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

2024-04-14

上海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共6篇)

篇1:上海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

上海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

【发布机关】上海市政府 【法规类型】地方法规 【发布时间】2004-3-12 【实施时间】 2004-4-15 【文 号】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0号 【效 力】 有效 【来 源】 上海市政府 【备 注】

第一条(目的)

为了规范畜禽养殖行为,防止畜禽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对人体的危害,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促进本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范围内畜禽养殖区域的规划布局,畜禽养殖场的设置,畜禽的饲养,畜禽疫病和养殖污染防治及其相关的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管理部门)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农委)和相关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畜禽养殖区域的划分、畜禽养殖场的布局以及畜禽饲养、疫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和区(县)环境保护部门对辖区内的畜禽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规划、土地、卫生、质量技监、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畜禽养殖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畜禽饲养及疫病防治的日常监管部门)

市和区(县)兽药饲料监督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畜禽饲养、畜禽疫病防治的日常监督工作。

第五条(畜禽养殖规划)

市农委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市国民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本市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相关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市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和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专项规划,制定本辖区内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专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市农委备案。

第六条(分类管理)

本市对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小型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实行分类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规范发展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扶持科技含量高的种源生产,引导其逐步实现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本市限制和调整小型畜禽养殖场,符合环保要求和动物防疫条件的,促使其逐步过渡为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不符合的,限期治理或者关闭。

本市对农户的散养畜禽行为予以指导。

第七条(畜禽养殖区域的设置)

本市畜禽养殖分为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内不得建立畜禽养殖场,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应当限期关闭;控制养殖区内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已有的小型畜禽养殖场应当逐步关闭;适度养殖区内可以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但应当逐步减少小型畜禽养殖场。

第八条(畜禽养殖区域设置的程序)

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区域范围的划定和调整,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农委、市环保局等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畜禽养殖业发展需要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控制养殖区、适度养殖区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区域养殖控制和管理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划定本辖区内的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或者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的具体区域边界,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养殖规划编制和区域设置的公众参与)

本市畜禽养殖区域设置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发展规划,应当听取相关行政部门、行业协会、专业团体和公众的意见。

区(县)人民政府划定畜禽养殖区域,应当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

第十条(畜禽养殖场的设立)

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应当符合本市畜禽养殖业规划布局,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后,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畜禽养殖场应当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条件,并按照国家规定向环保部门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领《排污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未取得《排污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的,不得从事畜禽养殖活动。

本市鼓励畜禽养殖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第十一条(畜禽养殖场设置的限制)

控制养殖区内改建和适度养殖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的,应当符合当地环境承载量的要求。

禁止水禽与旱禽、家畜与家禽混养。养鸡场与水禽养殖场应当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具体间隔距离,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市农委制订。

第十二条(种畜禽繁育)

种畜禽繁育,应当达到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健康合格标准。

需要引进种畜禽的,应当按照规定实行隔离饲养,对经观察、检疫确认为健康的种畜禽,方可并群饲养。

第十三条(饲养要求)

畜禽养殖场应当根据畜禽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畜禽养殖技术规程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饲养。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会同市农委等部门根据本市情况,制定畜禽养殖相关的地方标准,并组织实施。

畜禽养殖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科学、合理地使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餐厨垃圾或者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制品废弃物饲喂畜禽。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的水面从事任何水禽放养活动。

第十四条(畜禽养殖场饲养人员要求)

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畜禽养殖场的畜禽饲养。

畜禽养殖场饲养人员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健康标准,按照防疫要求做好个人卫生和消毒工作,并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畜禽养殖场饲养人员的生活区域应当与畜禽养殖区域分开。

第十五条(用药安全管理)

畜禽养殖场应当在专职兽医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兽药,实行用药安全记录。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停药期实行宰前停药。不得擅自使用兽药或者在饲料中添加兽药、药物饲料添加剂。

禁止使用假、劣兽药和其他禁止使用的兽药。

第十六条(畜禽免疫规定)

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畜禽疫病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

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按照国家强制免疫的规定,配合实施强制免疫,并对免疫过的畜禽佩带动物免疫标识。

第十七条(传染病控制)

发生畜禽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时,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疫情,不得瞒报、谎报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应当服从卫生部门实行的防治措施,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有关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第十八条(严重疫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疫区或者受威胁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根据疫病种类及时做好隔离、消毒等工作,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采取的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控制、扑灭措施。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为防止疫病扩散,可以对疫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同种畜禽,在一定期限内实施暂缓畜禽养殖措施。实施暂缓畜禽养殖措施的区域、时限和补救方案,由市农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九条(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处理规程,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因发生一类动物疫病、重大动物疫病死亡或者扑杀的染疫畜禽,应当送交本市指定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站处理。

第二十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

本市鼓励畜禽养殖场将畜禽粪便生态还田,或者用以生产沼气、有机肥料等物质。畜禽养殖场按照规范实施畜禽粪便还田的,视作达标排放。畜禽粪便生态还田的具体规范,由市环保局会同市农委制订并公布。

畜禽养殖场应当设置符合环保要求的畜禽粪便的堆放场所,实行无害化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畜禽粪便的散落、溢流。畜禽养殖场不得任意向水体或者其他环境直接排放畜禽粪便、沼液、沼渣或者污水等。

第二十一条(污染排放的监督)

本市畜禽养殖场实施排污申报、排污许可证和排污收费制度。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畜禽养殖活动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畜禽销售)

畜禽养殖场出售畜禽,应当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前报检,取得有效的检疫证明后方可出售。禁止出售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畜禽。

畜禽养殖场出售的畜禽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药物残留标准。禁止出售药物残留超过国家标准的畜禽。

第二十三条(畜禽屠宰)

本市对出售的畜禽,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

畜禽养殖场送交定点屠宰场屠宰畜禽的,应当提供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第二十四条(畜禽疫病保险)

支持本市农业保险机构实行动物疫病保险,鼓励畜禽养殖场参与动物疫病投保。

第二十五条(畜禽养殖档案)

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涉及养殖全过程的养殖档案,确保畜禽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畜禽养殖档案包括畜禽繁育、饲料配方、畜禽免疫、疾病诊疗、兽药使用、粪便处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销售等档案和记录。

畜禽养殖档案应当真实、完整、及时,不得伪造,并至少保留两年。

第二十六条(擅自设立的法律责任)

擅自在禁止养殖区内新建或者控制养殖区内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其关闭或者限期迁移。

未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擅自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依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违反养殖规定的法律责任)

畜禽养殖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和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兽药饲料监督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使用餐厨垃圾或者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制品废弃物饲喂畜禽的;

(二)擅自使用兽药,或者擅自在饲料中添加兽药或者药物饲料添加剂的。

第二十八条(违反畜禽防疫规定的法律责任)

畜禽养殖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和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予以警告,并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水禽与旱禽、家畜与家禽混养的;

(二)未建立畜禽疫病免疫程序,未按规定实施强制免疫或者强制免疫后未佩带免疫标识的;

(三)对染疫或者病、死畜禽未作无害化处理的。

第二十九条(违反畜禽销售规定的法律责任)

擅自销售药物残留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畜禽的,由市和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兽药饲料监督部门予以销毁,并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法律责任的适用)

畜禽养殖场及其相关责任人员违反环境保护、兽药、饲料和动物防疫管理的规定,法律、法规、规章有处罚规定的,按照相应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畜禽养殖场或者散养畜禽的农户逃避检疫,引起重大动物疫情,致使养殖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有关用语含义)

本办法所称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是指养殖规模在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100头以上的牛、3万羽以上的禽类的养殖场及其他相当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小型畜禽养殖场,是指养殖规模在年存栏量500头以下的猪、100头以下的牛、3万羽以下的禽类的养殖场及其他相当规模的畜禽养殖场;散养畜禽的农户,是指基本用于自给需要而利用宅前屋后零星饲养畜禽的农民家庭。

本办法所指的畜禽养殖污染,是指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废渣(畜禽粪便、畜禽舍垫料、废饲料及散落的毛羽等固体废物)、污水及恶臭等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破坏。

第三十三条(过渡条款)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建成的畜禽养殖场,在禁止养殖区内的,由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安排关闭事宜;在控制养殖区、适度养殖区内的,由区(县)人民政府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限期整治。

第三十四条(实施日期和废止事项)

本办法自2004年4月15日起实施。1995年3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畜禽污染防治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篇2:上海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

前言 为规范我市标准化生态型水产养殖场和上海市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场的管理,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保证养殖水产品的质量与食用安全的目的,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引自DB 3l/T348—2005(水产品池塘养殖技术规范)中的养殖水质安全指标;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引自DB 3l/T348—2005(水产品池塘养殖技术规范)中的养殖水质管理指标;附录C、D为标准性附录,分别引自SC/T9101-2007、SC/T9103-2007。

本标准由上海市水产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市水产良种审定委员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上海市标准化生态型水产养殖场和上海市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场的内部管理,包括管理人员、管理内容等。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合于本标准。

NY 5052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

NY 5051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

NY 5071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SC/T9103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

DB 31/T348 水产品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DB 31/19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3管理人员

3.1标准化生态型水产养殖场主要负责人应具有5年以上水产养殖及管理的经验,并持有渔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高级证书;

3.1.2主要技术人员3-4名,应持有渔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中级证书;

3.1.3养殖工若干名,应持有渔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初级证书。

3.2.1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场主要负责人应具有4年以上水产养殖及管理的经验,并持有渔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中级以上证书。

3.2.2养殖工若干名,应持有渔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初级证书。管理

4.1.1苗种及养殖 水产苗种必须购自国家、市、区级水产良(苗)种场,严格执行《上海市水产苗种管理办法》;苗种培育与养殖必须符合DB 31/T348 水产品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4.1.2保留好购苗发票或单据,以备质量追溯之需。

4.2 水质管理

4.2.1水源水质 每年自放苗前一个月起,每两个月对进水口水质检测一次,进水水质必须符合NY 5051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标准的要求。遇特殊情况,如水源受到污染,必须及时检测;

4.2.2池塘水质 放苗后每一个月对池水进行随机抽样检测一次,高温季节应增加抽样检测的样本数量,水质必须符合NY 5051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标准的要求;

4.2.3排放水水质 养殖时期内,每两个月对排放水水质检测一次,捕捞时每月检测1-2次,排放水水质必须符合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或SC/T9103 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

4.2.4应指派专人负责水质检测并做好记录。

4.3饲料管理

4.3.1配合饲料 自制或购买的配合饲料都必须符合NY5072规定的要求。购买的饲料原料或配合饲料必须保留发票和每一批料样,以备质量追溯之需。饲料必须堆放在通风遮阳处,防止受潮霉变;

4.3.2鲜活饲料 应保存在冰箱(柜)内,现购现投喂的鲜活饲料也应保证新

鲜、无病症,没有被污染;

4.3.3饲料应指派专人管理。

4.4病害防治与用药

4.4.1使用生物制剂调控水环境,采用生态防病技术控制疾病发生;

4.4.2使用农业部推荐的渔药,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要求,不得使用违禁药品;

4.4.3必须指定专人保管、使用渔药,并如实填写用药记录;

4.4.4制订养殖水产品病害控制方案。

4.5档案管理

4.5.1指定专人负责填写生产日志和生产记录;

4.5.2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内容包括各类水质检测记录、病害发生和用药记录、饲料采购及留样记录、检查生产日志的记录、投放苗种、养殖生产和产量记录、销售数量和销售去向记录等。

4.6.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4.6.1 指派专人负责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4.6.2上海市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要与区(县)渔政站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4.6.3上海市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要建立养殖水产品准出制度。

4.7其它管理

4.7.1人工湿地 维护好湿地的水生植物生长,控制好合理的密度,确保水处理的效果;

4.7.2电器设备 维修好增氧机、水泵机及照明电器,配电设施应符合电力配置标准,确保生产、生活用电,并做到安全用电。

4.7.3场貌管理 维护好标志牌、示意图、宣传栏、道路、绿化等的整洁美观。

5.技术依托 上海市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要区(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签订技术依托协议书,通过技术创新,确保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篇3:上海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

关键词:水产养殖场,标准化,养殖用地

1 研究背景

跟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上海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发展都市现代渔业成为上海水产业的必然选择[1]。上海都市现代渔业并不仅仅是经济功能的开发, 同时也要进行生态、社会等功能的开发[2], 还要结合上海市土地资源紧缺的现实节约集约用地, 并最终实现全功能性的渔业目标。

长期以来, 上海市陆基水产养殖以分散养殖为主, 即使有规模化养殖, 也大都为临时性简易设施, 用地矛盾并不突出。但近年随着水产养殖逐步从提供单一食用水产品, 向既提供优良水产品又提供市民优美生态环境的都市多功能渔业发展, 饲养方式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养殖规模增大, 附属设施增多, 在上海市土地资源紧缺情况下, “用地难”成为制约陆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因素之一。2009年,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 把相关推进工作作为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 才能克服土地等生产要素制约,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水产养殖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周边省市如浙江杭州和宁波近年来都已相继推广了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的改造工作, 养殖效益大幅提高[3,4]。为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和装备能力建设, 大力提高渔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 本文结合上海市陆基水产养殖场用地的调研情况, 从节约集约用地角度编制出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的用地指南, 以指导后继的养殖场标准化改造。该用地指南近期已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农业委员会等共同发布实施。

2 标准化水产养殖场有关概念

据不完全统计, 到2008年底, 全国已经有19个省 (区、市) 改造老化池塘460多万亩 (约30万hm2) , 改造投入资金120多亿元[5]。上海市结合农业部提出的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有关要求[6], 提出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的全新概念。它是指连片总面积在100亩以上, 符合相关规范对养殖场资质条件、环境条件、基本建设内容、养殖设施、养殖技术、管理及人员配备等要求的规模化水产养殖场[7]。标准化养殖场的建设体现了三大特色:一是创新型, 引入了事先设计理念, 从以往池塘、进排水沟等“拍脑袋”式的安排转变为注重科学的全方位工程设计;二是生态型, 建设中留出一部分池塘或沟渠作为人工湿地, 对养殖用水进行处理, 以达到养殖用水内循环和养殖污水零排放的要求;三是标准化, 建设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标准化的池塘及沟渠将使整个养殖场的环境更显优雅和整洁。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将发挥出人工湿地 (养殖池塘) 涵养水源、调节城市气候的作用, 并结合水域、河道治理, 开展渔业资源增值放流, 促进自然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种群修复[1]。

按照主要功能, 全市标准化养殖场大致可分为标准化水产养殖场、标准化水产良种场和标准化水产垂钓场等3个种类。其中, 标准化水产养殖场以渔业生产为主, 向市民提供安全、优质食用鱼为目标;标准化水产良种场以育苗为主, 以原种或良种为亲本, 引进、培育并生产供应亲本、后备亲本和良种及原种子一代苗种, 以提供科研、繁育优质苗种为主;标准化水产垂钓场利用水库、河塘、围塘养殖基地等渔业设施, 放养各类海淡水鱼类, 向市民提供垂钓、休闲环境为目标。

3 水产养殖场用地现状

3.1 概况

上海市现有淡水养殖面积45万亩, 其中精养鱼塘9万亩, 内塘27万亩, 湖泊9万亩。淡水养殖主要品种包括常规鱼类、名特优鱼类、虾类、蟹类四大类别。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精养鱼塘, 由于缺少维护, 大多呈现塘埂坍塌、沟渠毁坏、底泥淤积的状况, 有的地方擅自填埋鱼塘, 致使全市池塘养殖面积大幅度减少, 对全市水产品的自给率带来一定的影响。上海目前水产品年消费量在70万~80万t, 而自给量只有约21万t, 自给率为30%[1], 其余部分主要依靠外省市供应。在正常情况下, 上海市民对水产品的消费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但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动物疫病、外来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突发事件, 就势必影响市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为防止全市淡水养殖面积逐年减少, 上海市确定了30万亩池塘养殖面积的水产品最低保有量目标, 2007年出台了上海市《上海市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管理规范 (试行) 》[7], 并加紧完善建立全市三级水产苗种体系, 逐步在郊区推进水产养殖基地更新改造工程暨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截至2009年底, 全市共批复立项项目149个, 总面积达69 171.7亩[8], 总投资超过6.3亿元。

3.2 养殖场用地状况

调研总共涉及全市10个郊区县与集团企业养殖场345家, 其中水产养殖场336家, 水产良种场4家, 水产垂钓场5家。调查结果显示出以下一些特点:

3.2.1 各类养殖场用地呈现结构一致性

全市各类养殖场, 其内部用地根据功能细分, 均可分为养殖水面用地、管理服务用地和其他用地3大类。其中, 养殖水面用地是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专门用于水产养殖的坑塘水面, 用于进排水的沟渠、环河, 以及用于水处理的湿地等占用的地面或水面;管理服务用地是指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用地应配备的一房两库三室用地 (一房指管理和服务用房, 两库指饲料仓库和药品仓库, 三室指档案室、财务室和实验室) 。水产垂钓场管理服务用地中还包括少量餐饮、服务和住宿用房;其它用地是指场地内塘埂、绿化、道路、临时停车场用地和红线内侧用于与他人土地隔离的用地等。从全市调研情况看, 各类养殖场养殖水面用地占比大致为68.3%, 管理服务用地占比大致为0.4%, 其他用地占比大致为31.3%。

3.2.2 不同类型养殖场用地各具特点

(1) 水产养殖场:

各区县规模呈现较大差异, 用地占比不尽相同。如宝山区罗泾海星养鳗场规模810亩, 其中养殖水面用地占比80.37%, 管理服务用地占比仅为0.06%, 其他用地占比为19.57%;松江区小昆山陆家埭水产养殖场规模170亩, 其中养殖水面用地占比90.59%, 管理服务用地占比0.12%, 其他用地占比9.29%。总体看, 这类养殖场规模差异较大, 但养殖水面占比相对集中, 多为70%左右, 管理服务用地占比中除宝山区和浦东新区差异大外, 其他区县的占比较为接近。

(2) 水产良种场:

各区县规模呈现较大差异, 但各类用地占比较为一致。如金山区松隐良种场规模256亩, 其中养殖水面用地占比49.6%, 管理服务用地占比仅为3.45%, 其他用地占比为46.93%;松江区水产良种场规模500亩, 其中养殖水面用地占比60.0%, 管理服务用地占比6.0%, 其他用地占比34.0%。总体看, 水产良种场根据育种需求, 用地占比主要与育苗种类和育苗量密切相关, 区县间彼此差异不明显。

(3) 水产垂钓场:

各区县规模差异不大, 但其中的其他用地占比呈较大差异。如青浦区淀山湖金泽渔村规模400亩, 其中养殖水面用地占比80.0%, 管理服务用地占比仅0.11%, 其他用地占比为19.75%;松江区上海西部渔村垂钓休闲中心规模500亩, 其中养殖水面用地占比62.1%, 管理服务用地占比为4.0%, 其他用地占比为33.9%。总体看, 区县间对这类养殖场延伸的休闲功能定位不一, 有些是为突出三产效益, 造成这类养殖场中管理服务用地占比差异较大。

3.3 农业结构调整成为各类养殖场用地差异的主因

调查结果表明, 近年来上海各区县水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上升, 培育了一大批优势水产品品牌, 闯出了一条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新路,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09年上海全市水产品总产量33.9万t, 渔业总产值54.81亿元, 渔民人均收入达13 335元, 同比增加5%。如崇明县10个水产养殖场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 (养殖业) 的产地认证, 树立了瀛生牌中华绒螯蟹、宝岛牌中华绒螯蟹等特色品牌;金山区漕泾镇标准化生态养殖观赏鱼、澳洲淡水龙虾、河蟹和青鱼, 各类观赏鱼既供游人观赏、又销往国内外, 澳洲龙虾人工育苗和养殖被列为市农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1) 水产养殖场: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解决“吃鱼难”, 各区县开挖池塘养鱼, 养殖场各类用地较为随意。但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各区水产养殖业在追求比较利益情况下, 发展各自不同。如宝山区水产养殖业基本处于边缘状态, 仅有的2个养殖场可能面临变迁命运, 养殖场承包人不愿意投入过多资金用于管理服务设施的建设, 造成该种类用地占比小;浦东新区为提高水产品竞争力, 培育高端产品, 发展高科技水产投资项目, 水产品养殖和水质处理均在室内进行, 造成该种类用地占比高。

(2) 水产良种场:

各区县对主打水产品定位不一, 培育品种的差异对资金和场地投入带来不同。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主要育苗种类包括团头鲂、花白鲢、草鱼、鲫鱼, 年育苗量8亿尾, 对育苗棚和温室投入较大, 而金山区松隐良种场仅育银鲫一种, 年育苗量4 500万尾, 大大减少了对育苗棚和温室等管理服务设施的投入。

(3) 水产垂钓场:

由于上海市民生活水平提高, 到城市周边放松心情、垂钓度假成为一种休闲方式, 也为传统水产养殖业带来了附加值。各区县近年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延伸拓展产业链, 传统养殖场逐渐延伸出了部分餐饮、娱乐和住宿功能。但区县间对延伸功能的资金投入不同, 造成用地占比产生较大差异。如青浦区淀山湖金泽渔村在原水产养殖场基础上延伸垂钓功能, 对管理用房进行改建并增设了部分小木屋, 但由于经济投入少, 无法满足垂钓爱好者需求, 整个垂钓场功能单一, 经济效益逐步低下;松江区西部渔村垂钓休闲中心, 原为松江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 主要繁育团头鲂 (浦江一号) , 淘汰的亲本因个体大, 不受上海市民的青睐。为解决亲鱼出路难问题, 该场将原有的良种场一分为二, 拿出部分水面用于垂钓并逐渐蓬勃发展, 甚至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该场为满足休闲人群需要, 对相关设施功能改造多, 相应的用地占比也较高。

4 养殖场内部用地配比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从调研实际情况看, 全市大多数养殖场养殖面积在100亩以上, 符合建设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的最低要求, 但也有相当数量养殖面积在100亩以下的水产养殖场, 有待于今后进行标准化改造。分析发现, 养殖场内部用地配比因不同的生产功能有较大差别。

(1) 养殖水面用地:

对于水产养殖场, 为充分利用土地一般要求单个池塘面积大, 多为15~20亩, 养殖水面用地占比一般达到或超过70%, 相应的塘埂等其它用地面积占比相对较小;对于水产苗种场, 因育苗育种需要单个池塘面积较小, 甚至只有1亩, 相应的塘埂等其它用地占比就较多;对于水产垂钓场, 根据功能定位不同差异较大, 如为满足高水平垂钓者单个池塘可达300亩, 为满足低水平垂钓者单个池塘可为8亩, 相应的塘埂等其它用地占比为之不同。

(2) 管理服务用地:

对于水产养殖场, 管理服务设施除必需的值班室和饲料、药品储藏室外, 其他办公用房可尽量简化, 因此管理服务用地量可尽量控制;对于水产苗种场, 因繁育苗种和过冬需要, 需要大量的温棚、育苗房等设施, 另外由于苗种场工作人员较多, 需要一定的生活辅助设施, 因此管理服务用地量可适当增加;对于水产垂钓场, 其已跨越单纯一产而向一、三产综合发展, 管理服务设施中增加了少量餐饮、娱乐和住宿功能, 为此管理服务用地应适量放大。

(3) 其它用地:

对于水产养殖场, 功能主要在生产, 场地内道路满足生产需要即可, 绿化、车场等可选择性安排;对于水产苗种场, 道路、车场必须满足往来购苗车辆需要, 绿化可少量安排;对于水产垂钓场, 道路、车场需满足一定人流量而要求稍高外, 绿化作为景观比例也需适当提高。

5 水产养殖场标准化改造用地指南设计

综合上述分析, 指南设计时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 对于水产养殖场, 当前管理服务用地普遍偏小, 规模化养殖后对饲料和药品存储、产品试验等要求必然提高, 这部分用地占比需提高。同时, 往来运输水产品车辆进出与停放, 对道路与临时停车场需求增加。规模化养殖后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空间, 需要适当增加景观生态美学的要求, 适量增加绿地。以上用地增加必然压缩一定量的养殖水面用地。

(2) 对于水产苗种场, 随着规模化发展需要稳定管理服务设施比例, 以满足苗种繁育与过冬、工作人员生活办公的需要。全市苗种场管理服务设施用地占比的均值基本上反映了这部分用地的合理需求。

(3) 对于水产垂钓场, 以娱乐休闲为主兼带部分生产性质, 管理服务设施中需包含一定量提供游客住宿餐饮的功能, 有必要提高这部分用地占比, 但必须严格控制其用地比例的上限, 防止为过度追求三产效益而对这部分用地最大化。此外, 游客进出对道路与临时停车场需求增加, 其用地占比相对养殖场同类用地占比要高。以亩均配置为单位, 最终提出上海市陆基水产养殖场标准化改造的用地指南设计 (表1) 。

注:①1亩约合667m2。②300亩以下的小型水产垂钓场, 其管理服务用地不超过1 800m2。

使用时, 为突出节约集约用地理念, 对表格中各类指南做出以下基本规定:

(1) 为突出水产养殖场向规模化发展, 对现状养殖场地面积在100亩以下的, 强调对其改造时管理服务用地实行总量控制而不得超过334 m2。

(2) 为防止大型水产垂钓场为实现三产效益, 多用管理服务用地而化整为零甚至指标借用, 规定对300亩以下的小型水产垂钓场, 其管理服务用地也实行总量控制而不超过1 800 m2。

(3) 为强调水产养殖场的生产与培育功能, 对养殖水面用地其指南值作为用地控制的下限值, 对管理服务用地与其它用地其指南值作为用地控制的上限值。

(4) 结合实际, 充分利用荒滩、荒水、低洼地、山垅田等宜渔资源开挖鱼塘, 发展标准化水产养殖[9]。

6 思考与建议

当前, 农业结构调整缺乏全国性或地区性的统一技术标准, 农业结构调整用地管理涉及的用地规模、建设布局、集约节约、空间结构是否合理等方面, 都缺乏明确的制度、标准或规范。水产养殖业属于农业结构调整中设施农业的范畴, 在进行多类型、多功能的标准化养殖场改造和建设的同时, 必须对用地方式等问题加以警惕, 才能规范水产养殖场用地指南的使用和管理, 真正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6.1 明确水产养殖场用地和其配套设施用地的内涵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 设施农业用地是发展设施农业使用的土地, 根据用途分为农业生产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 其中附属设施用地还分为附属设施农用地和附属设施建设用地[10], 必须明确这些用地内涵并加以严格界定, 才能完善其管理原则和要求。对于水产养殖场, 养殖水面用地、场地内塘埂用地等属于农业生产用地, 属于农用地范畴;绿化、道路、临时停车场、简易农资仓库等用地是为了保证项目正常运转而配备的一定比例附属设施, 可视为农业用地, 按照农用地管理, 建议由农业部门审核, 国土部门备案。管理和服务用房, 饲料仓库和药品仓库, 档案室、财务室和实验室, 少量餐饮、服务和住宿用房, 应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 建议经农业部门审核后, 到国土部门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11]。

6.2 研究出台切实可行的用地管理政策、标准和规范

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是大势所趋, 农业结构调整用地规模必将越来越大, 必须对农业结构调整用地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建议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方针, 加强研究, 尽快出台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管理政策, 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科学、规范用地, 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一是明确各类建筑占地标准;二是比照临时建设用地, 对直接用于或服务于农业生产所必须的配套设施用地给予简易的备案手续, 规定不得改变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 不得改变农业用途, 同时辅以签订复耕协议、收缴复耕保证金等经济调节手段;三是制定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禁止目录[12], 防止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的非农建设违法用地的蔓延。

参考文献

[1]唐婷.都市渔业的特殊功能考——上海打造经济大都市不放弃“小水产”[N].中国渔业报, 2008-09-29, 第1版.

[2]杨妍, 孙琛.上海都市渔业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12) :5219-5221.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www.cafs.ac.cn) .浙江省宁波市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J].水产养殖, 2008 (4) :46.

[4]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www.cafs.ac.cn) .杭州市全面推进标准化池塘养殖[J].水产养殖, 2008 (3) :19.

[5]徐吟梅, 摘编.加快全国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J].现代渔业信息, 2009, 24 (8) :32.

[6]庾莉萍.标准化——水产养殖发展的必由之路[J].渔业致富指南, 2006 (1) :11-13.

[7]上海市水产办公室.上海市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管理规范 (试行) [S].2009-04-07.

[8]上海市农委办公室.上海市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已建成29个、1.5万亩[EB/OL].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农业网, 2010 (2010-07-15[2010-10-22]http://www.shac.gov.cn/zxzx/xwkd/shxw/201001/t20100112_1259549.htm

[9]兰永清.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及使用技术要点[J].水产世界, 2009 (12) :39-40.

[10]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规范广州市农业产业化生产配套设施用地管理的意见[Z].穗国房字〔2009〕156号.

[11]国土资源网.如何依法管理设施农业用地[EB/OL].北京: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2009 (2009-06-23) http://www.lrn.cn/specialtopic/19thlandday/zdsk/200906/t20090623_382114.htm

篇4:上海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

关键词:水产品;工厂化;养殖;状况;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1-0390-03

收稿日期:2013-05-21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编号:50703);上海地方高校大文科学术新人培育计划(编号:B-5201-12-0030)。

作者简介:吴昊(1989—),男,江苏淮安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组织规划、食品安全流通与生产。E-mail:304416612@qq.com。

通信作者:平瑛,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管理、渔业结构与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E-mail:haoaixiangyi@foxmail.com。改革开放以来,水产养殖业在我国各省(市、区)蓬勃发展,对我国粮食安全、居民饮食多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的水产养殖绝大部分仍然以粗放式人工养殖为主,因此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目前传统的养殖方式经济效益较低,抵御风险能力差;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饵料、药物投入缺乏科学性,水体质量差,造成池塘污染严重,水产品质量不过关,对消费者身体健康存在一定的潜在威胁。因此,当前传统粗放式的水产养殖方式被经济的生态化养殖手段所取代就显得十分必要。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改进水产传统养殖模式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走在了我国前面,他们纷纷采用工厂化养殖模式来取代粗放型养殖模式,将现代工业技术与现代生物养殖技术相结合,在高度自动化系统中高密度地进行水产品的养殖,整个过程实行半封闭或全封闭式管理,低污染、高产量、高质量是其典型的特征,这些都值得上海市相关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思考与借鉴。

1国外水产工厂化养殖

1.1发展历史

国外水产工厂化养殖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模式是通过控制水流、水温、氧气进行高密度的网箱养鱼。20世纪70年代,随着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等方面的考虑,大规模挖掘鱼塘的模式不断减少,与此同时,为了避免水产品出现产量锐减情况,相继出台了经济、法律、财政金融等政策来引导和鼓励工厂化养殖模式的推广,并开始运用生物净化、纯氧增氧、机械过滤等技术,工厂化养殖开始显现“循环经济”的属性。20世纪90年代,随着传感技术、纳米技术、微生物检测技术等的应用,工业化养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基本实现了废弃物“零排放”。2000年以来,海水育苗技术的突破加速了水产节约化育苗和养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大大促进了工厂化养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并纷纷进入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阶段[1]。

1.2养殖特点

首先,基本上都以循环水养殖为核心。国外的工厂化生产不同于我国许多“厂房外壳+池塘”的养殖模式,其厂房内不仅仅是水产养殖池,还包括了大量机器控制设备,其中最主要的是循环水养殖设备,在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水处理技术十分先进,水体利用率高,资源消耗低,污染物排放量少,将循环经济中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3R原则)与水产养殖高效结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其次,生产养殖工艺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不同水产品虽然都是进行工厂化养殖,但是其具体的养殖方法和程序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不同养殖对象对养殖环境的要求存在着很大差异,包括水体中的含氧量、盐分含量、水流的温度和流速等等。因此,国际上许多国家针对不同水产品的生物特征,研究开发出了不同类别和系列的工厂化养殖系统,使其更具备专业性特征。

再次,操作管理水平规范。工厂化养殖是一个过程比较复杂的系统,其中涉及水温控制、杀菌消毒、生物净化、饲料投放、微生物检测等多项步骤,这就对工厂化养殖中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管理人员的统筹协调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欧美日等国的操作工人专业技能水平相对较高,操作规范严谨,管理人员统筹能力较强,这确保了整个工厂化养殖系统的高效运行,产生了理想的效果。

最后,智能化、无人化养殖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为了降低大幅上升的劳动力成本,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研究智能化、无人化养殖模式,利用日趋成熟的传感、监控技术,将整个养殖系统中各个环节的信息传输到中央计算机中,由电脑集中控制整个养殖系统,定时投放饲料、净化水质、杀菌消毒、调整水温等,当某个环节出现异常状况时,电脑自动发出警报,由人或计算机自动进行调整纠正。

2国内水产工厂化养殖

2.1发展历史

我国水产工厂化养殖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刚开始主要是利用发电厂排出的温水来养殖淡水鱼,利用排出的冷流水养殖虹鳟。目前,全国共有热电厂温排水养鱼工厂109家,其中,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1家,中原油田的养鱼工厂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淡水封閉式养鱼工厂。另外,工厂化育苗也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较大突破,最具代表性的是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的成功。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初步尝试循环水养殖模式,国外循环水养殖设备开始被引入中国,但由于运行和初始投资成本较高,最终未能得到大规模应用。与此同时,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开始自主研究循环水养殖设备,中国水产科学院渔业仪器研究所在这一期间成功研制出了当时国内第一个生产性循环水养殖车间,并将其成功运用到了中原油田工厂化养殖中去。另外,我国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地区鲍鱼工厂化养殖模式迅速发展起来,对我国水产工厂化养殖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水产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工厂化养殖随之陷入了一段时间的低迷。9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又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尤其是海水工厂化养殖产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是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模式在我国北方地区的迅速推广,许多水产品工厂化养殖基地开始建立起来,一批技术更为完善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也相继被研发出来。

nlc202309041920

2000年以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水资源的不断恶化、消费者对食物质量要求的不斷提高,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更加重视,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加大,使得最近10年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2.2存在问题

首先,工厂化养殖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国工厂化养殖单产较低,平均约为7.4 kg/m3。由于受到技术限制以及水处理成本方面的压力,目前我国大部分工厂化养殖仍以流水养殖和半封闭循环水养殖为主,采用这2种模式养殖,单产约为10~15 kg/m3,而国际上一些技术先进的国家采用全封闭式养殖,单产则能达到80~90 kg/m3。我国工厂化养殖大部分是“养殖池塘+厂房外壳”的形式,和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仅仅在池塘外多了一个大棚或者是厂房,根本不符合工厂化养殖的严格定义,可以说许多是“伪工厂化养殖”。另外,工厂化养殖的核心在于循环水处理,我国在这一方面虽然有所突破,但总体而言,和国际上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淡水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已具备了一定的应用技术,但在海水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上仍达不到理想效果,表现滞后。

其次,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工厂化养殖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一些省(市、区),从北往南分别为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而中西部内陆省(市、区)发展速度则比较慢。部分省(市、区)的工厂化养殖水体不足5 000 m3,产量只有几十吨,甚至有近一半的省份产量不到1 000 t,单产在 5 kg/m3 以下。

再次,优良品种较少。养殖品种的选择限制较多,缺乏优质、高产、高价品种。目前,我国水产品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要形式,虽然相关企业尤其是科研机构针对养殖品种开展了许多科技攻关,但是,到目前为止,真正得到广泛推广并且经济效益良好的品种仍然很少,技术稍微成熟的只局限于鲆鲽类、鲍鱼、对虾等。另外,同“养”的技术相比,“殖”的技术更显薄弱,育苗体系目前还不健全,布局也缺乏合理性,科技转化能力还亟待提高。

最后,经营管理水平层次较低,养殖管理能力不能满足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求。工厂化养殖不仅仅是农业范围的概念,它还具有环境、生物、管理、电气工程、电子信息等多个学科的属性,工厂化养殖需要复合型人才进行管理才能保证顺利运转。我国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大部分教育层次较低,能达到复合型人才标准的比例极少,工厂化生产设备的潜力优势由于受到管理人员能力的限制,难以全部发挥出来,经济效益不是十分理想。

3上海市水产工厂化养殖

3.1总体状况

上海市水产工厂化养殖起步于20世纪80、90年代,主要由一些政府科研机构和部分高校建设,多用于科学研究试验,真正进入生产领域的较少。随着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及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2年年底,上海市共有标准化水产养殖场293家,建设面积近 1万hm2[2],其中,配备水循环处理系统和自动检测系统的工厂化养殖、育苗车间面积共约12 000 m2。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上海市工厂化养殖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最近5年,新增工厂化养殖面积占总面积的75%左右,主要分布在崇明县、青浦区、奉贤区、南汇区四大区域。

3.2面临的问题

上海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近90%,农业用地资源极为短缺。上海陆域面积约6 787 km2,在我国4个直辖市中最小,是国内最缺地的城市之一,人均土地面积约0.037 hm2,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0,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60;上海人均耕地只有约0.013 hm2,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5,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3]。2000年以后,上海市耕地年均递减率为1.48%,大量耕地资源被转化为建设用地,并且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延续较长的一段时间,与此同时,淡水养殖面积也从2003年4.5 万hm2开始减少到目前不足3 万hm2[4]。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不断进入,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改变传统粗放的水产养殖模式,发展工厂化养殖是一种必然趋势。

上海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化金融都市”,在产业发展上对第二、三产业的扶持力度远大于对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性生产的人口比例迅速降低。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0—2010年,上海市户籍总人口从1 321.63万增加到了 1 412.32 万,其中,从事农业性生产的人口数从335.47万锐减到了157.37万,10年间减少了178.1万,减少幅度超过一半以上,达到53%,农业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5.38%下降到了11.14%。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及劳动力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相对短缺将成为制约上海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上海水产养殖虽有所进步,但相对于山东半岛、珠三角等国内其他工厂化养殖发达地区,上海市水产工厂化养殖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养殖的方式以流水或半封闭式为主,对水的处理比较简单。另外,上海水产侧重于成鱼的养殖与生产,忽视了苗种的培育过程。因此,上海水产工厂化养殖如要得到长足发展,迫切需要提高水产养殖的技术水平、硬件设施功能,转变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发展高集成化的工厂化养殖。

3.3有利条件

首先,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上海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势平坦,其地形大部分为平原与河口三角洲,西南部有少数小山丘,平均海拔为4~5 m。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位于上海市东北部,除此之外还有长兴岛、横沙岛等小岛屿。河流众多,水网密布,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自西向东贯穿整个市区,长江流经上海市北部,在接纳黄浦江之后注入东海,还有淀山湖等淡水湖泊。总体来说,上海市水资源总量极为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水平的2倍,另外,上海市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降水量较高,平均约为1 200 mm,雨日天数平均约为132 d,并主要集中在夏季。四季分明,光照条件十分充沛,年均日照时间在2 000 h以上。

nlc202309041920

其次,市场需求量不断攀升。根据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为1 640.4万,到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达到2301.9万,10年增长661.5万,增长率达40.3%。2010年,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6 872.42亿元,增长率为9.9%;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 838元,增长率为1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746元,增长率11.5%。2003年水产品需求总量为53 万t,2012年上海市水产品需求量已达到120 万t,10年增长126%。除此之外,由于上海特殊的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不仅国内市场广阔,国外出口需求量也不断攀升,根据上海海关统计,2011年全年上海市渔业产品出口量为7.3 万t,出口金额近10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6%和19%,其中,海水产品出口7 万t,出口金额8.6亿元,分别增长0.5%和16.7%,淡水产品出口0.3 万t,出口金额1.39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5%和34%。最近5年,上海市平均水产品出口量增长率为1.3%,平均出口金额增长率为18%。

最后,产业体系初步显现。近些年,上海市工厂化养殖面积不断扩张,养殖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由过去的鳜鱼、青鱼、团头鲂、中华绒螯蟹等大众化品种,增加到了大菱鲆、克氏螯虾、鳗鱼、虹鳟鱼、南美白对虾、石斑鱼等多个名贵品种,不仅如此,还形成了大菱鲆、中华绒螯蟹、罗非鱼等为主导的完整产业链,工厂化养殖产业体系开始在上海市部分区域初步显现。

4上海市工厂化养殖的对策建议

4.1合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工厂化养殖是建立在高技术水平基础之上的,涉及生物工程、自动化、电子、仪器仪表、传感等多项领域,初始投入成本大,属于典型的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和高回报产业。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继续,过去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正面临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其中包括水资源、空气、土壤质量的不断下降,病虫灾害的蔓延,各种水产品疾病的暴发等等,这些都对传统养殖模式带来直接影响。水产工厂化养殖企业一方面面临工厂化养殖的高风险、高投入,另一方面是传统养殖模式的低产量、低质量,在这种两难处境时政府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和农业、水产等相关部门应对上海市水产养殖目前遇到的问题提高重视,发挥好宏观引导和调控作用。政府与相关部门建立、优化工厂化养殖调控体系,制定落实符合上海市地方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消费偏好的水产品工厂化养殖发展规划,将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相互结合,既要制定出具体的扶持政策,包括免税减税政策、贷款优惠政策、土地审批政策等,又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在全市范圍内对工厂化养殖进行战略性布局,引导整个产业向工厂化养殖转变。与此同时,还应当吸引国外和国内的资金投入到工厂化养殖研究与发展中去,利用政府特有的优势与平台建立多元化的工厂化养殖投资、融资渠道,为工厂化养殖在上海市的推广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并带动渔民、水产养殖户对技术、设备升级,推动青浦、奉贤、崇明等传统养殖区县鱼塘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开拓工厂化养殖经济可持续发展新路径[5]。

4.2建立工厂化养殖技术支撑体系

上海市水产养殖主要在郊县区域,大部分工厂化养殖自动化程度较低,很多程序仍然是由人工来完成,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因此,建立起工厂化养殖科技支撑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市拥有一些水产养殖方面的特色院校和研究机构,在引进国外工厂化养殖系统设备和技术的同时,注重本土工厂化养殖技术的发展,加大对这些科研院校和研究机构的项目扶持,在技术上完全能够构建工厂化养殖技术支撑体系。要建立工厂化养殖技术支撑体系,一方面要鼓励科研院校、研究机构以及相关水产养殖企业加大研发力度,进行科技创新,如加快养殖用水综合处理技术研究、增加新型饲料的研发投入及培育高附加值、高产量的新苗种等,建立科学规范的养殖流程和操作守则,提高水产养殖的风险抵抗能力和经济效益等;另一方面要注重对人的培养,提高工厂化养殖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执行力,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有关工厂化养殖方面的知识推广和普及力度,形成多渠道、多方位的技术普及体系。

除此之外,上海市应该向山东、辽宁、广东等省学习经验,加强同各省(市、区)之间的技术交流,甚至可以考虑直接引进相关设备和水产养殖品类,以加快缩小同这些省(市、区)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

4.3尝试进行品牌化战略

树立品牌意识,走品牌差异化战略,能够提高水产品知名度,增加附加值。为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改变过去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思路,相关管理者应当形成打造本企业产品品牌的理念,将建设水产品品牌作为未来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与此同时,还要与相应的水产品养殖户紧密联系,在经济合作的过程中进行品牌化宣传,让整个产品供应链上的所有经济主体都能清晰地认识到品牌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考虑到上海市主城区与周边郊县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创建品牌化过程中通过政府的引导,实现有序规划,避免所有企

业、生产单位一拥而上,搞形式主义,否则,不仅不能够成功实现品牌化战略,反而会导致过分竞争,浪费大量社会、经济资源。

企业规模的大与小对是否适合进行品牌化至关重要,规模较小的工厂化水产养殖企业难以发挥品牌的功能优势,实行品牌化战略的收益与成本比值较小,会引起市场混乱。因此,应首先扶持上海市一些水产养殖龙头企业,整合整个水产品供应链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建大型水产工厂化养殖集团,确保产品质量从源头到零售终端的可靠性,形成“工厂化养殖龙头企业+水产加工企业+销售/出口企业”的生产营销模式。

实践证明,创建水产品品牌难度较大,但是一旦形成,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市场上“阳澄湖大闸蟹”“盱眙小龙虾”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品牌化不仅能为生产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还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如旅游业的发展。实行品牌差异化战略,将会为工厂化养殖企业及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韩晓飞. 海水工厂化养殖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2]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201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3-09-29]. http://www.stats-sh.gov.cn/sjfb/201302/253153.html.

[3]陈德平. 确保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有效落实——上海耕地保护工作纪实[J]. 上海房地,2010(1):26-27.

[4]黄曼. 上海市水产养殖业的演变及现状分析[J]. 经济师,2011(1):219-220.

[5]林群,王琳,黄修杰,等. 广东工厂化水产养殖发展前景与对策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9):132-134.孙前路,孙自保,刘天平. 扶贫资金管理与挪用倾向的内因分析:解释框架与稳定[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393-396.

篇5:上海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

考试形式:闭卷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我国贝类养殖的历史和现状

一、中国贝类养殖历史

缢蛏、牡蛎、泥蚶和蛤仔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有极其悠久的养殖历史。高等与中等水产院校从1958年开始增设贝类养殖课程。近年来,养殖贝类的生物学、育种技术、生态系养殖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如贻贝亩产达1-2吨,扇贝亩产4-5吨,缢蛏亩产3-4吨,蓄水养殖泥蚶的产量也达到亩产5吨左右,高的可达6-7吨;平滩养成的一般亩产1.5吨—3.5吨,较蓄水养殖的产量低。

二、贝类养殖的现状

目前经济价值大可开展增养殖的150种;其中有一定养殖规模的种类已有50种,其中: 腹足类:14种;双壳类:34种;头足类:2种.从国外引进而养殖成功的贝类不断增加。

2005年中国海水养殖总产量达到1384.7万吨,养殖面积达到169.4万公顷(包括海上、滩涂、陆基养殖),贝类育苗6917亿粒(其中鲍苗18.4亿粒),渔业产值达到4180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7619亿元。其中中国海水养殖贝类产量为1067.5万吨,占中国海水养殖动植物总量的77.1%。贝类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沿海人民就业、国际商贸发展等起了重要作用。

三、我国发展贝类养殖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我国海岸线缅亘,港湾曲折,浅海、滩涂平展广袤,饵料丰富,环境多样化,可供贝类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辽阔。2.贝类资源丰富:贝类是海中之宝,我国沿海分布着各种各样的贝类,可养的种类多,其中已养殖的达50种。

3.贝类养殖的特点:贝类养殖具投资小、成本低、收效快、产量高、技术易推广等优点;它不与农业争土地,不与畜牧业争饲料,不与鱼虾类争水面,可立体利用水体、保持水体的良性循环;贝类产品市场广阔,群众喜食。

4.具丰富的养殖经验和成果:贝类养殖在国内外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其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贝类室内工厂化育苗、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土池半人工育苗生产得到了稳定发展,为养殖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苗种来源。

四、选择养殖贝类的标准

正确地选择养殖种类,是保证贝类养殖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选择贝类养殖种类必须具备下列标准。

1、生产力高.2、适应能力强.3、营养价值高.4、苗种来源容易.5、养殖成本低.6、移动性较差.五、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贝类养殖技术还比较落后,多属原始的粗放养殖(实为繁殖保护,在发达国家仍存在这种养殖方式),应不断提高集约化养殖的程度以及加工机械化程度。

2.养殖的整体和局部规划不尽合理,局部过于密集而许多可养面积还未充分利用。

3.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还需加强:如在贝类的生态、生理等生物学原理的研究,尤其在贝类的能量代谢、营养吸收利用,生态作用量化评价还需进一步加强。

4.贝类病害、病理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已非常紧迫(大量死亡现象时有发生), 仍未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滩涂养殖和浅海养殖是开放式水域,一旦发生病害,无法用药物控制,只能以防为主。

5.新品种培育工作成效有待提高,应用推广有难度,阻力重重。遗传育种、多倍体培育、改变贝类适应性和生理、生化特性等研究工作做得不够。进行贝类的杂交、选种、育种工作,从而培育出优良的养殖品种。

6.多品种混养技术日益成熟,提高池塘的单位面积产值,增加经济效益。贝虾、贝藻、贝参、鱼蚌、鱼虾贝的混养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生态系养殖能提高池塘单位面积产量和养殖容量,增加经济效益,使贝类养殖规范化、标准化。贝类养殖生态系的研究和运用,即水产养殖容量(Carrying Capacity for aquaculture)研究曾是热点。

7.贝类净化研究还相当落后,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现已要求出口贝类加工厂必须逐步配套贝类净化设施。净化参数不断增多和净化技术不断深入(细菌总数(粪大肠菌麇)、致病菌、贝毒素、重金属(As,Hg,Cd)、有机物,软骨藻酸(DA Domoic acid)等)。

8.贝类增殖放流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多采用实行禁捕期、封滩护养等措施。增殖放流也是提高贝类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积极开展增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9.其他工作,海洋药物源性贝类(海兔、石磺)养殖;观赏贝类养殖,贝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养殖容量、养殖海区调查和规划等。

第二章

贝类养殖环境和养殖容量

第一节

贝类的养殖生态

一、潮间带:潮水涨落的地带;四条线三个区。

高潮区: 蓄水养殖和半人工育苗池。中潮区: 滩涂贝类主要养殖区。低潮区: 牡蛎,西施舌,蛤等低潮区生活的贝类

二、浅海区:大潮低潮线至水深200米之内的区域,终年被海水所淹没。筏式养殖的区域大多在水深30米以内。

三、影响贝类生活生存的海况因子 1.海水运动。2.水温。3.盐度.时期:

幼体适应盐度的能力差,成体稍强。

适应性: 贝类适应低盐的能力差,适应高盐的能力稍强。

①盐度影响贝类的附着能力(反之,不附着的贝类幼体可加淡水促进附着。)②繁殖期适当降低盐度可刺激成熟亲贝产卵。

③养殖季节大面积长时间的降雨,易引起贝类的大量死亡。4.营养盐

营养盐的多寡直接或间接影响贝类的生长与繁殖。

5.水质

影响pH值的因素:①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情况;②天然水中溶解的碳酸盐的状态;③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以及有机物的分解。海水7.6—8.5(一般8.2),苗池不能低于7.6-7.7,贝类运输时也不能带水运输。浑浊度;扇贝抗浑浊的能力差。

污染:石油,重金属等对幼体的影响较大,造成局部灭绝

6.底质

底质命名法:在自然界中底质常常含有不同粒径的粒组, 多种粒组混合在一起,因此有不同的命名方法。

1.优势粒组命名法.只有一个粒组含量很高,其它粒组含量均不大于20%时, 以该粒组中百分含量最高的粒级相应的名称命名。2.主次粒组命名法:两个粒组的含量分别大于20%时,以主要粒组作为基本命名,次要粒组作为辅助命名。3.混合命名法:三个粒组含量均大于20%时,采用混合命名法进行命名。底质的分析方法:.筛析法:适用于粗颗粒的分析 , 其下限为 0.063 毫米左右,筛析法的基本原理是选用孔径规格不同的套筛,将样品自粗至细逐级分开。.沉析法(吸管法):用来测定0.063一0.001 毫米范围的颗粒.根据质点(颗粒)沉降速度, 在悬液的气定深度处,按不同时间吸取悬液,由此来求出沉积物各粒级的百分含量。3.综合法: 4.淘洗法:

四、海水养殖业目前急需研究的内容

养殖生态系统、养殖容量评估、养殖海域海洋环境保护、养殖结构优化,养殖生物病害防治、深水养殖设施构建、海水动力因素、调控技术、清洁生产(养殖与加工)、数量膨胀型向质量效益转变等等。努力促进养殖、环境与人三者和谐,使海水养殖研究与海水养殖产业迈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超负荷养殖将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一是 海区的饵料生物成为贝类生长的限制因子,养殖密度越大,每个贝体的摄食量就越少,生长就越慢; 二是 由于摄食少,贝体瘦弱,对恶劣环境抵抗力差,易得病,死亡率显著增加; 三是 大量的排泄产物污染了水质,使水质恶化,缺氧;

四是 高密度养殖导致水流不通畅,加上贝体的呼吸耗氧,极易产生局部缺氧现象,引起贝体不适甚至死亡。2.海区老化 3.离岸养殖程度不高

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滩涂面积3000万亩。海水贝类养殖主要是在水深15米以内的浅海水域和滩涂上进行。我国滩涂的利用率约为30%.-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利用率不到10%,而-20 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开发利用率则不足1%.具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4.品种退化

品种退化是造成养殖贝类生长速度下降、抗逆能力差,死亡率升高的另一重要因素。原因:近亲繁殖,亲本质量差,没有正确掌握人工繁殖技术,不良养殖条件下的负选择。

五、保持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满足下一代人需求能力的一种发展。”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 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

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保持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海水养殖对浅海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养殖水域和近岸水域营养负荷增加、渔用药物积累、养殖动物逃逸带来基因污染、土壤酸化或盐化、湿地生态系统破坏等。

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基本途径:

1.逐步减小养殖对沿岸环境的污染是使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2.中国现阶段正在扩大海水养殖面积,主要是向离岸深水海域(-20米,-40米)发展 3.尽量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高新技术,建立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性示范养殖区。

减小养殖污染的主要途径:

(1)复合养殖系统结构优化;(2)改善养殖大环境;(3)根据养殖容量控制养殖规模:在养殖规模不够大的阶段,人们考虑的养殖容量内涵仅包括养殖效益的内容。养殖容量简单定义:在生长率不受负影响的情况下,达到最高产量的放养量。(4)使用环保型饲料;(5)加强集约化养殖的排放水处理:集约化是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趋势(省人力、少占地、产量高、易管理、易应用新技术)。

第三章

贝类的苗种生产

贝类苗种生产方式(法):贝类苗种获取的途径主要有4种:自然采苗(采捕自然苗);土池人工育苗;半人工采苗;工厂化育苗。

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种夏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一节

贝类的生活史(一).双壳类的生活史

受精卵——胚胎期——孵化——担轮幼虫——面盘幼虫——附着变态——稚贝——幼贝期——成贝期 1.胚胎期

卵裂方式:贝类的受精卵除头足纲为盘状卵裂外其余均为螺旋卵裂方式——螺旋式

卵裂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加,分裂球体积缩小,总体积不变

大多数海产贝类,发育到囊胚期,胚体表面一定部位即开始生出纤毛。此时,胚体可在卵膜内转动。原肠胚: 贝类的原肠作用是采用外包法和内陷法 实心囊胚:外包法。如:马蹄螺、海兔、鲍等 有腔囊胚:内陷法。如:河蚌、田螺等

多数海产瓣鳃类(牡蛎、贻贝)和腹足纲(红螺等)开始为外包法,以后为内陷法,两者结合完成原肠作用。

3.幼虫期:即从担轮幼虫开始到稚贝附着为止,它包括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和匍匐幼虫三个不同阶段。各期幼虫的形态差异很大。(1)担轮幼虫

体外生有纤毛轮,顶端长有纤毛束,其中央有1-2根鞭毛,幼虫开始以纤毛摆动在水中作旋转运动。经常游于水表层。此期消化系统还未形成,仍以卵黄物质作为营养。具有明显的趋光性。

早期担轮幼虫: 胚体成梨型,顶端膨大,细胞加厚,长有纤毛束,其中央有1-2根鞭毛。胚体背部细胞加厚且略下陷形成壳腺;胚孔闭合内陷形成口凹。

在静水中喜欢浮游于水表面或明亮区,但趋光性不明显。

晚期担轮幼虫: 胚体左右略变扁平,背部尖,腹部宽,其顶端变平,四周细胞隆起,壳腺将分泌贝壳。

幼虫趋光性不明显,对机械作用很敏感。(2)面盘幼虫

幼体两侧覆盖2片D形透明的贝壳,由口前纤毛轮形成面盘(具有面盘),形成前、后闭壳肌,依靠面盘进行浮游生活。面盘是其运动器官。根据发育时间及其形态不同,又可分为:

① D形幼虫(直线铰合幼虫):刚形成的D形幼虫消化道没形成,不能摄食,以卵黄颗粒为营养。卵黄耗尽,形成消化道后开始摄食。

②壳顶幼虫:D形幼虫的铰合线开始向背部隆起,改变了原来直线状态,壳顶幼虫后期壳顶突出明显,足开始长出,呈棒状,尚欠活动能力。

鳃开始出现,但尚未有纤毛摆动,面盘仍很发达,足丝腺、足神经节和眼点逐步形成,但此时足丝腺尚不具有分泌足丝的机能。

壳顶初期幼体:足成棒状,壳顶隆起,但没有超过直线铰合部,胃的四周出现消化盲囊。壳顶中期幼体:壳顶突出铰合部,面盘发达,足皱褶。壳顶后期幼体(眼点幼体)

1.足成靴状,足的基部出现一对平衡囊。

2.消化盲囊几乎包被整个胃。

3.在消化盲囊腹面外套膜中间,足基部出现一对眼点,眼点有视觉的作用,幼体具背光性。

4.外套膜边缘加厚,外套膜内表皮下陷形成鳃原基。(3)匍匐幼虫

一对黑褐色眼点明显增大,显而易见;足发达,能伸出壳外作匍匐运动。鳃增加至数对,足发达,能伸缩作匍匐运动。幼体时而浮游,时而匍匐,此时正是投放采苗器采苗的好时机。面盘逐渐退化,至后期则只能靠足在附着物上匍匐生活,足丝腺开始具有分泌足丝的机能。

初期面盘仍然存在,遇到合适的附着基后,面盘退化,用足匍匐生活,足丝腺开始分泌足丝。

4.稚贝期:幼虫经过一段时间的浮游和匍匐生活后,便附着变态为稚贝。此时,外套膜分泌钙质贝壳,并分泌足丝营附着生活。变态为稚贝时它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理机能和生态习性等方面都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变态标志:

①形成含有钙质的贝壳,壳形改变。

②面盘萎缩退化,开始用鳃呼吸与摄食。

③生态习性的改变,变态前营浮游、匍匐生活,变态后以足丝腺分泌足丝营附着生活。

该期是幼体向成体过渡的阶段。不同生活类型贝类的稚贝对附着基均有不同的选择,必须充分满足其附着条件。5.幼贝期

除性腺尚未成熟外,其它的形态、器官和生活方式均已和成体一样。由稚贝期的附着生活向成体的生活方式转变,即有附着型贝类,埋栖型贝类和固着型贝类。因个体小而弱,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所以在养殖中必须精心培育,是苗种培育工作和养成期工作的开始。6.成贝期

自第一次性成熟后均属此期。就埋栖型贝类而言,要求生活于有较深软泥的环境。是贝类养殖的养成与育肥期。

(二)腹足纲的生活史(以鲍为代表)——鲍鱼的发生与双壳类作一比较: 面盘幼虫身体发生扭转,不摄食,内源性营养 匍匐幼虫才开始摄食底栖硅藻 有围口壳幼虫.(1)胚胎期:是指从卵的受精开始经过分裂发育至浮游幼虫,即孵化后的担轮幼虫为止的阶段。此期以卵黄物质作为营养,影响这一时期发育的主要外界环境条件是水温。

(2)幼虫期:是指从孵化后的担轮幼虫开始到稚鲍形成为止。这一时期包括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匍匐幼虫。

①担轮幼虫

胚体出现了纤毛环,幼虫前端生有一束细小的顶纤毛。以卵黄物质为营养。

②面盘幼虫

壳腺已分泌出一个薄而透明的贝壳。该期初期仍以卵黄物质为营养,不摄食,只是在其后期需摄食饵料。此期由于贝壳的出现,减少了在水中浮游的能力。该期又可细分为初期面盘幼虫和后期面盘幼虫。

③匍匐幼虫

面盘开始退化,足开始发育,由浮游生活转入匍匐生活。这一期又可分为初期匍匐幼虫,围口壳幼虫,上足分化幼虫。

(3)稚鲍

形成第一个呼吸孔时为稚鲍,其形态与成鲍差距还较大。

(4)幼鲍

完全具备了成鲍的形态,呼吸孔数量与成鲍相等,只是性腺还未成熟。(5)成鲍

第一次性成熟以后均属此期。

二、生活史中各阶段幼体的形态和生态(以双壳类为例)1.精卵:

精子:含有顶体、头部、尾部;长50-60微米。卵子:含卵质膜和卵膜;腹足纲的卵径大于双壳类的卵径

50-100微米。为沉性卵,但不易下沉。

2.受精卵:受精的标志:产生第二极体。统计受精率。

产卵——受精,需要0.5小时。

3.卵裂:不均等的卵裂,分裂球增多,但体积不变!4.囊胚期:胚胎的体积稍增大,有短纤毛、具空腔,就地转动。需5-7小时。5.原肠期:具原口,纤毛稍发达,开始游动。

6.担轮幼虫:游动(滚动性的游动,幼体易集群、趋光性强、受精起需10小时。

7.面盘幼虫:投饵金藻3011等;16小时。游动能力强,一般在水体的中上层运动。选幼。8.壳顶幼虫:铰合部有角突起,不断投饵、换水、倒池(3天一次)。

9.变态期:需附着基,去表面2-3厘米的底泥,池底泥厚0.2-2毫米;一般250克干泥/M2;文蛤需要砂小于5毫米,扇贝需要棕榈绳、网片。

幼体的外形、内部结构、生理机能、生态习性变化;变态的标志:(1)出现眼点一对(2)面盘萎缩退化、出现足

(3)生态习性改变:由趋光性转向背光性;由浮游习性转向底栖或附着。

当10%左右(30%)的幼体出现眼点时逐步或一次投放,(泥蚶幼体3天不附着有问题,可降低盐度(加淡水))10.稚贝期:形态与成体相似,只是个体小、性腺未发育。

第二节、贝类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 一.贝类繁殖的特点

大多数贝类为雌雄异体,外形很难区分雌雄,没有第二性征,只能根据性成熟时生殖腺的颜色来区分雌雄。雌性性腺颜色大多为红色,橘红色,粉红,淡黄,浓绿色,紫褐色。雄性性腺多为乳白或黄白色。

牡蛎、贻贝等少数贝类性别不稳定,有性转变现象。

不同种类的贝类性成熟年龄不同。即使同种贝类在同一海区性腺发育也不平衡。不同种类的繁殖季节不同,同种不同地区的繁殖季节也不同。而同种同地不同年份贝类的繁殖季节也不同。贝类的繁殖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凡是在春天繁殖的种类,同一种类南方比北方早,在秋天繁殖的种类,则北方繁殖时间较南方早 有的贝类全年都可繁殖,有的一年一次或二次

二、贝类繁殖的方式和习性

(一)双壳类贝类的繁殖方式:有卵生型和幼生型两种

1、幼生型

在繁殖季节,亲贝把成熟的精子和卵子排到母体的鳃腔里,并在此腔中受精,经过卵裂发育成面盘幼虫后才离开母体,在海水中经过一个自由浮游阶段,然后固着变态成稚贝。蚌、密麟牡蛎

2、卵生型

在繁殖期间亲贝把成熟的精子或卵子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卵裂发育成幼贝,再固着变态成稚贝。它的整个生活史都在自然海区里渡过。极大多数瓣鳃类。

(二)繁殖习性

大多数贝类属于卵生型。性腺成熟的亲贝一旦进入排放阶段,则把成熟的精卵排光为止。

如扇贝利用快速关闭双壳将精卵排出,雄性贝类排精时,精子呈白色烟雾状,雌性贝类产出的卵子呈颗粒状或条块状,为沉性卵。

贻贝亲贝在繁殖季节是分期分批繁殖,一般在每个大潮时排放一次,小潮进行性腺恢复,大潮时期1—2天排放。一般雄性先排精,雌性后产卵,精子对卵子有诱导作用,缢蛏、贻贝、鲍鱼、泥蚶等大多在夜间产卵。

由于大潮时潮差大,环境因子变化也大,水温升降幅度增大,落潮时海水干露,潮涨时急烈振荡,流速增大,对性腺成熟的亲贝造成刺激,促使其集中排放。

因此室内人工育苗时,常采用升降温、降低海水比重、流水刺激以及异性性细胞诱导等措施用于亲贝催产。

由于贝类的精卵直接排放于海水中,在海水中授精,故受精率低,并且受精卵在孵化发育过程中常因海况因子突然改变,而造成大量死亡。

第三节 贝类的苗种生产

当前贝类苗种的来源有以下四条途径:分别为采集野生贝苗、海区半人工采苗、室内人工育苗、土池人工育苗。分述如下:

一、采集野生贝苗

由于海况因子的变化较大,采集方式原始,野生贝苗的产量很不稳定。采捕之前须探苗。埋栖型贝类的探苗,是在不同地点各括 取100平方厘米的表泥(0.5—1厘米深),淘洗、记数。

其采苗时用括苗网、推苗网或淌苗袋(蛏苗)、采苗锄、三齿钩等采苗。

固着与附着型贝类,可直接铲取固着物上的贝苗进行放养。深海区的苗种,可用拖网或潜水捕捞。小的蛏苗经暂养培育成种苗。较远距离运输苗种最好在气温较低时进行。

二、海区半人工采苗

根据贝类的繁殖习性,在附苗季节,选择贝苗密集的海区,人工创造附苗条件,即用人工的方法设置浮筏或整理附着基(整理滩涂),创造良好的附苗条件,使贝苗附着在人工附着基上。

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但受自然条件,水文、气候等的影响。1.半人工采苗的原理

双壳类中不论哪种贝类,在生活史中都有足丝附着的阶段,然后向成体的生活方式转化

了解了贝类的附着习性,在自然海区贝苗繁生时,人工改良底质或设置人工附着基,创造条件,使贝苗附着,采集贝苗。

2.海区半人工采苗的方法

采苗方法随生活类型不同而不同。

①固着型贝类半人工采苗方法:牡蛎幼虫结束浮游生活,进入底栖生活,附着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繁殖期间在贝苗集中的海区根据底质情况适时投放附着基。牡蛎采苗的器材有石块,石柱,水泥板,贝壳,竹片,竹棍,瓦片等固形物,进行投石、插竹、立石及筏式等方式的采苗。

②附着型贝类半人工采苗方法:主要采用筏式采苗,即在采苗海区搭建浮架,然后挂附苗器在浮架上,常用的筏式采苗器有红棕绳、尼龙绳,废旧浮绠、网片。其中红棕绳的采苗效果最好。如栉孔扇贝筏式采苗时用塑料网袋制成的采苗袋内放有破旧的网片,能减缓水流,利于幼虫附着,可以防止附着贝苗的逃逸,防止敌害侵袭,采苗效果良好。

③埋栖型贝类的采苗方法:埋栖型贝类结束浮游生活进入底栖生活时,需附着在小沙粒、碎贝壳等物体上,采苗前对滩涂进行改良,使附着在人工改良的底质上。在附苗前应对底质进行精耕细作,软泥底质需投放一层沙以利于即将附着的幼虫分泌足丝抛锚附着。3.采苗预报

在贝类的繁殖季节里,根据贝类性腺的消长规律,幼体的发育阶段及各水层幼体数量变化和物候征兆的变化,对幼体附着时间作出正确估算,在附苗之前作出预报。

三、贝类的土池人工育苗

主要适用于埋栖型贝类的简易育苗方法。

1.建池:多建于高潮区,用土围堤,用石作坝,设有闸门和过滤筛绢网。土池育苗前要进行清池、除害,对土池的底质进行整理。

2.土池育苗方法:亲贝的选择、暂养、诱导产卵排精以及育苗管理工作均与人工育苗基本相似。多有二种方式:

①先在室内人工育成幼体(D形幼虫或壳顶幼虫、眼点幼虫),然后移植到土池之内进行正常投饵或幼体进入土池之前,土池内先培育基础饵料。

②直接把亲贝放入土池的亲贝台上,待排卵完毕,取出亲贝,让精卵在土池内受精、孵化、发育变态。

稚贝阶段的培育应做好管理工作,加大换水量、适时施肥、控制水位、防除敌害,做好越冬保苗工作。待稚贝贝壳长达2-3毫米后,严冬过后应及时将稚贝移植放养,以提高成活率,促进稚贝生长、增加产量。

四、贝类的人工育苗

贝类的人工育苗是指从亲贝的选择、蓄养、诱导排放精卵、受精、幼虫培育及采苗,均在室内而且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

1.育苗场的选择:选择水质好无污染、水体清洁、盐度适宜、风浪较小的海区,场区应有充足的淡水水源,用电和交通方便。“水、电、气、暖”

2.育苗场总体布局:育苗室、饵料室,多采用天然光和自然通风,在布局上尽可能向阳。

沉淀池或沙滤池、罐要建在地势较高处。为了减少锅炉房烟尘、躁音、煤灰、灰渣对环境的污染,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但又不能离得太远。风机房不要离育苗室太近。

发电机室和变配电室的配置要合理,两室常建在一起。

附属场房(水泵房、水质分析和生物检查室)及设施配比要合理。

3.育苗的基本设施 主要包括:

(1)供水系统:(2)育苗室;(3)饵料室;(4)供氧系统;(5)供热系统;(6)供电系统(7)其他设备(水质分析室、生物观察室、水泵、清贝机等)4.室内人工育苗操作流程(1)育苗前的准备工作:新池要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浸泡,育苗前做好生产的准备,制定出生产计划,清刷池子,备好饵料和附苗器,落实好过渡池子或海区。

(2)亲贝的选择、暂养与处理:选择个体大小适中、健壮、外壳无损伤,性腺发育良好性腺饱满的亲贝,去掉外壳附着物清洗贝类。在充气、换水、投饵的条件下强化培育,培育的密度不宜过大,在150个/立方米之内。逐渐升温;及时挑去死贝。泥蚶的性腺流油、卵径65微米、鲜肉指数28%时为性成熟。(扇贝为16%)(3)催产刺激的方法:

获取贝类精卵的方法有解剖法、自然排放法、催产刺激法。根据受精的难易贝类可以分为易受精型和不易受精型

易受精型:只要卵子发育到初级卵母细胞的末期即卵子的卵核还未消失,核的轮廓还不很明显时就具有受精能力,如卵生型牡蛎、中国蛤蜊等。

不易受精型:人工受精困难,只有在初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即卵核消失,染色体集中在赤道板上时才具有受精能力,而这个过程绝大多数是在卵子从滤泡腔经过生殖输送管排出体外时进行的。

这种状态的卵只存在于自然状态,由人工解剖所得的机会极少。如扇贝、贻贝等多属于此类。解剖法仅适用于卵生型贝类,受精后处理比较困难,受精率不高。

亲贝性腺充分成熟,利用倒池或换水即可使亲贝排放精卵,这种自然排放法所获得的精卵质量高,受精率、孵化率高、幼虫质量好,是理想的大众化采卵方法。

催产刺激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物理方法:有

变温刺激(提高3-5℃)流水刺激(1-2小时)

阴干刺激(0.5小时以上,泥蚶要16小时左右)电刺激(20-30伏的交流电,刺激贻贝5-15分钟)

紫外线照射海水(2537埃,300-500毫瓦/升.小时;可使海水产生供氧体(H2O2),产生原子态的氧,激活鲍鱼性腺中的类前列腺素环氧酶、引起产卵排精)改变比重(广盐性的贝类)超声波诱导。

化学方法:

(1)注射化学药物(氨水、钾盐、氯仿、乙醚等)(2)改变海水的酸碱性(氨水)

(3)及氨海水浸泡或注射,用0.1—0.3‰的氨海水活化精子。

生物方法: 食母生溶液浸泡(62.5ppm,2小时);激素浸泡;异性产物诱导(先排精后排卵,再大量排精)。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综合的办法进行诱导,可以提高诱导效果。(4)受精

精卵的结合形成一个新的个体为受精。由人工方法促使精、卵结合为人工授精。雌雄同体或雌雄混合诱导排放的,在产卵后不断充气或搅动使卵受精,及时除去多余的精液。雌雄分别诱导排放,然后向产卵池中加入精子,充气、搅动。一个卵子的周围有2-5个精子便可。卵子出现受精膜或出现极体的表示已受精,应及时统计受精率。

(5)受精卵的处理

受精后的受精卵静置30—40分钟后用虹吸法将上层多余的精子去掉,底部卵子再用较粗网目的筛绢使卵通过而除去粪便等杂物,如此2—3次达到清洗受精卵(洗卵)的目的。洗卵应在囊胚期(受精后5—7小时)之前进行,以减少幼体的损失。不洗卵的,需加抗菌素1—2 ppm,抑制细菌繁殖,待发育至D形幼虫时再选幼。

孵化:受精卵发育孵化成担轮幼虫的过程称之为孵化。孵化阶段的受精卵密度控制在100—400个/ml。(6)幼体培育

是指从D形幼虫到双壳类眼点期幼虫变态附着稚贝,或鲍鱼幼体至出现第一呼吸孔的稚鲍时为止的阶段称幼体培育。投饵密度增加;每天换水1/3—2/3,3天移池一次。

密度控制:孵化期:40个/ml;担轮幼虫:30个/ml;D型幼虫期:20个/ml;附着期:10个/ml。

幼体培育时间较长,要精心管理。主要工作有:

选取优良的D型幼虫,控制培育密度在10¡ª40个/ml;幼虫刚下池的初始水位为30--40厘米,每日或隔日加水30--40厘米,加满后开 始每日或隔日换水,换水量为1/3--1/2,早晚各一次。根据水温、饵料、密度、幼体发育阶段而作出适当的变化。换水时应注意幼体的流失,注意水位和流速,减少幼体损伤。

投饵一般在换水后进行,饵料的种类有硅藻类、绿藻类、金藻类等,也可以用豆粉、食母生、酵母粉、酵母、海藻孢子、某些细菌等代用饵料,但鲜活饵料要好于代用饵料,单一饵料的效果不及混和饵料。

投喂密度,三角褐指藻等硅藻类为1--2×104/ml,扁藻等绿藻类为3000--8000/ml,等鞭金藻等金藻类为3--5×104/ml;培育期一直充氧,但在投放采苗器后散气石要避开采苗器。一般饵料投喂量根据幼体密度、幼体发育期合理投喂。在育苗过程中常有大量的污物沉于池底会污染水质、引发敌害,一般每7--10天应定期进行排污或倒池。定期使用抗菌素或其它药物以防治病菌或敌害的危害。

(7)投放附着基

幼体进入变态期,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由浮游生活转入底栖生活,由趋光性转入背光性,此时附着基的有无或性质是幼体变态的关键,也是育苗的关键

根据贝类的特性做到有选择投放附着基固着、附着型贝类的附苗器用贝壳、棕绳、网笼等,固着型贝类近几年采用附有水泥沙子的聚乙烯网、木轮板、塑料板、树脂板等,易于苗种的剥离。埋栖型贝类的附苗器大多为泥或泥沙。

掌握幼虫确切的变态时间,及时投放附苗器是育苗成败的关键之一。许多双壳类在变态时,面盘退化,眼点出现,此时即可投放附着器,一般在眼点出现后的2—3天内完成附着器的投放工作

室内人工育苗时,附着器的投放不要太多,否则会影响水质,多采用多次投放的方法。埋栖型贝类一般投放1厘米厚粒径1—2毫米的细沙,如泥蚶育苗中在幼虫接近附着期时,将幼虫移入具有软泥沙的水池内。所用的一切附苗器都应经过严格消毒。

(8)稚贝培育

稚贝培育阶段仍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投饵量,换水量都相应增加,小型单胞藻增至2—40×104/ml,较大单胞藻增至1—10×104/ml。稚贝在室内生长到一定阶段,移入至海区生长,否则会影响生长,而且死亡率增加。(9)出池销售或中间培育后销售

稚贝出池下海之前,要进行随机抽样记数,对暂养海区进行调查,选择好合适的海区。

附着型贝类从室内移到室外环境变化大,稚贝易跑掉,存在着提高稚贝保苗率的问题。最好经中间培育,可提高下海后的成活率。

五、贝类人工育苗的方向——杂交选种和多倍体培育等。

第四章

贝类育种

一、贝类育种的基础

1.染色体数目

3种典型情况。2n数,牡蛎科的20;珍珠贝科的28;其它双壳类38。最少的为中国不等蛤14,最多的为蚬科48。2.核型:染色体对,臂数。中部m,亚中部sm,亚端部st,端部t ; NF 3.倍数性:越进化种,染色体数越多?

4.性染色体:XO型(雄性少一条,雌的为XX)和XY型(为主)

5.其他研究:多态性(同工酶、等位基因酶的判断较稳定),数量性状,遗传力,杂交育种研究。

二、贝类的育种

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化学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体细胞杂交;核移植 三倍体的诱导方法

贝类产生的卵大多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的中期,三倍体形成的方法主要有: ①抑制第一极体排出 ②抑制第二极体排出 ③抑制卵裂

④诱导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用CB或6—DMAP(二甲氨基嘌呤)破坏微丝形成肌动蛋白; ⑤温度休克,静水压等。

要掌握处理的剂量、时间、持续时间等。

三倍体的优势:不育性;口味好;营养价值高;不易造成遗传污染。

三、海水养殖新品种培育新技术

水产养殖业迫切需要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养殖贝类新品种,以推动贝类养殖业的发展。因此,贝类的引种和育种得到飞速的发展。

3.1

引种

20年来,我国主要引进的贝类有:太平洋牡蛎、虾夷扇贝、海湾扇贝、象拔蚌、日本大鲍、日本盘鲍、硬壳蛤等种。3.2 杂交育种

在育种方面,虾夷扇贝、栉孔扇贝、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皱纹盘鲍、日本盘鲍、皱纹盘鲍、日本大鲍以及马氏珠母贝、长耳珠母贝和大珠母贝种间杂交等,均取得了初步成果。3.3 多倍体育种

1978年以来,我国对贝类三倍体以及四倍体进行了一些研究,特别在1996~2000年将太平洋牡蛎、栉孔扇贝、马氏珠母贝、皱纹盘鲍三倍体的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列入国家海洋生物863计划。

异源三倍体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杂交以及皱纹盘鲍×日本盘鲍杂交并诱导抑制第二极体(Pb2)的排放,从而产生异源三倍体。为了推动三倍体贝类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化,四倍体贝类的诱导技术迅速发展。

目前在太平洋牡蛎、近江牡蛎、栉孔扇贝、虾夷扇贝、马氏珠母贝、贻贝、皱纹盘鲍等采用理化方法进行四倍体诱导均已获得成功,特别是太平洋牡蛎利用3N ×2N+抑制第一极体(Pb1)的方法,四倍体最高诱导率达96%。

3.4 雌核发育

对太平洋牡蛎、栉孔扇贝、虾夷扇贝进行了雌核发育研究,为二倍体通过人工诱导快速建立纯系提供了条件。3.5 选择育种

根据表型特征不同(如壳色)对栉孔扇贝、皱纹盘鲍和菲律宾蛤仔等进行选择育种,也获得了初步成果。

第五章 贝类的增养殖及活体运输

一、增养殖贝类的种类

开展贝类增养殖的种类主要是生活在潮间带或水深小于30米处的小型贝类。全世界目前已开展养殖的海淡水贝类约有60多种,我国已开展养殖的贝类约有50种。

50-60年代 四大传统贝类:牡蛎、缢蛏、蛤仔、泥蚶 70年代,北方养殖贻贝,南方养殖翡翠贻贝。80年代,扇贝、珍珠贝等。

90年代至今,鲍鱼、文蛤、蚶类等。

二、贝类的养殖方法(式)

根据贝类养殖的生产方式和养殖的环境条件,分为四种方式:

1.浅海养殖

如浮筏式养殖、固定垂下式养殖、网箱养殖、集装箱式养殖。2.滩涂养殖

如潮间带养殖缢蛏、蛤仔、文蛤、牡蛎、泥螺。

3.池塘(蓄水)养殖

如潮间带或垦区建池蓄水养蛏、养蛤或鱼贝、虾贝混养。

4.工厂化养殖

如陆上建池,人工监控水温、比重、含氧量、PH值和其他水质条件,人工投饵进行集约化养殖。

贝类养殖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还有滩涂低坝高网养殖鱼虾蟹技术;生态养殖技术。(虾、蟹、贝混养;动物、植物循环养殖)。以人为控制或自然约束的程度不同,将贝类养殖分为半人工养殖和全人工养殖两种。从贝类的种苗生产至养成的全部生产过程,都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养殖方式,称为贝类的全人工养殖。它包括人工育苗、种苗的中间培育及养成。如鲍鱼的工厂化养殖。

贝类养殖的生产环节按其作业分为:选择场地、采苗、养成、育肥、收获、加工等六个过程。1.选择场地:

选场时要对所在海区海况的生物因子、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必须对波浪、潮汐、水流、水深、底质、盐度、温度、水质、饵料生物、敌害生物、自然贝类资源、环境等因子进行全面调查;还应调查贝类历史的变迁性及资源变动情况,还可到渔民那里了解海区情况。

2.采苗:

贝苗分布与亲贝存在着一定的依承关系,一般有亲贝的海区即有贝苗,贝苗与亲贝数量有关,另外与生物敌害、自然灾害、水流、季风等因子也有关。

采苗要掌握时机,适时投放采苗器,做好采苗预报工作。3.养成

概念:指从苗种开始经一定时间养殖后,达到一定商品规格,这一阶段称养成。养成的主要任务: 是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贝苗生长、提高贝苗成活率,提高产量。养成阶段的主要措施:有防敌害、防人为破坏、及时调节养殖密度。4.育肥

在贝类软体部增长阶段,将贝类从养成地搬到饵料生物丰富的育肥地,或将贝类从高潮带移到低潮带,促使软体部在短期内快速增长,可大大提高产量和质量。

目前采取育肥的贝类为牡蛎。5.收获

时间:

贝类的收获一般在其生长速度明显下降或停止生长之前。

不同种类的贝类收获的年龄不同。如褶牡蛎、海湾扇贝在一年内即可收获,缢蛏、蛤仔、贻贝一般养殖1--2年,栉孔扇贝、鲍鱼一般养殖2--3年,长牡蛎、近江牡蛎、泥蚶等养殖3--4年。

贝类在繁殖开始之前,软体部是最肥满的,一般此时收获价值最高,但牡蛎、贻贝等除外。6.加工

贝肉多鲜食,也可冷冻、淹制、制成干品或罐头。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如蚝油、贻贝油、蛏油等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贝壳可用作饲料的添加剂,制作钮扣、装饰品或烧制石灰等。

四、贝类增殖法

贝类的增殖是指在大水域中通过一定的人为措施,创造适合于贝类繁殖、生长的条件,从而保证贝类的繁衍、生长,达到增产的目的。

海产贝类的资源增殖,普遍采取:

1.改善栖息环境、改良底质、投放礁石、投放人工鱼礁、清除敌害、平整滩涂、开港引流等改善贝类的栖息环境。

2.种苗放流

如鲍、扇贝、西施舌等的种苗放流增殖。

3.资源保护

对珍贵贝类的采捕作业(方式)、采捕期、采捕规格、采捕量等进行立法限制,防止滥捕破坏资源。有的甚至采取封滩或封岛育贝,让珍贵贝类得到繁衍生息。

自然增殖的效果不佳或资源锐减主要与海洋环境的污染有密切关系。

五、贝类的活体运输

贝类离水后能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它的生命力,但再终由于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不能排出二氧化碳造成血液的pH值失去恒定性而窒息死亡。把贝类离水后能够维持生命活动的时间称为“露空时间”

露空时间的长短受贝类原生活环境和运输、贮藏的环境条件、有无厣及两壳关闭严密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为此贝类的运输多采用干运法,采取措施提高湿度、降低温度,以延长运输时间。(贝类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体内失水过多或体内Ph值失去平衡)。贝类的活体运输时应考虑贝类在运输前的状态,贮藏温度和湿度尽可能接近天然的贮藏环境。

目前国内外水产动物的保活方法大致分为麻醉法,增氧法,低温法等,其中低温法的应用较广,在虾、蟹、贝类的活体运输中应用也较多。

决定动物生死的温度为临界温度;从临界温度至结冰点的这一范围称为生态冰温。实际生产中只能在临界温度之上最大限度地接近临界温度。魁蚶在临界温度以上,温度越高,死亡率越高,相对保活时间也越短。如魁蚶的运输温度多在1~6℃,贻贝在2~4℃,牡蛎在1~10℃。

贝类的低温运输过程中,容易引起贝类的失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贝类在低温下,虽然其新陈代谢减弱,但仍要消耗体内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另外体内汁液流失是失重的另一个原因。失水超过5-10%就会引起死亡。

六、文蛤的暂养、销售

第六章 扇贝养殖:了解扇贝套网笼养殖技术。第七章 珍珠养殖

人工养殖珍珠就是运用珍珠贝或河蚌的外套膜受到外来刺激后能引起组织增殖,形成珍珠囊生成珍珠的原理。用人为的方法将珍珠贝或河蚌的外套膜切成小片,移植到另一个贝、蚌的组织中,被移植的外套膜小片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之后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形成无核珍珠。如果在送小片同时也送入珠核,形成包围珠核的珍珠囊,分泌的珍珠质沉积于珠核的表面,则形成人工有核珍珠。珍珠囊上皮细胞变化及功能:高柱状—壳皮质(壳皮珠、骨珠);圆柱状—棱柱质(棱柱珠);扁平状—珍珠质。黑珍珠生产方法:1.黑蝶贝人工育珠法;2.黑色有机染料染色法;3.AgNO3染色法;4.Co60 照射法。真假黑珍珠的鉴别方法如下:

1.具线纹、斑点等缺点的珍珠多为真的,表面无缺点、形状相同的珍珠多为人造假珍珠。

2.染色的黑珍珠颜色均一,且在钻孔和裂纹的地方聚集的黑色较深。表面颜色为纯黑色。而天然黑珍珠非纯黑,有轻微彩虹样闪光的深蓝色或古铜色调的黑色。

3.粉末法:染色的黑珍珠其粉末为黑色,而天然黑珍珠或珍珠其粉末为白色。为破坏性试验,不宜落实进行。

4.粒度大小法:天然黑珍珠多植大核育大珠,珍珠直径一般在9毫米以上,所以珠径小于8毫米的圆形黑珍珠多半为辐照产品。5.晕彩:经过放射性辐射改色的黑珍珠,晕彩浓艳,伴有强的金属光泽。6.稀酸法或丙酮法:

用棉球蘸些稀硝酸(2%)在珍珠不显眼的地方进行擦试,AgNO3染色的黑珍珠会使棉球呈黑色。丙酮棉球擦拭有机染料染色的黑珍珠,会使棉球呈黑色。

7.经验丰富的鉴定师可在着色的珍珠上找到破绽,如珠孔处的表现。8.当然最好用红外光谱分析、显微镜等仪器测试法进行鉴定。

第八章 牡蛎养殖

牡蛎的繁殖方式分卵生型和幼生型两种:

(1)卵生型:在繁殖期间亲贝把成熟的精子和卵子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卵裂,发育成担轮幼虫及面盘幼虫,最固着变态成稚贝。它的整个生活史都在自然海区渡过。

(2)幼生型:繁殖季节,亲贝把成熟的精子和卵子排到出水腔,依靠外套膜和鳃的肌肉收缩,把生殖细胞压入鳃腔中受精发育。受精卵在母体的鳃腔中发育成面盘幼体,然后离开母体在海水中过一段浮游生活后,固着变态为稚贝。幼生型:如密鳞牡蛎

卵生型:如近江牡蛎 卵大(102-105 µ)

卵小(50-52 µ)产卵量少(10万-百万)

产卵量大(千万-亿)多为雌雄同体

多为雌雄异体 人工授精困难

人工授精容易

单体牡蛎即游离的、无固着基的牡蛎。(牡蛎具有群聚的生活习性,常多个牡蛎固着在一起。由于生长空间的限制,壳形极不规则,大大地影响了美观,还造成牡蛎在食物上的竞争,影响其生长速度。当牡蛎幼虫出现眼点变态时,进行处理,使之成为单个的游离的牡蛎).而单体牡蛎具有生长正常、大小均匀,外形美观、养殖时不需固着器,可以笼养,盘养、集装箱式养殖,收成后易于装运和剥壳等特点;单个销售的价格高,养殖产值提高。

单体牡蛎苗生产方法有:

(1)药物诱导使幼虫不固着变态:用肾上腺素(EPI)和去甲肾上腺素(NE)10-4mol/L 处理1-24小时,诱导牡蛎幼体不固着变态,从而获得单体牡蛎苗。

(2)颗粒固着基采苗法(0.35~0.5mm的颗粒)(3)先固着后脱基法(质软的塑料采苗板、网片等)

第九章

鲍的养殖

不同种类的鲍生殖腺发育所需的水温不同,只有当水温高于某温度时鲍的生殖腺才能发育,把该低限水温值称为该种鲍生殖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把高于生物学零度的那部分水温称作生殖腺发育的有效水温。日平均有效水温的累计值称作有效积温。

鲍鱼的生活史。随着稚鲍的生长,大约采苗后40-50天,稚鲍壳长已有2-3毫米,而这时原采苗板上的底栖硅藻往往耗尽。如果底栖硅藻供应不上,壳长2.5 mm左右的稚鲍便可以开始剥离。剥离的方法有:

1%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剥离3-5分钟 2%—3%的酒精麻醉剥离 FQ-420麻醉剥离

水冲击剥离及电剥离(刺激5分钟)等方法。

塑料薄膜采苗的可用排笔刷洗或在水中抖动剥离的方法。

第十章 贝类食品安全卫生质量体系建设

贝类净化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细菌、致病菌、生物毒素、化学污染物、农药、重金属等六个大类。

美国对贝类生长区域(水质)现行标准粪大肠菌群数是14个/100ml(MPN法),其中粪大肠菌群数超过43个/100ml(MPN法)的标 本不能大于10%;美国FDA规定可食部分PSP含量不得超过4MU/g;WHO规定的PSP标准:80ugSTX/100g 贝肉的安全限制值。欧共体(EEC)没有制定贝类生长区域水质的微生物标准;而是制定了直接消费的贝类微生物标准(EEC指令91/492/EEC);如粪大肠菌群<300个/100g贝肉(MPN法),或大肠埃希氏菌<230个/100g贝肉(MPN法);沙门氏菌在25克贝肉中不得检出;可食部分贝肉中的PSP<80ug/100g贝肉;腹泻性贝毒DSP不能被通常的生物测试方法检测出来。

海区的划分:三类海区:

一类海区:为无污染海区,所捕获或养殖的贝类可直接上市; 二类海区:为轻度污染海区,贝类产品经净化或暂养后可上市;

三类海区:为重污染海区,目前的技术无法使所产贝类经过净化上市,严禁上市。

目前急待进行的工作:海区的调查划分;产品的质量分析;HACCP体系的运行及认证;贝类净化技术的深入研究。

从1925年美国就开始注意到贝类卫生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随后制定了“国家贝类卫生计划(NSSP)”,并不断修订,使之完善,目前最新版为2003年修订版。NSSP包括了对贝类生长海域分类管理;贝类养殖、净化、暂养卫生要求;贝类采捕、运输、加工卫生控制;操作人员卫生规定;实验室要求;风险评估和管理等。NSSP作为法规已在美国实施。欧共体理事会1991年制定了对双壳贝类生产和投放市场的卫生条件制定了91/492/EEC指令;该指令对贝类生产区域条件、暂养、净化、活双壳贝卫生要求、公共卫生控制和生产监测、包装、发运、标记等作了规定,欧盟各成员国都按此实施。贝类原料是贝类HACCP体系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贝类HACCP体系的有效实施

目前我国的贝类卫生控制仅限于局部环节而非对全过程管理,没有形成对养殖、采捕、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卫生监控机制。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和采捕,使得良好养殖规范无法推广。总之,贝类原料的来源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1.推行良好养殖规范(GAP)。良好养殖规范(Good Aquaculture Practices),是使水产养殖品污染病原体、违禁药物、化学品和污物的可能性减少或降到最低的操作规范。贝类养殖推行GAP,对贝类养殖、病害防治、采捕和运输、销售等环节制订出相应的良好操作规范,并进行GAP认证,以提高贝类原料的卫生质量。

篇6:上海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

科学养殖共同致富--访上海瀛生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f

有人说海南的`热带风光令人心旷神怡,也有人说西双版纳的秀丽山水令人乐不思蜀,而当记者8年后第二次踏上中国第三大岛--瀛州崇明岛时,则有一种身临人间仙境之感,为这块可与“桃花源”相媲美的净土所陶醉.有关部门检测,岛上水质为国家标准二级,大气环境质量为国家标准一级,土壤环境为清洁,标准的“净水、净气、净土”.人们在惊叹之余,将其誉为“太平洋西岸难得的一块未被污染的净土”.

作 者:尚定龙 作者单位:刊 名:华夏星火英文刊名:HUAXIA SPARK年,卷(期):2003“”(7)分类号:关键词:

上一篇:初一主题班会设计方案下一篇:理县吉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