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技术培训材料

2024-05-07

学校信息技术培训材料(共8篇)

篇1:学校信息技术培训材料

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新集乡中心学校位于新集乡新集村上川队,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78名,专任教师35人,学历和任职资格合格率均为100%;学校现有微机室1个,学生学习用计算机50台,教师用计算机人均1台。各个班级、各个功能室都安装了一体机。学校正在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接入20M电信网络,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学校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在提升学校办学特色,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促进作用。成立了由校长主管、副校长分管,教务处组织实施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确保了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重视培训,提升应用能力和水平。为了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一是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国培计划网络研修学习和有关信息技术的网上学习培训;二是选派年轻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全国、区、市、县各级各类培训;三是聘请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面的专家来校做培训讲座;四是信息技术能力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常抓不懈。在培训过程中,注意做到“四个重视”,即重视教师在培训中带上问题学习,做到答疑解惑;重视理论联1 系实际,学以致用;重视培训交流研讨,结对帮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本着“边培训、边运用、边总结”的思路,在培训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有效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

3.广泛应用,与时俱进。随着学校信息化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普及,对教师应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的能力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学校确定了“教学中广泛应用,在应用中不断提升”的方向,具体做法和内容如下:

一是要求教师必须借助信息化设备,使用信息化手段和网络数字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二是把信息化的应用纳入课堂评价体系,督促教师养成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习惯;三是定期组织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示范课和观摩课,发挥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老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从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PPT简单课件的制作和网络资源的下载入手,逐步提升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资源的基本能力;五是全面开通了教师个人网络空间,通过空间交流、资源上传、资源共享和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的操作应用能力;六是全面建立了教师个人网上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教师自己输入个人信息,提高操作技巧、感受信息化给工作上带来的便利,增强了大家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兴趣;七是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库,资源共享;八是通过学生学籍系统、体质监测系统、实名制系统、安全教育管理平台、禁毒教育平台等各类网络管理平台的操作,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4.落实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测评工作 根据《彭阳2 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测试细则》(彭教体发〔2017〕59号)文件精神,学校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制定了《新集乡中心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测评方案》(新校发〔2017〕15号)文件,学校建立了完整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档案。并从2017年3月至4月两个月的时间里,对全校35名教师全部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先由个人提出申请,再由学校教务处随机观课考查,最后由学校测评专家组成员进行正式考核。测评结果为优秀14人,良好19人,合格2人,并于2017年5月8日通过了县级考核。认真总结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的经验、成绩和不足。

三、取得的成绩

1.学校信息化设备已完全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2.信息化设备在教学中的使用率达到了100%。3.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遍达到了熟练或比较熟练的程度。

4.学校先后多次在各种研修学习中获得优秀组织奖;有20多人次在区、市、县组织的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奖;马玉英参加固原市“五个百”大赛获得一等奖;王丽老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得区级三等奖。马玉英、马月萍、张晓莉、马利娜等老师在参加教学技能竞赛中分别获得县级优课奖。李亚琪在固原市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四、存在的不足

1、“为用而用”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信息技术的使用在课堂上要“适时、适度、适当”要用的恰到好处,好的技术应该是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2、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很难物尽其用。由于制作一个好的电子课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远高于传统备课,教师制作课件往往只有拖拽、遮屏、勾画等少数几个功能,屏幕频繁切换,导致教学内容琐碎零乱。

3、学校缺少信息技术设备维修方面的人才,借助社会力量维修的成本太高,而且不够及时。

彭阳县新集乡中心学校 2017年12月25日

篇2:学校信息技术培训材料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

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学校的全体师生对专家领导莅临我校进行验收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

下面,从五方面对我校创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示范学校”进行简要汇报。

一、领导与组织

1、成立了以XX校长为组长、XX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王校长主要负责全面规划和硬件建设工作,分管业务的校长负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具体工作,信息技术中心全面

负责技术工作,教务处主任全面负责课程整合工作。

2、为了切实加强数字化学校创建工作,制定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实施方案》。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每月至少一次召开会议,研究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操作和应用,先后通过决议,形成了课程整合全员参与的例课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引入课程整合要素制度、教师定期培训制度,等等。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级以上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研活动等。开学至今,我们没有放过一次上级教研部门安排的活动,尽可能多的让教师走出去,学校把这些活动看作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出名师创名校的重要渠道之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己列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并且在课堂教学评价、教师业绩考核中占有一定份量。在经费投入上,我们发挥民办学校的优

势,从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到软硬件的购置,我们都以得力措施,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向高质高效发展提供好的环境。今年,我们通过竞标,投入了元用于校园一期工程硬件建设,投入元用于购置办公用台式机、笔记本。

二、信息化资源建设 电教资源的购置上,我们舍得投入。今天,我们通过竞标,元用于购置资源平台、学校站系统,后期我们还不断添置能产生价值效益的软硬件。

开学以来,我校就数字化校园平台使用、校本资源收集上传、博客建立、多媒体硬件使用等工作进行了3次集中培训,2次分散式实地培训。领导带头参加,教师边听边练,络管理员现场解答,考核合格率达100%,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11月4日,我们又对使用PowerPoint xx进行课件制作进行了提高培训,90%以上的教师己掌握制作普通课件的方法。

学校站的建设,我们购置了价值15000

元动易的、最新版的Smartshool,己在我们学校服务器上安装,我与滕主任正在进行模板的设计中,目前正在测试运行中。考虑学校服务器上站络安全问题,我们当前使用的是中国现代教育上空间站,页内容比较丰富、具有明显特色,交互性强,可在内外浏览,我们有专人负责站的老师进行及时更新。学校内,我们有资源整合系统、教研站、络硬盘等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学科资源,对于资源库,我们仍在进行资源的上传中。此外,教师办公用机可登录市教育信息中心的教学资源库等。

依托教研平台,教师们通过“协作组”、“集体备课”等栏目积极参加上教研,利用其中的电子集体备课平台,实现了教师备课的无纸化、共享化。通过站、资源库、络硬盘等平台,我们实现了校本资源的共享。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 我们积极组织、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各级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相关 的校级培训,我们制定了计划,重视过程、并形成了培训成果。开学至今,通过培训及带动作用,我们的电脑制作活动,教育博客两项培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在今秋我县教师教育博客评比中,我校有10名教师博客、个人主页获得了一等奖。电脑制作活动辅导,我校汇集了全县小学段的非常知名的精英,滕广亮,崔明霞,宋爱苓,前段时间,我们送交了9件高质量的参赛作品。通过培训课时证统计,XXX等教师近三年,每人两次以上参加市级以上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

通过集中培训、分散自学、帮扶带动,学校100%的学科教师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100%教师能够使用微机进行文字处理、辅助教学、简易课件制作。得益于良好的数字化氛围、方便的软硬件设备、教师自觉参与自学培训以及队伍的年轻化,我们的学学科整合覆盖率轻松达到了100%,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比率达100%,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上

课的比率达总课时的80%。

四、教学研究

52名学科教师中,在原单位负责教育科研工作的有5人,另外还有大量的从事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也加入到了我们育才双语的教师队伍。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方面,本校钟仁慧老师主持、石静等老师参与的市XX级课题,校长主持、XX等参与的省级课题,都正在结题中。10月,我校的XX老师承担的县级现代教育技术子课题,己顺利通过结题。

教师们积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相关活动,积累了丰厚的教学成果。现有市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能手13名,近三年,省级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公开课获得者11人,全国电脑制作活动辅导奖5人次,学生相关获奖作品过百件,教师市级以上获奖论文、课件等30余篇。

教师们积极参加由教务处组织、教科室协作的全校性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公

开课、研究课,吴春红等老师的整合课同获省二等奖。

五、综合达标

我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XX老师的班级博客,以其师生互动好、教育元素宜为学生接纳,被《昌乐报》作专题报导;我校教师参与的在微机室开展的信息技术技能大赛,被省教育厅站采用;电脑制作活动辅导等一些活动,在县教育局平台上登出。

教师们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索中,积极参与校本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三分之二的教师,录制并上报过市级电教方面的课例,所有任课教师都能根据课程,制作简易的课件,用于学科课堂教学,在不断丰富着我们的校本资源库。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工作部署、接受专家指导、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力争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中续创佳绩。

汇报到此结束,恳请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

篇3:学校信息技术培训材料

计算机专业学生不能广泛地代表高职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学习情况,本文中提到的高职学生,以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代表。

1 课程中的信息技术能力分析

1.1 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用

本文对常熟市教师进修学校一届涉外会计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置进行了了解 :第一学期,计算机基础(计算机一级B)每周开设4节,其他非信息技术课程30节 ;第二学期同上 ;第三学期,FLASH动画制作每周4节,PHOTOSHOP图像处理4节,其他30节 ;第四学期,多媒体每周4节,其他27节。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不再开设信息技术课。

以上案例典型的代表了目前非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课课程设置的现状。计算机基础、动画制作和图像处理是目前市场上的基础要求和热门技术。各地方职业类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是按照地方特色及就业需要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偏向专业化,例如 ;理科类学生开设语言类课程例如C语言。美术专业开设平面设计课程,中文专业开设中文排版课程,大部分专业普遍学习CAD软件和PHOTOSHOP软件。除了这些专业软件的学习外,以考证为主的计算机一级、一级B等课程是高职学生最基本的计算机课程。当然这也因学校而异,有的职业学校的非计算机专业只开设一门考证的课程。

1.2 教材选用和课程设置对信息技术能力的影响

高职信息技术课选用的教材一般都由各个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甚至是任课教师自己决定,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或者说根本是无章可循。教材的选用存在以下的问题 :

1)信息技术教材出版混乱,增加了合理选用的难度。同一门课程的教材竟多达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同时教材内容低水平重复,也给选用优质教材带来了难度。教材选用的混乱势必影响课程内容的混乱,教材内容对高职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参差不齐。

2)教师选用信息技术教材的范围不广,选用教材的信息不够顺畅。目前,教师很难掌握比较全面的教材资料,因为信息技术教材出版多、更新快,而教师的信息来源有限。教师对教材选用的局限性容易造成课程内容与市场的脱节,进而造成学生能力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3)市面上关于信息技术的书本基本上以个别软件的操作指导为主,没有系统培养高职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教材,能力培养较为片面。

2 课程中高职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笔者设计了一份问卷,对象为信息技术课教师,课程涵盖了3D动画制作、FLASH动画制作、CAD设计制图、计算机基础、网络和网页制作、图像处理、数据库等。问卷询问教师在其所承担的课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哪些方面及侧重点。调查的对象是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的32位信息技术教师。发放问卷32份,收回问卷32份,皆有效。对问卷数据统计整理,见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每项能力的“重点培养”和“涉及到”选项大部分教师都选择了,说明对学生信息技术相关能力的培养高职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都注意到了。其中,对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有一部分教师选择了并未涉及,可能由于上课机房环境的原因。“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懂得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处理”,这一项能力似乎相对较为忽视,更有3个教师选择了“根本没涉及”。教师对于高职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更为注重。对这项能力,只有一个教师选择了“不清楚”,其他都选择了“重点培养”和“涉及到”。“达成目标过程中,懂得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处理”和“使用有效的渠道搜索和获取信息”这两项所有的教师都选择了“重点培养”或“涉及到”,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这两项能力有助于高职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把握新信息。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是企业所看重的能力,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们也都意识到了这点。

应该说,大部分高职信息技术教师对于有针对性培养各专业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是有一定把握的。由于现行的教育制度是不对高职学生进行统一评价考核的,在避免了应试教育弊端的同时,就业后学生的反馈就成为评价高职教师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高职信息技术教师只有通过自己有限的信息反馈渠道尽其所能地调整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的信息技术能力能更多地适应就业需求。综上所述,来自课程设置的自由、教材使用的混乱以及教师水平及教学反馈的局限性等使得现阶段高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

篇4:学校信息技术培训材料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校本培训 培训模式 培训内容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08-021-02

一、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现状分析

2004年《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颁布后,全国自上而下已经普遍展开了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同样,在进行教师培训的研究模式方面,大量的文献研究及经验总结都层出不穷。结合多方的意见,在培训模式上主要分为由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形式和由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形式,对以上两种培训形式的利弊意见各异。

现在很多研究都表示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主战场在学校,通过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培训和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效益,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他们都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出很多经验,大多数把校本培训模式归结为六部分,即“分析培训需求→设计培训内容→创设信息化环境→选择培训方式→培训管理与评价→反思总结提高”的模式。但是,他们都是以城镇学校作为研究的对象,且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要把相关的模式转移到农村学校的信息校本培训中却遇到很多问题。

二、现有的培训模式在农村学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自2004年开始,笔者就负责学校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方面的工作,并负责开展各项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及技能考试、技参比赛等。在多年的工作中,我参考了多方不同的模式,应用到培训实践过程中,通过工作中的亲身观察、反思和受训教师的深入访谈,笔者发现,当前的培训模式对农村学校的教师存在着不少的制约问题,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 农村学校教师的结构特点。农村学校教师以青、中、老构成,且中、老年教师为主要的教学力量,他们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不高。如果按照当前大多数的信息技术培训的模式进行,会造成很多教师跟不上,久而久之就会放弃。

2. 农村学校管理水平的制约。农村学校管理水平低于城镇学校,这是普遍的现象。学校的领导意识不强,对教师每次培训的内容及意义不了解。每学年由学校组织的培训多以完成检查任务为主。其次对教师的培训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直接造成教师的接受培训心态不正确。

3. 培训形式脱离学校教学实践。对于目前的培训,受训教师的普遍反应是主讲教师不太了解农村学校教师的实际学识需求,其所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学校教学实践,缺乏典型案例。长此以往,造成教师把培训当成是完成考核或评职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4.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受训教师能力层次差异很大,其所工作的学校软硬件环境也有很大差异,培训中没能进行合理安排相应的内容,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实际水平有一定距离,影响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且教师参加培训完毕后对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不多,而内容又很多,很快又忘记了,效果不理想。

5. 受地域及时间的限制。由于地处农村,网络及计算机应用都不是很普及,且相关的主管部门一般都不会在教研教改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此类学校,那么由上级到教师,直接造成心态上的不端正,要改变教师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是培训的难点。同样受地域的限制,在开展培训的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难度。

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过程中,如何开展校本培训的模式,只是工作的总体方向,当我们把需求分析了,培训内容确定了,相关的制度制定了,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工作是否就能顺利进行,会不会中途流产?其实,更应该关注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调整,细化工作的步骤,才能使校本培训长时间深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三、细化培训模式的几个要点

笔者从参加学校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中反思,认为在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中除要确定的工作目标、培训模式外,更要关注和解决的以下几个要点。

争取上级管理部门的关注,以上级带动学校领导的重视

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加强对校本培训方面的重视。通过参加申报“省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或省级、市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题作为工作的基础,引起学校领导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促进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发展,并确保校本培训项目的开展,及学校在校本培训方面的经费支出。

完善学校校本培训的组织与管理

成立校本培训的领导机构,完善机构人员配置与分工;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制定校本培训的规划与方案;制定考勤制度等。根据每次培训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的计划、内容、评价机制等。

校本培训的内容制定

由于上级主管部门一直都有集中教师开展信息化培训,所以在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内容方面不能与之相冲突,避免内容上的重复,应该成为其补充。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

加强设备使用方法的培训

现在学校在信息化方面所投入的设备基本如下:以教育网为接口连接互联网;校内组建以千兆为主干,百兆为支干的校园网,连接各教学场室;多媒体教室平台内装有计算机、实物投影仪、音箱等;配备学生电脑室、教师电脑、电子阅览室、物理电教室、化学电教室、多功能电教室等;组建学校一卡通系统。以上配置基本可以实现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但教师平时所接受的培训都是以软件的操作为主,且由于教师的水平不一,有大部分教师对设备的使用不熟悉,甚至不懂以致不敢使用。有时,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设备出现一些简单的故障或使用不当等问题时,不懂得进行即时处理,误了上课的进程等问题时有发生。

nlc202309031829

针对此问题,在学校校本培训过程中,可以在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方面加强培训。可以级组或科组为单位,开展讲座或实操示范形式进行培训。

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加强综合操作的培训

近几年来,多数教师都参加了由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培训。但是,培训的内容都是以单一的软件操作为主,或以完成某个单一的目标为任务的教学。教师在接受培训后都达标了,但是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要综合运用到多方面的计算机知识才可以更好、更合理的完成教学的目标。如要制作多媒体的课件时,很多时候要求进行声音、图片处理。但是很多教师只会在网上搜索一些现成的素材,再把它们添加到课件中去;有的教师在课件的制作时,只能强行的把相关的素材添中到课件中,对课件的布局和颜色的搭配等问题处理等不好,结果课件的显示效果很差等等。

根据以上两点,作者提议可以在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时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A. 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培训;

B. 教学设备常见故障与故障排除方法;

D. 视频的录制与编辑培训(声音的格式转换、剪切、压缩等);

E. 图片的编辑(图片的制作、格式的转换、压缩等);

F. 课件制作时的注意事项(声音的协调、内容的布局、颜色的搭配等);

G. 教学主题网站的制作(主题的选定、网站的布局、颜色等);

具体操作中,我们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相关的培训内容。

培训的形式

因为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信息化渗透到学校教学教研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培训。

集中讲座

这是最普遍,也是最容易集中大多数人进行的培训形式。方法可以以学校的教师或外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培训内容适合大部分的教师,且培训的内容涉及面广。但内容难有针对性,且培训时间安排有难度。

分组进行讲授或示范操作

学校每周都会进行科组或级组的会议,可以利用这些会议的时间进行一些简单的、简短的讲授或示范操作。

以科组或备课组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

制定科组或备课组活动计划、科组信息技术培训制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的形式进行培训,并做好小组活动记录。

成立学校校本培训资源库,让教师通过校园网随时进行查询或自学

校园网的建设是硬件的建设,而资源库的建设是软件的建设,作为校园网的软件部分,教育资源库制约着校园网硬件部分的应用。有了信息资源,才能提供服务,才能方便教师的教学,方便学校的规划管理,方便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库的规划建设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便于教师随时随地浏览查询;资源库要实用也要适用,资源库的内容该紧贴培训的内容大纲,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发挥教学辅助作用,紧贴教学;使之真正成为教师学习参考;资源库的建设要易于使用,要易于教师通过网络进行交互自学;资源库的规划建设要具有扩充性和兼容性,还要有点前瞻性,有利于资源库的充实及各种现成资源的集成,便于集中管理。

一个好的资源库应该能够进行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教师可以自行添加资源;资源种类齐全、科学;要有一定的权限设置;系统维护和管理简单。

资源可以为三大类:学习辅导类、学习心得类、共享类。

四、总结

校本培训的模式应该是灵活变通的,在进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我们除做好总体的规划外,应更多的关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细节,把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够惠及更多的教师,工作才能持续进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长抓不懈,我们培训者必须时刻关注农村学校教师的发展,不断的引导他们深入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工作,不断的促进他们的成长,最终使农村学校教师能够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技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达到对学生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教学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王娟.张豪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模式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4期.

[2] 张成光.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08期.

[3] 艾红梅.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1年第10期.

篇5:学校信息汇报材料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全球信息化正在不断冲破传统的时空界限,开创新的经济时代,这种趋势正逐渐波及教育领域,给教育带来新的契机。2004年至今,我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定位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上,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构建教育信息化校园环境

(一)积极投入,构建学校网络系统。

学校现拥有58台电脑,拥有6个多媒体教室,一个电子备课室。全校每个教师都可到备课室查阅网络上的资料,下载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室每天都为老师开放,随时可以到多媒体教育上课。另外,学校装了宽带、校园网光纤,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构建了教育信息化的校园环境。

(二)内外结合,建设资源库。

学校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加强了资源库的建设。其表现:采取以老师收集整理为主、购买为辅,分步建设、共享使用的资源建设模式。

1、自已开发、采集资源。一方面,学校利用互联网上的免费资源,上网搜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数据等各种素材,组建学校的资源库;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利用资源工具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如教学案例、教学课件、视听素材等。

2、接入校园网,共享教育资源。

二、广泛开展电子备课、教研与培训,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认真备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出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努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根据计算机课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机整合,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给他们设计不同的教

学任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计算机作业包括上机作业和书面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经常上网查找相关内容的题目或根据实际自己出题目。注重个别学生的辅导,注意分层教学。在课上练习时间或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所有学生都愿学、乐学,学有所得。我校学生制作的电子图画有10余人获区一、二、三等奖;有1人制作的word版报获区一等奖;我本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随着鼠标的点击,教师可畅游于网际之间,汲取其教学所需的信息。学校现在大部分教师已采用电子备课。2008年至今,学校多次组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培训和课件制作培训。利用每周五下午的学习时间,针对各个层面进行培训。作为现代教育资源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其在教育教学的运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这种新型现代教育资源已被广泛运用。先后有多篇信息技术论文、课件获市区级奖励。

三、学校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成为可能。

(一)学校网站日臻完善,加速了学校管理现代化步伐。

2009年学校组建了学校网站,使学校网站成为学校管理的窗口。随时发布最新的学校动态,并积极利用网络互相学习。

(二)新课程教研,带动了全校的信息化校本研究。

新课程的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新思路,网络机房在课余时间要对学生开放,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操作的时间,维护好自己的网站。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技术学科汇报材料

武清区段庄小学

篇6:学校信息技术培训材料

学校信息宣传先进个人材料

我紧紧围绕我校“内涵发展、外树形象”的办学思路。我认真学习上级宣传工作精神和业务工作知识,不断加强自身宣传工作能力,提升自己的宣传水平,争取做好学校宣传工作。

一是形成高效的宣传机制,高质量完成本单位宣传任务。我坚持及时完成通讯稿件,精心选材组稿,保证稿件的高质量,在第一时间完成宣传稿件,并及时上报给XX市教育网、济宁学院网站、曲阜市教育网等网站宣传平台,同时投稿给各级教育刊物,争取最大最广泛宣传效果。自14年来,在XX市教育网发布信息5条,XX学院网站发布信息15条,XX市教育网11条。2014年我校召开了XX省首届“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小学教育”研讨会,我将全部视频、文字资料进行整理,提供给新闻媒体,通讯材料多次被引用,该项工作发布在山东新闻网、山东教育厅网站、曲阜市教育网等宣传媒体上。2011年我校承办中国小学学会“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研究影响”课题第三次研讨会,我除了完成稿件通讯之外,还精心选裁视频上报到济宁市教育网并在第583期播出。

二积极建设本校宣传阵地,打造一流宣传平台。09年,我担任学校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对外宣传工作,开始承担校报《菁莪园》的主编工作,我大胆创新,扩大版面,精心组稿,使学校校报更富有特色。共编辑校报15期,同时邮发给济宁市教育局、曲阜市教育局、家长委员会成员、校外辅导员、学校联谊单位等,让校报成为宣传和汇报工作的重要载体。为推动学校现代化建设进程,我校提出大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学校内部外部互联网络,重点是通过网站建设,自从2014年初,历时一年,经过对网站特色的定位,广泛的征求意见,多次精益求精的修改,我校网站终于在2014年4月19日建成富有特色的第二附属小学网站,正打造成为对外宣传的平台,展示学校形象的靓丽名片,提供教育教研交流的平台。

三是提升宣传高度,追求更高宣传平台。学校的办学之路和特色发展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为加强宣传工作,2014年起,我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在《人民教育》、《济宁教育》、《少年儿童研究》、《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论坛》《XX教育》等多家刊物发表宣传彩页,我负责组织相关宣传图片、学校特色办学文稿,进行版面设计、开展信息通讯等。为这一系列刊物中提供了高质量、高规格的宣传资料,通过宣传为我校赢得更加广泛的声誉。

篇7: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作为省、市两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围绕“绿色数字化校园建设”这个试点主题。我校坚持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融合创新”为原则,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资源、信息交换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支撑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

一、统筹规划、构建体系是落实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前提。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我校专门成立了由唐晓芳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负责人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个模型、两个层面、三个阶段” 的学校信息化工作建设和发展模式。一个模型即:基于以硬件环境和网络为基础,完成从标准化建设到资源服务,再到个性化共享应用为主线的学校信息化建设结构模型。两个层面即:做好规划和实施两个层面的工作。按照顶层设计——制定方案——完成建设——应用反馈这个过程理顺管理体制。三个阶段即:按照教育信息化发展过滤,我们将信息化试点工作规划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整合建设三个发展阶段,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二、优化整合、专项建设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管理和投资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实施“两个优化、四项建设”,达到了预期信息化环境建设要求。

(一)、实施“两个优化”,确保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1、优化管理机制,规范信息化建设。为了确保学校信息化

支撑体系的良好运转,学校建立了“行政与技术两条线管理”的共管机制。行政方面:从基础设施、支持服务两个方面制定完善管理办法;技术方面:从资源建设、教学应用、用户行为三个方面实现从网络平台到信息资源再到用户的全程监管。

2、优化建设标准、促进资源规范建设。我校以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为基础,制订了学校《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学校网站建设标准》等规范标准和要求,为信息化共建共享奠定基础。

(二)、实施“四项建设”,健全信息化支撑平台。

1、班班通教学设施建设。学校多方筹集资金,科学规划,进行现代化技术装备班班通。学校现38个教学班,均配备集计算机、投影机、幕布、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一体的交互式教学触摸一体机。建成了多媒体综合教室2个,装配有投影机、服务器、教师机、110台学生机,安装了网络教学系统,能满足常规信息技术教学及电子阅览室的所需功能。

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拿出30万专项资金,用于学校信息化改造和完善学校现有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已建成的30兆校园网,实现了校园网与互联网联通。整个校园网络共有二百个信息点,其中40个信息点到办公室,50个信息点到教室。网络强大的信息量,开放性、交互性及趣味性已经使其成为师生开展教学、进行交流的平台和工具。

3、网站信息平台建设。学校建成高质量且受师生欢迎的主页。网页布局合理,内容更新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信息交流,实现网络化管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最优化环境。

4、电子书包项目建设。作为全省“电子书包项目”西安市

实验校,我校积极发挥这一全新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作用,在做好管理应用的同时,并申报了与电子书包项目配套的子课题,围绕课题目标,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试点和推进,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案例课程,并在全省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奖,有效促进了电子书包应用水平。

三、资源共建、应用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除了完善的信息化设备,信息化在学校教育教学产生效果的关键是软件和资源建设。为进一步提升资源共建共享成效,达到信息化资源建设目标,我们不断完善资源建设系统,坚持购置资源、平台建设和校本开发三结合,有效解决学校信息化工作资源支持、交流、管理等问题。

(一)、积极购置资源。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购置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软件,推广使用省三级发行网推荐的电教教材,购置有课件操作系统、教育软件资源库、素材库等,极大的丰富了学校信息化软件装备。

(二)、建立校本资源平台:针对各类资源库建设无法实现跨平台浏览和建设标准不统一的矛盾。本学期学校采用软硬件结合,投资20余万元,购置教学视频移动录播系统和教育云管理平台系统。运用模块化的B/S架构设计,通过IE浏览器实现资源的生产管理、存储管理、使用管理,进行网络互动教学、网络教研、网络培训、基础网络互动会议等活动,更好的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目前正在进行前期的设备调试和软件用户身份认证和用户名分配管理。

(三)、自主研发资源:学校鼓励引导教师搜集、整理、开发和制作教学课件和素材,并在校内共享。先后建立了教学资源课件库、视频库等自主资源库,使优质资源数字化,易于共享获

取。同时,学校在全区率先借助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开展大学区跨区域网络互动课堂教学,实现了远程资源、网络资源和自备资源的全面共享,为实现不同区域学生共享名师课堂和优质教学资源提供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

四、强化技能、优化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其应用水平是检验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标准。学校通过建立“两机制”建设,促进信息化建设师资队伍的提升。

(一)、建立全员培养长效机制。学校详尽的培训计划,本着“普及兼顾提高,应用兼顾开发”的原则,通过外出学习、全员短讯等形式,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目前,我校95%的教师可以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运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个人主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及教师展现自身素质的重要载体。

(二)建立优化课堂教学长效机制。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我们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是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教育科研,鼓励支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充分运用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实施技术和课堂的整合。二是深入课堂,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组织教师上好公开课、示范课和研讨课,同时举办教育资源进课堂教学实践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利用典型课堂案例进行教学交流、研讨与反思等。

五、成效引领、成果推广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动力。

学校优质的管理保障体系、先进的教育信息化设备、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催生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丰硕成果。

(一)、支撑特色办学成效显著。信息化建设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档案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的个个领域,有效引领着学校的创新发展,特色化办学成果显著。学校先后荣获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陕西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陕西省课题研究先进单位、陕西省特长生综合素质教育基地、西安市校本研修基地学校等殊荣。

(二)、师生信息素养显著提高。2012年以来,13位教师课堂实录和课件获国家级、省级奖励,26篇信息化相关论文获奖。5名教师荣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居全省之首。4名教师分获“西部六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应用大赛一等奖,12位教师获西安市小课题研究优秀奖,他们的研修博客在全市展示。王亮老师获全市电子白板应用大赛一等奖。杨运江老师获西安市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一名。美术组、信息组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32名学生获奖,获奖人数和等次居灞桥区第一,处全市前列。

篇8: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学校发展

●创建平台,提升管理效益

1.独具特色的学校网站

校园网站是一所学校展示自我风采的窗口,也是学校与社会、家长、学生联系的纽带。我校的校园网站是由校领导、信息管理员及优秀教师代表组成的研发小组,经过充分调研后制作而成的。网站以正版Server 2003构建,整个网站由学校概况、校园新闻、通知公告等栏目组成,网站欢迎页即为艺术化的“网站徽标”,这是一个红色的展示善耕百年历史的标志,教育教学热点重点则设为飘动的图标,放在醒目位置,以引起教师、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的关注。首页的左边建立了校园OA系统、电子图书馆、学校资源库等内部网站的链接,下方建立了与苏州教育网、苏州网上家长学校等相关教育部门的网站链接,网站上有每个班级的博客,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定期会将班级活动照片、学生成长点滴记录、班级事务通知以及学科学习资料等内容发布在博客上,以便家长和学生了解校内生活、拓展课外学习空间。首页上还建有网站检索功能和访问统计功能,能对本站内容作简单搜索和访问统计。

2.功能强大的管理平台

学校OA系统是一个内部工作平台,其主要功能是发布、交流信息,涉及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所有信息都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及时送达学校的各个“角落”,校内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校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事情,同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直接参与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我校各部门也同样注重研发符合自己部门工作特点的管理系统,以此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效能。例如,基于实际需要,学校研发了排课系统,彻底解决了以往手动排课调课的烦琐工序;总务处建立了网上保修系统,通过报修、审批、进展、反馈这一流程,学校教师对此报修情况了如指掌,管理者也可以据此考核部门工作。同时学生成绩分析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园资产管理等常规性校园管理系统学校也一应俱全,大大规范了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总之,通过研发和运用管理平台,学校管理更具实时性、准确性和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管理民主化,提高了工作实效。

3.各科教学的资源库平台

技术、资源与教学如何合理地排列出系统结构,创造多元化的(教育与教学、质量与督导、反馈与整改)质量管理成为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各学科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质量管理至关重要的研究重点。学校通过自主开发、资源整合、择优引进等措施充实网络资源,在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努力建设学校自有的教学资源库,学校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库的建设,注重日常的积累,将教师教学中的优秀教案、课例、心得、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资料、教学活动等充实到资源库中。目前,不断充实的资源库正在教学中发挥着无法估量的重要作用。

4.参与互动的“家校通”平台

早在前几年,我校就引入了“家校通”短信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是一个融合了手机、语音合成、计算机网络集成综合服务、Internet等多种先进IT技术的新一代家校联系工具。通过它对学生、家长、学校三方的信息予以有效链接,实现学校和家长之间全方位的沟通,家长可通过计算机或者手机进入平台查询孩子在学校的各项表现,及时获取教师的留言和通知,同时可以把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和自己的想法及时反馈给教师。最近学校还建立了善耕微信公众账号,运用此平台启动了全新的家校互动新模式。

5.应运而生的专题教育平台

教育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认知程度有所变化。为此,学校设立了专题教育网站,如安全教育平台,可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宣传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通过互动体验形式检测安全防范技能。本年度,我校先后建立了牛牛红十字急救教育平台、四大传统节日教育平台、姑苏神韵教育平台。这些平台的搭设,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锻炼了学生的技能,为学生成长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积极探索,变革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介入,促进了教与学的变革,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课堂正在逐步代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我校积极探索学生主动、技术无形、交互充分的未来课堂模式,努力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记录工具、情境工具、交互工具、认知工具、反思工具、管理工具。目前,学校电子白板已实现全面配备,每年定期开展电子白板应用培训,教师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已形成常态化。教师的多媒体运用技能日趋成熟,学校常态应用达85%。在教学研究中,基于综合学习或探究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深层次学习,我们确立了“以学为主、学用结合、整体提高”的教学理念,对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研究,挑选出一些典型的有利于开展网络教学的内容,然后对它们进行网络环境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再根据课时的设计方案做好网络环境资源的开发,并使之与课程内容相匹配,最后投入课堂教学进行实验,并加以改进和定型,归纳提炼出各学科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基本模式,在实践中加以推广,效果良好。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在区域整体推进微课教学的基础之上,学校教师积极探索微课教学对教与学促进的新策略。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微课培训,并组织二级培训,为全校教师普及微课知识。近年来,我校教学整合能力大幅度提升。学校目前正在尝试并推进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室里的学生均拥有一台数字化终端设备,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进行个性化、自主式的学习。

●挖掘内涵,深化特色建设

上一篇:幼儿园老师安全承诺书下一篇:科技厅机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