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能力研究计划

2024-04-09

初始能力研究计划(共4篇)

篇1:初始能力研究计划

周一:强度:大运动量:中

课任务:发展速度,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课内容:1慢跑+柔韧性练习:35min

2跑的专门练习:

3原地快速高抬腿跑:10秒X3组

4计时跑:30MX4组,60MX3组

5立定三级跳远:10次周二:强度:中运动量:中

课任务:发展力量练习,提高腿部力量素质

课内容:1慢跑+柔韧性练习:35min

2抓、挺举:4栏架练习:栏间垫步走12次,双脚跳栏10次

5推铅球:10~15次

周三:强度:小运动量:大

课任务:发展速度耐力,提高非乳酸系统功能

课内容:1慢跑+柔韧性练习:35min

2跑的专门练习:

3弯道跑:40MX(6~8)次

4波浪跑:400MX3圈X3组

5短助跑水平单足跳:20MX3组

周四:强度:大运动量:小

课任务:发展速度练习,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课内容:1慢跑+柔韧性练习:35min

2跑的专门练习:

3高抬腿走:100MX2

4后蹬跑:100X2

5垫步车轮跑:100X2

6行进间加速跑:40MX460MX3

7沙坑收腹跳:25次X3组

周五:强度:中运动量:中

课任务:发展专项素质,提高专项技术素质水平

课内容:1慢跑+柔韧性练习:35min

2跑的专门练习:

3负30%杠铃弓步走:30MX4组

4负橡皮带髂腰肌练习(仰卧垫上):30次X3组

5负橡皮带股二头肌快速折叠(俯卧垫上):左右各30次X3组

6推铅球:

周六:强度:小运动量:大

课任务:发展一般耐力,提高心肺功能

课内容:1越野跑:5000M

2伸展性练习:30min

3立定三级跳远;10次

4背肌:20X2组

5直立单足踝曲伸:尽力,幅度大,两组周日休息

每月每周每日的训练计划均不同,要根据训练的不同时期,不同目的和不同对象,进行安排和调整。

以上周训练计划仅供参考,欢迎交流及批评指正!

(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学体育组陈少华)

篇2:初始阶段应急物资调度模型研究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2003年爆发的大范围SARS才让我国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开始重视, 之后我国在应急物流方面才渐入佳境, 产生了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成果, 显著的如白国仲提出了一类运费不确定的运输问题, 很好地指导了发生自然灾害时对物资运输方案的制订。

潘爱霞和郭瑞鹏在研究应急资源调度问题时引入区间数运算, 用区间数描述运输时间的不确定性, 建立了可信度高的数学模型, 如下:

undefined

s.t. ϕ∈X

但他们模型的缺陷是并没有对在突发事件发生初期需求量的不确定性进行阐述,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引入需求量的不确定性, 再结合区间数的运算对模型进行求解和运算。

2 问题描述

在突发事件发生初期, 由于不确定性的信息、经常变动的受灾情况以及伤亡人数, 让应急物资的需求量也存在不确定性, 再加上不确定的道路交通、天气状况, 使从出救点到应急需求点所需的时间也很难确定。设A为突发灾害发生地点 (或称为需求点) , 设B1, B2, …, Bn为n个备选应急物资供应点 (或称为出救点) , 已知A的需求量为undefined (undefined为不确定的区间数或三角模糊数) ;Bi (i=1, 2, …, n) 的最大供应量为bi, 各个物资供应点运输到需求点的应急物资为xi, 运输时间为ti (ti为不确定的区间数或三角模糊数) , 因为安排物资调度是分批次的, 所以规定应急需求点A一个批次运输的目标时间值为t。现要求制定出一个最优的应急调度方案, 使在满足需求点应急需求的条件下, 使应急时间能在目标时间内到达或者最短。

根据上面表述, 在突发灾害发生初期, 应急点的物资需求量及各路线运输时间都是不确定的, 为了计算的需要, 用区间数来定量化这两个不确定性概念, 则A的需求量可表示为:undefined;从Bi到A的时间可表示为:undefined现问题为制定出最优的应急调度方案, 使保证在规定目标时间t内应急开始可能度最大, 即保证对救援最有利。

3 模型建立

由文献[6]可得应急开始时间不迟于限制期t的可能度undefined (或者记为undefined) 表示为:

undefined

以S (ϕ, t) 表示任意方案ϕ={ (Bi1, xi1) , (Bi2, xi2) , …, (Bim, xim) } (其中undefined, i1, i2, …, im是1, 2, …, n的一个子排列) 能够以t时刻作为应急开始时间的可能度。

以fλ (undefined, (其中undefined, ω (A) =a2-a1) 表示融入决策者偏好参数后, 区间需求量undefined[x1, x2]映射到实数域后的实数形式。对于冒险型决策者, 取undefined;中立型的决策者取λ=0;而保守型的决策者就取undefined。

所以可建立第I阶段模型为:

undefined (1)

undefined (2)

undefined (3)

0

其中:

目标函数式 (1) 表示求时间t作为应急开始时间的最大可能度;

约束条件式 (2) 表示从各出救点提供给应急点的应急物资量必须满足应急点的需求;

约束条件式 (3) 与可能度目标结合, 保证得到以t时刻作为应急开始可能度最大的物资调度方案;

约束条件式 (4) 表示各出救点的物资供应量xi不超过其对应的最大物资供应能力。

4 模型求解

由于S (ϕ, t) 代表任一方案以t时刻作为应急开始时间的可能度, 于是可以用方案ϕ中每个出救点到达应急点的运输时间不大于限制期t的可能度表示, 也即:

undefined

运用模糊推理:

undefined

根据决策者偏好确定一个偏好参数λ的值, 根据fλ的公式, 求出fλ 。

定义1 假设undefined, 而i1, i2, …, in为1, 2, …, n的一种排列, 若存在r使得undefined, 则称r为序列xi1, xi2, …, xin对fλ的临界下标。

设undefined, 则有undefined。

则ϕ*为模型的最优解, 且有undefined。

5 算 例

假如某个地方A发生突发事件, 附近可参与救援的出救点有10个, 分别为B1, B2, …, B10。由于一开始对灾情掌握不够细致, 为了迅速制订出物资调度计划, 紧急支援灾区, 决策者综合各种条件及以往经验, 断定应急点的物资需求为undefined[140, 200], 物资从各出救点运送到A的时间为undefined[tundefined, tundefined] (i=1, 2, …, 10) ;规定物资要在12小时内到达, 每个出救点可供应物资分别为b1, b2, …, b10, 具体数据见下表, 求一最优方案, 使得应急时间不超过规定限制期的可能度最大。

算例数据

先根据问题要求建立模型:

undefined

xi>0, i=1, 2, …, 10

根据上述undefined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得:

undefined

从大到小排列上述可能度得:

undefined

①若决策者是属于极好风险型的, 则取undefined。

根据undefined, ω (A) =a2-a1, 可求出ω (A) =60, m (A) =170;

由fλ的公式可得fλ=140;

通过计算发现对应上述排序后出救点供应量的关系有:b1+b2+b3+b7+b4<140

则此时最佳应急物资调度方案为:

ϕ*1={ (B1, 35) , (B2, 30) , (B3, 15) , (B7, 32) , (B4, 18) , (B6, 10) }

此时最大可能度为undefined。

②若决策者采取的是中立态度, 取λ=0。

同样有公式ω (A) , m (A) 的值不变, 根据fλ的公式得到fλ=170;

通过计算发现对应上述排序后出救点供应量有下列关系: b1+b2+b3+b7+b4+b6<170

则此时最佳应急物资调度方案为:

ϕ*2={ (B1, 35) , (B2, 30) , (B3, 15) , (B7, 32) , (B4, 18) , (B6, 20) , (B5, 20) }

此时最大可能度为undefined。

③若决策者是保守且规避风险型的, 取undefined

而由公式得fλ=200;

通过计算发现对应上述排序后出救点供应量的关系有:b1+b2+b3+b7+b4+b6+b5<200

则此时最佳应急物资调度方案为:

ϕ2*={ (B1, 35) , (B2, 30) , (B3, 15) , (B7, 32) , (B4, 18) , (B6, 20) , (B5, 26) , (B8, 26) }

此时最大可能度为undefined。

6 结论和展望

本文通过引用区间数很好地描述和量化了应急初级阶段时间和物资需求量的不确定性, 建立了基于运输时间和物资需求量不确定的以限制期内应急开始可信度最大为目标的模型, 通过转化到实数域进行确定性运算, 得到了最优结果。研究不仅丰富了前人模型的研究, 而且更贴近实际, 对研究突发事件爆发初期应急物资调度方案的制定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稍显不足的是没有对不同目标时间限制的利好进行比较, 以此探索最短最优的应急开始时间, 这也将是下一阶段的研究重心。

摘要:本文重点讨论在时间和物资需求量不确定条件下的应急物资调度问题, 引入区间数的概念对突发事件刚发生时的两个不确定因素进行描述, 建立应急物资调度的初始阶段模型。通过区间数到实数域的转化, 实现模型在实数域内的运算和求解, 对初始阶段应急物资调度方案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急,物资调度,区间数

参考文献

[1]李珍萍.最短时限运输问题及解法[J].中国管理科学, 2001.

[2]白国仲.B运输问题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7.

[3]刘北林, 马婷.应急救灾物资紧急调度问题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7.

[4]潘爱霞.应急救灾物资紧急调度问题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 2011.

[5]汪培庄, 韩立岩.应用模糊数学[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214-274.

篇3:浅议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学习者初始能力 分析 方法

一、学习者初始能力及初始能力的分析

学习者初始能力即起点能力。起点能力一般是指:学习者对从事科学的学习已具备的有关知识、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1]也可以说是:学习者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称之为起点能力或起点水平。[2]

初始能力分析一般包括下述三个方面:[3]

1、对预备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學习者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从事新学习的基础。

2、对目标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

3、对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态度的分析。

二、初始能力分析与教学其他环节的关系

教学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习者原有的学习状态,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终点,而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则是教学的出发点。其关系如表1。

上表可知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准确分析是确定教学起点的科学依据和前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三、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的方法

文章仅对知识认知方面(预备技能和目标技能)的初始能力进行分析。

1.一般性了解

采用这种方法对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一般通过教学大纲、课程计划和学生的测试成绩。其中,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对学习者在学习某一节新课之前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水平、知识准备情况都有明确的规定,也就是上一节课的目标状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两三节课在学习同一个知识点或者在复习、练习同一个知识点,反映在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中就是同样的学习目标。这样在第一节课中已经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了,接下来进行学生起点分析时,仅仅依靠这种方法就显得不准确了。因此,教学大纲、课程计划不能够很好地反映学习者实际的初始能力,学习者初始能力的确定只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测定,才具有准确性,但一些大型的教学设计项目,如成套的录音、录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等,使用对象的面广,这类教学设计可以以有关的教学大纲要求为准,确定学生的初始能力。

学生的测试成绩,反映的主要是学习者一个阶段的学习状况,以及这个阶段结束后,下一个阶段学习开始时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对于具体的某一节课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好像有些"力不从心"。

2.层级分析法

层级分析法是一种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需要掌握的从属技能的内容分析法,是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即从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获得学习目标规定的能力,他们必须具有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知识、方法等)。[4]此方法也可以用来分析学习者初始能力,具体做法:把学习内容分析中通过先决技能分析得到的一系列比较简单的从属技能,按照它们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画成一幅图——先决技能分析图。然后把一般性了解得到的有关学生预备技能的相关信息作为教学起点,在先决技能分析图上画出一条起点线,起点线上方的第一个知识点或技能就是教学起点,而起点线以下的全部知识、技能都是假定的预备技能,如果把它们编写成测试题,就可以测试出学生掌握预备技能的情况了。以图1小学数学课《圆的认识》为例来说明。

3.预测题

以一般性了解和层级分析法进行的预测为基础,以设定教学起点以下的知识为依据,制订测试题。具体可采用的方法有单元测试、课堂练习与提问等。

(1)单元测试。是以章为单位进行的预测,一般指一个大的教学内容完成之后,进行下一单元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初始能力进行预测,以准确的确定继续教学的起点。具体步骤:第一,根据下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用层级分析法并参考教学大纲对学习者的预备能力进行预测;第二,确定测试题的内容范围;第三,制订测试题并进行测试;第四,根据测试成绩分析教学效果、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第五,判断学习者初始能力,确定教学起点。

4.概念图[5]

概念图是一种知识结构的表现方式(或称为表现技术)。知识是由概念和概念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构成的,是一种有等级的结构。概念图不仅能反映学习者的知识准备情况,而且也能反映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状态和对知识之间关系的认识,更有助于有意义学习的实施。起点能力分析也可以判断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状态。

还是以上述《圆的认识》为例绘制概念图,从而体现不同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以此来分析其在学习了《圆的认识》后的起始能力。

(1)列出概念。让学习者独立回忆并记录下已经学习过的内容中的基本概念:线、直线、射线、线段、曲线、圆、圆心、直径、半径。

(2)概念排序。最一般的、最广泛的、包含度最大的概念排在最前面,其次是较具体的,较狭窄的概念:①线 ②直线、曲线 ③射线 ④线段 ⑤圆 ⑥圆心、直径 ⑦半径。其关系如下图2所示。

(3)结构排列。按照金字塔的结构,排列所列出的概念,最一般的置于顶端,具体的按照顺序放在较低的层次上。

(4)标注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概念之间划一条线,并标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注:随着知识的增加认识的深化,对关系的理解可能更新,所以线条可以改动)如图3所示。

(5)修改。一段时间学习之后,根据需要,重新更改概念图。

上面绘制的概念图反映的知识结构是比较完善的。不同的学生绘制的概念图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遗漏(概念)和错误(概念之间的关系)情况,分析学习者知识结构的是完善的,还是不良的,从而比较准确的确定教学起点。概念图是一种比较直观、操作性很强的分析学习者初始能力的方法,不仅要求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思考,而且还要求教师要有判断、分析概念图结构是否良好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归类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等学习内容的分析方法也可以用来分析学习者的初始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英俊.基础教育新概念丛书——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0.

[2] 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5.

[3][4] 乌美娜主编.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84.

篇4:初始能力研究计划

关键词: 高一年级    自主学习    初始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衔接的重要时期,但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比较欠缺的,所以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初始能力对于他们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Zimmerman(1994)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在现代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学生在自主教育的氛围中,在教师的激励、引导和帮助下,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丰富情感、完善人格及培养良好习惯的学习过程。自主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鲁子问、康淑敏(2010)在《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一书中给出自主学习的名词解释如下:从学习角度看,自主学习是指一种由学习者决定学什么、怎样学,以及如何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学习模式;从教学角度看,自主学习是指教师有意识地、按照比较系统而稳定的教学结构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三大特征是“自律、自为和自立”,是高一年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初始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这里我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三方面谈谈如何培养三自能力。

一、关注学生情感,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研究自主学习,我认为首要任务是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让学生做到“自醒、自律、自控”,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对此,我采用以下两个方法。

(一)关注学生情感,让学生不断跟自己说“英语很容易学,坚持就是胜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情感激励迅速占领学生思想制高点是成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法宝之一。每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学期伊始,邀请已毕业的个性鲜明的英语科学习代言人(包括综合素养高才生、英语单科拔尖生、英语短腿生、临界生等)到班级进行现身说法,描述他们是如何成功到达英语学习彼岸的。同时展示他们的优秀作业、学习成果,如课本、练习册、课堂笔记本、错题集、摘抄本、考前必看本(记录词的辨析、句型辨析、一词多义、一题多解等),这种说服力自然强大无比,教师的价值随之立刻植入他们的心田。当学生从怕你到服你再到爱你的时候,你就具有无比的生产力,你就可以大声地告诉他们该做什么、如何做及为什么这样做,从而帮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了解掌握学好英语的看家本领,让他们喜欢英语,想学英语,有信心学好英语,不断跟自己说“英语很容易学,坚持就是胜利”。

(二)尊重个体差异,学生自由利用八分钟,让自己与众不同。

尊重个体差异,掌握选择的自由,为生命负责,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机会,做一个“真正”操之在我的人,自己就会与众不同。基于这种理念,我成功地培养了学生“自由利用八分钟,让自己与众不同”。具体做法:预备铃一响,所有学生坐在座位上,开始朗读英语。时间八分钟,包括课前预备三分钟和课上前五分钟,不同学习能力和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材料,可以是单词、课文、课堂笔记、听力材料、21世纪报、新概念英语、英语沙龙、疯狂英语、英语背诵文选等。朗读要求做到最大声、最快速、最清晰,这个习惯充分体现“尊重个体差异”这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他们个性和潜能发展的需求,充分促进他们的最优发展。

二、优化学习方式,抓死基础习惯,培养学生自为能力

自为性是学生自主学习最重要的展现形式,即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将学习纳入自己的生活结构之中,成为其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自为性是独立性的体现和展开,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在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的基础上,我优化学习方式,抓死玩转工具书这个基础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为能力。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学会开拓学习渠道,丰富学习资源。词典是有生命张力的无声的老师。张载梁教授曾说“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我们可以说:多一本词典多一位老师。如果说英汉词典是中国老师的话,那么英英词典就是英国老师”。玩转词典等工具书是我优化学习方式的一种做法,会使用工具书的学生不多,遇到生词都是用电子词典简单的记忆单词拼写,或干脆将生词放在一旁不管,这就造成知识缺口大扩张。指导学生选择一本好的词典作自己在词汇学习上的良师益友,遇到词汇方面的疑问会主动的寻求解答,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汉多功能词典》等。指导学生选择一本好的词典作良师益友,养成“泡”词典的习惯,利用词典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小词典:结合所学单词,在词典中选择一两个自己喜欢的例句,抄写在一本专门的笔记本,可命名为My first dictionary上,还可以写上自己编造的例句。这本属于自己的小词典,要经常打开看看,用红笔在一些重要的词义和搭配下做些记号,并要经常增补。

三、培育问题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立能力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问题是新课程倡导的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学习的关键。从教多年来,我坚持操练Duty report,培育学生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立能力,为学生提供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展现平台。

我的“Duty report”是这样组织的:将全班56-60个同学混合编组,每个学习小组四个人,全班一共有15个小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即小组成员是异质的、互补的,从第一小组开始,每次一个学习小组,依次轮流。小组做“Duty report”的步骤如下:准备材料—上课前预先将报告中出现的生词、词组及表达法写在黑板上—带读—汇报前介绍角色—汇报—自由发问(学生就汇报内容进行提问接龙:由提出第一个问题的同学指定回答的学生,再由回答问题的该同学指定另一位同学提出下一个问题,依此接龙,若班上无人提问,则由汇报小组中负责提问接龙的同学按事先准备好的五个问题进行提问。)—评价总结—导入新课。 “Duty report”着眼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核心工作是就汇报内容进行提问接龙;整个活动过程紧紧围绕8个“W” 即who, whom, whose, what, which, when, where, why和1个“H” 即how等展开提问,如What can you learn from sb./sth. What can you infer from sth..?等。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准备“Duty report”时,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他们以上堂课所学内容与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作为连接点,独自编写表演各具特色的“Duty report”如独白、对话、采访、小品、短剧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导入新课出其不意,引人入胜,激发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新颖性与独创性。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律、自为、自立能力,应让良好的英语自主学习初始能力扬放魅力,助推每一个高中生从愿学、乐学到会学、善学甚至是博学英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

[3]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享乐主义下一篇:斗志激昂的优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