执行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的

2024-05-14

关于严格执行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的(通用10篇)

篇1:关于严格执行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的

关于严格执行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的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拨付的各项专项资金管理,严禁挪用、挤占、截留专项资金,确保做到专款专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的专项资金,包括但不限于: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节能减排专项、产业集群专项、产业结构调整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和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等资金,及财政拨付的其他专项资金。

第三条 公司财务部具体负责专项资金的收入、拨付事宜。

第四条公司须在指定银行开设单独账户,供专项资金收入、拨付,公司正常经营活动及其他活动的资金收支不得进入此账户。

专项资金必须用于专项资金指定的用途:设备改造、技术改造、节能改造及其相应的基建支出。

第五条专项资金的拨付除执行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外,财务内审时必须重点关注:拨付的资金是否属专项资金、是否用于专项资金指定的用途,二者缺一不允许拨付。

第六条 公司任何人不得违规干预专项资金的拨付。

第七条 罚则

(一)违反规定,指使财务人员拨付专项资金的,除责令当事人追回资金外,给予当事人1000-5000元罚款,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财务人员违反规定,故意或过失拨付专项资金的,除责令当事人追回资金外,给予当事人1000-2000元罚款,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公司高管人员挪用、挤占、截留专项资金的,除责令退回专项资金外,给予当事人5000-10000元罚款,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条本规定由财务部负责解释。

2011年10月

篇2:关于严格执行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的

关于严格执行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的通知

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并党委(党工委):

7月29日,股份公司下发了《关于开展对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落实情况进行自查的通知》,要求从公务用车、办公用房、业务招待、差旅费管理和因公临时出国(境)、培训和通信费用等六个方面开展自查整改。7月31日,集团公司将此通知转发至各单位,并要求8月10日前完成整改。

8月3日,在集团公司大交班会议和党委办公会上,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对此项工作再次作出明确指示,要求各单位领导人员务必提高认识、严肃对待,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和《中铁建工集团

─ 1 ─

有限公司所属单位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中铁建工人„2015‟240号)规定迅速开展自查工作,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严格落实管控责任,绝对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要对六个方面问题逐一核查,要真查真改、立行立改、严查严改,确保所有要求得到落实。各单位要随时做好迎接股份公司“四不两直”检查的准备,确保不出问题。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

2015年8月4日

抄送: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纪委。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 2015年8月5日印发

篇3:关于严格执行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的

一、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内容

高校专项资金指高等学校为了事业发展所需, 由政府相关部门或者高校通过项目库申报、评审及资金预算等程序确定下达的, 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 包括预算内资金和纳入预算管理资金安排的高校基本建设经费、大型修缮与设备购置经费、重点学科及实验室建设经费、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等。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主要包括专项申报评价、专项实施过程管理及专项实施产出和应用评价三个方面的。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是指“专项实施产出和应用评价”, 为了全面客观反映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 笔者认为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应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既包括专项资金的申报评审、项目实施过程的财务控制, 又包括专项实施产出及应用评价管理。因此, 本文中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是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对专项资金使用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 以发挥高校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二、目前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问题, 特别是专项资金的支出绩效评价管理, 虽然已有一定基础, 但该项工作的起步较晚, 相关实践不足, 尚不能完全适应财政改革的客观要求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总的来说, 当前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 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健全。目前, 我国缺乏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 更没有出台专门针对高校实际情况的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这使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法律和制度依据存在缺陷, 严重影响了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第二, 缺乏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 一些主管部门在进行专项资金申报和评审的过程中, 也要求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但其评价主要侧重于资金合理使用规范使用方面, 而对效益方面的评价则很少涉及。且其设计的指标呈现单一性特征, 缺乏基于科学理论、完整数据、严密逻辑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使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达到绩效评价和绩效改进的目的。

第三,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不完整。目前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于侧重项目的合规性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过多的关注微观指标而忽视了宏观评价指标, 过多关注财务指标而忽视非财务指标, 这将导致绩效评价结果出现偏差, 影响对高校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的评判。

三、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 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准确、客观、公正的对高校专项经费支出绩效进行评价, 就要在指标设计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评价指标相关性原则, 指标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 能够准确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二是坚持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的原则, 系统反映专项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三是坚持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的原则, 既要追求短期影响及结果评价 (财务指标) , 又要追求过程评价及长远影响 (非财务指标) 。四是坚持经济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当简便易行, 样本数据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 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 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指标体系

1. 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1) 财务绩效类指标

此指标反映高校专项资金预算完成情况及预算准确程度, 体现高校专项资金支出控制程度和项目预算准确程度。

(2) 对专项资金利益相关者影响程度类指标

这是一项综合评判指标, 由多个分指标叠加而成, 实现目标包括专项资金支出时间目标实现率、资金使用规范目标实现率、使用进度目标实现率以及最终产品目标实现率等。如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预计项目完成后建成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 学校在规定时间, 通过规范的资金使用, 按规定进度完成项目, 通过相关主管部门验收, 项目达到省级重点实验室标准, 则专项资金目标实现率为100%。

这一指标主要考察专项资金建成的项目对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实际支持力度, 如果其使用频率高, 说明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反之, 则说明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低。

这一指标主要考察教学实验类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的使用效率, 意义同上指标。

(3) 专项资金管理绩效类指标

专项资金违规支出指专项资金不按规定用途、规定进度使用, 使用专项资金不进行招投标等违反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规定的行为。本指标主要考察专项资金使用单位规范使用专项资金的情况。

本指标主要是考察项目建设单位是否按标准进行项目建设及资金到位情况。

(4) 竞争力提升类绩效评价指标

此指标属于综合类考察指标, 主要反映教学/科研类实验室等项目建成后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的程度。这一指标最好能采集项目建成前后三年的综合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此指标属于综合类考察指标, 主要反映教学实验室等项目建成后提升教学水平的程度。这一指标最好能采集项目建成前后三年的综合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2. 定性指标评价体系

定性指标评价体系考虑项目主要有:项目规划合理性、项目专项资金预算合理性、专项经费财务管理规范程度、专项经费使用风险控制水平、专项实施对人才培养的影响程度、项目在国内国际同行业的先进程度、专项对教学科研水平提升的促进程度、专项建设对教学科研的保障程度、项目的社会利用程度和辐射程度等。在进行专项资金支出绩效定性评价过程中,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专家讨论等形式掌握项目的基础信息与基础资料, 然后通过评议专家在充分了解项目实施状况的基础上, 采用综合分析与判断的方法, 对项目所处的水平和档次进行综合评判, 直接给出评价分数, 形成定性评价结论。

四、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高校内部专门机构统一组织领导, 按照“谁实施, 谁负责”的原则, 根据经评审通过后的项目计划书, 有序高效地组织人员, 依据绩效评价细则, 实施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确保绩效评价工作有序开展。

第二, 明确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目标, 确保评价效果。在实施评价过程中, 要注重揭示和反映项目管理实施和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运用以定性与定量为主的分析方法评估判断项目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及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 评估后应提出加强管理、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 建立绩效评价整改机制。评价工作结束后, 要求项目实施单位根据评价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是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单位应将评价项目绩效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反馈给被评价单位, 并督促其落实整改, 以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约束力, 这对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西蒙斯.战略实施中的绩效评估和控制系统[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关于严格执行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的

关键词:专项资金;监督;管理

前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企业管理中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是核心内容,若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出现异常,会造成企业无法合理地运营[1]。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与管理是依照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的关于财务管理的制度,涉及到重要的财税政策,能够保证企业资金运作的安全性,形成合理的经营模式,提高效率和依法理财的水平,也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督与管理工作做了相关的分析与思考。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与监督中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存在的挤占现象。虽然专项资金的预算有指标数,但并未详细列出培训费、招待费、会议费等费用的控制数。尽管财政专项资金是采用单项核算,但大多数的专项项目仍然是被招待、培训、会议等名目占据,存在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没有依照专款专用的规定执行的问题。基本支出内容中的商品、服务支出被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挤占,而原本应为基本支出内容的如会议费、差旅费、水电费、车辆运行维护费等商品、服务支出则挤占了专项支出[2]。

(二)专项资金的执行率较低。企业中存在上一年结转使用的专项资金执行率低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是因为上面的拨付不及时,或是因为下一层级没有及时使用。归根结底,是由于该项专项资金已列支在其他的专项资金内容中;或者是该专项资金属于虚报内容;或是补助拨款资金滞后,地方对配套资金已做了全额的安排。

(三)重资金分配忽视了管理。分配和审核专项资金、拨付资金的环节虽然有财政部门进行监督,但具体实施时,管理和监督资金使用方面的工作却不到位,缺少动态的监控,形成给予资金分配足够的重视却没有实施有效管理的现象,成为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四)专项资金的使用率较低。目前在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方面,监督和管理的方法较单一,专项性、突击性的检查较多,事前与事中的监督较少,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绩效监管不足,缺少有效的跟踪与评价。此外,还存对违规事项的处置力度不足,削弱了财政监督应有的有效性与权威性。

二、深层原因分析

(一)对财政专项资金的认识不足。财政专项资金是上级拨付的、应用于特定用途的资金,资金的安排与执行都存在普遍的约束力,不论任何单位、任何部门都不能变动更改这一原则。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部分企业忽视了这一原则,认识不够充分,造成支出不合理,甚至发生追加预算的现象。此外财政政策的不断更新,下属部门随之改动使得财政专项资金面临调整甚至追加的问题。

(二)监督管理工作配合不当。财政内部的监督、预算与执行不规范,缺少有效的方法和制度,无法完整掌握各项专项资金的编制与执行状况,不能全方位地监督整个资金的运作,使得监督工作远远落后于管理工作,而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监督力度不足,方法单一,主要是事后监督,而没有建立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性的监督;在监督内容上,只注意核对量,忽略了对质的深层分析。

三、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与监督的方法

(一)完善制度建设。依法理财才能将财政法制化,完善专项资金的相关管理机制,将管理办法详细化。把财政专项资金中的使用范围、支出标准、监督机制、预算绩效管理、奖惩措施和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等问题明确的制度化,使专项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有确切的依据,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财政资金的运行具备安全性和有效性,将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造成的损失最小化,保证资金拨付的及时,保证项目的实施。

(二)改革预算管理方法。改革预算管理方法,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明确财政专项资金的界定,正确认识其定义以及内涵,才能进行正确的分类,进而有效地管理。第二步,编制预算时需做到科学、合理,结合资金需求测算进行编制,使预算编制达到具体细化、方向明确并且合理可行。做到项目支出的范围、相关标准和使用情况透明化。第三步为加强预算绩效的管理,不仅要做到预算编制有具体的目标,积极跟踪预算的执行,还要做到对预算完成后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变,完善预算绩效的运行管理机制。第四步,完善财务内控制度,使管理规范化,明确审批专项资金的权限,确保资金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最后,完善绩效的评价机制,对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全程式、综合性的评价。跟踪项目进展,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并解决,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此外,专项申报时费用预算需细化,避免专项资金中人员经费所占比例过大,提升预算编制的严肃性以及权威性,提高使用专项资金过程中的效益。

(三)加强绩效监督。首先,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注意跟进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时的绩效目标,掌握绩效目标的支出情况、项目的实施进度以及完成的具体情况。预算执行完成后,及时对绩效进行评价,重点在于对产出以及结果的有效性、效率性、经济性和完成程度进行评价。其次,财政监督需转变方式,检查财政专项资金具有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特点,要想做好监督检查的工作,需转变方式。改变以往主要采用突击检查的方式,转变为将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新方式。同时放弃从前只注重事后监督的方法,转向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监督完整结合的方法,使财政监督管理实现制度化、日常化。再次,需加强财政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财政监督工作人员进行业务与职业道德的培训,建立高素质的监督与检查队伍,带着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心进行监督、检查的工作,克服困难,团结一心,把工作做好。最后,对监督成果进行有效的利用。财政监督所获得的资料对于资金安排和预算管理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利用甚至能够成为制度建设、财政改革以及财政管理的依据。有效的利用监督成果方可令财政监督充分发挥在财政管理与改革中的作用,提高财政监督的成效。

(四)重视对财政监督的领导。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和管理需得到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同时尽快完善监督信息系统,早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此外,明确财政监督中的具体职能,工作方法、工作手段都应做到规范化,执行时每一步都做到有据可依,对于违规现象坚决给予处理,提高财政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结语:综上所述,在使用财务专项资金时要确保其安全、高效的运行,就必须加强运行中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使运行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有保障、有依据;监督需结合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进行完整的监督,再对项目完成后的成果及时进行分析总结,为项目运行中资金运营情况提供依据。衡量经济效益的发展现状,对不同的项目使用对应的专项资金,提高使用效益,不仅有利于自身的长期发展,还能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艳.财政专项资金安排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经济视野,2015(01):291.

篇5:关于严格执行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的

报 告

县纪委:

根据芦纪字【2011】7号文件要求,我局对有关资金管理、使用以及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资金管理使用规范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资金安全管理工作,时时了解资金使用流向及资金安全管理情况,切实将资金安全管理作为党风廉政教育和法制法纪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实,并针对掌握资金收付管理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特点,定期开展资金安全管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严格按照省、市、县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各项支出项目、支出标准和支出程序,未擅自扩大专项资金开支范围,将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办公楼等基本建设支出,从中列支行政管理性费用,以及用于与工作无关的其他方面开支情况。

(二)严格监管,落实资金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

一是扎实基础工作。加强内部财务管理、监督,建立完善了资金财务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并按照省、市、县有关要求逐步完善了各类资金台账,及时测算资金需求,制定资金预、决算和分配方案,会同财政部门做好资金筹措和分配工作、二是规范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专项资金专户存储、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保障“收支两条线”,确保拨付资金专款专用;并积极协调、配合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监督检查工作,保障专项资金的规范、安全、有效运行。同时,认真做好了专项资金的清理和对帐工作。

(三)推进改革,建立资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制定和完善了资金安全管理责任机制,针对司法所硬件设施、业务用房建设等重点工程领域,结合单位实际,详细制定了《重点工程领域风险查找及防控措施》,并根据风险制约、操作规范、运行制度、环节受控等方面的要求,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患、需要改进的薄弱环节等内容进行梳理,严密堵塞管理漏洞。

二是防微杜渐,扎实开展警示教育。坚持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注重专项资金管理的严肃性,强化干部职工遵规守纪教育,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高度负责地履行工作职责,筑牢抵御腐蚀的思想道德防线,构建规范权力运行的长效机制,牢固树立专项资金是工作的“生命线”、“高压线”的观念,切实增强专项资金的安全意识。近年来,通过多次审计和上级检查,我局未出现无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全体干部职工也无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当利益和与相关机构串通骗取、套取、冒领专项资金的行为。

篇6:关于严格执行考勤管理制度的通知

运营中心各部室:

为确保正常工作秩序,增强员工组织纪律观念,提高工作效率,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根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手册》中对考勤制度的规定,现将有关内容重申如下:

所有员工上班必须进行指纹打卡,上午08:30前进行打卡签到,下午18:00后进行打卡签退。无故不打卡或未按时打卡的,均按公司考勤规定予以处罚。凡请假或因公外出不能打卡者,须提前通过OA向行政部HR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除特殊情况外,严禁先假后请。

各单位及各部门的考勤由各单位及各部门主管负责监督、核查。每月月末由行政部HR根据考勤机中的打卡记录和各种休假(外出)凭证进行月度考勤情况汇总,并由相关单位及部门领导签字确认。

考勤是本公司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计发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考核员工绩效表现的主要依据,全体人员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严格遵守。

运营中心

篇7:关于严格执行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的

关于加强工程管理 严格执行考核奖惩制度的通知

--------有限公司、-------------监理有限公司:

为优质如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实现工程管理规范化,充分调动施工及监理单位工作积极性,确保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同时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处按招标文件及工程合同有关规定,特发此通知,切实加强工程管理并严格执行奖优罚劣制度,确保圆满完成2013年工程任务。

一、加强人员管理,强化工作纪律

1、施工管理人员及监理人员必须遵守建设单位制定的考勤制度及其他各项有关工作纪律的规定,不得擅自离岗或进行人员更换;

2、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指令,监理单位须严格执行建设单位指令,对不执行指令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停工及辞退处理。

二、保证工程质量,加强施工管理

1、严把材料进场关、进场材料检测关,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检测必须按规范进行,非建设单位指定材料或检测不合格材料坚决退场;

2、施工现场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坚决杜绝施工管理混乱、违反技术规范野蛮施工,确保不出现任何质量事故;

3、建设及监理单位发现工程质量问题要及时填写工程质量整改通知单,列举需整改内容,在逐条检查合格后经建设、监理单位签字认可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监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和旁站,在施工现场积极发现问题予以纠正并及时出具书面指令,严禁工作期间消极懈怠、不司其职,应严格履行监理职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工程现场不出现任何质量、安全事故。

三、认真制定计划,确保工程工期

1、下一道工序所需人员、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做到提前安排,及时进场,以免延误工程进度;

2、施工单位应按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经建设及监理单位审批后必须严格按计划执行,此进度计划将作为考核施工及监理单位的重要指标;

3、按施工合同有关工期的约定,施工单位因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等造成停工或被建设及监理单位停工整顿的,须由自身承担一切责任及所需费用,工期不予顺延。由于建设单位原因延误,工期顺延,但不予赔偿施工方经济损失,而且施工单位不能因工程款暂未到位而影响施工进度。

四、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文明施工

1、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每天开工前必须进行安全交底,各单位须常设专职安全员,随时监督检查工地及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使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各工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书并进行安全备案,塔吊司机、信号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应经正式培训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无证人员应书面制止操作。建设单位随时检查施工及监理单位安全管理情况,一旦发现管理不力必将严厉处罚;

2、务必做到消防和防汛设备、设施齐全,除生活区外,已施工完毕的各楼层及其他施工现场均应设置消防设施,对施工作业人员应进行消防演练,做到对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处理;

3、工程场地必须做到干净整洁、道路通畅,建筑材料堆放科学合理,整齐划一,作业人员穿戴整齐,文明施工。

五、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执行奖惩

1、对施工单位继续执行月度综合考核制度,按施工合同注释规定,考核要求按建设单位下发的《管理手册》中的考核办法执行,对于月考核优秀的,当月给予不超过合同总价2%的奖励,月考核不合格的,每月扣除不超过合同总价2%的赔偿费,直至考核合格;

2、对监理单位同样执行月度综合考核制度,按监理合同专用条款第十一条规定,“甲方视乙方工作情况给予奖励,奖励办法另行约定”,现经建设单位同监理单位约定后,奖励办法参照施工单位奖励办法执行,处罚措施中若监理合同与《管理手册》中的考核办法不同,按监理合同执行;

3、按《管理手册》中的考核办法规定,对施工单位的违约行为,建设单位可按日常考核随时开具罚单,经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三方确认签字后在计量支付中扣除。已在日常考核中做罚款处理的,在月度综合考核中不再重复处罚,只参与月度综合考核评分。

二〇一三年三月六日

主题词: 工程 管理 考核 通知 抄报:

抄送:-各部门、-有限公司项目部、-监理有限公司项目监理部

篇8:关于严格执行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的

一、继续加大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要进一步增加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方向,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和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推进产业创新。加大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引进,优化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资本化、产业化。

二、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统筹整合。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新预算法要求,依法科学规范编制财政科技资金,认真梳理资金的类别和结构,加大对市县的指导和检查,规范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入范围和统计口径。科学界定各主管部门在促进科技事业发展中的职责,明确各类科技专项资金的功能定位,统筹安排科技计划预算。加大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力度,切实解决好行政经费占用科技经费过多的问题。严格按国家要求,将科技专项资金用于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技术创新引导、创新基地和人才等方面,高效配置科技资源,强化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三、完善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竞争性分配、因素法分配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机制,着力解决好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碎片化”问题。综合运用风险补偿、以奖代补、财政贴息、创投引导等方式,优化科技资金的配置。进一步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绩效,逐步实现由无偿直接资助向有带动放大作用的间接资助转变,由单纯资助项目向营造创新环境、提升发展质量转变,由单一评价项目技术水平向评价企业创新能力转变。

四、切实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新预算法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办法,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科技项目实施的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强化监管责任,重视科技资金专项审计成果,对查出的虚报冒领、违规骗取财政科技资金等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加强信息共享,对项目立项、编制预算、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绩效评估等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建立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绩效评价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相关政策、安排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加强科技中介管理,建立对科技中介的监督评估和准入退出机制,规范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行为。

篇9:关于严格执行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的

2011年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已经批复下拨(吉财乡指〔2011〕701号),为了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严格按照批复项目使用专项资金。2011年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1000个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补助。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补助范围严格按照《关于下达2011年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的通知》(吉财乡指〔2011〕701号)文件批复建设项目使用,不得截留、挪用、串项使用。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及补助的额度使用,严禁用于补充工作经费、发放奖金等,杜绝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及时拨付和使用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按照省财政厅和省农委联合印发的《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吉财乡指〔2008〕797号)文件的规定,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在接到省财政厅指标文件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资金拨付到建设单位,并通知当地财政所(分局)。各地要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及时拨付专项资金,不准缓拨和滞拨,务必将专项补助资金在规定期限兑现到村,用到项目建设上。各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和财政部门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特别是市所辖的区,资金必须及时由市拨到区,由区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发现缓拨和滞拨的,省里要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建议省财政部门收回资金,另行安排。

三、建立严格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制度。一是坚持报账制度。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在乡镇财政所(分局)实行报账制,严格防止白条入账。二是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相关程序和手续。主要是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标、项目合同、工程监理、法人负责、竣工验收等相关制度,严格程序,完备手续,经得起检查和审查。三是及时公开。项目建设要充分尊重基层和农民群众意见要求,专项资金和项目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透明度,不准暗箱操作。四是建档立卷。对于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情况,都要及时备存相关的文件、资料和图片。县(市、区)和各村都要建立相关档案,以备查询和检查。

四、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已列入第一批省级投入专项绩效科目,按相关要求,省里将统一安排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检查,凡是不按規定使用或出现违规、违纪的,省里绩效评价直接计为零分。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已经明确各级农业、财政部门负责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的审核验收及监督检查,因此,各级新农村建设机构要切实肩负起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监督管理的责任,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直接到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重点解决虚报瞒报、骗取补助、挥霍浪费、截留挪用、克扣贪污项目资金等问题。对于领导重视不到位、工作组织不到位,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出现问题的,不仅要追究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削减下一个年度的专项资金扶持规模。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重大事项、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对于出现的问题不及时上报,或者假报瞒报的,将给予严厉批评。对于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篇10:关于严格执行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的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认识不足。部分单位的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管理和使用意识淡薄,从思想认识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这些专款是本单位通过努力从上级争取来的,自己有权使用,有的单位甚至认为挤占挪用也是为了工作需要,只要不落入自己腰包就犯不了什么大事。

2.客观上经费不足。由于财力有限,预算经费标准较低,加之人员超编,如有些单位,除行政编制的人员外,有差额拨款的事业编人员,还有较多的自收自支人员,这些就使得预算安排的经费难以满足开展工作的需要。

3.预算不够细化,会计核算不规范。专项资金的预算过于粗放,只到主管单位,未细化到具体项目,专项资金未专户存储而是与单位的行政经费放在一起打混仗。一些单位费用开支控制不严,或受部门利益驱动,相互攀比,致使经费支出超标,导致专项资金账面虽有结余,但实际上资金被经费超支挤占了。

4.重分配,轻管理。专项资金管理部门重分配,轻管理,认为只要资金拨付出去就行了,未对项目进行跟踪监督检查。至于用的怎么样,有没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不得而知了。

挤占挪用的后果就是导致项目资金的短缺和工程质量的下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因此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管理使用专项资金。为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避免损失浪费情况的发生,对此建议:

1.提高认识。有关部门的领导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要高度重视,严肃财经法纪,使用中不走样、不变形,对单位的经费不足问题通过正常渠道反映解决,确保有限的资金真正投入到发展经济和公益事业中去。

2.细化预算,规范核算。专项资金预算不能只停留在主管部门,要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在安排单位经费时要考虑到单位的工作实际,下拨资金时要指明哪些可以用于单位日常办公经费,哪些必须用在专项工作项目上,避免单位在使用时玩文字游戏。要规范会计核算,专户储存。会计核算中心不能只为做账而做账,还要会算账,算好专项资金按规定范围使用的账,算好既有账面数字又有实际资金的账,真正担负起应尽的监督管理职能。

3.进一步深化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该脱钩的脱钩,该分离的分离。严把财政供养人员入口关,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增加,以减轻财政支付压力。精兵简政,才能将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4.加强财政监督。要改变过去重分配,轻管理的做法,加大对项目执行过程的跟踪检查力度,促进项目执行单位对项目的科学化决策、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有效控制专项资金沉淀,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5.加大审计监督处理处罚力度。审计机关结合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等,加大对专项资金审计工作安排,强化对专项资金监督力度。对发现的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问题,除要求调整账目、限期追回挤占挪用的专项资金外,还要引入领导问责制,追究挤占挪用资金的部门领导人及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依据法律法规规定,提请或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上一篇:实习前准备总结下一篇:《伊索寓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