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管理初始化参数文件

2024-04-17

7管理初始化参数文件(精选2篇)

篇1:浅析oracle参数文件的管理

参数文件是配置整个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文件, 当oracle实例启动时, 需要从参数文件中读取其配置参数值, 并根据这些值进行实例内存结构及后台进程的配置。例如:设置SGA的尺寸, 确定数据库控制文件的名称和位置, 当联机重做日直志填满后, 是否要归档等。因此, 参数文件的作用非常大, 如果参数设置不当, 可能会影响oracle整个数据库的性能。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文件中的参数值, 从而调整oracle数据库, 达到优化oracle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性能。

1、什么是参数

数据库参数可以认为是"键=值"对, 例如一个很重要的参数DB_NAME, 该参数的存储为"DB_NAME=ORCL", 该存储的左部DB_NAME为键, "="右部的"ORCL"为值。我们可以通过"select*from v$parameter"语句来获取当前实例的参数值, 也可以通过"show parameter参数名", 来获取某个参数的值, 若想了解有哪些参数, 每个参数代表什么, 可以参考Oracle Database Reference手册。

2、初始化参数文件的分类

在Oracle 9i之前的版本, 参数文件一般为文本文件, 名称为"initSID.ora", 其中SID为数据库实例的标识符。该文件可以通过Windows的记事本程序或者Unix的Vi编辑器进行编辑。参数文件中的参数在实例启动时被读取, 任何修改都需要重新启动实例才能生效, 不能够动态修改参数文件的值, 即使有些参数能够通过ALTER SYSTEM或ALTER SESSION命令在系统级别或会话级别进行动态的修改, 但这些修改只是暂时的, 真正永久地修改还需要手工修改参数文件中的参数值, 但这增加了错误发生的几率。

但自Oracle 9i起, 增加了一种新的二进制服务器参数文件spfile, 服务器参数文件是一个维护在Oracle数据库服务器机器上的初始化参数文件。该文件不能够通过文本编辑器进行编辑。在默认的情况下, 我们使用ALTER SYSTEM SET命令就会更新当前运行的实例, 并且修改对应的spfile, 这样就可以大大简化了参数的管理。因为在使用文本参数文件时, 如果使用ALTER SYSTEM命令设置了参数以后, 如果没有修改initSID.ora参数文件, 就会产生问题, 而使用spfile则会消除这些问题。在Oracle 9i起, Oracle公司技术文档中强力推荐大家使用服务器参数文件, 可以使用该文件的新的特征来实现参数的存储和维护。

3、参数修改

我们主要介绍服务器参数文件spfile的修改。使用spfile的一个优点是使用alter system命令改变系统的参数时可以同时修改spfile参数文件中的值, 在使用alter system语句时, 可以在set子句中通过指定scope的值来设定alter systme语句的影响范围。

所谓的影响范围指的是:

1、对当前instance有效, 只记录在内存中, 重新启动数据库实例, 该参数就会消失。

2、永久有效, 所做的修改会记录在服务器参数文件中, 重新启动数据库实例, 该参数不会消失。

Scope的取值有以下三种:

1、scope=spfile该设置只能改变服务器参数文件, 数据库重新启动并再次处理spfile之前, 这个修改不会生效, 有些参数只能使用该选项进行修改。

2、scope=memory该设置只改变内存中的参数值, 数据库重新启动后不再保存该设置, 下次启动时, 设置还是修改以前的数据。对于动态参数, 改变立即生效, 对于静态参数, 不允许这样设置。

3、scope=both该设置改变内存和服务器参数文件中的参数值, 对于动态参数, 改变立即生效, 改变是永久的, 对于静态参数, 不允许这样设置。

如果实例在启动时没有使用spfile文件, 而是使用的是文本参数文件, 则alter system语句是不允许使用scope=spfile或scope=both子句的。如果使用了spfile参数文件, 则scope=both是alter system缺省使用的子句。

4、参数文件的使用

在安装数据库后, 或使用Database Configuration Assistant创建数据库后, 服务器参数文件可以自动产生。但有时我们需要创建一个"一次性"的参数文件来启动数据库来完成维护工作, 我们可以使用create pfile from spfile将服务器参数文件转成传统的初始化参数文件, 例如:

Sql>create pfile='c:initorcl.ora'from spfile

修改该文件的设置后, 然后可以指定以文本格式的参数文件来启动数据库实例。

Sql>startup pfile='c:initorcl.ora'

数据库就以"initorcl.ora"文件中的参数设置进行启动, 如果使用alter system调整系统参数, 必须要人工修改初始化参数文件才能够使调整的结果保留。若数据库使用了文本参数文件, 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个逆命令create spfile from pfile将从文本文件创建服务器参数文件, 例如:

Sql>create spfile='e:spfile.oral'from pfile

5、结束语

通过以上介绍, 我们了解了oracle初始化参数文件的基本知识, 了解了初始化参数文件的分类, 并学习了如何修改设置、如何让这些设置在数据库启动时保存下来, 并实现了两类文件的相互装换, 对于现在的数据库, 笔者建议使用服务器参数文件spfile进行参数修改, 这样对oracle数据库的管理就更容易, 更简便。

摘要:参数文件是配置整个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文件, 当oracle实例启动时, 需要从参数文件中读取参数值, 并根据这些值进行实例内存结构及后台进程的配置。因此, 参数文件的作用非常大。本文从什么是参数, 参数文件的分类、参数修改、使用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从中可以了解oracle初始化参数文件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参数文件,参数,实例,数据库管理

参考文献

[1].Thomas Kyte.Oracle9i&10g编程艺术深入数据库体系结构[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2].谈竹奎, 况志军.ORACLE9i数据库管理员高级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

篇2:7管理初始化参数文件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刚度、高比强度、良好的抗疲劳性能等一系列优点,能满足飞机结构重量轻、寿命长和可靠性高等特殊技术要求,已经逐渐成为飞机结构的主要材料。复合材料加筋结构是飞机最基本的结构形式之一,采用加筋方式不仅能获得最大的结构效率,而且还能够提高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稳定性,减轻飞行器的重量。然而,加筋结构在制造过程中,会出现分层、夹杂、空隙等多种损伤形式,这些损伤形式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分层损伤对面外拉伸强度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对含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加筋结构的破坏机理及力学性能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1,2,3,4]。

1 计算方法

加筋单元的破坏形式分为复合材料的破坏和界面胶膜的破坏,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比较复杂,主要有纤维的破坏、基体的破坏和分层破坏[5]。胶膜的破坏模式主要是面外拉伸和面内剪切引起的分层破坏[6]。本文针对不同的材料选用不同的失效判据,能较好的模拟结构不同的破坏模式。

本文采用ABAQUS进行建模,用两种粘接元来模拟蒙皮与筋条界面的未损伤胶膜和分层处的胶膜。研究胶接界面含有不同形式损伤时的分层及分层扩展行为。其中,粘接元A为自定义本构粘接元,粘接元B为ABAQUS自带粘接元。如图1粘接元A布置在损伤界面处,粘接元B布置在未损伤界面处。

1.1 复合材料失效准则

本文采用Cuntze准则,该准则以Puck准则为基础,并对其进行修正,能较好预测复合材料的不同失效模式,该准则在“世界复合材料失效预测大赛”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得到了广泛的认可[7]。Cuntze准则描述了复合材料五种破坏模式,纤维拉伸破坏FF1,纤维压缩破坏FF2,基体拉伸破坏IFF1,基体剪切破坏IFF2,基体压缩破坏IFF3。本文也选择Cuntze准则进行计算,准则如下。

I1=σ1 (1)

I2=σ2+σ3 (2)

I3 = τ312+ τ212 (3)

I4 = (σ2 -σ3 )2 + τ232 (4)

I5=(σ2-σ3)(τ31-τ21)-4τ23τ21τ31 (5)

纤维拉伸失效FF1

F=Ι1R¯t=1 (6)

纤维压缩失效FF2

F=-Ι1R¯c=1 (7)

基体拉伸失效IFF1

F=Ι2+Ι42R¯t=1 (8)

基体剪切失效IFF2

F=Ι332R¯3+bΙ2Ι3-Ι5R¯3=1 (9)

基体压缩失效IFF3

F=(bτ-1)Ι2R¯C+bτΙ4+bτΙ3R¯C=1 (10)

式中R¯t,R¯c为单层板沿纤维方向的拉伸与压缩强度。R¯t⊥,R¯C⊥为垂直纤维方向的拉伸与压缩强度,R¯3为基体的剪切强度。b⊥‖、bτ⊥、bτ计算比较繁琐,根据经验本文将以上三个参数分别取0.07、1.12和0.2[7]。

1.2 材料刚度退化模型

本文选用Puck发展的刚度退化模型[8],Puck认为不同形式的损伤模式使结构刚度折减程度不同,并且在同一损伤当中,模量EG的折减也是完全不同的。文献[8]中认为纤维的拉伸破坏、压缩破坏、基体拉伸破坏模量E和模量G直接衰减到零。基体的压缩破坏和基体剪切破坏由方程(13)来描述。

(EGν)=(ηEESηGGηνν)

(11)

式(11)中E⊥,G⊥‖,ν⊥‖为折减后的模量,E⊥S,G⊥‖,ν⊥‖为折减前的模量,折减系数ηE,ηG,ην,由方程式(12)—式 (14)计算。

ηE=1-ηrE1+cE(F-1)ξE+ηrE (12)

ηG=1-ηrG1+cG(F-1)ξG+ηrG (13)

ην=1-ηrν1+cν(F-1)ξE+ηrν (14)

在本文中具体参数确定参考文献[7]。

1.3 未损伤界面的破坏与损伤扩展准则

在本文中,未损伤界面的胶层用粘接元B来模拟。单元采用二次应力强度准则判断损伤萌生,采用能量释放率准则判断单元是否发生损伤扩展。在损伤演化过程中单元刚度不断折减,直至刚度折减到一个很小的值,认为单元破坏。本文中强度准则和能量释放率准则[9]如下。

二次应力强度准则:

d={tntn0}2+{tsts0}2+{tttt0}2{d<1d1(15)

二次能量释放率准则:

{GΙGΙC}2+{GΙΙGΙΙC}2+{GΙΙΙGΙΙΙC}2>1(16)

式中tn,ts,tt分别为单元的法向正应力和两个剪切应力分量;tn0,ts0,tt0为拉伸强度和两个剪切方向的剪切强度;GI,GII,GIII为三种断裂模式的能量释放率;GIC,GIIC,GIIIC为三种断裂模式的临界能量释放率。

1.4 损伤界面的本构关系

损伤界面胶层采用自定义粘接元A来模拟,自定义粘接单元A本构关系[10]如式(17)。

Ρ={Ρ1Ρ2Ρ3}=[00000000Κ33]{ε1ε2ε3}=Κε

;

Κ11={Constε3<00ε30(17)

当界面法线方向正应变为正值时,K33为零,即切线刚度矩阵为零,无法传递载荷。当法线正应变为负值时,切线刚度矩阵中K33大于零,即损伤界面能够传递法向受压载荷。

1.5 基于ABAQUS的数值模拟过程

本文采用在ABAQUS子程序模块UMAT中加入失效程序[10]来实现复合材料的失效判断和刚度退化方法,以及粘接元A的本构关系。粘接元B的损伤开始与扩展采用上述的二次应力强度准则和二次能量释放率准则。在数值模拟过程中,施加的位移不断增加,失效的单元越来越多,界面大面积单元失效,承载能力急剧下降。最后通过载荷-位移曲线,可以得到结构的极限载荷。

2 算法验证

2.1 试验概况

为了验证本文中自定义粘接元技术,以及CUNTZE准则及PUCK刚度退化方法的有效性,作者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件分五组,筋条蒙皮界面分别为无缺陷、含全矩形穿透缺陷、半矩形缺陷、单个圆形缺陷和两个圆形缺陷。每组3件。试验件材料均为T700/QY8911,单层板材料力学性能如表1所示,加筋与蒙皮二次胶接,胶膜为J—116B,胶膜性能见表2。

试验件几何尺寸如图3所示,界面损伤情况如图4。五组试验件铺层完全相同,单层厚度为0.125 mm。子层1,2铺层数量13层,子层1顺序:[-45/0/45/90/0/45/90/-45/0/45]、子层2顺序[-45/0/45/90/0/45/90/-45/0/45]。子层3的铺层数量为32层,铺层顺序为[45/0/-45/90/0/45/0/-45/90/0/45/0/-45/0/45/-45]S,试验只测量了加筋单元的破坏载荷,并未记录位移情况。试验件的夹持方式如图2。

2.2 试验结果及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由表3的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误差对比可以看出,用本文模型计算得到的极限载荷与试验载荷吻合较好。除第三组误差为-10.7%以外,误差均在5%左右,精度较高。

在试验过程中,采用结构健康监测PCT—2声发射技术,对试件是否发生损伤进行监测,并配合无损检测技术,检测在某一载荷下损伤具体扩展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可知,损伤首先在初始分层损伤周围产生,并向外逐渐扩展,直至试件完全破坏。图5为在相同载荷作用下,无损检测分层情况和模拟所得分层情况的对比。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本文模拟的界面分层情况与实际分层情况较为吻合。

3 加筋单元损伤影响分析

用以上算法对同类加筋单元含其它损伤情况做进一步研究。加筋单元材料、铺层及外形尺寸不变,载荷形式及边界条件亦不变,只改变分层损伤的面积、位置及形状。损伤预埋情况见图6。其中,x为损伤位置中心距离界面中心在x轴方向上的距离,y为损伤位置中心距离界面中心在y轴方向上的距离,a为椭圆在x轴方向上的半轴长度,b为椭圆在y轴方向上的半轴长度,损伤面积用S来表示,具体数值见表4。

通过对含有不同损伤形式的加筋单元进行研究,得到了结构在不同损伤状态下的极限载荷,并与无损结构的模拟值进行对比,研究其剩余强度与某一损伤参数之间的关系。

3.1 损伤面积影响分析

图7为剩余强度百分比随损伤面积的变化曲线,当损伤面积逐渐增大时,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当损伤面积逐渐增大时,界面承载面积减小,应力水平较高,导致单元破坏较快。通过对不同损伤参数的研究,可以看出,损伤面积对加筋结构面外拉伸强度影响最为明显。

3.2 损伤形状影响分析

从剩余强度百分比随损伤形状变化曲线来看(图8),当损伤形状不断变化时,结构的强度并没有发生规律性变化,可以得出结构在面外拉伸作用下,损伤形状的改变不会引起结构强度的变化。

3.3 损伤位置影响分析

图9为损伤位置沿着不同坐标轴变化时,剩余强度随损伤位置的变化曲线,当损伤位置沿着垂直筋条方向变化时,损伤影响规律明显。由于筋条圆角区及圆角区附近应力集中比较严重,当损伤在应力集中区时,损伤对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影响较大;当损伤逐渐远离应力集中区时,损伤对面外拉伸强度的影响也逐渐减弱;当到达边缘时,由于边缘效应[10],使得损伤对结构的强度影响略有增加。

损伤沿着筋条方向变化时,结构的承载能力并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

4 结论

(1) 本文用两种本构关系粘接元模拟损伤胶层和完好胶层,较好的处理了胶层界面的不同材料属性问题。

(2) 不同损伤参数的影响为:损伤面积和损伤位置对结构强度影响较大,损伤形状影响可以忽略。建议在制定复合材料验收标准时,主要考虑损伤面积与损伤位置。

摘要:复合材料加筋结构在制造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不同形式的初始分层损伤,这些初始分层损伤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采用两种本构关系的粘接元模拟粘接良好界面和分层界面胶膜。并对含不同损伤面积、不同损伤形状、不同损伤位置的加筋单元进行了面外拉伸分析,得到了剩余强度与损伤参数之间的关系。对于复合材料的损伤与失效,采用了Cuntze失效准则及Puck刚度退化模型,较好的模拟了复合材料失效及刚度退化过程。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自定义粘接元,损伤面积,损伤位置,损伤形状,刚度退化

参考文献

[1]张丽.复合材料层合板在低速冲击作用下的损伤分析.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0(5):1170—1171

[2] Christensen R M.Tensor transformation and failure criteria for analy-sis of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1988;22(9):874—898

[3] Jones R.Studies in the matrix dominated failures of composite joints.Composite Structures,1999;44(1):745—748

[4]赵丽滨.复合材料π接头拉伸力学性能的试验和计算研究.复合材料学报,2006;26(2):181—185

[5] Kim J S,Oh Jinho.Efficient analysis of laminated composite andsandwhich plates with interfacial imperfectiongs.Composite,2011;42(2):1066—1075

[6]林国伟,陈普惠.胶接修补复合材料层合板失效分析的PDA-CZM方法.航空学报,2009;30(10):1878—1880

[7] Cuntze R G.The predictive capability of failure mode concept-basedstrength criteria for multi-directional laminates.Composites Scienceand Technology,2003;64:487—516

[8] Knops M.Analysis of failure in fiber polymer laminates.Germany:I2008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2008:118—133

[9]陈向明.粘接元接触技术在复合材料连接分析中的应用.西安.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2011:24—26

上一篇:临床医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下一篇:王生才同志评审中学一级教师职务公示结果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