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政务信息网

2024-04-10

兴宁市政务信息网(精选6篇)

篇1:兴宁市政务信息网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政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2007年12月3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南府办〔2007〕30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南宁市政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南宁市政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桂政办电〔2007〕18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和原则

(一)建设目标

系统建设的目标是:满足我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展行政审批和管理的需要;依据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行政审批网上受理、网上办理和网上反馈工作新模式;实现行政审批全程数字化和网络化;开展我市6县6城区联网,促进窗口服务扁平化,使行政相对人在全市各地均可完成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申报等工作;完善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实施行政审批行为视频监控和投诉管理,建立我市6县6城区联网的电子监察、视频监控和投诉管理体系;实行考勤和绩效评估信息化,把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方便企业、投资者和广大群众办事的“服务平台”和“信息平台”。

(二)建设原则

1.突出应用,注重实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方针,网络建设、设备配置以便捷和实用为标准。

2.统筹规划,合力共建。做好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市本级及6县6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功能设置及业务联接;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协同建设。

3.建管并举,确保安全。高度重视安全保密工作,坚持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业务系统同步规划和建设,切实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安全防御能力和系统管理水平。

4.平稳过度,分步实施。以稳定原有业务系统为基础,有计划分步过渡到自治区统一的业务系统平台中。

5.便民高效,持续发展。坚持以便民服务为主,建立持续发展模式。

二、建设内容和要求

(一)网络建设

建立一套满足我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需要的政务内网,同时保留市本级原有政务外网及行业专网(如市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专网)。要求建设的内网属于内部网络,与全区政府专网相联,与国际互联网、政务外网、行业专网物理隔离。

(二)硬件建设

我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根据实际工作需求有计划采购满足工作需要必备的硬件,包括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工作人员的办公设备、管理人员办公设备、中心机房服务器及储存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大屏幕显示设备、信息查询设备、后备电源、扫描仪和二代身份证信息阅读器等相关配套设备。

(三)推广软件及整合数据业务系统

我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应配合推广自治区下发的相关软件系统,其主要软件有外网网站、内网核心软件(行政审批综合管理系统)、全区行政审批信息传输交换平台、行政效能电子监

察系统、信息显示和查询软件、绩效评估和系统管理等。各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外网网站:负责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反馈和网上查询等功能,包括政务公开等。

2.内网核心软件:政务服务中心软件系统建设的关键。负责实现行政审批全程管理,材料数字化和网络化,自治区、市、县三级联网和窗口服务扁平化等应用功能。

3.全区行政审批信息传输交换平台:负责实现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信息的传输交换。

4.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在第一代电子监察系统的基础上,形成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并具备全区联网集中监察的功能,包括考勤管理及绩效评估。

在推广新软件系统的同时,必须有计划地做好数据转换,逐步实现从各旧业务过渡到新的统一系统中,对新旧系统存在有软件功能上差异的,做好功能差异性分析和数据迁移工作准备,可以分步实施移植差异性功能,做好相关预案,积极配合做好系统过渡转换工作,并确保新旧业务系统数据安全平稳过渡。

(四)培训工作计划。

积极发动相关单位做好培训工作和应用试点工作,在尽可能不影响窗口业务的前提下有效、灵活、形式多样地开展培训工作。

三、相关工作组和具体分工

(一)成立相关工作组

1.成立实施领导小组,成员由分管政务服务中心的副市长和分管副秘书长及相关实施单位各一名分管领导组成,其中分管政务服务中心的副市长和分管副秘书长任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

2.成立实施单位成员组,成员由市监察局、财政局、法制办、信息办、审批办、驻南宁市政务服务中心相关单位组成。

3.成立实施成员工作小组,成员分别由相关实施单位各一名技术人员和一名协调人员组成,其中组长、副组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推选产生。

为有效实施南宁市政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各县、区应相应成立相关领导、工作小组。

(二)工作实施小组具体分工(见附表一)。

四、各县、区政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参照本文件执行。

请各有关单位于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前将本单位相关人员名单传真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市监察局各一份(详细格式见附表二),联系人:宋印环,联系电话:2639810。附件:1.工作小组具体分工(略)

2.南宁市政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工作小组成员名单(略)

篇2:兴宁市政务信息网

常宁市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2015年12月26日)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优先发展领域和建设重点。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发展,是加快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行政效能、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为推动我市电子政务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总体部署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电子政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统一平台不断完善,协同办公、平安监控、应急指挥、基层管理四大核心应用系统建成使用,在服务决策、提升效能、强化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2011年以来,我市连续三年被评为衡阳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先进单位。

1、城乡信息网络建设大发展。无线网络方面:截至今年9月,我市共建设无线基站541个,其中电信135个、移动236个、联通170个,城乡移动信号覆盖率达到99%。有线网络方面:2012年至今,我市对城区以及27个乡镇(办事处)进行了光纤网络改造,共计建设光缆30000多皮长公里,用户OBD5481个,用户端口52848个,其中利用光纤改造行政村136个,建设OBD816个,用户端口6528个。同时,我市所有乡镇、办事处和市直单位都开通了电子政务专网。

2、区域信息系统建设大提升。近年来,我市先后建成了党政门户网、信息公开直报系统、网上政务服务(网上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应急指挥系统、12345政府服务热线、网上信访平台等系统。同时,相关部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分别建成了各自业务办公系统,如组织部门的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系统和党建网格化管理系统,金税工程的税务信息管理,金卡工程的银行卡和智能卡,人社部门的“五险一金”,教育部门的“数字校园”工程和教师教育网上培训,公安部门的“平安常宁”及接警GPS定位,交警部门的电子警察和路口监控,林业部门的森林防火,水利部门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房产部门的商品房网上签约、财政部门的国库集中支付、非税管理、粮补直补等区域信息系统先后建成投入运行。

3、基础数据库建设大加强。2009年以来,我市以终端延伸到乡镇、村的电子民情台帐为依托,建立了全市社情民意数据库和系统业务数据库,有效整合党建、政法、公安、交警、司法、信访、民政、人社、农业、水利、交通、气象、环保等20多个部门各类信息资源,创立了集数据采集、决策评估、信息发布、应急处置、监督维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借助于该平台,可及时准确地收集、存储、处理基

-2- 层社会事务信息。2012年,该平台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填补了衡阳市自然科学中软科学在省获奖的空白。同时,我市还建立了国土部门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公安部门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工商部门的法人单位信息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

4、信息统一平台建设大融合。我市在信息平台建设中,注重资源整合,做到网络融通。一是建立了平战结合的应急指挥中心。2011年,我市投入50多万元,依托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联合公安、交警、林业、水利、交通、气象、人防等部门,将“作战指挥、应急指挥、平安常宁、城市交通、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6个信息网融合在一起,设立市应急指挥中心。该指挥中心视频会议会商、图像监测、数据互联、电话调度等功能俱全,有力提升了军地应急指挥控制能力。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在人武部的作战室对社会群体突发事件、城市交通应急疏散、防洪会商等应急事件进行现场式决策指挥,实现了投入最小化、效益最大化,节约资金200余万元。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委、广州军区、省军区等领导的高度肯定。二是建立了全天候服务的“12345”服务热线。今年12月,我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开通运行,和公安110接警中心联合办公,办公地点设在公安局办公大楼,由电子政务办加挂市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办公室牌子,负责信息调度指挥中心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的日常管理监督工作。按照“一号受理、分类处理、限时办结、过错问责”的原则,全天候受理市民的非紧急类诉求。三

-3- 是建立了多方对接的监察监控体系。2010年,我市通过电子政务专线把政务中心和公安、交警、民政、国税、地税、人社等6个政务分中心相连,在衡阳市率先开通电子监察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纪检监察部门可以通过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对政务中心和6个分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状况实行即时视频监察,省、衡阳市均可在线实时调阅图像和视频资料。

二、“十三五”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面临的形势

1、电子政务成为提升竞争力的新突破。近年来,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广泛应用推动着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先导,电子政务已成为城市竞争合作的重要内容。

2、电子政务发展进入新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应用实践取得长足进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整合提升成为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更加强调电子与政务的融合、需求与效果的并重,更加注重应用支撑、集约开放和协同共享,更加聚焦加快政府管理现代化进程和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正成为各地电子政务发展的共识。

3、经济新常态对电子政务提出新要求。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子政务建设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转变公共服务理念、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促进行政管理体

-4- 制改革,将成为今后电子政务深化应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单一部门资源整合利用、推进跨部门协同共享、完善服务方式和内容,将进一步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二)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弱。部分单位负责人对电子政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对电子政务应用相关知识了解掌握不多,认为电子政务建设经费投入大,显性效益差,仍然习惯采用传统的纸媒方式办公,甚至认为网上传送办文办事,领导看不到,自己的工作成绩被忽视。

2、技术人才缺。各部门从事电子政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信息平台服务、运行、维护方面的技术人才奇缺。如有的只懂理论,不懂操作;有的只懂一些简单的资料上传、数据处理、按软件流程操作,不懂得网络管理维护,一旦出偏差就不知所措,如网站遇到攻击、软件系统崩盘,完全依赖高价请外面的电脑网络专业公司来修复和维护。

3、整合难度大。一方面,部门壁垒仍然存在,少数单位出于部门利益考虑,对跨部门资源整合不愿主动配合,甚至有些部门内部股室或二级机构的资源也未实现整合。如规划部门的城区电子地图没与公安部门共享,不能实现GPS准确报警定位,严重影响出警时间和效果。另一方面,技术壁垒难以逾越。由于信息平台建设的开发商采用的技术标准不一,兼容拓展性不强,个别平台甚至故意制造技术壁垒,为跨部门整合资

-5- 源增设了难题,增加了投入。

4、资金扶持少。“数字衡阳”工作虽然纳入了政府绩效评估考核范畴,但只有工作要求,缺乏政策支持,没有专项资金扶持。特别是电子政务“大网格化”体系建设涉及范围广、牵涉部门多、前期投入大,加之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基本靠本级财政投入,由于基层政府财力不足,资金缺口较大,我市电子政务网格化系统建设还处于准备时期,没有实际应用。

三、“十三五”电子政务发展总体设想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数字常宁”的目标,适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要求,以电子政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电子政务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深化应用和注重实效,服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应用成效,促进职能转变、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思路。按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紧紧围绕争当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建设数字常宁的总目标,全面推动全市信息化发展。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化、社会服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促进常宁经济社会资

-6- 源的重组和变革;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加强基于网络的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主体,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扩大信息化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促进信息化普遍服务。

(三)主要目标。以建设数字常宁为抓手,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电子政务发展之路,使全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管理上形成科学、合理的电子政务监管评估体系;应用上形成统一、规范的电子政务业务协同体系;服务上形成高效、便民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技术上形成安全、创新的电子政务支撑保障体系。力争到2020年,我市电子政务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四)主要任务

1、推行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开展全市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形成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统筹指导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按照“统一建设、共享使用”的集约化模式,建设全市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数据资源中心等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支撑平台;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安全支撑体系,推广数字证书应用,统一规范电子认证服务。

2、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加快人口、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的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实现基础数据“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建成市政务数据中心,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健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流程和管理制

-7- 度,规范信息资源采集流程和方法,实现信息资源动态更新,全覆盖共享。从各部门业务需求出发,重点建设一批综合应用系统,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交换共享。

3、构建网上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联通共用为前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加快建设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推动信息资源整合利用,逐步实现从无差别的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自助化、智能化服务转变。

4、提高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对承担社会管理的职能部门、条块力量、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组织协调,以人员要素为基础,以事件管理为主线,以业务流程管理为重点,构建全市统一的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通过建立运行稳定、安全、可拓展的社区服务管理平台,整合社区社保就业、民政养老、卫生计生、文化培训等公共服务信息,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5、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智能化。建立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实现地下管网、房屋状况、小区物业、市容绿化、城市照明、工程安全等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加强交通各行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提升数字交通综合服务水平,推进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建设和整合安全生产、危化品应急救援处置、消防、应急预警等方面信息平台,提升城市安全监管能力。

-8-

6、推进阳光政务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及时准确公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加强财政资金、重大项目、公共安全等信息公开,提高公开信息质量和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便捷性。深化行政监察,扩大监察范围,建设电子监察综合平台,对各级政府部门施政行为全面实施电子监察,提高行政监察的实时监控和预警纠错能力。

(五)重点项目

1、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工程。整合各部门业务网络,构建以政务内网、政务专网和政务外网为基础架构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成常宁市政务数据中心(政务云计算中心),为各部门提供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应用软件、信息资源等服务保障,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交换共享。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安全防护和保障体系,加强网络接入管理,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成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预警平台。

2、基础数据库工程。依托国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完善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建设统一的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数据库,为市委、市政府经济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建立数据更新、维护及共享机制,实现各部门共享应用。

3、社会综合服务和管理工程。依托全市人口基础数据库,以流动人口、老年人口、困难人口、残疾人员、优抚人员等重

-9- 点人群为服务对象,建立覆盖村(社区)的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整合社区就业、民政养老、卫生计生、文化培训等公共服务信息,建立社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社区事务“一站受理、一网协同”,信息采集“一次产生、多方使用”。

4、政府网站服务工程。整合各部门网上公共服务,扩大网上服务内容和范围,推进政府门户网站以信息服务为主向以办事服务为主转变;加强常宁政府党政门户网站建设,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移动服务;整合政府机构、公共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源,加快面向公众服务的市民网页建设,为市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从“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转变。

5、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依托全市人口和法人基础数据库,建设全市社会信用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逐步拓展纳入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等信用信息,加强对社会法人及自然人诚实守信、失信惩戒的联动监管。

6、行政服务工程。进一步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系统,加强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工作与部门业务工作相融合。梳理跨部门办理的审批服务事项,制定联合审批的相关制度和流程,建设并联审批系统,实现行政审批事项一门受理的一站式服务。整合现有公共资源交易场所和资源,构建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行统一管理和有效监督。

7、应急指挥工程。依托公安指挥调度平台、“12345”政府服务热线,整合现有应急管理资源,完善视频监控、指挥调度

-10- 和决策支持等功能,建设与衡阳市平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应急综合管理平台。构建统一指挥、部门联动、职责明确、资源共享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网络,全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处置公共危机和应急综合服务的能力。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明确责任部门,落实工作职责,加强督促检查,统筹协调,推进市直部门、乡镇(办事处)电子政务工作。逐步完善项目建设管理、信息共享、网上审批等配套工作制度。进一步形成市、乡镇(办事处)联动,条块结合,部门协同的综合协调机制,促进我市电子政务持续健康发展。

2、强化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全面提升电子政务工作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电子政务列为领导干部和各层次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培训内容,建立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培训机制,提高电子政务意识和素质。发挥政府带动效应,借助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电子政务服务的新理念、新方法和经验、做法,不断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全社会应用水平。

3、建立考评制度。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倡导集约建设和协同共享,引入公众评价机制,加大监督考核力度。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开展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综合评估与政府网站发展等专项评估。形成电子政务建设考核常态化机制,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11-

4、加大投入力度。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资金投入力度,重点保障部门基础性业务、跨部门系统、公共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鼓励电子政务服务外包和市场化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渠道。强化规划衔接与任务落实,以建设“数字常宁”为依托,明确目标、落实部门、细化任务,加快项目实施。

5、保障信息安全。加强信息安全宣传教育,落实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安全防护措施,特别是加强党政机关、金融、财税等重要领域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建立完善信息资源备份机制,确保数据安全。积极开展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大力发展信息安全产业,引导信息安全企业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

篇3:兴宁市政务信息网

从2009年的下半年即湖南桃园县开通的官方微博———“桃源网”以来, 政务微博经过2010年和2011年的爆炸式增长, 以及近两年的平稳高速增长, 前前后后也只有短短五六年的时间。政务微博拥有着新媒介与生俱来的传播优势, 在引发大规模媒介变革的同时也革新着政府的政治参与方式。政务微博给政府信息公开带来了新鲜能量, 但也是新生事物。政务微博为公众提供了更多了解政府信息的方式以及与政府沟通的方式, 从而为政府传播, 政府问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目前讲政务微博分为两类, 即党政机构微博客和党政干部微博客。党政机构微博客是指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部门和机关内设机构, 以及其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开通的实名认证微博客, 党政干部微博客是指在上述机构工作的干部开通的实名认证微博客。

二、西宁市政务微博的现状

西宁市做位青海省的省会城市, 西宁市在西部地区有很高的代表性, 通过分析西宁市政务微博, 能过很好的反应出青海地区政务微博的现状。

截止2015年1月1日, 根据新浪微博政务厅中的政务认证数量统计:西宁市下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个区, 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 共开通了49个, 位居排行榜的首位, 并且在青海省占有很高的比重。同时截止2015年1月1日, 根据结合六大平台政务微博全收录、实时播的政务通数据显示, 我国青海地区共显示1199个政务微博, 个人开通有74个, 机构开通有1124个。西宁市政务微博主要分布在政府、公安、旅游, 其中政府微博19个, 公安微博286个, 交通微博6个, 医疗微博2个, 旅游微博50个, 法院微博9个, 检察院微博5个, 环保卫生微博2个, 教育科技微博2个, 市政微博1个。团委微博595个, 宣传文化微博3个, 纪检监察微博1个, 代表委员微博5个, 其他微博63个。在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下, 青海地区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青海地区最近几年, 政务微博发展也很迅速, 尤其是西宁市政务微博的发展。

政务微博发展程度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同时行政力量对政务微博的建设有推动作用。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 政务微博的数量基本与西宁市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吻合。西宁市市区的政务微博数量比起下面的三个县城明显多, 而且也更活跃。究其原因, 经济的发展带动社会发展, 经济发达从而带动互联网的发展, 当地政府更加重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 重视互联网的发展, 政府的思想也更加先进和开放。

三、西宁市政务微博的调查报告

本人通过在西宁市区发放调查问卷, 收集了西宁市人民群众对政务微博的调查统计。同时为保证调查研究的广泛性, 选取西宁市区人流大的公共场合如公园、超市、广场、商城等。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与总结, 制作下表:

图表1 (公众对政务微博的认知程度) 显示出, 完全不了解政务微博的人数所占比为48%, 大约占总人数的一半多, 而基本了解和非常了解的人数所占比例总和仅为18%, 剩下34%的人只是了解一点, 从中可以看出政务微博对于西宁人来说还是陌生的事务, 政务微博在西宁市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政府亟需加强对政务微博的宣传。

如图表2 (公众关注政务微博的目的) 所示, 约56%的公众是用来了解情况的, 13%的公众是为了便参与政府事务, 24%的公众是为了更好的辅助自己做决策, 还有44%的公众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来, 公众对于政务微博的主要功能作用还没有弄清楚, 对政务微博更多的了解情况和好奇, 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政务微博发布的信息为自己的决策做辅助或者参与政府事务。

政务微博在西宁市出现也就从2012年才开始, 西宁市政务微博在公众中的认识程度和公众的关注程度都普遍比较低, 公众对政务微博的作用及功能都不是很了解, 同时政务微博在西宁市的发展不够规范, 也暴露出其运行中的问题, 这些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重视起来, 从而个人更好的发挥出政务微博的作用。

四、西部地区政务微博的问题及其对策

在我国, 政务微博的区域分布不平衡,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政务微博发展迅速, 政务微博的数量和活跃度都比西部地区高。同时一定区域内政务微博的分布也不平衡, 青海地区的政务微博主要分布在发达的西宁市。政务微博的部门分布不均, 两级分化很严重, 从全国到各个地方, 其中, 公安系统的政务微博数量独占鳌头, 其次, 旅游、交通和政府团委开设的数量在第二阶梯, 其他众多机构开始的数量在第三阶梯。在我国现存的政务微博中, 有许多微博存在空心化和“僵尸化”, 有一些机构和官员仅仅是迫于政绩考核, 把微博当成作秀的工具, 很久都不更新微博, 有些即使更新, 但是公布内容却是无关痛痒。我国政务微博在整体上缺乏相关的保障机制和标准规范, 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不力, 公民的知情权缺乏保障 (1) 。

总结起来可以说, 经济越发达, 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也就越高, 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识也就越强, 开通的政务微博从而也就越多。除了经济发展的水平对政务微博的发展有影响外, 各地政府对于政务微博的重视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政务微博建设水平。从政务微博的职能分类上看, 功能微博的活跃程度最高, 关注度也高。

为了应对政务微博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出现的问题, 政务微博必须加强政府的网络媒体信息发布能力, 完善公共关系的体制机制建设, 形成科学运营体系和队伍, 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 把政务微博的信息公开与法律、制度、政策相结合, 建立快速处理和反馈机制。政府要从权威管理型的政府模式向服务型的政府模式转变, 树立服务的观念, 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的新媒体素养, 更好的服务于政府信息公开, 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应松年, 陈天本.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2.4.

[2]卞昭玲, 高丽华.微博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应用初探[J].档案学研究, 2012.2.

[3]窦宝国.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当代社科视野, 2012.3.

[4]崔学敬.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 2012.11.

篇4:信息技术助力城市政务改革

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既OPEN System(Online Procedures Enhancement for Civil Applications)被国际透明性机构(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认为是一个创新的模式,联合国也认证该系统为建设行政公开做出巨大的贡献,并在韩国国内荣获了政府的“公开部门经营革新大会”优秀奖等项,被公认为汉城市政府的代表行政系统。汉城市政府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被市民、行政学者、记者、公务员选为最佳市政单位(MVP)。

因特网普及为施政基础

作为首都,汉城是韩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中心,是领先于整个韩国社会的大城市,人口1100万,占全国的21%。

韩国的因特网使用人数与日剧增,从1997年的160万人增加到了2000年的2000万人,3年增加了10倍以上。据调查,目前韩国人口的42%使用因特网,且每平均上网12小时。在韩国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的“网吧”,为因特网在韩国飞速发展提供条件。在那里,网民可以以低廉的价格方便上网。1998年以来,中央政府推行电子政务政策,以一人一机(为每个公务员提供一台个人电脑)为目标。现在,韩国公务员的个人电脑普及率达78%,在汉城市政府,公务员个人电脑普及率达到100%。此外,所有政府机关都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并构筑局域网(LAN),以便有可能实现办公室自动化和电子批准系统。除此之外,汉城市政府522个街道办事处和25个区政府民政服务室设有多台个人电脑,市民均能免费使用因特网,通过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上网查询相关信息。

人人可使用,件件可跟踪

向汉城市政府或区政府提交申请获得认可或许可文件并想了解其现状或想得到公开业务相关信息的市民,可访问汉城市政府主页(http://www.metro.seoul.kr)并选择“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或直接进入http://www.open.metro.seoul.kr在公开业务目录中选择要查看的业务。不熟悉电脑或因特网的人,可到附近的街道办事处或区请求得到职员的帮助。

所有的输入数据均标明下一程序的预定处理日,以使申请人能够查看其申请的处理情况并确认情况。如发生预定处理日已过,而尚未处理时,电脑每天通知输人部门,在现在的输入文件上追加拖延的理由。每一处理阶段都有主管到组长到科长签署的批准日期及其确切时间。输人逾期会自动标明逾期的时间。正在处理中的申请会自动标明“处理中”,防止进一步不合理的拖延情况。

市民兴趣越来越高

自1999年4月15日公开系统开始运作以来,访问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的市民已达1,324,000人。截至2001年12月,民政事项注册63,000例,文件注册343,000例,检索次数超过19亿次。每天访问的平均人数从开始时的约1,000人增加到2,500人,表示市民对本系统的兴趣越来越高,目前有770个部门的8,200多公务员不停地输入资料。

1999年4月15日公开了26个业务后,又在2000年3月追加公开了15个业务,到2000年7月又公开13个业务,目前共有54个,易发生不合理现象的业务几乎全部对外公开。现在公开对象业务领域有:交通领域(11项)、住宅建筑领域(7项)、环境领域(7项)、城市计划领域(3项)、建筑工程领域(6项)、产业经济领域(7项)、保健、福利领域(2项)、消防领域(2项)、文化旅游领域(7项)、行政领域(1项)。

系统的开发和运营

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是1999年汉城市长直接提案的,开发既在因特网上实时公开行政处理过程又能预防不合理现象并满足市民知情权的系统。

公开对象业务的选定是在检查局的主管下,以汉城市民民政业务为对象,分析过过去的腐败发生类型等,并在由市长主持的政策会议上优先选定10个领域26项业务。

为开发进行的业务分析由检查局来总管,由信息化企划团承担设计,研究开发等技术方面的业务。业务分析按公开对象业务类别实施,通过与市政府、区政府业务承办人的面谈,分析过去处理完毕的文书,相互讨论处理顺序、公开内容、提供方法等和确保透明性、预防不合理现象、保护个人信息等问题而决定。

系统设计由专门开发承办公司负责,在业务分析的同时,每一步都做成flow-chart,按业务分析将公开内容、方法等反映在设计中。确定步骤及用语,再经过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就完成了系统开发,然后继续讨论怎样体现、构筑程序。而且输入数据准备及内部测试也在此阶段实施。

为了短期内对大批人员进行教育,首先以全体业务承办人为对象在电脑培训中心按公开业务领域实施了1次教育,在所辖室局长的负责下实施了2次教育。770个单位约8,200人处理完毕后,即刻输入业务处理内容。

系统运营管理。电脑自动检查输入内容、输入遗漏等,并每天向处理单位通报,维持随时点检体系,引导真实输入。在由业务承办人到科长到局长等连接的每个裁决进行阶段,电脑自动检查裁决日期和输入日期,若裁决正在进行中,则在裁决日期栏内自动显示“裁决进行中”,防止了不当的裁决迟延。

系统构成及公开内容。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由公开目录,查询信访处理过程内容,资料检索,相关法规和市民意见栏目构成。公开内容按10个领域54项业务别、件别、将接收、检讨、处理结果、今后预定事项民政处理等民政处理过程按裁决进行状态实时输入,并详细公开处理单位、承办人、E-mail、电话号码和对于相关公开业务的业务内容、所需文件、业务处理顺序及有关法规。

升级系统实现电子政务

以前,民政申请人只有通过给主管公务员打电话或直接访问,才能询问到申请是否收到、处理是否顺利。这也导致利用不正当的途径办理业务的现象。然而,自从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启动以来,申请人一向市政府或区政府提交申请,网上立即显示出办理流程,不必找主管公务员,随时随地上网便可查询处理情况。

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的第一个功能是确保行政业务的透明度。市民一提交民政申请,主管人立即输入申请内容,在网上公开审批及办理的过程,便于市民监督。这样既能杜绝主管人滥用职权,又能确保业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网上公开系长、科长、局长裁决的确切时间(年、月、日、小时、分钟)。电脑可自动检查裁决逾期或违反规定的情况,并立即通知该公务员。负责监察的公务员通过因特网进行网上监察,以确定民政申请的处理完全符合规定,这有助于遏制民政处理部门的主管公务员违反正常程序的企图。

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的二个功能是解答市民在民政事项处理方面的疑问,及时向市民提供所需的信息。市民申请民政事项之后,通过家庭、工作单位或附近的市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的电脑,可获知当前办理进程、许可的预定日期或退回申请理由及所依据的法规。

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消除市民对政府公务员的长期不信任,恢复对政府的信息。市民将逐渐信任因公开系统而变为快速而公正的行政程序。

2000年4月,汉城市政府研究开发了“汉城市民政申请综合系统”,建立在网上提交办理民政申请事项的一揽子服务系统,届时市民可通过网络提交申请、确认处理过程,并获悉处理结果。从2001年2月正式启用短信息服务(SMS)系统,利用移动电话的文字留言功能,告知民政申请事项的处理结果。同年4月提供统一信息服务(UMS )系统服务,利用留言箱或传真通知民政申请处理结果。到2002年4月,汉城市政府终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

篇5:兴宁市政务信息网

为进一步规范政务督查工作,切实增强政务督查的严肃性和有序性,坚决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性,扎实推进政务工作落实,根据我市实际,特制订本工作规范。

一、政务督查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政令畅通为目标,紧扣党和政府中心工作、重要工作部署及政府领导批示(交办)等事项的落实,综合运用调研参谋、督查指导、统筹协调、绩效评估等手段,牢牢抓住分解责任、告知交办、分级落实、催办督办、综合考查等节点,及时了解情况,反映问题,协调关系,提出建议,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务督查范围

政务督查重点包括以下六大方面:

(一)本市及以上重大决策贯彻落实情况;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全市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的贯彻落实;政府全体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政府专题会议议定事项的贯彻落实。

(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嘉兴市政府及以上督查的重点工作的实施和落实。

(三)政府领导批示(交办)事项的贯彻落实(含重要信访批示件)。

(四)政府及所属单位承担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和党代表提议的办复。

(五)政府各部门、市直属有关单位年初承诺事项的实施

1和落实。

(六)其他需要督查的事项。

三、政务督查原则

政务督查应在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规定的前提下,遵循以下原则:

(一)客观公正处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了解情况,客观公正地统筹处理和反映问题,防止以偏概全,杜绝弄虚作假。

(二)注重工作实效。着眼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注重资源整合,强化全方位、全过程督查,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努力使督查事项落到实处。

(三)分级(归口)办理。认真履行督查工作职责,做到统分结合,逐级负责,分工协作,分级(归口)办理,会商处理,积极负责地完成政府交办的督查任务。

(四)督办调研参谋。注重督查督办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及时发现决策和交办事项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领导提供决策参谋。

四、政务督查程序

(一)告知交办。根据督查事项的相关要求,分别进行告知或交办:

1.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政府重要工作部署以及嘉兴市政府以上督查的重点工作,由政府办公室综合科及时按职能归口逐一进行分解,在征求政府领导意见的基础上,以召开会议或政府办公室下发文件等方式交办,提出督查要求;

2.对政府全体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政府

专题会议议定事项,由政府办公室职能科室起草,主任或相关副主任审核,并按办文要求,由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签发,以通报、会议纪要方式予以交办,提出督查要求;

3.对领导调研交办、批示件中属交办性质的事项(阅件类事项仍用“抄告单”,职能科室关注动态),由政府办公室职能科室负责,以政府办名义,主任或相关副主任签发,在2个工作日内向有关单位发出《政务交办单》,提出督查要求;

4.对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及党代表提议,按涉及的内容和对应要求,由政府办公室实施责任分解,各位副主任共同审核,办公室主任签发建议(提案)交办单,进行预交办和交办,提出督查要求;

5.对其他需要督查的事项,根据督查范围和领导要求,由政府办公室主任或督查室主任签发《政务督查通知单》,提出督查事项,明确办理内容和工作要求。

督查事项如涉及多个承办单位的,应明确主办(牵头)单位。设定办理期限要合理科学,但不宜过长,除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等要求在3个月内办结和领导批示中有明确时间要求的事项外,督查事项一般要在15天内办结、反馈;对个别重大事项,涉及情况复杂或需协调内容较多的事项,办理时限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但应分月报告阶段性落实情况;特别紧急的事项要立即落实办理并报告结果。(具体由政府办公室职能科室、政府督查室拟文时注明)

(二)分级落实。承办单位接到督查任务后,凡涉及多个承办单位的,主办单位要牵好头,其他承办单位要主动配合。对重大事项的落实,单位领导要亲自抓,一般事项要过问。同时要明确分管领导、经办部门和人员,拟定落实方案,细化工

作责任,督促认真及时办理。一般情况下,市政府以下组织对承办事项的落实不得层层转办,搞文来文往,应直接明确责任领导(人员)统筹抓落实。落实过程中,主办、其他承办单位要加强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协商沟通。承办单位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或不能按期完成时,要立即向政府办公室及督查室书面报告(涉及多个承办单位的,由主办单位负责报告),说明情况,并按政府领导批示精神办理,办结时间一般不作延长。

(三)催办督办。督查事项下达后,政府办公室各职能科室要及时跟踪了解办理情况,采取电话、短信、询问等方式进行督查催办,做到重要事项重点督查,紧急事项跟踪督查,一般事项定期督查。如需通过书面形式催办的,由政府办公室相关职能科室提请政府督查室下发《政务事项催办单》。政府督查室要建立政务督查工作台帐,通过明查暗访、条线了解、现场督导等方式同步跟踪,特别是对周期性较长的重大事项,以及事关海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等,实施专项督查和联合督查,了解实际情况,提出落实建议,必要时提请政府领导研究、协调。对协调力度小、办理效率低、完成质量差的事项,由政府督查室视情下发《政务事项督办单》,直至组织专项督查组会商督办,以保证督查事项真正落实。

(四)反馈核查。办理单位(人)要按照“紧急事项及时办理,迅速反馈;办理周期长的事项分阶段反馈情况”和“一事一报”的要求,有效落实政务事项,并在规定时限内以单位名义及时向政府办公室及政府督查室反馈落实结果(涉及多个承办单位的,由主办单位负责报告),并由报告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签署审查意见。政府办公室相关科室、政府督查室分别

负责对交办事项、督查通知单(含催办、督办)的落实时效、质量等方面进行审查或调研分析,对无正当理由落实不到位的事项,以电话、信函等方式,或由政府督查室下发《政务事项督办单》,责成重新办理。政府督查室根据政府办公室相关科室及督查反馈的情况,经梳理汇总后,以《政务落实动态》、《政务督查专报》、《政务督查通报》等形式及时向政府领导报告办理结果,提出意见建议。对于上级督办的事项,由政府办公室相关职能科室按照行文规范要求起草报告,经办公室主任审核,报请政府领导审批后上报,并送政府督查室备案。

(五)综合考查。根据工作力度、推进速度、完成质量、办理时效以及督查机制运行等情况,由政府督查室牵头,严格按政务督查绩效考评办法实施考评,考评结果列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个性化考核范畴。对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对责任不清、措施不力、行动迟缓,影响工作部署落实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责成书面说明情况,限期整改。对经多次督查仍无进展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取消评先资格,并由监察机关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督查工作结束后,由政府督查室负责做好归档工作。

五、督查组织领导

(一)政务督查工作实行市长亲自挂帅,各位副市长分工负责,市政府办公室各分管副主任及相关职能科室分头督办,市政府督查室按照市政府领导要求具体负责政务督查工作组织、指导、协调和检查。同时,综合科负责即时向市政府督查室传递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和工作要求等信息,其他职能科室在抓好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工作部署落实的同时,负责向市政府督查室报备相关情况。

(二)各镇、街道,市级机关各部门、直属有关单位的一把手是本区域和本单位政务督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明确一位领导分管督查工作,有相应的工作机构和人员专职从事该项工作。

篇6:兴宁市政务信息网

一、政务信息公开情况

2009年,我委在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上发布政务信息100条,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中的南宁市人口计生委网站上发布信息1090条,在市门户网站上政民互动平台中的答复率为100%。通过政务信息的及时公开,使广大育龄群众能够及时了解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和我市人口计生政策,特别是“政民互动”平台开通后,群众就计划生育反映情况的比较多,我委都能及时进行回复,回复率达到100%,群众比较满意。

二、在“阳光计生行动”中政务信息公开情况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和自治区人口计生委的通知要求,我委在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开展了“阳光计生行动”,“阳光计生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求实行政务公开。为此,我委利用开展“阳光计生行动”这一契机,及

时、主动公开群众需要了解的信息。一是通过政务公开栏进行公开。通过县、乡、村三级人口计生政务公开栏公开政务信息,让群众达到“五个明白”:明白政策规定和要求、明白自身权利和义务、明白服务项目和标准、明白办事程序和结果、明白维权途径和渠道;二是通过便民服务大厅公开。在县、乡计生服务站(所)的服务大厅设立触摸屏,醒目处放置政务公开宣传明白卡、宣传册、宣传折页,墙上悬挂悬挂办事指南、办事程序等相关公开栏目,使群众身处便民服务大厅就能知晓所需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三是通过热线电话公开。市、县(区)开设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通过热线电话接受群众咨询和监督,使群众更为便捷地了解办事程序、政策法规和计生有关服务信息;四是通过入户公开。定期组织乡、村人口计生工作人员,携带相关宣传资料进村入户,上门公开;五是通过媒体公开。通过南宁电台、南宁电视台、南宁日报、南宁晚报、南宁新闻网等媒体的人口计策专栏,定期公开人口计生政策,解答群众疑问;六是通过其它形式公开。利用重大节庆日、圩日、新闻发布会、村民代表会、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品、文艺演出等灵活多样、便于接受的形式广泛宣传公开人口计生政策和相关内容,便于群众知情,易于群众监督。

在2009年中,我委没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

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南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上一篇:在全市数学科组长教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绝食的蜥蜴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