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部门护理工作制度

2023-05-13

制度是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重点部门护理工作制度》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重点部门护理工作制度

部门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部门xx年度工作总结及 xx年工作计划报告提纲

主题:

1、全面总结部门2013年的主要工作成绩,提炼工作亮点,总结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概括部门工作计划/任务执行情况以及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分析与年初部门工作目标的差距及原因、工作推进的难点和遇到的困难、部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

2、围绕总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并根据总公司2014年的总体发展方向、经营思路及管控重点,明确本部门2014年的工作目标、工作开展思路以及工作重心,制定2014年的主要管理举措、工作计划(尤其是2014年的重点工作以及推进计划),并提出2014年进一步提升部门管理水平的思路及具体举措。

提示:本提纲仅供参考。请依据本部门实际工作编写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提纲。

分值:工作总结45分,工作计划50分,提报时间考评5分。

第一部分 2013年工作总结(45分) 1. 年初工作目标达成情况(2分)

1、对年初确定的部门工作目标进行回顾,比如管理目标、kpi目标、管理改进目标等;

2、总结年初各项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如kpi指标等);

3、分析与工作目标的差距,找到原因。 2. 工作亮点及管理经验(5分)

1、提炼工作亮点(附件一:部门工作亮点填报表)。

工作亮点主要从管理创新和为企业服务等方面描述,包括时间、事件、参加人员、取得的成绩等,并对工作结果的积极意义及成果方面进行评价。

2、总结工作中有推广价值的经验

主要指对管理改进及未来工作开展有积极借鉴意义的经验。 3. 2013年部门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成果(5分)

(提醒:本部分内容应侧重于总结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成果,避免罗列工作事项。)

1、总结本部门2013年围绕部门职责及工作计划所开展的主要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绩/成果(可按部门职责主要领域分项总结);

2、总结部门在管理改进和提升方面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及取得的成果(例如管理流程执行情况,管理制度建设情况,管理方法改进及新管理手段的应用等);

3、基于总公司服务企业的原则,本部门为企业提供了哪些服务工作,

达到了何种效果;

4、阐述部门上述工作成绩或成果对总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的支撑性作用。 4. 2013年重点工作推进/完成情况(5分)

总结本部门所承接的重点工作推进和落实情况,包括年初工作计划中确定的、总经理办公室布置的、半年工作报告提及的、公司领导交办的重点工作。(可列表说明,并阐述各项重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5. 部门管理能力提升及人才培养(5分)

1、相比2012年,部门在哪些领域或方面有较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2、总结2013年围绕部门整体管理能力提升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比如引入优秀企业管理经验、推广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等;

3、总结围绕人才培养(如提升部门员工能力素质)所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比如本部门学习情况(包括部门学习采取的形式、次数、参加人员等,并描述取得的效果);

4、总结部门团队建设情况,分析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6. 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总结(10分) 按照年初的部门工作计划,对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找出差异,进行分析。(可用数字化和图表表示)

主要内容如下:

6.1 总公司发布的《2013年工作目标手册》中的“年度部门工作计划” 完

成情况总结;计划内未完成项统计,总结分析并说明原因。

计划内未完成工作项分析表格示例: 6.2 党委会、办公会确定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未完成的工作,请总结分

析,说明原因。(请参照以上表格) 6.3 总结各部门在2013年总公司工作报告中工作事项的完成情况以及上

级领导交办事项的完成情况总结;未完成的项目,请总结分析,说明原因。(请参照以上表格)

6.4 其它(如果本部门负责某些专项项目,请进行总结,如青管班等) 6.5 对全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总统计: 7. 部门工作推进的难点及困难(5分)

1、总结2013年部门各项工作推进的难点、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当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2、希望上级领导将来在类似的工作中提供什么支持和资源? 8. 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5分)

1、总结部门过去一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针对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改善思路和拟采取的举措;

3、与标杆企业或优秀企业中相似的职能部门还有哪些差距。 9. 年度预算执行情况(3分) 9.1 总公司发布的“年度部门预算表”的完成情况总结; 9.2 年中预算发生调整请总结分析,说明原因; 9.3 预算发生偏差请总结分析,说明原因。

第二部分 2014年工作计划(50分) 10. 2014年部门工作目标(3分)

围绕总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并根据总公司2014年的总体发展方向、经营思路及管控重点,明确本部门2014年的工作目标。 11. 工作思路及重心(2分)

为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实现对战略的支撑作用,2014年部门工作开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心。

12. 主要举措及重点工作(15分)

1、根据总体思路和工作重心,按部门职责领域阐述2014年的各项主要举措及推进计划。篇二:经营管理部2013年重点工作计划暨分解

经营管理部

2013年度重点工作计划暨分解 2013年经营管理部重点工作已经公司审定下达。为确保部门重点工作的完成,现予分解。各责任人要按照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管理标准等,认真落实。部门将按照“kpi”指标考核体系要求,对各岗位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动态考核。要求部门全体人员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除计划中所列的重点工作外,各岗位要做好日常工作以及临时性工作,保证部门整体工作全面有序开展。

经营管理部2013年重点工作分解表 2013年2月21日 经营管理部篇三:2013年度综合管理部部门工作计划 2013 年度综合管理部部门工作计划

综合管理部

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2013年度综合管理部工作计划

一、2013年度主要工作指标:

二、2013年度工作思路

(一)部门工作总体思路 2013年以集团公司及销售公司年度经营计划为指导,充分发挥管理兼服务工作职能,完善公司激励机制及分配机制,重点加大考核与指导力度,做好“激励机制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绩效考核、员工培训、行政管理、安全管理、法律事务管理及企业文化建设”等八项重点工作,完成部门年度计划及指标,促进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重点工作思路及目标

三、2011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篇四: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记录编号:

部门( )年度工作计划

编制: 审批: 日期: 1篇五:2013年品质部工作总结及2014年品质部的工作计划及重点 2013年品质部工作总结及2014年品质部的工作计划及重点

目 录

一.部门组织架构和人员状况

二.部门的工作职责

三.2014年度的主要工作内容

四.2013年存在的不足和改善的方案

五:2014年的成本控制计划

六.总结和本年度的目标

一.部门组织架构和人员状况

品质部目前人力配置满员编制为人数:43人 副经理:1人、科长:1人

工程师:8人(包括sqe体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qepqe); 文员:2人(dcc和品质) 组长:7人(包括iqcoqc注塑喷涂丝印 a班) qc:24人(包括iqcoqc注塑喷涂丝印a班2名驻厂人员) 目前品质部组织架构

新的一年品质部将对公司内部的品质管控系统进行重新调整,品质部门的组织架构也要进行重新规划,预计的补足现有的组织架构人员外,因2014年客户群的提升,所以供应商管理与客户维护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所以在组织架构上面加入厂商及客户驻厂技术员职位。

新的组织架构:

目前由于生产人员的不稳定,导致生产过程中不良产生较多,流入客户处的不良也较多,还有外发加工厂品质不稳定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外发加工厂的品质控制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而品质部职责范围甚广,包括:进料,产线,入库,出货,投诉处理,供应商辅导,还要包括体系完善,部门建立等,所以人员的合理利用和调配成为了工作的重心。 二.部门职责

为贯彻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公司产品品质管理及质量改善活动,保证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及优质的服务,以达到公司利益最大化,暂定以下职责: 1,贯彻公司质量方针,不断完善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确保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能持续运行并有效执行; 2,根据公司质量目标,督导各部门建立相关品质目标,负责对各部门的品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业绩和生产情况组织检讨,规划; 3,负责公司各种品质管理制度的制订与实施,组织与推进各种品质改善活动。 4,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落实到各相关部门(人),建立并完善品质考核制度办法,执行“每一道工序严格把关,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依据,作业有标准,层层有监督”; 5,制定本部门考核制度,组织实施绩效管理;并提供各项质量问题统计数据,配合公司对各部门绩效考核过程进行监督; 7,制定质量管理培训计划,开展全面的质量管理教育活动。定期组织检验员、管理人员、操作员等不同岗位的质量教育培训,强化质量管理,提高公司全员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8,加强对有关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及技术要求等信息的收集、整理,然后发行到相关部门及人员学习掌握,并落实执行; 9,参与特殊订单的审核与产品设计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检验规范以及质量控制计划; 10,负责样品的检验,将检验结果反馈到相关部门,促进项目改善,并按照质量控制计划归档相关文件; 11,落实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参与公司合格供应商的评定;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控及辅导监督。

12,按照规定的作业流程,参考检验标准或检验规范对原辅材料,外协品,半成品及成品进行检验,巡视检验,形成书面检验记录反馈相关部门; 13,配合业务课进行客户投诉处理,主导异常原因分析并将改善措施切实执行,验证,减少内外部客户投诉,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14,负责编制月度产品质量统计报表,建立和规范原始检验记录、统计报表、质量统计审核程序;对产品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考核,并提出改善产品质量的措施。 15,负责定期进行质量工作汇报。定期招开品质检讨会议,在会议中口头或书面汇报,对于重大质量事故,组织专题分析会集中汇报,特殊应急情况向上层汇报。 16,严格控制员工编制、仪器设备维修费和检测用化学用品、药剂的消耗和浪费,合理安排作业班次,不断降低检测费用及加班费用,控制品质运做成本。 17,负责相关文件,记录,信息的管理,保证产品实现过程的可追溯性 18,与其他部门相关工作的协调管理 19,完成上级临时交办的各项任务

三、本年度的主要工作 1.推行公司的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年度内进行二次内部审核,主导比亚迪客户的审核与中兴客户的审核,并对公司的iso系统文件进行修订与发行。 2.制定与作成相关品质标准发行到相关单位,以便标准有标准可以参考,避免出现误判错判 3. 作成各相关品质控制环节的流程图和相关管理办法等三级文件,将所有流程图挂于车间,让员工了解工作运作流程。 4. 与供应商签定质量保证协议,必要时提供产品质量计划,跟进生产,与供应商携手加强来料品质状况并进行改进,跟进供应商质量改善行动,供应商审核与评价一定要落实到位。 5.定期对班组员工召开班组会议,将上层决议传递到操作员,对特殊订单召开紧急会议,进行生产及品质控制通报,定期召开品质会议,对品质部的相关投诉情况传达到操作员,作好改善措施的落实和执行,保证改 善效果 6. 严格进行出货品质检验,保证交付出货的产品的包装,数量,型号,标识等无错,漏,混等情况的发生,此处为产品质量最终把关,重点是对包装的检验,减少客户的投诉。 7.降低检验成本,包括仪器设备的维护与校正,人员的工时与培训等等,检验方式的合理运用,根据人员工作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加班。 8.客诉问题的及时处理,跟进改善进度。 9. 根据公司业务和体系需要,建立各种文件管理台帐,依据不同分类制定各种文件清单,按时作成各种质量报表,常用手法有:qc七大工具,spc统计过程控制等 10. 为了促进产品实现,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要和公司业务的需要,经常会与其他部门和嘉丰厂有业务往来,因此,与他们的工作要合理把握,参考部门工作职责。 11. 完善公司质量目标,根据公司实际生产状况制定2014年度公司质量目标。督促各部门分解公司质量目标建立自己部门工作目标,并健全目标统计办法。 12.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对品质部全体人员进行绩效考评。 13. 建立培训登记表格,制定定期培训计划,对与品质相关的人员进行品质意识培训。

四.存在的不足 1.iso方面:各部门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图,作业指导书等还不是十分完善,公司的大部分管理人员对iso认知不到位,工作中存在随心所欲,按经验作事,未安流程作业等状况发生。

对策:

1) 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指导相关人员

二、三阶文件的编写方法,监督各

部门完成各部门的文件编制,使iso系统更加健全和完善;建立定期稽查制度,对公司各部门的iso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根踪结果。 2) 对公司文控中心管理系统化提高工作效率,对公司的系统文件进行管控和监督。 2. 我们现在的工作都在强调 “检验”的品质作用,忽略了 “早期预防”“后期改善”的作用,没有依照 p-d-c-a循环来实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订单审核时将潜在的影响模式及效果分析整理出来,形成文件,为后续生产和检验做参考

2) 随时关注客户变化,及时将变化通知到相关生产部门 3) 检验记录的完整性,定期将记录作出报表,召开生产品质会议,将异常情况及时通报生产

实施改善 4) 所有异常调查出原因后,除进行质量事故处理外,还需要作出行动改善措施或者方案,落

实到操作中去,质检员随时关于改善效果,保证措施的执行性和有效性 5) 严格做到 计划 – 实施 – 确认 – 维持与改善 的程序。 现场管理的主要工作事项: ? 按照操作规程或者作业指导书的标准要求作业 ? 将以往的经验,教训记录整理,交流,反馈 ? 杜绝各种白干,瞎干,蛮干的作业行为 ? 杜绝各种浪费

? 对新人的操作指导,培训,沟通 ? 各种指令,信息是否能传递到位 ? 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 要经常巡检,目前强调ipqc的频度是2小时一次 ? 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品质意识,下工序就是我的客户 ? 现场物料管理要能追溯

? 生产设备,检验设备要周期性维护 ? 现场问题现场即时解决,并注意再发防止 ? 工作环境要勤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 会议要简短,记录要追踪 3. 品质部对供应商的管理还处于模糊阶段,仅仅是对问题起到了反馈作用,实际上没有监督控制。我公司目前在初选供应商时,没有考虑到供应商的生产能力的品质控制能力,造成现在材料不能及时入库,而入库进来的又是不良品,对我公司的品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对策:

1) 对供应商进行审核评估,并签定质量保证协议 2) 必要时提供产品质量计划,跟进生产 3) 与供应商携手加强来料状况的确认 4) 供应商在生产前一定要经公司培训后方可生产,生产线上质量检验,异常及时反馈品质部

5) 作成供应商质量月报表,定期召开供应商质量会议 6) 跟进供应商质量改善行动 7) 增加专业的sqe工程师,对供应商进行管理、辅导、考核。通过对供应商体系的审核和质

量改善活动的跟踪和异常情况的处理,来稳定来料的品质。 4.生产管理人员和基层品质检验员对公司的产品品质重识度不足,加上我公司的人员流动性大,作业员专业技能不高,造成我生产产品的不良率和返修率高。

对策:

鉴于这样的情况,为了保证后续生产规模的扩大,导入生产部自检 +品质部(生产巡检 + 成品抽检 + 出货确认) 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当然,检验仅仅只是品质保证的一种手段,实际上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不良品的流出和成本的提高。所以,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提高生产操作员工的品质意识,强化品质标准观念,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即检验,产品即良品,产品质量“做”的好。为了做到这一点,有必要实行: 4.1看板管理

●将不良品作成样板,安置在各工序显眼处

●将客户投诉的各种不良图片展示出来,张贴在各工序指导生产

●将订单要求及相应标准作成直观文件(做业指导书及检验指导书中),便于操作员查看 4.2品质意识教育培训

●各工序要定期对班组员工召开班组会议,将上层决议传递到操作员 ●对特殊订单召开紧急会议,进行生产及品质控制通报

●定期召开品质会议,对品质部的相关投诉情况传达到操作员,作好改善措施的落实和执行,保证改善效果

●作好上岗培训,设备的操作培训

员工基本质量观念十条

●材料确认:材料投入工序检查材料的外观规格。

●人人品管:帮助上工序发现不良,检查上工序作业质量。 ●报告异常:发现不良/异常向班组长报告。

●规范作业:严格按作业指导书作业,并熟悉作业指导书。

●检查工具:开工前检查使用治具仪器,设备工具是否正常。

●统一行动:任何改变不可私自改变,须经领班同意后再做。

●3s行动:材料的合理摆放,操作台面,设备上注意清洁。

●挑出不良:把上工序/本工序的不良品挑出来,作好标记。

●不懂就问:作业方法,作业动作等不懂请教班组。

●宁严勿松:材料投入工序,检验工序标准,宁严勿松, 5. 开发设计时未充考虑到对品质的影响,对产品开发阶段的检验和验证工作未执行到位,造成产品设计开发出后品质问题频繁。

对策: 1) 产品在设计定案之前要进行新产品专案检讨会,确认产品方案和相关品质隐患后再进行开

发 2) 产品在开发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新产品的开发要求进行设计开发,并分阶段进行设计开发检

讨会议,分析产品在设计开发过程在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 新产品开发材料在承认时要定义好产品的重要性能参数(如重点尺寸、材质),以便后续的

管控。 4) 新产品打样完成严格安照设计要求进行相关的试验(如环境测试、性能测试等),、确保设计

的产品的可靠性。 5) 新产品量产前要进行最少1次的试产(试产时相关单位人员一定到现场进行跟踪并进行检

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整改完成后再生产。 6) 新产品量产后的前3批工程部要有相关的专案工程师进行跟踪新产品在生产中的状况,发

现问题及时变更。 6. 工程在设计开发相关的检测治工具/工装夹具和定义测试方法及操作方法未充分考虑到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对策: 1) 对公司的相关的检测治具及工装装具进行重新评做确认,并在设计定型前要在生产线实际

试用合格后方可定案 2) 提升ie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在定义产品的作业指导书时要充分考虑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其它相关部门如有更好的作业方法,可以通过正常方式与工程部检讨验证,验证后推行,建立制程改善奖励制度

3) 作成治具检测要求,每日对产线所使用的治具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送修。 4) 对我公司的相关技术文件进行重新编制按册发行(把产品图纸,承认书,设计参数,测试

方法,作业要求装订成册),方便管理和参考。

第二篇:护理工作重点和护理小结(范文)

2017年11月份护理工作重点和护理小结

11月份护理工作重点: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查找不安全因素,力求把各种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护理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2、对老年病人进行安全教育,防跌倒。尤其要重视。

3、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11月份工作总结:

各护理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上个月存在的问题按整改措施进行了整改,病房管理质量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病人卫生处置及时,但仍为达到质量要求,需要进一步改进

存在的问题:

个别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不能按标准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这两种问题的存在进行了分析。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完善护理文件资料,按要求制定各项制度。

2、组织学习优质护理和院内感染。

3、加强护理文书的书写

第三篇:1月护理工作重点和月护理工作小结

1月份护理工作重点

一、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的工作安排,合理安排班次,确保各项护理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二、检查核对抢救药品器械,常用物品及器材,使各项护理工作始应急状态。

三、对上一个月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按整改措施进行整改并及时评价,保持护理质量

持续改进。

四、加强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做好节日期间护生的思想工作。

五、加强科内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管理活动,发挥其监督检查职能,使科室内的护

理质量能持续改进。

六、组织学习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护理文书、整体护理、健康

教育及病房管理质量。

月护理工作小结

一月份按计划顺利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对上个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整改措施进行了整改:终末消毒处置及时,污染的被服能及时更换清洗,巡视病房及时,能及时发现输液渗漏

并处理,但健康教育仍不够深入。

一月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下:个别病人物品放置过多、过乱,个别病人使用小电锅热饭。个别病人入院后卫生处置不够及时,三短七洁未达到质量标准。考核中心吸痰术,操作过程中漏戴手套,吸痰手法不正确,未观察病人口腔黏膜有无损伤。棉球、纱布桶漏写开包日期;无菌盘超过4小时。护理文书周测血压漏测记,引流量漏记录于体温单上。医嘱单临时医嘱漏签名。护理记录中病人使用冰毯漏记录,外出病人未归院漏记录。整体护理存在问题:对病情、用药、肢体康复训练了解不全面,肢体功能锻炼手法不准确。整改措施: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发现后进行总结分析,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使责任护士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主观上有正确的认识。倡导人人参与病房管理,督促病人及家属将物品整理好,解释不能使用自带电器的原因,取得病人的配合,为病人创造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对新入院的病人护理员在病人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及时进行卫生处置,主管护士要监督检查;技术操作要反复多次练习,力求精益求精;治疗班要时刻检查治疗用品的供应是否符合质量要求,下班前要把每项工作再检查一次,避免遗漏;护理文书的书写主要是要加强责任心,每执行一项医嘱及时签名、记录,下班前再核对一次;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

要保持连续性,反复强化,主管护士要及时评价,持续改进。

第四篇: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普通门诊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急诊科(室)、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

2、传染病科门诊、肠道门诊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收费、取药、病历、采血、化验、注射等与普门诊分开。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3、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做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及时消毒,并在规定时间内送疫情报告。

4、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各诊室保持环境清洁、整齐,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每日紫外线照射1小时。诊桌、诊椅、诊查床等应每日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用1000/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处理。

5、各诊室有专用流动水洗手设备,并备有手消毒设施。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齐,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作前后应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6、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垫要一人一用一清洁或消毒;听诊器应每天由医师进行清洁或用75%酒精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进行清洁或消毒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定期清洗,如有明显污染时及时消毒处理。

7、门诊抽血实行标准预防,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巾。抽血后将病人使用的止血棉球、棉签等按感染性废物集中处理,防止随便丢弃。

8、放射科、口腔科要使用一次性杯子。眼科遮眼板要求一人一板一消毒。

9、平车、轮椅、诊察床等每日定时消毒,遇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10、对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卫生用品,以及消毒药械进行定期监测,使用中的消毒效果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用后处理的各项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11、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包括一次医疗用品,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防止污染扩散。

急诊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无菌操作前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手。

2、各诊室、治疗室、输液室应每日清扫,定时通风,每日紫外线照射1小时,诊桌、诊椅、诊床、平车、轮椅等应每日定时清洁(不少于2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用1000/L含氯消毒剂消毒处理。

3、所有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清洁干燥环境中保存,各种急诊监护仪台面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遇污染后及时消毒清洁。

4、呼吸机管道应专人专用,使用中的管路定期更换,终末送环氧已酸灭菌或用2%二醛浸泡10小时。

5、氧气管专用,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蒸馏水,湿化瓶每周消毒2次,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后干燥保存。

6、体温表做到一用一消毒,用75%酒精浸泡消毒,每2天更换1次。

7、血压计及听诊器每日用75%酒精擦试1次,袖带每周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清洗后晾干备用,被血液、体液污染后随时消毒清洗。

8、碘酒、酒精应密闭存放,每星期更换2次,注明更换日期,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使用后每日更换。

9、医护人员应了解消毒剂的性能及作用、有效浓度及作用时间、配制方法,使用中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定期更换。

妇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诊治患者时应戴口罩、手套,及时洗手或手消毒,毛巾专用或使用一次性纸巾。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诊治患者必须一人一单一窥器一手套;每个诊桌应摆放快速手消毒液;采集标本须一人一部位一棉签一玻片,对每位患者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3、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物表及地面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4、无菌物品如窥器、棉球纱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剂选择要特别注意毒性和刺激性,把碘伏作为妇科主要消毒剂选用。

5、各种器具及时清洁、消毒或灭菌,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收集,焚烧处理。

6、必须重视职业防护,每位医务人员都应熟悉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性病等传染病的职业防护措施。

治疗室、抽血室、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洁净区、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及洗手标识。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操作护士禁止戴戒指,进行每项操作前后必须彻底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3、无菌柜应每日进行清洁,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柜内。每日清点并检查无菌包(盒)的消毒日期及外包装是否完整。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用品,外包装如有破损或超过有效期应禁止使用。

4、无菌干罐开启后应于4小时内更换。

5、抽出的药液,启开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超过2小时不行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提倡采用小包装。

6、碘伏、酒精应密封、避光保存,每星期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7、治疗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摆放消毒过的物品 ;下层为污染区,可放置用过的物品和污物。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8、抽血室应做到一人一针一巾一带,污染台面及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消毒。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小包装应随用随开,严禁预先开包。

9、止血带应做到一人一用一带,用后消毒液浸泡消毒。

10、 室内每日清洁、湿式清扫,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照射时间为1小时,有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

11、 每周用乙醇擦拭紫外线灯管上的灰尘,紫外线灯管连续使用不得超过1000小时,强度低于70μW/CM2时应每月进行监测。

12、

13、 每日登记紫外线照射时间,每半年监测紫外线强度一次。

对含氯消毒剂使用时每日监测浓度。每季度对环境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换药室、处置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洁净区(相对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2、室内每日清洁、定时通风、湿式清扫,操作前30分钟禁止清扫。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照射时间为1小时,有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

3、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换药操作前后要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严格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4、无菌伤口及污染伤口应分室(区)换药。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5、打开无菌包前,必须严格检查包外注明的有效日期,一旦发现灭菌日期失效,包内指示卡变色不均,包内器械用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立即更换。一套无菌换药包只能供一人使用。

6、取无菌物品时,必须持无菌钳(镊)。从无菌容器中取物时,无菌持物钳(镊)不触及容器的边缘。

7、换药后的器械,弯盘、镊子、剪刀等,使用后先用消毒液浸泡。再刷洗、擦干送供应室高压灭菌。

8、一切废弃敷料放在密封黄色垃圾袋内焚烧处理。

9、每周用乙醇擦拭紫外线灯管上的灰尘,紫外线灯管连续使用不得超过1000小时,强度低于70W/CM2时应每月进行监测。

10、

11、 每日登记紫外线照射时间,每半年监测紫外线强度一次。

对含氯消毒剂使用时每日监测浓度。每季度对环境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无菌操作、消毒隔离、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等各项规章制度。

2、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各项工作,按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后应正确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4、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的病人单间隔离,感染病人产生的引流液、体液等消毒后排放。

5、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使用中必须每天消毒,用毕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6、加强各类监护仪设备及卫生材料等的消毒管理。

7、病床应一床一套(巾)湿式清扫,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分钟,清洗干净,晾干备用。病人出院、转科或或死亡后,床单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8、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床垫定期消毒,遇有血液、体液污染特殊情况,应及时更换。

9、病室应每日开窗通风,上、下午各1次,每次30分钟,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10、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 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先用消毒剂处理后再清洁。

11、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洗工具,标记明确; 分开清洗、消毒后悬挂晾干备用。

12室消毒药剂、洗手液等消耗量应与工作量相符合,感染控制科每季度检查并通报。

13、垃圾应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 感染性垃圾置黄色塑料袋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14、对特殊感染病人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病人应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对其产生的感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应严格消毒后排放。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除执行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外,应达到以下要求:

1、布局合理,分医疗区域、医疗辅助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护人员生活办公区域,环境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清新,病房达到Ⅱ类环境要求。

2、每病占地面积为15~18M2;床间距大于1米,每个ICU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M2。每个病区最少设2个单间隔离病房,有条件设正压病房和负压病房各1间。

3、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采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并配备洗手液、干手设施和手套。

4、每床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听诊器等,用后及时消毒。

5、医护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6、工作中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根据具体情况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7、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护用品,包括隔离衣、防护服、N95口罩、外科口罩、防护屏、防护镜等。

8、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易感病人有保护性隔离措施,感染或传染病病人根据传播途径实施相应隔离措施,隔离标识清楚。

9、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10、对特殊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执行严格接触隔离措施,蓝色隔离标识,医务人员必要时穿隔离衣。

11、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

12、加强对各种留置管路的临床观察和局部护理,定时局部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

13、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尽量减轻或纠正患者体内微生态失衡,预防内源性感染发生。

14、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穿隔离衣、鞋套、戴帽子、口罩,严格手卫生。

15、严格医疗废物的管理,防止疾病的播散。

16、病人转出、死亡后床单元须终末消毒。

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无菌操作、消毒隔离、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等各项规章制度。

2、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要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有关法规、制度制定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控措施。

3、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各项工作,建立本病区医院感染登记本,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4、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发现传染病人时按要求隔离,病情允许时尽快转往传染病专科或传染病院,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接触病人前后必须进行手消毒。

5、住院病人的安置应将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6、对住院病人、陪护、探视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教育。

7、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及卫生材料等的消毒管理,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的管道等器材,使用中每天消毒,用毕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使用止血带一人一巾,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血压计袖带保持清洁,污染时应消毒。听诊器在清洁的基础上消毒。

8、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外观有无不洁净,是否在有效期内等。

9、病床应一床一套(巾)湿式清扫,床头桌应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0、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至少更换一次,枕芯、棉褥、棉被、床垫用床单元消毒机每半年至少消毒一次,遇有血液、体液污染特殊情况,应及时更换。严禁在病房、走廊清点被服。

11、病房环境保持清洁,空气新鲜无异味,每日定时用空气净化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达到Ⅱ类环境卫生标准。

12、地面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污染时,应先用消毒剂处理后再清洁。治疗室、配餐室、病房、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洗工具,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消毒后悬挂晾干备用。

13、垃圾实行分类入袋制度,医用垃圾置黄色塑料袋内,生活垃圾置黑色塑料袋内,及时封闭运送。

14、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15、对特殊感染病人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病人应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对其产生的感染性引流液、体液应严格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6、传染病流行季节要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探视陪护制度。

17、病人创面分泌物应及时送检做病原菌培养,以掌握病情动态。

18、工作人员进入烧伤病房,穿戴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及口罩。

传染病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设置工作人员与患者出入通道,二道分开,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分区明确,有醒目标识,三区之间有缓冲间。还应设置医务人员更衣室,在污染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设置符合要求的第二次更衣区。各区之间界线清楚,标识明显。

2、医务人员实行标准预防加额外预防措施,按消毒隔离规范,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出病区时应进行卫生通过。

3、严格限制非医务人员的探视,确需探视的,应穿隔离衣、鞋套,戴帽子和口罩,严格手卫生。

4、不同种类的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1米。

5、严格隔离,房入口应设缓冲间,室内设卫生间。

6、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物品的用途再进行消毒或灭菌;患者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

7、物体表面及地面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地面、桌面、其他物品表面。

8、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9、严格陪住探视制度,陪住者应穿隔离衣及鞋套; 探视者应穿一次性鞋套,使用一次性坐垫。

血液净化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执行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定。

2、血液透析室应当环境整洁而安静,合理布局,设普通病人血液净化间、隔离病人血液净化间;治疗室、水处理室、储存室、办公室、更衣室、待诊室分开设置。按功能严格划分三个区:限制区(清洁区)、半限制区(半清洁区)、非限制区。二个通道,即工作人员与患者通道,二道分开。室内应有非触式流动洗手设备,洗手液及手消液。开展透析器复用的,应当按标准设置复用间。

3、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消毒、灭菌物品应标明消毒、灭菌有效期限,过期物品重新消毒。

4、医务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应当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换工作鞋。备有外出服、鞋,进出应更衣,换鞋。

5、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保持空气清新。血液透析室在透析前、后都应进行空气紫外线消毒,照射1小时,室内空气每月监测一次。

6、加强血液透析中心的环境管理。每天2次湿式打扫,用含1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头柜、地面等,随时注意仪器表面的保洁。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服、仪器、地面等,均经消毒处理后再使用。每月1次大扫除,彻底清洁血液透析室的地面和墙面。

7、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一经污染要立即更换,被呕吐物或血液污染更换后,先浸泡消毒后再清洗。

8、对初次透析患者进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的检查,每半年复查1次。发现感染病例及新发的传染病应及时填卡、报告相关部门。

9、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的患者应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治疗区进行专机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机不能相互混用。工作人员相对固定,并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急诊病人专机透析。

10、每次透析结束后,对透析机等设备设施表面及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透析时如发生破膜、传感器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立即消毒。

11、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

12、医生和护士在对病人进行有创性诊断和治疗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时,必须洗手,更换手套。

13、透析器材必须专人专用,标记清晰,透析器、管路及穿刺针原则上应一次性使用,使用后经无害化处理后装入黄色垃圾袋或手器盒内。

14、复用透析器的清洗消毒人员工作时应戴好手套、围裙、面罩、护目镜,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当对透析机等设备设施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15、重复使用的消毒物品应标明消毒有效期。

16、透析器管路不能复用。

17、乙肝病毒、丙肝患者、HIV、梅毒及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患者不能复用。

18、医务人员要注意自我防护,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规定,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或类似污染的意外事件时,要记录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病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19、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乙肝和丙肝标志物监测。

20、每天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包括冲洗、还原和消毒以,每次测定消毒剂的残余浓度,并有记录。透析机应按要求定期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处理。

21、应当按照厂家要求定期对反渗机和供水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每次消毒、冲洗后要测定消毒液残留量,保证透析机供水安全,并建立消毒和冲洗记录,严格监测。

22、血液透析室使用的浓缩液必须获得卫生行政部门的临床使用许可证。应当定期进行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细菌培养。

血液透析机系统监测:透析液的细菌和热原、酸碱值及消毒液残留值。 1)每月对透析用水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细菌水平不得超过200CFU/ML,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次并记录。

2)至少每3个月检测一次内毒素,含量不得超过2EU /ML ,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次并记录。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应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通道、分区明确,标识清楚,分区及通道设置应严格遵循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原则。

2、墙壁、天花板、地面表面光滑无裂隙,排水系统通畅,便于清洗和消毒。连台手术应进行术间消毒以。

3、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1张手术台。

4、手术器具及用品应严格一用一灭菌,尽量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等物理方法灭菌,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灭菌。

5、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化学消毒剂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结果应符合标准。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6、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7、严格执行卫生清洁、消毒制度,每周固定卫生日,进行湿式清洁。在两次手术之间应清洁手术室。

8、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9、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10、除非手术人员、病人和器械通过进,手术室所有的门都应关闭。

11、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和隔离要求,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应双消毒,标本应按隔离要求处理,术后手术间应严格终末消毒。

12、接送手术病人平车应选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一人一换。

13、手术前:进更换手术室专用鞋、衣裤、帽子和口罩,帽子要将头发全部遮盖,做好个人卫生。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化脓感染者禁止入内。参加手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规则,严格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发现手术包内化学监测卡不合格或无化学监测卡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14、手术中:医护人员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实施标准预防,禁止违规操作。

15、手术室工作人员因事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及外出鞋。

16、特殊感染患者的隔离手术:手术科室应提前进行感染性疾病筛查,提前与手术室联系并在通知单上注明感染诊断,护士长或专人负责登记,设置隔离手术间或负压手术间,手术间门上应挂隔离标识,巡回护士应设内外各一名,如需要从手术间外拿取物品时,应由手术室外巡回护士传递,此类手术应拒绝参观,手术间用物应尽量准备齐全,手术用过的器械、敷料和各种用物依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处理,医疗废物按照《医疗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分类、收集,回收袋上加注感染性废物标识,并有交接记录;术后依照《消毒技术规范》对术间空气、使用的仪器、设备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17、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敷料必须达到无菌,灭菌包的标识必须具有可追溯性。

13、获准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器械、植入物,必须建立完善的可追溯供货、灭菌、使用情况登记,由消毒供应中统一清洗、消毒、灭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14、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器械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15、手术用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储存、监测方法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施行。手术室自行洗消处理时,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并有清洗消毒、灭菌记录。

16、洁净手术室监测:

每月对各级别洁净手术间至少进行1间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并记录。 每半年对洁净手术室进行一次包括尘埃粒子、高效过滤器的使用状况、测漏、零部件的工作状况等综合性能全面评定,监控并记录。 每半年对洁净手术室的正负压力进行监测并记录。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科室护士长要由中级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员担任,根据工作量及各岗位需求,科学合理配置有执业资格的护士、消毒员和其他人员。从事消毒供应工作的各类人员必须进行的岗位培训,掌握各类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要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2、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护目镜、口罩、面罩、帽子、防护手套,防水衣(围裙)及防护鞋。

3、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周围环境不应有污染源。

4、建立与相关科室的联系制度,对科室关于灭菌物品意见有调查、有反馈、落实持续改进,并有记录。

5、应建立设备检测及使用登记制度同,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半年对压力表进行检测校验,安全阀每年检测校验。

6、回收污染物品有专用密闭容器,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医疗废物应分类正确,正确使用专用包装袋和锐器盒,医疗废物交接有登记。

7、清洗包括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清洗消毒器清洗。超声清洗时间宜选择3-5分钟,不宜真超过10分钟,水温应45度。清洗时应盖好盖子,防止产生气溶胶。

8、干燥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处理,根据器械的材质选择适宜的温度,金属类温度70-90度;塑胶类温度65-75度,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类器械,应使用压力气枪进行辅助或95%乙醇进行处理。

9、器械检查与保养,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锈斑、水垢等残留物质,功能完好,无损坏,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

10、 纺织品包装材料为非漂白,除四边外不应有缝线,一用一清洗,无污渍、血渍,灯光检查无破损、缝补。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无菌物品标识清晰应具追溯性。

11、 灭菌前物品标识齐全、摆放合理、体积与重量符合规范要求,灭菌操作应观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及设备运行状况。

12、 无菌物品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并设置标识,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记录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和外来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13、灭菌区应清洁、干燥,灭菌柜必须离地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灭菌物品存放区由专人管理,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14、执行各项工作前、后要彻底洗手,各科室使用过的器材皆视为感染性物品,严格执行个人防护和消毒隔离制度,要避免刺伤。使用的清洗剂必须一用一换。

15、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16、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清洗消毒质量监测

A、日常监测:采用目测或借助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应光洁,无污渍等残留。

B、定期抽查:每月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的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并有记录。

C、清洗消毒器应每批次监测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D、化学消毒:应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 E、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每季抽样3-5件进行生物监测。 2)灭菌质量监测

A、物理监测:每锅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放行,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B、化学监测:每包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C、生物监测:高温、干热、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每周监测,快速压力灭菌应空锅,每周监测,环氧烷灭菌每锅监测,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至少每日监测。不合格的应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发放。 D、灭菌植入型器械及外来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E、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应进行生物监测。 3)环境卫生学监测:

每月对无菌区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进行卫生学监测;每月对无菌区、清洁区的空气进行监测,有记录。 4)、紫外线消毒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字,新灯管使用前和使用中每半年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有记录。

17、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不少于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不少3年。

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建筑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符合感染控制要求,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

2、按功能分区:诊疗室、技工室、清洗消毒室、候诊区、生活区。

3、洗手设施完善,包括非手触式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设施、手消毒剂等,有手卫生图标,诊室内洗手池不能用于清洗污染器械和漱口。

4、清洗消毒间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污染区、清洁区分区明显,物流从污到洁单向流程设计,通风良好并有排风设施。清洁区基本设施并包括自动封口纸塑包装袋或热塑封口机、标签机,压力蒸汽灭菌器。清洗消毒间应具备必要的清洗、消毒器械设施和设备。污染区应具有流动水源及水池、蒸馏水或纯水、器械回收盒、手机清洗机、手机清洁注油机等。消毒间无可视水漏,排污系统按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5、技工室独立设置,保持通风、清洁。内设灌模区域的,洁污水池应分开设置,水池深度适宜,避免喷溅。

6、保持室内清洁,通风良好,每天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1-2次,遇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处理。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用消毒液擦拭桌面、椅子、门窗。。

7、工作人员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要更换一副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

8、医务人员在口腔诊疗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9、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消毒-去污染-清洗(加酶洗涤剂)-消毒或灭菌”的程序进行。

6、清洗前消毒可用1000-2000MG/L含有效氯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进行清洗,干燥,分别进行消毒。

7、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必须先用酶制剂清洗,去除有机物,然后再消毒灭菌,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均应消毒,做到一用一消毒。

8、器械应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应配备快速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器械,可不封袋包装,裸露灭菌后存放于无菌容器中备用,一经打开使用,有效期不得超过4小时。。

9、不耐热的物品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2%戊二醛浸泡必须注明浸泡日期及可启用时间,浸泡时间大于10小时达灭菌,每周必须进行戊二醛有效浓度的测定。

10、经化学方法浸泡消毒或灭菌的器械,在使用前,应当用无菌水将残留消毒液冲洗干净。

11、牙科手机可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132度3分钟达到消毒目的,也可用2%戊二醛浸泡30分钟达消毒。

12、反复使用的口腔器械必须先去污染、加酶浸泡、清洗、注油、干燥,然后再灭菌。

13、麻醉用药应注明开启日期与时间,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

14、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采用中效消毒剂消毒。

15、口内X线摄影应戴手手套操作,手套一人一换,严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

16、用后的敷料等废弃物置黄色袋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17、灭菌效果监测监测:采用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1)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至少每月进行1次生物监测。

2)采用包装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环氧乙烷灭菌的,应当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并记录。使用裸露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的,应当对每次灭菌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按要求定期进行生物监测,做好登记。 3)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应每月1次微生物污染监测

第五篇: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 各重点部门(手术室、ICU、产房、口腔科、胃镜室、供应室、检验科)

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本科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

二、 科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醒目。

三、 科室设有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的监

督,保证各项预防医院感染监控措施的落实。

四、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五、 建立健全日常清洁制度,保证环境清新整洁。

六、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七、 工作人员按规定着装上岗,认真做好个人防护。

八、 认真执行标准预防的各项措施。

九、 按要求做好空气及各种物体表面的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十、 按要求做好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及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各项监测指标符合

要求。如有超标,要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保证消毒效果。 十

一、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十二、科室人员按时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上一篇: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下一篇:重大节日期间应急预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