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乡镇农技改革方案

2024-04-07

常宁市乡镇农技改革方案(精选6篇)

篇1:常宁市乡镇农技改革方案

常宁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

[2006]30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07]15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转省农业厅等单位〈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办发[2010]71号)和常发[2012]7号、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在深化改革中增活力,在创新机制中求发展,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发挥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做到依规、有序、有效、统筹、稳妥推进。

(三)总体目标:通过改革,使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达到机构健全、设施配套、制度完善、机制优良、编制合理、人员精干、管理顺畅、运行高效的目标。确保2013年10月底以前完成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任务。

二、机构设置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按乡镇(办事处)设置,整合原乡镇(办事处)农技

站、农机站、畜牧水产站(动物防疫站)、民营企业管理站、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组建乡镇(办事处)新的农业综合服务站,为公益性事业机构,并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动植物疫病防控站、农机推广安全监管站等牌子。

三、编制核定

根据常发[2012]7号、8号文件精神,经市编办核定,我市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核定公益性人员的全额拨款事业编制524名,其中农技员181名,农机员87名,畜牧水产员27名,动物防疫员92名、民营企业管理员63名、经管员74名。按照“只减不增、退一补一”的原则,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定额到各职能部门,各部门不得相互调剂。

四、管理体制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实行市直业务部门和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市直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原“五站”)人员的人事、资产、经费、档案、业务等工作,由市直各业务主管部门对口管理。公益性人员日常工作考勤和管理、联点驻村等工作安排,由乡镇(办事处)管理;经营性服务人员由市直各业务主管部门直接管理。

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人员的业务管理、培训、指导、考核等方面的工作,由市直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根据工作需要,经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市直业务主管部门按照相关程序可在市域内调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人员。

2、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党群团关系由乡镇(办事处)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负责人任免由市直各主管部门提名推荐,经市委农村工作部(市农办)和业务主管部门考察,征求所在乡镇(办事处)党委的意见后,由市委农村工作部(市农办)发文任免。

五、经费保障

改革后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机构,编制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其人员经费和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公用经费应全额纳入市财政预算。

1、审定上岗在编公益性人员的工资,按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执行,由市人社局逐个核定其原工资和现工资标准及新增工资额;市财政局按核定的各职能部门新增工资总额,打捆拨付到各业务主管部门,再由各业务主管部门发放到人。

2、经营性服务人员保留现有基本生活费、医保、社保等待遇不变,在市财力许可情况下,以后适当予以提高。

3、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所需公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由财政统一拨付到各业务主管部门,再由各业务主管部门拨到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

4、市农业局协同市财政局根据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文件要求,负责与省农业厅衔接联系,落实好公益性人员省补人平6500元/年的人员补助经费。

六、公益性岗位的聘用和经营性服务人员安置

1、确定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公益性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规范、阳光操作。在现有在编在职人员中实行竞聘上岗,市监察局实行全程跟踪监督。由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常发[2012]7号、8号文件精神制定竞聘上岗方案,报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审定同意后,再由各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2、对选聘上来的人员,由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各乡镇(办事处)核定的公益性人员编制数及工作需要,将人员分配到各乡镇(办事处);实行实名制管理,确保到岗到位,坚决杜绝新的“吃空饷”和乡镇站有编有人不在岗的现象。

3、坚守政策低线,严格按照湘办[2013]39号文件精神执行,不得实行提前退养,可实行提前退休。截止2013年10月31日,事业单位人员工作年限满30

周年或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人员,经本人申请,单位同意,按照管理权限和程序批准后,提前退休。

4、未能竞聘上岗人员,纳入经营性人员范畴,按照《中共常宁市委、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乡镇事业机构改革人员聘用和分流的实施意见》(常发[2012]8号)之规定办理。

5、以后对公益性人员因自然减员所缺人员,实行退一补一,由市直业务主管部门通过公开招考或从经营性人员中竞聘。

七、时间要求

1、各业务主管部门要在9月20日前制定好公益性人员竞聘上岗工作方案,方案要做实做细,操作性要强;将方案报领导小组审定后,方可实施。

2、10月10日以前各业务主管局要组织完成公益性人员的竞聘工作,并将初定的聘用人员花名册报领导小组审定。

3、10月底以前市编办要完成公益性人员的转编手续办理、市人社局要对已确定的公益性人员逐个核准工资标准和汇总、市财政局按市人社局已汇总的公益性人员新增工资总额纳入财政预算等工作。各职能局做好其人员分配到乡镇(办事处)到岗到位工作。

八、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涛任组长,市委副书记邹锟、正县级干部许群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启宏、市人大副主任彭芳楠、市政府副市长郭松青、市政协副主席尹文任副组长,市委办、市政府办分管领导、市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委农村工作部(市农办)、市农业局、市畜牧水产局、市农机局、市乡企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市委农村工作部(市农办),由刘书毅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彭爱华同志任副主任,具体负

责牵头、协调、组织、实施等工作。各相关职能局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专班专人负责,特别要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2、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办事处)和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各司其职,强化协作,切实摸清人员档案、编制、经费等情况,认真做好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管理职责、工资套改、养老保险等工作。市委农村工作部(市农办)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市监察局要认真履行职责,安排专人进驻市农业局、市农机局、市畜牧水产局、市乡镇企业局,加强监督;市编办要切实做好人员编制和机构职能的核定工作,市人社局要认真做好工资套改、养老保险工作,市财政局要及时做好经费预算和落实工作。

3、严肃工作纪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改革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稳定全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和本实施方案,切实服从改革领导小组工作安排,严守工作纪律,规范操作程序,强化督促检查,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改革,确保改革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相关工作顺利完成。

常宁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

服务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三年九月十二日

篇2:常宁市乡镇农技改革方案

实 施 方 案

(草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包括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改革,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等单位<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办发[2010]71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职能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主要承担以下公共服务职能:

(一)农技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农技推广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和新器械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作物病虫草鼠等农业生物灾害的监测、预报、指导防治和处臵;农作物苗情监测,耕地质量及墒情监测;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监测;植物检验检疫;农业资源管理和保护;引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助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的监管工作;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协助处理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

(二)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畜禽水产品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动物疫病的监测、预报、指导防治和处臵;畜牧、草原资源保护和管理;优良种畜禽登记,水产苗种生产管理,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牧渔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

(三)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产地环境监管;基地农产品生产档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二、机构设臵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按乡镇设臵。在整合现有乡镇事业机构的基础上,按相近专业综合设臵,即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水利管理站、畜牧水产站(动物防疫站)进行重组和调整,综合设臵为“****乡(镇)农林水牧事务中心”,为乡镇直属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原在乡镇设立或县直部门延伸在乡镇的有关单方面的事业机构一律予以撤销,其服务职能整合划入综合设臵的乡镇事业单位,其行政职能上收至乡镇政府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对于从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分离出去的经营性职能,可由原从事经营服务工作的人员组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中介服务机构,并依法办理企业或社团登记,与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完全脱钩,走市场化发展路子。

三、理顺职责

进一步理顺县级各职能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在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县级机构编制部门要切实做好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编制的核定工作;新进人员招录由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编制限额内按政策规定和工作程序在农业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中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现有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人员必须经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考试考核、竞争上岗;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县域内调动乡镇农技人员,负责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经费和资产管理。在征得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负责人由乡镇任命;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考核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牵头组织;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人员的党群团关系由乡镇管理。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必须完成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也要完成乡镇交办的工作任务。

四、核定编制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所需人员编制的核定,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总额控制,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在乡镇事业站所核定的编制总额内统筹解决;二是适度精简,纳入全县乡镇机构改革的范围,按照乡镇事业站所精简比例的有关规定执行;三是县级调剂,根据全县产业布局和工作需要,具体测算确定,并在本区域内调剂;四是履行程序,在乡镇机构改革重新核编工作中统筹安排,按规定程序报批。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实行实名制管理,专编专用。要将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全民合同制工人纳入竞争上岗范围,不得将县级农口部门及其二级单位无编人员纳入改革占据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编制。在一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各类专业人员之间的比例要合理,每个含种植业的农技推广机构配备1名植保技术人员。

五、经费保障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建设是县政府的基本事权。改革后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实行财政全额供养,县级财政要将人员经费和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公用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确保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正常运转和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省财政按照农村综合改革的统一政策并参照动物防疫体系经费补助办法,对改革后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人员经费给予适当补助,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

要落实好现有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按照现有政策解决好参保缴费问题。从事农技推广的公共服务机构编制内人员,按照属地原则,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执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编制外人员(含临聘人员等)统一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执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原来未参保和已参保欠缴的,分别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相应规定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单位欠缴部分由县级财政补齐,个人欠缴部分由个人补缴。已退休人员,按照原办法处理。各县市区要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确保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办公有场所、服务有手段。

六、安臵分流人员

按照人员分流安臵政策,采取多种途径妥善安臵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中的富余人员。对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要及时办理退休手续,享受国家退休人员待遇。对自愿辞去公职自谋职业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规定,发给经济补偿。对男年满 55 周岁以上(含 55 周岁)、女年满 50 周岁以上(含 50 周岁)的农技推广人员,经本人申请,组织批准,可提前离岗,享受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工资待遇,工龄连续计算,不占编制,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时,再办理退休手续,享受国家退休人员待遇。对领办或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场)或农业科技经济服务实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下派到村组任职的,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方便,帮助协调办理有关证件和手续,3年内保留原身份,人事关系不变,各项社会保险关系仍按原渠道和原办法办理。3年后,自愿辞去公职的,按国办发„2002‟35号文件办理;愿回原单位的,仍作为原单位职工安排。

七、加强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各有关单位和22个乡(镇)乡镇长组成的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协调本次改革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做好机构编制、人员安臵、财政保障、基建投入、科技项目支持等工作。

(二)加强协调配合,精心组织实施。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改革的指导,具体由县农业局会同编制、人事、发改、财政、等部门负责。各乡镇政府要及时调查掌握和反映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密切做好配合工作。编制部门要加强对改革过程中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设臵与编制核定等工作的管理。人事部门要加强人员竞争上岗与分流安臵等工作的指导,做到公开、公正和公平。财政部门要努力增加经费投入,确保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推广经费和农技人员应有待遇的落实。

篇3:常宁市乡镇农技改革方案

1 建设成果

1.1 服务手段明显改善

在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和江苏省“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前, 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仅3家有独立产权的办公场所, 且亟待扩建与维修, 占乡站数的15.8%;其余16家由乡镇政府安排办公场所, 存在面积小、不配套、流动性大、无产权等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且办公设备简陋、检测试验仪器基本没有,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近几年来, 党和国家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高度重视, 特别是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着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明确公益性定位”的阐述, 充分说明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我们必须顺应阶段变化, 遵循发展规律, 增强忧患意识, 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 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 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 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 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其中, 要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 建立补助经费与服务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继续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 不断改善推广条件。

如今, 全县19个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站容、站貌焕然一新, 办公、服务、培训、试验、档案保管场所一应俱备, 分区合理, 门牌和标识醒目, 办公和服务条件在乡镇同等单位中属于一流水平。新建面积达到了7 997.2m2, 改扩建面积2 526.8m2, 站均面积达555.8m2。购置仪器设备269台 (套) , 其中包括土壤PH值测仪、手持GPS、解剖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投影仪、土壤养分测定仪、打印机 (一体机) 、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电脑 (台式及笔记本) 、数码相机、档案柜、实验室台柜、空调、培训桌椅、科技直通车等。结合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活动开展, 每个站都安装了统一制作的带有江苏农技推广标识的站牌及“农民致富我服务, 农民维权我帮助”的宣传牌, 外在形象焕然一新。农技推广服务手段的改善, 为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奠定了基础。

1.2 推广队伍素质提高

通过改革, 退下55周岁以上人员、分流自愿离岗创业和竞争落聘人员, 保留一部分竞争上岗人员, 既实现了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的稳定, 又满足了履行公益性职能的需要, 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在岗农技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6.5岁, 50岁以下农技人员占总数的67.25%;具备农业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的占85.38%, 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占78.95%。注重加强乡镇农技人员能力建设, 建立完善知识更新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利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 (示范县) 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江苏省基层农技人员培训项目所安排的基层农技人员培训计划, 分专业、分层次开展农技人员培训, 把培训重心向乡镇农技人员倾斜, 确保乡镇全体农技人员每年都能参加至少一次县级以上正规培训, 年累计接受业务培训时间在15天以上, 并鼓励和选拔技术骨干到农业高等院校深造和研修, 3人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动员农技人员利用网络教育、3G平台、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现代化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和充电。

1.3 示范基地初具规模

为了做好新时期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更好地发挥试验示范基地的窗口展示带动作用, 每个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都围绕本乡镇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采取自办、联办或农技人员个人领办等形式, 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达到了形式多样、规模适度、内容丰富、机制灵活的整体效果。全县19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总面积达12 040亩, 其中, 主要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类基地6个, 占31.6%;瓜果菜高效设施栽培示范类基地13个, 占68.4%。据近两年调查, 以水稻、小麦为主的基地, 水稻平均亩产650.8kg, 亩均效益增23.3%;小麦平均亩产427.3kg, 亩均效益增14.4%。以瓜果菜高效设施栽培为主的基地, 瓜菜平均亩效益8 753元, 亩均效益增18.38%。近期, 盱眙县出台了旨在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拓宽乡镇农技推广服务途径、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的《盱眙县乡镇农技站“两个一”为农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即“牵头创建一个为农服务专业合作组织、牵头服务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方案确立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工作要求, 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乡镇的年度目标考核, 对“两个一”为农服务工作开展中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工作措施不落实、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此举是在乡镇农技推广服务单位和农技人员积极创办基地的基础上, 向更新的服务模式、更高的服务层次进行的尝试与探索。

1.4 制度建设卓有成效

以推行“包村联户”为主要特征的责任农技服务制度, 实现“八个一”工作责任目标:1) 包干一个村, 对包干村的所有农业技术工作负责, 对于非本专业的技术问题, 负责联系有关专业人员解决。每年进村入户时间150天以上。2) 挂钩一批联系户 (一般不少于10户) , 每年对联系户指导平均在5次以上。3) 每年按农时季节组织100人 (次) 以上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 在所包村建立一个高产高效示范方, 让广大农民不出村就能看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及新机具示范。5) 责任区有一套完整农事生产指导与服务档案。6) 指导、服务好一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当好技术参谋。7) 参加一项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或者结合生产实际完成一项科技试验。8) 结合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撰写或发表一篇专业技术文章。同时围绕乡镇农技推广工作实际, 制定了《农业技术服务站站长岗位职责》、《农业技术服务站副站长岗位职责》、《农业技术服务站党支部书记岗位职责》、《种植业岗位职责》、《林业岗位职责》、《农机管理岗位职责》、《水产岗位职责》、《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为实行目标管理、量化管理、开展优质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1.5 财政保障逐步加强

2008年5月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到位后, 在岗农技人员的工资福利纳入县财政预算, 其工资由县财政统一打卡发放, 按规定为农技人员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乡镇政府根据农技推广工作需要, 安排一定的农技推广工作经费, 人均工作经费在2 000~5 000元之间。县农业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农技推广计划, 结合农业项目实施, 如农民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优质粮食工程、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主要农作物高产创建工程、农业三新工程等, 安排相应的项目经费, 为农技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起到了辅助作用。随着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地方财力的增强, 乡镇农技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经费将逐步增长。

2 思考与建议

2.1 提高认识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由此也造成了一些基层领导的误解, 部分基层领导认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条件好了, 待遇不错了, 因此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建设的措施上无热情、不积极、落实不到位。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在坚持推广服务过程中, 应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方向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 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但实际要做到这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许多路要走。各级政府和领导要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 坚持与时俱进, 在各个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 使基层农技推广事业在新时期再创辉煌。

2.2 资产管理

因缺乏有效管理制度约束, 盱眙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资产在多次改革和重复建设过程中, 存在着普遍的损毁、流失、变卖现象。十几年前, 每个站都有办公场所、水泥晒场、仓库, 到今日反而一无所有, 只有三、两家硕果仅存, 这是体制上和管理上的问题。经过新一轮的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建设, 每个农业技术服务站所的固定资产都在40万~80万元左右, 如何利用好、管理好资产, 确保物尽其用、不流失与保值增值, 这一问题应引起各级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关注。从有利于基层农技推广事业的长远出发, 管理体制是关键, 管理措施很重要。针对资产管理上谁做主体更合适的问题, 应多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 多倾听基层农技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2.3 农技队伍管理

中央文件明确规定: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公共服务岗位。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 严格上岗条件, 落实岗位责任, 推行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考评办法。对扎根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 要切实提高其待遇水平, 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 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就目前而言, 盱眙县的乡镇农技推广队伍虽在改革后实行了定岗定编, 聘用上岗, 但还存在“三多三少”问题, 即年龄大的多, 专业技术职称低的多, 从事非推广工作的多;正规农业院校毕业的少, 适应高效农业发展的少, 从事推广工作的少。究其原因, 第一是行业差别大, 待遇低, 编制与财力紧张等造成留人难、进人更难;第二是乡镇中心工作多, 突击活动多, 安排兼职多;第三是乡镇领导认识有偏差, 农技推广成效亮点不足, 农技人员功夫不硬, 从而把农技人员当成万金油, 哪里需要就抹到哪, 把农业技术服务站当成急救站, 一项又一项的突击活动接踵而来。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 一是基层政府的主要领导要提高认识, 不要把农业技术等同于傻瓜技术, 有无农技人员一个样;二是农技人员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 让农民和领导知道你不可替代的价值, 如果你说的不如农民行, 做的不如农民好, 必然导致农民不认可, 政府有意见, 部门有成见。

2.4 绩效评价管理

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考评办法正处于试行阶段, 考核的办法由谁来制定, 如何体现考核体系和指标的科学性, 考核结果的约束力等问题有待协调解决。农业是基础产业, 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大, 而且从事农业生产的 (日常管理) 基本上是妇女和老人, 这些现象给农技推广成效评价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技术效果难以体现。在风调雨顺的年份, 大多数人将收成归于天, 有无技术一个样, 相反, 出现灾害性天气, 产量和效益受影响, 有人就认为是指导服务未到位造成的。同时, 从整个行业来看, 农业工作的成效与全体农技人员的现实利益关联不大。盱眙县是农业生产大县、粮食生产大县, 实现了粮食的九连增, 这对农技人员的贡献与付出能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笔者认为要为处在农技推广第一线的乡镇农技人员考虑, 兑现惠及基层农技人员切身利益的政策, 以提高政府和部门的公信力, 使得绩效考评体系更科学、更合理、更服众、更持久。

2.5 财政保障问题

篇4:常宁市乡镇农技改革方案

株洲市人民政府 2011年8月4日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07]15号)以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方案》(湘政办发[2010]71号)文件精神,在抓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我市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国发[2006]30号和湘政发[2007]15号文件出台以后,各县市政府都很重视,相继出台了一些改革方案。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方面:2008年,醴陵市和株洲县分别出台了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和乡(镇)农技人员竞聘上岗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按要求设置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和配备农技推广人员。乡镇农技站的人、财、物归县农业局管理,理顺了关系,充分调动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受到了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高度肯定,并对这两个单位给予农技体系建设项目支 1 持每个县(市)每年100万。目前我市现有乡镇农技站125个(含农业办等)和3个区域片站(炎陵县)有乡镇农技推广人员436人。其中炎陵27人,茶陵137,攸县44人,醴陵市120人,株洲县84人,城市四区24人。

乡镇畜牧水产方面:全市的动物防疫人员在2004年进行了改革,根据省政府的文件精神,市政府下发了株政函[2009]48号文件,炎陵县和茶陵县对动物防疫员的工资待遇、保险及工作经费完全落实到位。目前,我市现有乡镇动物防疫站113个,有乡镇动物防疫人员457名。其中炎陵县47人,茶陵县72人,攸县105人,醴陵市120人,株洲县59人,城市四区54人。

乡镇农机管理方面:炎陵县和攸县于2009年全部解决了乡镇农机员的岗位和待遇问题,明确了每个乡镇设立一名农机管理员,专门从事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其经费纳入了县财政预算,实行财政统发工资。当前,我市现有乡镇农机站106个,有乡镇农业机械管理人员226名。其中炎陵16人,攸县20人,茶陵县108,醴陵市41人,株洲县20,城市四区21人。

二、目前所做的工作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方案》(湘政办发[2010]71号)文件下发后,我们着力抓好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落实。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4月8日、5月6日,分管农业 2 的副市长先后两次专题听取农业局贯彻落实湘政办发[2010]71号文件以及全省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工作会议汇报。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市长黄曙光任组长,副秘书长易湘东任副组长,市农业局、畜牧兽医水产局、农机局、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株洲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县市区也成立了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做好乡镇农技体系改革的组织协调等工作。

2.认真调研,出台方案。5月9日,副市长黄曙光组织召开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农机局、市编办、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局等相关部门、城市四区和云龙示范区分管领导及农村工作局局长座谈会,研究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实施方案,5月中旬,由市农业局牵头,组织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农机局等单位深入各县市区对贯彻湘政办发[2010]71号文件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5月下旬起草了《株洲市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方案》(讨论稿),7月19日,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各县市区常务副县(市)长、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题研究了《实施方案》。市长王群同志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改革非常重要,稳定乡镇农技人员队伍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我市一 3 定要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落实到位,相关部门要综合会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迅速以市政府名义下发文件。

3.积极行动,推进改革。农业技术方面:今年,行动稍缓的茶陵县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召开了县长办公会议和县委常委会,摸清了底子,出台了方案,定编乡镇农技人员127人。城市四区和云龙示范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实施方案。原来已改革的醴陵市、株洲县、攸县和炎陵县也在对照文件要求,认真整改到位。畜牧水产方面:五县市都以政府名义下发了文件,成立乡镇畜牧技术推广站(与乡镇动物防疫站合署办公),其中醴陵市和攸县分别确定了30名和20名畜牧技术推广编制和人员,炎陵、茶陵、株洲县以及城市四区均有乡镇动物防疫员兼职从事畜牧、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农机方面:目前,攸县和炎陵县已经改革到位,均采用以乡镇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茶陵县已制订改革方案,正在抓紧推进,醴陵市和株洲县正在启动该项工作。

三、下阶段工作任务

建设好乡镇农技推广中心(站),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2011年8月31日前)。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出详细的改革实施方案,并将实施方案报市改 4 革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已经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也要结合这次文件的主要精神,在5月底前报送进一步完善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1年8月底——11月30日前)。各县市区要按照审核批复的实施方案,科学安排、严密组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在10月底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2011年12月31日前)。各县市区完成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工作后,要对照文件精神,深入自查,认真总结,12月份市改革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部门对改革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上报省政府验收。

(二)工作措施

一是合理设置机构。我们按照省里的文件精神,要求各县(市)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按乡镇设置,作为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即乡镇农技站和农机站合并组建乡镇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牌子);乡镇畜牧站和水产站合并组建乡镇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站,与动物防疫站合署办公。城市四区和云龙示范区分别设置一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区农村工作局的二级机构。

二是科学核定编制。要求由各县市区具体测算,统一核定编制,按程序审批。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各类专业人员之间的比例要合理。经核定的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必须确保专编专用。

三是理顺管理体系。各县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实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和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即人、财、物归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乡镇人民政府配合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做好工作协调,人员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城市四区和云龙示范区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由区农村工作局领导和管理。

四是落实经费保障。我们要求各县市区财政按照省里文件的要求对改革后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实行财政全额供养,人员经费和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确保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正常运转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做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人员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作,没有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要及时购买,单位欠缴的由县级财政补齐,个人欠缴部分由个人补缴,切实解决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后顾之忧。

五是实施稳步改革措施。确保公正、公平。对乡镇农技推广中心(站)机构设置要公正对待,对农技人员的待遇、安置要公平对待。要重点围绕乡镇农技推广中心(站)人员的留与去、进与出,根据本镇经济实力、服务半径、现有人员等实际情况,制定和提出人员安置的具体意见。对留用和新进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和全员聘用制,对分流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妥善安置。使乡镇农技推广中心(站)的改革做到定性、定编、6 定岗、定人、定责、定酬整体同步推进。

六是提升队伍素质。要以农技推广人员成为“指导服务的多面能手、专业技术的行家里手、农业工作的参谋助手”为目标要求,以农民是否满意作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全方位提高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为农服务意识、知识水平、业务技能和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有一个明显的进步。为此,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全面进行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对定编定岗的乡镇农技人员全面进行为农服务教育、知识更新教育和学历教育,争取用一年时间普遍进行一次轮训,首先完成对所有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进行轮训的任务。二是实行多专业培训。把部分农技人员送入相关大专院校,通过培训后使他们比较全面掌握农林牧渔机等方面的技术,及早成为农民满意的“多面手”。三是加强业务考核。每年对乡镇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能力、参谋作用进行全面考核,以农民的评价为主要考核依据,对不称职人员及时调整、重新招聘。特别是要对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进行严格考核,培养“强将”带出“精兵”。

四、两点请求

1.请求给予资金扶植。乡镇农技体系改革任务重,时间紧,所需资金量大,因我市多数地方财力比较薄弱,请求省财政在按湘政办发[2010]71号文件要求支持的同时,对我市贫困的地方给予资金上的重点倾斜。

篇5:常宁市乡镇农技改革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推进会精神,切实加快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依据XXX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前农技服务体系现状

XX县辖X镇X个三农发展服务中心,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X万人;国土面积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X万亩,人均耕地X亩。全年粮食播种总面积X万亩,总产X万吨;油料播种面积X万亩,总产X万吨;大蒜X万亩,年产蒜苔X万吨,蒜头X万吨,辣椒X万亩,果树 万亩,年产果品 万吨,蔬菜 万亩,年产鲜菜 万吨。生猪存栏X万头,笼养鸡X万只,奶牛、肉牛养殖X万头。201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全县共有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机构X个,全部为全额预算单位。编制总额X人,实有干部职工X人,其中:高级X人,中级X人,初X人。共有基层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X个,均为乡镇级全额拨款单位,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体制。共有编制X名,实有干部X名,全县共有畜牧兽医县站X个,全部为全额预算单位,编制总额X人,实有干部职工X人;乡镇畜牧兽医站X个,均为全额拨款单位,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体制。共有编制X名,实有干部X名。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县级机构职责分工不明确,人员不能集中于农技推广;二是乡镇服务机构与县级服务机构脱节,不能起到应有的技术推广作用;三是知识结构、推广技能、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当前农业

技术推广需要;四是基础设施落后,办公条件差,服务交通条件不具备,难以适应需求。五是村级农技推广网点和有效机制尚未形成,处于线断、网烂、人散的现状。

二、改革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改革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机构设置,创新服务方式,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服务益能,加快构建设制度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到位、农民满意的基层推广体系。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2、基本原则

以优化县级、强化基层的思路,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整合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建立健全以县级机构为龙头,区域综合站为依托,镇综合站为辅助、村级服务站为延伸的农技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创新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职能。同时优化人员结构,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必要经费开支。

3、目标任务

1、理顺管理体制。实行“三权归县”管理,县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对其编制、职能进行整合,将区域(乡,镇)农技、农机、畜牧推广机构作为县级农技推广机构的派出机构,纳入统一管理的体系。

2、优化机构设置。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突出县域和区域产业特色,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科学设置基层(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3、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资格准予、竞聘上岗、职务任命、职

称聘任、绩效考核等农技推广工作新的运行机制。

4、提升服务能力。突出基础装备建设,提高推广服务能力。主要对办公条件、推广手段、服务设施进行完善和建设,为履行公益性职能创造条件。

三、机构设置及职能界定

按照科学合理、有效管理、加强一线基层服务力量、有利于业务开展和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原则,设置我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并履行各自职责,设立如下机构及给予职能界定。

1、县级机构

(1)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整合县农技站、植保站、园林站、种子站、农村能源办5单位职能,合并设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加挂县林业站牌子。正科级建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县农业局管理。

主要职能:承担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植物病虫害防控、园林技术推广,种子、苗木、肥料及农药市场管理及农资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农村能源建设;农业信息服务等职能。

(2)成立武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已建成)(3)县畜牧兽医管理中心

整合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县动物疾病防疫防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3个单位职能,合并设置县畜牧兽医管理中心。正科级规格,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县畜牧局管理。

主要职能:宣传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有关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承担法律法规授权的动物防疫执法工作:负责开展动物疫情监测、报告;负责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组织开展畜牧生产的质量安全监测和

动物药品质量安全监督:负责畜牧技术和畜禽良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开展畜牧兽医技术培训、咨询与普及推广:负责畜禽品种、饲草,饲料的检验、管理和推广工作。

(4)县农机技术推广中心。

整合县级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管理站、农机监理站3个单位职能,合并设置县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正科级规格,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县农林局管理。

主要职能:承担农业机械化推广、农机安全监理职能。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组织农机生产,并负责农机作业质量监测;组织开展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和农机技术培训;为农民、农机户提供信息服务和实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安全宣传教育等公益性职能。

(5)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所承担的各项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能,隶属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继续保留原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职能职责不变。

2、乡镇区域综合站设置

乡镇区域综合站按照“就近服务、方便指导”的原则,根据农业产业布局、特色产业开发、自然地理条件和交通状况等实际,整合乡镇农技、农机、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一体,设置区域性农技综合服务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站牌子。规范整合原有X镇X中心农技站合并为X个乡镇区域农技推广站,副科级建制,金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县农林局,实行独立法人和独立财务核算的“三权归县”管理。具体为:

(1)XX区域农技综合服务站:范围为:原XX镇农技站辖属。

(2)XX区域农技综合服务站:范围为原X镇辖属。

(3)X区域农技综合服务站:范围为原X镇辖属。

(4)X区域农技综合服务站:范围为原X镇辖属。

(5)X区域农技综合服务站:范围为原X镇、X三农发展服务中心辖属。

(6)X区域农技综合服务站:范围为原X镇、X三农发展服务中心辖属。

(7)X区域农技综合服务站:范围为原X镇、X三农发展服务中心辖属。

(8)X区域农技综合服务站:范围为原X镇、X街三农发展服务中心辖属。

3、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站建设

全县x个行村以村为单位配套建立村级服务站,办公场所设在村委会,每个村级服务站落实1-2名农技推广员,协助乡镇区域站做好组织、联络、协调、信息与宣传等工作,人员主要从种养大户、农村能人、科技示范户或村组干中选聘。

四、核定人员编制

全县现有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实有编制 人,现有农技人员 人(除去经营管理编制,乡级人员按实有人数核定)。本次改革涉及的县农技站、县植保站、县园林站、县种子站、县能源办等单位实有编制 人,现有农技人员 人,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的需要,科学核定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编制,确保乡镇区域站农技推广人员控制在农技人员总编制的三分之二左右。

1、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编制 人。其中:

①县级机构编制政府 人。

②乡镇区域站编制 人(每个区域站设编 人)。

2、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编制 人。

3、县畜牧推广中心编制 人。

4、县农机推广中心编制 人。

五、管理体制及经费保障

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乡镇区域站为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派出机构(副科级单位)。县农林局负责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业务、经费统一管理:具体负责任免区域站农技推广机构的负责人;调配区域站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负责区域站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业务考核等工作;管理推广经费、房屋资产及技术推广设备设施。所在乡(镇)政府配合县农林局负责组织农业执法以及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等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组织动员群众落实重大技术措施;提供农技推广机构建设用地;保障农技推广机构的房屋、试验基地、仪器设备等财产的安全等。

对县、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人员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的正常业务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村级农技推广员的报酬由乡镇人民政府比照同村村干部报酬标准纳入乡镇综合预算,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补贴。

六、完善制度建设

1、实行人员聘用制度

转换用人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县乡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建立岗位管理制

度,在编制数额内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坚持按需设岗、竟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要根据岗位的职责和聘用条件,在岗位空缺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竟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人员。聘用人员应优先从现有正式工作人员中选聘。新进人员一律按照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2、健全考核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评价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市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要求,坚持对工作人员进行全员考核,并不断创新考核办法。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业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3、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根据人事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规定,对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全面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必须通过由人事、农业职业技能鉴定部门组织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考试考核,取得农业技术推广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并经过注册登记,方可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4、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化和农业技术推广规律,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创新,提高推广效果。要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求,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5、建立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制度

制定培训规划,切实加强培训教育工作,保障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每年组织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每年培训人员不少于农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2,力争每两年将县农技人员轮训一次。同时,每年选派 50 名县乡农技骨干人员到省、市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进行业务研修。

6、落实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对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资金投入,将公益性推广机构的人员和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七、实施步骤

按照省、市要求,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务必于XX年底前完成,改革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制定方案阶段。于 X月底前研究制定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完善实施细则。

2、组织实施阶段。于X年X月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宣传动员,组织实施,完成机构设置、编制调整、竞聘上岗,X月底完成改革任务。

3、总结验收阶段。改革结束后,对照建设任务做好自查,于X 年X月底前形成书面工作总结报告,迎接省市检查验收。

八、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了加强对我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指导和组织协调,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县上成立了x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分管农业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农林、发改、人社、编办、监察等部门以及各乡镇的行政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林局。办公室下设三个工

篇6:常宁市乡镇农技改革方案

关键词:山东济宁,基层农技推广,成果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济宁时强调, 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推进农业现代化, 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 通过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村级农民技术员、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引导示范作用, 带动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 不断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1]。

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 集中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 分片包干, 广泛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截至2015年6月底, 全市组织市、县、乡三级农技人员共计3 705人 (次) , 累计办班425期, 面上普及726 次, 培训农民达6.89 万人 (次) , 深受农民群众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广泛欢迎。 全市共推广主导品种36个, 主推技术48项, 入户指导20.38万户, 指导面积达656.72万亩。

1 济宁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1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

经过多年改革, 全市已经实现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目标,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达到“五有标准”, 形成了“上下成线、左右成网”的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1.2 基层农技人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济宁市采取异地研修、 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 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分层、分类、分批参加部、省市三级组织开展的培训活动, 并积极推广“农业部科技网络书屋”, 为2 126名农技人员开通了个人书屋, 向农技人员宣传政策法规、新技术、新品种等。

1.3 农业信息化服务手段得到提升

通过开设12316农业科技服务热线、 短信平台和专题电视栏目, 定期向农民发送农业科技知识。 自2014年1月起, 济宁市在党建频道开播农业科普栏目《农事早知道》, 每周一期, 共播出了78期, 受到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 收视率不断上升。

1.4 “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机制成为农技人员服务农村的新常态

积极探索和构建以公益性服务机构为主导, 各类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大力推行以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的服务模式, 逐步形成了“农技人员-示范户-农户”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机制。

1.5 借助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 农技推广服务得到进一步延伸, 农民可以享受到私人订制服务

全市遴选技术指导员834名, 科技示范户8 330户, 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站点290个, 村级农民技术员381名。 按照每名技术指导员包10户科技示范户, 每户示范户包20名农民, 每名村级农民技术员负责本区域技术指导的分工, 层层签订责任书和服务合同。根据服务对象和产业的不同, 制定指导方案、撰写工作日志, 完成全年服务任务。

2 济宁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出的三大举措

本着优化服务、 提质增效、 强化保障的原则, 不断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质量和水平。

2.1 严把入口, 科学遴选

针对以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绩效考评中发现的部分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示范基地遴选不规范, 不能较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015年, 市里研究制定了严格的遴选办法和条件, 对职业农民身份、种植面积、年龄及性别比例、示范户的带动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细化, 示范户种植规模参考粮食直补核查面积的数据。 在符合遴选办法和条件的前提下, 项目县申报后, 市级进行严格审核把关, 确保优中选优。

2.2 严把出口, 强化监管

为全面掌握项目实施情况, 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专题调研和年度绩效考评等监督检查活动, 积极与项目受益者和实施者进行座谈, 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到位。 2014年, 市农业局与全市45名创业培训学员、33名职业农民学员、36名技术指导员座谈, 查看项目县档案资料, 电话抽查了1 150名职业农民、1 880名示范户, 职业农民抽查比例达到36%, 示范户抽查比例达到20%。 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 共筛选出44名不合格的技术指导员, 并将考核结果在全市范围通报, 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扎实做好项目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2.3 提质增效, 强化保障

全市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加强人才建设和信息宣传等工作, 进一步提高科技工作整体水平。 自2012年以来, 市农业局每年列支70万元用于创新农技推广体系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与市科技、人社部门联合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农业科技宣传周活动、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专家服务基层活动。 全市组织开展了“优秀农技人员”和“十佳农技推广机构”评选活动, 对优秀农技人员给予绩效奖励, 并将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向基层农技人员倾斜, 进一步激发了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 此外, 全市还连续两年组织市农口部门分产业统一编印教材, 作为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的参考资料进行免费发放。 同时, 市农业局把信息宣传作为发动群众、提升农业部门形象、督促工作创新的有效手段, 2015年上半年, 向部、省、市三级媒体上报信息56条。

3 济宁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2015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改革进入深水区,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济宁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坚持以改革为动力, 以科技为引领, 以法制为保障, 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在高起点上主动作为, 努力创新工作方法, 把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2]。

农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农业科技的竞争。 增创济宁农业发展新优势, 最根本的就是要全面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深化产学研结合, 尽快形成一批有利于农业产业拓展和农产品价值提升的关键技术和特色产品,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3]。 鼓励科研单位和各类经营服务组织承担农技推广体系, 大力推广电视专栏、网络书屋、云平台等信息化服务平台, 建立以农村技术员、科技特派员、农技推广员、农业信息网络为主体的一体化服务新模式, 努力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洁.深化改革加强天津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J].天津农林科技, 2010, 1:1-3.

[2]徐海滨, 林淑红.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思考[J/CD].基层农技推广, 2014, 2:6-7.

上一篇:我的星星会开花下一篇:居民健康建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