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包括

2024-05-09

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包括(精选6篇)

篇1: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包括

护理工作核心制度

(一)查对制度

①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每日总对,包括医嘱单、执行卡、各种标识(饮食、护理级别、过敏、隔离等),设总查对登记本。单线班处理的医嘱,由下一班负责查对。

(2)各项医嘱处理后,应核对并签名。

(3)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4)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经医师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医师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5)对有疑问的医嘱须经核实后,方可执行。

②发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发药、注射、输液等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三查: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注射、处置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

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备药时要检查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标签是否清晰;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瓶(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等。任意一项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医学专用药使用后须保留空安瓿备查,同时在毒、麻药品管理记录本上登记并签名。

(5)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6)发药、注射、输液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核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7)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床号、姓名、主要药名、剂量,并留下空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③输血查对制度

(1)抽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1)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化验单上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2)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由值班医师协助)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抽血(交叉)前须在盛装血标本的试管上贴好写有病区(科室)、床号、住院号、患者姓名等的条形码,条形码字迹必须清晰无误。

4)抽血时对化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师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如发现错误,应重新填写化验单和条形码,切勿在错误化验单和错误条形码上直接修改。

(2)取血查对制度 取血时,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编号、输血数量、血型等是否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确保准确无误。检查血液有效期及外观,符合规范要求。

(3)输血过程查对制度

1)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核对供血者与患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查实相符后进行下一步程序。

2)输血前血液及用物查对: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未过期、无溶血、无凝血、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3)输血时查对: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确认受血者后方可输血。

4)输血后查对: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编号、供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将交叉配血报告单粘贴在病历中,将血袋冷藏保存24小时备查。

④无菌物品查对制度

(1)使用灭菌物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前,应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干燥、清洁,检查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效果指示标识是否符合要求。若发现物品过期、包装破损、不洁、潮湿、未达灭菌效果等,一律禁止使用。

(2)使用已启用的灭菌物品,应核查开启时间、物品质量、包装是否严密、有无污染。

(3)消毒供应中心发放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记录内容包括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4)科室指定专人负责无菌物品的领取、保管。定期清点,分类保管,及时检查。确保产品外包装严密、清洁,无菌物品无潮湿、霉变、过期。

⑤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患者接入手术室前手术室接患者人员与病区当班护士核查患者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与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影像学资料等,手术患者均应佩戴身份识别标识(腕带),不能将贵重物品(如手机、戒指、项链、耳环)、假牙等带人手术室。

(2)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必须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医学专用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医学专用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并签名。由医学专用医师主持并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无医学专用医师参加的手术由手术医师主持并填写表格。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前,参加手术的手术医师、医学专用医师、巡回和/或洗手护士应全部到位,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核查表。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如下:

1)医学专用实施前:按“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内容,三方共同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医学专用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此次核查由医学专用医师主持,医学专用医师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三方签名。

2)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医学专用医师报告。此次核查由主刀医师主持,三方签名。

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此次核查由巡回护士主持,三方签名。

(3)术中用药的核查 由手术医师或医学专用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负责核查。

(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后查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等数目是否与术前相符。

(5)手术取下的标本,由洗手护士与手术医师核对后,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并进行登记与交接。

(二)值班、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应遵照医院规定的上班时数与护士长安排的班次值班,不得擅自减少或变动值班时间。

2)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医嘱和患者病情需要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必须坚守岗位,遵守劳动纪律,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十不”(不擅自离岗外出、不违反护士仪表规范、不带私人用物人公共场所、不在工作区吃东西、不接待私人会客和打私人电话、不做私事、不打瞌睡或闲聊、不与患者及探陪人员争吵、不接受患者礼物、不利用工作之便谋私利)。

3)勤加巡视,了解病区动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与心理状态,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完成。

4)建立科室护理交班志和科室用物交接记录本。护理交班志内容包括:病室工作动态(包括患者总数、入院数、出院数、手术人数、危重患者数、特殊检查、特殊治疗人数等),患者病情变化及处理结果等。凡另有护理记录的病例,护理交班志上只填写索引。用物交接记录本需记录器械、仪器、特殊药品、常用物品的数量与状态等。

5)值班人员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做好各项记录,处理好使用过的物品,为下一班做好用物准备。做到“十不交接”(衣着穿戴不整齐不交接,危重患者抢救时不交接,患者入院、出院或死亡、转科未处理好不交接,皮试结果未观察、未记录不交接,医嘱未处理不交接,床边处置未做好不交接,物品数目不清楚不交接,清洁卫生未处理好不交接,未为下一班工作做好用物准备不交接,交班志未完成不交接)。

6)交接班必须认真负责,接班者提前15分钟着装整齐上班进行交接。对所有患者进行床旁交接。需下一班完成的治疗、护理,必须口头、文字交代清楚。接班时发现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7)晨间集体交接班时,由夜班护士重点报告危重症患者、新入院患者和手术患者病情、诊断及治疗护理情况,参会人员认真聆听,晨会时间不超过15分钟。

(三)分级护理制度

护理级别由主管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下达医瞩。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定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服务。各科室应根据本章内容要求,结合实际,细化分级护理项目内容,在病区醒目位置公示并落实到位。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

①特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患者。

⑵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呼吸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②一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至少每1小时巡视1次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呼吸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促进康复。

5)提供相关健康指导。

③二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3)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

(2)护理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相关健康指导。

④三级护理

(1)护理依据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执行医嘱制度

1)医师下达医嘱,护士按规定正确校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2)按照医嘱的内容与时间,正确执行正确的医嘱。发现可疑医嘱,应及时向医师提出,不得盲目执行或修改。需取消医嘱时,由医师用红笔写“取消”二字并签名。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和给药原则,防止缺陷事故发生。需要下一班执行的医嘱,要交代清楚,并有文字记录。

4)长期医嘱执行时间一般安排如下:

Qd 8:00

Bid 8:00 16:00

Tid 8:00 12:00 16:00

Qid 8:00 12:00 16:00 20:00

Q4h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Q6h 2:00 8:00 14:00 20:00

Q8h 8:00 16:00 24:00

5)医嘱执行后,由执行者签执行时间和姓名。观察效果与不良反应,必要时记录并及时与医师联系。

6)手术、分娩应停止术前、产前医嘱,手术、分娩后执行术后、产后医嘱。

7)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抢救和手术中需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需大声复述一遍,经医师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事后督促医师据实、及时(6小时内)补开书面医嘱。

8)因故未能按时执行的医嘱,应设法补上;因故不能执行医嘱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并记录。

9)无医嘱时,护士一般不得擅自用药。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的生命,护士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做好记录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五)抢救制度

1)各临床科室必须设抢救室,有抢救组织、专科抢救常规和抢救流程图。

2)抢救物品、器材及药品必须完备,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所有抢救设施处于应急状态,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动或外借。抢救车不上锁,但需贴封条,并注明时间和贴封条者姓名。抢救车未用,每周也需进行清理(如更换过期包等),必须保证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3)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抢救车内用物使用方法和各种抢救操作技术。

4)当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医师未赶到现场前,护士应根据病情实施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等。

5)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抢救规程。

6)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危重患者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抢救期间,应有专人守护。

7)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准确及时记录用药剂量、方法及患者状况。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述一遍,抢救结束后,所用药品的安瓿必须经两人核对记录后方可弃去,并提醒医师据实、及时补开医嘱。

8)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应详细、及时、准确记录,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并加以注明,仔细交接班。

9)及时与患者家属或单位联系。

10)抢救结束后,做好器械的清理消毒工作,及时补充抢救车药品、物品,确保抢救仪器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六)护理不良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① 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一切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事件,如护理缺陷、药物不良反应、仪器设施所致不良事件、意外事件(如患者走失、安全防护情况下的跌倒)等

②处置

1)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首先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患者的损害

2)发生重度或极重度缺陷不良事件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患者损害的药品、器具均要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藏匿、转移、调换,相关标本须保留,以备鉴定。违反规定者要追究相关责任

3)凡实习、进修人员发生的护理缺陷或安排护理员、卫生员、陪人进行其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而发生的缺陷,均由带教者及安排者承担责任

4)科室设有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不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除口头向护士长汇报外,应登记事实经过、原因及后果。科室根据不良事件性质及时或每月组织分析讨论会,向护理部递交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③上报程序

1)一般不良事件 当事人及时报告护士长,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程度。护士长24小时内报告护理部。

2)严重不良事件 当事人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必要时组织进行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向护理部、医务部、主管院领导汇报,重大事件的报告时限不超过15分钟。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3)护士长应于一般不良事件发生7日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1~3日内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一式两份,一份报护理部,一份留科室保存。

④结果分析

不良事件上报后,护理部每月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对上报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主要采取趋势分析和个案分析。趋势分析包括科室内部的纵向比较、与其他科室的横向比较、与标准及实践的比较。通过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举一反三,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及缺陷,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⑤处罚及奖励

护理部营造开放、公平、非惩罚的护理安全文化氛围,鼓励责任人及科室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对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及个人视情况不予处罚或从轻处罚;对主动发现和及时报告重要不良事件和隐患,避免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和保护;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的科室与个人,事后经主管部门或他人发现,按情节轻重及医院有关规定从重处罚。

(七)护理安全制度

①患者安全管理

1)评估患者安全危险因素,向患者、家属及陪伴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2)儿童、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和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设提示牌、加护栏等,落实床边安全护理措施,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防坠床、烫伤、跌倒、误吸、导管脱出等意外事件发生。

3)患儿玩具应选用较大、不易误吞的物品,禁止玩弄刀、4)剪及易破损的物品。任何针头、刀剪、玻璃等锐器在操作完毕后必须清点检查,不能遗留在病房内。工作人员工作服上不使用大头针、别针等,以免刺伤患儿。

5)新生儿科(室)及无陪护病区(部门)要严格执行出入人员的核查与管理。

②环境安全管理

1)病区(部门)物品同定放置,不影响行走。病区(部门)走道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拖地时置防滑标志,防滑倒、跌伤。

2)使用的物品合理放置,便于患者拿取。

3)提供足够的照明设施。

4)洗手间、浴室有防烫、防滑标志,热水使用有提示标识和使用指引。

③防火安全管理

1)病区(部门)内一律不准吸烟,禁止使用电炉、酒精灯及点燃明火,以防失火。

2)保持消防通道通畅,有明显的标志,不堆堵杂物。

3)保持消防设施完好(如灭火器等)。

4)医护人员能熟练应用消防设施和熟悉安全通道。

④停电安全管理

1)有停电的应急措施,病区(部门)备应急灯或其他照明设施。

2)有停电的应急预案。

⑤用氧安全管理

1)防火、防油、防热、防震,标志明显。

2)氧气房要上锁,做好交接工作。

3)有氧、无氧标志清楚。

4)对用氧患者进行注意事项宣教。

⑥防盗安全管理

1)做好患者宣传工作,妥善保管个人物品,贵重物品不放在病区(部门)。

2)晚9时清点、劝导探视人员离开,锁好大门。

3)加强巡视,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告保卫科。

(八)消毒隔离制度

1)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设兼职监控员,做好各项监测。

2)各病区(部门)人、物流向符合环境卫生学要求,儿科有单独的出入通道。

3)严格遵守清洁卫生制度,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

4诊疗用物按规定消毒灭菌

5)护理做到一床一毛巾、一桌一抹布。用过的毛巾和抹布及时清洗消毒,床刷每日消毒1次,患者出院或死亡后按要求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6)准确配制各种消毒液,监测消毒液的浓度及消毒效果。

7)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免疫力低下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对特殊感染和传染病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8)洗手设施符合要求,工作人员讲究个人卫生,遵守手卫生管理要求、做好个人防护,不准穿污染的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等。

9)保证患者饮食卫生。做好卫生员、配餐员、陪人、探视人员的卫生管理及宣教工作。

10)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篇2: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包括

一、分级护理工作制度

分级护理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护理级别的护理。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护理共4个级别。在住院患者一览表上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识,特级和一级用红色标志,二级用黄色标志,三级护理可不做标识,患者床头卡标注相应的护理级别。

(一)分级护理依据

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同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4.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二)分级护理工作规范和标准

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

1.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反应;

(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2.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3.对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教育。

4.对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5.对三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一、特级护理

项目 项目内涵

(一)晨间护理 1.整理床单位

2.面部清洁和梳头

3.口腔护理

(二)晚间护理 1.整理床单位

2.面部清洁

3.口腔护理

4.会阴护理

5.足部清洁

(三)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四)卧位护理 1.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

2.协助床上移动

3.压疮预防及护理

(五)排泄护理 1.失禁护理

2.床上使用便器

3.留置尿管护理

(六)床上温水擦浴

(七)其他护理 1.协助更衣

2.床上洗头

3.指/趾甲护理

(八)患者安全管理二、一级护理

A.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备注 1次/日 1次/日1次/2小时 必要时必要时 必要时 2次/日 1次/2-3日 需要时 1次/周 需要时

项目

(一)晨间护理

(二)晚间护理

(三)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项目内涵 1.整理床单位 2.面部清洁和梳头 3.口腔护理 1.整理床单位 2.面部清洁 3.口腔护理 4.会阴护理 5.足部清洁备注 1次/日 1次/日

(四)卧位护理

(五)排泄护理

(六)床上温水擦浴

(七)其他护理

(八)患者安全管理

项目

(一)晨间护理

(二)晚间护理

(三)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四)卧位护理

(五)排泄护理

(六)协助温水擦浴

(七)其他护理

(八)患者安全管理三、二级护理 1.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2.协助床上移动 3.压疮预防及护理 1.失禁护理 2.床上使用便器 3.留置尿管护理1.协助更衣 2.床上洗头 3.指/趾甲护理B.患者生活部分自理 项目内涵 1.整理床单位 2.协助面部清洁和梳头 1.协助面部清洁 2.协助会阴护理 3.协助足部清洁1.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2.协助床上移动 3.压疮预防及护理 1.失禁护理 2.协助床上使用便器 3.留置尿管护理1.协助更衣 2.协助洗头 3.协助指/趾护理1次/2小时必要时需要时 需要时 2次/日 1次/2-3日需要时 1次/周 需要时备注 1次/日 1次/日1次/2小时必要时需要时 需要时 2次/日 1次/2-3日需要时

A.患者生活部分自理

项目 项目内涵 备注

(一)晨间护理 1.整理床单位 1次/日

2.协助面部清洁和梳头

(二)晚间护理 1.协助面部清洁 1次/日

2.协助会阴护理

3.协助足部清洁

(三)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四)卧位护理 1.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 1次/2小时

2.协助床上移动 必要时

3.压疮预防及护理

(五)排泄护理 1.失禁护理 需要时

2.协助床上使用便器 需要时

3.留置尿管护理 2次/日

(六)协助沐浴或擦浴1次/2-3日

(七)其他护理 1.协助更衣 需要时

2.协助洗头

3.协助指/趾甲护理

(八)患者安全管理

B.患者生活完全自理

项目 项目内涵 备注

(一)整理床单位1次/日

(二)患者安全管理四、三级护理

项目 项目内涵 备注

(一)整理床单位1次/日

(二)患者安全管理

二、医嘱执行制度

1.护士应遵医嘱为患者实施各种治疗和护理。

2.医师下达医嘱后,需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对可疑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3.执行者应根据医嘱内容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并签全名。

4.除抢救或手术过程中以外,不得执行口头医嘱。如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需重复一遍,药物经二人核对准确后立即执行,并保留使用过的空安瓿,医生补记医嘱后,方可弃去。

5.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做好交接班。

三、急救药品、器材管理制度

1.抢救药品、器材做到五固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二及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领取补充)。物品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

2.抢救必备器械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3.抢救药物齐全,药品标签清晰,无变色、变质、过期失效、破损现象,按药物失效期的先后放置和使用。

4.各科室抢救车的急救药品、物品按要求统一配备,专科急救药品及物品须经科室主任审核定出种类、数量、规格、剂量配备。抢救车须定点放置、定人管理,保证安全和使用方便。

5.抢救药品、器材使用后,24小时内补充齐全,如因特殊原因无法补齐时,应在交接登记表上注明,并报告护士长协调解决,以保证抢救患者时能及时使用。

6.设有药品、器械配备基数卡。做到帐物相符,班班交接。

7.封存抢救车管理:封存前护士长(或分管护士)和另一护士按基数卡清点药品、器械,核对无误后用封条封存,双人签名并填写封存时间。护士每班检查一次封条的完好情况并做好交班,分管护士每周检查一次,每月由护士长和分管护士启封检查急救车内药品、器械一次,并有记录。

8.非封存抢救车管理:每班按基数卡清点药品、器械一次并做好交班,分管护士每周检查一次,护士长每二周检查一次,并有记录,帐物相符。

四、护理文件书写制度

1.护理人员书写护理病历严格执行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最新要求执行。

2.各种记录规格项目符合护理文书书写检查内容及评价标准。

3.记录内容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4.记录项目齐全、字迹工整、清晰、无错别字。格式正确、无漏项。使用中文、医学术语和通用的外文缩写,简单扼要,版面清洁。

5.护理记录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辩,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办法掩盖或祛除原来的字迹。

6.体温单、医嘱单、患者护理记录单、手术清点记录单应按时归档。

五、病房管理制度

1.病房的护理工作在科主任和科护士长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管理。

2.保持病房清洁、舒适、安静、安全、美观、避免噪音,注意通风。

3.按照医院的要求统一着装,并保持仪表整洁、仪容端庄、举止大方、谈吐文雅。

4.建立健全各项护理制度、岗位职责、疾病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遵照执行,以确保护理质量。

5.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贵重仪器有使用要求并专人保管。

6.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7.各项护理工作以患者为中心,调整、简化工作流程,方便患者。

8.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便民措施。

9.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定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应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做好交接班手续。

六、交接班制度

1.值班者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责,巡视病房,了解病情,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进行。

2.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应提前10分钟到病房,清点器械物品、毒麻药品,并做好登记。阅读有关护理记录单,清点住院人数,在交接班中如发现病情、治疗、护理、器械、物品等不符,应立即查问,接班时间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才发现问题,则由接班者负责。

3.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各项工作,遇有特殊情况必须做详细交班。

4.白班应为夜班做好物品准备,以便夜班工作。

5.交接班者要共同巡视病房,做好床边交班,检查昏迷、瘫痪等危重患者基础护理情况,有无压疮发生,各种导管有无脱落,引流是否通畅等。

6.危重患者、急诊、手术、ICU的患者、产科新生儿的转科交接要规范,填写交接护理记录,并双方签名。

七、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护士过医嘱时应做到及时、准确,需二人核对,同时做到每天查对医嘱二次,并记录。

2.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方可执行。

3.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需重复一遍,经二人核对准确无误后方执行,并保留使用过的空安瓿,医师补开医嘱后,方可弃去。

4.护士长每周组织总查对医嘱一次,并记录。

(二)服药、注射、输液、处置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查对原则,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2.备药时要查药品的质量、标签、批号、有效期、药瓶有无裂缝、瓶口有无松动以及瓶中有无杂质。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摆药后需经另一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4.易致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需做皮试的药物,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

5.毒、麻、限剧药品使用前应反复核对,使用后保留空安瓿,以便核对,并做好记录。

6.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7.给药或治疗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

1.取血时的查对: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2.输血时前的查对: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3.输血时的查对: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5.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四)饮食查对制度

1.护士每天查对医嘱患者饮食种类,并及时告知患者或家属。

2.送餐员分发饮食时,护士应查对特殊患者饮食种类、数量是否与医嘱相符。

3.特殊患者的家属送来的饮食须经医师同意后方可给患者食用,护士应给予监督。

4.禁食的患者护士要做好交班,并告诉患者及家属禁食的目的和时间,配挂禁食标记。

篇3: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包括

1.1 健全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是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的关键[1]

只有建立健全质量体系, 才能有效地把各部门、各级护理人员、各种质量要素及资源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目的明确、职权明确、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 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2]。我院成立了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由护理部主任担任, 护理部主任负责主管护理质量控制, 成立了十个质控小组, 每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每月对相应的14项护理核心制度及十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全面重点检查考核, 护理部定期不定期抽项检查、指导。

1.2 积极完善护理管理岗位职能

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制度, 2010年新配备片区护士长2名, 病区护士长25人, 护士长助理6人, 补充临床护士65人, 充分发挥了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能, 使护理质量管理从组织结构上得以保证。

2 健全护理规章制度, 完善护理质量标准

2.1 健全护理规章制度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称为医疗事故[3]。科学、可行的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规范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准则, 是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前提。根据我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了《护理14项核心制度》、《护理缺陷判定标准》, 完善了“护理工作岗位职责和制度”, 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 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持续提高, 护理投诉减少。

2.2 完善护理质量标准, 加强质量控制内容的落实

质量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也是规范护理行为的依据。因此, 制定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基础工作[2]。根据护理管理的主要工作职责与管理范围, 我院制定和更新完善了护理质控标准、护理操作流程作业指导书, 设计了简便、实用的质控表格。护理质控的主要内容有:特一级护理、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护理安全与差错及缺陷管理、危重患者基础护理、病区管理与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书书写、急救物品管理与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护士的行为规范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根据护理工作的具体问题, 对护理管理标准与内容不断地完善和修订, 以确保护理工作品质持续提升。

3 规范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健全的护理制度与护理标准必须落实在具体的工作当中, 对各项护理核心制度的严格执行, 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的基础。加强对护理各项工作质量的标准检查, 每月规范检查方法与时间, 使检查考核与指导相结合,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1 护理质控的管理要求

护理质量控制要坚持以人为本, 全员参与的原则, 重视人的作用, 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发动全员参与实施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根本[2]。因此, 在护理管理过程中, 每位护理人员都应增强质量意识, 自觉参与质量管理, 各尽其职, 各负其责, 使护理服务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护士长、护士长助理及护理骨干们应对影响质量的因素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反省能力, 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吸取经验教训, 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3.2 护理质控的内容与方法

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结合我院专业特点, 做好三级护理质控。因此, 建立了护理部、科室与病区三级质量控制网络, 分别有护理部主任、片区护士长、护士长及护理骨干担任。一级质控每月全面检查1次, 并对病区护士进行全面考核, 二级以上质控每两月重点检查, 三级质控每季度全面检查1次, 每月召开1次护理安全、护理质量讨论分析会议, 对质量缺陷进行分析、查找原因, 制定整改措施, 并进行质量跟踪监控。同时把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在护士长会议上讲评, 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 纳入下一次检查的重点。再以质控简报的形式下发给各科及护士长, 并将质量检查结果与奖金挂钩, 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3.3 每月检查有重点, 抓重点人、重点时间和重点事件

3.3.1 明确质量目标

二级以上质控小组对核心制度和护理质量进行重点检查, 每季度全面检查1次。对存在的问题, 以文字形式反馈于各病区, 要求在限定时间予以改进, 并进行后期质量跟踪, 检查其改进效果。技能操作坚持每月考核2~3项, 对考核不合格者, 给予及时补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月”“护理质量安全月”等活动, 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3.2 抓重点人

对于新上岗的护士和工作能力差、容易出问题的护士, 给予重点管理, 合理排班, 采取新老搭配、强弱搭配。同时给予重点培训、重点指导与考核, 树立质量第一、服务第一、技术过硬、精益求精、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或技术水平低的护士, 可在日常工作中适当减少她们独立工作的机会, 或在工作中加强指导、教育, 加强监督, 以强带弱, 对影响护理质量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充分重视, 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3.3.3 抓重点时间

节假日、夜班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时间。我院除坚持护士长夜值班、夜查房制度外, 在节假日护理部及护士长必须下病区查房查岗, 以便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和突发事件。连班与大小夜班实行弹性排班制, 根据临床工作量、危重患者数, 合理调配人力, 保证护理工作圆满完成, 确保患者安全, 尤其是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3.3.4 加强护理缺陷和差错事件的管理

护理人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不仅要有安全意识和预见性, 而且要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地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2]。我院成立了由科护士长以上人员组成的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 针对全院各病区出现的护理差错或缺陷, 定期组织讨论分析, 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环节等进行根因性分析, 弄清事实, 明确责任, 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全院组织学习, 使大家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3.4 建立质量反馈信息系统

建立逐级反馈信息制度, 保证信息畅通, 使护理部、片区护士长、护士长及护士之间实行纵、横向信息反馈。按照护理部的要求, 各个质控小组组长每月在护士长会上通报全院护理质量检查结果, 护士长不定期在晨会上反馈一级质控情况, 重点找出各病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针对存在问题, 学出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

4 促进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通过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和核心重点的落实,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以患者满意为最终服务目的, 以质量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和服务理念, 使护理服务更加贴近患者, 贴近临床, 贴近社会, 使患者得到了高质量护理服务, 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明显降低, 年事故率0。现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明显增多, 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美誉度, 为医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摘要:目的 为了规范管理和各项核心制度的落实, 保证护理安全。方法 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完善护理质量标准, 优化工作流程, 规范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增加护理人员配置, 加强护理人员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理论的学习考核。结果 通过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和核心重点的落实, 使患者得到了高质量护理服务, 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明显降低, 年事故率0, 现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明显增多。结论 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保障护理安全, 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制度,质量,护理

参考文献

[1]李瑞兰, 刘宜谦, 潘宝玉, 等.护理质量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杂志, 2005, 5 (8) :27-29.

[2]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201-204.

篇4: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包括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614-01

血液净化过程中要杜绝失误,最重要的是预防,在实际工作中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从根本上减少以及杜绝失误的发生,制度是护理安全的有力保证。在我们血透室,如果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操作流程等规章制度,就有可能发生差错事故,给患者带来痛苦,引发医疗纠纷。我院多年来通过对核心制度在血液透析实际操作中的落实,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科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查对制度的落实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和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根本保证。这要求我们要有高度责任心,层层把关,一丝不苟,认真查对,这是我们血液透析中心工作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我们血液透析中心护士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因此我认为在我平时工作中,除了做好常规护理工作中的“三查七对”、输血查对等制度外还应做好以下的具体查对工作。

1.1 透析前准备 准备时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机位号,治疗模式。透析管路包装是否完整,有效期等。透析器姓名,消毒液是否灌满,透析器型号,使用次数,复用时间,容量等透析器各项内容。

1.2 预冲时 开机后预防A.B液接头误接,应在前一次透析结束时,A、B液吸管的正确复位,在本次开机时,再次校对各管路标识。预冲管路时再次核对以上内容,检查管路的完整性等。连接旁路时,注意连接标识,透析正常进行后,再做一次检查。避免旁路接反,因透析过程,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的膜两侧反方向流动,才能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个透析器的弥散效能,才能使水和溶质通过半透膜孔进行充分交换。所以,血液和透析液同向流动将直接影响透析效果。

1.3 透析开始至结束前 治疗前连接患者要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治疗方案、透析器各项内容、弥散是否完成、测定残余浓度、旁路及管路连接等详细情况。连接血路时,注意先接动脉侧穿刺針再接静脉侧,启动血泵后,检查一次,再盖好治疗巾。常规注入基础肝素量,透析开始后根据患者需要,再持续追加肝素至结束前30 min。上机完成后再次核对肝素使用情况,确保透析过程无凝血现象。

1.4析开始阶段,应对机器控制面板上透析各项治疗模式及参数予以确认;主动询问并满足患者对温度的需求;病情变化后又稳定时,须再次检查,确认各项数值,而血流速度应在透析开始后20 min内逐渐增加,直至个体所适宜的速度。检查穿刺针→管路→透析器连接时,丝扣有没有正常对位或管路与穿刺针有没有拧紧丝扣,连接端口是否密闭。上机后确保机器处于工作状态,各指示灯显示正常后才能离开。

1.5 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至少每小时一次,掀开治疗巾,直接查看穿刺部位,如果有内瘘的患者,应根据内瘘情况,合理选用穿刺方法,以保护内瘘,减少出血,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穿刺后应在针柄处交叉粘贴胶布。粘贴时稍加用力按压,边角处不要有翘起,使之更加粘贴牢固。整个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密切观察,勤问、勤看、勤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随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1.6 透析过程中使用任何药物,均应执行查对原则,护士同医生共同核对药名、剂量、浓度,瓶签脱落、字迹不清或有疑问,一律不用。输血时必须有两人或两人以上核对患者姓名、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并与病历内记载的血型核对。

1.7 透析结束后 下机时核对患者目标超滤量是否完成,治疗模式是否正确等内容。对机器进入消毒程序消毒,机器消毒前,先查看消毒液存量及种类,再确认消毒。若清洗及消毒不完全,容易使机器内管路完全或部分堵塞而影响透析正常进行。

2 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血液透析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急、危重症患者积聚的场所,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因此在血液透析室必须落实消毒灭菌隔离制度,加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管理,有效预防血透病人及医务人员感染的发生。在我的工作中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2.1工作人员进入透析区应穿工作服,戴帽、更鞋,不留长指甲,不染指甲。病人的管理:病人入室须更鞋方可进入;非病人用品不能带入室内;一般不允许病人家属及其他人员进入透析室。

2.2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要严格询问病史。协助医生进行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等感染的相关检查,对阳性感染病人严格进入阳性区域透析,并使用一次性透析器,专人分管。对无检验报告的病人安排在过渡区透析,透析器不复用。对于HbsAg、HbsAb及HBcAb均阴性的患者宜给予乙肝疫苗接种。每半年应对透析患者进行上述感染指标复查,慢性乙肝感染患者每年进行上述指标的复查。

2.3 血液透析室各区域划分明确,保持空气清新,地面、物体表面保持清洁,遇污染时及时消毒,清洁区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协助同事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培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4 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标准预防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洗手、戴手套、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必须更换手套。每次透析结束更换床单、被套,对透析治疗区内所有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清洁或消毒。透析机使用后进行有效的外部消毒和内部消毒。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物品的规章制度。医疗废弃物管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2.5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2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隔日使用需要重新消毒。重复使用的消毒物品应在消毒有效期限内使用,超出期限的应当根据物品特性重新消毒或作为废品处理。浓缩透析液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肝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现用现配。

3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同时做好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医嘱执行制度,护理查房、病例讨论制度,差错事故报告制度,护理文件书写要求等核心制度。

讨论 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者长期实践的科学总结,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作为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者必须要加深对护理核心制度内涵的理解,掌握并真确运用,严格落实,善和提高护理技能,加强责任感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或避免了各种纠纷的发生,更重要是保证了透析患者的安全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梦萍,徐珍荣. 加强核心制度学习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04卷 第28期

[2] 胡爱娣.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在压疮防护中的应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12月08卷第35期

[3] 张红. 护理核心制度执行缺陷与防范.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第10期

篇5:护理核心工作制度(新)

一、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

(一)严格按照《护士条例》执行护士注册执业管理。

(二)护理部严格审查护士资质,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独立从事护理工作。

(三)严格遵守护士执业范围,严禁超范围执业。

(四)在岗护士的注册必须在有效期内。

(五)护士执业注册必须在本地注册,外来护士须及时办理变更注册,方可在本院独立工作。

(六)护士注册管理:

1、护士首次注册:

(1)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毕业生,在教学或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的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在本院从事护理工作。

(2)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成绩合格者。

(3)身体健康,符合国家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2、护士延续注册每5年一次:(1)从事护理工作的注册护理人员。

(2)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有关规定。(3)考核及继续教育学分合格者。

(六)护理部或科护士长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排班表,有无非注册护士独立执业和书写护 1

理记录。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一)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对全院护理质量行使指导、检查、考核、监督和协调职责。

(二)制定护理质量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

(三)制定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有年、季、月质量分析以及信息反馈、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列为护士长考核重点,并与科室绩效挂钩。

(四)每年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质量和安全教育。

(五)检查护理质量标准落实情况,并有记录:

1、实施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专科护理常规,对危重、大手术和疑难病人作为重点管理,专科护理到位。

3、危重病人有护理计划,措施具体,记录完整规范,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

4、护理单元备急救车、急救器材、药品,急救物品齐备完好率100%

5、按照卫生部2010版《护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表格式护理文件书写标准》,每年有定期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价,合格率≥90%

6、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培训及考核,人人达标,有考核记录。

7、有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8、完善专项护理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各类导管脱落〃病人跌伤〃压疮等。

(六)关键环节、重点部门、重要岗位有质量标准与质量保证措施,如急诊科、重症监 2

护病房、手术室、供应室、新生儿室等。

(七)建立与规范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差错事故、不良事件管理与报告制度、投诉管理制度等。

(八)建立和完善护理会诊、护理病历讨论和护理查房制度。

(九)建立质量可追溯机制,有年、季、月质量分析、信息反馈、整改措施、效果评价。每年定期与不定期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并体现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

三、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医嘱查对制度

1、转抄和处理医嘱后应记录处理时间,及时查对并签全名。

2、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3、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并暂时保留用过的空安瓶,经二人核对后再弃去。

4、整理、转抄长期医嘱执行单(输液、注射、服药、其它治疗等)后须经二人查对。

5、医嘱必须每班查对,办公室护士每日与当班护士查对并双签名,护士长每周大查对1-2次,护士长不在时,由护理小组长或指定护士进行查对并签名,如有问题及时纠正。

(二)给药查对制度

1、给药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三查:用药前查;用药中查;用药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一注意: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效及副作用,做好记录。

2、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混浊、沉淀、絮状物等,针剂有无裂痕,瓶口有无松动,检查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则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对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需做皮试的药物,待皮试阴性后,方可遵医嘱执行;如皮试阳性应及时记录并尽快通知医生取消和更改医嘱。

5、使用毒、麻、限、剧药时,用前须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瓶,剩余药液经两人销毁,同时在毒、麻药品管理记录上登记并签名。

6、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7、给药、注射、输液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后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

1、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时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做好“三查八对”。

“三查”:查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查对血袋有无破损渗漏;查血液颜色、质量是否正常。

“八对”: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液种类、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共同到病人床旁,仔细进行“三查八对”,确定无误后进行输血,并两人签名。

3、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统一处理。

(四)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核对病人:应根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及配血报告。把好“四关”:

(1)接病人之前,与病房护士查对。(2}进人手术间之前,与巡回护士查对。(3)进人手术间之后,与麻醉医生查对。(4)麻醉之前,与手术医生查对。

2、查对无菌包外3M指示带、包内灭菌指示卡显示灭菌是否合格,查看手术器械是否齐全、适用。

3、手术物品查对:

(1)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使用的器械、缝针、纱布、纱垫等须认真点清数目。(2)把好四关: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清点数目相符。

(3)清点责任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主刀医生。四清点时,洗手巡回护士应对每件物品唱点两遍并准确记录。

4、手术取下的标本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随同病理检验单送检。

(五)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2、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3、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4、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5、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1)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2)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4)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6、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7、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8、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9、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10、医疗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本机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六)供应室查对制度

1、包装器械包时,查对物品是否齐全、配套,性能是否良好,清洁是否符合要求。

2、器械、敷料消毒完毕,查对是否注明失效期,并固定位臵放臵。

3、发放器械及各类无菌包时,查对名称、数量及失效期。

4、收器械及各类无菌包时,查对名称与物品是否相符,以及器械的质量及清洁处理情况。

(七)饮食查对制度

1、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为依据,核对病人床前饮食卡,查对床号、姓名及饮食的种类。

2、发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3、治疗饮食、肠内营养查对品名、剂量、方法。

4、就餐前在病人床前再查对一次。

四、分级护理制度

应根据病情、医嘱和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执行护理级别,并在病人一览表上作相应标记(特级以红三角、一级兰三角标记、二、三级不作标记)。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二)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三)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四)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特级护理

(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二)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

(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二)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级护理

(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二)对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三级护理

(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二)对三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

五、抢救工作制度

(一)各科室的抢救工作由有临床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师和护士承担,各科室的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遇重大抢救应立即报医务科、护理部,并上报院领导,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凡涉及法律纠纷要报告有关部门。

(二)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臵、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三)各级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抢救技术和抢救用药,熟悉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四)参加抢救人员应全力以赴、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 10

制度,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用药、处臵正确无误。

(五)若遇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在通知医生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实施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措施。

(六)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实施特别护理,及时评价护理计划的完成情况。

(七)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种类要进行详细交接。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医生应及时据实补写医嘱。药品空安瓶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八)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记录应准确、及时、完整,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九)抢救工作进行同时,要通知病人家属并做好安抚工作。如家属不在,应及时与病人家属联系或通知有关部门。

(十)抢救完毕,及时清理用物,补充药品、器材,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等。

六、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并保证实施。

(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和病人的告知制度,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和整改。

(三)将安全管理纳入三级质量管理中,加强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管理,确保病人安全。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杜绝差错事故。

(五)对危重、昏迷、瘫痪、精神异常及小儿等特殊病人应加强护理,预防坠床、跌伤发生。

(六)制定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完善防护设施,督促落实,定期总结。

(七)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八)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九)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剧毒、麻醉药品加锁专人保管,每班交接,做好登记。

(十)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臵、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

(十一)落实“四防”措施,定期检查非医疗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

(十二)采用多种形式对病人和家属实施安全知识宣教。

七、值班、交接班制度

(一)护理人员应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进行。

(二)值班护士应掌握病室动态,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尤其是急诊、新入、危重、术后病人的病情变化,若发现异常须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认真作好护理记录。

(三)做好病室管理工作,遇有重大或特殊问题,及时向上级请示汇报。

(四)白班交班报告由主班护士书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内容简明扼要,有连贯性,医学术语运用规范。进修护士或护生书写时须由带教老师或护士长负责审签。

(五)交班的种类

1、集体交接班:

(1)早晨集体交接班应认真听取夜班交班,全面了解本病区病人情况,重点病人交接内容描述清楚。

(2)护士长布臵本周、本日重点工作并讲评上周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2、各班次交接班:白班、夜班每班在下班前必须按时进行交接班。

(六)交接班内容

1、交清病人总数、出人院、转科、分娩、手术、病危、死亡人数及病室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2、重点病人交接:分娩、抢救、危重、大手术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及治疗、护理重点、护理完成情况;有无压疮、各种导管固定和引流通畅情况;危重病人护理记录;急诊、新入、特殊检查、治疗、输血及情绪异常的病人重点交接并记录。

3、医嘱执行情况,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及各种治疗处臵完成情况,对尚未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代清楚。

4、急救器材、药品是否齐备完好,贵重、毒麻、限剧药品交接清楚并签名。

5、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是否整洁、安静、安全、舒适。

(七)交接班的要求

1、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各项工作,书写交班报告及护理记录,整理好各类用物和病房环境,为下一班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遇有特殊情况,应详细交待。

2、接班者提前15分钟到科室,阅读病房交班报告、医嘱本、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在接班者未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3、接班者如发现病情、治疗、物品或药品等交待不清,应立即查询。接班时发现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问题,则由接班者负责。

4、各种交接班均应进行床旁、口头及书面交班。

八、护理文件书写与管理制度

(一)护理文件书写严格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卫生部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的通知(四川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试行)》等规定执行。

(二)护理文件书写必须由具备独立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完成。

(三)护理部、科室定期对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监控、检查、评价、反馈,促进书写质量持续改进。

(四)体温单、医嘱单、临床护理记录单、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单归人病历保存,病历交班报告本由病房保存,期限2年。

(五)病房护士长负责护理文书的管理,护士长不在时,由办公室护士负责管理。各班人员均须按照管理要求严格执行。

(六)住院期间的运行病历,要求定点存放,病历用后必须归还原处。白天由办公室护士管理,中班、夜班由当班护士加锁保管,防止丢失。

(七)病历中各种表格均应排列整齐,不得撕毁、拆散、涂改、伪造,保持完整、真实。

(八)病人及家属不能私自翻阅病历及擅自携带病历出科室。因医疗活动需带离病房时,应由工作人员携带病历。

(九)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历须按规定排列整齐,办公室护士做好审签和登记,护士长审核后在病历封面签名,统一交病案科室保管。

(十)病人及家属要求复印病历资料,须经医务科批准,按规定程序办理。

(十一)病人及家属提出封存病历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紧急封存病历制度,不可直接将病历交予病人或家属。

九、医嘱执行制度

(一)基本要求

1、医嘱由医师下达,护士执行医嘱应遵循及时、准确、认真、完整的原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医嘱必须经过执业医师签名后才有效。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因抢救危急病人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执行护士必须复诵一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安瓶以便再次确认。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在6小时内据实补记医嘱。

3、对有疑问的医嘱,护士须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4、凡需要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做好交班,交接清楚。

(二)长期医嘱

1、长期医嘱由执行护士在长期医嘱执行单上填写执行时间并签名。

2、长期备用医嘱(PRN):每次执行时应由医师在临时医嘱单上记录医嘱内容,护士执行后在临时医嘱单上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名。

(三)临时医嘱

1、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内,护士应在限定时间内执行。对限定执行时间的临时医嘱,应在限定的时间内执行。即刻医嘱(ST)应在医嘱开出后立即执行。护士执行临时医嘱后,必须在执行时间标记栏内注明执行的准确时间并签全名。

2、临时备用医嘱(SOS):12小时内有效,护士执行后,必须填写执行时间并签全名,若未执行则由当班护士,用红笔在此项医嘱栏内标注“未用”,并签名。

3、药物敏试结果记录:阳性以红笔作“+”标记;阴性以兰笔作“一”标记,并签名。

十、护理查房制度

各级护理查房应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做好查房记录。

(一)护理查房种类:护理查房包括管理查房、业务查房、教学查房。

1、管理查房重点查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常规的执行情况、护理单元的质量管理及节假日、夜班岗位职责的落实等。

2、业务查房主要包括疑难、危重、大手术、特殊个案及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等。

3、教学查房主要包括临床护理教学计划的组织与落实,对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

(二)护理查房的时间:护理部组织全院每季度1次、护士长组织病房每月1次,夜间查房每周抽查1次。

(三)护理查房的要求

1、查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目的明确,查房病例具有代表性。

2、查房时应运用护理程序方法,采取多种形式,保证查房质量。

3、业务查房属护理部、科室常规业务活动,以提高本科护理业务为主。

(四)管理查房的资料归护理部,业务查房资料归业务管理档案中,教学查房资料归教学管理档案中。

十一、护理会诊制度

(一)护理会诊范围:凡在护理业务、技术方面存在疑难问题,本科室难以解决时,可请求他科或多科进行护理会诊,共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措施。

(二)护理会诊要求:申请科室会诊前应做好各种资料准备,会诊时报告病情,做好会诊记录,会诊后认真组织实施会诊意见。

(三)护理会诊种类

1、科间会诊:由责任护士提出会诊要求,认真填写会诊单,注明病人一般资料、护理会诊理由等,经护士长签字后送交护理部,由护理部及时派专家会诊。周末、节假日、夜班期间,可以电话申请会诊。会诊人员资格:为保证会诊质量,应邀应为本院护理会诊中心专家库成员,一般于24小时内完成,急会诊时应在会诊单上注明“急会诊”字样,被邀请人员随请随到。

2、疑难病例会诊:经过科内、科间仍不能解决,需进行院内大会诊时,由申请科室护士长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组织进行会诊。

3、院外会诊:由申请科室护士长填写会诊单,送交护理部,护理部负责与有关医院联系,安排会诊。必要时可携带病历或陪同病人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寄发有关医院,进行书面会诊。

十二、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一)护理病例讨论范围:疑难、重大抢救、特殊、罕见、死亡等病例。

(二)护理病例讨论方法:护理部或科室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形式采用科内和几个相关科室联合举行。

(三)护理病例讨论要求

1、讨论前明确目的,护士长或分管床位的护士准备好病人及相关资料,通知相关人员参加,做好发言准备。

2、讨论会由护理部或护士长主持,责任护士汇报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效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参加人员充分发表意见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

(四)护理病例讨论重点

1、讨论疑难、重大抢救、特殊病例:根据面临的疑难、特殊问题及时分析、讨论,提 17

出护理方案,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2、讨论罕见、死亡病例:结合病人情况,总结护理实践的成功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护理实践能力。

3、病例讨论应做好记录,讨论资料归于业务技术管理档案中,作为业务技术考核内容。

十三、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一)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及《传染病管理法》等法规,并达到以下要求:

1、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件》处理。

(二)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感染疾疾科、口腔科、手术室、供应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层流室、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并达到以下要求:

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有相应的措施。

2、各部门对消毒灭菌效果检测有原始记录。

3、护理人员能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方法。

(三)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1、制定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2、消毒隔离制度与相关措施到位,人流、物流有明确的流程标识。

3、有手卫生规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凡接触病人及操作前后均要进行卫生学洗手,接触传染病人按传染病房刷手法。

(四)按照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达到以下要求:

1、建立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制度、操作常规与合格的标识目录和可使用范围(器械、穿刺包、换药碗、碘酒、酒精瓶、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由供应室统一处理。

2、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定期与不定期监测的原始资料与记录。

3、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贴3M指示带。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品名、有效期。无菌包一经打开不超过24小时;铺无菌盘不超过4小时;无菌干罐持物钳不超过4小时。

4、对监测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有处理程序和记录。

(五)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各项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整改,并有记录。

(六)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在班时必须穿工作衣、裤,着装整齐;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帽子;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当接触血液、体液或损伤之皮肤、黏膜或组织时,均应戴手套。

(七)病人安臵的原则: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安臵,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臵。传染病和可疑传染病要按传染病常规隔离,传染病人的各类污染物品和排泄物,严格按先消毒后排放的原则进行处理。

(八)病人床单位、布类、用品、餐具、便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病人出院、19

转科或死亡后进行终末处理。

(九)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区域每日湿式清扫,拖布专用,标识明确,分类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感染性医疗废弃物臵黄色塑料袋内,损伤性废弃物臵硬性容器内,标识清楚、交接登记,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特殊感染性废弃物放入指定容器中密封,焚烧处理。生活垃圾臵黑色塑料袋内。

十四、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1、各科建立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完善重点护理质量管理,如:预防导管脱落、跌伤、压疮等。

2、各科室完善护理不良事件记录。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后果、讨论分析及整改措施等均需详细登记,护士长应认真组织落实整改。

3、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程序。事件发生后,责任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由护士长立即口头报告科主任、科护士长及护理部,24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并上报,一周内将处理意见上报护理部,不得延误和隐瞒。

4、对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和个人实行非惩罚制,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时,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并与科室、护士长年终绩效挂钩。

5、发生不良事件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不良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

6、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的有关各种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血液、器械等均应妥善保存,不得擅自涂改或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

7、发生不良事件后,按其情节及性质,一周内组织全科或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8、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确定事故性质,提出整改建议,反馈给科室并督促改进。

(二)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1、护理投诉:凡医疗护理工作中,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引起病人或家属不满,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反映到护理部或有关部门转回护理部的意见。

2、护理设专人接待护理投诉,建立投诉记录本,认真记录、投诉事件的发生原因、分析、整改及效果。

3、接待投诉人员要认真倾听投诉者意见,耐心解释,避免激化和引发新的冲突。

4、护理部接到投诉后,及时调查、核实,并反馈有关部门的护士长,所在科室应认真析事发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及时整改。

5、投诉一经核实后,护理部应根据事件情节严重程度,予以相应的处理。

6、护理部每月在全院护士长会上总结、分析并制定相应措施,对全年无护理投诉的科给予表扬及奖励。

十五、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

(一)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凡是近期在国内外医学领域具有发展趋势、在院内尚未开展和未使用的临床护理新手段。

(二)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分级:按该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将项目分为:国家、省、市、县、院等级。

(三)建立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小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管理 21

制度。

(四)申报流程:由护理人员填写申报表,科护士长及科主任签意见后报护理部,护理部组织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准人小组成员对该项目的先进性、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实施的安全性、有效性、效益性进行科学论证,对项目做出评估及准入决定,再报院领导小组批准。

(五)批准后的新业务新技术必须按计划实施;实施前后要遵守操作规程,告知病人取得同意,保证病人安全,并有记录。

(六)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准人小组定期检查、考核计划的落实,项目负责人阶段性总,验收后的项目总结和论文交护理部存档,建立新的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

篇6:卫生部护理工作核心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一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

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1、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2、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3、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8—10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三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二、病房管理制度 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病房管理由护士长负责科主任积极协助全体医护人员参与。二严格执行陪护制度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积极开展卫生宣教和健康教育。主管护士应及时向新住院患者介绍住院规则、医院规章制度及时进行安全教育签署住院患者告知书教育患者共同参与病房管理。三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四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应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任意搬动。五工作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工作时间内必须按规定着装。病房内不准吸烟工作时间不聊天、不闲坐、不做私事。治疗室、护士站不得存放私人物品。原则上工作时间不接私人电话。六患者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患者使用出院时清点收回并做终末处理。

七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八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对医疗、护理、医技、后勤等方面的意见对患者反映的问题要有处理意见及反馈不断改进工作。九病房内不接待非住院患者不会客。值班医生与护士及时清理非陪护人员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严禁散发各种传单、广告及推销人员进入病房。十注意节约水电、按时熄灯和关闭水龙头杜绝长流水长明灯。十一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清扫一次。病房卫生间清洁、无味。

三、抢救工作制度 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二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三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

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四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六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安瓿以备事后查对。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七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八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四、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护理级别由医生以医嘱的形式下达。分为特别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一特别护理。

1、适用对象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的患者如严重创伤、各种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烧伤和“五衰”等患者。

2、护理要求(1)设立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2)制订护理计划(ICU、NICU患者均有护理计划5月1日实施)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落实护理措施正确执行医嘱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3)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以便随时急用。(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严防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5)了解影响患者心理变化的各种因素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和疏导适时进行健康教育。二一级护理。

1、适用对象病情危重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如重大手术后、休克、瘫痪、昏迷、高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儿等。

2、护理要求(1)每15—30分钟巡视患者一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2)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填写护理记录单。(3)按需准备抢救药品和器材。(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严防并发症。

三二级护理。

1、适用对象病情较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以及年老体弱、幼儿、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等。

2、护理要求(1)每1—2小时巡视患者一次注意观察病情。(2)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了解患者病情动态及心理状态满足其身心两方面的需要。(3)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4)按时记录护理记录单病情变化时及时记录。四三级护理。

1、适用对象病情较轻生活基本能自理的患者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复期及手术前准备阶段。

2、护理要求(1)每日巡视患者两次观察病情。(2)按护理常规护理。(3)督促患者遵守院规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动态需求。(4)做好健康教育。

五、护理交接班制度 一病房护士实行24小时三班轮流值班制值班人员履行各班职责护理患者。二每天晨会集体交接班全体医护人员参加一般不超过15分钟。由夜班护士详细报告重危及新入院患者的病情、诊断及护理等有关事项。护士长根据报告作必要的总结扼要的布置当天的工作。三交班后由护士长带领接班者共同巡视病房对危重患者、手术后患者、待产妇、分娩后、小儿患者以及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进行床头交接班。四对规定交接班的毒、麻、剧、限药及医疗器械、被服等当面交接清楚并签字。五除每天集体交接班外各班均需按时交接。接班者应提前10—15分钟到科室清点应接物品阅读交接班报告和护理记录单。交班者向接班者交清患者病情并对危重、手术、小儿患者以及新入院患者进行床头交接。未交接清楚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凡因交接不清所出现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六值班者在交班前除完成本班各项工作外需整理好所用物品保持治疗室、护士站清洁并为下一班做好必要的准备。七交班内容。患者的心理情况、病情变化、当天或次日手术患者及特殊检查患者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当天患者的总数、新入院、出院、手术、分娩、病危、死亡、转科(院)等及急救药品器械、特殊治疗和特殊标本的留取等。八交班方。

1、文字交接每班书写护理记录单进行交班。

2、床头交接与接班者共同巡视病房

重点交接危重及大手术患者、老年患者、小儿患者及特殊心理状况的患者。

3、口头交接一般患者采取口头交接。

六、查对制度 一处理医嘱、转抄服药卡、注射卡、护理单等时必须认真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执行医嘱时应注明时间并签字。医嘱要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参加并签名。每次查对后进行登记参与查对者签名。二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时要做到“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三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复诵一遍确定无误后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开医嘱(不超过6小时)。四输血取血时应和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剂量。在确定无误后

方可取回输血前由两人按上述项目复查一遍。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12—24小时以备必要时查对。将血袋上的条形码粘贴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入病历保存。五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瓶标签上的药名、失效期、批号和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摆药后须经两人查对后再执行。六抽取各种血标本在注入容器前应再次查对标签上的各项内容确保无误。七手术查对制度。

1、六查十二对六查(1)到病房接患者时查(2)患者入手术间时查(3)麻醉前查(4)消毒皮肤前查(5)开刀时查(6)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物品药品、药物过敏史及有无特殊感染、手术所用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及数量是否符合。

2、手术取下标本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无误后方可与病理检验单一并送检。

3、手术标本送检过程中各环节严格交接查对并双方签字。八供应室查对制度。

1、回收器械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初步处理情况器物完好程度。

2、清洗消毒时查对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及配制浓度浸泡消毒时间、酶洗前残余消毒液是否冲洗干净。

3、包装时查对器械敷料的名称、数量、质量、湿度。

4、灭菌前查对器械敷料包装规格是否符合要求装放方法是否正确灭菌器各种仪表、程序控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灭菌后查试验包化学指示卡是否变色、有无湿包。植入器械是否每次灭菌时进行生物学监测。

6、发放各类灭菌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外观质量、灭菌标识等。

7、随时查供应室备用的各种诊疗包是否在有效期内及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8、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要查对批批检验报告单并进行抽样检查。

9、及时对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改进。

七、给药制度 一护士必须严格根据医嘱给药不得擅自更改对有疑问的医嘱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避免盲目执行。二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四做治疗前护士要洗手、戴帽子、口罩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五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需要时作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及治疗效果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并记录护理记录单填写药物不良反应登记本。六用药时要检查药物有效期及有无变质。静脉输液时要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口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沉淀及絮状物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五步曲一看、二倒、三摇、四再看、五拧瓶盖 七安全正确用药合理掌握给药时间、方法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八治疗后所用的各种物品进行初步清理后由中心供应室回收处理。口服药杯定期清洗消毒备用一用一消毒未用一周一消毒干燥保存备用。

九、如发现给药错误应及时报告、处理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八、护理查房制度 一护理部主任查房。

1、护理部主任每日随时轮流巡回查房查护

士劳动纪律无菌技术操作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以重病护理、消毒隔离、服务态度等为主要内容并记录查房结果。

2、每月进行专科护理大查房一次有详细查房结果。

3、选择好疑难病例、危重患者或特殊病种进行查房。事先通知病房所查房内容由病房护士长指定报告病例的护理人员进行准备查房时要简单报告病史、诊断、护理问题、治疗护理措施等查房完毕进行讨论并及时修订护理计划。

4、每月按护理工作要求进行分项查房严格考核、评价促使护理质量达标。二科护士长查房。

1、每日上午巡视病房查病房秩序和护士岗位责任制执行情况。

2、每两周进行一次专科护理业务查房方法同护理部主任查房的要求。

3、定期抽查护理表格书写情况和各种表格登记情况。三护士长查房。

1、护士长随时巡视病房查各班护士职责执行情况、劳动纪律、无菌操作规程等执行情况。

2、每两周一次护理业务查房典型病例或危重患者随时查房并做好查房纪录。

3、组织教学查房有目的、有计划根据教学要求查典型病例事先通知学员熟悉病历及患者情况组织大家共同讨论也可进行提问由护士长做总结。四参加医生查房。病区护士长或责任护士每周参加主任或科室大查房以便进一步了解病情和护理工作质量。建立与科主任查房登记本5月1日起实施 五有条件的医院开展主任(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三级业务查房。

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一护理人员对住院及门诊就诊患者必须进行一般卫生知识的宣教及健康教育。二健康教育方式。

1、个体指导内容包括一般卫生知识如个人卫生、公共卫生、饮食卫生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急救常识、妇幼卫生、婴儿保健、计划生育等知识。在护理患者时结合病情、家庭情况和生活条件做具体指导。

2、集体讲解门诊患者可利用候诊时间住院患者根据作息时间。采取集中讲解、示范、模拟操作相结合及播放电视录像等形式进行。

3、文字宣传以黑板报、宣传栏、编写短文、健康教育处方、图画、诗歌等形式进行。三对患者的卫生宣教要贯穿患者就医的全过程。

1、门诊患者在挂号、分诊、诊治等各个环节均应有相应的卫生知识宣传。

2、住院患者在入院介绍、诊治护理过程、出院指导内容中均应有卫生常识及防病知识的宣教。住院患者的宣教要记录在健康教育登记表中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责任护士及患者或家属签名5月1日起登记。

十、护理会诊制度 一凡属复杂、疑难或跨科室和专业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操作技术均可申请护理会诊。二科间会诊时由要求会诊科室的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同意后填写会诊申请单送至被邀请科室。被邀请科室接到通知后两天内完成(急会诊者应及时完成)并书写会诊记录由护士长或者副护士长填表并参与会诊。三科内会诊由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或主管护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并进行总结。责任护士负责汇总会诊意见。四参加会诊人员原则上应由副主任护师以上人员或由被邀请科室护士长指派人员承担。

五集体会诊者由护理部组织申请科室主管护士负责介绍患者的病情并认真记录会诊意见。

十一、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卡片上做标记。二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三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四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下的衣物及床单元用品。五医护人员在诊治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剂擦洗。六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专人负责回收。七对特殊感染患者要严格限制探视及陪护人员必要时穿隔离衣裤、戴口罩及帽子。八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

规定进行处理。九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十病房及卫生间的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备用。十一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十二重点部门如手术室、中心供应室、产房、重症监护室(ICU、CCU、NICU等)、导管介入治疗室、内镜室、口腔科、透析室等执行相应部门的消毒隔离要求。十三特殊疾病和感染者按相关要求执行。

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护理部定期检查考核。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坚持医嘱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护士长每周总查对一次并登记、签名。三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保持固定基数用后督促医师及时开处方补齐每班交接并登记。四内服、外用药品分开放置瓶签清晰。五各种抢救器材保持清洁、性能良好急救药品符合规定用后及时补充专人管理每周清点两次并登记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六供应室供应的各种无菌物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发放。七对于所发生的护理差错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并上报护理部。八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九工作场所及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非医院配置的各种电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电器确保安全用电。

十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

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一各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登记差错、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后果等并及时上报。二发生差错、事故后要采取积极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护士长应及时进行调查组织科室有关人员讨论进行原因的分析和定性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三对发生差错、事故的单位和个人有意隐瞒不报者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四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护士长分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十四、术前患者访视制度 一为了更好地使患者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地完成手术手术前1天手术室护士必须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访视。阅读病历了解患者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体重、文化程度等)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入路、各种检验结果有无特殊感染、配血情况、过敏史及手术史等)。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三做好术前宣教工作

1、向患者讲解有关的注意事项如术前禁食、水勿化妆去掉饰物、义齿、更换手术衣裤等。

2、介绍手术、麻醉体位的配合方法及重要性。

上一篇:电子商务大赛策划书下一篇:金融机构员工保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