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2024-04-26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精选6篇)

篇1: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四代:

2.目前计算机的发展有如下四个重要的方向:

3.计算机的特点

4.计算机应用领域根据应用性质,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5.计算机从原理上可分为三大类:

6.按计算机的用途分类

7.按计算机的规模分类

8.逻辑运算主要包括三种基本运算:

9.通常将8bit编为一组,叫做一个字节

10.字符编码

11.在计算机系统中,有两种重要的字符编码方式

12.ASCⅡ码

13.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主要作用

14.信息高速公路实际上是一个高速信息网体系,它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5.信息高速公路的意义

16.在WindowsXP中如何正确关闭计算机?

17.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

18.汉字的机内码

19.信息处理

20.计算机特点

第二章

1.Windows XP是当前PC平台的主要操作系统,他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2.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3.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新增功能如下

4.主机它由大小字母a~A.A~Z,数字0~9和符号—组成。

5.DNS后缀列表中最多只能添加5个域名 6.计算机硬件的五大功能部分7.现在计算机。都是根据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原理实现自动化工作的。8.微型计算机硬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9.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分为两大类 10.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11.计算机语言分为 12DOS 13Xenix 14机器语言 15汇编语言 16高级语言

17、比较著名的适用于微机系统数据库管理的系统有

18、将用高级语言所写的程序翻译为机器语言有 第三章

1、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认为Java是长时间以来最卓越的程序设计语言。

2、Tcp/Ip协议

3、Linux4、Windows系统中,信息资源以主页的形式存储在Web服务器中。

5、TCp/IP

篇2: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试讲教师:魏绪建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讲授章节:第八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与信息安全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概述

教学对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

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网络的拓扑结构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基本功能、网络的分类和网络的拓扑结构的分类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分类及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 教学难点:网络的拓扑结构的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1.0学时 使用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主编:刘晓燕贺忠华,2010年8月第1版

一、板书提纲:

第八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与信息安全 8.1计算机网络概述

8.1.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4个阶段)①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时代

②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时代 ③开放式标准化网络时代 ④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时代

8.1.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①通信子网②资源子网

(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 ①资源共享②信息交换

③分布式处理④提高系统可靠性 8.1.3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网络通信涉及的地理范围来划分 ①局域网②城域网③广域网(2)按通信方式来划分

①点对点传输网络②广播式传输网络 8.1.4网络的拓扑结构

(1)网络拓扑结构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结点链路(2)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 ①总线形拓扑结构②星形拓扑结构 ③环形拓扑结构④网状拓扑结构

二、教学过程

(一)上一章课程回顾

1.学习了多媒体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多媒体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 2.初步具备了处理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能力

3.掌握了如何利用PowerPoint创建、编辑和使用演示文稿的方法(二)新课导入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计算机网络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技能。本章将和大家一起探讨计算机网络的有关知识。

(三)新课讲解:

第八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与信息安全 8.1计算机网络概述

8.1.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P209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将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互相连接起来,并按照有关协议实现相互通信、资源共享、协同工作的综合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4个阶段)

P209 ①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时代(20世纪60年代初)

②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时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③开放式标准化网络时代(20世纪70年代末)④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时代(20世纪90年代起)8.1.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P210 从网络的逻辑功能角度分析,计算机网络由两级子网组成,即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如课本图示:8-2,P211)。

①通信子网:处于网络内层,是由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组成的独立的数据通信系统,负责完成网络数据的传输和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即将一台计算机的输出信息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当前的通信子网一般由路由器、交换机和通信线路组成。

②资源子网:也称用户子网,处于网络的外层,由主机、终端、外设、各种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组成,负责网络外围的信息处理,向网络投入可供用户选用的资源。资源子网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通信子网。(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

p211 ①资源共享②信息交换③分布式处理④提高系统可靠性 8.1.3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网络通信涉及的地理范围来划分

P212 ①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也称局部区域网络 特征:范围不超过几千米;数据传输不低于几兆比特/秒(Mbit/s);为一个单位或部门所独有。

②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简称MAN):也称市域网

特点:覆盖范围一般是一个地区或城市,范围介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有时也称局域网。③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也称远程网

特点:覆盖范围通常在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也可以覆盖整个城市、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具有规模大、传输延迟大的特征。(2)按通信方式来划分

P212 ①点对点传输网络②广播式传输网络 8.1.4网络的拓扑结构

(1)网络拓扑结构的基本概念

P21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的通信链路(link)和结点(node)之间的几何结构。结点:是网络中计算机、打印机或联网设备(如中继器和路由器)等的抽象描述。

链路:是指两个结点间承载信息流的线路或信道,所使用的介质可是电话线路或微波等。(2)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

P212 ①总线形拓扑结构(Bus Topology):它将网络中所有设备通过一根公共总线连接,通信时信号沿总线进行广播式传送。

图1:总线形拓扑结构

优点:结构较简单,增、删结点容易

缺点:任何结点产生故障都会造成网络瘫痪,可靠性不高

②星形拓扑结构(Star

Topology):它由一个中央结点和若干从结点组成,中央结点可以与从结点直接通信,而从结点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中央结点的转发。

图2:星形拓扑结构

特点:结构也比较简单,易于管理和维护,但对中央结点要求高 ③环形拓扑结构(Ring Topology):所有设备被连接成环,信号沿着环传送。

图3:环形拓扑结构:

优点:传输路径固定,传输速率高 缺点:但灵活性差,管理及维护困难

④网状拓扑结构(Mesh Topology):将各网络点与通信线路互连成不规则的形状,每个结点至少有两条链路与其它结点相连。

图4:网状拓扑结构

优点:存在冗余链路,网络可靠性高,可以通过改善链路流量分配来提高网络性能。缺点:冗余链路也导致网络结构复杂,线路成本高,不易管理和维护。

三、布置作业(P252:1—4)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它有哪些主要功能? 2.计算机网络的可分为哪两个部分?

3.从网络的分布范围来看,计算机网络如何分类?

4.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常用的拓扑结构有哪些?

篇3: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教学探究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到了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庞大的信息和知识量为特点的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影响和冲击。如何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优势,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它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校高职新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较多,而我校将课时缩减到48课时。在较少课时情况下,教师经过精心备课能够保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辅导,从而无法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思想动态;同时学生不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遇到问题时只能求助于老师。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2 网络教学理念概述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等诸多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网络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者的思想,它具有如下基本特性。

2.1 网络教学资源的多样性

相较于传统的纸质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具有动态开放的特点,且加工方便、查找快捷。网络学习资源基本上都是在Web上以文本、图像、音视频及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比较能满足学习的需求。通过使用这些多媒体材料,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都参与感知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2 网络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计算机网络教学具有完全的开放性,授课对象范围宽广,教学场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不受限制;教学内容呈现多层次与多样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并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互联网汇集了大量资源,使学生冲破书本的局限,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

2.3 网络教学过程的自主及交互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一般由教师选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没有自主性;由于教学进程及时间的限制,学生没有充足时间与老师及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在网络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自主选择所需的学习材料,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安排学习计划,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使有能力的学生能在相同条件下获取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在网络论坛中留言、在线聊天、发邮件等方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既获取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3 网络教学的模式

我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全部在计算机机房授课,近年来学院不断对机房进行升级改造,已经具备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条件。今年我们在护理系大二学生班级中进行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试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总结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可相互结合,优势互补,灵活应用。

3.1 集体学习模式

在集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用常规教学中的讲授法创设项目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实施项目的方法和思路,将概念、原理等讲述清楚,让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平台上收集信息,对于平台上没有的资料,再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当遇到疑难问题时,可通过分组讨论、相互协作来自己化解,如果还是无法解决,可进行电子举手,教师通过监视管理软件,对有疑难问题的学生加以指导。学生可以通过电子教室软件与老师、学生进行交流。利用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集体教学,让学生加强记忆;也可以让学生展示其作品,介绍好的经验和方法,通过示范作用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干劲。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使教学过程更符合实际。

3.2 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自我探究为基础,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网络向学生发布,学生通过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资源或网络搜寻资料等方式,来自主探究、自主解决。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帮助,给学生的帮助并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给以适当的启发或提示,例如“请查阅某某文章”之类。采用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去选择课程的难易程度,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有效地与教师以及同学进行交流。这种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3.3 协作学习模式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或者是进行分工合作,以达到深刻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目标。在基于网络的协同学习系统中,多个学习者在公共的工作区通过紧密的合作或分工来解决某问题。协作学习模式包括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督导和管理的责任,并且对最后的学习效果进行控制,以保证学习效率。

3.4 讨论学习模式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如遇到问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或论坛等方式针对某问题开展讨论。学生可以针对特定主题发言,并能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即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所看到。在同步讨论时如果遇到学生有不当言论,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和纠正。在讨论结束前,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多多发觉学生讨论时的积极因素。在日后教师要不断跟进学生的讨论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有针对性的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让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3.5 个别辅导学习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教学还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单独沟通,单独辅导。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要兼顾到所有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聊天工具和邮箱的方式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在线的单独辅导,打破了以往单独辅导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 网络教学中的课程考核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传统的命题考试形式与网络测试结合起来,更强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由两大部分构成:1.维持性学习测试成绩,即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试卷测试(50%)和平时上课出勤、课堂表现(20%),为实现无纸化网络考试,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考试系统实现自动抽题、评分。2.创新性学习测试(30%)。主要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情况,具体表现为:按教师规定主题或自选主题搜集整理加工材料、课堂上或课后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对复杂问题有新的见解及方法,在参与小组活动时的协作意识、互助精神,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评定,以提供确切的学生学习数据,为教师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5 网络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网络教学有它的优越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正视这些问题,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5.1 对于网络资源应该合理利用

网络提供了各种类型的资源,容量很大。网络资源容量过大会让学生眼花缭乱,往往造成学生无从下手、漫无目的、阅读随意的现象,使得教学处于严重失控状态。因此,教师一定要合理处理网络信息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堂教学选取的网络信息如果严重脱离教材,那么教学就会变成无源之水,而采用的网络知识如果只是局限于教材,那么教学内容就变成了电子课本,教师只有合理选择并有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5.2 教师角色应重新定位

进行网络教学,教师授课时间减少了,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加了,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更多的工作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地交流和沟通,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3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教学,学生关注的是自己的计算机屏幕,而忽视了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教师也难观察学生的表现,因此情感互动就受限于网络教学中。为解决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互动问题,教师应将先进的网络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开展学生的思想情感交流与教育,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开展交流讨论,在交流中实现情感沟通,形成团队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以达成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

6 总结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在教学时间、层次上更加灵活,在教学手段、资源上更加丰富,在教学反馈、知识更新上更及时,在教学管理、互动与协作上更加高效。我们要依托网络,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网络教学深化到传统教学之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晓婷.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

[2]温铂.网络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3(04)

[3]齐春怡.对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3)

[4]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4)

篇4: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039-02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技术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也不例外。因此,在职业学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显得尤为关键。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该课程教学的发展历史入手,结合网络技术发展的形势,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网络实验室、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作出探讨。

一、明确切合实际的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当代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是新世纪人才必须把握的基本技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被列为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在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中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为以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的专业学习和探究打下坚实基础,培养未来的中高级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及至网络工程师等。那么,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更深入的认识,能解决网络管理中的基础问题,能选择合适的因特网接入方式,会按要求划分IP地址,会使用常用的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能用Windows Server 2003 组建符合目标的局域网等。

二、精选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是必要的。以往所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材和许多专业教材一样,先理论后实验,实验总是安排在本单元理论学习之后。这样就使得课堂和实验教学内容脱节,还导致了所讲内容空洞、枯燥,不轻易被理解和把握。另外,在体系结构上也存在不妥,大都以知识点为主线,相邻章节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主线不够明确,从而导致学习时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有条理。所以,笔者着力编写校本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将其分为三大模块,主要由网络常用软件应用、网络服务器的配置及应用和网络互连基础构成,各模块又分别由计算机网络概述、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以太网组建、网络操作系统应用、广域网、TCP/IP协议、因特网技术和网络安全等25个项目组成。将学生熟悉的网络常用软件放在第一模块,目的是让学生轻松掌握基础模块后能更好地学习后续两个模块。本书适合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将理论基础与实验编在一起,以实验为主线,将基础知识融入实验项目,做实验时遇到新的知识点再及时讲解,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实验课时,让学生在实验中吸收新知识,并清楚地认识到知识点的应用环境。

通过学习,希望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局域网、广域网技术,掌握常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使用,会处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与管理的相关问题,从做网线开始,最终能模拟组建一个典型的小型局域网,并熟知这些技能的综合应用。

三、准备好网络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实验室也需要不断完善。专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工作站等硬件设备是组建局域网的必要基础设备,“纸上谈兵”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我校自2008年构建专业网络实验室以来,教学效果就有很大提高,笔者在教学研究上也有了新的心得。因考虑相关课程(如计算机组网技术)也需要实验室,将设备分为6组,以便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这使得分组教学得以更好地展开,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操作基础和设备维护,建议让学生做实验之前,先在适用的实验模拟器中完成实验。我校选择了目前较适用的模拟实验软件VM Workstation、Packet Tracer等。

四、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延伸课堂

2010年,我校在“十一五全国现代教育技术专项课题”的研究中提出:要将各类课程的电子教案、课件、各章节的要点、作业及优秀学生作品等放到校园内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教师提出问题、提交作业,教师也可以通过邮件为学生答疑和批改作业。如今,我校新改版的校园网,经过规范性、艺术性的网页设计,配合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效果,动态网页和读者独特的互动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需要。校园网已成为重要的网络教学资源,也成了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列为我校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考虑到该课程对实训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对实训设备的依赖性较强,专业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做好实训外,还应借助网络平台给学生推荐更多、更好的学习网站,如技能大赛网、服务器管理网、小型局域网搭建之类的网站,让学生的功夫下在平时的课堂内外,激发自主性、探究性学习。

五、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特征是:“协议”满篇,很空洞,不如其它课程具体,但“协议”的学习又是这门课不可或缺的,因为很多网络设备都离不开“协议”的支持。如何让学生对枯燥的协议学习产生兴趣,探究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整合教学资源,采取适用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有许多实训任务,虽然学生对这些操作性很强的实训感兴趣,但仅限于此,对实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则一无所知,就更别说运用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点,那就是课堂的导入:情境导入——明确任务——知识点讲解——实训巩固——知识拓展。其中,“情境导入”是重点。虽然有的实训很难创设真实的情境,但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教学平台,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等素材让情境更逼真,教学效果的改善是必然的。另外,现在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以多媒体为主,但板书也是重要的辅助形式。对于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等内容,可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其产生更直观、形象的认识,易于理解,也可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同时增加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对于IP地址、子网划分等公式推导需演绎的内容,则采用黑板加讲解的方式效果更好一些。

2.讲课时多用生活中的类比事件,使复杂的新题目变得易懂,同时增加趣味性。比如,讲“协议”和“层”的概念时,举“两个不同国家的商人合作(假定他们只会本国语言)”的例子,明白双方之间的通讯是需要规则的,上层的通讯需要相邻下层协议的支持才能完成。再如,讲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和拥塞控制时,用城市中的交通新题目作类比,让学生容易理解。尤其是拥塞控制,通过类比很轻易就能理解“网络中的Packet包太多”(城市中的车辆太多)是导致“拥塞”的原因,然后采取一些算法来控制和解除拥塞。

3.让课堂多些“争吵”,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对于课程涉及的一些较难懂的、有争议的知识不妨抛给学生展开讨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要求,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优势。

六、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专业实训课的评价机制已与文化课的评价机制有很大的不同,但仍需进一步完善。除学期末的笔试(也可用无纸化上机考试代替)外,还应采取单元项目考核、综合实训考核等形式,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有更多体验学习成就感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如上机成绩由60%的平时单元实训和40%的期末综合实训构成。另外,还应推荐他们多参加专业类技能考试,开阔眼界。

参考文献:

[1]吴功宜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张玲,段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篇5:《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李 立

(电子商务与经济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与通信系以及电子商务与经济系均开设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能满足专业教学的要求,而且对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整体教学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要求及培养目标不同,因而选择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应不一样。

1.电子商务与经济系《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特点分析

教学改革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及课程的基本状态。与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相比,我系各专业的教学对象、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基本素质相对偏弱。据资料分析,近几年招收的学生大部分入学成绩都在400分左右,大大低于同类公立学校,如电子商务专业2006年入学成绩在400分以下的,文科考生占82.2%,理科考生占63.7%。同一指标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分别是78.4%和57.9%;物流管理专业分别是85.1%和60.4%。由于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偏弱,所以加大了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难度。

(2)学生来源构成较复杂。电子商务与经济系的学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和职高考生,其中文科考生占有较大的比重,如2006级学生中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和职高考生占学生总数的比重,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分别占74.4%、11.3%和14.3%;在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中,分别占74.7%、12.3%和13%;物流专业分别是69.2%、21.2%和9.6%。这三部分学生基础教育的重点有所不同,因而他们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也就有所差别:文科学生数理知识偏弱,导致对本课程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而来自于职高的学生,他们在入学前已学习过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该课程的要求往往又高于其他学生。教学对象层次的多样性决定了在本课程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并且在辅导中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3)教学目的要求与计算机专业不完全相同。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以加强学生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后续开发;而电子商务与经济系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计算机专业不完全相同,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求不高,大多属于了解层面,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及发展,只掌握基本的组网建网技术以及IP地址、子网、域名、网络基本构成及应用等一些基础知识即可。

(4)学生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分析。与计算机专业学生相比,我系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机相关知识较弱,而且也不成系统。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经济管理类的电子商务、经济信息管理等专业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时,前期开出的计算机类的课程不多,只开出了《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可见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并不扎实,这就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的开出带来许多困难,任课教师在讲授中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补充和加强辅导。

2.《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措施

2.1 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的形式,教学内容的多少和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盲目追求体系完整、内容全面,而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能力的需要,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我系的学生普遍来源于高中文科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抽象及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若注重数据通信技术等抽象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必要而且势必会加大《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学习难度、使学生丧失学习网络知识的信心。况且这门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所不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对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以及物流专业可适当加强其对组网建网知识的学习,而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则弱化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增多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达到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大实际操作的比重。目前出版的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材,都较偏重于网络理论的阐述,具体操作应用部分叙述较少,为了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够用、重实际”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精品高职教材,教学时间的分配尽量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如目前安排上机学时为16学时,理论学时为32学时,上机学时数应占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在内容的选取上应向实际操作有所偏移,并且在课堂授课时还应多采用案例进行讲解和补充,课后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

(3)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相关知识更新较快,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并且根据本校的现实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材的选取。但要选择一本真正适合的教材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所以任课教师不妨自行编写课程讲义,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及时补充计算机网络前沿领域出现的新内容。2.2 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讲课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内容枯燥乏味。本人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做出以下改进:(1)尽可能实施案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不仅能将一些网络知识综合化,而且能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和讨论案例,使学生感到所学的不再是空洞的抽象知识,而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的知识,这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也不宜完全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而较好的方法是在教师作一定的启发讲授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课堂的互动性。(2)对于复杂抽象的知识,可采用比喻法,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比喻加深对某些知识的理解。比如“带宽就像水管的粗细”、“网络设备就像水管的阀门、连接器等”、“数据就像水管中的水”或“带宽就像道路的宽窄”、“数据就像要跑在道路上的车”;讲TCP和UDP 时可用打电话和写信来进行类比;讲FDM和TDM时用多辆车同时在高速公路和单行道上行驶进行比喻;在讲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时,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邮政系统来打比方等等。(3)使用多种教学媒体。本人除了在课堂上用PPT演示文稿进行授课外,还使用Flash课件开发工具精心将一些重点或难点知识制作成CAI课件,然后结合课件进行教学。比如将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局域网的拓扑结构、CSMA/CD技术、OSI七层模型结构中数据的传输、令牌环网的工作原理等知识点分别制作成CAI课件以动画方式生动地展现;对于一些学生所不曾见到的仪器设备,则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教学视频把组网技术、Internet接入方式以及无线局域网等知识介绍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多种教学媒体相互补充,以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并且学生也十分乐意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4)采用设疑、解疑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讲IP地址和域名的时候,首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IP地址:211.95.178.10,然后提问学生对此有哪些认识,其实很多学生只停留在“211.95.178.10表示一个IP地址”的肤浅认识上,于是教师由此设疑:“该IP地址是怎么来的?”,“属于哪类地址?”,“属于哪一个网段?”,“为什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使用211.95.178.10,而是广泛使用诸如的方式来上网?”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认知上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将要掌握哪些知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于是则能带着问题认真听讲,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疑问被逐渐解答。以设疑的方式进行教学,远远比平铺直叙授课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实践,本人发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仅可以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而且可使学生每次都有新鲜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3 注重实训教学

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方式与普通的大专院校、本科院校有很大区别,主要是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本身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掌握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计算机网络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

2.3.1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我们生活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所以可让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的网络现象,学以致用,防止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教学工作暂时还不能满足让每个学生都到相关单位参与社会实践,只能让学生集中进行为数不多的上机实训教学。本人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多观察多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网络现象;专门安排一定的学时组织学生参观本学院的网络系统,让他们熟悉计算机网络中的各项组网设备;在每次上机时遇到一些的网络设备,都会向学生做出解释并讲述其结构与功能。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缩短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距离。2.3.2 精选实训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训上机课时为16个学时,除去一次上机考试,只有7次真正的实训机会,所以在实训内容上就要尽量做到精选,设计出7个具有实际意义、可操作性强的、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目前结合本校自身情况,安排的几个可选实训题目是:(1)双绞线的制作;(2)网络基础操作,例如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IP参数设置等操作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都会涉及到,有必要打下良好基础;(3)小型局域网络的组建、安装与管理;(4)FTP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应用;(5)WEB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应用;(6)DHCP、DNS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应用;(7)邮件服务器的使用;(8)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或网络安全维护实验);(9)使用IE浏览Web。其实在每学期的实际实训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以及实验教室安排等具体情况,这些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也在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本人将实训内容事先制成纸制材料或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分发给学生,方便学生对实训内容的操作和再思考,提高了实训效率。2.3.3 分小组进行

为方便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本人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整体实训教学方式,事先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7—8组,每组4—6人,然后每次的实训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次上机实训,都是首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探讨和分析分发给他们的实训资料并进行操作,让学生在自学和探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训临近结束的半个小时内再由教师仔细讲解,这样一方面起到总结的作用,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有针对性地听讲,如果个别学生依旧有疑问,则可再直接找老师进行单独指导。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过的知识才会掌握得更加牢固,分小组实验不仅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相互学习研究的能力。另外,每次实训完毕,都让学生按时撰写实训报告、总结经验,便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训中的困惑并予以解决。2.3.4 模拟软件与实验设备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使用具体实验设备的同时,适当运用一些小型模拟软件供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比如HA_subnet10(子网掩码计算机器)、RouterSim4.0、Sybex Virtual Lab、思科网络学院Flash Lab、CIM、Boson Netsim5.31等都是不错的软件。学生在课后用模拟软件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甚至有些实验还可以在模拟软件中进行。其中的Boson Netsim网络模拟器,能仿真当前比较流行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在单机环境下模拟网络环境,使学生能做诸如局域网组网等实验;HA_subnet10软件则能让学生通过设想和验证操作,逐渐领会子网的划分等相关知识。本人让学生到互联网上下载这些模拟软件,或者直接将软件拷贝给学生,学生最初只是带着凑热闹的心态来操作这些软件,后来慢慢感兴趣,在对软件的不断思考和探索过程中巩固了相关的网络知识。2.4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传统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性评价成绩包括平时出勤情况、作业成绩、实验实训成绩等;终结性评价既是实际教学任务的需求,也是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实际掌握情况的一种渠道,可以采用卷面测试的方式或撰写课程报告的方式进行。本人在传统评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诊断性评价,即在教授本门课程前,采取问答或是小型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为以后如何实施教学提供参考。由于改进了教学方式和方法,所以在形成性评价中相应地引入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与小组评价以及课堂测试等评价方式,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约束学生按时上交平时作业,本人与学生达成约定,双方规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完成各自的任务,师生相互监督和制约,给学生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他们按时书写和上交作业,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有效地督促学生学习、进而提高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多种评价方式相互良性制约,共同促使学生能学有所获。

结束语

篇6: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1题:计算机网络面临最大的威胁来自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受到本机合法用户的攻击。

答案:不对

第2题:所有产品的MAC地址在世界上是唯一的。答案:对

第3题:一台计算机只能被分配一个IP地址。答案:不对

第4题:在Windows XP系统中没有内置的Telnet客户端程序,必须安装。答案:不对

第5题:在网络中,更改信息和拒绝用户使用资源的攻击称为被动攻击。答案:不对

第6题: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是服务器版的操作系统。答案:不对

第7题:Windows NT是16位和32位混合的网络操作系统。答案:不对

第8题:Windows NT具有可移植性操作系统接口子系统。答案:对

第9题: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可以支持两个CPU。答案:对

第10题:Windows 2000 Server的活动目录是从一个移动硬盘开始的。答案:不对

第11题: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系统支持64 GB的物理内存。答案:对

第12题:Windows 2000系列主要有两个产品。答案:不对

第13题:灰尘对计算机的运行影响非常大,所以在平时就要注意采取一些措施防止灰尘进入计算机。答案:对

第14题:在打开机箱之前,可以不拔掉计算机的电源插头,只要保证关机就行。答案:不对

第15题:主机内的散热器不用清理。答案:不对

第16题:World Wide Web也称万维网。答案:对

第17题:计算机系统工作的稳定与否与环境条件好坏没有直接的关系。答案:不对

第18题:计算机机房对温湿度及洁净度没有太高的要求。答案:不对

第19题:灰尘落到电子器件上,会产生尘膜,既影响散热又影响绝缘效果,甚至产生短路。答案:对

第20题:CHINANET是邮电部门经营的中国公用因特网,是中国的因特网骨干网,向国内所有用户提供因特网接人服务。答案:对 第21题:普通模拟用户主要是采用拨号的方法借助公用交换电话网以拨号方式接入网络。答案:对

第22题:在早期的互联网中,网关就是指路由器。答案:对

第23题:网关可以是一个专用设备,也可以是用计算机作为平台,由软件实现网关的功能。答案:对

第24题:网络管理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对网络状态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可靠、高效的运行,并使网络资源得到有效的应用。答案:对 第25题:代理设备不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必需设备,是一种可选设备。答案:对

第26题:不论管理员在建立网络时多仔细,网络建立以后仍然需要维护。答案:对

第27题:所谓网络性能的优化,就是在现有的网络条件下,寻找一种可行的方案,使网络性能达到最佳状态。答案:对

第28题:对网络进行优化时,要等到网络已经搭建起来了再进行优化。答案:不对

第29题:计算机地线系统不与大地相接,而是与大地严格绝缘,称为(直流悬浮接地)。

第30题:(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用于调度计算机各个部件,并协调它们之间的工作。

第31题:(系统总线)是计算机中各插件板与系统板之间的总线,用于插件板一级的互连。

第32题:(外部总线)是计算机主机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总线,计算机主机通过该总线和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与数据交换,它用于设备一级的互连

第33题:Windows 2000 Server可以支持(4)个CPU。

第34题:indows 2000采用了(NTFS5)的文件系统。

第35题:一台联网的计算机,用户使用它访问网上资源,同时本地的资源也可以通过网络由其他的计算机使用,此时这计算机扮演的是(对等机)的角色。

第36题:TCP协议和UDP协议是ISO/OSI参考模型中(传输层)协议。

第37题:IP协议和ICMP协议是TCP/IP协议集中(互联层)协议。

第38题:SNMP协议是TCP/IP协议集中(应用层)协议。

第39题: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级分为(A、B3、B2、B1、C2、C1、D)。

第40题:数据加密是指通过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来保障网络资源的安全性。

第41题:在网络中,通常对数据准备(5种)备份文件,以保证文件的安全。

第42题:网络防火墙是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之间服务访问的(控制技术)。

第43题:关机的顺序是:(先主机,后外设)。

第44题:下述软件中属于电子邮件软件的是(outlook express)。

第45题:磁盘的格式分为FAT和(NTFS)两大类。

第46题:(文件)是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的最小单位。

第47题:(双绞线)又叫双扭线,是最常用的一种有线传输媒介,电话系统中的用户线就是这种类型。

第48题:Internet是最大最典型的(广域网)。

第49题:数据接收后,要对数据进行(解码)。

第50题:IP地址的长度为(32位)。

第51题:IP地址的长度为32 bit(4个字节),根据第一个字节的前几位的值把IP地址分为(5类)。

第52题:IP地址的第一个字节的最高位是0,则表示其为(A类)。

第53题:如果IP地址的前三位是110,则表示其为(C类)。

第54题:全球共有A类地址(128个)。

第55题:计算机网络按照网络覆盖区域范围可以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第56题:计算机网络由(网络软件、网络硬件)两大部分组成。

第57题:下列属于网络管理员任务的有(制定网络计划、网络扩展、网络维护、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优化)。

第58题:在网络性能优化中,面向服务质量等级的参数主要包括(可用性、正确性、响应时间)。

第59题:在网络性能优化中,面向网络效率的参数主要包括(吞吐量、利用率)。

第60题:在网络中,计算机可以扮演(客户机、对等机、服务器)三种角色。

第61题:下列属于对等网特点的是(成本低、灵活、安全性差、不用专门管理人员)。

第62题:下列属于网络工作站功能的有(网上传输、访问internet、共享各种软硬件、使用共享打印机)。

第63题:下列属于网络应用的有(远程教育、网上邮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第64题:下列属于搜索引擎的有(谷歌、雅虎、百度)。

第65题:下列属于网络聊天工具的有(icq,oicq,msn)。

第66题:故障管理包含(发现故障,修复故障,分离故障并找出原因)三个步骤。

第67题:性能管理测量的项目一般包括(吞吐量、响应时间、利用率、错误率)。

第68题:WWW的整个系统由(web服务器、浏览器、通信协议)三部分组成。

第69题:WWW客户端常用的浏览器有(internet explorer、netscape navigator)。

第70题:传送电子邮件一般使用的协议有(smtp协议、mime协议、pop协议)。

第71题:顶级域名大致可以分为(国家顶级域名、国际顶级域名、通用顶级域名)三类。

第72题:Windows 2000所提供的保证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的特性主要表现在(用户登录时的安全性、网络数据的保护、存储数据的保护)。

第73题:UNIX系统的核外部分包含有(系统应用程序、软件开发工具、语言处理程序)。

第74题:Windows 2000 Server事件查看器允许用户监视在(安全性、系统日志里记录、应用程序)的事件。

第75题:Linux操作系统是一个(支持多进程、支持多用户、支持多任务、开放式)的网络操作系统

第76题:Windows NT是面向对象的,对象有(窗口对象、外围对象、进程对象、文件对象)等。

第77题:下列属于文字处理软件特点的有(具备编辑、排版功能,可编辑多种类型文档,新型的文字记录方式)。

第78题:下列属于Microsoft Word特点的有(可自动建立目录和索引、批注功能、宏命令功能、文本自动检查与纠错)。第79题:下列属于应用软件的有(office,photoshop)。

第80题:下列属于DOS操作系统优点的有(系统小巧、外设支持良好、文件管理方便)。

第81题:下列属于DOS操作系统缺点的有(对多媒体支持较差、每次只能执行一个任务、字符操作界面、只支持单用户)。第82题:下列属于Windows操作系统优点的有(多用户、多任务,良好的网络支持,图形化界面)。

第83题:下列属于Windows操作系统缺点的有(对硬件要求高、稳定性较差、安全性较低、体积庞大)。

第84题:下列属于Linux操作系统优点的有(可靠性高、支持多用户、多任务、网络功能丰富、是一款免费且开放的系统)。第85题:下列属于程序设计软件作用的有(程序编译、提供编写帮助、查找编写错误、对代码进行管理)。

第86题:下列属于程序设计软件的有(visual basic、delphi、visual cj++)。

第87题:下列属于Visual C++特点的有(提供大量开放组件、使用C++语法、提供功能强大的mfc类库、可视化的集成开发环境)。第88题:下列属于数据库管理软件的有(access、sql server、visual foxpro)。

第89题:下列属于网状网拓扑结构特点的有(需要的中继线多、线路利用率低、接续迅速、可靠性高)。

第90题:下列属于星形网拓扑结构特点的有(投资和维护费用较低、接续较慢、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中继线的总长度、线路利用率很高)。第91题:在公共电话网中,通常采用(国际长途电话网、本地电话网、国内长途电话网)的分级结构。

第92题:计算机软件系统由(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两大部分构成。

第93题:系统软件的主要作用有(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界面和各种服务、为用户提供与计算机交互信息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控制和管理各种硬件装置、对运行在计算机上的其他软件及数据资料进行调度管理)。

第94题:下列属于三维图像处理软件的有(maya、lightspace、3dmax)。

第95题:图像处理软件的应用领域有(广告宣传、影视动画、网页制作、照片处理)。

上一篇:最考人的脑筋急转弯下一篇:月经量少中医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