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吉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情况汇报

2024-04-14

理县吉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情况汇报(精选2篇)

篇1:理县吉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情况汇报

理县吉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关于“桃坪羌寨-甘堡藏寨”创建4A级景区工

作的情况汇报

自2月29日,理县县委、县政府召开旅游发展暨桃坪—甘堡、毕棚沟国家4A景区创建动员大会以来,理县吉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旅公司)认真结合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按照我县“一廊四情”旅游文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桃坪羌寨-甘堡藏寨”各方面旅游能力建设,在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我公司工作开展顺利,4A级景区创建工作井然有序,现将近期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前期工作回顾

(一)人才队伍建设

文旅公司自4月20日组建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18名公司职员全部到岗就位,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高度重视“桃坪羌寨-甘堡藏寨”4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接待功能,一手抓人员培训提升服务水平。通过4月27日召开公司职工大会,会议明确了我公司旅游工作的整体策划、景区资源保护、4A级景区打造等各个方面要求,以此全面提升公司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管理能力、开阔思路,增强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及执行能力。

(二)公司自身建设

针对我县今年全面实现旅游创业的目标,我公司加快办公设施设备的建设,现阶段已经大体完成公司办公室的装修改线任务,办公家具设备也已完成招标即将配备,电脑设施设备目前进入挂网招标阶段,预计到5月底前全面投入使用。公司内部已基本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并按照“一岗三责”责任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将公司划分为行政部、财务部、文化产业部、拓展部、经营部等五个部门,并将4A级景区打造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分配到各个片区,点面结合,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在管理上实现了上下联动机制。另外,公司通过邀请专业进行创建指导,实行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对景区的建设征求多方意见,为4A级景区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景区景点建设

近期景区建设方面,公司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年初已筹措资金500万元。一是加强了景区的管理能力建设,针对今年5.1小长假对桃坪、甘堡片区的接待能力及承载能力做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并提升了对桃坪、甘堡景区的服务接待水平,圆满完成了5.1小长假期间的接待任务。二是完善景区硬件设施配备,公司按照景区4A级创建要求,先后对“桃坪羌寨-甘堡藏寨”旅游点及片区公路沿线小景点进行了调查,就景区景点的完善提升做了详细的规划,并做了充分的前期工作,下一步将开始实施“桃坪羌寨-甘堡藏寨”创建国家级4A景区硬件建设项目,该项目包含建设、维修改造、小商品采购等方面内容,涉及桃坪、木卡、通化、薛城、甘

溪等村落,预计投资2524137元。三是实施景区环境卫生整治,景区部分地区因老百姓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建材杂物乱堆乱放现象,我公司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与当地乡政府衔接,深入一线走访调查,现已对涉及乱堆建材杂物的村民发出整改通知20余份,确保能够以崭新的面貌迎接4A级景区的创建。

(四)景区产业发展

景区产业发展是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文旅公司一方面积极开展多方咨询,寻求产业合作,特别针对我县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等发展内容制定发展方案。另一方面大力着手“桃坪羌寨-甘堡藏寨”旅游售票制度及硬件设施建设,并制定相应计划,争取能够尽早实现景区门票收入。三是鼓励景区内老百姓开展旅游经营活动,对“桃坪羌寨-甘堡藏寨”定期实行环境卫生整治,对景区内经营户食品、住宿等方面进行行业指导和规范,大力提升当地接待和服务意识,打造良好的行业风气。

二、后期工作安排

文化旅游公司作为全县发展旅游事业的开发者和执行者,肩负着全县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的责任,围绕我县建设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这一宏伟目标,我公司下一步将做以下重点工作:

(一)建立健全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加强公司的日常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模式,提高配备人员的业务及服务水平,打造出一支精干的人才队伍。

(二)着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景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找准“桃坪羌寨-甘堡藏寨”4A级创建工作切入点,加强两寨片区意识,深入开展景区及沿线购物网点建设,对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公共设施进行改建、扩建,确保游客“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大力改善景区入口状况,解决旅游景区的交通及接待瓶颈问题。

2、开展景区景点维修加固,对景区景点内护栏、水渠、户间道路面存在损坏的进行加固维修,对于需要更换的设施进行更换提升。

3、推进风貌提升,对景区内现有的经营户店招店牌按照4A级景区创建要求进行统一设计,对景区内不符合要求的建筑体进行限期整改,对太阳能热水器等安放不整齐及影响景区整体风貌的设施进行美化处理。积极争取资金,开展亮化工程,对景区内夜景灯光设施进行完善,增强景区夜间视觉效果。

4、深入挖掘当地旅游文化及人文景点,一是提升桃坪羌寨释比文化,修建释比文化墙,充分展现羌族文化特色,利用修建步行道等方法改善景区景点布局,让当地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充分融合。二是进一步挖掘甘堡藏寨“博巴森根文化”、“屯兵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内涵,争取甘堡藏寨守备衙署的开放。

(三)软件建设方面,公司将充分配合县委宣传部、县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开展宣传及软件建设工作,积极与电视台

等新闻媒体合作,推进景区旅游宣传片的制作,做好4A创建前期宣传造势工作。另一方面加快导游讲解人员的培训,做好导游词的串联及整合内容,增强旅游工作者的片区创建意识。

(四)桃坪羌寨-甘堡藏寨景区将于8月前完成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由于当前时间紧、任务重,我公司将加快推进旅游产品及商品的开发,力争能够在迎接国家检查之时,拿的出手,上的了架,充分打开我县的旅游市场。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八日

篇2:理县吉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情况汇报

关键词:民族旅游,旅游目的地,博弈

民族旅游目的地以其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日益受到游客的喜爱,我国西部许多地方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由于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巨大,旅游业被当成主要产业来发展。因此,对客源市场和旅游资源的抢夺愈演愈烈,尤其是地域相近、资源具有相似性的地区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像四川与云南对香格里拉的品牌之争,羌族地区汶川、北川、理县、茂县之间的竞争等。这造成了重复建设、资源极大浪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众多恶果。为了使同质型旅游目的地避免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获得长期的旅游发展空间,本文特以汶川、北川、理县、茂县羌族四县为例,通过对同质型旅游目的地竞争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探讨竞争博弈后果, 在此基础上,探索同质型旅游目的地合作博弈的可行性以及合作发展的模式。

一、基于LRMP分析羌族四县旅游发展状况

选取汶川、北川、理县、茂县羌族四县作为案例,是因为这四个旅游地具有同质型的特征。首先通过LRMP的修正研究模式来观察和评价羌族四县的旅游发展状况。L即Location,指旅游地的区位,R即Resource,指旅游地的资源,M即Market,指旅游地的市场,P即Product,指旅游地的产品。羌族四县的LRMP分析见表1。

羌族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古代羌族遍及中国广大西北西南地区,现代羌族大多数聚居于阿坝州茂县、理县、汶川及绵阳北川。汶川距成都133公里,西北和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北川县距绵阳市中区42公里,距省会成都160公里。茂县距离成都172公里,距都江堰101公里,是途经“九环线西线”前往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的必经之地。理县距成都170公里,距州府马尔康164公里。从区位看,羌族四县均距离成都160公里左右,目前均有高速公路通达,通达性较好。因而,游客在消费决策时对距离、往返时间以及交通便利性的考虑上,这四县在区位上没有哪一县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此外,这四县均与九环线相连,外地游客无需考虑交通上的不便性。羌族四县区位如图1所示。

羌族四县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包含了高山、峡谷、森林、海子等多种地形地貌,汶川有三江、卧龙自然保护区等景区,北川有寻龙山、猿王洞、药王谷等景区,茂县有九顶山、松坪沟、叠溪海子等景点,理县有米亚罗红叶沟、毕棚沟、古尔沟温泉等景点。羌族四县的人文资源以羌族文化及羌民俗风情为主,羌族自称云朵上的民族,虽然受到现代社会的冲击,但依然较好地保留着传统的文化形态。羌族的建筑独具特色, 以碉楼、石砌房、索桥等最为知名,早在两千年前的《后汉书》中就记载,“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羌族的房屋大多分为三层,底层养牲畜,中间层住人,顶层储存粮食。生活习惯还和以前一样,吃腊肉喝咂酒,晚上跳萨朗舞。羌族人大都能歌善舞,他们有着丰富的节庆,每到节庆时,就会盛装出席,载歌载舞。 此外,羌族的白石崇拜是很有特色的,在羌族居住的屋顶上供有白石,他们认为白石莹莹象征神。目前,羌族四县都以羌族文化风情作为自己的主要特色,将具有典型羌族文化特色的羌寨打造成旅游景点,例如,茂县的黑虎羌寨、牟托、坪头羌寨,理县的桃坪羌寨,汶川的萝卜寨,北川的吉娜羌寨、石椅羌寨、小寨子沟。

从客源市场来看,羌族四县的主要客源呈现相对集中的趋势,包括北京、天津、山东在内的渤海湾城市群,上海、江苏、浙江在内的长三角城市群,广东、香港、澳门在内的大珠三角区域,重庆、贵州、云南在内的西南中心城市。出游群体以中青年为主,收入偏中高水平,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群体占18. 1% ,收入在3000 ~ 4999元之间的占30. 7% 。客源结构正从团队游向自驾游、自游行等多种方式转变。省外游客多以团队游方式出行,省内及重庆地区游客以自驾游方式出行。

从旅游产品来看,羌族四县主要提供自然观光型和文化观光型旅游产品,自然观光型旅游产品依托自然景观形成,文化观光型旅游产品依托文化遗存形成,包括羌族民居、羌碉、羌族民俗博物馆等。羌族四县的旅游产品打造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主要依托原始景观,缺乏系统规划,产品层次不够清晰,产品定位与特色不够突出,但相互之间的竞争却很激烈,这造成了相互之间的形象遮蔽和资源浪费。

基于羌族四县LRMP的分析可见,羌族四县是典型的同质型旅游目的地,它们不但区位相近,而且资源相似、产品同质化严重,面向同样的客源市场。为了争夺有限的客源市场,羌族四县的竞争博弈日趋激烈,分析它们之间竞争博弈的后果,有助于形成竞争博弈的分析框架。

二、羌族四县竞争博弈的发展后果

1.产品同质化。羌族四县旅游产品呈现出较强的同质化,产品类型主要是观光类产品,包括自然观光和文化观光产品,休闲旅游产品、娱乐旅游产品、养生康体旅游类产品较少,度假类旅游产品更为缺乏。

产品开发处于较低层次,环境相似度很高,游客能够参与的活动不够丰富,游客参与度不高,互动活动及娱乐活动少,游客在活动中缺乏兴奋点,从中获得的体验较单一,较浅层,虽然当地人热情淳朴,但是缺乏服务管理经验和必要的培训,导致服务水平低下。

大多数产品处于中低端,对游客提供同样的服务,缺乏对游客的细分,未关注游客的差异性。

2. 目标市场重叠、品牌形象模糊并彼此遮蔽。羌族四县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九环线上的外地游客以及川渝两地的自驾游客。目标市场严重重叠。由于市场定位不够清晰,羌族四县的营销基本还停留在产品营销的阶段,没有从目标游客的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旅游目的地营销定位需要结合旅游资源、目标市场、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并在潜在购买者中形成一个独特的位置和形象。羌族四县在定位上基本上是从旅游资源出发,都致力于打造羌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因而,四者定位基本是重叠的,形成了严重的同构竞争。

羌族四县在旅游者心目中已成为羌族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在汶川地震以后,受到了很大关注,让游客对羌族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茂县的主要景点包括叠溪海子、松坪沟、九顶山、羌乡十寨,茂县最初是以九环线的过境地存在的,虽然叠溪海子和松坪沟是过境游的景点,但主要是以羌族文化旅游产品作为补充产品而存在,而以羌族旅游目的地为定位则是从汶川地震以后开始的; 理县的主要景点包括米亚罗红叶沟、毕棚沟、古尔沟温泉、桃坪羌寨,米亚罗红叶沟和桃坪羌寨开发较早,羌文化和红叶形象深入人心; 汶川的主要景点包括三江景区、卧龙自然保护区、水磨羌城、萝卜寨等,汶川一直以熊猫家园和大禹文化作为自己的卖点,打造羌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也是在汶川地震以后; 北川的主要景点包括猿王洞、寻龙山、药王谷、北川老城地震遗址等,北川期望以大禹故里作为自己的品牌形象,与汶川竞争了多年。羌族四县的品牌形象均以羌族旅游目的地形象传递给游客,造成了彼此遮蔽的效应。

茂县的叠溪海子—松坪沟一线是传统的旅游线路,作为九环线上的一个节点而存在,主要是依靠旅行社的渠道受到游客关注,但是重游率较低,九顶山和羌乡十寨还处在开发完善阶段,品牌知名度不高。理县的米亚罗红叶沟和桃坪羌寨品牌知名度较高,一靠口碑,二靠旅行社的渠道宣传,毕棚沟和古尔沟温泉的资源也较好,游客关注度较高,但是交通不便,旅游设施不够完善,导致发展受限。汶川由于2008年地震,知名度急剧提升,新景点水磨羌城作为重建后集中展示羌族文化的景区备受瞩目,由于羌族文化的活态存在稀缺, 游客满意度并不高。北川在地震以后,将地震遗址作为新的景点推出,主打地震遗址游和羌族文化游。羌族这四县均因2008年地震知名度获得了较大提升,但是由于没有很好地整合资源,没有进行品牌规划,导致品牌形象模糊,仅有关注度,没有形成购买力和美誉度,重游率很低。

3. 产业化发展不够,产业链重构。羌族四县的旅游产业并不发达,主要原因是还没未形成真正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客源的增加、客源停留时间以及游客满意度。羌族四县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还很模糊,知名度、美誉度都未得到提升,因而客源的增加有限。由于这四县的产品品类单一,旅游活动较少,旅游基础设施还比较简陋,导致游客的停留时间很短,因而旅游产业得不到深度开发。在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方面这四县提供的旅游产品都非常同质化,而且都处于中低层次的产品。住宿以酒店和农家乐为主,类型和层次都较单一。餐饮方面,除了烤全羊是较知名的特色菜,其它的特色菜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如洋芋糍粑、贝母鸡、核桃花炒腊肉等。汽车是进入羌族四县的主要交通工具,道路条件不够好, 这也是阻碍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羌族四县的旅游纪念品以药材、农牧产品、手工艺品为主,呈现出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并且缺乏高质量的品牌商品,设计款式落后,包装简陃。羌族四县提供的娱乐产品均以篝火晚会、藏羌歌舞表演、KTV、按摩保健为主。

4. 资源过度开发。羌族四县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基本处于粗放型。其一,缺乏对资源的规划利用,采用拿来主义,不重视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缺乏资源的整合以及各地区的协调发展,资源的分散利用造成产业集群效应差。其二,资源的随意开发和重复建设,例如茂县的羌乡十寨,从村寨形态、文化内涵、民风民俗、 旅游活动等都是极其相似的,这样的资源重复性开发不但对当地的旅游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加剧竞争, 浪费投资。

三、民族旅游目的地竞争博弈分析

羌族四县的区位接近,旅游产品同质化,客源市场与目标市场也相似,因而这四县的竞争非常激烈。一方面,他们都希望通过大量开发旅游产品,扩大该地旅游产品的供给规模,以尽可能地扩大市场份额,减少其它几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他们都希望打造自己的商业产品,而不愿意在公共产品上进行投资,比如交通,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等。那么这种博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将博弈参与者先简化成汶川( W) 和北川( B) ,他们各自有两种策略,“合作”与“不合作”,决定他们合作与不合作的最关键因素在于各自的利益。汶川( W) 和北川( B) 采取不合作时,可以获得收益r,两者采取合作时,可以获得收益r + V,当一方采取合作,另一方不合作时,合作的一方会付出成本C,获得收益r - C,不合作的一方获得收益R。其中,R > ( r + V) > r > ( r - C) ,该博弈有以下四种策略组合( 见表2) 。

1. 策略组合T1( 合作,合作) : 汶川和北川都选择合作策略,双方均可获利r + V,比双方不合作的时候可以各增加V的收益。从羌族地区旅游产业整体发展而言,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但是,这一策略组合并非带来稳定的博弈结果。给定一方选择合作的前提下,另一方会为了寻求更大的收益R而选择不合作。因此,策略组合T1( 合作,合作) 是不稳定的。

2. 策略组合T2( 合作,不合作) 与策略组合T3( 不合作,合作) : 当一方选择合作,另一方选择不合作。合作的一方会承担成本C,收益为r - C,另一方选择不合作不仅不会承担合作的成本,而且由于合作一方的付出可以搭上便车,从而得到最大的收益R。因而,这一策略组合也是不稳定的,双方最终都会倾向于选择不合作。

3. 策略组合T4( 不合作,不合作) : 双方都采取不合作的策略,获得的收益都是r。这个结果显然不是最优的,但是却是稳定的。双方都没有动力去改变策略,因为双方都不愿意去承担成本C,而让对方获得最大的收益R。

当参与方增加到四个,选择合作的成本更大,更容易出现搭便车的行为,合作的收益更加不确定,因而, 参与方最后都会选择不合作。羌族四县竞争博弈中,都选择了不合作,为争夺同一客源市场,尽可能地开发本地旅游资源,扩大旅游产品规模,这样就造成了羌族地区资源的过度开发,产业效率低下,外部效益不经济。最终造成羌族地区的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都不愿意在环境保护和文化资源保护方面进行投入,从而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恶化,产业竞争力被削弱。

四、民族旅游目的地合作博弈分析

通过对羌族四县的竞争博弈及其结果分析得知,羌族四县由于产品同质化,又面临同一客源市场,陷入了“囚徒困境”,长期采取不合作的策略,导致恶性竞争。要改变这种囚徒困境,就要通过一定的途径使博弈参与方的收益矩阵发生变化,使博弈参与方从竞争博弈转向合作博弈。其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个可信的利益平衡机制。当上级国家机关对博弈参与方的违约行为加大监管力度,可以使博弈双方的合约成为可信的承诺,从而促成合作博弈的有效进行。当汶川( W) 和北川( B) 转向合作博弈,其支付矩阵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引入三个变量p1( 遵守合约增加的声誉收益) 、p0( 违背合约损失的声誉代价) 、d( 一方的违约金,同时即合作方的补偿金) 。该博弈形式如表3。

1.当合作方的损失C越大,不合作方的收益R越大时,博弈双方越容易采取不合作的行为。

2. 当合作的超额收益V越大时,特别是当合作收益超过不合作的收益时,双方越趋向于采取合作行为。

3. 当合约越完善,违约金越大,会提高博弈违约的成本,从而使得博弈参与者采取合作行为。

4.当上级国家机关提高合约的执行力度,或受损声誉代价更高,博弈双方也倾向于采取合作行为。

非合作博弈是个体理性的,但是并不利于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各地区也未实现理想的收益水平,不仅在竞争博弈中使竞争环境恶化,还使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要从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从个体理性走向集体理性,这需要各方能通过有效的协商,最终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合约,即可信的承诺。各方通过合约明确各自的经济行为,并明确各自的成本和收益,以及违约的成本。合约应尽可能地完善,明确各方在产品开发、线路规划、营销整合、产业整合、文化保护、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应承担的工作以及利益的共享机制和成本的分摊机制。

五、基于合作博弈的同质型民族旅游目的地发展模式

促使民族旅游目的地从同质型向异质结构发展,需要打破竞争博弈的结构,使其向合作博弈发展。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合作博弈的关键在于达成可信的承诺,在合约中具有约束和激励机制。本文在上面的研究基础之上,构造了基于合作博弈的羌族四县旅游发展模式,如图2。

第一,应由政府或第三方组织构建制度化的组织部门,专门负责组织合作谈判,协调目的地之间以及内部各利益主体的相关事务,制定相应的合作激励政策和创新激励政策,监督各方合约的履行程度,构建无障碍的合作通道,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与环境。这一组织的制度权力应足够大,足以对违约方实施制裁权,并对合作方行使奖励权。

第二,合作的关键在于合约中收益补偿与成本分摊是否让各方实现了利益共享,从模式中可以看到,一方面,如果某一方违约,所支付的违约金应足够大,从而提高其违约成本,降低其违约动机; 另一方面,如果合约履行给各方带来了超额收益,这个收益足够大,可以激励各方的合作动机。因而,合约中收益的吸引力以及违约的成本决定了这个合约履行的程度。

第三,要使各方合作顺利地进行,必须改变其支付结构,使合作能产生超额收益。这需要从产品创新、市场营销、线路规划、产业链、文化保护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整体上拓展市场,延伸和深挖旅游产业价值,才能最终实现这四个县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的操作方式如下:

1. 产品创新,提升产品品位。羌族四县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同质性,由于四县在资源开发上均采用粗放的拿来主义方式,很少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使得产品也呈现出同质化。基本上呈现出一种态势,即“我有什么就卖什么,市场上热什么我就卖什么,我开发的地方越多我就赚得越多”,这导致羌族四县互相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要改变这种局面,羌族四县就要走合作创新的道路,充分挖掘各地自身的特色,提升各自的旅游创意品位,在产品上实现差异化、互补化、个性化。这需要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充分沟通,共同提升产品创新水平,实现整体的协同创新。从产品的整体规划到细节创意,从主题设计到空间设计,从外形到内涵,全面提升羌族四县旅游产品的层次。例如,茂县的羌乡十寨、理县的桃坪羌寨、北川的吉娜羌寨、汶川的水磨羌城等,这些具有严重同质化的旅游产品,应重新加以规划和创新,提升产品的档次,丰富产品内涵。

2. 线路整体规划,以互补促收益。羌族四县在非合作博弈中线路规划是局限于本地区内进行景点之间的组合,希望游客在自己的区域内停留时间更长,从而获取更大的收益。合作博弈则着眼于各方的互补性, 在线路规划中整合各方的优势产品,通过更丰富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使游客能在旅途中获得更高的满意度,从而提升旅游线路的质量,使线路上的各方都能共享收益。例如,羌族四县都开发了地震旅游产品,但是对于游客而言地震遗址是很同质化的,如何整合这些旅游产品,让游客受到触动和震撼,这需要对线路进行重新规划。将“北川地震遗址—茂县叠溪海子—汶川映秀地震遗址—汶川水磨羌城”构建成一条黑色旅游线路,可以使游客从北川地震遗址中看到地震这种大自然的威力,到1934年叠溪地震形成的叠溪海子又可领略到大自然神奇的自我修复能力,再到汶川映秀震中和水磨羌城,游客可通过重建成果感受到人类的顽强与互助关爱。这条黑色旅游线路不仅可以让游客受到地震知识教育,更能让游客体验到沧海桑田与人间大爱。

3. 市场创新,营销整合。民族旅游目的地在进行营销定位时,很容易从自身资源出发,而忽略了竞争对手,忽略了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结果是各方都争着分一块市场蛋糕,而没有去开发新的细分市场,更没有共同将市场蛋糕做大。羌族四县都将羌族文化观光旅游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导致各方的收益都很小。 如果能从非合作博弈中转向合作博弈,羌族四县应根据竞争对手调整自身的市场战略。例如,茂县可以以休闲旅游作为细分市场,重点开发九顶山滑雪场、叠溪海子水上娱乐项目等; 理县以度假旅游作为细分市场,将古尔沟温泉作为度假核心吸引物,以米亚罗红叶沟、毕棚沟、桃坪羌寨作为度假支撑景点; 汶川则以生态旅游作为细分市场,以三江旅游区、卧龙自然保护区、萝卜寨为核心区,重点打造生态旅游形象,开发生态旅游活动,增强游客生态旅游体验; 北川则以养生旅游作为细分市场,以药王谷、九皇山为核心,重点开发养生旅游产品系列,提升游客重游率。羌族四县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卖点,并在细分市场上占据自己的位置。

细分市场的差异化使羌族四县打破了竞争博弈的困境,但是要获得合作博弈的更大收益,还需要各方在营销上进行整合。首先,羌族四县应从整体上进行羌族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突出羌族文化的特色与魅力; 其二,在渠道推广方面,羌族四县可实行捆绑销售,例如,理县的度假旅游产品与茂县的休闲旅游产品进行捆绑销售,捆绑价格低于各自销售的价格,这种让利于消费者和渠道商的行为,可以共同把市场做大; 其三,在公共关系营销方面,羌族四县最好以整体形象进行包装推广,可以将营销造势的效果做得更好,可以有效降低营销成本。

4.产业链整合,深挖产业价值。产业整合包括旅游产业链上的整合和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目前羌族四县的旅游产业链以“行”和“游”为主,游客在这两方面的花费最多,其次是“吃”和“住”,最后是 “娱”和“购”。要提升旅游产业整体效益,就需要充分挖掘产业链上的消费者需求,通过个性化的产品去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增大产业链上关键环节的价值。合作博弈要求各方共同进行价值创造,要求出精品出特色,而不是一味的同质化竞争。

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体现在旅游产业与农业、手工业、文化产业的融合上。目前,羌族地区旅游产业带动较大的产业还是农业,包括甜樱桃、苹果、花椒、核桃等作物。因而,羌族四县都重点发展农业与旅游业进行配套。合作博弈下,羌族四县可以探索新的产业发展,例如,茂县可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与休闲旅游产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实现羌族文化产业的繁荣。理县可以发展手工业,如羌绣、 羌笛等工艺品。汶川可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举办樱桃节,既促进了旅游的发展,又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北川可重点发展医药及养生保健产业,依托药王谷这一核心旅游区,将药材产业、养生产品进行规模化发展。

5. 文化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合作博弈中,各方都不愿意在文化保护上花费时间和金钱,因为那意味着更多的成本。但是一味地对文化资源实行掠夺性开发,而不对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最终就会导致文化生态受到破坏,从而使作为民族旅游目的地核心吸引物的文化资源失去魅力。为了使羌族四县的旅游产业实行可持续发展,必须使羌族四县共同来进行文化保护。羌族四县应一同形成一个羌族文化保护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对濒临毁灭的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培养,利用现代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存储、传承、传播。各地应充分交流,将羌族各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整理,形成整体的文化资源库,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六、结语

上一篇:上海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下一篇:经典情话例句摘抄